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2024-06-22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精选10篇)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不仅仅将食品包装简单地当作方便食品运输和储存的手段, 而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其科学化和合理化, 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从而达到提高食品包装的档次和品味, 进而提高食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必须同时满足其方便运输和储存, 以及消费者的审美情感等两方面的要求。其不仅作为食品产业的工业制品而存在, 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从而具有艺术制品的特征。而作为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 无论是工业制造还是艺术创意都属于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充分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 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食品包装所具有的工业适用性和艺术性, 从而使其能更好地为促进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服务。

一、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现代食品包装中之所以必须融入相应的文化, 是由其工业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要求所决定的。具体来讲, 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代食品包装所具有的双重功能

对于时刻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现代食品企业来说, 其所销售的食品的包装不仅应当具有对食品的良好保护和方便运输和储存的作用, 而且应当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因此, 现代食品包装必须同时具有工业应用和市场促销的双重功能。正是因为这种双重功能的存在,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必须同时注意两方面的文化元素。一是同其基本的工业应用价值相联系的科学文化。为了保证食品包装对食品的保护和方便储存运输的功能, 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包装的选材、结构以及造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从而必须将相应的科学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2二是能影响到消费者对其食品包装设计的情感反映的艺术文化。为了保证食品包装能使消费者产生良好的情感反映, 从而促使其作出相应的购买行为选择, 食品包装设计者必须从审美、营销等角度对其进行认真的构思, 从而将相应的艺术文化融入到具体的设计之中。正是因为现代食品包装所具有的双重功能, 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文化融入即成为必要。

2、消费者对现代食品包装的审美需求

现代食品包装是保证食品本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达到促进食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的目的, 其设计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并使其产生良好的情感反映, 即满足消费者对现代食品包装的审美需求。3然而, 由于美学规律的作用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的不同, 虽然人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但其仍然会受到历史和民族的传统文化, 以及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因此, 在对现代食品包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大多数都具有的世界性的艺术文化, 而且要将相应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具体的设计之中, 以在符合一般的美学原理和美学规律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审美需求。

3、市场经济对食品包装设计的独创性要求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要达到吸引消费者,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不仅要注意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一方面, 没有独创性的包装很容易造成消费者难以辨别真正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从而起不到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另一方面, 食品包装设计本身是一种需要付出相当劳动的艺术创作, 为了保护设计者的劳动成果, 现代社会不允许食品企业在包装上抄袭他人的设计。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食品包装设计必须具有相应的独创性。而要达到与保持食品包装设计的独创性, 设计者必须结合多种科学文化和艺术文化元素, 通过其不同的搭配和组合, 达到相应的独创性的艺术效果, 进而独步形成该食品企业独具特色的食品包装设计文化。

二、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文化融入的主要类型

在现代食品包装的具体设计中, 为了达到实现食品包装的双重功能、以及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市场经济的独创性要求, 必须融入多种文化元素, 这些文化元素主要氛围以下几种类型。

1、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作为现代工业化进程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其已经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最细微的组织结构之中, 是现代文明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和支柱。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来说, 科学文化的这种基础和支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作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 使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满足其工业应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从食品包装的选材、结构和造型等方面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科学指导, 保证食品包装设计能够满足其保护食品本身, 以及方便运输和储存等最基本的需求。二是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现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食品包装设计的方式, 并为更具有工业适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包装设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进而二十一世纪以来, 新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 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包装设计的效率和艺术价值。一方面, 新材料技术的进步使现代食品包装的选材日益向绿色环保和经济适用的方向转变。不仅使食品包装设计的选材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且也由此产生了更多的艺术设计形式。如由于覆膜密封的食品包装纸的发明, 由于其良好的防水保鲜和易降解的性能, 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塑料包装, 而由于纸质包装较塑料包装更适合印刷, 使用此类包装的厂家在其上一般都使用了较传统塑料包装色彩更为鲜明, 细节更为细腻的艺术设计。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包装设计的效率。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包装设计的系列流程操作完全计算机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终端和互联网, 设计者可以利用其搜集必要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 并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进行相应的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相应软件对其设计进行反复的计算和修改, 并通过互联网对计算机终端进行远程控制、获取相应信息、与相关人员研究讨论等, 从而使其从传统的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得到解放, 且能进一步提高食品包装设计的科学性和精确性。4对于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来说, 科学文化的融入对其实现工业应用和艺术价值的双重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2、传统文化

为了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审美情趣方面的差异化需求,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经常会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对于相应传统文化下的消费者而言, 传统文化融入食品包装设计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其对特定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人们在审美上的观念日益趋同。然而, 对于食品包装设计来说, 不同民族的消费者其审美情趣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 对不同民族消费者审美情趣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除了现代社会一般的审美观念之外, 最关键的是相应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消费者来说, 由于其生长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思想感情、个人爱好, 乃至具体的审美情趣方面, 必然深深打上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 融入了相应传统文化元素的食品包装设计, 必然能更好地激起该民族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满足其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需要, 从而使其对相应的食品产生更强的注意力, 最终促使其作出相应的购买行为选择。因此,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 已经成为食品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主要是对相应传统文化的视觉艺术元素的融入, 采用具有民族传统特征的色彩、图形、文字以及这些元素的组合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 使相应消费者能更好更深地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意蕴。5在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发挥其对消费者可能产生的亲和力, 最终起到促进其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另一方面, 对于不属于相应传统文化下的消费者而言, 传统文化融入食品包装设计可以满足其对异质文化了解的审美需求, 从而对其产生相应的吸引力, 增加其购买相应食品的可能。

3、地域文化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不仅可以使消费者更方便地了解相应食品的产地, 而且同传统文化类似,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审美情趣方面的需要。一方面, 将消费者熟悉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食品包装设计, 可以节约消费者对相应来源商品的检索成本。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食品包装设计, 可以起到地理标志的作用, 使消费者据其迅速产生相应的地域联想, 对其产地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来自澳洲的牛排, 其包装上往往会印上袋鼠或悉尼歌剧院的图形, 根据这两种人们所熟知的代表澳洲的标志, 消费者会迅速判断出其产地为澳洲, 而不用继续费力地检索其上面所印刷的原产地文字说明。6另一方面, 其还能起到类似传统文化的满足不同消费者差异化审美需求的作用。对于本地域的消费者来说, 相应的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使其产生熟悉和亲和的感觉, 从而增加其作出相应食品购买行为的可能性。对于其他地域的消费者来说, 异域文化元素可以满足其好奇心理, 从而起到吸引其注意力, 促进相应食品销售的作用。

三、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文化融入的具体路径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科技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入, 对实现其双重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和市场经济的独创性要求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然而, 在具体的食品包装设计实践中, 要成功地融入这些文化元素, 达到市场竞争力提升的理想状况, 还必须通过以下具体路径。

1、紧跟食品包装设计的时代潮流

要将科学文化充分融入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 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紧跟食品包装设计的时代潮流。这些措施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以下方面。首先, 加强食品包装设计队伍的建设。食品企业应当通过聘请高素质的食品包装设计人才以及对现有设计人才进行培训的方式, 保证拥有一支符合时代潮流要求的高素质的包装设计人才队伍。其次, 加大对相关技术设备的投入。要使其食品包装设计跟上时代潮流, 还必须加大对相关技术设备的投入, 尤其是同食品包装设计直接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食品企业不仅应当为其包装设计人员装备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 而且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使用这些设备的技术培训, 以充分发挥这些技术装备提高食品包装设计效率的作用。再次, 还必须加大对与食品包装设计相关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的跟踪。这些前沿理论和实践不仅包括工业应用领域, 还应当包括艺术领域以及营销领域等同食品包装设计相关的领域的最新理论及其应用。这种跟踪不仅应当包括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信息的搜集, 更重要的是将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相应理论和实践运用到具体具体的设计之中。最后, 勇于创新。在掌握最新时代潮流相关信息的基础上, 食品包装设计人员应当在此基础上,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的, 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设计方面的创新, 形成融入各种文化元素的具有独创性的设计作品。

2、注重中国元素的运用

对于我国的食品企业来说,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之中的关键, 是要注重中国元素的运用。对于拥有辽阔疆域和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 从而拥有举世无匹的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的中国元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可以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 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故宫、天坛等。其同食品包装设计的结合, 可以使人联想到中国文化的厚重, 进而与饮食文化的厚重联系起来, 增加人们对相应食品的购买兴趣。其次,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物, 如中国结、龙凤图腾、十二生肖、福娃等。其同食品包装设计的结合, 不仅具有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的韵味, 还可以增加相应食品的喜庆成分, 使人倍感亲切。再次, 中国传统书法, 尤其是同古代诗词和名言警句相结合的书法。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书法元素,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应食品的品位, 使其显得更加雅致, 达到提升其档次的效果。最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殊意义的各种色彩, 如代表喜庆的中国红、代表高贵威严的明黄、代表品质和富贵的深紫色等。在不同的食品包装设计中使用不同的色彩, 能够起到最大程度激发消费者的联想, 吸引其作出购买决定的作用。如在节日食品包装上以红色为主色调, 对某些高档食品包装设计以明黄为主色调等。事实上, 要达到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尽可能融入传统文化, 充分运用中国元素达到提高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还必须上述具体中国元素的搭配和组合。如红色的中国结和福娃, 能更好地衬托出喜庆的气氛。而明黄色的龙凤图案, 则能使相应食品的档次得以进一步凸显。

3、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将其同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充分结合,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相应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这些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 对食品企业所在地的旅游资源的利用。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加入当地有名的风景名胜, 除了可以让消费者根据这些风景名胜很方便地分辨食品的产地外, 还能使消费者产生该食品同相应风景名胜同样美好的联想, 从而提升其购买相应食品的兴趣。第二, 对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的充分利用。由于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很多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本身就属于当地有名的特产, 如德州扒鸡、金华火腿、涪陵榨菜等。相关食品企业在对这些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时, 应当充分突出相应的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这些地理标志产品标识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其食品质量产生相应的信任, 而且还因为其中包含的地域文化元素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审美情趣, 达到刺激其作出相应消费选择的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如果将相应的风景名胜和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结合使用, 则能起到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作用。如在西湖龙井茶叶的包装设计上, 以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产品标识配上灵隐寺的图案, 无疑比单纯的地理标志产品标识或者是灵隐寺的图案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四、结语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保护食品本身和方便储存运输的需要, 而且还需要具有尽可能提升消费者购买兴趣的作用, 而这都离不开与之相应的文化的融入。为了实现现代包装设计必须具有的工业适用性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双重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情趣, 以及具有独创性等要求, 必须通过相应的路径, 将科学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充分融入到具体的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夏东生.传统特色食品的包装设计与文化内涵[J].包装工程, 2003, 24 (2) :84~86.

[2]刘军.基于食品包装设计的流线型审美表现及启示[J].食品与机械, 2015 (2) :171~173.

[3]张丽红.食品包装的科学化[J].湖南包装, 2002 (1) :32~33.

[4]张如画.计算机辅助在食品塑料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研究[J].塑料工业, 2015, 43 (12) :137~140.

[5]陈慧颖.食品包装中的传统文化[J].神州, 2013 (21) :25~25.

[6]谢青, 陶玉.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地域文化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 2014 (4) :242~242.

[7]王振宇.触摸传统——论当代食品包装设计的“中国味道”[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肖洁.浅议地方特色食品的包装设计[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 (5) :51~55.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2

国科发资〔2017〕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个重点专项2017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

1.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 — 2 —

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和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7.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7年8月8日8:00至9月7日17: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2.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

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3.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67、88225168;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工业生物技术处,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邮编:100039。

(2)“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59、88225189;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医与中药处,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邮编:100039。

附件2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专项2017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7

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19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亿元。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1.1基本证候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与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系统梳理该证候的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证候形成研究、证候的辨证要素、证候要素结合和辨证规范化研究,明确辨证规范,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并开展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验证,总结临床应用规律,探讨现代生物学基础,探索中医辨识新方法。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医证候与某些疾病核心病机相关性的基础研究;以临床试验数据为依据,明确证候临床演变规律;初步明确证候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进入中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1.2.1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临床长期应用且有一定基础的经典名方或大品种(《中国药典》收载),诠释中药配伍作用和量效关系的现代科学内涵。整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复方配伍理论和优化技术研究,以增效减毒为目标,以相互作用为核心,突破中药复杂体系解析关键技术,形成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应用方案及技术规范,并形成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为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和经方优化提供方法支撑。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并阐述其科学内涵,建立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完成2个复方配伍新药处方,并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初步阐明其效应网络。建立从方剂遴选、药效物质筛选及评价、配伍配比优化和安全性评价等不同环节的组分配伍技术体系,形成组分中药研制方案;

阐释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作用模式和科学内涵。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 1.4.1中医传承平台构建与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的需求,研究建立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结局评估与随访以及数据管理与分析利用等模块,形成智能化中医传承信息系统;建立以中医知识库、名老中医知识图谱为基础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形成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辨证论治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多功能的中医传承服务平台,为提升基层青年中医临床诊疗服务水平提供支撑。所构建的中医传承平台经一定数量的临床传承研究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挖掘、辅助决策支持等5~8个软件,建成基于互联网、方便实用的具有辅助传承、辅助诊疗、辅助研究、辅助学习等功能的中医传承服务 — 8 —

平台和相应APP,经500位以上名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与社会开放服务验证,形成软件著作权5~8项;形成《名老中医临床数据与经验知识采集规范》以及《中医传承服务平台应用规范》。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2.1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成熟方案循证评价研究

2.1.1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心血管疾病及肺系、胃肠系恶性肿瘤等的中医防治,以中医药诊治特色和优势为切入点,选择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临床证据的诊疗方案,明确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以提高疗效为目标优化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疗效机制的研究,形成高质量、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

考核指标:完成中医防治某种重大疾病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

对照临床研究,每个研究样本量不少于500例;初步阐明作用规律和可能机制,为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临床方案提供依据;获得高质量的、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在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1~2篇并纳入高级别中医和西医临床指南。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4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选择1个病种或1类疾病申报。优先支持牵头单位为三甲医院,曾牵头组织过并圆满完成了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在知名期刊发表。项目组织机构完善,包括临床知名专家团队,国内外高水平方法学团队和高水平基础研究团队。

3.中药资源保障

3.1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性保障 3.1.1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选择代表性的道地药材,充分分析道地药材品质形成因子和药效成分形成规律,系统考虑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10 —

个体等不同层次的影响,开展基于中药材的精细农业耕作、定向培育、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仿生栽培、菌根栽培、仿野生抚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生态种植技术研究,示范构建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并推广应用。构建全国中药材生产服务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50项中药材土壤改良、仿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技术;建立50种以上道地药材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或模式;形成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服务技术体系。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30家(含推广单位)。

3.1.2中药材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及控制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和植物生长激素滥用等问题,开展农残、重金属等外源有害物质及植物生长素对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影响研究;建立和完善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真

菌毒素等外源有害物质数据库;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高效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根据中药材有害外源污染物的区域特性及吸收分布特性,结合国际上规定的人体最大安全摄入量和中药服用剂量及模式,提出适合于中药的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方法,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形成中药材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二氧化硫等外源有毒有害物质开放共享分析平台。

考核指标:阐明8~10种植物生长激素等外源有害物质对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影响;建立10种中药材外源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数据信息不少于300种农药残留、6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10种真菌毒素;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的高效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申报3~5项中药材有害物质安全限量国际标准;形成外源有毒有害物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1.3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以定点扶贫地区为重点,选择区域特色突出、道地性明确的常用中药材,以生产高品质道地药材为目标,开展全链条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研究,系统构建种质优化、田间管理、药肥减施增效、产地初加工和储运技术体系,建立种源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开展全链条质量追溯,形成道地药材种植技术体系,打造高品质的道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并面向适生地区示范推广,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考核指标:建立高品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规范化中药材生产技术单元,基地示范区不少于500亩,种源基地不少于50亩,推广面积5000—10000亩,带动不少于5000农户增收,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10项

有关说明:由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申报1项,每个项目不超过3种道地中药材品种;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

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优先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

3.2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及中药材综合利用 3.2.1中药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资源利用不充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潜在药效成分发现、药效活性评价、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是药材生产过程下脚料的循环利用、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副产物转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可用于医药、畜禽养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材料等的原料或再生资源性产品,以提升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考核指标:建立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功效定位、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5项,形成3~5种不同类型中药废弃物转化利用技术,明确10种大宗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药效成分、药效活性及质量评价,实现20~30种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开发 — 14 —

10个以上药用、兽用、饲用等新原料资源。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3.3常用中药材药效物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3.3.1“有毒”中药材安全性、有效性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有毒”中药材的药效物质、毒性成分、安全用药剂量尚未明确等问题,选择《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代表性“有毒”中药材,系统开展药效物质、量—时—毒—效关系、安全用药范围及可能的易感物质和易感机制研究;建立毒—效关系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技术体系,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阐明25~30种“有毒”中药材的毒—效特征、量—时—毒—效关系,明确其毒效关联,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规范;建立“有毒”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和毒性成分数据库,修订和提升“有毒”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形成针对“有毒”中药材的科学认知、客观评价和安全使用、有效防控的系统方法。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 4.1 中药(材)大健康产品研发 4.1.1中药材大品种开发

研究内容:结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布局,选择有代表性、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大品种,从种植、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系统组织开展种植技术、核心功效、物质基础、生物活性、健康产品开发等现代科学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开发功能 — 16 —

因子明确、功效确切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考核指标:建立集成多学科力量和国内优势单位、涵盖中药材大品种种植、加工、研究、开发、生产的高水平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建立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体系和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利用当代先进的方法,中药材大品种核心功效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发展。每个中药材大品种规范化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推广面积不少于5000亩,带动不少于1万农户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每个中药材大品种深度开发不少于10个科技含量高、功效明确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并实现上市销售,获批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形成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不低于100亿。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10项

有关说明:每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组织推荐不超过1种道地大品种。鼓励

围绕大品种从种植、研发、产业多环节进行集成设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其中地方财政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鼓励不同省份围绕同一道地品种联合申报。优先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申报单位需提交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认可的实施方案。

4.2 中药生产、制剂关键技术研究 4.2.1中药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工业生产中制剂前处理环节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药材利用率低,能耗大、污染高、灭菌效率低等共性问题,以提升中药绿色制造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基于中药生产过程特点、工程原理和规律,结合现代技术与方法,开展中药生产中节能、降耗、减排、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环境友好生产线。

考核指标:形成3~5项关键技术;创制或集成1~2套符合 — 18 —

中药特点的绿色制造技术组合或装备组合,在不少于3家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推广;节能、降耗或减排达2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学科交叉、国际合作,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2.2减少抗生素应用的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整理中医药抗生素类作用古今文献,以中医药治疗呼吸、泌尿、妇科等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方药或方案为基础,开展中医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开展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增效减毒的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研究。

考核指标:评价3~4种抗生素敏感菌感染性疾病、1~2种耐药菌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并形成相应的临床治疗方

案;初步阐明中药缓解抗生素耐药及耐药菌敏化的作用机制;进行4~8组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的基础、临床研究;形成中医药临床应用指南和中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指导原则。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5中医诊断与数据采集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5.1中医智能诊断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诊断设备,重点研究其信息采集、识别、处理与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典型疾病或重大疾病的中医诊断模式及相应脉诊、舌诊病例库,构建基于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的现代化中医诊断体系和平台,实现脉诊、舌诊等的工程化、智能化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

考核指标:完成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诊断设备新产品研发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建立基于中医脉诊、舌诊等 — 20 — 的疾病诊断技术平台,形成中医脉诊、舌诊设备及其信息采集、识别与处理分析的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不少于5万例的脉诊或舌诊信息与其相应的病例资料数据库,形成脉诊、舌诊等现代工程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挖掘平台。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分别选择脉诊仪、舌诊仪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6中医治疗、康复与保健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6.1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符合中药特色、基于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节能、便捷中药煎煮设备;研发与医院信息系统相衔接的中药饮片智能自动化调剂设备,中药饮片全自动调剂系统。

考核指标:研发1~2项中药饮片煎煮设备,研发或升级改造1~2项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完成相应设备的操作规范;相关设备应获得国家相关机构的批准和注册。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各课题组具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与项目申请相关的发明专利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则上由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且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7互联网+服务技术研究及示范

4.7.1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与健康云平台构建

研究内容:根据中医药大数据发展的需求,统一标准规范,突破中医药异构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医药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与利用以及数据安全保障的技术平台,建立国家中医药 — 22 —

大数据中心与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应用与共享服务的技术体系,研制相关的信息标准规范,建立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与医疗质量评估的病案首页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与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云平台,为中医医疗与科研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起可以满足中医药大数据管理利用的数据中心(硬件、机房设施、软件系统),与中医健康智慧云平台以及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安全保障、隐私保护系统;形成中医药数据汇集、管理、共享利用的规范40项,相关信息标准30项,并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完成50家中医院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的电子病例数据集成与分析挖掘平台建立;完成500家医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汇聚与分析利用平台建立;为30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提供电子病历、辨证论治以及远程医疗咨询的服务,形成数据汇聚、数据展示、医疗质量评估以及数据管理利用的技术平台;为中医药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数据汇总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有相当硬件、软件以及研究基础的单位承担。鼓励企业参与,且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5.中医药国际化 5.1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5.1.1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组织国内的优势单位,建立针灸临床评价与数据中心,研制针灸临床研究的共性技术与方法,建立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等针灸临床研究的技术支撑平台,形成临床研究设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专业化团队,负责国际针灸临床研究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以及第三方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的任务;利用国际针灸临床病例登记注册平台,组织开展针灸优势病种的效果比较、优势分析以及相关效应机制的研究,为 — 24 —

针灸临床决策以及验证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考核指标:建立针灸临床评价与数据中心1个,建立可在国内外方便使用、多语种的针灸病例登记注册平台一个,形成软件著作权3~5项;组织5~8个国家、150个针灸师参加,应用针灸病例登记注册平台对不少于3种疾病、足够分析样本量的针灸临床效果比较、优势分析研究与相关的效应机制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报告3~5篇;形成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并进入高级别临床指南;形成国际组织的《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的管理规范》以及《针灸临床实践质量保障规范》。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要有针灸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以及临床评价研究与数据管理、病例登记注册平台研究的基础。

5.1.2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

5.1.2.1中医药“一带一路”联合开发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跨境传统医药标准制定、药品注册及相互认证、产品联合研发、药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开展相关传统药物的临床评价研究;建立中医药或民族药医疗与研究中心、药用生物资源保护中心或中试技术平台等。

考核指标:建立传统医药医疗和研究中心1~2个或建立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平台1个;完成1~2个药品的境外注册,与合作国家制定传统医药标准3~5项。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 6.1民族医药传承与资源保护 6.1.1民族医药传承研究

研究内容:以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为对象,开展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抢救性发掘、民族地区民间医药知识和用药经验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整理名老民族医专家学术经验并制定特色医疗 — 26 —

技术规范;开展民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表述规范示范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尚未发掘整理的不少于6个少数民族的医药古籍文献、医药知识或用药经验的整理;制定10个名老民族医专家特色医疗技术规范并进行临床评价,建立不少于20个名老民族医传承研究室;形成25~30个民族医药的《民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至少含汉语等2个语种的版本)。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2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研究

6.2.1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诊疗方案及经典方剂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优选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壮医、彝医等民族医,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性痴呆、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防治,开展病机与病期、方案优化与临床评价、特色技术与制剂、诊疗指南制定与推广应用等

方面的研究,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的规范诊疗方案、特色诊疗技术;优选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经典方剂,开展方剂的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

考核指标: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的防治方案、诊疗标准与指南、特色技术及有效制剂等服务包不少于8个;明确5~7个代表性民族药经典方剂的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并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做出评价。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7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30家。优先支持前期已有较好研究基础、资源可整合度高,特别是已经建立了民族医治疗优势病种的专业临床研究队伍,以及具有民族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良好研究基础的专业队伍。

申报要求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6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2家。

2.申报单位和项目(含课题)负责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专项各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如不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则不具备承担专项项目的资格;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后而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责任的,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3.本专项研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9 —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3

禽肉需求仍很大,国内市场待转型

现在,养殖禽类的平均出栏天数已逐渐接近47天,相比其他肉类,禽肉供应周期明显较短,养殖场所的要求也不高,加上禽肉脂肪含量低,且营养丰富,所以备受西方国家青睐。根据1970~2011年期间美国禽肉消费市场的同期对比数据显示:禽肉的年均增长率为2.4%,其他肉类仅为1.9%;美国家禽的年消费量超过了80亿只,人均消费85磅禽肉。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禽肉市场的发展空间也会很大。

目前,处于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的活禽供应方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无包装、现杀现卖”模式。通常,养殖基地(一般农户+养殖公司)将活禽提供给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再做分散屠宰,直至消费者购买。零售超市一般也以“无包装”或“无密封包装”的形式将清洗过的禽肉直接展于冷藏柜内进行销售。而无包装的禽肉暴露在空气或冷藏环境,不仅会受环境中的细菌污染,还会有严重的风干失重及变色问题。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3年5月18日针对多地出现的禽流感公布报告指出,活禽养殖场很可能是H7N9禽流感传染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为消费者提供令人放心的禽肉,就需要从源头上把控食品的卫生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清洗、冷却、消毒这些步骤来加工禽肉至关重要。合理的包装则是第二道关键的屏障,它能更好地维持禽肉品质。

在此次论坛上,沃尔玛中国区肉类高级总监Thomas Bolinger提到,美国所有零售禽肉的商业超市都已完成禽类冷鲜供应链的产业化。据美国2002~2010年商业超市禽肉的销售数据显示:商业超市的自主品牌禽肉销量显著增加,但是大部分的禽肉市场份额依然被全国性的厂商控制。一方面,商业超市这些年开始逐渐参与肉类采购,以减少中间环节运作引起的采购成本增加,自主品牌禽肉价格自然不会太高,也就引来了新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全国性的厂商逐渐集团化,品牌间的合并导致单独品牌种类的减少,而没有改变的是消费者对全国性厂商供应的禽肉一如既往的信赖。

在中国禽流感疫情频发、逐步禁止活禽交易的政策出台和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目前的禽类经营者想要改变现状,参照国外先进经验进行转型是一条必由之路:从屠宰加工开始,做到集中加工生产,通过各种包装工艺将活禽转化为冷鲜禽肉或冷冻禽肉进入市场,最终到达实体品牌店铺或者垂直电子商务终端。

在此过程中,禽肉包装既维护了食品安全,又为品牌的宣传及禽肉的多元化营销提供了可能。

禽肉零售包装的选择

供应链的改变逐渐为禽肉带来了多样化的包装诉求,食品安全和肉质保持是首要的关注点。因此,很多卖场对零售包装的严密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对血水渗漏引发卖场环境的不清洁、禽肉商品的腐败变质程度以及严重的风干失重问题等做出了规范。品牌化程度的加剧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禽肉供应商开始对包装外膜的印刷花起心思,个性化的色调图案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能最大程度地起到品牌形象宣传的作用。此外,包装的便携性和易用功能性也成为诉求的一部分。

目前在禽肉市场,希悦尔公司的快尔卫?品牌为冷鲜禽类包装提供了多种可选方案,包括FD系列高效热收缩膜包装、用于整禽的真空收缩包装E Bag、用于分割禽的SES收缩拉伸底封、MAP气调包装等。密封的包装可避免交叉污染,极大降低了禽肉食品的安全风险;包装完整不易漏血水,可明显改善售卖环境;能够延长禽肉保质期,在冷藏温度0~2℃的环境下甚至可保持4~7天的保质期,从而降低了损耗;部分包装外表面还可以进行印刷,从而帮助品牌拓展,对可追溯性提供了支持。

在市场从裸禽向成熟市场过渡的时期,FD系列高效热缩膜是非常实用的选择。它采用特殊的多层共挤技术及独特的电子交联技术制成,抗穿刺强度高且韧性好,透明度好,富有光泽,能初步取代无包装和PVC包裹的简易包装。

用于整禽的E Bag真空收缩包装是非常典型的成熟市场用包装,独特的设计支持多色印刷,便于品牌宣传和追溯功能的发挥,可以选择打钉或热封两种封口方式。

分割禽SES收缩拉伸底封包装方案也是成熟市场的包装选择,其由托盒、吸水垫及SES拉伸膜三个部分组成,透明度及光泽度高,具有良好的防雾性能,并可多色印刷,能有效提升禽肉货架展现力,能快捷地转换包装规格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2012年的“速生鸡”事件和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对中国的禽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家禽及其相关产品流通受阻,市场消费能力下降。随着政府出台政策逐步关停活禽交易,分散农贸市场活禽现宰的模式被倒逼转型,禽类产业链条面临着垂直整合以及食品安全措施升级的迫切需求。另外,消费者依赖品牌信任度做出购买决策的倾向也越来越显著。在欧美地区,经预冷消毒加工的鸡肉几乎占据100%的市场份额,2004年禽流感后香港也全面转向冷鲜鸡,上海市推广冷鲜鸡已经有一段时间,市场反响不错,已经开始上量。冷鲜禽和冷冻禽代替活禽无疑是中国禽业未来的方向,而先进的禽肉包装将作为禽业转型的护卫和推手,为这一过程保驾护航,为禽肉食品安全注入新生力。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4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包装设计领域里,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应当充分张扬自己的民族特色。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 除了吸收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与科学技术外, 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回民艺术风格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墨子说过:“食必常饱, 然后求美;衣必常暖, 然后求丽;居必常安, 然后求乐。”对商品来说, 首先是人要从商品物质功能上得到生理需求和满足, 然后从产品的精神功能上能得到审美、心理上的关怀, 并体现出自尊和成就。

所谓包装设计, 即对商品的包装进行独创性的通盘构思和全面策划。它除了对包装材料的认真选择和结构造型的合理安排外, 还必须注重其外观形象的装饰美化, 而色彩、文字、图形则是构成包装外观形象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文试对其进行剖析、研究。

商品的包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包装设计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在今天, 现代包装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最好桥梁。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表现, 吸收了社会文化的底蕴, 使其焕发文化光彩, 从而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及审美情趣, 同时社会民族文化又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创新和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平面视觉传达的首要元素, 图形在其设计中起到点睛的作用。这是由于图形在传达信息的过程当中无国界性所决定的。

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现代设计师的创意与风格, 每一时代的包装设计文化都有其绝对的内容, 都有自己的设计体系。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澡, 从其中提炼出的图形、色彩数不胜数。现代很多优秀的设计师都非常注意发掘本民族传统的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 用拼接与组合的方法, 将不同民族文化,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设计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打破传统的创作的界限, 将出自不同的文化的元素从组、拼接、构成, 创新出一种新的设计体系, 使人产生诸多联想。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现代的、各种元素相互碰撞, 注入现代设计思维的新鲜气息, 使作品展现出划时代的文化内涵。各个国家、任何民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 这种精神在不同时期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现在食品包装中能把握自己的民族文化风格, 能给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在包装中, 融入了浓郁的民族文化, 采用例如深红色基调, 配用回民喜爱的绿色, 并运用阿拉伯特有的植物图腾图案。使人一目了然地辨别出这是回民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深深地宣传了回民文化, 促进了坊上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商品包装的文化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魅力, 能使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起到一种先导作用。

我们人类的第一语言, 它与人的本质息息相关, 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两方面结合的产物。透过母语我们能看到, 它不仅是传达工具, 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轨迹, 成为超越历史与未来的血液, 更是代表一个民族经历时间洗礼后积淀的历史的文化内涵。阿拉伯式蔓藤花纹图饰、植物花卉、以线条和几何图形为主装饰成为了阿拉伯艺术中的典型象征。而图形多采用的黑、白、蓝、红和绿色是阿拉伯世界中的常用色彩。将阿拉伯文化的鲜明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伊斯兰文化最擅长利用图形来达到艺术效果。

包装设计中使用精致繁密的图案纹样和回转自如的阿拉伯文字使人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一种独具一帜的美学价值的文化魅力。这种在伊斯兰文化和信仰之下产生的形式与功能的传达的象征之美。阿拉伯文字和图案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深入到现代包装设计的领域中, 既为现代包装设计灌入积极的文化内涵, 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库法体”是阿拉伯书法中最早用作装饰的字体, 因其创自美索不达美亚的库法城而得名。这种字体多笔直, 方方正正, 菱角分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唯一用作建筑装饰的字体。10世纪以后, 一种活泼华丽的纳斯赫书法体占据主导地位。大约10世纪左右, 库法体已经完全脱离书写的规范, 成为纯粹的装饰语言, 书法其实已经变成伊斯兰艺术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穆斯林使用阿拉伯字体作为民族的母语,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整个“美味坊上”铁志坚腊牛羊肉产品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抓住母语这一主要特征, 在书法文字上进行了研究与创新, 成为想象和延展设计的切入点, 运用到食品包装中, 产生了“书法文字”这一概念的一系列设计作品。

二、用阿拉伯文字、图形作为回民食品包装设计元素的意义与作用

在信息传播学中, 人类信息形式主要分为图形信息和文字信息两种, 据信息学家考证:文字信息在表达和理解上很容易出错或失真, 另外因文字语言的不同含义容易造成交流障碍, 并且其信息容量也远不及图形, 文字信息的信息容量仅是传播上的优势, 图形是传播信息的形象简语, 图形是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信息载体, 时下不少人认为, “现代”包装, 必须要有洋气, 充满乡土味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难以融合, 其实不然, 有心人士可以发现, 民族元素一直是包装的重要格调, 是高信息高科技时代不可或缺的包装内涵和风格, 因为当人们身不由己置身于工业文明产品理性而冰冷的世界里面的时候, 更需要自然、温馨。而民族元素这门淳朴、率真的艺术有如一泓清泉给人枯涸的精神得以滋润, 让人疲惫的心灵得以净化。当现代食品包装将传统元素相融合时, 必然会加深人们对阿拉伯传统文化的审美认同, 将它赋予包装设计之中无疑有利于商机。充分结合阿拉伯传统文字和图形进行再构造再设计, 运用到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来。也是从视觉文化设计创新的理念出发, 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新的视觉盛宴。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

三、结论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那么包装设计文化是否可以说是包括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和满足这些行为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 以及基于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心理观念。所以说产品的包装设计优劣, 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文化艺术的修养上。那么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艺术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在包装设计中, 体现商品的文化属性、民族特色, 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即“以人为本”的设计首先是设计师与虚拟市场中消费者的对话, “向谁说”“何时说”“何地说”要有明确的定位, 并最终使产品获得特定的消费群体的认可, 由此为商家赢得市场。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不断传入我国, 并逐渐为我所用, 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逐步形成了我国当前这一新时期的文化状况, 这是历史的必然。求新求美的思想意识, 是人类所共有的, 由此才得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设计文化的形成, 离不开文化的设计, 就是说设计师设计时应意识到他多设计的不只是一种产品,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传达文化的展现方式。因此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应该重复让你考虑产品的文化因素。就产品的文化因素而言, 一般包括产品的文化风格, 使用这的文化心理以及他们之间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 并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品位。因此, 民族化与现代性是一把双刃之剑, 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图形与文字, 关系到整个包装设计的成败。

摘要:阿拉伯传统设计元素是世界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 它民族特点突出、形式多样, 阿拉伯的文字和图案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深入到现代包装设计的领域中, 既为现代包装设计灌入积极的文化内涵, 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5

包装容器的角色延展设计是对于绿色设计理念新思路的探索。儿童食品消费群体的多元化,对其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收纳容器、智力手工玩具,学习用具三个方面探讨儿童食品包装容器角色延展方向。通过外观造型、结构改造、图文添加等几个方面挖掘儿童包装的新意向,达到包装与人互动,包装融入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

儿童食品包装 角色延展

中国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06-02

少年儿童食品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是少年儿童,但是家庭中父母是消费过程的参与者,有时是决策者。经调查发现,0-6岁的孩子,零食购买决策80%由家长决定,6-14岁的孩子70%由自己决定。儿童食品的目标消费群有两个,孩子和家长,这两者的消费心理差异很大。孩子注重包装,容易被色彩艳丽,形状新颖,或一些卡通动物、人物吸引;而家长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是否营养及食物的口味等因素。儿童与家长在选择零食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矛盾,包装容器鲜艳、亮丽、夺目的色彩刺激着儿童的购买欲,却被家长果断拦截,在目前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都令人担忧的大背景下,他们认为在这鲜艳色彩的背景下必将隐藏着许多危险的因素,有些食品添加增味剂,有些食品添加人工色素。食品的重口味和浓艳的色彩,都是威胁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的巨大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两方面矛盾进行调和,让父母和儿童在购买意愿上达成一致呢?食品生产企业一方面加强食品的安全监管,生产一些健康,营养的美味零食,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包装容器的设计上面多花功夫。包装是产品的直接广告,在销售场所包装对于产品销售会产生直接影响。人们往往凭着对包装的感觉而决定自己是否购买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往只是单纯地注重包装图形是否精美,色彩是否和谐。如今,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衰减,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民低碳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包装容器的设计,除了要求设计风格与形式的尽善尽美,更希望通过合理的包装解构设计,使包装的基本功能发挥后还能有其他的作用与功能,避免包装的随意丢弃,造成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

据笔者通过大型超市,儿童食品专柜等多途径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食品的包装设计主要在包装容器的图形和色彩上下功夫,以可爱的卡通人物或动植物的形象,以及鲜艳明亮的色彩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对于包装材料的触感设计、造型形态的多样化及功能延续性设计上还比较欠缺。说明大多数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只是单纯地注重对儿童的视觉吸引,而忽略了其他感官体验。从材料的质感,造型形态上下功夫丰富儿童对于食品包装容器的触感体验,从功能延续性上下功夫,拓宽包装容器的使用范围:在食品享用之后成为可以储存的容器,可以使用的工具,或者通过拆卸,分解,重组形成一件新玩物。这对于喜爱新奇和冒险的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家长们也很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享受玩食品以后获得一段快乐的玩耍时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一些新知识,或者某些技能得到锻炼。

一 归类整理,收纳养成好习惯

一些金属盒、罐或坚挺厚实的纸盒或者布袋因其结实耐用和造型美观被人们拿来当作收纳器具是常见行为。儿童食品容器也不例外,并且因其造型独特,结构多样,更能激发小朋友收纳的热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朋友们都喜欢动物,与动物有一种天性的亲近感。很多商家抓住这一特性,将糖果盒子,饼干盒子设计成小动物的造型。有的是憨态可掬的小熊样子,有的是可爱的小猫小狗造型,盒子的侧面开寸长的小孔,刚好可以塞进去一枚硬币。小朋友吃完糖果后,就可以把糖果盒当作存钱罐使用,每当有机会获得一枚硬币,都要塞到小动物的肚子里,因为要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喂得饱饱的。另外有的商家把糖果盒做成长方形,可以作为收纳笔、直尺等文具用品。还有盛装干果的容器是棉、麻材料做成的小布袋,可以收纳一些小型的玩具。比如一款具有韩式可爱风格的抽屉式包装,里面结构紧凑,分三层抽屉放置产品,是小女孩收纳自己的发夹、皮筋、小首饰的绝佳选择(图1)。同样是一款屋顶形状的包装,烟囱是整个包装最精妙的地方,不仅作为容器的开口处,也为容器的最终用途作好铺垫。将纸巾放置于盒内,拉扯的部分从烟囱里冒出来,柔软的纸巾恰似屋顶的炊烟,包装盒与盛装物品共同构成了美妙的风景。

收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善于收纳,并能利用有效资源巧妙收纳是一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设计师对儿童食品包装容器的巧妙设计一方面促进了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促成家长对小孩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二 剪折刻粘,手脑并用乐趣多

儿童的食品包装容器延展设计自然要与儿童相关,除了作为收纳容器之外,包装容器还可以演变成为锻炼儿童动手、动脑能力的优质工具。经研究,通过剪、折、粘、刻、卷、揉、搓的训练可以让孩子的身体特别是手、手臂的肌肉得到锻炼、培养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让孩子的手、眼、脑协调,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因此父母常常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专门的剪纸、折纸卡片、手工卡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环保节能的时代大背景下,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进行创意手工活动,通过简单加工,创造出小朋友的小玩具或是家里的小摆件,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升小朋友的自信心,成就感。儿童食品包装容器有大部分是纸质材料制成,可剪、可折、可揉搓,方便加工,又容易造型。一些设计师抓住了纸的这些特性,设计出一些可以进行加工改造的包装容器。让孩子在吃中玩,玩中乐、乐中获益。如一款薯片包装,采用较薄的有韧性的纸张作为包装材料。包装袋色彩单纯干净,除了产品LOGO外没有多余花哨的图形,在整片色彩中可以隐约看到一些交错的虚线。这些虚线对画面进行分割,让包装袋看起来不单调,另外的作用就是食品食用完后,按照包装袋后面的示意图,沿虚线折叠,包装袋就变成了一只青蛙、一只螃蟹、一只小兔。不需要多余的材料,也不用额外增加特殊工艺,一点巧思就改变了包装袋的命运,也为大家带来欢乐。还有一款小包装,正面是色彩清新明亮方方正正的小盒子,把这个盒子拆开,发现里面有些奇妙的东西,一只小黑猫的头藏在里面,盒子的四壁涂成了黑色并留了些小白点。将盒子反向折叠,再粘贴,一只可爱的猫咪就跳了出来(图2)。动物、房屋、卡通人物形象造型都是儿童喜欢的主题,运用剪刀,胶水按照设计师预先设计好的示意图剪、刻、粘、折,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会从爸爸妈妈的手中或小朋友的手中站立起来。消费者在享受美味之余,还可以来一场亲子互动的手工秀,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乐于享受美食之外的欢乐时光。

nlc202309031937

三 可触可读,美食学习两不误

只要有心,在哪儿都能学习。同样,只要有心,哪儿都可以成为学习的空间。有心的设计师同样注意到了儿童食品包装容器的有限空间。在包装袋或包装盒上印一些短小的故事插画、或是某一个历史名人,历史故事的介绍、或是一些生活小常识。吃零食的同时阅读趣味小故事,增长一些生活常识,肚皮和脑袋同时都有收获。人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人和小朋友们都很少阅读到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学习没有太大关系的文字。吃零食是闲暇时间,身心和大脑都处在放松的状态,眼睛所看到的内容能被大脑高效率吸收,并轻松储存。在包装容器上印制与产品相关的故事(比如材料来源、加工程序、保存常识等)既是对产品的宣传,又拓宽了人们的知识面,成为生活中小小的调味剂。曾经在一家零食店看到一款糖果包装,外表就是一个地球仪的样子。球形的容器上印着世界地图,不得不感叹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图3)。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情景:一位小朋友一边舔着甜甜的糖果,一边翻看地球仪上的陆地与大洋,不经意间世界的轮廓了然于心。

从漠视包装到过分包装,我国的商品包装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如今人们正努力地为商品包装寻找一个合理的定位,对商品包装的产品保护、信息传达、方便使用及废弃包装的处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即使是同一产品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形式:依据不同的销售渠道(实体店销售、电商销售)、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文化、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的人)、不同的销售时间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造型、功能与图形图像的设计。未来商品包装更重视的是包装的人格化。包装的人格化应该是诚实、真实的,而不是虚假、欺骗的。是追求个性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档。是信息的有效传达,而不是图形文字的随意堆砌。是人的五感的真实体验,而不是空洞的浮华。是可以与人互动,被反复的使用,而不是大量的丢弃与浪费。未来包装容器的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通过图形色彩、外观造型、开启方式等多方面对产品的内涵及功能进行诠释,与产品融为一体,从产品的附属品变成产品的一部分;从被动地等待开启与丢弃变为主动与人互动;从一次性使用短暂的命运变为能被改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延长包装材料的使用寿命。

结语

德国包豪斯的创始人纳吉说: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产品。儿童食品面对的是多样化的消费群体,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上要同时兼顾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与诉求。将食品容器延伸设计为收纳容器、智力手工玩具,学习用具的思路符合当前的环保设计理念,也满足了儿童求新求异的好奇心,同时让父母感受到产品带给孩子的多重价值。继续深入挖掘和探索多种包装容器的角色延展模式,拓展设计的创意和思路,让包装容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6

1 发酵工程的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实践科学组成的一种生产手段, 早已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现阶段发酵工程的发展而言, 它已经历了“农产手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这3个阶段。

1.1 农产手加工

由于以前, 社会经济不发达, 人们主要以农产品生产为主, 那时发酵工程就只用于家庭或作坊中的发酵制作, 而这种发酵制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产手加工。当时, 由于科技不发达, 人们只有通过自然界中以存在的微生物, 来进行加工, 但是这种方式只应用于生产中, 而且由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纯在这许多问题, 如:提取效率高, 存活率低, 甚至有可能处于病态等。这也大大的制约了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发展。

1.2 近代发酵工程

近代发酵工程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由于科技的兴起, 工业、食品和医药的大量需求, 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于是, 人们就利用化学和化学工技术, 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 来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来了规范。利用机械生产和化学培养, 来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 这不仅加快了生产效率, 也使的发酵工程在发酵生产中得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进步。

1.3 现代发酵工程

通过发酵工程的不断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 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的问题, 玩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 由于通过化学化生产出来的微生物有可能存在着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很快的就被生物工程技术所取代。而这种生物工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基因, 对其进行有效地改造, 从而达到人民需要的效果, 这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现代化发酵工程的发展不但认定了发酵工程具有生物学的属性, 还对发酵工程指明了发展方向, 对发酵工程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发酵工程的食品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在现在生活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工业、医药、食品、冶金、环境保护等。而在食品这个方面, 发酵工程早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现代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培养;固定化细胞技术;生物反应器设计;发酵条件的利用及自动化控制;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技术。发酵工程是古老而大有潜力的工业技术, 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酶工程、单克隆抗体、生物量的转换等研究成果为它注入新的内容, 使传统的发酵工程技术焕发“青春”, 赋予了微生物发酵技术新的生命, 使微生物发酵制品的品种不断增加。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只要有这几类组成: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生产食品添加剂、改造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开发功能性食品和微生物油脂的生产等

2.1 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

传统的发酵产品是指传统食品发展中, 一直存在的应用发酵技术的食品, 如料酒、酱油、酒精等。在传统食品的生产中, 发酵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发酵技术的是否成熟, 时刻关系到产品的好坏。

2.2 生产食品添加剂

随着人们的要求逐渐提高, 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色素、香料等都成为食品工业中的一部分。

2.3 改造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

改造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是指在食品加工中, 人们通过新的技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使其达到人们需求的水平, 从而取代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其中, 最典型的就应是在味精生产中, 使用双酶法糖化发酵技术取代传统的酸法水解技术。目前, 利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改革传统工艺, 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例如:在传统酿酒工艺过程中, 构建出己酸菌和甲烷组成的“人工老窖”,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成品味感。在我国, 由于发酵工程改造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许多传统的食品加工工程都得到改变, 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 还对原料的利用起到了很好的节制, 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4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

由于微生物菌体的蛋白质含量高, 因此, 把它作为蛋白质资源不仅可以解决全球蛋白质资源紧缺的问题, 还减少物质的消耗。为了区别于植物、动物蛋白, 人们就把微生物蛋白成为单细胞蛋白。利用微生物生产出来的蛋白质, 有的可以供人直接食用, 有的可用做饲料来提供家禽、家畜的食物供应。

2.5 开发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是指在某些食品中含有某些有效的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产生功能性影响和调节, 让人们在膳食上具有良好的营养性、保健性和治疗性, 从而达到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成为目前人们健康生活的必然需求。目前, 功能性食物主要有:大型真菌的开发、有机形式的微量元素的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其中, 大型真菌的开发在对人们日常生活健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不仅要直接取自天然源的药用真菌, 来作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还要通过发酵途径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大量索取。

2.6 微生物油脂的生产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所使用的油类产品大都是从植物、动物中提取出来的, 但是由于大量生物油脂的产生, 使得许多东西都供不应求, 这样的做法对经济发展很不利, 于是微生物油脂就这样的产生了。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微生物都含有油脂, 低的含油率为2%~3%, 高的60%~70%, 并且其中有大部分微生物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这种脂肪酸由益于人体健康。目前, 在我国武汉福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微生物油脂。由此可见, 微生物的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已经势不可挡。

结束语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7

关键词:合作营销,传统食品,现代饮品

餐饮行业属于传统服务性行业, 其市场广阔, 并且增长速度快。除此之外, 作为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 餐饮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也同样巨大。所以基于以上特点, 餐饮业一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近些年来, 餐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并且竞争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基本产品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 已经转化为产品品牌竞争、企业文化竞争。同时, 由小市场范围的竞争转变为全国性竞争, 甚至许多细分市场内外国餐饮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这都说明了餐饮行业具有行业吸引力大且竞争激烈的双重特点, 四平市餐饮行业同样具有该特点。在四平市, 比较有代表性的食品和饮品企业分别为李连贵饮食服务公司和宏宝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者在餐饮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是其营销优势则大相径庭。两家企业同时又都面临激励的竞争环境和迫切扩大全国性知名度的课题, 因此二者具备在营销环节进行密切合作的可能性。

一、传统食品营销优势

(一) 历史悠久, 文化丰厚

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强势品牌意味着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比如更高的产品信誉、消费者所属的社会阶层等等。而传统食品则具有先天的品牌优势, 它们的产品有着丰厚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这使得传统产品对消费者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李连贵熏肉大饼诞生于清光绪20年, 闻名全国, 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且于1997年荣获“中华名小吃”的荣誉称号, 它也被列入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也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连贵熏肉大饼不仅仅历史悠久, 而且文化底蕴丰厚, 在其背后有着传奇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精神内涵。这些都决定了“李连贵”这一品牌有着现代餐饮企业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其品牌背后反映着高品质的产品、制作工艺的独特等属性, 也能够代表李连贵饮食服务公司交付给消费者品质优良、服务一流的产品。

(二) 产品独具特色

餐饮行业利润丰厚, 但是竞争日益激烈。差异性是企业占领市场的秘诀之一, 差异性的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 产品差异性是最基本的一类。具有鲜明特点的产品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明确的定位, 并且使顾客在挑选产品时形成唯一选择, 没有或者有相对较少的替代品, 最终实现高的顾客忠诚度。李连贵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就是有着独特的熏肉大饼。李连贵熏肉不仅仅在于选肉, 更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十几味名贵中草药的百年老汤。并且在制作过程中, 李连贵技术传人及专家对配制药料、食材的选择等工序有严密的工艺流程。这才使得消费者能够品尝到别有风味的食物, 并且对其制作工艺充满好奇。在食用过程中, 不仅仅能满足生理需要, 更增加了消费者的心理消费体验。在消费后, 也能够有较高的购后评价, 最终实现再次购买。

(三) 渠道自有

销售渠道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转移, 合理的销售渠道能够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之上, 同时实现在适当得时间将更多的产品转移到合适的地点。李连贵拥有自有的销售渠道, 也就是自己的连锁店, 这样保证分销商与李连贵饮食服务公司利益的一致性, 避免了传统分销商对产品生产商利润上的过度分割。这种做法也实现了对分销商的更高的控制权, 使其经营行为能够更为规范, 保证了李连贵的经营品质, 也能够更好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思想。李连贵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 建立了200多家连锁店, 其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同时证明了其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除了自有的销售渠道外, 李连贵因为是传统老字号食品, 拥有独特的销售渠道。比如李连贵饮食公司应邀参加在南京举行的中国第14届美食节, 也参加了在我国台湾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 这样的特殊渠道, 都引发了消费者抢购李连贵食品, 也使得李连贵食品走向其他省份, 扩大知名度。

二、现代饮品营销优势

(一) 产品更新速度快

消费者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同时饮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饮品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转变, 从被动接受新产品转变为积极主动寻找新产品。为了能够一直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产品必须进行实时更新。因此产品更新是企业应对竞争激烈市场的有效对策, 也是企业维持生存和实现发展的策略。宏宝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 其具有差异化的饮料产品花生露在东北地区, 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但是该公司并没有止步, 其瓶装水、果乳饮料、碳酸饮料, 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占据相当份额, 是东北地区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与传统食品, 其产品更新速度更快, 也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也成为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二) 产品定位清晰, 营销模式多样化

在同一市场多种产品并存并相互竞争的现象已经普遍, 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区分于其他竞争者, 必须赋予产品本身特色, 同时也要通过定价、促销等营销方式使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形成特殊的偏好。宏宝莱为了在饮料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实施了富有显著效果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

产品策略中, 宏宝莱将饮用水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解渴”的功能上, 而是将其扩展为“健康的水”。区分于普通饮用水的市场定位, 使宏宝莱进入新的细分市场, 在消费者心目中也占据了独特的心理位置。除了新的产品定位外, 还使用独特的瓶子形状和富有吸引力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独树一帜的包装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更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宏宝莱饮用水的包装恰好成为了产品本身无声的销售员。

在定价策略中, 宏宝莱矿物质水原本定价1.5元/瓶, 但是与其他竞争者相比较而言, 定价略高, 因而限制了其销售量。价格是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极为敏感而重要的要素, 因此能够直接影响市场需求, 同时价格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降低生产成本基础之上, 将宏宝莱矿物质水的定价调为1.0元/瓶, 从而打击了竞争对手。宏宝莱新的定价策略, 是在执行了低成本战略基础之上而进行的, 通过制定与竞争者定价水平相持平的价格, 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也就扩大了饮用水的市场。

在促销策略中, 主要是针对分销商进行促销。例如一次性进货超过10箱, 则赠送一箱果汁。累计保持陈列一个月则奖励4箱水, 两个月则奖励6箱水, 以此类推以后每月奖励增加一箱。累计销售量每个月达到20箱水, 则奖励MP3一个, 达到35箱, 则奖励电饭煲一台, 达到45箱, 则奖励电磁炉一台。季度销售量达到60箱, 则奖励山地车, 达到100箱, 则奖励电视一台。以上销售促进策略, 极大地激励了分销商的积极性, 也使得宏宝莱的销售量大大提高。通过对分销商的激励, 分销商能够更为积极地向零售商推销宏宝莱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到宏宝莱产品的渠道就更为广泛。除了销售促进外, 宏宝莱还使用了人员推销策略, 不仅重新订立了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 而且将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与个人的收入和晋升机会相挂钩, 这也极大激励了推销人员。同时也通过广告, 增加了宏宝莱的知名度, 特别是使省外的消费者也能够快速地认知其产品。在公共关系中, 宏宝莱赞助政府、学校等组织的大型活动, 这也使消费者对宏宝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形成较好的印象, 进而提高了企业形象。

在渠道策略中, 宏宝莱并没有选择竞争对手主攻的卖场, 而是致力于校园这一渠道, 并且以“赢在状态”这一主题在校园内进行促销, 进而占领了校园市场。以上全面的营销策略, 使得宏宝莱的矿物质水成为东北市场的主打品牌。

三、传统食品与现代饮品合作营销的主要益处

(一) 提高营销效率, 降低营销成本

营销成本是企业的主要成本支出之一, 也是企业的必要投入。因而, 如果能够成功压缩营销成本, 那么企业的总体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营销, 进行产品的推广渠道成本控制, 寻找最佳经销商, 共用营销渠道, 减少渠道费用。也可以使用联合广告, 共同分担广告费, 提高广告投放效率。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时, 可以两类相关产品同时推销, 提高销售人员的利用效率。以上合作营销的具体策略都可以使得营销成本降低, 营销效率提高。

(二) 有助于市场开拓

企业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前, 要面临很多进入壁垒。但是如果和其他企业联合, 进入该企业已经进入的市场, 就会减少进入风险, 进入速度也会大大提升。李连贵饮食服务公司的产品如果欲进入校园市场, 就会面临许多壁垒, 比如, 没有相应渠道、产品不够年轻化, 对学生无法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等等问题。但是若李连贵饮食服务公司与宏宝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则可以快速进入校园市场。因为宏宝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市场之一就是大学校园, 宏宝莱与全国各高校的合作已经持续多年。因此, 李连贵可以借助宏宝莱的产品在校园中的影响力进行联合宣传, 这样可以利用其渠道, 同时改变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不够年轻化的形象。除此之外, 也有利于对现有市场的巩固, 两种产品联合在一起销售, 会产生连带购买, 也会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四、传统食品与现代饮品营销优势互补

传统食品具有先天的营销优势, 但是也存在其弊端。李连贵食品品味独特, 风味传统, 但是其产品更新速度慢, 缺乏创新, 无法满足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容易产生厌倦。除此之外, 李连贵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文化, 但是品牌形象老化, 同时产品没有准确的市场顾客群体。其知名度也具有地域上的局限性, 营销意识相对薄弱, 营销手段单一。而宏宝莱的营销优势则能够对李连贵食品的营销劣势进行弥补, 它的产品更新速度快、产品市场定位准确、营销手段多样化。而宏宝莱也可以借用李连贵的自有销售渠道———连锁店, 进行产品的销售。也可以通过其独特的销售渠道———传统食品美食节, 进行产品的推广。

五、传统食品与现代饮品的联合营销活动

(一) 渠道联合

李连贵饮食公司全国共用200多个连锁店, 遍布20多个省, 连锁店属于特许经营模式, 其利益与李连贵饮食公司具有一致性。宏宝莱集团有限公司可以与其联合, 共用该渠道, 也就是, 在李连贵全国的连锁店中销售宏宝莱饮料。可以通过李连贵的服务人员来向消费者大力推销宏宝莱饮料。并且可以同时使用促销策略, 如消费一定金额, 可以赠送宏宝莱饮料。

除了利用李连贵的自有销售渠道, 也可以利用其特殊渠道。也就是, 李连贵属于老字号食品, 有许多机会参加国内国外的饮食节日进行展销。宏宝莱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 与李连贵联合, 可以作为展销产品的免费试用品, 增加自己产品的曝光率。

李连贵也可以利用宏宝莱的渠道进行产品销售。李连贵可以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之上, 生产速食产品系列, 然后使用宏宝莱已经开拓的超市等销售渠道。

(二) 促销联合

在共用李连贵连锁店的基础上, 可以使用销售促进策略。例如, 消费宏宝莱饮料可以收到一定金额的代金券, 以鼓励消费者下次再次光临李连贵连锁店。

在生产速食食品的基础上, 李连贵食品公司可以与宏宝莱饮料公司共同使用同一销售队伍, 降低销售人员费用, 提高销售人员每次访问的销售量。

在市场调研后, 可以使用联合广告, 李连贵食品的广告相对于宏宝莱公司的广告而言数量少, 产品曝光率低。二者可以联合, 使用同一广告, 将食物与饮料结合起来广而告之, 也可以共同分担广告费用, 降低成本。

(三) 网络环境下合作营销

李连贵饮食公司和宏宝莱集团有限公司都有自己网站, 二者可以进行友情链接, 在自己的网站上, 推荐对方公司产品。并且二者的产品不属于竞争关系, 相互推荐并不会影响自己的销售额。

现阶段美食评论网站和团购网站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些网站获取信息, 或者下订单。因此两家公司可以共筹经费, 来提高自己在美食评论网站的好评度, 这也是利用了口碑营销。在团购网站上, 二者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份团购订单中, 共同销售。

合作营销虽然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巩固并扩大市场, 但是合作营销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比如营销费用分担问题、营销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问题、利润分割等问题, 所以企业在进行合作营销之前, 应对合作伙伴进行细致地考查, 确定其企业形象、产品特点等是否有利于合作。也要完善合作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责。在拥有可行性的合作营销计划后, 还要确立绩效评价机制, 在执行合作营销的计划过程中进行评价和控制, 使合作营销的最终效果符合预期。

参考文献

[1]周瓅.汽车网络联合营销形成机制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3

[2]钱潜.来伊份品牌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冯易, 腾讯与可口可乐联合营销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

[4]段传敏.联合营销:现实挑战与未来[J].销售与市场 (管理版) , 2011 (7)

[5]潘磊, 秦辉.品牌联合研究评述[J].现代物业, 2011 (6)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8

(一)农区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根据现代化理论含义,农区现代化社会的基本标志应该是以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文化理性化、普及初中等教育等为目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人等各个方面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的转变;加快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和创新化进程。

(二)黑龙江省农区经济社会与现代化社会的差距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现阶段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尤其在广大农业地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水平还很低;城镇化率不高;承载农业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仍以个体为主,且极不稳定;市场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或极不完善,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难以取得规模化效益;农业产业结构仍处于不合理状态;农村及农民经济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差。

(三)黑龙江省推进农区现代化发展的着力点

从现阶段看,黑龙江省推进农区现代化发展,首要问题是必须尽快明确农区支柱型产业,并以此为载体来加快农业经济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以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进步,进而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黑龙江省山清水秀,农区产出品均以绿色、安全而享誉全国。在历经了20多年的奋力推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基础建设、产业体系、开发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成长为黑龙江省十大产业之一。正如陆昊省长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题报告指出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已形成,并成为龙江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但是,目前黑龙江省的绿色产业尚未成为支柱型产业。其主要问题一是产业主体散、小、弱。从种养殖业看:千家万户是生产主体,仍属于小生产范畴;从加工业看,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更主要是没有精品,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目标市场只能永远是加工环节,难以扩大市场。从流通业看,市场集中度低。这是黑龙江省企业普遍存在的重大且被忽视的问题。由于市场营销能力弱,黑龙江省的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走的不远,品牌价值低。二是产业关联度低,吸纳就业能力弱;集约化程度低;三是品牌效应差,品牌多而杂,缺少名品牌,品牌缺少附加值。因此,绿色食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效应不突出,距离支柱型产业还有相当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黑龙江省应该坚持绿色理念,发展绿色产业。通过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等方面实现规模经济、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营销效果,释放产业潜能,使绿色产业在不远的将来真正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好地造福龙江人民。

因此,研究黑龙江省农区现代化发展,首先要研究绿色产业发展,要把绿色产业建设成为农区的支柱型产业,成为农区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对于农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二、以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发展农区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一)政府做引导

1.政策引导。一是落实好土地流转政策。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形成同一品种连片种植,形成产业规模。二是运用好财政政策。对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非转基因三大骨干(以下称三大骨干产品)产品按产量、按面积给予补助。三是使用好税收政策。对于生产经销“三大骨干产品”的限额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经销企业所得税,前三年免征、后两年减半征收,五年以后先征缴,后返还50%。四是落实好费用减免政策。凡是运输绿色产品的车辆一律免收道桥费;在农贸市场经销绿色产品的企业免收摊位费;凡是黑龙江省绿色产品在各个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的一律减半收取广告费。

2.资金引导。凡是列入绿色产品名单的企业和种植大户,优先解决银行贷款。为确保贷款的及时性和规模,可采取由财政对“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采取粮食银行方法给予担保。

3.技术引导。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要积极推广新技术,使用新型生物肥料;市场经销企业要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指导生产环节在产品包装上、广告设计上不断加以改进,适应消费者要求。

4.舆论引导。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绿色产品。新闻单位要深入到田间地头认真调研,从源头开始宣传,让社会详细了解绿色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引导绿色消费。

(二)企业为主导

企业是经济社会最具活力的细胞,是市场得以存在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建立产业基地。从良种培育到种植栽培、再到田间管理,都要认真负责地加以指导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二是开展精深加工。这是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唯一途径,也是加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三是创造名优品牌。种植企业、加工企业、经销企业三位一体打造名优品牌,这是企业长期占领市场、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四是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是企业缩短交易时间、降低经营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的有效方式。五是建立连锁配送网络。在产地建设总仓,在销地建设分仓,实施实体商业与虚拟商业相结合模式,利用现代物流手段,发展智能物流,采用连锁配送方式。六是走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之路。绿色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最终还要取决于相关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最短在“十三五”结束前,黑龙江省在种养殖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应该分别形成5个以上大型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旗舰型龙头企业。

(三)市场化运作

坚持市场化运作,首先是政府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并非无事可做,恰恰相反,政府责任更加重大。政府必须转变方式,给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研究出台政策、设立引导资金、建立协调制度、开展人才培育等方式引导和帮助企业发展。其次是企业要按照市场相关规则和市场规律要求,认真寻找、积极发现市场需求点,采取正当的盈利模式开展经营。

(四)资本化运营

绿色食品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而一个企业市场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掌控市场资本。近期看,应加快企业资源整合、品牌整合的步伐,用3-5 年扭转绿色食品产销企业小、散、弱的局面;远期看,黑龙江省要形成3-5 家绿色食品企业上市公司,实现大企业带动大流通、大流通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三、以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发展农区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一)以绿色安全为引领

绿色、安全的食品产业应该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经济的命脉。打绿色牌是黑龙江省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坚守绿色、安全的理念,强化以绿色、安全为标志的质量意识;企业的价值取向、文化建设、营销策略等一定要贯彻绿色安全理念,引导并培养全社会逐渐形成绿色消费时尚,将绿色安全理念深深根植于消费者心中,进而形成绿色消费风气。

(二)以产业规模为依托

黑龙江省现有绿色食品产业市场主体散乱、规模小、自主产能低,形成不了合力、产能效率不高,尚未达到产业化标准的要求。因此,发展绿色产业必须以市场为统领,大力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

1.整合散乱的市场主体。政府应出台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其向企业集团发展。要按照地区绿色产业特色、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对同一产业在资金和技术等关键要素方面制定持续投入保障措施。运用财税政策刺激技术改造、规模集聚等手段实现快速升级;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从而使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实现几何增长,超常规发展。

2.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提升绿色产业集约化的有效途径。利用园区可聚集人才、技术、资本,利用园区与生产环节对接,可快速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基地建设,从而有机地把种植、养殖、加工三方面结合起来,有效实现将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质保量的绿色食品,从而快速形成聚集效应。

(三)以技术监管为保障

绿色食品市场的开发和持续发展,其核心问题是绿色、安全。政府要完善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超期和超范围用标等行为,切实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市场销售环节始终贯彻绿色、安全食品的理念,以信誉赢得市场、拓展市场。

(四)以三大产品为骨干

即无公害食品(A级)、绿色有机食品(AA级)、非转基因食品(AAA级)。各地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出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发展规划,指导农业生产有序发展三大骨干产品;企业要围绕三大骨干产品,根据全国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生产营销规划。通过政企合力运作,在3-5 年内形成三大骨干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和营销集团、区域消费市场群体。

(五)以集约管理降成本

小生产应对大市场是黑龙江省绿色产业运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产加销形成一体化、集群化,才能逐渐形成集约化。要充分借助两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政策,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努力扩大绿色食品基地规模;积极推进加工企业资源整合和流通企业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加工业与流通业的联合;积极推进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与产业基地的联营联销。从而使绿色产业链条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实现最优组合,为最终实现供应链管理,降低整个产业运营成本奠定基础。

(六)以期货市场定价位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批发市场规模小,缺少价格形成机制,因而缺少市场话语权。因此,黑龙江省必须致力于绿色食品期货市场建设。要积极与国家沟通争取支持,要出台相应政策促进期货市场建设。

(七)以电子商务为主战场

绿色食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绿色食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密切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即可以拓宽绿色食品供销渠道,又对搞活绿色食品产业流通、扩大消费、进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八)以智能物流做载体

在绿色产品流通中应用智能物流,可以实现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在物流管理方面,实现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物流系统的层次化;在提供服务方面更有利于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化。智能物流以其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的独特优势,将会使绿色产品流通加快货物周转、减少库存、降低费用、提高效率。

(九)以会展经济作平台

近两年来,我们参加本省的、全国的绿色食品博览会取得的成效、带来的影响和发展机遇是明显的、深远的。目前,哈尔滨华南城“绿色食品国际博览城”正在招商,应利用好这个平台,加快发展。

(十)以全国大市场为营销对象

黑龙江省的绿色产品已在全国乃至世界赢得良好赞誉,可以说市场潜力巨大。但就其产业规模,在今后10 年之内,绝大部分产品的目标市场应该定位在国内市场,并保证供应。为此,我们必须扭转市场主体不会或不善于开展市场营销的现状,必须扭转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必须扭转“好酒量不足”难以吸引大客户的局面。产、加、销各个环节都要把目标市场放在全国,要学会做市场、做营销;要树立“好酒更要吆喝”的理念;要依托产业基地建设形成规模供应能力,使其与销地形成长久合作关系,为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宽泛的畅通的销售渠道。

四、以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发展农区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一)建设好四个市场

1.区域性产地专业市场。按照产品产地、品类建设区域性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如在五常市、三江地区建设大米市场;在北安或海伦市建设非转基因大豆市场;在绥化产区建设玉米市场;克山县建设马铃薯市场;在三江、嫩江平原中心区建设奶类市场;整合完善东宁和苇河黑木耳市场;完善宝清白瓜子市场;完善和壮大兰西亚麻市场;完善和壮大双城禽蛋市场;在甘南县建设葵花籽市场;在哈尔滨市建设生猪及猪肉市场;在龙江县建设肉牛市场;在齐齐哈尔地区建设龙江酒研发经销市场;在森工系统建设森林食品市场等等。

各个专业市场都有要按照产品安全属性划分大类产品市场。产品要明确标注“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非转基因产品”。

2.期货市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规模以及相配套的养殖业、加工业决定黑龙江省具备建设粮食、生猪、牛羊及肉类产品的期货市场物质基础,期货市场一旦成熟,有利于逐步形成具有话语权的市场定价机制。

3.网络市场。黑龙江省建设具有龙江特色的自主省级展销平台,将各类绿色产品专业市场纳入平台,并将平台与产地和销地实体企业结合,形成完整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供销网络市场体系。

4.资本市场。要利用黑龙江省的资源、生态、食品安全等优势进行绿色食品产业融资,争取3-5 年有3-5 家代表性企业上市发展。

(二)运用好五个手段

1.大产业做基础。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产业成长、发展主要是通过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也是必由之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化。要彻底扭转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养殖)的状态。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产业基地,实现产量的规模化;进而实施机械化集中作业,有利于推进标准化和降低成本。二是加工业的规模化。对农产品实施大规模的集中加工是解决黑龙江省农产品“原”字号突出,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根本性措施,也是长期占领并最终主导市场的唯一出路。三是流通业的规模化。要更好的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整体性快速发展就必须借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手段,而这些手段实现需要流通业的规模化作为前提。只有实现以上三方面的规模化,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食品产业产加销链条。

2.大平台做整合。黑龙江省利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平台,一是整合商品、企业、品牌、销售等产地资源;二是整合网点、分销、物流等销地资源,打造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长效赢利,从而保障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资金、技术、政策等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合力。

3.大物流做营销。依托智能化物流,绿色食品产业可以提升流通效率,延展流通渠道,扩展销售区域,提升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政府要出台完善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制定促进物流业资源整合措施;推动物流企业集团化发展;引导加工和流通企业积极与第三方物流,紧密合作、互利共赢。

4.大品牌做宣传。好的品牌不仅提升产品和产业形象,更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发展潜质价值。黑龙江省虽然拥有不少绿色产品品牌,但是过多过滥,信誉度低,竞争力弱,反而阻碍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因此,对品牌整合形成大品牌格局十分必要。建设大品牌是要建设区域品牌,非废止小品牌;全力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大品牌,吸引小微企业加入大企业集团,融入大品牌之中,进而壮大品牌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5.大电商做拓展。建设省级展销中心、销售平台,拓宽供销渠道,把黑龙江省众多散乱的大小企业分类整合起来,借助省级大电商平台统一对省内省外市场进行衔接。哈尔滨华南城绿博城正在开展该项工作。

(三)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1.应用高端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产品不论是种植(养殖)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要采用最新生产技术,以确保产品品质不发生任何变化,用先进技术保证高品质高质量。

2.生产高端产品。按照高端市场、高端消费群体确定产品。高端产品主要包括:高品质的内在质量、美观合理的外在包装、符合产品身份和消费者身份的销售价格、快速便捷的供应方式、细致周到的消费服务等。

3.建设高端品牌。品牌是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无公害、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产品在品牌上体现出高端品位。在品牌外在形式的设计上不能泛泛平淡,品牌内涵的表达方式、品牌的视觉冲击力、品牌的地域展示等都要显示高端化,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极其醒目的高端品位。

4.锁定高端市场。无公害食品、绿色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技术要求严格,田间管理规范化,生产成本高,产量低,所以,产品的市场定位必须走高端化路线。

5.瞄准高端人群。绿色产品面对的是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其产量仍然是极其渺小的。面对需求巨大、供给极小这样一个产业格局,在短期内其市场目标只能锁定高端人群。市场营销必须突出重点,做到定点营销、一对一营销,提供专项服务。

6.追求高端效益。高端的市场、高端的技术、高端的产品、高端的品牌、高端的消费人群,必须取得高端效益,这是保障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否则,绿色食品产业必将是无水之鱼。

参考文献

[1]黄火键,李原园.现代化研究综述[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2(4):17-22

[2]李彦春.通过市场营销释放绿色产业发展潜力[N].黑龙江日报,2013-12-17(12)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篇9

现代学徒制作为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以及进行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非常适用于高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能够为学校以及企业创造利益, 更直接高效地培养了学生[8], 因此, 该模式在食品加工技术这种专业性要求高、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强的专业非常有实用价值, 能够充分解决食品企业急需高技能毕业生的需求, 从而促进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在高校中的发展。

一、现代学徒制实现的基本条件

(一) 企业是必要保证

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推广必须有企业的参与, 企业是现代学徒制施展的平台。[9]也就是说, 通过校企合作,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在学校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因此, 要想使得现代学徒制得以实现, 必须以企业为依托。所以高校要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培养学生, 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让企业参与道学校课程的教学任务中, 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 签协议是关键

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应签协议, 能够同时保证三方共同利益, 这样使得企业培养学生更有信心, 就像培养自己企业的员工一样培养后备力量, 择优选取, 企业的后备军能够更加充足, 企业的不断创新也得以保障;学校也能保障学生毕业后有就业单位, 学校培养学生方向也更加明确, 在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面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对于学生而言,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动力更加充足, 由于企业择优选取, 学生有竞争意识, 会更加努力学习。因此, 签订协议无论对学校、企业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保障现代学徒制在高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的关键所在。

(三) 稳定的培养体系与机制

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应有一个稳定的培养体系以及非常协调、稳固的机制, 该机制应该由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应成立食品加工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 设置组长、副组长、组员等职务, 负责整个学徒制的稳定运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企业必须有相关领导负责现代学徒制, 同时也参与课程设置等内容, 并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在企业选定优秀的实践能力强的师傅对接学生, 使得学生真正有师傅带着学习, 学习到相关的实践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全程指导学生, 带着做企业需要的工种, 全程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给师傅一定的经费补助, 增强其激励作用。聘请相关技能强手到学校进行上课, 带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其他教师的实践能力, 全方位保证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运行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专业应用的优势

(一) 可促进食品企业与高校的合作, 实现共赢

通过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可充分促进食品企业与高校的沟通与合作[10], 通过二者交流从而能够实现共赢局面。学校与企业合作是新兴的合作模式, 也是新兴的培养学生的模式, 也可作为高校转型的契机。学校以企业为依托, 能够充分开展很多与实践相关的项目。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能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与学校合作后, 企业中有技能的员工可到学校进行授课, 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能够给自身带来经济收入。因此, 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实践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 可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应用后,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食品企业的技能以及实践操作充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具体, 培养方案实践技能更加可操作, 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有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考核指标, 考核学分制, 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考核, 各占50%, 真正实现联合培养, 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不能忽视实践, 更加重视实践操作, 更加重视现代学徒制, 跟着师傅认真学习, 经过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够在学校毕业, 才能有资格进入签约企业工作。

三、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实施

(一) 目标明确

首先, 应确定具体培养目标, 明确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具体含义以及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应用的实践内容, 明确联合培养企业, 企业可为多家联合培养, 明确培养核心内容及目的[11], 这种改革模式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可为企业充分培养后备人才。也保证了企业的储备干部都是专业技能人才, 都具有高学历、理论基础雄厚、实践技能娴熟的优秀人才。

(二) 培养思路

现代学徒制既具有传统的学徒制思路还具有现代的最新教学培养模式, 其应用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上非常适合。其培养模式以学生本身为对象, 在具体实践中始终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在企业工作需要的技能进行培养。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线, 学校充分与企业接触, 联合培养学生, 通过寒暑假实习, 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具体内容,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也应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课程, 真正做到所学即所需, 达到为企业所用的课程体系, 这样才能使得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应用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 学生真正需要的课程。

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应用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的一半, 包括到企业实习以及在学校实验室所实践操作的内容, 都要求做到实践内容有师傅带着学, 带着做, 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具体实施方案应为:首先, 应制定食品加工现代学徒制方案, 学校成立小组, 讨论方案, 与一家或者多家企业沟通, 确定合作企业后与企业商定培养协议。聘请专业师傅, 师傅带领学徒进行食品加工专业培养。师傅参与教学, 按时进行期中以及期末考核, 学校对其进行监督。在理论学习上, 教师根据师傅提供建议适当讲解企业所需知识。

(三) 应用考核与评价

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来评价, 应该利用多种方法、方式进行考察。理论部分内容在学校完成, 实践教学内容应主要以企业为主, 学校为辅的教学体系, 这种形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作为学徒跟着师傅学习, 跟着企业完成生产、实际操作等过程。学生在企业有具体任务, 具有完成某些工作才能算完成实践任务, 在考核中, 理论与实践能力各占50%, 评价时以学生出勤以及实践能力操作为准, 实践以企业考核为主。

四、结论

在高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采用新模式教学, 也即现代学徒制的应用, 充分发挥了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 是现实需求的必然方向。这种办学模式完全适合高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使得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充分学到理论以及实践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符合现代人才培养方式。企业与学校功能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探讨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与方案实施, 企业也能择优选择专业高材生, 作为企业的后备军。充分调动企业的活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 使得企业具有实践技能人才不缺乏理论基础。现代学徒制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可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是一种适合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发展模式, 也是现代高校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完全符合企业、学校双方共同的利益, 为高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摘要:由于近年来人们消费水平增长迅速, 消费品购买力增强, 企业经济水平提高, 企业对于人才要求准则更为严格, 有技术的人才更加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因此, 为进一步迎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应在学校发展方向以及教学改革方面多一些探讨与实践, 从而能够多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不仅可使得高校就业率得到提升, 还能够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食品加工技术是有些高校的重要专业以及研究方向, 可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 通过学校企业联合培养进行教学, 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高校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中, 对于高校建设应用型大学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食品加工,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冬, 李萍, 毕璋友, 董泓, 叶红玲, 赵佳佳.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食品安全导刊, 2016 (06) :48-49.

[2]冯建波.现代学徒制教学示例——仟吉“英才计划”[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20) :105-106.

[3]姜旭德, 费英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J].科技展望, 2016 (14) :333.

[4]费英敏, 姜旭德.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民营科技, 2016 (07) :239.

[5]徐安书.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2) :30-33.

[6]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吴冰.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专用技能人力资本形成的分析视角[D].南京农业大学, 2014.

[8]刘巧芝, 徐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 2015 (08) :81-84.

[9]钟静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双主体培养食品检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例[J].轻工科技, 2015 (06) :174-175.

[10]徐安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为例[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1) :57-60.

中国传统食品包装的视觉元素研究 篇10

[关键词] 传统包装 食品包装 视觉元素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与经济结合的世界。各种包装技术的革新,新设计观念的提出,网络化信息化的驱动,对包装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但要做到不在新浪潮中迷失自我,把握好设计的民族性这一尺度,设计师、品牌经理或包装制造商都应有更多的思考。

一、传统食品包装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背景下,通过长期不断的发展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多要素的特有文化。

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包装犹如一位文化使者,创造着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联系与沟通的纽带。包装,作为一种设计形式,同艺术作品一样,已经不单停留在物化的表面,更上升到精神层面,被打上民族性、时代性、文化性的烙印。

我国南北饮食文化具有差异性,甚至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谱都有很大不同:南方有汤圆、年糕,北方有饺子。真正在中国人餐桌上做到“南北统一”的只有粽子。历史上,粽子的包装虽也历经改变,但都以天然植物的叶子为主要材料。我国南方地区盛产竹子,竹就成为很多传统食品的天然的优质包装材料。竹子加工方便,使用环保,具有很浓厚的南方地域特征。有一种现在很受欢迎的传统食品——竹筒粽子,就是这一类包装的体现。各种粽子以江南口味为最佳,著名品牌有嘉兴的“五芳斋”。

每个民族的包装设计都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纵观在世界包装设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设计大国,无一不将本民族的文化、民族精神与先进技术进行良好融合。在设计领域,德国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而德国的包装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德国的包装机械与新型技术为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日本的包装设计具有典型的“日本式”风格。一方面,日本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另一方面,设计风格简约、时尚,高贵典雅,符合国际潮流。

日本包装视觉元素以传统图案为主。其“龙纹”与我国“龙纹”的显著区别是,前者的线条更加纤细柔滑,装饰性更强。日本的图案色彩清新素雅,填色以平涂为主,不太注重色彩的明暗变化,层次和空间感较弱。几何图案以网眼和龟甲以及传统的家徽和各种变化的“结”等形式为主。其传统食品“一口酥”包装运用了浮雕标志与丝带包扎,简洁明快;“结”的处理也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礼尚往来”的影响,设计相当精致。

日本包装色彩受“浮世绘”影响,极具装饰性。日本的包装材料选材精良,体现自然之美。日本的设计对于自然之美有着更深的理解,也许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多火山,多地震,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国人的忧患意识很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包装设计中也得到更多的表现。天然材料的使用也体现出日本包装设计的又一特色。日本的传统食品——“纳豆”包装,就是利用天然材料竹叶、稻草等进行包装设计表现的例子。

二、传统食品类包装视觉元素分析

1、色彩要素分析

传统色彩,是本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典型性的色彩审美习惯。中国的传统色彩理论丰富,是前人的智慧结晶。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是中国传统色彩观中的五种“正色”。与“间色”相对,以现代的视角看,“五色”相当于原色。

“正色”与“五行”相对应,是中国古代用色的核心理论,沿用数千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艺术史。直至今天,对现代设计用色仍存在一定影响。“正色”和“五行”相结合,又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基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木对应的颜色是青;水对应的颜色是黑;火对应的颜色是赤;土对应的颜色是黄。现代有许多传统食品的包装(例如传统食品“八宝粥”等)用色还与“五色”相关。

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习惯用红色表示喜庆,它象征着热烈、吉祥、平安、喜庆、福禄、成功、忠诚、勇敢、兴旺。红色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大红色又被称之为“中国红”。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尚红”的审美情结,突出色彩的联想意义,可以更好地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传统食品“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加多宝”凉茶最为著名。“加多宝”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加多宝”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红色的包装视觉冲击力极强,与市场上其他的凉茶型饮料在色彩上有着很大区别。罐装“加多宝”的包装主色调是红黄两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沉淀,最具传统意义和文化认同感的非红黄两种颜色莫属。凉茶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岭南养生保健文化的衍生品,用红黄两种色调在包装中表达“加多宝”的品质无疑相当到位。

2、图形要素分析

在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各个历史时期的装饰纹样各具特色,形式各异。根据吉祥图案的题材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类、植物类、祥禽瑞兽类、文字类、几何类、器物组合类等。在传统食品尤其是糕饼类食品的包装设计中,吉祥图案的运用更为广泛。

三、书法元素在中国传统食品类包装中的表现

书法字体是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的形式组成。在传统食品类包装设计中,古香古色、有人文意味的设计题材多以书法参与表现。书法篆、隶、楷、行、草五大系中的篆书和草书识别性较差,较少作为包装设计用字。珠海“凯迪克酒店”月饼礼盒包装设计运用书法字体进行表现。该酒店是一个涉外酒店,客户来自世界各地。作为传统食品月饼的包装,设计者将书法字体与中国画结合起来,风格清新,民族感把握到位,既不崇洋,又不媚俗,个性鲜明。书法字体的应用,使包装的整体风格彰显出浓厚的文化底蕴,也突出了产品的典雅高贵。

四、研究意义

包装的意义不仅满足物质层面“盛放、保护物品的器物”的需求,更上升到精神层面。包装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互影响的。长期以来,对于包装设计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的探讨一直是设计界的热门话题。

中国传统食品类包装形态众多,在视觉元素表现上以传统文化和时代感相结合为主。传统食品包装在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理解吸收的基础上,将其精髓渗透到设计中来,是当今设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中国传统食品类包装具有牢固、实用、复用、多用的特点;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土产材料和传统工艺方法(或者传统形式与现代材料及工艺相结合),将传统纹样演变为与现代设计相适应、相协调的新图形,不仅可以体现现代包装的民族文化特色传承,也促进了传统包装的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本专题研究的动因所在。

参考文献:

[1]朱和平主编,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沈卓娅编著,包装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玛丽安.罗斯奈.克里姆切克[美],李慧娟译,包装设计-品牌的塑造,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赵琛,中国CIS年鉴[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5]张强,中国绘画美学[ M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2

[6]周桂钿,中国传统哲学 [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 [ 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8]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研究 [ 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9]宋春萌编,包装印刷实习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0] 杭间编,清华艺术讲堂,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2]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文学评论,2003,6:107、138

[13]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14]李鸿祥,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视觉文化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5

[15] 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09

牛小鹏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教师;

夏万爽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主任、教授

上一篇:改善空气质量措施下一篇:经济类学术期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