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与人生 心得

2024-07-24

慈善与人生 心得(共12篇)

慈善与人生 心得 篇1

实践周讲座之心得体会

(一)——慈善与人生

今天终于迎来了实践周的第一场讲座,由厦门市思明区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坤全先生主讲的“人生与慈善”。整场讲座洋溢在热烈的掌声与不断的欢声当中,非常的融洽和谐,吴会长不仅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慈善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分享了他十六年军旅生活以及在司法局、民政局的个人经历与感想等,加深了我对慈善的理解,使我受益匪浅。

回顾整场讲座,至今仍记忆犹新。吴会长首先讲述了何为慈善,他引用了许多古寺句生动形象的诠释慈善的概念。他说,慈就是慈爱,善就是和善、亲善、吉祥、美好,慈善就是关怀而富有同情心。慈善是一种姿态、一种胸襟、一种艺术。此外,他还旁征引博,列举了许多现实中的例子来解释慈善的真意,比如引用中国慈善总会部长崔乃夫的话:“父母对子女之爱为慈,讲的是纵向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相帮助为善,讲的是横向的关系。”同时,吴坤全会长进一步阐明了商业慈善与平民慈善的区别,他认为平民慈善是老百姓对老百姓自己的爱,是爱的传递,是人们自觉主动表达善的行为。所谓慈善会,是一个民间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商业团体。一个慈善组织是否有着老百姓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组织者秉持着救世者的心态,就绝不是平民慈善,因为受助者和施助者之间是不平等的。慈善是点亮社会的明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其次,吴会长谈到了同学们的学习,他鼓励我们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并建议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要多看申论,培养自己扎实的文字功底,为未来更好的就业做准备。最后,吴会长与我们分享了他十六年当兵,之后被调到司法局,在地方做调解工作,以及最后到民政局做慈善的丰富的个人经历。他说在部队里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人的毅力,人的毅力比刚还要强,并告诫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毅力,在学习上冲浪。之后他着重介绍了自己目前在民政局所做的慈善工作,向大家介绍了慈善会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并号召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主动捐出自己一天的工资,来帮助那些处于苦难和不幸当中的人们。一小时之后,讲座在同学们接连不断的掌声和喝彩声中落下了帷幕。

最后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与收获,在之前对于慈善我一直有很多的困惑,总觉得慈善组织只是打着慈善的名号来使某些人从中获利,一些凝聚社会各界人士爱心的善款总是不可避免的被挪用而不了了之。再者,我认为慈善是一种施舍,讲得难听点就是对人尊严的蔑视,但是通过这场讲座,在吴会长的感化下,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慈善组织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黑暗,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大公无私的人真心的在做慈善,就比如我们的吴会长,更多时候,慈善是透明公开的,它就像阳光一样,照耀我们每个人。此外,慈善虽说是一种

施舍,但是这样的施舍却是一种快乐和满足,必要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施舍呢? 讲座已经结束了,但吴会长的最后说的一句话却仍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如果每个人都付出一点爱,社会就会便得更美。菩萨布施泥塑的,布施石雕的,只要你做善事,你就是真正的活菩萨。”没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恩之心,知慈善、做慈善。那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科学与慈善写就绚丽人生 篇2

为飞机定寿延寿而奋斗

高镇同院士原籍江西都昌,生于1928年11月。1950年,他走出北洋大学航空系的大门不久,就一心扑在飞机结构疲劳研究上,到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已经在这一事业中拼搏了30余年。

对于一般人而言,飞机的安全与可靠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高镇同先生的眼中,事情远非如此。’他给记者拿出了一沓纸,上面用手写体清楚地罗列出2010年发生的飞行事故,看后令人不寒而栗。截至8月17日,2010年世界上已累计发生了72起民用和军用飞机坠毁事故。“这张表还没有加上昨天刚刚发生的伊春空难事故。”聊起前一天发生的空难事故,高镇同先生神态沉重地说:“很多出现事故的飞机,都是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结构可靠性试验和分析,盲目飞行,结果造成灾难。国产运七、运八系列飞机飞行了数百万小时,30多年从未发生结构疲劳断裂事故。实践表明,在结构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研究工作卓有成效。”

曾有报道称,印度使用的前苏联制造的米格飞机已有200余架毁于事故。我国也曾引进或仿制大量米格飞机,却从未发生如此严重后果的事故,其中定寿、延寿的作用非常明显。

飞机还能定寿与延寿?为了解开我的疑惑,高镇同先生随手拿起身边的材料试件解释说,飞机每次空中飞行,一些部位都会在气动载荷下产生变形,只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比如同样一个铝条,我们把它弯到一定地步,它都不会马上断裂,但如果我们来回地掰,可能恢复原形以后看不到裂痕,但是到了一定时期它就会突然断裂。我们的方法就是要测定飞机部件重复承受的载荷,以及在此交变载荷作用下飞机可使用的年限。延寿就是采取经济维修的手段,延长飞机的使用年限。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飞机定延寿工作后。高镇同先生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飞机结构寿命可靠性评定理论体系,创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培养了40余位高端人才。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6部专著;科研成果有4项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9项获部级奖励。在他80寿诞之时,前日本可靠性工程委员会主席石川浩教授称其为“结构可靠性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三尺乒台谱写学科春秋

国家机械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开放实验室主任阎楚良介绍说,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像今天这样进步,没有计算机,没有打字机,北航实验室里只有一台瑞士生产的疲劳试验机,还有一张乒乓球台,高先生早期几本著作都是在这张球台上完成的。在三尺乒台上,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方格纸就是所有的文具。“书稿都是先生用铅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工工整整,包括曲线和图表都是先生自己完成的。我最早见到先生的书是打印后装订成册的。”回想往事,阎楚良仍深有感触。

为了在我国推广疲劳学术研究,高镇同先生除了在北航举办疲劳学习班外,还奔赴全国各地航空厂、所进行讲学。现在一些老同志回忆这段往事,都很感慨:如果当初没有高镇同先生高屋建瓴地讲授,无私地奉献,就没有今天飞机结构定延寿的大好局面。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国家和航空部的关注下,航空系统18个部门,历时10余年完成了一项飞机典型材料疲劳/断裂性能测试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为我国飞机定延寿和结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飞机典型材料疲劳/断裂性能可靠性数据库,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疲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队伍,开垦出了中国飞机结构定延寿的科研领域。整个系统工程就是在高镇同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基础上,高镇同先生完成了《疲劳性能测试》《疲劳应用统计学》,建立了完整的疲劳统计学学科。

在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西飞”)原总工程师聂忠良的脑海中,1982年是一个记忆犹新的年份。当年6月,运七飞机机身疲劳试验进行至5.2万余次飞行循环时突然发生了大面积、不可修复的意外破坏。当时正值运七飞机设计定型的关键时刻。按照当时航空部某领导的说法,国家一级定委的官员把标准定型的大印刚刚拿在手上,却又轻轻放下。为分析此问题,当时的航空部在试验现场组织了“运七机身疲劳试验破坏分析会”,几十位专家组成了专家组,高镇同先生任组长。会议气氛十分紧张,大家私底下都为高镇同先生捏了一把汗,这个组长不同寻常,不好当!但是。高镇同先生最终排除各种干扰,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带领专家组作出了“内压超载引起非正常破坏”的会议结论。结论上报后,国家一级定委很快批准了运七飞机设计定型。这才有了运七飞机1983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货运转客运首次投入载客航线飞行。在几百条航线上,运七飞机曾经是国内最大的机群,后来由运七改型而成的新舟60飞机,出口亚洲、非洲、拉美,共交付了数百架之多。

为培养人才殚精竭虑

高镇同先生在数十年间,培养了40余名研究生,其中多名已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3名学生当选院士。1989年,他获得国家优秀教学奖,并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傅惠民教授和阎楚良教授就是高镇同培养出的博士生中的佼佼者,如今他们均已成为各自领域中的领军人物。阎楚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先后完成了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的“轰六”载荷谱飞行实测、运七军用型飞机载荷谱飞行实测、新舟60飞机载荷谱飞行实测等,为西飞两个系列飞机提供了可靠的载荷环境数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员张福泽这样形容高镇同先生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我滑跑起飞时,他助推;我巡航拼搏时,他加油;我胜利巡航时,他喝彩。30多年后,张福泽依然记得1976年第一次零距离请教高镇同先生的往事。那天,他到高镇同先生家时是上午10点半。一进门,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么有名望的教授,竟与老父老母和一个小侄挤住在约16平方米的一间房子里!讨论完问题已是中午12点,张福泽到学校招待食堂排队买完饭菜,正准备吃时,突然发现高镇同先生提着一个饭盒向他走来。他起先以为高镇同先生也来买饭,但是高镇同先生告诉他:“我给你送一个菜。我们家人多,房间小,无法留你吃饭。这个招待食堂要是来晚了,就没菜了。我怕你买不到菜,给你做了一个菜送来。”对于晚辈,高镇同先生的关心总是这

nlc202309020552

样无微不至。

乐善好施颐晚年

“攀越青山戏海河,世间乐趣何其多。琴棋书画皆称道,为善最乐且自得。”

这是高镇同先生做善事的自述。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高镇同先生将平日节余的68万多元,先后捐给了慈善机构和贫困群众。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高镇同先生已经开始资助困难学生,先后资助学生达200多人次。而当时,高镇同先生本人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只是一般工薪阶层。

2005年11月,江西瑞昌发生地震。地震的第三天,中华慈善总会收到一笔6万元人民币的捐款。捐款人在信中表示:“请将这笔钱转交江西瑞昌慈善总会,用于地震灾区救济灾民。”这笔捐款来自高镇同先生,这也是瑞昌地震后灾区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事后,高镇同先生对当地的媒体说:“既然我是江西人,就应该关心家乡的父老乡亲。”

暮年关切之心更盛

“昔日少年,正值国难当头,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现今中华一方沃土,百花盛开,争芳斗艳。”每每忆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高镇同先生都是一番感慨。

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当时高镇同先生正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读书。学校大门面对一个日本军营,日本兵在这条街上横冲直撞,同学们每天上下学提心吊胆。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灵蒙受了亡国的屈辱,同时也激发了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盼望中国自己能生产飞机、大炮,抵御强敌,由此萌生了长大后学习航空的愿望。

夙愿得偿。1950年,高镇同先生从北洋大学航空系毕业,进入清华大学航空系担任助教。1952年,国家对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新中国第一所航空高等院校——北京航空学院组建,他开始加入到建设北航的队伍中。那一年,他24岁。

北航创建之初,不论工作条件还是生活环境都十分艰苦,但高镇同先生一心只想怎么努力工作。为了减少往返路途上所耗费的时间,他把实验室和办公室当成了家,没有床就用办公桌一拼,没有被褥就用大衣一裹,有时连早饭也省掉了。就这样只用两年时间,从无到有,他开出了全部材料力学的实验课。随后,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光弹性仪和第一枚电阻丝应变片,也从高镇同先生的手中诞生了。为此,他在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8年,北航首次开展飞机座舱模拟的疲劳试验研究,高镇同先生是主要研究人员。1964年,在沈元副院长的支持下。北航成立了以高镇同为首的疲劳研究小组,开始进行疲劳系统的研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镇同先生虽然没有受到多少非人道的折磨,但却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这对一名想有所作为的科技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苦。但是,他没有消沉,他利用一切可以争取的时间去读书,始终没有停止思考,没有停止对疲劳的探索,他把北航图书馆里所有有关疲劳的书都仔细研读了一遍。

如今。年逾82岁的高镇同先生最关心的就是飞机定延寿领域人才的青黄不接。“现在关心我们这种工作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三四十岁的骨干力量太薄弱了。”原来,飞机定延寿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不仅要经常出差,而且做一架飞机结构疲劳实验就需要半年、甚至一两年时间。但这是确定一批飞机安全可靠性所必须做的工作。

高镇同先生还介绍说,中国在飞机定延寿领域处于世界前列,甚至很多发达国家都不如中国。随着飞机出行的普及,飞机安全问题,更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防患于未然。

正如北航教授刘文埏所言:“人们在仰望巨星时,不应只看到耀眼的光环,而更应看重充实而朴素的内涵。我们在敬仰高先生时,不应只看到他辉煌的成就和荣誉,更要学习他创业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高镇同先生不仅树立了一座科学的丰碑,更以自己的爱国热情感染众人,以自己的善举昭示人性之美。在科学与慈善的境界之中,高镇同院士不断谱写着绚丽的人生。

责编木艮

人生与责任学习心得 篇3

今年3月10日参加了由公司组织的郭振武老先生“人生与责任”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从遥远的遥远到现在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而从单个的生命个体来看,人生又是那么的短暂。不论生前身份地位如何,是贫穷还是富有,每个人在生命结束后都将归于尘土。所以每个人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都只是匆匆的过客而已。那么如何利用好自己短暂的一生,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郭老结合自身的经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第一,人生如旅,责任是旅途中必背的行囊。有人说,人是为还债而生,债还完人便魂归菩提。这种说法有点道理,因为每个人从来到人世那一刻一起,便肩负了对亲朋的责任,对社会国家的责任。这种与生俱来的责任,伴随每个人的一生。这种责任虽是无形的,但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视而不见,每个敢作敢为的人都会勇敢承担。只有那些唯我独尊、利欲熏心的人才会藐视责任。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于在承担,所有人都担好自己的那份责任,我们的人生将会创造出恩泽万世的价值与财富。

第二,人生如旅,旅行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目标和方向,人只能四处游荡或者坐以待毙。茫茫人生,哪个方向才是最佳航向?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迷惘?在我们的人生旅途开始之前,就要订立一个目标,在旅途中因时制宜的再订立一些可行的小目标,有了目标的指引,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方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不至于迷惘。才有可能在困难面前坚守一份执着,朝着目标勇敢前行。郭老说:“当你每次遇到困难与磨难时,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从困境中走出来,遇到的越多,你就站的越高”。这句看似朴实的话,却道出了人克服困难勇敢前行的必要性。那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永远不会将困难视为仇雠,反而把困难当作人生的阅历,淡然处之。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之上。用正确的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我们肩负的那份责任,自然可以轻松处之。

第三,人生如旅,必须时时做好准备。郭老说:“机会就是平时的准备。我们准备什么?我们要准备知识。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学习”。如果把人比作一棵草木,学习便是草木生长所必需的阳光雨露和养料水分。不管处在哪个阶段,人生在世不能把学习当做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历代先贤无不把学习看作生命中的重中之中,相反,只有那些无为之人才将学习视为浮云,虚度一生。现如今,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工作对每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是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适应社会的必备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篇4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哲学与人生读书心得精选 篇5

读了《哲学与人生》,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浅谈下自己的读后感悟。

哲学教给我的那些事

傅佩荣老师说“哲学是必需的”。我们人类天性之中都有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需要我们超越感性限制,发现真理,并积极印证,而这些的首要基础就是培养思考习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明白了培养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思考的习惯是绝对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个性。遇到事情都喜欢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而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我以前就是一个极不爱思考的人,懒惰喜欢依赖别人。从小就按部就班地十分自然的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知道高一的时候,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如此努力第学习,我才醒悟我学习只是因为我习惯地认为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是我应该走的路,但是从来没思考我能用学到的去做什么。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发生了事情总是潜意识里看被别人的反应,读书时也总是立刻信以为真。而现在我明白没有思考的人生是空洞而盲目的。只有学会思考,遇事冷静下来想清楚并在无疑处有疑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

葡萄聖手的“慈善”人生 篇6

他就是徐平,當代著名書畫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人民日報《新聞戰線》藝術顧問,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會員。

徐平自幼在外祖父的引領下學習書藝,文化薰陶奠定了書畫創作的堅實基礎。經過數年勤鑽苦研,徐平博採眾長,吸納古今,漸漸在書畫界獨樹一幟。他的書法具有大漠雄渾,淩岩峭壁之勢,為人稱道。在國畫藝術方面,他擅長“墨葡萄”,片片葡葉點綴其間,鳥兒枝頭雀躍,雖無濃墨重彩的明麗顏色,卻無法掩飾秋日洋溢的豐碩喜悅,質樸而不乏味,熱情而不張揚,內斂而不造作,將國畫運用水墨傳神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墨葡萄”多次被各國政要和收藏家收藏,在藝壇更是享有“聖手葡萄”的美譽。

徐平生於軍人世家,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子承父業,在軍隊完成藝術夢想,完成了一個男人的蛻變與成長。毫無疑問,嚴格的家庭教育和軍人世家的硬朗家風對他的藝術啟蒙之路產生過深遠影響。在部隊,他幸運地結識了軍旅畫家陳雷,這位師長兼前輩給予他指導與幫助,當他對藝術創作搖擺不定、迷茫困惑時,陳雷無私的引導幫助他度過難關。

徐平擅長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他的榜書意態恢宏,草書狂蕩不羈,行書酐暢自如,隸書挺拔蒼勁。對完美的追求是徐平藝術人生不變的主題,在書法創作中,他常常自提詩作以表達情感,好詩佳作不斷。他的書法不是筆墨的點弄,而是心靈與藝術的深度溝通。

這一點在他創作的《岳陽樓記》書法四條屏中尤其矚目,神、韻、氣三個方面精益求精,這是天分與勤勉的融合,自然和人文的濃縮。

徐平生在蘇北,長在東北,他的畫作集南北方情韻於一身。南方的靈秀雋永,與北方的大氣渾厚成為其作品基調。他的身上流淌著兩種不同文化的特質,地理因素早就多元性,使他的畫風多變,時而如峰巒疊起的群山,時而如甘甜清冽的溪泉。

詩、書、畫皆通的徐平在近年來的各項比賽中屢屢獲獎,行書作品《沁園春·雪》曾被人民大會堂收藏。2013年在雪鄉牡丹江舉辦的“墨染春秋”個人書畫展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影響了一代書畫家。他曾出版《墨染春秋畫集》《墨舞人生畫集》《墨海揚帆》三部畫集和多篇書法漫談,作品同時在書畫頻道中播出。在文化部與六大媒體聯合主辦的“建國六十周年書畫大賽”中,他的作品榮獲金獎,同時被《中國當代名人大辭典》、《中國書畫藝術傳世經典》、《共和國書畫甲子大典》、《藝術品收藏》等雜誌收錄。

名利雙收之時,徐平走上慈善之路,多年來,他熱心公益活動,多次為慈善事業捐贈作品。2013年,在牡丹江市舉辦的個人書畫展上,開幕當天就將首幅售出作品捐獻雅安災區,為災區獻出愛心。

徐平,字嵐峰,1956 年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人民日報《新聞戰線》藝術顧問,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會員。

多年來成功舉辦個人書畫作品展,作品在“建國六十周年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作品被《中國當代書畫名人大辭典》《中國書畫藝術傳世精典》《共和國書畫甲子大典》《藝術品收藏》《鑒寶》《英傑會》《中國農村信用合作報》《中國影視節目資訊網》等雜誌收錄及刊登。近期作品榮登《人民日報(新聞戰線)書畫專刊》《2015當代書畫名家優秀作品展》《中央國家機關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集》《榮獲2015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最佳藝術創作獎》。

2013年5月在雪鄉牡丹江成功舉辦《墨染春秋》個人書畫展;2015年12月在山東青州成功舉辦《華中緣 筆墨情》花鳥畫精品展;2016年在山東臨朐成功舉辦《清風徐來繪丹青》當代著名書畫家徐平作品全國巡迴展。曾出版《墨染春秋畫集》《墨舞人生畫集》《墨海揚帆》三部畫集和多篇書法漫談,作品同時在書畫頻道中播出。在國畫藝術方面由其擅長畫《墨葡萄》,《墨葡萄》多次被各國政要和收藏家收藏,在藝壇更是享有“聖手葡萄”的美意。

今年4月代表北京市政府參加了“2016年京台文化創意產業展”,參會期間受到台灣各界人士的拜訪及接見,其中書法作品被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及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收藏,為兩岸文化交流作出貢獻。多年來,熱心公益活動,多次參加為《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捐贈作品,為屈正愛心基金會《大愛正心》捐贈活動等。

《人生》读后感心得与感悟 篇7

《人生》讲述了主角高加林因为高明楼(农村书记)要安排自己的孩子当教师,从而被迫从教师这一神圣职位到返回农村劳动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起初的高加林,是一个皮白肉嫩的读书人,而刘巧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丽善良的农村女,从小就喜欢着拥有才华的高加林,终于在一次两人并肩回县城的路上,高加林感受到了刘巧珍的热爱,在经过思想上的斗争后,高加林和刘巧珍在一起了。

尽管家里人不停的反对,但刘巧珍的坚决和对高加林的爱不曾动摇半分,就在谣言和反对声将戛然而止时,峰回路传,高加林的舅舅高玉智回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局局长这一身份,虽然高玉智谨守党的纪律,不让高加林走后门工作,但奈何手底下的“聪明人”把高加林推上了县城里的“通讯干部”,从此高加林大展身手。

黄亚萍是高加林的高中女友,在得知高加林来到县城后,旧情复发,与现男友张克南分手,与高加林在一起。高加林在一次与刘巧珍的聊天中,发现自己对于刘巧珍所念叨的琐事已经感到厌烦,就像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对话,最后决定和她分手和黄亚萍在一起。

故事的最后是凄美的,高加林被张克南妈妈举报走后门,被遣回农村劳动,并且发现自己喜欢的是刘巧珍,在愧疚与后悔之下,与黄亚萍再次分手,但当他回去后,刘巧珍已经结婚了。

慈善与人生 心得 篇8

叶圣陶老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与人生》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该书中的所选论著文体丰富多彩、语言自然灵动、文化底蕴深厚、现代特色浓郁,值得一读。叶圣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学生的终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正是关注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首先,教师心中有学生,要想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想到学生今后的不需要教也能终生学习这个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教师就可能时时处处考虑到,现在的每一堂课,都将使学生获得整个一辈子的能力,每一次的教都将使学生获得“自求得之”的具体方法。其次,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的观念,老师的身份角色,是“导”,是辅导、引导、开导。

再次,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该肯定学生的差异,而绝对不能强求一律,强求整齐划一,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千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丰富多样。让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塑造人的个性。

总之,教师“导“,应该以学生的学为重心,以教学的对象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教师的导,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心中有了学生,想到了学生的未来,就能自然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主体地位,就能关注学生的个性,而一旦关注了充满个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程教学中。一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适时地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和神态,来激发学生的新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语文课上成诗意的语文课。苏霍姆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传授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

这就是说,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愿意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教师要有同理心,时刻想着如果我处在学生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反应,不然就可能以教育的名义伤害了学生而不自知,在动机和结果之间出现巨大反差。

除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以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学生都有可能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都能成材、成功。这是教育的真谛。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双方都要付出心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局限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去呵护,去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越俎代疱”。学生发展过程中会有“真实的残缺”,而“真实的残缺胜过虚假的完美”。因为是真实的,所以才是可贵的。因为是残缺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关心,才需要我们去引导,才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完善。所以关注、呵护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认知过程,成长的需求。我们经过努力会收获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刘国林:慈善是人生幸福的谢幕 篇9

“公信力是慈善的生命”

在中国,单位前头能挂个“中国”、“中华”的牌子,是得有些背景和实力的。老百姓真正认识中华慈善总会,还是从1998年那次大洪水开始。1998年8月16日,中华慈善总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红十字会联手,举办了中国第一台电视募捐专场晚会。对这场晚会的效果,当时的央视台长杨伟光心怀忐忑,中华慈善总会也不敢过于乐观,最初的目标是能募集到2000万元善款。谁知道消息传出,慈善总会在北京西单附近二龙路的办公楼立即陷入人流的滔滔“洪水”之中:办公楼前的广场、所有的楼层都被人流堵塞,捐款的、捐物的、捐赠救灾海报的、请求分配救援工作的、贡献点子的,人们扶老携幼地赶来,还有不少外地人坐飞机火车赶来。许多学校的大学生赶来后自发地按学校组成志愿队帮助工作,许多餐饮公司为大家免费供饭、送餐,连续几天每天都开出上百号人的流水席……一天早上,因为还没到上班时间,警卫不许捐款者进入,等了一晚上的捐助者竟然和警卫发生了冲突。那台晚会,一下子就筹到3亿多元的捐赠资金和物资,创造了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神话,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中国慈善的先锋航母也空前突出。

那个时候,距离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不过四年。现在,中华慈善总会这艘“航母”的体量已今非昔比,曾经创造的慈善“神话”也早已被更新的纪录刷新变成了一段平和的记忆。截至目前,中华慈善总会直接募集的慈善款物折合人民币已达到40多亿元,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拥有280多个会员单位,在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八大方面同时实施着几十个慈善项目,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国、规模巨大的慈善援助体系。1998年,中华慈善总会加入了国际联合劝募协会,成为该组织中唯一的中国会员。

采访刘国林秘书长的时候,慈善领域正是硝烟滚滚。某位文化名人正深陷“捐款门”难以自拔,差点被网络上的口水淹没。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官方网站上,《抗震救灾捐款详细名单》、《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收支及使用情况公示》正静悄悄地挂着,同时一份“在线募捐名单”正滚动播出,捐款的名字和数额标得清清楚楚,几个人捐了一元钱,名字也赫然在列。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华慈善总会专门就抗震救灾接收捐赠情况向全社会作了汇报:截至2009年4月30日,中华慈善总会本身,不包括280多个地方会员单位,共接收抗震救灾捐赠款物10.882亿多元,其中资金9.272亿元,物资折款1.61亿元。中华慈善总会对资金的拨付、立项情况都作了详细说明,以兑现“不负捐者情,交出明白卷”的承诺。“机构的公信力关系我们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对善款的管理和公开透明高度重视。”刘国林很强调这一点。

零风险生存

中華慈善总会成立之初,虽然对外宣称自己是“民间社团”,但它和政府的密切关系也使其身份一度遭人热议。首任会长崔乃夫是民政部前部长,民政部因机构改革分流安置的部分人员,也直接进了中华慈善总会。民政部曾要求中华慈善总会申报国有资产,甚至要求把捐款也当作“国有资产”进行申报。刘国林说,其实中华慈善总会是独立的社团法人,虽然早期政府机关分流一部分人员“支持”了总会,但这部分人员还是属于公务员编制,在总会这边只拿补贴,相当于“准志愿者”。中华慈善总会不拿国家一分拨款,生存发展都要靠自己解决。

那中华慈善总会是怎么解决生存发展问题的呢?记者对此很感兴趣。就记者了解,国内一些慈善机构的运作资金要么来自接收、拨付善款的时间差形成的利息,要么来自将原始资金进行投资的增值。中华慈善总会成立时有一笔创始基金,也曾将这笔基金拿出来投资增值,但最后这笔钱却遭遇很大风险。刘国林对记者介绍说。中华慈善总会现在的运作经费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创始基金的利息。现在每年还有热心人士向总会的创始基金捐款,使得创始基金的本金不断增加,利息也水涨船高。虽然现在利率不高,但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二是项目管理经费。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中华慈善总会对每个项目的运作会在合同中规定一笔管理费用,直接从捐款总额中列支。这一点刚开始有些捐赠者不理解,但现在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这种做法已经被普遍认可。联合国一个驻华机构让中华慈善总会做一个公益项目,主动问“管理费用是多少”,根本不需要做说服工作。“我们是零投资,零风险。创始基金是我们的高压线,坚决不碰。”从刘国林坚决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慈善总会已经进入稳健运行的轨道。

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团体会员,这些会员和总会是什么关系呢?刘国林解释说,这些会员和总会仅仅是伙伴关系,入会的会费很低,总会只是在政策上发挥指导作用。总会通过团体会员密切和下边的关系,团体会员则可享受总会提供的信息资讯,团体会员都是独立法人。中华慈善总会还有自己的理事和个人会员,成员包括白岩松、朱军、李谷一等社会名流。刘国林说,个人会员和理事的条件不绝对,但一般是捐赠大户或者是热心公益、有社会影响的知名人士。成为中华慈善总会的理事,是一项很大的荣誉,不少知名人士很在意这个称呼。

要钱重要,管好用好钱更重要

中华慈善总会在海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目前接受的捐赠中,海外捐赠占了大部分。记者问刘国林,是先有项目还是拿到钱后再设计项目?刘国林说:几种情况都有。一般是三种情况:总会先设计出项目,再用这个平台去劝募;或者是捐赠人有明确的意向,收到捐赠后即投到指定的项目上去;还有就是捐赠者有意捐款,但不知道用到哪个方向,中华慈善总会根据现有的方向给他建议。刘国林认为,趋势是主动劝募。“你不能守株待兔,你要设计产品。比如我做一个帮助儿童的项目,给弱势群体的残疾儿童搞一个电脑教室,我们设计好了方案,给捐赠者挂个铜牌,效果非常好。”“逐步走向创业,类似招商引资,拿出一系列方案,这个一百万,那个三百万……你可以挑选,我们尊重个人意愿”。在劝募方面,刘国林已经很有心得:“现在钱不好筹,劝募很重要。国内现在还主要是筹募,国际上一些大公司,随时保持和慈善机构往来,他有这个预算,所以早期就去游说。我们也在做这个事,跨国公司一般都有这个意识。”刘国林

说,劝募并不让人反感,但要讲究方法,讲究频率。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平时开着车,有人拦住车要钱,反复几次,就让人反感了。

记者笑着问刘国林:“你目前的工作,是不是主要就是向人要钱?”他却摇摇头:“重点还是管理,协助会长日常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制定、把关,对捐赠者合同管理等等,占据了我很多时间。项目捐赠、大额捐赠是要签约的,这就有对慈善政策的把握,防止捐赠者的钱稀里糊涂进,稀里糊涂出。”因为项目管理严格,刘国林说,到目前为止中华慈善总会还没有碰到捐赠者开空头支票的情况。善款到账多少就开多少票据,企业按照实际到账款项享受法定的免税额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分期付款,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灵活调整等等。虽然慈善机构只是“过路财神”,但刘国林很担心对慈善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他希望慈善机构间的竞争更加规范,用服务、口碑而不是一些不当手段去拉来善款。“千万不要掘断黄泉水不流啊。”刘国林说。

慈善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刘国林没有像一般人接受采访那样一问一答。随着采访的深入,你会发现刘国林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工作者和政府官员的那种能力会自然显露出来。他虽然在秘书长庄上才两年,但对慈善的思考显然相当深入。他把当前慈善领域的热门话题概括为“四大环境”、“十大关系”、“三个误区”,你没有同到的問题,他也并给你解答了,概括能力、理论水平非常人能比。“用科学发展观认识中国慈善之路怎么走,这是个大问题。”刘国林说。

刘国林认为发展慈善事业需要四个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人文环境。他反对慈善机构完全回归民间,认为那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刘国林认为,政府在政治动员上有绝对优势,捐赠者在当前还是更信赖政府。依靠政府,慈善机构才可能动员起很多的资源。中华慈善总会现在的领导班子全部是退休的政府官员,可以说是佐证了刘国林的观点。刘国林认为,当前的媒体对慈善的认识还有偏差和不足,尤其对慈善机构的宣传收取高额费用,这和慈善本身的公益性背道而驰。记者问他,当前制约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刘国林概括为“认识论”,引伸出他的“十大关系”话题。

刘国林谈到了慈善机构和政府的关系,机构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关系,激情慈善和理性慈善的关系。市场开发与整合的关系,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富人慈善和公民慈善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等等,体现了刘国林对慈善事业的整体思考,如果展开来,必然是一篇宏文。不过在记者看来,更能体现刘国林个性色彩的,是他对当下某些认识“误区”的阐述,这让人也感受到了当前慈善工作者的某种无奈:

一是慈善万能论。有人把慈善机构看成是政府,似乎你无所不能,实际上慈善事业只是政府作用的补充。

二是慈善是无条件的。实际上捐赠者的范围、能力都是有限的,对捐助者的救助也不是无限的,可能援助你半年,可能是一年,这里面有一个救助政策的问题。

三是无成本论。慈善是有成本的,管理成本、运作成本等等。不少捐赠者有误区,受援者也有误区,给一百万就要全部拨出去,受援者也希望一分不少,没有考虑到这笔钱从进到出需要很多环节和成本。

“慈善机构不等同政府部门。我们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量力而行,有可为也有不可为。”说这话的时候,我似乎看到眼前的刘国林不仅仅是一个亲切的邻家大爷了,而是一个据理力争的慈善老兵。

慈善与人生 心得 篇10

我们不能同往年一样聚会,不能外出旅游,甚至让有的人不能回家与家人团圆,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改变了今年人们的生活。疫情的迅速蔓延,超出了人们的意料,每个人都时时刻刻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趋势,疫情影响着每个人。

疫情,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普通平凡的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只是注意个人卫生,认真防范,减少或不要外出,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更为他人的生命负责!时刻关注疫情新闻,通过网络进行适当的捐款。我们不必过于紧张,更不能恐慌,不能听到虚假新闻大惊小怪,更不能乱传虚假新闻,扰乱人心。我们要尊重那些在战场上的白衣天使,对他们而言,“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要配合防控,相信医学,不再去吃野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们尊敬的主席都如此坚信会战胜这场战争,我们就更要好好配合,愿疫情早日结束,我们早日回归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生活!

慈善与人生 心得 篇11

,.,[ 杨受成作为英皇集团主席,他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全集团的表率,慈善事业更是如此。2012年杨受成就曾率集团捐助500万支持奥比斯打造新一代的眼科飞机医院。协力邀容祖儿挺身而出,呼吁全城以行动支持奥比斯更换新飞机,帮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失明人士重见光明。容祖儿表示现在就是团结善心的时刻,她说:现役飞机医院已经飞行了 18 年,奥比斯很需要新的飞机。幸运地,奥比斯已经得到善心机构免费捐出一架 MD-10 型号的货运机,只要全城齐心合力,筹足资金就能够改建成新的眼科飞机医院。,.;’[]

慈善的价值与担当 篇12

周 森

我是一个艺术工作者,确切地说我是一个书画艺术职业从事者。在我二十多年的职业书画艺

术生涯持续过程中,不但完成了从不涉尘世的农村青年到中国三峡画院院长的人生递进,从书画爱

好者到书画艺术职业从事者的职业转换,更重要的是在通过不断完善书画的外在形式与审美内涵

本身的同时完善了我的整个人生,完善了我博大仁爱的世界观。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慈善与公益事业。所以,我谨对慈善文化与慈善价值观谈谈我个人的

看法。

一、名实范畴与认识观念陈述

什么是慈善?中国有句古话,那就是“人性本善”,三字经也有“入之初,性本善”之言。善是善良、美好之意,善与恶作为对立的概念,在中国文明社会里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如今在“善”的前面加一个“慈”,组成“慈善”,大多数人认为“慈善”属组合词语。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慈”是修饰“善”的,在这里善是本体。慈的本意原是指父母的爱,引申为凡怜爱之称。佛家以“慈悲”为怀,以“慈悲”为修行的重要依据。佛教谓对一切众生给予欢乐为“慈”,拔除苦难为“悲”。《大智度论》二十七就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乘佛教以此为修行的重要依据”(见《辞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定论:用怜爱之心作出的善举,并且使被接受方因此得到欢乐、拔除苦难,就是慈善。

综上所述,一切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行为都是善行。我们说忠孝仁爱是善,因为这些都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和世界文明而言,凡是有利于继承与发展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就是善。反之,凡是善的都应有利于民族、国家、世界文明基业的继承与发展。

儒家的古典著述《中庸》里就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一表述实质上是揭示亲情之爱与爱人的内涵。爱父母,爱子女,夫妻相爱,兄弟姐妹之间的胞情之爱,是人类亲情的自然表露。

亲情仁爱的自然延伸,便是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人的关爱,其中包括同宗人,社区人乃至整个民族,一国同胞,世界兄弟。

任何一个发育成熟的社会,均以尊老爱幼为社会公德,因为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不仅他们需要,而且人们应该给予特别的关爱与呵护,这恰好体现着善心的自然流露。

人类的本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应是一切人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社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国家的养民、惠民、富民政策、法律原则、社会道德、价值观、美学观等等,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准则:扬善抑恶。我认为,正是人的这种普遍“善”本性创造了人类的灿烂文明。

二、树立正确的慈善文化与慈善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来有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乐善好施、和衷共济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慈善事业在中国很早就成为促进社会治理、维持社会物质文明再生产的必要手段。在政府治理之外,慈善事业亦是民间社会关系建构的基本形式之一。虽然从表面上看民间的一些义举只是社会救助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慈善事业对改善民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物质文明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慈善事业作为一种民间的社会互济形式,从来就没有停滞过。纵观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慈善事业对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缓解社会矛盾和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义善之举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形成了灿烂的、足以使我们为之自豪的慈善文化。

慈善文化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环境归根到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当前来说,慈善事业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社会和整个市场环境当做我们的工作平台,进取和创新,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密切结合起来,提高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慈善文化的精神实质是无私奉献精神。弘扬慈善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冲突,调和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基于慈善事业的宗旨,弘扬利他主义价值观,我们就要确立如下理念:

1.树立平等互助的“善行”理念。我国现代慈善事业作为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超越了施舍恩赐的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新内涵,帮助了弱者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帮助了社会,实现了自身的生活理念和价值目标。

2.树立公民慈善义务的“行善”理念。任何一个公民都有帮助“弱者”的“行善”义务。“弱者” 在这里永远是相对而言的,即相对于公民自己。“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事业成

功的人必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慈善者。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也有责任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

会做出贡献。3.树立慈善无界的“善施”理念。要构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协作平台,强化“大慈善” 的社会观念,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化程度。

4.树立全新的“慈善”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把慈善事业摆上了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

部分,这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必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看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事业正在大踏步前进。在这个每天都在发展新的变化的时代里,结合本土实践,转变传统对“善” 的认识,树立符台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全新的“慈善”理念,开创现代慈善事业与慈善文化的新

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慈善文化建设。彰显慈善文化价值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它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社会氛围,也就是需要有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

慈善价值观的支撑。我们在建构慈善文化价值理念的同时,要从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把准自己的

角色定位,在与各种文化的碰撞与磨合中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提高公信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

发展,从而彰显慈善文化所应有的价值。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结合,以推进慈善文化建 设:

1.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以德治国是我们这

个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理应成为两者的

重要载体。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为我们建设慈善文化提供了广

阔的空间。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应该为塑造人性德行,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是慈善文化义不容辞 的责任,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2.慈善文化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即

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中许多优秀的成分,至今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成为我们的行为准

则。中国书法史上就有“人品贵于书品”之说,这说明在传统文化中就已经把人品放到至高无上的

位置了。当今,慈善文化应该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的道德体系做更多的事情。3.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离开了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慈善

机构的准市场化策略告诉我们,慈善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企业文化,慈善机构要与企业建立平

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通过慈善

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培养企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慈善机构与企业达到双赢,并逐步

培育一支慈善家队伍。

4.慈善文化与传播文化相结合。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传媒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

显得重要。它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媒体的推波助

澜。慈善机构与媒体合作开展慈善事业的宣传报道,策划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呼唤社会公

平营造“人文关怀”舆论环境等,都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慈善事业的宣

传报道对于丰富传播文化,提升媒体品牌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慈善公益类的报刊杂志逐年

增多就是一个例证,慈善文化与传播文化的结合已显得越来越紧密。j 5.慈善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慈善不是宗教,慈善文化也不是宗教文化。但是,不论何种

宗教,都有弃恶扬善,救苦救难的思想内容。在中国,不少佛教机构扶贫济困“普渡众生”的善心义举,为配合政府的社会保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彰显了“慈悲济世”的情怀。

佛教机构参与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我们看到大批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无私捐献的时候,他们祈求的是平安幸福,健康长寿。他们得到的回报除了精神的抚慰和对未来希冀,是不是应该引 导他们更多地融入现实生活,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精神化为爱心行动,使慈善文化与佛

教文化有机结合,把慈爱的光和热奉献给社会。

6.慈善文化与精英文化相结合。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导致优胜劣汰,竞争导致人才辈

出。科、教、文、卫、体是精英荟萃之地。精英人物尤其是文艺界的精英人物是公众人物,人们在敬

佩精英们骄人业绩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公益形象,这是公众人物所必须肩负的

社会责任。正因为公众人物的社会感召力,所以慈善事业离不开精英人物的参与。精英人物也应

该成为慈善事业的形象大使回报社会。在中国,慈善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结合做得很不够,精英人物

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慈善机构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两者都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中

国的精英文化应该为创建和谐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综上所述,慈善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

经渗透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深厚的慈善文化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润滑剂,是弱化和柔

化社会矛盾的减震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添加剂,因此,在中国目前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比较突

出的今天,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正如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方国所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加

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整合、丰富社会保障资源,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 有重要意义。

四、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社会和谐就是

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但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是,在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

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心情舒畅、生活幸福。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党 的文献中,这是第一次明确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第一次把发展慈善事业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的。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

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而慈善文化因其彰显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成分,在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慈善事业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慈善事业主要来源于人们的自

愿捐助,其资金和财物不是直接来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环节的必要扣除,受惠者不以进入生产过程

就业为前提,它是富者和一切有能力捐助者在慈善心驱使下的自觉行为,失业者、弱势群体和遭受

各种天灾人祸的困难群体是其主要的受益对象,因此,它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重要补 充。

二、慈善事业有利于缓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情绪,弥合社会裂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 的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必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教育和引导先富起来的人们,兴办慈善事

业、捐助慈善事业、扶贫济困,可以让先富起来的人们树立起乐善好施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广大社

会公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尊重和理解,化解贫困群体的怨愤情绪和不平心理,减少针对富裕阶层的

报复犯罪行为和不稳定因素。

三、慈善事业可调节贫富之间的差距,促进各方面平衡,缓冲各种困难。慈善的各项活动事关困难群众,它代表一个社会阶层的利益需要,鼓励献爱和接受爱心,又是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互动。

因此慈善事业是创造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和谐社会突出:相互平等、开放;恰当差别、回报;互

惠互利、互助。慈善事业突出:扶贫济困、安民;弘扬人道、献爱;缩小差距、互动。所以说建立和谐

社会应重视慈善事业,只有发展慈善事业,才能增进社会和谐,两者之间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作

用的。穷人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时,对社会能起到稳定作用。

四、慈善事业弘扬了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乐善好施、和衷共济的传统美德。举办慈善事业,进

行广泛的慈善宣传,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光大,做慈善好事成了许多人的自觉行

为,从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慈善精神对于社会具有广泛的感召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倡慈善精神,将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仁爱美德有机结合起来。发扬慈善精神,可以感召个人、群体、各种单位、组

织,参加到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事业中来,可以促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有机结合。

“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人类文明史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从不同角度的反思

显示,人们仍将沿着“和为贵”的道路走下去,因为它是正确的。许多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非

常一致地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祥和的社会。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创造一个有序的法治的生存空间和

机会均等的竞争机制,使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资源共享。不但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品

质,更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品质。

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慈善事业,对加速社会财富的第二次分配、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

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

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整合、丰富

社会保障资源,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慈善家的精神支撑

尽管当前的慈善家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价值追求参与了慈善义举。但有一点是令

我们所认同并为之尊重的——那就是他们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也并不一定是无私的或者说

不求回报的,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诠释着“善”的人文关怀内涵。这是他们为之作出义举的精神支撑

和价值依据。

首先,传统的“性善”道德与价值观是他们同情弱者的精神支撑。

传统文化有“人性本善”,在这里“性”是“性理”的性,不是“性情”的性。道家有元亨利贞,儒

家有仁义理智。在这里我们不去对他们所包的深层含义加以详解,仅就“人性本善”对人行为的影

响以及与当今慈善义举的关系作一浅显表述。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极为浓郁的环境中,无疑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因此影响到我们的整个

行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社会普适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是建立在“善”本性基础之上 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第二十章)。这一表述正是揭示亲情

之爱与“爱人”的内涵。“仁”作为五常之首,在古文字学里面应该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本意应该指

两个人以上的社会关系。我们因此可以理解为两个人以上的社会关系应该采取“仁”的处世心 和出世原则。从文化方面讲,正是这一个以“仁”代表的“善”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伦理体系。

在当今,尊老爱幼的社会公德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与发扬,成为人们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精神 支撑。在一个发育成熟的文明社会里,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的关爱与呵护,这恰好体现着“善”心 的自然流露。.

我本人并没有为慈善事业作出多大的贡献。但在个人行为上,我觉得同样在诠释着“善”的文

化精神内涵。我走在大街上,看到无家可归的孩子,看到身患残疾的乞讨者,我都会舍施一点,哪怕是一毛两毛、五毛一块,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我的舍施是发自内心的同情。我想,我这是

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人类要确立弘扬仁人而爱物的精神,使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从人类对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意向总趋势来看,人本主义思想,人性善思想,为人类谋福、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和

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一句话,仁人而爱物的人文关怀思想将日益明显地主导人类可持续 发展战略。仁人爱物的思想自然是源于人类的本性或性善论。这一理论体系是构成当今慈善家做

出慈善义举的内在依据。

其次,“善人有善报”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慈善事业是移富济贫的事业。它主要通过

自愿捐赠的方式来实现较富有的阶层帮助较贫困的阶层,实现阶层之间的良 性良好互动。在这里

慈善家的慈善义举获得的主要就是这种“善人有善报”的精神满足感。

另外,佛教的“慈悲为怀”也是引导个人“善举”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佛教在汉代传人我国,很快和中国本土文化达到了融合,近两千年经久不衰,至今还拥有众多的虔诚的信徒以及信仰佛教 的善男信女。可以说上至领导企业家,下至工人农民,都有我们的佛教信徒。为什么?因为佛家讲

究“慈悲为怀”,佛家以“慈悲”为修行的重要依据和最高境界。正好和中华民族“人性本善”的伦

理思想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准则,使众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慈善义举中来。

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信奉佛家的“慈悲为怀”的宗教理念。我认为宗教精神不应该离开世间,要实践慈悲与博爱就应该多办学校和多开展慈善事业,多参与政治或社会改革,更多地关注现实社

会的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贫苦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为增进

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慈善的价值 纵观全球人类的慈善家,还没有听说哪位真正认识到了慈善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所看到的是,无数善款流向了戒毒、戒烟、犯罪改造、艾滋病防范,特别是贫困的救济等领域,而流向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则是少得可怜。至于用于人类觉醒事业的善款更是闻所未闻。

钱是什么?钱是维护社会整体生命正常运转的血液。在人的身体中,大脑、心脏等器官是至关重要的。与物质化的器官,与物质化的肉身同时存在的,是心灵,是精神系统。对心灵系统的维护应是重中之重。而人类觉醒事业,即人类心灵事业则是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人类觉醒了,明白了,就会自然地实现和合,合一,人类所有的危机就会化解。

上一篇:抗菌素合理使用原则下一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宣传片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