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2024-08-29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通用9篇)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篇1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密山市第三中学 张万臣

调入三中已经三年有余,担任班主任工作也两年有余了,在这两年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感觉到了艰辛。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我是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的。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潜能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潜能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而引起的,所以不能指望

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深入调查和了解反复的原因,不急噪、不嫌弃,要坚持不懈地作工作,并争取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配合上述工作,考试的试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感。对于考试受挫的学生,要及时地帮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在这一方面,我主要作了以下一些工作:(1)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让他上台作实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2)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早日见识历年考题,鼓励自学选修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学期,我们班的学生在校级举行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如韩伟霞同学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就一方面鼓励她参加比赛,另一方面,要求她安排好时间,不要影响学习。

3.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如有一个女同学。该生由于从小跟随祖父母生活,祖父母较宠她,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时作得不好。开始,我和她谈话,她认为我不喜欢她,有意给她难堪,根本不接受,以至于学习成绩大副下降。期末写自我鉴定(装档案)把自己写得很不好。我找到她说:"这份鉴定要装档案,应尽量写优点,如果你要写检查的话,就要深刻一点,好好写一份交给我。“从此以后,学习的兴趣很浓,担任卫生委员对班上的工作非常热心。”

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今天——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我的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篇2

1用心关爱,消除代沟

“代沟”是指由于时代和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基本社会化的进程发生中断或模式发生转型,而导致不同代人之间在社会的拥有方面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选择方面所出现的差异、隔阂及冲突的社会现象[5,6]。

“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在物质丰富的当代,他们更需要内心世界的关怀。“90后”常被称为“天之骄子”,常处于较好的家庭环境和“6+1”的家庭宠爱中,不经意间养成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武汉大学公布的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中发现,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38.8%的学生认为家长爱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与长辈的“代沟”是“90后”与家人沟通的最大障碍。

“90后”大学生入校前对初、高中的老师印象就是刻板、严肃、老古董、out、不精通数码产品等;进入大学以后,最初他们往往以试探的方式与班主任接触,而高校中的班主任为了树立威信,第一次见面时常常不苟言笑,人为地增加师生距离,容易形成“代沟”。班主任想要融入其中,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必须拉近距离,消除“代沟”。

1.1因材施教,关爱学生

渴望被爱是人内心的需求,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特别渴望被爱。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使“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能够获取的知识更丰富、更快捷[7]。他们视野广、才艺多,表现出的自信和理性远超过以往同龄的大学生。面对“90后”大学生,班主任万不可把他们人为地划分为三六九等,而应该拥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做到眼勤、嘴勤、腿勤[8]。要注意对所有学生的关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以成绩或能力论英雄,以尊重、理解、宽容之心来接纳每一位学生,不拘一格地寻找不同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特别是对一些贫困生、后进生等要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和坚定他们的信心。让所有的学生感到温暖,并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中成长。

1.2换位思考,尊重学生

如果一个人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永远走不出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换位思考会豁然开朗,反之,一叶障目则不见泰山。我们曾对在校的“90后”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有77.8%的学生认为 “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这充分地显示了现阶段“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且个性独立,他们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强迫接收某种观点和理论。根据这一特点,若班主任仍然采取以往的命令和绝对权威的管理方式显然无法走入他们心里,事倍功半。

1.3与时俱进,加强沟通

有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心态很放得开,容易接收新鲜事物,他们之中手机、mp3、电脑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几乎是“人手一机”,拥有较好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发短信、打电话和聊QQ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班主任除了平时谈话、观察等传统手段外,也应该与时俱进,拓展更多的沟通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保持与“90后”大学生的密切接触。建立班级通讯录、在每个宿舍中安排心理关怀委员、建立班级Q群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灵活地选用电话、短信、网络等不同的方式来保持沟通。这样即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又可以增进相互理解,拉近师生距离,让自己融入其中,进一步消除“代沟”。

2注重方法,提高沟通效果[9]

2.1学会倾听的技巧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受到重视,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被别人接受,喜欢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能得到别人的认同。“90后”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他们充满自信与活力,同时也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不再希望总是被老师“满堂灌”,而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讨论、修改,最后能实施自己设计的方案。这也非常符合教育部16号文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班主任大可放心让学生们自己设计、讨论,当他们拿着自己辛勤孕育的成果和老师讨论或分享时,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倾听者。有时学生因为犯错来向班主任坦白时,不妨也先做个倾听者,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只需要很简单的“哦…”、“嗯…”、“啊…”,已经代表你在很认真听他说话了,这对学生是莫大的鼓舞,利于班主任走进学生心里。

2.2学会表达的技巧

(1)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语速音量要适中

语速过快,学生会觉得你赶时间,过慢,会觉得你漫不经心。音量过高,会误会你在生气,宣泄不满情绪,过低,会让学生以为你在敷衍。

(2)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语句

班主任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祈使句和否定句,例如:“你应该…”、“你去…”、“你不能…”等,而多用反问句或疑问句“你觉得…是不是更好?”、“你认为…?”等。尽量避免使用“你们”、“你们班”而改用“我们”、 “我们班”,这些细节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自己,大大缩短了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向他们的心里迈进了一大步。

(3)始终保持微笑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对个人发展更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班主任能始终保持微笑,可以让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当然也会受到微笑的感染更愿意静静地倾听班主任的讲话。

(4)学会使用肢体语言

当学生情绪沮丧时,你可以拍拍他的背,表示安慰;当学生有些小违纪时,例如穿拖鞋或者短裤,你可以一个眼神示意,但并不当场批评他,他会自惭形秽,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当学生厌学时,你可以用握手或者拉钩的方式鼓励学生,让他不在厌烦学习;当学生取得重大奖项时,你可以拥抱一下,表示祝贺和恭喜。

3多些宽容和理解

3.1理解“90后”的非主流

“90后”的非主流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火星文”的使用。“火星文”是“90后”大学生擅长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语言,包括各种生僻文字、符号,常人一般很难以理解其含义。对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赞同者认为“火星文”的文字形式和设计思路对设计类课程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反对者认为这些奇怪的文字阻碍了交流,担心会污染汉语,影响“90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高职班主任不妨多理解“90后”的非主流,不能盲目地看待这一文字现象,它的发展自然有它的原因。我们也应该尊重这些“90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和在这种非主流文化下与同龄人沟通的“专线”。不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3.2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0]

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显示,有半数的“90后”大学生承认,自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而更令人关注的是,“90后”大学生对于青少年早恋和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的看法,已不再如他们的前辈那样“谈虎色变”。 “90后”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心理方面尚未能独立承担这些做法的后果,盲目的赞同婚前性行为只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要正确看待友谊与爱情,不要错把友谊当成爱情,耽误自己的学业,以免造成同学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但是学生一旦确定恋爱关系,要教育学生感情要专一,诚信为本,切勿见异思迁。同时,还要求恋爱双方举止要文明,尤其在公共场合,不要破坏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已经逐渐成为大学校园中主体,作为高校班主任,应该与时俱进,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学会欣赏和沟通,找准自己的位置,逐渐走进“90后”大学生心里,让师生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班主任,沟通

参考文献

[1]蔡爱敏,王新华,陈陆华.80后班主任与90后职校生的相处艺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40-41.

[2]赵宾.“90后”大一新生的班主任工作研究[J].考试周刊,2011(49):222-223.

[3]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4]修辉平,吴金会.“90后”高职生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探讨[J].职业时空,2001,7(6):112-113.

[5]姚月红,马建青.从多维视角透视“代沟”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4(5):38-44.

[6]董素静,张钟宪,黄燕宁,等.代沟现象及其对策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2):15-17.

[7]黎昌珍.“90后”大学新生角色转变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探索——一个社会学的角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4):101-104.

[8]杨亚萍.“90后”高校班主任角色转变与素质必备[J].甘肃科技,2009,25(7):176-177.

[9]鲍春妹.如何说学生才肯听——浅谈高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技巧[J].科技与信息,2009(28):191.

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 篇3

【关键词】 高中 政治课 成绩 想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60-01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是永远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钻研教材教法,从教以来,我有如下一些想法。

第一、钻研教材是基础

作为一个教学战线上的新手,虽然有很多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我知道,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理解、解构教材,提高对教材的认识,才能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为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新课改的要求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深入钻研考纲,要弄明白教材编排的逻辑结构,要弄明白教材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体现出、完成大纲课标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有所取舍,才能真正的走出教材用教材,才能说,这个科目,这本书,为我所用。

第二、研究教法的关键

我深深地知道,所有的教法,课堂模式都是为提高课堂效果服务的,再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果不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基础水平,盲目的照搬照学,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只是看上去热闹,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所以,在本学期中,我将会在学习其它学校,其他老师先进的教学教法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假期的过程中,我对此有一些思考。

1. 夯实基础迫在眉睫

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不是太好,在一门课的学习中,如果基础的知识、基础的技能掌握不好的话,谈不上学生成绩提高,当然也谈不上教学质量提高了。在本期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总结,尽可能的给学生整理成册,方便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加强督促,加强抽查,在课堂上尽快的让学生掌握,加深印象。

2.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能力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排,是以三贴近为原则的,天然的适合学生的参与。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是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深思的问题。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参与的能力,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 讲练结合,合理安排课堂节奏

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教学质量,课堂效果最终要体现为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提高学生成绩,在现有条件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练习,通过检测,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会灵活安排检测,每单元要抽专门时间进行检测,每堂课在课前课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上节课、本节课知识进行检测。在检测后,要总结问题,要及时处理问题,调整上课的节奏。

第三、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变得更可教

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讲一节课讲完,而是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学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对于这方面我有如下的一些想法。

1. 教学中面向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一堂课中,要把60%以上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40%的注意力放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会在各种方面表现出学生对于学习,对于这个科目的一些想法,这些直观的、感性的印象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认真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我们对于学生才有一定的发言权。才能更加直观地找到学生的优点、缺点,整理思考后,才能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 生活中深入学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

农村小孩,尤其是留守家庭的寄宿的小孩子,在家庭教育、家庭关怀方面是有缺陷的。很多学生敏感而脆弱,对于老师同学的看法显得尤为关注,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在生活中,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给予一定的关怀,也许能解决一些在师生关系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要做到的。

3. 及时发展整理学生的问题,多找学生谈话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和老师有一个认真的正式的交流机会,是很重要的,甚至有孩子会因为没有得到这个机会而沮丧。和学生的谈话,我觉得主题不应该是批评为主,而是提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一个协助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在交流中,以批评为主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对抗情绪,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4. 课堂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基础和实际

教师对学生最大的爱护,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并且让学生知道,这些收获是他人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必要掌握的。因此,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为原材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相信能上学生喜欢的,愿意学习的政治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课堂。

走进孩子心里的教育故事1 篇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者。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爱心、没有信心,缺乏远见卓识,不敢向困难挑战,思想品德庸俗,为人处事欠佳,那他所带领的学生也定然会由于人格的缺陷而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不能体现他自身的存在价值。

一、用执着去感染学生

班上有一位孩子叫小冬,开学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和经常欺负班上的孩子,动不动就打架。母亲、老师批评和教育后干脆不去上学。

当时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在覃某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有时候是同学关心他,但他反而觉得是嘲笑他,他就觉得要保护自己,就动手打班上的孩子,然后干脆就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越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首先我认为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其次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

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再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因为对学生而言,学校教学的本身,就是其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交际,大部分是围绕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展开的。因此,我们教育的内容,就应该模拟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训练;就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进行教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因此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能够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在班里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二、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如果说一个好学生是一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后进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要多用爱心去催开那待放的花朵,改变学生的人生。

原来在我班上有只“烫手的山芋”——“捣蛋鬼”、“双差生”小常。同学们害怕他,躲着他;老师讨厌他,嫌弃他,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大家都认为他“思想品德恶劣,不可救药。”

我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后,便关注起小常来。

首先,我为他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他得到班上每个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同时,我与家长、任课老师沟通,观察小常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创造每一个机会让他去参与。让同学们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小常缓慢的进步。

接着,我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助小常改变了认知观念,终于使他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恶作剧”等行为虽然表现了你很爱动脑,但这种行为侵犯了别人,同学不仅不会觉得你聪明,反而会瞧不起你,这不是自尊的表现;若把这个爱动脑的好习惯放在学习上,则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从而真正得到同学们对你的尊重。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而敢做人家不做的一些事,并不是勇敢的表现,更不是体现价值的方法;相反,人家会觉得你没很没有素质,若把这种勇气拿来参加各种比赛、改正缺点,才是真正 的勇敢,才能体现你自身的价值。

然后,强化行为训练。我与小常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从一学年的大目标到一星期的小目标。每天对照行为,评议——表扬——奖励。

终于,小常在不断进步中、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成功体验;在老师、同学的表扬声中,在得到的奖励中,获得了尊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三、用宽容来鼓励学生上进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爱心倾洒在学生的身上,一切为学生服务。同时,教师要公平、公正、合理地去爱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所取得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进步和成绩。学生如果在教师的言行中体会到了真诚的关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最大努力来珍爱自己、回报老师。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关心和帮助。当然,我们对学生的宽容绝不可能是一种溺爱或偏袒,这种宽容也表现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现为让他们去经受各种困难的磨练,指引他们在人生的风浪中奋力搏击。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十分艰苦细致,能成功转化一个后进生是我们做教师最大的幸福。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感动。我能感动我的学生吗?他们能因此接受我的教育管理吗?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班,一开始,感觉班风比较纯朴,同学们也比较热情,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愉快。可是好心情没维持多入,烦恼的事儿接踵而至。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孩子特别贪玩,常常不能按时交作业,即使是勉强“讨”来的作业,也是“惨不忍睹”,字迹潦草不算,还丢三落四的。最让我头痛的是领头的小华,不仅特别懒,而且十分顽皮。譬如,上课趁老师不注意剪前面女生的头发;在同学后背上贴纸条;下课捉虫子吓唬胆小的同学,抓一把灰洒到同学的脖子里„

怎么办呢?我反复考虑,决定暂时不对他采取“大动作”,先来个“冷处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华华一直静静地等着我来“收拾”他,但我却偏偏不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和厌烦,相反,在平时的接触中,我总是用微笑和眼神去亲和他和宽容他。虽然他每天的作业仍是“原地踏步”,但我却格外认真地批改,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在作业上作出书面讲解。每次改好后,让数学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单独交给他,并告诉他需要补充的内容。一直就这么“冷”着,看得出来,他从一开始的纳闷,到后来的侥幸,再后来便出现一点失落的情绪了,感情上有向老师靠拢的迹象。

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开秋季运动会。小华是班上的体育健将,长跑和短跑都是全校拔尖的,他在这次运动上报的三个项目都拿了冠军,为我班拿到的年级组团体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班级争了光。利用这件事我在班会课上好好地表扬了他一次,这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都上来了,而且看得出来,孩子对我很信任,很尊敬。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可

以找孩子谈谈了,于是第二天放学后,我让他帮我把教本送到办公室,他欣然答应了,在这个单纯的孩子的眼中帮老师做事,还是一个荣誉呢。

经过几次的谈话,小华的坏毛病少了,尤其是数学课上,再不象以前那样心不在焉的半躺在凳子上,而是正经端坐,聚精会神地听讲,每次看到孩子眼中渴求知识的目光,总是让我感动不已。

宽容学生是教育的艺术,爱的体现,也是教育的需要,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对学生光宽容还不够,还必须善于宽容。

走进我们心里工作总结 篇5

暑假整整6天的研修,使我们全面深刻的理解把握了新课标,新学期的开始我们也将所学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感觉那种提升是种内化的提升。10月下午2:00我们又相约参加了张店区召开的分散研修部署会,为我们的分散研修拉开序幕。

为确保分散研修扎实、真实、有效地开展,我校制定了分散研修方案,先后召开了网络研修部署会、语数英分散研修阶段分析总结会、磨课计划制定研讨会,使老师们明晰自己的研修任务,研修进度等,并具体采取了五项保障措施:

保障一:领导以身示范。李金应校长、马校长都以身示范投入到各项学习中,并定时深入到老师中,了解老师研修现状及亟需解决的问题等。

保障二:制定详细、可操作性的分散研修方案。六周时间具体到天,做到定地点、定时间、定任务,并将方案印发到每一位老师,使老师们心中有数,超前、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研修时间,高效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修任务。

保障三:独立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确保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的碰撞,让智慧在交流碰撞中生发。

保障四:建立专门QQ群,确保同学科及不同学科老师间网上交流的畅通,并及时与所分管的指导教师电话、网上联系,第一时间得到专家的引领,保证各研修任务及时、高效完成。

保障五:设立了专门的`研修奖惩制度,设立优秀研修小组奖,优秀学员奖,并与教师聘任及评优挂钩。

我们享受“分散研修”带给我们的智慧大餐,我们会让“分散研修”走进我们的心里,让课例打磨这种有效的研修方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篇6

轮台县看守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有效的推进“三访三评”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坚持“请进来”纳谏问策。积极邀请县人大、政协委员就看守所办事效率、民警窗口服务态度、在押人员在所内情况等建言献策。

二、主动“走出去”聆听呼声。深入取保候审人家中走访,赠送面粉、大米等生活用品,掌握思想动态,鼓励其奋发图强,遵纪守法,在帮助其谱写人生新篇章中树立公安监管民警亲民、近民、和民、利民的新形象。

三、利用“面对面”征求意见。面对面交谈解疑难。邀请轮台县检察院、法院、武警中队、局刑侦大队、国保大队等办案单位和医疗协作单位等15个部门20余名代表参加的“发现问题解问题提升监管工作上水平”主题活动。征求办案单位对看守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反馈问题及时整改提高。贴心问候暖人心。走访慰问从事监管工作25年的病退民警买买江.沙木沙克,对他多年来为公安监管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恳请他对看守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为监管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采取“背靠背”收集民声。制定了征求意见表,深入监区从监管执法、在押人员管理教育、生活卫生、权益保障等方面广泛征求在押人员意见,采取不记名和全部收回的方式,广泛收集在押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五、通过“零距离”听取民意。邀请20余名在押人员家属走进看守所,零距离与在押人员接触,了解在押人员在看守所的真实生活、学习状况,激发在押人员开始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促进看守所规范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起到推动作用。以家属接见日为契机,在服刑人员家属中开展了“三评”活动,向在押人员家属发放征求意见表45份,征求意见建议2条。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篇7

关键词:估算,尴尬,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的估算教学中我们教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思考, 我们以一种探究与审慎的心态走近数学课堂教学。

一、尴尬与思考

(一) “方法暗示”淡化学生的自主估算意识

【案例1】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3页《发新书》

教师在出示了情景图后, 问小朋友们:“每人1本, 你能估计下40本书够吗?”没想到学生算出了准确数19+18=37, 老师急切地追问:“我问的是18+19大约等于几?大概等于几?同学们看19和哪个整数接近啊?”

【反思】在案例中, 教师始终将估算方法的传授放在第一位, 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后, 学生必定会牢牢地掌握了方法, 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在暗示学生“我们来一起估计一下”, 看到“大约”就要估算。长此下去, 学生便习惯于教师的提示进行估算, 而学生自主估算的意识在这些暗示下消磨殆尽。

(二) “盲目猜测”抹杀学生的估算方法

【案例2】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5页第4题

执教教师认真解读了教材, 认为这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好时机。于是出示了1个牛奶盒, 让学生猜这个盒子里可以放多少个牛奶罐?最后验证。

【反思】从过程来看这样的教学似乎很开放。但仔细一想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思考, 那就是“让学生估计仅仅是为了得到结果吗?”显然学生把估算和猜测混为一谈。当学生在漫无目的地猜测时, 教师应及时出示一排牛奶, 让教师呈现的“一排的数量”“一排一列的数量”均成为学生估计、判断的支点, 这样学生的猜测有了参照, 就不会漫无边际地盲目猜测了。

(三) “结论预置”压缩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案例3】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0页《多位数乘一位数》

老师问学生:302班小朋友去游乐场游玩, 有16人坐太空船, 需要多少钱?

有的学生说:10×4=40元;有的学生会说:把16看成20, 20×4=80;有的学生会说:15×4=60元, 此时老师评价道:“这个估法好!”

【反思】案例中学生能够解释自己估算的过程, 而老师孤立地评价, 会使学生失去了逐步内化算法策略的机会。老师的“这个估法好”扼杀了多少孩子的个性, 也阻止了后续教学多少精彩的生成。

二、实践与感悟

理性的思考让我们对估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感性的观摩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估算教学理念, 几年来的亲身实践使我们对小学估算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 联系生活, 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1. 提供不确定情境

在教学估算时可以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 使学生无法进行精算, 从而体会估算的思想。

2. 创设无法精算情境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因无法精确计算而采用估算的情况, 如:每年召开运动会, 学校都会为我们准备一份午餐, 我们二年级各班人数是这样的:1班47人、2班50人、3班49人、4班52人, 那二年级大约需要多少份午餐?学生看了题目后先是一片哗然 (对于“47+50+49+52=?”二年级学生不会计算) , 继而又冷静下来, 随后带来的是克服困难后的兴奋, 争着说:“我知道, 可以把每个班级都看成50人……”

(二) 立足课堂, 体会估算的优越性

1. 快速验算

如一些计算题, 教师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精确计算上, 而应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 进行恰当的改造, 问:“你能不计算, 马上就验证答案吗?”引导学生正确、快速验算, 得出验算这些题的最佳策略。如学生出现201×6=126时, 有同学提出可以把201看作200, 200×6=1200, 201×6的积肯定大于1200, 所以结果126肯定不对了。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估算的优越性。

2. 简捷判断

教师可以设计有一些多种解决方法的情境, 让学生去体会估算“简捷”的优越性。如在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类题:48+25○50+29。

总之, 教师在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尽可能地让学生“品尝”到估算的甜头和成功的喜悦, 从而有利于培养估算习惯, 提高估算能力, 让估算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潜意识。

(三) 挖掘教材, 内化估算的策略

1. 数与代数

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先来看第一学段的教材为估算教学所提供的部分具体情境:

教材在这块内容编排时往往采取先估算出大概数值, 再用竖式的方法精确计算。这样的安排, 体现了“估算为笔算服务, 估算和笔算不分家, 笔算和估算是和谐统一的”精神, 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 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算法”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 空间与图形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中长度单位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估计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然后再用尺子精确测量, 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估计教室的长宽、教学楼的高度等,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 概率与统计

教师可以结合可能性的大小等内容渗透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三年级上册关于概率的教学内容《可能性》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 分别在纸盒中放入不同数量不同颜色的球, 随着白球的逐渐增多、黄球的减少, 学生感悟到数量少的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在纸盒中放10个球, 其中有9个白球, 1个黄球。让学生估计摸到哪一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一些。

4. 实践与综合应用

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更应让学生运用估算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预先估计,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估算水平。为此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1) 根据做早操时列队的有关数据, 估计全校总人数。

(2) 估一估自己家和学校的距离。

(四) 因材取法, 形成估算的技能

1. 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1) 对日常笔算的验算

一看扣整, 如718+179, 把718看作700, 把179看作200来计算。二看“得数的末位”, 这是最简单的验算方法, 在此不再重复。三看“得数的位数”, 如:634×8=高位数6×8=48, 48≥10, 所以原式位数是四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学段教学估算, 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意思, 这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2) 对现实生活中量的简单推算

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数量。使用以下几种估算方法较为便捷:可参照1个单位的量 (如1厘米) 来进行估算;可利用就近的实物作为参照物。例如要估计一大张报纸有多少个字, 可以先数出其中一小板块的字数, 然后估计整张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板块, 就可以很快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2. 创造性估算, 鼓励方法多样化

(1) 灵活应用估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 就能迅速口算、估出答案, 均应予以肯定。在估算时, 有些数用扣整的方法, 误差太大且两个数又有共同点时, 则可以灵活地运用估算的方法。如757-349, 如果把757看成整百数应该是800, 349应该看作300, 这样的结果是500, 再看757中的57接近50, 349中的49也接近50, 则把这两个数分别看成750-350, 结果是400, 要比300更接近正确得数。

(2) 合理运用估算方法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后, 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还要灵活选取恰当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使估算的结果更具合理性与现实性。

(五) 科学评价, 促进估算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估算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误差有正负之分, 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都可以;

既然是估算, 必然是采用口算形式, 也就是说在允许范围内越简单越好;

估算结果并不是离精确值越近越好, 估算的方法不同, 但无优劣之分, 不同的方法对学生个体来说都是最佳方法, 我们的标准答案应提供一个误差的范围, 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因此, 在估算的评价中我们切忌出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这个估法好”等类似的评价。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说:“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可以这样想?”久而久之“基于估算的计算策略”就会成为学生们自觉而明智的一种选择。

走进学生心里 构筑心理平台 篇8

关键词:走进;学生;构筑;心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63-01

家访,所有教师惯用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借助它我也收到了不同的教育效果。然而,它给我留下的却是更多的彷徨。怎样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构建一个心理平台呢?我想到了写信、写日记等书面交流的形式。这种形式委婉、隐蔽,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尴尬,增强亲切与信任感。于是,我在班上开通了“师生心语对话栏目”——写心语本。

一、转变角色,用“同理心”对待孩子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学会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他(她)应具备扮演各种角色的能力。怎样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呢?我告诉孩子们:“你们手中的心语本就好比是蔡老师。你们有什么怨恨、委屈、不满都可以诉说,它(心语本)绝对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也绝不会厌弃你,取笑你,鄙视你。因为这一切我们都是秘密的,只有你和我。如果家长要翻阅必须经本人同意。否则,他就违法了——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这也是我对你们的承诺!”孩子们没有了顾忌,在心语本上畅所欲言。他们的喜、怒、哀、乐全在我的心里。我把从心语本中获得的信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和不同层次的家长分别处理。让孩子们从我的处理过程中感受我对他们的爱与信任。舒炼春,我的学生,而且是一个优秀学生。在她的心语本上写着“冤枉的滋味不好受……老师,我想死!!!”看着她的心语,我的心像刀割一样痛。什么事让孩子如此悲观、绝望呀?我没有耽搁马上找到了舒炼春,向她表达了我当时那怜爱、惊恐、愤慨的心情,同时很严肃地告诫她“这是懦夫的行为,受人鄙视!”在长达一小时的谈话中,我不仅了解了她家发生的事,还让舒炼春明白了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事后我又找到了她的父母,与他们交换意见,希望家长给孩子道歉,以后给孩子多一点信任。舒炼春的父亲是个转业军人,对于我的谈话很能理解,也很配合,晚上主动给孩子道了歉。第二天,舒炼春把心语本又交给了我。她在心语本中写道:“这次,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人无完人’的含义。老师,爸爸给我道歉了,谢谢您!我的心似乎一下子也舒坦许多了。面对孩子们地诉说我是指路灯,是朋友,是听众,也是架桥人。

二、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抒写心理教育的长诗

沟通是一门艺术。师生间必须建立互相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申雨婷,我的又一个学生,在我们频繁的心语对话中,我们彼此信任、尊重、接纳、理解。由于快毕业了,她的父母不准许她看电视,怕因此影响学习,而她觉得自己生活太压抑,没有了自由。然而,她对父母的意见敢怒不敢言,所以求助于我,希望我能给她想个解决的办法。我没有马上答复她,而是让她自己找个合适的时间与爸爸妈妈沟通沟通,向父母阐明自己的观点求得他们的理解。谁知第二周她在心语本上忿忿地写道“老师,我已像你说得那样去做了,可是他们还是不准。……”孩子的无助和对我的信任,我回应道:我找你爸爸妈妈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与她爸爸交流,希望他回家后能给孩子好好谈谈,在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也让孩子满足家长的要求。家长、孩子达成了共识,他们互相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生活,受益匪浅。

三、心语本铸就爱心,呼唤真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他还说“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完满的精神生活。”

如何引领小学生走进习作的殿堂 篇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的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必备的基本素质,写作越来越受到老师、家长、学生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当前我们有些老师作文教学仍存在以下两种现象:第一种是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子。第二种则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发挥,太过于自由,其结果是前者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后者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作文能力很难提高,这样下去学生当然怕作文。作为教师只有在新课改理念地指导下,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殿堂。使学生从怕作文的怪圈中走出来,轻松地拿起笔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佳作来。

一、重视习作教学起点和归宿——爱习作

课标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以“快乐习作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的“一写作文就发愁,应付任务瞎编抄”的现象,也使教师彻底摆脱教“文”色变的困境呢?其实古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者”就已提醒了我们,首要的工作必须重视习作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爱习作。

1、让学生由“怕到爱”。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是教师“逼写”学生“憋写”,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作文、作文不吹不成”的心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胡编乱凑,就是缺乏真实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尽办法引领小学生走进习作的园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写出好作文首先要淡化作文意识,这并非让学生远离作文,而是针对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从激发动机的角度提出来的。也就是让“作文”两个字从学生的头脑中消失,创造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产生情动而辞发的效果,写出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作文训练,从而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产生写作冲动。所谓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郁于中而泄于外。”这样写出的文章读来才能如识其人,如临其境,如进其事,情真意切。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常常听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 1

普通的一种心理。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更是老师打开学生创作之门的敲门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的。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证明“爱”学生是维护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 让作文教学充满“爱”对学生寄予较高的厚望,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这无疑是给每个学生很大的鼓励和期待,学生就会在这种期待中,努力超越自己,达到与老师的期待一致。童言无忌,由于特定的年龄关系,学生的想法和做法难免会与习作教学的要求和进程有出入。这时,教师应冷静思考,换位看待问题。如果教师真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冰心说过:“多阅读儿童文学,是走进儿童心灵最好的方法。”)这样,学生一定会“爱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如此,良好师生关系共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是梦吗?

3、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学生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中我们感觉部分学生平时爱和老师接触,你也为他创造了很多“特别”的机会,可就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习作“门槛”太高了,能力强的孩子很容易就能跨进来,个子矮的机会再多也很难跨进来。事实证明作文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尊重并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要素之一。我们既要注意学生习作要求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突出学习要求的层次性。为部分学生降低“门槛”甚至可以拿掉“门槛”。叶圣陶先生不也曾说吗?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文通句顺,“通”则“懂”,“懂”则“通”,“不通”则“不懂”,“不懂”则“不通”。能做到“我手写我口”就已经迈进了习作“门槛”。如教学《难忘的圣诞晚会》作文时,先指导学生审题,然后给学生提出基本目标——记叙出晚会的过程;中等目标——按顺序写清晚会的过程,并反映出晚会的热闹场景;较高目标——文章构思巧妙,描述生动形象。这样分层目标,能使每位学生习有所“乐”。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多次练习达到本级目标后向上一级迈进。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文便会产生兴趣,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欲望和能力在兴趣中日渐形成。

二、建立开放式素材库——学“找米”、当“巧妇”

学生写作运用到的素材不外乎有两种来源:参与生活和阅读积累,古人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作文教学中的“积”就是对生活内容的积累,体验的过程;对阅读数量的积累和感悟的过程。“发”就是对生活的倾吐和感悟的表达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可学生却身在宝山不知宝,这不是他们没有观察,而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我指导学生每天要写一点东西,隔三差五的写,至于写什么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风景名胜、放风筝、玩陀螺、周末比赛,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叫卖„„均可收于笔下。只要让学生拥有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信息如同核裂变源源不断。这都为我们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训练思维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我们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识天地。这样学生通过耳闻目睹,亲身实践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身心陶冶了情操,为学生习作提供源头活水。

2、多读、多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诉我们写好作文的前提就是要大量阅读。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段)150篇。就是旨在加大阅读量,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平时特别重视课外阅读。如学生自带图书充实班级书橱,互相借阅强调写读书笔记。班级还专门放置各种报纸让学生阅读,如《小学生作文指导报》《小学生之友》《少年百科知识报》《中国少年报》等,定期举行读书读报经验交流会,并及时写下读后感,组织参加学校的“读书节”各项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定期评选“阅读王”“习作王”,利用一些因素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读如果不记既容易使收集的信息遗忘,也不容易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建构,所以还应让学生养成摘记的习惯,备个“词句百宝箱”将摘录的内容分为若干小类。比如将人物可分为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同时我还教学生做文卡索引,一旦需要打开索引历历在目,不再有大海捞针的困难。此外能将积累的素材及时有效的运用,还应有计划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反复品读妙词佳句,“悟”其境,“悟”其味,天长日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下笔有神。

3、充分挖掘资源,丰富作文内容

据《标准》中的理念,作文要确立大作文教育观,加强作文教学与生活、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

⑴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可提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编写、扩写、仿写、续写等练习。

⑵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上开辟“心里话”、“小小评议”、“自由一谈”等栏目,引导

学生不拘一格的对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论。

⑶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三、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充分激励,学会赏识

早年的每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啊!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最需要老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如今的儿童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胜利的欣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起继续奋斗的志趣。”的确,当学生的习作在学校橱窗展出时,他们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呆在橱窗旁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与批评。

1、竭力捕捉闪光点

叶老曾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对于自己获得成功事情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应充分肯定每个学生在习作上的进步,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也要给予学生一点写作的精神支持,特别是要捕捉后进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我的想法是作文不必精批细改,只要尽量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加以鼓励,字不在多,关键是让学生享受到进步的喜悦与欢乐、感到自己有习作的天赋。

2、提供展示的舞台

“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没有哪个孩子不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作文产生兴趣的。怎么提供舞台呢?比较容易操作的办法也有不少,如:班级自办小报、课前三分钟演讲、校园佳作宣传窗、学校广播站、周纪交流,学习园地展示、作文手抄报、每日一读等。我为了激发后进生和优等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专门在班级的后面开辟了“佳作天空”这一栏目,分别设置了“进步啦!”和“作文能手”两版面,收效奇佳!

3、给予真诚的表扬

表扬、鼓励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只有客观的恰倒好处的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作文兴趣的永久催化剂。须知,有时微妙含蓄的鼓励更比造作的夸大其词有功效。

上一篇:生日初一800字作文下一篇:下学期高中毕业老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