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总结(共8篇)
有机化学基础总结 篇1
1、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结构式、投影式;
2、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4、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5、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
6、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7、烷烃的物理性质;
8、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有机化学基础总结 篇2
纵观近三年高考模拟题和高考阅卷情况, 有机化学基础主要失分点有: (1) 概念模糊或相似概念易混淆; (2) 化学用语不规范是失分重灾区, 如结构式、分子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等混淆, 化学键连接错误, 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漏掉小分子或错写条件等; (3) 结构、性质、条件之间转化错位; (4) 混淆官能团之间差异性等。归纳起来, 这些常见易错点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误区一、有机物组成与结构
易错点1缺乏统摄规律能力, 无法找到有机物排列规律, 导致化学式推算错误。
例1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 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的应为 ()
【错解剖析】如果不会运用数列知识重新分组, 可能错选B项或D项。
【解析】分析表格中有机物排序:烯、烷、醇、酸, 烯、烷、醇、酸, 烯、烷……每组4种有机物, 碳原子数相等。重新分组, 将碳原子数相等的有机物归于一组:
第26项, 排至第7组, 组内排至第2位, 即第26项为烷烃, 碳原子数等于组序数+1, 故第26项是辛烷 (C8H18) 。
【答案】C
感悟:根据有机物分子式排列顺序, 结合数列知识确定有机物分子式时, 首先要分析有机物类别并排序;其次, 重新根据碳原子数分组;最后, 结合数列知识确定需要的分子式。
易错点2混淆六元环和苯环, 导致有机物性质判断错误。
例2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召开, 杜绝使用兴奋剂是国际社会共同的目标。兴奋剂甲与足量氢气在镍、加热条件下生成乙, 降压药丙与足量氢气在镍、加热条件下生成丁。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下列关于上述四种有机物的推断合理的是 ()
A.上述四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B.甲、乙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2, 丙、丁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
C.等物质的量的乙、丁分别与足量钠反应, 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1∶2
D.甲的分子式为C20H23O3, 丁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和酯基
【错解剖析】本题易误认为乙和丁含有苯环, 错选A项。
【解析】由丙到丁知, 羧基中碳氧双键、酯基中碳氧双键都不能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A项错误;1mol甲与7mol氢气加成生成1mol乙, 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 B项错误;乙、丁中羧基、羟基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1mol乙含3mol羟基, 1mol丁含5mol羟基和1mol羧基, OH~1/2H2, —COOH~1/2H2, C项正确;有机物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甲的分子式为C20H24O3, D项错误。
【答案】C
感悟:有机化学中, 六元环有苯环、环己烷、环醚、环酯等, 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只有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有机物具有酚类性质, 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易错点3忽视有机物价键特点, 导致有机物立体结构判断错误。
例3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互为同系物
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
C.均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D.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错解剖析】混淆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最小”与“最多”含义, 易错选D项。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荧光素与氧化荧光素含有的官能团不完全相同, 不属于同系物, A项错误;两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含有苯环, 都可发生硝化反应, B项正确;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官能团只有羧基, 故氧化荧光素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C项错误;苯环直接连接的原子一定共面, 故荧光素和氧化荧光素分子均最少有7个碳原子共面, D项错误。
【答案】B
感悟:判断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情况, 可以采用拆分法, 将复杂的有机分子拆分成几个“部件”, 联系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空间结构, 结合立体几何知识, 转化成“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4没有抓住有机物中碳四价原则, 导致分子式、模型与结构式转化错误。
例4扎那米韦 (分子结构如下图) 是治流感的药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9N4O7
B.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
C.一定条件下, 该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
D.一定条件下, 该物质能发生缩聚反应
【错解剖析】忽视有机物中碳原子形成四个化学键, 误判断有机物分子式。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与分子式、性质等。一个扎那米韦分子含有12个碳、20个氢、4个氮、7个氧, 分子式为C12H20N4O7, A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 能使溴水褪色, B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 且与OH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 符合消去反应条件, 能发生消去反应, C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羧基、氨基, 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或多肽, D项正确。
【答案】A
感悟:有机物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 (共价键数目) 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是:8 (或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个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 (共价键数) , 故该有机物的分子中, 碳、氮、氧、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数目依次为4、3、2、1 (这里, 将三键视为三个化学键, 双键视为两个化学键) 。
例5科学研究发现,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传导物质, 也是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能影响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以硝基甲烷和香兰素等为原料合成多巴胺, 某同学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多巴胺球棍模型 (如下图所示) 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短线”表示单键、双键或三键。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1) 多巴胺的分子式为。上述5种有机物都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2) 上述流程中, 不包括下列反应类型的是。
A.消去反应B.加成反应
C.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
E.取代反应
(3) 下列关于多巴胺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1)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 既能与溴水反应, 又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3) 既能与碳酸钠反应, 又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4) 既能与氢气反应, 又能与氧气反应
(4) 写出A→M的化学方程式:。
(5)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香兰素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 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2)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 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错解剖析】本题如果不熟悉有机分子中下列各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数目, 会导致球棍模型与结构式转化错误。
多巴胺属于胺类, 含有氨基 (-NH2) , “胺”和“氨”易错易混。
综上分析知, 上述流程从左至右, 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消去、加成、还原、取代。
(3) 多巴胺含有酚羟基和氨基, 还有苯环。氨基是碱基, 能与氯化氢反应;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反应, 但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 它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酚能被氧气、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 芳香族化合物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4) 由M与氢气反应生成B, 逆推:A到M发生消去反应, 另一产物为水。
(5) 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含5种氢原子, 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说明它含有羧基 (—COOH) ;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说明它含有酚羟基;—COOH和OH上含有2种氢原子。侧链必含有—CH2—, 已有3种氢原子, 还有2种氢原子必在苯环上。所以, 该同分异构体含有羧基、酚羟基, 只有2个取代基, 且位于苯环对位, 使苯环上只有2种氢原子。
(6) 受上述流程图启示, 步骤 (1) :苯甲醇催化氧化 (氧气/铜, 加热) 成苯甲醛;步骤 (2) :苯甲醛与硝基甲烷反应;步骤 (3) :消去反应, 脱去水;步骤 (4) :催化加成;步骤 (5) :锌-汞/氯化氢共同作用下硝基被还原成氨基。
【答案】 (1) C8H11O2N羟基
感悟:推断有机物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 (1) 价键法。根据球棍模型、键线式结构、结构简式等推断有机物结构式, 要抓住碳、氮、氧、氢等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对于球棍模型, 从原子形成共价键数目可以判断原子种类, 如碳、氮、氧、氢形成共价键数目分别为4、3、2、1, 直接观察图示, 对号入座。值得注意的是, 碳碳之间可能存在双键、三键, 碳氧之间存在双键, 而往往只用一根“短棍”表示化学键,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对于键线式结构, 往往省略了氢原子, 用点表示碳原子, 一个拐点就表示一个碳原子。键线式结构转化成分子式时, 先补齐氢原子, 然后, 分别数清各原子数目;有机化合物中元素排列顺序有一定规律, 一般按碳、氢、氧、氮 (或氯) 等顺序排列。 (2) 对照法 (或比较法) :对照反应物和产物结构, 从化学键变化角度判断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或另一种产物结构;也可以对照产物和反应条件判断反应物结构;还可以对照最终产物和最初反应物, 分析中间产物变化。有机物转化大多数是官能团变化, 碳干往往没有变化。用比较法观察哪个部位发生了变化, 由什么官能团变成什么官能团, 暗示了什么反应等。
误区二、有机物命名
易错点1忽视系统命名法中最小规则, 导致有机物命名错误。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错解剖析】本题如果忽视系统命名法规则, 取代基位次之和不是最小会导致易错选A项。
【解析】系统命名法中取代基尽量取位次值之和最小, 化合物的名称应为2, 6-二甲基-3-乙基庚烷, A项错误;丙氨酸与丙氨酸、苯丙氨酸与苯丙氨酸各形成1种二肽, 而丙氨酸与苯丙氨酸形成2种二肽, 共形成4种二肽, B项错误;苯的同系物只含一个苯环, 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H2”, 而该化合物含有多个苯环, 不是苯的同系物, C项错误;HOCH2CH (OH) CH2OH (甘油) 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三硝酸甘油酯O2NOCH2CH (ONO2) CH2ONO2, D项正确。
【答案】D
感悟:在系统命名法中, 如果有两种选择主链方法, 应以取代基最简单的一种为准;如果有两种编号方式, 应以取代基位次之和最小的一种为准。在烷烃命名中, 主要取代基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等。在有关概念判断中, 要区别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指烷烃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一个苯环取代, 通式符合CnH2n-6 (n≥6) ;含苯环的烃为芳香烃, 可以是一个苯环、二个苯环和多种苯环;而芳香族化合物指含苯环的有机物, 如苯甲醇、对苯二甲酸等。
易错点2混淆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
例2下列各组有机物中, 互为同系物的是 ()
A.乙烷与己烷
B.新戊烷与2, 2-二甲基丙烷
C.乙酸甲酯与甲酸乙酯
D.乙二醇和丙三醇
【错解剖析】本题易错选B项, 错因是仅根据“戊”和“丙”判断其化学式不同。
【解析】A项, 乙烷与己烷都是烷烃, 符合同系物概念, 正确;B项, 新戊烷与2, 2-二甲基丙烷是同一种物质, 错误;C项, 乙酸甲酯和甲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错误;D项, 乙二醇与丙三醇属于同一类物质, 它们官能团数目不同, 分子式相差不是若干个“CH2”, 错误。
【答案】A
误区三、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
易错点1忽视有机物溶解性, 导致错误选择有机混合物分离方法。
例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 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 过滤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 分液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分液
D.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 分液
【错解剖析】忽视三溴苯酚溶于苯, 错选A项;忽视乙醇、乙醛易溶于水, 错选B或C项。
【解析】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 溴溶于苯中, 难分离;正确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得到苯, A项不正确。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 乙酸钠与乙醇溶液不分层, 不能分液;正确操作是加入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得到乙醇, B项不正确。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乙酸钠溶于水, 而乙醛也易溶于水, 不分层, 无法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醛与乙酸;正确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得到乙醛, C项不正确。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而乙酸丁酯在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液体分层, 可以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丁酯与乙酸, D项正确。
【答案】D
感悟:对于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常根据物质溶解性、沸点等操作, 一般选择蒸馏、分液、萃取等;能用简单方法分离的不宜选择操作复杂的方法。例如, 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的混合物, 用分液法提纯乙酸乙酯, 而不用蒸馏法。
易错点2混淆有机物官能团, 导致错误判断有机物性质。
例2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钠反应放出H2, 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错解剖析】混淆油与脂的官能团, 错选A项;忽视烷烃和烯烃结构差异, 错选B项;机械理解“官能团”决定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错选D项。
【解析】油脂中含有不饱和键,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故A项错;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而乙烯与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故B项错;乙醇中的官能团是羟基, 而乙酸中的官能团是羧基, 故D项错。
【答案】C
感悟:官能团相同, 有机物化学性质相似;但是, 化学性质相似, 不一定官能团相同。例如, 酚羟基、醇羟基、羧基、酯、卤代烃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醛类、甲酸盐或甲酸酯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A.NaHCO3溶液B.Na2CO3溶液
C.NaOH溶液D.NaCl溶液
【错解剖析】忽视酚羟基能与碳酸钠反应, 易错选B项。
【解析】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 而羧基的酸性比酚羟基的酸性强, 由产物知, 水杨酸分子中只有1个氢被中和, 只能是中和羧基, 酚羟基不反应。因为碳酸的酸性比酚的酸性强, 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 酚羟基不与碳酸氢钠反应, A项正确;酚电离H+能力比HCO3-电离H+能力强, 故羧基和酚羟基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B项不正确;氢氧化钠能中和酚羟基和羧基, C项不正确;氯化钠溶液与水杨酸不反应, D项不正确。
【答案】A
感悟:中学易混淆的官能团有: (1) 醇酯基与酚酯基, (2) 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 (3) 醛基与羰基等。
易错点3忽视官能团之间干扰, 导致有机物检验方法出现错误。
例4对于有机物HOCH2COOH, 下列检验该物质含有醇羟基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取样品, 加入钠, 若产生气泡, 则说明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B.取样品,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若溶液变红色, 则说明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C.取样品,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若产生气泡, 则说明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D.取样品, 加入乙酸和浓硫酸, 加热若有果香味油状液体产生, 则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错解剖析】本题易忽视醇与羧酸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泡, 错选A项。
【解析】醇羟基和羧基都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 且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 醇羟基在浓硫酸作用下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通过果香味油状酯可证明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
【答案】D
感悟:检验该有机物也不能用下列方法:取样品, 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钠。因为引入水, 水和醇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泡, 不能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醇羟基。
误区四、有机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
易错点1忽视有机反应类型的断键规律, 导致错误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例1下列各组反应中, 甲和乙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
【错解剖析】本题易忽视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断键规律及特点, 错选B项。
【答案】C
感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产物都是一种, 原子利用率为100%;缩聚反应产物除高分子化合物外, 还有小分子, 原子利用率小于100%。加聚和缩聚的共同点是产物都有高聚物生成。
易错点2混淆醇消去和卤代烃消去反应产物, 错选有机反应条件。
例2塑化剂中最常见的为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简称DOP或DEHP, 可用乙醛与邻苯二甲酸酸酐分步合成制得, 合成路线如下图。
(3) 利用邻苯二甲酸酸酐与2-乙基-1-己醇合成DEH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过程涉及加成、消去、酯化、聚合等类型的有机反应
B.步骤 (1) 中反应 (2) 发生的条件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 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C.步骤 (1) (2) 连续操作时, (3) 、 (5) 消耗H2物质的量相等
D. (6) 反应方程式中产物H2O系数x=2, 及时除去 (6) 中反应釜内的水可提高DEHP产率
【错解剖析】混淆卤代烃和醇发生消去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易误认为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强碱的醇溶液和加热, 错选B项。
【答案】C
感悟:醇消去生成水和烯烃, 是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 原理为浓硫酸吸水, 促进化学平衡向生成烯的方向进行;卤代烃消去生成烯烃和卤化氢, 是在NaOH醇溶液中, 原理为氢氧化钠中和卤化氢, 促进反应向生成烯烃的方向进行。即可以从平衡移动角度理解醇和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易错点3漏掉加成反应方式, 导致同分异构体判断错误。
例3现有一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 (只考虑位置异构) 理论上最多有 ()
A.2种B.3种
C.4种D.6种
【错解剖析】本题易漏掉二烯烃能发生1, 4-加成, 导致漏掉一种加成产物, 错选B项。
(1) ab+cd (1, 2加成) (2) ab+ef (1, 2加成) (3) ab (1, 2加成) +cf (1, 4加成) (4) ef+cd (1, 2加成)
【答案】C
易错点4忽视同一反应条件可能发生多种反应, 导致推断有机物结构错误。
例4芳香烃衍生物A的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A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E的组成为 (C9H8O2) n, H的分子式为C18H16O6, I中含有1个苯环和1个六元环。
(1) A的结构简式为, B、D、H含共同官能团的名称是。
(2) 上述转化中, 单键变双键的反应有 (填序号) , 有机物转化中, 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暗示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3) 反应 (5) 的条件是, 写出反应 (7) 的化学方程式:。
(4) A的同分异构体X, 符合下列条件:a.X的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个信号;b.既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但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符合条件的X有种, 其中在等物质的量时消耗氢氧化钠量最多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错解剖析】本题涉及条件“浓硫酸、加热”, 易认为这是“酯化反应条件”, 忽视也是“醇消去反应条件”, 导致错误推断有机物组成。
【解析】根据A燃烧产物知, A不含碳、氢、氧之外的元素。A到G转化中, 碳原子数不变, 由H分子式知, A含有9个碳原子, A能发生催化氧化, 说明A含有伯醇羟基, 又因为I分子含有两个六元环, 结合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知, I含一个六元酯环。A的结构简式为, A催化氧化生成醛 (F) , 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羧酸 (G) ;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酯化生成环酯 (I) ;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E (高分子化合物) , 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 C在强酸作用下生成D。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感悟:对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要辨析“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加聚反应指含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产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 原子利用率为100%;缩聚反应指含羧基、羟基或羧基、氨基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酯或多肽, 另一种产物是小分子水, 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误区五、信息加工与综合推断
易错点缺乏信息处理能力, 不能正确推算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例题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以X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下 (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气体X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g/L, 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A的摩尔质量为46g/mol, 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E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3∶1, 1molE与足量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流程中, 属于同类有机物的有 (用字母代号表示, 写一组) 。
(2) 足量的B和E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其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写一种)
(4) 某同学设计X制E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1) 已知D分子只有一种氢原子, D的同分异构体名称为。
(2) 写出途径Ⅲ的化学方程式:。
(3) 上述流程中, 原子利用率为100%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 的反应有 (填序号) 。
(5) 根据上述涉及的有机物X、A、B、C、D、E、F, 回答下列问题:
(1) 等物质的量的纯有机物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量相等的有。
(2) 取Wg纯有机物在纯氧气中完全燃烧, 将生成的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中, 完全吸收, 固体净增质量等于Wg的有 (填字母序号) 。
【错解剖析】本题数据多, 框图没有明显信息, 只有通过数据计算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本题主要易错点有: (1) 缺乏数据处理能力, 不能正确运用题目给出的数据, 就无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2) 中学教材没有重点介绍环氧烷烃, 不能根据题目信息推知D为环氧乙烷, 导致障碍点无法突破; (3) 在书写多酯化学方程式时, 易漏掉水或水的数目。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信息确定各物质组成:M (X) =22.4L/mol×1.25g/L=28g/mol, X燃烧产物中n (H2O) ∶n (CO2) =0.5mol∶0.5mol=1∶1, N (C) ∶N (H) =1∶2, X的最简式 (实验式) 为CH2, 设X分子式为 (CH2) x, 14x=28, x=2, X分子式为C2H4;A能与钠反应, 说明含有-OH, 46-17=29, 残基为-CH2CH3, 知A为乙醇;B能与A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 说明B为乙酸, 不是乙醛。根据1mol E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molH2知, 1个E分子含2个-OH。根据E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知, 分子式为C2H6O2, 它是HOCH2CH2OH (乙二醇) 。依次推知, C为乙酸乙酯;D分子只有一种氢原子, 它是环氧乙烷, F为二乙酸乙二酯。同类有机物指官能团相同的有机物, 如醇类、酯类等。乙烯在银、O2催化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 D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二醇。 (1) 同类有机物指官能团相同的有机物, 但官能团数目不一定相等, 同系物必须要求官能团数目相同, 分子式只相差若干个“CH2”, 注意“同类有机物”与“同系物”二者差异。 (2) 书写酯化反应时, 注意“量”的问题, 本题可以考虑乙酸为足量, 生成二元酯;水分子或水分子的化学计量数易错写。 (3) 羧酸与羟基醛、羟基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根据性质推断有机物结构式。 (4) 乙烯与氧气在银等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过氧化氢可以看成是HOOH, 断裂氧氧键, 羟基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是理想的绿色化学反应, 原子利用率为100%。
【答案】 (1) A和E (或C和F)
感悟:推断分子式的流程:
(1) 推断元素种类:一般可以根据反应产物推断。如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可能含氧元素;根据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质量总和与消耗氧气质量相比, 判断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也可以根据产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总和与有机物质量相比, 若有机物质量与碳、氢元素质量总和相等, 则有机物只含碳、氢;若有机物质量大于碳、氢元素质量总和, 则一定含有氧元素。若产物有二氧化氮、氯化氢等, 说明有机物含有氮、氯元素等。
(4) 计算分子式 (化学式) :计算分子式通常有4种方法: (1) 根据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可以直接计算1mol有机物中所含碳、氢、氧等原子的物质的量, 直接写出其化学式 (或分子式) , 元素排列顺序一般为碳、氢、氧、氮、氯等。 (2) 根据有机物质量、元素质量计算:可以求出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与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将有机物化成1, 得出原子个数比值, 即已知1个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 直接写出化学式。 (3) 根据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先设通式, 如 (CH2O) n, 利用通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关系 (12+2+16) n=Mr求出“n”值。 (4) 根据通式和限制条件推算, 有些题目给出模糊数据, 要求结合化学意义讨论、推断出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例如, 某有机物的通式为CxH2x-1Oy, 110<Mr<200, 可以根据数学不等式以及化学式中各原子数为正整数、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 每个氧最多形成2个共价键的价键理论进行讨论得出符合题意的化学式。如果得出某有机物为C4H24O, 超过了碳四价要求, 说明16个氢原子应折合成1个氧原子, 正确的化学式为C4H8O2, 因为有机物中氢原子数最大值为碳原子数的2倍+2。
有机化学基础总结 篇3
A. 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 可以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 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B. 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其形成晶体析出
C. 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D. 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
3. 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NH][N][O][O][OH][OH] [N][N][OH][OH],已知:[—C—N— + H2O][—][—][—][O][H+
△] [—C—OH + —NH][—][—][—][O]。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有NH3生成
D. 能发生酯化反应
4. 得重感冒之后,常吃一种抗生素——头孢氨苄,分子式:C16H17N3O4S·H2O,其化学结构式为:
A.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
B. 1 mol该分子最多能与7 mol H2反应
C. 该分子能与碳酸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D. 头孢氨苄易溶于水,能使溴水褪色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表示,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D. 脂肪能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
6. 三聚氰胺(结构式如图所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阻燃剂、水泥减水剂和高分子合成等领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聚氰胺是一种蛋白质
B. 三聚氰胺是高分子化合物
C. 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 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
7. 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 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 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 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8. 玉米芯、甘蔗渣等在稀H2SO4的作用下水解所得的木糖(C5H10O5)属于多羟基醛,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木糖在H2SO4的作用下,加热又可生成糠醛:
(1)糠醛的分子式为 ;
(2)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反应类型是 (填下列选项);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脱水反应 D. 酯化反应 E. 消去反应
(3)写出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化学方程式: 。
9. 已知β-氨基酸受热,分子内失氨而形成α、β不饱和酸,例如:
试根据上述原理在上面括号内填入相应物质的结构简式。
高中化学会考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篇4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二、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三、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四、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有机化学基础总结 篇5
2018云南楚雄医疗招考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
及治疗知识点总结
2018年云南医疗卫生招聘公告已在陆续发布,如果大家要查询公告信息的话可以点击上方的2018年云南省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公告汇总链接进行查看为了让各位考生更加充分的备战医疗考试。今天楚雄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了2018云南医疗招考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及治疗知识点总结;
有机磷农药中毒怎么办?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常用杀虫剂,1605、1059、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最为常见。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
1.【单选题】女,28岁,晨卧床不起,人事不省,多汗,流涎,呼吸困难,体检:意识不清,双瞳缩小如针尖,双肺布满湿罗音,心率60/分,肌束震颤,抽搐,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B.急性安定中毒 C.急性有机磷中中毒 D.急性巴比妥中毒 1.【答案】C。
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及治疗方式:
要想了解有机磷农药中毒该如何急救,早期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先来看看有机磷中毒会有什么症状? 1.毒蕈碱样症状(M样症状):
(1)平滑肌痉挛表现,瞳孔缩小,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2)括约肌松弛表现:大小便失禁;(3)腺体分泌增加表现:大汗、流泪和流涎;(4)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多:表现咳嗽、气促,双肺有干性或湿性啰音,严重者发生肺水肿。
2.烟碱样症状(N样症状):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Ach蓄积过多,出现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也可出现肌力减退或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或停止。交感神经节受Ach刺激,其节后交感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儿茶酚胺,表现血压增高和心律失常。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谵妄、抽搐、昏迷。4.局部损害:如过敏性皮炎、皮肤水疱、剥脱性皮炎等。那要如何治疗呢? 1.立即将患者撤离中毒现场。2.迅速清除毒物
彻底清除未被机体吸收进入血的毒物。口服中毒者,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用)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忌用)反复洗胃,首次洗胃后保留胃管,间隔3~4小时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清亮为止。在服毒6h内洗胃最有效,但超过6h也需要洗胃。
洗胃的禁忌证:摄入强腐蚀剂(如强酸强碱)、昏迷,存在食管静脉曲张、主动脉瘤患者洗胃应慎重。
3.解毒药
在清除毒物过程中,同时应用ChE复能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治疗。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1)ChE复能药:氯解磷定是临床上首选的解毒药。
(2)胆碱受体阻断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需反复应用直到患者M样症状消失或出现“阿托品化”。
阿托品化: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心率增快(90~100次/分)和肺湿啰音消失。此时,应减少阿托品剂量或停用。
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篇6
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铁生锈 D.湿衣服晾干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属于纯净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氧化物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的主导方向,下列措施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 B.多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
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6.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用来保护粮食,利用了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B.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利 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氦气可用于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的性质
7.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82g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9.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一一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一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 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11.硅元素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的元素是硅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g
12.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 A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无关;
②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 微粒与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③ B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
进入了A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④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影响。
下列软化硬水程度的方法是
A.蒸馏 B.煮沸 C.沉淀 D.过滤
1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15.关于C、CO和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CO和CO2均有还原性 B.常温下C、CO和CO2均可与水反应
C.C、CO和CO2均有可燃性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16.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
C.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D.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
1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18.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硬水、水 B.石墨、冰水混合物、干冰
C.氮气、空气、氯化钾 D.冰、不锈钢、乙醇
19.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纸属于纯净物 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 D.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
20.“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21.依据氧化铁化学式,某同学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氧化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C.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60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B C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D D C D A D C
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⒈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生活中的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 B.铅笔芯 C碳酸饮料 D.不锈钢锅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粉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那部分关系密切()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6、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集气瓶盖上玻璃片;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⑧在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⑨给固体药品加热;⑩整理仪器。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②③④⑤⑧⑥⑩⑦⑨ B.②①④⑧⑨⑥③⑦⑤⑩
C.①②⑧④⑩③⑨⑥⑤⑦ D.②①⑩⑨⑧④③⑥⑤⑦
7、能把水变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A、把水煮沸 B、通电分解水 C、把水消毒 D、将氢气燃烧
8.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9.科学家用第72号元素铪(音:hā)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700万年形成。铪、钨元素的原子本质不同的是()
A.核内中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 B.氯化钾K2Cl C.氧化铁Fe2O3 D.氧化钠NaO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有1至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若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1个且正确,给一分;一对一错不给分。有一个正确选项的,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蒸馏水 C.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稀有气体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在每个CO2、SO2、O2分子中含有相同的()
A、氧分子数 B、氧原子数 C、元素种类 D、相对分子质量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食物变质—分子在不断运动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三、填空
1.(5分)根据物质的类别分别填空:
A自来水;B氧气;C二氧化碳;D氯酸钾;E稀有气体;F高锰酸钾;G氩气;H人呼出的气体;I冰水混合物;J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K海水;L蒸馏水;M氧化铜N过氧化氢溶液O石灰水
其中,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学用语表示:
①氮元素____②2个氢分子_____③3个镁离子____④硫酸铁____⑤一个硫酸根离子_____。
3.(10分)水时用的是______流电,可以观察到两试管内都有________产生;用___________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气体是______气;用___________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气体 是______气;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4.(3分)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⑵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⑶ 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______(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5.(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右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注:Ⅰ瓶和Ⅱ瓶中所盛放的均为石灰水)。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________,活塞 B________(填“ 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______,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5分)标出下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H2SO4, Ca(ClO)2, KMnO4, K2MnO4, NaOH,7.(4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粒子填空:
⑴带正电的粒子有;⑵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⑶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大约相等的有;
⑷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8.(20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所选仪器必须选全。
(1)请写出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现在实验室制氧气若选用的方法,应选用分解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选择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若想用此方法制取纯净的氧气,则选择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若想制取干燥的氧气,则选择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则要把B中的_________换成________。
(4)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来制氧气,则发生装置选_______,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但还要对其进行_________的改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室用排气法,利用图F来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从 ______端导出;验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利用图G来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从 ______端导出;
若利用图G来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从 ______端导出;
G
四、计算题(13分)
1.现有60kgNH4NO3
①NH4NO3由____种元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元素。
②求NH4NO3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为:____个。
③求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④求NH4NO3元素质量比_______;
⑤求 NH4NO3中氮的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⑥求60kg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写出过程)。
2.合格奶粉每100 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现测
定某奶粉每100 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2 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奶粉是否属于合格
奶粉。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A 2A 3B 4D 5B 6B 7B 8C 9B 10C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有1至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若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1个且正确,给一分;一对一错不给分。有一个正确选项的,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A 2AB 3B 4AB 5.C
三.填空
1.AEHJKNO;BCDFGILM;BG;CDFILM;CILM.2.N ②2H2 ③3Mg2+ ④Fe2(SO4)3⑤SO42-
3.直流;气泡;用燃烧着的木条;淡蓝色火焰;氢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2:1;1:8.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2.在原子转变为离子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中子总数 D.电子总数
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水分子 D.水原子
4.将点燃的硫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同时盖严瓶盖,假如氧气和硫刚好完全反应,则集气瓶里所得的气体物质是()
A.由原子构成 B.由离子构成 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由同种分子构成5.在原子中()
A.原子核占很大的体积 B.电子有时不运动
C.一个质子质量与一个中子质量相近D.原子核都是静止的6.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A.一定得到电子 B.一定失去电子
C.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D.不得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7.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中子数应为()
A.146 B.92 C.136 D.238
8.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克 B.24 C.2a D.2
9.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⑵所有氢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⑶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⑶ B.只有⑴⑶ C.只有⑵⑶ D.有⑴⑵⑶
10.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
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
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种类
二.填空题
1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1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显中性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13.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
14.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结构,符号为C60,由此可以知道,它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5.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⑴氯气(Cl2)
⑵二氧化锰(MnO2)
⑶碱式碳酸铜[Ca(OH)2]
⑷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拓展提高]
四.简答题
16.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下列变化?
(1)水蒸汽凝结成水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成水
17.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下列三种实验现象。试根据原子核的结构对(2)、(3)所述现象作出解释。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两个相同的茶杯内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另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发现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的速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速度快。已知醋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蜂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的运动速度就__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的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HCl)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在________处(A、B、C)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A D C D C 6~10 C C B D B
二、填空题
11、分子 原子 离子 分子、原子
12、(1)分子 原子 离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4)电子 阴离子(5)原子 分子 中子(6)电子
13、二氧化碳分子 铁原子 氯离子 钠离子 氧分子14、60个碳原子构成的 720
三、计算题
15、⑴71,⑵87,⑶222,⑷88
四、简答题
16、(1)水蒸汽凝结成水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成水有新的分子产生了,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17、⑵α粒子通过原子内、原 子间空隙 ⑶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理科基础化学教学新探 篇7
综合化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理基中化学课的特殊性,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总体思路和基本策略。
一、适当取舍教学内容
理基考试的范围广,而复习时间短,按部就班地、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不切实际,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凡教材的主干内容、考试大纲要求的学习重点必须精讲,次要内容则由学生自学,例如必修2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要求涉及具体的化合物,不上升到类别,官能团与物质类别的层次和水平是模块5《有机化学基础》中要求的,因此在新课、复习课中都不需要随意扩展内容,其它知识性介绍内容由学生自学。对于虽然不是教材重点,但具有强烈生活信息的热点问题还是要讲解。如,涉及苏丹红、有害气体泄露、碳纳米管、燃料电池等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新型材料及能源的内容,由于其特殊性,必须给学生有意识地予以介绍。另外,要尽量遵照理基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必盲目创新,只需了解的内容就不必加深扩展。整个复习过程既要容量科学、不需面面俱到,又要内容科学、重点突出,这样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基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复习过程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在基础知识复习中,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通读课本,自己整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及重难点,教师则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整、更系统。对于有些概念或性质比较容易弄混的地方,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如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以及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这类概念,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给出适量与所述概念相关的多项选择题,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通过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学到基本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且解决了理基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学生花时少、效率低的问题。另外,还应注意横向联系,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关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化学问题并非直接对大脑中的原有知识进行筛选与组合,有时甚至需要对知识进行迁移才能得到解决。在日常的学习中需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出背景资料,暗示进行综合的切入点,由学生完成最后的综合。
三、正确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
理科基础考试是一种能力测试,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本。教师不能认为涉及新教材内容的就超纲,也不能将新大纲提及的内容过度延伸、扩展,必须正确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比如老教材里讲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比较零散,难度较大,而新教材将零散的内容进行整合,将中学要求的几种重要金属(钠、镁、铝、铁)放在一个章节,进行分类比较讲述,难度有所降低,综合性要求却提高。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在新教材中又被拆成两个章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在复习过程中重点也应作相应调整,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化学基础知识集萃 篇8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
Cu2O、HgO(红色粉未状固体);
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
液溴(深红棕色液体);
Fe(OH)3O(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气体)
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
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
MnO4—(紫红色溶液)
固态O3(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
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3.橙色:溴水(橙色)
K2Cr2O7溶液(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
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
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
碘酒(黄褐色);Na的焰色反应(黄色火焰);
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
Fe3+的水溶液(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淡绿色晶体);
K2MnO4(黑绿色固体);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6.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7.蓝色:
Cu(OH)2(蓝色固体)、CuSO4•5H2O(蓝色晶体)、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Co2O3(蓝色固体);
O2(液态—淡蓝色);
Cu(OH)2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反应后的水溶液(绛蓝色);
Cu(OH)2溶于氨水后(深蓝色溶夜);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8.黑色:
金属氧化物:FeO、Fe2O3、CuO、MNO2等;
金属硫化物:FeS、CuS、PbS、HgS、Ag2S等;
单质:碳粉、多数金属粉未等黑色或灰黑色。
9.白色
呈白色固体、无色晶体的物质有很多
常见金属化合物:
NaCl、Na2O、NaOH、Na2CO3、NaHCO3
CaCl2、CaO、Ca(OH)2、CaCO3、Ca(HCO3)2
MgCl2、MgO、Mg(OH)2、MgCO3、MgSO4
BaCl2、BaCO3、BaSO4、Ba2(PO4)3O
AgCl、AgOH、Ag2CO3、Ag2SO4
Fe(OH)2、CuSO4等。
所有铵盐:三溴笨酚、SO3固体。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10.常用试纸和指示剂
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溶液变蓝色
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甲基橙:pH<3.1时呈红色;pH介于3.1~4.4时呈橙色;pH>4.4时呈黄色。
甲基红:pH<4.4时呈红色;pH介于4.4~6.2时呈橙色;pH>6.2时呈黄色。
二、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
蒸馏水—H2O重水—D2O
超重水—T2O水银—Hg
2.混和物: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
氨水—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
王水—浓HNO3:浓HCl=1:3(浓溶液的体积比)
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水
暂时硬水—溶有较多Ca(HCO3)2、Mg(HCO3)2的水,用加热煮沸法可降低其硬度(软化)。
永久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水,用药剂或阳离子交换法可软化。
软水—溶有较少量或不溶有Ca2+、Mg2+的水
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卤水—海水中提取出食盐后含有MgCl2、CaCl2、NaCl及少量MgSO4的水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水晶—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
烟水晶—含有色金属氧化物小颗粒的二氧化硅晶体
水泥—主要成份是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三、各种“气”汇集
1.常见的无机气体:
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O2、H2、N2、Cl2、CO、CO2、SO2、NO、NO2
爆鸣气—H2与O2氨气—NH3
水煤气—CO与H2光气—Cl2O
笑气—N2O碳酸气—CO2
高炉气(高炉煤气)—CO、CO2、N2
空气—N2、O2、稀有气体、少量CO2、水蒸气以及其它杂质气体
2.常见的有机气体:
小于4个碳原子的烃:CH4、C2H6、C2H4等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通常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杂质。又名沼气、坑气、瓦斯气。
裂化气—C1~C4的烷烃、烯烃。
裂解气—主要是乙烯、丙烯、丁二烯、H2等。
木煤气、焦炉气—H2、CH4、CO等。
炼厂气—C1~C4的气态烃又名石油气、油田气。
电石气—CH≡CH,通常含有H2S、PH3等。
四、重要物质的俗名
1.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
消石灰、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H)2);
水垢(主要成份是CaCO3和Mg(OH)2);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蛋壳、贝壳、骨骼中的无机盐(主要成份是CaCO3);
波尔多液(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的混合物);石硫合剂(石灰水与硫粉的悬浊液)。
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漂白粉(Ca(ClO)2、CaCl2的混和物)
2.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苛性钾(KOH)
3.苏打、纯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
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泡花碱、水玻璃、矿物胶(Na2SiO3的水溶液)。
4.芒硝(Na2SO4•10H2O);重晶石(BaSO4);
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5.胆矾、蓝矾(CuSO4•5H2O);
明矾(KAl(SO4)2•12H2O或K2SO4•Al2(SO4)3O•24H2O);
绿矾(FeSO4•7H2O);
皓矾(ZnSO4•7H2O)。
6.菱镁矿(主要成份是MgCO3);
菱铁矿(主要成份是FeCO3);
磁铁矿(主要成份是Fe3O4);
赤铁矿、铁红(主要成份是Fe2O3);
黄铁矿、硫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
7.磷矿石(主要成份是Ca3(PO4)2);
重过磷酸钙、重钙(主要成份是Ca(H2PO4)2);
过磷酸钙、普钙(主要成份是Ca(H2PO4)2和CaSO4)。
8.光卤石(KCl•MgCl2•6H2O);
9.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10.萤石(CaF2); 电石(CaC2);
冰晶石(Na3AlF6) 水晶(SiO2);
玛瑙、石英(主要成份是SiO2);
硅藻土(无定形SiO2)
宝石、刚玉(Al2O3);
金刚砂(SiC)。
11.草酸HOOC—COOH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
石炭酸C6H5OH 蚁酸HCOOH
蚁醛HCHO福尔马林(40%HCHO的水溶液)
木精CH3OH酒精CH3CH2OH
醋酸、冰醋酸CH3COOH 甘油(CH2OHCHOHCH2OH)
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
TNT(三硝基甲苯)
肥皂(有效成份是C17H35COONa)
火棉——含氮量高的纤维素硝酸酯。
胶棉——含氮量低的纤维素硝酸酯。
粘胶纤维——由植物的秸秆、棉绒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经过NaOH和CS2等处理后,得到的一种纤维状物质。其中长纤维俗称人造丝,短纤维俗称人造棉。
12.尿素CO(NH2)2硫铵(NH4)2SO4碳铵NH4HCO3
13.硫酐SO3硝酐N2O5 碳酐、干冰、碳酸气CO2
14.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
五、重要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铷、铯—光电效应
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6.NaHCO3、Al(OH)3O—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9.明矾—净水剂
10.重晶石—“钡餐”
11.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3.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
14.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
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
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
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
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22.甲醛—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甲醛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
23.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
2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2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26.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27.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有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
28.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等。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耐磨损;性能稳定不易与酸碱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能抗氧化,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用来制造柴油机。
【有机化学基础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概括08-29
有机化学考研超强总结09-08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09-22
有机金属化学01-19
有机化学改革06-13
有机化学专业07-11
高等有机化学08-24
高考有机化学11-16
高职有机化学12-15
有机化学试题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