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024-06-16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通用11篇)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1

演讲稿

《食

安 全

系别:通信工程系 学号:2009005482 专业:通信技术(光纤091)姓名:唐国强问 题》

食品问题

当前国内的热点莫过于腐败,房价,食品,灾难等问题;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让每个人纠结的。更会让人心寒的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频频被爆料出,三鹿奶粉,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膨大素,地沟油,塑化剂等事件;再加上媒体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严谨、正面报道,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敏感,以致人们纷纷抱怨:现在还能吃什么!

当我在网上看到报道出的一幅幅地沟油图片时让我瞠目结舌了。据央视的报道中国人每两天有一顿是食用的是地沟油或者潲水油,所以相信我们现在的每个都已经食用地沟油了。呵呵。显然在我们重庆也会频繁出现它的身影,一家名叫“重庆胖妈烂火锅”店在重庆查出使用地沟油,接着,成都爆出13家火锅企业使用问题油,网络黑名单直指重庆火锅,地沟油“烫伤”重庆火锅,重庆的火锅伤不起啊。专家解释,“地沟油”确实是人们健康的大敌:

1、“地沟油”会导致消化不良,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砷,就是其中的一种;

2、“地沟油”会引发强烈腹痛,“地沟油”都会含铅量严重超标,3、“地沟油”可导致胃癌、肠癌: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出现了龌龊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安全协调机构,形成坚强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指挥系统;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做到权责分明,指挥有力,工作到位。

二是建立主体明确的综合处理系统。强化各级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职能,发挥其作用,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三,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同时基于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高国内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与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四,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五,大力发挥新闻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群众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应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最后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每个人都要怀着一颗心,责任心,有了它我们不会被一些东西所迷惑,不会做出道德缺失的事情出来。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进展, 对于设计安全的关注业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相关工作者一定要加以重视, 俗语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哪怕是细微如毫的事情也会对建筑整体构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安全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与看法, 提出相应解决思路、方法, 希望为相关工作者起到帮助、借鉴的作用。

1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涵义

结构设计换言之便是通过运用结构语言来进行建筑师与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内在表达, 运用墙、柱、梁、板、楼梯等的布局与使用, 来传达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设计理念, 将各种情况所产生的荷载用最简约的方法传递至基础。结构计算解读那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种, 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1.1 荷载计算

对于荷载的计算在建筑结构中包括内部荷载与外部荷载两种, 内部荷载可分为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以及装修荷载等;外部荷载则可分为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荷载、地震荷载以及人防荷载等。以上荷载在计算时应当一招荷载规范的相关要求采取不同组合值系数与准永久值系数等进行组合计算, 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符合实际状况。

1.2 构件试算

对于荷载值构造的相关措施要求、使用要求以及计算手册上的推荐试算方法进行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

1.3 内力计算

在进行结构内力计算时, 应在得出的构件截面与荷载值之后进行内力计算, 其中包括弯矩、剪力、轴心压力以及拉力等。

1.4 构件计算

依照计算得出的结构内力与规范对构建的要求及限制进行对结构试算的复核, 并检验其是否复核所规定的要求。如果没能满足要求则需要调整构建的截面或者布置直到其能够达到要求方可。

2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所存在的安全度问题

“安全”二字, 囊括了人员的生面财产不受损失, 且能够保证其结构功能正常运行的意义。本着强度与功能两大原则的前提, 结构安全度应当进一步确保结构还有可修复的可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通用标准比较, 我国当前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规范并不能够让安全度水平得到保证, 甚至造成安全度水平偏低, 因为不同标准在安全度中的表示方法也不尽相同, 故此所采取的抗力计算公式也大相径庭, 想要正确估算出不同标准之间的安全程度差异还较为困难。可靠度理论是当前对于结构安全性分析的一种效果显著的手段, 我国已经进行了统一标准规范的界定, 并颁布了相关法令, 对结构设计规范应按照可靠度理论为指导进行实施。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我国对于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种种结构设计便使用了不同设计方法体系加以细致划分。在安全度表达上的不同形式为设计、教学均造成了不便影响, 故此,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使用可靠度理论率加以统一。在结构设计当中大致能够划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施工图阶段。结构方案阶段主要是依照建筑的重要性对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建筑场地类别等对建筑结构形式加以初步确定, 在确定之后则应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与要求进行结构的承重体系与受力构件等的摆布。

3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措施

在上世纪中叶,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基本与当前一致, 当时使用的混凝土强度较弱, 一般介于110~140号之间, 并且施工手段也较为落后, 混凝土用体积配合比, 人工加以搅拌, 并没有振捣器, 并且当时的施工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较少。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物比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等距今已超过四十五年, 并且也受到了唐山大地震影响的考验, 以此我们能够看出, 当前的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是并没有裙带联系的。在结构设计当中, 节约钢材的理念也应加以大力倡导, 也应当同时为设计工程师树立节约理念, 以降低材料消耗。如果在用料上追求铺张, 华而不实, 对构建面积肆意加大, 那这项工程建筑师一手便能完成。在西方发达国家, 对节约材料成本也是诸多设计工程师所追求的。在我国规范规定中, 对最低用钢量有着明确的规定, 而设计者也一般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进行适当的加量, 所以并不能据此来对工程当中的材料用量加以判定, 也不能加以宽泛的概论。对柱子的最小含钢量力0.4%的规定当中并没有加入地震因素的考虑, 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设计规划伊始都会考虑的抗震性能, 而对时下大量涌现的高层建筑抗震性的考虑则尤其重要。在考虑到地震因素时, 柱子最小含钢量便应当是0.5%至1%之间, 并且设计单位对高层建筑进行柱子设计时, 用钢量通常要高于1%, 故此同国外对比所需的钢材用量并不小。我们对于一些构造要求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 比如对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为0.25%, 与美国国家标准相同。对于墙体的暗柱以及筋量等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手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上, 对于有设计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 在普通梁板构件当中此值并没有作用, 有影响的时在类似基础厚板一类的构件中, 相较之外国规范, 我国对于此种构件的某些情况下所配的钢筋更多。因为就如美国和新西兰的规范当中, 对控制最小配筋量还相对有一些放宽要求的举措, 能够让所配钢筋量降低。故此, 在一定的情况之下, 配筋数量可能会低于我们, 所以也不能以偏概全, 将我国的构造配筋说成较之国外如何的少。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也同时要依照国家方针政策而立, 国家规范不仅具有技术性, 更有极强政策性, 表达在经济上, 便是国家经济水平的直接反应。故此, 在当前我国所规定的材料用量上, 要明显低处发达国家许多还是具有一定原因的, 随即安全度也应当较低一些。对此, 在过去的设计标准制定上, 我们的规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也同时可以说是安全的。同时, 对于一些区域性的不足当然也该进一步加以修改, 然而, 国外的规范便是完善的吗?答案我想也不尽然, 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中得以成熟并完善的。我们在过去一些结构成功的经受住了几十年的重重考验, 也在这考验中进一步加以锻造、优化, 可以说, 我们现在的规范所走的路线是基本正确的, 安全度也是基本能够满足现有要求的, 所以, 盲目的增加用钢量以求其结构稳定, 笔者认为只能是杞人忧天, 庸人自扰。

4 结语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 采购物流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物流作为企业的一大利润之源,已经逐渐受到各大现代企业的重视,因为在很多的现代企业中,物流成本的高低,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好坏,所以怎样有效的控制及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成为现代企业在经验管理之中的主要问题。而采购在企业的物流之中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么同样的道理,只要能降低采购的成本,就能使物流成本降下来,也就相当于是间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采购物流在现代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的跨国公司都纷纷的把原材料的采购,由国外市场逐渐转向了中国市场,这说明跨国公司已经清楚了采购物流的重要性,它的成本高低对企业最终经济效益的影响。而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总是片面的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赢得最大的利润,应该是由市场营销这一块来决定的,因为这种观点的长期存在,使得企业不够重视对采购物流的管理,让其在发展中存在了很多有待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中信息封闭且不能共享

在采购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对供应商的选择。企业采购方为了能增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通常会对一些私有信息进行保留,而众多供应商也会在相互的竞争中隐瞒一些相关信息。在双方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保留点私有信息的情况下,势必就会造成信息的人为化封闭,就更不要说实现信息有效共享了,那么最终双方由于不能很好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就必须通过多次的协商谈判来完成合作。而在此之前为了应对信息封闭带来的可变因素,采购不得不增加库存量来以备不时之需,无形之中就提高了采购成本。

2、采购情况无法跟踪

无论是采购方还是供应商方,它们的工作都是相对较为保密的,采购方不可能直接参与到供应商组织的生产,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监测活动中去,它只能在供应商交货的时候,根据相关的一些标准,对货物进行清点和查验。而很多供应商为了能在采购的招标中,以低价位赢得最大优势,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往往就让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使采购一方的利益蒙受损失。这也就是为什么供应商和采购方,很难成为长期性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3、雙方间的竞争大过合作

在传统的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方和供应商方的合作都是临时性的,所以双方缺少沟通和了解,不能构建“双赢”的一种合作关系,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为了眼前的好处,就不考虑长远利益的事情发生。

4、供需无法做到平衡

因为采购方和供应商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采购方就很难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所需原材料进行采购,从而造成供需不能平衡的状况出现,这样的后果就是有可能让生产因为缺乏原材料而被迫停下来,长期以往将会让产品失去市场。

5、缺乏对采购部门的制约

很多供应商为了能在招标中胜出,就去贿赂企业采购人员,让其为它打开方便之门,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企业。

三、采购物流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增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

要想增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选拔采购人员的时候,不但要注重本人在采购方面的才能,还要观察此人的道德品质是否能胜任采购员一职;另外就是要组建起一个采购人员之间能够通力协作、办事效率高的采购团队。

2、大力推行对采购绩效的评估制度

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要想使采购人员能够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采用一些评估制度来促使大家进步。采购绩效的评估制度就是让采购人员间,能进行良性竞争的最大推动力,它主要分为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这两种评估方式,定期评估一般用于年终的考核,而不定期评估则不限定考核的具体时间,比如企业可以要求把某次的采购成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下调,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对采购人员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3、加强对供应商关系的管理

首先就是在众多的供应商中,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并随时对其进行评估和调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淘汰;其次是与优秀的供应商之间,要努力构建起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四、结束语

传统模式的采购物流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要采用新的采购物流管理策略,积极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选取最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降低采购物流的成本,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洋.企业采购物流成本降低问题策略研究[J].才智,2011(34)

[2]艾梅,腾跃民.现代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

[3]栗少钦.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

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4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养殖成本较高。当前,畜禽食品、饲料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了养殖成本,许多养殖户宁愿维持现状,不愿扩大规模。

二是畜禽良种化程度不高。许多养殖户对优良品种不够了解,长期按习惯进行畜禽品种选育,使得畜禽良种化程度较低,导致出栏率低,效益不高。

三是金融部门扶持不够。养殖户真正享受小额贷款的不多,一些养殖户由于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当前现代畜牧业建设不断加快,在场址选择、圈舍设计、科学管理、品种引进等方面高标准、高要求,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基层畜牧机构科技人才相当匮乏,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二、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做到扶优扶强。对建设起点高、饲养规模大的养殖小区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加速品种改良,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速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引进,做好技术推广,提高生产能力。

三是加速集约化养殖,搞好养殖小区建设。在积极鼓励支持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基础上,重点加强养殖小区建设,但小区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一哄而上,不求质量。

四是大力发展专合组织,调动农民养殖积极性。大力组建和发展养殖业专合组织,分析预测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养殖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共同抗御市场风险,整体推进畜牧业发展。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5

现代电子档案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和自动化工程设计,己产生了大量的cad或公文性电子文件。由此引起的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电子文件被广泛地认识和应用,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为缩小档案保存空间,快捷传递交流信息,搞好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共享,无疑将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现代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变

(一)档案载体的转变

在电子档案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产品图纸的设计、存储、查询和修改变得快捷又方便。例如生产或开发一项较大项目的产品就需产生上万份的图纸,而其中许多又要承袭老产品的大部分成果,因此电子图纸显示了其比纸质图纸更旺盛的生命力,保存电子图纸要比保存底图方便、省时、省力并且有意义得多。

(二)企业档案的分类变化

旧有的关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产品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电子档案管理thldl.org.cn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各企业档案信息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分类更能贴近管理的需要,分类也将更详细、更科学、更规范。

(三)档案接收和保管上也有所改变

在电子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这就是说档案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信息的核心部分甚至接收不到档案。

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的电子文件、电子图纸使档案工作者再也无法坐等档案的最后形成与归档了。他们必须在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就行使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参照国家有关文件制定出本单位的《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提请信息集成系统的编制人员在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加入电子档案文件的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等电子档案管理内容。档案工作者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运用专门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要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掌握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

此时企业档案的保管也不再只以卷盒和柜架为装具,更多的经过档案人员鉴定归档的企业档案信息将存入“虚拟库房”。

二、电子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原件的真实性问题

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件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日后难以确定该份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即使有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将软盘中存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也难以发现和确定。

(二)电子档案内容的保密性问题

用网络的任何终端设备都能索取到存储在网络某一个设备上的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这对于在一段时间需保密的内容或限制提供利用的内容的安全保密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三)电子档案保笛的长久性问题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深人,好多单位将会实现无纸办公,所有的.情况、决策、信息存储在网络中,人们只要操作一下键盘就可以得到所需的信息。这种方法确实为档案的归档存储简化了程序,也方便了利用,但是一旦网络突然瘫痪或被毁,如出现“黑客”问题,遇到病毒问题或其它方面的故障,电子文件可能会在一瞬间同时消失,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四)档案管理软件的统一性问题

计算机软件研制大大落后于硬件的发展,远不适应各方面存储的需要。档案系统各地区之间、单位之间不使用统一的软件,势必会影响到互相之间的利用以及全国的联网。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

(一)尽快培养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档案专业人才

培养一批既懂档案业务又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才已是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当前要在加强全员计算机知识培训的同时,通过招考、送出去深造等渠道选拔、培养高、精、尖的电子档案管理应用人才,使他们不仅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熟悉档案业务,热爱档案事业;不仅会操作而且会设计程序,能够开发软件。

(二)建立健全维护电子文件真实和安全的法规

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归档,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保证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法律形式将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标准规定下来,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要通过立法确认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作用,确保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

(三)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

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将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归档工作和分类、排列、保存方式,用标准和规范确定下来,使电子档案从诞生之初就得以科学、有序、规范地管理,这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工作。

(四)研制开发数据格式标准统一、可以互相兼容的档案管理软件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6

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方式欠缺

近年来,我国企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内部生产经营目标也随时代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然而企业会计审计方法与管理却相对滞后,没有适时做好调整工作,一直以检查错误和危险预防作为主要审计内容,使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其次部分在任期经营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使企业丧失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意义。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缺少充分发挥其职能的途径,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会计审计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查帐体制层面,没有及时更新企业会计审计技术评价与管理的审计制度,导致无法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造成不良影响。

(二)部分会计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的优劣,企业对内所编制的会计审计管理制度用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时所有制度也都由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定制,因此企业会计审计制度的执行效果受到相关会计审计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随着我国大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逐渐认识到会计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虽然加大了对会计审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力度,但大多数企业对人员的培训采用速成的方式,这并不利于全面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会计工作实施过程中,部分企业仍以滞后的做账、报账为主,甚至部分担任会计审计职责的人员并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证书,因此致使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三)会计监管审计不严格

对于我国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实施,部分会计核算人员不习惯使用,甚至明知在颁布了新会计标准的前提下,仍沿用以往的标准,这种现象的产生,导致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不精确,并出现混乱的局面。就目前而言,会计监管标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不同地区的会计监管制度难免又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无法保证我国企业资产核算质量。不利于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结合所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会计监管制度是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的。资产流失问题是当下我国部分企业普遍遇到的状况。在这些企业中,出现的非法挪用公款、超支、贪污腐败等现象,是企业资产流失最主要的因素,这会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不良影响。

二、改善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企业会计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增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会计审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计审计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的利用率,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增强会计审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审计人员自身要增强职业素养与技能意识,通过规范的相关程序拿到相关证件,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平。此外,现代企业应根据当今经济发展的形式创新会计审计方法,提高会计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二)促进企业会计的职业化发展

通过对国外企业会计管理的举措来看,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比如由学术专家、商界人士组成的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的成立,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在实施阶段出现的问题,还间接推动了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中身份的尊重以及地位的提高,而且对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师协会的成立促进了相关学术研究与实务操作之间的密切联系,避免了理论不符合实践或实践缺乏可靠理论支撑的巨变,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因此为先进的技术提供了得以实践的平台,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探讨和总结,保证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我国应该有选择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措施,在符合本民族本企业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成立属于本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在成立之初可以聘用国外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及相关丰富经验的专业性人员进行指导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本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实现管理会计的职业化、科学化发展。在实际运用中及时做好相关记录,总结经验,提高财务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把管理会计的价值及意义最大化,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三)落实现代化会计审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加大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应重视风险基础审计机制,并结合现代化的企业审计方法,例如把抽样审计和详细审计相互融合等,从组织内部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往以随机抽样作为样本量的审计方式会使审计的数据信息缺乏准确性,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要引入现代审计手段,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继而推动和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执行与建设。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审计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计算机相关的设计软件改进审计模式,通过计算机的高速信息化,实现审计人员的业务责任制,注重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充分发挥会计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企业会计审计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会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企业经济活动、决策行为都具有重大影响。完善审计机制将是我国企业共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光朝.探讨企业会计审计存在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2;14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现代人事档案管理 硬件建设 加强收集 人员素质 信息化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了以下几个问题。1、部分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不够重视,认为人事档案管理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在档案管理上流于表面形式。2、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人事档案设备简陋,管理不善,导致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现象严重。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足,由于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技术不足,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低下。4、收集档案力度不够,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被动、不及时,不能真正的反映个人的真实状况。5、信息化程度低下,先进技术手段没有运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收集工作。人事的变动、升迁、考察、学历、各种培训等都需要入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年度人事信息的变化及时进行收集,并及时按照相关规定装订在册及时归档

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领导要加强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建立坚固、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室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一定要加强,对于不是专业人员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以培训。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选择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的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建立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既浪费时间。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能够全面的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当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能够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体制、政策和等制度上逐步完善我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就能更好的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小兰. 浅析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8)

[2] 朱宝钧. 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作者单位:通化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中心)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8

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薪酬管理属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企业使用满足需求的薪酬管理模式和专项体系,可以为自身正常运转提供稳定基础。薪酬管理的各项工作,不光影响着最终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和人力资源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针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模式潜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现实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实质性的意见,这样才能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逐渐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一些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因此在员工的固定收入和变动收入之间出现了均衡性问题,薪酬制度严重失调,特殊岗位和一般岗位的员工在收入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资金与岗位之间没有良好的匹配度,这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完成薪资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通过独立部门运行的方式,增强管理体系的时效性,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完成企业运行过程中多个阶段的绩效考核。企业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情况下,综合发展实际情况,制订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薪酬制度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缺少明确方案,无法按照部门的业绩要求进行辨识,因此需要在现实工作中做好划分工作,确保现实薪酬制度的执行力,同时也能保证最终的考核结果具有真实性。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现实需求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保证相应工作得以落实。

二、薪酬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1.重视发展的平均性

企业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员工时刻保有足够的工作热情,才能提高工作速度,达到多项工作的理想目标,但是目前从薪酬管理体系发展方面来看,绩效考核存在根本问题,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护效果方面出现了多种限制条件。在成绩考核方面,企业更加重视分配的平均性,这种情况造成很多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在薪水设置方面,企业主要参考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核心位置,并没有涉及工作的危险性与困难性,因此薪资管理体系存在多种弊端,不光无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核心技术人才流失。

2.企业福利相对简单工资增长率低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清廉作为建设核心,近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取消了奖金福利制度,员工的大部分收入都是基本薪资,薪资体系逐渐朝着简单的方向发展。在薪资管理模式中,福利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福利逐渐减少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我国企业各部门只能保证稳定运行状态,在工资增长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员工工资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小。受到物价飞快上涨影响,若是工资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就会出现人才流失等现象,这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三、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传统薪酬管理观念的影响

根据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薪酬管理人员不具备时代意识,没有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薪酬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工作程序以及管理模式,再加上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限制了薪酬制度和人力资源建设的现实效果。企业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若想发挥出薪酬管理的全部效果,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2.薪酬配置存在误区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已有的薪酬管理体系在很多环节依然存在问题。虽然薪酬管理模式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完善与变更,但是在创新中没有将员工的个人情况作为核心部分,从而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这也是导致员工不能正确面对工作的主要原因。薪酬管理体系逐渐表现出了简单化特点,对核心技术人才和重要岗位人员缺少激励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对企业失去信心,导致人员流失问题的发生。

3.薪酬管理模式缺乏鼓励性

企业只有保证业绩考核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才能逐渐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并且也能达到理想的收益标准。若是员工认为业绩考核标准不具有公平性与合理性,就无法表现员工的真实状态,只能让员工感受到挫败感。因此,企业需要对这种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现实与员工需求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体现出员工的价值,对已有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四、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案

1.明确当下管理观念

现如今,企业若想实现薪酬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现代技术和薪酬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完成决策分析。在面临当下存在的问题时,企业需要摆脱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按照现有管理标准进行执行;其次,企业需要始终坚持与科学技术的融合,逐步完善薪酬管理工作,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2.持续提升薪酬水平

通过将我国企业使用的薪酬管理模式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薪酬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性质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因此我国企业在完善薪酬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对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及时了解先进国家企业管理新方式,在自身运行过程中,针对不同岗位采用不同的薪资奖励体系,让员工将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联系到一起,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降低人才流失问题出现的概率。

3.重视薪酬体系具体设定思路

现代企业若想保证薪酬管理体系得到合理优化,需要在开始阶段明确企业生产与经营之间的战略关系,并且将其作为根本,使用针对性方案实现人力资源战略优化目标,为确定相应的薪酬管理体系奠定稳定基础。企业还需要明确行业特征和业务能力,做好薪资匹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发展规划和企业之间的一致性目标。企业在薪酬体系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调研,对企业中多个部门进行考核与评价,使用合理设置岗位的方法,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做好目前已有的薪酬体系分析工作。在工作开展的最后阶段,企业需要对薪酬结构进行优化,明确薪酬体系设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专项目标,和现实情况进行融合,体现薪酬方案的全部效果,也能让员工自主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4.重视人资管理制度的完善

现代企业需要重视人资管理方案的建设,体现人资管理在专项制度中的价值与意义,保证管理制度朝着个性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并且也能实现各项规章制度的优化。企业对已有的管理手段和模式进行创新,升级专项机制与业务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若想保证发展质量,需要拥有完善的薪资管理模式,增加长期发展的薪资比例,提升发展的凝聚力。现代企业需要使用专家管理制度,实现不同方向与途径上的拓展,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与思维,防止管理阶层出现“一言堂”的状况。另外还需要使用和岗位相匹配的资格评审方案,完善目前已有的指标评价模式,从而达到权衡内外部利益的效果,最终实现岗薪同步,为后期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5.大力执行薪酬管理

浅析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9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与焦点。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农村食品安全越来越突显。随着城市维权力量的增强,假冒伪劣商品开始大量由城市转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就成为了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倾销地。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农民自我保户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也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甚至已经出现脱管状态,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安全监管对策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1、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农村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反映了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卫生的认识水平,加上很多农村消费者不识字,导致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对买到的食品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加上农村执法力量薄弱,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的食品大量流入农村市场。从而使得农村消费者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多自认倒霉,即使觉得该用法律来维权,可又不知道要去哪里申诉,所以当买了假劣食品时,只要不危及生命,一般采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此助长了假冒伪劣食品的横行。

2、食品经营业主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的食品经营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民或居民,缺乏必要的食品专业知识。部分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后果。有些经营者为了不让自己亏本,即使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仍然将其摆在货架上想办法销售出去。经营者卫生意识普遍较差,无《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从事食品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经营的商品互相混杂,有的食品商店甚至同时经营化肥、农药、饮料,为农村食品消费安全留下了隐患。

3、农村消费者消费心态畸形。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收入低,消费能力弱,只要可吃可喝,填饱肚子就行。因此,价格便宜是农村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现在,农村的商品市场也日益繁荣活跃,各种小商店、小卖部在农村也越来越多,卖的食品也是价格低廉。从而也导致,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村消费者只注重价格而忽视投师的弱点,将过期或是即将过期的食品、劣质的“三无”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贪便宜的消费心态诱使经营者铤而走险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从而使食品安全整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打而不净的怪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购买食品的主要地点就是这类小商店、小卖部。他们当中只有5%的人认识绿色食品标志,只有17%的认识质量安全的标志。一位农村退休老教师一言道出了心声,他说现在农村居民在“吃”这一点上主要有两点表现。一是纯粹为了吃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劳作一天回到家里生水冷 1

饭一凑合也就是一天,哪有精力和意识去关心饮食的营养健康和安全问题,即使在平时也很少花钱买一些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就更不用说那些鸡鸭鱼肉蛋奶等营养品了,通常是自家菜园里种点农产品甚至有的还拿到集市上去卖;还有一种是为了略微吃好一点,但仍然以“价格优先”为前提,通常在集市上和小卖部里花点钱给小孩和老人买点营养品以表爱心和孝心,图得也是实惠。这也是不法商贩将魔爪伸向农村市场的重要原因。

4、食品行业管理水平低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分面零散;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未获得生产许可证,很少有自检设备设施,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产品单一,生产环境和卫生状况差,管理粗放,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动作。目前小乡镇、集镇还没有正规的超市、连锁店等信誉度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入驻,农村食品的流通,消费领域的经营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批发部、个体餐馆和饭店,小卖部、小商店、小餐馆、小食店等零散经营户大量存在,变质过期已成为农村食品的常态,低品味的供需关系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温床。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

1、政出多门,多头执法,食品安全存在立法空白。一是我国食品管理体制上已经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畜牧、经商、粮食、水利等分别在不同环节、品种或领域具有行政管理或执法监督权。二是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行政执法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协调、重复监管,管理缺位现象突出,监督工作经常出现白和盲区。三是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众多,内容重复,规定交叉,但法与法之间相互协调性差、配套性差,无法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留下许多执法空隙和隐患,导致食品安全监督有时缺乏法律依据。

2、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缺少必要的技术保障。畜牧、经商、水利、粮食部门既无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又无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对酒类、肉类、畜禽、水产品、粮油质量仅凭经验目测;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部门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和部分检验检测人员,但受到经费、技术、法定资格等因素限制,能开展的项目很少,农药残留、瘦肉精、毒素或致病有机体、水发物甲醛含量等指标不能或没有开展检测,基层这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缺乏或相当落后、检验检测人员极度匮乏、素质也有待提高的现状,造成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缺少了必要的安全监督,致使监管效率很低。

3、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保障食品安全,对职能部门的依赖性较大,认为只是各职能部门的事,而政府的指导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发挥较差,齐抓共管,全覆盖式的监管机制还远未形成,对地处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地下小作坊,执法部门也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卫生、工商、质监、农业等多个部门,但延伸到乡镇的部门只有卫生、工商、畜牧,单靠这几个部门要做好农村食品的日常安全监督,尚有较大难度。虽说是政府对安全食品负总责,但政府的事务多,人手少,有的乡镇还没有配备专职的领导和办事员,政府在协调本辖区内的监督部门开展工作上难度也较大,上级有安排,就抓一抓,全年也就是几个节日安排集中整治,平时多数是靠职能部门的作用,往往存在监督的空白点。

4、基层食品药监部门人员在编数量少,且缺乏食品专业人才。大部分县区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都不超过10人,既要继续行使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同时还要负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人手紧张显而易见;而且在编人员中没有食品管理和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存在不懂行,缺乏相应业务知识、工作专业性不强等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食品

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农村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抵御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要把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细胞工程,在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上,严把许可准入、市场监管、市场规范、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关,任何一环也不可缺失,不再使农村食品市场成为监管的盲区,管理的软肋。

(一)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整合现有监管资源。要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机制,政府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领导,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形成定期召开联度会议制度,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各职能部门按照“分段监管”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合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二)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强化农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而农村消费者是弱势中的弱势。他们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见识有限,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低,品牌意识差,无法辨识食品质量的优劣与真假,经常会被价格低廉所吸引。因此,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应该将消费维权的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监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加大对基层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力度,保证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顺利贯彻执行,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辨别常见伪劣食品的能力,不购买、食用劣质食品。

(三)加大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村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抓起,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治力度。要继续对种植养殖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减少粮食、蔬菜等的农药、化肥的污染;要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依法严厉打击经营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过期霉变等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提高农村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防止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要加强对奶制品、豆制品、饮料等10大类重点品种的整治。及时受理和处理农民消费者投诉、申诉和举报,为农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四)经常性巡查和检查相结合,整顿农村食品市场。对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的巡查计划、专项巡查计划,改变日常巡查“到边不顾面,顾面不到边”的现状,要按照各个环节,突出监管重点,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卖部、流动摊贩进行整治。坚持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联合行动,形成工作规律,如在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联合专项整治,形成强大攻势,保障公众节日消费安全。

(五)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管。可以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实行社会共同监管,动员全体农员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遇到生产和经营不合格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农村地域广大,必须依靠广大农民主体共同管理实行全社会共同监管。

(六)要求农村商品经营单位严格建立准入制度。农村商品准入工作是让经营者建立经销台帐,把好进货验收关,对过期、变质、伪劣食品进行自我设防,对经营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把关,把问题食品进入市场的道路彻底堵死。逐步提高农村食品质量水平,较好的实现监管目标,对培育经营者的良好信用和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系数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源头上把了关。

(七)倡导“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理念。构建经营者自律体系有助于从源头消除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隐患。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在经营户中开展法制、信用教育,增强农村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文明个体户”、“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并利用消费者协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食品消费中带有突出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发出消费警示并公布问题食品名单,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一种经营氛围。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不权关系到农村消费者自身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大局。我们应在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之下,全民社会共同努力下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百度文库》

农村食品安全事实调查《百度文库》

专升本法学(2)班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10

一、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转变滞后。ERP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汀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但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将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作为一项技术工作处理,认为ERP系统的实施是纯技术问题,是信息技术人员的任务,而与管理人员没有多大关系,结果在选择系统和实施系统时因缺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积极参与而步人误区。

2。制定规划存在误区。企业在实施ERP时,都会有整体规划,它的出台需要企业为此成立一个专门小组。这个小组应该包括信息、销售、财务、计划、企管、劳资、人事、供应、生产等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企业在作整体规划时,经常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企业由于自己的人才有限,经常采取由IT公司来为自己做规划的方法。这样做的弊病是做出的方案很可能会脱离企业实际。第二个误区是企业想一劳永逸,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汀技术变化非常快,企业的业务种类及范围也会随着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而经常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ERP系统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它就会束缚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促进企业的发展。按现在的情况来看,企业IT系统整体规划最适合的时间段应该在3—5年,如果考虑时间过长,一方面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使应用人员产生厌烦心理。

3,不能更好地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ERP管理软件,是ERP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应该着重从本企业需求、软件功能的拓展与开放性、二次开发工具及其易用性、完善的软件文档、良好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定性、供应商的实力与信誉、合适的价格以及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另外也要做投资效益分析,包括资金利润率、投资回收期、实施周期及难度等。在项目实施中,有许多企业由于没有很好地考虑企业实际,而是过分地注重ERP软件本身,从而造成了实施时间、二次开发或用户花时间过长而影响了效益的兑现。

4.ERP是万能良药。ERP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在企业的管理中起到计划与控制的作用。ERP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一般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需求计划、车间排产、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模块。如果企业迫切要求考勤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控制、办公自动化管理等其它管理项目,这时最好不要选择ERP软件,因为任何一种软件都有它的应用范围,就象一台先进的机器设备,有它自身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一样。我们从未见过用电视机来洗衣服的人,但在选择软件的时候犯类似错误的人却很多,他们要求软件无所不能,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更有甚者在一些亏损企业,领导认为只要实施了ERP企业就一定能够扭亏为赢,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

5,对实施ERP投入不足。ERP是一个管理项目,它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ERP系统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因此,人们往往对它抱有幻想,认为只要投入较少的资金,加上几个微机人员便可以实现ERP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ERP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管理革新,它既需要财力和物力,更需要人力的投入。这里的人力投入包括各个业务口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对这些业务口能起到协调和控制的有关人员。在实际实施中,许多企业因效益问题、管理问题等诸多原因停止或终止了资金的投入,使ERP项目的实施半途而废,从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6.业务流程重组实施难度大。ERP以优化规范的业务流程为前提,因此要想使ERP系统在企业成功应用,就必须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去除冗金和无效的工作环节,从而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客户的快速反应能力。由于业务流程重组会改变企业现有习以为常的业务工作模式,必然会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新的管理方式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进而对项目实施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企业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这正是ERP系统实施的难处。

7.“一把手”没到位。实施ERP项目被称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工程”是指高层领导在理解ERP的基础上,领导、指导并参加ERP的实施,解决ERP实施过程中的部门协调等问题。现实情况是,有许多企业领导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的支持,结果是管理、协调没到位,资金使用没落实,这些企业的ERP项目是不会实施成功的。如果“一把手观望,二把手反对,三把手支持,四把手积极”的话,那么至少不会更有效地推进ERP的实施。

8.不重视数据的准确性。ERP软件是企业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它运行的基础数据来自企业。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将运算出科学的结果;不准确的基础数据,将运算出不准确的结果。有许多企业往往为了一时的“高效率”,提供了不准确的基础数据,这样会造成整个项目的失败。

9.工作中急于求成。ERP的实施要有一定的周期,任何急于求成的想法和做法做法都是错误的。ERP的实施不同于企业MIS系统,前者是一个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整体;后者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如果把ERP的实施看成是各个MIS系统的简单罗列,这样的ERP实施工程是不会成功的。

10.不重视数据的准确性。ERP软件是企业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它运行的基础数据来自企业。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将运算出科学的结果;不准确的基础数据,将运算出不准确的结果。有许多企业往往为了一时的“高效率”,提供了不准确的基础数据,这样会造成整个项目的失败。

二、ERP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实施前要加强培训工作。培训是一个老话题,可它却是目前ERP实施中最大的难题。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培训。让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对ERP有充分而准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企业决策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确保ERP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要加强ERP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这是ERP顺利实施的技术保证。在系统实施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系统软硬件操作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要让他们直接参与数据的采集、熟悉各种业务的程序和范围,以便在以后的系统运行维护及二次开发中发挥作用。再者,要加强各种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要有计划地对广大业务管理人员,如财会人员、生产计划员、购销人员、生产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等进行贯穿于ERP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

2.明确需求和实施重点。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实施重点。从整体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分析企业同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弄清这些影响因素能否通过ERP得到解决,企业想通过ERP系统在市场上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既要考虑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又要分析找出近期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解决的问题,也应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制定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析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在哪些方面未能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同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有哪些不符,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在考虑ERP软件的具体功能时,要分析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类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对软件的要求,企业特点对软件功能的特殊要求。

3.要有管理咨询专家的参与。企业在准备实施ERP系统之前,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对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和什么样的管理软件,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意识的培训。企业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机构调整及采用一套规范的实施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4.要重视标准化工作。信息标准化工作是ERP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库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系统建设的保证。信息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代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流程标准化等内容。

5.软件的选择应以管理人员为主。正确选择软件类型是ERP系统能够发挥足够效用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选择软件时,应当以管理层为主,从企业战略需求出发,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进行很好地匹配,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ERP系统。

6.对实施的风险性要有正确的认识。ERP系统的应用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项目,成功与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系统选型到上线实施的整个过程存在种种风险,诸如环境风险、软件风险、实施风险等等。因此企业有必要对风险有充分认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从而提高ERP系统的实施成功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11

一、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缺陷

1. 采光不足, 日照间距不够。

大进深住宅往往会在室内中部设计“暗厅”。一些住宅为了避免出现面积大于10m2的暗厅, 采取在中部暗厅开口, 形成狭长大房间的变换设计。这样的住宅不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也不符合起居厅采光标准规定的侧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积比大于1∶7的规定。还有一部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均为不利朝向, 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套住宅至少应有1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

2. 通风不畅。

在进行小区规划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日照和通风要求。有些小区住宅间距虽然能满足日照要求, 但由于小区进风口不足、建筑布局不合理, 依然存在小区内部及住宅内部通风不畅的问题。

二、套型设计不合理

1. 客厅设计方面。

问题主要表现为客厅面积偏大。以普通家庭的客厅为例, 该区域主要陈设为沙发、电视、音响、金鱼缸、花木等, 是迎客和家人闲聚的空间。谈话、看电视是这里的主要活动, 空间太小会让人产生压抑感, 过于空阔则易让人产生四边不着、相互有隔阂的感觉。如果一套房子中有部分面积既不能用于摆设家具电器又不能有助于人们的活动, 亦不能增添艺术情趣, 则只能平添购买费用, 增加主妇打扫卫生的时间与难度, 面积利用率大减。所以, 那种大客厅设计并不适用于中小户型住宅。又如, 个别户型设计存在客厅门洞数量过多的情况。一般来说, 客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客厅有2~3个门, 对其功能影响不大;客厅有4个门, 其交通面积增多, 使用功能就会降低;客厅有5个门以上, 其功能作用就非常有限, 基本上只能起过道的作用。

2. 卫生间设计方面。主要表现在卫生间的私密性、用水布置、通风透气、各种功能混合等方面。

(1) 卫生间私密性不足。在住宅设计中, 对卫生间的私密性要求最高, 因而卫生间的位置不宜正对入口或直接对客厅开门。卫生间窗户宜采用宽扁的高窗, 窗台在1 500mm以上, 并将窗户上口提高至圈梁下皮, 把原来的狭长形改为扁宽形, 以减少不同住房之间的视线干扰。可在墙面布置一些镜面, 这样, 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又不至于因窗台抬高而形成暗光区。

(2) 卫生间与其他用水点布置分散。卫生间的位置最好与厨房邻近, 以便于管线的集中, 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又美观大方。

(3) 卫生间通风不畅。卫生间有比较高的卫生和安全要求, 有不少住宅设计有暗厕, 仅靠内部的通风井道排气, 不仅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而且, 由于煤气热水器的普遍使用, 暗厕在洗浴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考虑卫生间的通风要求。

(4) 卫生间内各种功能混合。不少住户 (住房面积较大住户希望将洗脸、便溺、盆浴分开, 尤其是在早晨使用时间比较集中时, 更显出分离的必要性。为了满足住户的这种需求, 可在卫生间外设一前室, 把洗脸盆和洗衣机移出卫生间。这样既可满足住户需求, 还可避免洗衣机锈蚀, 提高卫生间与前室的利用率, 避免相互干扰, 起到改善使用功能的效果。

3. 厨房设计, 很多户型存在面积小、开间窄、与餐厅联系不便等问题。

考虑到洗、切、烧的操作过程, 厨房的台面呈L形及N形柜式布置较为合理, 其开间不宜小于1.8m, 进深取决于水池、煤气灶、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 还要有足够长的台面放置家电, 如电饭煲、微波炉等。从厨房的实例调查中可以看出, 我国住宅现有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 多数在4.0m2左右, 且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 没有统一的专用管道井, 检修起来十分困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冰箱已不再作为奢侈品放在起居厅, 微波炉、电烤箱等厨房电气产品不断增加, 若将厨房使用面积增加2.0m2左右, 其使用功能即可大大提高。

4. 高层住宅电梯和楼梯。

(1) 电梯数量设置不足, 国家现行设计标准规定, 12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不少于2台电梯。目前, 大部分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每层有6~10户住户, 可电梯数量依旧是2台, 致使住户候梯时间过久, 上下班高峰期尤为突出。因此, 设计时应根据实际使用人数, 对电梯数量进行合理配置。

(2) 消防电梯间、疏散楼梯间、消防前室存在安全隐患。楼梯、消防电梯和前室在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设计的合理与否与住户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然而, 很多住宅设计并未真正符合要求。如, 消防前室的可开启窗户面积不足, 造成排烟不畅;消防前室、疏散楼梯间窗户与住户门窗距离过近, 不符合规范的安全距离要求, 易造成烟气互串。

三、盲目追求潮流

1. 小面积住宅选用跃层设计。

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出现的跃层式住宅, 主要是为了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 并无其他功能。在户内设置楼梯跃层, 不仅不利于老弱及儿童的上下使用, 并且楼梯还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 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另外, 跃层楼梯坡度设计太陡, 步宽尺寸不足, 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过, 在多层住宅的顶层做跃层式设计, 不仅可以扩大居住面积, 丰富住宅建筑造型, 还可解决顶层排水问题, 对于使用面积在80m2左右的大众住宅则不宜选择跃层式设计。

2.“欧式成风”。

一些地区住宅外观欧式成风, 许多开发商不惜重金, 在住宅外部做繁琐的欧式装饰, 在顶部做几层高的穹顶, 缺乏实用价值。

四、不考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1.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 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师们应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采取新的方式应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

另外, 在住宅设计中, 建筑师还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的问题, 解决存储空间的最好方法是建造内置的壁柜或留出储物间, 使住宅设计更加符合用户要求。

2. 住宅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设计过程中的“以人为

上一篇:《梁启超家书》好句摘抄下一篇:就业表自我评价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