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人员

2024-08-19

农村工作人员(精选12篇)

农村工作人员 篇1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 狠抓生产保供给, 力促增收惠民生, 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 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落实力度, 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 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 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 坚持大生产大流通, 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 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 努力保持农产品

价格合理水平, 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 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 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 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 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 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 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 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 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 明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 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 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农村工作人员 篇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0年12月23日 08:30:31 来源:中国政府网

(据中国政府网 12月22日)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车玉明、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成功应对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和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极不平常的显著成就。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农村民生和公共事业快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会议强调,明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明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会议强调,夺取明年农业丰收,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打好“十二五”时期第一仗,意义非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黑龙江、江苏、安徽、宁夏等省、自治区和吉林省榆树市、河南省新乡市、广东省增城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

农村工作人员 篇3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2011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农村工作人员 篇4

中央指导2012年农村工作的文件, 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 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 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 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2012年突出抓农业科技, 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 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 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 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

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 (市旗)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中央、省、市三级加快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务必集中力量、抓紧部署。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 要着眼长远,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必须大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 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

回良玉最后强调, 越是形势好, 越要加强领导;越是政策好, 越要强调落实。当前, 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 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 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加倍关心农村困难群体, 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农村工作人员 篇5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 车玉明、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对会议文件进行了专门研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指示,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07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部署,在自然灾害严重、市场竞争加剧、供求关系趋紧、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努力工作,农业农村延续和发展了近几年来的好形势。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会议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难得的好局面。农业增产增效取得重大成绩,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取得重大改善。过去的5年,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农业农村形势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

会议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要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三农”工作,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会议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会议指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会议强调,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中了农业农村发展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会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既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又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还包括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明年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要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调整涉农项目配套政策,国家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加固和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本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价格稳定和市场稳定。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着力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小微型水利工程,推广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明确工作责任,抓紧组织实施,保证工程质量。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林地,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为重点,加快先进实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在普遍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国家扶贫开发力度,适当提高农村扶贫标准,集中力量解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要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严格土地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整理等的审批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妥善处置乡村债务,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和管理制度。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不断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发奋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强化农业基础,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北、四川、甘肃等省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

谈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档案工作 篇6

【关键词】农村档案;农村档案工作;新农村三农;建设

农村档案是我国目前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是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生活情况的原始记录,对各项村级工作和农民从事生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大变革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农村工作方针,其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工作开展的实际、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推进我国农村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来源,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需要,是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最重要凭证。从现阶段看,目前我国农村档案主要以统计档案和文书档案为主,还包括农业科技档案、村民档案、土地承包经营档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档案、宅基地档案、税费改革档案、乡镇企业档案、农业特色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生产管理档案等。农村档案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

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档案工作彰显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农村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在农村政策的贯彻和农村改革的深化作用重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均体现在农村档案之中。如何有效地保管和利用这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农村档案工作开展的水平如何将起决定性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农业项目的开发论证离不开农村档案,导决策领离不开农村挡案,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离不开农村挡案,总结教训经验更离不开你哪个哝村档案。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利用农村档案,充分发挥农村档案的特殊作用,使新农村建设能健康、顺利地开展。

2.农村档案工作在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民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巨大

农村档案中的农业科技档案产生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活动中,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好农业科技档案,对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农民经济。科教兴农村的关键在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科学技术成果,档案部门通过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民在农业科技的引导下走上富裕之路。

3.农村档案工作是夯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新农村文明精神建设,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质

新农村档案是在开展党的基础组织和政权建设、各项村级制度建设和村级财务管理等村务活动中形成的。建立健全农村档案,并将农村档案用于农村工作中,可以在健全基层民主,保护集体资产、实行村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农民素质、化解村民纠纷、规范村民行为、促进文明村镇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通常村级政权稳定、村风正气、村民文明和谐的地方,往往都是农村档案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方。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主要任务和性质

为了实现更好更快地为新农村乡镇建设服务,农业侬村檔案工作的持续发展,新时代农村档案工作应着重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切实解决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对农村其它工作的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贯穿于制订计划、部署任务、检查指导三大环节中。

2.推进乡镇档案工作,加快村级建档步伐。乡镇档案工作是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起“龙头”作用。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关键在于强化和完善乡镇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两大职能,将档案工作列入乡镇领导责任制,强化各项基础业务建设,不断提高乡镇机关档案工作的水平。在推进乡镇档案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村级建档试点,探索村级档案工作的最佳模式,加快村级建档步伐。

3.建立、完善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其关系着新侬村经济的繁荣,乡镇企业至今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等重大问题。作为农村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对于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生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乡镇企业壮大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乡镇企业档案工作。

三、我国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1.思想认识滞后,档案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档案和档案工作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农村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未把档案工作纳入农村发展规划和农村建设年度考核范围,从而制约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

2.管理工作滞后,贯彻全国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的措施不利,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已经在农村开展建档工作,建立了村级档案室,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能够为农村的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而经济差的地区还未在农村正式建档,档案材料处于“散、乱缺、死”的状态。

3.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开展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在乡(镇)、村等基层档案部门,无专职的档案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兼职档案人员素质较低,特别是村级档案都是由村文书管理,且大多数村文书不是年龄较大,就是文化程度较低,如此落后的档案管理状况,势必制约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四、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新时期做好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加强:

1.利用建设新农村这个契机,在农村建档立制,抓住机遇,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一方面各乡镇、村要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以保证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利用有效、保管安全;其次要提高认识,纳入行政村、档案人员(文书、会计)的年度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要帮助行政村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工作,动员组织。街道、乡镇、行政村领导要重视档案工作,农村基层组织要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分工负责,各各方面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档案意识,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在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宣传《档案法》和《档案实施办法》,宣传档案在农村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现实中农民群众通过利用档案使自身利益得以维护的实例进行现实教育和宣传,从而使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意识到档案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进而将档案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农村档案工作同农村的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步发展。

3.强化档案服务、拓宽档案职能,目前我国对农村档案的开发利用还仅限于计划生育。要充分认识开发利用农村档案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利用范围还略显狭窄,必将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开展。新时期农村档案工作应加大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重点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发利用好各类农村档案,通过开发利用档案,换来农村工作开展的新效益。

总之,强化农村档案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档案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巩固和发展,完善监督、指导和管理机制,才能创造农村档案工作的崭新局面,才能使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莉.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任务[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 丁培良.扎实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构建和谐基层社会服务[J].浙江档案,2005,6.

[3] 施国芬.顾江峰.加强村级档案工作 服务农村各项建设[J].档案与建设,2005,4.

[4] 王建华.徐颖.加强农村档案管理 为“三农”服务[J].兰台世界,2005,7.

[5] 张家英.农村档案:为解除农村信息贫困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5,3.

[6] 高振功.新形势下农村档案的利用[J].档案天地,2005,1.

刊物邮寄地址:山东省招远市泉山路27号招远市档案局

收件人:王朝晖

联系电话:18660536007

农村工作人员 篇7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全面推广财务公开,强化审计

全面推广财务公开,健全并严格执行集体财务和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会计工作,建立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并按期做好对农村财务工作的审计。

2.成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组,强化经济监督

首先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专业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适合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成立专门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组织,并对有关农村经济进行监督管理,主要是流动资金的统一规划安排。在资金使用上符合群众利益,减轻农民必要的负担,以提高农民再收入分配为目的。

3.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石。为此,要加强承包土地管理,完善承包合同,建立合同档案。同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办法,按照“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4.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种地效益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产品和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合当地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参考外地先进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经验,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以提高农民种地效益。

二、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不重视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等任务。但多数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队伍不稳定

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撤销了原来的农村经济管理站,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归乡镇所有,原来的农经干部大多被抽去做其他工作,有的退休了也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工作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3.农村经济工作的管理者水平差

由于政府不够重视,农村经济工作的管理者得不到应有的培训,导致农村经济管理者业务水平、管理水平较低,有很多管理者适应不了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4.经费没有保证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职能,但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只是拨付农经人员的工资,县、乡农经站几乎没有什么经费,无法开展正常工作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运转异常艰难。

5.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担负着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行政执法职能,但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能对该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1.制定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法规

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作,都是一些政策性非常强的行政执法工作。虽然有《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但和农经部门配套的法规很少,执行起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确保农经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2.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发展,关系到农村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农经工作的认识,把农经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明确领导分工,确保经济管理机构的稳定和加强,明确执法范围、执法权限,为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加强农经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多,管理任务重,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配备好乡镇站所的农经人员,并保持农经队伍的稳定性,且不断地对队伍进行业务培训,逐渐提高其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充足的经费

农村工作人员 篇8

一、说服教育, 化解群众心中的怨气

说服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手段, 也是新时期搞好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村干部要运用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 做深入扎实的思想工作, 找准矛盾的根源, 通过释疑解惑, 达到沟通情感、融洽关系、凝聚人心、理顺情绪的目的。一要以理服人。针对农村社会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深入调查研究, 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和问题实质,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把“要农民群众做什么”“不允许农民群众做什么”的理由讲透讲明白;针对群众有怨气、不满意的事情, 要公道正派, 不怕受气、不怕挨骂, 化解农民群众心中的怨气;针对群众反映的村务不公、财务不清、办事不民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亮政”于民, 实行“阳光作业”,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解开农民群众心中的“疙瘩”。二要平等待人。作为干部, 如果时时处处认为比群众高明, 凌驾于群众之上, 对群众指手划脚, 不但不能化解矛盾, 反而会激化矛盾。如果与农民群众做朋友, 平等地对待农民, 就能得到农民的信任, 在思想感情上同农民群众融为一体, 我们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就能得到农民的理解、认同和信赖。三要有针对性。虽然农村现实问题纷繁复杂,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但是只要采用不同的办法, 学会“到哪个山上唱哪支歌”, 采取“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对症下药”的“四宜”工作方法, 就能做好各项工作: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做到因人制宜;针对不同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 做到因事制宜;针对农民群众不同时期、不同时间的思想状况, 掌握有利时机, 采用不同的方法, 做到因时制宜;针对农民群众所处的不同环境, 采用不同的方法, 做到因地制宜。

二、榜样示范, 引导农民群众做“四有”新人

榜样示范就是做榜样、起表率作用。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都从先进人物身上学到过好思想、好作风, 吸收过营养和力量。农民群众的学习榜样就是干部。因此, 干部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 做群众的表率, 引导农民群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一是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用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知与行”“言与行”一致, 不说违法乱纪的话,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用好的思想引导人, 用好的品格鼓舞人, 用好的作风教育人, 用好的形象塑造人。二是率先实践, 模范带头。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起带头作用, 时时处处事事走在群众前头, 不拖群众的后腿;起骨干作用, 勇挑重担, 带领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起桥梁作用, 将群众意见及时反映给党组织和政府, 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不打折扣地传达给群众, 成为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三是临之以境, 导之以行。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倾听民声, 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 不畏缩不前, 不推诿躲闪, 不敷衍塞责, 做到严格自律, 亲力亲为, 埋头苦干, 不负重望, 引导群众克服困难, 用实际行动证明干部的表率作用。

三、提供服务, 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当前, 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如何搞好服务。一是要提供知识、政策、法律的服务。采取办板报、放广播、开会等多种方式, 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使群众了解政策和法律, 运用政策和法律发展生产, 维护自身权利。二是要提供科学技术服务。针对大多数农民想富而无技术的实际, 办好农民图书馆、农民学习室、农民夜校等农民学习阵地, 并请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 手把手地传授技术, 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知识。三是要提供市场服务。认真分析研究农民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找准应对的措施和策略, 特别要注意观察市场, 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 认真研究市场行情, 准确把握市场的供求变化, 积极组织农民生产、销售, 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消除其后顾之忧。

四、依法办事, 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农村工作人员 篇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也不断加快, 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 由于部分地区忽视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 导致农业经济与农村生活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恶化、耕地质量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差

当前,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完善, 随意堆放、丢弃现象严重。据调查, 我国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 其中绝大部分垃圾露天堆放, 严重污染空气、水体环境。同时农村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中富含大量的氮、磷等元素, 这些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 村庄布局较为混乱, “脏乱差”现象严重。

1.2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承担了为城市供给水源、保持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水土环境、提供自然环境的生态保育等重要生态保障功能。但很多农村地区受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影响, 已经有一些重要的水库、林地、湿地等出现了功能下降、土地退化、林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

1.3 土壤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 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除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应用外,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主要因素之一。但随之而来的, 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持续增加和利用效率低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明显。当前, 农作物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仅分别为25%和20%, 大量未被利用的氮素和磷素随着水土流失进入水系统和大气之中, 加剧了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及富营养化。同时, 农药化肥大量施用和污水灌溉也造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

1.4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

1.4.1 畜禽养殖场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 种植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效率低

畜禽粪便的无序排放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和农业生态安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或还田率逐年提高, 但仍然存在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的现象, 造成资源浪费, 地力损伤, 环境污染。

1.4.2 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

化肥施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施肥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施肥效果。地膜污染加剧, 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影响土壤结构和性状, 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2.1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污染投入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和资金的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上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项资金, 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辐射作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同时, 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在多年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和在专项治理收有初步成效的前提下, 整合有限的资金, 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有效地建立农村环保的长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发展。如, 为了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 应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 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生态乡镇命名的, 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分别给予资金奖励。各县 (市、区) 也应安排配套的生态建设专项资金, 促进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

2.2 加强环保制度建设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定环保新政策和相关要求。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引导, 制定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政策。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在抓好城市防治污染的同时, 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加以关注, 警惕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整合部门资源, 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部门职责, 建立由农业、环保、建设、市政、林业、水利、国土、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

2.3 加大治理力度

加快重点开展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农村沼气建设, 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搞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保护饮用水源,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生态乡镇村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以村为单位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 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工程, 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提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各种方法, 指导各地农村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将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要求列为生态乡镇村建设的基本条件, 与建设局、农办等部门联合对农村垃圾和处理进行指导。推广“户集、村收、镇 (乡) 运、县 (市、区) 处理”的模式, 结合生态乡镇村建设, 要求乡镇争取建设规范的垃圾中转站, 在用的垃圾中转站不能露天, 村居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带动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 并充分利用生态乡镇的优势, 大力推广农产品的生态品牌,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4 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

针对农村特点, 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的环保宣传方式方法。通过在村居设置小型宣传牌、户外设置大型宣传牌, 时刻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此外, 各地环保部门还不定期地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影下乡活动、宣传图板展活动、摄影比赛, 编印各种适合农村群众的环保教育书籍、教材, 在给农民群众带去“精神大餐”的同时, 提高、深化农村群众对环保的认识。针对青少年, 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要抓手, 鼓励、指导学校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利用农村生态优势, 有特色地制定环保教育计划, 通过教育, 使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长环保知识、培养环保行为。

2.5 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 确保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乡镇环境综合整治, 为乡镇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中, 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在制订村庄建设规划时, 把农村环境治理、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和农村废弃物、村庄生态化等建设内容纳入规划之中, 用规划指导环境建设;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创建结合起来。以创建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绿色社区为目标, 加强村庄道路建设、绿化植被建设, 整治违章搭建, 强化垃圾分类管理和综合运用, 推行清洁能源使用, 以创建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行政村和社区中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 建设有机绿色食品基地, 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养殖业环境管理, 实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淘汰村里小铸造、小造纸等污染环境的企业, 关闭破坏生态环境的小选矿;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结合起来。利用送环保知识下乡、送环保法律法规进社区和举办环保讲座, 同时通过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活动, 使农民环境教育丰富多彩, 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主动为建设家园尽职尽力。

2.6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工作和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一致的。应加强生态村、绿化村、新型示范小城镇等典型的创建工作, 树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批典型, 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路, 积累经验。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深化认识、分类指导、加大投入, 从村组抓起, 夯实基础, 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内涵, 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小英.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04) .

[2]杨邦杰.乡村发展: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 2007 (06) .

[3]朱广庆, 王夏晖.现状与对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环境教育, 2007 (06) .

农村工作人员 篇10

1 组织机构完善, 网络覆盖广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全国已有13.3万个基层农技协组织, 拥有1130万户会员, 覆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形成遍布全国、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成为社会各界服务“三农”、促进科普、服务民生的重要阵地。[1]这些基层农技协中, 种植业占48%, 养殖业占31%, 加工业占7%, 其他占14%, 基本上涵盖了农村生产的各个方面。基层农技协不仅数量呈上升趋势, 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出现了技术交流型、技术经济服务型和技术经济实体型等类型, 涌现出节水节能、立体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形态, 使每个农技协带领的农户数量更快上升, 带动能力有很大提高。各地农技协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网络健全、覆盖面广等优势, 在全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致富带头人, 为支持、帮助、引导、带领广大农民走上脱贫致富, 建设美好家园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 农技协也逐渐成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强有力抓手, 成为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2 合作部门众多, 人才队伍强大

由于组织关系的便利, 农技协与很多部门建立起工作上的合作关系。近五年来, 中国农技协与国家民委、农业部等中央部委合作, 组建起包括近5500家涉农单位近千名农民科技致富能手、农业科技人员和涉农企业的专家服务团, 先后赴山西吕梁、四川梁山、西藏拉萨等地, 开展科技专家致富能手大型科技下乡活动, 并组织交流项目3000余项, 发放资料100多万份, 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10万人次。2009年开始, 中国农技协联合中国知网, 开展了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和三农网络书屋建设与培训, 先后为基层培训建设三农网络书屋一万多个;2010年, 有185万农民参加了网络科技农村知识竞赛。作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 农技协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己任, 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 整合科技专家、技术资源, 通过培训、示范、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活动, 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 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与此同时, 各省市农技协每年也都组织多次科技下乡活动, 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 中国农技协按照纲要提出的重点扶持一万个农技协的要求, 在各地开展了领班人培训。五年来, 在20个省开展了领班人培训37期, 培训人数近五万人, 使这些农技协的领班人开拓了视野, 提高了科学素质、管理能力, 推动了基层农技协的健康发展。中国农技协还注重地市级科协和农技协领导的培训。近几年, 每年邀请100多名地市级农技协主席, 列席农技协的理事年会, 让他们了解全国工作大局, 站在更高的水平上, 把握好地市科协和农技协的工作。基于这些工作, 中国农技协汇集了大量优秀人才, 组织起150位专家和能手的专家服务团, 各省市农技协也都相应组织起自己的专家服务团, 基层农技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固定的专家顾问, 同时还运用宣传栏、信息中心、专家讲课、生产现场指导等方式, 培养农村新型人才, 初步形成从中央到乡村的农村科普人才队伍。[2]

3 组织形式灵活, 政策扶持方便

以农民为主体, 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等原则组建起农技协, 是广大农民自觉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有利于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3]正如杨汝岱指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 是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新型合作组织形式之一,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正在被这些年来的实践所证明。近几年, 各级农技协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服务形式。如“协会+示范基地+农户”等模式, 使农民对先进技术看得见、学得会;“协会+交易市场+农户”等模式, 使农民直接进入市场,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农技协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样,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单靠号召和灌输是不够的, 需要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这就要靠农技协把农民组织起来, 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户在农技协的活动中, 以学科学知识、学实用技术为基础, 开拓眼界, 增长才干, 增加收入。几年来, 各地农技协帮助一大批农民由普通庄稼汉成长为技术能手、致富能手, 有的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有了农技协的带动作用, 一些乡村逐渐形成学科学、求上进、讲文明的风气, 成了文明村、文明乡镇。农技协开展的各项科普活动, 不仅促进了生产, 也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 促进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4]农技协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 也得到了政策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自2006年起, 中国科协和财政部通过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先后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0.5亿元, 其中对基层农技协的投入达6.264亿元, 这是农技协有史以来得到的最大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各级农技协非常珍惜这个机遇, 以奖励条件作为标准, 推动农技协创先争优, 带动了一大批农技协成长。该计划通过奖补来激励农技协的推广工作, 表彰的重点就是农技协, 2006-2011年共表彰奖励农技协3132个, 以及一大批科普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带头人和科普工作队。[1]S

参考文献

[1]徐延豪.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 2012-3-25.

[2]翟晓斌.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2011年工作报告[R].北京, 2012-3-25.

[3]尹林.关于推进农技协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R].郑州:2008年 (第十届) 中国科协年会, 2008-9-17:1-4.

怎样做好农村征地工作? 篇11

读者来信:我是山西某村的村长,有个问题希望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因为省里的路网改造,我们村二十几户村民需要搬迁,虽然省里有文件给予搬迁的村民一定的补偿,但这些搬迁户对补偿金额不够满意,迟迟不肯配合我们的工作。公路的设计早已经完成,现在修建工作已经展开,请大家出出主意,怎样既能保障拆迁村民的利益,又能顺利做好拆迁工作?(吴金峰)

如何做好征地拆迁是村长支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各地都有政策规定相应的补偿措施,但具体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本期就有几位村长支书就这项工作谈了他们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宁可自己吃点亏

征地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他们总觉得自己吃了亏,不支持工作。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还是要多做工作,将政策、利害关系讲清楚,争取村民的理解。对于实在不能够理解,觉得自己吃亏的村民,必要时候村干部可以自己吃亏,用拿自己的好地和他对换、帮助他做其他事情等形式寻求他们的支持。如果上述办法都没有用,则只有通过村民大会什么的,寻求其他村民舆论支持,或者通过其他形式解决,总之不能违背法律强行征地。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湖滨村支书张双林)

保证村民的知情权

我们这里征地首先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政策文件开展工作,征哪里的地,补偿标准是多少,都要事先告知村民,并且把国家和省里的相关征地政策明示大家,保证村民的知情权。这样在征地过程中,大家可以自己按照政策规定随时检查我们的工作,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其实村民不配合工作的根本原因在于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担心自己吃亏,正是因此,他们最担心我们工作中会不会有什么损害他们利益的暗箱操作,只要我们把各种政策、标准公布于众,让村民自己有知情权和监督权,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半。

(河南省新密市袁庄乡陈脑村村长陈银明)

保护村民的实际利益

农民不配合征地工作,就是因为怕自己生活受影响,只要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生活有保障,接下来工作就好做了,所以怎么保护村民的利益是工作的重点。很多村民在征地搬迁的过程中最担心补偿款的发放,我们的工作就从这里入手。2004年我们镇里建水电站要征用我们村一部分村民的土地,从得知征地计划开始,我们就与县政府主管部门及承建方联系,为村民争取更加有利的补偿标准。征地工作开始后,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补偿款的发放,保证这笔钱按时按数量发到每一个搬迁户手中,大家看到政策能够落实,生活有了保障,就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12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2亿hm2 (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上一篇:购买决策下一篇:固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