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自信心培养

2024-09-24

关注学生自信心培养(精选12篇)

关注学生自信心培养 篇1

俗语说,五指伸出来也有个长短,何况是个性各异的学生,我们难免会遇到弱智的孩子。如何引领这些孩子完成九年教育,是教师所关心的。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自信心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弱智孩子由于自身的缺陷,常常被人冷落、歧视、嘲讽,因此伴随他们的是过多的失败和打击。这样长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可以说,自信心的丧失,给弱智学生的学习、生活笼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他们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怎么也不能起飞。那么如何培养弱智学生的自信心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用爱来融化心灵

弱智学生的心理障碍就像一座座冰山,离不开,也化不了,这便他们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而又因自身无法调理而经常体验到孤独、无助,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变得不愿与他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倾注力所能及的爱给学生,解除他们压在心底沉重的包袱,融化他们冰封的心,让他们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让每一个中学生抬起头来走路。那么如何用“爱”融化他们心理的障碍呢?

(一)信任他们

对于学生的所作所为不能只是一味地排斥和批评,更不能置之不理,而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集体性的鼓掌,虽然微薄,但在弱智儿童心目中的地位却是很高的,因为他们太需要他人的赞许和肯定,即使是些许。2010年我所带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两个学生,有一次,我要检查学生对杜牧的《山行》的背诵,其中一个叫冯彦勇的竟然也举起了手,我在意外之中叫起他。除首句背得不完整外,其余三句都很流利,我很欣慰,借机鼓励他,同学们的掌声自发而起。之后的课堂上,他举手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我很欣然。由此可见,教师在看到他们有进步的时候,更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相信大拇指的“功力”;而对于那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也要在不伤及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情况下进行辅导,在他们纠正错误过后,及时鼓励。

(二)给予微笑

教师应该不保留自己的每一个笑容、每一次点头。某诗人曾说:“微笑是阳光。”我们要把最美的笑容留给他们,用最暖的阳光照射他们,融化他们,让他们在和蔼的、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当老师把微笑的目光投向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自觉认识到:原来老师的心中有他们,而且在不时地关注着他们。甚至老师的微笑也会带动学生,使他们主动对自己的同伴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自习课上,班里的一位弱智同学在自己同桌的帮助和鼓励之下练字、写作业,而且很认真。我借机表扬了他的同桌,也鼓励了这位同学,他学习的主动意识就渐渐树立了起来。

(三)真诚交流

教师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要善于与孩子有交流,多与他们接近、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即使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表情,也要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关注他、爱护他,老师没有忘记他,从而让他们消除自卑感;更主要的是要提示他们在课堂上生活中,也要主动地参与到同学中去,让他们找到同伴,找到朋友。

(四)关心他们

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他们身体不适的时候,甚至在他们大小便失禁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关心、帮助他们,不能嫌弃和厌恶他们,让他们感受像妈妈般的师爱,让他们知道师爱等于母爱甚至重于母爱。如有个学生晚上不敢去厕所,结果大小便失禁,他的班主任知道后,安慰他,并帮助他,这孩子竟深深地给老师鞠了一躬。可见,教师植根于孩子心中的爱,是能够赢得他们的信赖、爱戴和感激的,从而使他们迈出自信的第一步。

二、用心来发现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弱智儿童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的闪光点不易被人发现,甚至可以说,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具备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弱智孩子的。弱智学生的闪光点的发现是树立他们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契机。比如发现他们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劳动、拾到一毛钱也上交等,都应该适时地提出并称赞。

三、用表扬来增加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喜欢表扬,尤其是在自己的同学、父母面前,更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一般来说,弱智儿童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以至于对自己毫无信心。刚开学时有位女孩看到老师或同学就吓得一句话也不说,头总是低着,胆子特别小,上课时一动不动地坐着,下课了依然如此,什么事都不会干。上课我让她回答问题,她声音也特别小。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女孩平时就这样,也没有朋友,但她不抄袭别人作业。我就在课堂上表扬了她,并找她谈了几次心,慢慢的,她看到老师也会主动微笑打招呼,课堂上知道接受同学的帮助,信心也恢复了很多。由此可见,表扬是树立弱智儿童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用“要求”实现平等

鼓励如果是一种强加的外力作用的话,那么帮助弱智学生树立自信心,还需要像对待其他正常学生一样有所要求,不过对他们提出的是一个个小小的要求。由于“小小的要求”实现的难度不大,弱智学生就容易产生尝试的愿望,于是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当目的达到时又会进一步树立自信心,为下次实现“小小的要求”尊定心理基础,形成良性循环的开端。如学生张伟,语文基础没打好,拼音都不会写,与其他同学有一定差距,他自己也很丧气。看到这种情况,我鼓励他,并让他的同桌帮助他抽时间练字,帮他做作业坚持了几天后,我说:“现在老师要来看看你的本领,自己会写了吗?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结果他没让我失望,作业比以前整齐了,字也规范了很多,信心也增强了不少。

积极的期望,多方面的关注,善意的理解,能激发和唤起弱智学生的自信心;而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则是实现期望、培养自信的良方,只要我们倾心关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让弱智孩子树立自信心,成长得更健康。

关注学生自信心培养 篇2

来源:《甘肃教育》第14期

〔关键词〕 学生;自信心;培养;现状;重要性;评价;鼓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14―0049―01

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心理品质,具有自信心这一人格特征的人有着很高的成就动机,他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这些人更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如果说对成功的追求是引力、奋斗是动力,那么自信就是内力,有了这样的内力才能驱动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竞争制胜的行为。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现代学生现状。在现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总要求他们必须不断进步,却很少考虑他们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去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期望。这就使得当代很多学生对什么事都不敢尝试、害怕竞争、害怕失败……

2.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性。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科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

关注学生自信心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教育

一、前言

经过长期在一线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并非不聪明,而是存在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心理,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二、常见的幼儿自信心不足的体现

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各方面都需要再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去塑造。作为自信心这样一种类似于性格的素质也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来的。笔者在与很多幼儿园一线教师沟通中了解到,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没把握;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干预自己的活动时,从不坚持,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缩、让步、放弃意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结束时,谈不清自己做过哪些事,也不善于评价;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因跟从别人,把自己的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对个别事物特别害怕,如有的幼儿怕写字,有的怕计算;在活动中,总是挑选容易的任务,理由是“我能做这个”,“我不行”等等。

三、培养和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思路及方法

针对一些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状态,笔者结合与一线幼儿教师交流的经营,加之自身对于幼儿教育的理解,归纳分析了一些培养和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够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方面能够对家长和幼儿园有所帮助。

1、换位思考,依据幼儿的个性心理特点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特殊的个体。笔者认为,一线幼儿教师应当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比方说,孩子是因为在幼儿园害怕老师才没有自信,还是幼儿在家本身就是缺乏自信的;是因为幼儿家庭生长环境的影响导致幼儿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还是因为幼儿天生胆子小等原因。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往往对自己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当纠其原因,对幼儿进行个别的、多方位的鼓励和教育。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2、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幼儿鼓励性评价。笔者认为,爱是治疗缺乏自信最好的良药,只有爱,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体谅孩子,只有真正理解幼儿,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地肯定幼儿的成绩,让幼儿认识到“我能行”。从而发展其自信心。只要发现幼儿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就应当给以他充分的表扬,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使幼儿提升自信。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幼儿,那么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心理就会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如果经常得到老师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肯定与鼓励中得到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

3、通过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尤其在幼儿园这样一种环境中,主要的教育模式是以游戏为主,教师不仅要引导和教育幼儿参与,教给他们规范的游戏动作和规则,更应当在幼儿不敢于或学习领会动作不好时,积极给予鼓励,让幼儿意识到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4、家校联合,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能力,增强自信心。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教育有机结合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四、结论及建议

关注特殊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篇4

一、导致特殊儿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1. 发展水平的限制

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是建立自信的基础。很多特殊儿童从小就意识到“我和别人长的不同”“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我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 这容易使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被孤立, 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造成行为退缩。随着特殊儿童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 心理的日趋成熟, 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我是不一样的”, 而对特殊儿童而言, “不一样”或许就意味着“不正常”“愚蠢”。自我评价低成了他们缺乏自信最主要的原因。

2. 缺乏真正的成功体验

个体主要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 因此体验成功对于建立自信非常重要。经常获得成功经验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显得十分自信, 而反复失败则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活动中显得被动、退缩, 不愿去尝试完成新的任务。特殊儿童由于受限于各种功能障碍, 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都十分有限, 尤其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 更缺乏尝试完成新任务的机会, 因而很少有成功的体验, 这造成了特殊儿童缺乏自信, 不敢尝试新事物, 不敢接触社会。

3. 家庭因素

相当一部分特殊儿童家长对孩子心存内疚, 试图用各种方式进行补偿, 凡事包办, 过度溺爱。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任何实践锻炼的机会, 没有能够发展出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 也没有和社会接触的经验, 他们一旦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交往, 就会陷入劣势, 导致自我评价过低, 难以建立自信。还有一些家长始终不能接受孩子异于常人的现实, 不愿意配合学校开展特殊教育, 常常否定、批评孩子, 或干脆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 不利于特殊儿童接受自己, 接受现实, 难以建立自信。

4. 社会因素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从社会活动范围来看, 由于不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充分接触社会, 特殊儿童普遍缺乏与家庭成员以外人群的交往机会。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常接触的社会环境仅限于学校、医院和社区, 有限的活动范围使他们无法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阻碍了自信心的提高。

二、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信心

1. 帮助特殊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信心是有能力和被爱的感受的结合, 对于儿童来说, “能力”更多的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即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 是一个人所具备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 具备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儿童建立自信的必要条件。特殊儿童由于认知水平、运动功能以及其他功能的缺陷, 生活自理能力往往较差, 再加上家长的补偿心理, 对孩子过度满足, 容易造成特殊儿童依赖性强的特点。这使特殊儿童惧怕独立, 不利于融入社会。因此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即独立性的提高对于建立自信心至关重要。

在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要注意针对各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 如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要注意其认知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脑瘫儿童应注意配合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要侧重提高沟通能力, 多动症儿童要注意其专注力的培等。

2. 提供给特殊儿童有挑战的任务

儿童是通过完成困难的任务来获得自信的, 当他们能够解决棘手的问题, 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 而不是重复的完成某项简单任务并获得表扬时, 就能获得自信。但是特殊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往往出于保护的目的, 仅仅要求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以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老师们会说“做的很好”, 并且给他们满分, 但是事实上很多特殊儿童知道他们在做简单的事情。也许他们会获得短暂的满足, 但是不会产生真正的自信, 这对他们拥有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没有多少帮助, 当他们遇到真正的生活挑战时, 会立刻跌入谷底。因此, 要仔细评估提供给特殊儿童的作业或任务的难易程度, 让孩子接受有挑战的任务, 而不是给一个没有难度的任务, 并在孩子轻松完成之后随意的表扬。当他们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 挑战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才能真正增强自信。

在提供给特殊儿童恰当的任务同时, 也要进行客观的表扬。老师和家长要细致观察孩子的行为, 对正确的、恰当的行为给予表扬, 做到客观、具体, 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获得表扬, 他取得了什么进步。

3. 无条件的接受孩子

感受被爱是儿童建立自信至关重要的前提, 对于特殊儿童尤其如此。相对于其他人而言, 父母的态度是孩子最为敏感和在意的。特殊儿童的父母在得知孩子存在某种缺陷时往往难以接受, 之后又容易产生补偿或拒绝的心态。这些微妙的变化一旦被特殊儿童察觉, 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特殊儿童的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 并且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接受能够使特殊儿童感受到被爱, 能够帮助父母给予孩子客观的评价及合理的预期, 使父母及特殊儿童双方都能客观的面对现实。这对特殊儿童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良好的自信都是大有裨益的。

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最容易对儿童产生影响的人。作为特殊儿童的老师, 在教授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知识 的同时, 还应注重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 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 在赏识的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 承认差异, 使特殊儿童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

4. 让特殊儿童面对真实的社会

既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社会环境, 让所有人都用恰当的态度对待特殊儿童, 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把社会本来的面貌告诉孩子。大部分家长和教师会向特殊儿童描绘一个安全、幸福、没有危险、没有竞争的童话世界, 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保护独自面对社会, 容易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不知道如何面对周遭异样的眼光, 不知道怎么处理社会中正常存在的竞争, 更不会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 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影响自信的发展。还有一些成人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特殊儿童面前夸大社会的阴暗面, 强调他们今后有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当特殊儿童还没有对自身以及社会产生正常的认知时, 这样的描述无疑会打击他们适应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自信的建立。过度美化或丑化都不能让特殊儿童认识真实的社会, 让孩子面对真相意味着既不要把社会描绘的无限美好没有危险, 也不要夸张的渲染丑恶的一面, 只有客观具体的展现社会中的人和事, 才能帮助特殊儿童确立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信。

三、结语

自信是推动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动力, 即便是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我们在关心特殊儿童各项生理功能发展的同时, 也要关注他们心理发展的问题。帮助特殊儿童减少自卑、发展自信, 更好的融入社会。

摘要:讨论了导致特殊儿童缺乏自信的原因, 并提出了针对这些原因的处理方法。由于种种原因, 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发展受到了阻碍, 影响了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和融入社会的进程。

关键词:特殊儿童,自信心培养,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翠.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150.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5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

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 叶旭瑛 (0578)5084361 5982102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 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资料: 《开启孩子的心扉》

《心理健康指导》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6

赞赏 教师在教学中适度给予学生赞赏,对其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课业要求,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和鼓励每一名学生,充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过错,批评、帮助要讲究方法,决不能伤害学生。

信任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如果教师把对学生的不信任和失望流露于言谈,表现于行动,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校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学生年少无知,天真活泼,心灵纯洁,教师要力求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培养前途,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自强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接纳自己,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受到的挫折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对自己的未来始终充满信心。

实践 如果经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衡量学生的行为,就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学校是学生尝试、探索、实践、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对一切未知事物的渴望,满足学生在探索求知中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7

一是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我能行”“我很棒”,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二是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集体活动。从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长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这种担心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三是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级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时,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8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 能评价他聪明, 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 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 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 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 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 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 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 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 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 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 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在学校, 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 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 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 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 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 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 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 获取足够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 老师就加以指责, 甚至挖苦、讽刺, 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9

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心理品质, 具有自信心这一人格特征的人有着很高的成就动机, 他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这些人更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如果说对成功的追求是引力、奋斗是动力,那么自信就是内力,有了这样的内力才能驱动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竞争制胜的行为。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现代学生现状。 在现代孩子成长过程中 ,父母总要求他们必须不断进步, 却很少考虑他们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 是否有信心去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期望。这就使得当代很多学生对什么事都不敢尝试害怕竞争、害怕失败……

2.培养自信 心的重要 性。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 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 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科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

(1)多作肯定性评价。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这在中小学尤其明显,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2)多角度评价学生。传统教学是看各学科成绩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这样一来,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次的失败, 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自信心,缺乏了上进的勇气。因此,在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兴趣、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人际关系等等。

2.运用鼓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信任激励。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就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 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 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的长处,找出他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2)尊重激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代学生的自尊心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 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3)赏识激励。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 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0

一、赏识和信任, 树立其自信心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 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时, 就认为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就能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 而且可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表扬、多激励, 就会让他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不断变好;而多指责、辱骂就会使学生自暴自弃, 最终逼出一个坏学生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 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 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 并予以赞赏, 让瓦拉赫学化学, 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 它告诉我们: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学生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和支持的话语中不断树立起自信心。

二、注重实践, 因材施教, 激发其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如演讲、辩论、表演、学科大赛等, 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引导学生超越自我。每学期初让学生自主提出本学期的安排, 活动由学生来组织, 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才干, 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制订活动目标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 不要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 令学生“望而生畏”, 而应从较低要求开始, 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 品尝成功的“滋味”, 然后再加大力度, 让学生“拾级而上”。在活动告一段落或结束时, 给予适当的评价。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三、体验成功, 表扬鼓励, 增强其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 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 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 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 产生要取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要善于使用鼓励和表扬,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的评价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 或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时, 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 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和赞扬, 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 使其长久地保持下去。

四、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珍爱自我, 点燃其自信心

接纳自己就是认可自己、喜爱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接纳自己, 就谈不上自信心。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当前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由于长相、智力、性格等原因, 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外貌长相并不是成才、成功的决定因素, 只要勤奋仍然可以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而性格上的弱点只要下决心矫正, 并且方法得当是可以奏效的。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 篇11

对比较年幼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没有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所抱的美好希望,导致其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相反,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设法创设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创设顺境,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好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帮助他们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其自信心。

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

现代心理学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都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同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潜力也不尽平衡,大多数人都有在某些方面相对占优势的发展潜力。教育不仅可以使遗传素质的长处得到发挥,而且可以使其短处得到弥补。如果一个人能在人生早期就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及早采取措施,扬长补短,努力挖掘,则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这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分析自己遗传素质的长处和短处。在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人的潜力很大,只要充满自信,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成才,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但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差异,不能期望人人都拿世界冠军,都得诺贝尔奖……对学生来说,也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优异,出类拔萃。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年纪较小的儿童往往耐心不足,教师要让他们明白:不经过脚踏实地的艰苦努力,美好的前景是难以实现的,使其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

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中外历史上,乃至学生的身边,都有很多天赋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经过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的人。利用儿童、青少年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运用榜样示范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人格化、形象化。运用得当,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在具体做法上,既可列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列举一些虽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成才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了自己的反面事例,来说明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2

一、适时、适度的激励,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做“及时雨”, 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在课堂上, 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 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 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 勇于回答问题, 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 学生学得专注, 也学得开心。但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 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 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要委婉地否定, 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 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二、真情的语言激励,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1. 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语言激励评价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 这时人的头脑清晰, 思维敏捷, 记忆力强, 学习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时, 则思维迟钝, 记忆困难, 学习效率差。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班上有做小动作的同学, 如果老师批评他, 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 甚至有的同学也分散了注意力, 而教师如果通过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 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 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例如, 有的学生在入学时由于以前从没有拿过铅笔, 写出的字很难看, 老师没有责怪他, 而是鼓励他说:“没关系, 老师一看你的手就知道你能写出漂亮的字, 用不了多长时间, 你准能追上大家, 也许还能超过大家呢!”这样的鼓励会使他充满自信, 勤学苦练, 很快就会掌握写字的规律, 写得一手漂亮的铅笔字。试想, 如果教师采取的是批评而不是鼓励的话, 这个孩子不会有进步, 这是教师语言激励的作用。

2. 丰富的语言评价, 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评价语, 使课堂内总是有生机。我对学生的一切表现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例如, 读完课文后, 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有:“读得真不错!你不愧是班里的朗读冠军!”“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读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 大家仔细听听!”“老师觉得, 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在课堂上, 我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 特别是为学生创造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拓展思维, 发展个性, 我经常这样启发: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个人的看法。将来你一定是一位有名的老师。听了你的发言, 真让我感动。老师怎么都没想到呢?你的小脑袋瓜可真灵啊!你愿意教教我吗?……即使有的同学说错了, 我也会给予热情的鼓励:别紧张, 老师相信你, 请你再试一试, 找个伙伴来帮帮你, 一会儿你想好了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 好吗?

3. 因人而异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感受:越是优秀的学生对他们的表扬越是多;越是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 对他们越是斤斤计较, 吹毛求疵。我们面对一群活生生的孩子, 他们性格不同, 生活经历不同, 学习程度不同, 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 评价应当有所区别。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 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 冷漠、责怪、不恰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而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 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 应努力让困难生在课堂上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 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 如做对了, 就立即加以表扬, 让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 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宜要求太高, 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他们的“亮点”———朗读不流畅, 但可能声音响亮;说得不完整, 但可能思路很独特;写得不具体, 但可能字迹很端正……评价学生, 尤其对待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需要教师用放大镜仔细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三、丰富的体态激励,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 动作激励

在人的信息交流中, 体态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年级的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课堂中, 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朗读、提问等树起大拇指, 不住地对他点点头, 带头为他鼓掌, 用手抚摸一下他的头等动作, 使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与肯定,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不断地树立自信。

2. 神情激励

在课堂中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就是常常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 一个赞许的眼神。孩子们是聪明的, 他们会从老师的神情中读出老师的内心想法。教师的积极肯定必然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鼓舞,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就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

上一篇:主体性自主探究下一篇:构建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