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共12篇)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篇1
1 当前建设管控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建设品质的管控面对的问题
因为项目的建设管控活动很是繁琐, 涉及到人员和物质以及机械等, 其涵盖的要素非常多, 而且牵扯的区域也很宽, 无法精准的分析。针对品质的检测无法确保非常全面, 必须抽检, 那些没有检查的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 此时就使得一些项目面对品质方面的不利现象, 导致很多的项目品质不合乎规定。
1.2 建设管控不当
建设者的数量非常多, 工艺很是繁琐, 工序复杂。关键是参加到建设工作者的人数多, 而且使用的物料也很多。由于建筑活动本身就是对劳动力有着较高的需求, 同时建设活动的涵盖区域非常宽, 很多工作者和步骤一起进行, 此时导致建设场地非常混乱, 工作者的素养也不一样, 项目的建设管控很有难度, 建设时期无法对所有的工作者开展合理的管控。所以, 那些素养较低, 没有责任意识的建设者多少会进行一些违规活动, 假如这些活动没能够被管控人员得知的话, 就会导致品质受到影响。而且, 其对于物质的品质管控一般会因为很多缘由而发生漏洞, 品质无法受到精准的管控, 也干扰到项目的品质, 干扰到管控活动的开展。
1.3 建设管控工作者和劳动者的比例不和谐
因为该行业本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 要靠着很多的工作者来开展该项活动, 所以建设方会花费非常多的资金来雇佣劳动力, 但是大量的缩减管控者。此时就使得在建设的时候, 不能够对所有的建设者开展综合的管控, 导致场地的秩序很是混乱, 所以工作者时常的出现违规活动, 使用劣质材料等的现象, 进而导致项目的品质受到非常大的干扰。
1.4 建设安全思想不高
建设安全是建设工作中的关键内容, 特别是建筑项目, 其危险内容非常多, 如果不注意的话, 就会生成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安全思想在建设管控工作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不过很多的建设管控工作者的安全思想太差, 管控活动不细致, 导致场地的建设者不能够切实的意识到安全活动的意义, 建设者不穿戴安全装置的现象经常性的出现, 但是一般不会受到管控者的关注。
2 生成缝隙的缘由
2.1 材料自身的特征方面的缘由
结构的关键物质是水泥, 它和水灰生成水化现象, 在硬化的时候, 其释放的热被叫做水化热, 它的失调, 即气温控制不合理的话就会导致缝隙问题。同时, 很多原料间的配比不当也会干扰到品质, 生成缝隙, 材料的配比不当就会干扰到强度, 进而导致材料硬化生成严重的收缩现象进而引发缝隙。
2.2 建设场地的监督管控方面的缘由
建设时期要积极的开展场地的监督和测试, 假如监督活动进行不仔细的话就容易引发很多建设方面的不利点, 干扰到品质。在开展荷载分析的时候, 由于分析的不是很综合, 存在遗漏等现象, 此时就会使得建设和使用的时候由于超过受力而发生缝隙问题。
2.3 由于结构变形而导致的问题
结构受到外在气温的干扰而出现收缩以及膨胀, 以及结构的不合理下沉都会导致缝隙出现。在建设的时候要积极使用防裂缝技术, 要在所有的建设步骤中都要分析缝隙现象, 而且对出现缝隙的区域也要使用合理的技术来处理。
3 关于缝隙的控制方法和维护建设品质的安全方法
3.1 关于原料的品质管控措施
在建设的时候, 要关注原料的品质。材料的强度以及使用时间和活动特征等等都是由原料的品质起作用的。合理的调节配比, 在具体的活动中, 要对原料的品质多次的分析, 以此来避免不利现象。针对原料的检测活动来讲, 工作者要积极的分析相关的规定内容, 而且除了对其开展多次的检测, 还规定质检工作者积极的分析变动特点, 设置处理方法。在得知问题的时候尽快的告知有关机构, 设定合理的应对方法。
3.2 科学合理的配制混凝土
第一方面,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实验室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地在搅拌混凝土之前,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对细集料以及石料的含水量进行检验, 调整好混凝土的用水量, 加强控制水和水泥之间的重量比。第二方面, 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事实证明, 只有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有利于振实, 并且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实, 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 避免粗骨料与细骨料之间出现分离现象。当前, 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式, 可以将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第三方面, 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会影响到混凝土整体结构物。
3.3 解决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
首先, 要对参与工程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关于安全施工的培训。培训的目的不但在于树立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更在于培养他们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培训时不仅要告诉管理者忽视安全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 还要告诉他们工程施工中哪些问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哪些不规范的操作是必须坚决制止的等等。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明确规定:积极按照安全施工标准进行作业的人员应当予以奖励, 不合安全规范的施工人员则应该予以警告甚至惩罚。这样的规定不仅是要以明文的形式贯彻到每一个施工人员, 重要的是坚决执行。
3.4 解决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劳动力比例
要树立一种科学的观念, 既工民建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不能一味依靠增加廉价的劳动力。高水平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 应当对有限的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职权和管理范围应当明确到个人。这样才能对庞大的工程进行有效、全面的管理。才不会出现互相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问题, 才能够保证每一个细节问题都有人管、有人问, 进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 我们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同时, 更要强调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好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的要点, 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关键问题,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从而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平。同时,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不仅需要建筑企业管理层面的支撑和制度保障, 还需要广大施工参与人员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才能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汤伟雄.浅谈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J].科学之友, 2009 (12) :25-26.[1]汤伟雄.浅谈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J].科学之友, 2009 (12) :25-26.
[2]张世英.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监控探究[J].城市建设, 2010 (23) .[2]张世英.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监控探究[J].城市建设, 2010 (23) .
[3]黄国忠.浅析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4) .[3]黄国忠.浅析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4) .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篇2
在桥涵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要求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任务目标,细化到各个小组,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其中,切实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4.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
桥涵工程建设中,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多数选择自行制备混凝土,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比例严格控制,做好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在原材料购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和成本,货比三家,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前提下,选择价格更低的,同时材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应该做好充分的检验和管理工作,落实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并及时将制备好的混凝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避免材料损失。
4.3加强各个环节工序控制,完善现场监管制度
混凝土施工涉及环节较为复杂,在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在保证路基处理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来确定混凝土浇筑顺序,分段浇筑,并且每一部分工序完成后,需要现场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活动。同时还要严格避免偷工减料现象出现,根据施工量来取用材料,避免材料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4做好材料全面质量监管,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混凝土在施工中,应该加强全面的质量监管,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开展施工活动,如果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的情况,及时制止并寻求合理的解决对策,同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数据的提取和记录工作,严格把控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工程后期养护工作,尽可能避免裂缝现象出现,以此来保证桥涵工程施工质量。
5结语
在桥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同时,需要加强质量控制,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后期养护工作,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时敏.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筑,,21(2):172.
[2]杨秀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32(9):271.
[3]余小勇.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4,14(16):95.
[4]张啸.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2(10):3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在我国的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些原因,以及掌控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你的发展。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好,对建筑物的基础安全和结构造价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高度的重视。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全部达到标准的混凝土才可以应用到工程中。如果粘土、淤泥在沙子中的比例超过3%,碎石、卵石的比例超过2%,则这些极细的颗粒材料在集料的表层形成包裹层,就会阻止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所以就会出现一些松散的颗粒,就会大大增加用水量。所以建筑用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超过了指定规定的范围,就会导致水泥水化的程度,并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使得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度降低,也会使得水泥的水化产物产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物质。所以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应该对原材料经常检验,还应该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气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且做出正确的对策。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措施
1、工民建筑中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该满足工程技术及施工技术的要求,这样就会保证混凝土的施工以及施工工程的的强度等,适当改善混凝土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适合工程各个部门对混凝土的的不同要求。在混凝土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添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正确比例的配比度,优化混凝土的配合,在施工过程中会得到显著的效果。在前期对强度的要求提高,对整个流程加快运转,并能使施工工期提前,是使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有显著的提高。
2、是对工民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在科学所配比出来的混凝土的比例,并不一定能与施工现场所实践的完全吻合,或者和工地的施工条件及设备有关系,施工天气等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都会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也跟着改变,所以必须确定混凝土的易性达到施工的标准,且混凝土的含水量及用水量做适当的调整,保持水泥与石灰的比例不变①。必须达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及施工工艺的标准,这样才可以让混凝土顺利的完成施工要求及强度等性能。如果按照正常的配比方式使混凝土达到工程要求的技术性能是很难的,所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工程各个部门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要求,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添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比度,提高混凝土的可利用性,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很显著的效果。
3、和易性是混凝土的搅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现,当混凝土搅拌和易性的效果不好时,就会导致混凝土振捣的不实或者会发生离析现象,就会出现质量问题。混凝土的和易性效果好,混凝土的就会易结识,不会发生离析现象,所以就会获得均质结识等混凝土浇筑质量良好的效果。通常有一部分人配制混凝土会用很少的水量、低坍落度,强调用比较振实的技术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但是这样就会产生蜂窝现象,空洞等质量问题。所以经过试验验证,和易性优质的混凝土才会振实,而且还会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和可塑造性,便于建筑建筑的振实,还会有很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能,这样既不会发生离析现象,沁水等效果。现在通过惨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4、工民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5、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工民建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6、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用于工程,混凝土拌和物不合格,一律不得入仓,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为了切实解决问题,还从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约束有关部门和人员。总之,要用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是实际工程中的实践论述,所以在施工工程中要确保施工的工程质量,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严把施工工程的每一个程序。并且要认真施工,这样才能做好保准并高质量的工程。以及专业的技术施工工人要加强对质量观念的提高,在施工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修养。用专业知识充实自己,为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宗冬,贾学强,张铁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6.
[2]陈燕岭,喻飞.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浅谈[J].今日科苑,2006.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篇4
如果道路存在软土路基, 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工艺, 或是施工质量不过关, 都可能导致道路沉降, 进而引起裂缝等一系列质量病害。
1、加强路堤填料的质量控制
路堤填料应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砂砾、粒径和强度符合要求的石料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 而不要采用沼泽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 因为它们液限和塑性指数均超标, 不利于路基的稳定性。
2、填土路基的压实
对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施工时, 要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 以及选择合理的压实机具, 确定相应的碾压遍数、及其它施工组织方案。控制好路基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3、完善排水设施
路基施工过程中要完善排水设施, 注意对地面水的拦截和疏导, 防治聚积和下渗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此外, 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 应采取措施来进行截断、疏干或降低水位, 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状态。
二、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管理
1、加强沥青路面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应加强进场原材料的检查, 检查其质量合格证、出厂证明等资料书是否齐全, 并通过抽样检查部分材料的质量, 不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坚决退场更换。沥青是最关键的材料, 应选用粘度高, 针入度较小, 软化点高的优质沥青, 现场要控制好沥青的储存和加热温度。粗集料应选用强度高、耐磨耗、含泥量低的具有良好颗粒形状的硬质石料, 细料采用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一定级配的砂石。现场堆放过程中要保持砂石材料的干燥, 做好防雨和防尘。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是提高沥青路面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的关键。
2、加强混合料拌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进行拌制, 充分考虑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 避免运输途中温度下降过度。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试拌确定, 拌制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 无结块成团或严重离析, 无花白料, 对于过度加热的混合料, 或己碳化、起泡的混合料作废弃处理。在拌和过程中, 试验室应随时对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进行抽样检测, 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 立即通过操作室来改变配合比例。严格控制沥青和石料的加热温度, 以及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应大于拌和能力和摊铺能力, 且应保证沥青混和料的温度, 运输时间一般不得大于0.5h。车辆不得超载运输, 或急刹车、急弯掉头, 以免损伤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温措施, 出现低温、或下雨天气时, 为防止温度降低太快, 应在混合料表面覆盖保温布, 并且要等到摊铺时再掀开。如果混合料在施工现场温度低于130℃, 或是已出现离析的、结成硬壳团块的、出现花白料的以及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要废弃。
4、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质量控制
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之前, 应对基层进行检查, 尤其是局部粗骨料较集中的地方易发生松散, 必须采取处理措施方能铺筑沥青面层。铺筑前检查摊铺机的振捣装置是否完好, 检查熨平板加宽连接处是否调平, 以确保摊铺的质量。应保证摊铺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不得随意停顿或变速, 如因故停止时间较长, 则应设置横缝, 以免影响平整度。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均衡、匀速地供料, 以免出现供料不均、粗细料离析等不良现象。
对外形不规则以及构造物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 应采用人工摊铺, 将沥青混合料卸在铁板上, 撒料用的铁锹等工具宜加热使用, 以防粘结混合料, 摊铺后立即用刮板往返刮2~3次整平。摊铺过程中应跟踪检查摊铺层厚及横坡度, 不符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
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 除了大型压路机外, 还要配备几台的小型压机具, 以便用于大型压路机无法碾压到的边角和死角区的碾压, 避免漏压。合理控制碾压速度, 在碾压时应使压路机缓慢匀速前进。
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后, 初压应紧随其后, 并且初压区长度不宜过长, 以便在热烈散失较少的情况下尽快使表面压实。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 发现缺陷及时修补, 发生重大缺陷无法修复时应返工。初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复压和终压, 终压一般碾压2~4遍, 直到无明显轮迹即可。
施工过程中, 对各工序的沥青混凝土温度都要严格控制, 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温度的动态检查。尽可能地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 为避免石料棱角磨损、压碎, 破坏集料嵌挤, 不得在低温情况下反复碾压。碾压时应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超过100mm, 以保证压实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 不应过分追求平整度而忽略压实度。
结束语
总之, 广大路桥工作者一定要充分重视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质量管理, 从源头上保障道路的质量, 减少各种质量病害的发生, 提高道路行车质量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摘要:文章主要从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和路面两个部分来分析了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路基,路面,沥青
参考文献
[1]郭益民:《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青海交通科技》, 2009年第3期。
关于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5
分部所属各部门、拌合站、综合队、施工班组:
针对目前的隧道仰拱、二衬、调平层;桥梁墩柱及现浇梁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质量情况,结合目前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特制定本规定。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它涉及到原材料进场、检验、配合比、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各个环节。为了提高工程质量,进一步明确施工队、综合队个人、部门的岗位职责,实行奖罚和责任追究。
一、目的:分部制定本规定的目的就是加强综合队和拌和站及施工队对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做到有据可查,奖勤罚懒,环环相扣,提高质量。
二、涉及部门:物资部、工程部、安质部、试验室
综合队涉及人员:队长、技术主任、现场技术员 施工班组涉及人员:队长、现场主管、混凝土班组 拌合站涉及人员:站长、操作手、试验员
三、奖励:对现场技术员、试验员实行值班责任奖罚制度。对坚持按时值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人每月发给责任奖励300元(按实际夜间值班天数每班(次)20元计算)。管理岗位的领导和部员不予考虑,但要照常值班。
四、惩罚:有岗位就有责任,有奖励就有惩罚。对现场技术员、试验员不按时值班一次或缺岗一次,影响施工或出现质量问题的人员取消当月此奖励并另处以300元的罚款。在当月工资中扣除。
五、巡查、考勤:综合队队长和技术主任二人,每班都要巡查、记录、考勤。工程部,试验室,安质部,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并填写好记录表,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领导和个人。
六、责任追究:物资部、拌合站、工程部、试验室、安质部、综合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综合队队长是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技术主任是第二责任人。在施工期间要认真进行巡查。如不履行职责,出现问题,将根据损失大小,责任轻重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七、安质部是分部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每月底,由综合队队长收集上报本队的个人值班表、巡查记录表,汇总成册报至安质部;各部门也同时将巡查记录表报安质部。安质部根据值班记录、巡查表进行核对,结合现场施工实际质量决定是给予奖励还是罚款。造表,经过相关部门联签意见,分部领导批准后发放或扣除。对有出现问题或潜在问题的工点个人奖励,各部门有一票否决权。
八、本规定解释权属分部安质部。
预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管理 篇6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119-01
预拌混凝土也称商品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水以及外加剂、掺合物等按一定的配合比,经过集中拌制、商品化供应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保护环境、优化资源、提高生产力等优点。
预拌混凝土的应用量比例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自20世纪80年代混凝土以商品形式在我国出现后,至今预拌商品混凝土一般占混凝土工程总量的60%~80%以上。
目前花都区已经建立起多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新东盛、创建等等,从大型建筑及交通、水利等工程,普遍采用预拌混凝土。
我国预拌混凝土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国家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当前制约我国预拌混凝土发展的因素很多,为此,基于预拌混凝土质量稳定、产量大、减小环保污染等优点,针对影响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因素,从预拌混凝土的拌合物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控制,对预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管理给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1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包括和易性、凝结时间、塑性收缩和塑性沉降等。国家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规定,其试验为:稠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含气量试验和配合比分析试验。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有稠度、含气置、配合比分析(水灰比、水泥用量)。
检测稠度以坍落度法为主,适用于坍落度大于l0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测定,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下列性质,并予记录。拌合物的和易性主要就是取决于稠度。稠度是重点控制的质量指标。
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影响主要由骨料性质决定,其颗粒级配、石粉含量是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控制骨料质量、调整引气剂掺量等措施提高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含气量的多少应根据骨料的质量加以控制,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规定的值。
通过对拌合物进行配合比来分析出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两者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影响强度等重要质量指标。所以,水灰比、水泥含量都应该符合设计的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2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有很大影响,因而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容易忽视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全面清理干净;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浇筑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混凝土浇筑应先平整后振捣,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严禁速度过快;浇筑应连续进行,施工缝留置必须遵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①设计上要注重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应考虑到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引起开裂的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加以解决。②施工方案主要是确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③有合适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还要从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适当地选择好水灰比。
3)养护。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混凝土强度增长过程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施工现场成品养护关键是设法使混凝土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阻止裂缝的产生。常规养护方法是淋水和覆盖,对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小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对有外加剂的砼养护期为14天。强度未到达一定强度时,不能践踏或安装支架等。
3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建议
要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搅拌站和施工方两者相互配合才是关键。建议供应方和施工方应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保障质量:
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和营业执照。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到货源现场勘察、考核合格后,方能与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施工前,供应商应向工地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报告,提供混凝土强度资料及水泥出厂合格证、砂石检验报告、外加剂合格证等相关资料进行备案。
2)工地对进场的商品混凝土应进行记录,混凝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从搅拌车内排出,搅拌车的排料速度应与输送泵速度一致;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分别从车载混凝土总量的1/4和3/4处获取,并进行坍落度试验,坍落度之差不能超过±20mm。
3)每l00m3混凝土应取样做试块,每组试块应分别有一组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试块。拆除模板应分别按7d、14d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值进行各结构部位控制。
4)浇筑混凝土时,除对混凝土施工班阻进行专门的技术交底外,还应安排相关各班进行检查和保护。一旦发生变形和位移等异常情况,要及时纠正或处理。浇筑应注意事项前文已有所述,主要都是以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裂缝。
5)加强对气象资料的掌握,气温高于30℃时,须掺入一定量的缓凝剂,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低温施工时,应掺入一定量的防冻剂。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对构件进行保湿。
4结论
预拌混凝土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原材料、强度、配合比、技术措施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從确保质量出发,从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为了切实解决问题,还从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约束有关部门和人员。总之,要用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适应了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一个连续和系统的过程,重视配合比,重视原材料,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施工,才是保证获得优良的混凝土性能的前提。
参考文献
[1]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
[2]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3]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4]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5]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6]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7]尹红宇.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2008.
[8]张厚先,王志消.建筑施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篇7
关键词:水库堤坝,施工质量,安全措施
(一)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 管理措施
混凝土施工前确立项目副经理和管理人员名单, 负责混凝土拌制、运输、模板安装以及实施混凝土浇筑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保证混凝土料的连续供应和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浇筑混凝土前, 首先组织施工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性能等特点和施工条件, 实行班组技术交底。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相应施工机具, 为混凝土施工的实施作提前布置。项目部的质量保证部、技术部指定专人负责相应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及监督。
项目经理部相关的质量、技术和物资部等, 组织现场小组专职负责落实混凝土的供应和施工工艺组织, 特别是拌合站配料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施工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 个人利益与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直接挂沟, 项目部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以调动相关人员群众性质量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在混凝土施工中除建立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标书文件规定、加强质量管理外, 主要从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更新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方面采取措施, 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特制定以下措施:
(1) 建立健全“三检制”, 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奖罚制度。
(2) 施工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 应严格按设计有关要求写出具体方案, 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批示, 并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示方案执行。
(3) 严格把握材料关, 做到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入施工区, 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 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立即清除。
(4) 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具体情况认真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不断优化配合比设计。
(5) 及时认真作出各仓面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方案, 做到施工前有准备, 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 施工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安装、钢筋安装、仓面清理等各道工序, 对浇筑的混凝土及时养护至设计规定时间。为保证过流面平整, 采用墩头悬臂模板及滑动模板施工, 对边角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器振捣。
(7) 对管型壳二期混凝土分层厚度及层间间歇期严加控制, 对模板的刚度及挠度应加以控制。
(8) 严格按照招标合同文件及有关行业规范、标准施工。
2. 技术措施
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的选定、配合比设计、拌合及运输、浇筑四个阶段, 其中原材料的选定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要采取科学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 使混凝土的本身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混凝土的拌合和运输, 以及浇筑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 为确保本工程混凝土质量, 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质量。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外购材料 (钢筋、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 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并由试验室对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 不合格原材料严禁使用。对外购材料, 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 规范采购行为, 做到有法可依;在选供货厂家时, 首选国有大厂, 坚持供货主渠道;对业主指定供货的厂家, 在定货合同上明确材料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质量责任;做好材料验收及保管工作, 未经复检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发放或用于本工程;领料单位在领料的同时, 向供货单位索要出厂材质证明和复验报告。
(2) 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前, 现场试验室根据各部位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及性能要求,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确定合理、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拌合站每次搅拌前, 应检查拌合计量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 以保证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拌合, 还应根据材料的状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准确调整各种材料的使用量, 接受监理及业主的监督。
加强拌和设备的维修保养, 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从拌合站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应先检查随车提供的配合比通知单是否符合现场当前所需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再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是否满足入模要求, 否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重新处理合格后才能使用。
(3) 混凝土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三检制”验收仓号, 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不得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注重仓面工艺, 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各工序严格执行质量自检, 经工程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前, 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编制施工要领图, 主要依据混凝土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仓面尺寸以及常态混凝土不同的部位, 确定浇筑块的宽度、层高, 并综合考虑混凝土温度的控制、细部结构的施工难易程度以及混凝土道路 (通道) 布置是否畅通, 力求机械设备调配灵活安全, 在便于作业的条件下实现快速、保质保量的施工。
(4) 基础面或施工缝处理质量控制
基础主要为砂质粘土岩与钙泥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总体属软质岩, 结构较完整, 对于局部节理、裂隙切割形成的光面采用人工凿毛;断层和泥化夹层根据出露宽度按宽深比1∶1~1∶2掏槽;基础面无松动、空鼓岩块, 并冲洗干净、无积水;混凝土施工缝采用人工凿毛或高压水冲毛, 表面无乳皮、成毛面、冲洗干净、无积水、无积渣杂物。
(5)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铺料厚度控制在30~50cm, 吊罐距离模板控制在1.5m左右, 以免仓面初凝和碰撞模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质量检查人员随时进行巡回检查监督;做好浇筑记录, 施工质量责任坚持“谁施工, 谁负责”的原则;设专人负责混凝土的养护。
(6)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常规钢模板应使用专门的连接件支立, 并在浇筑前涂刷脱模剂;模板严格按照设计测量放点支立。支立固定完毕进行复测, 确保建筑物位置及偏差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重要部位的模板, 对其刚度、支撑加固方法和牢靠程度、面板的光洁平整度、接缝的密实度等进行重点检查, 并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设定监测控制点, 进行浇筑过程中的变形移位观测。确保浇筑过程模板的变形及位移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指派专人监护模板, 对过程中的位移进行及时的调整及加固。
(7) 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工程
工程用钢筋品种、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使用前, 附着的油污、浮锈等应清除干净, 确保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严格按照设计测量放点安装。采用横撑、混凝土预制块等手段固定钢筋, 以确保其满足设计位置的要求。安装完毕, 须经验收合格, 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技术工人, 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8) 其它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毕, 接触、接缝灌浆系统立即进行通风或通水复检, 发现堵塞,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设置专人值班对预埋件维护。
加强气象监测和气象预报, 及时根据出机口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范围, 采取相应的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的温控措施, 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要求。配备足够的人力和机械, 确保混凝土振捣质量, 杜绝漏振现象。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采取适用于当地条件的养护方法, 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3. 检验措施
每次拌制、浇筑混凝土前由专人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查, 并做好记录。检查混凝土配合比、配料单, 检查原材料 (如水泥、外加剂、粗细骨料及含水量、水等) 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如有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或禁止拌制;检查各原材料掺量与外加剂掺量, 每班抽查不少于5次并做好记录;记录有关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各项参数。如拌合速度、搅拌时间等;检查混凝土塌落度是否符合要求, 此项工作应随机抽样。但每班不得少于3次;
测定并记录混凝土生产时温度和混凝土运输到工地的时间及温度;检查并监督试件制作的全过程;
4. 混凝土质量检验程序混凝土质量检验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5.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图纸和监理工程师规定的设计要求, 必须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主要工艺实施及硬化后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查。
养护混凝土用水, 除经常按规定进行水质分析外, 每季度检查一次, 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 随时进行检查。检验采取砂浆强度试验的方法。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 每一浇筑块内同一标号混凝土试件的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混凝土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检查资料, 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成果, 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对原始资料的统计方法及其质量评定标准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82) 规定执行。
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进行结构尺寸及外观平整度的检查。
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对已建成混凝土建筑物进行钻孔取样压水试验、结构荷载试验, 以及钻孔取样的部位、数量, 压水试验的部位、吸水率的评定标准等, 以及是否进行超声波、回弹仪等无损试验方法测定混凝土质量。设立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专门机构, 拟订必要的制度,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及时整理上述规定的各项试验成果, 并按月报监理工程师。一旦发现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 应查明原因, 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 并提出相应措施, 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执行。
(二) 混凝土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机械设备使用安全
(1) 在工程区内行驶和进行运输作业的车辆安全管理与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在交通要道及交叉路口设醒目标志牌及专职车辆安全指挥人员;
(2) 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按照操作程序正确操作, 严禁违章作业, 杜绝洒后上机, 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安全要求正确指挥及操作;
(3) 施工现场应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安装验收制度, 机械安装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所有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使用期间定机定人, 保证设备完好率;
(4) 混凝土运输车辆及钢筋、模板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
(5) 运输车输应文明行驶, 不抢道、不违章, 施工区内行驶速度不能超过25km/h;
(6) 各类施工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 制动有效, 严禁人料混载;
(7) 在施工作业地段装卸衬砌材料时, 人员与车辆不得穿行;
(8) 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或管道, 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行;
(9) 指挥人员统一指挥信号, 信号鲜明、准确, 门机及塔机驾驶人员应听从指挥。
2. 承重架安全
(1) 工作台、踏板、脚手架的承重量, 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并应在现场挂牌标明。脚手架与工作台的木板应铺设严密, 木板的端头必须搭在支点上;
(2) 脚手架杆、架板的质量要符合使用要求, 腐朽、折裂、虫蛀、枯节及易断者均不得使用;
(3) 承重架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 大风雪后检查架子是否变形,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加固;
(4) 脚手架拆除自上而下进行, 严禁数层同时拆除, 当拆除某一部分时, 防止其它部分坍塌;
(5) 栏杆、梯子与整体配合拆除, 不得先拆;
(6) 承重的立柱、横杆要等其承担的全部结构拆除后进行拆除。
3. 现场施工的协调与安全管理
(1) 混凝土工程开工前, 由质量安全部门编制实施性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对各部位混凝土浇筑等作业, 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确保施工安全。
(2) 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 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 并保存资料, 质量安全部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作好记录。
(3) 针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特点, 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殊作业的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员等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4) 根据混凝土施工具体情况, 在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应进行检查, 并要有项目部领导值班。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 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 定人限期进行整改。
(5) 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发生的每一起安全事故, 不论大小, 都要追究到底, 直到所有防范措施全部落实, 所有责任人全部得到处理, 所有施工人员都取得了事故教训。
(6) 通过安全教育, 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并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做到:不违章指挥, 不违章操作,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篇8
1 影响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素分析
1.1 管理意识不足
建筑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就必须要科学严格的进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可是分析实际的施工工作不难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规定都未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 企业建设工程的关键依然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工程质量管理观念还非常差。而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施工期间的各种问题, 这必然不能及时制定高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 施工期间各项管理规定落实的不完全性对于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都是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的。
1.2 施工技术落后
分析我国现今的实际工程状况可以发现, 在施工过程中虽然引入了很多先进的施工方式、施工观念以及施工设备, 可是我国的施工团队整体水平很低, 无法熟练的应用这些先进的设备, 这便影响了其功能的真正发挥。此外,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先进性, 使得我国的很多管理规定都很不科学, 无法科学、高效的将这些先进的设备、工艺等应用到实际施工中, 实际的施工工作和设计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出入, 非常不利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
1.3 资源管理不到位
第一, 所使用的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等某些方面与我国的有关规定不一致。施工中的原材料对于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要对各种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入场检验, 这样才能保证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的工程质量。主体工程的稳定性决定了工程的质量, 还关系着工作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因此一定要给予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第二, 未及时更换已老旧的设备, 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 以免设备运行故障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2 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原则
2.1 质量原则
要严格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管理, 进行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确保各个施工步骤都能符合有关规范。浇筑过程中还要以实际施工为依据进行监控工作, 保证每一施工步骤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期间还要始终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 在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
2.2 提前原则
现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在事后进行, 不但会延误工程施工工期, 同时也会因为返工而造成成本增加。因此, 在进行质量管理时, 还需要遵循提前原则, 即以预防为主, 要把之前的只注重事后管理的工作方式改变为以事前和事中管理为重点上,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还能够保证每个施工步骤都符合规范, 更好的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2.3 核心原则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非常复杂的, 施工难度很大且管理工作也十分繁杂, 要想使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就一定要先制定一个工作中心, 以此为圆心呈圆周状管理, 并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之间的关系, 更好的提高整体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 施工期间的各种资源都会变为实物并交到业主手中, 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在这个范围内。但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 会使这项工作的价值越来越高。所以管理工作中要把人力资源设为中心, 使用培训和绩效管理的方法来促进其价值的发挥, 更好的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3 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3.1 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意识
建筑单位的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意义。领导人员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具体操作人员的行为方式, 而领导者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 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 也能有效的指导工作人员的施工。另外, 在管理过程中, 要将实际施工情况作为有效依据, 设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案, 使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
3.2 加强施工资源管理
首先, 要根据实际施工状况来进行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开始这项工作前还要严格进行材料的入场检验工作, 避免因质量低劣材料的流入而降低工程质量。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 要求选购人员应做好对工程当地材料市场的调研, 选择市场口碑好并且具有专业生产资质证书的单位作为供货商, 在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场投入使用。并且材料入场后还要科学的存放, 防止环境的影响而影响材料正常使用性能的发挥。其次, 在材料、设备等入场前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量、规格、合格证等, 以保证各项设备的性能。实际施工期间, 还要严格开展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 不使用性能老旧的材料, 以促进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要设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并将其中的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到位, 这样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借助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能够将施工期间的各项权责贯彻到具体的人员身上, 还要将管理成果和年终的工作考核工作联系起来, 这样能够使管理者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除此之外, 管理者还应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 并成立专业的现场监督小组, 一旦有问题就要及时的上报给相关人员, 以便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 要将问题彻底解决后再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贯彻到实处, 还要将施工工作和环境规定以及安全规定联系起来, 以更好的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
结语
综合本文的论述我们知道,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必须严格的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这不仅是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要结合我国现今施工的实际情况, 深究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这样才能制定最高效可行的解决措施, 真正的提高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探究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篇9
关键词:混凝土,房屋建设,质量,方法
在关键建筑结构材料中, 混凝土首屈一指, 在道路、房屋建筑、水利建设中取得广泛使用。在这种广泛应用中, 混凝土的质量十分的重要, 直接影响施工工程的整体。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水混合水泥凝胶搅拌的建筑材料, 将这些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 经均匀搅拌可得此物。混凝土经风干硬化之后, 容易出现水泥面干裂开口, 出现孔状的间隙, 还有气穴等问题。本文从施工现场混凝土影响因素入手, 分析施工现场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优势及应用价值。
1 施工现场混凝土影响因素
1.1 水泥灰混合比的影响
水泥灰混合比在混凝土强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泥灰混合比的变化在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中有着直观的影响。在混凝土中水的参与比例影响着混凝土质量中强度的高低。在一般情况下, 使水泥水化需要的水量低于水泥重量的25%, 在普通型混凝土当中, 常用的水泥灰混合比率是0.4∶0.65。如果将水泥灰混合比中水的比例增加, 超出水泥重量的四分之一, 这些多余的水量则会在混凝土的内部留下孔洞缝隙, 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密度和强度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水泥成型后强度不变的情况下, 水泥灰混合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相关性的影响, 水泥灰混合比例越大混凝土的强度就越低, 水泥灰混合比例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
1.2 混凝土中原材料的因素影响
原材料的强度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在原材料中影响成分最为显著的是粗细骨料, 粗细骨料的变化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上下起伏。骨料自身的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变化影响无太大意义。骨材料的一些特征中, 特别是物理类型的性状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作用较大, 比如骨料的颗粒形状和骨料表面的状态等, 尤其是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与骨料物理类型的性状息息相关。在强度较低的混凝土中使用强度偏高的石子, 与掺用了骨料的混凝土, 两者相比较, 在混凝土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 当水泥水化与环境湿度和温度产生相应变化时, 两种不同参杂物不同程度上的变形会导致混凝土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例如混凝土界面会出现裂痕, 严重情况为较深的裂缝, 极大的影响了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
1.3 预拌混凝土比例的控制原因。
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工厂或车间集中搅拌运送到建筑工地的过程中, 需对其配合比例进行要求, 在实际混合操作中进行监督, 各种原先计划中所指定的成分配比发生变化, 是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在许多责任心较弱的商家, 往往为了方便和节约投入成本, 在预拌混凝土中, 没有按照要求将混凝土拌料进行严格比例分配, 导致混凝土合成后出现配合用料不均匀的现象, 这种混凝土成分比例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不同。经过研究表明, 在工厂或车间集中搅拌运送到建筑工地的混凝土中, 拌料配合比例的变化, 会引起混凝土强度的变化。
1.4 施工现场对混凝土成型过程中的养护
在施工现场混凝土逐渐硬化的过程中, 如需要混凝土的强度加强, 则需要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对其进行养护, 由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收缩, 在此过程中, 这种热量还能使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体积中的不均匀产生改变, 均匀混凝土中的不均匀比例。因此, 在成型过程中为加强混凝土强度应建议利用水泥水化所释放的热度, 这样不仅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迹象大为减少, 还使混凝土的实际质量得到提高, 所以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应对混凝土进行最佳养护, 纠正之前混凝土不均匀的问题。
2 在施工现场中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混凝土的强度与混凝土原材料的关系
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工厂或车间集中搅拌运送到建筑工地的过程中, 必须要求商家对掺配材料按照要求比例的掺配, 并在掺配过程中找相关人员在场进行监督, 确保每一种掺比原材料的质量达到建筑的基本性能指标。混凝土中使用的骨料中都会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当这种物质在混凝土中的比例超过标准时, 施工现场的混凝土中水泥自然分解而产生的化学物质和骨料的有害物质相汇合生产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物质, 是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受到阻碍, 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水泥和骨料之间的粘合结实程度, 促使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施工现场的砂石用料在混凝土中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混凝土原材料中, 砂石对混凝土混合后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砂石与其它混凝土原材料混合, 混合物的含粉量、海砂中氯离子含量、含水泥率和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直接强烈的影响。因此, 在预拌商品混凝土中, 不仅要求预拌水泥商家对原材料合成结束后的原材料含量的变化情况有具体的了解, 还需相关人员对预拌水泥原材料配比进行监督, 并作报告书请有关人员核实。由于水泥具有一定的活性, 这种活性会随着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进行变化, 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水泥在在活性程度发生变化时, 采用相关的测验方法比如胶砂强度的测验方法, 对水泥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当混凝土尚未变硬时, 如混凝土中水和砂子的含量过高, 造成混凝土中的含水量超标, 可以要求商家对已混合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干炒, 或者根据配比中的含水量, 调整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例中的成分, 并且加以中和。
2.2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例的必要条件和过程监督
施工现场混凝土的配置原材料的混合比例与建筑项目的高度、跨度、以及工程中的具体要求相关, 在建造过程中, 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位置条件, 调查环境参数, 对施工现场环境的温度变化和机械的性能做一个周详的了解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要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参数来制定。在施工现场中, 混凝土制造和强度都要经过严格的监测, 并由相关技术人员审批和鉴定。在工程实施单位进行工程实施时, 应建立从各方面及时发现问题的自检方法, 并及时反馈及时修补, 并要求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试压监测, 对强度进行判定, 记录相关资料, 交由有关部门审检, 待混凝土强度检验合格后, 整个混凝土施工工程才算整体完成。
3 小结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10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其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中最主要的建筑结构,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 几乎任何建筑都可以采用, 只要按现行设计、施工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与施工, 其安全就会有充分的保证。但是,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事故, 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倒塌事故仍时有发生,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懂结构设计原理、未执行现行设计规范、严重违反施工操作规程等造成的。
1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 对模板和钢筋应做好预检,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对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配置混凝土时, 认真优选配合比, 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 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 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 控制用水量, 搅拌均匀。
1.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1.2.1 要加强旁站监督, 严格控制浇筑质量, 检查混凝土塌落
度, 严禁在己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 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1.2.2 对泵送混凝土, 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 泵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 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n。
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 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溜槽下落, 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
1.2.3 检查振捣情况, 不宜多振、少振、漏振, 在混凝土初凝前应
进行二次振捣,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混凝土在初凝后, 不能立即在上面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土, 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 会破坏原已凝结的混凝土内部结构, 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 出现施工缝。
1.2.4 浇筑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时, 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min, 终凝时间为12h。
1.2.5 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振捣, 一般振捣时间愈长, 力量愈大, 混凝土愈密实, 质量愈好。
但对于流通性大的混凝土, 要防止因振捣时间过长产生泌水离析现象, 振捣时间应以水泥浆上浮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为止。
1.2.6 对梁柱节点部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
混凝土的强度要严格检查区分, 采取必要措施来防止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注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部位中。
2 科学配制混凝土, 保证工程质量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的配比度在国际上有严格的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还要根据场地的环境因素及地质因素, 对配比度有合理的调整。由于水泥的用量直接影响着水化热的多少, 所以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混凝土浇灌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等。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随着细度增加, 水化速率增大, 就导致较高的强度增长率。此外在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水泥、粉煤灰、砂石骨料、外加剂等材料的配比度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正确配比, 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3.1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 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 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 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 应清除淤泥和杂物, 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 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 应用水清洗, 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 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 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 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 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后, 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拆模后,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宜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2 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 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 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则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 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 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3 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 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 表面平整, 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 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 排出气泡, 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 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 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 早期强度高, 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 提高生产率, 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 应尽可能采用。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 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 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 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 并注意洒水养护, 延长养护时间, 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 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 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 宜加强覆盖养护, 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 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 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 以防止寒潮袭击。
5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并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平行检查和旁站监理。如发现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 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 该返工的要彻底返工, 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 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大规模的建设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民用住房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道路桥梁建设、机场建设水电工程建设等都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较大的发展规模, 而在这些建设工程中仍然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2002.5.[1]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2002.5.
[2]郭仕万.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M].山西水利科技社, 2000.11.[2]郭仕万.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M].山西水利科技社, 2000.11.
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篇11
摘要:建筑桩基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物有着直接的关系,桩基在施工过程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需要我们在施工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预防出现质量问题。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一些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地下2层,地基处理应用静压法沉预制桩,桩长15m,工程桩采用PHC-AB500(100)型混凝土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95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
二、高强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高强管桩生产及进场检验管控控制点
①选择具有适合并且合格施工条件的生产企业,保证高强管桩出厂质量。
②对高强管桩的混凝土、钢丝原材进行核验,检查高强管桩的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
③高强管桩全数检查项目:
a.检查管身外观有无气孔和裂缝,桩顶处有无孔洞;对高强管桩外观尺寸进行核查。
b.高强管桩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且达到龄期,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c.高强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坏,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管桩装卸时派专业信号工指挥吊车,以免造成管桩破坏。
d.高强管桩现场堆放3层为宜。
④接桩用焊条等材料和设备的检验。
(2)现场准备工作
①施工场地的电力供应与电力线路布置应综合考虑桩机行走路线及施工道路规划而布置,减少桩机行走和临时道路布置时互相影响。电力电缆选用与桩机机型匹配的型号和数量,满足桩机施工、照明及其他临时用电需要,保证用电安全,做好临电方案及应急方案。
②施工场地不应有软弱土、杂填土、積水及淤泥等不良地基。
③桩机进场前,清理地上障碍物,保证场地平整。
④注意场地边界尺寸,保证在场地边界处桩机能完成旋转、掉头和吊桩等动作。
(3)静压桩机型号选择
静压桩机在国内的制备已经成熟,施工时,选择型号时按1.2倍~1.5倍高强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
(二)高强管桩定位控制
(1)全站仪、经纬仪及水准仪选择符合图纸及规范设计要求的型号,测量仪器按要求定时送检,保证仪器精准度。
(2)高强管桩桩位的定位工作,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及钢尺定位。桩位的放样误差符合桩基验收规范要求:单排桩不大于10mm,群桩不大于20mm。
(3)高强管桩桩位编号,应在施工图中对其逐一编号,图纸与现场核对,做到不重号,不漏号。
(三)高强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1)确定沉桩顺序,减少挤土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压桩顺序一般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循行线路经济合理,送桩、喂桩方便,从有建筑物一段向没有建筑物一段压桩。
(2)压桩时桩身垂直度控制关键
控制好第一节桩垂直度是关键,首先将静压机停稳,将桩起吊,静压高强管桩前,要将桩准确定位并对中。
在压桩时,采用吊线锤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垂直度的测量。桩插入地面时垂直度的偏差小于0.5%。沉桩过程中设专人进行全过程垂直度测量监控,压桩过程中发现垂直度超过1%时,立即停止压桩,找出偏桩的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采用移动桩架等方式强行回扳进行纠偏。
(3)高强管桩接桩时的质量控制点
①使用设计要求的桩长,减少出现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的情况。高强管桩接头数不超过3个;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②接桩时,其入土部分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1.0m,上下桩段同心对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mm。
③高强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方可进行焊接。
④为保证接桩的焊接质量,电焊条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电焊工持有效合格证件上岗;施焊前先对称点焊4点~6点,待上下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对称进行。
⑤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如图1所示。
图1 焊接连接头详图
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施焊外焊层,保证焊缝饱满、连续,根部必须焊透。
⑥焊好的接头自然冷却,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焊接接桩做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关键工程应做10%的探伤检查。
(四)静压桩过程质量控制点
(1)在沉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压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并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如无异常继续施工。如设计中对压桩压力有要求时,其偏差应在±5%以内。
(2)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勘察、设计、甲方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a.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b.桩身混凝土剥落、破碎;
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e.按设计图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
f.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五)终压的质量控制点
(1)正式压桩前,应按所选静压桩机的型号进行管桩试压,以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
(2)终压的技术参数一般采用双控,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以标高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或压力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的控制方法。
(3)终压后的桩顶标高,应用水准仪认真控制,其偏差为±50mm。但对于端承桩,由于地基持力层的起伏变化,可能出现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的情况,应采用切割机进行锯桩,以满足桩顶设计标高的要求。
(六)压桩过程的资料控制
在压桩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并做好记录,以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桩位要随压随记录,预防错打、漏打,同时应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观测、监护,并及时做好记录。要认真做好原始资料的汇总工作,遇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共同解决。
三、高强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高强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汇总表见表1。
序号常见问题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1身断裂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够;管壁厚薄不均匀;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纵轴;桩在堆放、吊装中产生裂缝或断裂未被发现。对桩身进行全面检查,测量高强管桩外径、壁厚、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得使用
接桩焊缝不饱满,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够,接桩时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接桩时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地质土层软硬变化或有坚硬障碍物时,把桩尖挤向一侧施工前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
施工场地不平整、烂泥、积水多,造成压桩时机身不平稳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让桩机行走或施压中机身平稳不晃动
2顶位移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施工前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
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邻的两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弯曲对桩物件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成桩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得使用
桩数较多、桩间距小,在沉桩时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合理安排压桩顺序
3沉樁达不到设计深度勘察资料粗糙、勘探点不够,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及地下障碍物了解不够详细查明工程地质情况,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合理选择施工放法及压桩顺序
中断沉桩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位置
群桩施工时穿赵较厚砂夹层,由于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大,桩沉入该层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去的迹象
四、桩头爆裂处理实例
在地库高强管桩沉桩的施工中,因桩在检测后发现承载力不足,经复压后个别桩头爆裂且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经设计单位确认,采用接桩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应先将浮浆清除干净并刷混凝土界面剂,然后用C40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接桩。接桩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
图2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得到广泛应用,预应力混凝土高强管桩施工工艺越来越可靠,但由于施工的周边环境复杂多样,并且在施工中也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勘察和设计工作,严谨地确定问题处理方案,最终保证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
上接第15页
(3)在浇筑混凝土前,将后浇带部分上侧作临时封盖,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溢入后浇带内。
(4)在后浇带的个别区域设置一个或几个小集水坑,对流淌入后浇带中的混凝土浆料,采取在后浇带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浆料固化前,用压力水枪进行冲刷,使其流淌入小集水坑中,用小型吸污泵进行污水清理。
(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混凝土进入后浇带内,宜采用较小尺寸的铁勺,及时进行人工清掏。
(6)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在后浇带两侧设置高50mm左右的挡水坎,避免雨水或施工用水带下的泥浆。然后在挡水坎上应进行临时封盖,以避免施工杂物落入。
5.2 后浇带渗水的预防
(1)加强防水附加层、接槎部位的连接质量。自粘性防水卷材设计无保护层时,后浇带处宜加设保护层。
(2)后浇带设计采用止水钢板或遇水膨胀止水条,设计无止水构造措施时,应按《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止水条。
(3)在浇筑后浇带前,应剔凿清理隔离网,基础底板厚大时,剔凿至底板面下300mm。后浇带的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4)降水按设计要求,应考虑后浇带浇筑时间;地下水较高时,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75%后停止降水。
5.3 后浇带裂缝的预防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45d;沉降后浇带,高层结构在封顶14d后施工。混凝土宜低温入模,坍落度宜为120~160mm。应一次浇筑完成并及时养护。
(2)地下水位较高时,停止降水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降水应在底板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停止。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后浇带处设置降水管井,保持后浇带处的降水井降水效果,避免水位升高破坏垫层或抗水板。高水位处后浇带宜采用超前止水后浇带。
6 结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目前除执行现有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全面妥善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完美性和功能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志远.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2]纪云雪.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
上接第16页
也可以短距离的冲击挤开孤石。将工程桩从夹内提出,换成铁制的送桩器,把送桩器提起1米左右,然后松开夹,让送桩器自由落下,重复几次即可挤走孤石。孤石也有可能进入桩孔中,管桩把孤石夹带到持力层,当达到破桩压力后,引起爆桩,这时,可采用十字桩尖或加厚桩端板的办法,来减小夹带孤石的影响。在孤石较多的场地施工时要控制压桩速度,注意压力表的读数和桩身的横向裂纹,压力表读数忽高忽低,跳动剧烈,桩身开始产生横纹这行都是爆桩、断桩的前兆,没有把握的桩,通过掉线锤丈量桩长或吊低压照明灯直接观察来判断断桩是否断桩,完整的桩内壁上是不会出现水纹的。处理不了的可根据其深度分别采用除障、避让等措施解决。静压管桩还是不适合在孤石较多的场地施工,小的技巧也只能降低孤石的影响而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的选择基础形式。
5.结束语
1)超短静压桩从施工工艺、材料特性、土质特性共同决定了它在承载力的设计上更适合以桩身强度为设计依据并且要充分的考虑施工工艺影响系数、长径比等相关因素。
2)管桩材料进场的管理需要加强,更主要的还是在选择管桩厂上来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桩端板的平整、端部的混凝土饱满程度等各项参数都是控制的关键。超短桩对桩身质量要求很高,管桩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3)回填土标高控制、桩机、桩型的选择对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都有影响。要因地制宜,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关于本地区静压管桩的理论研究和施工经验积累还有着深远的意义,超短桩的应用对其它地区都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ZJQ00—SG—014—200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10G40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10
上接第17页
第五步:台车位置的44个临时支撑按从两边上向中间的顺序(即从A拱到C拱的顺序)拆除,拆除一个临时支撑马上在相应位置连接一台台车。
5)测量的控制
考虑到整个活动屋盖重达1220吨,将来还要活动,需要严格控制精度,在安装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控制:
a、在安装活动屋盖临时支撑前,将需要安装临时支持位置的实际标高用全站仪测出。
b、根据实测数据对临时支撑进行调整,使网壳在同一曲面上,误差控制在5mm内。
c、临时支撑安装后,再用全站仪进行复测,检查临时支撑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d、在活动网壳铸钢件摆放到位置后进行测量校正,然后进行焊接。
e、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逐点实施监测活动屋盖的变形情况。
6、现场安装图如下:
安装临时支撑 安装铸钢件节点
4.结语
活动屋盖网壳安装时必须考虑将来要受到的动荷载以及安装精度对开闭系统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篇12
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规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标准是要具备抗折强度、平整度、面板厚度、宽度、横及纵缝顺直度、相邻板高差等。因此, 本文将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面材料指标、平整度指标、振捣指标、接缝指标及其他指标等方面来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建技术的提高, 修建规模的扩大, 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面临的质量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与其他的路面相比,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以及较高的抗拉弯强度;2稳定性好,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稳定、热稳定均较好, 尤其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 不存在类似沥青路面老化现象;3耐久性好,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耐磨、抗冻、耐化学腐蚀等性能。4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利于夜间行车, 能见度好, 尤其是对夜间的行车有力。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管理
2.1 严格控制路面原材料的质量
水泥混凝上路面结构层是以水泥与水合成的水泥浆为结合料、碎 (砾) 石为骨料、砂为填充料, 经拌和、摊铺、压实和养生而成的。由于路面结构层同受到车轮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 则要求混凝土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抗磨性、耐冻性 (寒冷地带) 以及尽可能低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为此, 应对路面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提出一定的要求, 并确定合适的配合比例。
(1) 水泥的质量控制。应考虑道路等级、工期、铺筑时间、施工方法及经济性等因素, 原则上应采用抗折强度高、耐疲劳、干缩小、耐磨性和抗冻性好的水泥;水泥进场时, 应严格检查生产厂家的水泥产品化验资料 (报告单) , 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 看是否能满足各项路用指标;不同标号、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 不得混合堆放, 严禁混合使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 必须经过试验, 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 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尽量选用同一厂家在同一时期生产的同一标号水泥。
(2) 骨料的质量控制。施工中,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最大粒径应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决定, 使用碎石时, 应采用30mm;使用砾石时, 应采用20mm;同时使用优良的级配, 严格限制针片状颗粒的含量, 粗骨料中薄片状及长针状颗粒应控制在15%以内 (细骨料可不加限制) ;骨料的强度要符合质量要求, 粗骨料的强度应高于混凝土标号的1.5倍, 其压碎值不宜大于20%;严格控制集料中的含泥土 (石粉) 量;砾石料要采取高压水冲洗等措施, 而且不允许露天堆放, 砂石料与水泥一样, 在施工现场必须罐装, 不允许有任何污染。
(3) 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 在冰冻地区还应符合抗冻性的要求;应根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 并应按抗压强度作配合比设计, 以抗折强度作强度检验;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宜按设计强度提高10%~15%;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试验, 采用坍落度测定时, 坍落度宜为1~2.5cm;坍落度小于1cm时, 应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 维勃时间宜为10~30s;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检查两次。
2.2 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1) 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整度, 是使用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在水泥混凝土平整度指标的控制上, 应做好收水抹面和表面拉毛;应严格控制水灰配合比, 并要摊铺均匀;掌握最佳混凝土拌制时间, 确保混合料中浆体分布均匀;振动棒的走向及布料厚度要明确控制, 不允许把振动棒作为布料工程使用, 振捣必须到位, 防止漏振、过振;掌握真空脱水时间, 避免造成中部和表层已达到塑性强度, 边部和下层却仍是弹软状态, 造成剩余水灰比分布不匀情况。
(2) 接缝的质量控制
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特有的薄弱环节, 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传荷能力的主要因素, 对路面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 因此, 要做好质量控制。
(1) 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需要设置拉杆, 模板上预留了圆孔以便穿过拉杆, 先把拉杆长度对半大致稳住,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 校正拉杆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拉杆位置一定要安放准确。
(2) 横向缩缝: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法, 合适的切缝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而收缩应力未超出其强度的范围内时进行, 它随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施工时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变化, 施工人员须根据经验进行试切后决定。
(3) 胀缝:先浇筑胀缝一侧混凝土, 取走胀缝模板后, 再浇筑另一侧混凝土, 钢筋支架浇在混凝土内。压缝板条使用前应涂废机油或其他润滑油, 在混凝土振捣后, 先抽动一下, 而后最迟在终凝前将压缝板条抽出, 抽出时, 用木板条压住两侧混凝土, 然后轻轻抽出压缝板条, 再用铁模板将两侧混凝土整
(4) 横向施工缝:每日施工终了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 其位置宜设在胀缝和缩缝处, 设在胀缝处, 其构造采用胀缝构造。
(5) 填缝:一般在养护期满后要及时填封接缝, 以防止泥沙等杂物进入缝内, 填缝前需将缝内杂物清理干净, 并在干燥状态下进行。其高度夏天与板平齐, 冬天稍低于板面。
2.3 振捣方式的质量控制
浇注混凝土时, 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捣实外, 宜采用振动器振实。混凝土混合料的振捣器具, 应由平板振捣器 (2.2~2.8k W) 、插入式振捣器和振动梁 (各1k W) 配套作业;混凝土路面板厚在0.22m以内时, 一般可一次摊铺, 用平板振捣器振实;平板振捣器在同一位置停留的时间, 一般为10~15s, 以达到表面振出浆水, 混合料不再沉落为宜:当混凝土板厚较大时, 可先插入振捣, 然后再用平板振捣, 以免出现蜂窝现象;当摊铺或振捣混合料时, 不要碰撞模板和传力杆, 以避免其移动变位;对每一振动部位, 必须振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确定混凝土停止下沉, 不再冒出气泡, 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2.4 养生
混凝土表面达到相当硬度时, 应进行养生, 使混凝土板在开放交通前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质量。养生期间, 须防止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和风干, 以免产生收缩裂缝;须采取措施减少温度变化, 以免混凝土板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养生期间和填缝前, 应禁止车辆通行, 在达到车辆通行, 并且达到设计强度的4%以后, 方可允许行人通行, 养生期满后方可将覆盖物清除, 板面不得留有痕迹。
3总结
综上所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应从原材料开始控制, 然后分别从平整度指标、振捣指标、接缝指标等方面来规范施工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 从而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质量是工程的生命, 除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外, 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层, 必须采取不同而有效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各个施工环节, 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根本。当前我国积极实施的道路财政支持政策, 对公路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可以说是我国混凝土路面发展建设的最佳时期。抓好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工作, 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GBJ97-8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
[2]JTG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郭志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安徽建筑, 2006年05期.
[4]张伟财《如何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J]才智2010年26期
[5]王泽民《混凝土路面破损评价与维修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推荐阅读: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01-08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06-30
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方法08-05
混凝土施工方案管理论文09-01
混凝土的施工及管理12-31
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05-19
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12-26
冬期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05-26
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8.107-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