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考试案例分析(通用9篇)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 篇1
公务员遴选考试案例分析典型真题解析
近两年来,公务员遴选已经成为选拔优秀年轻管理干部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从中央机关、全国各省公务员遴选历年考试试卷分析,目前公务员遴选笔试题型通常分为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等)和主观性试题(包括案例分析题、材料分析、文章写作题等)。从命题角度而言,每一种考查形式涉及题型大有不同。在这其中,案例分析题型几乎是近年遴选笔试考试中必考的题型,本文主要探讨案例分析这种形式。
案例分析题是让考生根据给出的案例情节,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对某一专题进行诊断和剖析,以达到检测考生的公共管理和领导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案例分析题型的考查方式目前的普及性,以下是对四川省遴选笔试案例分析真题所做的解析,以给广大考生以清晰的感知。
案例一:
【案情简介】
某县月亮湾风景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自2006年以来,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增加旅游接待设施,先后开发了水上漂流、游艇冲浪,沙滩滑沙等特色旅游项目,备受旅客亲睐,2008年,风景区先后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每天接待量最多为1200人左右,在旅游高峰期最高达2500人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旅客投诉接连不断,反映排队等候时间过长,景区到处脏乱差,住宿休憩设施明显不足,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较低,水上没有合格救生员等,对此,2009年,风景区管理处处长力排众议,决定投入大量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一边规划设计,一边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是景区环境和旅游秩序有所改善,只是时值旺季,水上项目备受欢迎,为了保持经济效益大幅上升的势头,8名救生员本来人手不足,尚未受到专业培训和考核,仍处于无证上岗状态,结果发生了三名游客溺水身亡的特大旅游安全事故。
【问题一】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题思路】
一、该处处长错误的政绩观。将经济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二、干部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单纯以“GDP”增长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考核标准。
三、决策违背科学性、民主性原则。忽视旅客反应的问题,并且未经过科学论证就边规划边建设,使景区建设带有一定随意性。
【问题二】如果你是当地旅游部门的领导,将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解题思路】
一、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景区的开发要本着以人为本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打造游览舒适、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
二、景区的开发要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提出建设方案,同时进行民主评议选择出最优方案。
三、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尤其是像救生员这种专业性强的岗位。
案例二:
【案情简介】:
某市探索拆迁农民集中居住和零星自然村庄归并,加快农村城镇化转型,坚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刮风运动,不损害农民利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中居住,推进新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首先,选择了若干个小区作为全市农村居住区规划建设示范和试点区,高标准建设农民拆迁安置小区进行示范,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民进入集中居住区的积极性,其次,为确保农民平稳拆迁,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第三,为解决集中居住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推出全面的纯农民养老保险,将全市18岁以上的纯农民全部纳入农村保险范畴,保险费由市、镇和个人三方面承担,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第四,在解决农民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着手解决农民医疗难题,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
【问题一】对于该市推行的农村集中居住的农村城镇化实践,你如何评价?
【解题思路】
该市推行的农村集中居住的农村城镇化实践,是切实推进当地农村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但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该市坚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刮风运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工作原则,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以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农民生活和医疗难题,这说明该市在城镇化转型的工作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充分考虑到了农民的疾苦,从这一点出发,该市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该市的农村城镇化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城镇化之后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二】请结合实际,提出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解题思路】
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
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通过以上两道真题解析示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考生在回答案例分析类试题时,应当从现实出发,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明确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找出最优化方案等多个具体的分析步骤。在答卷过程中,考生还应当注重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考虑问题思路上的逻辑性和清晰性,文章层次结构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等,把握以上要素,最终完成答题。
共2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 篇2
一、案例的真实性原则解决案例“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际的中介, 它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1]案例的真实性是指故事的时间、情节和结局必须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 而不是杜撰的。因为杜撰的事情缺乏事实依据, 缺乏说服力, 会给课堂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运用的案例来源必须真实, 故事情节没有经过人为的改造和编辑, 只有这样, 才可以确保学生从原汁原味的案例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故事本身来讲, 只有真实发生的事情, 才具有科学性、可信度和说服力。如果是杜撰的“事实”, 故事情节的前后衔接就会出现问题, 就会缺乏逻辑性, 读者或听众一旦发现是虚假的, 就立刻会失去说服力, 甚至会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质疑, 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 甚至会影响后面的案例的应用。哪怕以后用的都是真实的案例, 都会给读者或听众一种“狼来了”的感觉, 让学生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对教师来说, 案例如果是虚拟的, 因为故事本身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 教师自己首先就不会相信故事情节的真实存在性。那么教师授起课来就会缺乏底气, 对案例所形成的效果无法把握;对学生来讲, 杜撰的故事会有一种“太假”的感觉, 如果案例缺乏逻辑性, 学生就会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案例遴选的原则是多方面的, 在他们看来, 虚假的案例无论讲多少, 都是“无根”的, 都是天方夜谭, 学生对课堂也慢慢失去兴趣。总之, 案例的真实性是教师在遴选案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
二、案例的针对性原则解决案例“为了谁”的问题
所谓针对性就是为达到一定目的, 方案的实施, 会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案例遴选的针对性就是指, 为了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针对一定的对象进行案例的遴选。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适合本门课的教学。设计案例时应当选取生活中发生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2]思想政治理论课共有五门课 (包括《形势与政策》) , 每门课各有自己的特点, 各讲述不同的内容, 因此, 案例的遴选也应该因课程而不同, 这样就要求所选的案例必须符合各门课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案例适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讲;哲学方面的案例就适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讲;道德和法律的案例适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讲;革命史的案例适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讲。二是指所选择的案例是针对某一门课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的特点, 而每一门课的每一章节又有不同的内容, 所以针对某一门课的不同章节所选案例也应该是不同的。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 要遴选那些与本章节符合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 才能使本章节的授课切实有效。三是指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案例。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全校的课程, 授课对象来自各个专业, 所以应该根据专业选择案例, 这样的例子才贴近学生, 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比如在音乐系讲到土地革命时期时, 我们就用《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声让学生了解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对党的一片忠诚;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就用《春天的故事》的歌声讲述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在国际贸易专业我们就把政治经济学部分结合国家的外贸逆顺差、外汇储备数量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讲, 在讲到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时, 结合2014年我国香蕉价格上涨与外贸进口受到影响来讲;在体育专业结合奥运会是否是政治问题来讲, 在讲到民族文化时就结合体育比赛对民族感情的影响来讲。这样就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各系专业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案例的遴选就比较有针对性, 学生也比较感兴趣。[3]
三、案例的趣味性原则解决案例“怎么样”的问题
各高校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和关注, 学生认为枯燥乏味, 有时候教师也爱莫能助。[3]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呢?要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就要使课堂活跃起来, 而要使课堂活跃起来, 就必须举一些有趣味的案例, 因为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4]。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的趣味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故事情节具有娱乐性和幽默感, 让观众听后感到“好笑”, 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所以, 选择有趣味性的案例是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心的关键所在。
具体来讲, 案例的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味性的案例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快乐。二是学生的兴趣也会感染教师。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学生不听课, 各忙各的, 教师教课也没有精神;相反, 如果学生对老师所讲的非常感兴趣, 时刻跟着老师的节拍, 教师就会受到感染, 上课就会越讲越有劲。三是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案例选的好, 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感兴趣, 听课时就会聚精会神。因为在听课过程中, 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教师问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就会想回答;同时学生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向教师提问。这样, 在问和答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互动, 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案例的教育性原则解决案例“有什么用”的问题
案例的教育性即指案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授人以知识, 给人以启示, 使人有所收益, 也就是说案例不仅给人以知识, 还给人一定的启发和教育, 让人从中有一定的感悟。教育性是案例的灵魂, 是案例之为案例的关键所在, 如果没有教育性, 案例就会落为俗套或为低级趣味的东西。看案例是否具有教育性有以下几个标准:一看是否具有知识性, 即在遴选的过程中看案例是否能够传递一种知识, 教大家一个所不知道的道理, 如果某个例子让人耳目一新, 觉得值得一读, 这就说明人们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知识;有的案例虽然是大家熟悉的, 但换一种思维方式, 案例也可以给人传递一种知识。比如我们说“知足者常乐”, 但我们也可以说“不知足者常乐”, 这个案例就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一种新的知识。二是看是否具有启发性, 即看案例是否能够教给人以做人的道理, 给人以生活的经验, 或给人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新的启示, 有的也让人改变对事物的旧有的看法。比如“龟兔赛跑”就改变了人们旧有的思维。三是看给教育客体传递的是不是正能量的信息。如果案例给教育客体传递的信息是积极向上的, 那么对教育对象就是有益的, 反之就不利于教育对象的发展。比如, “愚公移山”的案例虽然现实生活中鲜有这样的事, 但人们从中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需要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 所以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的是正能量的信息。
总之,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遴选所坚持的原则都是有其价值取向的, 即案例的真实性解决了案例“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的针对性解决了案例“为了谁”的问题, 案例的趣味性解决了案例“怎么样”的问题, 案例的教育性解决了案例“有什么用”的问题。了解了这几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案例遴选的原则, 也才能最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在大部分高校, 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为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会经常把案例运用到教学中, 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是要准确恰当地运用案例, 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以便使之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遴选的原则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教育性的原则, 这些原则都是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的:案例的真实性原则解决案例“是什么”的问题;案例的针对性原则解决案例“为了谁”的问题;案例的趣味性原则解决案例“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的教育性原则解决案例“有什么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案例遴选原则的价值取向, 才能使遴选的案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遴选案例原则,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刘惠, 等.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法[J].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2, (11) :83.
[2]高小珺.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建构与进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 第11卷 (1) :49.
[3]孟庆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析以怀化学院思想政治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 2011, (09) :124-125.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台湾地区公立学校;中小学校长遴选;校长专业化;制度分析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自1999年颁布《“国民”教育法》开始实施的,为学校选拔候用校长而制定,是公立中小学校长的准入制度。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由县市政府组织遴选委员会进行相关的组织工作,遴选考试制度包含了遴选条件和遴选考试实施过程两个部分,是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校长专业化概念界定
我国校长专业化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很多学者对校长专业化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结合以往学者对专业化的认识,本文认为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这一职业,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促进下,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能够有效指导校长工作的专门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观念体系,并以此形成专业化组织和规范行业标准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制度保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专业化过程的保障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首先从校长的选拔制度开始,其次包括校长的职责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和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等。相关学者指出,校长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资格制度和激励制度(包括职务晋升制度和薪酬制度)的建设。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管理制度中的资格制度,是校长专业化整个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是决定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二、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特点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规定的遴选条件具体包括学历资格与教育管理经历、申请者积分、民族地区照顾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遴选考试实施过程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体现了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下文将从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分析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特点。
(一)动静结合——保鲜知识体系的基础
台湾地区《教育人员任用条例》(2003年修订版)按照学校的级别分别对“国民”小学校长、中学校长、高级中学校长和职业学校校长的学历资格进行了详细要求。以中学为例,条例对拥有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规定为“具有博士学位,曾任中小学教师及‘国民中学主任两年以上,且成绩优良者”。对拥有学士学位申请者的规定为“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其他院、系毕业且修习规定的教育学科及学分,并曾任中小学教师及‘国民中学主任六年以上,且成绩优良者”。由此可见,学历要求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第一重关卡。然而,上述条例对学历的要求并不是一概而论或一刀切,而是对于申请者所任职的学校类型和学历条件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的人投入到校长的遴选中来,也为后续的相关工作做好了前提准备。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一类工作能否成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最主要看该类工作的技术要求和知识背景。台湾地区中小学校长遴选制度在初试和复试阶段的考试均以大量的专业知识内容为主,既包括深刻的理论性问题,也包括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分析台湾地区苗栗县2011年的“‘国民中学与‘国民小学候用校长甄选试题”,我们发现,该套试题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广度上都对校长专业化的知识背景提出了较高要求。知识内容方面涉及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与教师专业自主关系的运行机制问题、学校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中小学信息课程问题,以及特色学校和自我效能理论问题。该套遴选考试试题在知识结构上涉及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能够促进校长群体提升职业活动水平并为校长群体的职业活动提供有效指导的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指能够帮助校长提升职业实践水平的知识,既包括操作性知识,也包括能改变校长思维方式和办学理念的理论知识,甚至是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台湾地区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涉及的知识内容可以分为教学类知识和管理类知识。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名专业、合格的校长既要掌握技术层面的知识,即教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
对于申请者学历的详尽要求可以理解为一种静态的知识要求。校长专业化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是教育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应以与时俱进、动态的眼光看待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通过初试和复试对申请者进行考核,并将考试内容与现今教育改革、教育热点和教育难点问题相结合,凸显了构建动态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得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得以保鲜,给校长专业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以实为基——夯实技能体系的保障
校长是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校长的管理工作面对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通过抓住中小学校长工作“实”的属性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这种“实”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工作实际和学校所处的现实社会背景。
第一个层面的“实”体现在遴选试题上。例如,苗栗县2011年遴选初试试题前面的三个问题都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而提出,怎么解决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小学信息课程的实施都是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够反映一名校长的现实管理能力,也就是作为一名校长须掌握的技术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的提炼与整理能为校长专业化技能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个层面的“实”体现在“实”的环境上,即对实际环境的考虑是构建校长专业化技能体系的外部条件。这其中包括在遴选校长时充分考虑原住民意愿和遴选委员会的组成两个具体方面。校长遴选制度规定在确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资格时要充分考虑到原住民的意愿。为了更好地保护台湾地区原住民文化和充分考虑原住民在教育方面的利益公平性,台湾地区《原住民族教育法》(2015年修订版)的第二十五条规定:“原住民族中小学及原住民重点学校主任、校长,应优先遴选原住民各族群中已具主任、校长资格者担任。”规定赋予了原住民参加遴选的优先权,但这种优先权的使用是有限度的,即规定只是适当降低了对遴选校长的硬件要求,保证了遴选的原住民身份候用校长具有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素质,同时能更好地管理原住民教育,兼顾了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原住民教育的实际。这种基于现实环境考虑构建的校长专业化发展技能体系是立足台湾地区教育现实的思考和认识,能真正为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服务。
遴选考试委员会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具体组织者。遴选委员会由不同类型人员组成,其中涉及社会公正人士、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教师代表、原住民委员代表、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教育专家等。每一类人员都力争把自身的利益和主要观点更多地渗入考试的相应环节。例如,家长委员会代表主要关心的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因素;教师代表主要关心的是教师待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教育行政人员主要关心的是学校、校长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学校整体的发展等;教育专家主要针对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在考试过程中,对各方面要求和利益的整合是对一名侯选校长综合能力的考察,是检验侯选校长管理和领导学校能力的有效手段。校长选拔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协调、均衡各方面利益的过程。
申请条件中对原住民意愿的考虑和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影响了校长专业化发展中技能体系的构建。从学校外部因素讲,涉及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期待、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家长对学校教学成果的具体要求等;从内部讲,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和发展诉求、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要求,两方面因素共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这些基本的内外部诉求不断地促进着校长专业化的发展。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实际反馈,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技能体系正不断从中吸取养分,以获得丰富和完善。
(三)遴选制度——深化观念体系的条件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校长专业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校长专业化的观念体系可以分为知识观念、角色观念和伦理观念,知识观念和角色观念是基础,伦理观念是保障。这种观念体系是一种价值观念的综合体。价值观念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形态,是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的系统,价值观念的基础和来源在于它是人们价值生活状况的反映和实践经验的凝结。专业化的观念来自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积累形成的未必是正确、科学的观念,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对实践进行导向性的引领和制约。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首先是角色观念的形成。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位,而校长是变革的掌控者,其领导力和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师教学、科研生产水平发挥的程度,影响着学习型组织目标的实现。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核心,关乎学校的整体建设以及全体师生的发展规划。角色观念是校长专业化的起点,这种关于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定位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校长职业的社会认同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其二,校长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把校长这一职业定位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而不是单一的领导者或者其他。
其次是知识观念的形成。校长专业化所需要的知识应该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构建的动态知识体系,这其中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实践知识。关于动态的知识体系在前文中已经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我们应该能够认识到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中的一种理解是实践知识来源于现实的学校管理工作,这些实践知识得到提炼、整理、凝结后就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学校的实践工作;另外的一种理解是用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对学校实践工作进行总体把控和宏观掌握,是学校实践工作的理论根基,同时理论知识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是通过遴选的申请和遴选考试的实施来促进这种知识观念的形成。
最后是伦理观念的形成。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利益结合体,校长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因素,以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并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制定不是某一方面利益的表达,而是遴选委员会综合了各方面利益的结果。遴选考试是检验一名侯选校长是否能处理好上述问题的方式。侯选校长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就是梳理、协调、统筹各方利益的一个缩影,这些问题能增加其对伦理观念的认识,更能引发一个立志成为专业化校长的人的深层次思考。
三、启示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校长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制度,对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性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并以此来均衡以中小学办学为中心的各个方面的利益,通过搭建校长和学校之间的平台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改变了人们对校长的根本认识,但仍存在不足。例如,现在的遴选委员会中没有学生代表的实际参与、初试试题的构成类型中纯理论知识偏多、复试环节中口试提问的标准不清晰等因素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校长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一种创新和进步。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校长是一种职业,校长管理和领导学校的内在需求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校长这一职业的归宿。第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动态的知识体系建构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保障,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应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第三,校长遴选条件和遴选过程事关整个专业化发展的质量,对此项内容的规定要严格、科学。第四,校长遴选制度要均衡各方面对学校发展和校长专业化的具体要求,从而使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有的放矢。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为校长专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长专业化发展势必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而继续深化和完善。
公务员遴选考试内容 篇4
公务员遴选考试内容解读
— 笔试篇
对于遴选笔试考什么,可能考生存在一定疑惑,本文将围绕笔试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笔者作为国内权威遴选培训团队首席培训师,结合丰富的遴选考试培训经验,旨在帮助广大干部考生全面认识遴选考试,避免认知误区,使备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
笔试内容
根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规定,笔试一般包括公共科目笔试和专业科目笔试。
公共科目笔试
具体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1.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2.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3.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5.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准确、简练、清晰、严密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二)专业科目笔试
中政行测智能题库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围绕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命制试题,突出检测分析和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广大干部平时加强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领导能力。本次中央机关遴选笔试科目为:对报考正处级领导职位、副处级领导职位、主任科员职位的考生采用不同试卷,分别测试报考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正处级领导职位考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一科(A类),副处级领导职位考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一科(B类),主任科员职位考案例分析一科(C类),满分均为100分。
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专业知识素养。对选拔职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3.专业管理能力。根据选拔职位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越大。
二、备考策略
(一)关注公告、学习考纲
广大考生一定要了解最近的招考公告,明确报考资格,选定报考岗位。考生要注意,遴选的一大考察方向是“考岗位匹配度”,所以,考生在选择报考岗位前,一定要进行调研,了解岗位职责,注意自身与所报岗位的匹配度。
此外,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拨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是遴选考试的命题依据,所以各位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学习考试大纲,按照考纲要求把握内容,明确备考方向。
(二)制定计划、积极备考
中政行测智能题库
本次招考笔试时间定在3月中旬,而且在此之前还要提交报名材料,备考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考生处理好工作与备考的矛盾,在工作之余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备考计划,可以购买相关教材或者适当参加一些专项的培训指导,提高备考效率,增加录取几率。
(三)整合资源、模拟演练
根据考纲要求,主要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考生在备考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以往工作经验或者多与领导同事交流。同时,多做题,多进行情景压力下的实战训练,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
(四)调整心态、坚定信念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 篇5
第一部分
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和公开选调遴选的区别
为了规范公务员任用,我国对初任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制度,想成为公务员必须参加公开进行的公务员招录。
一、公务员考试
(一)考上后是普通公务员,而非领导
上面讲过了非领导职务层次包括哪些,那么在非领导职务层次中,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公务员的公开招录考试就是我们平时口头说的“公务员考试”,我们网站的内容核心就是这项考试。
考上公务员后,仅是非领导职务层次,而不是领导。想要今后成为领导,则有选拔任命、遴选竞聘等渠道。
(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主要是面向体制外,应届高校毕业生是公务员考试大军 这项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均可报名考试。也就是说,这项考试主要是面向体制外(还不是公务员)的人进行的招考。
在职公务员想参加这项考试有很多政策限制,具体看每一年的招考公告等政策就可知道。【最新政策】
根据国考最新政策,国家公务员考试不再面向在职公务员(包括参公人员),以后在职公务员(包括参公人员)想要进入中央机关工作,需要通过选调遴选的方式。如今,有一些省份对于自己本省的公务员考试(省考),也跟随国考的脚步,实行了这一政策。没有实行这一政策的省份,有的则加强了限制,要求在职公务员必须服务满一定年限,方可再次参加公务员考试。
但目前并不是所有省份都限制了在职公务员报考,有的省份仍然允许。不过,今后预计会有更多的省(市)向国考看齐,禁止在职公务员(包括参公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
具体哪些省份禁止、哪些省份不禁止、哪些省份加强了限制条件,请查阅不同省份的最新考试公告和报考指南文件。
(三)考上后职务层次的核定
在现实中,研究生考上后一般被定为“副主任科员”,本科生考上后一般被定为“科员”或“办事员”,专科生考上后一般被定为“办事员”。但不是绝对的,具体怎么核定还要看当地的政策,如有疑问请电话咨询当地公务员局。
(四)考上后有一年的试用期
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上的公务员,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二、选调生考试
(一)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之后挑选优秀者向上调动
选调生工作是中央作出的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内容是指:由各地省委组织部每年直接从高校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进行重点培养,并从中挑选出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去。
(二)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务员考试”,考上选调生的就是公务员
“选调生”是“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简称,其身份属于公务员。因此,这也是一种公务员考试,有些地区的公务员考试和选调生考试是一起进行的,比如江苏省。
(三)能报考选调生考试的大学生必须很“优秀”,条件门槛很高
通常要求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共产党员;(2)优秀学生干部;(3)品学兼优;(4)其他条件。
三、体制内的公开选调和公开遴选
公开选调和公开遴选是在职公务员调任、转任的一种方式,面向的是体制内的在职公务员,提供的职位既有领导职务层次,也有高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还不是公务员的人员是不能参加选调遴选招考的。这就与我们通说的“公务员考试”区别开来了。
四、笔试内容
(一)公务员考试与选调生考试:考试内容通常来说是相同的
考试科目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和《申论》。个别省份可能会增加其他科目,比如,过去很多年中,江苏省就是将《行测》中的常识判断知识单独拿出来设置了一个《公共基础知识》科目。不过,最新政策:江苏省已经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科目,与国考保持一致,重回《行测》和《申论》两科的笔试模式,将原《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知识点放到《行测》中考查,即“常识判断”模块,但依然维持分ABC三类试卷的本省特色。
(二)公开选调和公开遴选:考试内容与领导干部的工作直接相关
公开选调和公开遴选面向的是已经在职的公务员,因此考试内容一般是写作和公文处理,与《申论》考试最为接近,而一般不考《行测》。我们的编辑部目前没有针对这种考试编写和出版教材。
五、面试内容
“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务员考试面试的两种方式。大部分招考单位采取的是“结构化面试”,属于单人面试,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方式,单个考生进入考场回答既定的面试试题,考官打分。少部分招考单位采取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群组面试,一组考生进入考场,围坐圆桌,就指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考官根据每位考生的表现打分。
第二部分
公务员考试的国考与省考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根据用人机关的性质和考试组织层次,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主要是“省考”,个别地区是“市考”。
“市考”指的是广州和深圳,它们两个虽然都属于广东省,但在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之外,广州市和深圳市每年都单独组织公务员考试。
注意,北京、天津、重庆、上海,这四个直辖市属于省一级行政单位,所以它们的公务员考试虽然名字是市公务员考试,但性质属于省考。
无论是通过国考考上了公务员,还是通过省考考上了公务员,实际上都是“国家公务员”。为了区分,人们一般将前者称为“中央机关公务员”,将后者称为“地方公务员”。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
(一)国考的基本情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由国家公务员局负责组织,被成功录用后将进入中央机关或者中央机关的直属机构工作,中央机关职位的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央机关直属机构职位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在地方,但二者均归属中央一级来管理。
【法律依据】
《公务员法》第22条规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辑注:这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官方招考公告全称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二)国考的招考范围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向全国招考,全国各地区符合条件的考生(必须是非在职公务员),均可报名参加考试,除少数特殊职位外,一般没有户籍限制。
二、地方公务员考试(省考、市考)
(一)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组织层次
地方公务员考试通常由省级公务员局统筹组织,必要时下放给地级市一级组织,前者被称为“省考”,后者被称为“市考”。被成功录用后,将进入自己所报考的地方机关单位工作。
1、省考
实际上,大部分省份都采取省、市、县、乡四级联考的方式,统一进行省公务员考试,这就是所谓的“省考”。
2、市考
广东省在统一组织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同时,允许深圳和广州两个地级市单独组织公务员考试,这就是所谓的“市考”。
【法律依据】
《公务员法》第22条规定,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辑注:这就是“省级公务员考试”,简称“省考”),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编辑注:这就是“地市级公务员考试”,主要是广州、深圳)。
【注意】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是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因此它们的公务员考试在性质上属于“省考”范畴,但由于是“市”,所以名称上会说“北京市考”。
(二)省考(市考)的招考范围
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提供的均是本省(市)机关单位的工作岗位。对于招考对象,一般要求具有本地户籍,主要面向当地居民进行招考。
但对特殊群体则不要求具有本省户籍,对此,各省份的通行做法一般为:本省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报考,在当地就读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无当地户籍但属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层次者可以报考。
注意,各省的具体政策还是会有所不同,比如个别省份的少数职位更为具体的要求具有某市(县)当地户籍,有的省份规定只要是具有本科学历就都可以报考自己省的公务员,而
不论有没有本省户籍,因此本文的介绍仅供参考,详细情况需要查看各省的具体招考公告和职位表,若有疑问请电话咨询当地公务员局或具体的招考单位。
三、国考与省考的区别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统一组织实施的公务员考试。招考单位主要包括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四类。
省公务员考试是指由各省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统一组织实施的地方性公务员考试。除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广州、深圳外,各省省市县乡四级招录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 篇6
(作答时间:3个小时,满分:100分)第一题(本题建议70分钟内完成)
假设你是国家某部某司某处主任科员,处里还有位副主任科员,今天是星期四(9月16日)上午8点半。你的司长和处长两天前已经去深圳调研农民工问题,走之前安排你今天11:30分的飞机,下午赶到深圳参加调研,下个礼拜二才能回来,走之前有六个问题需要你处理。
1、北大,清华、国家大剧院几个单位要联合举行一个关于农民工的讲座,邀请你参加,时间是星期五,请问你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2、光明日报记者发来邀请函,约你在9月20日谈谈农民工政策问题,你将如何处理?
3、部里将举办一个关于农民工的讲座,经部领导签署意见,交由你司承担,请你写一个办会方案。
4、你的副司长给你电话留言,要你给他写一个10分钟左右的讲话提纲,重点讲讲农民工存在哪些方面的权益问题,既从政策上如何对农民工的权益进行保障。
5、这个时候,你的处长打来电话,说下个礼拜二回不来了,深圳调研结束,要到苏州进行调研,请你给有关部门写一个电话通知。
6、陕西某县某村几个农民工第一次外出在广州被扣留,给你写来求救信,大致意思是被陕西当地的黑职介骗了,请你来处理这个问题。
问:请你对这六个问题一一做出对应的具体措施。
(分析:这里其实一共有六个题目,各有各的要求。不是说只有一个“问你怎样处理这六件事情”的题目,而是要求你对这六个问题一一做出对应的具体措施。如,答第3问时,要写出办会方案,答第4问时,要写讲话提纲。)
第二题(本题建议50分钟内完成)
给出的材料主要谈及M省的抗震救灾资金使用情况。
问:
1、请你提出对违规截留资金的处理方法。
2、请你以M省审计厅名义,拟一个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监管的通知。
第三题(本题建议60分钟内完成)
给出一些相关材料。
未来法官遴选之要 篇7
过去,在非分类管理的情况下,许多法官追求的是“官”的行政级别,而不是法官固有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许多干警虽有法官头衔,但长期占用着法官员额,没有从事审判工作,这些人属于“不办案的法官”或“挂名法官”。
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法院,什么人都能获得“法官”称号,获得法官称号后却不去审判,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形,很难让社会公众对法官这一职业产生尊重和崇敬,很难真正树立司法的权威。
然而,如果法官没有职业荣誉,从事法官职业不是为了公平正义,不是为了实现当高级法官、大法官的目标,而是为了追求当个科长、处长、庭长、院长等,怎么能够提高司法的公信,又怎么能够实现法治中国?
对法官实行员额制改革,就是要改变法官数量泛滥却能力平庸的局面,就是要顺应司法规律,压缩“不办案的法官”比例,保障优秀法官能够真正充实在办案一线。法官队伍要少而精,要将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把那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水准的人士选拔到办案法官队伍中来,让法官从事务性、文秘性的工作中脱身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案件的审理中,专心致志地行使判断权和裁决权。
应该说,在经历了司法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多年拉扯之后,这次司法改革就是要还审判权作为判断权和裁决权的本来面目,重新回到“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重心”的正确道路上。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事变革。通过遴选,法官队伍将面临新的洗牌;通过大幅缩编和对司法资源的重新整合,真正实现司法运行和管理机制的去行政化,让法官系统全面朝专业化、精英化的方向前进。
遴选机构如何产生?此次改革提出要设立法官遴选委员会。审判权系由人大派生,并对人大负责。由此,“遴选委员会”最好设置在省一级人大常委会,由组织人事部门或其他社会人员参加。员额制的总体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法官讨论通过并依法报经人大审定,如果将改革之权全部委于法院自身,就是自己为自己动手术。
遴选委员会的组成,要跳出狭隘行业局限和用人、选人的惯常思路,立足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总体设计。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建立逐级遴选制度,为处于最基层的法官打开晋升的通道。
用什么标准选?当前选任的困境在于选任标准的错乱。行政化考评与职业化考评是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不能错位。得要有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谁能成为主审法官,必须经过公开、公正、严格的选拔程序,并定期接受考核。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甄别机制,如果选不公,调不好,将遗患无穷,因为,他们是“水源的破坏者”,是导致司法权威缺失、司法公信力走低的直接责任者。
如何做减法?中国审判运行的实际情形是院长、副院长、庭长享有法官称号,但基本不办案,真正在一线的办案者却是那些只有审判职称而无行政资源的人。如何让他们放下纷繁复杂的案外事务回归审判?如何给这批人以更好的出路?这些都是改革中必然碰到的难题。
建立法官员额制,不能“唯资历论”或“唯职务论”。在遴选主审法官时,如果让院长、庭长直接成为主审法官或审判长,无疑是更加加剧了司法行政化倾向,只会伤害广大年轻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加剧人才流失的速度。
选多少人比较合适?员额制的推行,是对现有体制的冲击,它要实现少而精。多少员额比较科学、合理,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司法环境、司法条件也有着很大差距,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发达地区考虑缩减员额的时候,欠发达地区法官稀缺,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进程要求全国不同的地区。
在员额制度建设上,应对法官等级、人事编制和职业保障等制度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完善,逐步实现法官等级与公务员行政级别的脱离。如果法院职能和机构设置还没有真正实现以审判工作为核心的情况下,法官员额的大幅缩减,很可能令审判一线人案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审判的辅助制度如果不完善、不成熟,如果合议庭的团队分工协作不加强、不改进,这种员额制有可能导致一线的法官承担更加繁复的工作。
为确保三种人员分类搭配合理、科学,有必要对案件进行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划分,实行案件分流、程序分类。通过审前程序,由审前法官助理将大量事实清楚、当事人无争议案件或当事人不到庭的案件或调解或简易判决进行解决。将案情复杂、法律关系相对复杂的案件由审前程序法官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确立争点后交法官审理,这样庭审程序较现在也将大为简便、快捷。对于大量的案件程序性事务则由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完成。社会对于法院提出的“咨询角色”要求可由法官助理和专职人员去完成。
同时,要注重区分不同层次的法官职业化标准。对基层法院而言,法官职业化应侧重于法官解决事实争议的能力和经验,适当关注法学理论水平。考虑到基层法院处理同样数量案件的工作量要比上级法院的工作量大,在确定法官员额时应给予基层法院以一定的倾斜。
在下一步的分类改革中,要很好地解决法官与辅助人员、助理与书记员间角色的清晰定位与分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配合互动。
年轻人究竟怎么办?在“缩水”的员额制里,年轻人的空间会陡然变窄,如果重拾“唯资历论”和“唯职级论”的做法,让院、庭长直接成为主审法官,让年轻法官和初任法官一律“就地卧倒”转化为辅助人员,最终员额制的改革成了“行政领导抢滩、办案法官退守”的不公平的格局。
以往的改革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或者说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改革容易推进。此次改革不能迁就于现状,不能周全地兼顾各方的利益,在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一部分人利益受损。皆大欢喜的改革是不可能的,改革,就是要革“挂名法官”的命。
谁审判谁负责的司法改革,其目的是要去行政化,就是不容许有一个顶着法官名头,拿着法官薪水,只领导和监督其他法官办案的“影子法官”存在。以重新洗牌为指向的员额制改革,必须要有壮士断腕、釜底抽薪的勇气。
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官甄选裁汰机制建立起来,是这场改革的重点。既然是改革,就要敢于面对这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一定要真改,动真格,而不是回避矛盾、选择妥协。通过论资排辈,靠时光流逝的方式来实现法官员额的缩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法官员额制改革,不能改在年轻人头上,不能让年轻法官没有机会,没有希望。年轻法官是法院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力量。留不住人才的改革是失败的,改革如果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这项改革的成效就要大打折扣。
未来法官来源已经很明确:法官主要从法官助理中择优选任,先进入基层法院;上级法院再从下级法院择优遴选法官。而无论是遴选还是晋升,都要求控制在员额限度内。员额有限,要想成为一名法官,如果遴选机制不透明,不公平,他们未必能够竞争过那些行政级别上占优的领导,这就难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应该在这场改革中,让年轻人有奔头。
责任编辑:赵芳芳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 篇8
一、20分。关于“委屈奖”的材料
先是说了设委屈奖的情况,然后说有的网友反对设置委屈奖的理由。题目:1.请根据材料,分析概括“委屈奖”设置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2.如果你反对设置“委屈奖”,请说明你反对的理由。答题纸上没有格子,是大片空白
二、20分。关于政府网站僵尸化
说了政府网站存在建设费用巨大,却存在内容空洞、徒有其表、严重错误、更新缓慢等问题。
题目:1.请根据材料,分析概况政府网站建设存在哪些负面问题。2.如果你是一名政府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针对政府网站僵尸化的问题给领导写对策建议。
答题纸上没有格子,是大片空白
三、20分。关于简政放权的材料。
一段材料讲奇葩证明
一段材料讲市场新生事物遇到的行政审批障碍
一段材料讲职业资格证书乱象,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段材料讲政府简政放权取得的成果,然后讲简政放权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题目:请你以“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为主题,草拟一份报告。要求600-800字。要求之一是不要简单地抄材料。符合政府机关文书要求。答题纸有格子,有字数标志。
四、40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
遴选王
材料很长。涉及京津冀发展存在的一些障碍和京津冀一些地区存在的问题,比如生产要素流动、资金、交通设施、生态环境、体制阻碍、阶梯差大、贫困等问题。
题目:请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写一篇策论文。字数1000-1200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答题纸有格子,有字数标志。
温馨提示:
1.有些考生包括我自己在内最后一道题的字数是不够的。存在分配时间不足的问题。希望给以后的考生提个醒,注意分配时间,安排好做题顺序。
2.如果没有戴表,或者戴了表,都建议请求监考老师提示时间,这样更有刺激效果,毕竟有时“自顾不暇”。
3.还有的考生没有带身份证。这个要注意。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 篇9
一 南方省滨江市防洪工程原定于3年竣工,但历时8年只完成了工程量的一半,而工程预算资金已经使用了70%,在实际施工中擅自变更了设计,挪用了防洪工程建设资金1860万元,用于城市亮化城市景观建设,由于变更了设计,230亩用地未办理土地使用审批手续。
该防洪建设严重滞后问题引起了网民热议,南方省政府办公厅在《网络舆情》上刊发了相关信息,南方省张省长作出批示:“请省监察厅牵头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此进行核实,并提出了具体意见。”经联合调查组调查,情况属实,并且发现省水利、财政、发改、国土等部门对防洪工程建设存在监管、检查、指导不力。
请以省监察厅的名义起草一份公文,向省政府回馈有关情况,要求公文格式规范,字数600字左右。
二 以下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一些情况:
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60亿元。
2全省工业用电量下降5%,回落39个百分点,企业开工不足,约有20%以上工业企业不能正常开工。
3外贸出口受国际低迷影响,出口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2个百分点,企业出口形势严峻,国内市场需求不旺,大多数重点企业主要产品产销量下降。
4信贷偏紧,融资难等问题影响企业运转,全省2000家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不满足率为40%,一些企业新上项目资金缺口大。
5企业盈利空间明显压缩,能源原材料和运输价格普遍上涨,部分企业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银行贷款利息上浮,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少数部门和地方存在对企业不合理收费现象。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这些困难,省政府决定召集有关部门责任人,召开一次“工业企业生产调度专题会议”,就我省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在听取有关部门负责人发言后,王省长将对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工作进行部署,提出相关要求。
请以《全省工业企业生产调度专题会议上的讲话》为题,为王省长代拟一篇简要的讲话稿,要求讲话稿观点明确,逻辑结构完整,所提要求及措施适当,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字数在2200字以上。
第一大题,阅读材料并作答。
六个材料,内容为今年六月二十五日以来的暴雨造成我省多地受灾情况,各地采取的主要防汛救灾措施,最后一段是讲的北京暴雨的情况(特别说明,前五段都是讲的我省,只有最后一段讲的北京)。
假定你是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人员。
第一小题、现在分管处长出差了,你接到省政府的通知,要召开协调会,你单位分管负责人要在会上发言,分管处长让你总结一下这次暴雨中我省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限定350字。(此题主要是根据材料来谈)(15分)
第二小题、后天分管副省长要前往鄂东某地就防汛抗旱检查指导,分管处长指定你随行并负责具体的联络工作,请你谈谈准备工作的要点,限定150字。(5分)
第三小题、请你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材料中有),写一则短信,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电信平台上向公众发布信息。限定140字。(5分)
第四小题、就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为题,以规范公文格式,拟一则通知,限定350字以下。(15分)
第二大题,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现代农民,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新型现代农民,限定600字以下。(20分)
第三大题,湖北省委李鸿忠,提出未来的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请你就如何把握黄金十年,写一篇策论文,1000字左右。(40分)
遴选卷一上午卷
第一部分:公文写作(共两题,30分)
第一题(15分):为总结某市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典型经验材料,省直某厅计划派一名主管副厅长,一名处长,一名主任科员,一名副主任科员去该市进行专题调研。请你给该市主管单位发一个调研通知。第二题(15分):某市在市中心广场举办首届“大美生态旅游文化节”,届时将有中央部委、省领导,„„热心企业,驻市军、武警部队代表,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一万多人参加,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演员和演艺团队进行文艺演出,请你为市领导撰写一份开幕式的讲话稿。
第二部分:辨析能力
共一题(20):从怎么看到辩证看,(几句罗圈话没记住,反正就是怎么看、怎么办,辩证看、务实办)请运用辩证思维,怎么看待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第三部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共两题,50分)
资料:黑龙江要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规划实施,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些企业也指出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影像,房地产业萎靡不振,企业利润降低等等
第一题(25分):请你谈谈关于黑龙江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并
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二题(25分)优化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对策
遴选试题二下午卷:写作能力 100分
材料: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2.习近平在《关键在于落实》,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哪里去?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3.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表会议指出,„„十二五规划已取得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丝曙光,距离胜利还很遥远,我们还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奋斗、奋斗、再奋斗,落实、落实、再落实!
【遴选考试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公务员遴选案例考试07-05
北京遴选公务员考试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11-06
法官遴选考试笔试题08-10
遴选公务员考试题05-22
关于做好2011年遴选选调生和考试录用公务员体检、考察和录用审批工作的通知08-22
学生遴选10-04
公务员遴选10-20
湖北遴选笔试题05-16
药品、耗材遴选办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