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2024-09-02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共15篇)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是对运动一般特征的总结。教学中始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在使用教材时体现了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

利用同学们对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是运动的(及运动的绝对性);利用生活中常说的“静止”,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机械运动中,运动与静止的判断,必须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创设小动物活动的情景来巩固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从而说明运动的相对性,用古诗词来分析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最后分析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在技术上的运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运动与静止”的教学环节中,有些问题的分析不到位,比如自行车前后轮的问题,有待今后改进。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2

加入世贸以后,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科技、学术、体育赛事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口译作为增进了解、加强交流的桥梁,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北京奥运会使国内对于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国际交流、外宾接待、新闻媒介等均对高级口译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这样的大型比赛中,大学本科生占了志愿者很大的比例

国内对于英语高级口译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绝大多数是关于经济、金融、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大型体育赛事方面的口译研究出现了些许空缺。体育经济为我国带来的大发展已被世人共知,但国内目前对于体育翻译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大型体育俱乐部的体育翻译调查研究,而缺乏基础教育的渗透和养成。

“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语言类志愿者翻译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着赛事的成败的因素之一。”国际大体联监委会主席乌尔普如是说。尽管国内体育赛事接二连三地成功申办,但是国内对于体育英语翻译的培养仅限于北京体育大学和一些体育专业院校,而许多学校学生体育专业知识过硬但英语基础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却难以跟得上国内体育界的发展。同时,开设翻译课程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们又因为缺乏实战的战场而不能把英语翻译应用和英语语言沟通能力与相关行业(为体育赛事)相结合,导致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因此,应当深入研究,把英语专业与行业需要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适应我国全方位、高层次、多领域的对外格局的需要,以自己的语言能力为国家对外交流作出贡献。

一、口译人员的礼仪、心态以及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所有的外语类志愿者,均精选自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的外语专业。学生在本科生阶段,虽然对于本专业的精读、泛读、文学等课程了如指掌,但是对于在外交场合下的口译工作却是鲜有接触。而在正常的外语授课过程中,虽有涉及英美文化,但是毕竟不同于正规场合下的外事接待。在大冬会进入倒计时前,所有外联部的外语志愿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学区进行了由黑龙江省外事办相关口译、接待人员讲授的包括接机前准备、迎送外宾、行李登记、车辆安排、注册入住、交往禁忌等赛前培训,对所有可能预见的情况进行预案和分析,做出了翔实的人员接送安排计划表,并且由已经经历过国际大体联三大会议的志愿者进行亲身讲解,为新招募的随员志愿者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例如,在接机工作中,有如下程序:接机前一天,同接待部确认机场要客室落实情况。出发前确认航班抵达准确时间。至少在飞机抵达前20分钟到达机场。进入“到达贵宾室”后,同贵宾室工作人员再次确认航班抵达时间,告其迎接的要客的团组名称和航班号,后同本组负责人在贵宾室等待。待贵宾从廊桥出来后,举起接机牌示意,向外宾介绍负责人身份,确认行李件数,后向机场工作人员交出行李签,待全部外宾上车后,确认外宾人数和行李件数无误后,出发前往宾馆,同时通知外联部设在宾馆的负责人。作为在校大学生,在这种国际性的活动中,经过外事培训,便可充当一名临时的“外交人员”,为以后与外宾的接触作好铺垫。

二、口译陪同人员的“套语”使用的必要性

从外宾来到哈尔滨伊始,高校志愿者就要对外宾进行全程的口译陪同。为了使大学生随员能够尽快适应“外交任务”,大冬会外联部编写了《外事接待礼仪手册》及《语言服务手册》,内有大冬会常用知识、英文冬季体育用语、随员日常接待用语等,以利于赛会陪同翻译工作,从而保证外宾顺利参会。作者自大冬会进入筹备阶段起一直在外联部进行笔译及外宾陪同口译工作。在工作期间,亲身受益于外联部银扫尘副部长教授的方法。为了使志愿者尽快适应,外联部每天都会下发英语学习资料,尽量把本科生的专业与体育赛事结合起来。外语志愿者初到外联部,在第一个星期里会学习一些与大冬会相关的国际惯例及文件,以对大冬会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作者进入外联部的第一份学习资料就是大冬会的进度陈述报告。其他文件如:Minimum Specifications(举办国际大体联赛事最低要求)、Statutes and Internal Regulations(国际大体联章程和内部条例)、Regulations for FISU Events(国际大体联赛事规章)、Attribution Contract(主办城市合同)、Guidance for submitting a candidature to organize a Universiade(申办大运会指导)等。

除了文件学习,外语志愿者还要根据赛会需要学习“外交术语”,把自己真正置身于“外交人员”行列,在和外宾交往中改掉“学生腔”。在涉外中需要掌握的“行政词汇”,需要中高级口译的规范用词,例如Give the floor to(请…发言);It i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我很荣幸…);Relevant issues(相关问题)。“学生腔”中的“重视”会用pay attention to,而官方正式用语会表示为“Attach the importance to”一句搭配,差距可见一斑。当然除了一些体育赛事的规程和惯例,为了提高用词精准度,每日早上8时30分起,会由外联部银扫尘副部长亲自讲解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相关文件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报告:英文版》,以把大学生随员们的“学生腔”转化为标准的政府外事英文。作者及绝大部分随员在以后的口译和英文写作中均受益匪浅。

三、口译陪同的背景知识准备的必要性

2008年2月在哈尔滨召开了国际大体联的执委、监委、医委会议。当时作者作为陪同口译之一前往机场,在机场的贵宾室稍作休息,某奥地利外宾便问:哈尔滨有多少人口?面积多大?都有什么名胜?回到外联部之后,感慨万千。所以在大冬会正式召开之前,尽快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查漏补缺,让哈尔滨的城市概况、风景名胜、大冬会的筹备工作等烂熟于胸。2009年2月18日,大冬会正式召开,作者非常荣幸担任了香港奥委会主席、亚奥理事会副会长霍震霆先生的随员,在陪同期间,霍先生问了很多关于哈尔滨的概况、大冬会的规模、场馆等问题,作者一一详解,得霍先生颔首。试想,如果随员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是一定会令贵宾质疑哈尔滨大冬会的水平的,对贵宾和自己都是一份遗憾。外联部对此也有充分准备,在《语言服务手册》中,就有一段随员在回宾馆的路上对哈尔滨概况的简介:现在,我们正沿着连接机场和哈尔滨市区的高速公路前进。这条公路的总长约25.5公里,开车大约要半个小时。哈尔滨市总面积53 000平方公里,人口约950万。哈尔滨市区面积约4 0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Attaché:Now,we are driving along the express way connecting the airport and the City of Harbin.The total length of this express way is 25.5 kilometers and will cost us around half an hour to drive through.In Harbin Metropolis,the total land area is 53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and the population is 9.52 million.While in Harbin City,the land area is about 4,000 square kilometers,and the population is 4 million.)学生随员均来自全国各地,对举办城市的了解水平不一,如果单纯有出色的口译能力而对举办城市以及相关体育项目没有确切了解,一定会令主办方的城市形象大打折扣。译员,乃是展示城市名片的一座重要的桥梁。良好的背景了解是译员和外宾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前提。

四、体育赛事中的口译技巧运用策略

体育赛事不同于一般性大型会议,专有性名词比较多,而且如果不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仅是术语的含义都不清楚,更不用提进行口译工作了;而在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注重于听说读写的训练,翻译对于他们来说则具有较高的梯度性。因此,在赛前必须对外语随员进行体育口译技巧的培训。下面将简述在体育赛事中的口译技巧与应用。不同于笔译,口译需要瞬间反应与记忆,不需要句子翻译得优美,只需要传达句子的意思即可。亦可在句子中使用多种表达方法来使口译衔接顺畅,以争取时间空隙。

1. 口译表达“冗余”的巧用。

指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that”从句,延长句子,以争取反应时间。例如:在大冬会陈述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重申我们的承诺:将把哈尔滨大冬会办成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届大冬会。在现场口译中,可以翻成:We will reiterate our promise that to make Harbin Winter Universiade a most splendid one.其中的that就是在口译中的过渡,一个小小的that就可以为译员节省几秒的时间。

2. 口译中的同义表达的应用。

在口译中应用多种同义表达,可使表达不单调不重复,可使口译游刃有余地进行。在表达“感谢”中就可以用多种表达方法:to appreciate sb for doing sth;to thank sb for doing sth;my gratitude goes to;to express my appreciate;to express my thanks to.如果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这些同义表达,无异帮助很大。

3. 词组中的同义词的删减处理。

在赛事中以及相关体育大会的口译中,常常涉及一些正式用语。其中多是“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关心和支持”,在口译中译作“support”即可,而非笔译中的“care and support”;“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可译作“enrich people’s life”而非”change and enrich people’s life”。这也便是口译与笔译很大的不同。

4. 积累词汇和“套语”的妙用。

口译与体育的赛事的英语翻译相结合时,前提就是背诵一定的专业词汇。在作者参与的国际大体联三大会议中,就涉及一定的“专业用词”,下面为作者在学习实践“大冬会进展报告”中摘出的一些“体育用词”:Lay-out of the athletes’village of HW第24届大冬会运动员村示意图;CIT-FISU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mmission meeting(国际大体联技术委员会会议);Artificial refrigeration rink(人工制冷);Competition data processing network system an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 system(竞赛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等。在平时的本科英语学习阶段,基本不可能涉及这些用词,因此,本科生英语志愿者快速适应体育赛会口译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并记牢这些专业术语。

(五)口笔译相结合。口译和笔译并不冲突。在学习国际大体联的各项规程中,作者积攒了大量的汉译英、英译汉技巧,为口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一些生涩难懂的体育规则用词则在大量的笔译过程中得到巩固和锻炼,用起来脱口而出,在口译的时候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也提升了译者的自信。

基于以上的论述,本文认为:(1)在大型体育赛事和会议翻译中,上述口译技巧使本科生能够顺利进行口译工作,在提高个人语言能力同时短时间内具有快速的适应性、应变能力。(2)上述口译技巧促进英语学习与行业技能和需要相结合,使本科生在具有很好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具有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英语口译能力和体育赛事知识相结合)。(3)培养本科阶段掌握一定的英语政府公文写作和商务英语函件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2.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3.教育学生要充满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真高兴能和你们一起上这节语文课!能用一句话评价一下老师吗?(老师很美。)你认为美是什么?(漂亮。)大家请看这里有两幅图画,你认为是哪一幅更美?(带颜色的这幅。)为什么?(因为有颜色。)对于美,你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不森林里的小动物也举行了一次寻找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的比赛,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认识14个生字。

2.接下来,老师想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注意听要求:要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谁有信心?(指名读。)其他同学要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全班交流。)

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都有谁参加了比赛?(完成板书、贴图画。)

3.大家回想一下,这些小动物都是哪类小动物的代表呢?

三、研读课文

1.读课文4~6自然段,想:小蜜蜂、小燕子和小鹿是怎样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

2.自学课文7~13自然段。思考:3种小动物找到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各是什么?

同学们,我们用眼睛欣赏了绚丽的色彩,用耳机聆听了美妙的声音,又动情地感受了小鹿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那你认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什么?大象伯伯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你怎样理解大象伯伯说的话?

⑴交流第4自然段。

①谁能把小蜜蜂寻找美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只有这几种颜色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想一想还会有什么颜色?简单说明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③(出示课件。)同学们,让我们赶紧跟着小蜜蜂来到百花园中去欣赏那五颜六色的花朵吧!看到这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生表达花儿真美的感叹。)那就请把你们对这百花园的赞叹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练习读一读吧!看谁读得最美!(生自由练读。)谁还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⑵交流第5自然段。

①我们跟随小蜜蜂在百花园中感受到了花儿颜色的美,那么小燕子是怎样寻找美的,你找到了吗?

②课文中说小燕子在比赛中累得汗水把羽毛都湿透了,可它后来为什么不累了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鼓励”是什么意思?你得到过别人的鼓励吗,心情怎么样?看来鼓励的作用可真大呀!所以呀,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鼓励身边的人,那会使他更进步,我们自己也会很快乐。

④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注意要读出小燕子在比赛中的劳累以及后来听到鼓励后的轻松。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真不错!

⑶交流第6自然段。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小鹿在比赛中的表现。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第6自然段。(出示课件:读一读,体会一下小鹿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一画。)

①在这段话中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来体现小鹿的心情变化,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②小鹿的心情是什么样儿的?(焦急、紧张。)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它着急做什么?

③那么,它只是着急做这一件事情吗?它最终选择了什么?

④你能想象出小鹿在那危急时刻,心里会怎么想吗?

师:也许,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小鹿什么都没有想。它宁可放弃比赛,宁可自己的身体受伤也要奋不顾身地去救小刺猬。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出小鹿前面满怀信心地夺取比赛胜利的急切心情;后面读出它奋不顾身地救伙伴的焦急心情,后面较前面更动情、更紧张。自己试着练一练,想一想,接下来会是什么情景呢?请展开想象,和同桌说一说。

4.合理展开想象。

大家真聪明!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双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想象……

⑴想象:3种小动物在寻找世界上最美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

⑵想象课文第13自然段中,小鹿是怎样?小刺猬又是怎样呢?

5.拓展表演。

结识了这么多善良、聪明的小动物,我们可真高兴啊!现在就请你们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它的语气来读一读,再带上动作表情来演一演。

6.积累词语。

学习语文,积累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们进入最后一关: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爱虽然看不到,听不见,却是让我们感受最真切的!爱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让我们用世界上最美的爱心去爱别人,爱自己!

反思: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蜜蜂、小燕子、小鹿这3只小动物找寻“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这一答案的经过,使学生体会到“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结构清晰。通过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好的老师,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学习描写亲情的课文,拉近师生感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老师,尤其是语文课上的老师,应该激情似火。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语文课;进而喜欢语文,喜欢阅读;上完本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学生付出越多,回报就越是丰硕。

3.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的同时又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念,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使学生知道真正的美不光看外表,更要看心灵。

(作者单位:望奎县东郊中心小学)

什么是世界军人运动会 篇4

世界军人运动会是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办的全球军人最高规格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会期7至10天,基本比赛项目24个大项,参赛规模约100多个国家,规模仅次于奥运会,是和平时期各国军队展示实力形象、增进友好交流、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军人奥运会”。

1995年,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和《联合国宪章》签署,第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这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国军队第一次在和平环境下欢聚于体育盛会中。第二至六届军运会分别在克罗地亚、意大利、印度、巴西、韩国举办。

知识要点2: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何时何地举办?

5月21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召开第70届代表大会,正式确定我国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承办国家、湖北武汉为承办城市。根据安排,运动会定于10月18日至27日举行,赛期为10天。

知识要点3: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设置了哪些比赛项目?

武汉军运会拟设竞赛大项27个,包括空军五项、射箭、羽毛球、篮球、拳击、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高尔夫、柔道、军事五项、海军五项、现代五项、定向越野、跳伞、帆船、射击、游泳(含跳水、水上救生)、乒乓球、跆拳道、田径(含马拉松)、铁人三项、排球(含沙滩排球)、摔跤共25个比赛项目和网球、男子体操2个表演项目。其中羽毛球、乒乓球、男子体操、网球等4个项目首次进入世界军人运动会。

知识要点4: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和口号

运动会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由“五角星”、“和平鸽”、“彩带”、“7”等元素共同构成。“五角星”突出军队和军人特征,七颗“五角星”寓意世界各国军人在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齐聚江城武汉,共庆和平盛会;上方第一颗星的一角呈现“和平鸽”造型,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会徽的“彩带”造型,既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又形似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地域文化特色;彩带呈“7”字型,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吉祥物名为“兵兵”,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的洄游鱼种——中华鲟。中华鲟棱角分明的外形和逆流而上、洄游迁徙的习性与军人坚韧硬朗的气质高度契合;中华鲟作为水中生灵,象征中国以柔克刚、游刃有余的文化思想;中华鲟含“中华”二字,且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表明东道主身份;中华鲟物种稀有罕见、历史悠久,需要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充分体现军运会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理念;吉祥物取名“兵兵(bingbing)”,有军人的意思,发音简单,朗朗上口,易于推广;吉祥物造型活泼可爱,易于让世界各国人民接纳和喜爱,其阳光、自信的笑容和张开双臂、迈步向前的造型象征着新时代的中国愿以更加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姿态与各国友人一道共享友谊、同筑和平。

运动会口号是“创军人荣耀 筑世界和平”(Military glory World peace)。体现了国际军体“体育传友谊”的办赛宗旨,表达了东道主中国和世界各国军人运动员“共享友谊、同筑和平”的共同心声。

知识要点5:与以往相比,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有哪些特色?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是世界军人运动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员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一届运动会。相比往届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是第一次在一个城市举办所有比赛项目。武汉作为特大城市,集中新建和改造了27个竞赛项目所需的全部比赛场地场馆,硬件设施条件优越,软件信息技术系统先进,这是历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都不曾有过的。

二是第一次集中新建运动员村。位于江夏区黄家湖畔的军运村占地面积为321.53亩,总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紧邻2700米生态湖岸线,自然环境优越,可入住1万余名参赛运动员和官员。

三是竞赛项目设置历届最多。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最多为24项,而武汉军运会设置竞赛项目为27项。

知识要点6: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场馆设施建设原则?

笔的世界教学反思 篇5

涂娅婷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简单的设计图的画法,学生能够画出简单的设计图。在笔的设计中学生体现了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大家为自己设计的笔加装了各种不同的装置,什么电扇呀,太阳能电池呀,还有的学生设计出了智能笔,实在是很有意思。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觉得我对学生的引导是较为成功的。教科书中的范图多是科幻风格的作品,什么加指南针呀,加手表呀之类的。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作为补充范图,第一是唯美风格的黄金羽毛笔,第二是可爱风格的不倒翁笔。我在向学生介绍完了书中的笔之后,又出示了自己的挂图。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启发。让学生知道设计的思路有不同的倾向,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从学生作业来看,学生的作业,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图中的图像、尺寸、材料和功能介绍,形象生动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相互启发,开阔了思路。这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是有帮助的。

《心里的世界》教学反思 篇6

当和孩子们读完课文后,我问到:“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你看到这些东西后,是不是也和本文的作者一样,想到了很远很远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孩子们的兴趣像燃烧的火焰般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可谓是争先恐后。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听着孩子们那一句句激情的话语,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孩子们此时此刻正是在用他们稚嫩、纯真的心灵在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在孩子们眼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大地母亲是那样的博大。

有的说:“看到一颗星星,我想道了宇宙。”

有的说:“看到一棵小草,我想到了春天。”

有的说:“看到老师,我想到了妈妈。”

……

我的情绪也被孩子们调动起来了,也和孩子们一起说了起来,:“看到了我的学生们,我就想到了我们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心里的世界多好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真心去拥抱、热爱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怎样的美好!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7

1.认识牛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2.拓展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项目名称:说牛

时间范围:5月至6月。

参加人员:七年级12班的学生, 语文老师一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 分工协作, 总结交流。

【过程描述】

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程后, 我与同学们商量, 用农村孩子最熟悉的牛做话题, 上几次综合学习课, 大家都很感兴趣。此次活动主题定为“走进牛的世界”。为了上好这课, 我们商量的结果是:

◆在校图书室和微机室查阅牛的相关资料。

◆观察家中或村里的牛, 请教生物老师, 走访村里的养牛大户, 了解牛的有关知识。

◆学生组成小组, 选择诸如朗读、唱歌、相声、手抄报、写作等活动专题, 指定负责人, 小组自制活动计划。

◆起草一份活动时间安排总表和设计方案, 张贴于教室前。

待整个活动安排就绪后, 我结合前几次的综合性学习情况, 鼓励大家仔细地观察探究, 大胆协作创新, 学生们深受鼓舞, 非常自信。不久, 大家参观了附近一个养殖大户的牛场, 班委会自发地请生物老师上了一堂关于“牛”的生物课。一周后, 我对全班18个小组 (每4人一组) 做了检查, 同学们的各项活动已有了好的开头。姜茜同学从网上下载了整整20页的有关牛的信息资料, 唐可等4位同学从图书室借了三十多本有关牛的书刊杂志……我们在教室墙角设置了一个“牛的信息世界”的资料摆放处, 供大家查阅使用。

到了第二周, 一些小组就遇到了问题。譬如蒋泞蔓小组的《大石村养牛调查报告》就出现调查难的情况, 我立即与以前的一位学生 (他现在是某村支部书记) 联系, 他领着学生们跑了3个养牛大户的养殖场, 掌握了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激发大家的探究热情, 我进一步给学生充裕时间, 并改革评价措施:

●每周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让大家进一步学习探究自己选取的专题。

●综合评定这次学习的成绩, 写入期末考试过程评价栏中, 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参与评定。

●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不会做的事情可以向别人求助, 可以聘请专题“顾问”。

这个月的最后一周, 我们从“赏牛”、“咏牛”、“议牛”、“写牛”四个方面来检阅这次综合学习的成果。

■赏牛。有三个小组分别交流了自己观察牛的情况、观察后的感悟。高昊同学谈养牛头头是道, 对其采访取得的成功, 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咏牛。熊婉婷小组配乐朗读了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 (“惟见归牛浮鼻过”) 、鲁迅的《自嘲》 (“俯首甘为孺子牛”) 等古今诗歌, 注意了节奏、诗韵, 让人体味到诗的意境和魅力。李相位同学一曲《父亲》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让大家感动万分。何美琳的8个同学讲了“庖丁解牛、对牛弹琴”等成语故事, 使大家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刘洋小组表演的三人相声《看谁更“牛”》, 用一系列成语令大家开怀大笑。同学们也对讲故事和相声表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议牛。由“牛”看人。谭佐悟小组朗读了他们的小论文《如何以牛写人》, 以《班主任需要牛》、《对牛谈心》等文为例, 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对写作很有指导意义。张二山小组与李双江小组组织了一次“牛的精神是否过时”的辩论, 唇枪舌剑, 很是精彩。

■写牛。交流的题目有说明文《如何养牛》、《牛的全身都是“宝”》;托物言志的散文《牛的礼赞》、《牛》;议论文《牛脾气小议》、《愿做老黄牛》;调查报告《大石村养牛调查报告》等。

活动结束后, 我把自己尝试设计的“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表”发给每一位学生, 由学生、家长定性评价。

【反思】

综合性学习是突破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 强调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 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整个活动过程看,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应该说是成功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个活动过程安排得井然有序, 紧紧抓住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对于这次历时一个月的综合性学习, 以活动时间安排表和设计方案形式, 按先收集信息, 再合作探究, 最后展示成果的顺序, 使整个学习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进行, 整个过程安排合理, 有条不紊。其中包括诸如相声、辩论、讲故事、朗诵、咏歌、手抄报、写作等学习活动, 注重学生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尊重鼓励学生, 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整个活动的安排都是教师与学生商量讨论进行的, 教师表现出了充分的“民主”精神。在学生遇到诸如调查难、办手抄报没有经验等困难时, 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及时调整课时和评价措施鼓舞学生, 真正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 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尝试了新的过程定性评价措施。除了教师对活动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外, 过程定性总评的主体也由过去的老师变成现在的学生、家长、老师;由过去的重结果变成现在的重过程;由过去的重学会变成现在的重会学, 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 田径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46-02

一、大学体育田径运动现状

第一,当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弱。身体素质直接决定了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再加上当下大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所占课时逐年减少,大学生在田径运动方面得到的锻炼机会与锻炼时间也不断减少,学生没有机会养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田径能力弱的学生更是产生了懒惰心理,认为只在需要在考试前拼命跑一段时间,考试过了就再也不会主动去提高自己的田径能力。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田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田径运动过程中技能的掌握。而在调查中也发现,在所有的大学体育运动项目中,田径运动得到的学生支持率最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的乏味。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第一印象来自于所任教的教师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而田径运动长期呆板、僵化、枯燥的教学方式自然会让学生退避三舍。

第二,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个人要求也非常低。很多大学生公开表示自己对田径运动的成绩不在意。在学生眼里,田径是一项对个人毅力要求非常高的体育项目,要想获得好的田径能力,需要克服相当大的困难,还要有长期的坚持才能得以提高。再加上大学生田径运动中的训练时间与训练条件都很难满足,这进一步提高了田径运动的难度,自然没有大学生愿意做这样一件“自找苦吃”又对自己未来发展没有太多帮助的事。基于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田径运动的意义,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感受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当然,在硬件条件上,田径运动的场地,相关运动设施的使用都要尽量人性化、便捷化,以方便大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锻炼。

第三,目前高校课程体系主要以自愿为原则进行构建,越多学生支持开设的课程就越占主体地位。但高校对于学生体育运动的偏好过于关注,这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偏食”现象。当今的高校选课机制虽然能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业,但却让那些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成效的课程慢慢边缘化。其中,在高校体育项目中,学生选得多的大部分都是跆拳道、瑜伽、篮球、网球、羽毛球等,此类课程趣味性相对较强,观赏性与表演性更强,学生自然爱选。所以,相比之下,田径运动的训练过程枯燥,难度又大,学生自然不爱选。但从长远来看,田径运动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不止一点。田径运动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心血管机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精神,能培养出学生坚毅的品格。因此,当下的高校选课机制,一味助长了学生的偏见,弱化了国家对于学生田径能力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大学生体育中田径运动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田径运动教师方面

在田径运动中,教师的示范与讲解构成了整个教学的框架。田径教师的体育素养决定了田径教学中示范运动的规范性,而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决定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田径运动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水平越高,越能给学生带来正确而充满美感的示范。基于此,田径运动的教师不仅要通过不懈的锻炼与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在教学中穿插田径运动方面的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田径运动知识。田径运动的技能习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田径锻炼习惯更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先打好学生田径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明白田径运动的意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详略得当,以学生的眼光去讲课,让学生能在轻松幽默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田径锻炼。当然,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田径运动的训练不能求快,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情况,配备合适的器械,让学生稳中求升,保证安全训练。

(二)田径运动教学方面

田径运动的理论教学在于让学生明白田径运动的意义,明白田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情况与相应的处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田径运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结合起来,教师应在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之后,把田径运动中的安全事项与问题进行全面解说,保证学生能妥善处理自己在田径运动中遇到的心理与生理问题。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在于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训练。通过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田径运动实践中去。分组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安排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成果验收,并及时发现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以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标。

(三)田径运动考评方面

现在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田径理论成绩考核,平时的田径成绩汇总,田径技术评定与达标评定四种。学生对这四方面构成的田径考评体系普遍存在不满心理,因为这样的传统考评体系过于“一刀切”。每个学生所拥有的身体素质与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考评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最初接触田径运动时的体能情况与田径训练后的体能情况之间的对比上。但在当下田径运动考评体系中,个体差异性被忽视。众所周知,仅从身高一项来说,腿长且肌肉发达的学生天生就在田径运动中占优势,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可能哪怕再努力,也达不到理想状态,更别说学生个体差异产生的影响了。所以这样的田径运动考评机制只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是田径运动这材料。只有淡化此类传统田径运动考评中的评优功能,突出田径运动考评的导向性,以激励为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如对于本身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要想达到考评标准本来就存在难度,但与原先的状态相比,只要学生进步大,就应该得高分,就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死掐一个标准不放,让学生彻底丧失对田径运动的信心。要知道,一切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都是让人们做更好的自己。田径运动考评更应把重点放在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上,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享受运动的乐趣,并能在长期的田径运动锻炼中收获良好的运动习惯与坚持不懈的运动品质。

(四)田径运动课程方面

大学生体育中跳高、跳远、短跑、跨栏、标枪、铅球等项目是田径运动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些体育运动对学生的体育技巧要求高,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各有千秋,所以在课时方面的需求很大。但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田径课时的数量却在不断下调。从最初的348个课时(按1980年标准),到108个课时(按2006年标准)。课时的减少直接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田径锻炼机会,更没有机会培养学生田径技能,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压力增大。

(五)其他方面

田径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其项目特点决定了训练时对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田径的运动场地不仅要处于室外,而且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如跳高、短跑、铅球、跳远、跨栏、标枪等项目,训练时场地一定要空旷以保障学生安全,同时还要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大风、下雨、下雪、大雾天气是不可能进行田径运动的。但就目前的状况,虽然高校都会配备田径棚以供学生训练,但大部分场所地都已经被球类活动、舞蹈、武术,甚至健美操所挤占,在安全的前提下,田径课程的有效开展难度很大。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体育中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了田径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可以说,这些外在因素让大学生田径运动变得“虚有其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体育中田径运动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反思可知,高校一方面要重新认识田径运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在课时安排与场地设施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田径运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情况进行科学教学。考虑到学生田径锻炼能力普遍偏低,在进行教学时,应循序渐进的让学生适应训练的强度。同时,在田径运动的考评方面,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自觉锻炼,重视学生取得的进步,以提高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在教学上,考虑到田径课程受到场地与天气影响较大,应协调好各类体育活动的时间,保障田径运动的正常安全进行,让田径运动真正成为让大学生受益一生的体育项目。

[ 参 考 文 献 ]

[1] 周萍.浅析影响大学田径课教学效果的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3(8).

[2] 闵桓.试析大学田径课运动水平和提高策略[J].高中生学习,2013(12).

[3] 赵振义.关于田径教学在大学体育课中被边缘化的思考[J].体育博览,2011(16).

花的世界教学反思 篇9

一、师生展示各种花卉图片资料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主要是采取合作式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资源共享的意识。在此环节中问学生除图片展示的花卉外你还知道哪些花卉?借此来考察学生的生活常识。随后,教师便展示了大量的花卉图片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以不同的花卉让学生感受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学生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

二、探究花的结构、外形特征和色彩

在此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实现的。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面前的仿真花卉来让学生了解一株花是由花朵、花茎、花叶和花根四部分构成的。花朵是花的主要部分,也是本节课我们研究的重点。通过观察探究了解花朵的构造,花瓣的颜色。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让学生抓住外形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三、讨论、研究、制作不同材料的花卉工艺作品

在这一部分中一共包括四种花卉的工艺制作,每一种花卉的教学都采取展示实物图片和工艺作品相对应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材质的花卉制作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对比法、观察法、拆解组合法、试验法等。在折纸——郁金香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讨论、试验的方法探究制作郁金香。在泥塑——玫瑰花的学习中:以发奖的形式给学生出示泥塑作品,这样不仅引出自然,而且又在不经意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在卷贴——菊花的学习中:花朵的卷贴制作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拆解、组合的方法完成学习的。在用多种材料创作——梅花的过程中:小组共同选材创作梅花。从自然界中的花创作到艺术作品中的花,只需在干枯的树枝上粘贴一些小花朵便创作成了一枝充满生机敖雪的寒梅。借此让学生感受创作的奇妙和美好,体验创作的成功,培养学生废物利用、就地取材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他们充分感受集体的力量。一人创作一朵花便是一枝梅花,六个组组合在一起就成一棵梅花树。

四、游戏 拓展知识。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篇10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做到完全放手,讲的仍然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讲、少讲,教学中多些引导、启发,多为学生创造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放手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相关的资料,这更加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对此,我们事先的估计是不足的,没想到学生的热情回这么高。另一个问题是,我发现基础比较好的几个同学发言比较多,那些本来在课堂上发言就少的学生,基本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偶尔会参与。应该说,又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让他们都有收获,课堂上如何关注他们?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教研中去认真的研究,交流。

反思二: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新课改已有时日,自我感觉在课改的浪潮的推动下,作为勇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了很大突破,似乎把握住了课改的林灵魂,。然而这种良好的感觉,到了“世界的聚落”一节嘎然而止。

一、备课遇到了难题,该咋办?

在备课时,由于“世界的聚落”一节是新教材刚增加的内容,没有现成经验作指导,看看教参寥寥数语很绝无助,问问教过的前辈,也说:“稀里糊涂”,我碰到了难题。无意识的敲打键盘,心想:“也稀里糊涂的讲一谝马?”心有不甘,看着电脑突然我灵光一闪,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没有合作,不会资源共享,势必势单力薄。何不将学生也引进新课设及上来呢,让学生来主导、主演、主讲。

说干就干,我决定冒一次险,为了保证冒险的成功性,在讲新课前,先对学生进行了激励和鼓舞,:“同学们,一直以来,老师都是地理课的主导,下节课老师决定把课堂还给你们,有道是“我的课堂我主宰”,你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分组合作,学习研究课本,搜集真理资料,可以上网页可以实际考察等等,各种教学形式不限,然后你们来完成“世界的聚落”这节课,我将是你们的忠实听众。

一番游说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风风火火的开始准备了。我还担心课堂杂乱又无收获,所以和班长作了简单沟通,嘱咐她把握好本节课的思路,缴给他一些控制课堂的技巧。虽然班长踌躇满志的告诉我保证完成任务,但我还是忐忑不安,迎来了这一难以预料的一节课。

二、是学生的收获究竟是从何而来?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11

教学反思可以反思你所听别人的课或者你看的某些杂志;可以反思自己上课的情况等。记下成功之处,记下失败之处。

一、反思自己的新课教学情况

1.反思后记下成功之处

你的小小成功蔓延到学生中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密度、电阻、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都是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用来表述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反思时把它们写在一起,解题时一连串说出,以便对比,学生看到其中的一个就会想起其他的几个。相似题目做多了就不会做错了。

2.反思后记下失败之处

失败并不是一种罪过,失败后找到原因,印象更深刻,以后就不会再犯。如:在讲热机时,在演示热机工作过程的实验时,由于我想省时,把上节课已烧过的水继续做实验,只是在试管中热水的上面加了冷水。后来实验中的软木塞不能被冲出来。我跟学生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原因是:下层是热水,上层是冷水,水温不均匀。导致不能整体的水沸腾,所产生的水蒸气不能把软木塞冲出去。后来换成相同温度的水,再次做实验,结果成功了。

二、反思自己讲评作业的成功之处

讲作业时好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不容易忘记,把好的方法记下来。如:讲电学应用题时,先教学生简化电路:把电压表拆掉;把电流表换成一根导线;断路部分擦掉;短路部分用导线换上。后边分析边叙述文字:让学生形成一种解题的模式:遇到提供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先求出一个不变的物理量——电阻R=U额2/P额,看到串联一定要想到电流处处相等,看到并联一定要想到支路电压相等。这样的模式使学生以后做题时就不会不知所措了。还有要转换角度去解题。如匀减速到停下来的物体的位移可以用公式s=at2/2来算,水平上的滑轮组可以转换成我们熟悉的竖直方向的滑轮组。

三、反思他人的新课教学

反思后记下他的成功之处,自己可以借鉴。

例如:一老师在讲“超重和失重”时,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弹性较好的细树枝或竹条、一短线。上课时,要学生将自己锁抽屉的锁系在细树条一端,用手拿着另一端向上或向下作加速运动的瞬间,树条向下或向上弯曲得更厉害,说明锁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讲完全失重时,要同桌得两人一组将细线两端各系一锁,在线未被拉直的情况下,无初速的同时释放,观察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短线没有被拉直。说明短线中没有弹力。究其原因,是它们的加速度相同。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完全失重了。

反思后记下他的失败之处,自己应该避免。

例如:某位老师在上一节“楞次定律”课时,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成随堂的学生分组实验,由于上课的老师备课时没注意到要做好前期的引入教学和组织工作,结果虽然实验室里看似很热闹,但大多数学生看着实验器材不知所措,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所以老师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教学反思是一种自觉性的行为,是一种超越型的行为,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一种教学的总结和提高。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的环节。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12

从当堂课上交的作品来看,数量上只有一半的学生交了,另一半学生说还有很多想法没实现,使得学生在成就感上有所损失。下课以后,很多同学补交了作品,还主动交流自己的各种作品设计,希望教师再给一节课的时间来制作。听课教师认为,本节课选择的主题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后,通过将各位听课教师的评价归纳整理,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我进行了深入思考,除了通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外,对于教学细节进行精心设计,实现有效的教学,有了自己的感悟。

精心选择教学主题

1. 适时变换主题

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新课程强调学生体验,所以所有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都可以设计成主题活动,但要考虑学生实际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大主题贯穿整个模块的教学,每节课完成一部分,最终形成大作品。这种方法适合学习习惯好的,在思维上能保持连续性的学生。

但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普通学校的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关注会持续两节课,学生上课的表现是眼睛很亮,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上会好一点。但第三节课还用同一主题的时候,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哎,怎么又是这个”。所以要适时地变换主题,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关注主题的变换,进而关注课堂内容。

此外,教师本身也需要新鲜感。学科核心知识体系是不变的,每一届学生都讲同样的内容会使教师产生乏味感,所以不时地换个主题,换种教学方式,给自己寻找一种新鲜感,也是我变换主题的目的之一。

2. 选择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专业相关的主题

一般情况下,我会选择热门话题、热门人物、游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主题。如莫言、鸟叔、网络游戏CF,以及手机选购、向校园广播站投广告等。但主题的选择要把握好“热”度。选择游戏和热门人物是有风险的,如果太“热”,学生对主题的关注超了内容本身,就会喧宾夺主,导致整节课的失败。

这次公开课我选择的是“植物大战僵尸”的主题,这是两三年前很多同学痴迷的一款游戏,多数学生玩过,对其中的角色较为熟悉,同时正好是通过Flash制作的。与学生当下玩得最火的逆战、火影忍者相比,这一主题不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注意力。选择游戏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表达对游戏的喜爱,还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游戏。游戏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不能一味地采用“堵”的办法来面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要有平衡。

精心设计知识小综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

很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都是先把每个基础知识都讲完,再用一个综合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但往往事与愿违,综合作业的质量不了了之,或者学生问题多多,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在一次培训中,一位特级教师提到,学生解题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其应用之间的建模过程。学生恰恰缺少这样一个环节,只是反复经历基础知识的训练过程,所以在解题或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所以,要在每节课把单独的知识或技能放在知识系统里,将最近学过的与本节知识相关性强的知识与本节知识或技能形成小综合,设计到任务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并参与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就《Flash运动渐变动画制作——我的植物大战僵尸秀》一课而言,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制作运动渐变动画,并明白与逐帧动画间的联系,掌握技术与实际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有思维过程。而思维是抽象的,教材上也有所考虑,为让学生能思考,给出了规范的动画作品设计流程。但这样的东西还是太笼统,不能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所以我在本节课上设计了《规划表》,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使学生通过填表和实践知道制作动画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不是为了制作动画而制作动画。

《我的植物大战僵尸秀》规划表

情节设计与制作者:__ ,预计动画时长约__秒(最长的帧数/12)。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排除无关的学习障碍

1. 素材数量的选择

选择“植物大战僵尸”的教学主题,为了让学生多制作出不同类型的作品,最初我选择了近50个素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么多素材浏览一遍大概需要10分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最后我精选了有代表性的角色素材近20个。

2. 素材的处理

场景大小的调整和背景图像大小的调整,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创意时间,课前我将素材的大小都调整好了。为了增加作品的吸引力,我事先做好了带音乐的背景。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留有思考时间

1. 精选讲授内容

不是所有内容都讲,而是要选择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内容来讲。把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和技能,留给学生自学,把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留给学生,教师辅以指导或者帮助文件。这节课上,对于运动渐变动画的位置变化以外的内容我没讲,而是采用帮助文件(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自主学习。

2. 不给任务贴标签

之前的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时说,“认为自己学习得好就选择难点的A级题,稍差点就选择B级题”,依此下去,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完成C级题就不错了。给任务贴标签的同时,也无形中给学生贴上了标签或者引导学生给自己贴上标签,渐渐地,在这些孩子的头脑里形成一种定势,“我的水平就这样,能完成最简单的就不错了”。学生失去了活跃的思维,也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丧失了进步的机会,即使能做得更好,也不愿努力突破自己。在课上,我没有给任务贴标签,甚至有时会把最难的任务放在第二的位置,没有了对较难任务的恐惧,学生自然会无畏地勇往直前,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机遇。

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交待任务清楚明确

教学设计很完美,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精准的教学语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本课上,教师布置练习任务5分钟后,学生才开始制作,说明学生不明确任务要求,或者没有自己的设计想法,教师重复交待任务,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世界的气候的教学反思 篇13

初一学生虽然空间思维感和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为本课做好了铺垫,并且学生凭生活经验对家乡的气候及气候与人类的关系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只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好设计,学生是完全可以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经过教学实践,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课件利用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气候的组成要素和气候的特征,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在有些问题的研究还是不够透彻。例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学生似乎明白,但是在做练习题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其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2、学生情感调动还不够。虽然利用了视频启发学生,但是情绪还不够饱满,还没有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

另外,通过课堂效果体验,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有的问题以为学生不会很知道,而其实学生的表现往往出乎老师意料,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充分的了解学生。

《世界文化之旅》的教学反思 篇14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应对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及时解决;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课堂上语言比较生硬等。

《世界是运动的》的教学反思 篇15

前些日子, 笔者参加了一次省级教研活动。活动期间, 主办方特意邀请了省内外的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研究, 三位名师同上了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这一课, 他们以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教法展示了他们或平实、或大气、或智慧的课堂, 给与会者奉献了一道道美餐。三位老师都通过引导, 让学生得出了平移现象“直”的属性。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 (出示儿童乐园图, 有摩天轮、观光缆车、大风车、垂直极限、小火车、直升机等几种游戏项目的动画, 让学生边看动画边用手势表现它们的运动方式) 这六种游戏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 你能将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成两大类吗?

生: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是一类的, 垂直极限、小火车、观光缆车又是一类的。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吗?

生: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都是转动的。

师:那其他呢?

生:是平着移动的。

师:小火车是和地面平的, 那垂直极限呢?

生:是竖直的。

师:观光缆车呢?

生: (用手势比划) 是斜着的。

师:这样的移动不一定都是平的, 谁能表达得更精确一些?只要怎样就行了?

生:平移。

师:平移可以和地面平行的, 可以是竖直的, 也可以是斜着的, 只要是沿着直线运动就行了。

师:你能给这两种运动取个名字吗?

生:平移, 旋转。

……

【深度追问】

平移必须沿直线运动吗?

平移和旋转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 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单元的认知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正确判断某一物体或图形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教材第一道例题教学日常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列举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和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他们能根据画面想象出实际的运动状态。教材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 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从而具有对物体平移、旋转现象的感性认识。

对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 也没有用语言描述, 教师在教学时确实不必做过多的理性分析和阐述, 只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从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 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平移要沿直线运动”是错误的, 不科学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对平移是这样定义的:“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可见沿直线运动并不是平移的特征。如下图, 长方形物体运动的路线相同, 都是在圆周上, 但图1是做平移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长方形物体运动前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2是做旋转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长方形上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都是旋转角,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当然, 我们对小学生不需要做这样精确的讲解, 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经验知识, 否则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

【反思启迪】

三位教师都是非常杰出的老师, 为什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推而广之, 在更大的范围内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1.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整体性缺失。我们许多老师在师范学习时都没有机会接触平移、旋转这些知识 (如我本人) , 新课程改革增添了许多教学内容, 要求也和以前不一样, 有些内容教参上也没有做明确的说明, 在教师自己都没能正确领会一些概念的本质意义时, 只能是“跟着感觉走”。如此看来, 出现上述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推而广之, 这一现象也绝不是个案, 应该是普遍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从管理者入手, 重视教师知识的缺失, 加强职后的培训, 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创造条件。要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 确定培训对象, 梳理培训内容, 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教材中教师感到困惑处介绍有关数学知识, 使数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这样教师就能学得进、用得上, 效果才会好。要通过组建以骨干教师牵头的教研组, 以组内教研、专家引领、专题培训等形式, 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3.从教学参考书编写入手, 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结构的多样性、差异性, 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在编写教学参考资料时, 不能把所有的教师都想象成和编者一样的水平, 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接受师范教育时代的不同、新课程与传统教材间的区别等等因素, 对不容易把握的内容, 尤其是新增加的内容, 要做更为详细的介绍,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的度做更为详尽的说明。要多深入一线, 了解教师的整体数学素养, 从而有的放矢地编写教参。

当然, 提升小学老师的数学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教师本身的内在需求是内因, 培训、提供教参等仅是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自觉性, 主动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 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关于“平移与旋转”的对话.小学数学教师, 20061-2) .

上一篇: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汇报下一篇:政工2011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