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医疗质量检查方案

2024-12-24

年终医疗质量检查方案(共9篇)

年终医疗质量检查方案 篇1

滨医附院医疗质量检查实施方案

一、计划:

1、每年进行2次全院全面医疗质量检查,由分管院长负责,检查成员包括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及医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2、每月进行医疗质量检查,由医务科科长全面负责,医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参加。

3、每周记性医疗质量检查,由医务科副科长负责,科室质量小组成员参加。

4、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检查者,选择适当时间提前或推后补查。

5、每次检查有计划、有内容、有分析、有总结、有整改,务使我院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6、平时每周检查可采用单项检查、多项抽查、突击检查,或根据工作中出现问题随时检查等多种方式,重点在于督促工作。

7、每月检查质量分数将作为各科发放奖金之影响系数。

8、每半年医疗质量检查分数将作为科室主任年终管理奖发放影响系数。

9、每月、每半年医疗质量检查结果将于滨医附院网予以公布。

10、每次检查重点在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整改提高。

11、要求每次检查前由组织检查者制定出检查方案、要求、步骤、内容和检查表格等。

12、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写出书面说明。

13、检查内容、标准、方法随工作开展可以适当充实完善。

二、检查内容:

(一)、病历质量

1、病历质量检查。

2、三级医师查房及三级医师负责制。

3、五讨论制度落实。

4、医患沟通制度执行情况。

5、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6、病程记录。

7、手术前等待日。

8、完善检查、注重复查。

(二)质量控制组织及其活动情况

1、质量小组是否健全

2、活动计划及落实情况

3、整改方案及措施

(三)无节假日医院、无节假日手术落实情况检查

(四)正点手术检查(每日常规早8点半手术制度落实情况)

(五)会诊检查(常规会诊及急会诊检查)

(六)各种专项记录本检查

(七)患者满意度调查

(八)值班情况检查及依法执业情况

(九)三级三严检查

三、终末质量控制

1、医疗纠纷及投诉情况

2、出院病历检查

四、要求

1、各种检查计划必须严格执行,责任到人。

2、检查组织者负责制定检查内容及标准,组织检查人员,严格执行标准并组织实施。

年终医疗质量检查方案 篇2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要求的洁净室 (区) 包括生产区域和检验区域两部分, 体系检查员对洁净室 (区) 的检查包括现场情况检查和文件资料检查两部分, 下面对洁净室 (区) 涉及的检查内容逐一梳理。

1. 文件检查

1.1 洁净室 (区) 建设图纸及资料

企业应保留原始的洁净室 (区) 建筑、压差设置、送回风管道等图纸, 并保留洁净室设计需求与功能配置。洁净室如有改造, 也应保留相关图纸资料。资料图纸中应明确标示各区域房间的功能、人流物流走向, 并尽可能地描述洁净区域的状态, 例如进风回风口、房门设置等, 以保证洁净区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便于检查与验证。

1.2 洁净室 (区) 检测及验证资料

洁净度检测报告包括首次运行、每年复检和日常监测, 这三种检测报告目的不同、项目不同、周期不同。

首次运行检测报告用于洁净室新建或改造后的验收, 要求全面、严格, 建议包含所有房间项目, 以及梯度压差和浮游菌检测。

每年复检是对洁净室定期的检查, 项目也应覆盖所有房间与项目, 间隔时间应不小于6个月, 最长不超过12个月。

日常监测是由企业进行洁净度检测, 项目和周期应参照YY0033, 如通过长期监测和分析, 可适当延长监测周期。日常监测不仅需要考虑静态环境监测, 应适当进行动态监测。与首次运行和年度复检不同, 日常监测不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但对于采样点和采样方式应进行规定, 以保证取样点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洁净室 (区) 维护资料:洁净室的使用有效性不仅仅是监测和验证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维护和管理。维护管理包括日常洁净室和用具的清洗、各类过滤器的清洗或更换、送风电机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重要的是需要进行记录, 没有记录即可认为未进行相对应工作。

洁净室 (区) 培训记录:除了对硬件和文件的管理, 对人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针对不同人员的分工, 例如洁净区工作人员、环境监测人员、系统维护人员, 进行不同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形式可外部培训, 也可以是内部培训, 并做好授权和汇总一览表, 便于内部管理和检查。

2. 现场检查

2.1 洁净系统空调机组现场检查

质量管理检查过程中针对空调机组房间的检查包括检查现场规程和现场记录以及对现场人员的提问检查。空调机组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应明示在必要位置, 并保证文件的受控;机组管理人员的操作、维护记录应就近放置, 检查时应注意有效、及时;通过询问了解送风机组的操作和维护, 注意机组上的操作标示和监测设备, 是否明显、是否计量、是否正常工作。

2.2 洁净系统生产区域现场检查

洁净室 (区) 所有的验证体系资料, 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都是为了保证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生产区域的检查是对以上文件实施与否的检查, 应注意相互呼应。进入生产区域时, 人员的操作步骤应注意是否符合洁净区域换衣、洗手等规程。同时, 检查人员进入生产区域时, 所使用的记录装置, 应按洁净区域要求带入洁净区域, 做到及时记录, 并且应注意保密工艺、禁止照相等要求, 与企业陪同人员相互配合, 做好洁净区域现场检查工作。

在体系检查过程中, 体系检查员应关注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洁净区域的控制和管理, 不同生产区域检查关注点不同: (a) 更衣缓冲区。检查员应观察操作图示、送回风流向, 尤其是洗手液的配置记录应就近放置, 便于核对和检查; (b) 洗衣洁具区。检查员应观察上下水, 并询问企业操作人员洗衣洗洁具的过程, 确认是否符合规范和内部制度, 房间是否存在锈迹、卫生死角等, 拖把抹布是否符合洁净间使用要求, 房间湿度是否超标; (c) 与非洁净环境相连的房间。检查员应检查外部非洁净空气是否会流入, 是否有适合的缓冲区域, 停机时是否有空气倒灌的风险; (d) 生产线产生尘埃的区域。检查员应检查相关区域是否受到控制, 生产空气、用水是否会影响房间洁净度; (e) 生产人员集中区域或者高温高湿区域。检查员应关注该类区域内企业是否在送风回风、尘埃控制上有特殊要求。

另外, 检查员检查过程中也应关注:中转半产品的存放是否有标示规定位置, 是否能保证临时存放期间的洁净保护用于存放半成品的塑料袋等, 直接接触包装是否会对内容物造成污染;对于有需要直排的生产工艺是否对直排口有控制关闭装置;生产工序需要100级洁净环境的, 是否配备层流罩、洁净工作台等设备;体外诊断试剂阳性物质处理是否在1万级环境下阳性间进行, 并配备生物安全柜;阳性间是否具备灭活设施、原位消毒设施;对于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的, 空气是否经除菌过滤后排出。

总的来说, 生产区域现场检查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相关文件、记录等资料的现场复核, 另一方面是根据现场情况查找洁净区域的问题和风险。检查期间一些项目还需要文件核查, 需要及时记录以待后期检查, 如记录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人员姓名用于查询体检记录, 记录消毒液种类用于查询配置记录等。

2.3 洁净系统检验区域现场检查

检验室洁净区域现场检查也是现场检查重点, 生产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1万级下局部100级的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和阳性对照室等三室 (包括人流、物流相对独立) 。对于实验室改造中确有较大难度的, 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可共用 (但应进行清场) ;阳性对照室如与其他二室公用更衣时, 应设置缓冲, 并保证阳性对照室相对缓冲有5Pa以上的负压, 建议配备生物安全柜并配置可控制开关的直排装置。

3. 洁净室 (区) 空调系统使用管理中常见问题

洁净室 (区) 应由熟悉洁净度维护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并通过详细、有效、合理的制度、文件和记录来保证运行的可靠性。但由于管理思路、人员能力和经验的问题, 洁净室 (区) 的检查中仍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需要专业人员长期钻研和改进。常见问题包括: (a) 日常监测日期的选择。日常监测周期中如要求每月一次时, 并不是指每个自然月任一天进行, 而是指两次监测间隔30天左右, 例如监测日期分别为6月1日、7月31日、8月3日, 这种监测周期的跨度已经失去了周期的意义; (b) 缺少直排风装置的防倒灌控制装置。部分高温多尘的特殊工艺和检验室阳性对照室, 应配置直排装置。在配置直排装置时, 应以有效性和防倒灌为检查标准, 不能因为需要直排而直排, 直排方式应与实际洁净房间相适应; (c) 房间压差的监测。不与非洁净区域相通的区域也应该对压差进行检测, 一方面由于生产工艺和物流人流的要求, 同级别洁净室 (区) 之间也需要梯度压差控制气流排污, 所以需要监测;另一方面, 洁净室 (区) 中的墙缝、窗户玻璃、风口等隙缝处都是与外界非洁净区域相通, 长期使用后也存在风险, 如无监测, 这些隙缝处的尘埃会造成严重污染; (d) 环境监测设备的控制。压差计的计量应根据实际使用的参数点进行校准。举例说明, 数字式压差计量程为1000Pa, 如无特殊要求计量时的误差一般是指满量程时的误差, 而实际使用的量程范围不足总量程的1%, 使用时存在风险。如果尘埃粒子、风量仪等环境监测设备的存放放置不在洁净区域内, 在存放、移动以及进入洁净区域时应有相关控制措施, 避免污染。

问题与进步总是相辅相成, 新的问题会继续发现也会被解决。洁净区域需要合理的设计、适宜的布置, 持续的改进与维护, 以上的内容希望能够促进洁净区域的发展、完善, 做好医疗器械生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医疗质量检查报告 篇3

2、医保范围外诊疗项目管理未形成制度化,未纳入绩效考核;

3、未按消防安全要求开展检查、季节性检查等专项检查,未对特殊部门进行消防演练;

4、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布局欠合理,消毒剂使用欠规范,手术器械等物品清洗质量有待提高;

5、个别工作人员对有创技术操作的授权管理及审批程序不熟悉;

6、病危患者病情变化未在医生交班本中体现;

7、科室质控工作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科室质量目标监控管理不全面、自查频次少、问题描述不清、原因分析不够、整改效果评价少等;

8、运行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效果不明显;

9、不良事件上报有漏项;

10、部分工作人员风险预警分级标准不掌握;

11、个别外科科室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内容空乏,流于形式;

12、职能部门质控工作存在深度不够的情况,如非计划再手术的质控等;

13、药事管理组织有效监管、药品质量管理、全院药品警示

— 1 — 标识未体现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14、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规定与程序欠完善,医师、药师、护士对上述规定和程序知晓度有待提高;

15、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评价不及时;

16、年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不够熟练;

17、临床科室护理质控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整改措施不具体,无追踪评价与成效分析;

18、护理部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 篇4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存在问题 4.8.1急诊科布局、急诊服务支持部门设置、人力配备、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要求。急诊科按照相关要求独立设置,其4.8.1.1急4.8.1.1.C功能、布局、人员和设备配备、及 诊科布局、.1 药品配置符合要求。C 急诊服务支4.8.1.1.C急诊科的辅助检查、药房、收费等持部门设置.2 区域的距离利于急诊抢救。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4.8.1.1.B

B 主管部门有检查与监管。

理指南(试

.1 行)》的要4.8.1.1.A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科建设与管 A 求。.1 理规范,满足急诊临床服务需求。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急诊护理4.8.1.2.C人员分别不少于在岗相应人员的.1 75%。4.8.1.2急急诊科主任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诊科应当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备足够数4.8.1.2.C任;急诊科护士长由主管护师及以 量,受过专.2 C 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门训练,掌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握急诊医学急诊病房、急诊监护室由专职医师4.8.1.2.C的基本理

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排班、值班。.3 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急诊手术室有专职手术护理人员、4.8.1.2.C

作技能,具或由病房手术室统一管理。.4 备独立工作主管部门对急诊医护人员配置、任4.8.1.2.B

B 能力的医护职资格、知识技能有检查与监管。.1 人员。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科医护人员4.8.1.2.A配置、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临A.1 床需求。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4.8.1.3.C

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标准。.1 4.8.1.3仪保障急救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满4.8.1.3.C 器设备及药足急救需要。.2 品配置符合 C 各种抢救设备操作规程随设备存4.8.1.3.C 急诊科建设放,方便使用。.3 与管理的基急救设备有专人保养维护,急救药本标准。急4.8.1.3.C品有专人管理,急救设备处于应急 救设备处于.4 备用状态,有应急调配制度。应急备用状科室对应急设备状态有自查,问题4.8.1.3.B态,有应急

及时整改。.1 调配机制。B 主管部门对急诊设备药品配置和4.8.1.3.B 维护情况有检查与监管。.2

4.8.1.3.A持续改进有成效,应急设备使用、A.1 维护和管理规范。4.8.2急诊医务人员按计划进行技术和技能专业培训,能够 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能。4.8.2.1.C有急诊医务人员技术和技能的年.1 度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4.8.2.1急4.8.2.1.C培训,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理诊医务人员 C.2 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经过专业培录。训,考核达到“急诊医4.8.2.1.C急诊监护室固定医师与护理人员 师、护理人.3 均经ICU专业培训,技能考核合格。员技术和技4.8.2.1.B主管部门对培训效果有检查与监 B 能要求”。.1 管。4.8.2.1.A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人员诊疗水 A.1平不断提高。4.8.2.2.C医护人员具备高级心肺复苏基础.1 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急诊医师具备独立抢救常见急危4.8.2.2医重症患者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级心4.8.2.2.C护人员能够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2 C 熟练、正确动脉穿刺、电复律、呼吸机使用、使用各种抢血液净化和创伤急救等技能。救设备,掌急诊护理人员除具备常用的护理握各种抢救4.8.2.2.C技能外,还应具有配合医师完成上 技能,包括.3 述操作的能力。高级心肺复4.8.2.2.B主管部门对医护人员抢救技能有苏技能。B.1 检查与监管。4.8.2.2.A持续改进有成效,医护人员抢救技 A.1 能不断提升。4.8.3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住院或转诊的连贯性医疗服务工作流程,提高急诊服务 能力。有统一规范的急诊(含抢救)服务4.8.3.1.C流程。有各部门、各科室职责分工

.1 与服务时限要求。医院能提供“24小时×7天”连续4.8.3.1急不间断的急诊服务,包括:内科、诊服务及4.8.3.1.C外科专业科室(包括介入专业); C 时、安全、.2 药学、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便捷,提高超声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门;急诊服务能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力。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和4.8.3.1.C口腔专业等医师承担本专业急诊

.3 工作。B 4.8.3.1.B主管部门对急诊抢救工作有检查

.1 与监管。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抢救流程顺4.8.3.1.A A 畅,诊疗服务满足急诊患者救治需.1 求。4.8.3.2.C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住院或转.1 诊的连贯性医疗服务工作流程。4.8.3.2.C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分区相关管.2 理规定。

C 4.8.3.2.C按照患者病情实施分级、分区救 4.8.3.2建.3 治。立院前急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救、院内急4.8.3.2.C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 诊与住院或.4 救治疗。转诊的连贯4.8.3.2.B科室有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性医疗服务.1 改。工作流程。B 4.8.3.2.B主管部门对急救实施情况有检查、.2 分析、反馈。持续改进有成效,急救工作管理规4.8.3.2.A A 范、患者救治有序,急诊服务能力

.1 不断提升。4.8.4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急诊检诊、分诊,有效 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急诊检诊和分诊制度,有专人负4.8.4.1.C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1 非急危重症患者。4.8.4.1.C4.8.4.1加检诊、分诊人员经过培训。.2 C 强急诊检4.8.4.1.C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时间节点诊、分诊,.3 记录清晰,有去向登记。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4.8.4.1.C急诊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 者,及时救.4 诊、转科有病情交接。治急危重症4.8.4.1.B主管部门对急诊检诊、分诊制度落

B 患者。

.1 实情况有检查与监管。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患者有效分4.8.4.1.A

A 流,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有序地得到

.1 救治。有急危重症抢救患者优先住院的4.8.4.2.C4.8.4.2有 制度。.1 急危重症抢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4.8.4.2.C救患者优先

费”。.2 住院的制度与措施,保有拟收住院科室无床位时的应急

C 4.8.4.2.C证急诊处置保障措施,滞留急诊观察比例下

.3 后需住院治降。疗的患者能急危重症抢救患者经处置后,需住4.8.4.2.C够及时收入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4 相应的病的病房。

房。4.8.4.2.B主管部门对急危重症患者住院管 B.1 理制度落实情况有检查与监管。4.8.4.2.A持续改进有成效,急危重症患者优 A.1 先住院有效落实。4.8.4.3.C有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1 程。4.8.4.3有 C 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急诊留观患4.8.4.3.C者有管理协调机制,及时妥善处 者管理制度

.2 置。与流程,控制留观时间4.8.4.3.B主管部门对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有

B 原则上不超

.1 检查与监管。过72小时。4.8.4.3.A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留观管理制 A.1 度落实到位,患者得到有效分流。4.8.5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急救中心、挂钩合作的基层

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4.8.5.1.C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熟知并.1 执行。急诊患者、留观患者、抢救患者有4.8.5.1.C急诊病历,记录急诊救治的全过 4.8.5.1落

.2 程。实首诊负责有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制,与120

C 4.8.5.1.C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 急救中心、.3 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均有病情资料构建立急4.8.5.1.C交接。登记资料能够对患者的来 诊、急救转.4 源、去向以及急救全过程进行追接服务制溯。度。4.8.5.1.B主管部门对首诊负责制执行情况、B.1 急诊病历书写等有检查与监管。4.8.5.1.A持续改进有成效,首诊负责制、急 A.1 诊、急救转接服务得到有效落实。急诊科有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4.8.5.2.C医疗救援特点制定的大规模抢救.1 工作流程。C 4.8.5.2.C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4.8.5.2针.2 练。对重大突发4.8.5.2.C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和协调应急医事件应急医.3 疗救援,有记录。疗救援,制定大规模抢科室对大规模抢救有总结分析,对4.8.5.2.B救工作流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1 程,保证绿落实。B 色通道畅主管部门对应对重点突发急诊医4.8.5.2.B通。疗救援工作有检查、演练存在问题

.2 有分析、有改进建议。4.8.5.2.A持续改进有成效,医院应急医疗救 A.1 援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绿色通道

畅通有保障。

4.8.6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高危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对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4.8.6.1对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急性创伤、4.8.6.1.C损伤、急性呼吸衰竭、高危孕产妇 急性心肌梗.1 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死、急性心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力衰竭、急设施方面提供支持。性脑卒中、C 有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性颅脑损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4.8.6.1.C伤、急性呼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2 吸衰竭、高职责,尤其对复杂多病共患的患者危孕产妇等诊治职责有明确要求。重点病种的4.8.6.1.C急诊人员知晓急诊服务流程与规急诊服务流

.3 范。程与服务时4.8.6.1.B主管部门对急诊服务有检查与监限有明文规 B.1 管。定,能落实4.8.6.1.A持续改进有成效,重点病种救治流到位。A.1 程畅通,质量安全得到保障。4.8.6.2.C医院有急诊抢救和急会诊的相关.1 制度。4.8.6.2.C4.8.6.2有 C 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

.2 保证相关人4.8.6.2.C员及时参加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执行。

.3 急诊抢救和急会诊的相4.8.6.2.B科室对存在的问题有分析和整改。

关制度。相

.1 关人员应当

B 主管部门对急诊救治相关制度有4.8.6.2.B在规定时间检查、存在问题有分析和问题反.2 内进行急诊馈,有改进建议。会诊。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抢救和急会4.8.6.2.A

A 诊制度落实到位,患者得到及时有.1 效救治。检查者: 检查时间:

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

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存在问题 4.9.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资质与能力、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 行)》的基本要求。重症医学科布局符合要求,床位占4.9.1.1.C医院总床位的比例至少达到 2%。.1 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重症医学科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4.9.1.1.C4.9.1.1重比不低于0.8∶1,护士人数与床.2 症医学科布位数之比不低于2.5∶1。C 局、设备设最少配备一个单间,每天至少应保4.9.1.1.C 施、床位设留1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3 置与人力资科主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1.1.C源配置符合 任职资格。.4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4.9.1.1.C建设与管理

务任职资格。.5 的基本要主管部门对重症医学科设备设施、求。* 4.9.1.1.B床位及人力资源管理有检查与监B

.1 管。持续改进有成效,重症医学科建设4.9.1.1.A和管理达到相关要求,满足患者救A.1 治需求。4.9.2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 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有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岗位职责4.9.2.1.C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执 4.9.2.1有.1 行。重症医学科 C 4.9.2.1.C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的范围、转工作制度、.2 入和转出标准及转出流程。岗位职责和4.9.2.1.C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实行疾技术规范、.3 病严重程度评估并执行。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4.9.2.1.B科室定期对相关管理要求进行自

者入住、出

.1 查,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

B 科符合指4.9.2.1.B主管部门对重症医学科制度落实 征,实行“危.2 有检查、分析、反馈。重程度评持续改进有成效,重症医学科患者4.9.2.1.A分”。* A 转入(出)符合标准,规范评分,.1 管理规范。4.9.3对重症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 活动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4.9.3.1.C有落实多学科协作相关规定与措.1 施。C 以重症医学科与相关学科医师联4.9.3.1.C合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提供专 4.9.3.1建

.2 科诊疗支持。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4.9.3.1.B主管部门对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有 B.1 检查与监管。4.9.3.1.A持续改进有成效,重症疑难患者能 A

.1 够得到多学科联合诊治。

医疗质量检查情况汇总分析 篇5

根据2012年7月份的医疗质量督查情况,对7月份医疗质量落实情况和5月份的归档病历质量评审作如下分析及汇总:

一、2012年5月份归档病历评审:甲级病历232份,占91%;归档乙级病历22份,占9%;无归档丙级病历。病历书写质量继续保持上升趋势(4月份%、3月份88%),终于跃上二级医院规定的基本标准。

二、运行病历的检查:入院病历、首次和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规范性,上级医师查房查房制度落实依然较好;护理记录整体卷面感觉较好(总体与医生病历比较好、感觉较认真);归档积极性较前有明显改善,只有1份病历未在3天内的按时归档。

三、5月份共抽查住院处方82张,15张处方不合格,不合格处方占18.3%;门诊处方212张,55张处方不合格,不合格处方占23.2%;不合格率较前有所增加。

四、已改进的医疗行为

1、病历书写质量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提高,已达到90%。及时性、规范性继续得到保持。

2、多数医生开始书写留观病历和注重门诊登记的收发室。

3、住院内科医生的病历和处方书写较规范,字体正规,卷面感觉非常好,严肃的工作行为值得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和借鉴。

4、医师黄太容的处方书写质量虽然字体略差点,但较前显著改善,出现的错误大幅度减少。说明任何工作只要用心去做,认真去做都会做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共性存在入院证书写字体潦草,笔墨不一致,甚至

用圆珠笔书写。

2、近期开展的留观病历的书写,普遍存在需要规范的问题,有的医生拒绝书写,漏写概率较大。

3、处方书写乱七八糟,普遍存在格式不一,字体潦草,项目不全。

4、门诊病历多数没有书写。

5、门诊登记普遍存在项目不全,字体潦草,登记不详细。

6、医疗核心制度的记录,普遍内容不详细,填写不全,部分没有内容。

7、病历中应有的授权委托书多数没有。

8、多数人工作情况表明,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为了应付检查、不扣钱,不是从科技的层面、服务安全的层面去认识,自觉的主动的规范书写。

9、个别医生的字体实在潦草,无法辩认。医生的字体需要改进,妇产科部分病历的书写字体还需要进一步正楷化。

10、五官科的病历书写字体、内容、格式都需要尽快改善提高。

11、护理记录仍然存在不完善、刮痕,涂改现象,甚至出现虚假数字。

12、各科室的院内感染,无菌操作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改进的方法建议

1、对医务人员进行执业意识、执业责任、执业安全教育。有的工作缺陷不是技术水平及能力问题,而是主观意识,思想素质的问题,在思想上不重视,在行为上不踏实。

2、医教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规范病历、处方、门诊病历、留观病历书写的再培训。

3、加强各科室的整体责任感,让各科主任充分承担科室的领导职责,追究科主任的履职责任。

4、对存在的医疗缺陷问题督查办在全面进行督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的督促检查,并正面引导教育使之改进。

5、督查办将本月存在的医疗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名为“医疗质量改进的通知”下发到各科室或个人,要求尽快改进。

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工作汇报 篇6

篇一:2015年度医疗质量检查自查汇报材料

2015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检查

汇报材料

二零一五年八月

医疗质量安全检查汇报材料

2015年以来,东方医院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公司,奉献社会”的办院宗旨,不断改进提升医院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注重培养员工优质服务意识、安全质量意识,强化措施的落实效果。医院工作平稳推进,没有出现医疗差错事故。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面

通过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及时进行督导,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不断提升。

1、重点科室完善预警机制,建立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同时完善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重大手术审批制度等,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证病人安全。各科室能够认真执行并落实危重病人报告制度、请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

主管领导定期参加科室交班和业务查房,严格交接班制度的落实,对危重、疑难及新入院患者进行重点交接,规范交接登记书写行为。并帮助协调和解决存在问题。

2、严格执行病历书写相关制度,实行两级质控管理,医院每月至少两次到科室对运行病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科主任和主管医生进行整改。科主任和质控科对每一份出院病历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认真检查打分,对存在问题的病历返回医生,由本人重写。医院每月不定期随机到病案室抽取出院病历抽查病历质量,进行评估。

对病历质量管控较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对个别存在重大缺陷的病历予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

3、结合医院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上半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新版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心脏除颤术等急救操作和理论的培训及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医务科护理部共同到科室组织现场急救演练,锻炼医护应急反应能力。

4、医院现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病种10个。对入径科室人员进行了培训,督促并检查科室入组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二、护理工作方面:

1、调整了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加大了后勤部门和辅助科室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和保障。

健全并更新了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常规、服务规范和标准;在开展优护工作中,实行扁平化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各级护理管理岗位有岗位说明,做到职责明确;制定了《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合理动态的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在护理持续改进方面制定了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定期讨论整改措施。

在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方面:使用了《四项护理风险评估量表》,制定了多项安全防范措施,像《医嘱查对制度与处理流程》、《输血标本采集和送检操作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院内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等,并实行了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

篇二:医疗质量管理检查汇报

关于医疗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市卫生局:

根据市卫生局在2014年度医疗质量管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院为了加强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提升医疗、护理工作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针对2014年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临床医疗、医技整改措施:

1、要求各临床科室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16项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切实掌握落实核心制度。

2、影像、功能、检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医疗仪器要有专人负责保管、维修,并有完整的记录。

3、检验科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

4制定、完善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如医疗意外防范措施,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及处理预案,麻醉意外防范预案及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安全,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护理质量管理、院感整改措施:

1、以院、科室为单位分别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检查一次并有记录。

2、组织业务培训,人员素质培训,每月一次(护理部已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测试。

3、按照安徽省护理文书书写规定,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并有记录。

4、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分级护理。

5、制定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考核。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基础护理效果。

6、认真做好消毒供应的登记记录,改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落实到位。建立合理的手术室通道区域。

7、医疗废物暂存处,做好分类标识,规范利器盒的使用。骨科医院

2015年3月2日

篇三:2014年度医疗安全质量督查总结

2014年度医疗安全质量督查总结2014年我院医疗质量督查工作在医院统一安排下,从医疗安全保障措施入手,从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查起,抓住医疗关键环节,查寻安全漏洞和隐患,制订改进措施,追踪督导落实。现就2014年度医疗质量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一般资料

1.医疗文书书写:2014年元月至12月全院共抽查病历5688份。其中:运行病历1953份,出科病历3735份。对存在问题的1535份运行病历,现场予以修改。对有缺陷的1853份出科病历,返回重新修改打印了约2200多页。

2.不良事件报告:2014年元月至12月共接收不良事件71件,其中:一级不良事件1例,二级不良事件4例,三级不良事件42例,四级不良事件23例。涉及护理方面52例,医疗方面14例,医技方面2例,其它不良事件4例。对71件不良事件其中5例经医患协商、厅外调解,予以赔偿。其余通过制定整改措施,停岗停薪、整顿通报,经济追究方式进行处理。

3.医疗质量自查:参与质量自查的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3个。元月至12月份14个自查科室如期进行了自查工作,医院两次组织职能科室对科室自查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予以通报。

4.安全隐患报告:2014年6月开展安全隐患报告工作以来,截止12月底,新生儿科报告3例,保卫科报告1例。对报告的隐患逐一落实改进。

5.处方书写质量:2014年元月至12月份,每月抽查门诊处方100张,全年共抽查处方1200张,合格处方1008张,合格率84%。不合格处方192张,其中:不规范处方185张,不适宜处方4张,超常处方3张。对处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

二、存在问题

(一)病历书写方面

1.病历书写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极个别医务人员对新的病历书写规定不清楚,满足现状,仍然停留在省卫生厅原印编的病历书写手册上,使部分病历书写不符合新印发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有关要求。

2.病历书写态度有待端正。有的医生对病历在诊疗活动中重要性认识淡漠,病史采集不全面,书写病历应付差事,随心所欲,随意拷贝粘贴,病史描述极为散乱,查体记录基本相同。患者姓名张冠李戴,性别时男时女,年龄时大时小,病变部位时左时右,手术部位与手术记录部位自相矛盾。

3.病历书写内涵质量有待提高。极个别年轻医生语言文字功底较差,语句不通顺,用语不精练、用词不确切。病史特点特征、诱发因素、治疗经过、病情转归描记不清。有的疾病诊断与病史、检查结果不相符,诊断名称运用不正确,医生诊断依据不充分。

4.直接拷贝入院记录或拷贝其他患者病历现象极

为普遍。有的年轻医生不及时修改拷贝的病历致使病情、时间记录颠三倒四;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史、孕产史记录前后自相矛盾;病情记录用词用语基本雷同,危重程度难以判断;提前记录病情、填写出院结论现象时有发生。

5.个别医生病历书写不及时,在督查中发现极个别危重病人的入院记录、首次病程未在法定时限内完成;个别新入院(或术后)病人,三日病程记录未按规定时间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表格填写有漏项,术后病情、有创检查、治疗记录不及时。

6.三级查房履行不到位。一是个别住院医师查房当日进行的辅助检查、医嘱修改、病情变化未记录,辅助检查结果未分析;二是主治医师查房缺少病史、体征的补充,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会诊、转院、转科及治疗效果的分析;三是主任(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缺少病因及病情的分析,补充的诊疗计划记录。

7.会诊制度落实亟待重视。有的会诊申请单内容填写过于简单,要求会诊目的不明确。会诊医生会诊后填写的意见模棱两可,该结论不结论,该转科转院不及时转科转院,延误最佳诊疗时机。

8.疑难危重、术前、死亡讨论制度的落实亟待加强。一是对疑难危重病人界定认识不足,讨论不及时,没有形成完整的讨论资料;二是个别重大、疑难、新

开展手术术前讨论组织不严密,讨论不认真,分级手术制度落实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三是极个别死亡病例讨论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死亡原因分析不透彻,讨论结论记录不详细。

9.患者告知知情不到位。一是个别特检、特治(胃镜、组织活检、大型检查、贵重药品、临床输血、化疗等)未履行知情同意书签字。二是制式型告知谈话(手术前、麻醉前、特殊告知等)选项勾签不准确,错勾、漏勾现象较为多见,应增添谈话内容而未增添,有的谈话记录无患者或医生签名。

10.危重病人管理亟待加强。极个别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不详细、病情估计不足,应告病危未告知,应病签发危通知书未签发,极个别无医生患者的签名,抢救记录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反应危重患者的救治经过。

(二)处方书写方面

1.处方书写字迹潦草,开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医生签名不易辩认。

2.处方前记项目填写有缺项,尤其是填写的临床诊断与处方用药不相符合,开具药品不对症,无高血压诊断开写降血压药;无糖尿病开写降糖药;非感染性疾病确在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等等。

3.药品名称、规格、剂量、剂型、用法、用量错误,超剂量、超范围、超说明书用药现象仍有发生。

4.处方审核把关不严,处方修改后未签名,用法、用量不准确未更正,不适宜处方未修改,超常处方未拒付。

(三)不良事件方面

1.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不到位。缺乏分析判断,病情把握不准确,临床观察不详细,医疗处臵措施不到位。

2.安全意识缺乏,责任意识不强。随意扩大诊疗范围,跨科收治现象屡有发生。

3.查对环节有漏洞,程序不规范,制度执行老一套,身份确认方式单一,制度落实不够认真,查对有漏项。

4.患者术前知情告知不到位,告知内容不详细、不全面、不准确,记录不完整。

三、原因分析

1.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心存侥幸,应付差事,敷衍了事,怕吃苦,“懒”字当头,不进取。

2.责任、担当、敬业、质量意识不强,自以为是,不追求完美,有章不循,有规不遵。

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记录单 篇7

检查日期检查科室医疗组检查内容:

病案质量、科主任台帐、带教台帐、核心制度、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签到本、医疗卫生、医疗安全(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门诊病历、处方、其他

检查中存在问题:

被查科室签名检查人签名

渡头卫生院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记录单

检查日期检查科室妇产科检查内容:

病案质量(观察病历)、科主任台帐、出生登记本、医师交接班本、护送病人登记本、留观天数、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签到本、医疗卫生、医疗安全(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核心制度。

检查中存在问题:

被查科室签名检查人签名

渡头卫生院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记录单

检查日期检查科室放射科检查内容:

科主任台帐、随访登记、报告审签制度、摄片登记本完整性、每日读片评片制度、医疗卫生、医疗安全(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核心制度。

检查中存在问题:

被查科室签名检查人签名

渡头卫生院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记录单

检查日期检查科室检验科检查内容:

科主任台帐、随访登记、室内质控、报告准确性、急诊报告及时性、标本管理、核心制度、医疗卫生、医疗安全(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

检查中存在问题:

被查科室签名检查人签名

检查日期检查科室B超室检查内容:

科主任台帐、随访登记、报告审签制度、摄片登记本完整性、每日读片评片制度、医疗卫生、医疗安全(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核心制度。

检查中存在问题:

被查科室签名检查人签名

检查日期检查科室护理组检查内容:

科主任台帐、入、出院登记本、医疗卫生、医疗安全(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核心制度。

检查中存在问题: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篇8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本专业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对本科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情况每月进行考核。做好事先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定期对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检查时严肃认真,按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逐条逐项评价。

二、院级医疗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质量检查,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专业进行质量检查。根据出现问题对所在科室提出整改建议,在下一期检查中督察整改是否落实。若科室对整改意见提出异议,则由医务科协调解决。

三、每周院长行政查房对全院各专业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监控。

2015年4月医疗质量检查反馈 篇9

一、医疗质量检查:

1、外一科: 核心制度:交接班记录内容简单-3分;1507157、1507590知情告知内容简单-2分。患者安全管理:部分医生不熟悉医嘱制度-5分;1508125手术安全核查表填写完整。住院诊疗管理:1508386特殊检查有知情告知记录;有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及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部分医务人员不熟悉医疗技术管理要求-3分;部分医生不熟悉本岗位管理要求;诊疗指南有培训记录,部分医生不熟悉诊疗常规-5分;1507772有意义的检查结果未分析-5分;部分医生不知晓自己的手术权限与资格-2分;部分医生不熟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3分。

2、妇产科: 核心制度:交接班记录内容简单-3分;1507531、1507533上级医师查房内容简单-2分;1507538、1507508知情告知内容简单-2分。患者安全管理:医嘱签字不及时-2分;危急值记录规范,有交班,有病程记录。住院诊疗管理:1508481特殊检查有知情告知记录;部分医生不熟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3分;重要检查有分析评价;1508481使用激素合理,有知情告知;1508492出院指导未提供膳食营养指导-2分;1508427手术治疗计划内容不全面-2分;1508586手术记录未按时完成-3分;科室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欠缺-5分。爱婴医院质量管理:母乳喂养率符合要求;纯母乳喂养出院产妇随访率未达到100%,-5分。

3、外二科: 核心制度:交接班记录内容简单,重点不突出-3分;1505686、1505310知情告知内容不完整-3分。患者安全管理:医嘱规范,签字及时;手术部位有标记,手术安全核查表记录完整;危急值记录规范。住院诊疗管理: 医务人员不熟悉医疗技术管理要求-3分;新进人员不熟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3分;新进人员不熟悉岗位责任-2分;新进人员对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不熟知-10分;部分出院病历出院小结内容不全面-5分;部分医务人员对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不熟悉-3分。

4、ICU、内三科: 核心制度:1507086、1507045上级医师查房内容不全面-3分;1507337、1507378知情告知内容简单-3分。患者安全管理:医嘱规范,签字及时;危急值记录规范,有交班,有病程记录;1508017、1507487有创操作有知情告知记录。住院诊疗管理:1508017、1507487病情评估记录内容全面;激素使用合理;出院健康指导内容不全面-5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不全面,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记录-5分。专科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无分析、评价-5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不明确-2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及时上报-5分。

5、内一科: 核心制度:交接班记录内容简单,生命体征描述不详细-5分;上级医师查房分析简单,内容不全面-3分;知情告知内容不全面-2分。患者安全管理:医嘱规范,签字及时;危急值记录规范,有交班,有病程记录;提问医生本科室、本岗位医疗技术管理要求不熟悉-3分。住院诊疗管理:1507787、1507962病情评估记录完整;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有培训;1507849出院指导内容全面;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记录-5分。

6、儿科: 核心制度:交接班记录完整,内容较简单,重点不突出-3分;1506778、1507299上级医师查房内容不全面-2分。患者安全管理:1508041/1507860临时医嘱上级医师未签字-4分;1506588危急值记录规范,有交班,未写病程记录-10分;有创检查有知情谈话记录。住院诊疗管理:1508076、1508123病历中无病情评估记录-10分;激素使用合理;出院指导内容不全面-2分。爱婴医院质量管理:母乳喂养率符合要求;母乳喂养新生儿出院随访率95%,-5分;新生儿病室未发现母乳代用品、奶瓶、奶嘴,医护人员无推销宣传母乳代用品行为。

7、感染科: 核心制度:交接班记录有空项,交班不详细-3分;1506977三级医师查房记录简单,辅助检查无分析-3分;1506018知情告知内容简单不全面-2分。患者安全管理:1507886/1508067/1507773/1507961医嘱上级医师未签字-10分;1507413危急值记录单住院号记录错误-5分;1508067无病情及诊疗情况告知记录-5分。住院诊疗管理:1507961、1508066病历中无病情评估记录-10分;临床检查适宜性未进行分析、评价-5分;1507961、1508066使用激素有知情告知,无用药情况评价记录-5分;出院指导内容不全面-2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记录-5分。专科管理:医生对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流程不熟悉-5分;无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记录-2分;无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咨询效果评价-5分。

8、急诊科: 核心制度:交班记录书写简单,无生命体征描述-3分;上级医师查房内容空洞,无分析-3分;知情告知内容不全面-2分。患者安全管理:医嘱规范,签字及时;危急值记录规范;知情谈话记录无告知内容患者先签字-5分。住院诊疗管理:临床诊疗指南无培训记录-5分;出院指导内容不全面,未提供膳食营养指导-5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不明确,无工作记录-5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记录-5分。专科管理:对轮转新进人员未进行岗前培训-4分;无急诊病历质量评价记录-5分;对检诊、分诊人员无培训考核记录-3分;对急诊质量与安全无评价及持续改进记录-5分。

9、内二科: 核心制度:交接班记录内容简单-2分;病历书写及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履行规范,上级医师查房内容简单-3分。患者安全管理:1507749、1508007、1507696医嘱上级医师未签字-6分;危急值记录规范,有交班,有病程记录;1508007、1507696无知情告知记录-10分。住院诊疗管理:1507696、1507968、1507970无病情评估记录-10分;1507968、1507970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未签字核准-5分;出院指导内容不全面,未提供膳食营养指导-5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记录-5分。

10、门诊:

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5分;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措施落实不到位-10分。

11、中医康复科: 中医科:无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的相关培训-5分;科室内无定期自查、评估、分析记录-10分;会诊制度未落实-5分。康复科:无相关康复指南/规范-2分;科室对康复计划落实情况无自查、评价,无改进措施-2分;无康复相关的医疗文书书写要求-2分;无康复意外紧急处置预案和流程-2分。

12、麻醉科:

麻醉医生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分;未进行麻醉医生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2分;对高风险手术择期手术未进行麻醉前讨论-3分;麻醉医生参加手术安全核查未及时签字-5分。

二、不合格申请单:

(一)B超不合格申请单(每张扣0.5分)

1、内科门诊:尚红果 3张不合格(缺病史及临床诊断);古丽热西提31张不合格(字迹不清及缺病史);

2、外科门诊:武永清10张不合格(缺诊断);

3、儿科门诊:王晓燕1张不合格(缺临床表现);

4、急诊科:刘志强6张不合格(缺病史);多力坤1张不合格(缺病史);

5、中医科:张金林3张不合格(缺病史);

6、五官科:奴尔比亚2张不合格(缺病史);

7、内一科:邵贵军3张不合格(缺病史)。

(二)心电图不合格申请单:(每张扣0.5分)

1、内科门诊:尚红果 3张不合格(缺病史及临床诊断);古丽热西提75张不合格(字迹不清);

2、外科门诊:魏训磊6张不合格(字迹不清);

3、急诊科:刘敏7张不合格(字迹不清);多力坤2张不合格(字迹不清);亚库甫3张不合格(字迹不清);

4、妇产科门诊:努尔古3张不合格(字迹不清);

5、内一科:程宇道1张不合格(字迹不清);邵贵军6张不合格(字迹不清)

6、内二科:陈冰轲3张不合格(缺床号、住院号);

7、内三科:陈娟娟16张不合格(字迹不清);杨思宇2张不合格(缺床号)。

(三)放射科不合格申请单:(每张扣0.5分)

1、内科门诊:尚红果 1张不合格(缺临床病史);古丽热西提6张不合格(字迹不清、缺临床病史);

2、外科门诊:魏训磊1张不合格(字迹不清);

3、急诊科:多力坤1张不合格(缺临床诊断;

4、外一科:张海明1张不合格(病史不实);

5、外二科:亚库甫2张不合格(缺临床病史、字迹不清);

6、内一科:丰加虎1张不合格(病史不详);

7、内二科:王鹏贺1张不合格(缺临床诊断);

8、感染科:杨云鹏1张不合格(缺临床病史)。

三、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情况:

(一)临床路径:

1、外一科:1505703首次病程记录诊疗计划未写术后用药及术后拟采取治疗方案,手术志愿书科室出现不同版本,无手术替代方案,未按临床路径要求用药-10分;1505810诊断右侧腹股沟疝,知情告知内容错误(告知内容与病情不符),4月1日手术,4月3日开始使用头孢硫脒至出院,未说明理由,病程中无记录-10分; 1505751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无临床路径表单,术后使用抗生素至出院(7天),无指征,未说明使用理由,术后未复查血球-10分。

2、外二科:2例凹陷性颅骨骨折,按临床路径表单执行。

3、眼科:1505798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病历首页未签字,大病历患者未签字确认,病程记录、风险评估表、手术志愿书、手术安全核查表均未签字-20分。

(二)单病种质控:

内一科:1505471、1506851、1506619社区获得性肺炎,氧合评估病程记录无分析,1506851无健康辅导记录-5分。

内二科:1505408急性脑梗死,组织纤溶酶活剂应用未评估-2分。内三科: 1506846社区获得性肺炎氧合评估病程记录无分析-5分。

妇产科:检查5份剖宫产患者病历,1505959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未签字-2分;1506283病程记录未签字,预防性抗生素未在术中断脐后使用-10分。

儿科:1505648支气管肺炎,单病种质控表单空项-5分。

四、输血病历检查情况: 外一科:1507040 2张输血申请单,检测项目填写不正确-3分;检测结果未回报-2分;项目填写缺项-10分。

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一)抗菌药物使用

1、外一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I类切口预防性用药使用率均达标,使用强度33DDD,超过医院规定3DDD。

2、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送检率达标。

3、外二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达标,使用强度29DDD,超过医院规定10DDD;I类切口预防性用药使用率62.5%,超过32.5%。

4、感染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均达标,使用强度75DDD,超过25DDD。

5、内一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使用强度均达标。

6、内二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使用强度25DDD, 超过医院规定5DDD。

7、ICU、内三科、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使用强度均达标。

(二)门诊处方点评:

2015年4月份总处方5684张,不合格处方8张,处方合格率为99.8%;不合格处方如下:4月1日处方

多力坤未签名扣5分;4月3日处方

阿依古丽未签名扣5分;4月8日处方

亚库甫买买提未签名扣5分;4月10日处方

赵艳丽未注明皮试结果扣5分;4月13日处方

魏金龙未签名扣5分;4月14日处方

尹卫春未签名扣5分;4月21日处方

努尔古未注明皮试结果扣5分;4月24日处方

刘兴茂未签名-5分。

六、医务科意见:

(一)医疗质量问题:

1、核心制度执行情况:①交接班记录书写不认真,交班内容简单记录不全;②三级医师查房流于形式,上级医师不认真查看下级医师病历,病程记录内容简单,无内涵,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未及时进行评价审核;③知情告知内容简单。

2、患者安全:①无证医生医嘱上级医师签字不及时;②所有科室医生书写病历、病程记录打印不及时,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及治疗情况告知不及时,告知内容简单;③危急值记录较规范,交班及时,有病程记录。

3、抗菌药物外一科、外二科、感染科、内二科使用强度均超标,请科主任引起重视,按规定使用。详细见药剂科分析数据。

4、个别科室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病种不按表单要求进行检查及用药。

5、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不全面,个别科室无工作记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记录每季度培训一次,内容包括危急值、安全用药,医嘱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等。

6、手术科室诊疗计划简单,无术后用药情况;医嘱上用药诊疗计划、病程记录上没有说明。

7、本月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急诊科无多科联合会诊各扣10分,请科主任引起重视。

8、本月各种报表资料上交医务科较及时。

(二)双向转诊问题:医务科在2015年初要求上转病人执行远程会诊后转诊,各科执行较差,仍未按规定执行。上转病人不会诊,详见转诊记录统计分析表。

拜城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上一篇:保护生态环境小学作文下一篇:学会打字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