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微心理(共10篇)
关注学生微心理 篇1
关注学生微心理
虽然是六年级的大孩子了,但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微妙的心理变化往往通过一些细节反映出来,当一个平时讲究文明礼貌的孩子突然动不动就爆粗口,当一个软弱怯懦的孩子不经意地就叫号挑衅,当一个积极话多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这时候苗头就露出来了,关注孩子们的微心理,及时和他们谈谈心,说说话,了解其内心所想,采取相应措施,令学生止于雷池之外。
言为心声。在平时,说话可以体现人的性情特点、素质修养、处世态度等,当一个人改变了原有的用语习惯、交流方式、语气神情,很可能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诱惑。琪就是班里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每天课间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拉了我的胳膊,围着我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会不停的叫我“妈——妈——”我问她是不是见了谁都叫妈妈?她说才不是呢。问她有一个亲妈有一个后妈,有两个妈妈可以叫还不够吗?她也会开朗的说不够啊。后来我问她为什么叫我妈妈,她的回答很简单:“想让你疼我啊!”。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天课间却因为班里让几个好朋友一起养一盆水仙,她没养,我问她,你和谁是好朋友啊?“和杰!”旁边的杰却回了一句:“我才不跟她是好朋友呢,她刚才上课还说我得瑟呢!”说着生气的回过头去了。再问还有谁是她的朋友,她神情黯然,那段时间一直沉默着。那一刻我的心突然一阵疼,我思索着她为什么会没有朋友,在班里的孩子中努力给她寻找着一位好朋友,上课时用关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孩子们的友谊很快建立起来,她也又开朗活泼了。
目为心窗。眼睛是折射心灵最直接的器官。正常人目光平和,眼神沉稳,眨眼或调整视线比较自然。当一个人有了心事,或是心理上产生了冲突时,眼神会变得迷离、躲闪、呆滞,尽量避免与师长的视线发生接触。桐是班里的小组长,各方面都很优秀,最近的眼神却呆呆的,时不时的会躲开我的目光。我想,应该是因为前几天数学老师上课时为了她后面的女孩子生气,那个小女孩子抄数学作业,数学老师批评那个孩子,语气有些严厉,而抄的作业正好是桐的,所以连带也说了她一句,当时我正好去班里等着放学送队,她挨了批评,很懊丧的低了头。最近几天上课也没有那么积极了。我想她是以为老师不喜欢她了吧,这样下去会影响她的学习。放学送队的时候,我故意问她,那天为什么挨说了?她不好意思的说:“她抄的我的作业。”“你可真是的,以后不能这样了啊!”我故作轻松的说。她抬了头,又使劲点点头。下午来上学,我故意让她帮我做些事情,问些不重要的话,让她知道老师还是很在意她的。
行为心征。心灵支配活动,活动反映心灵。一个人行为上的突然转变,一定有其动机上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刺激或是感染。国生活在一个常常因为父母吵架而受伤的家庭里。最近上课的时候,能积极回答问题的他也不举手了,每天眼睛肿肿的,总是低了头趴在桌子上。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他又上网吧,晚上没回家,所以才导致上课这种情况。于是这天上课我故意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下课的时候打电话向他的父亲了解情况,才知道是晚上因为他弟弟的事情,他父亲打他,哭了一晚上,所以眼睛肿了。第二天在学校门口又与他的父亲见了面,说起他拿了100元钱的事,我答应了他的父亲和他谈谈,但我知道他是一个面对着老师一句话也不愿意说的孩子。下午让他管纪律的时候,走到讲台时,我问他最近发生了些什么事,让他写在晚上的日记中。
微心理虽然微小,但隐藏得并不深,往往可以成为老师因势利导的关键。关注学生的微心理,及时的进行处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注学生微心理 篇2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在学校与老师相处, 心理上渴望与老师交流, 教师应该胸怀一颗平等的心去与之交流, 尊重学生的感受, 哪怕对教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举足轻重的, 学生感情稚嫩却丰富, 甚至对花草虫鱼、猪猫狗羊之类都会布施自己的情感, 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这份纯洁朴实的感情, 俯身倾听孩子的呼声。教师如果利用自身的权威性拒绝与学生的沟通, 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受到与教师的平等地位, 交流谈何容易, 所以教师有必要聆听学生的心声, 重视学生的感觉, 引导学生主动交流, 吐露心声, 排解心中的压抑与苦闷。如学生跳大绳比赛时, 尽管学生在训练中跳得很棒, 但在正式的比赛中出现了一次小失误, 事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并引导学生面对结果, 在今后的小事中注重细节, 使孩子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种种挫败。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他们一起参与, 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树立了教师的威信, 平常的小事让我们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他们学习的强劲动力。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教师要善于以目传神, 以目传情, 以目传意, 把自己的坦诚、信任、关怀、体谅和期待的复杂情感通过双目传播给学生。
二、尊重和赏识学生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赏识, 这也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的社会化的需要之一。能否得到尊重和赏识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态度, 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更为强烈。赏识不仅是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动力, 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其一生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程度和赏识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 勇于实现自我的人才。我们在工作中应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 使他充满自信, 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让表扬和鼓励成为他走向成功的催化剂。例如, 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 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应向高标准看齐, 不要浪费了自己这块好“材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 也不要歧视他们, 而是鼓励他们尽量争取多学一点知识, 同时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 就及时地给予表扬, 使他们不至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对未来充满信心。切不可横挑鼻子竖挑眼, 让学生充满失败感
三、宽容和理解学生
教师的宽容和对学生的理解, 不是对学生错误的妥协和放任自流, 而是在教育学生的具体过程中, 严格要求学生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 是在某些步骤和某些方面, 做出一定的程度的让步, 目的是给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一次机会。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严中有宽, “严”和“宽”不是绝对对立, 而是有机的统一。教师的教育艺术恰恰就体现在“严”和“宽”的适度结合之中。严不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 而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后, 能在老师的宽容下, 同学们的理解中, 使他自觉地改正错误。
现在的青少年, 特别是独生子女, 是最要强、最自尊, 也是最敏感的, 很多学生最容易偏激、冲动、是非观念不清, 很难克制自己的情绪, 无意间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绝不是某些人动辄训之的那种“道德品质败坏”的学生。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地替他们着想, 了解他们的感受, 尽可能给他们留些“面子”, 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这样做学生不但容易接受, 效果也比一般的批评要奏效。如在一次上课时, 同学们都集中精力地听我讲课, 忽然一个男同学在门外喊“报告”, 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一下子被打乱了。有的同学很生气地说:“不让他进来, 迟到这么长时间……”我当时也很生气, 可冷静地想了一下, 还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对全班学生说:“让他先上课吧!他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 否则他不会迟到的。”于是, 就招呼这位同学进教室上课。此时, 这位同学热泪盈眶, 下课后, 他红着脸找我道歉说:“今天上课迟到, 是因为我妈妈生病了, 耽误了上课的时间。”我很庆幸没有不问青红皂白批评这位学生, 而且我被这位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事所感动。教师处理学生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其方式方法很重要, 教师的一言一行, 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当学生遇到困惑时, 教师要用博学的才智给学生宽心;当学生遇到挫折时, 教师要给学生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 教师要全力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欢心;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帮助使学生温心。
四、呵护和关怀学生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是未来的栋梁。他们离开父母, 来到学校, 在情感上、心理上是孤独的, 教师要用慈母般的心诚挚地呵护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班集体成员,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体会到关爱, 立身于班集体中就不再孤独, 也就不会成长为性格孤僻的人。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爱心, 以炽热的母爱之心, 满腔的热情, 出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 以母爱的温情去感化他们, 以诚挚的情感去启迪他们的心灵。因为有爱心就有高度的责任感, 勤于观察留心学生的一言一行, 及时发现那些属于心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 分析其原因, 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如有的后进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就沉淀着太重的负荷, 心理脆弱, 感情上受到压抑;有的学生因家庭不和缺乏应有的温情爱抚, 使之形成孤僻的性格;有的由于学习成绩差而旷课逃学, 自暴自弃。这就要老师对这些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 以真诚的爱子之心去关怀呵护他们, 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 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 陶冶他们的情操。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塑造他们的心灵, 开发他们的智慧。
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学生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策略
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世界卫生组织(WHO)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家庭、学校、社会给予许多的厚望,在成长过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据报道: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五分之一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广泛存在。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健康的心理,培养健康的学生呢?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离异、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异常和行为异常。(2)学校环境,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例如,校风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整,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3)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地影响、毒害着学生的心灵。影视剧中黑帮称王称霸的镜头,游戏中的置人于死地的“斗狠”,都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留下不良记录,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上容易冲动,紧张事件的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等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2.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来看,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亦出现厌学情绪。据统计表明,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部分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此外,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挫折适应等问题也在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是先决条件。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家校合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和家长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成才极为重要。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3.对学生施以“真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作用
爱,是教育的真谛。它能产生育人的正确动机,能产生关心、尊重、信任学生,要适度地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行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教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矫正心理偏差。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帮助,让学生心中多一份阳光,多一份驱走心灵黑暗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
[2]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
[3]徐鸣.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N].重庆日报,2000.
[4]达文.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实施[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论文集,1999.
关注学生微心理 篇4
中职部教师吴俊召
心理健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浅谈一下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看法和思考。
第一,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我们学校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一定要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园文化。一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教育环境,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二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教育环境。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教学楼上的各式宣传标语,是学生们熏陶心灵窗口;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学生们走近科学的殿堂;绿化带内、垃圾箱前、楼梯口上的温馨提示,是学生们自己的心语„„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学校提出了 “忠诚、笃学、进取、创新”的校训,并以此作为学校宣传橱窗的主题,每一期橱窗内容的更新,都成了学生们肯定自我,张扬个性,展现魅力的所在。很多的学生都说:动漫学院的氛围真不错,做学院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诸如“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等,以提升全体教师都能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觉性。老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教师只有成了让学生可以信任和依赖的朋友,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吧。
第三,贴近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为此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我多次开展了学生心理调查活动,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学生反映的以心理适应问题居多,如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认识自我问题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例如我们班里有一个女生腼腆、胆小,老师每次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总是低着头,脸涨得像块红布,说话的声音都打颤。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要演出,我就有意锻炼这个女生的意志,在班上提议让她表演一个节目,她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不敢”。“试试吧,同学们相信你!”我亲切地鼓励她,最后她迈出了第一步,演表成功了。从此,这个学生变得大胆、开朗起来。
第四,各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在家里娇生惯养,他们较多地生活在亲情血缘关系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主动的奉献,所以他们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遇到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能主动地理解、关心、帮助别人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以商量的口吻,鼓励的语气,启发式的询问,多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可以避免对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渗透了心理
健康教育。
第五,与家长及时沟通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一项新的举措。为此,我利用多种途径重视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特殊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及时了解、跟踪、疏导、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学校提倡“大手牵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努力构建具有“优美的学院环境、和谐的学院氛围、健康的学生心理、积极的学生行为”的学院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的内涵。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先后多次邀请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联谊活动,走进彼此心灵,共育一代新人。
另外,现在学生难教已是普遍性问题,问题学生数越来越多,班主任教师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苦口婆心疏导教育,教师负担重、责任大,已到了难以承受之地步;加上良好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出现了问题一股脑地责怪教育如何如何失职,学校、教师肩负的精神压力太重太重„„其实在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刚刚起步,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缺少应有的指导和培训,几句加强自我学习的口号式话语并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灵成长,任重而道远。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策划 篇5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策划
一、活动背景:
近几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这些让人悲伤的事件
父母离异女大学生多次自杀
父母闹离婚严重伤害了刘海波的心理健康,她服安眠药、酗酒和割腕,几度自杀未遂。考上大学后,她依然感到孤独无助,患上了抑郁症和轻度精神分裂症。
大学生患肺结核无钱医治投河自杀
家在甘肃漳县、就读于宝鸡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包海军,由于患空洞型肺结核,医治费用昂贵,4月15日告别学校回到家乡,后在漳县城的漳河边自杀
北师大学生找工作不顺利 不堪压力自杀
王豪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直很不顺利,悲观失望的他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终选择了自杀。
……
一方面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会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在高中与大学的一个转型过程中,好多人失去了目标,迷失了方向,甚至在自由的环境中放纵自己,内心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同样会产生心理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身边人,大学生是国家以后的主宰者,去关爱这样一个群体,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共同奉献力量的地方。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不仅仅是那些贫困的人民是我们需要帮助的对象,奉献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虽说已经成年,可是很多思想不成熟,也会因为一些事而做出无法挽回的行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导,舒缓,释放他们的不良情绪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举办这个活动就是帮助开导及引导那些迷茫的“孩子”,让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快乐的成长,享受青春,拥抱青春,奋斗青春!
三、活动负责人:
黄思怡
四、活动时间:
2012年五月
五、活动地点:
湖北工业大学
六、活动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生物工程学院心理协会协办
七、活动对象
湖北工业大学全体大学生
八、前期准备
1、找老师谈话,征求学校对本次活动的同意许可
2、与心理协会进行商谈,达成合作协议
4、分配内部人员的工作
5、制作宣传板,心语墙,烦恼箱,欢乐箱
6、预借博学堂
九、所需物品
志愿者帽子X顶,横幅,工作证,照相机,漂亮的信纸,小卡片,笔,心语墙,烦恼箱,欢乐箱,电脑(用于放歌)
十、活动流程:
活动分四个阶段
(一)进行为期五天的摆点宣传活动,同时将心语墙,烦恼箱摆出。
心语墙:给感兴趣的同学发信纸,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可带走写),让他写完后将其折起来并编上号(只要自己认识的标记就行),用图钉钉在心语上,如果谁想帮助他或者想与他交流,可将其取走,然后写下自己的看
法,然后返还到心语墙上(写了的同学一定要多多关注哦),其实这是另一
种交流思想的平台。
烦恼箱:大学生平时的一些困顿,烦恼,甚至是意见,让他们以书写小卡片的形式
投入烦恼箱。
欢乐箱当然就是分享他们快乐的事咯!
(二)心协的负责人负责联系心理老师或者专家,青协及心协其他成员配合整理烦
恼箱及欢乐箱的内容,然后反馈个老师或专家,让他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讲
座。
(三)专家进行心理讲座,工作人员负责维持秩序及服务工作
(四)讲座过后的后几天,利用周末,组织大家去操场high歌(露天ktv)释放压
力,或者租借大礼堂,放一些有关情感释放,励志的电影
十一、注意事项:
1、宣传活动要做到位
2、对于那些有个人信息的同学的心理资料一定要保密保管
3、一定要热情的工作
4、协会一切东西要妥善保管,跟老师沟通时一定要诚恳
5、人员安排一定要精细,明确
十二、经费预算
1、卡片,信纸钱X元
2、专家,老师的矿泉水X元
3租音响唱歌或者电影费X元
其他……
十三、活动总结
活动策划人黄思怡
密切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篇6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许多与生活、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心理特征和不成熟的行为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分析他们产生各种复杂心理现象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对症下药,给予解决。
一、中学生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家长过于娇惯孩子,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任性、自私的坏习惯,对父母依赖性太强,遇事不能自主判断。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的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面对压力无法接受。这种问题的发生,根子在于学生思想、心理不健康。表现在人际关系不佳,情绪不稳定,学习不适应,对他人抱有敌意,过分焦虑,社交恐惧,抑郁、失眠,精神失常等方面,这些心理疾病非常普遍。
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让孩子感到压力太大。二是家庭不和睦,孩子与父母感情疏远,长期不愿与亲人说话,甚至对家庭产生反感。三是父母对孩子与同学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过分怀疑,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四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言语过激,从而引发矛盾。五是家长对孩子的正当行为进行干涉,限制孩子外出活动,害怕孩子学坏了。
这类学生与教师的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师道尊严”思想严重,没有民主,没有平等,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迹。二是教师只管学习,一味地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过分地注重考试成绩,结果使学生思想压力太大,身心不能健康成长。三是教师不认真做家访,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状况,做思想工作没有针对性,致使一些学生与教师产生隔阂。四是教师处事主观武断、偏听偏信、结果处理问题片面,致使学生心里不服,抵触情绪加重。五是个别教师“恨铁不成钢”,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
二、中学生需要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时候,首先态度要诚恳。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态度和蔼,说话和气,心诚则灵,所有矛盾都是可以圆满解决的。其次是家长或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学生身上。再者要有民主意识、平等观念,要细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正确的选择。即使学生某些方面令教师或家长反感,教师和家长也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注意谈话方式,不要出言不逊,以免激化矛盾。可采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方法来加强交流和沟通。(陈连芳 河南)
代教育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中学都没有设置专门课程,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却找不到宣泄的途径。”昨日(20日)下午,省学联代表与新闻媒
体面对面座谈,就“关注社会、组织完善和自身发展”三大类别提出的议案阐述观点,其中中学生代表龚锐斌、吴永良等提出的“关于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议案备受关注。
学生呼唤专业心理辅导
来自茂名的吴永良表示,对于学生心理教育,目前学校没有设置专门课程,虽然发了一本名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书也没有投入教学使用,只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我们有心理问题也没有心理咨询之类比较健康的途径去解决,更多的是任其发展或通过时间去淡化。因为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老师,我们有问题只能找班主任。可能好学生跟班主任之间关系会亲密点,但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生面对班主任总是有压力,更不要说倾诉了。而且班主任也不一定具备专业知识,很多时候他们了解我们的困难,却没办法帮助我们解决。”吴永良说:“所以我觉得中学应该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可以宣泄情绪。”
心理咨询机构宜设在校外
汕头代表林臻同学则认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应该独立于校外存在。“学生很多时候不愿意对相熟的人倾诉心事,反而面对陌生人会‘掏心’。我的一个同学被大家称为‘沉默是金’,从来不搭理老师和其他同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QQ上隐瞒身份跟他聊天,却发现这个平常在我们眼中很冷漠的人在网络里热情洋溢、侃侃而谈。我觉得,学生更愿意跟陌生人谈心事以确保自己的隐私不会被揭开。所以,应该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置专业咨询、倾诉的机构和人员配置,让学生在校外倾诉心事。”
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拢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很突出,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
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瘭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们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我们在咨询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的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还想保送她上大学,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说到她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英语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对方,与对方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你妒母,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头况,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
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三)、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睦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1、引导学生合理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伯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作文 从关注学生“心理”开始 篇7
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产生写作问题的原因。
(一) 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
在训练时文体单一, 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 不重视实用性文体的写作, 脱离社会需要和个体的需要, 更由于作文训练倾向于文学化, 倾向于用文学性语言, 致使缺乏文采的学生体验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这种“自上而下”的要求扼杀了学生的内心需要。
(二) 体会不到成就感
在平时批改作文中, 很多教师非常吝啬自己手中代表“生杀大权”和“权威人士”的分数, 担心分数“放任自流”会给误导学生, 通常只给学生七八十分, 有的甚至按考试标准只给及格分甚至低分。学生的数理化可能经常得100分, 而学生的作文却罕见有100分、90分的。这样, 致使学生失去提高能力、增强信心的直接动机。学生会主动找课外理科题演算, 却很少主动去记录心灵的轨迹。时至今日, 作文仍是中小学各科评分中最难客观化的题目, 给分存在趋中倾向, 难以使优劣不同的作文较大幅度地拉开距离, 致使很多学生当作文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更上一层楼”了。
再者, 学生写作的目的是储存和交流, 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学习和生活, 更好地与他人达到心灵的默契和融合。但很多教师在交流这一点上似乎还缺乏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要交流仅“我”一人, 要交流墙上一贴, 然后就万事大吉。事实上, 学生渴求成功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 别人的一笑一语, 往往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动力。教师要多方面地拓展交流渠道, 不仅在班内、校内交流, 更要走向社会, 把学生的思想和文字推向社会, 以求更多人的认可。
(三) 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
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 若详批每篇作文, 教师即使全力以赴也需要较长时间。而较长的时间也容易使学生淡忘作文的内容, 等批阅完毕发下本子, 学生往往只看个分数就把本子塞入书包,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对作文讲评, 也很难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作文的欠缺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更何况教师本身能力也有优劣高下之分。于是, 学生就不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 更难获得读者——作者意义上的沟通了。
基上所述, 注重学生的心理性因素, 开展作文教学的改革, 应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而激发情感则应成为心理类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只有把学生的感情闸门真正打开, 学生的写作热情才会喷涌而出, 才能生动地、兴致勃勃地去创造。
假如每个人都能尽情构思, 尽兴写作, 那么, 久而久之, 整体的良性写作环境必将形成。所以, 就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开展心理类作文教学的策略问题。
1. 创设写作情境, 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
理解、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 有利于由外而内改变写作者的情绪, 让不同心理的写作在一股强大洪流的带动下奔涌而出, 逐渐归于同一, 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作文辅导的同一性和整体性效果。
2. 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个性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 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研究个性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开端, 对教育工作有重大意义。“从众心理”作为一种吸引力, 对个别心理有障碍、心理有逆反的同学来说, 作用显得很微小, 教师就要因材施教, 作个别的心理类的写作指导, 以达到“感化”“融化”的目的。
3. 确立读者意识, 让学生有成就感。
在作文教学上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知道, 文章是交流的工具, 如果有活生生的、真实的读者, 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英国《国家写作计划》中认为,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 如果其意见和观点能够和其他人一起讨论、研究和分享, 那么其作文能力和写作的满足感会大大提高, 从而使兴趣常葆。
作文教学中, 教师当然是学生的重要读者, 但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为学生建立更多的读者群, 包括同学、家长乃至社会, 特别是向社会推荐,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 并有生以来第一次拿到稿费单的时候, 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不用多说, 早就挂在他们的神情上, 上面所提到的女生, 第一次拿到20元稿费时, 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买了一本书送给我, 并在扉页上题写了“感谢老师”, 让老师与她一同分享写作带来的快乐。
4. 开放作文题目, 让学生心灵自由驰骋。
为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作文宜少作限制, 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 让他们充分展示个性和发展个性, 使他们有东西可写, 有情感可抒, 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的高考、中考多出材料作文, 原因也就在这里, “淡化文体要求”实在是作文教学大纲的一大进步。
我们应该看到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作文训练, 多用命题作文;让学生写随笔虽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但也有“命题”倾向的嫌疑, 学生思维也就多了一道“紧箍咒”而少了许多灵气, 少了想象和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备课时多考虑这个问题, 多采用策略来加以修正和弥补, 在完成单元作文的总目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少作限制, 多点宽松。
针对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 只要我们教师多注重学生的心理性因素, 寻找科学的方法, 进行科学地指导, 这种现象一定可以扭转。当学生轻松灵活地掌握作文的要旨之时, 便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日。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好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但一直以来, 作文教学总走不出“低谷”, 教师口笔耕, 穷思竭虑, 只有多注重学生的心理性因素, 寻找科学的方法, 进行科学指导, 这种现象才可能扭转。
关注学生微心理 篇8
由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已不满足于一粒糖,一个本的奖励,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加上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得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有能力。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联系不够紧密,造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很多问题:厌学情绪严重,对老师的批评抱无所谓态度,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这种厌学情绪有时是受别人影响,有时又在影响着别人。学生存在不良品行,一些学生责任心差,纪律松弛,迟到违反纪律觉得无所谓,有的存在小偷小摸行为,甚至出现家长包庇孩子不良行为的现象。有些常常隐瞒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与班级同学不团结,单独行动不合群,极易生气发怒,好打斗而且凶狠,对老师的教诲感到厌烦,對同学们的帮助有抵触情绪,对家长的教育无理反驳恼怒顶撞。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以上种种心理问题,我在平常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一下以下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的有益转化:
一、借助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新苑学校是一座新建的学校,有一流的环境,教学楼崭新、整洁、明亮,学校的活动场所洁净卫生,充满绿色和生机,学校周围绿树环绕,校内鲜花盛开,校园的楼道内的台阶上都有古诗粘贴,加上每天《弟子规》的朗读,为学生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校开展的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身心,美化了生活,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和班级中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助,教师的心情影响着学生的心情,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三、在平时的工作中贯穿诚信教育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做到,通过全班学生讨论制定的班规必须按规定执行,和家长交流学生情况时,要实事求是,不能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同时要求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答应别人时先考虑自己的能力,真能做到再答应,如果自己答应别人了却没做到,要勇于承担责任,杜绝出了事把责任推给别人的现象。通过诚信教育,学生变得勇于担当了,是非观念增强了,犯错误的少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
四、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思想还比较单纯,有时犯了错误都不知错在哪儿,做事更是不会考虑后果,所以老师不能给孩子贴上“坏孩子”或“好孩子”的标签,我深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都有努力做好的心理,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促使学生向好的方面不断转化,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驿站。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少年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着想,给子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我在平时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电话、短信等方式勤跟家长联系,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六、悄悄话信箱
依据日记平台,设立“悄悄话信箱”,鼓励学生在日记中吐露心声,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的心理困惑及时的给予疏导,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的问题要保密,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信的人,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感爱老师的辛劳就是为了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七、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存辅导三方面。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伙,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式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 篇9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 |
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的相对性
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这说明,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在的,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二、整体协调性
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从心理过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协调体,这种整体协调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意志行为是人格面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从心理结构的几个方面看,一旦它们不能符合规律地进行协调运作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或问题。从个性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看,每个人在其现实性上可划分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
三、发展性
关于微时代的关注作文 篇10
妈妈申请了微信,关注了我,从那天开始只要我发什么下面一定会出现我妈的评论。日子久了,我开始烦躁这种关注。我对她说:“能不能别在下面评论一些老掉牙的话,同学看见会笑话的。”从那以后妈妈再有评论我的朋友圈,我有些后悔,但也没说什么。一次与同学出去玩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了,伤口流了点血但不妨碍走路。我顺手发了条朋友圈说:“不小心把腿摔了,差点就血流成河了。”下面跟着同学开玩笑的评论。一会手机响起,不用想就是我妈,接了电话妈妈着急的问了很多,我挂了电话,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周围的朋友早已习惯了微信上夸张的话语,谁又会真的相信你真的血流成河,心中都清楚只是玩笑罢了,而有人却一直担心着。我删掉了那条微信,退了微信我明白了关注真正含义。在朋友那里我们努力装着可怜,可大家都知道不是真的,只有真正关心你的人一直为你牵肠挂肚。
曾经有个作家玩微博,他对一件事稍有偏激评价就会引起社会的支持与谩骂,渐渐的他退出了微圈,他说:“微博的万人关注的确会给人带来一时快感,但渐渐会发现繁华的微圈会禁锢人的言行,消耗太多时间。”他说的没错,微圈给我们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困扰。那份关注也变了味道。
在微圈上的生活,内心开始想要一种安静与纯粹于是我开始退出那个圈子,摒弃浮躁,视清凉为超脱。生命本就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再繁华也不能删改情节亦或结局最终我们都将回归宁静,舍弃一些擦肩的缘分,因为那是生命的本真。
【关注学生微心理】推荐阅读:
关注学生脆弱的心理06-24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12-15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演讲稿09-02
关注心理健康及公益校园微电影大赛策划书12-18
关注问题学生05-28
关注学生做人教育05-12
关注和善待弱势学生05-11
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05-24
关注学生促进发展06-21
关注学生从预习开始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