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先斩后奏》

2024-09-01

经典故事《先斩后奏》(共4篇)

经典故事《先斩后奏》 篇1

先斩后奏多比喻自行把事情处理了,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报告上级或当权者。那么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斩后奏

对于“先斩后奏”,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刘子》中曰:“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此外,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下面这个故事。

善良的贫家女子窦娥三岁丧母,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为了还债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端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她和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着守寡的日子。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

张驴儿转而诬陷窦娥,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地说:“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然后,断案不明的官府就下令斩杀了窦娥。

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窦天章后来当了大官,深受皇帝信任,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奉旨访察民情,惩处贪官污吏,回到阔别十六年的家乡。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终于替女儿昭雪了冤案。窦天章在《窦娥冤》中有这样一段独白:

“只因老夫我为官廉洁清正,为人刚直不阿,节操坚强、刚直,皇上怜爱我,叫我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四处审讯囚犯,查阅案卷,赐给我象征权力的宝剑和金牌,让我监察贪官污吏,并准许我先斩后奏。”

——《窦娥冤》

百丈竿头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大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个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这就是“百丈竿头”的由来,“百丈竿头”又作“百尺竿头”。

——《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

当局者迷

唐朝的元澹,字行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曾撰写《魏典》三十篇,受到当时学者的推崇。

有一次,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着作。玄宗当即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以便行用。

元澹就和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编成五十篇,加上注解后呈送唐玄宗。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撰过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更何况,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如今要用魏征的新本子,还加上注解,恐怕不妥当。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见。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对这样的做法很不满,就写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解,文章的题目叫《释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对话的形式。先是客人提出问题:《礼记》这部经典,西汉戴圣编撰、东汉郑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征加工整理的本子,究竟哪个好?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撰的《礼记》本子行用于汉末,以后经过许多人修订、注释,这当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征正是嫌它冗长繁杂,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谁想到那些死守章句、墨守成规的人竟会反对!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就是说好比下棋一样,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后来,人们从此故事中引申出“当局者迷”的成语。“当局者迷”常和“旁观者清”连在一起使用。

——《新唐书·元行冲传》

经典故事《先斩后奏》 篇2

《如果相遇是天意》是著名言情小说作家瑛子的最新力作, 作品选题独特架构巧妙, 悬念丛生, 从情节到人物都让人欲罢不能, 堪称都市题材中的精品之作。

故事从一个帅气十足出手不凡的“空哥”说起, 众多空姐心中的“男神”王豫是某家航空公司的空警, 阴差阳错与珠宝设计师赵雅琪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相遇, “男神空警”和“冷艳女总裁”离奇邂逅, 王豫本是帮母亲追讨一笔被拖欠的欠款, 却先后遭遇欠债人失踪、女友背叛、成为冷艳霸道总裁女友心中的敌人……

瑛子是圈内知名的“故事高手”, 影视、小说当红两栖作家, 著有《爱了散了》《宝贝战争》《老公的秘密》《婚刺》《非常常家庭》等十余部都市婚恋小说, 被读者誉为为“婚恋小说中最特别的一支笔”。

其作品选题独特, 戏剧张力十足, 关注注社会各阶层民众生存状态, 富有强烈的人文关关怀及悲悯情怀。小说故事架构精致, 情节跌跌宕, 擅长悬念设置, 颇受影视界人士喜爱。。《小说月报》先后刊出其《宝贝战争》《重返返爱情》《老公的秘密》《婚刺》等多部长篇作作品。其中《婚刺》荣获第十五届小说月报百花花奖原创长篇小说奖。

热播剧《宝贝战争》原著, 2008年曾连续88周位居新浪读书日排行第一, 连续3个月月排行行第一, 点击率超过3000万。描写无性婚姻的作品品《爱了散了》, 一经改编成电视剧, 在北京、上海播出时创下同期排行第一的收视佳绩。

瑛子给自己的作品提了两个标准, 第一不重复自己, 第二讲好每一个故事。如今, 看这部《如果相遇是天意》摒弃了时下很多婚恋作品中的绝症、车祸、失忆、家斗等烂俗情节, 没有这些所谓“引爆点”, 如何让故事好看?

作者通过自己手中的这支“独特的笔”, 很好的做到了这点。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根本猜不到下一个情节会是什么。山穷水尽之际, 恰遇柳暗花明, 在读者意料之外, 却又合情合理。为了了解作品中一个接一个的悬念, 只好不停地看下去, 而每一处的意外转折, 或飞流直下, 或峰回路转, 不悖生命的本能与生活的常态, 可谓让人心悦诚服。

本书策划人魏童提到, 这虽然是一部虚构小说, 但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作者故事主题之一提到的“权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平常我们都不会把权益挂在嘴上, 但是当个人权益受侵害时, 我们会感到委屈、不平甚至愤怒, 进而会本能地寻求公平、追讨权益。通过主人公王豫, 作者表达了一种信仰, 即对真理的执着与坚持;写了一种精神, 锲而不舍地做事;写了一种力量, 不畏强权与强势;写了一种寄托, 心灵向善向美向纯粹的依托。本书一经上市, 已经引起一些知名影视公司的注意, 特别是北京轻一点投资公司已经提前介入了这个项目, 希望从资本层面深入运作这部作品。

著名编剧宋方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很高, 他提到:生活是草, 故事是草原;生活是雨, 故事是彩虹。瑛子的故事是风吹草原、雨后彩虹, 是我们理想中故事的模样。

经典故事《先斩后奏》 篇3

恰逢今年是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 (1916-1965) 辞世五十周年, 本文探讨她的代表作品《抽签》 (1) , 以此方式纪念这位故事大家。《抽签》于1948年6月26日刊登在杂志《纽约客》上, 而故事的开头就清楚地指出了仪式发生的具体日期———6月27日, 二者仅相差一天, 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巧合。也许, 作家在用这样的巧合营造出这场集体施暴行为就发生在当时美国某个村子的氛围。故事一经发表就引来争议无数, 既给作家带来了更广大的社会知名度和文学界更多的认可, 更给她引来了读者甚至家人的质疑与反对。即便如此, 这个颇具魔力的故事仍然吸引着读者阅读与讨论。以中国知网上的数据为例, 从1994年到2015年, 这十来年间共有六十几篇期刊论文讨论了它的形式、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从各年期刊上的文章总数看, 2007年至今是这个故事最受中国文学界关注的几年, 这也证明了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感染力历久弥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 依然散发着独特魅力。

象征在文学里似乎是一个寻常的词汇, 这种写作手法司空见惯, 几乎每个作家都会使用。我们通常理解的文学中的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见《现代汉语词典》的“象征”条) 。而英语当中的symbol一词的原意是“分成两半后用以辨认持有者身份的信物” (托多罗夫:3) 。本文借用茨维坦·托多罗夫的解释, 象征包括直接意义、象征意义与能指 (ibid., 5) , 利用这三个概念分析文本, 可以得出一些新的有趣的结论。比如, 因为大多数英语词汇本身包括几层含义 (其中会涉及本义与转义, 词汇含义的历史变化, 比喻的使用等语言现象) , 会导致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与多重性。这种象征的不确定性有时候就表现为“若干象征意义之间的犹豫” (ibid., 6) 。另外, 因为读者文化、身份、教育、信仰、职业等诸多方面不同, 对同一个词汇的象征意义的解读会呈现出不同理解, 这使得读者对同一个文本的分析会提出一些相似或者迥异的观点。本文以《抽签》中的若干重要人物的姓名为例, 分析这些名字的直接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确立各个典型人物的形象及与故事主旨之间的关联, 最后得出主旨之所在。

2. 众生相

这个不知名的村子约有三百人, 明确提到姓氏的家庭有十八户, 姓名俱全的人物有十六人。其中, 着墨较多的人物包括受害者哈钦森一家 (丈夫比尔, 妻子苔西, 已嫁女儿伊娃, 小比尔, 南希和小戴夫) , 权力集团及家族成员 (萨默斯先生, 哈里·格雷夫斯先生、格雷夫斯太太, 马丁先生、长子巴克斯特·马丁、小儿子博比·马丁等人) , 村里年纪最大的沃纳老人, 村民德拉克罗伊克斯一家 (小儿子迪基·德拉克罗伊克斯、德拉克罗伊克斯太太) , 村民史蒂夫·亚当斯, 村里的弱势群体邓巴一家 (母亲珍妮·邓巴、大儿子霍勒斯) 和沃森一家 (母亲和儿子杰克·沃森) 。下面选取其中几位人物的姓名分析其直接意义、象征意义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 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 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从而领悟其中内在的含义” (张莉:19) 。采用上面的观点分析受害者夫妇二人的名字, 得出的结论是看似朴实守规矩的丈夫却是绝情狠辣之徒, 看似爱家外向的妻子却是贪生怕死之辈。比尔 (本体) 一词有“保护”之意 (直接意义) , 象征着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 (象征体) 是一个沉稳可靠之人 (象征意义) , 而他与萨默斯先生之间的对话也能证明这一点。然而, 在抽签的结尾, 比尔夺过妻子手中的纸条, 只为早点送妻子上路, 这说明名字的直接意义与象征意义虽然吻合, 但与人物的动作所代表的含义截然相反, 讽刺效果十分鲜明。同理, 苔西一词有“收获者”之意 (2) , 为了秋天粮食丰收而进行的仪式, 带给苔西的收获却是死亡这种结果, 不可不说是讽刺至极。

乔·萨默斯先生经营煤炭生意。萨默斯一词的本义是“夏天”, 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全盛期”, 这个名字刚好与抽彩的季节相符, 象征着萨默斯先生如日中天的社会地位。哈里·格雷夫斯先生是村里的邮政局局长, 摸彩活动的官员格雷夫斯一词的本义是“坟墓”, 也有“庄重、肃穆”之意, 象征着“把抽彩活动主持得庄严有序、肃穆可畏”的格雷夫斯先生的最终命运不过死亡二字 (王群:197) 。马丁先生经营杂货店, 抽彩的重要道具黑匣子有时也放在店里的货架上。前两位是村子里的当权者、抽签活动的主持者, 马丁先生及大儿子巴克斯特从旁协助打下手。论及权力的高低, 萨默斯先生可谓村里的第一人, 这代表了经济力量决定了社会地位, 同时说明夏日献祭以求丰收的根本不过利益罢了。为了维护自己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萨默斯先生仿佛牧师一般, 引导着众人走向疯狂杀戮的彼岸。和蔼可亲、友善多礼的萨默斯先生是不可违逆的权威的代言人, 象征着这年复一年始终维持着的传统所背后的统治力。“作为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联姻的双方, 萨默斯和格雷夫斯象征着村子里的上层特权阶层, 他们共同控制着村子里的经济命脉和社会活动, 蛊惑愚昧的村民盲目地参与这一貌似神圣的社会公益活动, 实则杀人活动” (刘卫国:43) 。而从能指这个概念看, 萨默斯一词听起来比较干脆利索, 格雷夫斯一词的音响效果会让人联想到沉闷拖沓的东西, 这两点暗示性的分析恰好与其象征意义相符。另外, 马丁一词与战神有关, 象征着武力与力量, 马丁父子就像维护传统权威的打手, 武力威胁的力量不容小觑。萨默斯、格雷夫斯与马丁这三个姓氏的本义与象征意义达到了统一, 并且因为词汇本身含义的多样性, 导致解读方式的多重性与象征意义的暧昧性, 不少读者对前两个姓氏提出了许多不同却很有意思的解释。

德拉克罗伊克斯太太与格雷夫斯太太的姓名与人物形象也颇有关联。通常我们把德拉克罗伊克斯这个词 (本义与十字架有关) 代表对耶稣基督忠诚的信仰, 格雷夫斯 (本义坟墓) 象征着死亡,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姓氏联系到一起, 则通常会理解为安葬在墓地里的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然而, 通过对故事的上下文解读, 也许这两个词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会有更好的理解方式。德拉克罗伊克斯太太看似友善, 对女主人公哈钦森太太的迟到表示理解, 态度也很温和, 可后面也是她对哈钦森太太要求再来一次抽签时说道:“不要耍赖, 苔西。” (孙致礼:217) 同样, 格雷夫斯太太也说了一句“我们大伙都是这么抽的嘛”。 (ibid.) 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时, 温和的外衣全都撕去了, 看似义正词严、大义凛然, 却是要致别人于死地, 绝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而且, 最能体现这两位太太残忍冷血本质的一幕是在决定哈钦森太太命运的最后那一刻, 德拉克罗伊克斯太太挑了一块得两只手才能搬得动的大石头, 格雷乌斯太太走在了村民的最前面, 动作利索、坚决果断地要杀掉前一刻还微笑面对的同村人。如果说联想到阴森恐怖的墓地及插在其间的十字架的话, 这两位太太的名字合在一起就象征着死神的召唤, 对于哈钦森太太来说, 昔日好友般的邻居就是死神派来的杀手, 正是夺取她生命的参与者。

沃纳老人声称已有77岁, 对自己熬过77次抽签颇为骄傲, 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人, 坚决维护抽签仪式, 对支持取消抽签的人嗤之以鼻。沃纳一词所代表的“警示”之本义可以象征为他对后人的警告, 也可以解读成作者雪莉·杰克逊对读者的提醒与预告。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个名字极具暗示性, 对故事主题的揭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博比·马丁, 哈里·琼斯与迪克·德拉克罗伊克斯是儿童的代表, 有名有姓, 有描写有个性, 象征着已经被传统侵蚀的儿童形象, 虽然仍保留儿童的淘气, 却是杀戮工具的提供者 (石头) 与集体暴行的参与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与成年人无异, 而且能预见这样的儿童长大以后会继续执行与维护这一惨无人道的传统做法。博比一词在英式英语的俚语当中有“警察”的意思 (直接意义) , 马丁一词代表武力, 综合起来考虑, 博比·马丁这个名字象征着通过武力监管他人的一个人物形象 (象征意义) 。联想到小男孩早早堆起石头并护着不让其他孩子抢走的做法, 这个名字也在暗示小男孩在传统习俗影响之下的早熟。

珍妮·邓巴太太和杰克·沃森是村里的弱势群体, 代表处于危险边缘的家庭, 村民都首先怀疑他们会被抽中, 发出“是不是邓巴家?”“是不是沃森家?” (孙致礼:217) 这样的疑问声。即使是胆小紧张、对抽签尤为在意的这群人, 也没有对活动有过丝毫的质疑, 他们反倒融入了活动当中, 顺当地保存了生命, 并与其他人一起参与了最后的屠杀。邓巴的直接意义是“城堡”, 沃森的意思是“沃尔特之子”, 而沃尔特的本义是“军队的领导者”, 这些词的象征意义刚好与人物所表现的胆小懦弱、自私冷漠相反, 讽刺意味十分鲜明。

通过对上述几类平面人物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结论:这个村子里居然没有一个好人。为了活下去,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 或者只是随波逐流、不得不参与其中, 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 所有人都加入了这场年复一年的集体屠杀盛宴当中, 并且毫无疑问、坚决利落地执行了下去。不少人曾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解读这样的社会性行为, 得出集体无意识的结论, 而本文上述的分析更能反映出所有村民都是知情、主动的, 并且带着一种紧张、兴奋的情绪把仪式进行到底。

3. 现主题

关于这个故事的主题, 不少文章都做出了细致阐述。“喜欢《摸彩》的, 从中不仅读到了对人性的剖析, 对麦卡锡主义的影射, 还发现了对大屠杀的谴责, 以及对弗洛伊德‘自我’的解释;当然还有关于《圣经》的题材和《金枝》中远古人类行为的隐喻, 外加对女性的反抗意识和作家的精神困惑的揭示, 等等” (申慧辉) 。另外, 中国知网上的六十几篇文章当中, 有十一篇直接在标题中提到“人性”二字, 其他数篇也或多或少提及该话题, 可见故事对人性黑暗面的揭示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它的靶标中心是连民主也无法制止的人性黑暗” (ibid.) , 《抽签》所反映的诸多主题当中唯有这一点清晰得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久久难以忘怀。

即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杀死某个人献祭以求粮食丰收的做法虽然已经不可能出现在当下我们生活的时代,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 这个故事依然有它的象征含义, 极具暗示性。举例来说, 现在社会也有各种集体聚会, 用抽签的方式发奖品吸引参与者。而像石头一样冷酷有力的流言蜚语会在某个时候集中在某个惹人议论的人身上,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 说他或她的不是, 以作谈资, 或是有意为之、带有恶意, 或者无意为之, 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无聊。这说明人性的黑暗无所不在, 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什么样的人群, 为了什么样的目的, 最终不变的都是利益纷争, 为此不惜迫害他人。

问题是, 当用抽签这种看似公平不会被钻空子的方式决定什么的时候, 我们有勇气反抗权威或者当权者吗?有勇气维护自己或家人吗?或者说为了社会更健康的发展, 我们有勇气改变现状吗?为了不沦为故事当中的那些自私残忍之徒或者可怜的哈钦森太太 (不管她有多自私可恶, 她毕竟被众人砸死) , 有必要思考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 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以及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4. 结语

作为读者, 人们通常会想知道作者雪莉·杰克逊创作这个短篇小说的意图, 虽然她并没有对此做出具体说明, 但人们依然可以从这个类似寓言的故事里看到诸多现实事件的影子, 反思一些沉重的社会问题, 思考我们生存的状态或者所处的境遇。这样的思考对中英文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尤为可贵的阅读与人生体验, 这是这个故事值得课堂教学与文学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摘要: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抽签》这个著名短篇小说当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针对这一特色, 本文从人名象征探讨人物姓名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关系及前者对主题揭示所起到的重要暗示性作用。通过对重点人物姓名与人物形象的分析, 故事深邃的主题昭然若揭:人性之黑暗, 暴力之无端, 人人都会无缘无故变成暴徒;为了保护自己, 人人都要学会反思现状, 以抵制社会之黑暗。

关键词:《抽签》,象征手法,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茨维坦·托多罗夫, 著.王国卿, 译.象征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3-6.

[2]孙致礼.抽签[J].译林, 1980, (4) :214-218.

[3]张莉.试论象征手法及其魅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研天地) , 2008 (4) :19-21.

[4]刘卫国.评《彩票》:主权在民与大众独裁[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 2010 (10) :42-43.

[5]王群, 余海琳.论象征在小说《抽彩》中的艺术运用[J].外语教育, 2005 (00) :195-199.

[6]贺岚.曲同工———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与《彩票》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电影文学, 2007 (3) :47-48.

经典故事《先斩后奏》 篇4

“兄道友, 弟道恭”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 我发现班里有个叫大国的小男孩与大家总是不能友好相处, 不是打人就是独来独往。一天, 吃过午饭后, 我照例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活动。午后的阳光下, 同学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 开心地说笑或是做包剪锤的游戏。这时, 有小朋友来告状:“老师, 大国躺在地上不起来, 说是小常把他碰倒了。”我马上跑过去, 看见大国正仰躺在草坪上, 眼睛愤怒地看着站在旁边的被吓坏了的小常, 嘴里不停地说:“你是我的仇人, 我跟你绝交!”本来孩子间的小纠纷并不是大事, 可是我却被大国的眼神和话语震惊了。我拍拍不知所措的小常, 蹲下身扶起余怒未消的大国, 牵着他们的手走到学校操场边的大树下。

在树荫下, 我在他们各自断续的, 甚至有些语无伦次的讲述中, 听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原来, 在刚才的抢球游戏中, 大国始终把球抱在自己怀里不给别人, 小常就跑过去把球抢了过来。大国急了, 抬起手来就去打小常。小常一还手, 把大国推倒在了地上。我对小常说:“你会背诵《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么?”小常立刻字正腔圆地背了起来——“兄道友, 弟道恭……言语忍, 忿自泯”, 刚背完, 小常就懂事地说:“老师, 我知道自己错了, 同学之间要像兄弟一样关心, 不应该吵架。”“是啊, 你和大国就是兄弟啊!就像这几棵树一样, 他们共同在园圃中生长, 一点都不孤单。”说着, 我把他们的两只小手牵到了一起。大国下意识地抽动了一下小手, 被我紧紧地牵住了, 他也没有再执拗。但是我知道事情并没有, 也不应该这样结束。

下班后, 我联系了大国的父亲, 沟通之后得知:大国的父母离异, 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因打理小饭店, 接触的人特别杂, 生活不规律, 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 经常冷落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 大国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变得任性而孤僻。了解了情况之后, 我理解了“仇人”“绝交”的言语来自孩子受伤的心灵, 大国需要大家的爱。

第二天中午, 我特意带着大国和几个男孩子一起做游戏, 孩子们玩得很尽兴。之后, 我悄悄地问大国:“如果让你自己选一个生活中的小伙伴, 你会选谁?”大国认真地想了想, 说:“我愿意和小常做伙伴。”我也征求了小常的意见, 他也欣然同意了, 两个人牵着小手, 一起走回了教室。望着他们的背影, 我颇为感慨, 孩子的心是多么需要阳光、温暖, 需要关爱、润泽啊。

后来, 大国在学习上一遇到不会的题, 小常就给他讲;他记不完作业, 小常就帮他抄;他收拾书包慢, 小常就主动帮他整理。渐渐地, 倔强的大国越来越友善, 我经常看到他开心地笑, 调皮地和小伙伴游戏。开班会时, 他从家里带来两大块月饼, 其中一块就给了他的好朋友小常。有一天, 下午放学后, 他小声地、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 周末我想让您和小常去我家饭店吃饭。”看着他腼腆的表情, 我不禁捧起他的小脸笑着说:“谢谢大国, 这件事, 我们可以再商量商量。”有了好伙伴之后, 大国变了, 变得阳光而可爱了。

“凡是人, 皆须爱”

前不久, 一位青年教师进了办公室边嚼着橘子边特别激动地告诉我:“您班的信子把已经送到嘴边的两瓣橘子分给我一瓣!”我饶有兴趣地倾听了她的讲述:“信子递给我橘子的时候, 表情是那样的热情和自然, 让我难以拒绝, 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张开了嘴。”听到这件事, 我对这位小老师大加赞赏后, 给她讲述了信子的故事……

刚进校的信子, 和现在简直是判若两人。他注意力不集中, 管不住自己, 一节课有半节课都会在桌子下面独自玩耍, 上课的教师需要经常走到他座位旁把他扶到座位上。他很少和别人交流, 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学习也跟不上进度。我感觉这样的孩子特别需要关注。

一次, 他的家长来电话说不能准时接他。我决定趁此机会, 和他长谈一次。教室里, 我静静地帮他整理书包, 轻轻地告诉他整理的方法。之后, 我带他去把手洗干净, 然后让他坐在书桌前拿出写字本。我对他说:“你看看你写的字像什么呢?”他笑嘻嘻地说:“像虫子在爬。”我摸摸他的头, 不禁笑着说:“你说的可真形象!老师给你讲一位书法家的故事吧。古代非常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在大约五六岁的时候, 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 7岁的时候, 也就是和信子一样大的时候便以写字好而出名了。他得到前辈的喜爱和夸奖后, 仍然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 简直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 他发现自己的字果然又有进步了。”

我语重心长地讲, 信子若有所思地听。然后, 我就耐心地给他写字样, 边写边鼓励他:“信子, 跟老师定个约定好不好?只要你能把字写工整、写规范, 向大家证明你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好孩子, 老师就愿意帮你实现一个愿望。怎么样?”信子眼睛一亮, 使劲儿点头, 连声说“好”。紧接着, 他摆好姿势一笔一画地写起字来。从他的表情和眼神里, 我看到了希望。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风很大, 天气特别凉。我送他下楼的时候, 天已经黑了。我们伫立在风中, 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不时地给他系紧衣扣、戴好帽子。家长赶来的时候, 不好意思地连声道歉, 还真诚地表示谢意。就连我一直以为不善言辞的信子, 也是边走边回头不住地摆手说:“老师, 快回去吧, 外面太凉了。”

后来的日子里, 信子是一天一个变化。他每天都会主动给我打电话汇报完成作业的时间和情况。中午看到我在批改作业, 便会静静地拿起我的水杯, 倒上一杯热水。他还经常把从家里带来的糖果和水果悄悄地放在讲台上……这些事我看在眼里, 甜在心里。最可贵的是, 他对身边每一位教师和同学都真诚地表达爱。他会对病后康复的同学说, “你的病刚好, 别太累了, 快歇歇吧!”他也会主动帮助不堪重负的女孩子提书包, 他还会每天中午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同学挤洗手液, 嘴里还振振有词:“便溺回, 辄净手, 讲卫生, 不生病。”

终于, 在一次改选小干部的时候, 有同学推荐信子, 说:“我觉得信子的字变化特别大, 越写越漂亮了!”这时, 我看到他的脸颊绯红, 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当信子光荣地当选小干部的时候, 我欣慰地看到了信子的成长。

上一篇:图文店店长职责下一篇:中秋节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