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

2024-09-22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共10篇)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 篇1

姓名:考号:分数:

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空间结构构型;烷烃的通式是:。甲烷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能发生反应:

(2)能发生反应:

二、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空间结构构型。乙烯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能发生反应: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燃烧

(2)能发生反应:①②③④。

三、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结构构型。苯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能发生反应:苯(填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燃烧

(2)能发生反应:①

(3)能发生反应:

四、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醇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能发生反应:乙醇与钠反应

(2)能发生反应:①乙醇可燃烧

②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③(填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五、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酸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具有酸的通性:①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②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③能与碱反应④能与某些盐反应

⑤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2)能发生反应:与乙醇反应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 篇2

1. 先进行集体备课, 确定本单元的核心句型

确定下来之后, 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操练, 让学生熟悉这些句型, 开始时候以机械操练为主, 最终目的是记下这些句型。其实最简单的操练方式是以简单的替换开始, 替换主语、动词、宾语等等。

2. 阅读教学

先进行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 讲解分析课文, 在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讲解的例句, 让学生造句, 都要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展开, 不要漫天撒网。最好是让学生自己造句, 而不是教师在哪里一言堂、满堂灌, 这样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学了句型之后, 我们还要花力气来巩固这些句型

这一步最好以练习的形式出现。比如, 单项选择、翻译、选词填空。要以学过的句型作为载体, 结合本单元的话题与词汇, 在以后的练习中反复重现。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 每节课之前花5分钟~7分钟时间做20小题的练习, 形式以抢答为主。目的是不断熟悉这些内容, 学生在经过了前边的训练之后, 大部分的人完成应该没问题。这样, 优秀生会掌握得更扎实, 中等生也能熟练掌握, 较差一点学生也会掌握大部分内容。这里最重要的是练习的次数, 也就是重复的频率, 应该是越多越好。学生从掌握到会用是需要一个迁移的过程的, 前提是对所学内容烂熟于心, 而熟记的最好的办法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4. 在学生掌握了句型的基础之上,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

开始的时候可以给出词汇与句型, 慢慢地只给出话题的词汇, 到最后只给题目, 让学生说词汇, 选句型。达到这种程度后, 学生的作文应该达到很高的水平, 不会再出现见到作文而无话可说了。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 篇3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与乙酸乙酯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2.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3.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

A.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

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

D.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且都有同分异构体

B.汽油、煤油、植物油均为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化合物

C.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

D.丁烷与戊烷分子内碳原子数相差一个,但同分异构体数却相差两个

5. 中国酿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下列关于“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可以用来酿酒

B. “歪打正着”,酿酒酿成醋中涉及了氧化反应

C. 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高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4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CH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º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4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4(H)等反应。

点燃

②可燃性:CH4+2O2CO2+2H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4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4+Cl2CH3Cl+HCl(CH3Cl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CH3Cl+Cl2CH2Cl2+HCl(CH2Cl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光光 CHCl3+HCl(CHCl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CH2Cl2+Cl2 光 CCl4+HCl(CCl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CHCl3+Cl2 光 C+2H2(制炭墨)④高温分解:CH4 第二节 烷烃

一、烷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2、烷烃通式:CnH2n+2(n≥1)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1-C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5-C11液态,C数>11为固态 ②熔沸点:C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C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熔沸点越低。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烷烃的命名 原则:

①找主链——C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

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 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特点:(1)分子式相同(化学组成元素及原子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均同);(2)结构不同 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异构书写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中心到边上,多个支链排布由对到邻到间,碳均满足四键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CH4)①稳定性

n1点燃②燃烧:CH)O2nCO2(n1)H2O n2n2(n2③取代反应 ④高温分解

(8)环烷烃:C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原子上剩余价键与H结合的烃叫环烷烃。(9)环烷烃通式CnH2n(n≥3)(10)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高温第三节 乙烯 烯烃

一、不饱和烃

概念: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叫做不饱和烃。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乙烯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三、乙烯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溶沸点 密度

(通常)无色 稍有气味 液体 难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2CO2+2H2O(1)燃烧氧化CH2=CH2+3O2纯净的C2H4能够在空气中(或O2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2)催化氧化——乙烯氧化成乙醛

点燃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Br2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CH2=CH2+Br2 → CH2Br—CH2Br ②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

CH2=CH2+H—OHCH3CH2OH 加热,加压③乙烯与H2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④乙烯与卤化氢的加成 催化剂CH3—CH2CL CH2=CH2+HClCH3—CH2Br CH2=CH2+HBr

3、乙烯的聚合反应

聚乙烯中,有很多分子,每个分子的n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是混合物。类推可知,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4、加成反应

概念:有机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5、聚合反应:由小分子相互结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催化剂催化剂(1)反应原理(2)实验用品

药品的用量:浓硫酸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3:1(温度不同,产物不同)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10、乙烯的主要用途

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11、烯烃

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烯烃。

12、烯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1)少于4个C原子烯烃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注意:无甲烯);(2)密度都随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13、烯烃的化学性质

同乙烯相似,烯烃同系物分子内都含有C=C双键,因而性质相似。(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且火焰明亮,产生黑烟。

(2)都有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来鉴别烷烃和烯烃。(3)都能发生加成、加聚反应。

第四讲 乙炔 炔烃

1、乙炔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2

电子式: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HC≡CH 空间构型:直线型

2、乙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通常)水 有机溶剂

没有没有气味 气体 略小于微溶 易溶 颜色 空气

3、乙炔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4CO2+2H2O 可燃烧性:2C2H2+5O2可被KMnO4溶液氧化。(2)加成反应

点燃另外,有: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电石、水(通常用饱和食盐水)原理:CaC2+2H2O→C2H2↑+Ca(OH)2

(1)棉花的作用:防止反应产生的带有电石小颗粒的泡沫冲出并堵塞导管(2)注意事项

①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a.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b.反应中电石易粉碎

②控制反应的速度的方法: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来和电石反应,以降低反应速度,同时用分液漏斗来控制加入饱和食盐的快慢与多少以降低反应速度

③点燃乙炔前必须先检验乙炔的纯度(3)产品的收集、分离、提纯及检验

①收集方法:一般不用排空气法而用排水法收集 ②除去杂质H2S和PH3的方法:用硫酸铜溶液洗气 ③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炔烃

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炔烃。

6、炔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少于4个C原子的,常温下都是气体;(2)密度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7、炔烃的化学性质 含有官能团“C≡C”,与乙炔性质相似

(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火焰明亮,有浓(或黑)烟;(2)都能使Br2(CCl4)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3)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8、烃完全燃烧的有关规律

(1)等物质的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n+反之越少。

(2)等质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氢的质量分数,即

mm的值,n+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44m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n反之越少。

(3)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CO2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4)最简式相同的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都有:①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不变;②一定质量的混合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不变,生成的CO2的质量均不变。

(5)对于分子式为CnHm的烃:

①当m=4时,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不变; ②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减少; ③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增加

第五讲 苯 芳香烃

1、苯的分子结构(1)三式:分子式C6H6

(2)空间构型: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以六个碳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六边形。

2、苯的性质(1)物理性质

常温下,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比水的沸点低(80.1℃)熔点比水高(5.5℃)。苯有毒。

注意:苯与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层,苯层在上,水层在下,这是萃取实验常用的方法。(2)化学性质

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不同于饱和烃及其它的不饱和烃(烯烃或炔烃)具体表现为较易发生取代反应,较难发生加成反应。

(1)氧化反应——可燃性

12CO2+6H2O 2C6H6+15O2苯燃烧时火焰明亮,冒大量黑烟,说明苯分子中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2)取代反应 ①硝化 点燃②卤化

③磺化:苯与浓H2SO4在70~80℃时反应,生成苯磺酸。

(3)加成反应:在一定温度下,Ni做催化剂,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3、苯的同系物

(1)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并符合CnH2n—6(n≥6)通式的烃,是苯的同系物。

等都是苯的同系物。

(2)由于苯环上的侧链位置不同,而使其同分异构现象比较复杂,如分子式为(C8H10)烃中属芳香烃的就有四种,即:

(3)化学性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侧链和苯环相互影响,使两者的化学活性均有所活化。

①氧化反应: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若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则氧化产物均为

②取代

(苯甲酸)

(3)加成

4、芳香烃

概念:在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第六节 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分馏(1)石油的成分: 组成元素: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总含量平均为97~98%(也有达99%的),同时还含有少量硫、氧、氮等。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2)石油的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①石油的分馏: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②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2.煤 ①组成:煤中除了碳元素外还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Al、Ca、Fe)。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

② 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 卤代烃

1、烃的衍生物:从组成上,除含有C、H元素外,还有O、X(卤素)、N、S等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从结构上看,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者原子团取代而衍变成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如:卤素(—X)、羟基(—OH)、羧基(—COOH)、醛基(—CHO)、硝基(—NO2)、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

3、溴乙烷三式:

分子式:C2H5Br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Br或C2H5Br

4、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密度比水的大。

5、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取代反应)C2H5—Br + H—OHC2H5—OH + H—Br 2)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试剂:溴乙烷、强碱(NaOH或KOH)的醇溶液 条件:加热

方程式: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

6、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分类:①根据卤素原子不同: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②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一卤代烃、多卤代烃。

③根据烃基不同: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芳香卤代烃。7.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a.卤代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一氯代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增大,但密度下降。

c.相同碳原子的一氯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d.烷烃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由于极性的增强,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卤代烃沸点、密度均增大。

8.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a.水解反应 b.消去反应

注意:消去反应发生时,与连有卤素原子的碳的相邻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醇NaOH第二节 乙醇 醇类

一、乙醇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电子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OH(羟基)

2、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是一种有机溶剂,俗称酒精。3.化学性质:

(1)乙醇的取代反应:

A、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Na、Mg、Al、Ca等):属于取代反应,也属于置换反应 2Na+2C2H5OH→2C2H5ONa+H2↑ Mg+2C2H5OH→(C2H5O)2Mg+H2↑ 2Al+6C2H5OH→2(C2H5O)3Al+3H2↑

B、乙醇与HBr的反应:

浓H2SO4 C2H5OH +HBr C2H5Br+H2O C、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浓H2SO4 C2H5OH + C2H5OHC2H5—O—C2H5+H2O 140CD、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此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同时又是吸水剂。(2)乙醇的氧化反应:

 2CO2+3H2O A、燃烧氧化:C2H6O+3O2 (1)乙醇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2)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

yzy点燃CxHyOz(x)O2xCO2H2O

422B、催化氧化:

点燃

结论1:在醇分子中只有当与羟基(—OH)直接相连的C原子上连有H原子,(至少1个),才可以发生催化氧化。

结论2:如果羟基连在端边上的C原子上则生成醛,如果连在链中间的C原子上则生成酮。(3)乙醇的消去反应

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气体。结论3:在醇分子中只有当与羟基(—OH)直接相连的C原子的相邻的C原子上连有H原子(至少1个),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4、乙醇的工业制法

(1)工业制法:CH2=CH2+H2OC2H5OH(乙烯水化法)高温,高压催化剂 C2H5OH(发酵法)淀粉C6H12O6 催化剂

二、醇类

1、概念: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OH)的化合物。如:CH3CH2CH2OH、CH2=CH—CH2OH、等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1OH或CnH2n+2O

3、分类:饱和醇,不饱和醇、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脂肪醇,芳香醇等

4、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 酶酒化酶

(2)催化氧化反应: 2R—CH2OH+O2  2R—CHO+2H2O (3)消去反应: R—CH2—CH2OHR—CH=CH2+H2O Cu或Ag浓HSO5、醇的同分异构体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OH位置异构

类别异构:与同C原子的醚类同分异构

第三节 苯酚

一、苯酚

1、分子结构:分子式C6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C6H5OH 官能团:羟基(—OH)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是一种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俗称石炭酸,熔点为43℃,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会使溶液浑浊,但65℃以上能与水混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有毒,会腐蚀皮肤。

3、化学性质:

(1)酸性: 2 +2Na+ NaOH+Na2CO3(酸性H2CO3>

>HCO3)

↓+NaHCO3

— +H酸性弱于H2CO3,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H2↑ +H2O +NaHCO3

++ CO2 + H2O

(2)取代反应:

A、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侧定)B、与浓硝酸反应:(3)加成反应:

+ 3H2 催化剂 △

(4)显色反应:使FeCl3溶液变紫色。(可用于检验苯酚的存在)(5)氧化反应:在空气中被O2氧化而显粉红色,能被KMnO4溶液氧化而紫红色褪去。

二、酚类

1、概念:酚是分子中含有跟苯环或其它芳香环上C原子直接相连的羟基(—OH)的化合物。

2、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类别 脂肪醇 芳香醇 酚 实例 CH3CH2OH C6H5—CH2OH C6H5OH 官能团 —OH —OH —OH 结构特点 —OH与链烃基—OH与芳烃侧—OH与苯环直相连 链相连 接相连

主要化性(1)与钠反应(2)取代反应(1)弱酸性

(3)脱水反应(4)氧化反应(2)取代反应(5)酯化反应(3)显色反应

特性 红热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与FeCl3溶液体(生成醛或酮)显色反应。

第四节 醛 醛类

一、乙醛

1、乙醛:分子式C2H4O 结构简式CH3CHO,官能团—CHO(醛基)。

2、乙醛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水、有机溶剂互溶

3、乙醛化性:(1)加成反应:CH3CHO + H2  CH3CH2OH(此反应也叫还原反应)还原反应:加H或去O的有机反应(2)氧化反应:加O或去H的有机反应 2CH3CHO + 5O2  4CO2 + 4H2O 2CH3CHO + O2  2CH3COOH(催化氧化法制乙酸)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3NH3+2Ag↓+H2O (用于检验醛基)(产生光亮的银镜故叫银镜反应)银氨溶液:往AgNO3溶液中加稀氨水,产生沉淀,继续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为止,所得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新制)(红色沉淀)(用于检验醛基)

4、工业制法

24(1)CH≡CH+H2OCH3CHO

Ni燃烧催化剂水浴AgSO(2)2CH3CH2OH+O2  2CH3CHO+2H2O 

二、其它重要的醛

1、甲醛:HCHO俗名蚁醛,常温下为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用于杀菌、防腐。

2、甲醛化学性质:相当于2个—CHO(1)氧化反应:

HCHO+4[Ag(NH3)2]OH4Ag+(NH4)2CO3+6NH3↑+2H2O (2)还原反应:与H2发生加成反应,醛: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脂肪醛:CnH2nO(n≥1)酮:由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R—C—R′ 同碳数的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第五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乙酸:C2H4O2,CH3COOH,俗名醋酸,固态时乙酸称冰醋酸

2、乙酸官能团:—COOH(羧基)

3、乙酸的化学性质:(1)弱酸性:强于H2CO3 CH3COOHCH3COO+H 2CH3COOH+2Na 2CH3COONa+H2↑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CH3COOH+NaHCO3 CH3COONa+CO2↑+H2O 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2)酯化反应:醇与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二、羧酸

由烃基和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羧酸。一元饱和脂肪酸的通式为CnH2n+1COOH(CnH2nO2)

1、甲酸:HCOOH(可看作含1个—COOH和1个—CHO(1)具有—COOH性质 ①酯化反应HCOOH+C2H5OH

H2SO4—

+ Cu水浴 HCOOC2H5+H2O ②酸性:强于CH3COOH(2)具有—CHO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 HCOOH+2Cu(OH)2 △ CO2+3H2O+Cu2O↓

2、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C17H33COOH

3、苯甲酸(安息香酸):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 篇5

课表要求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了解氨基酸和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要点精讲

一、糖类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3.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③能被H2还原 ④酯化反应: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4.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5.食品添加剂

6.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1)多糖:由许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分子间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最重要的多糖。

(2)高分子化合物;即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从结构上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加聚或缩聚而成。通过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而淀粉、纤维素等则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淀粉和纤维素的比较

(4)判断淀粉水解程度的实验方法

说明

在用稀H2SO4作催化剂使蔗糖、淀粉或纤维素水解而进行银镜反应实验前,必须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H2SO4,使溶液呈碱性,才能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二、油脂

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属于酯类,是脂肪和油的统称。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等)与甘油生成的甘油酯。它的结构式表示如下:

在结构式中,R1、R2、R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若Rl=R2=R3,叫单甘油酯;若R1、R2、R3不相同,则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甘油酯。

2.油脂的物理性质:

①状态:由不饱和的油酸形成的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熔点较低,常温下呈液态,称为油;而由饱和的软脂酸或硬脂酸生成的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熔点较高,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肪。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混合物。

②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常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3)油脂的化学性质: ①油脂的氢化(又叫做油脂的硬化)。油酸甘油酯分子中含C=C键,具有烯烃的性质。例如,油脂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脂肪:

油酸甘油酯(油)硬脂酸甘油酯(脂肪)油脂和酯的比较

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

说明

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氢化反应把多种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人造脂肪)。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②油脂的水解。油脂属于酯类的一种,具有酯的通性。

a.在无机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油脂能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工业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原理)。

b.皂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油脂水解彻底,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的有效成分)。

3.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1)肥皂的生产流程:动物脂肪或植物油+NaOH溶液

高级脂肪酸盐、甘油和水、盐析(上层:高级脂肪酸钠;下层:甘油、水的混合液)高级脂肪酸钠。

(2)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比较。

三、蛋白质

1.存在: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动物的肌肉、皮肤、发、毛、蹄、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植物的种子、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激素、细菌、抵抗疾病的抗体等,都含有蛋白质。

2.组成元素:C、H、O、N、S等。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通过发生缩聚反应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蛋白质的性质

说明 :a.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b.蛋白质发生盐析后,性质不改变,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又可重新溶解。因此,盐析是可逆的。c.利用蛋白质的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③变性。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有机溶剂的作用下,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而凝结。

说明: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因此,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经变性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不能再重新溶解。

④颜色反应。含苯环的蛋白质与浓HNO3作用后,呈黄色。⑤灼烧蛋白质时,有烧焦羽毛的味。利用此性质,可用来鉴别蛋白质与纤维素(纤维素燃烧后,产生的是无味的CO2和H2O)。

4.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在接近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酶就可以起作用。在30℃~50C之间酶的活性最强,超过适宜的温度时,酶将失去活性。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对淀粉起催化作用;等等。

有机农业基本知识 篇6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有机农业基本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完全禁止或限制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禁止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有机农业系统旨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土地、农作物、牲畜、水产和蜜蜂等的自然生产能力,并致力于提高食物质量和环境水平。有机农业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外部投入物,主要依靠自然规律和法则提高生态循环效率。有机农业的特征

(1)有机农业完全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禁止使用转基因、胚胎移植和辐射技术;

(2)强调生产操作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3)应通过第三方认证;

(4)产品需符合国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

有机农业的发展

中国、印度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但是现代有机农业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有机食品在国际上的需求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有机农业在欧洲国家迅速发展。目前欧洲的有机农作面积约为560万公顷,参与有机农作的农民约为17.5万人,与2003年相比有机生产面积的增长率为9%。在美国,有机农业在最近十年成为美国农业增长最快的产业,从1992年到1997年认证的有机作物翻了一番,从1997年到2001年又增长了一倍。

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的企业在中国约有300-400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向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出口了大量的有机农产品。与常规产品相比,有机产品的利润要比常规产品高15-20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国际生产和加工企业、贸易商和消费者对常规农业生产方式给环境和农产品本身带来的负效应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安全农产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长,有机农产品的国内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有机市场对于中国的农产品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 篇7

关键词:高锰酸钾,有机物,分子量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配水

配水水质指标浊度:40~50NTU;ph:7.7 6~8.2 6;T O C:5.1 2~6.0 6 m g/L;UV254:0.055~0.070abs/cm。

1.2 试验装置

混凝装置:同时投加K M n O4和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试验, 混凝装置ZR4-6混凝搅拌器。混凝条件:混合300r/min混合30s;120r/min混凝3min, 50r/min混凝12min;静沉30min, 取上清液测各个指标。

1.3 取样及分析方法

TOC:岛津5000A有机碳分析仪。UV254: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用超滤膜法测定。膜过滤采用平行法, 即水样用0.45μm微滤膜过滤后, 分别通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k, 3k, 1k的超滤膜。超滤器为上海摩速器材提供, 容积300mL。驱动压力为氮气, 压力为0.1~0.2MPa。

2 结果及分析

2.1 KMnO4去对混凝的影响

2.1.1 KMnO4对混凝去除TOC的影响

由图1知, 投加KMnO4后, 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加, 在K M n O4投加量为0.9 m g/L, KMnO4对混凝去除T O C的效果比较好。相比于单独混凝, 在KMnO4投加量为0.9mg/L时, TOC去除率提高了7.5%。

KMnO4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TOC的去除率, 这主要是由于KMnO4通过氧化作用, 使胶体颗粒的有机涂层被破坏;KMnO4产生MnO2可以形成混凝核心有利絮体的形成, 从而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2.1.2 KMnO4对混凝去除UV254的影响

由图2知, K M n O4预处理后, 混凝对UV254去除率提高, KMnO4投加量为1.2mg/L时, KMnO4强化混凝去除UV254效果比较好。水样经过KMnO4预氧处理后, 混凝对UV254的去除率比单独混凝提高了8.3个百分点。KMnO4预氧化对混凝去除UV254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2.2 KMnO4对混凝去除有机物各个分子段的影响

2.2.1 KMnO4对混凝去除各个分子段T O C的影响

由图3知, 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联合混凝后, 相比于单独混凝, 各个分子段都减小, 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对各个分子段有机物的去除。高锰酸钾预氧化后, 大分子有机之间内部的化学结构被破坏, 转化为分子量小的有机物, 所以大分子有机物去除率增加;而且预氧化后有机物的表面性质改变, 有利于混凝对其的去除, 使小分子有机物去除率增加。

水样经PAC混凝单独处理以后, 各个分子段有机物的量都减小;混凝对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比较显著, 对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弱于大分子有机物;在不同混凝剂投加量下, 混凝剂PAC投加量越大, 相同分子段的有机物的去除率越高。混凝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和水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状态有关, 大分子有机物多, 有利于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

2.2.2 KMnO4对混凝去除各个有机物U V 2 5 4的影响

由图4知, 相比于单独混凝, 配水经KMnO4预氧化后, 混凝对大分子量有机物UV254的去除率增加幅度大, 随着分子量的减小, UV254去除率增加幅度也在减小;混凝剂投加量越大, 各分子段有机物UV254减少幅度越大。

3 结论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知识解读 篇8

1.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例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例如,C17H36叫十七烷。对于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即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和(CH3)4C分别叫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烷烃系统命名法的基本原则是最简化原则和明确化原则。该原则可解释为:“一长”、“一近”、“一多”、“一小”。“一长”是指要选取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即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一近”是指编号起点应离支链最近;“一多”是指支链数目要多(当有多条含碳原子数相等的碳链时,应选取其中支链最多的一条碳链作为主链);“一小”是指支链位数之和要最小。其基本步聚为:①选主链,称某烷:选取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含有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并按照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烷”。②编号位,定支链: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连短线: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二三连: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的阿拉伯数字之间要用“,”隔开;如果主链上有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如

CH3CC2H5HCC2H5HCC2H5HCH2CCH3CH3CH3

的名称为2,2,6-三甲基-4,5-二乙基辛烷。

2.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法

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法跟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相似。其基本步聚为:(1)选主链含双键(三键),看碳数称某烯(炔):选取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按照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烯(炔)”;(2)近双键(三键),编号码:把主链中离双键(三键)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双键(三键)和支链的位置;(3)其余法,同烷烃:其余步骤同烷烃[注意在“某烯(炔)”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如CH3CHC2H5CHCHCH3CC2H5CH3的名称为3,5,6-三甲基-3-辛烯,

CH3CHCC2H5CCH2CH2CCH3HCH3

的名称为3,8-二甲基-4-壬炔。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为:(1)一般以苯为母体,把烃基作为取代基。(2)从小基团所连苯环上的碳原子开始给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使各取代基的位数和最小(若有两个取代基,也可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的位置)。(3)把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写在母体名称的前面。如C2H5CH3 的名称为1-甲基-3-乙基苯(或间甲乙苯),CH3CH3 、

CH3CH3

和CH3CH3的名称分别为1,2-二甲苯(或邻二甲苯)、1,3-二甲苯(或间二甲苯)和1,4-二甲苯(或对二甲苯)。

二、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1.卤代烃的命名

(1)饱和脂肪族一卤代烃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择连有卤素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

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目的多少称为“某烷”。②编号码:从离卤素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同),以确定支链和卤素原子的位置。③写名称:把卤素原子的位置和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烃基的位置和名称写在最前面(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下同)。如(CH3)2CHCH2Cl的名称为2-甲基-1-氯丙烷, CH3CH2CHCH3CH2CHCH3Br 的名称为4-甲基-2-溴己烷。

(2)不饱和脂肪族一卤代烃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择连有卤素原子同时包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目的多少称为“某烯”(或“某炔”)。②编号码:从离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以确定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和支链及卤素原子的位置。③写名称:在“某烯”(或“某炔”)的名称前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把卤素原子的位置和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烃基的位置和名称写在最前面。如

CH3CH2CHCH2CCH3ClCH2

的名称为4-

甲基-2-氯-1-己烯,CH3CH2CHCCH3CCHCH3Br的名称为5-甲基-2-溴-3-庚炔。

2.醇的命名

(1)饱和一元脂肪醇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择连有羟基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醇”。②编号码: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羟基和支链的位置。③写名称:把羟基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某醇的前面,把其他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母体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

CH3CHCH2CHCH2CH3C2H5CCH3CH3OH

的名称为2,6-二甲基-4-乙基-2-庚醇。

(2)不饱和一元脂肪醇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择连有羟基同时包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

②编号码: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羟基和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及支链的位置。③写名称:把羟基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写在“醇”字之前,在“某烯(或某炔)”字之前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把其他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母体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

nlc202309041246

线隔开。如

CH3CHCHCH3CCH2C2H5CCH3CH3OH

的名称为2,6-二甲基-4-乙基-4-庚烯-2-醇,

CH3CHCCH3CCHC2H5CHCH2OHCH3

的名称为2,6-二甲基-3-乙基-4-庚炔-1-醇。

3.酚的命名

酚的命名方法为:①一般以苯酚为母体,把烃基作为取代基。②从酚羟基所连碳原子(为1号)开始,给苯环上的碳原子编号,以确定取代基的位置;使小基团的位数最小,且使取代基的位数和最小(若苯酚母体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也可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的位置)。③把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写在母体名称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

开。如OHCH3 的名称为2-甲基苯酚(或邻甲基苯酚),C2H5OHCH3 的名称为2-甲基-4-乙基苯酚。

4.醛的命名

(1)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取分子中含有醛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醛”。②编号码:从醛基开始作为起点(醛基在第1位),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③写名称:把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某醛”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如CH3CHCH2CHCH2CH3C2H5CHCHOCH3 的名称为2,6-二甲基-4-乙基庚醛。

(2)不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取分子中含有醛基同时包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醛(或某炔醛)”。②编号码:从醛基开始作为起点(醛基在第1位),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和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③写名称:在“某烯醛(或某炔醛)”字之前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把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母体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CH3CHCH2CCH3C2H5CHCHCHOCH3

的名称为2,6-二甲基-4-乙基-3-庚烯醛,

CH3CHCH2CC2H5CCHCHOCH3

的名称为2,6-二甲基-3-辛炔醛。

5.酮的命名

(1)饱和一元脂肪酮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取分子中含有酮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酮”。②编号码:从离酮基最近的一端开始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酮基和支链的位置。③写名称:把酮基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某酮的前面,把其他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母体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

CH3CHCH2CHCOCH3C2H5CH3 的名称为3,

5-二甲基-2-庚酮。

(2)不饱和一元脂肪酮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取分子中含有酮基同时包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酮(或某炔酮)”。②编号码:从离酮基最近的一端开始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酮基、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和支链的位置。③写名称:把酮基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写在“酮”字之前,在“某烯(或某炔)”字之前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把其他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母体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CH3CHCHCH3CCOCHCH3C2H5CH3

的名称为2,6-二甲基-4-乙基-4-庚烯-3-酮,

CH3CHCCH3CCHCOCH3C2H5

的名称为6-甲基-3-乙基-4-庚炔-2-酮。

6.羧酸的命名

(1)饱和一元脂肪酸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取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酸”。②编号码:从羧基开始作为起点(羧基在第1位),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③写名称:把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某酸”的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CH3CHCH2CHCH2COOHCH3CH3 的名称为3,5-二甲基己酸。

(2)不饱和一元脂肪酸的系统命名法:①选主链:选取分子中含有羧基同时包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酸(或某炔酸)”。②编号码:从羧基开始作为起点(羧基在第1位),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和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③写名称:在“某烯酸(或某炔酸)”字之前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把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最前面,并在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

CH3CHCH2CC2H5CH3CHCHCOOHCH3

的名称为2,4,6-三甲基-3-辛烯酸,CH3CHCH3CHCC2H5CCHCOOHCH3

的名称为2,6-二甲基

-5-乙基-3-庚炔酸。

7.酯的命名

酯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称做“某酸某酯”。如CH3CH2COOCH3的名称为丙酸甲酯,CH2=CHCOOC2H5的名称为丙烯酸乙酯,CH3CH2ONO2的名称为硝酸乙酯。

(收稿日期:2014-12-10)

基础有机化学 期末考试题 篇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映异构体主要性质差异是()A.熔点不同 B.沸点不同 C.水溶性不同 D.旋光性不同 2.下列共价键的键角(a)最大的是()

3.用下列fischer投影式表示S-甘油醛的构型,正确的是()

4.构造式为的烷烃有几个叔碳原子()

A.5 B.3 C.1 D.没有

5.在烷烃的卤代反应中,活泼性最强的氢是()A.叔氢 B.仲氢 C.伯氢 D.甲烷中的氢 6.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有几个同分异构体()A.2 B.3 C.4 D.5 7.丙烯分子中,组成碳碳单键C—C的两个原子轨道是()323233A.sp-sp B.sp-sp C.sp-sp D.sp-sp

8.乙烷分子中C—C键键能是347KJ/mol,预测碳碳三键键能是()A.约3×347KJ/mol B.大于3×347KJ/mol C.约2×347KJ/mol D.大于2×347KJ/mol、小于3×347KJ/mol 9.某烃分子式C5H10,其一氯代产物只有一种,该烃为()A.环戊烷 B.新戊烷 C.甲基环丁烷 D.乙基环丙烷 10.下列化合物有芳香性的是()

11.下列四个醇,与ZnCl2—HCl试剂反应溶液立即出现浑浊的是()

12.下列化合物,亲电取代发生在邻对位,但反应活性比苯小的是()

13.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14.下列醇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A.甲醇 B.乙醇 C.正丙醇 D.正丁醇 15.下列化合物,遇水立即分解的是()

16.下列糖中,不能与苯肼反应生成糖脎的是()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蔗糖 17.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弱的是()

18.重氮盐是亚硝酸与下述哪种化合物的反应产物()A.伯脂肪胺 B.伯芳香胺 C.仲脂肪胺 D.仲芳香胺 19.遇氧化剂开环的是()A.噻吩 B.呋喃 C.吡啶 D.嘧啶 20.杜鹃酮的结构如下:

它属于()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非萜类化合物

二、命名题(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每小题2分,共20分)

1.(CH3)2CHCH2CH2CH(C2H5)2

三、反应式(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每小题2分,共24分)1.(CH3)2C=CH2+HBr

四、鉴别题(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每小题3分,共12分)

3.乙酸和丙二酸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指定性质或性能从大到小排列成序:(1)碳正离子稳定性

(2)亲核加成活性

2.用有机化学有关理论解释下列事实:(1)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与NaOH反应,而环己醇为中性化合物,不与NaOH反应。(2)葡萄糖苷在中性或碱性水溶液稳定,但在酸性溶液可发生变旋光现象。

六、结构推测(推测下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每小题6分,共12分)1.某卤化物分子式为C6H13I,用KOH醇溶液处理后将得到的产物臭氧化,再还原水解生成

(CH3)2CHCHO和CH3CHO。试写出该卤化物结构及有关反应式。

有机物基础知识总结 篇10

一、有机物的检验 1.根据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溶解性:有机物均能溶于有机溶剂;常温下,易溶于水的有:低级(C1~C4)的醇、醛、(1)溶解性 羧酸和乙醚、丙酮;微溶于水的有:苯酚(70℃以上时与水任何比互溶)、乙炔、苯甲酸; 其余的多数难溶于水。同碳数的有机物中亲水基团(羟基、羧基等)数目越多,水溶性越强。液体的密度:比水轻的有烃、链烃的一氯代物、乙醇、乙醚、甲醛、乙醛、丙酮、低(2)液体的密度 级酯、油脂、汽油;其余的(如 CCl4、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多数比水重。常温常压下呈气态(3)常温常压下呈气态:C1~C4 的烃、新戊烷、甲醛、一氯甲烷。气味:无气味:甲烷、纯乙炔;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其同系物、萘、石(4)气味 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气味:硝基苯。沸点:a.各类烃的同系物中,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b.含有同碳数的烷烃随支链(5)沸点 的增多而降低;c.含有同碳数的醇随羟基数的增多而升高;d.含有同碳数的有机物按照: 烷烃<卤代烃<醇<羧酸的顺序升高。易升华:萘、蒽。(6)易升华 有毒:苯、硝基苯、甲醇、甲醛等。(7)有毒 根据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特征反应进行鉴别 2.根据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特征反应进行鉴别
有机物或官能团 C=C 双键 C≡C 叁键 苯 苯的同系物-CH醇羟基-OH 乙醇 苯酚 常用试剂 溴水(或碘水)酸性 KMnO4 溶液 纯溴和铁屑 酸性 KMnO4 溶液 溴水 金属钠 插入加热变黑的铜丝 浓溴水 FeCl3 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 Cu(OH)2 悬浊液 石蕊试液或甲基橙试液 羧基-COOH 新制 Cu(OH)2 悬浊液 Na2CO3 溶液 多羟基有机物 淀粉 蛋白质 新制 Cu(OH)2 悬浊液 碘水 浓 HNO3 空气 反应现象 褪色 紫红色溶液褪色 产生白雾 褪色 不褪色 产生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 铜丝变为红色,产生刺激性气味 溴水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紫色 水浴加热生成光亮的银镜 加热至沸腾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变为红色 常温沉淀溶解呈蓝色溶液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产生绛蓝色溶液 溶液呈蓝色 呈黄色 灼烧有烧焦羽毛味

醛基-CHO

3.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一组有机物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一组有机物、乙醇(或乙酸)、四氯化碳(或一溴代烷、多(1)用水:可鉴别苯(或甲苯、一氯代烷)氯代烷、硝基苯)。溴水:可鉴别甲苯、四氯化碳、己烯、己醇、苯酚溶液、碘化钠溶液等。(2)用溴水 溶液:可鉴别甲苯、四氯化碳、苯酚溶液、KSCN 溶液、AgNO3 溶液、NaOH 溶(3
)用 FeCl3 溶液 液、H2S 溶液。悬浊液:可鉴别乙醇、乙醛、乙酸、甲酸、甘油(产生绛蓝色溶液)、(4)用新制 Cu(OH)2 悬浊液 葡萄糖溶液(先产生绛蓝色溶液,加热至沸腾后产生红色沉淀)。
1

4.醛基的检验: 醛基的检验 用银氨溶液检验 检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mL2%硝酸银溶液,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渐(1)用银氨溶液检验 滴入 2%的稀氨水,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然后加入 3 滴待测溶液,振荡,把试管放入热 水浴里温热。若试管内壁上出现光亮的银镜,则含有醛基。悬浊液 滴入 2%硫酸铜溶液 4~(2)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在试管里加入 10%NaOH 溶液 2 mL,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 检验: 8 滴,振荡。然后加入待测溶液 0.5mL,加热到沸腾。若出现红色沉淀,则含有醛基。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二、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洗气法:如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炔。1.洗气法 改变溶解性-分液法:如用加 NaOH 溶液、分液法除去溴苯中的溴,把易溶于有机溶剂的 2.改变溶解性-分液法 溴与 NaOH 反应转化为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钠盐,从而形成油层与水层,再分液。拉大沸点差-蒸馏法:如用加 CaO、蒸馏法除去乙醇中的水,把沸点差距较小而难以直接 3.拉大沸点差-蒸馏法 蒸馏分离的乙醇与水,通过与 CaO 反应使水转化为高沸点的 Ca(OH)2,再蒸馏出乙醇。有机物除杂不能错误套用无机物除杂方法。如除去苯中的苯酚,不能用加浓溴水“沉淀 4.有机物除杂不能错误套用无机物除杂方法 过滤法”,而应用加 NaOH 溶液分液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不能用加乙醇酯化的“杂转 纯法”,而应用加饱和 Na2CO3 溶液分液法。因为有机物之间大都可相互溶解,一般不用“沉 淀过滤法” ;有机反应大都缓慢、复杂、可逆、有副反应,一般不用“杂变纯法”。在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实验中: 5.在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实验中 用到萃取的实验:用苯从废水中提取苯酚;用乙醚从水溶液中萃取苯甲醇。(1)用到萃取的实验 用到分液的实验:用 NaOH 溶液、CO2 分离苯酚与苯;用蒸馏水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2)用到分液的实验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酯中的乙酸。用到蒸馏的实验:用生石灰除去乙醇中的水;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醛中的乙酸。(3)用到蒸馏的实验 有机物的制备实验

三、有机物的制备实验 实验室制乙烯: 试剂:。1.实验室制乙烯:(1)试剂:乙醇、浓硫酸(体积比 3︰1)(2)反应:CH3CH2OH 反应: CH2=CH2↑+H2O;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

(3)装置)装置:如图。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插入反应混合液中,以便

便控制反应 溶液的温度在 170℃左右。在反应溶液中放入几片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4)现象)现象:有气泡产生,反应混合液逐渐变黑,产生的混合气体有刺激性气味。(5)收集方法)收集方法:由于乙烯难溶于水且密度与空气接近,故通常只能用排水法收集。(6)除杂)除杂:让气体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SO2、CO2。实验室制乙炔:)试剂: 2.实验室制乙炔:(1)试剂:电石、饱和食盐水。反应:CaC2+2H2O→CH≡CH↑+Ca(OH)2。(2)反应(3)装置)装置:如图。不能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因为电石糊易堵塞导 管。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是因为反应过于剧烈,放出大量热,会损坏启 普发生器; 电石糊和生成的石灰乳会堵塞反应容器,使水面难以升降,不能控制反应的停止。(4)现象)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混合气体有臭鸡蛋气味。(5)收集方法)收集方法:由于乙炔难溶于水且密度与空气接近,故通常只能用排水法收集。(6)除杂)除杂:让气体通过盛有 CuSO4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H2S 和 PH3。实验室制乙酸乙酯:。3.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1)试剂:乙醇、浓硫酸、冰醋酸(混合顺序)(试剂:(2)反应)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浓硫酸作催化剂

和吸水剂。装置:如图。加入沸石,是为了防止暴沸;因为乙酸乙酯的沸点为 77℃,故采用 70~(3)装置 90℃的水浴加热(受热均匀,可控制反应温度,且使乙酸乙酯直接蒸出);长导管作用是冷

2

凝回流;长导管插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液面上是为了防止倒吸。(4)现象)现象:碳酸钠溶液中的液面上出现透明且具有香味的油状液体。除杂分离 分离: 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5))除杂分离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使乙酸乙酯分层析出,最后用分液漏斗分去水层,收集乙酸乙酯。制备乙酸丁酯: 试剂:1-丁醇、乙酸(过量)、浓硫酸(混合顺序)。4.制备乙酸丁酯(1)试剂 反应:CH3COOH+C4H9OH CH3COOC4H9+H2O;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2)反应 装置:如图。由于制备乙酸丁酯的反应温度为 115~125℃,乙酸丁酯的沸(3)装置 点 124~126℃(均高于水的沸点温度),故不能用水浴,而是采用把带有长玻璃 导管(起空气冷凝回流作用)的大试管(与硝基苯制备装置相同)放在石棉网(使 其受热均匀)上方的空气中加热的方法。(4)现象)现象:反应液静止后分为两层,上层出现透明且具有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其中含有 少量乙酸、丁醇和水)。(5)除杂分离)除杂分离: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分液,

分去水层;再用蒸馏水、15%碳酸钠溶液 洗涤,放气,分去水层,收集乙酸丁酯。

四、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乙烯的性质实验 实验:验证乙烯容易被氧化和起加成反应。1.乙烯的性质实验

(1)乙烯的燃烧 1)乙烯的燃烧:火焰明亮,产生黑烟;C2H4 + 3O2  → 2CO2 + 2H2O 乙烯的燃烧
点燃

(2)乙烯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的反应(2)乙烯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的反应:溶液均褪色;乙烯被氧化; 乙烯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跟溴水反应:CH2=CH2+ Br2→CH2BrCH2Br 乙炔的性质实验 实验: 2.乙炔的性质实验:验证乙炔容易被氧化和起加成反应。乙炔的燃烧 的燃烧:火焰明亮,产生浓厚的黑烟;2C2H2 + 5O2  → 4CO2 + 2H2O。(1)乙炔的燃烧
点燃

乙炔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的反应:溶液均褪色;乙炔被氧化; 高锰酸钾溶液、(2)乙炔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的反应 跟溴水反应:CH≡CH + Br2→CHBr=CHBr、CHBr=CHBr + Br2→CHBr2-CHBr2。乙醛的性质实验 实验:验证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3.乙醛的性质实验 乙醛跟银氨溶液的反应 的反应:操作同醛基检验;现象:试管内壁上出现光亮的银镜;(1)乙醛跟银氨溶液的反应 CH3COONH4 +2Ag↓+3NH3 + H2O 反应:CH3CHO +2Ag(NH3)2OH 乙醛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操作同醛基检验;现象:红色沉淀;(2)乙醛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反应:CH3CHO +2Cu(OH)2 CH3COOH+Cu2O↓+ 2H2O 比较苯酚、乙酸、碳酸的酸性强弱: 4.比较苯酚、乙酸、碳酸的酸性强弱 设计实验装置:如右图(用碳酸钠固体也可)(1)设计实验装置 现象:烧瓶和广口瓶中均产生气泡,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探究反应产物:根据苯酚微溶于水,苯酚钠易溶于水。(2)探究反应产物 ①在苯酚浊液中逐滴滴入少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浊液变澄清,且无气泡产生。2反应:-OH+ CO3 →-O +HCO3 + 说明:HCO3 不能把 H 转移给-O 生成-OH,即 HCO3 的酸性比苯酚弱。②在苯酚浊液中逐滴滴入少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无气泡产生,浊液仍然浑浊。+ 说明:苯酚电离出的 H 不能与 HCO3 结合成 H2CO3,即酸性:H2CO3>苯酚>HCO3。2反应:2CH3COOH + CO3 →2CH3COO +CO2↑+ H2O-O +CO2+H2O→-OH+HCO3(3)反应 结论:(4)结论 酸性:CH3COOH>H2CO3>苯酚>HCO3 有机物的课堂实验

五、有机物的课堂实验 石油的分馏:a、b、c 塔间依次出现沸点 160℃、80℃、60℃的浅黄色油状液体,U 形验 1.石油的分馏 气管中导出的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除饱和烃以外的有机物)。

3

:取一大试管,把容积分成五等分,2.甲烷与氯气反应(高二下教材 P9)甲烷与氯

上一篇:护理人员工作要求下一篇:三年级上册写事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