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检查表

2024-09-17

医疗质量检查表(精选7篇)

医疗质量检查表 篇1

医疗质量检查表以及检查标准

一、季度检查用表

(一)临床科室季度检查使用10个表格

1)季度质量检查医疗组工作流程

2)1.门诊病历评分表

3)2.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

4)3.处方质量评价表

5)4.医疗质量季度检查“质量管理”评分表

6)5.医疗质量季度检查“业务学习与科研”评分表

7)6.医疗质量检查“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分评分表

8)7.医疗质量季度检查“三基”考核评分表

9)8.医疗质量检查“诊疗质量”评分表

10)9.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

11)10.院感质量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二)医技科室季度检查使用8个表格

1)季度质量检查医技组工作流程

2)4.医疗质量季度检查“质量管理”评分表

3)5.医疗质量季度检查“业务学习与科研”评分表

4)7.医疗质量季度检查“三基”考核评分表

5)9.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

6)10.院感质量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7)11.医疗质量季度检查“本专业制度,设备管理与维修”评分表

8)12.医疗质量季度检查“相关核心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评分表

9)13.医疗质量季度检查“业务文书质量”评分表

(三)季度检查评分汇总表

1)14.某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季度检查评分汇总表

(一)2)15.某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季度检查评分汇总表

(二)二、月检查用表

1)16.门诊质量管理制度工作评分表

2)17.急诊科质量监控制度工作评分表

3)18.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评分表

4)19.麻醉科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评分表

5)20.放射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工作评分表

6)21.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工作评分表

7)22.输血科感染控制制度工作评分表

三、日常抽查用表

1)

23、某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日常抽查用表

四、病历专审

(一)日常检查(每份必查)

1)24.归档病历评定标准

(二)月检查

1)25.出院病历检查结果反馈表

2)26.运行病历检查结果反馈表

医疗质量检查表 篇2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要求的洁净室 (区) 包括生产区域和检验区域两部分, 体系检查员对洁净室 (区) 的检查包括现场情况检查和文件资料检查两部分, 下面对洁净室 (区) 涉及的检查内容逐一梳理。

1. 文件检查

1.1 洁净室 (区) 建设图纸及资料

企业应保留原始的洁净室 (区) 建筑、压差设置、送回风管道等图纸, 并保留洁净室设计需求与功能配置。洁净室如有改造, 也应保留相关图纸资料。资料图纸中应明确标示各区域房间的功能、人流物流走向, 并尽可能地描述洁净区域的状态, 例如进风回风口、房门设置等, 以保证洁净区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便于检查与验证。

1.2 洁净室 (区) 检测及验证资料

洁净度检测报告包括首次运行、每年复检和日常监测, 这三种检测报告目的不同、项目不同、周期不同。

首次运行检测报告用于洁净室新建或改造后的验收, 要求全面、严格, 建议包含所有房间项目, 以及梯度压差和浮游菌检测。

每年复检是对洁净室定期的检查, 项目也应覆盖所有房间与项目, 间隔时间应不小于6个月, 最长不超过12个月。

日常监测是由企业进行洁净度检测, 项目和周期应参照YY0033, 如通过长期监测和分析, 可适当延长监测周期。日常监测不仅需要考虑静态环境监测, 应适当进行动态监测。与首次运行和年度复检不同, 日常监测不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但对于采样点和采样方式应进行规定, 以保证取样点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洁净室 (区) 维护资料:洁净室的使用有效性不仅仅是监测和验证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维护和管理。维护管理包括日常洁净室和用具的清洗、各类过滤器的清洗或更换、送风电机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重要的是需要进行记录, 没有记录即可认为未进行相对应工作。

洁净室 (区) 培训记录:除了对硬件和文件的管理, 对人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针对不同人员的分工, 例如洁净区工作人员、环境监测人员、系统维护人员, 进行不同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形式可外部培训, 也可以是内部培训, 并做好授权和汇总一览表, 便于内部管理和检查。

2. 现场检查

2.1 洁净系统空调机组现场检查

质量管理检查过程中针对空调机组房间的检查包括检查现场规程和现场记录以及对现场人员的提问检查。空调机组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应明示在必要位置, 并保证文件的受控;机组管理人员的操作、维护记录应就近放置, 检查时应注意有效、及时;通过询问了解送风机组的操作和维护, 注意机组上的操作标示和监测设备, 是否明显、是否计量、是否正常工作。

2.2 洁净系统生产区域现场检查

洁净室 (区) 所有的验证体系资料, 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都是为了保证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生产区域的检查是对以上文件实施与否的检查, 应注意相互呼应。进入生产区域时, 人员的操作步骤应注意是否符合洁净区域换衣、洗手等规程。同时, 检查人员进入生产区域时, 所使用的记录装置, 应按洁净区域要求带入洁净区域, 做到及时记录, 并且应注意保密工艺、禁止照相等要求, 与企业陪同人员相互配合, 做好洁净区域现场检查工作。

在体系检查过程中, 体系检查员应关注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洁净区域的控制和管理, 不同生产区域检查关注点不同: (a) 更衣缓冲区。检查员应观察操作图示、送回风流向, 尤其是洗手液的配置记录应就近放置, 便于核对和检查; (b) 洗衣洁具区。检查员应观察上下水, 并询问企业操作人员洗衣洗洁具的过程, 确认是否符合规范和内部制度, 房间是否存在锈迹、卫生死角等, 拖把抹布是否符合洁净间使用要求, 房间湿度是否超标; (c) 与非洁净环境相连的房间。检查员应检查外部非洁净空气是否会流入, 是否有适合的缓冲区域, 停机时是否有空气倒灌的风险; (d) 生产线产生尘埃的区域。检查员应检查相关区域是否受到控制, 生产空气、用水是否会影响房间洁净度; (e) 生产人员集中区域或者高温高湿区域。检查员应关注该类区域内企业是否在送风回风、尘埃控制上有特殊要求。

另外, 检查员检查过程中也应关注:中转半产品的存放是否有标示规定位置, 是否能保证临时存放期间的洁净保护用于存放半成品的塑料袋等, 直接接触包装是否会对内容物造成污染;对于有需要直排的生产工艺是否对直排口有控制关闭装置;生产工序需要100级洁净环境的, 是否配备层流罩、洁净工作台等设备;体外诊断试剂阳性物质处理是否在1万级环境下阳性间进行, 并配备生物安全柜;阳性间是否具备灭活设施、原位消毒设施;对于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的, 空气是否经除菌过滤后排出。

总的来说, 生产区域现场检查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相关文件、记录等资料的现场复核, 另一方面是根据现场情况查找洁净区域的问题和风险。检查期间一些项目还需要文件核查, 需要及时记录以待后期检查, 如记录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人员姓名用于查询体检记录, 记录消毒液种类用于查询配置记录等。

2.3 洁净系统检验区域现场检查

检验室洁净区域现场检查也是现场检查重点, 生产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1万级下局部100级的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和阳性对照室等三室 (包括人流、物流相对独立) 。对于实验室改造中确有较大难度的, 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可共用 (但应进行清场) ;阳性对照室如与其他二室公用更衣时, 应设置缓冲, 并保证阳性对照室相对缓冲有5Pa以上的负压, 建议配备生物安全柜并配置可控制开关的直排装置。

3. 洁净室 (区) 空调系统使用管理中常见问题

洁净室 (区) 应由熟悉洁净度维护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并通过详细、有效、合理的制度、文件和记录来保证运行的可靠性。但由于管理思路、人员能力和经验的问题, 洁净室 (区) 的检查中仍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需要专业人员长期钻研和改进。常见问题包括: (a) 日常监测日期的选择。日常监测周期中如要求每月一次时, 并不是指每个自然月任一天进行, 而是指两次监测间隔30天左右, 例如监测日期分别为6月1日、7月31日、8月3日, 这种监测周期的跨度已经失去了周期的意义; (b) 缺少直排风装置的防倒灌控制装置。部分高温多尘的特殊工艺和检验室阳性对照室, 应配置直排装置。在配置直排装置时, 应以有效性和防倒灌为检查标准, 不能因为需要直排而直排, 直排方式应与实际洁净房间相适应; (c) 房间压差的监测。不与非洁净区域相通的区域也应该对压差进行检测, 一方面由于生产工艺和物流人流的要求, 同级别洁净室 (区) 之间也需要梯度压差控制气流排污, 所以需要监测;另一方面, 洁净室 (区) 中的墙缝、窗户玻璃、风口等隙缝处都是与外界非洁净区域相通, 长期使用后也存在风险, 如无监测, 这些隙缝处的尘埃会造成严重污染; (d) 环境监测设备的控制。压差计的计量应根据实际使用的参数点进行校准。举例说明, 数字式压差计量程为1000Pa, 如无特殊要求计量时的误差一般是指满量程时的误差, 而实际使用的量程范围不足总量程的1%, 使用时存在风险。如果尘埃粒子、风量仪等环境监测设备的存放放置不在洁净区域内, 在存放、移动以及进入洁净区域时应有相关控制措施, 避免污染。

问题与进步总是相辅相成, 新的问题会继续发现也会被解决。洁净区域需要合理的设计、适宜的布置, 持续的改进与维护, 以上的内容希望能够促进洁净区域的发展、完善, 做好医疗器械生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督导检查表 篇3

单位名称 日期

一、疫情报告与转诊

(一)门诊;

1、是否开展结核病患者报告、转诊工作: 是【 】、否【 】

2、是否有结核病初诊病人登记本: 【 】、否【 】

3、结核病患者就医是否登记: 【 】、否【 】

(二)放射科

1、有结核病患者登记本 【 】、无【 】

2、登记本所有内容是否有漏项 【 】、否【 】

3、登记本与患者X光片是否相符 【 】、否【 】(三)防保科

1、是否将发现的所有肺结核病人和可疑者都以疑似病例报告 【 】、否【

2、是否对所有报告的病历进行网络报告和转诊登记

是【 】、否【 】

3、转诊单内容是否填写清晰完整 是【 】、否【 】

4、转诊登记本是否按要求填写 是【 】、否【 】

是是有是是是

5、发现结核病患者报告、转诊率是否达到100% 是【 】、否【 】

二、资料管理:

1、是否及时上交结核病病人追踪追访表等资料: 是【 】、否【 】

2、是否按时参加各级要求的结核病防治例会及召开院内相关例会: 是【 】、否【 】

三、健康促进

1、转诊医生是否对肺结核患者及可疑病人进行定点诊治宣传督促督

促病人尽早到位诊

治 是【 】、否【 】

2、门诊候诊处有否相关结核病控制知识的宣传资料

医疗质量检查表 篇4

长治市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监督检查疾控机构时,选择性填写以下内容。)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地 址 联系电话 核准床位数 开放床位数

人员总数 执业医师 执业护士 医疗机构等级 三级□ 等 二级□ 等 一级□ 其它□ 1.传染病防治管理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1预防保健机构 有□ 无□ 1.2专人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有□ 无□ 负责(专人)人员: 院长□ 科主任□ 干事□ 医师□ 护士□

1.3疫情报告制度(下列制度可以合并)1.3.1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查2007年)有□ 无□ 1.3.2传染病报告制度 有□ 无□ 1.3.3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有□ 无□ 1.3.4疫情报告培训记录 有□ 无□ 1.3.5传染病报告登记自查制度 有□ 无□ 1.3.6 自查工作记录 有□ 无□ 1.3.7 门诊日志使用管理制度 有□ 无□ 1.3.8 门诊日志使用管理检查记录 有□ 无□ 1.3.9 违反规定的处理制度 有□ 无□ 1.3.10人员处理的记录 有□ 无□ 1.4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1.4.1是否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了网络直报 是□ 否□

否时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方式为: 网络直报系统是否畅通(开机检查)是□ 否□ 1.4.2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有□ 无□(查门诊日志登记,查出10例法定传染病病例后与报告登记记录核对)A 传染病报告抽查情况 符合 例 缺 例 B 传染病报告符合时限要求(针对疾控机构也查10例)

符合 例 缺 例 1.4.3 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情况(查登记记录)完整□ 缺 例 缺项为: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时间 初诊时间 地址 确诊时间 报告时间 报告人

1.5实行传染病病例首诊负责 是□ 否□ 1.6传染病病例转诊记录(查门诊日志登记或病历、处方等原始记录)

有□ 无□

1.7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消毒处置情况 1.7.1 门诊、急诊的场所、物品消毒处置情况

1.7.1.1 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有□ 无□

日常消毒记录(每日1次~2次, 查1月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7.1.2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有□ 无□ 设备、设施完好情况(现场检查)完好□ 不全□ 1.7.1.3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观察床等应每日2次定时消毒(查1月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7.1.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分类、处置记录 有□ 无□ 1.8.3 传染病房的场所、物品消毒处置情况(有则查)

1.8.3.1日常清洁、分区消毒制度(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

有□ 无□

1.8.3.2空气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3地面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4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是□ 否□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5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是□ 否□

1.8.3.6固体医疗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或焚烧

是□ 否□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7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分类、处置记录 有□ 无□ 1.8.3.8医院重点科室消毒效果监测档案 有□ 无□ 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情况 2.1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是否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是□ 否□ 是否备有宣传资料及必要的防护用品 是□ 否□ 是否设置呼吸道(发热)和肠道(腹泻)疾病患者的独立诊区

有□ 无□

2.1.1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是否设置处置室和抢救室 是□ 否□ 缺 2.1.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是否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各级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是□ 否□

是否制定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是□ 否□

2.2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2.2.1腹泻病门诊 2.2.1.1腹泻病门诊设置符合要求 是□ 否□

缺少: 诊疗室 观察室 药房 专用厕所 专用通道 专(兼)职医、护、检验人员 专用医疗设备 抢救药品 消毒药械 工作规则与隔离消毒制度

2.2.1.2腹泻病门诊日志登记完整 是□ 否□ 缺少: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业 详细地址 就诊日期 发病日期 主要症状 体征 初诊印象 检验结果 治疗方法 儿童应有家长姓名

2.2.1.3针对腹泻患者是否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 是□ 否□ 2.2.1.4腹泻病门诊日常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

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2.2.2 发热门诊

2.2.2.1发热门诊设置方面符合要求 是□ 否□

缺少: 独立区域 引导标识 明显标识 通风不良 备用诊室 专人发口罩和就诊须知

2.2.2.2 发热门诊日志登记完整 是□ 否□

缺少: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业 详细地址 联系方式 发病时间 就诊日期 流行病史 主要症状 体温记录 检验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 治疗方案 2.2.2.3 发热门诊日常消毒

A 空气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B 地面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陪检人员:______ 监督员:___________

医疗质量检查表 篇5

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特殊检查(治疗)项目审查表□公务员医疗机构名称:姓名医保编号

一、主要症状及体征:性别□其他表号:101表 No.医院编号:年龄单项检查(治疗)金额主管医师(签名):单位名称自付金额(30%)科别:年 月 日科主任审核:年 月 日

二、已做常规检查及结果:医疗保险办公室意见(盖章):年 月 日

三、诊断:病人(或亲属)意见并签名:年 月 日

四、申请特殊病种、特殊检查(治疗)项目和部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意见(盖章):

五、治疗计划(方案、疗程):备注:年 月 日说明:

1、特殊病种包括:门诊发生的肿瘤放化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肾移植用国产的抗排斥药物三种情况。

医疗质量检查表 篇6

1 《安全检查表》适用于煤矿检查的各个环节

《安全检查表》, 作为行之有效的检查工具 , 在煤矿检查的各个环节和所有岗位上都是比较适用的。其中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它可广泛适用于煤矿采掘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和标准化作业

煤矿采掘工作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环境最差、条件最艰苦、劳动强度大的作业现场。但这里的施工质量却来不得半点差错和失误。安全出口的畅通与否、工作面的支护状况、顶板的管理、现场环境的维护、减尘措施的落实等, 都需要用严格的标准去检查和验收。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空间狭小条件下, 要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多方的努力, 检查内容的统一和处罚尺度的界定, 必须有一个标准来衡量, 这个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就是《安全检查表》。

1.2 它可广泛地适用于工作现场的自查自纠

以通风队跟班队长现场隐患自查自纠菜单为例, 通过自已对现场工作质量的检查, 可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与施工缺陷, 对照可视化菜单中的检查项目与标准, 问题会很快暴露出来, 采取措施去补充和完善, 是最有效的办法。通风跟班队长对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通风设施的完善、局部通风的要求、以及对各地点瓦斯测量、爆破现场的检查,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初期。

1.3 《安全检查表 》的作用是易于检查 , 方便检查

事实上, 《安全检查表》就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隐患以及危险因素的查证。众所周知: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定期、不定期、综合性、经常性或特殊情况下的专项检查, 达到安全生产、职业保护和人的安全、健康的目的。

1.4 《安全检查表 》是定性评价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评价其工程的优劣, 有时把主要环节和关键步骤进行量化, 充分体现: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要求。利用这样的方式对检查结果的半定量考核。如果把握了系统以及子系统的科学权重, 则《安全检查表》法将会再深入一步, 由定性向半定量过渡。这里, 权重是非常复杂的, 还要作深入研究。

2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要求

《安全检查表》是安全检查最有效的工具。是为检查某些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制定的问题清单。 编制《安全检查表》要根据检查的需要, 又便于操作的原则。努力提高检查质量。防止漏掉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检查表》的制订、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 实际是对安全工作的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1) 《安全检查表》力求完整 , 检查内容要重点突出 , 简繁适当 , 有启发性;表中所列各项目、内容, 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 分清各自职责, 尽量避免重复。需要强调的是:《安全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变动、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改、变更和完善。凡能引发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 以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及时被发现或消除。

2) 编制的《安全检查表》要有适用范围 , 并经各级领导审批 ;检查人员检查后应签字, 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落实整改措施, 做到责任明确。编制的《安全检查表》应用要有针对性, 注重实用效果, 必须包括系统的主要部位, 不能忽略主要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应从检查部位中引伸和发掘与之有关的其它潜在危险因素。每项安全要点, 要定义明确, 便于操作。其格式内容应包括分类、项目、检查要点、检查情况处理、检查日期及检查者。通常情况下检查项目内容及检查要用提问方式列出:检查情况用是、否或V、X表示。

3) 《安全检查表》是在事先根据检查工作的需要编制的。它的编制依据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程及相关规定, 汇集有经验、有技术、有技能, 在专业上有独到之处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商定的。《安全检查表》的产生代表的不是个人意志, 应是全体编制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同时, 编制中充分考虑了整个系统的特点及程度, 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这是《安全检查表》的核心。《安全检查表》编制中, 还需要参考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相关经验。合适、完整的《安全检查表》必须让受检者易于接受所检内容, 必须是经过反复修改, 略高于现状, 但又不能脱离现状。有了《安全检查表》, 不论检查者, 还是受检者, 即使存在某方面的争议, 也会在可视化标准下逐一化解, 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

3 使用《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使用《安全检查表》可以使检查项目系统完整, 可以做到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因而能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同时, 可以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 检查执行情况, 得出准确的评价。《安全检查表》采用的提问方式 , 有问有答 , 给人的印象深刻 , 能使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因而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可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 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

1) 透明化、可视化 , 所要检查项目距要求相差多少 , 能不能达到验收标准, 是否为优良工程、合格工程;对比《安全检查表》一目了然。这种可视化的特点, 其实就是给受检者一把尺子, 或者说是一面镜子, 对自己的现场量一量、照一照, 有没有问题, 隐患有多大。这种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的检查方法, 避免了评判标准上误区, 使得检查工作更具科学、合理。其结果更使人信服, 达到了查证有理、数据有力、减少扯皮、结论可信。

2) 应用《安全检查表》 进行例行检查 , 一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是按照重要顺序排列, 有问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 哪些次要, 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同时, 《安全检查表》可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 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 易于分清责任, 还可以提出改进措施, 并进行检验。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 《安全检查表》的使用频率高, 使用次数多, 其优越性表现突出。

4 应用《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

1) 《安全检查表》要根据需要编制。各类的检查表都有适用对象 , 不宜通用。专业检查表与日常定期检查表要有区别。专业检查表应详细, 突出专业设备安全参数的定量界限, 而日常检查表尤其是岗位检查表则简明扼要, 突出关键和重点部位。

2) 应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时 , 应落实安全检查人员 , 各层次、不同种类的检查表要有不同人员去执行。不论何种检查, 完成后一定要签字, 并提出处理意见备查。

3) 安全检查是一个延续性强、周而复始的工作。为保证检查的有效定期实施, 应将检查表列入相关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或制定《安全检查表》的实施办法。如把《安全检查表》同巡回检查制度结合起来, 列入安全办公制度, 定期检查巡视制度或班组接班制度, 效果就比较理想。

4) 应用《安全检查表》 检查 , 必须注意信息的反 ( 下转第333页 ) (上接第256页 ) 馈与整改。对查出的问题 , 凡是检查者当时能督促整改和解决的应立即解决。当时不能整改和解决的应进行反馈登记、汇总分析, 由有关部门列入计划安排解决。因为《安全检查表》编制的内容、项目、检查点, 多是采用问答式, 所以须有问必答, 有点必检。按规定的符号填写清楚, 为系统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准确的依据。

5 结束语

应用《安全检查表》对煤矿各岗位进行检查, 是安全检查工作上档升级的一个里程碑。初步使用已得到了可喜的效果。由于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检查内容和方式, 受到大家的普遍赞同。如果要用《安全检查表》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只要在《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使用、修订、整改等各方面作不懈努力, 就一定会使检查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应用更加方泛, 也会取得更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安全检查工[M].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

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检查表 篇7

(此条款是对QMS的总要求,是在对QMS全面审核后,对QMS所进行的综合判 ·关键过程资源和信息充分性 断。本条款不适宜进行单独审核。)·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的确 定,结果的分析和改进 ·外包过程及控制(仅是对QMS的综合判断,不单独进行审核)4.2 文件要求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4.2.1 总则 了解组织的QMS文件结构,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结构(范围和媒体): — 质量方针和目标 方针及目标、手册、程序、1

— 质量手册 其它操作文件、外来文件和 — 至少6个程序文件(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

记录 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符合、适宜、可操作性的评价)— 过程策划、运行、控制的文件 — 记录 4.2.2 质量手册 ·从手册和认证合同,查文审 4.2.2 质量手册 意见的修改 查认证合同、手册以及文审表: ·QMS删减及合理性 1.手册是否按文审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审核组长应对其审核、(· 范围,包括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并记录)·程序文件或对其引用; 2.通过现场审核,评价QMS删减的内容是否合理,描述是否清楚?)·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本条款括号内容内审、咨询应审核 4.2.3 文件控制 4.2.3 文件控制 1.(文审)程序与标准符合性 ·程序符合性 2.(文审)受控文件的范围是否界定清楚: ·范围界定(方针、目标、手册、程序及所需文件、相关产品的法规和产品标准)·查:编审批发改废评审 3.抽查:编、审、批、发、改、废、评审 ·查:外来文件识别及分发 4.外来文件的识别及分发 4.2.4 记录控制 4.2.4 记录控制 1.(文审)程序符合性(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程序符合性 2.(文审)范围界定及不同媒体记录 ·范围、标识、检索、填写 2

3.程序的有效实施 ·保存、保护、媒体、处置 5 管理职责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5.1 管理承诺 1.如何向组织传达满足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问如何: 2.如何保证资源的职责落实 ·传达满足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3.自己控制哪些资源及存在问题 ·保证资源的职责落实 ·存在问题及措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是否清楚组织在确定顾客要求(见7.2.1),满足顾客要求(见8.2.1)·要求确定、满足方式(7.2.1)

方面的状况及出现问题的解决? 状况及问题(7.2.2)、(8.2.1)2.通过什么方式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满足(要结合7.2、8.2.1 的解决(7.2.3)等来体现其充分性、有效性。)[· 确定、满足顾客要求的充分有效性 ](要结合7.2、8.2.1体现)5.3 质量方针 5.3 质量方针 1.质量方针文件化并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 ·文件方针批准、发布及传达 2.质量方针的内容与本组织宗旨是否相适应 ·适应宗旨;体现满足顾客与 3.通过文审及谈话证实体现满足顾客与法规要求、QMS持续改进的承 法规要求、持续改进的承诺 诺 4.是否清楚方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以保持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评审时机及证据 评审的时机? ·提供目标建立和评审的框架 5.方针能否为目标的建立和评审提供框架 3

6.方针是否传达到组织内成员,并抽查证实。5.4 策划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5.4.1 质量目标(查阅及面谈)1.面谈或查阅目标文件 ·体现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2.体现有能力稳定地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以改进及持续增强顾客满意 以改进、持续增强顾客满意 内容 3.包括了满足产品要求(固有特性)内容 ·产品要求(内容)4.与方针相一致并体现质量方针的要求 ·与方针(相)一致 5.可测量性及展开(实现质量目内容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与不同层次 ·可测量性及展开

如决策层、执行层、作业层等),并实施 ·时限性及(可)追求性 6.目标体现出时限性及可追求性 ·更改评审及实施 7.目标更改得到评审,并按文件控制要求实施 ·完成情况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从手册的文审及现场审核中证实企业对QMS正常情况下的策划满足 ·查证:现有情况下策划满足 4.1及目标的要求 4.1及目标要求 2.特定产品、项目、合同的策划及质量计划 ·特定情况策划及质量计划 3.QMS的变更策划,变更及与变更有关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并保 ·变更策划:规定过程和资源 持QMS的完整性 并QMS完整性保持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4

5.5.1 职责与权限 5.5.1 职责与权限 1.询问对QMS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规定和沟通 ·职权、关系规定和沟通 2.现场审核时,抽查部门和人员以证实其职责权限与规定的相一致。(·现场查与规定一致性)5.5.2 管理者代表 5.5.2 管理者代表 1.正式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和权限: ·管代任命及职责履行: a)确保QMS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a)建立、实施和保持QMS的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QMS业绩和改进需要; 过程 c)确保在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b)报告QMS业绩和改进 d)就QMS有关事宜与外部的信息交流。c)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2.问管理者代表如何履行以上职责的? d)QMS事宜的外部联络 5.5.3 内部沟通 5.5.3 内部沟通 1.组织内部门间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对QMS有效性的沟通及内容 ·沟通过程及内容: 2.今年目标的完成、方针的实现情况如何向全体员工沟通? — 方针、目标沟通 3.今年重大的质量问题、顾客投诉、或比较好事情与全体员工的沟通 — 重大质量、投诉或成绩的 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 管理评审 1.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QMS进行评审 • 计划间隔 2.管理评审输入: • 输入内容(七项)及分析: 1)内容包括: [ a)审核结果; 5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b)顾客反馈; c)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c)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实物质量); d)预防和纠正措施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态; e)以往管评跟踪措施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影响QMS的变更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进的建议 g)改进的建议。• •QMS三性评价 2)输入是基于事实和信息的分析 • •评价QMS改进和变更 3)就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系统的评价 4)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需要 3.管理评审输出包括: • 输出:(报告)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包括方针目标);[a)QMS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方针目标、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b)产品的改进 c)资源的需求。c)资源的需求] 4.管理评审记录 • 输出及措施跟踪记录 5.输出结果、措施跟踪及记录 6 资源管理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6.1 资源提供 1.为实施、保持、改进QMS过程,达到顾客满意,组织能够及时确定 •资源的确定、提供和使用的 并提供所需资源? •验证、管理及维护 关键、特殊过程资源是否充分、适宜?(查或询问策划的6.2、6.3、6.4文件)6

2.组织对资源的确定、提供、使用是否进行管理、验证,消除不适当 资源,不适当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6.2 人力资源 6.2 人力资源 • 能力要求及评价记录 1.能力要求 • 措施、培训及有效性 2.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能力的判断 •(问:员工工作相关重要性及 3.针对能力的需求提供相应培训(计划)或措施? 有关目标和实现)4.从人员胜任的角度评价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查:教育、培训、技能、经 5.查问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重要性及与有关的目标和实现 历记录 • 查:关键、特殊过程和特殊工6.查阅与QMS规定职责人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

种、化验、检验等工作人员的资格 6.3 基础设施 6.3 基础设施 1.确定并提供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查清单。•确定、提供 2.存在因基础设施不足可能造成产品的不符合? •查过程设备及其他设施台帐 3.基础设施的维护(包括工装与支持性服务): •查维护保养计划及实施 6.4 工作环境 6.4 工作环境 1.确定并提供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 • 确定、提供、管理(特殊工作环境规定、提供及管理)2.存在因工作环境不足可能造成产品的不符合 3.工作环境的维护情况

产品实现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1.对QMS范围产品的实现过程的策划包括: •主要过程确定:(7.2~7.5)a)确定文件化的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 a)产品目标、要求确定 b)文件描述产品实现所需过程(工艺或过程流程图)包括关键、特 b)文件描述的过程和关键、殊过程及控制方法; 特殊过程及控制方法 c)确定为确保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的文件; c)运行、控制文件 d)确定实现产品过程中所需的资源; d)过程资源的确定 e)规定过程所需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成品 e)验证、确认、监测活动及 和过程产品的验收/接收准则; 产品验收准则 f)确定证实产品/过程满足要求所需的记录。f)要求的记录 2.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否和QMS的其他过程(除第7章外)要求相一致 •与其他过程的一致性 3.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策划及质量计划 •特定情况策划及质量计划

•(策划与其他过程的一致性评价)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2.1 产品要求的确定 1.对顾客的要求(包括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要求)的识别及确定 •抽:合同评审表及合同,查 2.没有明确,但规定或已知预期用途要求(产品的固有特性)的确定 四项要求的确定 3.与产品有关法规要求确定(环境、安全、健康)(明示、隐含、法规、附加)4.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附加要求 • 口头要求确认 5.以上要求以什么形式确定,如果未形成文件,查问相关的职能人员 • 确定的要求转化(设计或其他 8

回答的一致性 过程如7.5的输入)6.对以上识别的要求转化为设计开发及生产服务的输入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1.从合同台帐,包括口头、电话记录中,抽查常规、特殊合同与口头 • 查承诺前的评审:(常规、特殊)定单在向顾客承诺提供产品之前的评审 [a)产品要求明确规定

评审内容包括: b)不一致要求的解决 a)对产品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c)有能力满足使用、交付和服务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要求得到解决 要求 c)有能力满足产品的使用交付和服务等要求 ]d)评审结果及措施记录 d)保持评审结果及措施的记录 • 口头要求评审 2.对顾客没有形成文件的要求的确认,•(宣传资料评审)3.抽查产品要求变更的评审记录及文件修改记录,并传递到相关人员 4.在产品宣传时对提供的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的评审 7.2.3 顾客沟通 7.2.3 顾客沟通 1.与顾客沟通的方式及职权明确并安排 • 方式、职权及产品信息确定 2.对产品信息确定形式(例如产品目录、产品使用说明书等)• 问讯、合同处理、修改实施 3.查顾客问讯、合同或定单处理、修改的实施 • 产品问题反馈及沟通 4.查顾客反馈、投诉及向顾客的反馈记录 7.3 设计和开发 7.3 设计和开发 9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1.设计和开发依据(调研报告、建议、合同等)•设计和开发依据 2.设计和开发策划明确:(.设计和开发计划)(调研报告、建议、合同等)a)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包括完成期限)•计划的阶段及(包括完成期)b)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 各阶段评审、验证、确认 c)有关部门和人员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不同阶段、活动中职责与权限 和人员职权 3.对设计和开发之间的接口管理,分工明确,确保有效沟通 •接口、分工及有效沟通 4.策划输出随设计、开发进展的更新 •策划输出随进展的更新 5.设计各阶段所需资源充分,人员能力胜任(输出一般是设计开发计划)(注: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输出形式一般是文件,也可以是不同媒体)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1.设计和开发输入内容的确定并记录。输入的内容包括: • 输入内容:(设计任务书)a)功能和性能要求; [a)功能和性能要求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适用的法规要求 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C)类似设计提供信息 d)其他要求(包括包装、运输、贮存、维护、环境等)。d)其他要求(包装、运输、贮存、维 2.对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充分、适宜性评审 护、环境等)] a)评审输入是否能满足已确定的产品要求; b)设计输入适宜、全面否?有无过期、漏项、违反法规要求的内容 • 输入充分、适宜性评审: c)有无互相矛盾、不完善、不清楚的内容 [ a)输入能满足已确定的产品要求 b)输入应完整、清楚,且不能自相 10

] 矛盾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形式便于对其输入要求进行验证 • 输出便于对输入验证 2.抽查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 抽查输出(4项): a)满足输入要求; [ a)满足输入要求 b)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信息(材料清单、图样、说明书等)b)提供采购、生产、服务信息 c)包含或引用验收准则如:检验和试验要求 c)包含引用验收准则 d)规定对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需产品特性 ]d)规定对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特性 3.输出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放行前批准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1.按7.3.1策划的各阶段系统的评审(评审项目、内容应全面、完整)·按策划的各阶段系统的评审: 2.评审内容包括: a)评审输出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a)输出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识别和发现的问题及提出必要的措施 ]b)发现的问题及措施 3.参加人员包括设计和开发有关的职能代表 ·有关的职能代表参加 4.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 ·记录评审结果及措施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1.按策划(7.3.1)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能证 ·按策划的验证

明满足输入的要求 ·验证能证明满足输入的要求 11

2.保持验证结果及验证提出问题的措施的记录 ·问题及措施记录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1.按7.3.1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按规定的使用或已知预期用途的 ·按策划对规定使用或预期用

要求进行确认 途要求进行 2.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 ·交付或实施前确认 3.保持确认结果(绝大部分情况应有书面结论)及任何必要措施记录 ·确认结论及措施记录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1.识别更改的各种契机及实施,并保持记录。·更改批准、实施记录 2.识别更改进行评审、验证、确认等活动的时机(不强求必须包括三 ·识别更改的评审、验证、确 种活动),并实施。认及实施记录 3.更改评审考虑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4.更改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5.更改的评审、验证、确认的结果及措施记录 7.4 采购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7.4.1 采购过程 1.对产品实现有影响的采购品如:原材料、零部件、机加工厂的模具 ·控制范围及分类 等进行控制 ·选择、评价及重新评价准则 2.依据其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确定对供方及 ·合格供方名录批准、分发

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 ·评价结果、措施记录或业绩 12

3.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制定选择、评价及重新评价 及措施记录(特别是不良)供方的准则(·外包控制)4.建立、批准且分发合格供方名录查采购是否按名录进行

5.保持对供方的评价结果及评价措施的记录、供方业绩的记录,包括 当供方业绩不良时采取措施对供方进行控制的记录

6.外包按本条款对其进行控制情况 7.4.2 采购信息 7.4.2 采购信息 1.采购信息(文件、实物、图样等)清楚地表述拟采购的产品 ·采购要求规定 查采购计划的依据、批准,从合同台帐中抽查合同签订内容的正确、查:计划、合同及批准 完整性等。(采购要求正确、完整性)2.在采购信息中,适当时考虑标准)条款的相应要求: ·采购信息中7.4.2a)/b)/c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 条款的相应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3.与供方沟通前,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适宜的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1.组织确定并实施进货检验及其他必要的活动,以满足采购要求否? ·确定、实施进货检验及其它 2.当组织或顾客有现场验证要求时,组织要在采购信息中对验证的安 活动 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组织或顾客现场验证要求、实施和放行规定 13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策划及控制条件规定 ·控制策划及规定 2.规定的关键、特殊过程 ·产品、生产计划及完成 3.适用时生产和服务部门或人员得到表述产品特性信息,如产品规 ·工艺流程及关键、特殊过程

范、图样、服务规范等 ·产品信息/作业指导书 4.必要时,具体作业人员得到并执行有效的作业指导书 ·设备能力、使用及维护 5.使用的设备能否满足实现产品特性及过程能力的要求 ·监测设备配置、校准、使用 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 ·监测活动(包括过程监控记录)6.配备使用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或委托检验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7.实施策划出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8.过程的监控记录

9.实施依据策划的安排对产品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1.当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 的确认 程,包括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特殊过程)·方法项目及要求规定的实施: 对这样的过程的确认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

[a)过程评审、批准准则(经评定)2.对如何确认及确认的项目,每项要达到的要求规定 b)设备认可

适用时包括下面的a)/b)/c)/d)/e)中的一项或几项: c)资格鉴定 a)规定评审依据、评审的项目、判定的准则及评审、批准人 d)确认过程特定方法和程序认定 14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e)记录要求及实施 c)对确认过程所使用的特定方法和程序的认定 ·再确认 d)识别记录的要求,并实施; e)再确认的需求,并实施。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1.识别出的标识要求,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 ·识别的产品标识及实施 2.根据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识别产品的状态及实施 3.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记录产品唯一性的标识并控制 ·可追溯性标识、控制及记录 7.5.4 顾客财产 7.5.4 顾客财产 1.充分识别组织控制下或使用的顾客财产(包括知识产权)·顾客财产的识别规定 2.对顾客财产的验证、保护和维护 ·验证、保护和维护记录 3.顾客财产当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情况时,及时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 ·问题的报告及记录 7.5.5 产品防护 7.5.5 产品防护 1.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供适当的防护(包括 ·防护规定及提供 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2.防护的范围包括产品的组成部分(原材料和半成品)·产品组成部分的防护 3.在生产现场与库房查其防护的实施(包括帐、卡、物一致性和安全 查防护的实施(生产现场与库房)措施)查库房管理制度及实施 15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1.确定为验证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监视与测量要求,以及与测量要求 ·监测要求及装置配置 相适用的监视与测量装置 ·查台帐或周检表的校准周期 查检测装置台帐对检定、校准周期的规定 规定及实施 2.对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控制,包括对监视和测量设备(本组织及顾 ·查:装置监测活动的控制

客提供)校准、维护、调整:包括对操作人员、测量方法及测试 ·校准外包控制 环境的控制。对监视和测量外包的的控制 ·自校实施 3.对有必要确保有效结果时的测量设备作到:(准则、设备、记录、环境、人员资格)a)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使用前,对照可溯源至国际或国家基准的 测量基准进行校准或验证。·必要时的调整或再调整 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用于校准或验证的依据;查自校(验 ·搬运、维护和贮存防护 证)规程的适宜性。·校准状态识别 b)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偏离、措施、记录 c)应能识别测量设备处于校准状态; ·计算机软件使用前确认 d)采取措施防止调整时偏离校准状态,造成测量失效; ·现场查:使用、维护、标识 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4.当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损坏时,当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对 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对该测量设备和任何受影 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5.保存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 6.监视设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采取可行的措施(校准、调试等),保证监视活动与监视要求相一致 16

7.用于监测的计算机软件在初次使用前确认满足预期能力并在必要时 重新确认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1 总则 1.组织为确保产品,QMS符合性并实现持续改进,对所需的监控、测 ·策划及输出:(监测、分析、改进)量、分析如何进行策划?策划是否在产品、过程、体系业绩、顾客 [· 策划应在产品、过程、体系业满意程度四方面展开?结果是否形成文件?文件中是否确定了使用 ] 绩、满意程度四方面展开

方法及应用程度? ·统计技术应用及监控、验证 2.组织在策划过程中,是否确定统计技术应用需求、场合及要求?对 统计技术应用正确性、适用性是否有监控、验证措施? 8.2 监视和测量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8.2.1 顾客满意 1.获取顾客满意信息渠道、方法和频次的确定,这些渠道和方法能全 ·(信息获取、分析、利用及其渠道、方 面的识别顾客满意方面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交付和服务方面的 职责确定 法、频次)反映、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信息,市场动态)·信息包括对产品质量、交付 2.分析利用顾客满意信息的频次、方法和职责的确定 和服务的反映、顾客需求和 3.规定对顾客不满意的关键因素设立监测点和监测方法 期望信息,市场动态

查顾客满意度统计分析相关资料。·不满意的监测及处理 ·查:满意度统计分析 17

8.2.2 内部审核 8.2.2 内部审核 1.制定内部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程序,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 ·程序符合性及职责 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与要求 ·方案策划与范围 2.审核方案的策划是否考虑了将要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现状与重要 ·实施计划 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并在一年内覆盖了组织的QMS全部范围 ·审核员资格及规避 3.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及审核方案的安排进行内部审核 ·检查表及审核记录 4.审核员应具备能力,并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原因分析及措施验证 5.受审核部门管理者应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以消除不符合及其原因 ·报告批准及分发 6.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形成闭环的验证报告(见 8.5.2)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识别出需监视和测量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过程识别及规定 2.对QMS过程的监测方法,该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 ·监测方法及实施 3.当过程未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问题及处置()纠正/纠正措施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按要求实施标准7.1策划的对产品的特性的监视和测量过程(包括 ·7.1策划的过程、接收准则 进货检验、半成品、成品与型式试验等)()进货、过程、成品检验2.保存用以证明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人员 ·实施证据及放行者资格 3.在监视和测量均已圆满完成以前不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例外放行 ·例外放行及批准 时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外包控制 18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 不合格品控制 1.程序文件明确其控制及处置职责和权限 ·程序符合性及职责 2.对不合格品处置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 ·不合格品处置及批准 a)采用返工等措施,消除不合格;(返工、返修、让步、降级及报废)b)当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应由授权人员批准,如合同规 ·纠正后的验证 定须经顾客批准 ·不合格性质及让步等措施记 c)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如降级使用或报废)录 ·交付、使用后不合格处置(注:在服务行业中上述处置方式指的是中止不合格服务、道歉、适当赔偿或 给予适当优惠条件等)。3.保持不合格性质及随后采取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让步记录)

4.不合格得到纠正之后对其再次验证

5.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采取的措施与不合格影响或潜 在影 响的程度相适应 8.4 数据分析 8.4 数据分析 1.明确应收集对象(如:8.2.1顾客满意、8.3不合格品信息等数据)· 数据收集对象、方法、渠道及职权2.明确收集数据的职责、方法、渠道 规定(如8.2.1、8.3等)3.分析数据的方法利用了适用的统计技术 ·分析提供信息: 4.从相关职能部门证实,分析数据提供以下信息: [ a)顾客满意程度 a)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 b)与产品要求符合性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产品的实物质量)c)过程、产品特性与变化趋势 19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与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的信息 ] d)有关供方信息如:产品质量、对供方控制方法和程度的适宜性等。·统计技术利用

5.分析出的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的部门 ·信息传递及利用 6.及时利用这些评价QMS的有效性、适宜性,并寻找改进的机会()评价QMS的有效适性及改进 8.5 改进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8.5.1 持续改进(5个方面)1.审核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 ·方针、目标修订 a)适时修定方针、目标以不断满足变化新要求且体现持续改进承诺 ·审核结果及纠正措施 b)审核结果识别出QMS存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 ·数据分析的改进 c)利用数据分析,识别出需改进的机会; ·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 d)有效的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管理评审的改进 e)通过管理评审评价QMS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审核,证实组织是否持续改进QMS的有效性。8.5.2 纠正措施 8.5.2 纠正措施 ·程序符合性及职责 1.控制程序规定如下要求: ·查纠正措施通知单: a)评审不符合(包括顾客投诉); [ ·评审不符合b)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 ·原因分析、措施及验证记录c)评价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要; ·文件更改 d)确定和实施所需措施,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的不符合影响相适应; e)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 20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按程序实施; 3.将成功措施引发的更改纳入文件 8.5.3 预防措施 8.5.3 预防措施 1.控制程序规定如下要求: ·程序符合性及职责 a)确定潜在不符合及其原因; 查预防措施通知单: b)评价防止不符合发生的措施的需要; [ ·潜在不符合确定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原因分析及措施 d)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评审采取的措施 3.按程序实施 ] ·措施实施及有效性验证 4.将成功措施引发的更改纳入文件 ·文件更改 21

最高管理者的审核内容(咨询用): 5.3 质量方针

1.质量方针制定的思路?是否考虑了顾客要求?如何反映满足法规的要求? Q方针是否为Q目标的制定和评审提供了框架,具备方向 性、指导性? 2.通过何种方式使全体员工对质量方针有充分理解和沟通,并且贯彻 执行? 5.4 策划 3.是否参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工作? 5.4.1 质量目标

4.如何根据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其内容是什么?包括满足产品要 求(固有特性)的内容否? 对质量目标是如何管理的?分解的形式如何?由谁来考核? 目前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如何?

5.为保证Q目标的实现如何对QMS进行策划(包括机构、职责权限、识别过程、确定资源、编制文件和记录)6.为实现方针、目标,如何对员工的职责、权限进行规定?规定的方 式?是否对这些职责、权限要求进行了相互沟通? 22

5.5.2 管理者代表 7.对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是否明确职责和权限?职责和权限是否得到落 实? 5.5.3 内部沟通 8.在组织的内部是否建立了沟通渠道,规定了不同层次间沟通的内 容、方式与频次,内部沟通是否有效? 5.6 管理评审 9.管理评审常规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何时应增加管理评审?(下一步)你(是)将如何主持进行管理评审活动? 会前准备输入哪些信息,会后输出哪些信息? 6.1 资源的提供 10.是否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在资源配置管理活动 中,你的作用是什么?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目前状况,你满意吗?下一步将有何打算? 4.2 文件要求

1.策划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几个层次? 5.4 策划

2.如何对组织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3.请简述工作流程。其中哪些是关键过程?哪些是特殊过程? 23

5.5.2 管理者代表 4.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是否作出规定?对管理着代表是否授权? 5.5.3 内部沟通 5.与总经理是否经常沟通?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6.通过何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对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7.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如何进行管理? 采取了哪些监视和测量活动

(内审、过程检查、成品检查)? 8.4 数据分析

8.对监视、测量结果是否进行数据分析?是否采取了的纠正和预防 措施? 车间(领导)的审核内容:(咨询用)4.1 总要求 1.请负责人介绍本部门基本情况:

a)部门职责和主要质量活动及具体人员分工; 24

b)部门主管、分管的QMS过程;

c)需实施过程的顺序及相互关系;

d)部门主管过程有无外包过程;

e)如何管理、实施主管的QMS 过程。4.2 文件要求 1.询问本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分解到本部门质量目标,抽不 同层次2—3人回答。(领导需回答质量方针内涵及目标完成情况)

2.部门应持有哪些公司(厂)级QMS文件?从清单抽查其质量手册、程序等文件的控制情况。

3.部门应保存、填写哪些Q记录?从清单查其控制情况。

4.如有本部门编制的文件,从部门文件清单中抽3—5份查:编、审、批、发、改、废、评审控制情况;

5.查外来文件的识别和分发控制情况。5.3 质量方针;5.4.1 质量目标

1.问部门领导:

a)公司(厂)质量方针及内涵?

b)公司(厂)质量目标?

c)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d)制定部门质量目标的依据? e)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25

f)质量目标由谁来考核或评审? 2.查:部门目标的可测量性及是否保持并包括产品要求? 3.抽问不同层次2—3人:是否了解质量方针及两级质量目标? 5.5.1 职责和权限;5.5.3 内部沟通

1.抽2—3人回答:岗位质量职责及相互关系

2.本部门职责、权限沟通的方式是什么?查职责、权限沟通的记录。6 资源管理

1.询问领导:

a)部门实施、保持QMS并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

b)部门现行岗位分工中,所有人员是否均胜任

其工作?如不适应,您将如何办?

c)是否采取培训或其他措施满足部门各岗位工作所需能力? 查人员调配记录; 查培训申请、培训计划及实施有效性记录; 查相应成绩或资格证件证书。(重点查管理层、验证、重要、特殊、特种)2.是否进行了意识技能培训? 查ISO9000标准培训记录;查专业/技术培训记录;查统计技术培 训记录; 查部门内部学习QMS文件/ 法律法规 /专业技术、技能/传授经验 26

的记录。

3.抽3—5人,查其任职要求中某1—2项应知应会证实。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4 数据分析;8.5.1 持续改进 1.部门需监视和测量的QMS过程其方法有哪些

2.采用的方法能否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3.当过程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 施?

4.部门应收集数据及其方法、渠道有哪些?

5.数据分析是否利用了适用的统计技术? 6.分析出的信息是否及时传递给相关的部门。7.质量目标是否适时修订,以不断满足变化的新要求并具体体现持续 改进的承诺? 8.利用数据分析,识别出的改进机会有哪些?效果如何?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1.问主任:本车间的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

2.车间生产运行依据的文件哪些?抽3— 5份查其控制和实施情况及 文件的正确性、适用性。3.查生产运作总体控制,生产计划其完成情况 4.被确定的关键、特殊过程有哪些?需控制的过程参数? 27

6.3 基础设施

5.车间生产需用的关键、重要设施/设备及工装有哪些? 如何进行使用及维护保养的? 查:现场标识、完好、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计划及实施记录。

6.车间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有哪些? 查:现场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状态标识及使用、维护保养情况。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7.查关键、特殊过程控制(各类产品的各有关过程均需抽样):

a)管理点、检测点设置的控制情况;

b)过程确认采用的方式及参与实施情况;

c)操作人员的资格;

d)过程参数及监视控制情况。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8.查现场按要求进行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7.5.5 产品防护 9.查现场是否按要求进行了产品防护。6.4 工作环境 28

车间审核检查表 序号 条款 审核要点

○5.5.1 人员·分工·职责○5.4.1 目标、展开、实现 2 ○5.5.3 沟通过程、内容 3 ○6.1 能力、资格、培训、有效性 4 ○7.5 生产计划完成 5 流程·关键过程控制·特殊过程确认(7.5.1、7.5.2)产品信息·作业指导书(4.2)29

10.现场工作环境管理 查:定置、环保、安全、文明生产情况。

(6.3)设备使用·维护(7.6)监测设备配置·校准(8.2.4、8.3、8.2.3)监测活动·记录(7.5.4)标识·可追溯性(7.5.5、6.4)防护·环境 ○8.4、8.5 规定实施 6 统计技术

上一篇:发挥老人协会在征集地方文献中的作用下一篇:快乐的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