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一章复习资料

2024-06-08

毛概第一章复习资料(共7篇)

毛概第一章复习资料 篇1

第七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思考习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第九章思考习题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十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毛概第一章复习资料 篇2

本章共有四节内容: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2平行线的判定, 1.3平行线的性质, 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对于前三节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应该做的比较多, 而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学生应该会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于是我决定把重点、难点放在第四节。我接着翻开学生的作业本 (作业和测试是学生学习质量优劣的直接反映, 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反思教学的重要资源, 记录着学生作业的错误情况, 对其作错因分析, 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 心中有了思绪。

上课了, 我告诉同学们:“学期已接近尾声, 书本的内容我们已经上完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 先来复习第一章——“平行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一章目录, 分析一下这一章共有哪些内容?”于是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回顾了前三节的知识点, 确认没有问题后, 开始回顾第四节的知识点有:两条平行线中, 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及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这时我预设的难点是: (1) 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概念; (2) 准确画出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运用。于是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一点A, 画点A到直线l的距离。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这也是一个难点。趁这个机会, 我再一次巩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通过画图直观理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问题2:什么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问题3:怎样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这两个问题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特别是针对成绩是中等或中下水平的学生。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教师板书, 画两条平行直线m、n。

生1: (在班级比较优秀的学生) 在直线m上任取一点A, 过点A作n的垂线, 垂足为B, 线段AB的长度就是直线m、n之间的距离。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问题4:“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具体的题目中怎么用?

复习课的例题承载的是复习与巩固、查漏与补缺的功能, 例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为体现“高效性”“低碳性”与“完整性”, 我把作业本中两个学生感觉有困难、有疑惑的题目作为本课时的例题。

例1如图1, 在△ABC中, ∠ACB=90°, 把△ABC沿BC方向平移, 得到△DEF, 设AB与DE之间的距离为m, AC与DF之间的距离为n, 则m、n的大小关系为____。

分析:因为本题涉及平移变换, 所以在解题前先让学生回顾平移变换的性质, 以实现对知识的再现功能。 (1) 平移变换,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 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 (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而且相等。因此, 把△ABC沿BC方向平移, 得到△DEF时得到AD=BE=CF, 又因为∠ACB=90°, 所以AD=BE=CF=n。那么AB与DE之间的距离怎么画呢?这个问题起点有点高, 教师可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然后由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过点A作DE的垂线, 垂足为G, 线段AG的长度就是AB与DE之间的距离, 即AG=m, 也有学生在AB上任取一点画CD的垂线。这时, 教师首先肯定做法是正确的,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没有优劣,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出合适的选择。例1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属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第一种水平, 对于中等或中下学生来说属于第二种水平。

例2如图2, l1∥l2, 点A, A1, A2, A3, …依次在l1上, 点B, B1, B2, B3, …依次在l2上, 设△OAB的面积为S, 第一次把△OAB变成△OA1B1, 使OB1=2OB, 第二次把△OA1B1变成△OA2B2, 使OB2=2OB1, 第三次把△OA2B2变成△OA3B3, 使OB3=2OB2, 如此下去, 则……按此规律, 你能得到什么样的规律?请用含n (表示第n次) 和S的代数式表示此规律。

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性质来解题及寻找规律。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前面几个填空可以完成, 但是用含n和S的代数式表示此规律有难度。因此, 教师可作以下分析:

(1) △OAB的面积怎么求? (2) 在这里以什么为底, 以什么为高? (3) 怎么样做△OAB的高线?这属于学生现有的水平。 (4) △OA1B1的面积怎么求, 与△OAB的面积有没有关系?存在什么关系? (5) 依次类推△OA2B2的面积是多少?△OA3B3的面积应运而生。 (6) △OAnBn的面积是多少?分析系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里我运用了类比法求△OA1B1、△OA2B2及△OA3B3的面积。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 学生数学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是其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类比的思想进行解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也能使学生学有所乐, 促进学生在点滴教学中提高数学素质。

这样一道看似复杂的问题被简化了。学生们如释重负, 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继续探讨下面的问题。

由于是期末复习课, 学生也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 于是我把下面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题目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或者把自己在这单元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或者是把自己的疑问拿出来大家共同探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生1 (在班级成绩中等) 拿出一题:

如图3, 一块绿地的两边AD、BC平行, 绿地中间开辟两条道路, 每条道路的宽处相等, 且EF=GH=PQ=MN, 请问两条道路的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虽然本题与例题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但是教师也给予此生充分的肯定。此生能拿出题目, 说明他在这个过程中已进入独立思考的境界。

毛概第一章复习资料 篇3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共产党人>发刊词》D。《新民主主义论》

3.在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蔡和森D.王稼祥

4.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D.抗日战争时期

5.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是()。

A.中共六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二大

6.毛泽东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官僚主义

7.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8.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9.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朱德

10.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的思想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的思想

C.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左”倾错误理论观点

D.“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部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E.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2.先后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出概括的文献是()。

A.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C.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D.《关于建国以 1

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E.中共十二大党章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主要有()。

A.开始萌芽B.基本形成C.走向成熟D.继续发展E.曲折发展

4.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之外,还包括()。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B.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E.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5.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点体现在它具有()

A.科学性B.实践性C.独创性D.完整性E.统一性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试述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原因。

3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定名为“毛泽东思想”?

5.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8.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必要性)

四、名词解释

1.毛泽东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同时采用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系列经验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

毛概第八章试 卷 篇4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2.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C)

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3.股份制是(D)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宏观调控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所有制基础不同D.市场机制不同6.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C)

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A)

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D)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1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B)

A.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涵型扩大再生产

B.从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

C.从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

D.从依靠经济投入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13.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A)

A.继续鼓励、引导,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使之健康发展

B.严格限制数量和规模,保护其合法收入

C.严格限制投资方向和领域,不能与公有制经济竞争

D.不进行任何限制,使其大力发展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C)

A.限制其它经济的发展B.凭借行政力量的支持

C.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越性D.依靠产业政策扶持

15.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各产业部门都起主导作用

16.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正确的认识是(C)

A.它实行以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因而是私有制经济

B.它的资本最终属于每个股民所有,因而具有个体性质

C.它是职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组织形式,因而具有集体经济性质

D.它是一种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因而是垄断经济

17.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8.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D)

A.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B.国民收入分配原则

C.生产资料分配原则D.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19.按劳分配的前提是(B)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生产力水平D.劳动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

20.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D.社会成员中存在不同阶层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

A.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

2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C)

A 共产党的一党制B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

24、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D)

A 议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多党合作制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

A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2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8、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的方针是(C)

A 既合作又斗争B 既利用又限制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 轮流执政

2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

30、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D)

A 执政党B 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

3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人民的权利D民主集中制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集体主义C.时代精神D.爱国主义

34、树立和践行(A),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社会主义荣辱观B.实事求是C.民族精神D.时代精神

35、(A)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A.树立共同理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C.时代精神D.民族精神

36、民族精神应当以(A)为核心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改革创新D.社会主义

37、时代精神的核心是(C)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改革创新D.社会主义

38、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A)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A.哲学社会科学B.哲学C.经济学D.社会学

39、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

A.十三届四中全会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C)

A.社会稳定B.社会富裕C.社会和谐D.社会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D.重视发挥计划的作用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ABC)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现实状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D.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C)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权力执行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8、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AB)

A.宪法B.法律C.政策D.原则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ACD)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党的领导B.以德治国C.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

10、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ABC)

A.国家政局是否稳定B.能否增进人民团结

C.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D.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ABCD)为指导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AB)

A.文化事业B.文化产业C.教育D.科学

13、培育和弘扬(AB),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1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民主法治D.充满活力E.安定有序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BC)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坚实基础

B.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D.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AB)

A.相互包含B.相辅相成C.相互独立D.相互分离

17.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体现在(ABCD)

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BCD)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ABCDE)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E.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和睦

20、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ABC)的理念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

三、判断题:

1、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错)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对)

3、稳定,富裕,没有冲突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错)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错)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错)

6、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错)

7、人权高于主权。(错)

8、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错)

9、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错)

1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对)

2、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必要性是什么?

毛概第12-13章选择题 篇5

A.反对和遏制“台独”B.推进两岸“三通”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D.回到“九二共识” 2.“一国两制”体现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A.改革开放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和平共处D.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3.“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一个中国D.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4.“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最早开始于()A.澳门问题B.香港问题C.西藏问题D.台湾问题 5.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D.台湾事实上是主体地位 6.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

B.台湾完全享有自治权 C.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谈判解决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7.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8.关于台湾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9.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A.用武力方式

B.通过政治谈判方式解决,力争和平手段,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10.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这些条约不包括()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这是()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

A.江泽民

B.胡锦涛

C.习近平

D.李克强

12.叶剑英把我们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A.台湾必须统一与中国

B.一个中国

C.为台湾和平统一于中国创造条件

D.共同对抗美国的分裂活动

13.1983年6月,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阐述了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其第一条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A.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祖国统一.D.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14.1985年3月,()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B.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C.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D.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早提出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16.()年()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A.1986 5

B.1987 11

C.1993 4

D.1988 17.“九二共识”的内容主要是()

A.两岸进行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的交流,有助于两岸共同发展 B.两岸在进行事务性交往中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努力奋斗 D.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18.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首次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反分裂国家法》 C.《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告台湾同胞书》

19.“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首先用于解决于()

A.台湾问题

B.香港和澳门问题

C.钓鱼岛问题

D.南海问题

20.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任务中,是核心。

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共同发展 2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和最重要原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2.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和平共处B.不干涉他国内政C.独立自主D.发展经济 23.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A.贫富差距B.民族矛盾C.宗教问题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4..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朱德

D.周恩来

25.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哪个国家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A.缅甸B.越南C.印度D.泰国 26.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一极化

B.多极化

C.两极格局

D.三足鼎立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

A.互不侵犯B互不干涉内政C.国家主权平等D.平等互利 28.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德国统一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北约东扩D.海湾战争 29.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

A.第一世界B.第二世界C.第三世界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3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真正的不结盟

C.和谐世界

D.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反对():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维护世界多样性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推行单边主义 3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不包括: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 33.当今的时代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战争与和平D.安全与发展 34.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3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不包括()

A.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B.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C.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D.树立新的安全观

36.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7.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A.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B.和平共处世代友好 C.团结奋进互利共赢

D.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8.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坚持协商的方式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对中国外交陆续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核心是()A.冷静观察,沉着应对B.韬光养晦C、有所作为D.决不当头 40.“真正不结盟”战略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答案:1-5 ABCDA

6-10 DBDBC

11-15 BBCAD

16-20 BBBAA 21-25 ACDAC 26-30 BCBCD

31-35 DDBDA

毛概第十二章练习题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1955年5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2.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我党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A.“一纲四目” B.“四个坚持”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3.在()中,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党的十二大报告 C.党的十二大闭幕词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 A.《告台湾同胞书》 B.《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5.在()中,最早提出两岸实现“三通”建议

A.《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告台湾同胞书》 D.《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针对()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钓鱼岛问题 7.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8.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独立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 C.两种制度 D.和平发展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A.独立自主原则 B.高度自治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四项基本原则 1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美关系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日关系问题 D.殖民统治遗留的问题 12.香港、澳门问题是()

A.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冷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二战后产生的问题

1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告台湾同胞书》

14.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是()

A.《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B.《反分裂国家法》 C.“江八点” D.“胡四条” 15.2006年4月,胡锦涛提出,()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A.求同存异 B.经贸交流 C.建立互信 D.和平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2.一个中国是()

A.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C.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 D.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B.“台湾独立” C.“一边一国” D.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 4.“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C.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 D.两个对等的政府 5.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A.行政管理权 B.外交权 C.立法权 D.国防权 6.两岸“三通”是指()

A.通航 B.通商 C.通邮 D.通行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A.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整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B.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卓越能力 D.充分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8.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机构是()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海峡两岸航空业者协会 C.海峡两岸旅游业者协会 D.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9.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0.2005年4、5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率团访问大陆,达成多项共识,开创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A.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B.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C.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 D.新党主席郁慕明

三、辨析题

1.“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统一的基础。3.“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等同的。4.“一国两制”是台湾的陷阱,对台湾人民没有任何好处。

四、简答题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4.简述当前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5.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试述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六、材料分析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材料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

“早期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看到的。”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8-

419、423页。材料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摘自:《十七大报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六条 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惠互利;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摘自:《十七大报告》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两岸关系的现状是什么?

(2)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A 5C 6C 7D 8A 9B 10C 11B 12A 13B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D 3ABCD 4AB 5BD 6ABC 7ABCD 8AD 9ABCD 10AB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正确。(1)邓小平说过,如果“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沟想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来的。(2)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是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构想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这是一个创造。“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3)它充分照顾了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4)它不仅考虑了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更考虑了大陆地区的现实。总之,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中国,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照顾了各方的利益,充分尊重台港澳的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因而是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正确。党的十六大再次郑重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台湾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并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

3.[答案要点]这一说法错误。“两种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方面,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它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大陆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因此,“两种制度”在“一国两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为主,香港、澳门、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在次。

4.[答案要点]这一说法错误。这是台独分子的言论,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台湾同大陆统一,是一个民族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符合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两岸统一决不是台湾的陷阱,而是台湾人民的福祉。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水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犬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2.[答案要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构想具有如下重大意义。(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性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答案要点](1)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3)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4)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做好“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合、合作更深化。(5)两岸双方应当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4.[答案要点]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第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三通”。5.[答案要点]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并没有因为被英国非法占领、统治而改变这一事实。“三个不平等条约”,就现代国际法而言,是没有任何合法效力的。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三个不平等条约”没有任何地位。中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是在相隔100年后,重新对香港行使主权。所以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只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执著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担当起中华民族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因此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2.[答案要点]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3.[答案要点]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提出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我党在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台湾经济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两岸经济各具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有益的。我们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坚持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依法保障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积极推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要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主线,扩大两岸文化交流。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当前台湾民心所向。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以及发展经济的要求,维护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要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方针政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五、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统治集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集团退踞台湾后,在美国的扶持下,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台湾问题由此产生。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台湾问题产生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碍破坏祖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

毛概第一章复习资料 篇7

一、判断题。(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下方空格内打√或×,分别表示正确与错误。)、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4、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5、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

6、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8、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

9、共同富裕就是同样富裕。

(×)

10、按劳分配,就是谁付出的劳动最多,谁的收入就应当高。

(×)

1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生产经济性的经济活动中,既要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要扮演“裁判员”的角色。

(×)

12、我国当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就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

13、我国当前的分配方式是坚持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

14、发展市场经济,会产生贫富分化,因而要放慢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

15、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

(×)

16、我国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因而毫无价值。

(×)

1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

18、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19、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0、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可以把它变成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21、党的十四大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

22、马克思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23、党的十五大特别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4、马克思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

25、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其实也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

(×)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都是因为国家政策造成的。

(×)

27、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

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29、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30、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

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4、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D)。

A.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国有经济(A)。

A.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B.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C.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D.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质的优势

6、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是在(C)。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7、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A)。

A.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有利于改善生产关系 C.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D)。A.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

B.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

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9、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建立(A)。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10、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D.公司制

1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C)。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13、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C)。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成机制 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14、(C)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A)。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公司制

D.实行承包制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人文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A)。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 C.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

D.发展循环经济

17、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9、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公有资产的比例占一半以上

D.公有资产的比例高于非公有资产的比例 2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D)。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21.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最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D)。A.经营权

B.管理权

C.处置权

D.所有权

2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B)。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24、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是(A)掌握在谁的手里。

A.控股权

B.管理权

C.经营权

D.人事权

25、我国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关系的政策实质上体现了(B)。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有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

C.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6、市场经济是(D)。A.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B.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C.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

D.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27、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A)。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C.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劳动存在着重大差别

28、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D)。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人

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29、李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B)。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入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30、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D)。

A.凭借行政力量的支持

B.产业结构调整

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

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32、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3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B)。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及以上正确的答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ABCD)。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可与公有制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BC)。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指(ABCD)。A.现代企业制度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权责明确的要求,出资者应拥有(BCD)。

A.法人财产权

B.资产所有权

C.重大决策权

D.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和资产受益权

5、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式上须实现转变是(ACD)。

A.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

B.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C.由以行政、法律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

D.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

6、过去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有(ABC)。A.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C.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D.工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7、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BCD)。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 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形式 C.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 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组织形式

8、“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BCD)。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公有制经济与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BD)。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1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ABC)。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表明处理效率公平的关系,就是(ACD)。

A.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协调作用 C.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12、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1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ACD)。

A.整顿不合理收入

B.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降低中高阶层收入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14、“三农”问题是指(ABC)。

A.农业问题

B.农村问题

C.农民问题

D.农民工问题

15、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6、“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17、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ABCD)。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

18、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内容而言,可以分为(ABC)。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D.土地等自然资源

E.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

19、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ABD)。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值得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 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0、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两个大局是(AC)。A.沿海要先发展起来

B.内地要加快速度与沿海同时发展

C.沿海发展起来后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

D.国家要对沿海与内地一视同仁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ACD)。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政企关系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C.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ABC)。A.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B.是加强执政党地位建设的必然选择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必然选择

D.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需要

E.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出表现

23、物质生产要素主要有(ABCD)。

A.土地

B.厂房

C.设备

D.原材料

2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AC)。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站优势

B.集体经济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股份制经济 2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ABD)。A.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部分

B.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都具社会主义性质

D.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不同

26.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承包经营

D.租赁经营

27、以下属于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是(BD)。

A.劳动

B.专利

C.信息

D.科技发明

28、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BCD)。

A.国有企业福利收入

B.个体劳动所得

C.资产收益

D.资本收入

29、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表明(ABD)。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和市场可以共存,具有互补性

C.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0、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ABCD)。

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

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人 C.信息机构??供信息的信息收入

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

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ABCD)。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劳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32、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的长处和优势在于(ACD)。A.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对经济信号反应灵敏,使产需及时协调

3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3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其中“三个转变”是指(ABC)。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由集约型的增长向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转变

3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有(BCD)。

A.统筹区域发展

B.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上一篇:敬老的作文下一篇:竟岗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