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2024-10-07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共8篇)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篇1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齐心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在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进行着探索和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本学期按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开展教学活动。为响应学校的号召,针对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制定了如下对策:⑴学期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进度计划,并严格据此组织实施。⑵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检查、学生出勤率检查,及时了解各学科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⑶采取听课、评课、座谈会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⑷组织期中教学检查。组织了一次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对教学进度、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秩序、教师授课情况、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工作的规范性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认真落实教学任务,尤为注重实践、实训环节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落实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从授课内容到授课过程、作业及考核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

本学期各任课教师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在开学初制定了所任课程详细的教学计划。一学期来,各门课程各班次都开展了3次以上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做得很成功,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效果很好。

四、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做好学习支持服务

本学期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把大量有关学习资源、学习要求、考试指导等材料登统。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师的联系和沟通

本学期,建筑学科组加强了与兄弟学校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工作。本学期,多次组织教学研讨会,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兄弟学校教师交换了意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在教学、教研及科研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性教学,方法,途径,探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可是,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各教学环节中, 教学实践环节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科技、社会的滞后尤为严重, 此方面的教学改革是当前该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罗攀柱等[1]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作了大量的研究。崔宁波[2]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吉洁等[3]探讨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并针对当前招生、就业等环节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李茜等[4]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视角, 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财务能力的建议。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调查表明, 全国范围内经济管理类教师中, 31.2%的教师没有专业实践经历, 78.6%的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5]。

根据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现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1 通过产学研结合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性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强调“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3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具体要求。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在产学研结合这一环节上都做得相当成功, 我国在这方面也在逐步加强。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企业不断增多,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的不断丰富, 但农业的经营思想和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农林高校和企业紧密结合, 加强科研和教育的双向交流。开办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尽量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 使学生走出校园, 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农业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现状及缺陷。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目的。

2007年,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科实验实践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是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加大专业硬件投入, 要求担任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师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 加强与有关企业联系及合作,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教学, 培养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2 通过社会实践和科研学术活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性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科研实践、情景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5个阶段。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学术活动能将不同阶段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 做了以下尝试性研究。

2.1 教学活动组织环节

(1) 学生自由组成4~5人的团队, 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 自由选题, 并撰写申请书。申请书按照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格式, 分为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路线、创新性和经费预算。由于具有社会实践的功能, 申请书中增加了技术可行性和风险性分析这部分内容。

(2) 申请书以作业形式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申请书的情况审批后, 组织相关学生团队进行讨论。好的项目争取和相关企业、村委会等部门取得联系, 然后进行类似实习的方式推进该研究活动。

(3) 各团队针对申请书研究内容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并在期末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中其他学生每人至少提一个问题, 从而达到双向互动的目的。

2.2 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从这几个学期的教学效果来看, 此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领导力均有很大好处。专业与社会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模拟实践活动,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性, 加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本应是丰富多彩的, 但目前由于条件所限, 实践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这就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出现。因此, 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性教学应当与相关的农业企业、农业生产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 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 了解相关部门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在教学中, 可以借鉴东北农业大学的经验, 即“班村共建”的措施。东北农业大学最初是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个班级和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对接, 学生通过义务支教、担任村主任助理、为村委会建网站、办信息报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推广到全校百余个班级, 成为该校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载体。

3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1 通过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 当前社会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具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方面,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1)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应重视概率论与统计等基础课的开设, 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财务及统计软件, 熟练分析各种规律, 迅速生成报表, 并撰写报告。 (2) 增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各种创业模拟活动, 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 (3) 增强学生全球化观念。专门对这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 既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还能培养学生全球化观念, 把自己放在全球农业经济中来思考和观察问题, 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通过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 无论是进入相关的农业企业、还是进入政府部门, 或者作为大学生村官, 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非常重要。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的阶段, 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通过一些做义工和慈善等活动, 增强学生个人责任感, 最终达到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心理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攀柱, 陈元红.高等林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08, 28 (2) :185-188.

[2]崔宁波.农业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82 (8) :215-216.

[3]吉洁, 高志杰, 刘书琪.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11) :156-156.

[4李茜, 毕如田.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 2010 (2) :44-45.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篇3

摘要:农业院校的英汉翻译课程起步晚,并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因此,与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科相比,翻译学科的发展竞争力不强。一直以来,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不高,这与翻译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端有关。为此,本文以S农业高校为研究重点,针对该校英汉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构了以“过程教学之交互管理”为特点的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新模式,以期为院校英语专业和翻译课程的创新发展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汉翻译课程;学科改革;“过程教学之交互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英语翻译教学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无论是开设翻译课程的学校数量,还是翻译课程的规模,其发展都是飞快的。众多的农业院校虽然也开设了翻译课程,但其现状却不容乐观,问题多,制约了该学科进一步的发展。

一、农业院校翻译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端

2010年,在以“英语专业学科特色建设与人才需求”为主题的“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戴炜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英语专业成绩大、问题多、人才培养缺少特色、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等,进而呼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院校要办出特色,化解英语专业被边缘化的危险[1]。

导致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课程边缘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但这些院校英汉翻译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模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传统教学模式在过去教学的使用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如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它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解较多,学生翻译实践较少;绝大部分的教学活动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竖起两只耳朵听就行,学习氛围沉闷;教学内容跟着教材走,缺乏灵活性、时代感;译文的结果大多唯参考译文是瞻;课程评估形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形式较单一,缺乏挑战性等等,这些问题逐渐成了农业院校英汉翻译课程建设的最大阻碍。因此,农业院校英汉翻译教学应该借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东风,抓住机会,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学科特点、市场需求、学生梦寐以求的新模式。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应该是翻译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然而,在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则一直处于翻译教学活动的被动承接者的地位,长期以来他们的话语权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汉翻译教学的改革中,笔者特意对S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翻译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当前翻译教学的模式,并就翻译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意见和希望。笔者发现,这些意见和这次翻译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下面就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当前农业院校英汉翻译教学存在的不足。

调查对象为S农业高校英语专业大三、大四学生以及部分毕业生。该校英语排专业在校大三、大四学生共122人,已毕业一年的学生59人。调查问卷共发出150份,收回148份,其中空白卷10份,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题目主要有两种形式:选择题和开放题。选择题围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各有10道题,每题有5个选项;开放题有3个,以了解学生对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看法,以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情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调查问卷主要就翻译理论、中西文化差异、翻译技巧、翻译文类等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展开了解。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翻译教学内容偏重翻译技巧的讲解不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对翻译理论了解过少,中西文化差异的比重也应该增加,尤其是翻译文类,绝大部分学生说当前学到的翻译文类偏重文学,比较单一,且应用性不强。比如在关于“是否同意加大经贸类、旅游类、科技类”的意见,同意经贸类、旅游类的比例略高于科技类,而“是否同意教学内容体现农业专业特色”的比例和科技类相当(毕业生比例略高),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关于应用翻译必要性的调查

从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看来,学生认为目前翻译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与他们对翻译课程的希望有所差距,对此,他们表示中西文化差异、应用文翻译和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应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并要求内容具备实用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等。

而从表2所列出的关于学生对翻译教学方法的意见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当前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持反对意见,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支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比例。学生还在后面的开放题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具体组织形式,对以小组合作、自主选择翻译语料等方法表示赞同。

表2 关于教学方法有效性的调查

关于“将平时翻译实践成绩列入期末成绩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意见,学生表示肯定的比例都在80%以上。这表明学生希望课程的期终考核应与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联系起来,对当前一張试卷定优劣的考核方法不赞同。

总之,农业院校英汉翻译教学模式陈旧,既不适合时代特点,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笔者建构了以“过程教学之交互管理”为特点的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新模式,以促进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创新发展。

二、农业院校英汉翻译课程“过程教学之交互管理”新模式

与“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不同,“过程教学之交互管理”新模式强调学生参与到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教学全过程,建立师生交互、模仿与创新交互、课内与课外交互和平时与期终交互的新模式,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文化的翻译人才。

强调“教学过程”的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北美有一批学者对大学教育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为重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新模式[2]。在中国,朱玉彬和许钧于2010年也提出了“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经过与“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对比,得出前者优势突出[3]。遗憾地是,这些模式都没有与交互性衔接起来。过程教学是网,交互性是结,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服务于英汉翻译教学。“交互”贯穿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以师生交互、模仿与创新交互、课内与课外交互以及平时与期终交互为其组织形式。

过程教学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的管理,着重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活动沉闷,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成了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决定着教学效果。过程教学是对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教与学进行管理。比如之前提到的调查问卷就是让学生在学期之前就参与到该课程的组织管理中,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对该学科的看法,教师就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中的一切课堂课外活动的组织,无疑是过程教学的重点,将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教学后的评估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效果的检测,同时又会为新一轮翻译教学提供经验。

过程教学管理形成了整个英汉翻译教学的网络,从教学前的调查、交流、课前准备,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到教学后的形成性评估,环环相扣,弥补了过去“满堂灌”的不足。

交互管理 如果说过程教学构成了英汉翻译教学的网络,那么师生交互、模仿与创新交互、课内与课外交互以及平时与期终交互等便是这个网络一个又一个结。

(一)师生交互。过程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在每个学期前,教师要做出整体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并以交谈、讨论或者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看法和希望。同时,教师在教学开展前,将教学内容分成几大主题,把学生分成五到十人一组(视班级人数而定),每组选一个主题任务,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翻译实践,通过组内讨论,将译作在课堂上展示,并提交相关的翻译笔记和论文。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李德凤教授经验丰富,他提出的反思日志,与这里的翻译笔记实为殊途同归[4]。师生交互贯穿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整个教学活动的网络中,翻译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师生交互能使翻译教学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进行。

(二)模仿与创新交互。众所周知,知识的学习,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翻译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加强实践环节。翻译家黄源深老师说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看家本领。”[5]这是译者最基本的素质。但问题是多数学生的双语能力达不到要求,语法错误多,译文表达不符合习惯,加大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识记基本知识仍然很重要,记住了,才能运用。识记也是模仿。在此基础上,模仿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英语表达,坚持不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大为改观。此外,模仿优秀译作不失为学习翻译的最佳途径之一,这一点在学期前的问卷中,学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多读多背优秀译作,才会在翻译过程中创新地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表达的美感,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模仿与创新的交互,就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看似重复地转圈,却不知不觉地走出了很远。

(三)课内与课外交互。课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以学生参与为主,结合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翻译人才素质要求等,设计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灵活丰富的课堂活动。而课外,教师会布置现实性强、生活色彩浓的课外翻译任务,比如校报上的一则新闻、班里的一件趣事、影响深刻的一则英文小故事以及随处可见的宣传单、标语等练习资料,让学生带到课堂与其他同学共享,翻译讨论。其它形式的课内与课外交互活动还可以是教师布置课内或课外翻译练习,要求学生和同桌或小组边做边讨论,完成定稿。一位教师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她曾经承接过温州永嘉昆曲传习所的昆剧《张协状元》部分台词汉译英的任务,当时组织了班里12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分工协作。翻译任务的完成全在课外进行。该老师还指出了这种课内与课外的供需交互活动的好处:1) 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2) 使教师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3) 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化、组织、协调和社会交际能力;4) 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追求教学的高标准和实际目标。这一点与国外翻译教学的精神不谋而合。国外翻译教学强调翻译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6]。

而笔者认为农林院校的翻译应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农林学科的健全的学术环境。课外翻译应该和农林等专业学科联系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翻译技巧,拓展了知识视野,而且让学生切身体会了翻译人才高素质的要求。这种课内课外翻译任务与农林院校其他专业的交互是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具有自身特色,响应了戴炜栋主任对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和翻译学科发展的号召。

(四)平时与期终交互 教学改革的最后一项是学生关心的评估测试。传统的测试多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往往会破坏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养成急功近利的坏毛病。华东师范大学汉译英课程经过几年的改革,成功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他们最主要的经验是采用了“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7]。对将平时实践成绩列入期末考试成绩的举措体现了这一理念,期末测试形式还可以采用开卷翻译、评析译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之外,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活动的评估也以书面形式或调查问卷进行,其实,S高校已经开始要求学生对课程负责教师进行学期后的网上评估了,不过这些评估大多以匿名提交,而这里的评估,则可以是具名的,甚至是面对面的意见反馈,来自学生的这些反馈都将是翻译教学活动的珍贵资源。

三、结语

农业院校的英汉翻译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发展慢,收效小,学生学习劲头不强,就业形势不乐观。为了尽早改变这种状况,早一点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瓶颈,增强该学科的竞争力和魅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提出了“過程教学之交互管理”的教学新模式,全盘考虑翻译教学的整个过程,强调各个环节的衔接,通过管理师生交互、模仿与创新交互、课内与课外交互以及平时与期终交互等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翻译知识,通过识记、模仿众多优秀译作,而且能在整个翻译实践中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最终成为有文化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方颖芝. 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趋势及问题——“第四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 综述. 外语界[J]. 2010, 2: 95.

[2]肖琦. 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翻译教学模式. 工业与信息化教育[J]. 2014, 3: 63.

[3]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 2010, (l): 84-88.

[4]叶苗. 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 外语界[J]. 2007, 3: 52.

[5]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外语界[J]. 2001, (1): 10.

[6]陈喜文.学术、趣味、实用“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石家庄学院学报[J].2012, 14(4): 121.

2009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地、县委扩大会议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推动了全镇经济农业及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镇种植小麦34034亩(单产438公斤)、种植棉花28000亩、玉米18800亩(单产420公斤),正播1000亩、套种黄豆550亩、茴香420亩、架子瓜1449亩、双膜瓜2577亩、陆地菜2930亩、陆地瓜7048亩、红枣13976亩,复播西瓜5500亩,其中无籽西瓜150亩、蔬菜4500亩、花生100亩、温室共91座,种植面积达65亩,其中叶菜类温室10座、茄果类温室60座,瓜果类温室14座,其他7座。实现总收181211675入元,其中:粮食收入34056000元,林果业收入27806733元,畜牧业收入49934420元,设施农业收入1020600元,双膜瓜收入5911000元,二、三产业收入11411322元,劳务输出收入12569600元。人均收入达到4390.38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0.75 元,增长12.9%。

一、粮食生产方面

1、抓稳小麦生产

今年全镇种植小麦34034亩,完成县下达小麦种植面积的100%,抓好小麦播种前投入,并且严格按照机器犁地,镇压整地,随机播地的技术要求,严把播种质量, 保证了一播全苗,并且统一品种为新冬20。认真抓好小麦种子村的管理工作,确保随行葡种植质量,并按照制种要求采取单收、单打、单选、单贮的制种原则进行制种,以确保小麦种子的纯度。今年小麦亩产达到438公斤。

2、玉米种植

今年我镇复播玉米面积18800亩,正播玉米1000亩,由镇里组织在县种子公司统一拉运“药拌种”,并统一拉运品种 1

为中原32号、新玉29号、怀研10号三个品种,保证了玉米种子全为优良品种。严把玉米播种前投入关,并由大型拖拉机犁地、整地;实行片区领导负责,驻村干部验收,拖拉机站具体技术指导,层层审批签字,严把耕前土地保墒,种子质量关,由玉米铺播机一次性铺膜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认真抓好玉米种子村的管理工作,并按照制种要求采取单收、单打、单选、单贮的制种原则进行制种,以确保玉米种子的纯度。今年玉米亩产达到420公斤。

二、棉花生产方面

在今年棉花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大风降温天气,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在大风降温过程中,犁地镇压保墒,并且平整土地;待天气转好以后,集中机械铺膜播种,为棉花适时播种赢得了时间,并且在犁地前保证肥料的投入,全镇今年落实棉花面积28000亩,全部采取高密度种植模式;在棉花管理工作中,由于旱情严重造成部分棉花出苗不齐,为此镇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抓好棉花补种工作,及时组织农民补种、中耕、除草、定苗,加强田间管理。今年棉花亩产达130公斤。

三、双膜瓜、架子瓜生产方面

大力推广以双膜瓜、架子瓜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严格

落实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今年全镇种植陆地瓜7048亩,其中西瓜5400 亩,甜瓜1648亩,通过采取及时定苗、打侧枝、牵苗、追肥灌水等措施精心管理,确保了正常生长。

四、林果业方面

(一)抓大林果业

第一、今年我镇直播定植红枣13966 亩,其中新定植红

枣3620亩,坐地苗229亩,小麦套种定植2700 亩,2×1密植园691 亩,直播面积10346亩,其中2×1直播面积1309亩,直播成活率达到85%以上,发芽率达到85﹪以上。并结合实际,在零星地块和以往套种模式定植的地块进行建园式种植,保证了林果业定植面积稳步增长。加强果树的管理,走好科技之路,今年专门凭请了内地红枣专家,实行跟班作

业,全程指导.加强对红枣的管理,实现水肥制,确保水肥及时跟上.做好红枣标识工作,并建立档案.对今年新播种的3620 亩红枣采取统一行距、株距,并采取浸种、浇水、盖沙土的方法促进枣苗出苗率和成活率。

第二、今年加大了对杏园的管理,同时农民也尝到了杏

园丰产丰收的甜头,更多的为杏园投入了肥料和劳动力,促使今年杏子产量再创新高,根据这一特点,我镇果断提出“一等二等上架子,三等上席子”的晾晒方针,成功晾晒杏干1500吨,其中一等杏干1000吨,二等杏干300吨,三等杏干200吨,真正达到了增产有增收的目的。

第三,加强对果树的管理,对果树进行了农家肥和化肥的追施工作,对追完肥的果树及时进行培土、灌溉,有效提高了果树的挂果率。分别在7月份和10月份对杏树进行了修剪、涂白、追肥等工作,确保果树安全过冬.第四,加强林果业的病虫害防治,4月份对全镇所有果树

进行了一次病虫害农药防治,并且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保证了果树的正常生长。分别在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对全镇的红枣进行了食心虫普查,防止食心虫的发生.(二)、抓牢畜牧业

2009年全镇牲畜存栏61700头(只),对全镇61700万头

(只)牲畜进行了驱虫、药浴、疫病检疫活畜检疫工作,防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在4村和13村等村积极筹建家禽养殖示范基地,目前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其中13村首批3000只鸡苗也已入户饲养。

(三)抓精设施农业

我镇现有温室大棚91座,种植面积65亩,已全部种植

完毕,其中叶菜类10座,茄果类60座,瓜果类14座,其他7座。在温室管理中,我们做好了蔬菜的育苗、栽培,温室防风、防降温,温室改造等工作。目前,温室蔬菜长势喜人,上半年蔬菜喜获丰收。同时,全镇积极推广了养殖小区加温室大棚设施农业模式,针对农民资金短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对设施农业种植养殖户进行小额信贷支持,提高了设施农业种植养殖户的热情。

(四)紧抓抗震安居房和沼气入户工程建设

今年我镇按照县统一安排部署,抓好沼气入户和抗震安

居房建设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提前做好前期准备。目前,我镇已建成523户抗震安居房,完成计划的91.7%,入住率达到85.2%.10村50个沼气池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此沼气入户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户的生活燃气问题,净化了环境。

回顾2009年的工作,全镇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之所以取

得这些成绩,我们认为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前提条件;坚持以地、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础;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保障;坚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一年来,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分艰巨,十分复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团结进取,更加奋发有为,努力把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镇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在目前已完成冲锋号军事拓展训练营地高空拓展和军事野战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道路、停

水务局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总结 篇5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市水务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县水务局根据县委、县政府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以人为本,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为己任,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追求,抓机遇、争项目,突出水利项目建设。经过全县水务系统职工的共同努力,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上半年重点目标完成情况

(一)生态农业项目推进情况

1.防洪治理工程。红光乡防洪治理工程计划总投资2507万元,现已全面完工,入库2507万元。

2.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木鱼、板桥、沙洲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计划总投资5973万元,现已全面完工,入库5973万元。

3.曲河水库工程。曲河水库工程计划总投资98855万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7287万元,今年已完成投资4800万元,今年已入库4800万元。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争取情况

1.招商引资。今年已完成曲河水库工程招商引资5600万元。

2.项目资金争取。今年已争取到位农发水保项目、xx沟山洪治理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水利工程省级财政建设资金共计7317.48万元。

(三)县政府工作报告所列重点工作和其他目标完成情况

1.xx沟山洪治理项目。xx沟山洪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1180万元,今年已完成投资212万元,入库212万元。

2.农村饮水安全项目。XXXX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总投资902万元,今年已完成投资270万元,计划6月末入库。

3.防洪度汛工作。XXXX年防洪度汛工作计划总投资307.58万元,现已全面完成,完成河道疏浚长度51.47km,工程量66.34万m3。

4.东阳水库项目。东阳水库项目工程静态总投资约2.2亿元。已完成可研和10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审批,初设已审查,力争今年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水利投入仍然不足。

农村河道治理任务艰巨,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但现有投入力度明显不够,资金需求与实际投入的矛盾非常突出,县域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前期工作经费及配套能力差,与加快水利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项目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我县一些水利项目还存在规划工作滞后、前期工作薄弱,建设管理中招投标、施工、监理等还不规范等问题,若不切实尽快加以改进,将严重影响各项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严重制约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

(三)行业建设亟待提高。

目前我县水务行业建设任务重、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新的技术人员招不进、引不来,原有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病、退休人员占了多半以上,仅有的几个技术人员也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缺陷,难以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严重老化。

三、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一)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加强储备,确保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前期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逐步落实、全面明确任务。全力做好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开工实施一批,及时完工一批。

(二)加强沟通、咬定目标、明确责任,确保水利项目近期实施规划落地。

一是要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相互配合,做到项目责任人常进省、勤到市,全面的掌握了解项目信息。二是对于重点项目,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全面抓、分管副局长重点抓,项目股室具体抓。三是根据市、县下达的各项水务工作目标进行任务细化,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具体股室、具体责任人。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篇6

一年来,我区全体农经人员在区、乡(镇)党委、政府和区农业局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服务“三农”作为工作准则,坚持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为抓手,全面拓展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集

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一、主要工作

(一)村财乡管成绩显著,干部群众十分满意。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群众50年来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农村财务管理成为他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和焦点,财务清、民心安、干群和、社会稳。各级党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区财政、农业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强化管理、监督和指导。全区29个乡镇,211个村、1424个社的村账乡农经代管工作:一是制度健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和《××区村级出纳人员工作考核办法》,从民主理财、会计岗位责任、出纳岗位责任、现金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账簿票据管理、开支审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地补偿费管理、会计工作交接、财务公开、经济审计、档案管理等13个方面规范了工作行为。办法和制度下发到乡镇、村、社执行,并制成图表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基本做到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二是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29个乡镇都配备了一名事业编制,财政全额带资的农经专职干部代理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每个村配有一名政治思想好,文化基础高、业务熟悉的出纳人员协助管理现金、银行存款和财务,211个村经过民主推荐选举建立了5至7人的民主理财小组;在29名乡镇农经干部中大学本科学历4人、占14,大学专科学历18人、占62,中专学历7人、占24;获得农经师职称7人,助理农经师职称22人;29人全都通过会计资格、计算机资格培训考试,领取了《会计工作资格证书》和《电算化合格证书》,实现了会计人员执证上岗;对211个村出纳员和村主任进行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有了明显的加强与提高。三是业务处理规范及时,财务公开详实清楚。统一使用了财政部门监制的会计账簿和《广元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收款收据》、《广元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付款凭证》;严格按照财政部《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建立账户,进行会计核算;经济业务多的村社每一个月做一次账,经济业务少的村社每两月做一次账;收支原始凭证按照程序先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签章,再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审签,代理会计严格复审后才能入账核算,对不合法、不属实的收支业务票据拒绝入账,并查清来龙去脉后再作处理;财务公开每季度一次,项目齐全,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四是办公环境得到改善,档案管理规范安全。各乡镇配有专门的农经办公室,购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柜,有10个乡镇购置了电脑设备,太公镇、柳桥乡、红岩镇、虎跳镇、晋贤乡、张家乡、青牛乡、梅树乡等8个乡镇购置安装了财务软件,实现了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五是财务明白农民满意,干部清白群众信任。由于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管,各项工作有了明确统一的要求,做到了该用的资金合理用,不该花的钱不再乱花,村社财务长期混乱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村社干部两手清白,农民群众心中明白,全年未发生村社财务上访案件,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兴办农村集体公益事业。

(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管好用活承包土地经营权。

1、强化土地承包管理。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提议,深入开展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调研活动,向区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继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意见》,坚持在1999年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和2005年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前提下,对农村承包土地权属进行清理,确保农民承包土地记载清楚、界限明确、产权明晰。

2、依法引导和指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新形势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引导和指导农民自愿、有偿、依法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是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元委〔2009〕43号),使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具操作性;二是建立了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引导和指导土地流转工作。一年来,全区流转土地3.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5.65。其中:租

赁承包流转2.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8.33,转包流转1.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1.67。引进和培育业主500余家,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立起蔬菜基地1万余亩、红阳果猕猴桃基地1.5万亩、蚕桑基地2.5万亩、烤烟基地1.5万亩,中药材基地2千余亩、木耳基地1千余亩、生猪养殖小区50余个。一批批香葱、木耳、红阳果猕猴桃、丝绸等特色

农产品已远销国外,烤烟、中药材、猪肉等已畅销省内外,特色农业在为社会提供了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为全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00余元。

3、妥善处理农村承包土地纠纷。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城镇、亭子口电站建设等商业用地,再加之随耕地面积的种粮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逐年增加,农村土地不断增值,农民在土地上得到的收益越多,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就越加重视,土地经营纠纷就频发。为及时妥善处理农村承包土地纠纷,在元府办函〔2008〕55号《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区、乡镇、村、社各自的责任,全区共调解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350余件,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一般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镇,重大问题不出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和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减负监督到位,惠民政策落实。

1、减负机构健全。区、乡镇调整充实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均由区长、乡镇长担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区、乡农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2、减负制度落实。按照川纪办[2003]80号文件精神,建立了预防和处理农民负担案(事)件制度,区、乡镇党政“一把手”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区纠风办与各乡镇及区级部门签订了《减轻农民负担纠风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减负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全年工作目标进行严格考核。

3、政策宣传到位。充分利用会议、有线电视、××农业信息网、广播、板报、专栏、科技赶场、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减负、惠农政策;区农业局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区物价局等四局办联合转发了《四川省2009年度涉农收费和价格表的通知》向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学校下发了《四川省乡镇主要涉农收费公示(2009年度)挂图》,多层次公示了各项涉农收费的具体标准。

4、收费规范有序。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到区政府收费大厅缴纳,村社合作经济组织“一事一议”和水费等生产性收费全部使用了《广元市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统一纳入村社财务管理。

5、惠农政策落实。我区2009年度粮食直接补贴238万元,农业综合补贴1459.34万元,水稻良种补贴232.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98.914万元,小麦良种补贴121.048万元,油菜良种补贴110.643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91.6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补贴资金80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812.7万元;为21014名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减免教材费253万元、减免公用经费学819.72万元,为9331名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292.325万元,“两免一补”资金共计1365.045万元;全区五保12060人,集中供养325人,分散供养11735人,月人平供养经费150元,五保人员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医疗救助;全区农村低保6636户、21961人,人均月平差额补贴57.24元;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93542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数的90.86,每个参保人员每年保费10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保费20元,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补贴80元;各项补贴及计划生育人员奖金等都是由区、乡财政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一折通”的方式兑付到农户的,农机购置补贴等是以现金结算方式直接补贴到购机农户。

6、严格收费政策。一是农村中小学收费。严格按照川教〔2006〕278号规定标准,小学每生每期作业本费15元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初中每生每期作业本费20元,中小学生住宿收费严格按照广价费[2004]149号文件规定标准执行。搭伙费:学校本着“方便学生,保本不盈利,学生自愿”的原则开办食堂。各学校都挂有由区物价局统一制作的收费公示图表,实行了“一张票开完、开尽”制度,没有出现违规违纪收费行为。二是农村水费。全区有中型水库2座、小

(一)型水库8座、小

(二)型水库64座,农业生产水费标准严格按照元区价〔2004〕20号文件规定,中型水库每立方米0.10元、小

(一)型水库每立方米0.08元、小

(二)型水库每立方米0.06元的标准计量收费,山坪塘的水费标准是由村社合作经济组织自行决定,没有列入物价控制范围,没有出现中间环节乱加价、平摊水费、超面积收费和搭车收费行为。三是农机监理收费。严格执川价发〔2008〕61号公布的标准收费,拖拉机反光号牌每副40元、行驶证每证15元、临时行驶证每证10元、安全技术检验费每车次60元,没有乱收费行为。四是殡改收费。严格执行川价费[2001]77号规定标准收费,遗体运费10公里以内每车次60元、10公里以外每公里加收3.5元。五是农村报刊征订。按照川委办[2004]14号和川新出联[2004]4号文件规定进行界定。《人民日报》订到乡镇党委和城镇中小学党支部;《求是》订到乡镇党委;《四川日报》订到乡镇党委、城镇中小学校党支部、村和有条件的社、乡镇部门、企业和村办企业;《四川农村日报》订到乡镇的涉农部门、村、社和乡镇、村办企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订到基层党支部和有条件的党员干部;《广元日报》订到乡镇部门及负责人、村、社和村办企业、农村中、小学。基本控制在“乡镇订阅报刊不超过2000元,大的乡镇不超过3000元;村级组织不超过500元,大村不超过800元;村小学不超过200元,乡镇中心小学不超过1000元,乡镇初中不超过1200元,高(完)中不超过1600元”规定限额内。六是农民建房、计划生育、个体工商登记、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户籍证照、集体土地使用证、结婚登记、畜禽服务性收费等均严格按照川价发[2008]61号通知公示的标准执行。七是农村电费。国家电网供电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合表0.5224元/度,一户一表用电量在60千瓦/小时内0.424元/度、61至100千瓦/小时0.5524元/度、101至150千瓦/小时0.5824元/度、151千瓦/小时以上0.6324元/度,农排农灌用电0.1914元/度、商业用电0.8638元/度、非居民照明用电0.7878元/度;地方电力公司供电地区,居民生活用电0.80元/度、农排农灌用电0.275元/度、商业用电1.29元/度、非居民照明用电1.19元/度、农业生产用电0.835元/度、非工业和普通工业用电1.19元/度。

7、“一事一议”规范。今年开展一事一议兴办村社公路、水利等公益事业的村73个,占全区211个村的34.60。在标准、范围和程序上严格执行《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意见(试行)》和《广元市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筹资:每个农村人口每年没有超过15元;筹劳: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没有超过10个标准工日,筹资和筹劳只取其一。严格按照“议事、公示、报批、实施、核算、再公示”的程序开展了工作,到区负监办审核备案和以村社为单位公开达到100。73个村采用一事一议筹集劳力22.5万个,以资代劳1350万元,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3800万元,修建和硬化村、社公路155公里、新修维修圹、库300余口、引放水渠系52公里、清淤泥145万立方米。年内全区接农民负担信访1件,办理完结1件,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2件,处理违规违纪3人,退还违规违纪金额0.2万元。

8、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一是区物价局、农业局联合印发了水稻、玉米杂交种子和化肥最高零售限价《公告》,广泛公示了水稻、玉米两杂种子和化肥最高零价格,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开展了水稻、玉米“两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督整顿,有力的打击了不法行为;三是从2008年秋季起,国家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实行了招标采购,水稻、玉米两杂良种和油菜种子实行销售备案审查制度。

9、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区委、区政府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纳入各级党、政“一把手”责任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作风环境建设考核内容严格考核;二是区减负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通知》,从“继续贯彻落实‘五项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三个方面明确和强调了减负工作;三是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乡镇、村社、农户以明查暗访的方式开展农民负担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引导专合组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纽带和桥梁,是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载体。一是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家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的税费减免、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优惠扶持政策;二是大力推广紫云红阳果猕猴桃专业合社经验,树立示范带动作用。到12月底,全区已建立龙头企业五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83个,入社(会)员10189个,带动农户35788户,发展优质粮油、蚕桑、烤烟、蔬菜、水果、药材、食用菌、畜禽等产业,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等,实现收入2500万元,利润648万元,直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352元。

(五)严格统计制度,提升统计质量。根据省、市安排布署,在柳桥乡柳桥村、梅树乡梅树村建立了50户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记账户,深入11个乡镇多点抽样调查。通过记账监测和多点调查掌握了粮经产量和收入的第一手资料,较为准确的推算全区粮经产量和农村经济收入,做到了依法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报送各类报表、资料等38次。

(六)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农经宣传。一年来,我们深入村社及农户从财务管理、土地流转、农民负担监管、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入手,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文章和信息22篇。其中被《广元农业信息网》采用11篇,被《四川农业信息网》采用2篇,被中国农经信息网采用10篇。通过调研宣传,提升了××农经工作的知明度,得到了区、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七)建立农经档案,专人妥善保管。农户承包土地登记卡做到了一地一格、一户一页、一社一册,田地名称、面积、等级、四至边界填写完整清楚,一式三册,乡(镇)、村、社各保存一册,土地承包电子档案的建立正在试点之中。村社财务资料全部收归乡镇农业站,由乡镇农经干部负责归类立卷。乡镇农户承包土地档案和村社财务档案基本做到了一村一柜,一社一格,由乡镇农经干部负责管理。

二、主要问题

(一)人少事多,不能面面具到。2004年乡镇农业系统机构改革后,每个乡镇只配备了一名农经干部,区业局农经站只有2人,不仅要履行好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农村经济统计、农村经济审计、农民专合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指导等7大项工作职责,还要完成好政府交办的其它中心工作,农经人员无论在时间、体力、精力和业务技能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工作要求。

(二)办公设施落后,知识有待更新。全区29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只有8个乡镇开展了财务管理电算化,占乡镇总数的27.58。人力手工操作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由于长期没有系统培训,政策、业务知识老化。因此,办公设施和人员知识亟待更新。

三、来年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农经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目标管理,努力推进农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优化财务管理。以“村账乡代管”为抓手继续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从账簿、票据、审签、公开、电算化入手规范会计业务。

(二)强化土地承包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区、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土地流转服务站;二是尽快建立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三是对区、乡(镇)、村从事土地流转工作人员和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员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培训;四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依法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指导力度,促进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大户和业主集中;五是及时调解土地纠纷,在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服务于农业产业化。

(三)强化农民负担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对粮食补贴、农业综合补贴、购买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惠民政策贯彻落实监督力度。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维护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四)加强农民合作专业组织管理指导。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强指导、服务和登记管理工作。

(五)依法开展农业统计工作。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推算指标数据,努力做到数据真实可靠,报送资料及时。

(六)积极开展农经调研。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写出有价值的信息、调研文章,指导好全区农经管理工作。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篇7

《农业机械化管理》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运筹学、工业技术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能够分析、研究如何用好、管好农业机械设备, 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地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 使其获得最佳效益, 具有农业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用机械动力和农机具来装备农业, 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 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及资源利用率,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1.1 不同层次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及工作内容

(1) 社会经济战略研究决策层 (行政领导或高层行政部门) 。通过农机化与农村经济、相关工业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关系的研究, 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战略和方针, 如总体发展速度、优先发展领域及农业机械化布局等。

(2) 宏观管理组织层 (农机局、院、所) 。制定地方规划、确定攻关战略及优先发展机型, 并根据地方特色, 确定经营、管理体系和策略。

(3) 微观经营管理层 (生产、服务单位) 。解决与生产、销售和维修服务有关的问题。

(4) 机器技术层 (使用者) 。解决与使用维修有关的问题[1、2]。

1.2 重工科轻管理现象的具体表现

由上述可知, 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 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然而, 目前大多数招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高等院校, 特别是工科院校, 普遍存在重工科、轻管理现象, 具体表现如下。

(1) 教学课时太少, 大多数工科院校该门课程计划学时为20~30学时, 教学内容无法展开, 顾此失彼。

(2) 教学内容陈旧且杂乱无序, 学、用脱节。随着农业工程学科及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管理方面也有了较大发展, 教学内容需作相应调整。

(3) 教学方法单一, 直观性较差,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较少。

2 主要教学内容选择

由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没有开《管理学原理》、《管理运筹学原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 《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需将上述课程及最新成果融入本门课的教学之中, 以便使学生从原理上理解本课程, 以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2.1 管理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 管理与管理学。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发展简史、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本职能有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3]等;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及效益原理等;基本方法有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及教育方法。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基本认识, 形成一个基本概念。

(2) 农业机械化管理。主要讲述我国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沿革、特点、主要内容、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基本方法有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教育和激励方法以及法律方法等, 即管理学基本方法在农业机械化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2.2 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组织结构与层次

(1) 管理学中的组织与组织结构。简单介绍组织的含义、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与结构设计以及管理层次。组织的构成要素有人、职务或职位、关系及目标等[5]。

(2) 农机化管理的层次及其职责。农机化管理的层次主要有社会经济战略研究决策层、宏观管理组织层、微观经营管理层和机器技术层。

(3) 农机化管理的结构体系及其职责。农机化管理的结构体系及其职责有农机化管理机构、试验鉴定机构、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监理机构及教育培训机构等, 以及各机构的职责。

2.3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1) 管理学中的计划与决策。主要介绍计划的内容, 5个“W”和1个“H”;计划的基本特征, 超前性、普遍性、主导性和效率性等;计划的类型, 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及作业计划;计划与决策的关系[3];定性、定量决策方法;线性规划基本原理及解法[4]。

(2)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主要讲解农业机械化规划的制定原则与内容。

(3) 机械化农业企业经营规划。主要讲解农业机器的选型与配备;经营规模受限情况下的机械化经营规划;机具受限情况下的经营规模和经营项目规划;农业机器服务企业经营规划[1];农业机械化可行性研究;农业机器的更新。

(4) 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的是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 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节主要讲解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的特点、要求和研究对象;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研究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和比较分析等。

2.4 农业机械化管理中的领导与控制

(1) 管理学中的领导与控制。简单介绍领导的含义、本质以及权力的构成。控制的必要性和机理、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控制方法。

(2)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主要讲解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基本框架, 包括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综合保障能力、综合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3) 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主要讲解农业机械化作业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影响农业机械化作业经济效果的因素。

(4) 农业机械化生产效果评价。主要讲解农业机器作业生产率、农业机器作业成本、农业机器作业质量以及农业机器编组及其计算;农业机器的安全作业与监理工作等。

(5) 农机购置补贴。简单介绍农机购置补贴的必要性、现实性;补贴的操作程序、效果及存在问题等。

2.5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1) 管理与服务。现代管理的重要特点是以人为本, 现代管理不是从管理主体角度考虑如何管制被管理者, 而是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 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这里主要介绍现代管理的特点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2) 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主要讲解农机服务体系组织结构与功用;服务体系的建设核心, 包括服务市场化和服务产业化;农机试验鉴定与推广体系的组成、特点、功能、内容及方法等。

(3) 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与管理。主要讲解农业机器技术状态诊断与维护、用油管理、机务工作计划以及市场经济下农机技术服务的社会化。

(4) 跨区作业及其服务体系。跨区作业出现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和现状;跨区作业的服务特点及跨区作业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跨区作业服务内容, 包括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6]。

2.6 现代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

(1)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介绍卫星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遥感技术 (RS) 在农业上的应用[7]。

(2) 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主要介绍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农机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从以上分析看出, 《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需含有对管理学及其基本职能的简要介绍内容, 农业机械化管理可以看作是管理学基本原理在本部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这样既解决了管理学内容枯燥无味问题, 使管理学知识鲜活起来, 又解决了农业机械化管理内容的杂乱无序问题, 使其在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化、有序化。同时, 给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方法的运用以理论支持, 为农业机械化管理研究指明了方向。

3 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教学实际, 在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基础上, 作如下改进。

(1) 在专业认识实习中增加管理学内容。专业认识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农业生产企业中, 了解本专业在生产实际中所涉及的范围和农机化体系的实质, 了解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作业的基本要求, 对农机化装备的主要构造、工作原理及作业过程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等。在本专业认识实习中增加管理体系与方法内容, 使学生对农业机械化管理有一个直观了解。

(2) 要求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中, 到当地农机局、农业企业、农业机械公司等调查目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体系和具体办法。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增加教学中的直观性。

4 结论

(1) 《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需含有对管理学及其基本职能的简要介绍内容。

(2) 教学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 增加教学直观性。

摘要:《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目前, 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陈旧且杂乱无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该课程中进行管理学基本原理的介绍, 可以使该课程在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化、有序化。该课程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增加直观性。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焕文.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5 (第2版) .

[2]朱瑞祥、邱立春.农业机械化管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

[3]鄢敦望.管理学原理与应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2.

[4]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5]冯国珍, 王云玺.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2.

[6]康西强政企联手为跨区作业提供信息服务[J].农机科技推广.2007, (7) :45.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项目计划;改革创新;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30

1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现状

农业始终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对农业项目基金的投入增大、国家扶持政策逐渐优化,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建设新型的农业经济体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农业项目资金的扩大,一些地方部门在各个农业项目的资金分配与合理利用上随之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分配、消费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组织与决策。从宏观的角度包括经济结构管理、生产布局与生产计划管理、资源管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仍然是农业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管理工作当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业项目的建设质量与发展速度,有待于进一步的去提高完善。

2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意义

经济管理对于农业来说是除了生产能力以外对农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农业经济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基础设备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关系着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的增收情况。合理的组织计划生产力,使人力、物力、资金更高效的被使用;合理的调节好生产关系,使广大农业劳动者更有激情的投入工作,产出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所以说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对于国家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3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3.1农业平均生产力还不高,农民增收滞缓

3.1.1机械化水平较低 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不仅仅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不及我国经济环境下应该保证的农业需求。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多为偏远地区)传统的人力耕种依然是耕作的主要手段,人力与畜力当然远远不及机械生产。农业的科技创新无法广泛应用于农业技术,科研机构各大农林院校都开始有自己的创新发明,但这种创新发明仅仅被用作试验田中难以普及到更为广泛的地区。

3.1.2没有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土地不集中导致没有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单位面积土地占用的生产资料费用、生产成本费用及农产品的输出等是衡量农业集约程度的综合指标。从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到土地承包制确实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一定时间内促进了农业生产。然而土地承包制并没有改善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农民没有集约化生产更能提高产量和收益的意识,他们对市场经济体系的认知有限。

3.1.3劳动力的转移 为了发展工业,我国一度实行“以农支工”的政策,当时很多的农民都被征用到工厂支持工业的发展。由于小农经济收入不高,很多农村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导致农村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此外,农民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力。

3.2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难达高效益

3.2.1国际农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的贸易体制和国际进出口政策都深受影响,新阶段的农业生产就要跳出原有的传统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城乡统筹工作没有到位,农业经济整体规划工作也不充分。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市场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农业经营体系都发展的不健全,直接制约了农业总体经济的发展。

3.2.2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买卖没有形成市场化交易,起不到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农业市场化表现出来的是整体结构的不平衡与经济体制的落后,从资金到土地分配到农业现代化技术低于农业总体市场化程度。

3.2.3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 绝大多数地区,产前服务主要依靠供销社系统来进行生产线资料的供应,依靠国家农业技术部来提供培土、栽苗的技术推广,其他非国有组织提供的服务极少,还有缺少相应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的不对称会间接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农民一开始进入农业市场就存在盲目性,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信息都不发达,对于国家更新的政策项目都无法第一时间获知,这就导致了竞争的不公平性,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3.3农业项目资金分配使用不规范

3.3.1各部门之间合作不协调,整合资金不到位 我国的农业项目基金需要经过申请、核实、审批等流程才能派发到农用项目申请人的手上,中间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部门,从中央到地方还可能经历各地区政策不同的情况和地市级县级的审批流程。繁缛的项目资金分配过程很可能导致农民使用资金时有延误。

3.3.2项目规划不科学 现代农业发展基金通常一年为期,同时由财务部与农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由于工程计划时间短、设计规划太仓促,项目很难在有序的环境下保证良好的质量,项目的资金效益发挥不完全。并且缺少合理的考评机制,项目实际的绩效不能真实完整的测量出来。

3.4农业管理缺少相关专业的人才

农业管理是一个冷门的专业,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通常在毕业之后选择去科研所或农业相关对的政府机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基层去管理农业。而很多农业管理是需要回到基层去考察指导的,农民本身对于现代化农业的知识了解有限。

4面对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4.1 创新经营体制

涉及部门多,在分工不明确的工作中,又经常颁布繁琐的规定,经常进行各种检查,给农村工作者带来许多影响。从服务农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建立一个把畜牧业、农业、水利都包括的大农业局。

4.2 增多财政投入渠道

以现在的单一投资,要得到农民的经营权,建立农业园区,唯一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发挥社会团体,企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并且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投资程序和制度来发展农业项目投资。目前财政投入混乱,盲目投资多,一些地方资金投入大但收益很小,国家在投入资金中,缺乏科学论证项目实施过程,没有监督。发展农业离不开资本投资,方式不变化,很难建立现代农业。

4.3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的途径

4.3.1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 传统农业依然存在,现代农业实体还没有形成的转折期,农业科技在农业科技市场作用力下的进展不大,转型期的工作需要由政府扶持并做好。

4.3.2改变科技服务范围 科技服务范围,不仅要传导新技术,更要将新的耕作方法,推进农机化,推行先进的理念。在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不可能一个政策,农民工就回到农村。现代农业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困境,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广泛应用机械,实现农业的发展。

4.3.3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各个部门的合作精神 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各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转变工作思想,积极工作。对于尚未满足工作需求的员工,允许一段时间的学习期,并在学习期达到相应的水平。此外,对农业人员还应进行资格鉴定,没有农业科学知识的人员应及时清除。

5结语

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各个部门间团结协作,会更高效地、更科学地进行全方位的农业经济管理,建立更好的农林经济体,为广大农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程漱兰, 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林万龙,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吴象.中国农村改革实录[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端,硕士,阿坝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

网络出版时间:2016-09-08 15:56

上一篇:毕业时给老师的感谢信下一篇:胡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