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2024-09-09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共12篇)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1

1 概述

最近的几年,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率也越来越高了, 所以作为基础设施的道桥产业也越来越多, 那么, 在建设的工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整体质量的因素, 使施工的质量不受控。混凝土的施工作为所有建筑构筑物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要从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其质量的控制是各大企业单位十分重视的问题, 如若其质量不好, 对于道桥施工中将会引发裂缝, 最终会导致路的凹陷, 桥的坍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所以我们要严格掌控其质量要求。

2 对于混凝土的存在的特性进行研究

对于在道桥施工中所涉及使用到的混凝土, 其组成包括几种原料, 比如水、集料、水泥及各种外加剂等。根据其强度的不同, 进行合理的配比, 以得到适应各种强度要求的施工。其制作过程就是将水及水泥原料投入到专用的搅拌器内进行均匀的搅拌, 是水与水泥充分融合, 得到搅拌的比较均匀的水泥浆液。然后投入一定量的砂石, 是使水泥浆液充分混合在砂石的缝隙中去。这样就形成了砂浆。最后使所得到的砂浆将石子紧密包裹住, 填充石子之间的空隙, 这样充分的使各种原料融合, 形成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先绑扎钢筋框架, 然后将混凝土浇筑上, 使其组成相对强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将钢筋与混凝土的各自优势相结合, 得到强度大、耐久性的结合, 应用在各种道桥施工中去, 使其更安全可靠。

3 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采取的措施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主要取决于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合理的配比等问题上面。只有将混凝土的拌制过程进行严密把关, 按照规范要求, 才能保证其整体质量。对于这其中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

3.1 水的控制

看起来水对混凝土质量没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如果水质不属于中性, 比如采用油性水、酸性或者碱性水以及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水分搅拌混凝土以及清洗集料, 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达到水质量的要求和控制, 通常要选择饮用水来进行搅拌, 如果使用非饮用水, 那么这些水的PH值必须要大于4, 每立方米的盐分含量不能够大于5毫克, 每立方米水中的硫酸盐含量也不能够大于2.7毫克。

3.2 水泥质量要求及控制

混凝土的固结成分主要就是水泥, 对于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不同型号的水泥其体现出来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提出的水泥型号进行施工。通常路基用混凝土应该选择C20或者C25标号水泥。路基防护浆切片石表面则应该使用M10水泥砂浆, 另外还需要紧密结合环境条件及相应混凝土特点来综合考量。一般来说, 水泥强度应该是混凝土强度的1.5倍到2倍之间。对于高级别功能或者桥梁建设上应该选择等级在42.5MPa以上的强度。

除了水泥标号的合理选择之外, 加强水泥质量的检测工作同样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前提。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来说, 基本上都是由甲方提供水泥, 首选的水泥应该是由旋窑生产处的高标准水泥, 如果选购的是立窑生产的水泥, 那么就需要对相关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测,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 另外水泥报告单中的相关指标也要符合标准, 查看包装和相关的资料是否一致。

3.3 集料质量的要求和控制分析

一般来说集料是混凝土各个组成成分占比最大部分, 正是集料拥有这个基础, 所以混凝土主体框架的质量高低就受到集料的严重影响, 所以说集料质量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所以桥梁道路的质量就会明显受到集料质量的影响。在控制集料质量时, 必须要从筛分值以及针片状、含泥量和压碎值等参数方面进行控制。不同的集料依据成分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种, 而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这两种不同的集料无论是从质量方面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的质量控制要求。

其中细集料因为渗漏性要比粗集料更差, 如果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选择细集料进行施工, 那么就需要从细集料的洁净程度以及坚硬程度和耐久性等方面进行控制, 选择的集料砂必须要是天然的砂材, 与此同时砂的细度所呈现出来的模数要高于2.5左右, 另外除了要对砂自身的细度模数进行控制之外, 对于砂的过筛量也要进行科学的控制, 相对于普通的晒量来说, 如果筛具网孔直径不小于0.315, 那么就需要更换筛子, 达到筛量标准。

3.4 外加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控制分析

对于混凝土来说, 通常会加入一些外加剂进行改善其性能。比如为了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通常加入早强剂, 气温降低, 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冻害的影响, 经常加入防冻剂, 而他们主要原理是通过为了缓凝、引气或者减水, 并由此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是如果对于加入的外加剂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测, 本身的质量就不符合规范要求, 即使加入了适合的外加剂, 也很难改善其性能, 所以对于外加剂的选择是关键, 那么首先的就要对相关外加剂的生产厂家进行审核, 查看这些供应商是否有相应的资格认证、质保资料、有关材料的检测报告等。这样才能够对外加剂相关的性能和参数进行一定的参考。

3.5 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在道路桥梁施工之前, 就需要按照分部工程以及分项工作的有关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明确地基、沉入桩以及灌注桩和模板、预埋件、混凝土配合比等质量要求。对于施工中如果出现混凝土质量缺陷需要按照原料检测来分析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 都要进行质量验收, 只有符合要求才能够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不符合质量要求还需要进行检测分析, 直到完成验收。

4 结论

综上所述, 混凝土的总体质量主要取决于其组成原料的质量, 在进行融合之前, 首先要针对其组成材料进行试验, 达到规范要求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施工技术的好坏等对于道桥施工来说,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加强混凝土的管理与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对于其强度标准的检测也要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实行全面的监督。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的解决, 避免后患发生。道桥的施工容不得半点马虎, 直接与生命安全相联系, 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的把控制量建设质量良好的基础设施供人们使用。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的必要材料,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好坏, 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施工工艺, 都受到极大的关注。对于道桥的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施工面临着很多通病, 如果控制监管的不好的话, 直接对工程的质量构成威胁。将着重对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施工中所遇到的常规性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 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道桥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包向春, 张瑞芳, 陈丽.浅议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J].中国外资, 2011 (10) .

[2]俞晓鸣, 程晋传, 沈军.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风, 2013 (19) .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2

探索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与防治

【摘要】本文论述了混凝土施工产生裂缝的多方面原因,结合工程现状,施工环境,提出应对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目的,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发生,确保混凝土施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使混凝土施工达到峻工验收时的优良工程。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施工裂缝;养护

引言

在各类项目施工中,某些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缝的形成和产生,各有不同,没有共性,有的裂缝属贯穿性裂缝,有的是不成片、分散性裂缝,其裂缝的大小、裂缝的深度,裂缝的间距、裂缝的位置分布,裂缝的长度、裂缝的数量(密度)都不一样。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形成,从而使裂缝的产生具有了不确定性和不规律性。特别是在初期施工中,一旦混凝土产生裂缝必将给混凝土的后续施工带来难题,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而且也影响正常使用,随着裂缝的深入和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和工程的安全性,这是施工方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好面对的问题。因此,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须从裂缝形成的成因入手,认真的、科学的分析引起裂缝的原因,全面掌握应对裂缝和预防

裂缝产生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裂缝的发生,才能达到混凝土施工标准要求,才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裂缝的成因分析

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很多,因素也较为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1 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促使其内温不断上升,从而引起表面拉应力。在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老混凝土的约束,会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表面应力发生剧烈,就会出现裂缝。一般而言,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 时,每立方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 的热量,进而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度差引起混凝土裂缝,同时水泥浆中水分蒸发也会产生干缩裂缝。总而言之,温度应力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主要原因。要严格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化,要从根本上来控制和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

1.2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配料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若水泥的产地不知名,交货验收不严格,工地贮藏受潮。砂石质量不符合要求,石、砂表面含泥量超标,粗细砂使用不合理,石料大

小没有严格把关,砂粒径控制不严,集料级配不良,结构不合理,都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因水泥存放受潮或过久后,质地不佳,都将降低混凝土强度,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砂的粒径越细,用水量用灰量增多,收缩增大,水灰比不稳定。砂石表面含泥量过多,粘结力下降,尤其是包裹型的泥土更为严重,泥遇水成浆,胶结在砂石表面,不易分离,容易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

1.3 混凝土搅拌和温度控制不严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控制不严,浇注不达标,振捣不及时、不到位、不均匀、不密实,搅拌时间过短或过长,入模温度不符合工程要求,入料时段气温条件过高,浇注速度过快,都会引起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一是过快的浇筑,可引起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出过大的热量,引起裂缝。二是入料时段气温偏高,特别热天中午浇注时,过高的气温更会加剧浇筑温度上升引起裂缝。三是搅拌超时,不仅会产生离析性,而且会摩损料石引起裂缝。四是气温过低(-2℃),施工时间选择不佳,混凝土表面将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如果这些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则会导致混凝土施工裂缝。五是环境气温相差过大,导致混凝土体内收缩过大,因早期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本身钢筋的约束,不能形成整体收缩,混凝土发生过大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裂缝。

1.4 混凝土养护和运输不规范引起的裂缝

运料过程中,如混凝土出现离析性。养护时若覆盖麻袋或草帘不及时、不到位、不规范。人工洒水如果不及时、不均匀,养护期间时

干时湿,干湿不均,外干过早都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约束,外表面干缩变形,从而产生混凝土施工裂缝。

1.5 其它因素引起的裂缝

地基的不均匀沉陷,地基土质不均,支模不稳定,支架发生水平位移,模板变形,支模间距过大、松动、滑移等,都会产生位移,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过大的剪应力开裂,为提高模板的周转率,过早拆模也可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综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预防和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须严把混凝土施工流程质量关和技术关,从严监管每一施工环节,客观分析施工条件和环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全方位采取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之目地,才能使混凝土施工裂缝得到控制。

2.1 支模控制裂缝措施

支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第一道程序,应该严格施工要求。为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发生,板最好选用钢模板支架,有利于散热,同时支模一定要稳定,确保不发生移动、位移和滑动等问题,要充分考虑相邻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性,尽可能的减少相邻结构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不宜太长,避免相互的约束性。

2.2 集料控制裂缝措施

砂石、水泥都是混凝土的原材料,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会直接

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需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原材料应选用当地材质优良,产地知名的水泥和集料,严格控制砂的粒径(中、粗、细砂),并根据不同工程要求,按规范规定合理采用,同时要从严监控砂石的含泥量,确保砂石料质量检验满足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以达到预防因集料不合格,而引起混凝土的施工裂缝。

2.3 入料、搅拌、运料控制裂缝措施

进料的配合比、水灰比能否满足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也同样影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因此,进料前对砂石、水泥做到抽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同时,要严格把握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规范规定2min),常规施工搅拌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否则会使碎石摩损,破坏材料的结构,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运料地点和时间要规范选定,运料与等待的时间一般在15min~20min 左右即可。

2.4 放料、振捣控制裂缝措施

入料时应首先优选入料环境和气温,最好是白天气温在25℃,夜间气温在16℃为宜,温差不宜过大。放料时一定要做到均匀出料、放料,浇筑的速度可根据结构部位因情况而定,工浇筑速度36m3/ h ,厚度为30cm ,较为合理,振捣一定要密实、匀到位。

2.5 温度控制裂缝的措施

温度应力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最直接的原因,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就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要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温

度应力要求,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将入模温度控制在30℃~ 36℃之内,混凝土内温控制在50℃内。二是热天浇筑混凝土时要减少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充分利用浇筑层面散热,气温下降时注意表面保湿。三是采用冷水冷却碎石(卵石),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之目的。四是可在混凝土的骨料中加塑化剂等,以改善水泥用量。五是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可采用边浇筑,边降温的方法,即在浇注混凝土的同时,在钢模上喷冷水降温,以防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而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其次,施工的时段及环境也应有相对的选择,施工时段最好采用早、晚施工,环境可根据当天的环境对应确定,同时应采用正确的合理的分块和分缝。

2.6 养护预防裂缝措施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一定要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使水泥充分水化,以获得较好质量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收浆后在表面应及时覆盖草帘(或麻袋、泡沫海棉)轻型材料,人工洒水养护,可以防止表面拉应力产生,使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对防裂有很好的效果,夏天水分蒸发太快,更应及时人工洒水,精心养护。

结语

要使混凝土施工不产生裂缝,就必须结合工程现状,施工环境,认真分析施工条件,严把材料质量关,规范支模、配料、运料、搅拌、振捣、拆模等施工环节,控制混凝土入料温度,按要求及时养护,进而达到

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之目的,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发生,确保混凝土施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使混凝土施工达到峻工验收时的优良工程。总之,通过预防措施,混凝土施工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新型材料;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砼”。混凝土是由集料胶结成的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主要就是水泥,以砂石作为集料,同时再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合,必要时还需要加入一定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然后经过搅拌,这样形成的混凝土就是水泥混凝土,也就是平常所讲的普通混凝土,可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中。

二、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混凝土制备。混凝土的制备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前提,也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为此应该重点把握以下要点:在选择原始物料时,施工人员要把握原料选择的要点,重点对水泥,砂石等进行严格的选择,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原料。另外,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过程的严格控制,在采购中一定要杜绝为私人利益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这样有利于在源头上做好质量保障。第二,混凝土的搅合。在确定好搅拌原料后,先要进行搅拌材料的取样,然后合理进行原材料配比,以防出现混凝土错配问题的出现。在所有的搅拌和配比准备就绪后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在此需要注意搅拌中应该严格控制含水率。第三,混凝土运输。在混凝土运输上,首先要进行的是运输方式的选择,其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选择的,一般对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应用的是垂直运输方式,低层建筑应用小型翻斗车,在混凝土运输中一定要保证其均匀性,要尽量避免运输中的离析和失水问题。第四,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施工人员应该先进行钢筋和模板的检查,在确认钢筋和模板能满足浇筑要求后才能进行浇筑作业,浇筑中要控制最大下落高度在五十厘米内,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浇筑次序进行施工,以此提高浇筑质量。第五,混凝土振捣。浇筑结束后就要进行振捣,振捣处理能保证混凝土均匀填满模板的每个部位,能有效防止出现混凝土成型中的气泡、蜂窝等问题的出现。

三、新型混凝土材料概述

(一)新型混凝土材料成分分析。新型混凝土相对普通水泥混凝土具有很多优势,其耐久度及强度整体都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在配制中采用了粉煤灰及硅粉等矿物材料,相对传统的水泥胶凝材料,矿物材料配合其它制作技术,能使混凝土内部凝结更紧密,削减了水分渗透,进而降低水分的腐蚀。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腐蚀导致工程出现渗漏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难点,此时新型材料技术的应用,就降低了施工中的腐蚀和渗透问题。

(二)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种类。(1)纤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也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有聚丙烯纤维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等类型,这种材料是采用碳纤维以及钢纤维等组成纤维束,代替普通混凝土中的钢筋。相对传统混凝土,造价比较低廉,但是抗拉强度和极限延伸率却得到了提升。(2)轻质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此种混凝土也叫泡沫混凝土,此种材料制作时是将空气及氧气等注入混凝土浆体中,进而形成封闭气孔。此时因存在大量的封闭气孔,所以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就比较轻,密度也较小,且使用中还有很好的保温效果。(3)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其主要是增强了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和防腐性。因高性能混凝土工艺技术相对较高,生产会使用抗压性能和抗渗性能较高的材料,因此在施工中,其对建筑结构功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这样不仅能降低建设成本,还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四、新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很多的优点,比如干缩量小、初凝效果比较好等,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在工程设计中,钢筋网间距一般为十五到二十厘米,与此同时设置表层分布钢筋网,这样就能减少收缩性裂缝,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护。在施工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替代钢筋网,能简化施工过程,进而提高施工进度,最终减少施工成本。

(二)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主要是具有很强的抗磨损性,所以如果遇到水流冲击力比较大时,就可以选择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因其抗磨损性强,所以就能增强对冲蚀及气蚀的抵抗力。但是此种新型材料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在应用时有很大的限制。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4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道路桥梁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现代道路桥梁多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压性。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原材料质量的严重影响, 好的原材料可以生产出好的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混凝土, 原材料的质量关乎混凝土质量。

1 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由多种材料共同组成, 包括水泥、水、矿物质粉料、外加剂、骨料。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 等待水与水泥进行化学反应, 就会生成所需要的带有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 它是由水与水泥形成水泥浆后再与砂子进行融合后形成砂浆, 砂浆再与骨料进行融合形成我们看到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需要进行搅拌后, 方能达到预期结果。搅拌均匀是生产混凝土的重要环节。生产完的混凝土, 不仅具有较强可塑性, 还具有极强的抗压性, 耐久性, 十分适合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2 水泥

2.1 水泥类型

水泥是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在生产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熟料, 可以生产出不同型号的水泥和不同种类的水泥。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情况, 因此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水泥。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由于桥梁施工的自身特点, 生产的桥梁要具有耐久性和抗压性, 因此, 使用的水泥种类和标号也不尽相同。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中, 通常会使用高标号的水泥, 目的就是生产出符合桥梁设计标准的混凝土。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严格, 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按照设计图纸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使用。结合相应的施工经验,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条件灵活运用。

2.2 水泥检测

生产后的水泥, 一般的保质期限在3个月以内。水泥进行检测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也比较严格, 因为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材料。水泥可分为带包装的和散水泥两种。水泥在检验过程中, 对于有包装的水泥进行检测时, 要对包装上的出厂日期和生产日期进行严格校对, 检查水泥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受潮或是受到其他的损坏。对于散水泥进场后, 要立即对水泥进行抽样检查, 检测水泥的强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水泥的安定性是否符合水泥的标号要求。检测水泥砖中氧化镁和二氧化硫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对于生产日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在使用前更要对水泥的各项性能进行抽样检测。主要对水泥的标号、水泥的型号强度进行检测。检测不符合要求的水泥, 坚决不能在生产中使用, 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3 水泥的存放

使用混凝土进行道路桥梁的施工, 多数是将水泥存放在一个比较简易的储物仓内。根据施工设计的需要, 会有多种不同的水泥同时堆放在统一储物仓内, 这就要求存储水泥的储物仓中进行合理规划, 将不同的型号的水泥堆放在不同的位置, 做好标识。在使用的过程中, 要使用先到场的水泥, 以免水泥存放时间过久, 导致水泥过期。水泥的堆放一定要做好防潮工作, 上盖下垫, 确保水泥不受雨水的影响, 出现结块变质现象。

3 水的质量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所使用的水也要符合检测标准。一般情况下, 使用饮用水进行混凝土搅拌, 原因是引用水中不含有油、酸、盐、碱等物质。如果水中含有此类物质, 很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施工中没有饮用水而是采用非饮用水进行搅拌, 那么一定要对水进行检测, 看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4 集料的质量

集料又称骨料, 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 是最主要的材料, 不仅是结构体的骨架, 更重要的是它决定着道路桥梁的各种性能。

5 化学外加剂的质量

化学外加剂具有缓凝、引气、减水、早强、泵送、防水、防冻、膨胀、喷射等作用。选择外加剂时, 要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 还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应该将各种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分开存放, 做好标注, 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混用。做好上盖下垫, 防雨防潮。

6 结语

道路桥梁的使用期限一般是100年, 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设施, 它的质量关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混凝土是建设桥梁中的重要材料, 它的质量的好坏, 关乎桥梁质量的好坏。把好混凝土质量关也就保证了桥梁的质量。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乎混凝土的质量, 这种环环相扣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在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中, 必须做到仔细认真。对原材料进行检查时, 各项指标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核实, 只有做好每一步, 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从而确保道路桥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柳青.浅议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 2009, (23) :325.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5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工艺,施工单位需要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避免混凝土浇筑面出现裂缝。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合理选择浇筑方案,确保分层浇筑的各层能够有效衔接。

2.2加强浇筑过程管理

为了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浇筑过程的管理,通过以下施工措施的应用,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施工单位在进行水泥砂浆的铺设时,需要根据浇筑现场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台阶法或者平铺法进行水泥砂浆的铺设,并保障水泥砂浆的均匀性;然后,施工单位需要选择合理的浇筑厚度和浇筑方向,严格按照不同浇筑方案的需求开展浇筑施工,将浇筑厚度控制在30-50cm的范围内;最后,一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表面溢水问题,施工单位需要立即安排专业人员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全面的检测,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有序进行。

2.3做好混凝土保养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保养与维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先进的维护技术,针对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状况,做好浇筑现场与浇筑结构的维护工作。如果浇筑现场位于基础地梁,施工单位可以选用PVC管进行承台的维护;如果浇筑现场位于顶板,施工单位需要应用相应的钢管与模板完成维护工作。与此同时,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质设置相应的维护时间,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的12h之后,通过喷水和覆盖麻布等方式,保障混凝土的水分,提高混凝土的耐用性,完成混凝土保养工作[3]。

3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施工人员详细控制浇筑过程的相关细节。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浇筑方案,加强对浇筑过程的管理,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维护工作,以此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有序完成,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质量,为建筑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施工单位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余增炜.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15):244+253.

[2]王大志.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08):154-155.

讨论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篇6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路桥。普通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技术应用极易出现各种裂缝,不仅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和美观,还会造成严重的坍塌安全事故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混凝土施工材料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纤维混凝土就是新技术研发的高标准混凝土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市政路桥施工建设中。本文主要针对普通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路桥施工的安全、合理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它极容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结构变形,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如果路桥工程的外部结构中出现了混凝土裂缝现象,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造成道路和桥梁的坍塌,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做好路桥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化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保证路桥工程质量的关键,理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问题

建筑业作为支撑我国社会经济的三大产业之一,其在工业革命以后的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在施工规模和施工工艺上得到了明显的扩大和改善,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添上了一笔重重的浓墨。建筑工程的范畴很广,它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建造,还包括道路、桥梁以及园林等基建设施的施工建造。在这些不同类别的建筑工程中,路桥工程是关系着人们交通安全和出行安全的重要基建工程,它的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材料大多为混凝土,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来完成路桥主体结构以及框架结构的建造。下面就路桥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的问题作相关论述。

1、结构的抵抗拉力较弱

在当前的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其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多是由一些散碎的小石头、水泥、砂、以及适量的水所构成的,通过人工或机械搅拌,使这些材料得以充分混合,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粘性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结构的构成材料中,其能够起到基本骨架作用的主体材料主要是小石头(小石块)和砂(沙子),而剩下的水和水泥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利用其作为凝结剂所具有的特点,将其主体结构进行凝结,从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坚固性和坚硬性。然而正是由于混凝土这种由散碎材料经过凝结而变成硬性材料的特点,导致其结构中凝结剂变得硬化,凝结力度减小,甚至不再具有凝结性时,混凝土结构若受到外界拉力,便会出现开裂现象。

2、弹性较弱

路桥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它的抗压抗打击能力较强,然而混凝土的弹性相比之下却比较的弱,无论春夏秋冬,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都无法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能屈能伸。因此,在路桥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大型车载物,由于路面受力面积的不均匀,路桥的载重重量无法及时发散平均出现,就会出现某一路段因为无法承受单一的挤压而出现大量的裂缝。通常情况下,交通部门会严格限制路桥上面经过的车载物的重量范围,对于超载车辆会给予严厉的处罚,然而,路桥弹性的负荷值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的,如果长时间在无任何保护措施和保养手段的情况下进行长期使用和磨损,即使车载物的重量在正常运输范围内也无法彻底避免混凝土建筑出现的裂缝。

3、收缩容易导致变形破损

正常情况下,路桥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程度的热胀冷缩功能,随着环境和气温的变化,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规律性变动,一般为:冬季较为寒冷时期,混凝土路桥结构会因为气温的降低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夏季较为炎热时期,混凝土结构又会因为气温的升高发生膨胀。由于固体在收缩的时候会导致挤压变形,而路桥的混凝土结构在局部某一部位发生收缩时会因为周围的约束产生互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混凝土自身承受范围时就会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1、路桥承受能力计算失误产生的裂缝

一般来说,当路桥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部分的施工完成之后,其相关的技术人员都会对其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估,研究和计算此次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承重范围,并记录在路桥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方案中,如果路桥工程竣工后的工程质量达到了法定的标准,那么其路桥可以投入使用。而这时,国家将会对其路桥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范围作明细的规定,将技术交底方案中所测量和计算的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范围作为路桥的承重限制,并利用强制手段保证路桥的使用安全。由此来看,认真、仔细并精准的测量和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路桥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其工程的承重范围是根据技术员所测量的承重范围为依据的,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和维护工作也是围绕其承重范围来开展和限制的。技术人员对路桥承重能力的计算一旦出现失误,比如因少算或漏算造成其承重范围扩大,路桥投入使用时,其荷载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其车辆的通行量会按照路桥的载重、通行标准来实施,这便极容易发生实际通行重力大于工程的实际载重力,从而造成路桥因超负荷承载而产生开裂,甚至突然倒塌。

2、操作技术不专业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捆绑的不准确,承受负荷的外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缺失,混凝土混合密度不均匀以及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因为浇筑速率不同等操作上的失误都会给混凝土结构带来裂缝。

三、路桥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和裂缝的控制

1、提高混凝土使用原料的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想要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除了完善混凝土原料配制比例外,还需要确保使用原料的质量。比如说原料中使用的水泥,水泥作为混凝土使用的原料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我们需要对它的用量、加入的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

2、注意混凝土混合时期温度地控制

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多少,因此,在混凝土配制搅拌过程中,严格准确的控制外部温度对于混凝土成形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技术人员此时通常采用水冷却等冷卻办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降低浇筑的温度能够减小裂缝产生率。

3、对路桥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早期保护、养护措施

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分布不均匀,深度不相同,大多是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因此,早期的保护措施,如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确保施工之前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结构上的裂缝。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路桥施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普通混凝土由于自身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缺陷,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如不合理处置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路桥施工大多采用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这种高科技材质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清楚准确地认识到它的优缺点对于延长路桥的使用寿命、保护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今后混凝土等多种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更轻便、更节能、更便捷、更可靠的建筑材料服务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秦军.混凝土技术在道桥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06(20).

[2]信小龙.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12).

[3]王锐,曹清亮.浅谈混凝土技术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

[4]李捷宏.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6).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7

关键词:道路桥粱施工,混凝土,原材料,探讨

1. 混凝土主要原料组成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六大原料组成。水泥浆将砂、石牢固地胶结为一整体, 使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同时因原材料质量变化, 混凝土的配合比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并没有通用的固定的配合比。下面对组成普通混凝土原材料的水泥、水、集料及化学外加剂逐一介绍.简述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的质量检验标准, 使之符合使用标准。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 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

2. 水泥质量的控制

2.1 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和水泥型号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 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具体条件, 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路基路面大多采用C20、C25, 抹面用C15, 同时还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综合考虑, 对水泥强度一般应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另外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等物理特性的选择也应特别慎重, 高等级公路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拉强度要求多5.0MPa以上, 相应要求采用强度42.5级以上水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路面裂缝的控制、坍落度损失及外加剂的性能提升等化学特性则决定了路面使用寿命, 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选择。

2.2 做好水泥的检测工作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 在出厂合格证齐全和化验单符合相应标准的情况下, 做好再次检验工作, 要核验进场水泥是否与质保资料相符合, 包装标志是否齐全, 水泥是否错进或混进, 是否有受潮结块现象。在认真检查合格后, 督促施工单位按批抽样送检, 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 方可准予拌制混凝土。对于甲方提供的水泥, 监理工程师也不能放松其核检。做好水泥生产厂家的选择, 应优先采购旋窑生产的合格水泥产品, 如立窑生产的水泥应认真检验其组成及主要指标后才可使用。对进场水泥在检验生产厂家和保证资料时重点查看氧化镁、二氧化硫含量及初凝时间.在安定性项中任一项不符合水泥质量规定的均为废品禁止使用, 水泥产品的安定性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为保证质量, 施工所用的水泥必须经过该地区有资质的试验室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做好现场堆放管理

在许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会有不同种的水泥存放, 为避免建筑施工现场由于操作人员责任性差, 保管不严格, 造成混合乱用, 或在施工过程中因某种水泥短缺而工程又不能停止, 便将不同品种水泥进行补充等情况。要对不同品种的水泥分别堆放, 并对水泥的品种类别、适用范围、结构物环境进行具体分析才可使用。

3. 水质量的控制

清洗集料、拌合混凝土及养生用水, 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有机物等, 饮用水一般适用于混凝土施工;非饮用水, 特别是在海边,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硫酸盐含量 (按S042一计) <2·7 mg/cm3; (2) 含盐量≯5 mg/cm3; (3) p H值>4。因此, 混浊的河沟水和受海水或盐碱地侵蚀的咸水不能使用。凡是不能明成分的水, 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才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 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 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 更应着重控制。

4. 集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集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 集料不仅构成了结构体的骨架, 更重要的是决定着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一般认为集料的渗透性要比水泥浆体低, 而实际上某些集料的渗透系数与水泥浆体的渗透系数相差不大。当集料的孔隙率达10%时, 其渗透性比水泥浆体还要高得多.选用低渗透集料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集料的粒径大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集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粘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 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集料不收缩, 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 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 形成的裂缝也多, 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 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4.1 细集料质量控制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砂的组度模数宜在2.5以上。除了控制砂的细度模数, 还应控制好砂的0.315以下筛网的通过量, 当筛孔通过量不符合时, 混凝土的泌水量就不合适, 因此将导致表面有浮浆及微裂缝的出现。开工前应对沿线砂场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等指标进行试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供砂砂场, 杜绝不合格砂进入施工现场, 实验室不定期对已运到施工现场的砂进行质量抽检。对细集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山砂、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 人工砂中含有较多的片状颗粒及细粉, 且成本较高, 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尽量选择天然砂作为施工用砂, 如天然砂的自然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可将山砂、河砂和人工砂按一定比例掺合使用, 并选择合理砂率进行混凝土的配制。

4.2 粗集料质量控制

粗集料应从多方面选择:品种、岩性、最大粒径和级配四种。粗集料通常选用碎石, 其他条件相同, 碎石混凝土抗折强度要比卵石混凝土高30%。选用碎石前应对母岩进行岩性分析, 一般首选分布较广的花岗岩或玄武岩.其抗压强度一般能达到100MPa以上。最大粒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抗裂性能。良好的级配可以获得较大的堆积密度, 减少集料颗粒之间的空隙, 减少砂浆的填充数量, 使碎石相互之间保持较好的机械咬合状态, 提高抗折强度。因此应采用质地坚硬、

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40 mm、针片状颗粒含量≤1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含泥量≤1%、石料强度≥3级的碎石。粗集料的生产、供应单位向使用单位提交每一供货批产品的质量检验结果租出厂合格证。粗集料使用单位按同品种、同规格粗集料的供货批量, 分批验收、检验与堆放, 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集料的贮、运工作, 防止混杂、分离、跌碎、污染, 并控制好含水量。

5. 外加剂质量的控制

外加剂具有引气、减水、缓凝等作用, 选择外加剂时,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 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 生产厂家一般只是提供产品说明书或匀质试验数据, 这是不够的。其次, 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 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 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 以及是

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 (如抗渗标号等) 这是防止误用或错用的保证。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 要严格控制剂量, 不得随意添加, 在搅拌混凝土时, 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 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 粉状外加剂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 还要对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有标记, 分别堆放。

6. 结语

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影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保证混凝体原材料质量是一项繁琐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所有问题的产生都一定原因, 只要做好细节控制工作, 必能保证混凝土材料符合使用规范。

参考文献

[1]廉慧珍梁文泉, 水泥的品质和混凝土质量的关系 (下) [J].中国水泥。2002 (7) :60-62。

[2]高培伟吴胜兴, 等.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对大坝混凝土开裂的影响[J]。水力发电, 2005, 31 (3) :33-36。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8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可靠性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下面将首先分析混凝土中的成分, 进而针对其中的成分得到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1 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我们常用的混凝土中一般由水泥、水、掺合料、集料、外加剂以及一些其他的矿物质材料混合而成, 这些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并进行充分的搅匀, 再经过振捣、成型、养护以及硬化等过程就将变为固体。混凝土的形成过程以及内部结构大体是这样的:水和水泥充分混合后成为水泥浆, 水泥浆首先将沙子包裹并充分填充到沙子之间的空隙中去, 此时可以称之为砂浆, 然后砂浆又将包裹石块并充分填充到石块之间的空隙之中变为一个整体, 这样最终就会形成强度且耐久度较高的混凝土[1]。

2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要想得到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就要从混凝土所包含的成分入手, 每一种成分都进行质量控制, 并对过程进行控制最终将会有效的提高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2.1 水泥质量的控制

2.1.1 水泥品种以及水泥型号的选择

现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水泥品种以及型号有很多种, 不同的水泥的属性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具体的道路桥梁建设中要选择最适合的水泥种类, 选择的依据有工程图纸中的要求;具体的施工地点, 不同的施工地点地质不一样, 要选择的水泥也应该不一样;工程建设中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位对道路桥梁所要求的强度等要求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条件以及进度选择最适合的水泥,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桥梁工程所用的水泥强度要达到混凝土强度的1.5-2.0倍, 对于道路和桥梁又会有所不同, 因此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以及水泥型号显得尤为重要[2]。

2.1.2 水泥的检测工作

现在工地上所用的水泥一般都是由第三方提供, 因此要保证水泥的质量, 只能加大对所提供水泥质量的检验工作, 确保之后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水泥是质量合格的水泥。所要进行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泥的出场合格证件要齐全, 水泥出场检验报告中各项指标要达到标准, 水泥的强度是否达到要求, 所供水泥的批号是否和资料上的一致等等。在认真详细的检查并确保符合标准后, 再通过抽检对其中的氧化镁, 二氧化硫等含量进行检测, 因为这些含量若不足将会影响水泥的强度以及可靠性, 当所有的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1.3 水泥的存放管理

因为在不同的施工地点以及施工进度过程中将会用到不同种类的水泥, 而在水泥存放的过程中由于水泥种类过多将会导致出现混用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此类现象, 就要对水泥做好充分的存放管理工作, 对不同种类的水泥进行分别存放, 并用适当的物体或墙进行隔离。并且在存放过程中要注意防水, 因为水泥遇水后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受潮结块, 影响水泥的性能[3]。

2.2 水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用水的质量将会影响其他材料的质量, 进而将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因此对水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也是重要的一环。清洗集料以及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所用的水要满足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来历不明或者没有经过严格检验的水不能使用, 混凝土所用水中不应该含有将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油、盐、酸、碱以及有机物等, 对于离子浓度以及酸碱度超标的水也不能使用。水质量的控制在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占据重要的比例, 因此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进行把关[4]。

2.3 集料质量的控制

在混凝土原材料的构成成分中, 集料所占的比例能达到75%以上, 是组成混凝土最主要的材料之一, 因此对集料质量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集料不仅仅构成了混凝土的骨架, 更直接影响了最终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可靠性以及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集料的粒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渗性, 粒径越大越容易的结合面出发裂痕, 严重影响混凝土最终的质量[5]。

根据集料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细集料以及粗集料, 并针对不同粒径的集料分别提出质量控制方法。对于细集料应尽量选择天然砂, 因为天然砂具有质地坚硬, 耐久性较好并且非常洁净的特点, 其中山砂和河砂成为最佳的选择, 但要注意所选择砂的含泥量以及有机物的含量, 并严格控制砂的质量, 不定时的进行抽检形成检测报告。对于粗集料一般选择碎石, 因为若在其他的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碎石混凝土的强度将会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出30%以上。碎石的材料一般选择分布杜较广的花岗岩或者玄武岩, 母岩的抗压强度一般要求达到100MP以上。

2.4 外加剂质量的控制

外加剂的作用有很多, 其中比较重要的作用包括:防冻, 膨胀, 减水, 引水, 缓凝等。首先对于所选择的外加剂要检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书, 质量保证书, 以及出厂性能检验报告等;其次在使用之前, 还要进行适配并进行检验, 以检验外加剂与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水泥能否适应;再次要对外加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检查, 检查有效日期, 防止过期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建设中, 对质量造成隐患;最后要严格控制外加剂的用量, 不得随意添加[6]。

2.5 其他方面

高性能混凝土 (HPC) 于九十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进入实际使用阶段。其对原材料的要求更高, 更应该严格控制。对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的控制, 保证路桥质量, 但对其用量比例更应该严格的控制。例如, 在固定用水量的条件下, 若水灰比较小, 会使水泥浆变稠, 拌合物的流动性小;若加大水灰比, 则水泥浆变稀, 流动性增大, 但可能使拌合物出现流浆、离析, 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 影响其耐久性等。另外, 水泥用量由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易性、成本等几方面因素确定, 选择时需要兼顾。

3 结语

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过程当中, 为了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优化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做好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提高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进度, 而其中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则是提高道路桥梁建设的根本所在, 这需要所有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共同的努力, 相互配合, 相互合作, 只有做好每一步, 才能有效保证道路桥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燕.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青海科技, 2010, 17 (4) :101.

[2]严宝兴.浅谈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及控制[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 (7) :189.

[3]逯文燕.浅谈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J].价值工程, 2011 (06) .

[4]熊宗群.关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评述[J].陕西建筑, 2009 (11) .

[5]杨柳青.浅议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 2009, (23) _1:325.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9

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水泥和化学外加剂、集料以及矿物质混合的材料, 按照比例来进行配合, 经过均匀地搅拌, 进行振捣、成型、养护、硬化一系列过程后成为了人工的石材。其中的内部结构是:水与水泥进行作用后形成了水泥浆, 然后将水泥浆包裹到砂的表面, 并且填充到砂的空隙当中成为了砂浆, 又将砂浆包裹到石子表面, 填充到石子空隙。就这样, 水泥浆把砂和碎石固定成一个整体, 使得混凝土能够具有强度和耐久性等功能。

2 水泥质量的控制

2.1 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以及水泥的型号

水泥有很多种品种的标号, 应该依照设计的图纸要求以及实际的工程混凝土结构来使用, 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标号。路基工程结构一般采用C20和C25, 路基防护浆砌片石表面抹面用的是M10水泥砂浆等, 并且还应该依照项目工程混凝土的特点以及所处环境条件来综合进行考虑, 对于水泥的强度通常应该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倍。同时, 水泥品种以及强度等级这些物理力学特性在选择上也应该特别地慎重, 高等级的公路在特重、重交通方面的混凝土路面设计要求弯拉强度在5.0MPa之上, 相对应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在42.5MPa以上。新搅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损失、外加剂性能及路面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等方面决定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 应该依照实际的工程实体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2.2 水泥检测工作

目前工程施工所用的水泥基本上是甲方提供, 应该优先使用旋窑生产的合格的水泥, 如立窑生产的水泥应认真检验其原料组成及主要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后才可使用。水泥进入工地仓库后首先要检查该批水泥的出厂合格证齐不齐全, 以及水泥出厂报告单的各项物理指标符不符合规范要求, 核验进场的水泥强度等级、批号是不是和厂家提供的质保资料一致, 包装的标志是不是齐全, 水泥有没有错混。在认真检查并符合规范要求后, 通知监理进行旁站取样试验, 检验的各项质量指标全部合格并且监理的抽检也合格后, 才能准予进行拌制混凝土施工。

2.3 做好现场堆放管理及使用

很多施工工地的水泥仓库, 一般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水泥存放, 为了避免拌和现场的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保管力度不够严格, 而造成各种规格水泥混合后乱用的情况, 或者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 因为某种水泥的短缺, 工程也不能停, 就把不同品种的水泥补充使用等等情况。所以, 要对不同品种水泥进行分别的堆放, 并且要对水泥品种的类别和适用范围以及结构物的质量要求等来选择使用;同时要做好水泥堆放的防潮湿及防雨措施, 并且水泥的库存时间不能大多, 超过堆放三个月的水泥不能用于相对应的工程实体。

3 集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组成的材料中集料所占混凝土体积一般要在75%之上, 它是构成混凝土最主要的材料之一, 集料不但构成结构体骨架, 而且决定了构筑物力学的性能以及安全性、耐久性。通常来说, 集料渗透性比水泥浆体的渗透性低, 但是实际上, 有些集料渗透的系数和水泥浆体的系数相差的不是很大。集料孔隙率有10%的时, 它的渗透性能就要比水泥浆的渗透性能高得多, 选低的渗透性能的集料用做防水的混凝土施工是非常必要的。集料粒径的大小也会影响混凝土抗渗性, 集料粒径在较大的时更容易在粘结的界面产生较大的裂缝, 同时, 在凝结的硬化过程当中集料不进行收缩, 包裹着的水泥浆体会产生不同的收缩, 颗粒如果越大收缩的值就越大, 形成裂缝也会越多, 就会导致抗渗性下降, 最后导致了混凝土的结构破坏。

3.1 细集料质量控制

细集料应该采用质地坚硬又耐久并且洁净的天然砂,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要在2.5以上。控制好天然砂的细度模数之外, 还要控制好天然砂的0.315mm之下的筛孔通过量, 如果筛孔的通过量不能符合要求, 混凝土的泌水就会大, 所以, 导致了表面浮浆和微裂缝的产生。施工之前应该对沿线的砂场进行颗粒的级配和硫化物、含泥量、硫酸盐含量以及有机物的含量指标的试验检测, 依照检测的结果来确定供砂的砂场, 严禁不合格的砂进入到施工工地, 实验室要不定期地对已运入施工工地的砂进行质量的抽检。在细集料选择上要注意:山砂和河砂成为施工工程当中主要的用砂, 但应该控制砂的含泥量以及有机质含量, 人工砂中含有比较多片状的颗粒以及细粉, 成本也比较高, 配制混凝土时要依照当地实际情况, 尽量选择天然砂作为施工用砂。

3.2 粗集料质量控制

粗集料的选择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岩性、品种、最大粒径以及级配这四个方面。粗集料一般要选用碎石,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使用碎石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比卵石混凝土高30%左右。用碎石之前要对母岩来进行岩性的分析, 通常首选分布比较广的花岗岩或者玄武岩来做碎石材料, 母岩的抗压强度要达到100MPa之上。最大的粒径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以及工作性和抗裂性。好的级配可以获得比较大的堆积密度, 减少集料的颗粒之间空隙, 还可以减少砂浆填充的数量, 使得碎石之间能够保持很好的机械咬合状态, 并且能够提高抗折强度。所以, 应该采用质地坚硬、洁净、耐久、符合规范规定的级配、最大粒径≤40mm、针片状颗粒含量≤1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含泥量≤1%、石料强度≥3级的碎石。

4 外加剂质量的控制

外加剂一般有引气和减水以及缓凝的作用, 通常选择外加剂时, 先要检查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 质量保证资料以及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的试验检测报告, 并且该外加剂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生产厂家仅仅提供产品说明书及各项性能的试验数据, 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混凝土外加剂在使用之前, 要同混凝土进行试配和检验, 用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同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是不是适应, 是不是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规范设计要求的指标, 这就是为了防止误用以及错用外加剂。其次还要注意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说明书的有效日期以及防止过期失效外加剂用在工程中。同时, 严格地控制它的掺量, 不可以随意地添加, 搅拌混凝土的时侯, 掺加外加剂后的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要延长, 要延长搅拌时间1min~2min左右, 应该大力地推广使用新型复合型的混凝土外加剂, 用以适应先进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 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过程当中, 为了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优化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注方案, 做好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要保证构件具有正确的外形, 而且应有良好的强度、密度性、和整体性。在整个工艺过程中, 各工序既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必须综合质量为标准, 妥善处理施工的全过程。

摘要:本篇文章从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来讲起, 针对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该如何地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地讨论。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混泥土

参考文献

[1]逯文燕.浅谈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J].价值工程, 2011 (6) .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10

沥青材料的选择需要符合本地区气候特点要求, 同时选用优质基质沥青标号应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改性沥青具有高温稳定性好、耐低温、抗疲劳能力强的特点, 所以在沥青路面铺筑时常被用来应对交通载荷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 改性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必须符合J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

(1) 适应于高温和低温情况, 耐高温且抗低温;

(2) 韧性较强, 能有效提高路面承载能力;

(3) 能稳定, 防紫外线照射、防水防油。

经过实验及施工证明, 热塑性橡胶类 (简称SBS) 、热塑性树脂类 (简称EVA、PE) 或其他化学、物理改性剂, 以及天然沥青更能有效提高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为提高低温抗裂性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及其他化学改性剂。

2 碎石

路面工程中用作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岩石分为:石灰岩、玄武岩 (辉绿岩) , 优先选用碱性且粘附性较好的石料。

2.1 粗集料

热拌热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要注意其最大集料的径粒尺寸, 因为合适的径粒大小可以有效减少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中产生的离析和摊铺后麻坑现象的发生, 并便于碾压密实, 减少成型后沥青路面受水的损害。一般来说, 沥青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这个数据对于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应在2-2.5倍为宜, 粒径大于4.75mm及以上的碎石, 在结构层中具有承重、稳定的作用, 必须与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相匹配。粗骨料粒径过大或含量过多会加剧离析现象, 在雨后观察更加明显, 并有积水现象。

2.2 碎石加工

高速、一级公路碎石加工必须采用三级破碎工艺, 头破采用颚式破碎机, 二破采用反击式或圆锥式破碎机, 三破采用冲击式整形破碎机或反击式破碎机。配置设备有:振动喂料器 (开启格栅过滤功能) , 四层以上筛网的大面积振动筛, 三级除尘设备或水洗设备。保证生产的成品集料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及针片状含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粗集料破碎面较多, 棱角圆润、平整。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规格设置必须包含0-2.36mm、2.36-4.75mm及4.75-9.5mm三种规格, 其它集料规格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选择。其中每档规格的集料中不要多于两个筛孔, 保证粗集料级配稳定且各档集料中没有重叠筛孔的集料出现或者有部分 (通过率小于10%) , 使沥青混合料级配便于优化调整。

2.3 碎石供应商的选择

一般来说, 石料场生产者都带有很大的习惯性和倾向性, 比如历来为工民建筑或铁路道碴供料者, 无论是在石料规格上和生产流程上, 都已形成规模, “轻车熟路”了, 如再有一定的存货, 也就不愿再为高速公路专门做什么更改和调整了, 总想凑合、对付。而沥青路面用料, 不仅需量巨大, 而且要求十分严格, 非一般水泥混凝土用料规格可比, 所以应严格要求石料场按混合料需要的规格和质量安排生产。

首先应要求对石料场宕口的岩石母材进行理、化检测, 并出具甲级试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然后对石料场的资质和管理能力进行勘察, 核查其生产能力是否满足工程进度;最后对石料场的生产工艺做到严格把关, 要求应三级破碎工艺和除尘措施、或者二级破碎工艺和除尘措施, 保证生产的集料外观干净、级配分级合理、针片状颗粒较少、棱角圆润, 符合设计及公路规范要求。

2.4 细集料

细集料一般是粒径小于2.36mm的砂和石屑, 它能填充沥青混合料中粗料的空隙, 保证成型后的沥青混凝土良好的整体性能, 减少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中的离析, 提高沥青混凝土的防水性和密实性。天然砂与沥青的粘附性性较差, 呈浑圆状, 使用太多对高温稳定性不利容易造成车辙, 但使用天然砂在施工时容易压实;由于车辙病害的发生不推荐使用。石屑和机制砂有本质的不同:机制砂是由制砂机生产的细集料, 粗糙、洁净棱角性好;石屑是石料破碎过程中表面剥落或撞下的棱角、细粉, 它虽然棱角性好、与沥青的粘附性好, 但石屑中粉尘含量很多, 强度很低、扁平含量及碎土比例很大, 且施工性能较差, 不易压实, 路面残留空隙率大, 在使用中还有继续细化的倾向。因此, 国外标准大都限制石屑, 而推荐采用机制砂。

机制砂主要为:岩石经过除土处理, 由制砂机和其它附属设备破碎加工、筛分制成的, 粒径小于4.75的岩石颗粒, 但不包含软质岩石、风化岩石的颗粒。机制砂相相对天然砂来说, 具有理想的颗粒表面纹理, 可增加颗粒间的摩擦力, 为路面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同时能够增加与沥青的吸附能力, 提高沥青膜厚度。

3 矿粉填料

矿粉是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小于0.075㎜的矿物质粉末, 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 不仅是为了填充粗细骨料空隙, 而且是沥青混合料结构形成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当它与沥青发生物理, 化学作用后, 便可显著增加集料的粘附性并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从而可提高沥青砼的强度、温度稳定性以及耐久性, 且在沥青混合料性质确定的情况下还能节约沥青用量。

但若矿粉用量过多, 同样也会对沥青混合料起到破坏作用, 致使沥青混合料在碾压中不易稳定, 甚至产生推移、裂纹给施工带来困难等。经验认为, 矿粉用量最佳范围应控制在沥青用量的1.3~1.8倍为宜, 矿粉必须由碱性石灰岩加工而成, 也可用水泥或生石灰粉代替, 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GB50093-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

4 纤维稳定剂

纤维的种类已经很多, 主要有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有机纤维三大类, 另外还有玻璃纤维, 不过很少使用。材料进场后必须严格检验, 使纤维质量符合设计及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在SMA沥青混合料中必须采用纤维稳定剂, 主要的作用有:

(1) 加筋作用, 纤维在混合料中以一种三维的分散相存在, 可以起到加筋作用。

(2) 分散作用, 在SMA中如果没有纤维, 用量颇大的沥青矿粉很可能成为胶团, 不能均匀地分散在集料之间, 铺筑在路面上将清楚的看见“油斑”存在, 纤维可以使胶团分散。

(3) 吸附和吸收沥青的作用。在SMA混合料中加入纤维稳定剂的作用在于充分吸附在碎石表面并吸收多余的的游离沥青。

5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 各种原材料质量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有重要的极大的影响, 在施工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对原材料供应商应严格选择, 选取有诚信、实力的供货商提供材料并保证质量。

(2) 施工现场应配备试验检测室, 严把材料进场的检验关, 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及造成经济损失。

(3)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优化设计, 使混合料既能满足高温稳定性的要求又能符合低温抗裂要求, 做到经济合理降低成本。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和西部地区交通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和发展,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多的被广泛采用, 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性好、振动小、噪音低、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 在修筑过程中要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和尽可能低的扬尘性。沥青混合料用原材料按现行标准及施工实际情况主要分为沥青、碎石 (粗集料) 、机制砂 (细集料) 、填料 (矿粉) 、纤维素等五种成分。下面就如何控制沥青砼路面的原材料质量分别进行叙述和分析。

关键词:沥青,碎石,机制砂,填料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5.

[2]张波, 李伦.木质素纤维稳定剂在SMA中的作用[J].2004.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11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砼结构是指其最小断面的尺寸大于1000mm以上的砼结构,大体积砼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工程造价、结构安全等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大体积砼的裂缝的成因、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

1.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

1.2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1.3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2.大体积砼的施工方法

2.1分层浇筑

为了尽量避免大体积砼内外的温差问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宜采取分层浇筑法。全面分层法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震动器也相应跟上。可以将大体积砼的结构采取分层多次浇筑,各施工层之间的结合均按照施工缝来处理,能充分散发砼内的水化热。

2.2充分振捣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密振实,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钢管(内装砂子),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用人工抹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

2.3优化大体积砼的搅拌

在传统的大体积砼搅拌过程中,水分会与湿润的石子表面直接接触,在砼逐渐成形或静置的过程中,水就会向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集中,最终在石子表面形成水膜层。在砼已经硬化后,由于存在水膜层,就会造成界面的过度层趋向疏松多孔化,减弱了硬化水泥砂浆和石子之间的粘结性,进而成为砼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对砼的抗压力及其他物理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改进大体积砼的搅拌方式,能有效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力,避免砼结构的收缩。为了进一步保障砼的质量,可以通过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者净浆裹石等搅拌技术,既能防止水分过于向石子及水泥砂浆界面集中,又能保障硬化后的界面过度层更密集,并提高约10%的砼结构强度,提高其极限抗拉值与抗拉强度。实践证明在砼结构的强度基本趋同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也避免了水化热的产生。

3.提高大体积砼施工质量的一些途径

3.1加强对温度的控制

首先,为了控制由温差导致的裂缝,大体积砼的浇灌工作应选在一天中气温比较低的时间进行,优先选择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在确保大体积砼的强度等级前提下,使用一定的缓凝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同时使水灰比降低,能够有效减少水化热;加入外掺料如粉煤灰不仅能代替部分水泥的功能、减少用水,还能够改善砼的可泵性。其次,要注意控制砼入模的温度,如通过向骨料洒水来减少太阳对砂石料的直接照射;通过加冰块来冷却材料。在浇筑时,应采取分层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浇筑的厚度及进度,有利于散热,同时浇筑的温度也要格外关注,同时考虑在浇筑大体积素混凝土时加入不超过总体积的25%的毛石,能够吸收大量的热能,并且节约大体积砼的原材料。

3.2提高对原材料的控制

由于在大体积砼结构中涉及的配筋较密且多,因此为了确保砼的紧密填充,应加强石子中最大粒径及其粗细集料级配,如果石子的粒径过大,石子就可能卡在钢筋中,而砂浆的收缩度大于砼的收缩度,拆模后就很可能在钢筋下方造成裂缝。同时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若超过规定,会降低大体积砼的抗拉力并增加砼的收缩力,这种情况下就极易产生裂缝,影响工程质量。另外,在大体积砼的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不同品牌、类型的水泥其组织各不相同,因此配置出的砼的性能也不尽相同,一般大体积砼工程在浇筑初期发生开裂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砼内部温度升高与收缩而造成的。通过对大体积砼的选材及配合比的控制,在大体积砼结构中加入外加剂,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以减少水化热现象引起的收缩变形。同时对大体积砼起到补偿收缩的目的,有效防控了裂缝的产生,提高工程质量。

3.3适当调整钢筋配置

通过调整钢筋的配置方案,可以增设温度的传递分布筋,将大体积砼内部的热量及时传递出来,以防止内部热量增高。通过在浇筑混凝土的模具内敷设一定数量的细钢管为导管,在施工浇筑时及养护期作为散热管道,在导管中循环冷水,带走大量的水化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措施。

3.4加强养护工作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湿养护(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在养护方面,当浇筑工作完成后,派人进行专门养护工作,做到轮班值守。为了确保已经浇筑好的砼表面热度不至过快散去,可选择在大体积砼的表面铺盖草袋,并在草袋的上面再盖一层尼龙薄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砼的表面湿润,使其降温速度降慢。

总之,大体积砼施工的技术十分复杂,为了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从设计到施工,包括施工的环境与材料等多方面因素,都应提高注意。应从多方面加强对大体积砼施工的分析,并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浅析大体积砼无缝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

[2]葛新友.大体积砼温度裂缝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4).

[3]关赛飞.论高层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2010(z1).

施工原材料混凝土施工 篇12

1.1 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选择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的可塑性、易密性、稳定性以及流动性。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需对混凝土进行拌合, 要使得拌合物在运输、浇筑、抹面等过程中不会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的情况, 能够均匀的填充在模板中, 能达到这样要求的混凝土应具备较好的和易性。和易性是否好是衡量混凝土是否达到高质量高性能的重要标准, 也是确保道路质量安全的关键。和易性是耐久性的前提, 只有良好的和易性才能确保良好的耐久性。因此, 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对材料的和易性进行严格的筛选。

1.2 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选择

路面受车辆的荷载影响较大。所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实施工程中, 应考虑到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路面混凝土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选择路面混凝土材料时, 应选择收缩量小、抗拉强度高及耐久耐磨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越低越好。根据不同等级的路面要求情况, 设置不同的抗拉强度标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采用较高的设计强度。抗拉强度是混凝土板厚度的衡量指标, 计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应根据抗折实验对其进行分析。

1.3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选择

路面长期曝露在外界环境中, 会受到严重的自然环境影响。在恶劣的外部环境影响下, 抗冻性是衡量路面耐久性的重要标志。车辆在路面的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摩擦, 因此, 耐摩擦也是衡量路面耐久性的重要标志。根据对路面的研究, 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浇筑时的密实度影响, 密实度和水灰比的关系很大, 由于进行耐久性实验的周期长, 不可能真实操作, 所以通常是依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以最小的水泥用量和最大的水灰比, 看是否能达到实现道路耐久性的要求。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是路面磨损的主要形式, 通过提升混凝土的断裂韧性、提高其韧度、降低其脆性从而提升路面的耐磨性。此外, 由于混凝土变形会使得路面出现大量纵横接缝, 这些地方往往是路面容易受到破坏的部位。因此, 路面混凝土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折性和较小的弹性模量、较小的结构刚度、较小的温度变形和干缩性。较小的变形性能减小接缝的张拉位移: (1) 提高接缝对荷载的传递, 提高面板对角的碎裂, 断裂抵抗能力; (2) 降低对填缝材料的性能处理技术, 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2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2.1 基层中线的质量控制

基层中线的技术控制是路面质量控制的基础。支模进行前, 应首先恢复对中线的测量, 一般情况下, 间隔20m设置一个中线桩, 而对于弯道, 则需要在外侧以5m的间距加设控制桩, 并在控制桩上标出最高控制点。每个断面应确保两只控制桩, 并保证一次确定平纵线型。

2.2 施工支架的质量控制

施工模板的安设工作进行时, 应当首先检测路拱横坡及基层顶面的标高, 坡度和基层顶面应处于允许的范围内, 若是超出了最大的应用范围, 应重新对基层顶面进行调整。高出的部分, 可进行刮平处理, 低于标高的坑洼地, 一般不会处理, 直接铺筑水泥混凝土。钢模是模板的常见使用材料, 模板与模板的连接处应设置牢固的拼装配件, 并以1.5m的间距设置支架, 把支架或钢模板固定在下承层, 并进行外层底部的填堵。最后一人工作也的方式进行夯实稳固, 从而防止混凝土在日后的工程作业中砸钱熬成模板移位而带来漏浆的现象发生。

2.3 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搅拌之前, 应对混凝土的混合料及各种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 不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在拌和的过程中可采用双卧轴式强制拌和机, 其中, 混凝土的拌和指标包括:中砂含泥量应小于3%, 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含量应小于1%, 碎石强度大于等于3级, 压碎值小于30%, 含泥量小于1%, 针片状含量小于15%, 硫酸盐及硫化物的含量小于1%,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0mm-20mm, 对原材料的用量应进行严格的控制, 强化作业的检查制度, 并防止由材料配合比的失调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2.4 混凝土的输送及摊铺

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常会出现水泥混凝土离析的现象, 为了较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水泥混凝土的输送应由运输车直接输送到基层。若是在输送过程中, 水泥混凝土出现了离析的现象, 则应用铁锹在摊铺时对离析混凝土进行均匀的拌和。采用混凝土倒运倒扣的方式进行摊铺, 防止使用抛掷使得混凝土在此发生离析, 在进行模板的摊铺时, 应配合插捣, 防止混凝土凝固后出现蜂窝现象。

2.5 振捣整平技术的应用控制

混凝土摊铺后应在第一时间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均匀的振捣, 然后再用平板式振捣器继续振捣, 在振捣过程只能水灰比应控制在0.43。振捣后, 再用混凝土摊铺机进行2至3次摊平、振实, 使混凝土趋于密实。在最后, 人工对不平整的地方进行补料和刮平。在整个对水泥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应能注意对时间的控制, 以混凝土的初凝为最大时限。

3 结束语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 如何确保其质量, 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 并加强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的控制, 从而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最主要的是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控制工作并对面层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研究。通过以上的对混凝土质量的选择控制与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达到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要求。在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控制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耐久性。根据不同等级的道路对质量的要求, 对施工方法、工艺等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每一道施工工序都需按照施工设计标准合理进行, 在确保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对每道工序都应严格控制, 保证其质量, 达到质量和安全的可靠性, 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摘要: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施工原材料, 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混凝土的材料选择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路面设计对耐久性、抗弯拉性和和易性、耐磨性的需求, 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合理选择。由于路面一直长期曝露在外, 会受到阳光的暴晒或雨水的冲蚀, 在这样的环境下, 还要承受重车辆的覆压。因此, 路面的施工需要很高的质量要求, 而良好的混凝土材料对提高道路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材料,水泥混凝土,选择控制,混凝土面层

参考文献

[1]钱吮智.利用高延性水泥基材料抑制钢/混凝土连接区域的断裂破坏[J].东南大学学报 (英文版) , 2012, 28 (2) :190-194.

[2]刘庭金.混凝土及岩土材料破坏过程的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数值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 (16) :2843-2843.1000-69116.

上一篇:可视化编程技术下一篇:自组织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