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共12篇)
农村工作 篇1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 狠抓生产保供给, 力促增收惠民生, 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 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落实力度, 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 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 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 坚持大生产大流通, 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 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 努力保持农产品
价格合理水平, 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 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 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 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 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 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 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 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 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 明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 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 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农村工作 篇2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州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
2001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继续坚持放开、放手、放活的原则,在农村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全州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的发展,农业生产在遭受持续低温、大风、干旱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收成。一年来,继续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特色林果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特色林果业和农区畜牧业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扶贫工作收效显著,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水利基本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组织实施了抢救孔雀河下游生态植被工程,圆满完成了向塔河下游输水任务。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科技攻关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70元,达到2742元。在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同时,在农牧区广泛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各级干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力地加强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乡镇换届选举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收效显著,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有力地打击了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农村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农民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及农村治安状况已明显好转,为农村经济发
展、农民增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上述工作任务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风云变幻,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农产品价格低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完成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的结果;是各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结果;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人心,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保护和调动,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在此,我向奋战在农牧业生产第一线的各级干部、广大群众、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主要原因是农业基础地位薄弱,产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发展慢,产业结构单一,这些影响农民增收的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尚未消除。特别是入世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在21世纪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从长远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我们必须从这个高度来把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意义。一是入世有利于我州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我州一些特色农产品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三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发展农产品的加工贮运保鲜业,拉长延伸农业产业链,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五是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支持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同时,入世也给我国农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把困难估计的严重一些,把应对方案准备的更充分一些,使今后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从近期看,农业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农民增收难度更大。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州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有比较优势的一些特色优质农产品尚未形成规模,科技含量低,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农民增收。另外,还应当看到,扶贫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按照扶贫工作新的标准和要求,我州人均收入82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59869人,约占农村收益分配人口的1/6,对全州农民年均增收300元增加了难度。虽然科技兴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我州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种子工程建设依然薄弱,一些特色农产品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相对滞后,与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和服务,也是入世后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收入渠道单一,市场开拓能力弱。在入世后,大部分农民由于受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限制,发展高效益的农产品生产,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的难度更大。并且由于受
市场和自然因素双重风险,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影响了收入稳定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加入世贸组织后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力,各级干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看到入世带来的竞争压力和严峻的形势,又要看到我州加快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在特色农业资源开发方面的巨大潜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努力完成今年农村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自治州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要将我州建成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华夏第一州”,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体现“民富州强”。“富民”,就是要尽快让全州各族人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这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强州”,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由资源大州向经济大州,进而向经济强州的转变,这是我们实现富民目标的根本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好自治州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建好一个中心城市,依托两大优势,夯实三个基础,转换四大资源,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六个突破”的发展战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州经济工作的重点。围绕“富民强州”这一中心,全面推进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
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就
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努力建设特色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坚持走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农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更加显著。主要任务和经济指标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实现棉花单产的新突破,全州平均单产突破120公斤;畜牧业在农民人均增收中贡献份额达30%以上;以香梨、杏、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增加14万亩以上,农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
(一)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大力发展特色农
业上取得新突破。
州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作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产业的途径,这一点,尤其适合于我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三化”把“人无我有”的特色产品发展成为富民强县、强州的大产业;使棉花、果业、奶业、番茄、麻黄、甘草种植等尽可能地体现“特色”,并以特色增值;努力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和产业优势。通过“三化”赋予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新的内
涵,使之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布局区域化和生产专业化。
1、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单一,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这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的思路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棉花和其他各类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农民收入的多渠道、多元化。(1)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务必予以高度重视。从产销情况分
析,我州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主要满足州内供应及农民自食自用,粮食生产以自给型为主。由于我州距内地较远,运输费用较高,预计入世后进口粮食不会给我州粮食生产造成大的冲击。另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进口粮食来解决吃饭问题。粮食一旦出问题,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了,就会动摇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稳定粮食生产,坚持县市供求基本平衡,保证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和农民基本口粮。在粮食生产上,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的原则,加大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夺取粮食丰收。(2)继续大力发展棉花生产,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中国入世后,由于受进口关税配额的影响,棉花价格将进一步和国际市场接轨。但因为近几年我州棉花价格调整幅度较大,总体上和国际棉价差距较少,而且我州发展的洁白型优质棉花在国际国内市场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棉花作为我州富民强州的一大支柱产业,已经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经受了国际国内市场的考验,应该坚定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继续坚持提高品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针。在棉花生产布局上,巩固提高高产棉区,主攻中产棉区。同时,对北四县的一些低产棉区要坚决退出。(3)以市场为导向,放手发展有市场、效益好的其他各类经济作物。发展甘草、麻黄生产,不仅经济效益好,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各地要把建设甘草、麻黄生产基地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兴产业来抓,力争使全州在发展甘草和麻黄上取得新突破。甜菜、工业番茄要按厂家需要组织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积极扩大复播面积,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技术,提高复播指数。各地要根据区域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发展色素辣椒、小茴香等各类经济作物,形成一定规模,做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初步形成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的格局。
2、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近年来,我们虽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种植业上,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弥补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的不利影响,但农民收入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针对这一问题,各地正在积极加快畜牧业和林果业发展。从现在的情况看,结构调整确实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究竟朝哪个方向走,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统一思想认识,一定要把观念转过来,如果我们的眼睛还是盯在种植业一颗树上,年复一年种下去,传统的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产业结构不能进一步的调整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从结构调整情况看,一些特色农产品在部分乡、镇、村和农户中是可以铺开的,但要想覆盖全县、甚至全州,则很难做到。但是,我们从种植业向畜牧业方向的调整是可以覆盖全州的,在这方面,我们既有广阔的空间,又有广阔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畜产品消费量就越大,畜牧业上去了,还可以搞深加工,可以多次增值,畜产品市场永远不会出现供大于求。要转变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副业的观念,放手发展。从资源优势来看,我州发展畜牧业生产和出口有较大的潜力;从价格上看,入世后我州各类畜产品的优势明显;从品质上看,由于畜牧业以天然草场为基础,畜产品普遍具有无公害、无污染的特点,可以作为绿色食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从市场看,畜产品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国内市场容量大。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州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要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依托牧区,加快发展农区和城效畜牧业。奶业产业化是发展农区畜牧业,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抓好奶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三宇”、“大华”等龙头企业,提高商品率、产出率,使之尽快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宇”、“大华”等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区畜牧业要继
续坚持千家万户养畜育肥和集中建设养殖小区相结合,大力扶持养殖大户发展,进一步完善养殖小区服务体系建设,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要按照市场需求,加快畜种结构调整,突出抓好细毛羊、肉羊、奶牛、肉牛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引进培养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草原畜牧业以牧民定居、半定居为重点,抓住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加快各类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力争今年全州牧区基本实现定居和半定居。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广冬羔和早春羔生产,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牧民收入。要继续深化牧区改革,尚未实行牲畜作价归户责任制的部分乡、场,要全面推行牲畜折价归户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今年给畜牧业300万元财政贴息政策不变,重点是扶持优良畜种的引进和品种改良工作。
3、大力发展林果业。林果业生产属于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国入世后,林果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从机遇方面讲,国际国内市场对水果的需求量大。我州水果品种多样,只要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就能利用入世的契机,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从挑战方面讲,入世后水果关税有较大幅度下降,进口水果质量上乘,价格降低,必然对我州林果业生产形成新的压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州委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思路,把特色林果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作为我州特色林果业的龙头企业,库尔勒香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这标志着以库尔勒香梨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加快香梨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的一体化经营,带动全州乃至全疆林果业的发展。要坚持扩大面积和提高品质并举,以提高品质为主的方针,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
100万亩香梨、10万亩葡萄、10万亩轮南杏、10万亩干果等优质特色林果业发展。葡萄基地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龙头企业,以发展高档酿酒葡萄为主,鲜食葡萄的品种和面积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引导葡萄种植业健康发展。林果业生产要突出解决好推广科学化管理、先进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的问题。通过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加强引导,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加强种
苗基地建设,确保优质苗木组织供应。要抓好林果业营销队伍建设,使我州优质特色果品走出州门、国门,实现货畅其流、产销两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抓好林业生态建设,以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五大工程为重点,同时,切实抓好绿色通道建设和塔河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快林纸一体化项目实施。各县市和有关部门要抓紧有关项目的申报工作。州财政从今年起每年拿出100 万元做为项目前期费用。各县要相应投入一定的财力,做好前期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
加快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是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农民收入上,我州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1年我州第一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为73.1%,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的170元中仅有16.72元。从发展角度看,我州与内地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二、三产业上。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工作的着力点不能仅
仅局限于第一产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必须对新形势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有新的认识、新的定位,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实现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大提高。为了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我州拿出了6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乡镇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调整工作
思路,立足于发展大农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就业这一中心任务,加快结构调整,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流通等行业。同时,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发展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商贸、旅游、服务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工商、税务、金融等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多关心、多支持,对发展巴州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劳动力就业、上交税金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
(三)继续加快以农田水利为中心的农村基本建设。
加快我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建设。抓好西尼尔水库、开都河第一分水枢纽南北干渠、库塔干渠、焉耆水源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项目要抓紧进行。各县市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各级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做为项目前期费用。同时水利部门要尽快制定多渠道筹集项目前期费用的实施办法。坚持
节水和增水相结合,以节水为主的方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抓好以渠道防渗为主的工程性节水,大力推广喷灌、滴灌、低压管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今年从水费上缴资金中切出一块,作为渠道防渗、水利建筑物配套的以奖代补资金。同时,原高标准节水贴息办法不变。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筹措难,投劳逐年减少的问题,水利建设要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正确处理好减轻农民负担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关系。继续坚持谁建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在农村税费改革做出新的规定之前,绝不能忽视水利建设投入,要通过村民大会一事一议这一合法有效的方式,把水利建设生产性投入变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在农牧区掀起大搞水利建设的热潮。在这一问题上关键是要掌握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取之有度的政策原则,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管好用好政策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严禁让农民以资代劳等违反政策的行为出现。继续加快水管制度改革,推行“配水四到户”工作,让农民用上明白水、放心水,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当前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高质量、高档次、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加入世贸后,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质上取决于农牧民素质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产品质量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开拓力不强是当前我州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依靠科技,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才能提高我州农产品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竞争。当前,要以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积极引进和应用农业的高新技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点。要大力推广良种和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开展粮棉和各类经济作物的高产攻关。在今年的棉花生产上,要大面积推广“中棉35”等优良品种,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加快新陆中8号的扩繁工作,力争明年基本实现我州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继续开展棉花高产攻关活动,对棉花高产攻关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通过高产攻关,力争单产120公斤以上的优质棉达60万亩,其中150公斤以上达30万亩。今后,特色林果业要走提高质量、提高品质、提高效益的路子,大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和老果园改造技术。畜牧业生产要抓好牲畜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乡镇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企业活力。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种子工程建设上,要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新机具引进、研制、改造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行节本增效工程。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抓好气象预测、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州上决定从财政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人工影响天气经费和新农机具的引进、研制、示范、推广补贴。为了把科技双放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州委、州政府决定,今后两年继续实行放活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放活农业科技人员的政策,原州委(1999)5号文件的基本政策不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今后,科技双放工作要逐步由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进一步推动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和科技兴农工作,为广大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一个锻练自己、增长才干的宝贵机会。
(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根本出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相结合,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与实施名牌战略相结合,与搞活农产品流通相结合。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的规模
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形成一批优势名牌产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培植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分散经营为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发展龙头企业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谁有实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鼓励国有、集体、混合所有制、民营、外资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全州尽快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力强、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重点是通过突出特色、扶优扶强的手段,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在香梨产业化建设上,要抓好香梨股份公司的运行管理,加快香梨深加工的研究和开发,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加工能力,确保我州香梨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积极扶持罗布淖尔纺织集团,使之成为新疆重要的纺织基地。同时加快供销社的改革,逐步形成棉花销售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屯河集团,把我州建成新疆最大的优质番茄生产加工基地。要以焉耆三宇公司、库尔勒大华公司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奶牛养殖。依托新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我州10万亩葡萄基地建设。以博湖县蓝翔公司为龙头,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建成新疆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生产基地。
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1、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要坚定不移地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党的农村政策核心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要依法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提高合同兑现率。第二,切实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坚决落实村提留、乡统筹一定三年不变和“八个禁止”等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农民负担监管部门每年要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农民正确区分合理负担和不合理负担的界限。对于农村各种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以及让农民出钱出物的各种形式的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要坚决予以取消。今后除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检查评比外,其他各部门不得到农村进行达标升级和
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确需进行检查评比的活动,必须经过县市党委和政府批准。第三,要认真执行粮棉收购政策,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对签定产销合同或订单的农产品,既要满足加工、收购企业的需要和利益,更要保护农民的收益。第四,各行各业要切实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少索取,少扰民,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之风,多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多做好事和实事。要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税费改革的成功经验,做好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第五,切实抓好扶贫工作,实行扶贫到村入户,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2、认真搞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去年,在村级和州直国有农牧场开展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把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活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主题,以改进村干部作风为重点,以干部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为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认真解决村级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维护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增
强政治敏锐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本领。
3、加强党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各级党政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始终坚持做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力度不减,始终坚持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的作风不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对农
村工作的领导,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其核心是解决好各级干部在思想上同农民群众感情问题和对农民的认识问题。当前要特别强调在干部中加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要正确估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富裕程度,既要对上负责,更要对下负责。在各项工作中不唯书、不唯上、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原则,反对
本本主义和照抄照搬,在农村办各种事情,都要做到量力而行,珍惜民力。要把乡镇干部从迎来送往、应付检查评比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帮助农民调整结构,搞好信息和技术服务上来。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要轻车简从,不得层层陪同。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改进工作方法,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经验,把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做到层层抓典型,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水平,农牧民增产增收、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强乡(镇)、强村,起到典型引路,带动全局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村工作 篇3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2011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农村工作 篇4
中央指导2012年农村工作的文件, 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 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 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 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2012年突出抓农业科技, 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 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 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 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
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 (市旗)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中央、省、市三级加快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务必集中力量、抓紧部署。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 要着眼长远,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必须大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 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
回良玉最后强调, 越是形势好, 越要加强领导;越是政策好, 越要强调落实。当前, 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 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 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加倍关心农村困难群体, 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工作 篇5
刘田喜
2006年第2期 ——特别策划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我省实际出发,2006年应着重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点是要促进粮农增收,切入点是正确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三者关系,使“农民愿种、政府愿给、市场愿要”。如果沿用过去由各级政府层层落实指标、依靠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来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或者在粮食短缺时用价格刺激农民,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收入安全和效益问题,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将粮农的收入增长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统一起来,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我省今后粮食策略的正确选择。2006年,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促进粮农增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加大良种、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支持力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主产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特别是在收购资金、税收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湖北来说,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在许多产品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湖北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产品,按总产量在全国的排序依次为:第1位是油菜和淡水产品、第3位是水稻、第4位是蔬菜、第5位是生猪、第6位是柑橘。因此,应该集中力量重点培育这些优势产品和优质产品,因地制宜地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二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和安全性的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要树立做强、做大的思想,建好一个大龙头,带动一个大产业,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地培植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四是加快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尤其是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
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起步较早,目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560万人。在一些地方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务经济发展规模不大,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不高,这也是我省农民收入难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最近,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力争全省“十一五”期间每年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由自发向有组织的方式转变,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向省外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要积极探索境外输出领域,促进农村劳动力走出国门就业创业;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依靠劳务品牌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四是加快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每年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50万人,组织社会培训50万人。五是营造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环境,落实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有关政策,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依法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2006年,我省应在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同时,继续稳妥地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切实把乡镇机关改革全部推进到位。从目前情况看,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机关机构设置、人员定编、党政领导交叉任职等已基本到位。下一步要在继续把乡镇行政机关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二是以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要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转制,除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及规定的延伸、派驻机构外,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要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服务组织,成为独立法人;全面建立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三是以编制实名制试点为重点,不断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我省确定先在京山县等13个县(市、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机构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公开化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搞好乡村规划和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建设,继续加大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农村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四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十一五”时期,全省每年选择500个重点贫困村开
展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每年“搬迁扶贫”1万人。五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六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政治文明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祥和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谈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档案工作 篇6
【关键词】农村档案;农村档案工作;新农村三农;建设
农村档案是我国目前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是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生活情况的原始记录,对各项村级工作和农民从事生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大变革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农村工作方针,其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工作开展的实际、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推进我国农村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来源,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需要,是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最重要凭证。从现阶段看,目前我国农村档案主要以统计档案和文书档案为主,还包括农业科技档案、村民档案、土地承包经营档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档案、宅基地档案、税费改革档案、乡镇企业档案、农业特色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生产管理档案等。农村档案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
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档案工作彰显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农村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在农村政策的贯彻和农村改革的深化作用重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均体现在农村档案之中。如何有效地保管和利用这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农村档案工作开展的水平如何将起决定性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农业项目的开发论证离不开农村档案,导决策领离不开农村挡案,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离不开农村挡案,总结教训经验更离不开你哪个哝村档案。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利用农村档案,充分发挥农村档案的特殊作用,使新农村建设能健康、顺利地开展。
2.农村档案工作在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民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巨大
农村档案中的农业科技档案产生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活动中,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好农业科技档案,对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农民经济。科教兴农村的关键在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科学技术成果,档案部门通过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民在农业科技的引导下走上富裕之路。
3.农村档案工作是夯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新农村文明精神建设,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质
新农村档案是在开展党的基础组织和政权建设、各项村级制度建设和村级财务管理等村务活动中形成的。建立健全农村档案,并将农村档案用于农村工作中,可以在健全基层民主,保护集体资产、实行村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农民素质、化解村民纠纷、规范村民行为、促进文明村镇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通常村级政权稳定、村风正气、村民文明和谐的地方,往往都是农村档案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方。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主要任务和性质
为了实现更好更快地为新农村乡镇建设服务,农业侬村檔案工作的持续发展,新时代农村档案工作应着重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切实解决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对农村其它工作的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贯穿于制订计划、部署任务、检查指导三大环节中。
2.推进乡镇档案工作,加快村级建档步伐。乡镇档案工作是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起“龙头”作用。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关键在于强化和完善乡镇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两大职能,将档案工作列入乡镇领导责任制,强化各项基础业务建设,不断提高乡镇机关档案工作的水平。在推进乡镇档案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村级建档试点,探索村级档案工作的最佳模式,加快村级建档步伐。
3.建立、完善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其关系着新侬村经济的繁荣,乡镇企业至今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等重大问题。作为农村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对于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生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乡镇企业壮大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乡镇企业档案工作。
三、我国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1.思想认识滞后,档案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档案和档案工作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农村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未把档案工作纳入农村发展规划和农村建设年度考核范围,从而制约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
2.管理工作滞后,贯彻全国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的措施不利,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已经在农村开展建档工作,建立了村级档案室,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能够为农村的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而经济差的地区还未在农村正式建档,档案材料处于“散、乱缺、死”的状态。
3.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开展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在乡(镇)、村等基层档案部门,无专职的档案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兼职档案人员素质较低,特别是村级档案都是由村文书管理,且大多数村文书不是年龄较大,就是文化程度较低,如此落后的档案管理状况,势必制约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四、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新时期做好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加强:
一
1.利用建设新农村这个契机,在农村建档立制,抓住机遇,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一方面各乡镇、村要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以保证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利用有效、保管安全;其次要提高认识,纳入行政村、档案人员(文书、会计)的年度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要帮助行政村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工作,动员组织。街道、乡镇、行政村领导要重视档案工作,农村基层组织要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分工负责,各各方面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档案意识,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在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宣传《档案法》和《档案实施办法》,宣传档案在农村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现实中农民群众通过利用档案使自身利益得以维护的实例进行现实教育和宣传,从而使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意识到档案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进而将档案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农村档案工作同农村的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步发展。
3.强化档案服务、拓宽档案职能,目前我国对农村档案的开发利用还仅限于计划生育。要充分认识开发利用农村档案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利用范围还略显狭窄,必将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开展。新时期农村档案工作应加大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重点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发利用好各类农村档案,通过开发利用档案,换来农村工作开展的新效益。
总之,强化农村档案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档案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巩固和发展,完善监督、指导和管理机制,才能创造农村档案工作的崭新局面,才能使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莉.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任务[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 丁培良.扎实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构建和谐基层社会服务[J].浙江档案,2005,6.
[3] 施国芬.顾江峰.加强村级档案工作 服务农村各项建设[J].档案与建设,2005,4.
[4] 王建华.徐颖.加强农村档案管理 为“三农”服务[J].兰台世界,2005,7.
[5] 张家英.农村档案:为解除农村信息贫困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5,3.
[6] 高振功.新形势下农村档案的利用[J].档案天地,2005,1.
刊物邮寄地址:山东省招远市泉山路27号招远市档案局
收件人:王朝晖
联系电话:18660536007
农村工作 篇7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全面推广财务公开,强化审计
全面推广财务公开,健全并严格执行集体财务和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会计工作,建立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并按期做好对农村财务工作的审计。
2.成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组,强化经济监督
首先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专业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适合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成立专门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组织,并对有关农村经济进行监督管理,主要是流动资金的统一规划安排。在资金使用上符合群众利益,减轻农民必要的负担,以提高农民再收入分配为目的。
3.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石。为此,要加强承包土地管理,完善承包合同,建立合同档案。同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办法,按照“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4.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种地效益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产品和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合当地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参考外地先进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经验,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以提高农民种地效益。
二、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不重视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等任务。但多数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队伍不稳定
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撤销了原来的农村经济管理站,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归乡镇所有,原来的农经干部大多被抽去做其他工作,有的退休了也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工作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3.农村经济工作的管理者水平差
由于政府不够重视,农村经济工作的管理者得不到应有的培训,导致农村经济管理者业务水平、管理水平较低,有很多管理者适应不了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4.经费没有保证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职能,但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只是拨付农经人员的工资,县、乡农经站几乎没有什么经费,无法开展正常工作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运转异常艰难。
5.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担负着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行政执法职能,但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能对该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1.制定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法规
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作,都是一些政策性非常强的行政执法工作。虽然有《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但和农经部门配套的法规很少,执行起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确保农经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2.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发展,关系到农村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农经工作的认识,把农经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明确领导分工,确保经济管理机构的稳定和加强,明确执法范围、执法权限,为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加强农经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多,管理任务重,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配备好乡镇站所的农经人员,并保持农经队伍的稳定性,且不断地对队伍进行业务培训,逐渐提高其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充足的经费
农村工作 篇8
一、说服教育, 化解群众心中的怨气
说服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手段, 也是新时期搞好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村干部要运用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 做深入扎实的思想工作, 找准矛盾的根源, 通过释疑解惑, 达到沟通情感、融洽关系、凝聚人心、理顺情绪的目的。一要以理服人。针对农村社会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深入调查研究, 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和问题实质,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把“要农民群众做什么”“不允许农民群众做什么”的理由讲透讲明白;针对群众有怨气、不满意的事情, 要公道正派, 不怕受气、不怕挨骂, 化解农民群众心中的怨气;针对群众反映的村务不公、财务不清、办事不民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亮政”于民, 实行“阳光作业”,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解开农民群众心中的“疙瘩”。二要平等待人。作为干部, 如果时时处处认为比群众高明, 凌驾于群众之上, 对群众指手划脚, 不但不能化解矛盾, 反而会激化矛盾。如果与农民群众做朋友, 平等地对待农民, 就能得到农民的信任, 在思想感情上同农民群众融为一体, 我们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就能得到农民的理解、认同和信赖。三要有针对性。虽然农村现实问题纷繁复杂,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但是只要采用不同的办法, 学会“到哪个山上唱哪支歌”, 采取“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对症下药”的“四宜”工作方法, 就能做好各项工作: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做到因人制宜;针对不同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 做到因事制宜;针对农民群众不同时期、不同时间的思想状况, 掌握有利时机, 采用不同的方法, 做到因时制宜;针对农民群众所处的不同环境, 采用不同的方法, 做到因地制宜。
二、榜样示范, 引导农民群众做“四有”新人
榜样示范就是做榜样、起表率作用。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都从先进人物身上学到过好思想、好作风, 吸收过营养和力量。农民群众的学习榜样就是干部。因此, 干部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 做群众的表率, 引导农民群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一是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用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知与行”“言与行”一致, 不说违法乱纪的话,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用好的思想引导人, 用好的品格鼓舞人, 用好的作风教育人, 用好的形象塑造人。二是率先实践, 模范带头。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起带头作用, 时时处处事事走在群众前头, 不拖群众的后腿;起骨干作用, 勇挑重担, 带领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起桥梁作用, 将群众意见及时反映给党组织和政府, 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不打折扣地传达给群众, 成为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三是临之以境, 导之以行。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倾听民声, 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 不畏缩不前, 不推诿躲闪, 不敷衍塞责, 做到严格自律, 亲力亲为, 埋头苦干, 不负重望, 引导群众克服困难, 用实际行动证明干部的表率作用。
三、提供服务, 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当前, 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如何搞好服务。一是要提供知识、政策、法律的服务。采取办板报、放广播、开会等多种方式, 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使群众了解政策和法律, 运用政策和法律发展生产, 维护自身权利。二是要提供科学技术服务。针对大多数农民想富而无技术的实际, 办好农民图书馆、农民学习室、农民夜校等农民学习阵地, 并请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 手把手地传授技术, 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知识。三是要提供市场服务。认真分析研究农民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找准应对的措施和策略, 特别要注意观察市场, 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 认真研究市场行情, 准确把握市场的供求变化, 积极组织农民生产、销售, 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消除其后顾之忧。
四、依法办事, 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农村工作 篇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也不断加快, 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 由于部分地区忽视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 导致农业经济与农村生活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恶化、耕地质量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差
当前,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完善, 随意堆放、丢弃现象严重。据调查, 我国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 其中绝大部分垃圾露天堆放, 严重污染空气、水体环境。同时农村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中富含大量的氮、磷等元素, 这些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 村庄布局较为混乱, “脏乱差”现象严重。
1.2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承担了为城市供给水源、保持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水土环境、提供自然环境的生态保育等重要生态保障功能。但很多农村地区受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影响, 已经有一些重要的水库、林地、湿地等出现了功能下降、土地退化、林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
1.3 土壤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 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除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应用外,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主要因素之一。但随之而来的, 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持续增加和利用效率低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明显。当前, 农作物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仅分别为25%和20%, 大量未被利用的氮素和磷素随着水土流失进入水系统和大气之中, 加剧了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及富营养化。同时, 农药化肥大量施用和污水灌溉也造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
1.4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
1.4.1 畜禽养殖场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 种植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效率低
畜禽粪便的无序排放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和农业生态安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或还田率逐年提高, 但仍然存在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的现象, 造成资源浪费, 地力损伤, 环境污染。
1.4.2 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
化肥施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施肥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施肥效果。地膜污染加剧, 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影响土壤结构和性状, 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2.1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污染投入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和资金的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上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项资金, 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辐射作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同时, 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在多年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和在专项治理收有初步成效的前提下, 整合有限的资金, 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有效地建立农村环保的长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发展。如, 为了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 应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 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生态乡镇命名的, 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分别给予资金奖励。各县 (市、区) 也应安排配套的生态建设专项资金, 促进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
2.2 加强环保制度建设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定环保新政策和相关要求。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引导, 制定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政策。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在抓好城市防治污染的同时, 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加以关注, 警惕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整合部门资源, 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部门职责, 建立由农业、环保、建设、市政、林业、水利、国土、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
2.3 加大治理力度
加快重点开展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农村沼气建设, 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搞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保护饮用水源,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生态乡镇村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以村为单位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 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工程, 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提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各种方法, 指导各地农村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将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要求列为生态乡镇村建设的基本条件, 与建设局、农办等部门联合对农村垃圾和处理进行指导。推广“户集、村收、镇 (乡) 运、县 (市、区) 处理”的模式, 结合生态乡镇村建设, 要求乡镇争取建设规范的垃圾中转站, 在用的垃圾中转站不能露天, 村居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带动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 并充分利用生态乡镇的优势, 大力推广农产品的生态品牌,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4 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
针对农村特点, 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的环保宣传方式方法。通过在村居设置小型宣传牌、户外设置大型宣传牌, 时刻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此外, 各地环保部门还不定期地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影下乡活动、宣传图板展活动、摄影比赛, 编印各种适合农村群众的环保教育书籍、教材, 在给农民群众带去“精神大餐”的同时, 提高、深化农村群众对环保的认识。针对青少年, 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要抓手, 鼓励、指导学校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利用农村生态优势, 有特色地制定环保教育计划, 通过教育, 使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长环保知识、培养环保行为。
2.5 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 确保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乡镇环境综合整治, 为乡镇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中, 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在制订村庄建设规划时, 把农村环境治理、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和农村废弃物、村庄生态化等建设内容纳入规划之中, 用规划指导环境建设;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创建结合起来。以创建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绿色社区为目标, 加强村庄道路建设、绿化植被建设, 整治违章搭建, 强化垃圾分类管理和综合运用, 推行清洁能源使用, 以创建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行政村和社区中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 建设有机绿色食品基地, 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养殖业环境管理, 实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淘汰村里小铸造、小造纸等污染环境的企业, 关闭破坏生态环境的小选矿;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结合起来。利用送环保知识下乡、送环保法律法规进社区和举办环保讲座, 同时通过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活动, 使农民环境教育丰富多彩, 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主动为建设家园尽职尽力。
2.6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工作和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一致的。应加强生态村、绿化村、新型示范小城镇等典型的创建工作, 树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批典型, 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路, 积累经验。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深化认识、分类指导、加大投入, 从村组抓起, 夯实基础, 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内涵, 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小英.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04) .
[2]杨邦杰.乡村发展: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 2007 (06) .
[3]朱广庆, 王夏晖.现状与对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环境教育, 2007 (06) .
农村工作 篇10
一、我市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现状及特点
从需求的角度看,据2010年统计,我市农村有农户1 212 660户。每年农房建设按农户总数的5%计算,每年新建或翻建住房60 633处。按每处房屋用水泥20吨计,每年需水泥1 212 660吨。加上乡镇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乡镇企业建设等,初步估算我市农村每年需用水泥200余万吨。目前,这些水泥95%以上为袋装水泥,占全市水泥总需求量的40%。
从供应的角度看,我市地处平原沿海地带,缺乏生产水泥所需的石灰石、矿渣、铁粉、石膏等主要原材料。加之国家以节能减排为目的,调整水泥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强硬措施,使我市原有的13家以机立窑为主的小型水泥企业全部关停。目前,仅有四家水泥粉磨站,均依靠外购熟料粉磨加工水泥,设计产能300万吨,实际年产180万吨左右。主要原因是水泥生产成本受制于外购原材料的价格,外埠水泥以较低的价格在我市销售,严重制约着我市水泥产能的全面提升。因此,所有企业没有一家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本市水泥供应量存在巨大缺口。
2014年,我市水泥总产量为180万吨,散装率达到了87%,主要用于供应本市及各县市区混凝土搅拌站。亦即可用于向农村销售的自产水泥只占24万吨。与此同时,外埠水泥如山东、鹿泉、邢台,甚至邯郸、唐山、天津大港等地的水泥大量销往我市,占据了我市总需求量的65%,农村市场的近90%份额。一边是自产水泥不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一边是市场存在着巨大缺口被外埠水泥填补,这种看似奇怪的现象造成了我市在农村推散中的尴尬处境。
二、我市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途径
基于上述我市农村水泥供需现状和特点,结合国内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当前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我市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途径作如下探讨。
(一)以水泥生产企业为龙头的农村推散模式
这在国内已有成功的经验。一是“内邱经验”,即由水泥生产企业先期出资购置散装水泥流动罐,由拖拉机牵引直接送到农民建房工地周转使用。二是“桓台经验”,由水泥生产企业购置移动散装水泥储罐,租给水泥经销户,在乡村布设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农民用自备的编织袋等容器到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购买。这两个做法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可以覆盖水泥企业周围30公里范围内的农房建设用散需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建房用散这一难点。主要优势在于每吨可节省包装费20余元,对农民有吸引力。
以上两种做法,都需企业有很高的推散积极性,而这个积极性的调动,主观上靠企业管理层对企业长期发展的眼界和谋划;客观上需要形成有利的市场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
就市场环境而言,有供、需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供应方面:在水泥供应相对饱和、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更易促使企业在推散上下功夫,形成企业的自发行为。需求方面:在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对水泥价格十分看重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接受,企业的做法也更易起到促销作用。目前我市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就是如此。
从政策角度说:一是对销售袋装水泥的企业按政策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制约袋装水泥的销售;二是对企业投资流动罐和可移动储散罐给予专项资金扶持,降低企业的推散成本,调动其推散积极性。这是我们散装水泥管理机构正在做的工作。
作为本市水泥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散装水泥适宜近距离销售,通过向农村推销散装水泥,一是可以发挥散装水泥节省包装费20元,抵消外埠水泥与本地水泥部分价差的优势;二是本地企业有着外埠水泥企业不具备的地理优势。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谋划占领农村这个巨大市场,是我们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战略眼光。
无论是市场环境、政策支持还是区位优势,本市企业都具备了以企业为龙头做好农村推散工作的条件。最根本的是,企业要有经略长远的眼光,愿意把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的根基打牢,再辅以一定的资金投入,同时细致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二)加快农村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
预拌混凝土,因其生产过程全部使用散装水泥而成为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及各县、市、区共建起了45家混凝土搅拌站、109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4100万立方米。这些搅拌站90%以上建在市、县城区,而产能相对城市需求已经严重过剩。2014年仅销售预拌混凝土75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特别是距城区较远的区域没有搅拌站,所建工程仍使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对此,应加强引导,使预拌混凝土应用向农村延伸。
一是建在各县、市、区主城区的混凝土搅拌站,要向乡镇、村幅射供应商品混凝土。使县城预拌混凝土企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对农村预拌混凝土应用的幅射带动作用。其覆盖范围可达半径30公里。这样就使得县域内80%以上的农村地区建设工程,如新农村规划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公路工程及乡镇企业建设,甚至农民自建住房等用上预拌混凝土,既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又推广了散装水泥。
二是在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超过20公里)和规模较大、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建设混凝土搅拌站,以方便当地建设工程对混凝土的需要。这方面我市青县马厂乡的沧州市广源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和东光县于桥乡的东光县聚鑫商砼有限责任公司及泊头市交河镇的交河商砼等企业,对我市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得当地的住宅工程、公路工程、工厂企业建设甚至桥梁工程全部用上了商品混凝土。我办也及时为企业争取了省、市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同时,对条件成熟的县、市加大预拌砂浆推广力度,使砂浆“禁现”逐步普及到县、市城区并进一步向农村建设工程推广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统筹兼顾,提高水泥生产企业整体实力,为农村推散创造物质条件
现有企业,要设法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在节能降耗上做文章,加强成本管理,同时,与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合资关系,整合资源,保证水泥孰料等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再从农村推散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农村市场占有率。这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用散,又通过农村用散扩大销售量,进而降低水泥单位成本,巩固企业产品竟争力,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从我市的整体布局来看,目前的几家水泥生产企业分布在我市东部和南部;西部四县、市是我市水泥产能最薄弱的区域,方圆100公里内仅有一家年产10万吨的任丘市凤达水泥分公司,供应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市西部农村推散工作。应重点规划在西部建设一家较大的水泥粉磨生产企业,产能不应低于200万吨/年。可通过现有水泥生产企业与国内大型水泥企业联合,也可通过招商建设大型粉磨站。如此才能在保证县、市城区用散的同时,有足够的水泥向农村推散上发展。
(二)加强法规政策执行力度,促进商品混凝土向农村延伸
现阶段要以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政策为主导,在县市区域内全面落实“禁现”工作。经县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包括乡镇的建设工程,必须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对违反《河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行为予以坚决处罚。
(三)做好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农村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对农民个体来说是个新事物。改变旧的使用水泥的习惯,需要加强以《河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为核心的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积极用散的舆论氛围,使用散成为人们使用水泥时的自觉、自然的习惯。
(四)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政策杠杆作用
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的征收工作,对水泥生产企业销售袋装水泥和建设工程使用袋装水泥征收专项资金,限制袋装水泥的销售和使用。二是加大对散装水泥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企业在农村推散中购置运输、储存设备及农村建设预拌混凝土生产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使专项资金支持散装水泥发展的正能量发挥到极致。
怎样做好农村征地工作? 篇11
读者来信:我是山西某村的村长,有个问题希望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因为省里的路网改造,我们村二十几户村民需要搬迁,虽然省里有文件给予搬迁的村民一定的补偿,但这些搬迁户对补偿金额不够满意,迟迟不肯配合我们的工作。公路的设计早已经完成,现在修建工作已经展开,请大家出出主意,怎样既能保障拆迁村民的利益,又能顺利做好拆迁工作?(吴金峰)
如何做好征地拆迁是村长支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各地都有政策规定相应的补偿措施,但具体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本期就有几位村长支书就这项工作谈了他们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宁可自己吃点亏
征地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他们总觉得自己吃了亏,不支持工作。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还是要多做工作,将政策、利害关系讲清楚,争取村民的理解。对于实在不能够理解,觉得自己吃亏的村民,必要时候村干部可以自己吃亏,用拿自己的好地和他对换、帮助他做其他事情等形式寻求他们的支持。如果上述办法都没有用,则只有通过村民大会什么的,寻求其他村民舆论支持,或者通过其他形式解决,总之不能违背法律强行征地。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湖滨村支书张双林)
保证村民的知情权
我们这里征地首先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政策文件开展工作,征哪里的地,补偿标准是多少,都要事先告知村民,并且把国家和省里的相关征地政策明示大家,保证村民的知情权。这样在征地过程中,大家可以自己按照政策规定随时检查我们的工作,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其实村民不配合工作的根本原因在于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担心自己吃亏,正是因此,他们最担心我们工作中会不会有什么损害他们利益的暗箱操作,只要我们把各种政策、标准公布于众,让村民自己有知情权和监督权,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半。
(河南省新密市袁庄乡陈脑村村长陈银明)
保护村民的实际利益
农民不配合征地工作,就是因为怕自己生活受影响,只要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生活有保障,接下来工作就好做了,所以怎么保护村民的利益是工作的重点。很多村民在征地搬迁的过程中最担心补偿款的发放,我们的工作就从这里入手。2004年我们镇里建水电站要征用我们村一部分村民的土地,从得知征地计划开始,我们就与县政府主管部门及承建方联系,为村民争取更加有利的补偿标准。征地工作开始后,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补偿款的发放,保证这笔钱按时按数量发到每一个搬迁户手中,大家看到政策能够落实,生活有了保障,就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12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2亿hm2 (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