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

2024-07-24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共8篇)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 篇1

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农户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农民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提出了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农药;化肥;食品安全

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含有残存农药、化肥的农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危害。2006 年,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 15 个乡镇进行了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农学两方面的专家联合设计,调查实施人员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事先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调查方式为入户访谈式调查,对 1 000 个农户入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788 份。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民在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使用与食品安全

经对河南省 15 个乡镇、50 个行政村、1 000 个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90%以上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首先考虑的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90%农户使用农药时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80%的农户随意丢弃用过的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尽管国家严格禁止在蔬菜等农产品上使用高毒剧 毒农药,然而市场上出售的一些高毒农药,价格便宜、杀虫效果又好,自然就成为农民的首选药品。个体农户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依靠农药而又不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笔者曾经在小麦抽穗时下乡调研,当时麦蚜虫猖獗,有位农民给小麦喷了 6 遍农药。他说,不喷药就欠收 了,如果停止使用农药,蔬菜的产量将减少 40%~65%,有的蔬菜甚至会绝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 415 户种植小麦的农户中,有 393 户农户对小麦使用过农药,其中 14 户农户在 小麦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3.4%;在 507 户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 324 户农户对玉米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2 户农户在玉米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0.4%;200 户种植大豆的农户中,155 户农户对大豆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1 户农户在大豆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0.5%;调查农户中有 220 户种植蔬菜,所有调查农户都对蔬菜使用过农药,其中有192 户农户在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87.3%;45 户种植果树的农户全部对果树使用过农药,而且有 41 户在水果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91.1%。不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果树,在收获前 15 天是禁止使用农药的,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对农药使用规定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违规农户占很大比例。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情况的调查结果:338 户农户使用过甲胺磷,占调查农户的 42.9%;151 户农户使用过除草醚,占调查农户的 19.2%;101 户农户使用过氰戊菊酯,占调查农户的 12.8%;有 92 户农户使用过杀虫眯,占调查农户的 11.7%;81 户使用过三氯杀螨醇,占调查农户的 10.3%;59 户农户使用过甲拌磷,占调查农户的 7.5%;46 户农户使用过久效磷,占调查农户的 5.8%;30 户农户使用过克百威,占调查农户的 3.8%;28 户农户使用过涕灭威,占调查农户的 3.6%;23 户农户使用过甲基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 2.9%;20 户农户使用过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 2.5%;10 户农户使用过磷胺,占调查农户的1.3%。以上列出的农药都是违禁药品,使用过这些农药的农户并不是少数,这对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的品质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调查发现,被调查农户中,有 736 户没有接受过农药使用安全培训,占被调查农户的 93.4%;有 466 户农户不知道水果和蔬菜上施用哪些农药是禁止的,占 59.1%。对农 药使用方法的调查情况是,仅有 191 户农户根据说明书使用农药,占 24.2%;有 94 户农户是凭经验来使用农药,占 11.9%。所谓的凭经验就是按农药说明书上使用剂量的 2 倍 ~3 倍进行施用。由于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危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农业的产业结构在调整,蔬菜的种植面积相应增加,蔬菜上害虫的种类也相应增多。一些人由于对农药毒害的认识程度有限,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不顾国家在蔬菜方面有关农药使用限制的规定,滥用高毒农药和过量使用农药,造成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据国家质检部门抽查,蔬菜类农 产品的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相当严重,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的检出率依然很高。在抽查的 181 种蔬菜中,有 86 种蔬菜的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超标率达 47.5%。根据对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农药残留容易超标的蔬菜有白菜类、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农药污染相对较小的蔬菜有根菜类(如萝卜、胡萝卜等)、茄果类(如辣椒、番茄等)、嫩荚类(如豆角等)、鳞茎类(如葱、蒜、洋葱等)。在喷洒农药时,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进行喷洒,用这种施药方式,只有 10%左右的药剂能附着在农作物表面,而大部分农药喷洒于空气中,还有部分农药落入土壤中,而且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的农药也会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造成严重污染。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又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化肥对我国的农业粮食生产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量的田间试验表明,每 1 kg 化肥的养分可以增加 7.5 kg 的粮食。化肥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小的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而化肥施用量较大的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与区域地区间分配不平衡。研 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 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 10%~15%,钾肥的利用率40%~60%。

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对大气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蔬菜中硝酸盐的形成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过量施氮会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果蔬施用化肥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既浪费肥料又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偏施过量化学氮肥,会造成硝 酸盐污染。小白菜、大白菜、苋菜、空心菜、芹菜、包心菜等叶类蔬菜,生长期间易吸收硝酸态氮肥,如施用硝铵,绿叶蔬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硝酸盐在动物体内经微生物的作用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可致癌和引起中毒死亡。叶菜喷高浓度氮肥,如将尿素、硫铵等喷洒在叶面上,虽能使菜嫩叶肥、色泽好,但有害盐类在绿叶 中的含量亦会显着增加,继而影响人体健康。食品安全的源头就在农村,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另外,家禽、家畜、水产养殖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生长素、激素、抗生素滥用,以及水污染等,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等的过量施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农产品出口贸易受阻,农药残留已成为制约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主要 瓶颈。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

3.1 广泛宣传教育,营造生产安全食品的社会氛围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危害。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地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的社会危害性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逐步让农民树立起食品安全的忧患意识;对种植示范大户、农药经营商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病虫预测预报,为农民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合理用药,推广蔬菜等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期望达到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放心的农产品。3.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江河、湖泊等水源的严重污染,是对食品的源头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直接原因。抓食品安全,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控制包括源头污染在内的各个生产环节对环境和农副产品的污染。利用生物杂交、生物遗传技术,培养出高产、抗病、固氮的作物,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为防治化肥流失造成的污染,大力推广土壤诊断 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抗病虫害农作物良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业措施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来控制病虫害;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加快普及推广嫁接、轮作、防虫网、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3.3 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是在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 段。有机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不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做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不污染环境和产品,这既保护了环境,又保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有机农产品从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使用等都应符合环境要求。适度规模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也可以从较高的农产品价格和较低的资金投入两方面获得收益。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 篇2

1 食品安全行业实验室污染的分类与危害

1.1 按污染性质分

1.1.1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

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 实验室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发生反应, 仅仅起溶剂作用, 因此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 排放总量大致就相当于试剂的消耗量。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排放量十分可观。有机样品污染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 如农药、苯并 (α) 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 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强, 且有在人体中有蓄积性。

1.1.2 生物性污染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

生物废弃物有检验实验室的样品, 如血液、尿、组织、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 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开展生物性实验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 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 会造成严重后果。生物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漏洞, 会使生物细菌毒素扩散传播, 带来污染, 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1.2 按污染物形态分

1.2.1 废液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及标准曲线等。

尤其近几年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大量推广和使用, 使得几乎每个试剂盒都会出现标准品剩下的情况, 这些标准品溶液种类繁多、浓度大小不一, 而实验室中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的成分复杂, 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对少见的细菌毒素、各种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1.2.2 废气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

通常

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 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 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实验室废气包括酸雾、甲醛、苯系物、各种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乙酸乙酯、正己烷等常见污染物。

1.2.3 固体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 (如

组织、饲料、蔬菜、蛋等) 、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 (如玻璃器皿、纱布) 、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 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 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 处理稍有不慎, 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2 对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办法

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 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 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

2.1 化学类废物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 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 通过密闭容器存放, 不可混合贮存, 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 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 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综合废液处理:用酸、碱调节废液p H为3~4、加入铁粉, 搅拌30min, 然后用碱调节p H为9左右, 继续搅拌10min, 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 上清液可直接排放, 沉淀以废渣方式处理。

2.2 生物类废物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 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 日产日清。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 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2.2.1 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2.2.2 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

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 然后清洗重新使用, 或者废弃。

2.2.3 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灭菌30min, 趁热将琼脂倒弃处理。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 篇3

【摘要】土壤環境作为食品安全的基础,以维护食品安全为目的。当前,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其中尤以农药、化肥等有机物残留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当进入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超过土壤的自然本底含量及土壤自净能力的限度时,将会使得其在农作物内得以残留或积累,污染不断积累严重破坏土壤结构,进而使得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减少或死亡,最终增加农作物体内的毒物残留量,严重影响到食品质量安全。为此,应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而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本文主要从构建防治土壤污染制度方向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制度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土壤污染;制度措施;研究

一、前言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收容的含毒废物或有机废物量过量,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土壤受到污染后使得自身正常功能发生变化,因而导致植物正常生长与发育受到影响。据国土资料部统计数据显示[1],当前我国耕种土地面积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受染面积已达10%以上。土壤环境是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前提条件,是整体食品安全体系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因此,防治土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制度性缺陷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加强防治土壤污染制度方面措施的构建,为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制环境。

二、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

(一)化肥、农药等有机物残留和污染 随着农业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短期行为”,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同时也引发一系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农药被雨水带进土壤和农产品中,形成残留性污染,进而恶化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到农业产量及品质;氮肥使用过量会导致土壤发生酸化反应形成板结,引起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和土壤退化。

(二)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具有危害性最广且留存时间较长的特点,同时其隐蔽性较强。我国耕地中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较大,其中以砷、镉、汞等污染比例最大。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不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经过累积与转化后,形成毒性的甲基化合物,其被植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三、防止土壤污染及维护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制度措施

(一)健全完善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 健全完善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及时预告与报警土壤质量恶化和退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整治,有利于保证土壤环境质量往良性方向发展。因此,应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贯彻落实全过程综合防控理念(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2],加强重金属下游控制与管理,强制淘汰落后的应用。加强重金属污染与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企业排污情况监管、通报、责令治理等要求。

(二)健全完善土壤污染行政管理制度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立体性的特点,因此使得土壤污染在防治过程中会导致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出现真空或交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应有效聚集管理权力,以较高级别的管理机关负责管理。因此,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中,应明确规定土壤污染防治主要负责机关,主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领导,而同级土地、农业绩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壤污染防治,并执行统一监管体制和部门分工负责管理体制。统管部门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由其进行组织并开展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工作;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则主要负责非农用地土壤环境的调查、监测及风险评估工作,具体包括商业用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等土壤环境。

(三)土壤生态标识制度与农产品地理标识保护制度相结合 土壤生态标识制度构建应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相结合,以形成土壤污染防治的倒逼机制,有利于取得综合防治效益。通过积极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并使经营者和农业生产者主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全社会对土壤污染问题及土壤环境与防治的重视。在土壤和农产品生态标志管理体制及认证程序确定方面,应严格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规定》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国当前土壤污染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制定。例如,在农产品及蔬菜集中生产地,尤其在批发市场和出口基地,应构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强制性农产品生态安全检测制度,以确保农产品安全性。

(四)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预防制度与修复制度

为有效控制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和食物链渠道,应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预防制度与修复制度。在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预防制度方面,应以有效控制污染源进入土壤环境为目的,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严格污水灌溉与污泥肥田标准,加强高残留、高毒化肥及农药的限制使用。此外,还应大力鼓励与支持净污技术和排污设备的应用。而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作为一项较大难度的系统性工程,应从实践和法律两个层面上进行相关规定。在实践层面上,应多鼓励土壤污染治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重视农艺措施、原位生物调控等生态实践途径,以使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植物有效性降低,进而达到减少重金属向植物体运输与积累的目的。例如,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或植物修复技术以修复或改良污染土壤,如推广“蘑菇群落”等生物技术。在法律层面上,应做好相关系统规定,从土壤污染整治责任人员到实施与执行人员,从整治措施、整治检查与监督到整治接触等。

(五)营造公众积极参与体制环境

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众参与这一重要途径,公众参与具有强监督力,可以有效保护食物安全领域。因此,应努力营造一个公众积极参与制度体制环境,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公众的“三权”,即监督权、知情权、建议权。同时大力鼓励与支持公众与政府进行对话交流,政府应充分肯定公民为土壤污染公益诉讼主体的资格,并以最大限度调动公众参与到土壤环境污染防控与保护当中,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土地执法环境,进而真真正正做到维护食品生产源头的安全。

(六)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当前,制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最大因素便是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欠缺。因此,应根据实际土壤污染防治情况,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制定相关专门土壤污染防治法法律,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归纳到法律法规框架,使其不断法制化和规范化。

进行土壤污染立法时应充分体现防治结合精神理念,同时要突出区域分类及可操作性特点。另一方面,应建立与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具体内容如下[3]:(1)健全完善环境税收与绿色补贴方向的立法。通过税收以改善土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明确土壤污染及水域排放污染需缴纳的环境税款方法。另外,对于可再生资源和矿物燃料等可以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其大力推广应用。在绿色补贴方面,健全完善绿色农产品补贴制度;(2)为了保证土壤污染防治拥有充足的资金准备,应制定《土壤污染整治基金法》,明确规定土壤污染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条件与范围及资金补充与运营等方面内容,同时明确相关法律责任;(3)基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进行《土壤监测及整治标准》修订,以严格保护农业用地为目的,根据区域特点和用地类型重新制定土壤监测标准,从而有效维护食品安全源头。

四、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完善相关防治土壤污染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提高食品安全,为人们身体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春丽.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J].职业与健康.2014,30(15):2195-2197.

[2]王秉莲,李俊杰.土壤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20):354-355.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 篇4

摘要: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是导致人们罹患各种疾病的原因之一,减少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是人们迫切的愿望。本文从农药管理、生产、检测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减少农药残留的途径。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1]。农药残留属于食品安全危害中的化学危害,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方式造成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不合理使用,而种植、养殖业者对高产量、低成本的追求又加剧了这种趋势。农药残留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食品,减轻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2]。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农药残留长期地在人体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引起慢性中毒和“三致”作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也限制了我国的农产品走出国门。因此,降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管理目标。主要对策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产源头控制

1.1提高农药生产技术,降低农药残留

对于化肥和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生产,国家应出台严格的管理政策,限制其中的微量有毒有害杂质(如重金属)的含量,限制作为杀虫剂和其他用途的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的生产量,避免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和在农作物中的残留,从根本上消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

有机氯农药由于高毒、高残留等原因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有机磷农药中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应严格限制使用范围,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各个环节严格管理。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可从根本上消除其危害。

1.3以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

鼓励生物农药的生产,以生物农药或者天敌防治等代替化学农药,有效解决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2销售渠道控制

2.1加强对农兽药销售部门的管理

大力完善农药残留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高残留农药使用以及不正当使用农药行为,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售卖渠道,同时必须要对农药使用对象以及购买渠道实施重新评估[3]。为减少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我国必须进一步修改农药管理制度,出台措施或制定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以及制度层面保障食品安全。通过销售渠道对农药使用对象加以限制,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用于粮食、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食品原料,消除在食物链中各种植物性、动物性原料里存在的可能性。

2.2加强对农药使用者的管理

我国农产品种植规模具有小、散的特点,由于利益的刺激,农民片面追求高产、稳产,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并且不按照要求的浓度或用量使用。盲目多用、滥用各种农药,这类行为一方面使土壤板结、环境富营养化,另一方面使重金属、高毒农药等农药残留含量超标,进而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高,给食品带来各种安全隐患。针对以上现象,有以下几种管理途径:①国家应加大对农产品经营者的管理和规范力度,逐步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种植、养殖和认证,实行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完善食品溯源制度。②拉大价格差距,从政策上奖励、扶持,通过市场调节等多方面鼓励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有机食品是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的。③对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行为进行教育、约束和严格的法律法规管理。通过种种途径保证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2.3食品原料收购的管理

我国合格的食品加工企业多建立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如建立有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通过强制的GMP认证,更高层次的要求如通过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认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等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对农药残留的控制可通过食品原料检测、要求原料供方建立有ISO22000安全管理体系,执行良好农业规范(GAP),出具来源、产地(限制某些有毒物质)的证明等方法保证原料农药残留不超标或符合标准。国家也要及时制定各种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改变食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缺乏、农药种类多,食品农残检测无标准依据的状况[4]。建立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与标准制定联动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抽查和安全普查等检测性工作是发现隐患的最主要途径,应将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提出作为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任务之一,重点建立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分析、监管药物筛查、制定修订标准的长效机制[5]。

3改进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和农药残留的痕量性,准确定量分析检测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存在困难[6]。因此改进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降低检测成本、发展不同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4结语

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应多个政府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发展从农药生产售卖、农产品生产到食品加工的流通链条的整个的管理认证体系,制定类似于食品ISO22000体系的食品流通链标准,制定出农药生产、销售、使用链条的标准,并由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来保证执行效果和质量,实行食品溯源制度,是解决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根本方法。避免农业部门、食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使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存在管理上的真空和盲区,应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良好的管理来减少农药污染和残留,为环境和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姚卫蓉,童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伍小红,李建科,惠伟.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食品与发酵工业,,31(6):80-84.

[3]郑颖,陶银华,李京东.浅析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J].三农论坛,,7(33):193.

[4]张红艳,杜凤沛,周志强.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由中日间的“毒饺子”事件引发的思考[J].大学化学,,24(1):33-37.

[5]王艳,杨明升,汪如群,等.创新我国农兽药残留标准管理机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5):30-33.

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5

污染食品的物质常称之为食品污染物,食品中混进了对人体健康有害或有毒的物质称之为食品污染。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食品污染分类

1.1 生物性污染

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肉、鱼、蛋和奶等动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导致食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致病菌主要来自病人、带菌者、病畜和病禽等。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空气、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如食用前未经必要的加热处理,会引起沙门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等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还可引起炭疽、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波状热)等传染病。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受霉菌污染的农作物、空气、土壤和容器等都可使食品受到污染。部分霉菌菌株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对人畜都有很强的毒性。一次大量摄入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会造成食物中毒;长期摄入小量受污染食品也会引起慢性病或癌症。有些霉菌毒素还能从动物或人体转入乳汁中,损害饮奶者的健康。

微生物含有可分解各种有机物的酶类。这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使食品感官性状恶化,营养价值降低,甚至腐败变质。

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绦虫、旋毛虫、中华枝睾吸虫和蛔虫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后再使家畜、鱼类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

粮食和各种食品的贮存条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种仓储害虫。例如粮食中的甲虫类、蛾类和螨类;鱼、肉、酱或咸菜中的蝇蛆以及咸鱼中的干酪蝇幼虫等。枣、栗、饼干和点心等含糖较多的食品特别容易受到侵害。昆虫污染可使大量食品遭到破坏,但尚未发现受昆虫污染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的危害。

1.2 化学性污染

主要指农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汞、镉、铅、砷、氰化物、有机磷、有机氯、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及其它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造成化学性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农业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和使用不当。2)使用不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添加剂。3)使用质量不合卫生要求的包装容器,如陶瓷中的铅、聚氯乙烯塑料中的氯乙烯单体都有可能转移进入食品。又如包装蜡纸上的石蜡可能含有苯并(a)芘,彩色油墨和印刷纸张中可能含有多氯联苯,它们都特别容易向富含油脂的食物中移溶。4)工业的不合理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1.3 放射性污染

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有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称为天然本底;也有来自核武器试验或和平利用放射能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即人为的放射性污染。某些鱼类能富集金属同位素,如137铯和90锶等。后者半衰期较长,多富集于骨组织中,而且不易排出,对机体的造血器官有一定的影啊。某些海产动物,如软体动物能富集90锶,牡蛎能富集大量65锌,某些鱼类能富集55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有多方面的表现,一次大量摄入受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即食物中毒,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农药食物中毒和霉菌毒素中毒等。长期(一般指半年到1年以上)少量摄入贪污染物的食

品,可引起慢性中毒。造成慢性中毒的原因较难追查,而影响又更广泛,所以应格外重视。例如,摄入残留有机汞农药的粮食数月后,会出现周身乏力、尿汞含量增高等症状;长期摄入微量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能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脂肪浸润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慢性中毒还可表现为主长迟缓、不孕、流产、死胎等生育功能障碍,有的还可通过母体使胎儿发生畸形。已知与食品有关的致畸物质有醋酸苯汞、甲基汞、2.4-D、2、4、5-涕中的杂质四氯二苯二恶、狄氏剂、艾氏剂、DDT、氯丹、七氯和敌枯双等。

某些食品污染物还具有致突变作用。突变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使正常妊娠发生障碍、甚至不能受孕,胎儿畸形或早死。突变如发生在体细胞,可使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增殖的细胞发生不正常增殖而构成癌变的基础。与食品有关的致癌物有多环芳烃化合物、芳香胺类、氯烃类、亚硝胺化合物、无机盐类(某些砷化合物等)、黄曲霉毒素B1和生物烷化剂等。预防措施

预防食品污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1)制订、颁发和执行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法规。制定有关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和标准,制定食品运输卫生条例,以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因受潮而变质。2)加强禽畜防疫检疫和肉品检验工作。3)制定防止污染和霉变的加工管理条例和执行有关卫生标准。制订贯彻农药安全使用的措施和法规,提供更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取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机氯、有机汞等)。4)加强工业废弃物的治理。5)加强食品检验和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食品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物的营养成分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免疫系统的基本物质。食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的兴起,食物这一维系我们生命健康的物质,逐渐变得不安全起来。

来自各个方面的污染,透过生产、加工、保存、包装等环节破坏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一、工业生产对农作物的污染农产品来自于农业栽培,工业生产是如何与农作物污染产生联系的呢?因为农作物的生长除阳光外主要依赖于水、土、空气, 这三大要素。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既废水、废气、废物直接污染大气、水源、农田,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如我国的工业废水据统计有百分之八十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或用于灌溉农田、养殖鱼虾等。

二、水产品的污染鱼、虾、蟹、牡蛎等水产品是一组营养价值十分高的食品。水产品的生长离不开水,但含有各种农药、化肥、杀虫剂的灌溉用水、家庭和工厂排出的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均以沟渠、下水道的形式排人江河、湖泊、大海,使水生物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在此环境中,首先是水藻被污染。因为水藻有十分强的吸附功能,它能将水中的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吸收到自己体内,使各类水产品吞食掉被污染的水藻后,将有害物质存留在了体内,然后通过食物链到达顶端——人体,从而引起人类的慢性中毒。

三、化肥与食品污染 我们平时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在其生长过程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过肥料。滥用化肥与我们的饮食有什么联系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因为,过多的使用氮肥,植物吸收后会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尤其是蔬菜被大量硝酸盐污染后,会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四、农药与食品污染 在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的栽种过程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农药和化学杀虫剂。但是农药、化学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会在农作物上形成残留,长期食入有农药、化学杀虫剂残留的食品,会在体内蓄积引发中毒。有些农药甚至用量达到了对人体都能引发中毒的剂量,却不能将果虫杀死。

五、生长激素与食品污染 一些蔬菜、水果加入了生长剂长得又大又漂亮,但人们都在抱怨肉、鱼吃起来不香了西瓜不甜了,西红柿、黄瓜没有其味道了。为什么呢?!这不能不与使用生长激素有关。

六、抗菌素与食品污染我们一般在生病时才服用抗菌素,但是有时可能在不知晓的情况下,经常摄入抗菌素,因为有时在我们吃人一些肉类食品时,不知不觉中已摄入了不少的抗菌素,这就是食物的抗菌素污染。如:常见的青霉素过敏 因为蓄禽生病时也经常使用它,如奶牛患乳房大常常要注射青霉素。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饮用含有青霉素的牛奶,就可能造成过敏反应。

七、动物饲料与食品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每餐中的动物食品种类也大大增多。人和动物是一个生物链上的生物,动物食入有毒、有害的物质,会残留在动物的肉、乳、蛋、内脏中,当人们吃动物食品时,这些有害、有毒物质都会被人全部接受,从而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而目前的动物饲料中,不含有任何激素、抗菌素的又有多少呢?因此,为了人类的自身健康,请善待动物吧!

当然,人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的社会之中,从而无法避免许多物质对食品造成的污染。但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这些污染,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肌体?一般来说,购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是最安全不过的,它可以提供给我们品质优良的食品,但是,目前我国这类食品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今后应该从科技入手,发展“高产、优质、低价位”的产品,才是发展中国农业的方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有多方面的表现。一次大量摄入受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即食物中毒,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农药食物中毒和霉菌毒素中毒等。长期(一般指半年到一年以上)少量摄入含污染物的食品,可引起慢性中毒。造成慢性中毒的原因较难追查,而影响又更广泛,所以应格外重视。例如,摄入残留有机汞农药的粮食数月后,会出现周身乏力、尿汞含量增高等症状;长期摄入微量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能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脂肪浸润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慢性中毒还可表现为生长迟缓、不孕、流产、死胎等生育功能障碍,有的还可通过母体使胎儿发生畸形。已知与食品有关的致畸物质有醋酸苯汞、甲基汞、2,4-滴、2,4,5-涕中的杂质四氯二苯二恶英、狄氏剂、艾氏剂、DDT、氯丹、七氯和敌枯双等。

某些食品污染物还具有致突变作用。突变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使正常妊娠发生障碍,甚至不能受孕,胎儿畸形或早死。突变如发生在体细胞,可使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增殖的细胞发生不正常增殖而构成癌变的基础。与食品有关的致突变物有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DDT、狄氏剂和烷基汞化合物等。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 篇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见食品安全关乎人们健康和国

计民生。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

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从而使食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感官

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食源性疾病被公认为是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

题。与其他国家一样,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

病仍是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主要问题。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

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但近年

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多起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隐约感觉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以往不同,如,2003年,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2005年,苏丹红事件

2006年,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

2007年,输美宠物饲料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2009年,乳品又被查出违法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

2010年,地沟油事件

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

以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对我国的食品问题所担忧。一,按食品污染的性质分类 :

1,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细菌及毒素、霉菌及毒素。寄生虫:绦虫、蛔虫、姜片虫)昆虫(螨虫、甲虫、蛾子,苍蝇、蛆虫)病毒(肝炎(甲)、脊髓灰质炎、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

生物性污染的来源于:水(病毒和寄生虫污染)泥土(土壤中长期存在厌氧病原菌,食品落地,就有可能被上述病原菌污染)空气(室内空气含菌量为102~104个/cm3,食品暴露在空气中,易受污染。)人与动物(操作者的卫生状况,鼠、蝇、蚊、蟑螂、潮湿虫、蜘蛛等病原菌的传播者)加工用具和杂物(机器设备、大小容器。调味品:添加剂、香料等)

2,化学性污染

食品化学性污染涉及范围较广,情况也较复杂。主要包括: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③滥用食品添加剂;④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⑤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3,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食品可以吸附或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但当食品中放射性高于自然界放射性本底时,称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虽然有的污染物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严重影响了食品应有的感官性状或营养价值,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例如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电站

泄露从而使渔产品的污染。

4,杂物污染

杂物污染是昆虫的碎片、毛发或排泄物、纸片、金属碎屑、泥土、润滑油等。

二,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主要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3]。

(二)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1.农药污染

2.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三)兽药及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动物性食品污染。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作用范围也在扩大,有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药、激素等广泛用于促进肉用畜的生长,减少发病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及促进母畜同期发情。

(四)假冒伪劣食品盛行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

五)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转基因生物在遗传及技术学上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转基因食品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六)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水源污染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海域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土壤污染造成农作物成为有害物质的富集体。

(七)容器和包装材料不合格。新的食品包装材料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疑问。

(八)管理缺陷。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我国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伪劣有害食品的产销者还未形成威慑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与国外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缺乏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缺乏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研究评估比较落后;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方面的差距等。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应该在缩短与国外差距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借鉴、总结并提出适合我国食品安全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应对策。

结论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我们应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加大食品安全的科技投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全面实

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抓好食品安全,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有力保障。我们相信,在政府各部门的重视下,一定能开创出食品安全新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都能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保障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势头。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做为大学生和一名健康者,应注意食品污染对人类,动物的危害的知识,要积极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执法,杜绝因人为原因造成的食品污染是当务之急。在发觉假冒标志,要急时报告给有关部门。我们应知道食品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和预防食品污染。要正确食用和准确识别食品商标,在发现假冒食品和滥用食品防腐剂时应急时反映给相关部门,防止人们受到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 篇7

1 仪器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选择徐州市区不同方位且学生人数密集的6所小学, 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食品中污染物监测工作细则》采集学校门口200m以内的小超市和流动摊点销售的劣质膨化食品99种共297份样品, 将同种样品烘干后研磨, 用四分法缩后保存于干燥洁净的磨口玻璃瓶中, 测定其中铅、铜、锌、镉、铬的含量。

1.2 测定与评价方法

铅、铜、锌、镉、铬分别按照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GB/T5009.12—2003、GB/T5009.13—2003、GB/T5009.14—2003、GB/T5009.15—2003、GB/T5009.123—2003) 规定的方法处理消化样品。

用AA-6300C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日本岛津公司)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

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Pimax为劣质膨化食品中重金属的最大单项污染指数;Pi为劣质膨化食品中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P≤1, 未污染;13, 重度污染。

根据采样地点不同, 分别选取徐州市区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的6所小学进行采样, 297份样品中, 重金属Pb的不合格率为78.50%~100%、重金属Cd的不合格率为6.25%至100%、重金属Cu的不合格率为0~10%、重金属Zn的不合格率为0~15.78%、重金属Cr的不合格率为14.00%~100%。根据各样品的采集份数和具体重金属的测定数值, 对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各重金属限量, 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不合格率分别是Pb85.65%、Cd72.11%、Cu3.66%、Zn2.63%、C r 5 9.8 8%, 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P b>C d>C r>C u>Z n, 表1。

2 劣质膨化食品质量评价

在所检测的99种297份劣质膨化食品中, 解放路小学和云新小学周边销售的劣质膨化食品的综合污染指数低于2, 为轻度污染、王杰小学和公园巷小学周边销售的膨化食品的综合污染指数低于3, 为中度污染、民主路小学和夹河街小学周边销售的膨化食品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3, 为重度污染。这说明徐州市小学周边小超市和地摊销售的膨化食品中金属污染严重, 产品质量不可靠。

3 结论与讨论

在所测定的各类劣质膨化食品中, 重金属Pb的含量范围是0.351~7.93mg/kg, 最高值超标16倍;重金属Cd的含量范围是0.0365~5.51mg/kg, 最高值超标27.6倍;重金属Cu的含量范围是0.458~11.1mg/kg, 最高值超标1.1倍;重金属Zn的含量范围是0.326~14.74mg/kg, 最高值超标1.5倍;重金属Cr的含量范围是0.111~2.467mg/kg, 最高值超标4.93倍。从重金属元素角度分析, 劣质膨化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Pb>Cd>Cr>Cu>Zn。从综合污染指数的数值来判断, 6所小学周边, 有2所劣质膨化食品重金属污染轻度污染, 2所劣质膨化食品重金属污染中度污染, 劣质膨化食品重金属污染重度度污染。

摘要:对徐州市6所小学周边销售的劣质膨化食品99种, 共297个样品中重金属Pb、Cu、Cd、Cr、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结果表明, 学区周边小超市内的劣质膨化食品重金属Pb、Cd、Cr含量超标严重。劣质膨化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Pb>Cd>Cr>Cu>Zn,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膨化食品,微波消解,原子吸收,重金属

参考文献

[1]刘双, 周静.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重金属的方法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 (1) :71~72.

[2]叶涛.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全血铅[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3, 26 (11) :677~679.

[3]王素兰, 温方红, 于风岭, 等.济南市部分2~6岁儿童血铅水平抽样调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4, 10 (3) :275~276.

[4]沈晓明.儿童铅中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178.

不容忽视的食品污染 篇8

“洋货”未必好

近年来,在国人心中形成一种莫名其妙的概念:即洋货比国货好,大到汽车,小到糖果,而事实的本身并不是如此。单以食品为例,据某市卫生检疫部门的检验,在1991年进口的1600批食品中,就有67批不符合卫生标准;冷冻食品中有20%污染病菌超标,咖喱粉有90%污染了霉菌,不少食品添加剂毒性试验远远超过安全标准。一个体户全家长期食用东南亚某国进口的饼干,近来幼儿腹泻1月不止,四处求医不得良方,后将饼干送来检验才真相大白。原来其子腹泻的“元凶”乃饼干中病菌大幅度超标。

“漂亮好看”未必好吃

许多人买食品,往往片面追求包装、装潢和外表,以“外表”取“食”。殊不知,包装、装潢、外表漂亮好看,其内容未必好吃。一些见利忘义的食品生产企业瞅准了人们的心理,便刻意在食品包装上下功夫,不注重食品卫生质量。结果企业有了效益,消费者受到了损害。据某地一次抽样检验表明:在被抽查的五家儿童食品厂的五个产品中,有三个产品添加的色素超标。两个刚刚符合标准。而三个超标的产品恰恰以精美的包装走俏市场,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超过未超标的两个企业。

腌腊制品问题更多

病猪肉腌腊肉、疯狗肉灌香肠……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尽管执法部门年年检查、处罚,但不法商贩仍年年如法炮制,且这类利欲熏心的人在各个地区都层出不穷。在一次突击卫生检查中,某市工商部门查出一长期经营病死猪肉做腊肉的个体户,顺藤摸瓜竟查出了一个40多人的团伙。他们中一部分人专门到附近郊县低价收购病死猪肉,有时甚至将农民深埋在地里的病死猪也挖出来;另一部分人则专门负责将病猪肉制成腊肉,他们大量使用色素、酱来掩盖已变质的猪肉;还有一部分人则负责在市内一些菜场高价销售。整个过程“一条龙”,产、供、销齐全,不知坑了多少人。

菜市场也不平静

农药对农作物的污染,这是当前农业环境保护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事实上,农药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施用的量和时间。如果量适当,次数也合理科学,无疑将有助于农作物生长和病虫害防治。反之,则会使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在实际操作中,菜农们已掌握了农药的使用,关键是忽视了施用农药后需过一段时间才能将蔬菜送上市,否则将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滞留于蔬菜上。据调查,有相当部分农民在施用农药的第二天便将蔬菜挑进了菜场。更有甚者甚至“喜欢”用农药来美化蔬菜,如在西红柿上抹上一定量的氨水。可使西红柿更加红艳照人。据说类似方法推广到其它蔬菜或水果上亦有效。某企业一次买一农民近百斤菠菜,结果当晚进餐的数十名职工集体中毒,医院化验结果是问题来自菠菜,后来查到了那位农民头上,险些将他送进了“班房”。

此外,用药物毒鱼、毒狗,再将其抛之于市场者亦为数不少,危害极大,切不可忽视之。

啼笑皆非的“自食其果”

90年代初,内地某食品厂通过关系从沿海某市弄到一批进口奶油,遂用这批奶油制作食品。厂领导出于职工福利考虑,决定将生产出来的第一批奶油面包免费发给每位职工5斤。当星期六下午职工们兴高采烈地领到面包提回家,全家人一番吃喝之后,星期一早晨厂长突然发现,有二十几名职工请病假,厂里这天厕所特别拥挤。厂长正在纳闷之际,学校打来电话,说他女儿上吐下泻住进了医院。厂长急忙赶到医院,见女儿正躺在病床上。医生告诉他,孩子系食品中毒所致。厂长百思不得其解,昨天全家人都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女儿为什么会中毒呢?猛然,他想起了面包,星期六他提回家里,女儿便下达了“命令”,面包归她独享。厂长立即送面包去卫生防疫站检验,结果是进口奶油早已过期变质。为此,厂长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面对全厂哗然的舆论,厂长宣布:这件事任何人不得外传,否则扣发奖金。为了补偿损失,每人当月加发20元津贴。事后,厂长对家人说:我这叫“自食其果”啊!

上一篇:歌颂祖国的名言名句下一篇:江西会计考试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