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2024-07-01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共11篇)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1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ⅩⅩ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2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11.6。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打好农民增收基础。近年来,我们按照“基地联动、龙头带动、市场驱动”的工作思路,积极运用工业理念、市场理念、效益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路子,有效地打好了农民增收基础。一是坚持基地联动,大力培植主导产业。我们按照“基地 农户”的模式,围绕优质稻、油茶、楠竹、烤烟、瘦肉型生猪、肉羊六大优势主导产业,组织全县20多万农户,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三口塘、文明铺、龚家坪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以肖家村、八宝等镇为重点的万亩烤烟基地,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5万亩油茶低改基地,以七里桥、潘市等镇为重点的2万亩楠竹低改基地,以十里坪畜牧场、黎家坪镇为重点的1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基地,以羊角塘、内下林场为重点的2万头肉羊基地,以文富市、大村甸等镇为重点的10万羽“三黄鸡”养殖基地。在基地的联动下,全县农业逐步实现了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去年,全县种植优质稻面积39万亩,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出栏生猪102万头,牛、羊、兔等草食动物15万头(只)。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6元。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大力扶持加工企业。我们按照“兴农强工”的发展思路,依托产品基地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一方面,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向上争项目、向内强管理、向外创品牌,促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等级、上品牌。去年来,先后有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银利来粮油有限公司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业,年产值达3.47亿元,创税658万元,出口创汇120万美元。目前,天龙米业公司生产的龙江香米、龙江粘米、天龙贡米和金浩植物油公司生产的金浩牌茶籽油、调和油、色拉油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外引内联,大力引进县外资金、技术、设备,投入到农产品加工领域,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如近年来,我们引进外资1500万元,在白水科技工业园创建了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皂素50吨;引进外资600万元,在观音滩镇创办了山山达大芯板厂,年产值1000万元。目前,全县共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218家,其中上规模的龙头企业85家,年加工粮食20万吨、茶油3.5万吨、木材17万立方米、楠竹12万根,年产值8.3亿元,共为全县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三是坚持市场驱动,大力构筑流通网络。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网络。围绕主导产业,逐步构建了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先后巩固和完善了文明铺生姜、香芋市场,大村甸生猪市场,大忠桥鲜鱼市场,浯溪蔬菜市场等25个专业市场,年外销生姜、香芋2万吨,畜禽水产6.2万吨,商品蔬菜12万吨,贸易额达6.5亿元。另一方面,努力畅通农产品贩运网。以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民间销售队伍。目前,组建了“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水果销售公司”、“三黄鸡销售公司”等182家民间流通组织,并在北京、广州、长沙等30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进一步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地扩大了市场份额。去年,全县共落实优质稻、柑桔、黄花菜等订单面积22万亩,订单额收入占全县贸易总额的30以上。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们始终坚持把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3.5万人,年劳务总收入约13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5。主要抓了“三手”:一是建立信息网络,确保人员有序转移,合理流动。针对外出务工人员信息不灵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条是在县外建立了稳定的信息窗口。先后在深圳、东莞、海南、浙江、福建等地设立了19个劳务输出窗口,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同时,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管理站,负责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劳务信息、职业中介、劳动力组织和输出等服务。今年1-3月,全县通过信息网络,共输出劳动力14.9万人。另一条是在县内建立了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中介信息窗口。2003年,县财政投入120万元,建设了620平方米高标准的劳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2

一、造型的经验

自然材料天然而又独特的几何形状, 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因其形状而造型的灵感。每一种材料从不同的角度, 都能创作出不同效果的作品。比如石头, 孩子们根据石头各不相同的颜色、精美的纹理、明暗不同的光泽以及不同的质地与形态, 能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与生活的认知和情感, 他们用凹凸不平、姿态万千的浆石猴创作的《不服输的小犀牛》和《神气的小恐龙》、用光滑而又棱角分明的鹅卵石做的《勇敢的大鲸鱼》等;又如, 孩子们能用同一种形状和颜色的康乃馨花瓣, 从不同的角度, 在一幅作品中展示出不同的效果:一会儿用来表现舞动的小辫子, 一会儿表现漂亮的小靴子, 一会儿又是盛开的花朵;她们还巧妙地运用月季花花瓣正反面的凹凸变化创作了《狐狸偷葡萄》、《七星瓢虫》、《秋游的毛毛虫》、《小蝴蝶的家》等栩栩如生又赋予童趣的作品。此外, 还有蔬菜水果的造型更是千奇百怪, 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如《土豆小县官》等。

有的自然材料软硬适度, 可塑性强, 能很好地满足幼儿造型需求。比如:秸秆儿 (高粱杆) , 我们将它的皮儿与瓤儿分开, 皮儿薄而有韧性, 瓤儿厚而柔软, 孩子们可以借助工具, 随意地改变形状进行插接, 它们的巧妙连接, 为幼儿提供了美妙的创作空间, 孩子们用秸秆插接的《好朋友》、《小猫钓鱼》等作品栩栩如生;又如百玩不厌的泥巴, 在孩子们的手里会像变形金刚一样不停地变换形状:刚才还是猫的一家, 转眼就变成了热热闹闹的老鼠娶亲。

二、色彩与装饰的经验

自然材料种类繁多, 而且每一种材料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颜色。鼓励幼儿大胆用色, 在与自然材料对话的过程中, 巧妙的运用自然材料的天然美色, 不断的丰富幼儿色彩搭配与装饰的经验, 进行艺术创作。我们把收集来的自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自然材料的天然色彩和不同质地的美, 并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在整理与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对自然材料有了感性的认识, 创作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农村的秋天, 我们随处可见堆得像小山儿一样的玉米, 玉米皮儿柔软有韧性, 与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巧妙相连, 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空间。于是, 我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快乐玉米娃》装饰活动, 用玉米棒子作娃娃的身子, 用玉米皮儿作娃娃的头发, 经过孩子们的精心打扮, 一个个制作精美, 洋溢着童真、童趣, 极富创意的玉米娃娃诞生了。

又如幼儿将各种豆子、小麦、花生、稻草杆等通过贴贴、画画、剪剪等形式, 做成漂亮的项链、衣服、小吊饰等;将各种形状的叶子制作成标本或挑选叶脉较明显的叶子进行涂色、拓印、拼贴练习;将萝卜、土豆、红薯、黄瓜等装饰成各种小动物、小玩具, 既好玩, 又可以布置活动室……通过这些活动, 孩子们的作品内容丰富了。

三、选择材料的经验

在操作活动中, 选择不同的材料, 作品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自然材料的丰富可以满足幼儿任意选择的需求, 但又会引起孩子眼花缭乱, 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如何帮助幼儿掌握选择材料的经验呢?关键是要让幼儿成为材料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其次是活动室的材料要向幼儿开放, 再次, 当发现有的孩子举棋不定时, 教师要适时的给予建议, 引导幼儿从材料的软硬、颜色、质感等方面感受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的表现效果, 从而真正学会自主选择。比如, 玉米皮儿的飘逸、果壳的坚硬、秸秆儿的挺拔等等, 使幼儿在与材料对话的过程中主动获得了选择材料、连接及色彩搭配的关键经验, 实现了自然材料间、自然材料与废旧材料间的完美结合, 逐渐使幼儿的作品能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情感以及对生活及周围环境的理解与想象, 比如《我会跳绳儿了》作品中, 贝壳与塑料管的完美结合使人物显得更有跳动的感觉。

四、布局的经验

由于自然材料的丰富多彩, 能保障幼儿与材料反复互动, 幼儿在与材料充分互动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材料特点自然形成以下几种布局方式:单独模样、中心布局、线条布局、左右布局、上下布局、“八”字布局等, 这些经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但不能强加于孩子, 要在幼儿发展的当前水平上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帽子被风吹走了》, 小朋友们开始就在画面的最下方只做了一个背面的头, 使得整个画面布局下重上轻, 于是教师根据画面进行引导:“它在做什么?是在向上看么?”“它在看帽子。”“帽子在哪里?”“帽子被风吹走了。”于是在画面里又出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 使得整个画面上下饱满而有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 不用死的书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 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 使幼儿在运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 与大自然及自然材料尽情对话, 在充分接触自然、接近生活过程中, 体验“快乐”情感, 促进幼儿主动获得了美术创作的关键经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3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觉得以下几点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尊敬的声誉和威望,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比如:在工作中按时到,在公众场合不嚼口香糖,不吃零食等。无形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应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利用早读课、思品课甚至专门抽出时间继续学习、巩固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下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要及时表扬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

我在以往的管理和教学中,不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过于严肃,我感觉效果不好。在本届学生中,我采用了及时表扬,适时奖励,效果还不错。比如:平时作业好的,课堂发言积极的,口头表扬,学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进步的,班主任可以组织发一些奖章或奖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其实学生很在乎这些,虽然有时只是精神上的,但很有效果。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完成的。社会机制尚未启动,作为教师,我们能启动的也只有家长了。只有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让他们与教师同步,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应注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身体、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年级时,班里接收了几个年龄不够入学而家长又认为孩子特别聪明的学生。这给老师出了很大难题,首先是这些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上课,课堂上随意性特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把他们放在最前排也无济于事;再者是因为这些家长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回家后对他们学习上的管教也很放松。针对这种现状,我多次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现状,再告诉他们其他家长好的做法,以便让他们借鉴,拿出以教师和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进行激励……经过多次接触,家长意识有了转变,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主动与老师联系。年终考试中,那几个孩子都达到了优秀,有的还考了满分,这些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做不到的,所有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五、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这样能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及品质得到提高。我通过利用教材、生活中的琐事、阅读、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教育他们在感受到家人、教师、同学对自己爱得同时学会爱别人。让他们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个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这种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组值日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忙;优等生主动与学困生结对子;老师也总能听到家长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之类的称赞……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平时互帮互助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已经在班里开花结果了。

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篇4

农业大省,每年发展农村万名左右,占新发展总数的1/3。近年来,认真贯彻部署和中组部要求,坚持把做好农村发展工作作为基层重点任务,严格标准、严密程序、严明责任,着力提高农村发展质量,为推进农村、完善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一、以严格的标准把住入口。

坚持把标准放在首位,全面深入考察入动机和素质,确保每名新合格、质量过硬。

一是明确高线。

鲜明提出“5个能够”的要求,即:能够努力学习新时代主义思想,能够坚定贯彻和上级组织决策部署,能够密切联系服务群众,能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能够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评判有标准、比选有依据。

二是守住底线。

结合排查整顿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细化列出5种负面情形,对当“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的,对想混入捞好处的,对利益面前只为自己打算的,对热衷封建迷信活动的,对涉嫌违纪违法正在被调查处理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条件的,都坚决挡在门外。

三是筑牢防线。

督促乡村组织严格落实审查制度,指导建立部门联审机制,对发展对象逐一“做体检”“过筛子”。

二、以严密的程序步骤培养发展。

既重视组织上,更重视思想上,紧扣发展流程做细做实培养教育工作。重点抓好5个关键环节。

一是抓紧源头储备。

以县为单位建立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人才库,并按当年下达计划数一定比例动态储备入积极分子。

二是抓细联系培养。

区分不同对象精心挑选培养联系人和入介绍人,对在外务工人员统筹安排驻外机构组织负责人、优秀流动等联系培养,对本地人员重点安排乡村组织班子成员、先进模范等联系培养,让了解他的人、他认可的人去做思想引导和组织吸纳工作。

三是抓实集中培训。

采取上示范培训、重点培训、乡普遍培训的方式,统筹整合、长征干部学院等资源,精心组织短期集中培训,近三年,共举办培训余期、培训万余人。

四是抓严基本制度。

推行递交申请、列为发展对象等“五必谈”制度,借鉴建集中入宣誓的做法,完善入宣誓仪式规程,集中开展预备未按期转正专项检查,同时指导规范填写志愿书、完善档案管理等,确保程序严谨规范、过程严肃认真。

五是抓好培养锻炼。

注重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抗灾救灾等一线发现培养先进分子,从中发展一批。

三、以严明的责任体系推动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部门督促指导。

明确规定各级组织部部务会每年至少开展专题研究,分管部领导和业务负责人至少确定联系村,把农村发展情况作为目标考评、抓基层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一体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地。

二是压实乡村两级主体责任。

制定乡镇、职责清单,明确乡镇书记

项、组织项、村书记项重点任务,并要求组织部门每年开展履职情况检查,推动基层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共青团农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5

我区现辖19镇、34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87万,下辖团委42个,团总支29个,团支部569个,派驻团工委2个,团员1.9万人。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区农业工作大局,以“青春建功新农村”主题活动为载体,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在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培养新型青年农民、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为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固本强基,在完善农村团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团的工作重点突破在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和最终的落角点在一线团组织上,落实好、宣传好团的各项目标任务,靠的是农村团支部,如何解决好农村团的组织建设问题,使团的组织有效带领全区广大农村青年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以“三抓一服务”工作,切实推动农村团的组织建设。

1、抓好班子建设。挑选那些热爱团的工作、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工作能力,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联系青年的优秀团员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工作,并把他们作为党组织的后备力量和接班人加以培养和使用,从政策上给予明确、工作上给予落实。今年以来,我们注重从大学生村官、农村星火致富带头人、杰出青年农民、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威望较高的农村青年中选拔

和使用有知识、懂技术、有思想青年能人到团的领导岗位上工作,并通过开展农村团组织书记培训班,不断完善他们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理念、方法,使团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加强。

2、抓好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新团员,在保证团员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提高团员比例,壮大团员队伍,同时切实抓好对现有团员的管理,通过团员信息管理系统摸清、完善和建立团员人数,工作现状等详实的信息储备,为统揽团员、青年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供借鉴;紧贴创先争优、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等主题活动,利用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介,抓住青年、团员茶余饭后,节假日、农忙时节返乡的机会,做好先进典型人物,党政法规的宣传活动。

3、抓好硬件建设。围绕“十佳百优”镇村团组织创建工作,将村团组织标准化建设与之相结合,提出凡有村办公场所的必须有团组织活动室的要求,保证团的活动有征地,并投入3000余元为全区15个农村团支部配备制度牌,并计划通过2年时间对全区所有团组织活动办公场所实现标准化建设。

4、注重服务,促进发展。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目标,以助困、解忧、帮难为宗旨,通过按时落实农村基层团组织书记报酬待遇工作,支持农村团的事业发展;通过建立陈仓团组织QQ群,加强全区各类团组织、上下级团组织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农村团组织化解工作难题,突破工作瓶颈。

二、注重扶持,在实现青年增收成才上下功夫

关注农村首要在青年,关注发展首要在经济,基础在文明,要实现对农村工作的全力推进,我们以加大扶持、注意引导、注重培养、强化交流、有效服务等工作措施,扎扎实实帮助青年增收,推助农村发展。

1、加大扶持。与区信用社、农行等金融机构联手,为农村青年143人累计发放无息、贴息贷款700多万元,引导我区晁阳村晁伟红实现创业转型。

2、注意引导。利用江西省青年“领头雁”培训工作在我区开展的有利时机,组织全区150名农村待业创业青年接受为期3天的创业理论、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依托区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的良好平台,为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实现免费技能培训,全年共培训学生211人,争取补助费用20余万元,并通过学校安置办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就业转移200多人;利用驻江州团的工作委员会的诸多便利条件实现农村闲散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379人,与正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组织输出我区桥镇北湾村青年实现出国就业;大学生团组织书记在了解市场和掌握当地地方特点的情况下,组织农村留守女青年开展刺绣活动,引导其为家创收,促进家庭和谐。

3、注重培养。对有潜力、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青年创业者,如我区返乡创业大学生宋小刚,李明德,卢乐超,李军卫等在农村创业的青年注重培养扶持,通过给其争项目、跑资金,安排学习交流等工作,帮助企业发展,同时实现解决当地农村青年就近就业达6000多人,实现农村直接经济收入数十万,同时,发挥中达实业公司、宏盛公司的农村青年劳动实践基地的作用,培养了大批的农村技能实用性青年;注重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寻找有农业技术的能人并吸收

到团的组织中来,通过点面映带的作用,使农业技能更多的让青年分享,实现农村青年共同致富。

4、强化交流。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强大资源支持,组织待业和创业青年到学校、到党员活动室观看农业技术、科普知识、市场行情等知识的讲解充实他们的思想;借助**镇**村**牧业养殖科技示范基地、**镇**村蘑菇种植基地、**村生猪养殖基地的成熟经验和成功做法组织农村养殖、种植青年实地参观、学习和考察。

5、有效服务。介入其中,跟踪服务,如何做到帮忙不添乱,基层团组织通过就近了解,上网查询等方式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通过广播给养殖,种植青年发布收购信息,市场价位状况,便于其合理的进行买卖。团区委及时就掌握的信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与其保持联系。

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材料 篇6

探索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

——××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材料

××县共有17个乡镇党委,143个村级党组织,9068名农村党员。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资源整合、完善规章制度,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快和谐××县建设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党员教育培训的目标管理

强有力的领导是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们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摆上位置,不断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上下联动,协调推进。一是纳入日程,实施目标管理。制定下发了《××县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意见》和《××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考核细则》,结合实际,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将其工作内容细化分项,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与“先进党委”、“先进党支部”评选和党建工作成果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杜绝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上面热、下面冷”现象的发生。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既是一项常规工作,又是一项难点工作,特别是当前,农村党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党员生产任务繁忙,这些都给党员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阻力。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把调查研究摆上重要位置,先后组织课题调研组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和机关,就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并就加强教育阵地建设、活化教育形式、探索长效机制等方面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推进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三是跟踪检查,加强指导。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具有经常性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工作中,我们积极推行例会制、通报制,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的办法,结合发展党员、活动载体创新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真正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各级党组织的自觉行为。

二、强化资源整合,搭建党员教育培训的优势平台

功能完备的教育平台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按照“网络健全、阵地完备、师资优良”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方资源,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积极抓培训阵地建设。我们在投入资金完善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教育承载功能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将触角延伸到镇村,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教等手段,加强农村电教站点建设。三年来,相继投入资金25万元,建乡镇电视播转台17处,配备电教设施18台套,在18个村配套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9个,县、乡、村三级党员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教育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积极抓师资信息库建设。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讲解,产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则完全不同。在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师资队伍的重要性。针对党员教育内容难落实、教员队伍难保障、教育质量难提高的问题,我们积极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充分挖掘社会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大师资队伍。将本地和外地具有一定权威的优秀专兼职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姓名、职务、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收集起来,建立了师资信息库,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如,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群书记、组织委员培训班上,由市农委的专家、市委党校的教授、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等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讲师团,分别就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内容等进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理论功底深厚、农业知识丰富、善于做农村工作的特有优势,提高了授课质量,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党员教育培训的规范运行

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这对于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地,我们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在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制度上狠下功夫,促使党员重视学、自觉学、善于学、持续学。一是完善党员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县委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中心组学习,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带着课题深入基层实际调研,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按照争做学习表率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并深入基层讲党课。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县委中心组成员分别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基层开展党课讲座,共举办十七大精神培训班30余次,直接培训党员干部2000余人次。二是建立了党员定期学习制度。把组织党员定期学习放到各级党组织议事上来,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乡镇党训班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作用,做到年度有规划,季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定期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学习。三是建立了党员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年底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从学习氛围、学习能力、成果转化、工作绩效等方面综合衡量,对学习教育活动予以客观准确的评价,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把学习成果与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评先挂钩,督促广大党员加快学习进度,力求学习深度,保证学习质量。组建一批党员学习小组、建立一批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中心和树立一批党员学习典型,积极营造党员人人学习、天天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方式转变,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7

一、加大宣传动员, 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

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要求推进。这就要求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不仅要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 更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此, 我们强化了宣传力度和广度, 激发村民参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在试点村的选择上优先考虑积极性高的村庄, 通过确定试点村带动全村各项事业大发展。如景泰县条山镇水源村, 依据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业和加工业, 种植优质黄冠梨、早酥梨500亩, 发展梨园种植面积2000亩, 预计五年后进入丰产期, 每亩经济效益可达8000元, 全村梨园可实现农业产值1600万元, 人均1.8万元。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较高, 被景泰县确定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奖优罚劣, 不断提升试点村建设水平

所有试点村都要制定详尽的村庄发展规划, 并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报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审批。对照规划任务确定项目资金的补充标准, 由农户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年底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对各试点村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任务完成好的试点村第二年继续给予支持, 完不成工作任务的试点村将被取消试点资格, 并提出整改意见。景泰县寺滩乡玉川村, 群众投工投劳完成村主街道路基2100平方米, 路面铺砂300方, 清理垃圾42吨, 硬化巷道2.5公里完成街道绿化2100米。狠下决心清脏乱, 拆除214户违章占路建筑1124平方米。新农村建设群众参与热情高、力度大, 连续二年被确定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上沙沃镇王庄村由于组织不力、发生安全事故, 被取消县级试点村资格。

三、资金分配方式多样, 引导农民主动投资建设新农村

改变以往资金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奖励先进, 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以不多的资金分配方式重点支持那些建设积极性高、速度快、标准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村, 更好地提升试点村的示范水平。如景泰县五佛乡、草窝滩镇对于栽种红枣和枸杞的农户给予资金奖励, 引导农民发展红枣和枸杞种植业;芦阳镇条山养殖小区修通了公路、接通了自来水, 方便了养殖户, 畜牧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 条山村畜牧业收入所占比重达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四、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 鼓励多方投资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作保障, 虽然中央已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但由于白银市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财力状况较弱, 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 就必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一方面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并对相关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 鼓励、引导农民自主投资,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信贷资金。只有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上来, 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五、典型示范引导、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8

一、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银行西康省分行建立概况

西康省幅员广阔,少数民族众多,资源丰富、地貌复杂。总的来说,康定多畜牧药材、雅安产茶,宁属则农产丰饶。西康省原始森林密布,仅以雅安所属天、芦、宝三县林区为例,该林区木材约有2000余万木尺,宁属安顺附近洪壩林区木材约有1500万木尺,甘孜理化等地所产羊毛年约5万担,康宁两属所产皮革年约1300万担,宁区所产铁矿,在建国初已探知储量约3000万吨,雅区的天全黄铁矿储量达300万吨。 但由于交通方面的原因,当时的川康公路虽成,然而通车仅止于雅安,加之气候、地理的原因,西康省的经济发展在建国初期较为落后。

建国初期,西康省共有48个县,分为雅安、康定、西昌等县。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西康已设有一批金融机构,曾建有十六个行处,因此,1950年时,西康各地的金融机构已初具雏形。

195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进驻雅安,西康省宣告解放。中国人民银行西康省分行成立于1950年2月5日。由于当时西康省分为康、宁、雅三大区域,而中心在雅安,因此人民银行西康分行就设在雅安。

西康省分行成立后,首先建立完善了内部机构。至1950年7月,西康省人民银行先后建立了12家分行和办事处:在雅安有雅安分行及天全、荥经、汉源、芦山等四家支行;在西昌区建立了西昌办事处、会理、白盐井、德昌、冕宁、越隽等五家支行;康定区建立了办事处,所辖行、处工作干部共有170人。 西康省分行机构设置大致如下:设行长一人,主持工作,副行长1-2人,协助行长执行任务。下设秘书科、人事科、计划科、检查科、业务科、会计科、出纳科、营业部。主要工作包括:建立了统一的金融体系;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集中大额资金,发展信贷业务;设立下属分支机构,深入企业机构、农村,逐步开展全面的银行业务。

当时的农村金融工作包括存款、贷款、储蓄、保险、信用合作以及提供农村收购资金。

二、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银行西康省分行农村金融工作的主要经验

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建国初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生产占国民经济的90%。国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当时的农村金融工作,不论对银行来说,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刚刚由战争环境进入和平建设环境,首先要恢复与发展的主要是农业,因为只有农业恢复和发展起来,才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粮食,才能为工业品提供市场,为发展工业积累资金。所以当时的农村金融工作的任务就是为农民办实事,以恢复与发展农村经济,受到各级政府和银行的高度重视。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会议提出的金融工作方针是“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可见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视程度。

处理开展业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银行是一个企业部门,农村行处不能为了开展业务而不进行经济核算,也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不开展业务。当时的做法是把开展业务和经济核算结合起来,在开展业务中追求经济效益。

通过信用合作组织开展农村金融工作。信用合作组织是群众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提倡私人借贷自由,利息几方协商。其作用主要是组织农民自己的资金,调剂有无,以解决社员间生产上或生活上的资金困难,银行给以资金及业务上的支持,并可代理国家银行的一些委托业务。国家银行的机构仅设到区一级,不可能挨门逐户联系群众。健全的信用合作组织,如信用合作社或供销合作社里的信用部,是国家银行联系群众的桥梁。

农村支行存款不上缴。刚建国时,银行有存款上缴任务。为了便于农村支行的资金周转和运用,加强县支行的经济核算,从1951年开始,80%的农村支行免除存款上缴任务,以自己吸收的各种存款解决资金周转,大大促进了农村金融工作的开展。

对农民逾期还贷实行优惠政策。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认为农业贷款与城市工商业贷款,在利润及资金周转上有所不同。农业贷款的对象多为个体农民,距离银行驻地较远,交通不便。农贷多通过区村政权或合作社催收,较为费时费事。农业贷款不能按时收回经常发生。但考虑到农民是遵守信用的,只要贷款用于生产,催收工作能布置及时,除非遇到了灾荒和意外事故,到期还款是不成问题的,如不能按期交回,又不能办理转期手续的原因,多发生在银行方面,因此规定“凡农业放款直接贷给农民或通过合作社、农民组织转贷者,其过期利息仍照原订利率计算不另加收。”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了农业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规定:“各种农业放款计息,满月者按月计算,其不满月之天数,采取“三天计算单位”,计算办法即:以三天作为一个计算单位,按整月求得之月息,除以十即得(三天)息,农民还款过期二天不计利息,过期3天即按一个单位计算,过期4、5天亦按一个单位计算,过期6天以两个单位计算,过期7、8天仍按两个单位计算,过期9天以三个单位计算,余以此类推。”“农民借到款后,如因实物购买不到或用途不合而退还银行时,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的以十天或十五天为宜)可不计息。” 可见,贷款政策对农民非常优惠。

成立专门银行负责农村金融工作。1955年,国家成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一个直辖行,专门负责农村金融工作。其任务为:指导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广泛动员农村余资并合理运用国家农贷,以扶助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工作是:“1.吸收农村居民、生产互助合作组织、集体农庄和国营农业、水利企业机关的储蓄及存款;2.指导和扶助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3.办理农村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及个体生产者的长期、短期贷款工作;4.办理对国营农业、牧业、水利企业的长期和短期贷款工作;5.办理国家预算对农业、林业、水利的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和监督。”

简化农民贷款手续。1953年,西康省分行简化了贷款手续。取消了行政担保和转账的方式,大都携带现金下乡,协同村干部就地审查发放,克服了过去自报公议,开会审查之烦。贷后及时进行检查督导,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推进了农业贷款的发放。

综上所述,建国初期,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成立专门银行负责农村金融工作,强化银行的支农功能。银行妥善处理开展业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行农村支行存款不上缴政策,并通过信用合作组织开展农村金融工作。银行对农民逾期还贷实行优惠政策,简化农民贷款手续。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实现了金融促进农业生产的目的,为我国建国初期的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中国民用航空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9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示范带动作用,XX县XX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为抓手,通过乡土人才、乡村产业、乡风文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员教育+农业辅导员”,激发乡土人才大作用。围绕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农业辅导员”作用,对精准识别出的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等实行“师带徒”培养模式,盘活各类“土专家”“田秀才”,为乡土人才贴上“人才标签”。农业辅导员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农时农事特点,在群众会、院坝会、田埂会中开设多形式的“科技流动课堂”,用群众易于理解的“土方法”“大白话”将先进的生产方法、高效的种养技术带到农村群众中,与农户面对面讲政策、谋发展。同时分类组织乡土人才到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科技培训班等学习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鼓励乡土人才发挥自身优势,“1+1”“1+N”结对帮扶本村农户,在种养技术、产业销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帮助农户把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实现乡村致富更“智富”。

“党员教育+产业示范点”,助推乡村产业大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XX镇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产增收为重点,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镇已发展“稻—菜—菜”轮作、“稻鱼共生”等芹菜、鱼腥草、紫米红米产业基地15个,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并将产业示范点建设成为农村党员现场教学点。通过组织农村党员实地观摩、现场交流,学习前景广阔的产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拓宽发展思路。同时,在产业示范点的引领下,积极发挥“龙头带产业、基地连农户”的辐射效应,将周边各村土地、党员、人才集聚到产业当中,扩大产业规模,健全产业链条,加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逐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真正让“产业链”串起群众“致富链”,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10

去年以来,我市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工作要点》,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履行纪检监察巡查工作职能,创新监管模式,拓展巡查领域,突出巡查重点,完善巡查方式,力求巡查实效,为全市农村公

路建管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做法:

一、明确任务,创新方法,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全面巡查工作

今年初,市农巡办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和部分镇、村,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镇、村干部群众,就农路管养质量监控、农路管养资金筹措与使用、农路管养目标责任的落实与考核、农路建管养运巡查工作特点和规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我市农村公路交通巡查工作思路,更好地发挥巡查工作作用。一是认真部署,落实巡查工作任务。组织召开了全市农巡工作推进会,认真传达贯彻全省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在全市开展农村公路交通纪检监察大巡查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同时对农巡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进一步推动巡查工作任务和要求的落实。二是整合监督资源,全面开展巡查工作。在近几年,组织特邀监察员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巡查的基础上,,将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程纪检监察巡查工作内容,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抽调相关部门的纪检监察人员、特邀监察员、财务审计人员等参加巡查工作。各县(市、区)在充实县、镇(乡)、村三级纪检监察巡查组织的基础上,扩大范围聘请社会人士作为兼职或义务巡查员,使得巡查网络更加完善巡查任务进一步明确,保证了巡查的及时性。三是拓展巡查方式,深化巡查效果。在开展巡查工作中,强调并做到把巡查工作与职能部门监督相结合,与开展执法监察相结合,与群众自发监督相结合,与农路指导相结合,积极协调和发挥农路建管部门、招标监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资金监管部门的作用,加强联系,加强配合,协同动作,加大对农路项目招投标、质量监管和资金管理使用的专项检查力度,增强工作效果,取得积极成效。

二、突出重点,强化督查,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顺利推进

市县两级巡查组织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年初确定的巡查任务,狠抓农巡工作的重点环节,一着不让地抓好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巡查。一是坚持将监督工程招投标作为重点。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阳光运作。各县(市、区)农巡办坚持全程参与农路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监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公开运作。据统计,去年以来,共有3个施工队伍被作退场处理。二是坚持以监督工程质量为关键,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市农巡办协调市交通质量监督站承担和组织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督查,并将检查和督查结果向市农巡办报告。市农巡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各地发函进行反馈,督促限期整改。三是强化对工程资金的监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去年以来,市农巡办组织各地对农路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4次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四是坚持以效能监察为抓手,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按时序推进。坚持把农村公路建管养任务的完成作为工作重点,组织督查,推动计划任务实施到位。今年四月份,为确保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落到实处。我们根据省交通重点工程纪检监察领导小组发出的《关于对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加强纪检监察巡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会同市监察局印发《市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专项督查实施方案》(发[]4号),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工作,推动项目规范动作,及时开工建设。

三、健全制度,规范执行,推动农路巡查工作和农路建管养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

海南经验:农村也可以像欧洲 篇11

这个小镇因为每年一度的博鳌论坛、成为亚洲“出镜率”最高的乡镇,但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当地人却几乎从来没有上电视的机会,直到首届中国海南生态省建设论坛的宾客们来到他们的村庄,才发现了这个秘密——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就没有博鳌那闻名寰宇的碧海蓝天。

南强村的故事

万泉河畔的南强村是离博鳌论坛永久会址博鳌水域距离最近的一个自然村,从水城一路南行,只见小村依山傍水,椰林水田之间村合错落,犹如一卷不尽的山水长卷延展眼前。与耗资数十亿精心构筑的博鳌会址相比,这村子毫不逊色,反倒多了几分自然,几分生趣。

南强村本是个靠种植业为主的村子。村民们说,如果早4年来这边,看到的肯定也是人畜共居、垃圾成堆。由于靠近博鳌会址,近水楼台先得月,2002年就得到省里财政资金“反哺”,开始文明生态村建设,还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直接资助。

“修了这样好的路,两边都有这么漂亮的路灯,哪家还好意思随便把垃圾堆上去?”据村民罗世成总结,“以往也搞文明创建,不过是临时打扫一下卫生,顶多刷刷墙,检查的领导走了一切照旧;这次不同,新盖了房子,修了水泥路,搞了绿化。看到村子这样漂亮,我们也不好意思再随随便便。”

硬件上去后,村里也像城里那样搞起“门前三包”,也不随地乱扔瓜果皮了,晚饭后也经常出门散步了。村民们说,环境变了,人也随着变了。

光盖房子还不行。博鳌镇委书记王晖雅认为,文明生态村要持续下去,关键是解决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对农民,不能光讲环保大道理,必须让他们得到真正的甜头,否则他们没有积极性,不管你提什么建设,最后都是空谈。

像南强村这样,把劳动力转移到“会务经济”中,直接从博鳌论坛中获益的毕竟只是少数地方,大多数村子不能靠碧水蓝天吃饭,说到底是要讲发展这个硬道理。

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基层每天都要面对。王晖雅举了一个例子,博鳌镇东海村委会2005年给镇里写了申请报告,提出新建高位池虾塘500亩。建高位虾塘必须砍伐百亩海防林,影响“论坛”的长期生态环境,肯定不能批准。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告诉东海村,你们少养一点虾,少挣点钱,牺牲一下。最后,镇里出钱,帮助东海村改造低位虾塘150亩,将亩产从不足千斤提高到2000余斤,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

从物质面貌到精神面貌,从“仓廪实”到“知礼仪”,把生态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作加以考虑,是海南省上上下下的共识。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提出,生态省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生态省建设是立体、综合、复杂、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注重环境保护,还要做好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工业废弃物控制。

建设生态省,海南领先

海南省委宣传部官员介绍说,海南的文明生态村有几个特色,第一个是开始早。海南决策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位。卫留成在首届中国生态省建设论坛上有过阐述,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海南岛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就难以恢复。所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海南省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快速发展,海南省不能走、也走不起“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早在2002年,海南就首先开始了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的农村自然环境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考察海南生态文明村后指出,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跟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完全一致的,海南有先见之明,先走了一步,走在全国前面。现在,文明生态村已经在河北、广东、广西等省区推开来。

对于这件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海南两届省委四任省委书记都把它作为“接力棒”往下传,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海南坚持政府建、企业帮、机关支持三头并进,工业、旅游业“反哺”农业,城市帮助农村;不把新农村建设丢给农村不管,不能靠农民自己集资小打小闹。

海南省委宣传部官员说,文明生态村创建还有一个坚持,就是集中力量从硬件建设人手,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相信没有物质上的新村,就不会有新农村,以硬件建设促动思想文化建设。

海南省在制定发展各项策略时,都把生态环境当作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海南省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按照本省自然生态特征布局国民经济各部类。

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于迅向《瞭望東方周刊》记者介绍,海南中部山区被列为核心生态保护区,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但又是最贫困地区,为了协调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省里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部山区的财政支付转移,要求这些地区只搞特色种植业和加工业,但又要保证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长。

于迅举了一个例子。该省中部地区一个县曾计划将年产10万吨的水泥产业扩大10倍产能,省里不但没有予以立项,还要求原有小水泥厂全部停产;但同时扶持该县盘活了停建10年的“半拉子水库”,帮助他们建了10万亩生态瓜果园。

海南的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在西部工业走廊,便于集中进行环境保护。为了避免遍地开花的小型工业破坏生态环境,海南对引进工业项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三原则发展工业,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引进技术含量高、环境治理能力强的大型工业项目。

在此战略带动下,海南工业跨越了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初级阶段,直接进入环境友好型工业时代,在实现2005年工业增加值比1998年增长299.1%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全省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50.9%提高到2005年的55.5%;全省地表水89.5%的监测河段、90%的监测湖库,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三类标准。海南在保持生态高水准的同时,国民生产总值7年来增长106%。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同时享受到了高品位的人居环境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上一篇:可回收废物处置协议下一篇:雷锋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