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

2024-11-07

新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共9篇)

新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 篇1

陈吉宁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办大学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陈吉宁所说的“学生为本”即育人是大学的原初使命和根本任务,“本立而道生。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大学就会迷失方向,最终失去存在的价值”。

在提到“学者为先”时,陈吉宁引述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我们的智识,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点拨”,认为没有善于治学育人的一流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陈吉宁说的“学术为基”是指研究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它使大学成为社会探寻未知世界的重镇。学术导向,始终引领着大学不断创新,“日日新,又日新”。

陈吉宁强调“学风为要”时说,学风是大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的集中反映,一流的大学,必先有一流的学风。他引述原国务院总理、清华校友朱镕基为该校的题词“水木清华,春风化雨”,告诫学生优良学风,润物无声,激励师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陈吉宁诚恳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量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新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 篇2

一、教育是农业, 是培育, 而不是急功近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农业生产的过程就是农作物在农民精心培育下自我成长的过程, 任何农作物都有其自身的成长特点和生活习性。对于这种内在力量, 农民们只能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地满足它成长的需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对农业生产的形象概括, 而学生的成长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观察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学生个性特征和独特的成长需求决定了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生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馨香!

据说,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个学生, 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些什么呢?”欧几里得沉默片刻, 叫来仆人, 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 让他走吧, 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清楚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 也许他会面红耳赤, 幡然悔悟, 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接过铜板, 扬长而去。但这并不重要, 因为欧几里得还在, 他的大部分学生并不是为了铜板而学习的, 在那个时代里, “欧几里得”们占大多数。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 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 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 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 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 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引导每一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 追求个人价值。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说得好, “德育也是升学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不断激起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无穷魅力。

二、教育是生长, 是唤醒, 而不是物质至上

教育家卢梭曾经提出, 教育即生长, 生长就是目的, 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 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苏格拉底强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 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的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 这种努力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向学生提问”;这种努力的最高境界“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强调,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 它与人的灵魂有关, 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 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 它就不称其为教育。可以这样说, 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 并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 但唯独缺少教育的灵魂。“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看起来那么科学的命题让我们的教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提出:“丈母娘的眼光可能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 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他在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教了一辈子书的李老师, 女儿都已经二十七八岁了, 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李老师的一个同事热心地当起了红娘, 把李老师当年班上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介绍给她女儿。李老师见了当年这名自己最喜爱的学生之后, 十分感叹地对同事说:“这个孩子原来读书的时候, 我是多么欣赏他呀!他的学习成绩很棒, 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又特别听话, 从来不调皮捣蛋。现在他也挺成功的, 不到三十岁就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按道理说, 的确是不错。可是, 让他来做我的女婿, 我倒真的不满意。你看他的背, 好像有些驼了;你看他的眼镜, 镜片那么厚, 至少也有七八百度;你再看他说话细声细气的, 哪像个男子汉;最让我不喜欢的是他那么古板, 一点幽默感都没有。我女儿如果跟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 能获得快乐和幸福吗?”过去很优秀的学生现在成了被淘汰的女婿, 这似乎是个悖论, 而当今教育的现实告诉我们, 学生时代的“乖乖男”、“乖乖女”和分数名列前茅的学生, 不一定在未来的生活中就非常幸福。

所以,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 教育应该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作准备, 是为受教育者的发展与未来幸福作准备。只有把这“两个准备”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育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新教育实验创始人朱永新认为学生的大脑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 教育的真正使命在于引导学生去努力挖掘这口智慧之“井”, 让学生的个性如智慧之水“喷涌而出。”

三、教育是慢的, 是呵护, 而不是厚此薄彼

小时候在农村, 经常见到这样一幕:土地已经干旱得龟裂了, 庄稼都蔫了。一场瓢泼大雨, 下了个沟满河平, 该高兴了吧?但农民却摇头说:“这雨太急了, 不接湿。”因为只有蒙蒙细雨才能湿透土地, 让农民获得丰收。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知识技能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成熟和提升;书本知识是容易学会的, 一些生活技能也能够很容易地被训练出来, 但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却需要教育者沉淀自己的耐心与细心, 用“农人”的细心和耐心等待生命的成长与升华!

“教育是慢的艺术”, 生命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一言道出了教育的真相。在这个“快”的时代里, “慢”似乎是对生活的嘲弄, 它正在逐渐消失, 甚至已经成为一件高不可攀的奢侈品!生命的成长有着它自己内在的规律, 正因为如此, 教育才特别需要耐心, 需要教育者的从容。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 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她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 你慢慢来, 慢慢来。”这就是最美丽的教育愿景。教育者应该学会等待, 等待每一个生命的慢慢成长;学会聆听, 聆听每一朵鲜花盛开的声音!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挑水工有两只水罐, 一只完好无损而另一只却有一条裂缝。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完美无缺骄傲无比, 而那只裂缝的水罐则自惭形秽, 每次从小溪边挑水回来, 它的罐中就只有半罐水了。当它把自己的愧疚之情告诉挑水工时, 挑水工要它在回来的路上注意那些美丽的花。挑水工告诉它, 正是因为它的裂缝漏水, 才使那里的花儿长得比别处的更茂盛。教育生活中的所谓“后进生”不正是那一只只“裂缝的水罐”吗?每个生命都有绽放异彩的权力!教育要做的就是用心呵护这种权力, 并引导它走向属于自己的空间, 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四、教育是改变, 是至善, 而不是整齐划一

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可以改变学生。这是江苏省一位名校长在初任一所学校校长时坚持的办学理念。他认为, 如果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多鼓励、少训斥, 多引导、少指责, 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 在挖掘学生潜能上动脑筋,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上做文章, 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2012年9月, 我受县教育局委派, 来到了一所偏僻的乡村初中学校, 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薄弱学校, 优质生源大量流失, 管理混乱。但是, 这并非是导致学校教学质量差的关键因素, 学生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笨, 而是取决于学生的精神状态。对此, 我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入手, 第一件事就是抓校园卫生。两个月过后, 教育效果开始显现, 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学校、到学校的什么地方, 你都会看到校园内窗明地净、整洁有序。学校举行“我心飞翔”歌曲大赛, 几百名学生散去后没有留下一片纸屑, 连老师们和学生自己都感到惊讶不已。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改变学生精神状态的基础, 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学校附近的居民常常谈起学校的变化。他们说, 每天从学校经过看到的是孩子们欢呼跳跃的样子, 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来过学校的家长都感到同学们越来越有礼貌了, 老师们也觉得学生明显懂事儿了, 管理起来很容易, 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

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精神面貌, 同样还有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精神状态。教师的服装整洁了, 皮鞋亮起来了, 发型整齐了, 校园里地面上的烟头越来越少, 这都是实行细节管理的效果。我经常和老师们说:“工作着, 幸福着, 就是要让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是的, 如果每一所学校的教职工都能在辛勤工作中感觉到幸福, 如果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因成为该校学生而感到自豪, 不管遇到多大困难, 只要坚忍不拔地走下去, 学校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位新任校长眼中的“教育模样” 篇3

一、教育是农业,是培育,而不是急功近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生产的过程就是农作物在农民精心培育下自我成长的过程,任何农作物都有其自身的成长特点和生活习性。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农民们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成长的需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对农业生产的形象概括,而学生的成长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观察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学生个性特征和独特的成长需求决定了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生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馨香!

据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个学生,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些什么呢?”欧几里得沉默片刻,叫来仆人,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清楚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也许他会面红耳赤,幡然悔悟,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接过铜板,扬长而去。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欧几里得还在,他的大部分学生并不是为了铜板而学习的,在那个时代里,“欧几里得”们占大多数。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引导每一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追求个人价值。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说得好,“德育也是升学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不断激起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无穷魅力。

二、教育是生长,是唤醒,而不是物质至上

教育家卢梭曾经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苏格拉底强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的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这种努力的最高境界“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强调,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称其为教育。可以这样说,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并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但唯独缺少教育的灵魂。“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看起来那么科学的命题让我们的教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提出:“丈母娘的眼光可能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他在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教了一辈子书的李老师,女儿都已经二十七八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李老师的一个同事热心地当起了红娘,把李老师当年班上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介绍给她女儿。李老师见了当年这名自己最喜爱的学生之后,十分感叹地对同事说:“这个孩子原来读书的时候,我是多么欣赏他呀!他的学习成绩很棒,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又特别听话,从来不调皮捣蛋。现在他也挺成功的,不到三十岁就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按道理说,的确是不错。可是,让他来做我的女婿,我倒真的不满意。你看他的背,好像有些驼了;你看他的眼镜,镜片那么厚,至少也有七八百度;你再看他说话细声细气的,哪像个男子汉;最让我不喜欢的是他那么古板,一点幽默感都没有。我女儿如果跟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能获得快乐和幸福吗?”过去很优秀的学生现在成了被淘汰的女婿,这似乎是个悖论,而当今教育的现实告诉我们,学生时代的“乖乖男”、“乖乖女”和分数名列前茅的学生,不一定在未来的生活中就非常幸福。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教育应该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作准备,是为受教育者的发展与未来幸福作准备。只有把这“两个准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新教育实验创始人朱永新认为学生的大脑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育的真正使命在于引导学生去努力挖掘这口智慧之“井”,让学生的个性如智慧之水“喷涌而出。”

三、教育是慢的,是呵护,而不是厚此薄彼

小时候在农村,经常见到这样一幕:土地已经干旱得龟裂了,庄稼都蔫了。一场瓢泼大雨,下了个沟满河平,该高兴了吧?但农民却摇头说:“这雨太急了,不接湿。”因为只有蒙蒙细雨才能湿透土地,让农民获得丰收。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成熟和提升;书本知识是容易学会的,一些生活技能也能够很容易地被训练出来,但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却需要教育者沉淀自己的耐心与细心,用“农人”的细心和耐心等待生命的成长与升华!

“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一言道出了教育的真相。在这个“快”的时代里,“慢”似乎是对生活的嘲弄,它正在逐渐消失,甚至已经成为一件高不可攀的奢侈品!生命的成长有着它自己内在的规律,正因为如此,教育才特别需要耐心,需要教育者的从容。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就是最美丽的教育愿景。教育者应该学会等待,等待每一个生命的慢慢成长;学会聆听,聆听每一朵鲜花盛开的声音!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挑水工有两只水罐,一只完好无损而另一只却有一条裂缝。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完美无缺骄傲无比,而那只裂缝的水罐则自惭形秽,每次从小溪边挑水回来,它的罐中就只有半罐水了。当它把自己的愧疚之情告诉挑水工时,挑水工要它在回来的路上注意那些美丽的花。挑水工告诉它,正是因为它的裂缝漏水,才使那里的花儿长得比别处的更茂盛。教育生活中的所谓“后进生”不正是那一只只“裂缝的水罐”吗?每个生命都有绽放异彩的权力!教育要做的就是用心呵护这种权力,并引导它走向属于自己的空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endprint

四、教育是改变,是至善,而不是整齐划一

我们不能选择学生,但我们可以改变学生。这是江苏省一位名校长在初任一所学校校长时坚持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如果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多鼓励、少训斥,多引导、少指责,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在挖掘学生潜能上动脑筋,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上做文章,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2012年9月,我受县教育局委派,来到了一所偏僻的乡村初中学校,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薄弱学校,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管理混乱。但是,这并非是导致学校教学质量差的关键因素,学生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笨,而是取决于学生的精神状态。对此,我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入手,第一件事就是抓校园卫生。两个月过后,教育效果开始显现,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学校、到学校的什么地方,你都会看到校园内窗明地净、整洁有序。学校举行“我心飞翔”歌曲大赛,几百名学生散去后没有留下一片纸屑,连老师们和学生自己都感到惊讶不已。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改变学生精神状态的基础,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学校附近的居民常常谈起学校的变化。他们说,每天从学校经过看到的是孩子们欢呼跳跃的样子,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来过学校的家长都感到同学们越来越有礼貌了,老师们也觉得学生明显懂事儿了,管理起来很容易,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

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同样还有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精神状态。教师的服装整洁了,皮鞋亮起来了,发型整齐了,校园里地面上的烟头越来越少,这都是实行细节管理的效果。我经常和老师们说:“工作着,幸福着,就是要让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是的,如果每一所学校的教职工都能在辛勤工作中感觉到幸福,如果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因成为该校学生而感到自豪,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只要坚忍不拔地走下去,学校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最近,阅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的文章《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一文,感触颇深。他在文中指出:“‘更好的教育在苏格拉底的心中就是‘点燃火焰,在柏拉图的眼里就是‘心灵的转向,在亚里士多德话语间就是‘人性的改良,儒家将其定位于‘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许慎则赋予其起点意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因此,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更好的教育就是构造“一方池塘”去服务学生自然成长,就是点燃“一束火焰”来启迪学生的自我成长,就是敲打“一块燧石”来引领学生的自由成长;就是推开“一扇大门”来促进学生的自觉成长。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办“更好的教育”,让教育恢复它原有的模样吧!

浙大新任校长林建华开学典礼演讲 篇4

祝贺你们从此成为求是园中光荣的一员。今天各位同学相聚浙大,意气风发,正所谓青春无价。你们已经做了一个非常慎重的选择——加入浙大!这个选择使你和浙大从此紧密相连、难以割舍;使你们将终身秉承浙大师恩教诲;你将和同学们天涯难断、兄弟情深。

今天我想和你们谈谈“选择”。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选择,谁走进你的生命,也许关乎运气,谁停留在你生命里,却由你自己选择!今天以前,某种意义上看,也许你还是个孩子,凡事都由父母亲人耳提面命,帮忙选择;而今天以后,你将独立生活,自己选择、独立担当。“选择”是个大学问,课程表里你一定找不到,但它确实贯穿于你在浙大的每一天、每件事!

你可以选择舒适安逸,也可以选择艰苦奋斗; 你可以选择投机取巧,也可以选择脚踏实地; 你可以选择小富即安,也可以选择壮志凌云; 你可以选择人云亦云,也可以选择独树一帜; 你可以选择囫囵吞枣,也可以选择慎思明辨;

大学时光其实并不长,在无数次或随意、或慎重、或纠结、或明智的选择之后,你的人生之树也悄悄生根、发芽、绽放。对于选择,我的人生经验是多听、善问、勤思、明辨。

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可能没有选择上心仪的专业或课程,可能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同学当中不再独占鳌头,也可能与心中的恋人失之交臂,我希望你们不要埋怨,不要嫉妒,阳光下舞蹈,风雨中历练,即使痛苦也要选择乐观和坚强,追逐自己的梦,选择自己的路。

我还希望你能明白选择宽容比祈祷聪明更有意义。选择宽容不是选择回避,它是一种坚强、一种豁达,是对一切结果真诚接纳的坦荡;它是一种柔韧、一种执着,是对一切过程宁静致远的自信。选择宽容,可以维护他人的尊严,也可以赢得内心的平和;选择宽容,可以化解众多矛盾,也让自己保持前行的从容。

选择浙大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求是精神”,求是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爱国精神,它是浙大人生命的基石,百余年历尽沧桑都未曾改变!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求是精神是不畏艰险;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求是精神是不为财奴; 在浮华世界里,求是精神是内心的天平; 在奋进岁月中,求是精神是理智的准绳; 做人,求是精神则为真诚务实、热爱真理; 做学问,求是精神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今天是你们进入浙大的第一堂课,无论你从哪里来,今后要去哪里,在今后的日子中,你们一定要让“求是精神”融入你的生命,永不背离。我希望你们秉承求是,奋发努力;希望你们倾听内心,学会选择,以理性之美雕塑自己的未来,成就母校的辉煌!

2012年9月9日下午,重庆大学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虎溪校区举行。林建华校长发表《通往未来》的讲话,寄语新生在本科阶段既要学习知识,也要训练自己的能力。

林建华校长在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 金秋时光,相聚虎溪。我们缘起重大,重大感谢有你!

望着大家神采飞扬的青春和感动世界的年轻笑容,我们似乎可以读到你们对未来四年本科生活的期盼和憧憬。我相信,你们带着深深的嘱托从四方而来,期冀着大学开启人生的窗口,憧憬着命运的转机。

尼采曾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中国的先哲也有类似的说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年轻是你的资本,本科时光,你有足够的体力和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实践、去感悟!首先,你们要思考人生价值和选择,做个什么样的公民?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为什么而活?遵循什么价值底线?在去年开学典礼我曾讲过,“谨遵诚信,是重大人永不妥协的人生信条”。第二,从今天开始就应当做好准备,一个人去担当去奋斗。大学的生活很惬意,也很艰苦,需要付出,别怕苦累,别怕受伤。你会在踉踉跄跄中忍受伤痛,在磕磕绊绊中变得坚强。

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学者对影响人们成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考察了企业、政府机构、大学、军队等很多行业,发现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里的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实质上是指非知识性的因素,也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最近,学校委托麦可恩对重大的毕业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也发现,毕业生感觉缺乏的也是这些非知识性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素质和能力决定你能够成就的高度。

共同生活和学习是提高基本素质的最佳环境。你们可以结成志趣相投的社团,寻找你已经淡忘、但根植内心深处的兴趣和爱好。你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学习合作,学习坚守,学习分享,学习忍耐,感受荣誉的神圣,品味失败的辛酸。也可以在艺术世界里,去体会宁静致远,体会激情澎湃,感受音乐和色彩的震撼,回味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还可以去追随你喜欢的老师,广泛涉猎你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去学习,去钻研,感受学术的博大精深,思考人类发展的前程。重庆大学良好的办学条件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要去把握住它,抓住它,命运在你手中。

本科阶段既要学习知识,也要训练自己的能力。知识可以过时,但能力将陪伴你一生;知识决定了你第一份工作,而能力则决定了你最后一份工作。大学对你们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明确的规定,我并不担心。但培养能力却主要靠你们自身的努力,至少现在如此。首先,你应当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讲演,学会倾听,学会写作。当今世界变得如此之小,你还必须学会用别国的语言和文化思考、表达和写作。第二,你需要培养学习能力。哈佛校长1946年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讲:“我们书本里的知识只有一半是对的,可惜我们还不知道是哪一半”!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可以使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尽快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环境。第三,你还要主动训练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问题,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出逻辑和透彻的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更进一步,还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问。我希望大家做一个计划,记录和评价一下本科四年中,这些基本能力是否有变化和进步。这些基本能力将决定你的未来。

在本科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你将为未来而寻找真正的自己,丰富自己的学识,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重大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把学生看作是学校最重要的群体,你们决定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也决定了重大未来的声誉!学校将努力为大家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帮助你们实现理想,通往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祝大家在重大的生活精彩、难忘!

浙大举行新生开学典礼 校长林建华寄语:学会选择

浙大在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举行开学典礼。浙大新任校长林建华为5800多位新生做了一场演讲,题目是《秉承求是,学会选择》。浙大7个学部(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相近的不同学院被整合在一起,称为学部)和求是学院的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友代表也作了发言。

学会与教授为友 理学部代表徐琴美教授 来到浙大,并不代表你在各方面都优秀,更不代表你一直优秀,现在你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浙大新生,你的未来可能卓越,可能平庸,四年大学生活将是你未来人生路上重重的一笔,这一笔画得如何,主要仰赖于你对自己的定位和付出的努力。我建议:学会与教授为友。

教授是年长的学长,有过你此刻的新奇和迷茫。让教授帮助你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中,对四年学习有个完整的规划。

教授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有多年的积累,有独特的视角。深入了解和学习教授的专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专业学习的核心。

教授是人力资源库,遇见过很多和你相似或不相似的学生。多与教授面对面深度交流,听取更多适合你的建议。

教授是普通人,不是绝对权威,不要盲目崇拜。希望你与教授平等对话,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教授是大学的重要财富,希望你要学会博采众长,积极参与不同教授主持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主动寻找和发现与自己契合或投缘的教授。祝愿大家在这四年大学生活中收获越来越多的教授朋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会自主、学会规划 求是学院代表江全元教授

大学的魅力,在于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这里你们要学会独立:生活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你们要学会自主: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你们还要学会选择: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朋友;你们更要学会规划: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

在感恩中立大志、做大事 工学部代表叶志镇教授

当今社会,工科技术很重要,“神十”上天,船舱由特殊材料制成,需要特殊设计与制造,需要动力与控制,落地时需要特殊保护伞等,这些都是重要工科技术;建造跨海大桥、高铁等项目更需要工科高科技。现代工科也需要理科支持,需要人文、法律、医学和农学知识支持。

我希望大家感恩、立志。不管你们来自何方,现在一起来到人间天堂杭州浙江大学读书是幸运的。要感恩父母、老师、社会;在感恩中立大志、做大事。

希望大家求是,勤奋。天下掉不下来馅饼、没有免费午餐;要成为卓越成功人士,从求是出发,勤奋是正道。要有强壮身体和乐观精神 校友代表许瑞明教授

我希望同学们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建立独立的人格。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大部分人首次离开父母,难免想家;没有了为应付高考的学习方式而突然多了很多自由,难免惊惶失措。克服这些困难是你走向独立人生的第一步。你们要学会正确的判断能力,无论是学业上和生活上的;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同学们能考上浙大,在中学里肯定都是优秀学生,是家长和老师们引以为傲的天之骄子。但是很多同学会发现周围的同学比你更优秀。这不是一个失落的时候,这说明你上的大学很好,更是你发奋提高自己的机会。不要让你自己成为圈子里最聪明的人。

同学们进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学精某一方面,但同时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尤其是能力的锻炼。很多同学离开大学后从事的工作不见得与所学的专业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却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以我为例,我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学的是物理,但是我现在从事的是生命科学研究,在科研管理方面又涉及数理化天地生各个方面。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广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

大学生活是为了今后进一步深造和走向社会做准备,是人生征途的起步,需要一副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功是汗水的结晶,强壮的身体和乐观的精神将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加潇洒。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人间天堂”这个优势,积极主动地强身健体、充实精神。

林建华校长在重庆大学201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在重庆大学2012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林建华校长发表题为《相信重大相信未来》的讲话,林校长希望广大研究生们在重大美丽敦厚的校园中,学习创新,学习融合,也要学习独处静思。希望大家享受这里每一天的雨露阳光,珍藏这里每一次的心动时刻!亲爱的同学们:

重大欢迎你!今天是你们的重要日子,期盼、兴奋、挑战、些许的离愁与陌生交织,生活已然翻开了新的一页,祝你们在重大生活充实、快乐!在这个相聚的日子,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也许它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今年三月份,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了艾奥瓦州立大学,并发表了一个讲演。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由于我曾经在艾奥瓦州立大学学习过,另外他在讲演中讲到中国,所以引起我关注。拜登讲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尽管中国每年都培养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缺乏创造和创新能力,因此中国只能依靠别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模式做事情。拜登的讲话只是当前一些唱衰中国的论调之一,不足为奇。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还有各位——中国的年轻一代,未来中国的脊梁,我们的确应当警觉和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当担当起什么责任?这也许是你们在重大的岁月里,要和我一起思考、探索的重要问题!

人们常常把创新看成是少数精英的事情,实际并非如此。创新可以是伟大的发现,也可以是持续的改善,是对自然的征服也是顺应!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氛围,人们浸润其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引领着人类文明蜿蜒前行。创新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命力的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世代生息,不乏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代,当然也有万物沉寂、因循守旧的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创新”是我们实现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和民族呼唤创新,也期待着更具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

创新最好的朋友是兴趣。无论是在重大学习,还是将来在某个领域工作,你们一定要不断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当你在人迹罕见、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苦苦求索时,兴趣是陪伴你的朋友;当你取得进展和进步时,兴趣会分享你的喜悦和愉快。

创新的最大敌人是盲从。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很容易被环境、舆论和周边人的思想观点左右。人们不希望离群索居,更不希望被看作不食人间烟火。因此,另辟蹊径的奇思妙想、别出心裁的创新创意常常会淹没在碌碌的平庸之中。与此同时,社会的浮躁可以侵蚀我们的理想,急功近利的评价会诱使我们追逐名利,沾沾自喜的心态也会让我们胸无大志、偏安一隅。有志的创新者应当像勇敢的攀登者那样,深入人迹罕见的森林山川,攀登无人涉足的奇峰险境,去领略无人能及的美景。

创新的永恒原则是求真,且永无妥协。这原则将锐化你对真理的触觉,激发你的潜能,令你对自满情绪和停滞时刻警惕,令你审慎律己、静心前行。创新只有以求真为原则,你才会做到张弛有度,取舍有道。有人说:“人只有两种境遇,一是与他人共处交流,二是独处静思。前者被认为生存之道,后者是立足之基。静思是一内心整合过程,使其清醒看世界,理性看自己”。在重大美丽敦厚的校园中,学习创新,学习融合,也要学习独处静思。希望大家享受这里每一天的雨露阳光,珍藏这里每一次的心动时刻!未来终有一天,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最难忘怀的是母校,无保留的才是青春!

新任校长就职讲话 篇5

尊敬的xx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来到海南子弟学校,首先感谢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对我的支持与信任,感谢组织任命我为海南子弟学校校长,我深深体会到这是组织对我的重托,是对我的一次重大考验。

作为海南子弟学校新一任校长,职务不是一种荣誉称号,而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责任。学校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学生的素质、教师的能力该如何发展?师生学习、工作的物质与心理环境该如何改善?老校长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的学习老校长的成功的治校经验和为人之道。

今天,我来到子校,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心中有一份徬恐,我知道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与理解。我希望每一位教职工能对学校的管理提出自已的建议与要求,我们领导班子一定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我也郑重的成若,我一定竭尽全力,依靠班子、依靠全体教职员工,规范治校、民主治校,努力把海南子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向新的台阶。

各位领导,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同心同德,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领导的重托,让海南子弟学校的学子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让海南子弟学校走向更加辉煌。

新任校长述职报告 篇6

我是20xx年11月24日来学校上班的,到现在已经一年了。一年来,从角色的转变到工作的适应,从位置的变迁到心绪的稳定,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以前是别人求我,现在是我处处求别人,以前是别人分派事给我做,现在是我分派事给别人做。这种反差经常让我吃不饱、睡不着,甚至做梦也是梦学校的工作,有时半夜想到了一个什么注意也会爬起来用本子记下来,扰得一家人都不得安生。来学校做校长,我一家人都适应不过来,我父母问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我无言以对。

既来之,则安之。在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我就向教职工坦言,既然来了做校长,我就一定会对得起组织和领导,对得起全体教职员工,对得起全体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带头搞好团结,带头认真工作,带头认真学习,带头廉洁自律,带头锻炼身体,希望全体教职员工给我一点工作适应的时间。

做校长一年了。一年里,在全体行政人员的积极协助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作如下述职,请组织和领导予以审议。

一、改革

我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底子薄、思想活跃、不爱读书的特点,在教学上推出了调整文化课,丰富公共课,整合专业课三项改革。可以概括为“调整、丰富、整合”六个字。

调整,就是调整文化课。在不违背国家政策、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调整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课时,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降低语文、数学、英语难度,个别专业,如幼师专业,取消数学课。

丰富,就是丰富公共课。在原有的体育、音乐、计算机公共课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节体育课,增设一节形体课、一节美育课、一节礼仪课、一节国学课、一节做工课。

我是这样想的:增加体育课,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设形体课、美育课,可以打造学生的气质;增设礼仪课、国学课,可以传承中华文明;增设做工课,可以让学生边读书边赚钱,挤占学生的空余时间,让学生体验如何赚钱,体验赚钱的艰辛,锻炼学生的劳动态度,启迪学生的创业思想。

整合,就是整合专业课。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要求,删繁就简,避难就易,教材中难的不学,繁的不学;实践操作中,瞄准市场需求,市场淘汰的实践操作不做,没有实际意义的操作不做,一线技术工人用不到的实践操作不做,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二、创新

一是创新校训。

职中原来没有校训。我来了以后把“爱你的妈妈”作为职中的校训。走遍泰和,甚至走遍吉安,也没有一所学校有这样的校训,因为与众不同,因为太直白、太浅显,所以招来很多非议。大家认为,“爱你的妈妈”这几个字很浅显,小学生的语言,作为校训,没有品位,没有内涵,没有深度。爱妈妈,应该是教育小学生的。作为校训,要面对全体职中学生,面对全体职中老师不恰当。其实,把“爱你的妈妈”当作校训,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我首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斯基创办了一所学校,叫帕布雷什学校。这所学校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就是“爱你的妈妈”,这也是帕布雷什学校的校训。我的校训没有品位,难道苏霍姆林斯基的校训也没有品位吗?

二是开设国学课。

职中的学生来自全县各个初中学校,有的是春季招生来的,有的是秋季招生来的。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招来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化底子薄,思想活跃,不愿读书,组织纪律性较差,日常行为问题多多。为了纠正这些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怎么奏效。

既然“警察”式管理没有效果,那能不能从思想上进行引领,而且是暗中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改进学生的.毛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我想到了《弟子规》,并果敢地在学校开设国学课。从诵读《弟子规》开始,在学生和老师中广泛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每星期一节国学课,每星期三个朝读课读《弟子规》,学生个个要背诵,老师人人要过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读熟了,读透了,《弟子规》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众亲仁、行为规矩的谆谆教诲肯定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这个学期,我们国学课只开设了《弟子规》诵读,以后我们还要陆续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搬进课堂。只要我们不断强化,对学生的影响就会不断地加深。强化得越多,对学生的影响就越深,对学生影响越深,就越能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走上正轨。这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是开设毛笔字课。

由于电脑打字的普及,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职中原来开了写字课,作为地方课程,放在每天的下午上课前,十五分钟,书写工具是硬笔,效果不好。

效果不好的原因是时间太短,没有老师,每个班都开,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写字写得好的老师,因此学生逐渐没了兴趣。这个学期开始,为了重新找回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我们尝试在幼师专业开设毛笔字课,外聘了吉安书法家协会一位理事授课,不光幼师专业的学生听课,其他专业也很多学生去旁听,效果很好。

四是开设做工课。

现在,从上到下都很重视职业教育的校企对接问题。校企对接对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真正做到校企对接并不容易。工业发达地区容易做到,像我们这样的工业欠发达地区要真正做到校企对接其实很难。

比如,我县的工业园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一年到头能满负荷工作,等我们的学生要实习,企业又没活做,企业要赶活时,教学又安排不过来。为了克服这种两难的现象,我想干脆把学生的实习搬到课堂上来,开设做工课,每天一节课,放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具体做法就是到工业园区去揽活,拿到学校来做。

要求不要工作台,越简单越好,批量越多越好,谁都可以做,谁都会做,这个月串珠子,下个月可能插花,或插电子管什么的,分到班上,分到每个学生,一个月结一次帐,边读书边赚钱。这样,既可以挤占学生的空余时间,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如何赚钱,既可以让学生体验赚钱的艰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态度,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创业思想。

三、发展

一是积极调整招生政策,制定并完善招生奖励办法,使春季和秋季全日制招生在人数上有明显上升。

二是积极向县财政争取城市教育费附加1XX﹪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的落实,使全体教职员工的阳光津贴得以全额发放。

三是积极向县政府争取每年XX万元的职业教育专业设备费的落实,新装备了一个计算机房,完善了学生喝开水设备,添置了学生蒸饭柜,使厨房原始的烧水、做饭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是千辛万苦争取“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落户学校,如果争取到了,项目投资将是XX万元。现在前期基础工作已经完成。

四、自律

一年来除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外, 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带头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在用餐上,严格坚持标准,做到同城不吃请,中午和晚上都不饮酒。在用车上,严格控制。

用车范围不能超过泰和。节假日不用公车,办私事不用公车。在会议安排上,做到少开会,开短会。能不开的会不开,能合并开的会合并开,长话短说,少说话,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新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 篇7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 , 共有1318名同学获 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奋力拼搏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点什么。大家知道,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的内容与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很吻合,我就买了下来,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读完了。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

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体会。

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

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 优秀的学 生累计练 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时刻,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 ”们莫属 。前不久 ,Facebook创始人扎 克伯格来 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能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体会。

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

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同学们,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同学们,刚才我讲的是自己从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点感悟。当然,即使大家做到了这三点,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刚才童之磊校友就讲到他从2000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谢谢大家!

新任校长开学讲话稿 篇8

大家好!

欢乐祥和的羊年春节喜气犹存,我们又迎来一个新的学期,欢迎大家回到我们可爱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

新学期,新希望,新任务。能够把我们的设想变为现实的,能够把我们的人格加以提升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品质。你的品质决定了你的今天,决定了你的未来,也影响了学校——我们赖以发展的精神家园。因此,新的学期希望大家关注自己的品质,提升做人的修养和做事的素质。

关注你举止优雅的品质。举止优雅应当是人类逐渐走向文明时代的最高特质,二中人不只是文明人,更应当是优雅的人。这意味着你一定衣着干净整洁、言谈得体有礼;热情而有节制,真诚尊重他人;有宽厚仁爱之心、悲天悯人的情怀,时时处处展现出“贵族”的气质,你因此也会得到人格的尊严和有博爱渊源的生命活力。关注举止优雅的品质,必须内外兼修,即通过文化的教养,从古今中外汲取高贵的精神;还须有自省的品质和明辨是非的智慧,严于律己,恪守人类崇高的行为准则和最高的文明典范。

关注你勤于思考的品质。孟子说,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未知,要揭示其中的秘密,就要善于思考,提升思考的品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思考、逐步成熟的过程。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要有一种究根问底的好奇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要学会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要学会以科学的精神去假设和验证,这些都是创新的基础。学校推行的学术素养提升计划和创新人才素质培养计划,便是提升你思维品质的的重要渠道。因为思考,你的生命才有一种张力、视野才会开阔,精神境界才会为之上升。

关注你担当责任的品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使命、一份担当。在时代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是责任主体,这既不能逃避,也无法放弃,只有以极大的努力去担当。二中的学子今天要承担的是发展自己的责任,将来要承担的是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的责任。只有清醒的责任意识,才能有为这份责任而勇于拼搏、敢于负责的精神力量和生命能量。每个二中学子要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平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自己,就是真正的负责;每个高三的同学在最后的阶段坚持不懈,积蓄力量,实现骐骥飞跃,就是最好的负责。

关注你直面挑战的品质。我们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互联网带给教育和教学发展许多不确定性。在改革面前,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回应和选择。老师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改革,同学们也应该直面教育方式变革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变革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主学习和个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主动获取我们发展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获得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彰显二中人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精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春天已向我们发来邀请函。它带给我们的是破土而出的蓬勃生命力,是春华秋实的美好希望。祝愿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祝愿同学们关注自己的品质,不断反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任校长要做好四件事 篇9

上传: 徐臻

更新时间:2013-7-3 16:49:15

□ 路玉宝

第一次走上校长工作岗位,新任校长内心常会感到忐忑。也许是做新建学校的首任校长,也许是前任校长合理流动接任,也许学校前任出现情况上级领导临时安排接任。新任校长面对新环境、新岗位、新角色、新问题时,应当努力做好四件事。

定好战略是关键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新任校长上任伊始,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制定战略规划,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学校新的跨越。

新 任校长如何确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呢?首先,新任校长必须对学校的现状加以分析,应用SWOT分析方法,在对学校文化、历史、成绩、经验、问题剖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问题。找准学校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愿景,提出学校办学理念。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机遇,在 确定战略与实施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家长、社会的作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其次,新任校长要选择好学校发展的突破点,从实际出 发,把握机遇,研究突破点,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关注课堂是重点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的 状态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关系到教师的工作质量。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学科为中心向学科间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转变,由教师、课 堂、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个性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

新任校长关注课堂是重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校长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 识、专业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对学生的思维、表达、习惯培养进行全面了解、诊断。校长要明晰,课堂教学改革要追求学生发展,追求学生如何学会的过程,追求学 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努力做到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带好队伍是保障

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程序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新任校长带好队伍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其一,找准校长角色定位。新任校长应当努力成为学校的首席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引领、组织、示范作用。新任校长只有公平办事、率先垂范,学校才能迅速发展。一个好校长不仅是一个好裁判,而且是一个好教练。

其二,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新任校长要形成学、思、悟、行的工作状态,引领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在研究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任校长需引领教师走上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提升的专业发道路,强调教师间的合作、共赢,与学生共成长。

其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传统的观念强调“以人为本”,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学习型组织提出了“以工作育人”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新任校长要创造良好 的工作竞争环境和育人氛围,让师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新任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帮助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学校的 凝聚力。新任校长还要搭建好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师脱颖而出。

评价激励促发展

新 任校长通过制定学校战略规划、深入课堂诊断等多种形式,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要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分层培训、评价、激励机制,要 制订新教师培训方案、区级和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方案、校本培训方案。不同层次的教师要给予不同的任务。“十大首席教师评选”让教师看到身边的榜样;“感动学 校人物颁奖盛典”传递教师吃苦奉献的精神;“教师戏剧演出季”把教师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用文学艺术来润泽心灵。校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做到“四个一”,即每 人至少带一个优秀青年教师,每年写一篇专业论文,每学期做一节公开课,每年做一次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大赛,评选希望之星、未来之星,开展学科 教学展示周、全校公开课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昌平区流村中心小学)

003年,我到蒙自县新安所中学任校长,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这三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世事变迁,使我对“校长”这个职务有了比较深刻的体悟。为使新任校长能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争取工作主动权,打开工作局面,本人不揣浅陋谈几点体会。

1、以静制动,全面了解学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新任校长尤其是易地就任者,不应贸然行事,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急于求成,应利用一定时间深入工作实际,深入教工家庭,深入学生之中,既了解学校过去方方面面的工作情况,又倾听师生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偏听偏言,不随意许愿,不全盘否定,不拉帮营私,看准了在说,想妥了再干。

新任校长以静制动,不急于烧“三把火”,对学校工作是不会有什么损害的。相反,还可以洞若观火,以静制动,全面了解学校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校制宜展示大将风度。

2、以长击短,力争主动权,打开工作局面。

每一位现任校长都要敢于与前任校长比思想,比作风,比能力,比成绩,比发展。敢于与前任校长相比,是一种有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的表现。任何一个校长,哪怕是十分出类拔萃的校长,其工作也可能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对前一任校长的工作,新任校长应该而且必须如《论语》所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前任校长的“善者而从之”,就是前任校长做的好的,新任校长要延续而且发扬光大,做得更好。对前任校长的“不善者”,如果新任校长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其负面作用可不小。如果新任校长反其道而行之,用自己的长处点击(不是刻意)他人的短处,就可以赢得师生员工的信任,争得主动权,为日后的工作增加成功的法码,打开工作局面。如果以长击短呢?前任校长不以教学为中心,新任校长就以教学为中心;前任校长工作效率低,新任校长就提高工作效率;前任校长不注视教师福利,新任校长就要想办法改善教师福利……如此而已,说难也不难,关键是看准前任的“不善者”、“短处”,发挥自己长处,争取工作的主动权,打开工作局面。

3、以己律人,率先垂范,力做火车头。

新任校长始终要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以情治校,学会十个指弹钢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做火车头。常言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求教职工们做到的,校长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教职工们不能为的,校长坚决不能为。严于律已,廉洁奉公,才能在教职工中树立较高威信;为人大度,待人诚恳,才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身体力行,言而有信,才能高呼“跟我来”,求真务实,迎难而进。“欲正人必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以上三点是我任校长三年多来的体会,围绕着这三点认识,我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创了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但我自觉离理想的校长还有较大差距,万不可妄称“好校长”,更不敢说凭我带出一所好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和坚持学习。要通过学习和实际锤炼,力使自身具备几招治校的硬功夫。真正具备了几下“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真功夫、硬功夫,力争做优秀校长。

为官之道:新校长上任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新建一个[笑看人生博客圈],内容更精彩,诚邀朋友加入!方法:进入网页http://q.blog.sina.com.cn/k3503906 点击“加入圈子”即可.您的光临是我的荣幸!您的到来定会使圈子蓬荜生辉!圈子因有您而更精彩!谢谢!

我最近有点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大家的留言,请朋友们见谅!谢谢朋友们的关爱及鼓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校长上任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学校风格的不同,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同。那么,新校长上任遇到的问题应如何处理?

一、人的问题

1、如何与老校长、书记进行交流接触,在上任初期获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成为“扶我上战马的人”。

2、如何处理好与中层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不配合不作为的中层干部应该怎样使用?

3、如何处理好老师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想法,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

4、如何继续争取兄弟单位的的支持,与他们之间建立联系,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地开展,使学校更有人气。

二、钱的问题

1、如何巧妙的依靠政策支持为学校申请更多的经费?

2、如何充分用好学校的经费,既能使学校环境得到改善,又不降低学校老师的福利待遇?

三、事的问题

1、对于一些常规的事情,应该做常规处理,但新校长又认为不合理时应该怎么办?

2、学校的常规工作欠规范,但是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新校长应该怎么办?

3、怎样恰当的处理好师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争取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和支持。

4、新官上任的“火”什么时候烧最好?

针对以上新校长上任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进行科学决策,做一个成功的校长?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改变思维:从自己干事到用人干事。校长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管理使学校正常、有效的运转,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校长要引导每一位员工正确的干事,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让每个人 都感到自己是最重要的,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初为校长,可能面临的最大的转变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敢用人:作为校长,学校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能什么都是亲历亲为,所以一定要相信他人,授予他人充分的职责和权利,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用好人:作为校长,一定要有一双慧眼,从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年级主任都要进行精心的选拔,真正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而且能够具有合作、大局意识。

带好路: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独立法人,应该考虑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校长不能总是低头拉车,而是要抬头看路,不但自己看到学校的发展前景,还要想方设法让每个人都能翘首企盼,为之追求。

二、脚踏实地:校长要站得高,更要走得稳。

到一所学校要实现平稳的过渡,在平稳的过渡中互相了解、互相适应。我认为:一位新校长要做到五个字:

看:校长要经常在校园进行巡视、了解整个的学生、教师情况 记:校长要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想:校长要多思考,把看到的、记下来的进行综合思考,多问问为什么,多进行反复的思考,把事情想清楚、想明白。说:新任的校长在全体教师及学生面前说话要准备充分,要说准、说透、说出干劲、说出希望!切忌口若悬河。

磨:新任校长一定要注意与原任校长、中层干部、老师之间的磨合,磨合的好可以实现顺利的过渡。

干:在校长基本上实现了平稳过渡以后,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在半年或一年之内真正的拿出自己的办学思路,迈出实现共同理想的步伐。

三、策略巧妙:认识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选择合适的策略。虽 然有很多有效的办学策略,许多案例也充分的证明了它的成功,但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如果一味的套用,结果肯定不会理想。学校可选择不同 的办学策略,有的是延续式、有的是反差式、有的是点突破式、有的是分步推进式、有的是跨越式。但是到底选择哪一种,就需要校长的全局意识和经验智慧、只有 了巧妙地选择办学策略,才能使学校健康发展。

四、主动学习:要会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

初任校长,肯定会觉得有些杂乱无章,因此要多学习,我认为校长的学习可以分为几种:

向书本学习:要学习教育理论、法律知识等。向同行学习:周边学校的校长有非常好的工作经验,不断地向他们虚心的请教,争取他们的帮助,读懂一些政策法规背后的含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向学校的前任学习:每所学校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为此,一些事情必须尊重历史,按照一些程序化的内容来解决问题,会得到教师、家长的认可。

五、健康心态:阳光心理、健康人生,做幸福的校长。

校长岗位的负担太重了,他们经常夜不能眠,操心费力。但是在我内心中更多的呼声是:调整心态,高高兴兴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都是最棒的,我们一定能够带领着全校的师生共同达到美好的愿景,我愿意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愿更多的校长能够成为幸福的校长

新学年又有很多新任校长,或是升任,从学校中层岗位提拔为副校长、校长;或是调任,从甲校调到乙校。到了一个新岗位,到了一所新学校,作为校长要深入学生、教师,了解全校师生的情况,了解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要深入教师办公室,深入课堂,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摸清学校的全局。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新任校长,也要有“五敢”意识。

敢于亮相

新任校长,老师在看,你是黔之驴,还是林中虎,水中龙;是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的马谡,还是从善如流、虚怀若谷的诸葛亮;是爱听小报告,喜欢安插眼耳的校长,还是善于倾听多方意见、心胸开阔的校长;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式的校长,还是以校为家、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校长。可以说,全校师生都在观望。新任校长要敢于亮相,表明自己的为人处事风格,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你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你喜欢的、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团队文化,等等。在适当的场合,要和老师们交底并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自己。敢于亮相,表明的是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确立一种文化。亮出自我的同时,也是接受民主监督的开始,更是不断完善、成长的开始。

敢于决断

尽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淡化领导身份,强化管理责任,但不可否认,作为一校之长,时常需要决断。该拿主意,就得拿主意;该拍板,就要拍板。要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承担责任。不可哼哼哈哈,前怕虎后怕狼,优柔寡断,不置可否。当然,敢于决断,不是固执,自以为是。决断前要学会俯下身子,走到教师中间,倾听教师的心声。决断前要懂得商量,和中层以上领导一起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决策前,要善于排序,几种方案,优中选优。要做到先策后决,多策少决,有策有决,重点在决。要善于使用“外脑”。

敢于放权

尽管我们倡导校长要身先士卒,时时处处要起模仿带头作用。但,不可否认新任校长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事必躬亲,把应该是副校长、中层、老师做的事也做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一位企业家作报告,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不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上者为闲”、“智者在侧”、“能者居中”、“专者居前”,校长不是“救火队长”,不是无所不能的“百事通”,不能陷入事务主义,事无巨细样样都必自己动手。敢于放权,各就各位,各尽其责,谁主管,谁负责。充分放权,就是对下属最大的信任与尊重。管理是一门艺术,放权不仅能调动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更能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敢于挑担

新任校长不仅要做到有功劳不伸手,有苦劳不计较,有疲劳不抱怨,更要做到有责任敢于承担,有批评主动揽过,有过错敢于挑担。学校既要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下达的指标,组织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接受上级督导检查与评估,又要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开门办学,难免会出现竞赛失利,工作不到位被上级批评,服务没做好被家长苛责等。这时候,作为一校之长,要敢于承担责任,为教师、下属挑担。推功揽过,体现的是校长的一种胸襟,展现的是一种文化和境界。敢于挑担,对下属不仅是一种关爱与呵护,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敢于批评

这五个“敢”中,对于新任校长来说,恐怕“敢于批评”是最难的。新任校长,有试用期,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要接受全体教职员工的民主评议。有些新任校长,因为有种种顾虑,工作上总是畏首畏尾,放不开。我以为老好人肯定不是称职的校长。作为一校之长,面对学校里的不良风气、不当行为,如果总是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批评,短期内好像上下关系很和谐,氛围很融洽,从长远看,必将后患无穷。回避,不等于问题不存在。遇到该批评的人和事,为求得所谓的太平,总想绕开它。其实,这种行为就好比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埋地雷。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雷越埋越多,你安全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你连落脚的地方都没了。因此,作为一名新任校长要敢于批评,敢于说不。当然,批评要讲究策略,批评要注意场合,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上一篇:企业管理分析维度下一篇: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