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2024-10-18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精选13篇)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1

食品质量安全员、食品检验员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食品质量安全员、食品检验员的管理,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员、食品检验员的管理。3.内容

3.1设专职食品质量安全员一名,负责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报告等工作。

3.2质量管理部按规定配备满足质量检测要求的专职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按规定进行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的质量检测。3.3食品质量安全员职责和权限

3.3.1每月对本部门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监控,认真填写监控记录。3.3.2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向本部门领导汇报,协助主管人员做好质量安全隐患的排除工作;

3.3.3按公司要求及时整理本部门食品质量安全档案有关资料,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部门检查;

3.3.4针对公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规定做好相关整改工作并按时反馈整改结果。

3.4食品质量检验员职责和权限

3.4.1检验员严格按国家标准逐批做好产品化验工作。

3.4.2检验员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掌握相关质量标准及设备操作规程。

3.4.3检验员应按生产批号做好产品化验工作,及时按规定出具化验报告,并做好检验记录,按规定将检验结果通报相关领导及部门。

3.4.4做好出厂产品的留样工作和留样化验工作,并做好原始记录台帐。3.4.5做好化验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和化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3.4.6遵守本厂的各项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2

1 全面理解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

1.1 六大职责

1.1.1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 实现协同配合, 强化信息沟通, 形成工作合力。一般来讲, 各级政府设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当设在卫生行政部门, 有利于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过去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无法律层面的规定, 现在法律确立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的作用和地位。

1.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包括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卫生行政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 主要是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及时确定食品安全隐患的性质、范围和严重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任务的主要来源是各监管部门, 实际操作中, 卫生行政部门更多的是需要依靠相关环节监管部门去核对和确认食品安全隐患, 在采取措施的同时, 如有必要应将情况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1.1.3 制 (修) 订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 卫生部批准发布。据了解, 卫生部将用5年左右时间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从而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对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应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在标准的制 (修) 订、备案和宣贯等方面可以做一些辅助性工作。

1.1.4 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法》要求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规定了卫生部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信息的范围和内容, 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得的食品安全信息。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顺畅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报告机制, 按照法律规定和权限, 确保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权威地发布。

1.1.5 新产品的许可和检验资质条件的认定

《食品安全法》规定, 卫生部负责对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行评估和许可, 批准尚未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负责制定食品检验规范和资质认定条件, 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保证食品检验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做一些指导服务性工作。

1.1.6 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法》规定,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为有序有效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故,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制 (修) 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报告机制、查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1.2 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

2004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下称《决定》) 规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三项职责, 简单看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将两个部门的职责对调了一下, 实际并不然。 (1) 这次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六项主要职责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远远多于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的三项职责。 (2) 就系统完整性而言, 有的职责是全新的, 如风险监测评估、检验资质条件的统一认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制 (修) 订、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调查等。 (3) 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六项主要职责, 纵观《食品安全法》104条, 与六大职责有关系的约有40条, 分量不轻。近5年内, 特别是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有超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 如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体系等。这既是对卫生行政部门长期以来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成效的肯定, 也是人民群众对卫生行政部门寄予的高度信任和重托。必须全面分析把握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思路和方法, 增强综合协调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积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各项职责。

2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1 职能调整带来执法管理模式的转变

1995年10月30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8项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如监督检查、监测、卫生许可和食物中毒调查等, 2004年9月的《决定》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其主要工作特点就是深入现场开展具体的卫生执法工作。相比之下, 《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6大职责, 除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共性外, 可以说是全新的工作职责, 综合协调是其根本特点。因此, 执法管理模式必将带来根本性转变, 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2.2 职能调整带来执法队伍的调整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批准的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 同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并相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行整合。《食品安全法》以法律形式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六大职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就目前的执法现状而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共3人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三项职责;市疾控中心没有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专业人员;市卫生监督所与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卫生执法有关的监督人员共20人左右 (按工作比例推算) ,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处共3名监督员, 均没有系统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经验。各县 (市、区) 的情况也大致相当。从大部制改革角度看,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都归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因此职能调整基本上属于内部调整 (有些如食品安全标准制订、检验资质条件认定等还与质量监督等部门有关) , 由此带来的执法队伍调整也应当属于内部调整范围。因此, 要大幅度增加人员编制的可能性不大。现实的问题是, 省、市 (地)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是两个独立、平级的部门, 上级分管领导也不是一个, 执法队伍调整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因为职能的调整将不可避免涉及到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

2.3 职能调整带来工作的衔接

《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后,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将无法律依据, 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六大职责上来。目前, 省及省以下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调整的工作方案尚未出台, 时间又非常紧迫, 调整过程中涉及的机构编制、人员安排和工作机制等具体内容比较复杂, 如果处理不当, 将给执法工作的依法履行和顺利衔接带来困难, 造成监管上的空白和混乱。期间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 政府将无法向百姓交代。

3 结合实际, 依法科学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3.1 尽心尽职做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1.1 统一思想, 保持卫生监督队伍的稳定性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 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具体的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卫生监督工作最初就是从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开始, 很多同志做了几十年, 对食品卫生工作很有感情, 社会、政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职能的调整, 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职能。因此, 思想认识应随着形势的发展有所转变和提高, 要积极调动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稳定监督员队伍。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将愈加重视, 需要从事食品安全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1.2 立足当前, 确保卫生监督工作的连续性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日益临近, 当前卫生行政部门仍要依法履行好现在的职责, 继续做好“十小”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治等相关工作, 站好“最后一班岗”, 避免出现执法脱节, 造成真空。在监管职能未调整前, 特别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 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3.1.3 认真学习, 深刻理解食品安全法律精神

当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要重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学习和宣贯, 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各种法律制度, 把握要点, 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和相关要求, 做好职能调整的准备。

3.2 转变观念依法科学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3.2.1 转变观念, 适应新的监管模式

卫生行政部门和从事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筹兼顾, 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肩负的职责, 改变原来餐饮业卫生执法的管理模式, 从监管食品安全的具体环节转变为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努力改革创新, 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从另一个视角履行好人民健康卫士的神圣职责。

3.2.2 整合资源, 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已十分明确, 当前各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科学合理、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 整合相关资源, 建立上下一致、职责明晰、协调高效的新的运行机制。按照大部制改革精神, 突破部门和身份界限, 结合本地实际, 通盘考虑、整合分散于原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从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餐饮监管和卫生监测的专业技术资源。具体来说就是, 市、县卫生局成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 (科) , 履行综合协调等职责, 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协助做好六大职责中的相关工作。从卫生监督所抽调部分专业人员到疾控中心协助卫生局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事综合协调, 卫生监督所从事餐饮服务监管的队伍可相互适当调整。真正建立起权责一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2.3 明确职责, 制定新的工作体系

3.2.3.1 建立完善综合协调工作体系

对外来讲就是要建立健全协调议事规则和督办考核制度, 受地方政府 (食品安全委员会) 委托组织制定年度监督管理工作计划和检查考核制度, 细化、落实部门分段监管职责, 依法科学合理地协调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 实现部门职责的无缝衔接, 有利于形成监管合力, 有效防止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内而言, 可以明确疾控中心主要协助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卫生监督所主要协助开展综合协调、投诉举报、受理答复和企业标准备案等工作。

3.2.3.2 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为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 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 综合利用不同专业和技术能力的检验机构。卫生部决定在现有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监测网的基础上, 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 会同食品安全各相关部门, 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和风险评估技术平台、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 建立覆盖全国各省、市 (地) 、县级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提高对食品中污染物、非食用物质和新发现物质的食品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 从而建立起能够“先发制人”的监测机制。

3.2.3.3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查询备案体系

供公众免费查询, 引导食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3.2.3.4 建立完善新产品许可与检验机构规范工作体系

建立联系上级审核认证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工作平台, 充分体现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

3.2.3.5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公布体系

明确规定信息收集公布的主体、内容和要求等, 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 公布投诉举报受理电话, 依职做好与食品安全有关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答复、核实处理工作。加强信息互通共享, 动员全社会关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力争食品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 有效处置。

3.2.3.6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体系

食品安全与政府职责 篇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但是,在这繁荣的市场大潮下,却涌动着一股制假售假的肮脏的暗流,污染着和谐的市场环境。一些不法奸商为追逐私利,制假售假,仅2012年10月以来,经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曝光的制假售假案件就有:

1 浙江、广西等地的一些不法商人用贝壳粉假冒珍珠粉,销售给广大的食用珍珠粉的消费者,造成不良后果。

2 山东、河北一带,一些不法商铺向酒店,饭馆等饮食加工企业推销一种名叫“一滴香”的添加剂。据其广告称,只需使用少量的“一滴香”,能使“开水变成高汤”。许多酒店,饭馆为了降低成本,纷纷使用这种添加剂。而消费者却不知道其为何物,即使国家卫生监管部门也不知道其成分。

3 2010年安徽毫州的药材交易市场,出现大量形似中药柴胡的另类植物。还有一些奸商则将硫磺熏蒸过的人工种植的人参卖给不懂药材知识的消费者。据中医药材专家说,假柴胡不但没有退热安神的功效,甚至会起反作用;而用硫磺熏蒸过的人参虽然表面白白净净,实则已成毒药。

4 浙江上虞、慈溪、杭州等地的一些不法厂商,用生虫变质的稻米加工出果糖,大比例(高达40%至50%)地掺入蜂蜜,售给消费者。营养学专家指出,这种掺假的蜂蜜对人体有害,但却难以鉴别。

………

其实,制假售假现象并非起自眼下,早在改革开放之处即已有之,但近些年来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1、 在个人和家庭消费品市场,假货已从穿戴,日常用品向食品,药品领域泛滥。

早期的制假售假,还仅限于人们的穿戴用品,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不过是经济上的。而现在却要威胁到千千万万的健康,甚至夺取人的生命。例如用工业酒精假冒白酒,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前者足以致人死亡,而石家庄三鹿奶粉已导致数千婴幼儿深受其害,甚至失去生命。

2、 食品,药品的制假售假已经公开化

制假售假行为深为人们痛恶,是见不得阳光的勾当。而现在食品,药品的制假售假行为却堂而皇之,成了“公开的秘密”。如江苏,广西的貝壳粉生产,浙江上虞的掺假蜂蜜,河南一些地方在菜籽油中添加香精以假冒芝麻香油。

上诉制假售假的新动向,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使得消费者们惴惴不安,胆战心惊,失去了对市场的信任。而对那些诚实守信的厂商而言,也是一种较大的打击。

二、制假售假猖獗的原因

制假售假是一种令人深恶痛绝的社会腐败行为。而导致此种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金钱利益的追逐,是制假售假的动力。

制假售假的奸商泯灭人生,对个人利益的疯狂追逐,这种内在的动因驱使着他们视法律如同儿戏。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总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而法制的全面性和严肃性,要靠各级政府的作为来体现。可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为了所谓的GDP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为了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不顾消费者的利益,采取地,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为制假售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品市场。而由于人们消费偏好的改变,会出现某些商品供不应求的状态。不法奸商会利用消费者对商品知识的不了解,使用现代化的促销手段,欺骗消费者。

三、综合治理,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假售假行为猖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一)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织成防止和打击制假售假的“天网”。

1、厂家和商家的商品申报制度

任何商品,尤其食品,药品等直接涉及人身健康的商品,其生产厂家及其影响者,必须在商品标签的醒目处表明其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对 人身健康的影响,并向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申报。

2、消费者举报制度

消费者对商品的成分构成和商品质量提出质疑,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在对商品进行审验后予以答复。

3、假、冒、伪、劣商品曝光制度

凡是已经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或被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检验出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商品,政府都应向社会公众进行曝光,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

4、政府问责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都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防止相关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严厉惩治为了个人的“政绩”,不管不问的渎职行为;严肃查处与制假售假者互相勾结,从中谋利的腐败行为。

(二)开展长期的法制教育,让“法制经济”的思想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法制思想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法制观念并未真正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依然屡屡出现,就是一个明证。这说明法制教育的目标还远未达到,法律对那些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而言,还没有足够的震慑力。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育,并且把这种教育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融入民族的血液。

(三)实行长期的高压政策,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犯罪。

法制教育的效果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在当前制假售假活动越来越猖獗的情况下,政府应当为民请命,请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和制定严厉的法律,并且长期地保持对制售危害人身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坚决刹住这股图财害命的歪风。要严厉的惩罚制假售假犯罪分子,决不能对他们心慈手软,只有采取更为严酷的制裁手段,才能使他们在强大的威慑力前胆战心惊,终止犯罪,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民的安全。

(四)进行全面的食品、药品检查和检测

鉴于当前制假售假活动已经向食品、药品、保健品领域转移的现状,政府所实行的专项治理活动极有可能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当政府治理和打击珍珠粉的造假犯罪活动时,不法分子就会转移到芝麻油、蜂蜜等其他商品方面,继续为非作歹,造成了极大的消费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食品、药品检查,并对各种食品、药品价格企业进行长期检测。

(五)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和约束

当然,要求政府承担全部的市场监管任务会有相当大的难度,政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政府可以借助社会和民间力量对市场进行监管。例如媒体和舆论的监管,一方面可以对制假售假行为进行曝光,对消费者起到提醒作用,对不法分子起到警告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向政府提供了治理的方向。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媒体的支持力度,保证记者的采访自由和记者的人身安全。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4

2.带领全科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贯彻执行本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

3.认真组织理论、业务学习,提高科室整体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切实把上级领导及上级机关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局党组、局长办公会的决议和指示进行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

4.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营造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工作氛围,关心职工生活。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5

1 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各种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

首先, 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品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其次, 各种水资源的污染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导致农、畜、水产品的不安全;再次, 致病性微生物会引起的食源性中毒和疾病等安全问题。

1.2 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着卫生意思淡薄、缺少灭菌设备, 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等问题, 以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 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食品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原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有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牟取利益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掺假作伪, 滥用各种添加剂, 使用劣质加工材料, 造成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突出。

1.3 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中, 流通环节是最薄弱的监管环节, 食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有可能会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 使得原本合格的食品在流通过后变为不合格, 甚至有可能变为腐烂变质的食品。

2 食品安全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的作用

2.1 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段监管的体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及餐饮服务活动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责。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有责任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 明确本级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职责。通过以上的措施的实行, 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2 规范了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制度

为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责任,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查验、检查、记录制度、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标签、说明书制度、食品召回、停止经营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这些生产经营相关制度的执行, 有利于企业规范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假冒伪劣食品的产生, 并且也对欲将进行制假贩假的企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 使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了质量和安全。

2.3 制定了食品安全的统一标准制度

为了从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 解决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多套标准并存的问题, 食品安全法做出了规定,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并且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各种食品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样在食品安全的衡量标准和执法标准上做到了统一口径。

2.4 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食品安全法建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有效地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监测。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情况下, 必将使食品远离各种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侵害。同时, 为了加强食品及其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的评估, 食品安全法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根据食品安全监测的信息及数据,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发现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 要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 便于相关部门执法, 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购买、食用的谨慎性。

2.5 加强了食品检验制度

食品安全法规定, 食品检验机构只有在取得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资质后才能进行食品检验活动, 并且对所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职责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取消免检制度。食品检验制度的制定, 规范了食品检验机构的活动, 保证了食品检验数据的真实、客观、公正。

3 结论

总之, 虽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给予了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 但是也要加强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 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提高依法行政的效能, 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食品安全,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摘要: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检验、行政执法规范了制度保障, 进一步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本文对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食品安全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学民.我国食品问题安全化:以《食品安全法》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 2010, 6 (9) :15.

[2]张涛.食品安全有了制度屏障—详解食品安全法主要制度安排[J].中国人大, 2009, 9 (3) :54-55.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6

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了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足、营养和安全的食品供应是人类健康所必需的。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会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这是中国在五年规划中,第一次把食品安全战略提到这样的高度。“食品安全”也是“粮食与食品安全峰会”创办以来关注和讨论的主题。通过峰会的讨论,我们有机会分享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经验,与会的代表也对中国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政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指导创办这个论坛,一开始就把“食品安全”作为主题,是很有远见的。我们也期待着本次峰会对中国形成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制定和实施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提出更具建设性的建议。在此,我想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谈几点看法。

第一,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树立国际视野。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在不断发展的食品对外贸易中,各个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对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而且随着食品行业国际化程度的大幅提高,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早在2004年,国研中心就组织中国50多家智库,对中国食品安全战略进行了研究,正式发布了第一份内容十分详尽的《中国食品安全战略报告》,并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开展了合作,提出了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框架的一揽子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直接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这些国际合作,包括国外考察,我们对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理念和成功实践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国研中心每年举办的这个峰会,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了解各国最新的经验。食品无国界。当前,各国的食品贸易日益频繁且日趋增长,食品市场逐步开放的趋势不可逆转。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中国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应当积极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强调公共和私人部门统一行动;食品安全标准应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强调风险分析和预防,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循序渐进地逐步国际化;应当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在中央一级有一个权威声音对食品安全负责,并拥有实现职能所必需的充足人力和资金;应当明确地方政府、行业、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职责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别是,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准确、全面、公开和有效地提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信息透明是政府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准则。唯有信息透明才能使政府、产业界和消费者开展良好沟通、消除隔阂和偏见。

第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加强政府对食品行业的监管。食品监管的首要职能就是执行食品法规,保护消费者。国家食品监管体系包括以下要素:相关可执行的食品法律法规、检测服务、食品危害物和食源性疾病人群的监测、向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公开而透明的信息。经过近年的努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强化,但基层监管体系仍是薄弱环节,市县地方政府职责仍有待进一步强化。为使中央政策在地方得以执行,要细化、硬化考核标准,将确保食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强化问责机制。

第三,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明确界定食品链各个环节所要承担的责任。食品安全目标不可能只通过政府部门的强制性监管而达到,监管与惩罚机制只是政府部门的手段之一。只有食品链中各个利益相关方,即农民、食品企业和消费者都积极参与,才能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产业界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经进行:一是通过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管理;二是与消费者沟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目前食品行业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食品行业组织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运行还很不规范。食品产业链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通过自己的声誉来积极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体系有效运转的核心。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仅仅是外在的约束。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应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完善相互沟通的机制,寻求共同解决食品安全关键问题的办法。

第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应当增强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能力。关于小农户如何融入农业供应链,我们注意到,世界银行曾总结过中欧和东欧转型经济体中小农户和农业综合企业之间协作式供应链的许多成功范例。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总结过不同国家的经验,说明在诸多不同条件下小农户通过中间商、牵头农户、公司和合作社与市场取得了连通。协作式供应链是生产者、中间商、加工商及采购商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交货、质量和安全要求及价格等作出的长久安排。这种供应链的特点是,各方是一种伙伴关系,有共同利益,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相互间的信任。这个问题在中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极为分散,2亿多个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平均每户不到1公顷的耕地。这对从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挑战。

中国食品业发生的迅速变化,就是超级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这种扩张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超市对现代消费者的吸引力,以及现代零售业在技术和物流方面所具备的传统零售业所没有的优势。研究发现,尽管很多超市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食品安全认证,花大力气搞检测及追溯体系等手段来吸引顾客,中国的超级食品市场在质量和安全标准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食品行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不断拓展。一般来说,出口市场比国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高,食品安全标准日益成为对外出口市场拓展的一个主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大型出口采购商,特别是超级市场的采购商提出的要求已成为新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对国内农业产业链进行整合,推动了新技术的传播、物流服务的发展,对整个食品产业的进步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超市的迅速崛起和出口市场的拓展,催生了中国农业协作式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国际和中国的经验表明,协作式供应链对参与现代食品市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增强食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正在倒逼农业发生“从餐桌到田头”的变化。中国在制定农业政策过程中,高度重视协作式供应链的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并把“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政策目标是,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种对农民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协作式农业供应链能得到充分发展,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我们愿意分享各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拓展与贸易伙伴和各国农业企业的合作。

学校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 篇7

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

学校食品卫生与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必须常抓不懈,防患未然。为了防止我校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结合实际,特制定《白云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如下:

一、主管校长:

(一)、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二)、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并且落实好卫生工作计划。

(三)、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四)、成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五)、督促各部门各行其责。

(六)、若发现食品卫生安全方面有可疑现象,立即上报。

二、食堂管理员:

(一)、贯彻执行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二)、做好每年一次食品卫生许可证验证工作,做好食堂从业人员定期的体格检查工作。

(三)、定期对学校食堂加强自身检查,并有记录。

(四)、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五)、关心食堂工作人员身体状况,发现患病者及时上报并立即停止工作或调离岗位。

三、卫生保健教师:

(一)、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配合食堂管理员做好食堂检查工作。

(三)、关心食堂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发现患病者立即报告食堂管理员。

(四)、指导食品卫生规范化操作,发现隐患立即纠正。

(五)、若发现有疑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立即上报。

(六)、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学生科学、合理、卫生、营养膳食。

(七)、制定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八)、制定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

(九)、有完整的食堂卫生安全工作资料。

四、食堂工作人员:

(一)、贯彻执行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二)、要佩戴工作证、健康证上岗位。

(三)、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与“三白”。

(四)、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和戴戒指加工食品。

(五)、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六)、必须掌握食品卫生基本要求。

(七)、患病应立即报告管理员。

五、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白云小学校

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员职责 篇8

一、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消防安全法》,确保食堂良好的环境卫生

和饮食安全。

二、负责对所分管的食堂及小卖部进行检查。做到每天检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

时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落实到位。

三、每天做好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检查。

1、采购环节,认真落实定点采购和索证索票制度、进货台帐制度,未经检查合格的食材一律不准加工。

2、储存加工环节,坚持分类上架、隔墙离地存放,杜绝制作凉拌菜,杜绝制作亚硝酸盐制品,杜绝使用变质材料加工食品;

3、留样环节。留样要求每种200克左右,单独容器,标签密封保存48小时;

4、消杀环节,监督食堂业主每周定时和不定时对食堂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杀,每餐定时对餐具、厨具进行消毒等。

5、从业人员健康环节。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着统一服装,保持好个人卫生,遇有生病,一律不准进入食堂。

6、过期食品销毁环节,凡是每餐剩余饭菜,一旦过了保持期,必须销毁,并做好记录。

7、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敢于坚持原则,做到秉公办事。未经检查合格的食材一律不准加工,每天对各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对违规者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反馈学校主管校长,限时责令整改。

五、经常与师生进行沟通,了解最新的服务需求信息,使学生食堂能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六、监督食堂饭菜的质量价格,搞好膳食营养工作,维护好学生的利益。

七、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内有关卫生的投诉、举报以及校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八、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9

《司法解释》第八条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定罪处罚;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等,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适用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司法解释》第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或者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解读:《司法解释》首次将“添加剂”纳入刑事处罚范畴。以前的司法实践针对添加非食用添加剂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才进行追究,而《司法解释》对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超范围使用的行为也纳入犯罪范畴。

明确地沟油上餐桌定罪标准

《司法解释》第九条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在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解读:《司法解释》第九条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二是基于国家禁用物质具有的严重危害性,明确国家禁用物质即属有毒、有害物质,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三是基于当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易发多发的特点,如在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副作用危害严重的“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在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等,明确规定对此类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食品监管人员渎职定罪从重

《司法解释》第十六条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同时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商检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其他渎职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不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但构成前款规定的其他渎职犯罪的,依照其他犯罪定罪处罚。

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共谋,利用其职务行为帮助他人实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同时构成渎职犯罪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共犯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解读:在《刑法修正案(八)》增设食品监管渎职罪后,食品监管渎职行为应以食品监管渎职罪定罪处罚,不再适用法定刑较轻的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处理;同时构成多种罪名的也要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司法解释》第十六条对食品监管渎职犯罪各罪名的适用以及共犯的处理提出了明确意见。

销售有毒食品处罚金额倍增

《司法解释》第十七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般应当依法判处生产、销售金额二倍以上的罚金。

《司法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对实施本解释规定之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依照刑法规定的条件严格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根据犯罪事实、情节和悔罪表现,对于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但是应当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解读:之前刑法对于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在罚金上规定得很明确,都是处以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而修正案(八)改成“并处罚金”,但是没有规定幅度,没有限定最高,也没有限定最低。此次司法解释规定处2倍以上罚金,旧刑法的2倍最高点成为了罚金的起点,剥夺其再犯能力和条件。

为违法行为提供帮助

将按共犯论处

《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明知他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论处:

提供资金、贷款、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的;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贮存、保管、邮寄、网络销售渠道等便利条件的;提供生产技术或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

提供广告等宣传的。

《司法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10

一、以宣传食品安全法为立足点,大力营造食品安全舆论氛围。

武夷山工商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食品安全法》和《条例》学习培训,详细解读《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及主要内容,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做好准备;召开食品经营企业座谈会,让食品经营者了解《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工商机关的监管职责,熟悉掌握《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经营者应具备的条件和经营者应依法遵守的基本制度,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切实增强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行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法》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二、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武夷山工商局坚持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严格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下发《关于印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工商食字[2009]64号)及《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强化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

三、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为着力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力度。

武夷山工商局针对食品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消费的特点,全面开展了2009年元旦、春节食品市场、“五一”黄金周、端午节、“六一”儿童节食品市场、添加剂市场以及农村食品市场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共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60人次,车辆48台次,检查食品单位555户次,确定整治重点地区12个、整治重点单位12个;抽取白酒等13个批次食品送武夷山工商局景区工商所食品安全检查室检测,抽取8批次60个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抽检合格率98%。

四、以高科技监管方式为突破点,着力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在2008年推行食品批发经营电子化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台账“全覆盖、全运行”工作。截止目前,武夷山工商局共为78户食品批发企业安装了电子台账软件并实行电子打单,倒查辖区内192户食品零售商所进的食品均有相应的电子单据。自开展食品批发经营电子化监管“全覆盖、全运行”工作以来,武夷山工商局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安全案件13件,罚没1.5057万元。食品批发经营户电子台账“全覆盖、全运行”的任务,为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员主要职责 篇11

1、负责本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

2、组织从业人员食品知识培训,建立培训档案,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档案。

3、落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采购索证需要、进货查验,记录和食品添加贮存、使用进行管理。

4、对餐具的清洗、消毒、维护进行规范管理并做好消毒记录。

5、监督检查食品加工过程并记录。

6、对场所环境卫生和厨餐垃圾处理进行管理并进行登记。

7、发生疑似食品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时,及时报告餐饮监督部门并配合调查处理。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12

食品、饮水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学校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

二、加强对食堂卫生饮水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明确、细化学校和承包方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三、督促食堂业主及从业人员落实上岗体检与培训制度,落实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和工作措施。及时检查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卫生执法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督促业主限期整改排除。

四、加强对师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安全的教育管理。加强饮用水及设施的管理,确保供水符合卫生标准。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六、坚持好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七、学校落实专人负责管理食品饮水卫生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 篇1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正作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规制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源性危害(化学、生物和物理)产生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作用可能性的科学评估。定义更强调对其潜在后果或者可能不利影响的评价,评估针对食品链每一环节和阶段进行,即对食品的全面评估。风险评估过程包含以下步骤: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

风险评估制度实行安全风险的“事前”监测和评估,有助于解决监管部门作用滞后的问题,因而最早在环境规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风险评估制度,在同样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风险的食品安全领域内也逐渐受到各国重视。目前进行风险评估的国际机构主要有食品添加剂FAO/WHO联席委员会(JECFA)等;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1958年)规定采用风险评估来设定食品中农药残留物的标准,自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开始关注食品供应中的“食品恐怖主义”(food terrorism);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2003年)规定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从事风险评估,并采取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相分离的制度安排;欧盟于2001年成立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专门负责食品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德国《健康消费保护和食品安全法》(2002)规定,组建风险评估机构—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两部专门法律进行规制。200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从而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法律地位,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全面迈向科学监管[1]。

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

2.1 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食品风险分析框架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个部分构成,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媒体、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着上述各方面的信息交流,从而有利于政府在学术界评估的基础上,权衡各方面意见和影响因素,并最终形成决策,共同促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2.2 全面推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促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食品安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修订,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风险评估中的暴露评估。风险评估还可以促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大量样本的快速筛选和痕量物质的精确检测。

2.3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体系,规范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

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末端管理的成本高、效果差,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风险评估进行前端判别和管理,建立预警体系。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是风险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相关风险信息的社会放大,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帮助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应对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同时也可以避免引起民众的恐慌,实现保护公众健康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平衡。

2.4 促进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在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食品链中广泛引入食品卫生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第二次是在食品企业推广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质量保证体系;第三次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2]。 HACCP体系融合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它包括7个步骤,其中前3个步骤(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确定)即是建立在科学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

3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于2009年12月8日成立,正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总膳食调查体系。2010年1月,卫生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制定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基础数据缺乏,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渠道不畅,数据共享难以实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科学数据及其他有关信息。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需要大量相关数据的支持,如食物污染物残留量、膳食消费量等。如何有效获得和正确分析数据是暴露评估的关键技术问题。

3.2 缺乏适当的评估模型

风险评估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既来源于科学问题自身的不确定性,也来源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包括评估程序复杂、评估时间紧、风险评估机构和专家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因为专家的专业背景所导致的“从属性偏见”会对评估结论产生影响。同时,食品危害本身具有多重属性,而针对不同的危害属性(危害是否具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是否具有清晰的价值判断等),应当建立包含不同类型评估模型的综合性风险评估制度。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尚属刚刚起步。

3.3 基础性研究不足

包括毒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暴露评估技术和其它关键技术环节的建立和发展。

4 改进措施

4.1 拓宽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途径,加强数据共享

卫生部于2000年启动了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建设,分别在全国l7个省和22个省设立了食品污染物及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监测哨点,选取居民日常消费量较大的60余种食品、以及常见的79种化学污染物和致病菌进行常规监测。此外,农业部也建立了农产品安全检测网络,对农副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3]。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建立我国的膳食暴露评估数据库。

4.2 探索通过外部的力量来规范和平衡风险评估

如何实现学术观点、政府管理和公众需求之间的有效平衡,一直是食品安全科学监管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学者提出引入公众参与和司法审查等外部措施;但鉴于风险评估自身具有的科学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过度迎合公众意见和司法过度介入也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失效[4],因而应当探索建立“有限的公众参与和司法介入” 模式。

4.3 寻求建立适当的评估模型

风险评估方法的基本种类分为确定性和概率性食品风险评估、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长期暴露与短期暴露的风险评估。已有学者提出了概率评估模式、预防式评估模式和关注度评估模式等建议,但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5]。

4.4 加强风险评估技术和毒理学基础研究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食品毒理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上才开始得到发展,我国起步更晚;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尤其是在外推过程中种属差异(动物到人)、短时间高剂量动物实验向食品低剂量长期持续接触方式外推等问题。还应当重视开展暴露评估研究,建立个别食品研究、总膳食研究、双份饭研究、人体组织/体液中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浓度监测等方法体系。

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不仅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也能够促进食品安全其他关键技术和相关领域的协调发展。

摘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作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食品安全具有积极作用。针对风险评估在我国初步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拓宽沟通协调途径、加强数据共享、通过外部的力量加以规范和平衡、建立适当的评估模型,加强基础研究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9年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2009.02.

[2]金培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05,18(5):62-63.

[3]余健.《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8):196-198.

[4]曾娜.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问题探析.昆明学院学报,2010,32(5):82-85.

上一篇:心理健康情绪万花筒下一篇:班级宣传委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