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2024-06-18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精选8篇)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篇1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1.近日,老酸奶、果冻含工业明胶事件还未平息,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又掀起高潮,紧接着“运动队断肉”又成为百姓的议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源源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出实在让人“心惊肉跳”。健康安全的食品除了靠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之外,食品企业是不是也应该相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呢?毕竟食品质量的好坏跟生产过程直接相关,跟食品企业脱不了干系。食品安全切切关系到我国的民生大计,如果连最基本的民生都解决不好,那还谈什么振兴中华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最主要的还是食品企业真正认识到“安全食品”对消费者、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把质量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把关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让消费者放心食用的食品,实现民众与企业的双赢。2.2011年在我国,从“瘦肉精”事件到“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曝光,从塑化剂**到“染色馒头”,今年又曝出的老酸奶、果冻、空心胶囊事件,让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消费者的信任度日益降低。食品安全已成为举国上下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并且这一挑战变得愈发严峻,没有任何一个公民可以独善其身”。为了迎接这个挑战,人们关注的热点五个。关注点一:标准。去年年底出台的“速冻面米制品”食品安全标准以及伴随着食品产业创新中亟待突破的标准问题,为目前急待加速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的支持。关注点二:溯源。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从根源上来看都是因为农产品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如何在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环节,并构建双向的沟通体系,包括从终端产品的溯源,从产品设计等反向的要求体系等成为关注焦点。关注点三: 过程控制——食品安全的重点是企业的过程控制。关注点四:预防——快速检测技术的定位和未来发展。关注点五:风险交流——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弱项。相信做好这些焦点问题,我国亟待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必能找到突破口。

3.“食品安全”这个近几年本不该出现的词如今成了各大媒体报刊争相报道的焦点,在全国人民攒足力量准备在经济建设上有所作为的时期,后勤却掉了莫大的链子。“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没想到我国那么一个饮食文明的国度,如今却闹得人心惶惶。所有的人都在担心自己正在吃的、喝的,而那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某些丧尽天良的企业。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残害了多少无辜的孩子,整整30万啊!难道这些教训还不够吗?可总有企业昧着良心,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老酸奶,果冻,空心胶囊„„我们还有多少30万可以残害?为什么这些事层出不穷呢,为什么这些问题食品能流上老百姓的餐桌呢?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监督管理。监管部门的执法不严,办法不公都直接导致民众的受害,只有当我们的部门切实尽到该做的义务时,那些问题企业必然自身自灭,那时出现在老百姓菜篮子里的才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4.近几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是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现实。这个现实让人们感到很心痛,也很悲哀。每一个新调查的曝光,都是对食品安全的雪上加霜。最近的“毒胶囊”事件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应该说,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从立法到加强监管,呼声日益高涨,实际举措也有不少。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远未在深层次上得到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无解了吗?这是舆论无奈的感慨。一个国家能够30多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但似乎就是没办法去除一些顽疾。食品药品安全案例的不断曝光,大大影响了国人的幸福指数。有人甚至以“互相投毒”来形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依赖制度,依赖监管,重疾当用猛药;二是呼唤社会道德重建,修补那些被击穿的道德底线。这两条路径须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5.从苏丹红、毒奶粉到地沟油、染色馒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对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如何吃上放心的食品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前赴后继”的问题食品令人草木皆兵。但是更重要的是,相关监管部门常常慢半拍,这让消费者无所适从。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更早前出现的大头娃娃奶粉、化学火锅、毒火腿,甚至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很多都是先由媒体揭出、舆论跟进,然后才是行政部门监管介入。事实上,在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后,相关部门的查处也总是存在很大问题,查处的说是个别问题,没有曝光的说是很安全,但这无形中更加重了消费者的疑虑。监管部门的信息公开不透明,不及时,这些问题都使得我们的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在逐渐下降。要让百姓吃得放心,根本是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好,而要能保证食品安全我们的监管部门就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的职责和义务,正确履行民众赋予的权力。

6.“药品毒胶囊”事件,再次暴露出我国的药品存在很大隐患。近年来,我国问题食品、药品接二连三发生,随着“三鹿”奶粉到“瘦肉精”、“染色馒头”、“甲醛奶糖”、“地沟油”、“墨汁粉条”、“染色花椒”等诸多问题食品、药品频繁出现于新闻媒体,暴露出什么?为什么问题食品、药品屡禁不止?其症结究竟出在哪儿?这些问题药品、食品如果不是记者发现,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我们的老百姓恐怕还要继续吃下去。药品、食品,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药品、食品安全乃生命之大事。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惟利是图,他们为了

谋取暴利,生产问题食品药品,谋己之财害人之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搅得人惶惶不可终日,让和谐社会不再和谐,让消费者失信,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我国是人口大国,问题食品、药品倘若泛滥成灾,国人将如何生活。药品食品安全工作要标本兼治,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法治化水平。首先要出台相应的药品、食品安全法律。另一方面,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药品、食品安全教育,尤其是药品、食品生产厂家的食品安全法的普及教育,销售者和经营者要有良知和用诚信来经营。

7.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当一个又一个名词撞击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时,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严重,一次次挑战着人们的的承受底线。纵观食品安全问题久治不愈的原因——“无缝监管”体系仍然缺失、配套法规规章执行力度不够、安全风险监测基础薄弱、部分企业未能落实责任„„诸多领域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然而,无论是逐步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还是寄望于企业的社会公德的重拾,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吃饭”已经迫在眉睫。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回顾2011年诸多食品安全事件时,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信任缺失导致的情绪化乃至信息失真传播,也对如何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而言,未雨绸缪显然比亡羊补牢更有效果。因此,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媒体等各方联动,不断提高监管体制的透明度,才能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感。

8.最近接连曝出的老酸奶、果冻、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又狠狠的赚足了国人的目光,而近期体育总局的“禁肉令”不免让人想入非非,翔飞人家人早就表示,刘翔因瘦肉精等问题已多年不吃猪肉,这不免让大众感慨不已,刘翔可以为了比赛放弃吃肉,可能让全国让人民都效仿吗?显然有些荒诞。表面上看,运动员“不敢吃肉”跟民众关系不大,其实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侧影,说明涉及食品安全,我们可能都是受害者,谁都逃不掉。难道,那么多监管机构,就管不好一头猪吗?就遏制不住瘦肉精的泛滥吗?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监管机构屡屡放松检验职责,沦为瘦肉精的推手。在瘦肉精上体现出我们的执法部门很是松懈。最近沸沸扬扬的央视名嘴赵普“废皮鞋制成工业明胶用于制果冻”的言论更是一言激起千层浪,而调查后的内幕更是惊心动魄,为什么这种企业我们的监察部门没能及时发现呢,还是根本就没想过要发现呢,这其中不得而知。食品安全关系国家民生大计,关系百姓的菜篮子工程,更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那些所谓的国家部门难到真的能不闻不问吗?相信时间会检验一切。

9.最近,明胶成为一大热议话题,央视主持人赵普和某记者的微博上透露果冻和老酸奶内添加了工业明胶,并且今年的315打假晚会是对工业明胶一事作出了临时毙稿的决定,外界一片哗然。而明星也同样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文章为女儿吃到假的鳕鱼而在微博上破口大骂,并声称与这帮黑心商家没完。暂且抛开他是公众人物不谈,我们能理解父亲关心女儿的那种急切的心情。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最近几年总有一些猛料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我们已经变得很脆弱经不起打击。这也使得目前我国的CPI一直得不到好的结果,归根究底还是食品安全惹得祸。其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很明确,第一:建立和完善健全的法制体制,用法律约束商家和企业,让他们意识到做违法的事得承担法律责任。第二:有了法律必须要有人去执行,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法部门能够做到认真执法,公平执法,不懈怠自己应该行使的权力和应对普通民众该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恶疾有所改善。

10.食品安全实在是一个令人既义愤填膺,又厌倦嫌恶的话题,却又绝对不能避而不谈。毕竟,它事关每一个人的健康生死,甚至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安危。不管是三聚氰胺还是黄曲霉毒素等等,这些激怒着多少人。“酸奶工业用明胶“的丑闻尚未尘埃落定,国产鲜奶疑似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又浮出水面。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事实上,抗生素以及激素的滥用,既不是新问题,也不仅仅是牛奶一个行业的问题。从中还不难得出结论,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安全隐患,行业道德沦丧、缺乏自律,以及事前监管和事后处罚力度远远不够,恐怕才是悲剧持续上演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前些日子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吴永宁谈论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他指出我国的食品生产还处于“小散乱”初级阶段,这让我国的食品企业规划管理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诚然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监察部门脱不了干系。如果监察部门能够认真执法,那再小的病原都能揪出,所以期望我们的某些部门能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11.最近一则皮鞋下角料做成食品明胶的消息再次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看,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受经济利益驱使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我们必须将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上进行思考。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间接的影响就往往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更为严重的是,食品安全事件还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和对官方的集体不信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当做到:第一.强化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督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第二.在各部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监管的专业化。第三.强化执法检查,提倡制度刚性化。我们相信,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媒体和社会的监督,虽不能立即杜绝食品安全出现的各种问题,但能使食品安全走上更加良性的发展道路,使我们能放心地消费安全食品。

12.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国家最重视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一个市民的心。从以往的瘦肉精、苏丹红、染色馒头,到近日街头巷尾热议的新型地沟油和旧皮鞋果冻,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忧心忡忡。“还能吃什么”的问题,已然郁结在每个人的心头,成为一块驱不散也挥不去的沉重阴影。在一起起食品事件被曝光后,人们不禁感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无解了吗?分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有关部门对监管者的问责不到位。食品安全监督领域的行政问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食品质量问题的一种责任追究机制或一种纯粹的惩戒措施,而应该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有机衔接,成为一项互为补充的独立制度。通过问责制度形成对各级监管者的问责压力,激励他们对所管辖的食品安全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加强对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以实现政府的管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迎来食品的春天。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篇2

(一) 损害了有关利益人的权益

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 需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作为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因此, 就需要保证整个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这样才能使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 才能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使个人利益也得到保证, 进而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在会计工作中, 往往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 包括债权人、政府等, 这些权益都依靠真实的会计信息来保证, 因此, 一旦会计信息失真, 就会使其权利受到损害。会计人员有意无意地放大或减少业务数量, 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就会使整个企业的财物状况和业务水平失去真实性, 使企业成为一个空壳, 进而降低企业信誉, 也降低了企业营业能力, 无法对其进行合理评估, 最终会导致整个企业无法运行。

(二) 助长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之所以出现会计失真现象, 是因为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违法操作, 而也恰恰说明了该企业的监督管理能力不强, 因此, 就会有更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况且,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人们很容易受到利益驱使来进行一些违法行为, 会计信息数据造假现象也不断涌现, 如果不加以制止, 会助长不良风气, 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成为一种趋势, 也加速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给企业顺利发展带来威胁, 也破坏国家良好风气, 使不良风气盛行, 到最后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

(三) 不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

企业负责人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 要及时掌握正确的市场信息, 也要了解企业内部实际情况, 因此, 会计人员为领导者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就尤为重要。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对决策者的决策造成干扰, 不利于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 这样, 就会使决策者在决策时失去其依据, 进而影响其做出正确决策, 不利于企业发展, 也不利于企业竞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 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会计人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 其专业素养不高是影响其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会计人员不能准确弄清各种会计资料性质和会计科目性质, 这样, 就会导致出现乱摊乱计成本费用现象, 将不能计入成本的一些支出计入成本费用, 这样会导致整个会计账目混乱, 同时也违反了会计核算相关规定, 使整个会计信息出现差错, 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影响。另外, 在对收入进行计算时, 同样也会出现相同差错, 不能按照收入原则选择确定当期收入, 会计人员区分会计期间, 对收入和成本胡乱进行记录, 会给会计信息准确性带来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利益。

(二) 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全

完善的制度是保证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企业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来保证整个企业会计工作正常进行。现在有很多企业会计制度并不完善, 存在着很多漏洞, 这样, 就给很多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会不断出现, 影响企业发展。对内部会计工作管理不严格、对会计工作不重视都是造成会计失真现象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问题的措施

(一)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要想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首先在任用会计人员时要严格选拔, 挑选出专业素养高的人员来担任职务, 另外, 在工作过程中, 要开设学习课程, 让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 使其对工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进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二)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 加强管理

企业一定要有完善的会计制度才能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 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制度时, 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脱离实际, 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另外, 还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 在管理时不能脱离制度。要对会计人员工作进行严格管理, 防止出现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避免其篡改会计信息, 阻止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失真现象给企业和个人利益带来了不利影响, 给国家和社会稳定也带来了严重威胁, 同时也削弱了会计法的权力以及其他会计法规的权威性, 因此, 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杜绝会计失真问题发生, 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寻找解决对策, 从企业、政府、个人和国家角度出发,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保证会计失真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才能使整个会计行业更加真实, 才会使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清正廉洁之风盛行, 进而使国家和社会更加稳定。

对经济热点问题的看法 篇3

由于今年经济增幅较高,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经济界议论的热点话题。调查结果显示,9.76%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现象,85.37%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基本正常,但局部过热,4.88%的专家则认为不存在过热现象,相对而言,大多数专家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对一些问题也给予了关注,比如投资热、消费不旺的问题,供过于求没有解决、新增长行业如汽车等重复建设趋势形成等问题。

那么,如何评判经济是否过热呢?在评判过程中专家们最关注的指标是什么?我们给出了几个选择,其中选择物价水平高低的占56.1%(因为可以多选,故各项之和可能大于100%,下同),选择供求格局变化的占48.78%,选择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比较的占46.34%,选择主要经济变量如投资与消费的协调与否的占43.9%,选择就业状况变化的占19.51%。从中可见,物价水平仍是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指标,当然,其他指标也很重要,也是判断经济形势的重要方面,实际上,上述几个指标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可以说是互动的。

2.非典影响分析

非典疫情发生后,对我国经济社会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机构、专家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本次专家调查也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1)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大致0.8个百分点左右

7.14%的专家认为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0.1个百分点左右,7.14%的专家认为影响0.3个百分点左右,38.1%的专家认为影响0.5个百分点左右,11.9%的专家认为影响0.7个百分点左右,14.29%的专家认为影响1个百分点左右,14.29%的专家认为影响1.5个百分点左右,7.14%的专家认为影响1.5个百分点以上,简单算术平均,估计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接近0.8个百分点。

(2)旅游业受影响最大

非典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甚至有的还有所受益,比如医药行业,但从负面影响看,旅游业受影响最大,在我们给出的四个典型行业中,选择旅游业的占95.12%,占比最高,其次依次是餐饮业,选择比例为58.54%,社会服务业,选择比例为12.2%,零售业,选择比例为9.76%。

(3)非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

非典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给出的选择中,43.9%的专家选择了社会发展,是选择比例最高的,即专家们认为,非典疫情的发生使我们对社会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他依次为,政府职能转换,选择比例为36.59%,就业,选择比例为34.15%,24.39%的专家选择了经济增长,14.63%的专家选择了心理预期。

(4)应对非典反应过度的判断

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在应对非典时是否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调查显示,7.5%的专家认为不存在过度反应,65%的专家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22.5%的专家认为存在较大程度的过度反应,5%的专家认为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反应。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出现过度反应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专家们对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谓是否反应过度也只是事后的一种估计。

那么,由于过度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占整个损失的比例有多大?9.38%的专家认为在5%左右,21.88%的专家认为在10%左右,31.25%的专家认为在20%左右,21.88%的专家认为在30%左右,15.63%的专家认为在50%左右,简单算术平均,估计由于过度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占整个损失的比例在23%左右。

3.财政支出可承受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支出的比例

如果我们国家建立宏观管理应急反应机制,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财政支出(占政府预算支出的比例)?50%的专家认为在3%以下,37.5%的专家认为在3%~5%,12.5%的专家认为可在5%以上。

关于建设方式,88.4%的专家选择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建,11.6%的专家认为应由中央政府自行建设,显然,在这方面,中央政府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4.过热行业已经存在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认为目前存在过热行业的比例达到90.24%,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76%。在过热行业的判断上,房地产、汽车、钢铁位居前三位,专家选择比例达到了78.1%、63.4%和53.7%。其他依次为信息产业,9.76%;煤炭和纺织,同为4.9%,有色金属,2.44%。

5.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2003年,尽管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都比较高,但各地区之间仍有一定差别,地区差距呈拉大之势。从专家反馈结果看,认为2003年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占65.9%,认为变化不大的占34.2%,没有认为地区差距在缩小的。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判断,18.75%的专家认为各地区已全部过热;34.38%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过热,不发达地区不热;3.13%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过热,不发达地区冷;6.25%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不热,不发达地区过热;15.63%的专家认为各地区经济全部正常;18.75%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正常,不发达地区冷;3.13%的专家认为各地区经济都正常,存在局部过热现象。

6.对投资增长的看法

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年新高,那么,当前投资增幅是否合适,26.19%的专家认为明显偏高;57.14%的专家认为偏高;16.67%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

针对近年投资率不断走高,2003年将继续攀高的事实,32.43%的专家认为投资率太高,存在风险;56.76%的专家认为高,但风险不大;8.11%的专家认为合乎经济增长,没必要太关注;2.7%的专家认为由于投资结构问题,高投资率形成的风险可能更大。

尽管今年投资增幅比较高,但对民间投资的判断上,专家们总体上并不十分乐观,只有11.9%的专家认为整体已被激活;64.29%的专家认为只是局部激活;19.1%的专家认为还没有明显变化,比如股市长期低迷、存款余额不断上升就是具体表现;4.76%的专家认为仍然显得不活跃,有待进一步改进、刺激。

7.货币形势判断及政策取向

针对目前相对比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幅,14.63%的专家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明显偏高;63.41%的专家认为偏高;21.95%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同样,对贷款增幅的看法,15.63%的专家认为明显偏高;53.13%的专家认为偏高;28.13%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甚至还有3.135%的专家认为还低。

根据对当前金融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关于货币政策的取向,2.7%的专家认为应在目前基础上再积极些;75.68%的专家认为应保持现有力度;21.62%的专家认为应开始采取适度从紧政策,总体上看,主张保持目前政策力度的占了大多数。

从货币政策调控选择上看,在我们给出的几个选择中,5.56%的专家认为应着重总量控制;58.33%的专家认为应总量力度不变,重结构调整;36.11%的专家认为应总量、结构一起调,可见,专家们对金融领域、货币政策操作中的结构性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

从金融领域优先发展重点的选择上看,选择发展资本市场和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比例最高,同为52.78%;选择发展货币市场的占16.67%;选择发展债券市场的占38.89%;选择其他的占5.56%,主要是国有银行转制及体制改革。当然,目前我国三个市场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专家反馈的意见的看,大都希望我国金融市场能有序、规范发展,加强监管,优先发展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

8.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的第四增长极有一定困难

东北地区能否成为我国的第四增长极?4.88%的专家认为不可能;56.1%的专家认为起碼短期内不行;29.27%的专家认为几年内有可能实现;9.76%的专家选择了其他,即认为增长重心虽北上,但不会到东北,当然,相对全国东北劳动力素质高一些,因此是有可能的,但主要在改制,取决于国企结构调整到不到位以及政策和具体措施情况,也有专家认为,东北有可能成为外资增长的第四极。

9.区域一体化进程平缓,城市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大

认为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加快的占29.27%;认为变化不大的占56.1%;认为发展缓慢的占14.63%。总体上,2003年区域一体化进程平缓。

英语作文:谈谈对食品安全的看法 篇4

谈论对食品安全的看法

I an from China.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eat safely. Here are some of my opinions. First we should buy food with QS label. Second, we shouldn’t always eat take-away food. It’s safer to cook and eat at home.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many always make your mother happy. Third, it’s necessay for us to cook properly. For instance, vegetables need to be washed cleanly, and meat must be cooked thoroughly. Lastly, as we students, we can drink more water instead of different drinks. And we can also eat less snacks and junk food.

【参考译文】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篇5

当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或电脑,浏览手机报时,各种食物问题,食物中毒新闻总是撞击着我们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经。让我们愤怒,继而是恐惧,最后麻木!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危险的,用来维持生命的食物可能是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对我们的重要可想而知。可是为什么又会有那么食品安全事件不间断的出现:前两年的“苏丹红”,“三鹿奶粉”事件,可口可乐“雪碧含汞”,海南毒豇豆,最近的“瘦肉精”事件…..在那些平时大家公认的大型食品企业,甚至是大型国有食品企业都因食物安全问题,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媒体新闻中。在中国,遭遇有害、有毒、非健康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道德败坏,唯利是图。1.保障食品安全本来是身为食品生产企业最低的、最起码的要求,企业应加强自律,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在整个行业“潜规则”的怂恿下,不惜损害百姓的健康,冒着法律的风险,干起缺德的行为。2.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强。检查发现,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还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产品召回、索证索票方面的制度。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法律漏洞多,惩罚不严“犯法成本”太低了

在中国,之所以出现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法律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是有关系的。当企业违法时,中国法律对其的处罚是: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这种标准的处罚丝毫不能威慑到企业 三)堵不住“监管漏洞”

1.监管总是“马后炮”

食品安全工作年年提,但各种事故仍然频频发生,“苏丹红、毒药火腿、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不寒而栗,我们遍查食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要发现一个盲点还真难。纵观以往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难发现,有关部门总是在放 “马后炮”,当“事后诸葛亮”。虽然事故发生后,各级有关部门都行动迅速,查禁措施也十分得力,但如果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管,总是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才突击行动,这种“闻灾方重视,亡羊才补牢”的监管价值何在? 2.卫生部门执法不严

很多时候,卫生部门在执法时都是形式上象征性的检查一下如:生产日期等消费者能从肉眼上识别的内容,而对那些真正需要检查的隐藏在食品内部的化学有害成分却置若罔闻。

3.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4.检查技术水平低,设施落后。尽管卫生部门的经费并不是那么短缺,可是这一直成为卫生部门在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推脱责任的借口之一。

四)消费者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维权意识低且维权困难。二. 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

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四)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技术支撑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

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 篇6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发展的一大隐患,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涉及政治、历史、资源、军事国防等多方面。钓鱼岛位于台湾省东北,距基隆港190公里,距日本冲绳岛西南约420公里。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台湾岛的面积。

从历史上看,中国享有钓鱼岛的最早发现权。钓鱼岛列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被中国先民海外探察发现,命名称作列姑射,位于北赤道洋流“黑潮”流带主干的左侧。从地理上,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位于中国东海的大陆架上。据地质学家调查,钓鱼岛作为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曾在冰期时出露成陆地,与我国大陆连成一片,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才逐渐与大陆分离,钓鱼岛是中国大陆延伸的一部分。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恢复在亚洲的主导大国的地位,然后才有可能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后一个目标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尝试过。中国向一些遥远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试图发挥它的影响。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原因在于毛泽东时代推行的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外交,没有量力而行。邓小平时代推行的韬光养晦外交,为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威望的不断增长,必然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和阻碍。其一就是从日本发源的“中国威胁论”。即使中国不去招谁惹谁,中国的崛起也会使某些想永居霸主之位的国家寝食难安。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些海疆问题的复杂,其关键就在于大国的操纵。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成了一厢情愿,反而助长了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

在我看来,解决办法及其可行性,一是不断增强自己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是根本。抵制日货在民间的呼声很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有些产品的质量确实高于中国,我国要做的是做到提高技术水平,做到技术创新,不能依靠于出口自然资源,为别国加工产品。这样我国的经济是赶不上日本的,弱国无外交,实力决定一切,经济不发达是会挨打的。若我国的经济实力超越日本,那么日本为顾全大局会不得不放弃对钓鱼岛的权益主张。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以武力解决问题。领土争端,实际控制的一方会占据很大优势,我国应及早做好备战准备,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矛盾重重,加之历史仇恨情绪的影响,矛盾激化是极其有可能的。中国必须做好为守卫领土而进行战争的准备。三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两国都将承担不小的风险。而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钓鱼岛,我国是不能有一丝闪失的。

当代大学生对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 篇7

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 则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 是整个教育的轴心;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 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外环是社会教育, 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然而,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教育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其中家庭教育尤为明显, 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养成教育、做人教育;在重视幼儿早期生理保健的同时要注重幼儿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培养的教育。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本研究着重研究家庭教育。

我们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以一个新的视角, 全面性、整体性、创新性地将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内六所大学的问卷调查, 确保了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增加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633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各占百分之五十。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生育价值观

在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下, 仍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希望将来要两个孩子。

问卷调查将来希望要几个孩子。45.34%的受访者选择两个孩子;24.80%选择一个孩子, 性别男女均可;14.21%的人想要一个男孩;9.95%的人想要一个女孩;剩余为其他。这里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在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下, 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希望要两个孩子, 他们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无视计划生育而要二胎。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中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 (这在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也是如此) , 或许是出于自己童年的某些缺失而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玩伴的环境。而想要一个孩子的人群中, 想要男孩的人数多于想要女孩的人数, 这在某些程度上还是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延续, 就算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中, 也以一定比例的存在。

二、价值趋向

1、树立健康实用的消费观念

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成长存在某种联系机制。虽然儿童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例相当惊人, 但是在绝大多数家庭, 儿童能够直接支配的金钱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 儿童的消费观, 实际上是在父母消费行为的影响下形成的。父母的消费方式, 包括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与习惯, 以及对儿童消费观的教育, 决定了儿童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消费观。

调查对哺乳方式的选择:75.51%选择母乳喂养, 15.48%的人选择高端奶粉, 8.85%选择通奶粉。调查对孩子衣物的选择:51.18%的受访者会为孩子选择舒适就好的衣服, 31.28%的受访者选择干净整洁的普通衣物。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儿童健康的看法, 也可以看出受访者的消费观念。受访者大都追求健康实用安全的消费, 并且通过榜样作用给孩子灌输这种消费观念。

2、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经济观念

39.81%的人会在孩子7-8岁时给予零花钱让他们支配, 29.23%的人认为孩子自主消费的年龄段应该是9-12岁, 另有10.11%的人会在孩子3-6岁时就给予零花钱。在零花钱来源的多选问题中, 45.50%的人表示会在孩子学习取得进步或成绩保持优秀时给予金钱奖励, 69.51%的家长会在孩子某方面表现良好 (帮助了别人或是信守诺言) 时给零花钱, 定期给予的人占36.02%, 要就给的人占4.58%。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经济观念对于孩子往后看待金钱的方式有着很大影响。在合适的年龄通过正确方式给予孩子适当数额的零花钱会让他们进行自主消费, 一方面可以使孩子从小对金钱有正确的定位, 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潜在攀比行为导致的不自信。这些问题的设置及得到的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将来会遇到的情况进行了思考, 并且大都采取一些我们认可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经济观念的培养。

3、反对物质化

对当今孩子的价值观被一定程度地物质化的现象, 60.19%的人觉得这种现象不好, 会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8.48%的人认为这就是个物质化的社会, 这种现象很正常, 社会的价值观即是如此。只有少部分人将会从避免孩子吃亏的角度出发, 告诉下一代适应这种风气。受访者自身生活的环境是比较物质化的当今社会,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多数很反感这种风气, 并且会从他们自己的下一代着手, 试图改变这种风气。这个结果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可喜的。

三、亲子关系

1、夫妻共同抚养幼儿, 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关于孩子六岁以前的抚养问题。62.40%的人选择夫妻共同照料,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孩子和父母关系更加融洽。婴幼儿期, 儿童与父母会建立起依恋关系, 这种关系是在幼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幼儿是否同父母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 直接影响着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形成。大学生今后的工作条件总体上说要好于外出务工群体, 他们亲自抚养孩子的机会较大。即使如此, 可能是出于对产后夫妻双方工作的考虑, 仍有16.27%的受访者会交给双方父母。代际差异比较发现, 母亲比祖辈更强调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社会化目标, 此外, 在养育过程中, 母亲表现出更多的亲子互动和感情卷入。引用有关调查结果, 爷爷奶奶辈监护人对儿童进行品行教育的只占37.28%, 经常督促学习的只占33.71%, 24.47%的监护人对儿童不管不问, 9.72%的监护人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5) 。除了交给祖辈抚养外, 在该问题的调查中, 10.58%的人选择由母亲照料, 5.53%的人选择由父亲照料, 从此可以得知男性在育儿方面的参与度明显低于女性。此外, 有1.42%的人选择由保姆照料, 剩余选择其他人。从家庭结构分析, 不和父母一起长大的儿童亲子关系具有残缺性的特点。由于监护人的能力、精力和意愿等因素影响, 这些孩子所受到的关爱和监护一般会逊色于来自完整家庭的父母。在全社会都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头痛时, 我们建议有能力的受访者尽量由父母双方共同亲自抚养儿童。

2、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家庭教育的目标

在一个多选问题中, 66.82%的人认为家庭教育最大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52.13%的人认为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最大目标, 42.34%的人认为培养出孝敬父母的孩子是最重要的。10.23%的受访者选择孩子能够早早出人头地。我们当下所面对的教育是:资源紧缺导致儿童成长的社会生态失谐, 儿童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起自身当下的发展, 而是一个长期的将来的义务;就个人利益而言, 教育不再是为了滋养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 而是为了其长大后参与竞争的需要;以生长为内在目的的儿童自发性学习, 被成年的幸福生活或某种社会目的为外在目的社会教化所取代。然而在大学生给出的答案中, 我们看到他们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尊重。这是一种更为和谐的心态,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更快乐, 幸福指数会更高。

3、重视理想的树立和实现

被问及如何看待孩子的理想时, 66.51%的受访者希望并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 21.17%的人不管孩子的理想是什么都会无条件支持, 6.32%的人表示不该过问孩子的理想, 5.85%的人希望孩子可以完成他未完成的理想。受访者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时, 是基于其自己的价值观标准来说的“正确”还是其他标准,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出发点来说, 可以看出他们大部分人将会重视孩子理想的树立与实现。

4、注重与孩子的互动, 建立平等的亲子观

与孩子在一起时主要做些什么。六成的人会带孩子出去玩或在家里一起做游戏。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比较看重与孩子的互动。在问及将来要建立的与孩子的关系时, 45.97%的人希望他们和孩子是亦父 (母) 亦友的关系, 39.02%的人觉得二者要和睦相处, 但父母要保持权威, 13.11%的受访者表示孩子要服从于家长, 只有1.90%的受访者认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再苦再累也要把其照顾好。这说明在互动时, 大部分受访者会选择以平等的姿态进行, 不会宠溺孩子。同时, 50.08%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找孩子谈心来了解孩子的想法, 增进感情。这是互动的主动性。因为孩子在成长时, 有些事情不会主动与家长交流。这种互动观念对于感情的增进和孩子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5、从小培养吃苦耐劳和独立的传统美德

72.9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从幼龄开始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和独立性。此外, 在孩子和同学的交友的问题中, 57.35%的人会看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适当引导干涉, 22.27%不会干涉孩子在学校的交友。如果孩子与同学之间闹别扭, 70.46%的受访者会问清孩子事情的原委, 教孩子如何处理。不难发现, 受访者给出的答案说明他们更注重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 然后让孩子自行处理, 这可以使孩子更独立, 更有能力来解决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很多人眼里是自理能力较差、不能吃苦耐劳的形象。他们对下一代持有的观点可能是对这个形象的一个反驳, 或是从自己现在状况吸取经验后对下一代的良性期望。

四、知识

1、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调查问题为:你是否觉得儿童早期兴趣培养很重要。其中, 66.82%的人肯定了早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22.27%的人认为早期兴趣培养重要性一般。可以看出, 受访者大都倾向于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这体现出他们对孩子发育发展的重视, 这可能与他们自身经历相关:自己幼年得益于或受损于早期教育;或是后天接受的高等教育使他们价值观趋向认可早期教育。从生理角度来讲, 婴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处在发展中的婴幼儿大脑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最大。英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 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 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 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 30%是4—8岁获得的, 20%是在8-18岁前获得的。所以幼儿期实施合理的早期教育可以刺激大脑的发育, 使其终生受益。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多数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注重孩子知识面的广度, 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一个多选中被问及孩子学龄前应该学习的知识时, 63.19%的受访者表示百科知识很重要, 57.82%认为应该学习与音乐美术有关的艺术知识, 仅有17.38%的受访者选择教孩子语文数学等小学会学到的知识。在对孩子上小学后课外应该学习的调查结果与此结果基本相同。心理学家艾尔金德指出, 过早的正规教育过于匆忙地催促儿童成长, 时机上将儿童置于双重危害中:短期的危险包括对学习的焦虑、恐惧、疲惫、缺乏爱好、效率降低, 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干扰自我指导的学习绝望中。从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讲, 儿童成长的太快, 他们的心理过早地结构化和定化, 也就不能为进一步的发展留下空间。因此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规律, 学会等待。儿童的学习活动应该以儿童为主体, 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在理解和把握儿童生理、心理的基础上组织儿童通过与人交往及游戏等合理的活动课程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使得新生代父母对孩子的期许值过高,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育儿焦虑“袭击”当代中国年轻父母。这一代的大学生, 中学生, 甚至是现在的小学生, 大多参加各种英语数学等课外班来提高学习成绩, 较少参加艺术培训。但受访者倾向于让下一代摆脱这种枯燥的课后生活, 这种培养更加契合自然, 更加和谐。这种观点的实行一方面会增加孩子视野的广度, 促进大脑发育;另一方面使孩子的童年不会那般枯燥, 不至于引起对之后学校教育的抵触。

此外, 被问及如何看待小学生上课外班时, 50.39%的人觉得要看孩子的兴趣, 愿意就上, 不强迫, 31.60%的人想要自己辅导, 关于孩子学习成绩的问题: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 70.14%的人选择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仅有1.26%的人会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做法能让孩子的学习过程较少有压力, 同时对下一代的榜样作用也会偏向正面。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 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将来为孩子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3、全面综合的选择教学机构

54.50%的受访者认为孩子的文化水平以及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就读的学校有关, 32.23%的人觉得这种关联一定存在, 认为无关的人占总人数的13.27%。大部分人肯定了孩子的文化水平及素质与学校的关联。但对于孩子学校的选择, 大家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30.49%的人最看重的是教学环境, 28.75%的人认为孩子喜好和接受程度最重要, 28.44%的人看重教学效果。我们想: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是否对自身情况做了一个思考了, 认为文化水平及素质与学校关联的人是否结合了他的私人情况。我们对于孩子素质与学校的关联并不确定。通常在小学时, 学校环境会对模仿能力高的儿童的言行产生较明显影响, 进而影响儿童的素质。但是当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后, 比如在大学时期, 素质与学习环境似乎无明显关联。受访者们的这种答案会指导他们对学校进行选择。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早些学会独立, 但74.86%的人表示在初中、高中或大学才会考虑让孩子去往异地读书, 原因是与家长在一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仅有14.85%的人会在小学阶段把孩子送往异地读书。这代表着, 即使当异地有着比本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且家庭条件允许时, 大部分受访者还是会在小学时期选择本地教育。这表明和接受低龄时期的基础学校教育相比, 这些人更加重视低龄时期的家庭教育。

由上可以得知受访者将来会全面综合的为子女选择教育机构。

五、两性教育

1、对孩子早恋持包容态度

如果孩子早恋了, 49.61%的人会以自身的体会细心疏导, 27.17%的人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不会予以干涉, 极力反对和打压的人仅有4.58%。这是个有趣的结果, 说明大学生对早恋有着相当包容的态度, 这与受访者本身所经历的家庭教育不甚相同 (在他们一代, 早恋是不被允许的) 。受访者会以自身体会疏导和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不干预, 说明现在大学生对于早恋所持的更为开放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好是坏一时难以判断,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观念会随之变化, 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2、建立正面、自然、积极的性态度

关于孩子多大开始性教育合适的调查中, 39.02%的受访者会在孩子13-15岁时主动对其进行性教育, 25.28%的人选择9-12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2.21%的人不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性认知和性意识的形成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 如果父母缺乏正确引导和教育, 极有可能导致成年后性心理扭曲和障碍。儿童性别以及性别角色的最初认识是从家庭开始的, 家庭是儿童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来源和场所。我们认为, 合适的性教育会削弱孩子对性的好奇心, 能给孩子一个清晰明确的行为准则, 避免孩子过早的性体验和性交行为。另外, 在性问题上能与孩子很好地进行交流的父母, 如果孩子受到性侵犯, 也更容易从孩子那里知道这些事情, 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不同受访者选择不同年龄段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正常的, 具体选择的时机会因人而异。

六、讨论

受访者持有的态度整体上是让人感到乐观的。他们的价值观符合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 追求与下一代和谐相处;他们对于教育要获得的结果没有太多功利性的要求, 希望孩子能以一种快乐健康的方式成长;他们愿意为儿童教育付出积极的思考与行动。但是, 我们仍需注意的是:

1、问卷调查显示:

男性在育儿方面的参与度明显低于女性。父亲的参与能够平衡幼儿在幼儿园的女性气质过盛的状态。处在性别角色形成与社会化时期的幼儿, 只有在男女教育者性别差异的对照之下, 才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男性和女性的角色特点, 进而促使其性别角色顺利、健康地形成。男性在将来成为父亲后, 一方面, 应该重新认识并界定自己的男性角色, 尤其应该赋予那些被忽视的角色以新的内涵与意义, 另一方面, 应该处理好工作角色与父亲角色之间的微妙关系;

2、建立正面、自然、积极的性态度;

提高家庭性教育水平;帮助儿童形成规范的性别角色;

3、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各自合适的教育方式, 既要促进其智力发展, 又不使得其产生教育抵触。

什么样的教育是“合适的”以及如何把握教育的“度”,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调查中做进一步探讨;

4、在此问卷设计中缺乏对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调查, 仍需进一步完善。

摘要:近些年来, 人们一直对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下成长起来的八零后、九零后能否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充满怀疑和争议, 从而引发了整个社会对教育问题的思考。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开展了这项研究, 以一个学生的视角为出发点进行调查, 引发大学生内心对如何为人父母的思考, 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分析当代大学生在饱受争议的成长过程中对于教育问题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儿童教育,民主型家庭教育,积极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淑芬, 孙琳, 王媛, 王争艳.我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儿童养育行为的代际差异[J].教育研究, 2012 (11) .

[2]雒红芳.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 2012 (9) .

[3]刘剑玲.二十年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教育论丛, 1999 (3) .

[4]郝克明, 汪明.独生子女群体与教育改革——我国独生子女状况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 2009 (2) .

[5]叶冬霞.浅论家庭消费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8 (24) .

[6]曹建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探新[J].基础教育研究, 2007 (5) .

[7]宗令平.儿童成长危机的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J].基础教育研究, 2009 (12A) .

[8]周文菁, 沈秩伦.育儿焦虑“袭击”年轻父母[N].解放日报, 2007-13.

[9]吴建忠.3-12岁儿童家庭性教育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 2010 (4) .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篇8

关键词:农机;安全;全面监理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27-1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农机安全监理的范围

农机安全监理主要职能是负责在农村区域内活动的所有农业机械(包括农用运输车及变型农用运输机)的安全技术检验,核发证件及其驾驶员(操作手)的技术考核,并对在乡村道路上进行运输和田间场院作业的农业机械开展安全检查及事故处理。

二、农机安全监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农机安全监理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法律对农业机械实行安全监督管理。用以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促进农机技术状态完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因此,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属于国家行政执法机关的范畴,而不是目前代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应保证足额到位,按时兑现工资,同时要提高基层农技监理人员劳保,福利等待遇,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三、理顺现有农机安全按监理体系

农业部已正式组建国家级的农机监理总站。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省、地(市、州)、县农机监理部门机构的设置,应借鉴公安交警部门的设置方法,便于对外协调。在乡、镇增设农技监理分站,作为县农机监理站派出机构。近几年来,在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上也暴露出某些弊端,阻碍着监理事业的发展。我认为,根本问题是目前农机监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以县级为基础的监理机构已经不适应当前农业机械发展的要求,在乡、镇监理农机监理分站,才是全面实施对农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从农机监理工作职能来说,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在基层,必须深入到基层才能完成其工作任务。从监理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来说,农机监理工作的重心在广大农村,搞好基层农技监理机构建设,才能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实施全面的管理。

四、垂直管理

省、地(市、州)、县农机监理部门人事权要实行全省统管,要逐步过渡到省、地(市、州)、县农机监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以保障上下联系,政令畅通。全国药实行统一的农技监理制服,体现农机监理执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要加强农机监理队伍的自身建设,组建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纪律严明廉洁奉公的高素质的农技监理队伍。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要严格监理人员的选配标准。要对全县现有农技监理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考核。要定期对农机监理员进行综合培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执法水平。

五、创造良好的农机监理外部环境,减轻农机手负担

走农机安全监理法制化、规范化、监督管理与技术服务一体化道路,推动农机监理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协调管理,为农机安全监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要对农田作业的拖拉机给予专项补贴,确定减轻有机户的负担。

六、加强拼装、改装管理

全面整治擅自拼装,改装的“变型车”(包括改成拖拉变型运输机、农用运输车),对擅自拼装,改装的“变型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专项治理,要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进行从严惩罚。一是堵住擅自改装的“变型车”的源头。对非法拼装,改装的“变型车”要依法从严惩罚;二是严格检测鉴定。对于已经改装、改型的车按照有关法规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标准进行严格检测鉴定,对于符合标准并经检验鉴定合格的车给予挂牌入户,对于检验鉴定不合格的给予强制报废;三是严禁非法拼装、改装的“变型车”上道路行驶。

七、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全面监理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繁荣昌盛,也带来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自主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使农业机械的数量迅速增长。农业机械发展形式要求对农机安全生产实施全面监督管理,有效地遏制违章和农机事故的发生,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农机安全生产实施全面监督管理,是农业机械在运输、田间、场上等作业方面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机老公者素质的有力有段,对他们进行法律、安全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家属院和操作手的整体素质。1996年8月省政府48号令《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办法》的出台,1997年12月省人大《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颁布,为农机监理部门实施农业机械全面提供了法规依据。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全面建立工作。一是要加大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材料宣传,要区分不同服对象,融入不同内容;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监理县、乡、村三级农机监理服务网络,县、乡两级农机监理员要密切配合,村设农机安全员;是那是为农机手的服务要真正落实到实处;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理力度。以《条例》等法规为依据,认真履行职责,迎难而上,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履行《条例》义务的机构,要坚决依法处罚,确保国家法规的严肃性。抓好农业机械全面监理是农机监理事业乃至整个农机化事业的希望所在。

上一篇:初二寒假英语日记带翻译下一篇:社区劳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