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精选10篇)
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篇1
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镇巴县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李传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为此,笔者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一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食品的特性
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2、对食品的要求
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是消费者对某类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为,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否则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基本理解。
3、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指食品满足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它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也不表示人们的主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达到标准,说明食品质量合格。
二、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两个不同的概念。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篇2
质量风险管理 (QRM)
质量风险管理的概述
质量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方针、程序及规范在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避风险时的系统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确定并评估产品或流程偏差、产品投诉对质量和法规造成的潜在影响, 包括对不同市场的影响;评估并确定内部、外部质量审计的范围;厂房设施、建筑材料、通用工程及预防性维护项目或计算机系统的新建或改造风险的评估;评估验证活动的范围和深度;评估质量体系, 如材料、产品发放、标签或批审核效果或变化等。质量风险管理在掌握足够的知识、事实、数据后, 前瞻性地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通过风险控制, 避免危害发生。其程序为:识别潜在风险、分析潜在风险、评估潜在风险和控制潜在风险。
由此可知, 风险评估是质量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实施风险评估的目的及最终结果就是寻找生产及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 使其不再是问题所在。必须认识到, 只有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保持质量的稳定, 才能确保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均保持一致。通过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实施前瞻性的识别和控制手段, 并利用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可以进一步确保消费者食用到高质量的产品。
食品安全中的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产品从最初的研发、生产、销售一直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全部过程) , 而生产企业防范产品质量风险, 首先应该掌握本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特征, 根据特征分析影响产品的关键因素, 进而确定风险的大小, 再根据风险的大小确定企业管理资源的投入和控制的方法。在食品的生产与加工环节中风险管理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评价等阶段。质量与风险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根据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产品质量风险管理。因此质量风险管理这一流程, 不仅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部门有关, 还与职能管理部门有关, 而且质量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风险评估的结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同时, 在防范食品质量风险时, 应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共同参与, 目的是要把风险控制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 并增进企业价值的过程, 也就是要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全面风险管理需要依靠专业的人才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实施, 以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得到识别, 让识别的风险都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食品。
HACCP体系
HACCP体系的概述
HACCP体系是指为了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应对存在于食品原料种植 (养殖) 、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食用等一系列过程中, 造成食品污染发生和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能够有效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CCP) ”, 进而对食品污染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控制。同时, 其还可以监测控制效果, 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HACCP体系通过这种“分析—控制—监测—校正”的系统方法, 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卫生, 所以其又被称为HACCP系统。
H ACC P体系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生产安全控制体系, 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目前,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水产、果汁以及禽肉等行业, 已把H ACC P体系纳入强制性法规, 以确保本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而一些欠发达国家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及安全、进一步扩大食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也把推行H ACC P体系纳入到法制轨道。我国于20 0 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在第三十三条中也对此做出了相应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迄今为止, HACCP已被许多国际组织如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W H O (世界卫生组织) 、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 等认可, 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准则。
HACCP的原则与优点
H ACC P体系作为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 它克服了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 (现场检验和终产品测试) 的缺陷, 可以使企业将精力集中到加工过程中最易发生食品安全危害的环节, 从而使食品控制更加有效。当前, HACCP体系作为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已被全世界所认可, 并成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疾病的有效、科学、经济的方法。
H ACC P是一种鉴定特殊危害并有专门的措施控制这些危害的系统方法。一般而言, 它有7项基本作业原则: (1) 分析危害因素及评估危害程度; (2) 确定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3) 建立每一关键控制点的有效管制界限; (4) 建立每一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 (5) 建立修正措施; (6) 建立记录存贮系统; (7) 确认HACCP体系的检验程序。HACCP体系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 适用范围广。HACCP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的程序, 它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中各个阶段中所有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 (2) 安全性高。HACCP体系是一种预防性体系, 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将危害因素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使危害不发生或一旦发生立即纠正,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针对性强。HACCP体系通过判定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 并针对其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它只对那些影响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对次要因素只花较少的精力, 从而做到有主有次、有的放矢, 在大大节约成本的同时, 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H ACC P体系与I S O9 0 0 0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良好生产规范、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样, 都是一种质量保证体系。但需要说明的是, H ACC P体系并不是一个零风险体系, 将安全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才是其惟一的目标, 而且HACCP体系必须建立在良好生产规范 (GMP) 以及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S SO P) 基础之上。
食品安全中的HACCP体系
HACCP体系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严谨、适应性强地控制生物、化学和物理性食品危害的手段, 通过控制食品原料、加工 (制造) 和贮运、销售过程的关键点,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 并可避免单纯依靠产品检验进行质量控制而产生的问题。
HACCP体系从原料种养、接收到生产加工乃至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了控制, 以消除各个环节的潜在的危害。在这个体系中仅限于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控制, 以防止存在潜在危害因素的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
浅谈食品质量安全与监管 篇3
关键词:食品 质量 安全 监管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60-01
1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的源头
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谋取牟利,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生产加工不符合包装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食品;(2)以非食品原料、非食用添加剂、发霉变质原料、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3)加工后篡改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假冒质量标识;(4)食品整体质量不高,企业人员素质不高,质量意识不强,家庭小作坊较多,食品市场准入许可观念淡薄,没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1.2 流通环节也存在着许多食品安全隐患
笔者近期参加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对流通市场抽检工作,发现流通企业和副食品市场的不少食品良莠难分,食品安全隐患多,让人难以放心。在食品流通环节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农贸市场及周边的散装食品安全隐患较大,监管难度也大,无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2)流通经营者未经许可,超范围从事卤制品、乳制品等现象较为严重,取缔较难,规范更难;3)小超市、小食品店比较多,面广、量大,经营者素质不足以履行法定义务而且进货查验根本不到位,监督难度大。
1.3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症结
不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流通流域,道德、诚信缺失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在生产企业中表现:企业规模小,家庭作坊偷工减料,使用非食用物质、假冒他人产品,为达到谋取暴利,不择手段。在流通领域里,主要表现在场所周围环境卫生较差,对商品保护不力,明知过期的商品不主动清理下架,故意销售国家禁令销售的食品。食品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制度是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能否进入市场销售的重要资质。但许多食品生产企业没有严格遵守市场准入制度,不能够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检验不能够正常开展,检验设备形同虚设等。
2 食品安全监督
通过以上分析,食品安全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不可忽视的一件重要事情。笔者认为,在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种保证食品安全措施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做好这几个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推进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建设的经常化。要求每个食品生产企业将申请许可情况、资质变化情况、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不合格产品管理情况、企业的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情况、各类监督抽查报告情况等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综合建立起有形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
(2)推进企业培训的制度化。要求每个企业开展经常性内部培训,包括普及性培训、专题培训、自愿性培训;接受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包括强制性培训、惩戒性培训、申报许可前培训,考试。定期将化验员委托到有权威性的检验机构进行培训;关键岗位技术上岗培训以及年度考核等等,要更加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严把食品生产许可和流通许可准入关,确保生产和流通的条件以及能力。以审查通则和相关的产品审查细则为准绳,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市场流通许可准入条件,提高许准入的门槛。严格生产许可,流通许可审查程序的时限,加强对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的各种台账记录、各类备案、各种变更、注销、吊销等一系列证后监管的力度。
(4)加大对无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查处力度,增强企业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我国从2003年开始逐步对28大类食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对流通领域实施流通许可证管理制度。办理生产许可证,企业每年须缴纳一定的费用,不办证的则无。有证企业心理极不平衡,导致换证积极不高,有的甚至出现许可证期满不换证。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无证企业查处力度,查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心慈手软。
(5)完善食品安全监督长效工作机制,提升监管与服务的能力。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不断探索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1)理顺监管与服务关系,以服务为主监管督查为辅。2)探索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管措施,充分发挥动态监管措施作用,充分利用各基层的质量安全信息员、监督员工作特点和优势、监督抽查针对性和有效性等。3)适时采取表彰鼓励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对食品安全有保障的企业,做到报纸有文字、有图片、电视有声音。4)采取不定期组织综合执法、区域整治,多个相关部门联动。5)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实行A、B、C、D档次进行监管。
(6)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体系,不断拓展监管能力。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的不断深化与监督工作人员缺乏的傲盾。由于人员少,监管地域广,造成对产品质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管。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内在隐患。
(7)加强检验机构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检验机构检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监管的执行与落实。各地要在原有检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当地实际情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检验机构能力建设。省市一级检验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切实将检验机构做大、做强、做全,对食品检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要组织精干力量及时克坚攻难。
3 结语
从基础上规范生产标准和监督管理,完善处罚体系与法律文件,保证百姓的实际利益,对生产厂家实行宏观调控,避免商业竞争带来对产品质量的忽视。或是对产品销售的注重而忽视本质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总之,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的每位成员共同作出努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总结 篇4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天然有毒物质、天然过敏物质、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
第二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龙葵碱的防治措施:存在于土豆中
1、将马铃薯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或辐照处理,以防马铃薯发芽。
2、发芽较多的皮肉变黑绿色者不能食用;发芽少者可剔除芽与芽基部,去皮后水浸30-60min,烹调时加入少许醋煮透,以破坏残余的毒素。
3、目前,对发芽马铃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现病人后立即采用吐根糖浆催吐,用4%鞣酸溶液、浓茶水或0.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停止食用并销毁剩余的中毒食品。对重症病人积极采取输液等对症治疗措施。
秋水仙碱的防治措施:存在于鲜黄花菜中
1、不吃未经处理的鲜黄花菜。最好食用干制品,用水浸泡发胀后食用,可保证安全。
2、食鲜黄花菜时需做烹调前的处理。即先去掉长柄,用沸水烫,再用清水浸泡2-3h(中间换水)。制作鲜黄花菜必须加热至熟透再食用。烫泡过鲜黄花菜的水不能做汤,必须弃掉。
3、烹调时与其他蔬菜或肉食搭配制作,且要控制摄入量,避免食入过多引起中毒。
4、一旦发生鲜黄花菜中毒,立即用4%鞣酸或浓茶水洗胃,口服蛋清牛奶,并对症治疗。有毒的动物性食品几乎都属于水产品,动物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河豚毒素、贝类毒素、鱼体组胺、蟾蜍毒素。
第三章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沙门菌属,属于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无芽孢直杆菌。中毒临床表现类型: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大肠杆菌,是革兰阴性短杆菌。葡萄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革兰阴性菌。
肉毒梭菌,格兰阳性内生芽孢杆菌,厌氧。蜡样芽孢杆菌,革兰阳性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革兰阳性菌。李斯特菌属,革兰阳性菌。
食源性寄生虫分类:肉源性寄生虫、水生动物源性寄生虫、水生植物源性寄生虫、蔬菜水果源性寄生虫。
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以及可食性产品中的药物或化学物的原形、代谢产物和杂质。
药品残留危害表现方面:毒性作用、过敏和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激素的副作用。★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除了应遵循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还应遵守以下要求:
1、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保证其在允许使用范围内长期摄入而对人体无害。
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物质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影响食品质量及风味。
3、食品添加剂应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及贮运过程,具有保持食品营养价值、防止腐败变质、增强感官性能及提高产品质量等作用。
4、食品添加剂最好在达到使用效果后除去,而不进入人体。
5、食品添加剂加于食品后应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6、价格低廉、原料来源丰富、使用方便、易于贮运管理。
第五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氟化物氯气沥青烟雾酸雨大气粉尘和金属飘尘 土壤污染物:农药重金属多环芳烃和酚类物质化肥污泥垃圾
第六章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或DNA重组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提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再和一定的载体拼接重组,然后把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内,产生基因重组现象,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转基因食品GMF:是指用转基因生物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
★转基因技术实验步骤:
1、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以分离出含有特定的基因片段或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
2、制备载体基因,再把获得的目的基因与制备好的载体用DNA连接酶连接组成重组DNA分钟,利用细菌繁殖扩增重组DNA。
3、将该重组DNA分钟转入受体细胞,使之在受体细胞复制保存。
4、对成功转化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5、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表达。
第七章食品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 在加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方面:
1、食品加工企业设计不规范,生产环境不符合食品企业卫生的要求,未能远离有毒、有害物污染源,以及风向、采光、通风、防尘、污水处理等不合理。
2、食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管道使用不当或清洗、消毒不当,使其中的有害物析出,造成食品污染。
3、生产用原辅材料、生产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使用腐败或霉变、虫蛀甚至受有毒物质污染的原辅材料,造成食品污染。
4、生产工艺不符合卫生要求,造成食品污染。
5、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或加工助剂,造成食品污染。
6、食品的掺假及假冒。
7、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厂址选择:食品厂应选这城镇郊区、周围环境较好的地方建设。水质控制:食品加工用水和制冰用水必须符合国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分离技术:过滤萃取絮凝膜分离。
常见杀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巴氏消毒法
第八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微生物常规技术:灭菌消毒技术无菌操作显微操作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接种、分离纯化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的计数技术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GC-MS系统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一般由气相色谱仪、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的中间连接装置和计算机四部分组成。
LC-MS联用仪组成:液相色谱、接口、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
ELISA常用方法:直接法测定抗原、间接法测定抗体、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竞争法测定抗原。
PCR扩增:模板DNA变性模板DNA与引物退火引物延伸 巢式PCR: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反转录PCR:检测RNA 多重PCR:检测单拷贝基因重排、插入扥异常改变 不对称PCR:检测特异长度单链DNA。
生物传感器组成:分子识别元件信号转换器件电子测量仪表
第九章食品安全性评价
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计量。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交流
毒性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 28d经口毒性试验 90d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第十章良好生产规范GMP、食品生产许可QS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QP 良好生产规范GMP:它是为保证食品安全、食品质量而制定的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全过程的一系列方法、监控措施和技术的规范性要求。食品生产许可QS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QP SSQP : 加工企业为了保证其生产操作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除不良因素,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知道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性文件。实施GMP的意义:
1、确保食品质量
2、促进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有利于食品进入国际市场
4、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水平
5、促进食品企业的公平竞争 实施QS的意义:
1、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是提高商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健康的需要。
2、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是保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符合基本条件、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的需要。
3、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是适应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经济运行环境的需要。
第十一章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它是一种以食品安全预防为基础的,简便、合理、专业性又很强的,先进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
★实施HACCP的理由:
1、HACCP是保证食品安全和防止食源性疾病传播的质量管理体系。
2、HACCP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加工企业对原料的要求传递给原料供应商,确保原料安全性,减少食品的原始危害。
3、HACCP是一种体系化的控制体系,能够及时识别生物、化学、物理等所有可能发生的危害,建立预防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性。
4、HACCP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的质量检测与监督方法的不足,不但提高了产品品质,延长了产品货架寿命,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是保证食品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5、HACCP控制程序通过预测潜在的危害物,提出控制措施,为采取新工艺和新设备提供依据。
6、HACCP已被政府监督机构、媒介和消费者公认为目前最有效的食品安全性与卫生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可通过实施HACCP提高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度,促进产品的销售。
食品质量与安全个人简历 篇5
户口所在: 东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0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质量/安全管理:,食品/饮料工程: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东莞,
工作经历
志愿者经历
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起止年月:20xx-09 ~ 20xx-01
担任职位: 副会长
工作描述: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工学学士 毕业日期: 20xx-07
专 业 一: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个人形象良好,曾作为协会全体大会主持工作及礼仪培训主讲
外语能力:大学英语 六级 ,听读水平良好
语言能力:普通话流利, 粤语流利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实习报告 篇6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各项理化性质、微生物及物质元素的检测,熟练检测的操作步骤,并为以后更深远的工作及研究打下实践与技术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检测员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种仪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层析仪根据各种各样的化工互作用力来分离混合物。这种互作用力通常是分析物及分析管柱之间的一种非共价性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在不同的时间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每个峰顶都代表一个另外化合物的种类,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测物所含有的物质。
我所在的岗位主要负责检测食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安赛蜜、三聚氰胺以及苏丹红。
三、实习安排:
三周时间逐步学习高校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原理、操作使用和注意事项,期间可穿插对其他实验室的气象色谱仪的检测理论学习,以及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实验的进一步熟悉。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实习的第一天便是分配岗位,原本计划三周能在每个岗位上轮循一回,结果却是在大型仪器实验室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学习了阵阵三个星期。
归结起来,整个的实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理论知识学习、使用操作的要点讲解、实际操作、反思与总结。(一)理论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二)使用操作的要点讲解
每天的样本种类是不同的,数量也不同,这就导致所里老师因节省资源的目的,会在样本少的时候不做检测,而我的学习在初期也是有些混乱的不知所措。先看上样检测,再看样品前处理,再穿插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第二天才听得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打乱的顺序让我刚开始并不清楚整个的操作流程,而且经常会把各项操作的方法搞混,为此,受了老师不少白眼。
之后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我将老师所讲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步骤做了以下归结,以苯山糖安(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安赛蜜)为例:
1、样品的前处理
拿到各式各样的样品,我们并不能直接放入仪器中检测,而是应该对样品进行预先处理,因为高效液相色谱仪所能接受的样品即为含所测物质的液体样品,所谓样品的前处理,即为将所有的固体、酱状液体、液体样品制备成仪器能接受的一定浓度范围的液体样品。固体样品:用试管称取2g切碎的样品,加入20ml水,振荡混匀,浸泡4-5小时 液体样品:用试管量取2ml样品,加入20ml水,振荡混匀,静置1小时 酱醋样品:用试管量取1ml,加水定容至50ml,振荡混匀,静置8小时 所得样品浓度即为10ppm,10ppm和20ppm
2、标准样品的配制
NaHCO3(20g/L)溶液:称取2g碳酸氢钠,加水定容至100ml 苯甲酸标液:称取0.1000g苯甲酸于容量瓶,加入5ml配制好的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5ml10%的甲醇溶液,加水定容至100ml,振荡混匀,得到1mg/ml的储备液。
山梨酸:称取0.1000g山梨酸于容量瓶,加入5ml配制好的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5ml10%的甲醇溶液,加水定容至100ml,振荡混匀,得到1mg/ml的储备液。糖精钠标准溶液:称取0.1000g糖精钠,用流动相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再加入5ml10%甲醇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即得到糖精钠1mg/ml溶液。
安赛蜜:称取0.1000g乙酰磺胺酸钾,用流动相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再加入5ml10%甲醇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即得到安赛蜜1mg/ml溶液。
最后一步,从含四种物质的容量瓶中各取1ml溶液于第五个1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
3、流动相的配制
称取3.12g磷酸二氢钠与2L容量瓶。先加水至一半,振荡摇晃溶解,在加水至刻度线。使用抽滤装置,取一片紫色的水系过滤膜覆盖于石棉层上,用夹子固定抽滤瓶与过滤装置,用橡皮管连接抽泵和抽滤瓶,打开开关。先抽滤一小部分溶液,对装置、抽滤瓶和承装流动相的试剂瓶(试剂瓶需要用重铬酸钾洗瓶剂预先进行清洗,注意重铬酸钾有强腐蚀性和致癌性,不要弄到皮肤上)进行润洗,再对全部的溶液抽滤,得到,不含菌的流动相。最后一步,将抽滤完的流动相溶液(试剂瓶)放入超声波清洗仪中5min,除去流动相中的气泡。至此,流动相配制完成。
4、样品制备
经过浸泡了数小时的样品,此时样品内的被测物质已经充分溶解于液体溶剂中,然而,所得的液体并不是纯净的,其中含有许多杂质,如固体颗粒。高效液相色谱仪因其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值低,柱子十分的精细细致,若将该液体样品直接放入仪器中检测,会导致柱子甚至仪器中管道的堵塞,破坏柱子和仪器,致使结果毫无参考价值。因此,获得溶解物质的样品还需最后一步,来制备成能够使用的液体样品。样品制备如下:
若当日有15个样品,则需准备15个一次性的1ml针管,微样过滤器(做苯山糖安的样品处理时使用水系过滤器,做三聚氰胺的时使用有机系过滤器),15个样品瓶。将针管去掉针头,于样品试管中吸取1ml试液,套上微样过滤器,将试液注入小样品瓶,更换针管和过滤器,用相同操作过滤下一个样品,按编号将小样品瓶依次放入样品架。若在将试液注入小样品瓶时,不容易注入,所受阻力大,则当时不能过度用力,应缓慢注入,或更换过滤器,或用离心机离心五分钟试样后再过滤即可。将承有样品瓶的样品架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样品室中,样品制备完成。
5、编写程序
好的,接下来三步是我最混乱的三个步骤了,原因主要是没用过类似的系统软件,再加上老师一会儿讲讲第六步,一会儿又讲讲第五步,颠来倒去,刚开始又不让我上手只是看。所以做总结,实际也是为了此。
点开操作系统,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点“分析”进入1号箱。
然后点击“调用方法”,选择文件“苯山糖安”,“打开”“下载”“启动泵”,机器便会按照一定比例注入乙腈和水以及流动相磷酸二氢钠,来先清洗柱子,后平衡竹内相。
在正式编程之前,先排泵内气泡。可直接在仪器上进行操作:关闭bump,打开泵头开关,按下purge(此时会以最大泵压力流动),气泡便会随流动相一起被泵入废液缸。待各软管中见不到气泡时,再泵一分钟,即可再次按下purge,关上泵头开关,再次按下bump,此时便完成了管路内的气泡排放。接下来派泵头气泡:接着上面的步骤来,待压强显示达到5.0mpa时将泵头开关打开,此时可看到有明显的一连串气泡从泵头的小软管中排出。待气泡流出后,关上泵,待一次显示压强又一次达到5.0mpa左右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无明显气泡从泵头排出即可。
接下来开始编程,打开的方法中已带的像数据库表格一样的内容即为上次测量苯山糖安的方法。为方便后期出报告,所有的数据标题类的内容都需重新编写,包括“样品架”“样品名”“ID”“样品类型”“稀释因子”等,以及要在适当位置插入一针标液以便弥补柱未洗净所带来的误差。
方法编完后,便可开始进行检测,所花时间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视样品量而定。
6、分析数据
这一步是我掌握的不是很熟练的一步,涉及到一些理论,尚未理解就过去了,哎呀不好呢。数据处理主要是:首先,调多色谱通道,根据苯山糖安四种物质的性质,可选取195,225,255三个色谱通道,然后设置向导,最小识别面积为10000,时间窗飘逸范围设为10%或5%,校准级别单点,1级。然后将此应用于所有积分。
7、发报告
含量未超界限为“未检出”,超出界限就要进行二次复检甚至三检,最终把两次的结果都记于打印出的报告上。(三)实际操作
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刚开始没记笔记,只一门心思用耳朵听脑子记,结果老师本来就不是按顺序讲的,这么记下来就更乱了。听着简单的步骤,真到自己做的时候就有些分不清了,比如做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时,我就误拆了十几个新的一次性针管,而那些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才会用到的。
既然提到了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那我就在细说一下这个快速检测的方法。想当年三聚氰胺引起了多大的食品安全**,坑害了多少婴儿的健康,那时就是因为对三聚氰胺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才会导致那么严重的后果。而如今的三聚氰胺快检技术,实在让我惊讶,所需要的核心,只是一个小小的试纸卡。用移液枪吸取牛奶液体50ul于小试管中,加200ul三聚氰胺稀释液混匀,然后将样品滴加到加样孔3-4滴,反应5min,观察试纸的显色情况,判断结果。T线和C线都显色,表示样品中三聚氰胺浓度低于检测限;T线无显色C线显色,表示样品中三聚氰胺浓度高于检测限。未出现C线,表示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纸卡已变质或失效,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纸卡重新测试。
但有时这个三聚氰胺的快检法也会失效,像是有一次,对黑牛豆奶做的快检显示高出检出限,然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这个更精确)做复检时会发现压根没有。由此可以判断,该快检法的准确度并没有高效液相高。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三周的实习,时间不短,但真正了解的比较透的也就只有高效液相色谱仪了。期间的空闲时间(因为样品量少的关系,我所在的高效液相仪器室的工作量并不大,没东西可测的时候老师便让我们自己找事做),我在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实验室来回走动,却只学个皮毛。每一个部分的学习都没能够有集中的时间让我学精是我最大的遗憾。然而,有遗憾并不表示没有收获。三周的时间,让我脱离了书本,脱离了想象,真正的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这是在学校实验室很难达到的。老师说,三周时间并不能让我完全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因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数据分析,也就是我搞得最混乱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所测的物质的峰是否飘逸,超出检出限的物质的检出量是否完全为所测物质而不包括杂质(很多超出检出限的物质其实是由许多杂峰组成的,排除杂峰,其实际物质远低于检出限)。但是我已能够独立操作并完成高效液相色谱仪了。
浅谈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 篇7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现状分析,危机应对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责任主体不明确
在权限分配上, 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 预警管理也较为复杂。管理职能较为分散, 并且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涉及诸多环节和领域, 其权限分属多个部门, 各个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和相互协调方面较差。对于这些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工作中很难做到尽职尽责, 出现问题后更是互相推诿, 逃避责任。
1.2 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 我国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完善, 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从农田到餐桌, 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食品质量造成影响, 然而当前的法律法规并不能进行全面的涵盖, 在执法的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 制定一部完整而统一的, 针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法律势在必行。
1.3 技术装备手段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很多方面仍然与之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监测机构、设备、人员方法等,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发达国家拥有大型的精密仪器和检测技术, 而我国在污染物的检测方面则较为欠缺。同时,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一部分地区的检测检验机构设备和仪器较为简陋, 功能单一, 对于突发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应对, 对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也存在不足。
1.4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标准非常重视, 在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广阔领域, 发达国家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了关注的重点, 并把健康保护作为发展的目标。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而且时间跨度较大, 与国际标准有很大的差距。而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标准, 很多甚至高于国际标准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安全标准体系上的差距, 导致了我国的标准在国际上没有较高的可信度。
1.5 管理制度缺位或不规范
首先, 我国传统的管理方式通常以事后管理为主, 缺乏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机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采用产品抽查和事故调查等方式来实现, 然而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单, 现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趋向系统化、复杂化发展, 采用旧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其次,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资源严重不足, 相应的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国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建成, 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 不能为生产者、消费者, 以及相关的决策部门提供食品安全的信息, 现有的信息不集中, 共享机制欠缺。
1.6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财力不足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尚有不足。这就导致某些国家急需的检测项目, 在能力上较为欠缺, 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日益加大, 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执法机构只注重罚款, 监督执法工作不够认真负责, 无法有效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1.7 科技实力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范围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管理已经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相对而言, 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则起步较晚, 缺乏专业性人才, 基础较为薄弱, 危险性评估技术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 需要积极追踪世界先进的科技发展动态, 分析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并在关键的技术领域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1.8 预警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不高
当前, 我国从事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人员, 其专业背景较为单一, 因此知识面较为狭窄。此外, 我国对于从事预警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培训要求不高, 对于任职资格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
2 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明确责任主体, 构建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
目前, 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采用多部门管理的方式, 因此应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决策中心负责人、辅助参谋部门组成的专职性机构, 对多部门的管理体系进行协调, 同时使每个机构的作用和职责都得以明确, 使之协调一致的工作。
2.2 构建合理的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而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则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应以创新、全面、及时和高效为原则, 形成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2.3 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在危机发生前通常会有一定的预兆, 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也同样如此。捕捉这些征兆的信号, 并了解、评价和预测引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因素, 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和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对于环境的细微变化能够及时发现, 做出合理分析。当不利因素出现时, 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防止事件的扩大, 减轻其对于社会造成的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机构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 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4 加强职业队伍建设
专业性的人才在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工作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进人才的建设, 应加强国家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 设立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相关的专业的教学点, 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 应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 在培训的过程中, 应注意根据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来决定培训的内容, 加强不同区域经验的交流, 并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
2.5 提高国家重视,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需要, 应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 加强国家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研究、确定新标准、包括改进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抗性、病源的控制等预防技术标准。同时要对食品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强化训练, 使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达到国际标准化。
2.6 引进先进技术, 加快设备更新
改善检测设备, 要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 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监督检测硬件方面的差距。加强现有监督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将一批高水平的监督检测技术机构联合起来, 发挥龙头作用。
2.7 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管作用
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 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形势, 引导社会消费, 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消费者更多的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 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 加大科普宣传, 增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程言清.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的制度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6 (1) .
[2]赵淑昂, 林秀芝, 洪丹妮.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现状及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 2015 (21) .
[3]雷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探析[D].东北大学, 2008.
[4]顾加栋, 顾帮朝.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J].卫生软科学, 2006 (2) .
[5]杨艳涛.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篇8
关键词:食品质量 安全现状 管理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42-01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和影响了群众健康与生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食品质量检测机制,对在种养殖、食品加工以及流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对于促进我国食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现状
1.1 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虽然有的食品生产企业按要求建立了可追溯体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标识不全,食品生产中上下道工序记录衔接性差,信息不齐全,尤其是有关工序质量的信息很少,这样就造成在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后,不能查找到原因,因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频繁。
1.2 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频发,比如2013云南企业10年卖3万吨地沟油够150万人吃1年;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大量采用过期肉等,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并且也让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的问题凸显了出来,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却没有对其加以重视,而食品生产企业也忽视了我国对食品添加剂新的国标标准与要求[1]。
1.3 原料生产方式较为粗放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
报告68起,中毒2482人,死亡42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11.5%,中毒人数增加26.1%,死亡人数减少8.7%。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原料,很少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加工生产一般都是粗放型的,这样就难以让我国食品行业原料质量得到保障。
2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
2.1 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不断增加了对化学药品的使用量,这就让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余量严重超标。另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也会让人体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因此引发癌症[2]。因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受到污染的可能,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将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
2.2 有害微生物对食品影响
有害微生物也会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文件显示,平均每年都会发生200次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超过半数都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有害微生物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菌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能够引起人体中毒;猪水疱病毒、口蹄疫病毒以及狂犬病病毒等能够引起人体与牲畜共同发病。
3 完善食品质量检测过程的对策
3.1 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假造假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国家要加强对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要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术和手段,不能只依靠原来落后的设备工具和检测技术上,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及时检测到所遇到的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另外,也要积极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实现我国食品质量检测准确性的提高,这样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更具权威性。
3.2 建立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在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能够有效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因此,要对食品制假造假行为以及添加不法成份的惩罚措施进行明确规定,让食品执法监管部门能够有法可依。只有这样,食品生产企业才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从而让生产的食品质量有所保障。
4 结语
总之,我国在食品质量方面有着严重隐患,形势十分严峻。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填补食品安全检测漏洞,才能够让其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才能保证群众的生命健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心伟.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食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乳业,2013,12:60-6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参考 篇9
1.20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发展
3.2017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4.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5.2017信息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6.安全工程专业解读与就业前景
7.2017信息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就业概况图】
8.信息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9.2017安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篇10
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把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
具体工作目标是 年底。
蔬菜农残检测整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
实施食品招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上加贴QS标志;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基本消除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基本遏止滥用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彻底解决城乡结合部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无证照生产加工问题;建立不合格食品招回制度。
各综合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彻底解决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出厂肉品合格率达到100%确保“两证、两章”出证率达到100%区生猪屠宰企业达到国家Ⅱ级标准以上。市场(超市)冷库、肉类制品加工企业等经营的动物产品附证率100%;有效遏制运输、加工、贮藏、销售、使用病死、病害动物及产品行为;动物产品兽药、饲料添加剂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进一步下降;确保不发生经营、使用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行为;兽药、饲料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入厂检出的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确保对注水猪、病害猪不屠宰。
其中大型企业达到95%以上;重点区域的制假售假重大违法活动基本得到杜绝。劳动防护用品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基本解决无证生产的问题;获证企业生产产品的抽查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
二、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全市专项整治的重点产品是:食用农产品、食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重点单位是:蔬菜生产基地、规模畜禽和水产品养殖场、屠宰(厂)场、饲料加工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鲜产品超市、小食杂店、小型餐馆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区域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以及制假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主要任务是开展以下八个专项整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进行整治;加强对种植养殖业产品农药残留和“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的监测;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农产品的行为。
(二)重点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婴幼儿配方乳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等16类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针对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不按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行为,生产加工食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开展治理整顿。全面普查生产企业情况,建立质量档案,推进10类产品生产企业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进行生产、销售以及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
(三)落实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农副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小商店、小食杂店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以及无照经营问题突出和制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四)加强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型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管;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餐饮单位卫生管理实现“五统一”管理,即档案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五)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做到不屠宰、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无耳标的生猪不许调运,没有检疫(验)证明的猪肉不准销售;加强对猪肉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猪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
三、整治时间和步骤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全区专项整治行动从 年 月下旬开始至 结束。
第一。动员发动阶段制订具体方案,分解工作目标,落实整治任务,做好发动部署。
第二。集中整治阶段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全面开展检查,集中进行整治。
第三。巩固提高阶段(总结整治工作经验,组织督查验收,完善相关制度,巩固整治成果。
四、组织领导和分工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专项整治的具体工作。具体分工是全区专项整治行动在市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区政府成立 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区相关部门组成,农产品整治组。由区农业局牵头。负责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二)区相关部门组成,生产加工食品和有关消费品整治组。由质监 分局牵头。负责落实生产加工食品和有关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三)区相关部门组成,流通领域食品整治组。由工商 分局牵头。负责落实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四)区相关部门组成,餐饮消费整治组。区卫生局牵头。负责落实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工作。
(五)市相关部门组成,猪肉整治组。由区农业局牵头。负责落实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六)区相关部门配合,新闻信息组。由区政府办牵头。负责组织专项整治宣传和新闻发布会等工作。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听取各乡镇、街道和各工作组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汇报,组织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验收。
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乡镇、街道、各工作组实行联络员联系制度,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 分局。定期通报专项整治有关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加强领导。指定专人负责,要结合各自实际,制订本区域专项整治实施细则;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具体的整治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要为专项整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二)落实责任。全区专项整治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各乡镇、街道要将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逐级落实到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部门分解表》见附件)将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依纪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专项整治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地方、部门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三)密切配合。全区专项整治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部门多,加强协作。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围绕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做到令行禁止,协同配合,相互支持,搞好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专项整治中,要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标本兼治。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履行监管职责,注重实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高效。整治工作不能走形式,要花力气,切实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取得实际效果。整治工作要标本兼治,治本上要下真功夫。要加快相关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要认真实施食品等产品的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实行质量信用等级分类监管,逐步形成失信惩戒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
(五)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大力宣传专项整治成果,及时揭露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要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大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正确引导消费。要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生产安全产品、销售安全产品、使用安全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专项整治期间,有关部门每月至少联合召开一次会议,发布权威信息,通报工作进展。
【浅谈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推荐阅读:
食品质量与安全10-29
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10-03
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11-13
食品质量与安全重点05-28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认识06-12
食品质量安全10-24
食品质量安全07-31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07-28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09-12
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