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精选12篇)
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写数学日记恰恰能体现这一点, 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在课改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的今天, 数学日记还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及以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还有些人缺乏对数学日记的正确理解, 认为数学日记里有一些数字, 有一些加减乘除就是数学日记的内容。其实这是对数学日记的误解, 写数学日记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学会体现一种数学发现、数学思考、数学的方法。大家可能会问:数学日记记什么?简单地说, 就是一句话:把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记下来。具体地说记录自己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印象深刻的一次学习体验、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数学探究性活动记录、单元知识总结……也可以写出自己学习上遇到的因难之处, 情感态度等等。
1. 数学日记是联系生活和教学的纽带
过去, 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 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 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 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 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情况, 用百分数知识说几句话, 写一篇数学日记。第二天, 在阅读学生的日记时发现学生的视觉遍及生活中的多方面趣事。如:“今天, 妈妈在街上买了些水果回来, 我刚想拿一个吃, 突然间想起老师的话, 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于是, 我数了数, 共有苹果12个, 雪梨20个。我想:苹果个数占梨的60%、占总个数的37.5%……”又如:“我难过极了, 因为我家刚出生的4只小猫有2只被冻死, 1只被母猫压死了。成活的只数占总数的25%, 死亡的只数占总数75%。”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刚上床休息时, 看到被子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图案。其中小熊猫图案7个, 小羊图案3个, 我在想……”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鼓励他们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描述事物, 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才能真正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数学日记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心扉, 在教与学之间搭起了一座彩桥。通过阅览学生的数学日记, 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学生, 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除法前, 我看到有位学生写这样的一篇数学日记:“今天我爸给我4元钱, 让我每天用5角钱, 我不知道可以用几天。”在教学除法的认识时, 我便用了这则数学日记导入新课。一些学生被难住了, 另一些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思维十分活跃, 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用加法:8个5相加等于40, 可以用8天;有的认为用减法:40-5-5-5-5-5-5-5-5=0, 40里面有8个5, 可以用8天;有的认为用乘法:5×8=40, 能用8天;还有的同学认为每天用5角, 1元可用2天, 4元就可以用4个2天。接着我说:“这节课, 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很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此时, 所有的学生都显得非常高兴,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3. 数学日记是促进学生思维条理化的途经
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时, 我注重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加强对知识发生过错的观察与思考, 以达到促进思维条理化的目的, 真正让他们做到“言之有理, 落笔有据”。
学习“圆柱的认识”时, 我让每个学生亲自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体, 想办法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效果非常好。有许多学生写了关于这次活动的日记。如:“今天, 我用硬纸板做了个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比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好。好在什么地方呢?它可以象轮子一样滚动, 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就不能那么容易滚来滚去。把侧面积展开变成一个长方形。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 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要求侧面积就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也许, 他经过几次努力才做成一个圆柱体, 又经过反复观察才发现其中的奥秘。但最后当他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 思维就更有条理了。又如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 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 认识了‘厘米和米’, 我知道我走一步大约是32厘米, 从教室一头走到另一头, 我一共走了25步, 我想教室的长大约是8米。”这篇日记看似简单, 但对于一个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已经很不容易了。从日记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维过程。也许他经过多次实践和反复思考, 才完成这项活动。从日记中看出他的思维很有条理。数学日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 也促进了学生思维更加条理化。
4. 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阵地
平时学生解题后, 我要求学生再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分析自己思维过程的得与失, 总结经验。数学日记就可以记录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也可以记录自己解题或实践活动后得到的结论或启示, 然后变为自己的结论。一位学生在学习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后写了这样的日记:“今天放学回家后, 我在制作一个圆柱, 爸爸走进来考我, 他拿起一张长方形卡纸问我:‘你说用这张卡纸做圆柱的侧面时, 是长作高体积大还是宽作高体积大呢?’我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既然是同一张纸做侧面, 那么体积肯定是一样大啦!’‘是吗?你算算看。’我疑惑地拿起笔算了起来。哇!以宽为高的圆柱体积比以长为高的体积多了大约152立方厘米, 我恍然大悟!我为这一发现兴奋不已。”
总而言之, 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 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 数学日记也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它能使学生体会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价值。
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 篇2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1.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知,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换频道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能否一下子抓住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有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认知需求,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形象化。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这样设计的:小张和老李相约明天7点在五四广场见面参加活动,然而老李第二天在广场左等右等也没见到小张,老李非常焦急,心想:小张是位非常守时守信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吗?”,学生会很自然的融入情境中去考虑,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教学。
2.对教材创造性地处理,使例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就必须开放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大课堂。然而教材的例题和习题中,多数是一些条件充足、问题明确的标准习题,虽然有简洁优点,可离实际生活有一段距离。因此,在教学中应以例题为基础,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变形处理,把枯燥的内容变生动,把封闭的形式变成灵巧的开放形式。如教学“平均数问题”时,将例题的直接求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转换成:在班中把同学们分成若干人数不同的小组,进行现场投标比赛,然后组长把每个同学投中的标数记下来,让事先找好的裁判宣布优胜的小组。评比结果宣布后,人数少的小组很不服气,说这样做不公平。我顺时问他们:“那你认为怎样才公平呢?”很自然的引出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求平均数的方法。经过这样一转换,拉近了例题与学生的距离,使原教材的“死”知识变成课堂教学中的“活”内容,使学生的探索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如:学习了小数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买东西的价钱;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让学生算一算课桌面的大小、黑板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经常这样做,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化思想,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2.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学中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并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便会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开拓意识。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后,要求学生回家测量一盒磁带的长、宽、高,并算出它的表面积,若有8盒磁带可以怎样包装,有几种方案,哪种包装方案最省用料;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要求学生就自己关心的事进行调查统计,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又能发现什么新的信息。这样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主动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且掌握应用了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3.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
例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小银行家”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活动要求:到银行了解存款种类、各种存款利率;让学生替爸爸妈妈出主意,家里的钱怎样存比较合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并阐述理由。学生不但要考虑这些钱存多久,还要考虑存的方法,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整存整取?……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加深学生对“利息”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又让学生懂得储蓄的意义以及利率调整与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体验到数学在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性。
怎样让小学生走进数学生活 篇3
一、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数学
1.数学是生活。提起数学,很多人往往会和计算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不存在的,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应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慢慢地,学生会发现,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描述、刻画和解释。通过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学生明白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数学是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教师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在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
二、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
1.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内容来自于社会生活,并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对小学的数学教学,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大众数学”理念,其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课堂不应脱离现实。
2.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学习应该有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更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以往的数学教学,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际太远,枯燥而乏味。其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美与智慧。
三、新课改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数学教学
1.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从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积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能使学生自悟自得。自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经验的形成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而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阶段,因为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靠学生自悟自得取得效果。
3.唤起思维感悟。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如言语、思维等。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产生“奇思妙想”,有的却是“平平淡淡”。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而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学生去矫正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借鉴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触发思维的顿悟。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
1.改进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教育,扩大知识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利用言行激励。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远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和素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 篇4
一、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场景中选取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活动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放缓学习的梯度,帮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0页例1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6个草莓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让学生列出算式。接下来让学生把7个草莓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尝试着列出算式。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除法式子,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算式的不同之处。于是学生很快地观察到:一个算式正好除尽,另一个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除尽的除法和除法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中抽取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例5的时候,组织学生做一个课堂游戏,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妙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让赏识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5
姓名:徐娉婷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三完小学校
邮编:419200
联系电话:***
内容提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关键词:赏识、鼓励、尊重、赞扬、给予、自信、教师、满足、愉悦、学习的欲望、燃起知识的火苗
赏识教育是一种与当前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尚处于基础层面。因此,我想就自己积累的一点儿体会和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学校在培养儿童、少年、青年的过程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的教育。它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根本需求,对学生给予信任、尊重、理解、鼓励、宽容、提醒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或理念。学习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赏识教育就紧紧抓住了人的情感因素,通过给人以表扬或赞扬,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
德国教育学家弗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激起的状态,并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使教育效果趋于更好。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
二、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通过赏识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创造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赏识鼓励与情感熏陶,从而培养豁达乐观的心理,积极向上、富于创造的个性,发展多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教师的赞扬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自由联想的空间和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赏识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便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一心理需求。因此,由外向内的正面激励能满足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会积累学生的成功感,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学生能在喜悦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的大舞台,需要师生亲情合作,需要建立真诚的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除了必要的教材知识交流外,还应打开情感交流的窗口,创造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1、要把学生真正当人看
我们要即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的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然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的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键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若不能真正转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
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只有老师在心底真正想通了,真正自愿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才可能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因此我认为,要想使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师生才能真正平等。
在数学教学中,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注重赏识教育,要和学生平等交流,所以我在课堂中,会不断流走于学生的课桌间讲课,这样就能与学生更进一步交流。而且在课堂中,我也经常会用“老师不会,你能帮助老师吗?”“真能干!真棒!”“今天你来当小老师好吗?”“老师这样写对吗?„„”这些语句来肯定学生的作用可真大。让学生在整堂课中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对课堂更充满信心。
2、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成功,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任度越大,成就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
记得我曾经听过一个教授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说了这么一个事件,更一步唤醒了我对赏识教育觉悟。事件是说:一位教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然后其他任教这个班的老师就问这个教授,你们班哪几个学生很较聪明呀?这位教师不知道任教老师会这么问,就随手指点了几个。结果这几个学生在班上,天天被其他任教老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着,表扬着、羡慕着,结果这几个学生还真的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最后也非常有出息。这一事情说明了,只要老师给学生自信心,只要你懂得去赏识他,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3、赏识“问题学生”
再差的学生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关键是老师要有耐心和爱心,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针对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
意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补短扬长;(2)鼓励建功立业;(3)教师要当好导演;(4)注重首次成功。赏识是不需要条件的,持赏识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要用平等、无私的平常心,才能真正赏识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学生。不是好孩子才能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在教学中,我也亲眼看见过有这么一位老师,说某一位学生数学很差,简直是没有数学的思维和头脑。结果学生、家长都觉得这位学生的数学超级差,渐渐的,这位学生也认为自己是无法学好数学的,是根本不会学好数学的,也就出现了,越差越怕,越怕越差的结果。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关注和帮助“问题学生”,要用加倍的赏识去教育他们。
4、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不充分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信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前面我也说了,我在课堂中也经常用赏识的话语激励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的自信息满满,我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特别是在大清早走进教室,笑脸迎接学生们,然后给学生说上一句“今天你们穿得真漂亮,老师心想你们上课的表现一定也会和你们的服装一样漂亮。”如果有学生上课偶尔有不听课时,我也会用赏识的语言鼓励他们说:“让老师看见你的大眼睛好吗?”平时上课,如果一个问题,出现多个学生回答,并且回答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任然会肯定每一个学生,这也说明他们都有动脑经想问题。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喜爱数学 篇6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情境 兴趣 思维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生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这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为他们创设情境。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在讲台上摆出了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的面时,不一会儿,生1说:“我看到钟面上有三根粗细不一的针,最粗的叫时针,几乎看不到它在走。而那根较细的叫分针,它走得很慢;那根最细的叫秒针,它走得很快。”生2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生3说:“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生4说:“我爸爸告诉我1小时是60分钟。”……紧接着,我出示“我们赢了”这一情境图,让学生观看挂图感受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场面。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我积极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如:1平方厘米,学生会说“大姆指甲盖”、“纽扣”等,有个学生说“门牙”,这时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并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牙,漂亮吗”?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从笑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8、80、800”,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时,数学学习已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条件和机会。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就要鼓励学生应用新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学习了统计表后,可以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并提出进货建议;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小丽家买了一套住房(平面图如下)要进行简单装修,有几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问题如下:
1、请算出每间房屋各是多少平方米?
2、用边长8分米的地板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地板售价是30元,一共要多少元?
3、如果在客厅、饭厅顶棚的四周装上饰条,共需多少米?
当然,像上面的例子还很多,只要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就会加强,就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 篇7
怎样把小学数学快乐式教学法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从四个与有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因素入手。
一、教师本身因素
在教师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激趣;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业务成功的基础, 而其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则是教育艺术化的标志, 它是保证快乐教学实施的重要基础因素。这主要包括:
(1) 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 讲求“准”“精”“趣”
“准”, 是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语言逻辑严密, 准确无误、击中要害。
“精”, 由于小学生上课有意注意时间短, 所以其数学课堂语言精炼, 简明扼要, 讲解点拨尽量精辟简炼, 争取“一言而解惑”, 抓住要点, 开辟思维新空间。
“趣”, 是要求教师数学课堂语言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富于表现力和幽默感, 以营造快乐气氛。
(2) 别致精美的板书设计, 讲求“精”“美”“实”“新”四字
板书是加强学生记忆, 激发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应是内容的高度精练与形式的形象美观的和谐统一。快乐教学板书应讲究“精”“美”“实”“新”四宇。“精”, 是指内容精炼, 图形线条简单;“美”是指结构匀称, 布局合理, 形象生动, 给人以美感, 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新”, 形式新颖独到, 给人新鲜感, 奇特感, 激发学生丰富联想;“实”是指准确你的表现教学内容。
例如, 教学三年级“除法初步认识”一节, 将制作的桃子平面模型恰到好处地贴在黑板上进行教学, 这种富于色彩美和对称美的板书,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并对学生美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快乐教学, 要把简洁、生动、新颖、别致的板书呈现在学生面前, 充分发挥板书这种课堂“有形语言”的激趣作用。
以教师洒脱优美、自然大方的教态维持学生兴奋, 也是快乐教学的要求所在。
二、教学方法因素
成功的快乐教学是在吃透教材内涵的基础上, 若干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优化组合的结果。快乐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善于充分挖掘教材的快乐因素, 利用多种手段激趣。如在课堂适时地推出挂堂讲解, 或潇洒地几笔画出他们喜爱的动植物, 或教读一首根据教学内容编成的儿歌, 或摆弄那制作精美的学具, 等等。那些小家伙一定会陶醉于无限乐趣之中,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园里, 他们兴奋的眼神和那欢天喜地的神色, 正是教学成功的明显迹象。
三、师生双边活动因素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 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坚持启发式教学, 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索、创造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教师如果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科书,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就更有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教材用活。例如, 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 把学生分成6组, 我置身于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民主地交流讨论问题。在制作长方体框架过程中, 大胆地提出“我们一起来, 看谁做得快, 做得好”, 制作过程中, 我不时瞄着同学们, 故意慢下来, 故意把长方体做的差一点, 让大部分学生比自己做得快, 做得好, 让学生享受赢了老师的喜悦。再通过学生的观察, 我的演示, 学生的思考, 了解到了长方体的面、棱、长、宽、高等, 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内化了知识, 分外化了重难点, 突破快, 学生学得轻松, 寓教于乐, 收获彼丰。
明代教育家王仁讲:大抵童子之情, 性喜游而惮拘检。通过游戏内化知识, 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样, 重难点知识在游戏中会同加了糖的牛奶一样, 使他们感到香醇可口。例如, 我为完成课堂练习设计的“找朋友”和“小花狗找房子”游戏, 学生参与热情高, 习题完成又快又准确, 课堂效果较好。此外, 还有“夺红旗”“放气球”“开保险箱”“看谁能通过”等游戏, 都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最佳情境, 增强课堂情趣的好方法。
为给学生创造广泛自我表现空间,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试图以“角色互换法”激趣。如在学完“找规律”一节归纳方法时, 试让学生自己归纳并上台讲给大家听。经过动员, 学生都能踊跃参加, 通过课后检验, 记忆牢固, 效果很好。
四、师生双边评价因素
快乐教学是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以乐求知。因此, 低年级数学课堂对学生应多表扬, 多鼓励, 多评价, 强化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快乐心境下探索新知。教学中, 对学生表现出的每一点甚至很微小的成功, 对于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业书写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各方面的进步, 教师都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并去适度地予以表扬评价, 使之感到成功之乐。成功感带来的愉悦和积极和谐的气氛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
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 篇8
一、为何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直到有一天有人问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之后,人们才开始去研究地球的形状,最后得出来了地球是圆的这个真理。可见,有问题才有挑战,有挑战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去学习,有了学习才会有创新。问题是人类在文明史上进步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犹为重要。对于一位学生来说,问题的存在会迫使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启动他们的思维,再者,正因为有问题的存在,学生们才会想要去创新、去突破、去寻求越来越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问题意识,也有助于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一点无论在生中还是学习上,都对他们极有好处。
二、学生们缺乏问题意识的表征
学生们不敢问,不想问是造成学生们问题缺乏的关键。不敢问是因为小孩子们在大人面前都会有畏惧心理,在老师面前则更加明显,总觉得问老师问题会遭来老师的批评,被其他同学嘲笑等等,不想问则是一部分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够理想,在学习方面没有一点兴趣,根本就懒得去问老师一些自己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只是任之由之。诸如此类问题,导致学生们最终问题意识的匮乏,甚至再无问题意识。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鼓励学生发问
针对不敢问的学生们,老师们则可以采取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其实老师也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厉。这样,让学生们可以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主动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其他学生又不赞同之时,教师绝不可以一带而过,而应该耐心地解释给其他学生听,再对发问者给予一定的肯定及鼓励,让其有所成就感,则有利于其问题意识的培养,倘若学生说的错误了,也不应该委婉地告诉他错在哪里,而不应该敷衍了事。例如,我曾经在给同学们讲解过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的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文具盒是10 元一个,钢笔是5 元一只,如果老师要给8 位学生每人买一个文具盒和一只钢笔作为礼物,那么那位老师需要花费多少钱?大部分的学生是(10+ 5)×8 这样来算的,但是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不把括号拆开呢?拆开来简便多了,口算都可以算出来啊。”刚说完,其余的学生纷纷表示不赞同,毕竟那是他们不曾学过的乘法简便运算,觉得他这样算是不符合运算的优先级了,这时候,我挥手示意安静下来,微笑着说“:那位同学说的很对,只是他所用的方法是我们日后才会学到的,他能想到这个,说明他在课前已经做好了预习工作,上课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所以我们应该表达他,以后也要多像这位同学学习,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才能有所进步。”针对不想问的学生,老师们则可以在课后多对他们进行引导,弄明白他们不想问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
(二)引导学生发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如果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设定一些贴近生活的情景,那么更加能够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一次在见解种树问题的时候,就是这样讲的:同学们,你们早上会去跑步吗?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又接着问,那会去跑步的同学是否仔细观察过路边的树呢?学生们摇了摇头,我微笑着说“:其实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哦,而且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一条十米的路边如果每隔2 米种一棵树,又能种多少棵呢?”学生们立即拿出笔纸,写写算算“,老师是5棵吧。”一个同学迅速地算了出来,我微笑了一下,最后,大部分的人都算出来是5 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可不可能是6 棵呢?”当其他的学生都对此表示不太理解的时候,我微笑着说,你们的答案和这位同学的答案都是对的,这位同学算的6 棵是因为他两端都种了树,而你们算的5 棵是因为你们有一端是没有树的,还有两端都没有树的则是4 棵,所以这题的答案其实有三个呢。这样以生活实际问题为例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学会如何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激发学生发问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光从以上几点来做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利用激将法,故意犯一些小错误,激发学生们去思考,去质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这个老师犯错———学生找错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建立起发问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篇9
1.引入生活 ,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自哪里?兴趣。他们对什么最感兴趣? 肯定不是天天数1、2、3;肯定不是计算1+1=2;肯定不是思考一元钱减去八角钱还剩多少钱? ……但如果让他数数今天中吃饭有几个人?让他算算今年收了多少压岁钱? 让他帮老师分分苹果,让他在班里比比谁更高,等等,他们肯定兴趣盎然。因为这是真实的生活,是孩子看得着,摸得到,想得清,做得出的事。所以,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了, 才会从内心激发出学习欲望, 从而实现“我要学”。
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98+97=? 我们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妈妈买电饭锅用了298元, 买学习用品用了97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 ”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进行付款演示:妈妈买电饭锅付给营业员300元,找回2元,买学习用品付款100元,找回3元,于是发现298+97可以变为300-2+100-3;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 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从家到学校要多长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一年的电费大约有多少;一年买学习用品大约多钱,等等。如此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能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利用生活中的原型问题,融入教材中的问题,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使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和现实,从而实现“乐学”。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 他们的兴趣点就在“玩” 上 , 因此我们要链接孩子“玩”的素材———生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像钟表里的“时间”、购物中的“钱币”、课桌变换中的“平移”、教室里的 “形状”、操场中的 “长度”…… 让孩子从耳熟能详的生活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学习数学。从而实现“会学”。
2.借 助生活 ,解决问题
“教育即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有 ,小到“一分钱”,大到“购车买房”;吃、穿、住、行离不开,分分秒秒都在用。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孤立的,虽然能想到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却是生活是生活,数学是数学。认钱时看到的只是图片,货币计算时看到的都是文字信息……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也一点点将生活与数学分离开来,数学就成了寡然无味的数字堆积,似乎是只有数学家才能玩转的符号。为何不能将超市引入课堂上呢? 关键在于我们的行动跟不上思想,想想可以,动动困难。课改已有时日,多数教师的思想也已发生变化,然而,要真正付诸行动时却畏手畏脚“我这样做行吗? ”“会不会让人家觉得我在作秀? ”“学生的成绩会不会下降 ? ”……想一想 ,新课堂不就是要让孩子们“玩”起来吗? 通过“超市购物游戏”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钱的认知和计算,理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在让学生认知“1”时,我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东西,努力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说出了1支笔、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火柴、1个国家、1个地球、1粒葡萄、1串葡萄、1盒火柴、1粒米……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根火柴是1盒火柴? 几粒葡萄是1串葡萄? 帮助学生理解“1”的含义: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火柴),也可以表示一个集体(1盒火柴);还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地球),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米)。这样便感悟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在学习《高矮》时,我故意在黑板的最高处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不同身高的同学帮我擦,高矮一目了然;认识《钟表》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家不同种类的表,认知不再是死记硬背;学《分数》时,让学生亲手切苹果 ,分玉米 ,学生对三分之一、十分之一不再晕头转向……
3.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 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远比在生活中发现规律要难得多,它需要学生对生活形成积累和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有了初步认知后进行生活链接,让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回归生活,尝试应用,形成习惯,长期培养和训练后,便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学完重量单位后, 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不同物品的包装,感受它们的重量,回来交流时,同学们说出了许多现实的发现:牛肉干上袋印着总量150克,牛肉145克,从而知道干燥剂和辅助包装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我再让学生掂掂一包盐、一瓶酒、一袋米的重量,再让学生称一称,感受一下,然后再猜一猜课桌、椅子、板擦等的重量,让数学延伸到生活中。
让“数学日记”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10
一、数学日记是联系生活和数学的纽带
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通过写数学日记,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 学好数学,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一篇篇的数学日记, 虽然有些还很稚嫩, 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
例如:1月6日天气:晴
今天和小姨去商场买衣服. A商场打六折, B商场买30送200. 当然是去B商场了, 300元的商品才花100, 相当于三折.
小姨看中了一件大衣1200元, 对我说:你算算能返多少钱. 我算了算:1200里有4个300, 4再乘以200, 等于800哇! 返800元呢. 那这件大衣才400元啊. 真便宜. 我们拿着返券继续逛. 小姨为我选中了一件羽绒服800元, 打六折, 可是售货员说如果用返券, 只能按原价. 于是花掉了800. 把券都花完了. 这时候, 小姨又问:这次你算算, 用券买这两件, 优惠了多少啊? 在小姨的指导下, 我算出来了. 1200÷ (1200+800) 等于0.6. 原来是打六折啊. 哎呀, 不算不知道 ! 难怪大人常说:从南京到北京, 买的不如卖的精. 小姨笑着说:你呀, 还是好好学习吧.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二、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 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例如:4月18日天气:阴
今天, 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数学课上老师一道例题讲了好几遍, 可我们在做练习时还是有好多同学做错了, 不是老师讲得不好, 而是有些同学没专心听, 竟然把老师给气哭了, 其中也包括我! 老师! 现在我真想对您说:对不起看到今天您生气的样子, 我感到很难过! 因为是我们把您惹生气了. 老师! 不知道您现在还生气吗? 以前我们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 是您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游戏, 让我们在每节课上都有欢声笑语, 使我们对数学改变了看法;又是您认真地帮助我们复习, 使我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次上您的课, 我都感到很愉快. 现在您生气了, 我很担心您不再给我们讲课了. 老师! 请您原谅我们吧! 我写这篇日记时心里一直很害怕, 害怕失去您这么好的老师……老师!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我保证在以后的日子里勤奋刻苦地学习, 争取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您辛勤的劳动和甜甜的微笑. 老师! 笑一笑吧! 再给我们讲个小笑话, 让我们一起快乐学习吧!
读过这篇日记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同学对老师无限的爱对数学课的喜爱, 对数学课喜爱的原因, 对自己的责备, 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知错就改的决心.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学生把发现的问题写在日记上, 和老师探究,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 4月30日天气:晴
今天中午, 我发现张浩抄吴子浩的数学作业, 我想了一会儿, 到底报告不报告老师呢? 如果报告了, 是为他好;如果不报告的话, 就害了他. 于是我就告诉了老师, 老师把他喊了出去, 他进来的时候一声也不响, 好像生我的气了. 这样的事, 到底该怎么办呢?
四、数学日记是激发探索创新的平台
课堂上进行反思的时候, 有点像挤牙膏似的, 老师提示一下, 学生就回答一点, 而且是这名学生一句, 那名学生一句, 回答得很不全面,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写数学日记时, 学生会静下心来, 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 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记录,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例如:“奇妙的倒数”
开学的第一天, 拿到新课本, 我好开心啊, 我翻动着, 无意间, 一个内容吸引了我, 心想:倒数是倒着的数吗? 我怀着好奇心, 翻动着书页, 终于, 我翻到了那一页. 我一看书, 书上与我说的一样. 书上还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噢! 原来是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那么45就是54的倒数. 不行, 我得验证一下:4/5×5/4=1, 7/7×7/7= 1, 1/0×0 = …不, 1/0与0不行, 因为分母是0无意义. 我突然又想, 小数有没有倒数呢?带分数呢?0有没有倒数呢? 学习了倒数有什么用呢? 没想到这小小的一课竟有这么多的知识. 看来这一课蛮重要的!
五、数学日记是表达学生心声的芳草地
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 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在日记中可以写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 自己的心里话或自己内心的一些情感等这些面对面有时不好意思开口说的内容.
例如:9月19日星期一天气晴
老师! 我给您提个建议. 我是一个听力不太好的女孩, 在您讲课的时候, 您的声音总是那么温柔、那么轻. 我呢, 总是听不清, 为此我感到非常烦恼, 使我不想上课了, 作业的题也就错得多了, 成绩也慢慢下降了, 妈妈也骂我了! 老师! 我给您提的这个建议希望您能接受.
阅读了这名同学的日记后, 我马上采取措施, 把声音提高了, 并且把她的座位往前调了一下, 她也会心地笑了. 之后她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提上来了.
让快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现代媒体;快乐课堂
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学会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快乐走进课堂,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本文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体验学习的乐趣a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有利于体验数学知识发现和形成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更积极地亲近数学,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导入时,我经常设计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地进入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在教室中设计了一个模拟小超市的场景,预先准备好货物,如:铅笔、橡皮、乒乓球、皮球、毛巾等,标上价格,通过让学生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场景,联系实际,使学习成为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兴趣很高,在体验、探究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组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特别是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更难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而在数学课堂中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恰能补充这方面的不足,适当运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蕴含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对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创建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很有帮助。如,利用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等游戏,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变成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加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有趣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巧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不仅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能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环境中理解、分析、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开拓学生思路,发展空间观念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找准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多媒体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教具、学具等)和现代教学媒体(如投影、录像、网络等)在教学中的不同特点,根据教学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概念”的时候,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对有些数学公式的理解,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满意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则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我在教学中还用网络、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克服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加大练习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接收到更多有价值的练习题,并能及时反馈。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创设快乐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打造轻松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应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12
游戏是少年儿童热爱的一种活动, 游戏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中收获知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加之小学生爱玩好动,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行为约束力也较差。 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中指出: “ 数学教学是一项活动,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孩子们游戏中的活动积极性会更高、主动性会更强、思维会更活跃。 因此, 怎样让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 怎样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当中,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一名称职的教师,就应该让枯燥的数字变有趣,让抽象的概念变具体,让学生对数学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由“ 要我学”转变为 “ 我要学”,由“ 苦学”转变为“ 乐学”。 在数学教学中成功运用游戏教学,既能调节学生精神,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一些, 这需要依靠兴趣进行数学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积极性才越强,学习效果才越好。 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是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 因为游戏能够消除学生的厌烦、紧张、厌烦情绪,让数学活动变成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当孩子们成功时,他们会无比自豪,当失败时,也不会受到老师责备。 因此,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 《 认识钟表》 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安排几名的生走上讲台,对他们说:“ 我这里有几张纸条,上面写着不同的时间,你抽到纸条后, 不要说话,而是把上面的内容表演出来,我叫台下的同学去猜。 ” ( 例如,李晓丽同学抽到的是6点30分,起床时间,她做了一个起床的动作,并用手势表示出了这个动作的时间,台下的一名同学猜到了,我让这名同学走上讲台,让他找出大屏幕上表示这个时间的钟表样式。) 以此类推,孩子们很快认识了钟表的有关知识。孩子们正式在游戏中找到了自信,收获了数学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差的特点,能够让他们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让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推荐阅读:
让学生走进数学05-25
让游戏走进小学生的音乐课堂07-14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05-21
让学生走进名著论文06-21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化学06-08
让学生作文走进生活07-22
让学生走进你的课堂05-27
让学生悄悄地走进语文06-19
论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论文06-14
让《品德与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教学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