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塑料包装食品安全(共12篇)
食品塑料包装食品安全 篇1
食品关乎国计民生, 食品安全则关乎着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农产品声誉和国家的国际形象。塑料包装食品从直接来讲, 不利于食品卫生, 损坏食品质量, 降低食品营养进而不利于人体健康;从长远来看, 塑料包装食品会产生大量不利于回收和处理的塑料包装废物, 从而对包含食品安全在内的整个安全体系构成严重的伤害[1]。
1 直接影响
从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 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达成的基本共识是, 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性的概念, 涉及到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以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等很多个方面, 而塑料包装的使用会使得食品在卫生、质量以及营养方面大打折扣。
1.1 不利于食品卫生
我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2]:“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应当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并且该法还对包括包装材料在内的与食品卫生有关的种种内容做了要求, 要求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
塑料包装因其材料的属性, 在与食品的触过程中内含的如增塑剂、添加剂等化合物会自主地向食品迁移, 进而对食品进行污染, 从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在这里, 我们不是强调所有塑料包装食品都是不卫生的。但是卫生是相对的, 须知有些食品可能部分人群是无害的, 至少短期内是看不出危害的, 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就是不能食用的禁忌了, 这源于个体身体状况的差异性。
因此, 食品卫生是个相对概念, 并没有百分百卫生的食品。而塑料包装食品领域因塑料包装材料的特殊性, 更使得食品卫生这个参考标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2 损坏食品质量
我国的《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GB15091-95) 规定[3,4], 食品质量指的是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综合, 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由此我们能够看出, 食品质量, 指的是食品的优劣程度, 既包括优等食品, 也包括劣等食品。
近些年来, 随着各种食品安全领域内的丑闻曝光, 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度, 加大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整治力度, 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这种大力整治并未把广大农村地区纳入范围之内。因此广大的农村地区成了不法商贩倾销假冒伪劣食品的乐土, 此前曝出的“史上最牛零食”现如今正是在农村地区热销的袋装食品之一。
抛开公认的垃圾食品辣条不谈, 很多其他的袋装食品由于监管力度与深度的局限性, 在广大农村地区甚至有些城市偏远地区还在保质期之外的时间里销售。我们都是知道塑料包装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内含的化学物质向包装内食品的迁移而造成的污染就越大, 这对本就不具备高质量的食品造成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
1.3 降低食品营养
塑料包装食品的营养是通过包装袋上的食品营养标签体现的。食品营养标签对所包装食品的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进行说明, 包括营养成分、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消费者购买时可通过营养标签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特性进行直观的了解, 引导消费者的购买。
塑料包装食品, 其所包装的食品都是经过加工的, 我们暂且不论加工过程对食品营养的影响, 只因其包装材料—塑料的特性, 可以预见的的是, 势必会有一部分塑料包装食品的营养降低。
近年来, 世界各国都在对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 我国近些年也展开了对食品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的数值模拟, 其结论显示, 化学物在食品内存在不稳定现象, 而不稳定会导致新物质的产生。新物质的产生则意味着食品原本的构成物质发生改变, 这势必会对食品营养造成一定的影响[5]。
2 深远影响
塑料包装食品因塑料包装的寿命较短, 绝大部分的包装在一次性使用后即被废弃, 近些年来随着塑料包装的广泛使用, 这对本就难以回收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增加了不少难度。调查显示,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成为塑料包装废弃物的主要流向和污染源。
我们都知道, 塑料包装的主要成分是化学物质, 在其成为废弃物后, 通过填埋或燃烧手段处理后, 内含的有害化学物质则渗入土壤或飘向空中, 加剧了我国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并且由于土壤污染进而造成水污染, 而上述污染又对食品安全产生危害与影响, 在有效的处理措施未产生之前, 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结束语
本文从直接影响与深远影响两方面入手, 分析了当前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在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了, 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直接的参与者, 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一直以来,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近些年来, 由塑料包装引发的食品污染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食品用塑料包装致使内含化学物质污染包装内食品, 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从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塑料包装,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汪江连, 彭飞荣.食品安全法教程[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2]朱勇, 王志伟.食品包装用PVC膜增塑剂迁移的研究[J].包装工程, 2006, 27 (1) :40-41.
[3]《中国包装工业》编辑部.我国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包装工业, 2009, (4) :14-15.
[4]黄桂英.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提高措施[J].山东食品科技, 2003, (5) :31-32.
[5]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食品塑料包装食品安全 篇2
之前,卫生部网站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目前,两个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入报批前的最后调整阶段。7月份,中国疾控中心分别在北京、宁夏召集了由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参与的标准定稿研讨会。
以下就我所知道的信息分享给大家:
•坚持将该标准定为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
会中再次论证了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修订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安全标准》的可行性、必要性;尽管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们从多方面提出质疑,但会议主持方坚持了该标准作为强制性食安标准的定位。
•如何规避监管与企业执行的矛盾?
对于将该标准修订为强制标准,食品企业方最担心的是监管部门直接以营养成分的标示量来执法抽查,并按不符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执法。对此,会议主持方表示理解,并认为标准本意并非要达到此效果。为此,初步拟将标示值规定部分改为资料性附录,试图规避监管与企业执行的矛盾点;此修改方式是否可行仍需确认。
•营养标签标准与特殊膳食标准的衔接与区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不涉及食品营养标签的规定;标示营养标签要符合《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仅适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明确添加剂“通用名称”所指
会议讨论结果:添加剂通用名称,包括GB2760中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功能及代码。•推动添加剂标注方式向国际规范看齐
国际规范CODEX对标签中添加剂的标注方式,要求同时标注具体名称和在产品中的功能类别。会议主持方也认为,单纯标注具体名称并不利于消费者对添加剂的理解,希望能借此次标准修订能直接向国际看齐。对此,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们列举了中国标准体系和企业现实仍存在的难度,会议主持方最后初步认同,在标准中写入添加剂三种标注方式:①添加剂具体名称;
②添加剂具体名称+功能类别;
③添加剂功能类别+添加剂代码。
•将过敏源标示列为推荐性条款。
•生产者、经销者标注原则:实际生产的企业方要标出来,承担法律责任的企业也要标出来。
•标准公布与过渡期:依卫生部任务安排,该标准须于年底公布;对过渡期将视修订内容对各方的影响程度而定,会给企业留有足够长过渡期,如两年。
食品包装 安全制胜 篇3
事实上,近年来由包装不合格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对食品包装原料制造、加工成型以及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隐患进行严格把控。对此,国家也形成了法规标准与政府监管相配合的监管体制,在日渐完善中加强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控制。例如,GB 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二维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安全追溯正成为全球性趋势。二维码可以实现产品基本信息和生产信息追溯、包装材料质量追溯、原辅材料追溯以及食品整个流通过程追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目前,恒大冰泉、蒙牛等食品企业纷纷触“码”,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此外,食品企业还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包装安全评估体系,对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供应商的管理都进行了严格控制。
食品包装供应商紧随食品企业的步伐,在保障食品包装安全方面更是下足了狠功夫,坚持技术研发与材料创新,如加强生鲜食品冷链运输安全的研究以及推出更为环保、安全的功能性材料等。
总之,作为食品与外界的唯一屏障,食品包装应为食品安全把好这道关卡,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 篇4
“安全”、“方便”、“保质期”这三项考量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赋予食品包装艰巨、神圣的责任, 也使食品包装成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之一。食品包装一直是食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是延长食品保存期、防止食品在流通环节中遭受污染、保护食品原有质量和品质不受破坏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包装解决方案还可带给消费者舒适的感官享受。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食品综合要求的提高, 食品包装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显得重要。
为与业内朋友共同探讨有关食品包装的技术、设备、应用等问题, 我刊隆重推出“食品包装”栏目, 全面关注食品包装相关的各类信息, 将更多有价值的实用技术、信息传达给读者, 为企业寻求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
本期“食品包装”栏目将重点介绍食品包装喷码技术和设备, 食品包装机械、设备等。通过一串数字确认食品的保质期, 通过一组条码完成食品的追踪与溯源, 标识作为食品包装的组成部分,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赋码设备是确保标识准确、安全的关键, 为帮助食品企业解决如何选择适合产品特性的赋码设备问题, 我们联系了多家该领域的优秀供应商并将他们的心得组织整理, 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参考和借鉴。包装机械、设备是食品包装的基础, 它们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包装过程, 随着包装技术的不断发展, 包装机械与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对于五花八门的食品包装机械、设备, 食品企业应该如何选择,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 给食品企业一些参考。
食品包装 篇5
该<通则>中所要求的标示内容如下: 5.1 强制标示内容
5.1.1 食品名称
5.1.1.1 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5.1.1.1.1 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
5.1.1.1.2 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时,应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
5.1.1.2 可以标示“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但应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标示5.1.1.1规定的任意一个名称。
5.1.1.2.1 当“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含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文字或术语(词语)时,应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5.1.1.2.2 当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字号不同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时,也应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橙汁饮料”中的“橙汁”、“饮料”,“巧克力夹心饼干”中的“巧克力”、“夹心饼干”,都应使用同一字号。
5.1.1.3 为避免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食品名称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复原的、熏制的、油炸的、粉末的、粒状的。
5.1.2 配料清单
5.1.2.1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清单。单一配料的食品除外。
5.1.2.1.1 配料清单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作标题。
5.1.2.1.2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5.1.2.1.3 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再在其后加括号,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但在最终产品中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一一标示。
5.1.2.1.4 在食品制造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在加工过程中已挥发的水或其他挥发性配料不需要标示。
5.1.2.1.5 可食用的包装物也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原始配料。如可食用的胶囊、糖果的糯米纸。
5.1.2.2 各种配料应按5.1.1标示具体名称,但下列情况除外。
5.1.2.2.1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按GB 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当一种食品添加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可以标示类别名称(着色剂),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GB/T 12493规定的代码。如,某食品添加了姜黄、菊花黄浸膏、诱惑红、金樱子棕、玫瑰茄红,可以标示为:“着色剂(102、113、012、131、125)”。5.1.2.2.2 下列食品配料,可以按表1标示类别归属名称。
表1 配 料
类别归属名称
各种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不包括橄榄油
“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 如经过氢化处理,应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 各种淀粉,不包括化学改性淀粉
“淀粉”
加入量不超过2%的各种香辛料或香辛料浸出物(单一的或合计的)
“香辛料”、“香辛料类”或“复合香辛料” 胶基糖果的各种胶基物质制剂
“胶姆糖基础剂”
添加量不超过10%的各种蜜饯水果
“蜜饯”
5.1.2.3 当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变为其他成分(指发酵产品,如酒、酱油、食醋)时,可用“原料”或“原料与辅料”代替“配料”、“配料表”,并按5.1.2.1.2标示各种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
5.1.2.4 制造、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加工助剂,不需要在配料清单中标示。
5.1.3 配料的定量标示
5.1.3.1 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
5.1.3.2 同样,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某种或数种配料的含量较低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
5.1.3.3 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不需要标示某种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添加量很少,仅作为香料用的配料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也不需要标示香料在成品中的含量。
5.1.4 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
5.1.4.1 净含量的标示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如“净含量 450g”,或“净含量 450克”。
5.1.4.2 应依据法定计量单位,按以下方式标示包装物(容器)中食品的净含量:
a.液态食品,用体积 —— L(l)(升)、mL(ml)(毫升);
b.固态食品,用质量 —— g(克),kg(千克);
c.半固态或粘性食品,用质量或体积。
5.1.4.3 净含量的计量单位应按表2标示。
表2
计量方式
净含量Q范围
计量单位
体 积
Q< 1000mL Q ≥ 1000mL
mL(ml)(毫升)L(l)(升)质 量 Q < 1000 g Q ≥ 1000 g g(克)kg(千克)
5.1.4.4 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净含量Q范围
字符的最小高度/ mm 5mL <Q ≤ 50mL 5g <Q ≤ 50g 2
50mL < Q ≤ 200mL 50g < Q ≤ 200g 3
200mL < Q ≤ 1L 200g < Q ≤ 1kg 4
Q > 1kg Q > 1L 6
5.1.4.5 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排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
5.1.4.6 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如糖水梨罐头),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用质量或质量分数表示。
示例:糖水梨罐头
净含量:425克
沥干物(也可标示为固形物或梨块):不低于255克,或不低于60%
5.1.4.7 同一预包装内如果含有互相独立的几件相同的预包装食品时,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食品的数量或件数。不包括大包装内非单件销售小包装,如小块糖果。
5.1.5 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
5.1.5.1 应标示食品的制造、包装或经销单位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下列规定予以标示。
5.1.5.1.1 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应标示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5.1.5.1.2 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或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可以标示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也可以只标示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
5.1.5.1.3 受其他单位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但不承担对外销售,应标示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5.1.5.2 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5.1.6 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
5.1.6.1 应清晰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也可以附加标示保存期。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方式,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
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5.1.6.1.1 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如20040115(用间隔字符分开);20040115(不用分隔符);2004-01-15(用连字符分隔);2004年1月15日。年代号一般应标示4位数字;难以标示4位数字的小包装食品,可以标示2位数字。
5.1.6.1.2 应按下列方式之一标示保质期或保存期:
a)用于保质期
“最好在……之前食用”或“最好在……之前饮用”;
“……之前最佳”,“……之前食用最佳”或“……之前饮用最佳”;
“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最佳……”或“此日期前饮用最佳……”;
“保质期(至)……”;
“保质期××个月[××日(天),×年]”。
b)用于保存期
“……之前食用”,或“……之前饮用”;
“此日期前食用……”,或“此日期前饮用……”;
“保存期(至)……”;
“保存期××个月”[××日(天),×年]。
5.1.6.2 如果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与贮藏条件有关,应标示食品的特定贮藏条件。
5.1.7 产品标准号
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包括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企业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代号和顺序号。
5.1.8 质量(品质)等级
执行的产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食品,应标示质量(品质)等级。
5.1.9 其他强制标示内容
5.1.9.1 辐照食品
5.1.9.1.1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明“辐照食品”。
5.1.9.1.2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任何配料,应在配料清单中标明。
5.1.9.2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标示应符合国务院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5.2 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
5.2.1 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乙醇含量10%或10%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
5.2.2 当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cm2 时,可以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免除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
5.3 非强制标示内容
5.3.1 批号 如有必要,可以标示产品的批号。
5.3.2 食用方法
如有必要,可以标示容器的开启方法、食用方法、每日(每餐)食用量、烹调方法、复水再制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的说明。
5.3.3 能量和营养素
如标示能量值、营养素含量,声称营养素含量水平、营养素含量比较、营养素作用,应符合GB 13432—2004的规定。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
A.1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的最大一个侧面的高度(cm)乘以宽度(cm)。
A.2 圆柱形包装物、圆柱形包装容器或近似圆柱形包装物、近似圆柱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高度(cm)乘以圆周长(cm)的40%。
A.3 其他形状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总表面积的40%。
如果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有明显的主要展示版面,应以主要展示版面的面积为最大表面面积。
注:如果是瓶形或罐形,计算表面面积时不包括肩部、颈部、顶部和底部的凸缘。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
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
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
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
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
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及其应用
摘要:利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改变储存环境来缩短食品储存期,从而在短时间内可得到长寿食品(一年以上)的储存期,以及应用于食品稳定性的测试,确保食品的商业储存期。
A.基本原理
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动力学来量化外来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对变质反应的影响力。通过控制食品处于一个或多个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变质的速度将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时间内就可判定产品是否变质。因为影响变质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实际的储存期。
食品塑料包装食品安全 篇6
1.吸管
很多人在用吸管喝饮料时都会感到饮料有种怪味。实际上,这种怪味很可能来自于吸管。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用于生产吸管的塑料必须是无异味的食品级塑料。而有异味的塑料大多是用废塑料加工制作的。商家在用废旧塑料制成吸管后,还会用鲜艳的颜料涂抹吸管的表层,以遮掩其劣等的材质。人们在用这种颜色鲜艳的吸管喝热饮时,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就会溶解到饮料中。为了防范伪劣吸管对健康造成的损害,人们应尽量少用一次性吸管,在选购吸管时要认清“QS”标识,并尽量挑选有独立包装的透明吸管。
2.瓶盖
在瓶装饮料上,起密闭作用的是螺纹瓶盖底部突出来的一块胶垫,而螺纹状的瓶盖只具有紧固瓶盖与瓶体的作用,没有防尘的功效。如果有灰尘或细菌进入瓶盖内,就会对瓶口造成污染。因此,人们若直接用嘴喝瓶装饮料,就可能发生病菌感染。为此,人们在喝瓶装饮料前,应将饮料倒出来或用消毒纸巾擦拭一下瓶口再喝。如果在打开瓶装饮料后发现瓶盖有发霉的迹象,就不要喝了。
3.易拉罐
目前,我国出售的绝大多数易拉罐都缺少防尘包装,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极易被灰尘、微生物等污染,其拉环处更容易藏匿病菌。人们若直接用嘴对着易拉罐的罐口喝饮料,可能会发生病菌感染。因此,人们最好将罐装饮料倒出来喝。此外,有些厂家为了搞促销,会在易拉罐的内环上用油墨印刷“再来一罐”等中奖字样,这种有毒的油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袋装奶
袋装奶的外包装上通常会用染料印上很多图案及文字。这些染料中很可能含有铅。人们若经常用嘴咬袋装奶的外包装,就容易因摄入铅等有毒物质而影响血液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因此,人们在喝袋装奶时应尽量将其外包装清洗干净,再用干净的剪刀将其剪开,倒进杯子里饮用。
5.锡纸
将用锡箔或铝箔包好的食物放在烤箱中烹饪,可以有效地防止食物被烤焦。但是,锡箔的含铅量高达50%,其表层在受热后可生成有毒的铅白和氢氧化铅,其里层在受热时可生成黄色的一氧化铅等有毒化合物。人们若长期摄入此类有毒物质可导致慢性中毒。此外,锡箔或铝箔在接触到食物中的调味酱、柠檬汁等酸性调料后,其中的锡、铝还会大量地析出。因此,人们在烹饪食物时最好不要使用锡箔或铝箔。专家指出,用菜叶包裹食物或用笋壳、茭白壳垫着食物进行烹调,不仅不会使食物受到污染,而且可提高食物的鲜味。
6.纸杯
纸杯大多是用化学木浆粘合制成的一次性纸容器,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较易融入到饮料中。因此,我国的纸制品生产标准中规定,在生产纸杯时不得在“杯口距杯身15毫米内、杯底距杯身10毫米内印刷图案”。但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些批发商贩出售的纸杯上仍印刷着大量的宣传图案,可对使用者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7.不锈钢餐具
近年来,不锈钢碗、不锈钢锅等不锈钢餐具常被商家当作购买食品的附赠品。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看起来亮泽结实的不锈钢附赠品中大多含有有毒物质。不锈钢餐具是用铁铬合金掺入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制成的,易与酸、碱、酱油、盐等发生化学反应,溶出有毒物质。同时,由于我国对不锈钢产品的含锰量没有具体的要求,不少厂家在制作不锈钢餐具时会用大量的锰来替代较贵重的镍。这种做法不但会降低不锈钢餐具的防腐性能,还会使人因摄入过量的锰而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人们在购买不锈钢餐具时一定要索要相关的检测报告,查看其所含的有害金属是否超标。
8.保鲜膜
塑化剂具有增加塑料弹性的作用,但在与油脂接触时会渗出有毒物质。因此,我国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规定,只能将塑化剂用于制作非脂肪性食品的包装材料。但是,我国市面上仍有很多用塑化剂制作的食品保鲜膜。人们若经常使用此类保鲜膜包裹食品,就可因摄入过量的有毒物质而出现免疫力和生殖能力下降、心血管、肝脏和泌尿系统功能受损等病症,甚至可将这些功能的损伤遗传给下一代。
9.果蔬标签
超市、菜市场中的蔬菜一般都会被各种颜色的胶带捆成一束出售,有些水果还会被贴上标签出售。研究发现,这些胶带或标签的黏合剂中含有苯等有毒的化学物质,可渗透到食物的内部,使食用者出现呕吐、胃痛、头昏、失眠等病症。即使将标签贴在食物保鲜膜的外面,苯也可穿过保鲜膜,渗透到食物中。因此,人们应尽量少买贴有标签或胶带的果蔬,在食用这类果蔬时最好先削皮。
10.塑料袋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指出,食品塑料袋的厚度不可低于0.015毫米,塑料购物袋的厚度不可低于0.025毫米。不达标的塑料袋属于伪劣产品,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塑料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及检测 篇7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各个大中小型商场超市所提供的食品大部分都是塑料包装,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塑料包装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但是塑料包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塑料包装袋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对塑料食品包装袋安全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塑料包装袋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根据这些隐患提出相应的监管措施以及检测方法,对今后的塑料包装袋安全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塑料食品包装袋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生产原材料。在塑料袋生产时经过高温熔融的工序中,很多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加入一些废旧塑料,为了不被识别很多企业还会加入很多不健康的颜料,这样大大降低了塑料袋的安全性,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遇到高温或者与油质的食品接触时就会散发出有害物质,比如芳烃的渗出会给人体造成影响等,很多有害物质都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2)在塑料袋生产过程中加入添加剂,比如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以及更重辅助颜料的稳定剂。这些添加剂中都存在着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常用的二已二酸酯可以增加塑料袋的塑性,这种添加剂被列为三等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后有着严重后果,还有些颜料添加剂中存在微量重金属,比如铅、镉等微量重金属会直接造成人体危害。
(3)在食品袋的包装中难免会涂刷一些食品的产地介绍等相关信息,企业为了稀释油墨便会加入含苯等有害化学溶剂,这些化学溶剂污染了食品,更对人身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4)大多数食品包装袋的封口处理都采用热熔的方式,塑料袋在热熔时会散发出很多有害化学物质,直接污染食物,还会造成人身伤害。
(5)我国的塑料袋生产分类不明确,没有专门的食品包装袋生产标准,一般的塑料袋可以满足任何产品的需要,无论是日用品还是食品或者其他用品塑料袋的选择都是一样的,而这些塑料袋的生产工艺也一样,因此,食品塑料包装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塑料食品包装袋的安全监管措施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卫生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逐渐加强对食品安全控制检测的重视程度,还制定了很多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当前的法律规定和实际现状,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明确各个食品包装安全部门的职能,作为执法部门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严格监管食品包装袋加工时是否符合安全卫生的许可。我国1990年颁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凡生产塑料食具、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原材料的单位,必须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认可后方可进行生产。”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规定,卫生部门取消了对食品包装袋生产加工的监管,所以,在食品塑料包装的生产监管中人存在不足,必须采取措施对生产部门进行严格监管。
加强食品塑料包装袋的安全认证工作。企业生产的食品包装袋必须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生产,经过专业部门的检测,达到合格的标准后方可投放到市场,供消费者使用。
加强对回收塑料的管理工作,对于回收的废旧塑料严格禁止应用到食品包装袋的生产中,特别是含氯等有害物质以及各种有害的化学添加剂一律禁止在食品包装袋的生产中加入,确保食用者的安全。
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对于必须使用的添加剂进行定量控制,对于有毒的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一定按照要求严格禁止使用。
食品包装袋的组成迁移物质的检测
为了保证食用者的安全,必须要对包装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一般的包装袋化学迁移限定在0.01~60 mg/kg,下线主要是针对有毒的化学迁移,比如含氯等有害物质;上限主要是控制包装袋生产过程中必须的添加剂,比如抗氧化剂、增塑剂、稳定剂等。对于食品包装袋而言,一律都要进行严格检测,直到达到卫生部门的标准后方可投入市场使用,一般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1)选取典型的样品进行检测;(2)选择适当的食品类型;(3)选择合适的条件(主要包括合适的温度以及与食品接触的时间);(4)选择合适的暴露时间;(5)检测暴露量;(6)分析食品安全性确定包装的可行性。
结语
食品塑料包装食品安全 篇8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便于选购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4月20日发布了最新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11) , 并在2012年4月20日正式实施。
标准解读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11) 充分考虑了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04) 的实施情况, 细化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标签的具体要求, 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要求明确标明食品成分, 添加剂标示更通俗, 保质期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计算等, 新标准在食品标示内容方面的规定更加严格。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1. 食品添加剂名称
新标准中修改了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在原标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要求为,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 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按GB 2760-2011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因此按照旧版标准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标示即应为“柠檬黄”。而新的标准可以标示其具体名称, 也可标示为其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 (INS号) 。比如,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可选择标示为以下3种形式: (1) 柠檬黄; (2) 着色剂 (102) ; (3) 着色剂 (柠檬黄) , 但不能以“着色剂”这种物质名称不具体的方式进行标注。
2. 标签文字
根据新标准, 食品标签中应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 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贮存条件,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应标示的内容。
新标准中对标签中强制标示的文字大小进行了明确规定, 要求“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商标除外) ”、“当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积>35cm2时, 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1.8mm”、“当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积<10cm2时, 可以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者 (或经销商) 的名称和地址”。当最大表面积>10cm2, 但其≤35cm2时, 食品标签应当按照标准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性内容。根据标签面积具体情况, 标签内容中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可以<1.8mm, 应当清晰, 易于辨认。
以上规定对预包装食品标签上的文字进行了明确要求, 企业应严格遵守并实施, 同时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可根据此要求进行判断, 若发现不符现象, 可拒绝选购。
3. 配料表标示方式
新标准中要求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排列。这样标注可令消费者对食品中配料的含量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从而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便利, 但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4. 关于致敏物质
食品中的某些原料或成分, 被特定人群食用后会诱发过敏反应, 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在食品标签中标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质, 以便提示有过敏史的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新标准列出了8类致敏物质, 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 (包括乳糖) 、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鼓励企业自愿标示以提示消费者, 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8类致敏物质以外的其他致敏物质, 生产者也可自行选择是否标示。具体标示形式标准中规定为“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 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5. 有关保健食品的要求
近期热议的红牛饮料、螺旋藻等保健食品风波令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大减。对此, 新标准中增加了对保健食品的要求“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 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内容, 此项规定可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一些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量而声称食品具有某些特殊保健功能而欺骗消费者。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注意“蓝帽子”标识, “蓝帽子”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 是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 为天蓝色, 呈帽形。
6. 企业联系方式
新的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修改了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的标示方式。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生产者或经销者的联系方式应标示电话、传真、网络联系方式等至少一项内容, 或与地址一并标示的邮政地址。
与旧标准GB 7718-2004相比, 新标准中增加了生产者、经销者的联系方式, 且对名称和地址进行了详细规定, 要求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安全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这增加了预包装食品的可追溯性, 令预包装食品的质量更加有保证。
7. 日期标示
新标准要求应清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形式, 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当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单件预包装食品时, 外包装上标示的保质期应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计算。外包装上标示的生产日期应为最早生产的单件食品的生产日期, 或外包装形成销售单元的日期;也可在外包装上分别标示各单件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标准实施问题
在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前, 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新标准。为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在实施日期前可继续使用符合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04) 要求的食品标签。在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后,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本标准, 但在实施日期前使用旧版标签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按照新标准规定, 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标签上明显标注, 同时, 食品标签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 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 也不应标示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在食品包装袋的标示中, 诸如“可能”的字样将不允许出现。
国内食品塑料软包装的应用误区 篇9
聚乙烯薄膜不宜作含植物油食品包装
PE (聚乙烯) 塑料薄膜在实际流延或吹拉制作中, 为了增强或互补薄膜的性能, 常按比例将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和线形聚乙烯等混合使用。哪种物质占比例大, 薄膜就用该物质命名。例如, 牛奶包装薄膜含高压聚乙烯的成分多, 就称为高压聚乙烯薄膜。酸奶、方便袋包装薄膜含低压聚乙烯的成分多, 则称为低压聚乙烯塑料薄膜。
虽然PE保鲜薄膜的透气性能好 (包装水果、蔬菜有保持水分和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效果) , 但是, PE薄膜接触植物油后, 会迅速渗透、溶胀、变色, 如包装含植物油的食品, 不但会大大缩短食品的保质期, 而且长期接触植物油, PE薄膜内的“萘”会析出溶入植物油中, 有害人体健康, 所以PE薄膜不宜用来包装油炸食品和含植物油的食品, 也不宜包装含有油脂的瓜籽、干果籽、坚果籽等食品。
五层以下共挤PE塑料薄膜不宜作奶类包装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牛奶及奶制品包装或酱油、醋的包装等均为典型的共挤塑料薄膜包装。透明的无印刷的真空或蒸煮包装袋, 也是共挤塑料薄膜包装。牛奶包装虽然采用了外白内黑的黑白共挤塑料薄膜, 有效延长了保质期, 但如果使用三层共挤塑料薄膜, 会因为缺少阻隔层, 而使包装内容物无法达到包装上所标注的保质期限。
加有EVOH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阻隔层的五层共挤和涂敷PVA (聚乙烯醇) 阻隔层的塑料薄膜, 能延长保质期限, 但成本较高。因此, 一些企业选择用两层或三层共挤的黑白塑料薄膜和象征性涂有阻隔材料的PE薄膜作牛奶、奶制品或酱油、醋等产品的包装。掺有黑颜色母料的PE薄膜直接接触食品, 会有惰性炭黑颜料渗入包装食品的现象发生, 造成食品污染, 而象征性的涂沫一层具有阻隔材料的塑料薄膜, 不能真正起到包装的阻隔作用, 会影响食品的保质期。
DAL真空镀铝薄膜不能替代AL金属铝箔
AL金属铝箔具有闪亮的金属光泽, 无毒、无味、无嗅, 遮光性极好, 反光率可达95%, 高温和低温状态稳定, 在73-371℃范围不涨缩变形;阻隔性好, 阻气、阻氧、阻湿、保香, 是高档包装极佳的中层基材薄膜;多用于巧克力的高档包装、方便面碗的封口盖膜、啤酒和香槟酒的封口商标、奶和奶制品、果汁的纸/铝/塑复合包装、食品和调味品的高档保香包装、熟肉制品的蒸煮包装等。
DAL真空镀铝薄膜是在真空状态下, 用蒸镀的方法将99.99%以上的高纯铝镀附在BPET (双向拉伸聚酯) 、BOPP (双向拉伸聚丙烯) 、PVC (聚氯乙烯) 、CPP (流延聚丙烯) 、CPE (氯化聚乙烯) 的塑料薄膜上的产品。镀铝薄膜的阻气、阻氧主要依靠镀铝薄膜基材膜的本身, 而不是镀铝层, 镀铝层只起装饰作用。虽然, 真空镀铝塑料薄膜机械性能好、镀铝面平整光亮、不易产生针孔、装饰性强, 有一定的阻气、避光、屏蔽的作用, 可以互补压延铝箔强度低、易撕破、折叠时易断裂、容易产生针孔、不耐酸碱的缺点;但是真空镀铝塑料薄膜的铝层抗水性能差, 遇湿会脱落, 脱铝会造成复合包装袋的开层。此外, 铝层太薄 (镀铝层只有400Å) , 也就是说镀50000m2的塑料薄膜只需要1kg左右的高纯铝, 其遮光和屏蔽性能远低于压延铝箔 (金属纯铝箔) , 而作为基材的BOPP、PVC、CPP、CPE等薄膜的阻隔性也不好, 所以用上述基材制成的镀铝薄膜不能做真空包装。
PET (聚酯) 薄膜不能代替PA (尼龙) 薄膜
蒸煮包装食品, 一般是通过蒸煮将内装食品中的菌类杀死, 而延长内装食品的保质期, 这要求包装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和导热性。PA薄膜水蒸汽透过率很高, 金属铝箔是良好的导热体。而有着优异绝缘性能和良好阻气性能的PET薄膜导热性并不佳, 其水蒸汽透过率很低, 可阻止部分或减少蒸煮温度的导入;此外, PET薄膜本身硬度、挺度高, 空气不易抽尽, 虽然有优良的阻隔性, 但是却减弱了蒸煮杀菌的效果, 故PET只宜做真空包装, 不能制作蒸煮包装。
用PET薄膜替代PA薄膜制作蒸煮包装或增加复合PET薄膜的四层蒸煮包装, 只能降低成本, 但却没有PA/AL/CPP三层复合蒸煮包装的杀菌效果好、保质期长。
纸塑复合薄膜包装不一定环保
纸塑复合薄膜的包装是纸与塑料的复合包装, 通常采用纸流延PE和PP (聚丙烯) 的复合加工工艺复合而成 (用干式复合方式加工成本较高) 。纸塑包装比塑料包装的透气性好, 但防水性和阻隔性差, 因而常用于需要释放和吸湿物品的包装, 如樟脑片的内包装、防潮剂 (干燥剂) 等的包装。纸只有复合了塑料后才可热封制袋, 但复合后不利于回收或自然分解, 此外, 纸的制作原料是木材, 大量使用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因此, 一些人认为的纸塑复合包装较塑料包装环保并不合理。
食品塑料软包装消费使用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消费者对塑料软包装应用知识了解甚少, 往往不能正确使用, 这对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潜在危害。
PE薄膜不宜直接包装食品
PE薄膜和方便袋不宜盛放或长时间盛放含植物油的食物, 尤其是不能盛放热的食品或加热食品。用其包装含植物油的食品、热豆浆或盛放剩菜, 是非常不科学的, 包装和覆盖后进微波炉里加热更是有害。此外, 彩色PE塑料薄膜袋, 如彩色背心包装袋、彩色手提袋、黑色垃圾袋等均不能包装食品, 因其在制作中加放了大量的颜色母料和再生塑料, 会污染食品。
PE塑料容器不宜盛放植物油或热饮
PE属于惰性聚合物, 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 在常温下可耐酸、碱、盐类溶液的腐蚀。长时间接触脂肪、芳香族溶剂会溶胀或龟裂。温度超过60℃, 会有少量的内在物溶出, 接触植物油后也会溶胀、渗透、变色, 长时间接触还会使其内在物“萘”析出溶于植物油中, 导致容器内的植物油产生异味, 危害人体健康。所以PE塑料容器不宜用来盛放植物油和60℃以上的热水、热饮料、热茶、热奶或热豆浆。
PVC薄膜不宜包装食品加热
PVC的热收缩薄膜可做矿泉水、饮料的瓶标, 也可以制成很薄的保鲜膜。P VC保鲜膜不但能保持鲜肉的水分, 还能很好的保持鲜肉红润的色泽;但不可以包装食物加热, 因为PVC保鲜薄膜遇热后薄膜内的柔化 (增塑) 剂会析出而污染食品。除PET、PA等极性薄膜外, 其他的塑料薄膜包装加热后都会污染食品, 危害人体健康。
将PVC增塑后制成的薄膜, 抗拉性能、柔软性能、耐老化性能都会大大加强, 通常用于制作人造皮革、台桌布、毛毯和棉被及五金电器工具等的包装, 但绝对不可用于盛装食品。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 篇10
在由《食品安全导刊》、食安中国网举办的线上沙龙活动“食安大讲堂·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中,何宇洁介绍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概念,并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同时还列举了部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案例。除此之外,更对新《食品安全法》中标签相关的监管、处罚进行了说明。
沙龙中,何宇洁老师向众人介绍了预包装食品及标签的相关内容。她说道:“预包装食品即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非预包装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成型模具相对固定以及成型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生产控制连续性等的需要,往往也能保持在一定的量限范围内,但该量限范围不属于‘预先定量’。预包装食品首先应当预先包装,此外包装上要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的标示。”
针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要点,何宇洁通过GB 7718和GB 28250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目前,GB 7718-2011是最新一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即生产者直接或通过食品经营者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既提供给消费者,也提供给其他食品生产者的预包装食品。同时还适用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即生产者提供给其他食品生产者的预包装食品,生产者提供给餐饮业作为原料、辅料使用的预包装食品。
GB 7718中规定了食品标签基本要求包含:符合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2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应使用规范的汉字,但不包括商标;“规范的汉字”不包括繁体字,可在使用规范汉字的同时,使用相对应的繁体字,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商标、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商标除外);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分别标注;若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的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或容器上的所有或部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否则应在外包装物上按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等。必须标示的内容(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包括:食品名称、净含量和规格、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等。
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一部分,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就是针对于营养标签的重要准则。
GB 28050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豁免的除外),且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不适用保健食品及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其基本要求包括: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使用中文,如同时使用外文标示的,其内容应当与中文相对应,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字号;营养成分表应以一个“方框表”的形式表示(特殊情况除外),方框可为任意尺寸,并与包装的基线垂直,表题为“营养成分表”;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数值可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获得。与此同时,该通则还包含强制标示内容。(1)“1+4”,要强制:要求强制标示能量和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1+4】的含量及其占NRV的百分比。(2)欲声称,先标出:对除【1+4】以外的营养成分进行营养声称或者功能声称时,须标示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NRV的百分比。(3)如强化,需标示:使用了营养强化剂的食品,加标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NRV的百分比。(4)用氢化,标反式:食品配料中含有或者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还应标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虽然部分食品能够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但是也需遵从相关准则。
2015年10月开始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中也针对标签进行了相关规定,加强了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日期标示与转基因食品标示的监管、细化了食品标签不符合情况的处罚、对于仅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影响食品安全的违法情况的处理作了进一步说明。例如,新《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对因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以上规定意味着职业打假者仅因为标签不规范投诉企业,但不能证明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安全隐患)或者其因产品标签被误导,将无法得到赔偿。
食安大讲堂:以分享的专业知识为己任,邀请众多讲师入驻,他们既有“业内大腕”,也有“草根明星”,他们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我们力争向更多大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我们期待通过讲师的分享交流为听众带来一些思想上的碰撞,团结更多的食品从业者及食品安全关注者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生态圈。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食品行业第一在线分享平台。
预包装食品首先应当预先包装,此外包装上要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的标示。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中规定了食品标签基本要求,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需符合其规定。
金属包装食品包装的“贵族” 篇11
作为食品包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包装凭借其优异的包装性能,备受高端食品企业的青睐。
1.理化性能稳定
金属包装不仅具有强度大、刚性好、不易破裂的优点,而且优异的阻气性、防潮性、阻光性、密封性等理化性能,既能够很好地保护内装食品,也能够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
2.装潢特性出众
金属包装具有极为出众的装潢特性,通过个性化包装设计与多感官装潢工艺(如高保真、高清晰印刷技术与镭射印刷技术等)的结合,使金属包装展现出多彩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印铁技术的不断发展,印铁设备从传统的双色印刷机发展到了四色印刷机,烘干技术从传统的干燥技术发展到了UV固化技术等,这不仅拓宽了金属包装的发展空间,也为金属包装企业能做出更好、更漂亮的金属包装提供了可能。
3.质感突出
无论在什么场合,金属包装都能表现出与其他包装形式(如纸质、塑料、玻璃等包装)不同的气质,从而产生别样的视觉冲击和感官效果,使其在众多包装中脱颖而出,成为“质感”包装的领导者。
金属包装的应用
1.茶叶罐:保持风味
茶叶对水分、异味的吸附性很强,而其香气又极易挥发,当保存不当时,在水分、温湿度、光线、氧气等因素的作用下,极易使茶叶产生不良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活动,从而导致茶叶质量发生变化。因此,防潮性、密封性优异的金属罐是茶叶较为理想的包装,尤其是马口铁金属罐在茶叶包装中应用最广。
茶叶罐一般采用镀锡薄钢板制成,罐形有方形和圆筒等形状,罐盖有单层盖和双层盖两种。从密封角度来分,茶叶罐分为一般罐和密封罐两种。在包装技术处理上,一般罐多采用封入脱氧剂包装法,以除去包装内的氧气;密封罐多采用充气、真空包装。实践证明,金属罐对茶叶的防护性优于复合膜包装袋,且外表美观、高贵,设计精致的金属罐更适合高档的茶叶包装。
2.月饼礼盒:体现质感
每年中秋节前,好利来都会推出金属包装的月饼礼盒,以蓝色为基调的月舞天鹅湖系列,以红色为基调的礼遇金秋系列,以玫红色为基调的浪漫玫瑰系列……每个月饼礼盒都充满创意,不仅与中秋节团圆祥和的节日气氛相呼应,也突出了月饼礼盒的质感。
3.奶粉罐:保证安全
近几年,奶粉市场异常火热,作为中高端奶粉的主要包装形式,金属罐得到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使用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涂料,严格控制奶粉罐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再加上大肠杆菌、阪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等一系列技术支持,使金属奶粉罐的卫生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
食品包装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篇12
1 食品包装安全现状及重要性
1.1 食品安全法
食品包装与食品接触紧密,其安全性直接影响食品质量,人们在使用不合格食品包装的同时,对健康也产生不良影响。2009年6月1日,我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包装提出了明确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1,2,3]。
1.2 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的出台是将食品包装材料纳入监管的一大进步。它规定食品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清洁。生产、经营被包装污染的食品将会受到应有的处罚。此外,《食品安全法》还提高了赔偿标准,加大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该法第9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1.3 食品包装的分类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食品用纸包装无证查处工作。规定未获得列入第一批目录的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该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该产品。新投产、新转产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的企业,应及时向企业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列入第一批目录的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产品包括2类,共21个产品。其中,包装类包括非热封型茶叶滤纸、热封型茶叶滤纸、鸡皮纸、食品羊皮纸、半透明纸、玻璃纸、食品包装纸、食品包装纸板;容器类包括纸袋、纸罐、纸杯、纸餐具、纸盒[4]。
1.4 食品包装的标准
2009年,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开始正式实施,标准中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对食品接触用塑料、纸制品、橡胶等材料中用到的增塑剂、增韧剂、固化剂、引发剂、促进剂、防老剂、阻燃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2013年,国家广泛征求各方面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意见,进一步开展标准的修订工作。紧接着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2013中国食品包装安全消费警示,涉及吸管、瓶盖瓶身、不锈钢制品、纸质餐饮具等12项内容。其中,烧烤时铝箔、锡箔使用不当会危害健康一条,尤为值得关注。
2 食品包装安全应对措施
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包装必须保证被包装食品的卫生安全,才能成为放心食品。也就是说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我国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或相关细则时能够使之更加明确和更加细化,增加可操作性。完善和更新各类食品包装材料的相关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使之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一些监管的具体环节上还有空白、盲点,需要相关部门去解决和完善外,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部门监管的力度仍不能全面地控制整个市场,这就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联合商家、监管部门、消费者,严厉打击错误行为,增加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此外,呼吁包装印刷企业在生产中执行标准时,选用环保材料和油墨,尽量减少或不选用危害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同时,可以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制订一系列的安全法规、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安全行动计划。建立我国特有的食品包装安全体系,做到科学立法、执法公正、坚持原则,一方面与国际组织合作,另一方面与政府机构专家合作,为法规制定者提供技术和科学方面的推荐方案;强调食品病原菌的早期预警体系;授权制定法规的机构,根据技术发展、知识更新和保护消费者的需要修改法规和指南。
摘要:阐述了我国食品包装安全现状,表明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重要性,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守贵.食品包装:安全监管最重要[EB/OL].(2012-01-20)[2013-3-21].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2/01/20/217226.shtml.
[2]颜亦斌.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22(2):50-52.
[3]徐雪梅.浅谈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2008(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