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共12篇)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篇1
1 食品添加剂
1.1 定义、分类与特点
1.1.1 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 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
1.1.2 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一般说来除了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外, 其余的都可以归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主要来自植物, 动物, 酶法生产和微生物菌体生产。
我国是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的。可以分为21大类:酸度调节剂、着色剂、乳化剂、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
1.1.3 特点
品种繁多, 销量大, 变化迅速, 日新月异。
1.2 主要品种介绍
1.2.1 甜味剂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调味剂。常用的有糖精钠, 甜蜜素, 阿斯巴甜, 安赛蜜等。价格便宜, 等甜条件下, 价格比蔗糖便宜, 故应用广泛。
1.2.2 乳化剂
食品乳化剂是食品加工中使互不相溶的液体 (加油和水) 形成稳定乳浊液的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中乳化剂用量约占1/2, 是食品工业中用量最大的添加剂。常用的是大豆磷脂和脂肪酸多元醇脂及其衍生物。
1.2.3 酸性调节剂
酸味剂也称酸性调节剂, 在食品中添加酸味剂, 可以给人爽快的刺激, 起增进食欲的作用, 并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一般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食品中常用的无机酸是磷酸, 常用的有机酸有:醋酸, 柠檬酸, 酒酸, 苹果酸, 抗坏血酸, 乳酸, 葡萄糖酸等。柠檬酸是功能最多, 用途最广的酸味剂。磷酸在饮料工业中可以代替柠檬酸和苹果酸, 特别是不宜使用柠檬酸的非水果型饮料中作酸味剂且用量少价格低。
1.2.4 鲜味剂
鲜味剂也称呈味剂或风味增加剂。主要是增强食品风味, 使之呈现鲜味感的一些物质。味精是人们最常用的鲜味剂。主要成分是L-谷氨酸钠。
1.2.5 防腐剂 (Preservatives)
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 使食品在生产, 运输, 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减少因腐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添加剂。在我国允许使用的主要有山梨酸钾及其盐类, 对羟基苯甲酸脂, 丙酸及其盐类。
1.2.6 着色剂
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是装点食品的重要添加剂。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均已列入GB2760-1996中, 共有13个品种, 它们是:苋菜红及苋菜红铝沉淀, 日落黄, 亮蓝等。1994年我国正式宣布中国食品添加剂发展方向是“天然, 营养, 多功能”。应此到目前为止, 我国政府批准允许使用的60种食用着色剂中, 有47种是天然色素。
2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2.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近年来, 由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也暴露了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个部门2005年联合出台了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 将对现有食品行业的国家标准体系进行调整, 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新体系的首要目标。根据最近公布的《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 现行加工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将在两年内进行彻底整顿, 合并部分标准, 一些过时的标准将被淘汰。同时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 从以前的23%提高到55%、根据计划, 今后在标准中明确列出所有禁止添加物质的名单, 检测食品质量时, 将首先检测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2.2 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中发现, 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3 未经国家批准使用或禁用的添加剂
我国允许生产、经营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规范》所列的品种。但是, 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单位在利益驱动等因素支配下, 违法使用未经批准的添加剂。像在果脯、蜜饯、酱菜中超限量使用甜味素, 有的甚至在蜜饯类食品中糖精钠最高含量超出允许限量12倍之多;超量使用护色剂亚硝酸盐加工肉制品;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滥用硫磺熏蒸馒头, 致使馒头中维生素B2受到破坏;在干豆腐、香肠、冰棒中加入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甚至在婴儿食品或奶制品中添加糖精、香精等食品添加剂。有的将荧光增白剂掺入面条、粉丝用于增白, 而这些增白剂中二苯乙烯三嗪衍生物等有害成分会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采用农药多菌灵等水溶液浸泡, 虽然对果品起到防腐作用, 但多菌灵等农药残留物量却大为增加, 有毒添加剂吊白块被一些生产经营者用于面粉漂白;甲醛被用于鱼类防腐;硼砂用于扁肉、蒸饺中增加脆感。
2.4 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范围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中规定的使用量添加才会对人体无害。但在现实中, 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而随意添加现象较为明显, 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增加食品的视觉效果, 更改了食品添加剂的适用范围。例如在地产葡萄酒的生产中就采用了超范围使用的情况。地产葡萄酒往往以绿色食品为销售手段, 在产品生产加工中, 加入胭脂红等食用色素, 达到色彩艳丽的目的。我国葡萄酒生产严格规定, 不允许加入香料、色素类添加剂, 消费者长期食用会产生中毒现象, 毒素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引发身体机能紊乱, 导致器官病变。
2.5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
国家严格规定不准使用工业级添加剂替代食品级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但目前食品添加剂流通渠道及经营方式较为混乱, 且添加剂市售环节卫生监督管理相对薄弱, 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有些生产经营单位弄虚作假, 追求经济利益, 任意将工业级化工产品假冒伪食品级添加剂销售、使用。如:将工业级添加剂改换为食品包装和标签, 并出具假检验报告, 冒充食品添加剂出售、使用。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其多为亚硫酸钠、碳酸氢钠等。
2.6 食品添加剂还存在的问题有转化产物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问题、食物中毒事件等
为了人类的健康, 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 应该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来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是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 可多用可少用的尽量少用, 而且食品添加剂本身要符合质量标准, 提倡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 但不能盲目推崇天然物质, 忽略合成物质的使用, 对结构安全、质量达标、效果显著的合成物质没有任何理由排斥。总的来看,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差距还很大。但我们相信, 通过共同的努力,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卫生管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江虹.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技, 2003, 24 (6) .
[2]阎炳宗.食用着色剂发展趋势[J].食品科技, 2004, 25 (2) .
[3]张胜帮.食品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食品科学, 2003, 24 (8) .
[4]张新联.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学, 2005, 26 (5) .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篇2
和对人体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食材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肉禽类占人们日常的食材比例越来越大,然而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却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日常健康饮食搭配的建议.关键字:蔬菜,水果,营养价值,重要性 一: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蔬菜的定义:是指可以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植物。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国际粮农组织统计,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的90%、60%的维生素A来自于蔬菜。除此之外,蔬菜中还有很多种植物化学物质,是人们公认对健康有效的成分,如:类胡萝卜素、甲基硫化合物等。
常见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矿物质、芳香物质等各种营养成分。
常见蔬菜含有丰富多样的维生素,比如胡萝卜、菠菜、韭菜是胡萝卜素的主要来源。维生素C在蔬菜中普遍存在于菜花、芹菜、辣椒、青花菜等蔬菜中。蔬菜中还有多种矿物质,菠菜、芹菜等含铁质较高,豆类蔬菜含钾较多;茄子、辣椒等蔬菜含磷质较多;绿叶菜类含有较高的钙质.南瓜、马铃薯和山药等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除此之外,某些常见蔬菜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芳香油和纤维素等。从营养的角度出发,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也并不是与价格成正比的。一般来说,绿叶蔬菜的营养价值普遍高于瓜类和根茎类蔬菜。绿叶类蔬菜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绿叶类蔬菜含钙、含铁丰富,吸收率也比其他的高。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白菜: 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而且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养颜效果。更主要的是白菜中含有微量的钼,可抑制人体内亚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白菜中所含的锌,也高于肉类和蛋类,有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白菜富含钾且钠含量少,不会使机体保存多余的水分,可减轻心脏负担。圆白菜的营养价值多吃圆白菜的7大好处。圆白菜除了营养丰富外,还有很好的保健食疗功效。
通常我们吃有多种做法,要怎么吃才是最营养的?大白菜含多种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及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有“百菜之王”的美誉。大白菜的营养如此丰富,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的把它的营养发挥出来。
白菜和豆腐是最好的搭档,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与白菜相佐,相得益彰,如被人常食用的白菜豆腐汤。苦瓜: 1:促进饮食、消炎退热: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奎宁,有利尿活血、消炎退热、清心明目的功效。
2:防癌抗癌:苦瓜蛋白质成分及大量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具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苦瓜汁含有某种蛋白成分,能加强巨噬能力,临床上对淋巴肉瘤和白血病有效;从苦瓜籽中提炼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蛋白酶,阻止恶性肿瘤生长.3:苦瓜中所含的苦味素可抑制恶性肿瘤分泌蛋白质,防治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国外有实验发现,苦瓜能使人的舌、喉、口腔底部、鼻咽部癌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4;苦瓜中的蛋白质和苦瓜素的抗癌机理,主要是它们能激活体内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细胞的增殖或将其杀死。日本科学家认为,苦瓜蛋白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促进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
5:苦瓜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苦瓜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国内外研究发现,苦瓜对于艾滋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防治具有潜在的食用价值。日本医学家又证明苦瓜中的苦瓜蛋白对治疗癌症也很有效。美国科学家发现,苦瓜中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具有抗癌生活理性的蛋白质。黄瓜:
黄瓜中含有一种维生素C分解酶,而日常生活中,黄瓜生吃的比较多,这个时候它所含的维生素C分解酶保持一定的活性,如果与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辣椒等同食,黄瓜中的维生素C分解酶就会破坏其他食物的维生素C,虽对人体没有危害,但会降低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
黄瓜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同时黄瓜还含有丙醇二酸、葫芦素及柔软的细纤维等成分,是美容养颜的首选。青菜:
青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长期不吃青菜容易引起便秘、维生素缺乏等症状,影响孩子的健康。青菜菜花更是营养价值极高,对于发育期的孩子来说,是补充必需营养的最佳途径之一。
1.提供营养,强身健体青菜为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丰富的蔬菜之一.2.润泽皮肤,延缓衰老.3.保持血管弹性青菜中含有大量粗纤维,其进人人体内与脂肪结合后。4.防癌抗癌.菠菜:
菠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及矿物质,尤其维他命A、维他命C含量是所有蔬菜类之冠,人体造血物质铁的含量也比其它蔬菜为多,对于胃肠障碍、便秘、痛风、皮肤病、各种神经疾病、贫血确有特殊食疗效果。对解酒毒及防止齿槽脓漏现象亦具有食疗神效。常食菠菜,具有通便清热、理气补血、防病抗衰等功效,它对各种贫血症和糖尿病、肺结核、高血压、风火赤眼等诸多疾病可起辅助治疗作用。红萝卜:
肉质根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胡萝卜素及钾、钙、磷等。每100g鲜重含胡萝卜素1.67~12.1mg,比番茄高5~7倍,食用后经消化分解成维生素A,有防止夜盲症和呼吸道疾病的作用。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很高,大部分营养物质是无氮浸出物,并含有甘蔗糖和果糖,故具甜味,蛋白质含量也较其他块根为多。胡萝卜素尤其丰富,为一般牧草饲料所不及。胡萝卜还含有多量的钾盐、磷盐和铁盐等。一般说,颜色愈深,胡萝卜素或铁盐含量愈高,红色的比黄色的高,黄色的又比白色的高。每千克胡萝卜中含胡萝卜素36mg以上,少量喂给即可满足各种动物对胡萝卜素的需要。胡萝卜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食。胡萝卜喂肥猪,可以提高肉的质量,成年猪日喂5.0~7.5kg。胡萝卜喂猪,须粉碎或打浆;胡萝卜熟喂,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将受破坏。红、黄胡萝卜营养成分。二: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
苹果中的维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其性味甘酸而平、微咸,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感冒几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的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所以苹果不仅是大家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并且它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苹果还能防癌,防铅中毒。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
城市生活节奏十分紧张,职业人群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忧郁,这时拿起一个苹果闻一闻,不良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同时还有提神醒脑之功。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帮助消化。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的纤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益,能促进生长及发育。苹果中的锌对儿童的记忆有益,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但苹果中的酸能腐蚀牙齿,吃完苹果后最好漱漱口。
另外,科学研究表明,苹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吃苹果皮对健康有益。天天吃1个苹果(最好连皮吃)还能防止中风,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苹果对健康有利,更是女性健康的守护神。吃苹果最好连皮一起吃,因为与苹果肉相比,苹果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也较强,并能防止中老年女性中风。但由于苹果在栽种过程中可能使用了大量农药,在食用苹果时假如不仔细清洗,滞留在苹果表皮的化肥农药可能导致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所以,假如不能保证苹果的“天然”,吃苹果前最好洗净、削皮。橘子:
橘子常与柑子一起被统称为柑橘,颜色鲜艳,酸甜可口,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橘子的营养丰富,在每百克橘子果肉中,含蛋白质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 12.8克,粗纤维0.4克,钙56毫克,磷15毫克,铁0.2毫克,胡萝卜素0.55毫克,维生素B0.08毫克,维生素B2 0.3毫克,烟酸0.3毫克,维生素c 34毫克以及橘皮甙、柠檬酸、苹果酸、枸橼酸等营养物质。橘子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咳的作用,用于胃肠燥热之症;有和胃利尿的功效,用于腹部不适、小便不利等症;有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之症。橘子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脏兴奋,抑制胃肠、子宫蠕动,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微血管出血。橘子对减肥有利。梨:
梨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葡萄糖、果糖、苹果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梨还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民间常用冰糖蒸梨治疗喘咳,“梨膏糖”更是闻名中外。梨还有降血压、清热镇凉的作用,所以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食梨大有益处。此外,梨皮和梨叶、花、根也均可入药,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1: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2: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 3: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4: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5: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6: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从而防癌抗癌; 7: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关节炎。香蕉:
香蕉在人体内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给人带来欢乐、平静及瞌睡的信号,甚至还有镇痛的效应。因此,香蕉又被称为“快乐食品”。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常吃香蕉可防止高血压,因为香蕉可提供较多的能降低血压的钾离子,有抵制钠离子升压及损坏血管的作用。他们还认为,人如缺乏钾元素,就会发生头晕、全身无力和心率失常。又因香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含钠量低,且不含胆固醇,食后既能供给人体各种营养素,又不会使人发胖。因此,常食香蕉不仅有益于大脑,预防神经疲劳,还有润肺止咳、防止便秘的作用.香蕉味甘性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功用是清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止烦渴、填精髓、解酒毒等功效。由于香蕉性寒,故脾胃虚寒、胃痛、腹泻者应少食,胃酸过多者最好不吃。日常健康的饮食搭配;绿茶+柠檬:护心抗癌。绿茶中的抗氧化剂儿茶酚可降低心脏病、癌症和脑卒中危险。美国《食品科学》杂志刊登普度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绿茶中加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可使人体对儿茶酚的吸收效率提高13倍。建议喝绿茶时挤点柠檬汁或加两片柠檬。
牛肉+胡萝卜:提高免疫力。美国营养学专家罗伯塔•L•杜伊夫博士表示,胡萝卜中富含的胡萝卜素具有预防和消除感染作用。然而离开微量元素锌,胡萝卜素就无法输送至身体其他组织,导致其无法被人体吸收利用。牛肉中富含锌,跟胡萝卜搭配,能更好地提高免疫力。菠菜+坚果:保护视力。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莴苣、菠菜和胡萝卜等凉拌菜时,加入鳄梨可以使人体对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的吸收率分别增加8.3倍、13.6倍和4.3倍。而这3种营养素均有益眼睛健康。鳄梨也可用坚果替代。
煤尘与人体健康 篇3
我们华亭境内有华矿、陈家沟、杨矿、马蹄沟、砚峡等二十多个矿井,而每个煤矿又都有露天储煤场;在县城内有一个最大的煤炭专业市场,也是最大的露天储煤场;由于煤炭露天堆放,煤场在装卸煤炭时,扬尘非常严重,遇到有风天气,煤灰四处飘散。县城方圆五公里都有煤矿,昼夜生产,公路四通八达,运煤车辆日夜兼程,烟尘滚滚。
流经煤矿的小河是黑色的;偶尔飞过的小鸟也是黑色的;人们咳出的痰都是黑色的;早晨刚换上千净的白衬衣,在街道上走一圈,不到中年,白衬衣领子已经变成黑色的了。一到冬季,城内大小锅炉点火了,高低不等的烟囱冒出了滚滚浓烟,小城上空乌烟瘴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严重污染。就这样,我产生了对煤尘进行研究的兴趣。
我和爸爸走访了气象局、医院的专业人士后得知:煤尘主要是在煤的储存、运输、破碎和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空气中煤尘超标会影口向人类的健康,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是:煤尘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煤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尘肺病、矽肺病。
我们对煤尘污染源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县的煤尘污染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在煤炭装卸过程中造成的煤尘污染,其中以北河的煤炭专业市场装卸作业污染最重;二是在储煤过程中,煤炭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煤尘污染;三是煤炭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道路遗洒污染。
我们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区域对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测试,发现煤尘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和爸爸进行了测算,每年排入空气中的煤尘达三万多吨;大部分地区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40%以上是煤尘,煤尘污染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整治。
我们通过整理、归纳,总结出了三条治理建议:
1.对露天小煤场加盖顶棚,对露天大煤场加盖棚布进行遮盖,实行封闭储存,减少污染;
2.实施现有堆煤场湿式除尘系统的技术改造,由三季度湿法喷淋改为四季喷淋,实施装卸过程喷淋作业,建议增加大容量流动喷洒水车和吸尘车,重点解决特殊天气和重点部位起尘及城区道路的二次污染问题;
3.严禁运输车辆超载作业,并采用密封措施,以防道路遗洒污染。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篇4
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从食品加工来看, 不少企业为了降低食品生产的成本,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非法的添加剂, 食品的原材料处理也不够仔细, 造成大量微生物滋生, 使人体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从环境污染来看, 环境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品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从生活方式上看, 由于果蔬等食物种植过程长期使用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化学成分, 这些化学品性质稳定, 不易降解, 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 对食品安全性和人类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第一, 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 为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 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 常出现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如使用过量、使用不当或使用禁用添加剂等, 这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频发的主要原因。第二, 监管人手不足。食品的质量和有效期等均需经政府有关部门的检验, 尤其是农药残留的检测。从2010年开始, 我国农业部组织已制定387种农药在284种农产品中的5 450项残留限量标准, 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之前的870项增加了4 580项, 但由于食品监督机构人员不足, 而食品种类及样品监督范围较广, 监督力度常显现不足, 给食品企业可乘之机, 最终引发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第三, 法律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 给不法分子留下了法律漏洞, 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对策
加大食品安全宣传
要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首先政府及其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加大食品安全宣传, 使更多的公民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规范人们的食品购买行为。例如, 政府可粘贴海报、利用公交网络视频向广大的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策略的宣传, 并告知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为帮助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政府还可设置投诉热线, 鼓励广大消费者抵制不合格的食品。此外, 对于食品企业, 政府也要做好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 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首先要做好食品企业的安全意识宣传和管理工作,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 并不定期对食品企业进行抽样检测, 使食品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 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环节按部门的管理体制, 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依照此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 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共同进行实施监督管理。其次, 立法部门要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建设问题。根据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国经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 对触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处, 将有助于规范我国的食品生产行为。再次,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切实保证食品安全。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不同地区的食品行业发展情况,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评价指标和体系, 责任到人到企业, 加大监管力度。最后, 做好食品监测工作, 加强对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视, 创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做好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技术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需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 还需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技术和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HACCP技术在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也可采用同样的食品安全监管技术, 加强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就目前我国HACCP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 HACCP评价准则和指导原则目前只适用于肉禽类食品加工产业, 在其他产业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还需从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努力。政府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 并规范市场进入准则, 以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控制。
结语
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篇5
摘要: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科疾病,再此对其发病机制、当前的治疗方法等做了综述。其中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得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的治疗。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组胺药物,中医则有药物治疗和体外诸如针灸、自血注射等疗法。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荨麻疹在临床上划分在皮肤科,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定义是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周。慢性荨麻疹可分为物理性荨麻疹(例如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主要表现为风团伴随瘙痒。前两者常存在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 后者常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 占慢性荨麻疹的70%~80%, 人群中发病率为0.1%~3.0%【1】。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其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相不可轻视。一. 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
1.当前西医的研究和认识
1.1自身免疫
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IgE的高亲和力受体,该抗体浓度与组织胺释放活性相平行【2】。患者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释放组织胺活性。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 导致真皮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聚集, 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类物质, 迅速出现风团【3】。
1.2 Th1、Th2细胞失衡学说
CU患者存在Thl、Th2细胞失衡的学说已得到许多实验证实。体外实验证明,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在无IgE参与的情况下活化。而且临床也发现有些患者体内的IgE水平正常。非IgE依赖性的荨麻疹中, Th2细胞可直接通过分泌IL-
4、l0等细胞因子促进肥大细胞增殖、分化, 并释放组胺, 引发风团。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 且以Th2反应占优势【4】。
1.3假应变原
调查发现, 确有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很难明确变应原的存在, 但其疾病反复发作与某些药物、食物或食品添加剂有关, 避免这些因素可使慢性荨麻疹症状消失或减轻, 这一类荨麻疹占慢性荨麻疹的5%~15%【5】。将这些药物或食物做皮肤点刺试验并不能激发皮肤过敏反应, 血中也检测不出相应的IgE抗体, 体外组胺释放试验亦呈阴性, 故称假变应原。
1.4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血管的渗透性,使机体与食物变应原接触会增多,慢性感染刺激免疫系统后,释放炎症介质,增加了皮肤血管系统对血管渗透性促进因子的敏感性,导致风团样损害的形成,引起荨麻疹。
1.5遗传及环境因素
遗传背景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对大量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研究显示,该病在患直系亲属中明显增加【6】,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总之,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它们互相牵制, 互相影响, 构成一个复杂的免疫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2.传统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2.1外感风邪
“风邪客于肌表,郁闭经络,留聚于肌肤,导致营卫不和,加之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从而出现相应的风团发无定处,消退后再起等临床症状【7】。
2.2表虚不固
素体虚弱之人,气不足则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肌肤失养,虚风内生;气血亏虚,表虚不固,外邪阻滞肌肤膝理,营卫失和!气血失调而发为瘾疹【8】。鉴于这种病因的病人就要注重营养和补体。
2.3饮食内伤
早在明代就有医家指出饮食与该病有密切的关系【9】。现在的中医也都特别注重在医治该病时让病人忌口,最常强调的一类是辛辣刺激之物,另一类是鱼虾等海产品、猪肉、动物内脏和头部、以及韭菜等“发物”。
2.4脏腑失调,情志内伤
七情内伤导致本病的机理“脾肺气虚,卫外不固,易受风寒!风热之
【10】邪,血虚内生燥热风邪,肌肤失养,内外邪气阻于肌肤”。现在也有医生在医治此病时会告诫病人要注意情绪,生活中保持缓和的心绪。
2.5察赋不耐
金元时期张从正指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原因【11】。这种解释大致就是现在的先天或遗传的理论。二.当前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有药物治疗,有非药物的治疗,有西医治疗,有中医治疗。相对来说,目前多数的病例会用到西药。此外,也常常将几种不同的疗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1.西医疗法和所用药物 1.1第一线用药
组胺Hl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慢性尊麻疹最常用的药物,通过阻滞和拮抗H1受体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达到防止症状出现的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种类较繁多,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特非那定、贝托斯汀、依巴斯汀、咪哇斯汀、非索非那定、诺司咪唑、阿司咪唑等。一般来说,具体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和个体反应等而定。对妊娠期患者,一般认为扑尔敏最安全,它没有任何诱导机体突变作用【12】。有些药物对特定的尊麻疹有较好疗效,如羟嗪类适用于胆碱能性尊麻疹,赛庚啶用于寒冷性尊麻疹等【13】。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中枢系统镇静作用和心脏毒副作用由于结构上的改进或纯化比第一代都明显降低,多数病例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抗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另外,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上市,只是在国内的使用还不太广泛(也有文献把左旋西替利嗪划为第二代)。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比第二代疗效更好而且更安全。
1.2其它用药
除了使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以外,视患者具体情况还有其它较多的用药。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外用的炉甘石洗剂、环孢素A、卡介菌多糖核酸、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葡萄糖酸钙、维生素类以及抗生素类等。这些药物多配合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使用。值得强调的是,激素类药物见效快但易复发,尤其是对于慢性荨麻疹。
1.3部分主要西药疗效及比较
西替利嗪与左旋西替利嗪
作为盐酸西替利嗪的左旋对映异构体,左西替利嗪保留了西替利嗪高效、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的优点,并且体内外试验证实有较好的抗组胺和抗炎作用,并显示较西替利嗪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14】。郝氏【15】等所做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研究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5mg左旋西替利嗪,对照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10mg西替利嗪,于用药后28天随访,发现研究组有效率89.06%,对照组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6%和18.18%,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比显示,前者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相似【16】。张氏【17】等所做临床系统评价也显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口服、有效、安全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
向氏【18】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并无明显副作用。这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虽然本身无抗组胺作用,但是作为辅助药物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19】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
应氏所做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用卡介菌素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能有效地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
雷尼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作用比西咪替丁强数倍。根据张氏【20】所做临床实验,用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和有效率都略高于单纯用西替利嗪。2.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单纯的中医疗法往往都是见效慢,治愈率较低,但是其复发率也低。往往将几种不同疗法结合使用,也常配以西药治疗荨麻疹。
2.1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常根据不同症状配药,多从风、虚、湿、瘀入手,多以益气固表、养血疏风、调和营卫之法,兼湿者除湿,久病入络者活血化瘀,部分医家注重补肾、健脾疏肝、泻肺等法。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常加镇静安神药,虫类药等,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2.2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
针灸治疗
除了最基本的针刺,针灸治疗还常常采用穴位注射或埋线,可不断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还有针罐结合,针刺放血等。涉及到的穴位主要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大椎、合谷、脾俞、肺俞等【21】。
自血穴位注射
同针灸一样,自血穴位注射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常配合其它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众多资料和临床经验都显示,针灸或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抗组胺药物或中草药能达到良好的疗效和提高治愈率。三.慢性荨麻疹的其他疗法及治疗途径总结 1.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尊麻疹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中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中西药结合治疗,逐渐减药,长疗程用药,则会发挥西药见效快、中药作用持久的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提高疗效,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可以中药配合抗组胺药,针灸配合西药或中药,自血疗法配合中药或抗组胺药等。2.脱敏仪辅助治疗
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出现了脱敏治疗仪器。根据生物共振技术的理论,过敏原所拥有的物质波共振信号在生物系统中可以表现出来【22】,经过脱敏仪器的多次脱敏治疗,达到脱敏效果。
除以上,还有将人体胎盘组织液注射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某些方面的体质的疗法。
总之,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而在抗组胺药方面,已经研制出安全、高效的制剂,但一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荨麻疹复发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荨麻疹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荨麻疹的治愈率。参考文献
手机辐射与人体健康 篇6
手机辐射致癌是真还是假?
手机辐射致癌的说法始于1993年,当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男子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提出,他的妻子由于使用手机而患上了脑癌。此后,该男子还为此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但最后终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那么,手机电磁辐射是否真的会引起脑癌呢?对这一问题,许多人都想及早得到一个科学的答案。但遗憾的是,截止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机构、媒体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97年,澳大利亚一项科学研究表明,手机电磁波辐射可使白鼠患肿瘤的速度加快两倍。这个实验似乎可以证明手机辐射会增加患癌的机会,但科学家们此后做了多次相同的实验,都没能获得相同的结果,这也就使人们怀疑那些白鼠所患的肿瘤是否真正与手机辐射有关。
由手机制造商们斥资2700万美元赞助的无线科技研究所计划的负责人在审查了过去六年来进行的75项调查后指出:我们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手机辐射可能破坏血细胞的基因,而此种损害可能导致肿瘤和破坏免疫系统。他同时指出,有三项调查发现使用手机的人比较容易患上脑外部肿瘤,另外一项调查则显示使用手机六年以上的人有50%比较容易患耳后良性肿瘤。
然而更多的研究调查显示,手机辐射和服癌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美国麻省流行病研究所对同样数量经常使用和很少使用手机的司机们进行过对比研究,结果没有发现两组人员在患癌症方面有什么不同。美国健康基金会无线科研科技研究公司、全面癌症研究所也都曾做过类似的调查,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丹麦癌症基金会则根据电话公司提供的1982—1995年间、丹麦全国所有42万余名手机使用者名单和卫生部门登记记录癌症患者名单,进行了一次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未发现手机辐射与人类癌症的发生没有特别的联系。
截至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手机辐射是否致癌这一问题,总共进行了120余项实验或调查研究,其中已开始的27项长期动物实验和已经完成的四项标准生物检测、六项应用放射或化学诱导模型所做的研究,均未发现肿瘤增加的迹象。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既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会致癌,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不会致癌。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此,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发起了一项有日、澳、加、英、法、意、以及以色列、瑞典、芬兰等国参加的大型研究,以查清手机辐射是否真的会导致头颈部肿瘤。
手机辐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同样是各执一词,难以取得一致。
丹麦约翰森博士的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指出,长时间的使用手机所产生的手机辐射有可能造成脑部温度升高。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则报道也指出,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下降、睡眠紊乱、头痛、血压上升、癫痫发作等现象。而瑞典发表于1999年11月份的一份医学报告则指出,手机辐射可能对使用者的脑部造成损害,导致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疾病的发生。2000年10月份,华盛顿大学手机研究专家享利的一项实验显示,手机辐射不仅可使人丧失短期记忆,还可使人的长期记忆丢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监测所的一项调查研究也表明,长期使用手机可对人体神经行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神经衰弱不良症状反应率增加。
有的专家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通话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手机辐射的电磁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
他们同时指出,所幸手机的功率通常很低,所以手机对人体所产生的热效应,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专家们警告说,若一次通话时间过久,而且姿势保持不变,依然有可能会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造成病变。而英国物理学家杰拉德.海兰德博士则指出手机对人体健康的真正危害来自于它的低强度辐射,即非发热效应,而不是使脑组织发热。他还说,手机潜在的危险还有许多不确定性。
持相反意见的专家则认为,手机危害健康的说法不值一驳。他们的根据是,手机所用的频率一般在80(02000兆赫之间,其功率通常只有0.25瓦左右,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新加坡专家机构的试验表明,手机对周围物体辐射而导致的升温不会超过0.15℃,而人体脑部组织温度的正常生理变化范围在1℃左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严格热损伤升温标准则为0.25℃。因此,即使是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脑部温度变化也不会超过正常范围。况且,全球几亿手机用户和未使用手机的人相比,二者患各种疾病的几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即便是手机使用者所患的各种疾病,也不能断言就是因打手机而引起的。有些人因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造成头晕眼花和脸部麻木,应该解释为正常的人体疲劳现象,而不是手机辐射所致。
截止2000年,全世界已有240多项科学研究,分别应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人群对移动电话通信信号暴露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使用了多种频率进行测试,其中130项已完成,大部分报告手机对健康无影响。如何防止——手机辐射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我们最好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为手机电磁辐射的存在终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总是有益而无害的。广大手机使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手机电磁辐射对自身健康可能造成损害:
1.尽可能少用手机。无论是在户内户外,有有线电话尽量使用有线电话,而不要使用手机。在没有其他电话可用、不得不使用手机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使用手机的次数。
2.在手机拨号呼出时,不要将手机贴在耳部,而应通过显示屏查看手机是否接通,待显示接通后再通话;接听电话时,在手机接通的最初几秒钟的时间内,也不要马上接听。因为有研究表明,手机在拨号呼出、等侯接通时释放出的电磁辐射量,要比接听来电时高出10倍;而手机在与对方电话接通的瞬间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要比正常通话时高出数倍。
3.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做到“长话短说”,以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每次通话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如通话内容较多,不妨分成几次交谈。此外,通话过程中,每隔两三分钟将手机从一侧耳部移至另一侧耳部,也可避免使脑组织的某个区域长时间暴露于高水平的手机电磁辐射下。
4.使用手机时如果感觉到手机所在一侧头部或面部有发热、发烫现象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并用热水擦洗这一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促进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利于受损组织的恢复。
5.如果长期、频繁使用手机后,出现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最好停止使用手机一段时间,看看症状是否会减轻。如果能使症状减轻,说明这些症状是由手机所致,今后最好不要再使用手机。
6.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要尽量偏离头部,以减少对人体尤其是头部的电磁辐射。因为有研究表明手机天线与头部之间的距离,直接决定头部接受电磁辐射的水平。
7.使用手机时,最好使用耳机。因为据有关机构的测试表明,当手机处于最大发射功率时,添加耳机后耳机处辐射量要比直接使用手机通话时天线处的辐射量小两个数量级(即后者要比前者大100倍以上),使用者头部所受到的辐射也要比不使用耳机时小得多,几乎近于没有。也就是说,用耳机打手机,可以比较好地防止手机辐射。
8.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拉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使手机在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而功率越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也就越低。此外,在手机信号过弱、不能正常通话的情况下,最好立即将手机关掉。
元素与人体健康 篇7
下面对某些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铁是血液中交换和输送氧所必需的一种元素, 生物体内许多氧化还原体系都离不开它。人体内大部分铁分布在特殊的血细胞内。没有铁, 生物就无法生存。
硒与人体健康 篇8
1 硒的生理作用和吸收代谢途径
1.1 生理作用
(1) 保护红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重要组成成分 (每摩尔GSH-Px含有4g原子硒) , 在体内特异地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与过氧化物 (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游离基、脂酰游离基) 的氧化还原反应, 从而保护红细胞不受破坏及生物膜免受损害。 (2) 解毒作用:硒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 在体内与有害重金属如汞、甲基汞、镉及铅等结合, 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解毒, 并使金属排出体外。 (3) 抗氧化作用:硒可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清除自由基, 影响一些酶的活性和代谢, 调节维生素A、C、E、K在人体内的消耗和吸收[1]。 (4) 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的健康:动物实验表明硒对心肌纤维、小动脉及微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有重要作用。许多调查发现, 硒含量高的地区人群心血管患病率低[2]。 (5) 硒还有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此外, 硒能诱导DNA的修复过程, 加强免疫作用, 因而具有抗癌作用。
1.2 吸收与代谢途径
(1) 硒的吸收: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硒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 并且常常与蛋白质结合, 形成硒蛋白。硒被吸收后, 通过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转运至各器官与组织中。 (2) 硒的代谢:代谢后大部分硒经尿液排出, 粪便中的硒绝大多数为未被吸收的食物硒, 有少量随胆汁、胰液、肠液一起分泌到肠内。此外, 硒也可从汗中排出, 当硒摄入量较高时, 还可从肺部排出具有挥发性的二甲基化合物。
2 正常供给量
硒的供给量曾被许多学者根据动物与人群实验结果提出过, 1980年美国科学院FNB曾筛出过成人为每人每天50~200μg。大多数哺乳动物每克干食物中含0.1μg硒, 据此推算每人每天最低安全需要量为50μg。许多国家平衡试验证实, 每人每天需9~80μg。
3 硒缺乏与硒补充
3.1 硒缺乏
当人群对硒的日摄取量低于日推荐摄取量时, 即产生硒缺乏。硒缺乏会影响甲状腺机能, 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 增加血管硬化, 引起心脏扩大, 心脏功能受损, 已被证实缺硒是发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此外, 缺硒与大骨节病也有关, 用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治疗儿童早期大骨节病有显著疗效。
3.2 硒补充
硒缺乏对人体危害甚大, 同时, 硒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 也不能在体内代谢中消失, 每天都有一定量随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因此必须补充。现阶段要解决人群的补硒问题, (1) 用含硒药物来补充, 如亚硒酸钠、二硫化硒等, 但由于价格等种种原因, 难以推广和实用。 (2) 从饮食中来补硒, 如鱼粉、小麦、茶叶、动物肝肾等都是含硒较高的食品, 但食物中硒含量受当地水土中硒含量的影响很大。
4 硒资源的分布
硒在地球上的分布差异很大, 地壳中的含量仅为7×10-5%, 它在自然界一般不形成独立的矿床, 而以杂质状态分散于其他矿物中, 常以微量存在于相应金属硫化物中, 仅有少量与硫磺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目前已知世界上严重缺硒国家达40余个, 1980年我国科学家对1 094个县市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是我国是一个缺硒国家。但是, 湖北省的恩施自治州地处鄂西山区, 硒资源极为丰富, 有“硒都”的美称。目前已经确认, 恩施州不仅为我国最大的富硒区, 而且也是世界罕见的富硒区, 不仅具有广泛而丰富的有机硒资源, 而且还在世界是首次发现集中分布的大型独立硒矿床。恩施州的每吨黑色岩石硒含量一般都在100~8 000g, 已探明黑色岩石在该州的储量为3.6亿吨, 而且以含硒岩石为母质的富硒土壤分布也十分广泛, 面积达2 000多平方公里, 在这种富硒土壤环境中生长着多种植物, 不同程度的含硒元素, 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富硒生物圈[3]。只要积极利用各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通过富硒地区食品补给有机硒, 是目前一条较为理想的补硒途径, 方便且安全有效, 积极主张并长期坚持使用富硒食品, 能很好的起到补硒作用, 从而防止和减少诸多有关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硒,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3-34.
[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 (上) [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456.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篇9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近100种元素,其中有60多种元素能在我们人体内找到。例如,钙和磷是人体里含量最多的无机盐,也是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含钙量为700~1 400克,含磷量为400~800克;钠和钾则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此外,还有镁、氯、硫等。这些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较多,称为常量元素。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发现有14种微量元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即铁、碘、锌、氟、铜、锰、钴、钼、铬、硒、镍、硅、锡、钒。由于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一旦含量不足,人体的新陈代谢、智力发育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就会发生障碍,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甚至会诱发癌症。
铁是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没有铁的存在,血红蛋白就不能被制造出来。铁又是血红蛋白中氧的携带者,没有铁,氧就无法输送。虽然体内铁元素的含量仅约为4克,可一旦含量不足,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皮肤苍白干燥、毛发脱落;儿童如果缺铁,还会导致肝脾肿大,记忆力减退;饮食中长期缺铁,还会诱发咽下癌和口腔癌。
碘是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生长和智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地方性甲状腺肿(即粗脖子病)就是饮食中缺碘引起的。孕妇缺碘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
锌在人体血清中的含量虽然只有百万分之一,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性激素的生理活性有重要作用。锌还有生血功能。糖尿病患者、发育迟缓的儿童,一般都与体内缺锌有关。
氟是构成骨组织和牙齿珐琅质的成分。饮水中的含氟量为百万分之一左右,就能有效预防龋齿;但如果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二时,反会损害牙齿,导致斑牙病;当含量高于百万分之八时,还会严重损害骨骼和肾脏。
铜、钴是人体内代谢和造血的重要物质,钴还能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锰可构成某些酶的激活剂而促进代谢;饮食中缺铬,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南非某地食道癌高发,与当地农作物中严重缺铝有关。
由此可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由于这些微量元素不能在人体内自生自长,全靠饮食供给,因此,注意膳食的科学组成,不偏食,适当补充一些富含无机盐的食品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篇10
生命是以蛋白质的方式生存着, 并以新陈代谢的特殊形式运动着,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正常环境中, 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使人类得以正常地生长、发育, 从事各种劳动, 并能使人们在积极劳动之后, 迅速解除疲劳, 激发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相反, 环境受到污染, 人们就会感到不适、厌烦, 甚至发生轻度或重度的中毒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疲劳和激动, 工作效率低, 患病率上升。
空气、水、土壤和食物是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都是人类和各种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污染首先影响到这些要素, 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的变化是适应的。如, 解毒和代谢功能往往能使人体与环境达到统一。但是, 这些功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大量的工业“三废”、农药等毒物进入环境, 并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当超过了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时, 就会引起中毒, 导致疾病和死亡。某些元素在自然界含量过高或偏低, 会造成地方病。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饮水、食物等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会造成疾病, 影响遗传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 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
1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大量污染物, 进入水、大气和土壤后, 引起环境污染, 导致环境破坏, 这些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产性污染物
工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 如果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就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 即可引起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上所用的农药 (除草剂、杀虫剂) 造成了农作物、畜产品及野生生物中农药残留, 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
1.2 生活性污染物
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不当, 也是污染空气、水和土壤及其滋生蚊蝇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大幅度上升, 而且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如, 生活垃圾中增加了塑料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等成分, 使无害化处理增加了难度。
1.3 放射性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放射性的人为污染源, 主要是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 医用及工农业用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目前, 医用放射源污染占很大比例, 应加以控制。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水和土壤中, 可以通过生物和理化作用发生转化、代谢、降解和富集, 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性状和浓度, 当其种类和数量超过正常范围时, 就可对人体产生危害。
空气中的有毒物, 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从鼻咽至肺泡, 整个呼吸道部分, 由于结构不同, 对毒物的吸收也不同。水和土壤中的有毒物, 主要是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经消化道被人体吸收。整个消化道都有吸收作用, 但以小肠较为严重。有毒物也可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人体各组织,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原形被排出外, 绝大部分毒物都要经过某些酶的代谢或转化, 从而改变其毒性, 增加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排泄途径主要有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的毒物, 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产生先天性中毒及畸胎。当然,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也取决于人们的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遗传因素、性别及年龄等。
2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介质侵入人体、或几种污染物联合大量侵入人体, 造成急性危害。也有些污染物, 少剂量持续不断地侵入人体, 经过相当长时间才显露出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或远期危害, 甚至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健康。
2.1 急性危害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位于一个狭窄的河谷里, 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1日至5日, 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 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 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 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身, 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9日, 在英国伦敦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烟雾事件。当时伦敦的逆温层是在60 m~90 m的低空, 从家庭炉灶和工厂烟囱排出来的烟尘、SO2被封盖在下面扩散不出去, 污染物不断蓄积。在雾的初期, 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嗓子疼以至呼吸困难, 进而发烧;在雾的后期, 死亡率急剧上升, 支气管炎死亡率最高, 其次是肺炎、肺结核, 以及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相继死亡, 尤其是老年和幼儿患者死亡率更高。为了弄清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 有的学者对1952年至1962年发生在伦敦的4次烟雾事件 (见表1) 进行了研究分析, 认为造成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飘尘, 其次是SO2。后来英国当局把消除大气污染的重点放在除尘上,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1962年以来, 伦敦再也没有发生烟雾事件了。
光化学烟雾, 则是由于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工业生产和垃圾焚烧炉排放废气中的NO2和烃类物质, 在特殊的气象条件 (强烈日光、气温逆增、无风或微风、夏季至初秋等) 和地理条件 (海滨靠山、低纬度) 下, 经紫外线照射生成强氧化性光化学物质, 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它的特点是异常的臭气, 强烈的眼刺激, 呼吸困难, 空气能见度降低, 以及植物的损害和橡胶制品毁损等。
意外事故或一次性大量排放, 亦可造成急性中毒事件。例如, 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的联合碳化物公司渗漏出45 t甲基异氰酸盐, 造成该市70×104 人口中2 500人死亡, 10×104人住院, 其中5×104人双目失明, 其他幸存者健康也受到严重危害。同时该地区大批食物和水源被污染, 大批牲畜死亡,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中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中城市汽车日益增多, 也应引起重视。
2.2 慢性危害
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的水俣病, 它是一种中枢神经受损害的中毒症。重症临床表现为口唇周围和肢端呈现出神经麻木、中心性视野狭窄、听觉和语言受障碍、运动失调。经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等有关单位调查证明, 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 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 形成甲基汞。甲基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 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大量吃这种含甲基汞鱼的居民即可患此病。短期内进入人体的甲基汞量大, 发病就急, 出现的症状典型, 长期少量地进入人体, 发病就慢, 症状也不典型。1991年, 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 248人, 其中1 004人死亡。
1955年、1972年, 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 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 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 就会得“骨痛病”。得了这种病的病人骨骼严重畸形, 伸长缩短, 骨脆易折。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急、慢性危害的划分, 只是相对而言, 主要取决于剂量与反应关系, 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危害, 还有铅中毒、铬中毒、砷中毒等。
2.3 远期危害
近几十年来, 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下降, 有些传染病先后被控制。与此相反, 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不断上升。据若干资料推测, 人类癌症由病毒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 由放射性等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 而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90%。
砷矿开采和冶炼, 或经常使用含砷农药, 会使砷化物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 污染空气、水、土壤及食物, 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侵入体内。长期饮用被砷污染的水, 可使皮肤发黑, 手掌、足底皮肤角化, 皮肤癌、肝癌等发病率升高。
石棉纤维呈结晶状, 有锐利的尖刺。进入人体后, 能刺入肺泡或胸、腹膜, 使膜纤维化, 并逐渐变厚, 形成间皮瘤或癌。
煤烟和煤焦油中含有苯并 (a) 芘, 侵入人体内, 经体内多功能氧化酶转化为7, 8-二氢二醇-9, 10环氧物, 具有致癌性。香烟的烟雾含有苯并 (a) 芘, 吸烟诱发肺癌, 吸烟者吐出的香烟烟雾污染空气。
此外, 环境污染物还具有致突变作用和致畸作用。突变本是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然而, 当污染物作用于机体时, 可引起肌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 这对于大多数生物个体来说, 则往往是有害的。如, 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可能影响妊娠过程, 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死等。致畸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现已证实, 生物因素对母体怀孕早期感染的风疹等病毒, 能引起胎儿畸形等。
3 环境污染的防治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 中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 中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 中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 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政府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 诸如, 成立环境保护部, 颁布实施政策法规, 制定科技标准, 控制、治理污染, 保护自然生态, 进行环境评价, 开展宣传教育, 发展国际合作, 进行环境监察等等。政府有关部门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 像财政部、化工部、国家海洋局、国务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都颁发过相关法规和规章。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 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以“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 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 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
3.1 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垃圾时, 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外, 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 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 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3.2 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
有关资料表明, 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 约30%~40%, 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 “变废为宝”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 最终创造的是一个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社会, 这才是无价的。
3.3 禁止不顾环境的过度开发
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 防治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等重大决策事项, 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得实施。
在新形势下的今天, 环境保护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它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积极的参与进来。环境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 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只有提高全民的环保知识, 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让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 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的家园才会越变越美, 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满, 越富强。
摘要:叙述了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出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衣料选择与人体健康 篇11
例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化纤面料衣服很多,其色泽鲜艳,物美价廉,耐磨耐洗,不发霉,不易被虫蛀,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在盛暑酷夏、天气闷热之时穿着此类服装,由于化纤纺织品透气性差,便会妨碍人体的汗液排出,使人穿着时有烦闷、湿热的感觉,会生痱子、皮炎,甚至诱发中暑、昏厥等病症。化纤品摩擦后易产生静电,不仅穿脱时“噼叭”作响,还会刺激皮肤引发皮炎,并影响血液中酸碱值、尿中钙量等,所以,用化纤纺织品做内衣对健康不利。尤其是绦纶内衣,遇到烧伤时可危及生命,因为绦纶熔点低,250就会熔化,而且熔化物易侵人人体肌体,使机体细胞炭化造成抢救困难。据报道,几年前,日本东京发生了一起公交车火灾事件,被火烧伤的人中有多名身着绦纶服装,经抢救生还,但还是在1~2年后陆续死亡。其死亡原因多是由于烧伤后绦纶侵入人体,细胞逐步坏死的结果。如果受伤者穿的不是绦纶纤维做的衣服,而是蚕丝等天然蛋白质纤维制成的衣服,即使是500高温燃烧也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蚕丝是一种天然的多孔性纤维,用它制作的服装与棉织物相比有更好的透气性,与化纤织物相比则更胜一筹。据有关机构试验证明,试验者穿用化纤、棉织品和丝绸不同材料做的内裤,分别在30分钟后测定其股胯间湿度,化纤织品为72%,棉织品为55%,丝织品为42%。
化纤纺织品虽然有吸湿差、易产生静电的缺点,但它经济、结实、轻暖,仍为广大消费者欢迎。如用它作为春秋季外装,加上一个吸湿性强、不易产生静电的内衬,就可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另外,也可以在化纤中混入其他吸湿性好的天然纤维,进行混纺,以改进其性能,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使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婴幼儿皮肤细嫩,代谢作用易受干扰,最好不穿化纤制品的服装。
(本文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编辑祝健)
“靓”色食物七不买
王成
小米太黄不能买。新鲜小米色泽均匀,呈金黄色,富有光泽;染色后的小米色泽深黄,缺乏光泽。新鲜小米用温水清洗时,水色不黄:染色后的小米用温水清洗时,水色显黄。
蘑菇太白不能买。正常、新鲜的蘑菇表面有一层鳞片。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碰撞而变色,一般不是均一的纯白色,有碰伤处会呈浅褐色。使用漂白剂的菇体表现出不自然的白色。没有碰伤处的变色,也没有新鲜菇体的鳞片,手感相对湿、滑。
海带太绿不能买。海带以叶宽厚、色浓绿或紫中微黄、无枯黄叶者为上品。海带含甘露醇,呈白色粉末状附在海带表面。海带以加工后整洁干净无霉变、手感不黏者为佳。颜色过于鲜艳或洗海带后水有异色,应停止食用。
肉色太红不能买。为了使烧鸡、烤鸭、猪腿、红肠、熏腿、猪杂等熟肉食品有诱人的颜色,一些厂商就在制造过程中加入各种人工合成色素。这样的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莲藕太白不能买。使用工业用酸处理过的莲藕看起来很白,闻着有酸味,但买回家经水冲洗后颜色就会变褐,而且比普通的藕更容易腐烂。因此,消费者在买藕时一定不要光图好看,挑的时候要尽量多看看、多闻闻。
绿茶太绿不能买。不同等级的茶叶,其颜色均不尽相同。但绿芽以翠碧、鲜润、活气且富有光泽的为佳。像高级龙井呈象牙色等。所以说,茶叶不能一律以“绿”来定论。
饼干色鲜不能买。正规饼干生产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从外观上看,正常饼干的外表颜色应较为l纯正,与主要配料的颜色相一致。但一些不正规的小企业通过添加过多的色素以“润饰”饼干的颜色,这种饼干多食后对人体会有害,消费者一定要小心。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篇12
1. 微量元素及其生理功能[1,2,3,4,5,6,7]
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有机体。根据各元素在人体中所占比例不同,化学元素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共11种,按需要量多少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占人体总体重99.95%。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少于0.01%的化学元素,共占体重的0.05%左右。微量元素分为三类:一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硒、锰、碘、钴、钼、氟、钒、铬、镍、锡、硅等,共1 4种;二是没有特殊生理功能,也不是机体所必需,亦未发现有毒性的非必需微量元素;三是微量存在就会引起毒性反应的毒性元素。微量元素对人体是有害还是有益,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分布极不均匀,如碘集中在甲状腺,铁集中在肝、脾、骨髓及骨骼肌,钒集中在脂肪组织,钴集中在造血器官,锌集中在肌肉组织,铜集中在肝、脑和心,硒集中在肝、胰和肾,锰集中在脑、骨骼、肝、肾和胰腺,氟、锡、硅集中在骨骼和牙齿,钼集中在肝和肾,镍集中在骨骼、肺、肾和皮肤,铬集中在肝,这种分布特点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 协助体内物质运输,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功能,含锌碳酸酐酶参与CO2的运输等。 (2) 是体内多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参与多种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如细胞色素类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中含铁;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硒;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含铜等。 (3) 是体内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组分,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儿童生长发育。 (4) 影响核酸代谢。核酸中含有铬、钴、铜、锌、镍、钒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核酸的结构、功能及D N A复制都有影响。 (5) 对人体免疫功能、生殖、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抑制机体组织癌变有重要影响。如铁、铜、锌、硒等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铁、锌、碘、氟、锰、钒、镍等能维持正常的生殖发育功能;铁、铜、锌、锰、钼、碘、硒、钴等是神经系统发育及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须;铜、锌、钼、硒、铁、锰等能抑制机体组织癌变。
2.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 铁: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生理作用[4,5]。 (1)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及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导致缺铁性贫血。 (2) 铁是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分,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缺铁将影响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使人体代谢发生紊乱,并影响生长和智力发展。 (3) 铁对人体免疫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缺铁会导致抵抗力下降、食欲减退、易疲劳、易烦躁、精神不振,影响婴幼儿脑及身体正常发育。
2.2 铜:
铜构成体内多种酶及生物活性蛋白,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 (1) 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分,作为电子传递体参与生物氧化过程,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2) 铜是铁吸收利用的重要促进因子,可使无机铁变为有机铁、F e 3+变为Fe2+,促进小肠对铁的吸收利用。 (3) 铜是血浆铜蓝蛋白的重要组分,是造血过程的重要促进因子,能动员体内的贮存铁,将Fe2+氧化成Fe3+,促进运铁蛋白的形成及铁蛋白的转移和利用,使铁由贮存场所进入骨髓,加速血红蛋白的生成及幼稚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缺铜会使造血机能受到影响,引起缺铜性贫血。 (4) 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多巴胺-β-羟化酶、胺氧化酶等的组分,参与儿茶酚胺类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代谢及黑色素的生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智力和精神状态、免疫防御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有重要影响。 (5) 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分,能催化机体代谢中产生的超氧化物分解,具有解毒作用。 (6) 铜能促进弹性蛋白纤维间共价交联结构的形成,维持血管、结缔组织和骨基质的韧性与弹性,促进人体骨架形成、消炎、抗风湿、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抑制机体组织发生癌变等。缺铜会引起骨骼生长障碍、骨质疏松变脆、食欲下降、皮下出血、心血管功能紊乱、心脏病等。
2.3 锌:
(1) 参与酶的组成。锌是人体内约200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对CO2的转运、酸碱平衡的调节、胃酸分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糖酵解、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等有重要作用。缺锌使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障碍、酸碱平衡失调、氨基酸代谢紊乱,使青少年生长发育障碍,引起缺锌侏儒症。 (2) 锌在体内易与胰岛素结合,增强其活性,结合型胰岛素能与精蛋白结合,延长胰岛素作用时间。缺锌者糖耐量降低,胰岛素释放迟缓,引起糖尿病。 (3) 促进胎儿脑的发育,对儿童身体及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缺锌可引起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 (4) 维持正常的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功能及皮肤健康。缺锌会使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减退、食欲不振、暗适应能力和辨色能力减弱,导致厌食、偏食、异食癖及夜盲症等[8,9]。 (5) 促进生长发育和性功能成熟,促进溃疡消除及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功能。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滞、性成熟障碍、免疫功能及伤口愈合能力下降。 (6) 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细胞免遭自由基的损害,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癌作用。
2.4 碘:
碘通过合成甲状腺素(T4)发挥作用,影响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体温调节、细胞内液更新、糖和脂类氧化分解、蛋白质合成、细胞分化、骨骼生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正常生殖功能的维持都与碘密切相关。人体中度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胎儿和新生儿缺碘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滞、生殖能力丧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智力低下、言行迟钝、痴呆聋哑,形成克汀病[2];孕妇缺碘会导致早产、死胎、畸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单纯性聋哑及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2.5 氟[10]:
氟在牙齿及骨骼形成、结缔组织的结构及钙和磷的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能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强骨骼的硬度和牙齿的抗磨、抗酸腐蚀能力,防止龋齿的发生。人体缺氟,会造成龋齿、骨质疏松症,儿童缺氟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2.6 钼[11,12]:
钼以钼酶形式参与体内物质及能量代谢。 (1) 钼是构成黄嘌呤氧化酶、醛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等酶的组分,可解除有害醛类的毒性。黄嘌呤氧化酶能催化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为尿酸,维持嘌呤正常代谢。缺钼会使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易造成尿酸钠盐在人体内沉积,导致痛风、肾结石、尿道结石等疾病。 (2) 钼参与电子的传递、铁蛋白中铁的释放以及铁的运输。 (3) 钼能降低亚硝胺前体物NO3-和NO2-,抑制亚硝胺类致癌物的产生;抑制亚硝胺的致突变作用对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具有抗癌作用。缺钼会使食管癌、肝癌、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发病率升高,还可导致神经异常、生长发育缓慢、龋齿、克山病等。
2.7 硒:
(1) 参与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作用,与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协同作用[2,3],能延缓细胞衰老,保护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维持心肌组织的正常结构、功能与代谢,防止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绞痛的发生[13,14,15]。 (2) 激活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参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故硒与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有关[3],对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3) 与银、镉、汞、铅等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拮抗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增强人体对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抵抗力。 (4) 影响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并干扰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影响化学致癌物的代谢使其失去致癌活性,防止脂肪过氧化物及过氧化物游离基的形成,消除体内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具有防癌抗癌作用[16]。 (5) 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力[17,18,19]。缺硒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及大骨节病、白肌病、克山病、儿童恶性营养不良、白内障、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绞痛等疾病,使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及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2.8 锰:
一是作为体内多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参与体内许多生化反应,维持糖、脂类及蛋白质正常代谢。缺锰常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现象。二是参与骨骼生长发育和造血过程,促进机体对铜的利用。缺锰常出现贫血、骨骼发育不良或畸形等。三是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机体性激素的合成需要锰参与,男性缺锰使细精管退行性变,睾丸退化,精子减少和不育;女性缺锰则性欲减退,性周期紊乱。四是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作用。缺锰会导致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综合症、智力发育及糖代谢障碍,癌症发病率升高。
2.9 钴[20]:
钴是维生素B12的重要组分,参与体内一碳单位的代谢和核甘酸的合成,进而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胃肠道内铁的吸收和贮存铁的动员,增强造血功能;促进锌的吸收,提高锌的生物学功能。缺钴会引起巨细胞性贫血,影响蛋白质、氨基酸、辅酶及脂蛋白的合成,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2.1 0 钒:
钒能促进骨髓的造血机能和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能参与机体内蛋氨酸和甲基化的代谢过程,影响机体蛋白质和核酸代谢;对人体生殖功能、心血管系统及肾功能有重要影响。缺钒可引起体内胆固醇含量增加、生长迟缓、生殖机能障碍、骨质异常、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
2.1 1 铬[2]:
铬在体内与烟酸及氨基酸形成复合物GTF,调节胰岛素与其膜受体上的巯基形成二硫键,使胰岛素发挥最大生理效应,维持机体正常的糖和脂类代谢。缺铬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等。
2.1 2 镍[3]:
镍作为某些酶的激活剂参与新陈代谢过程,能促进人体内铁的吸收、刺激血液生长及红细胞再生。缺镍导致骨骼生长障碍、生长发育减慢及贫血等。
2.1 3 锡:
锡作为许多酶的重要组分或激活剂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对骨和牙齿的生长及正常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2.1 4 硅:
硅参与软骨、骨组织和其它结缔组织的生成,对维持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硬化有重要作用。缺硅导致生长迟缓、器官萎缩、骨骼异常、牙齿发育不良、动脉硬化等。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健康知识讲座06-30
食品营养与健康图文05-31
食品营养与健康研修心得06-02
关注食品安全关爱生命健康的征文07-05
关注食品安全,保障身体健康 国旗下讲话07-29
学校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知识教案07-29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07-24
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