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2024-11-07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精选8篇)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篇1

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放松,好爸妈家教宝典跟大家分享下,为了孩子的未来,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的未来过得比自己更精彩。

教育孩子练习正视别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视对方,并且保持笑容。尊重孩子,任何有关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出诚恳的建议,从不粗暴地予以否定。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争论问题。自己站在错误的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然后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千万不能老是让孩子输,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争论中以老压小,使孩子难堪。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确实又很重要的作用。

相信坚持的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往好的方面发展,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篇2

一、注重赏识教育,家长和老师多说“你真棒”

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师的鼓励,这会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做出亲昵的动作或露出满意的表情,对孩子是很大的鼓励。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端正态度,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很多家长都以自己的权威教育孩子,让孩子服从自己,这是不行的。孩子虽然可能因为怕被父母责怪而选择服从,但是这只能让孩子失去自信心。成人的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至关重要。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信任、尊重,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就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家长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不要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鼓励他做唯一,而不是事事争第一。比如孩子不会洗碗,不要指责他,而是要告诉他怎样洗才能洗得干净,然后鼓励他:“这回洗得真干净!”其实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不受鼓励的孩子不会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忽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比如学习,如果有个孩子提前完成作业,蹦蹦跳跳地去告诉爸爸妈妈,希望得到表扬,而其家长听后其实心里挺高兴的,但是一点儿也没表现出来,却板着脸严厉地说:“本来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学生的天职,你好不容易做到一次还得意!你看看你哪个同学做作业不比你快?”这句话就像泼了孩子一盆冷水,使孩子的情绪跌入低谷,还谈什么自信?家长或许认为不能让孩子骄傲自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轻易表扬孩子,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总是说孩子的缺点。岂不知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孩子逐渐正确认识自己。

二、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多与孩子交流

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态、情绪相互有影响,所以家长、老师要有意识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当孩子自卑、沮丧的时候,家长、老师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和安慰孩子。家长对孩子始终如一的鼓励和信任,是对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的鼓舞下,会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就好,表现为活泼愉快,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在生活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情商,因为情商是乐观幽默的品性,是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减少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要时常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知道孩子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里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对身边的人和同学都有怎样的看法。发现孩子的想法和看法不正确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及时的纠正,让孩子换个角度看待事物,给孩子更多关爱,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从而帮助孩子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三、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渴望被尊重,尤其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家长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偏伤自尊的话,而是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在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要允许孩子失败。在做好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度的表扬,一方面表扬这次的成绩,另一方面鼓励下次要做得更好,让孩子知道只有继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表现不好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没做好,下次要继续努力,但千万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能滥施权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要辱骂。因为辱骂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自信心。有时会出现孩子自己贬低自己的时候,这是在传递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的父母或老师应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和肯定评价对学生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从老师、家长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树立自信心,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学会自信、自立。不少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些物品不适合孩子,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孩子的某些物品时,不要擅自做主,而是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些物品,细心捕捉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如此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秀的品质。

四、珍视孩子的成功,独辟蹊径地寻找孩子的个性特点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篇3

一、家长要找准孩子的亮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的孩子表现并不十分突出,成绩在班上也不是很拔尖的,但是他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充满自信的童心值得我骄傲。他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爱好阅读,尤其对历史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次说起历史人物或是说起某个历史典故来,他便兴致勃勃,津津乐道,这种时候我总是不失时机地称赞道:“你真棒!妈妈都没有你知道得多,以后你要把你看到的说给妈妈听,妈妈可要向你请教了。”儿子听到这番话,掩饰不住一脸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更加主动积极地吸取这方面知识,好在我面前炫耀一番。儿子书法也不错,每次看到他练完毛笔字,我就细细观察一遍,然后指着某个写得较好的字对他说:“嗯!这个字写得特别好,继续努力。”我总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映。我知道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了,有了自信心,在各方面就会有更大的进步。但鼓励赞扬的话须注意得当,得法,过度地或过于轻易地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的期望过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

二、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潜力。有三个不到4岁的小孩抢着一辆小自行车,谁也骑不成,旁边的家长让他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能骑到。一个小孩想了想说,我们一人骑一会儿,轮流骑。大家采纳了他的建议。这种采纳带给他的高兴和鼓励,恐怕不亚于成人在单位所提的合理建议被采用。当孩子向家长提出要求时,我们要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家长要满足他们。除了采纳孩子建议外,还可引导孩子做对家庭对别人有益的事,哪怕只是让孩子种种花草,买买东西,孩子会感到自己有用,从而信心倍增。记得有一次,儿子嚷着要自己炒饭吃,我本想制止他,但是看到儿子跃跃欲试的动作,转而一想就让他尝试尝试也好,而我就在一边指导他如何做。饭炒好了,我翘起大拇指对他说,真不错,我们的儿子知道做家务了,经常做肯定会做得很好的。儿子别提有多高兴了,特别有成就感。还有一个周末,儿子可怜巴巴地要求我带他去百竹园玩,我因为自己不想动,平时很少带他出游,但是那次看到儿子充满期盼的眼光,便答应了,没想到孩子立即兴奋欢呼得雀跃起来,于是,一路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这、观察那,而儿子对什么都饶有兴味,而且还发挥他的想象能力,不时地作出惊人之语,回家后,便兴致盎然地写起日记来。可见童心是多么容易得到满足,孩子的一个小小心愿,能够得到家长的重视,他们会很开心,很自信的。

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让孩子充满自信心

家长普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过高。父母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应,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让孩子在行动中获得满足、成就感,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果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强迫他实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标,不仅会让孩子感到迷失,更会损害他们的心灵,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要等着孩子来实现你自己的愿望。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尽情地成长,完全地自我发展。此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也是不实际的,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或曲折的过程。例如,两三岁的婴幼儿要求他们自己吃饭,开始自己吃时经常会撒得满桌,这时母亲不仅不能指责,还应对孩子说:“宝宝真能干,会自己吃饭了!”与此同时,耐心教给他怎样吃就能吃得更好。须知,孩子做事总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这是发展规律,要求过高、过急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四、家长要使孩子体验成功,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是自信心的自然结果,又是重要成因。完成某项任务,取得某种成绩,都属此例。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不要只是诱之以物质,最好把他们作为已有一定智力和能力的人,以自尊心、荣誉心来激发他们,这样才能保持激励的持久和深入。比如让四岁的孩子自己穿裤子,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下午就给你买雪糕。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经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所以当儿子要求我为他系鞋带时,我便对他说:“你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够系好了”。当儿子要求我陪他入睡时,我说:“你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了,不需要妈妈陪在身边了”。所以父母不能对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干,体验成功带来的自豪感。

孩子自信心培养的方法 篇4

一、尊重孩子。任何有关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出诚恳的建议,从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二、让孩子带路。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旅游,总是让孩子走在前头,为我们带路。

三、除非对号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不论是开会、听课、看演出,都坚持这样做。

四、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争论问题。自己站在错误的.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然后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千万不能老是让孩子输,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争论中以老压小,使孩子难堪。

五、练习当众发言,培养当众辩论的能力。

六、经常练习正视别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视对方,并且保持笑容。

七、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昂首挺胸,两眼看向远方。经常有意识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八、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确实又很重要的作用。

九、即使遇到最大的失败,如高考落榜,也不能用严厉教训或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相反,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怀和安慰,还要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进行开导,使孩子相信有时坏事会变成好事。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篇5

当孩子完成了一件事情或学会了一项新的本领,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扬。孩子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夸奖是要具体而不空泛的,笼统的夸孩子“你真棒”,孩子根本就不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很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批评的坏习惯。

夸赞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要夸奖孩子的具体行为。越具体,宝宝就会越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越容易让宝宝找准努力的方向。

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

当孩子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家长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指责加上失败的经验,会让他彻底丧失信心。家长一定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失败,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不会因为这次的失败就减少对宝宝的爱。家长应该与孩子心平气和的交谈,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家长必须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家长的鼓励是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来源。

重视孩子表现的机会

家长多和老师联系,如果幼儿园要开展什么活动,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向老师了解孩子能力有缺陷的方面,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辅导。平时在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摆碗筷、洗手绢、整理玩具等,孩子做到了要给予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温暖平和的环境让孩子充满安全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亲相爱,避免争吵和暴力行为,更不要对着宝宝吼叫或打骂,平时要注意和宝宝说话的语气,时常亲吻和拥抱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人对他的爱与关怀。

行为暗示法:

给宝宝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有一个可以自由玩耍的地方。

买衣物、玩具,出门游玩等,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偶尔让宝宝当当家,分配家里的劳动,或买东西时让宝宝付钱。

培养孩子自信心 篇6

五年E班 丁芃博

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该怎样提高孩子自信心呢?我认为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说的对,我们加以鼓励,孩子认识有偏差或者做法不对时,那么我们就教给孩子如何去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增强自信心。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教育案例:

1、案例描述

孩子从小学一年到四年级,一直成绩平平,成绩没有特别好的时候,曾和孩子交流过成绩一般的原因,孩子就和我说:“爸爸,我也努力了,我就是这样了,人家学习好的就是学习好,我是赶不上他们了。”听后我陷入沉思。但是在五年级上学期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组织了第一届解放大路小学英语技能大赛,在这次比赛中,当时老师和我都非常紧张,但是他沉着应战,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了二等奖,比赛结束,孩子很高兴地和我说:“爸爸我也是可以的啊!”。

2、案例分析

这次比赛之后,孩子增强了自信心,觉得自己是可以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对孩子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孩子为啥不如别人孩子?恍然明白,不是孩子不行,是孩子自己本身缺少自信心,是家长缺少这方面的引导、教育。

3、案例反思

通过这次比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篇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幼儿园社会领域中教育目标要求之一。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应持有这样的认识:孩子是有巨大潜能的。要对孩子放手培养, 放手让他去活动, 对各种事物进行尝试, 还要经常鼓励孩子说:“孩子, 你行!”“你去试试吧!”

二、放手培养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 即使做得不够好, 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孩子需要自由、宽松、和谐的空间。我国的孩子出生后, 就成了家里的中心。他们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学习一种技能, 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 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就拿孩子学会走路来说, 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 总是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胆迈步, 碰着、摔着, 也在所不惜, 这样在无数次的跌倒、迈步中很快地学会了走路。孩子两岁以后,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 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 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正面的引导, 给予援助, 让他满足使他获得“我行”的感觉。如:孩子要端大碗, 我们为什么不能帮他托着点呢?要知道正是家长们无数次的放手, 才让你的孩子在跌扑中学会了走路。难道他们长大了些, 我们就忘了应该放手培养吗?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 放手让孩子进行各项活动, 孩子的身体、智力和各项能力均得到发展, 使孩子感到一种成功的快乐, 就会曾强自信心。

三、多给鼓励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 独立做事,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中的鼓励和表扬不完全一样, 我们家长常常表扬孩子说:“真好, 你是好孩子!”但这种表扬未必用得正确。多给予鼓励是说当孩子做出了努力, 成人给他肯定和支持, 从而使他产生一种自信和勇气。《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地建议“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 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和不足。《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指出:“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孩子是在不断的尝试错误和失败中前进成长的。当孩子犯错误、失败的时候, 不能说:“你看看, 你不行吧!”家长的心态非常重要, 你仍然要充满信心地说:“你行!”做不好也要鼓励, 失败了更要给予支持, 让孩子明白跌倒了没有关系, 爬起来继续前进。少年大学生周××, 是一个聋哑儿。他的父亲非常了不起, 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我国第一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父亲的成功经验就是“赏识—成功”。他经常创造条件和机会, 发现孩子身上点点滴滴的进步, 鼓励孩子, 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自信。哪怕一个小小的优点、进步也要小题大做。如××有一次做十道应用题只对了一道, 可她的父亲却说:“简直不可思议, 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 第一次居然就对了一道。”正是运用这样的教育原则, 把周××引上了成功的道路。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例子。

四、不要要求过高、过急

我们培养孩子要顺其自然。《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要:“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 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望子成龙无可非议, 但光是“望”是不行的, 重要的还是要教子成才。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不同, 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 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别差异。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 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展。”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 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 让幼儿在具体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孩子未来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 家长和老师们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人, 才能够昂首阔步迎接未来的挑战,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这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工作者, 我要大声呼吁, 多对你的孩子说“你行!”“你真棒!”……这才是你送给孩子成长的金钥匙———强烈的自信心。

摘要: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的支点, 没有自信心, 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 战胜各种困难, 敢于夺取胜利。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是促进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 是一个人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 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避免的挑战。只有具有自信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篇8

一、在行动中积累自信

在家庭中,家长往往视幼儿为柔弱的个体,以爱的名义过度地保护孩子。这种过分照顾和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和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使他们失去了树立自信心的可能。其实,孩子在幼儿期参与意识特别强,父母应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洗脸、穿鞋、扫地、擦桌子之类的事,只要孩子想做,就一定让他去尝试,让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与提高中增强自信心。比如,3岁的萌萌,不仅会穿衣服,还会收拾玩具、擦桌子,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萌萌妈妈说,由于爸爸经常外出,平时她一人带女儿,自己是裁缝,萌萌会走路时就会帮她拿衣服、找拉链,是她的小帮手。萌萌之所以比同龄孩子“能干”,就因为她尝试做事的机会多,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我认为,家长在教给孩子洗脸、穿衣、刷牙、系鞋带等生活技能时,不应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从而树立自信心,这将是孩子今后宝贵的人生财富。

二、在鼓励中增强自信

很多幼儿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经常接受家长种种消极暗示,如“怎么这么笨” “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成”等,就慢慢养成了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习惯,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更体验不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当孩子想做某种尝试时,即便知道他不一定能成功,家长也要鼓励他试一试。这样一来,孩子一旦取得成功,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孩子是在经历错误和失败的过程中学习的,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三、在实践中锻炼自信

自信心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不断得到强化。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孩子的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参加体能训练时,有的孩子会胆怯,如钻洞时,孩子不敢尝试,用求助的目光看着家长,家长要学会视而不见,孩子在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看到其他孩子敢钻洞,就会激发他的胆量,跟着去尝试,在一次次挑战中逐渐认识自我,增强自信。

在生活中,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放手让幼儿练习基本的生活技能,独立去做简单的事情,友好地与别的孩子交往和游戏,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幼儿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要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多次的实践会锻炼幼儿的体力、智力和社会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在成功中造就自信

成功感是自信心的重要成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创设能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孩子上山时想让妈妈抱,妈妈可以说:“儿子,我们玩跑得快的游戏好吗?我相信你比我跑得快!”妈妈与孩子赛跑时,假装很累的样子说:“儿子,你跑得真快,我们再比一次吧!”孩子会信心十足地说:“好!”这个事例说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要注意不能为了让孩子获得暂时的成功感而降低要求,一味迁就他们,这只能使孩子获得虚假的成功感。

上一篇:党员思想报告下一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