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素材希望的名人名言

2024-08-05

小学作文素材希望的名人名言(精选20篇)

小学作文素材希望的名人名言 篇1

希望

希望是什么?回答众说纷纭,有人说:“希望是严寒对春天的向往。”有人说:“希望是失败者对成功的向往。”有人说:“希望是死对生的不懈追求。”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身患重症的病人在病房中一直看到一棵枯树,望着萧萧落木,它的身体状态也是每况愈下,直到最后,他便一卧不起。他颓丧地说道:“当树的叶子落光时,他也将受上帝的召唤。”一位画家知道了,便用画笔画出了一片青翠欲滴的叶子并挂在枝头。病人看到了绿色,看到了希望,并以坚强的意志奋斗着,于是乎,他痊愈出院了。

事实证明,只要你对一切充满希望,并以金石可镂的精神去奋斗,那你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组里也是一种磨练,幼鹰只有经过了风雨的洗礼才能使羽翼更加饱满,玫瑰只有经过风雨才可以更加光彩照人。俗话说得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夜晚到了,黎明还会远吗?只要,只要,你对未来充满憧憬,对未来充满希望。

希望

在困境中,是什么支撑着你走出险地?在病痛中,是什么指引着你恢复健康?在挫折中,是什么领导着你再振雄风?是希望,是希望,仍是希望!

鲁迅先生曾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是啊,人生活在世间,就不能没有希望,否则他便会像一艘失去方向的小船,在海上茫然不已,随波浮沉,而有了希望,则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生的曙光;它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成功的朝阳;它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力挽沧澜的可能。

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顽强地生活在世界,凭的是信念,凭的是毅力,更是凭着希望的力量!被称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身残志坚,扼紧命运的咽喉,靠的是恒心,靠的是自信,更靠着希望的力量!小时候被老师无情地骂作“蠢材”的爱因斯坦成为二十世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借的是勤奋,借的是认真,更借着希望的力量!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途中,我们也许会遇到无数次挫折,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困难,但是,只要你不灰心,不失望,积极应对,凭借希望的力量战胜他们,克服他们,迎来的将是无数次欢乐,无数次喜悦,无数次成功,此时前程一片光明!

“永远没有什么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让我们铭记金斯莱的金玉良言吧,拄着希望这根坚韧无比的拐杖,勇敢地踏上那永恒之旅!

希望

当鱼肚白的天空升起一轮朝阳时,当群岚笼罩着大地时,一个新生命降临了,它是一个新的希望。

希望,支撑着人们走出困境。在沙漠中迷路时,一瓶水就是走出去的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时,微弱的灯光就是希望;在大海上航行时,天边的彩虹就是暴风雨中的希望。

一滴露珠,虽然生命短暂,但对大地的执着没有改变,哪怕只是滚动几下。11岁的北川女孩李月,只用一条腿获得了观众的眼泪与一片热烈的掌声,是舞蹈梦支撑着她,折断翅膀也能继续飞翔。

雨果说过:“在梦中播下再多种子,也得不到一丝丰收的喜讯,在田野哪怕播下一粒种子,也会有收获的希望。”希望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坐在家里空想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希望是给努力的人准备的。

带着幻想和希望飞向美丽的远方吧!

小学作文素材希望的名人名言 篇2

“积累”, 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从写作学来看, 积累指的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 通过留心的观察和体验, 对于事实、事件、人物、图景以及感受、印象等的记忆记载, 这称为生活积累或素材积累, 是写作的“零件”。有直接生活素材的积累, 即作者亲自对事物的感受;也有间接资料的获取, 指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或其他资料、文献而得到材料。从小学生学习过程来看, 积累更是一种能力素质的体现, 无论任何学科, 无论何种知识, 乃至学习技能与劳动技能, 都应该经过记忆记载, 保留及内化为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

“磨刀不误砍柴功”。我国古代文人历来都十分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唐代散文大家韩愈, 他在《进学解》一书中说:文章材料“贪多务得, 细大不捐”, “兼收并蓄, 待用无遗”。就是说, 写文章前积累材料愈多愈好, 无论大小都不捐弃, 都要收集。这样, 在选用的时候就会感到没有遗漏, 没有残缺。宋代《诗人玉屑》的著者魏庆之也认为“凡作家须饱材料”。

如何扩大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我认为, 在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中, 应立足现实, 放眼未来, 循序渐进, 注意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积累:

1、生活积累是关键。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农村既是一个大植物园, 又是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在这里, 动植物千姿百态, 种类繁多, 不可胜数。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 在春天的田野上, 夏天的花丛中, 秋天的果园里, 冬天的雪地上, 学生会看到许多美丽的画面, 会找到很多写作素材。农村学生在校学习之余, 在家参加了大量的生产劳动, 煮饭喂猪, 割草放牛羊, 插秧收粮食, 上树摘果子, 下田下河抓鱼虾等非常丰富的社会体验, 又给农村小学生作文提供了写作源泉。如我班一位学生在写《摸螺蛳》时写道:我把手伸进洞中, 触到一个又圆又扁的软软的东西, 那东西还弯弯曲曲的, 这不是水蛇是什么?我尖叫一声, 手好像触电般地缩回来, 身子像筛米一样颤抖起来, 嘴里结结巴巴地说:“有……蛇……”。如果没有生活体验, 想是想不出来的。

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 读书读报, 讲故事, 办板报, 诗歌朗诵, 文艺比赛, 智力竞赛等,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加见识, 增长知识, 积累素材, 写起作文来就会水到渠成。

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慰问军烈属, 帮助五保老人, 访问老军人, 收集民间故事, 新社会的好人好事, 看望生病或有困难的同学, 对社会商品进行调查, 调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变化, 调查社会生活中滥用汉字的行为等, 对这些材料创造性地加工整理, 农村学生作文素材将是无穷无尽的。

只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并且养成记载积累的好习惯, 才能真正解决从“内容入手”和写自身生活的问题, 才能真正形成头脑记忆中的材料库, 对写作能力、认识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训练都有好处。简而言之, 作文材料的来源, 既要注意“丰富生活”, 更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发现并通过记忆记载自己平常“丰富的生活”, 才能真正解决文源问题, 同时培养“积累”能力。

2、阅读积累是保障。著书立说, 需要吸取报刊书籍中的“材料”,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实际上, 文学创作也是非常需要作者广博知识, 也需要借用阅读中的积累。郭沫若就曾经说过:“作为一个近代的小说家和戏剧作家, 那差不多须得要具备一个百科全书似的头脑, 虽不必是整套的百科全书, 而是要你在百科中的某一科, 或某一科中的某一部门, 具备着专家的识见。”有的“材料”可以通过生活体验, 获得第一手材料。但是, 每个人不能事事直接体验。这样, 从前人总结发表在报刊、书籍中的文章中摄取“材料”, 就成了一条重要途径。通过阅读, 包括视听手段中可以得到好的词、句、段, 更可以获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和认识上的深化。

小学生在学语言, 学表达, 因此, 不应该设置太多的障碍。要允许仿写, 不但用词句, 也用段, 同时还要指导他们用各种方法积累阅读视听中的语言材料。模仿就是创造。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 必然会丰富学生的表达仓库, 同时会激发其表达的创造能力。此外, 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化认识, 增强分析能力, 激发健康情感。这就需要对阅读理解与鉴赏的积累。如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写《我的邻居》, 介绍了一位瞧不起工人的干部。结尾处写道:“为什么杨叔叔对局长对工人态度不同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 我发现屋角一杆坏了的秤, 才猛然明白, 在杨叔叔心的天平上, 局长和工人是不平衡的。”“我多想对全世界喊出这答案, 当看到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我又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口, 不能让它污染了这美丽的环境。”这第二段话就出自学生的阅读积累, 但不仅仅只是“语言材料”了。它已经成了阅读中情感共鸣的认识能力的积累了。

3、写作知识积累是基础。有了生活, 有了借鉴, 没有表达的方式也不行。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积累指导。除了课堂授予之外, 教师要提炼归纳出一些作文常识, 同时, 这还必须从阅读中来。通过阅读美文, 既是语言材料积累, 更是写作技巧上的积累。

如何指导积累?这不能仅仅放在课外, 布置观察与阅读而撒手不管, “积累”的指导应在课内完成。首先, “积累”的习惯应该通过课堂点拨而逐日完成。每次作文前的“口语交际”, 我采用“文源说写点拨”, 只写题目不写作文, 以达到调动生活, 触发积累, 解决文源, 利于训练的目的。在课堂上, 学生充分倾吐积累, 同一个题目可在课内展示5——15个左右材料, 学生明白了积累的重要性, 同时也获得了积累的方法。其次, 课内要具体指导。如每个人准备好四个本——“观察积累本”、“阅读积累本”、“练笔本”、和平时愿意写的作文的“集本“。这是落实记忆记载的载体。第三, 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指导积累的意识, 把指导积累自觉地放进课堂之中。

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选择 篇3

一、欣赏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作文教学时应该让同学们走出教室,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内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日记、周记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他们周围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好作文,如:《那座山》《我家的菜园》《门前的小溪流》《我爱家乡的……》《那一片……》……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美水美,激起對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造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

二、体验传统节庆,感受民风民俗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隐性优势,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吸引力。比如:过年时拜新年、吃年饭、闹秧歌、吃元宵,这些场面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如果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三、亲临劳动场景,分享收获的喜悦

相对于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的收割播种、地里的采摘、水中捞鱼、上树抓鸟雀……这样的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我们教师平时要经常引导孩子关注家庭中的劳动场景,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家庭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孩子们就会有感而发,有情可表。

四、留心大家庭生活,品味亲情

农村的家庭一般过的是大家庭的生活,其间少不了磕磕碰碰,但同时也添了子孙满堂的喜庆和欢乐。于是婆媳、妯娌、祖孙、兄弟间的忧心事、趣事、苦事、喜事……又成了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中的隐性优势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回味,反复琢磨,写出大家庭生活中特有的氛围和感受。

身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比城镇教学更多的困难,要面对各种不利的因素,如:教学设施落后、拥有资料不足、学生基础薄弱、家长对教育够重视……可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也绝不能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感到泄气。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找到契机,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的、被我们平时所忽略的种种隐性优势,会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展示出新的生命力。

小学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篇4

2.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生命的三分之一》《燕山夜话》

3.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4. 以最简单的方法,获取最大的效果。——但丁:《神曲》

5. 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6. 正当地利用你的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歌德:《格言诗》

7.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伊索

8.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奥斯特洛夫斯基

9.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张志新

10.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周文雍

11.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2. 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__

13.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__

14.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

小学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篇5

2.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3.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缅甸

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 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马克斯威尔·马尔兹【美】

6. 生命的长短以时刻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裴多菲

7. 人生应当如烛炬一样,从顶燃到底,一向都是光亮的。——萧楚女

8.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9. 也有一种称赞是助人为善的,这就是所谓的“鼓励性的称赞”。许多贤臣曾以此术施于他们的君主。当称赞某人是怎样时,其实他们是在暗中指点他应当怎样。——培根

10. 哪里有意志存在,哪里就会有出路。 —— 德国

11. 痛苦有个限度,恐惧则绵绵无际。——浦利尼斯二世

12. 表现勇敢则勇气来;往后退缩则恐惧来。——康拉德

13. 刚强的人尽管在内心很激动,但他们的见解和信念却像在暴风雨中颠簸船上的罗盘指针,仍能准确地指出方向。 ——克劳塞维茨

14. 学问之举国不在读书之多,而在运用之熟。——史迈尔

15.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性理精义》

16. 当你停止尝试之日,乃你完全失败之时。——斯坦斯佛

17.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我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18. 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我的生命献给了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涅克拉索夫

1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小学作文素材孝顺的名言 篇6

2.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3.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出自:比彻)

4. 父亲是大自然规定的银行家。(出自:欧洲)

5.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6.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7.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出自:萨克雷)

8.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出自:法国)

9.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0.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1. 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出自:礼记)

12.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出自:威布朗)

13.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14.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5.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出自:劝孝歌)

16. 亲善产生愉悦,礼貌带来和谐。(出自:雨果)

17.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18.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19.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小学作文素材希望的名人名言 篇7

一、用心触摸生活, 感受生活的气息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合作的源泉。这一点得到中外大家的一致认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 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之源。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认真地去观察生活,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要让学生学会用心来触摸生活。

1.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最为熟悉,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体会生活, 要认真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表情、动作、语言, 观察动物与植物的特征等, 只有深入生活, 贴近学生, 学生的写作才能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写作时才能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2.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让作品反映时代脉搏。写作源于生活, 同时作品也反映生活。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经济、科技、政治、国防等方方面面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要将这些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在我们的作品中反映出来。如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失学儿童的关注、环境的污染等这些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渠道地收集信息, 让学生在课上展开讨论,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 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我再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 文章中洋溢着学生的情感, 表达着学生的爱与恨、喜与怒、乐与忧。

二、让学生充分阅读, 在阅读中汲取养分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对此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 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可见,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 只有多阅读、勤阅读, 才能汲取养分, 为我们的写作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

(一) 充分利用好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充分考虑到了小学各阶段学生的特点, 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语言优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意境深邃, 可以说篇篇是经典, 句句是佳句, 值得教师与学生细细品味, 这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教材, 让学生认真阅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1. 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用语言表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 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阅读文本后, 如何让学生将语言进行内化, 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呢?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复述课文内容, 既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将课文内容讲出来。

3. 表演课本剧。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能力,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大胆地将表演课本剧引入教学。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剧本, 再进行表演。设计剧本时, 学生要以原文为基础,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的提取与运用能力。表演时又促进学生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现人物, 使学生对作者的用语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样便于学生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从而在运用时信手拈来。

(二)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发展。因此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营养, 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要指导学生选好课外书。

课外书五花八门, 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 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好课外书。如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后, 让学生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背影》等, 学完《草船借箭》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同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童话、人文等书籍, 让学生广泛涉猎, 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

2. 深入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的作品不只是材料的简单堆砌, 既要有形, 又要有神, 既要内容丰富, 还要感情真挚。感情是文章的灵魂, 只有融入作者情感的作品, 才能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才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摘文中的经典语句、典型事例、名言妙语等, 更为重要的是品味文中的人文精神与情感, 要体会到文字深层所包含的追求自由、热爱祖国、乐观生活、热爱生命、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 要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使学生在道德与情感方面得以提升, 并且进行内化, 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证明:教材是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 课外阅读则是学生知识领域的扩展,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学更有成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浅议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8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92-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

一、从课内外积累素材

1、从各门学科中积累素材

语言积累不仅限于语文学科,数学中有语文科新学的字词,科学里的实验、动物的构造、生活习性是作文的材料。美术里有建筑的结构美、自然景物美、人体的构造美、动态美、表情的变化,在作文时,要把人物的外貌表情写得丰满鲜活,美术科的教学无疑是最好不过的阵地。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检测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能力最好的科目,也是学生收集作文素材、夯实语文功底的一大平台。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1)为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教师可为学生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低段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可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还可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黑板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的讲解、赏析。

(2)指导学生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提纲背诵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抓住重点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可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还有理解背诵法,没有以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

(3)指导学生读书动笔。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内可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勾划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摘抄的内容旁边写简要的点评,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从大自然中积累素材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风雨雷电,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会觉得头脑空空,无从下手呢?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器官共同参与。观察要注意方法与顺序,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自然界的万物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社会上的人和事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时还要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样写出的来文章才鲜活丰满,不会觉得空洞无物。

三、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1、让农村秀美的自然景色走进我们的作文。

作为农村孩子,生来都与大自然亲近,对大自然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林木与田野,蓝天和云彩,朝霞与落日,青山与绿水,花草与野果无不透出农村的特色,无不时时以美熏陶农村的孩子。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情深思,这些田园生活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之源。

2、让农村富于乡土气息的精华语言走进我们的作文。

在农村,老百姓也有很多的哲理和谚语、顺口溜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农村语言,提高作文的农事科技含量,积累素材,又从中获得人生启示,可是一举多得。

3、让多彩的农村生活走进我们的作文。

农村学生在家里有很多有趣的事:爬树采果、抓鱼虾、捉知了,这全是玩得开心的活动,关键是他们活动时不注意自己的心情,没留意人和事的变化,事后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时间久了就淡忘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日记记录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并鼓励学生把游记、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记下来,并把有意义的场面描写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有了素材,然后指导学生怎么写,这样既让学生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写作范围,内容就充实了。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2] 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小学语文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篇9

2. 一个男人,不管是谁,自尊心受到伤害时,都会铤而走险,做出丧失理智的事。——罗布莱斯

3.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4.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伊·谢·科恩《自我论》

5.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6.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7.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孟子》

8.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伊·谢·科恩

9. 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芭芭拉·金索尔夫

10. 母亲们是天生的哲学家。——斯托夫人

11.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斯特那夫人

12. 若要对一个人维持交谊,是决不可揭穿他的秘密的,尤其是那种和自尊心有关的秘密。——大仲马

13.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诺贝尔

14.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小学生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篇10

2.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3.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4.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5. 劳动你我受益大家,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不会有食物。——张华

6.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7.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8. 信赖并不是由于强制而形成的,将信赖强加于人是不可能的。——韦伯斯特

9. 信赖就是幸福的根源。——《五卷书·第二卷书》

10. 劳动是生命的来源,劳动是财力的宝库,劳动是生产的钥匙。——唐荣珉

11. 劳动光荣,怕劳动可耻;劳动使人坚强,所以我们应正确对待。——夏明

1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13. 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鼓励的话,又会让他们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马云

14. 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得快乐,从劳动中体验生活。——蒋慧

名言素材在写作中的合理运用 篇11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名言素材 积累 使用

议论文写作要求文章要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名言,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而且能为支撑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名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能够有力地提升文章的思想层次,所以在积累了名言之后,重点在如何发挥它们的功能,体现素材在写作中的效用。

一、在议论文的开篇使用名言,能起先声夺人之效

古人写文章强调“凤头”,我们写议论文也是如此。开篇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学生习作《敢于创新》的开头:

尼采有言:“我就是我自己的先驱。人要成功,首先要敢想敢创新!”罕见只靠模仿而有大成者,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能名闻天下,就在于它虽集百家之长却能创新,令板桥体别有韵味。想别人不敢想之事,行别人未曾行之路。敢于创新,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者用尼采的名言开头,指出了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敢想敢创新,再用郑板桥的材料引出了中心论点,衔接自然,一气呵成。这样的开头要比一般的“引用材料加论点”的形式更有力,更吸引人。

二、在所举的名人事例中引用名言,能增加可信度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要用事例来证明观点。如果在使用典型人物的事例时,加入他们自己所说的名言,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阅读面之广,而且能够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例如2011年厦门高三市质检优秀作文《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中使用了史铁生的例子: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做的事情,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史铁生这样描述突然而至的死亡。这是怎样一种对生命安之若素的态度呢!只有昂首面对命运的一切诘难,以永无止境的信心和虔诚的信仰追寻灵魂的高度,才能实现人生的完满,纵死而无憾。他奉行着纯文学的理念,欲以精神的追求来超脱现实中的苦难。“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这样的自嘲恰是他乐观内里的表现吧!他以灵魂的探索,超越了疾病、外界环境、生死对他的操控,他改变了世界,他走在皈依的路上,或许魂归地坛,是极美极美的意象。

作者在进行事例论证时引用了史铁生的两句名言,第一句体现了他对死亡安之若素的态度,第二句是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概括,即使是重病缠身,却依然坚持写作,这些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这两句名言很好地证明了“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的观点,有了名言的使用,使得事例更真实可信,显得厚重了许多。

三、名言作为议论文的理论论据来使用,能增加论证的深度

议论文如果只是观点和事例的组合,就会显得平面化、缺乏层次,因此为论点找到确切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并对它加以分析,使之与论点充分联系起来,可以将平面化的议论文引向深入。如学生习作《幸福就在身边》在提出观点并使用那些深知幸福就在身边而获得成功的名人事例进行论证之后,引用名言进行了说理:

弗里斯特说:“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其中的一条,怀念着另一条。”另一条路一定充满幸福吗?生活中有些人总是迷失在这样的错觉里,一味羡慕别人,感慨别人比自己幸福,正如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讽刺的那样“我羡慕任何一个乞丐,只因,他不是我”,结果他们只能是郁郁终生。要相信,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独一无二的,说不定你忽视的幸福正是别人所奢望的。当你苦苦追寻别人的那种幸福时,不妨回首审视一下自己所拥有的,你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上例中先引用了弗里斯特的名言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有些人看不到自己的幸福,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而后使用佩索阿的名言将这种人可笑又可悲的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从全文来看,作者所引用的名言不仅高度概括了某些社会现象,而且将文章从正面的论证转入了对反面的批驳,并指出只看见别人幸福这种心态的危害性,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四、在议论文的结尾使用名言,能使文章收束有力

议论文写作除了“凤头”“猪肚”,还要有“豹尾”。“豹尾”是指结尾时要干净利落、坚劲有力。平时学生写议论文的结尾时经常用呼告的形式来重申论点,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加上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可以有效提升收束全文的力度。如学生习作《生无所息》的结尾段:

尼采曾言:“人就像一颗树,它愈想伸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就必须不断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向深处。”生无所息,让奋斗贯穿一生吧!

上例在重申论点之前加入了尼采的名言,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整个的结尾段显得简洁、有力,为文章增色不少。

名言作为一种素材,在议论文写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积累和使用名言的方法,使得“积累”能被使用而积累,“使用”能为议论文写作增加论证的力度而使用,达到陆游所说的“天机云锦用在我”的境界,让名言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

让小学生作文素材丰富而不竭 篇12

一、观察生活, 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启发我们去解决作文的素材问题。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 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各种形式活动;在家里, 有生活、家务等;社会上, 正逢盛世, 气象万千, 繁荣的市场经济, 奇异的家乡变化等, 都是充满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 接触自然, 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 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 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 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 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 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 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 先指导定向观察,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例如要学生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在习作前, 可组织学生春游, 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

春游前, 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上的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 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下来, 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 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 仔细观察成为自身的需要, 这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学生就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成功之处, 写下醒目赞语, 当众宣读, 表示赞赏, 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厚兴趣, 促进他们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随机观察, 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 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 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 作文便会“文思泉涌”, 得心应手。

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 文质兼美, 典范性强, 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翠鸟》一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既从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又从颜色———形体等描写入手,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 细致观察, 才能写得具体形象,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雨》一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 有目的地认识事物, 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 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以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 做到移情入物,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才能感人。如教《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 表现刻画人物, 反映人物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 并积累词汇、积累素材,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 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 扩大知识面, 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 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 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 同一事物千差万别, 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 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 精采的描绘, 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以使作文增色生辉。

四、动笔勤写, 用好素材

学生素材丰富了, 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 并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 做到专心致志, 开动脑筋。学生能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写作素材也就丰富, 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到那时, 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 都会有血有肉, 生动具体。因此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 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 在练中用好素材, 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篇13

2.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刘少奇

3. 一年只穿一双破鞋子、一件破衣服也是世界上最自信、最骄傲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物质贫困而自卑!精神贫困最可怕!——李阳

4.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泰戈尔

5.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6.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7.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8. 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恩格斯

9.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10.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11.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12.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哈伯特

1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14. 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麦修·阿诺德

小学语文作文名人名言素材积累 篇14

2. 悲伤可以自行料理;然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马克·吐温

3. 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塞·约翰逊

4. 幸运的爱,与勇者长相随。——奥维德

5. 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了成功的代价。——莫扎特 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高尔基

6. 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惰性。一个人的意志力量不够推动他自己,他就失败,谁最能推动自己,谁就最先得到成功。——罗兰

7. 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维龙

8. 天下无难事,唯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黄兴

9. 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雪莱

10. 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能对一个事业有所贡献,而自己认识到这是个伟大的事业。——萧伯纳

11. 要想别人快乐,自己先得快乐。要把阳光散布到别人的心田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12.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生活是美好、快乐的。——列夫·托尔斯泰

13.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它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丘吉尔

14. 一个目标达到之后,马上立下另一个目标,这是成功的人生模式。——姚乐丝·卡耐基

小学作文素材希望的名人名言 篇15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而得出的,其中的立意、构思、语言结构的组织对学生写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写作角度来引导学生赏析阅读,但教材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知识,课堂教学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限的,尤其语文这门学科,大量地阅览,灵活善变、推陈出新的指导不仅是对语文老师的迫切要求,更是提高学生丰富素材、立意构思的有效途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选择相关的文章,不仅能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影响,并且通过鉴赏、点评、启发学生构思,激活学生处理材料的思维,帮助学生完成更多作文素材的积累。例如,在教学《台阶》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选择了《父亲的挑担》这篇文章作为教学扩展,这篇文章与《台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两篇文章都塑造了一位中国农村农民父亲的典型形象,在引导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谈谈自己读完文章的感想。由于文章写的是农村生活,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平凡的素材、真实的感情一下子就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自己的那位平日里一脸严肃、要求严格、老实木讷的父亲不正是这位父亲吗?学生们心中纷纷涌现出一股暖流,亲情一下子就涌现了出来,“我想到了父亲那双结满老茧的手”“我想到父亲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我想到父亲充满期待的眼神”等,学生触类旁通、畅所欲言、激情澎湃,亲情话题作文不再一成不变,学生们都有了他们独特的角度发现,在平凡中饱含深情,他们的一篇篇佳作催人泪下。另外,我将平日里自己积累的素材打印出来,收集整理了往届学生优秀的文章推荐给学生,一样的生活环境,相似的经历,相同的认识感悟层面,学生们更容易借鉴学习。

二、坚持严抽查,适时巧点评

我要求学生每日都必须摘抄好词好句,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随机请两三位学生进行朗读,从而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并且更多地起到了评价的作用,每当一名同学阅读完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之后,我都会用一两句简单精练的话对他阅读的内容进行点评。例如:有一位学生摘抄得很具体,但阅读起来却缺乏感情,我在肯定他摘抄内容的同时,点出了他的不足,这样不但充分肯定了他摘抄的内容,激发了他继续阅读摘抄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能更加富有情感地把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分享给别人。另外,为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摘抄情况,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高效,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在阅读前我先出示手势,出示几就是让几组来读,看谁先站起来,如果是同小组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就需要他们互相谦让,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更加集中,还让整个阅读环节变得更加有趣。例如,在一次课前朗读中,我让第四小组起来阅读,但第四小组却同时有三名同学站了起来,他们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有要谦让的意思,其中一名女学生着急地说:“你们俩坐下,让我读一次吧!”可是另外两位同学不肯相让,这时我制止了他们的争论,让一位不经常读的女学生来读,当她读完满意地坐下后,我对她微微地点了点头,她看到后更加开心了,我想她一定会更加认真地上这堂课。

三、巧眼看世界,生活有心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源泉,方可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教学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用心观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要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兴趣,学会观察,从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写作的基础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培养观察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每天身边发生的事情多种多样,可是许多人都没有留心观察,甚至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结果写出的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题材老套,没有真情实感,就像一写《我的爸爸》便是“我半夜生病了,爸爸不辞辛劳地背我上医院”,题材太旧、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例如,我们班级里的亮亮同学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因病去世,平时作文写得并不好,感觉写好一篇作文很困难。可是有一次在打扫卫生区的时候,他扫到一半便偷偷回到教室,当他发现我向他走来的时候,已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但我却没有批评他,而是伸手拂去了他打扫时粘在头上的蜘蛛网,在事后的一次作文课上,他写出了《爱在弹指间》的优秀作文,作文中饱含真情实感,我给了这篇作文很高的评价,并在课堂上重点表扬了亮亮。又如,在一次课堂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给爸爸——”作为父亲节的礼物献给爸爸,并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做这件事,再写出来。结果大多数学生写的作文都生动形象,饱含真情实感,连平日里那些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了。

小学作文素材希望的名人名言 篇16

本刊主办的第六届“希望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自2009年7月起正式举行。大赛具体事项如下:

征文对象:全国小学生(1~6年级)

征文主题:

文题一:

朋友是开心时的吉他,为你奏出欢快的旋律;朋友是失败时的香茶,帮你走出灰暗的地带;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给你温暖的心情;朋友是长鸣的警钟,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时候朋友是某一个和你同欢乐共患难的人,有时候朋友是一件时刻陪伴你的物件,有时候朋友或许就是陪你嬉戏的宠物,或许还是一株花、一棵树……

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一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毫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其实,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许有了一个好的方向,成功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你也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以“方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来稿要求:以上两个文题任选一个,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500~1000字为宜。本次大赛以“自由想象,自主创作”为宗旨,一旦发现抄袭作品,即取消其评奖资格。

奖项设置:本次大赛设特等奖3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80名,优秀指导老师奖和组织奖若干名,均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学生作文将在《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上选登,优秀指导老师享有在《新语文学习·教师》上的作品优先发表权。

报名要求:将稿件连同参赛标志一同寄到杂志社即可参赛。参赛标志刊登在2009年7、8月及9月《新语文学习》杂志上。没有参赛标志的,每人需交纳报名费5元。参赛者请在信封上注明“希望杯”字样。

截稿日期:2009年12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投稿地址:(210009)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

欢迎学校组织参赛,个人也可参赛。权威赛事,精彩不容错过!

小学作文名言素材 篇17

2. 糟蹋了机会,怨不得别人,是你自己的事。——佚名

3. 在婚姻大事上,机会和命运常常良莠不分,叫人难以捉摸。——奥斯汀

4. 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狄斯累利

5. 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莫尔

6. 机会不但会造出小偷,也会造出伟人。——佚名

7.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8.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9.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10.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11.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12.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13.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14.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小学作文名言素材 篇18

2. 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可遇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席慕容

3. 经验就是熟谙事物的总体。——胡克

4. 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巴尔扎克

5. 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往往不贪财;亲手赚钱的人才有一文想两文。——柏拉图

6.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7. 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

8.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9. 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而是把旧的、很早就是已知的,或者是人人都视而不见的事物当新事物观察,这才证明是有真正的独创头脑。——尼采

10. 富贵寓于才能之中,而不在财产之中。——伊朗

11. 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清·袁枚

12. 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巴斯德

13.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14.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希望小学闲置问题解决途径探讨 篇19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至2004年15年间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2亿多元,资助250多万名贫困学生上学读书,援建希望小学9508所,在每100所农村小学中,就有2所是希望小学,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2300余名。

而现状是,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希望小学沦为“摆设”,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希望小学校舍人去楼空,被废弃或被闲置下来。据公开报道显示,2008年湖北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荒废。陕西延安市宝塔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8所,闲置38所。2011年,昆明东川区已建30所希望小学,只有5所在正常教学,25所被撤并或废弃。据统计,全国农村小学(含教学点)数量由2000年的59.8万所降至2009年的30.5万所,2009年全国农村小学(含教学点)数量占2000年的近一半。

1 造成校舍闲置的原因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对于教育的热情和关注度空前高涨。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对《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少年“方便就近”原则的片面理解和误读,大批村级小学一涌而起,这是导致农村地区日后出现大量闲置小学校舍的基础性原因。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城的加快,农村人口骤减,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随迁子女也相应增多,造成村小学生流失。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将保持增长态势。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如今已初见成效,使得农村学生数量减少。生源减少一部分,流失一部分,这是农村小学闲置的最直接原因。据统计,全国农村小学在校生数由2000年的8503.7万人降至2009年的5655.5万人。2001年,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了“村村办学”的方式,开始推行“撤点并校”策略,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校舍闲置。

2 闲置校舍的利用途径探讨

目前闲置校舍的处置利用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教育系统内转化,转为幼儿园、成人学校、教工住宅等的约占13%;二是用于村级公共事业,改为村级卫生、福利、文化等其他公共事业用房的约占20%;三是出租或出手,对交通便利、有处置价值的校舍进行出租或出售的约占17%;四是少数有复垦价值的校园,拆除后归还农民的约占5%;无视闲置或废弃的居多,约占45%。

2.1 设立大学生支教中心

大学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者毕业前的实习时间或者应届毕业生直接参加国家支持西部教育计划,到贫困地区支援教育的行为。随着各类媒体不断的报道、宣传和倡导,生活在城市的人民群众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山区孩子们恶劣的成长环境。由于山区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差,成年人进城务工,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缺乏现代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以及完善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愿意为留守儿童传递知识,奉献爱心。与此同时,赶赴山区,帮助山区孩子,对大学生也是受益无穷的体验。

大学生支教中心设立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辅助当地留守儿童的文化知识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各方面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支教中心为贫困儿童和爱心志愿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消息互通的平台。支教中心建立贫困生档案,方便志愿者有针对性帮扶贫困儿童,同时为支教活动提供固定的场地。

2.2 作为灾后临时避难所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另外,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在农村尤其频繁,造成的破坏性也非常严重。早在2007年,国家就已经提出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建设。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薄弱是防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闲置的希望小学可以作为很好的临时避难所。

因灾倒塌的房屋有90%都是由于房屋年久失修,抗灾能力差。希望小学建成时间较短,建筑结构以及材料都是按照最新规范使用,较山区其他房屋更为坚固。另外,操场拥有广阔的空间,能快速有效的集中村民,便于统一安顿。尤其在发生地震灾害时,操场是最安全合理的临时躲避处。因此,对于已经闲置,且地理位置处在有利于躲避灾难的希望小学,村政府可以考虑按照紧急避难处理办法的规范建成临时避难所。

2.3 改造农家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住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到静谧舒适的环境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以乡村为背景的旅游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

就教学楼本身结构方面而言,教学楼建筑格局简单,多为框架结构,空间大,修建的时间短并且使用现代建筑材料,便于进一步改造与装修,且改造成本低。就游客体验而言,游客出行的目的是放松身心体验农村生活特色。改造后的闲置小学能满足游客吃住方面的要求。既能品尝农家野味,住得安静舒心,又能感受当地风俗民情,一举数得。从村民角度来考虑,农家乐的建成与运作,势必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某种程度上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可以在农家乐中融入爱心助学的主题,对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加以宣传,并提供助学途径。倡导游客献爱心,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无形中契合了希望小学的办学初衷。

3 总结

由于多数小学校舍资产权属问题不明确,管理混乱,在处置和利用闲置校舍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改造进程缓慢,直接影响改造效果。为确保闲置校舍的处理及改造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一切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稳定的原则。闲置校舍的处置和改造,不仅会影响地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会影响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整体长远的协调发展。希望小学的初衷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闲置校舍处置的具体方案选择及细节处理方面,一切要以保证农村教育事业稳定为主。(2)确保资产不流失效益最大化原则。乡村政府在处理闲置校舍的同时,要避免资产浪费和资产流失,坚持选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且最利于乡村长远发展的方案。(3)责权划分制度化原则。土地权属不明、资产权属不清的问题,造成普遍的闲置校舍管理缺失。应进行权责划分,各部门各机构各司其职,明确权责。建立有效有序的管理体系,确保闲置校舍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时可, 张娜.对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利用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 2011 (7) .

[2]张宝文.农村中小学闲置资产处置与利用问题浅探.会计之友, 2011 (9) .

[3]李玉松.地方高校闲置老校区利用路径研究.赤峰学院学报, 2011 (11) .

走近文化名人 巧用经典素材 篇20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回家》(2015年广东深圳中考文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考题透视

“回家”这个话题很寻常,但真正写起来又不易表达深刻。如果从以下三点着手,还是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的。

1.全面审题,找到写作着眼点。写作引导语对文题里的“家”做了很好的阐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不同层面的含义,既可以指自己的“小家”,或团体、故乡、祖国等“大家”,也可以是“精神家园”等象征意义的“家”。相应地,“回”也不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那么,“回家”就有了多个层面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悟,“回家”这个题目可以表达亲情、友情、故乡情、爱国情以及其他很多常见的写作话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文体选择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最终,我和爸爸在奶奶的坟前找到了他。爸爸走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的孩子,眼角悬着混浊的泪花。

“好,我们一起回家。”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而家就是叶的根。

上面是一篇习作的结尾部分,通过爷爷的一个举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领悟了“家就是生命之根”的人生感受。作者先叙述事件,自然生发出道理,这样就做到了恰当地选择写作着眼点。

2.深刻立意,新颖独到不寻常。正因为对“回家”这个题目可以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在立意的时候更应该避免肤浅化,把“回家”简单地写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我们借助这个题目,要表达出某种真挚的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或者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

小小风铃随风响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张张照片随之散落,重现着曾经的过往。脑海中依稀的笑脸,勾起心底的思念。“姥姥,回家吧,我也要送个风铃给你!”

“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透过随风响动的小小风铃,回忆与姥姥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作者以风铃为寄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这样,在“回家”这一题目之下,文章立意就显得深刻了。

3.合理表达,叙述议论总关情。“回家”这个题目似乎与表达情感紧密相连的,同学们一般会构思写作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但无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总要融入深厚的感情,这样才更切合“家”这一主题的本质。下面片段写的是作者时隔数年再次回到故乡,想起逝去的爷爷的感受,叙述中融真情,感人至深,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不管我怎样追赶,都无济于事。我感到局促与茫然,甚至还感到彷徨,感到恐惧,心中也涌上一股莫名的悲伤。我拼尽全身力气,使劲追溯着我俩那如诗的光阴,可我还是淡忘了,最终被那精彩的年华深深的埋没了,就连那昔日我记得清清楚楚的脸庞,也在我的脑海中随风而逝了,你,仿佛从我的人生中怆然离去了,永远,永远。

技法点拨

写叙事性作文时运用名人故事作素材,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情感和文采。下面我们来做具体说明:

一、选材要符合表达主题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需要选用相应的名人素材。比如要表达“毅力”这个主题,传说中的“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都可以运用。如果在一篇文章中运用多个素材,要让这些素材具有能够表达同一主题的共性。下面佳作《回家》一文中,屈原、陆游、钱学森三个人物故事,从不同角度挖掘人物的可贵精神品质,但它们又都在“回家”这一主题之下,具有明显的共性。文化名人的经典故事有很多,有时一个故事能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内涵,在写作时不妨进行一下梳理,对比多个故事,力争选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选材也要尽量兼顾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甚至还需要回避那种过俗过滥的材料。

二、跨越时空,融入真挚感情。在写作时,不能仅仅简单罗列或转述名人故事,而要在叙述故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挚感情,让故事更具感染力。采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方法,和古人来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叙述方式。下面佳作中三个人物、三个故事,都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而且在叙述中流露出对这些名人的钦佩、仰慕之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运用多种手法,彰显文采。运用名人故事作为素材进行写作,大多需要显示出文采来。这就需要在写作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比如引用名人的诗词或名言、巧妙拟写小标题、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安排文章的独特结构等都是让文章不俗的手法。下面佳作在叙述每个人物故事之初,先引用其诗句或名言,然后再叙述故事,接着再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仰慕之情,最后点出人物名字。每个故事结构上大致相同,这样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主题更突出,情感表达更强烈。

总之,从文化名人故事中挖掘写作素材是一种很实用的构思方式,平时做好积累和梳理,抓住上面三个要素进行选材、构思和表达,一定能开辟出记叙文写作的新天地。

家,不仅仅是一个住所,还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个灵魂的归宿,一个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在“回家”的路途上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报国无门,千悲万叹,于是,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你从容地走向汨罗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执着而坚定的脚步,就这样,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也许只有你自己知道,汨罗江才是你永远的港湾和归途,是你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家”,是你生命的终点,也是民族精神得以升华的起点。自从那一天起,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嬗变,你在百姓心中已经凝固和沉淀,你不再是你,你是不屈民族精神的象征。屈原,你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盼望着祖国的统一,眷恋着能魂归故里。是啊,在你出生的第二年,北宋都城汴京就被金国占领,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你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屡遇挫折,但从未改变初衷。

“回家”,是你一生的向往,也是你灵魂归宿的期盼。千百年来,在你执着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和捍卫精神的家园,前仆后继,愈挫愈勇。陆游,你永远激励着后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实验室工作的你就深为祖国的诞生而高兴。“我要回家,我要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服务”,尽管美国当局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你,历经5年的艰辛,你带着一家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阔别20年的祖国。

“回家”是你坚定的信念,报国是你一生无悔的选择。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是凝聚了无数像你一样辛苦付出的人的心血,民族的振兴正是需要你这样坚定的信念。钱学森,你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回家,我们永远在路上。

1.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本文以“回家”为主线,串联了古今三个名人的故事,思路清晰;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主体的每一部分结构大体相同,又富于变化,行文流畅。

2.巧用素材,内容充实。本文选用古今名人故事作素材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避免了无病呻吟、内容空洞。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语文积累,并能学以致用。

上一篇:硕士生定向就业协议书签订注意事项下一篇:你在前面飞我在后面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