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试卷第五章

2024-08-29

毛概复习试卷第五章(共3篇)

毛概复习试卷第五章 篇1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列》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列》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为“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任务聘任由()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7、教师的最根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 B、1985 C、1986 D、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力,并受到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 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直觉性

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A、自律意识 B、维权意识 C、自我意识 D、服务意识

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智者派 B、大儒派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历史学派

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隐性形象 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专业形象

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A、受教育者 B、管理者 C、教育者 D、教育影响

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以学习为主 B、具有独立人格 C、学生是未成年人 D、具有儿童天性

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管理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制型

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关系

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27、下列哪种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师生的交流()A、秧田式 B、圆桌式 C、马蹄形 D、蜂巢式

28、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

A、在职培训 B、继续教育 C、任职辅导 D、远程教育

29、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D、学生的认知特点

30、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这一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生认识论

31、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2、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什么特点()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3、下面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B、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始终要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D、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3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35、当前世界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并不统一,下面哪个国家其教师不是公务员的身份()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36、我国当前是由谁来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等事务()

A、教师专业自治团体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师所在的学校 D、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公共事业机构

37、许多国家对教师资格的取得规定了相应的学历要求。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小学或初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水平()

A、高中毕业 B、学士学位 C、硕士学位 D、博士学位

38、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9、中小学教师的考核证书包括《教师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其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不包括()A、《高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B、《初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C、《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D、《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

40、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41、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务的初级职务不包括()A、三级教师 B、高级教师 C、小学一级教师 D、二级教师

42、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不具有以下哪个特征()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C、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6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43、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表现是()

A、教师的专业素质 B、教师的个性品质 C、教师的个人修养 D、师生关系

44、人们常说:“教育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45、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6、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47、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A、亲近感 B、理解感 C、尊重感 D、期待感

48、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

A、教书育人 教学科研 B、教学科研 教学育人 C、教育教学 教书育人 D、教书育人 教育教学

49、《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就()

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50、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量力性 C、巩固性 D、直观性

51、在我国,中小学教科长期以来采用()制。A、审定 B、国定 C、认定 D、选定

52、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情况 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情况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53、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人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瓦•根舍因

5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质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5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56、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A、12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57、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59、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6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6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6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66、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67、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6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6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70、“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71、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72、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73、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74、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素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75、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7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77、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79、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80、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8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82、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83、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4、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85、“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86、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社会的属性 B、实践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87、学生是独立地社会个体,有着独立地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A、特别的保护 B、正常的保护 C、热心的保护 D、一般的保护

88、第44届联合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89、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90、《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91、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92、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辱骂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荣誉权 9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94、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95、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96、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9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特点。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辩证统一 D、教学相长

98、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9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告,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00、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的是()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备有育人的作用

101、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02、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103、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104、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105、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6、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是()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07、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的本质包括()

A、学生是独立地人 B、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C、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D、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E、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当代中小学发展的特点有()

A、生理发育成熟期提前 B、思维活跃敏捷,但对学校学习兴趣不高 C、多元价值观念、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观 D、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E、心理问题增多

3、教师的人格形象包括()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教师的气质 D、教师的兴趣 E、教师的性格

4、下列哪些行为是教师道德形象的体现()

A、理解学生 B、公平公正 C、奉献精神 D、博学多才 E、为人师表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B、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C、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D、了解学科发展脉络 E、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

A、个性 B、情绪 C、健康 D、学识 E、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7、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将心比心,促进学习B、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C、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D、兴趣广泛,共同发展 E、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8、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努力()

A、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B、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C、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D、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E、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A、教师的智慧 B、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C、学校的人际交往环境 D、课堂组织环境 E、教师的人格因素

10、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表现为教师的()

A、社会身份获得 B、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 C、民主参与度 D、政治影响力 E、专业素养的提高

1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主要有()

A、柏拉图 B、华生 C、洛克 D、荀子 E、施太伦

12、以下哪些是杜威的儿童展观()

A、教育即生长 B、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 C、教育即生活 D、从做中学 E、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3、1991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该《公约》尊重儿童的精神体现了下列哪些原则()

A、无歧视原则 B、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C、保障儿童生存、生命与发展的原则 D、尊重儿童的意见发表权、参与权等,保障儿童成为行使权力的主体

14、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E、个别差异性

1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保护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哪几种保护()A、司法保护 B、家庭保护 C、学校保护 D、社会保护 E、自我保护

1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A、保障与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给未成年人最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17、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认为是最好的一种发放,并要求一步步严格地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的正确答案也算错。这种做法违反了儿童发展的哪条原则()

A、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B、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C、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D、教育要给学生能动的空间 E、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8、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方面()

A、创造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可选择性 E、自主性

19、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A、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自主 C、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组合,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 D、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E、由学生参与制定规章制度并在严格的监督下要求一步步执行

20、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下列哪些是成为一名教师应该满足的要求()

A、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B、教师要就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教师要求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规定,如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状况等 D、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1、专业化的职业应符合下列哪些基本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技能需要上岗前经过学校专门长期的培训,上岗后需要继续修和发展 B、具备相应的制度和资格认证予以保证 C、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不以盈利和谋生为目的 D、具有为顾客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E、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2、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A、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B、观察儿童的能力 C、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E、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23、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就基本的权利()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惩戒权 E、民主管理权

24、我国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A、工作业绩 B、工作态度 C、业务水平D、政治思想

25、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教师职务设置包括哪些()

A、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B、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 C、中学教师职务 D、小学教师职务 E、幼儿园教师职务

26、教师考核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客观性原则 B、公正性原则 C、准确性原则 D、充分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 E、充分吸纳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27、科恩豪瑟提出专业的标准包括以下哪几条()

A、具备知识才能的专业能力 B、充分的自治 C、强烈的职业道德 D、运用专门才能的责任感与影响力

28、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哪几个方面的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贡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9、一般来讲,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A、文化素养与学科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C、强烈的责任感 D、职业道德素养 30、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其具体表现为()

A、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B、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C、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D、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31、在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中小学教师应具有以下哪几个方面的素质()

A、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 B、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C、教师要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它包括以下哪几个要件()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 C、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D、必须具有 规定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33、教师申请参加《专业合格证书》的文化专业知识考试,需要参加哪几门课程的考试()

A、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 B、语文和数学任选一门 C、其他学科(自然、地理、政治、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任选一门 D、教材与教法考试

34、从我国教师职务系列各试性条列的规定来看,担任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

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B、遵守法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C、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 D、具备学历、学位以及工作年限的要求 E、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5、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A、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B、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确定职务结构 C、颁发聘任 D、聘任

36、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37、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A、受教育的权利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E、人身自由权

38、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39、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油耗帮助的关系 40、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进自己的感情 B、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C、促进教师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促进教师形成好的品质

4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42、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A、《教师资格条件》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43、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A、统一要求 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 E、学用组合

44、学生具有发展的()

A、特殊性 B、现实性 C、可能性 D、可塑性 E、能动性

45、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A、平等 B、自由 C、合作 D、时间预算 E、集体讲授

46、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

A、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B、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C、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D、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E、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心的工作方式

47、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A、限制学校体罚学生权利 B、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C、实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D、关注贫困学生,设立帮困基金

4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符合这一关系的选项有()

A、师严乃道尊 B、不打教不成 C、以儿童为中学 D、严格要求的民主关系 E、培养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49、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概念,关于教师表述正确的有()

A、是教育者,教师职业不是专门的职业 B、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C、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D、要以教师为中心 E、“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了教师示范者的角色

三、判断题

1、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

2、在教育和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

3、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4、儿童个体的发展就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生的过程。()

5、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6、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7、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各种倾向性形成的过程中,而他们又很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教育中就应该严格控制他们的所作所为。()

8、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都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9、教师资格证书终生有效,且全国通用。()

10、在我国,教师属于公务员系列。()

11、对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12、高级中学的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3、被撤销教师资格证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收缴。()

14、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15、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开业成绩。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的惩戒措施,对一些学生实行特殊管理。()

16、实行教师聘任制,意味着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

17、教师的政治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18、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9、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深入钻研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认真吃透。()20、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21、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审定。()

22、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23、招聘即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具有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具有公开、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

24、教师培训是相对于职后教育而言的,它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偿、更新知识的功能。()25、1999年9月13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正式发布颁发。()

26、成年人有一定的阅历,懂得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儿童是正确的。()

27、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28、上课拖延时间说明教师认真负责,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

29、师生之间建立友谊虽然可以是教师更全面地理解学生,但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30、师生共享,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1、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地位的提高。()

32、教师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是教师教育权的体现。()

33、教师偏爱优等生,不会对师生关系造成影响。()

34、虽然在教学中师生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

35、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

36、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37、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8、“交班费”、“印试卷”、“组织活动”等情形均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39、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的阶段。()40、目前,我国的师资培养模式是开放型的。()

41、教师的工作绩效有模糊性的特点。()

42、按照教育法规的规定,教师对学生的评定结果不能搞排名和公示,以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43、教师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

4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廉洁从教()

45、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4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从属关系()

47、只要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48、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仅指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49、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接受关系()50、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51、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时期的人()

5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研究教材和充分研究教学方法()

53、学生是独立地社会个体,这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教育联合公约》的核心精神()

54、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55、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说明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教育专业素养()

56、儿童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

57、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有: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权利()

58、在教育系统的诸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5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实质上是交往()

60、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61、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特殊属性()62、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生质的规范性()

63、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64、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65、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66、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67、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文化地位()

68、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6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70、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71、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72、教师是专业人员,但是教师职业不是一种专门职业()7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的专业化()74、198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视为专业职业()

75、《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6、良好的师生关系只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

77、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78、校外活动和学校教育活动一样,都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79、学生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80、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8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只需要老师努力就可以达到()

82、衡量师生关系的好坏,主要是根据人际关系的基本品质进行判断的()83、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没有多大的影响()8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5、师生关系是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只属于一种正式的关系()86、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8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88、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经济收入反映出来的()

89、教师的劳动对象与生产劳动的对象没有质的区别()

90、教师在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

91、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式、方式和效率()

92、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人格特征()

93、“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8世纪以后出现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

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94、师生关系是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95、在中国古代,教师职业就已经有了确定的从业标准()96、我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97、教师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

98、从狭义来看,教师是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99、我国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100、教师职业声望是指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及认可程度()

第六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费尔比姆 C、泰勒 D、费斯泰洛奇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鲁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性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A、课程目标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8、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19、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性课程

20、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A、德国 B、美国 C、加拿大 D、英国

21、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

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22、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A、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23、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生活本身

24、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亚里士多德

25、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桑代克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6、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A、人文主义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知识本位课程观 D、能力本位课程观

2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姆

28、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

29、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30、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31、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32、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33、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

34、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35、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

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

36、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教材的编写方式 B、教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 37、1944年出版的()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

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8、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9、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40、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1、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A、科目 B、知识 C、跑道 D、讲授

42、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43、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A、课程结构 B、课程目标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44、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A、选修课程 B、学校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45、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文件 D、课程标准

46、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A、引导者 B、组织者 C、领导者 D、实践者

47、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教育主管部门

48、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结构 D、课程设计

49、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分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50、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A、活动课程 B、校本课程 C、综合实践课程 D、选修课程

51、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课程设计

5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A、教师 B、学生 C、课程表 D、学校环境

53、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A、斯克里文 B、泰勒 C、杜威 D、斯塔费尔比姆

5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5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5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5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58、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59、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师 B、学生 C、教学 D、课程

60、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1、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63、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6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6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6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67、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6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69、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70、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贝尔

71、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7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73、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7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7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7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78、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79、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80、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性课程 B、拓展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81、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82、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课程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科学的研究

4、活动课程()

A、又称为经验课程 B、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D、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83、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84、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活动 B、教学 C、科研 D、教育 85、课业及进程是指()

A、课标 B、课程 C、教程 D、学期

86、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

A、以智育为主 B、以上课为主 C、以课外活动为主 D、以社会实践为主 87、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B、智商、德育和体育教育内容 C、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 88、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学生会 B、班级 C、小组 D、团委 89、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D、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90、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91、“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92、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93、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94、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9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96、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97、课程的()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98、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据任务,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多元课程 E、能力课程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知识结构 B、社会发展 C、教育部门的政策 D、学生的身心发展 E、课程理论

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E、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

C、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D、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6、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整体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迁移性原则 D、生理适应性原则 E、实时性原则

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A、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B、教师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C、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D、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E、学生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其重心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B、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C、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D、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E、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

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它只注重预期目标,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因素 D、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

E、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10、CIPP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输出评价 D、过程评价 E、成果评价

11、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E、学科课程

12、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13、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

A、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 D、学周安排

14、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5、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6、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E、组织和实施活动课程需要一定条件

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8、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9、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0、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21、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22、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

A、趣味性 B、逻辑性 C、简约性 D、系统性

2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

A、学生被动学习B、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忽略个体知识 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之间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25、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6、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 学习负担

27、隐性课程具有()的特点

A、计划性 B、内隐性 C、随机性 D、不确定性

28、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29、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 C、学科内容中加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30、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教师 B、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31、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32、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系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33、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 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

34、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35、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

A、思维领域 B、身心发展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动作技能领域

36、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

A、课程是标准 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 E、课程是知识

37、课程的一般结构在今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趋向与统一 B、趋向与多元化 C、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 E、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38、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

A、练习题 B、主题 C、认为 D、评价标准 E、教学大纲

39、制定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A、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B、评价标准应当突出重点 C、评价标准应该量化 D、评价标准应该有唯一的标准 E、评价标准应当有一定的弹性

40、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泰勒为学习经验的剔除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效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41、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景 C、设计评价手段 D、利用评价结果 E、采取果断措施

三、判断题

1、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2、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更具有时代性。()

3、教科书和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科书是教材的一种形式。()

4、在教育实践中,潜在课程的具体形式并不存在。()

5、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6、综合实践课程既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优点,也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优点。()

7、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评价效果。()

8、质性评价很难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应用,因为质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能量化。()

9、多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10、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外部人员参与与否并不会影响改革效果。()

1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12、发生在18世纪 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

1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

14、“三育”是体、美、劳。()

1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1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

1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1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本位论的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

20、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1、关于课程目标的垂直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2、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

2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观。()

24、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的科学课程。()

25、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

26、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周安排和课时分配。()

2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就是拓展型课程。()

28、学校情景中只有以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才是隐性课程。()

29、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是核心课程。()30、综合课程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流行,占优势的课程论。()

3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32、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

33、从1999年开始,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开发研制。()

34、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研究比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3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泰勒。()

3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37、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38、广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学科。()

39、课程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但是不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40、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4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基本部分构成。()

4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43、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4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课程可分为必须课和选修课。()

4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

46、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7、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了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48、拓展型课程把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49、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50、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51、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是,县、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变动。()

52、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53、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54、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而设立的课程,不受国家和地方的制约。()

55、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

56、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7、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58、从国家或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教育目的是具体的()

59、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60、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科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61、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到的。()

62、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6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是推读、写、算

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64、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65、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66、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67、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6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69、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7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71、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72、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只能开设必修课。()

7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来的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模式。()74、CIPP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创立的。()

75、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7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77、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78、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79、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8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81、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82、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课程文件。()83、教科书的使用对象是教师。()

84、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做课程理论。()85、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86、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8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8、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89、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杜威。()90、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克伯屈提出来的。()

91、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92、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93、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94、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95、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是杜威。()

96、把课程用于教育课程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洛克。()97、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夸美纽斯。()

9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

9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0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思修复习纲要题库-第五章 篇2

一、单项选择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B)。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道德

D.2、“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 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C)。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D)。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4、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 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这是社会生活中(A)。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环境道德的要求

5、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分别形成了(D)。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6、社会公德一般义务包括有(C)。

A.缴营业税 B.缴学费 C.不得损害公物 D.履行合同

7、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 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B)。

A.公共生活 B.行为规范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8、乘坐车船飞机的人应当做“文明乘客”,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 的人应当做“文明观众”,在图书馆读书读报的人应当做“文明读者”。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D)。A.行政法规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社会公德

9、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 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

A.社会公德 B.美学规范 C.宗教规范 D.法律规定

10、社会公德就内容本身来说(A)。

A.有阶级性特征 B.无全人类性特征 C.无阶级性特征 D.无全社会性特征

1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C)。

A.局部行为准则 B.最高行为准则.基本行为准则 D.法律规范

12、社会公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基本要求是(A)。

A.保护生态环境 B.保护动植物 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大气污染

13、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是(B)。

A.狭义社会公德 B.广义社会公德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14、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主要是(D)。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个人品德

15、影响公共生活、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 社会生活的最主要行为规范是(B)。

A.个人道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家庭道德

16、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B)。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际交往扩大

17、“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A)。

A.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B.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C.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D.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

8、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 相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是我国现代社会提倡的(A)A.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

B.C.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

D.

19、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0、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B)。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二、多项选择

1、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公德自律:(ABCD)。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主要是(AC)。

A.道德 B.风俗 C.法律 D.纪律

3、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是(ABCD)。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C.保障公共安全

D.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4、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在(ABCD)。A.危害社会的程度不同 B.违反的法律规范不同 C.行为的表现形态不同 D.受到的处罚不同

5、对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种类包括(ABD)。

A、警告 B、罚款 C、暂扣或者吊销机许可证 D、行政拘留

6、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A.是本案当事人的

B.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C.是本案当事人的亲属的

D.本人或者其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7、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有(AB)。A.申请行政复议 B.提出行政控告

C.同时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D.提起行政诉讼

8、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ABC)检举、控告。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行政监察机关 D.人民法院

9、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是(ABCD),情节轻微尚不构刑事处罚的行为

A.扰乱社会秩序 B.妨害公共安全 C.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D.侵犯公私财产

10、《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CD)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维护社会安定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三、判断题(正确A,错误B)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B)

2、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的特点有阶级性。(A)

3、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A)

4、法律规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B)

5、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进步程度。(B)

6、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公德的原则要求。(B)

7、家庭道德是人类社会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B)

8、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A)

9、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是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目的的基本方面。(B)

10、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A)

一.单选题

(1).(C)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P120 A.人口 B.地理环境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动、植物(2).法是()意志的反映。【C】P120 A.个人 B.所有社会成员 C.统治阶级 D.社会组织(3).法的关系根源于【C】P120 A.法的本身 B.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 C.物质的生产关系 D.意识的发展

(4).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是【A】P120 A.国家意志 B.集体意志 C.社会意志 D.个人意志(5)法的个别指引作用的优点是【A】P126 A.针对性强 B.多次适用 C.效率高 D.可行性强(6).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D】P126 A.预防性 B.预见性 C.公正性 D.强制性

(7).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指的是法的(A)P126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指引作用

(8)法律规范中具体指明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的行为模式的是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要素中的【B】 P126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结果

(9).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B】 P128 A.法律适用 B.法律制定 C.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的监督(10).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D】 P128/ A.法律编纂 B.法律规定 C.法律汇编 D.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11).下列不属于国家监督的是【D】P129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B.行政机关监督 C.司法机关监督 D.舆论监督

(12).法的制裁作用发生的对象是【C】P130 A.每个主体 B.某个主体 C.违法犯罪者 D.社会

(13).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是【A】P131 A.宪法 B.法律 C.规章 D.法规

(14).下列国家机关中,行使我国国家立法权的是【C】P133 A.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5).下列机关无权提出行政法规议案的是【A】P144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各部、委 C.国务院直属机构 D.国务院非常设机构(16).我国的根本法是【A】P130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经济法

(17).()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P123.A.社会主义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奴隶制法律 D.资本主义法律

(18).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步骤是(C)P128~130 ① 法律执行 ②法律制定 ③法律遵守 ④ 法律适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19).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制度和最根本的制度是(C)。P133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下面即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D)P138 A宗教信仰自由 B人身自由权 C休息权 D劳动权

一. 多选题

(1).法律发展史上相应地先后产生过(ABCD)P121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

(2).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ABCDE)P125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E.教育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对于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ABCD)具有重要的作用。P127 A.国家制度 B.经济制度 C.社会秩序 D.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4).法律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ABCD)。P128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受法(5).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P131 A.党的领导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人权保障原则 D.法治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6).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ABCDE)。P133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ABCDE)。P137 A.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和人身自由权 C.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D.社会经济权和文化教育权 E.特定主体权利

(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ABCDE)。P139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依法纳税 E.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特征包括(ABCDE)。P142 A.体现中国特色社会本质的基本要求 B.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C.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D.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E.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文化要求(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包括(ABCDE)。P145 A.宪法相关法 B.民法商法 C.行政法和经济法 D.社会法和刑法 E.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判断题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P119 2.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120 3.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P125 4.法律的规范作用不包括评价作用。(×)P126 5.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造、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P128 6.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P131 7.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其他法律比宪法更为严格。(×)P13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P137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P142 10.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145 11.法律发展史上先后产生过原始社会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P120(×)12.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吗?(√)P131 1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民主集中制的建立(X)P132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国家的阶级本质(X)P133 15.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保证(X)P133 16.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P144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本质(X)P134

一、单向选择

1、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A)P140 A、前提和基础 B、基础 C、前提 D、前提和根本

2、(C)方面不属于实现有法可依。P141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道德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中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B)P141 A、领导基础 B、领导核心 C、领导先锋 D、领导主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法律上和制度上解决国家发展中带有(A)问题P141 A、全局性B、地方性C、稳定性D、全国性

5、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B)P142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结果内在统一而多层次的国家要求

C、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6、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性质(D)P144 A、稳定性B、变动性C、连续性D、时代性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A)为重要组成部分。P144 A、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B、全国性法规、地方性法规C、全国性法规、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和基础性法规

8、(C)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P144 A、全国人大代表B、全国人大代表大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常委会

9、哪个不是基本法律制度(B)P144 A、经济建设B、文化建设C、社会主义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

10、(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刑法B、全国性法规C、诉讼法D、宪法

11、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就我国现行的法律而论,广义的法律指 D。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法律的整体 P119第二自然段

12、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就我国现行的法律而论,狭义的法律指 B。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法律的整体 P119第二自然段

13、法律是 D 的体现;是由 决定的。

A:国家制度 社会性质 B:统治阶级 人民公众

C:统治阶级意志 国情 D:统治阶级意志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P120第三、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14、法律的历史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 D A:1 B:2 C:3 D:4 P121-122黑体字

15、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 C 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A:私有制 B:国有制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P123第三段第一句

16、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 A 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领导阶级 D:资本阶级 P124黑体字

17、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史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B 和。

A:科学性; 灵活性 B:科学性 先进性 C:灵活性 先进性 D:进步性 灵活性 P125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18、法律的规范具有 C 作用。A:1 B:3 C:5 D:7 P125-126黑体字

19、法律制定就是有 C 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A:执法权 B:司法权 C:立法权 D:行政权 P128最后一段第二句

20、法律适用是指国际 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司法 B:执法 C:立法 D:行政 P129最后一段第二句

21、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P144

22、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般分为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其中司法的主体是B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

C 国家监察机关 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P128

2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C A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预测作用P126黑体字“强制作用”

2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属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的是A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P129

25、在我国的价格体系中,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A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P133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结合在一起的。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A A领导权 B依法纳税

C依法服兵役D遵守宪法和法律P130宪法

27、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和情报,这种行为违反了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P144

28、甲因打架斗殴应被行政拘留。下列选项中,有权对甲进行行政拘留的是A 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P136机关

29、某市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有关规范市区燃放烟花炮竹的规定。改行政行为是B A行政执法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被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 30、某作家创作完成了一部小说,则该作家对该小说享有B A专利权B著作权C发现权D商标权P137

二、多项选择

1、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是(BCD)

A、法律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D、法律对社会全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课本p120倒数第二段)

2、社会注意法律的社会作用有(ABCD)

A、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维护社会注意的经济制度 C、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课本p127-p128四段黑体字)

3、法律的历史类型中有(ABCD)

A、奴隶制法 B、资本主义法 C、封建制法 D、社会主义法(课本p121-p122四段黑体字)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

A、人民主权原则 B、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坚持党的领导原则(课本p131-p132五段黑体字)

5、下列属于刑法规定的主刑的有(ABD)A、死刑 B、有期徒刑 C、罚金 D、拘役(课本p149第二、三行)

6、国家与法是(CD)

A、从来就有的 B、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C、在阶级社会才存在的 D、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课本p119-p120法律的一般含义)

7、按照各国法律的源流关系、历史传统、社会条件以及形式上某些特点对法律进行分类,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AB)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法德法系 D、中华法系(课本p121倒数第四、八行)

8、以下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是(BC)

A、承认法官有创制法律的权利,否认判例具有法律效力 B、法律成文化

C、在诉讼中,大陆法系坚持法官的主导地位,奉行职权主义 D、在法律分类上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课本p122第一段)

9、法律的指引作用通过(BCD)

A、契约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课本p126第三、四行)

10、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为(ACD)A、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B、在地位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课本p130-p131宪法的特征)

判断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但不由国家保证实施。()答案:错 p119 倒数第二行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除此之外,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答案:对 p120 第二段

3.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答案:对 p122 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4.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对 p130第三段

5.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错 p131--132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包括特定主体权利。()

答案: 错 p13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

答案:对 p140--141 8.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答案 :对 p144 9.民法商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答案:错 p147第三段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候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答案: 对 p133最后一段

一.单选题

1.()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A)

P126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2.教育作用主要有()种实现方式。(C)

P126 A.1

B.2

C.3

D.4 3._______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D)

P139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利益

C.依法纳税

D.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4.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B)P140 A.标志

B.前提和基础

C.动力

D.保证 5.狭义的法律是指()。(B)P119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指定的地方性法律

6.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等也在保证法律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

P120 A.纪律观念

B.权利意识

C.正义观念

D.义务意识

7.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何构成,一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______、政治制度和立法体制等因素。(B)P143 A.经济传统

B.法律传统

C.政治传统

D.立法传统

8._______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向的法律规范。(B)P148 A.刑法

B.社会法

C.民法商法

D.行政法

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_____.(A)

P131 A.人民当家做主

B.人民主权原则

C.民主集中制

D.依法治国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C)

P133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_____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A)

P123 A.工人阶级

B.地主阶级

C.农民阶级

D.广大知识分子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P121 A.主观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二.多选题 1.根据法律的规律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ABC)

P125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制裁作用

2.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先进理念()运用法律的力量引领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B)

P128 A.制度化

B.法律化

C.规范化

D.职业化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ABCD)

P137 A.平等权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权

4.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和()地位。(BC)

P136 A.经济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5.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D)

P144 A.行政法规

B.宪法

C.法律

D.地方性宪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宪法相关法,______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ABCD)P144 A.行政法

B.经济法

C.社会法

D.民法商法

7.其中属于广义的法律的是()。(ABCD)

P119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指定的地方性法律 8.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是哪几种?(AD)

P119 A.制定

B.修改

C.补充

D.认可

9.属于宪法的基本原则的是?(ABCD)

P130 A.党的领导原则 B.人民主权的原则 C.人权保障原则 D.法治原则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式是_____.(AD)

P134 A.长期共存

B.相互制约

C.服从领导

D.肝胆相照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_____.(CD)

P125 A.民族性

B.世界性

C.科学性 D.先进性

12.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ABC)

P122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B.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C.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法律至上原则

三.判断题

1.法律具有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P126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职能。(√)

P127 3.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P136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基本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P141 5.西方学者认为,法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公平原则。(×)

P119 6.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精神生活条件基础上的。(×)

P120 7.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P144 8.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的主干。(×)

P144 9.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体现政体。(×)

P133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P133 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5千伏高压入网复习题第五章 篇3

一、单选题

1.电力线路是电力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B)电能。

A、变换和分配 B、输送和分配 C、输送和消耗 D、变换和分配

2.架设在发电厂升压变电所与区域变电所之间的线路以及区域变电所与区域变电所之间的线路,称为(C)174 A、配电线路 B、所用电线路 C、输电线路 D、厂用电线路 3.高压配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一般为(C)。P174 A、220/380V B、10kV或20kV C、35kV或110kV D、220kV 4.一般电压等级220kV的线路称为(C)。P174 A、高压配电线路 B、超高压输电线路 C、高压输电线路 D、特高压输电线路

5.一般电压等级为35kV或110kV的线路称为(A)。p174 A、高压配电线路 B、高压输电线路 C、超高压输电线路 D、中压配电线路

6.一般电压等级为330kV的线路称为(B)。

A、高压配电线路 B、超高压输电线路 C、高压输电线路 D、特高压输电线路

7.由于架空电力线路与电缆电力线路相比,具有显著优点,因此除特殊情况外,电力线路一般均采用()。A、高压线路 B、低压线路 C、电力电缆线路 D、架空电力线路 8.绝缘子是用来(C)。P175 A、连接导线 B、将导线与杆塔连接 C、将导线与杆塔固定和绝缘 D、将导线支撑 9.钢筋混凝土杆俗称(B)。

A、木杆 B、水泥杆 C、金属杆 D、直线杆 10.目前生产的水泥电杆主要有(D)。P176 A、直线杆 B、耐张杆 C、转角杆 D、锥形杆、等径杆

11.目前生产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有等径环形截面和(D)两种。P176 A、普通型钢筋混凝土电杆 B、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 C、金属杆 D、拔梢环形截面 12.正常情况直线杆塔一般不承受(A)。

A、导线顺线路方向的张力 B、导线、绝缘子的重量 C、导线覆冰的重量 D、导线的风力 13.直线杆塔用符号(A)表示

A、Z B、N C、J D、D

14.位于线路首、末端,即变电所进线、出线的第一基杆塔以及线路最末端一基杆塔属于(D)。P178 A、直线杆塔 B、耐张杆塔 C、转角杆塔 D、终端杆塔

15.当架空配电线路中间需设置分支线时,一般用(C)。

A、直线杆塔 B、耐张杆塔 C、分支杆塔 D、终端杆塔 16.12m电杆埋设深度宜(C)。

A、1.5m B、1.7m C、1.9m D、2.3m 17.架空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钢芯铝绞线,其钢芯的主要作用是(C)。P180 A、提高导电能力 B、提高绝缘强度 C、提高机械强度 D、提高抗腐蚀能力

18.钢绞线常用作(D)。P181 A、大跨越地段或对机械强度要求很高线路的导线 B、平原地区且气象条件较好的高压线路中的导线 C、11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上的导线 D、架空地线、接地引下线及杆塔的拉线 19.加强型钢芯铝绞线多用于(A)。p181 A、大跨越地段或对机械强度要求很高的线路 B、平原地区且气象条件较好的高压线路中

C、11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上 D、架空地线、接地引下线及杆塔的拉线

20.蝶式绝缘子常用于(D)。P183 A、35kV以下线路 B、35kV以上线路 C、直流线路 D、低压配电线路

21.(A)的作用是为了在架设导线后能平衡杆塔所承受的导线张力和水平风力,以防止杆塔倾倒、影响安全正常供电。P184 A、拉线 B、张力拉线 C、水平拉线 D、弓形拉线

22.拉线的作用是为了在架设导线后能平衡杆塔所承受的导线张力和(B),以防止杆塔倾倒、影响安全正常供电。P184 A、水平上拔力 B、水平风力 C、杆塔上拔力 D、杆塔下压力

23.当杆塔由于地形限制不能装设普通拉线时,可以采用(D),在电杆的中部加装自拉横担,在其上下加装拉线,以防电杆弯曲。P185 A、张力拉线 B、V型拉线 C、水平拉线 D、弓形拉线

24.杆塔拉线与杆塔的夹角不应小于(C)。

A、20° B、30° C、45° D、90°

25.一般情况下,直线杆横担和杆顶支架装在(A)。p186

A、受电侧 B、拉线侧 C、供电侧 D、导线受力反方向侧

26.连接金具的作用是(B),并将一串或数串绝缘子连接起来悬挂在横担上。P188 A、用于作拉线的连接 B、将悬式绝缘子组装成串 C、用于作拉线的调节 D、使导线和避雷线固定在绝缘子或杆塔上

27.(C)的作用是用于导线和避雷线的接续和修补等。P189 A、支持金具 B、连接金具 C、接续金具 D、保护金具

28.承力接续金具的握着力不应小于该导线计算拉断力的()。

A、85% B、90% C、95% D、10% 29.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截面应满足(B)。P191 A、线路电压损失<额定电压的5% B、线路电压损失≤允许电压损失

C、线路电压损失=允许电压损失 D、线路电压损失≥允许电压损失

30.无配电网规划地区,高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不宜小于(C)。p191 A、LGJ-70 B、LGJ-95 C、LGJ-120 D、LGJ-150 31.对各种类型的绝缘导线,其容许工作温度为(B)。P192

A、40℃ B、65℃ C、70℃ D、90℃

32.聚乙烯绝缘电缆允许最高工作温度(B)。

A、65℃ B、70℃ C、75℃ D、90℃

33.铝及钢芯铝绞线在事故情况下运行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D)。p192

A、40℃

B、65℃

C、70℃

D、90℃

34.城镇的高压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宜同杆架设,且应是(D)。P194 A、水平排列 B、垂直排列 C、不同电源 D、同一回电源

35.相邻两杆塔导线悬挂点连线(A)称为弧垂。P195 A、中点对导线铅垂距离 B、与导线最低点间垂直距离 C、与导线间垂直距离 D、与导线最低点间铅垂距离 36.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在同一档距中,各相导线的弧垂应力求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A)。P195 A、50mm B、200mm C、300mm D、500mm 37.架空线路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3kV以下线路不应小于(A)。P196 A、2.5m B、3.0m C、4.0m D、5.0m 38.架空线路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6-

3~10kV线路不应小于(B)。A、2.5m B、3.0m C、4.0m D、5.0m 39.架空线路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35kV线路不应小于(C)。P196 A、2.5m B、3.0m C、4.0m D、5.0m 40.转角杆的横担根据受力情况,转角在()宜采用十字横担。p186 A、15以下 B、15~45之间 C、45以上 D、任意角度

41.架空电力线路跨越架空弱电线路时,其交叉角对于一级弱电线路应(D)。p197 A、<30 B、≥30 C、<45 D、≥45 42.线路运行中,档距内三相导线各相导线弧垂相差不应超过(A)。P198 A、50mm B、150mm C、500mm D、800mm 43.电力电缆线路与架空电力线路相比有如下优点(A)。

A、不占用地上空间 B、引出分支线路比较容易 C、故障测寻比较容易 D、投资费用省

44.电力电缆中,用来输送电能,是电缆的主要部分的为(A)。P203

-7-0

0

0

000

0

0

A、线芯(导体)B、绝缘层 C、屏蔽层 D、保护层

45.电力电缆中,保护电缆免受外界杂质和水分的侵入,以防止外力直接损坏电缆的为(D)。A、线芯(导体)B、绝缘层 C、屏蔽层 D、保护层

46.电力电缆中,(B)具有容许温升高,允许载流量较大,耐热性能好,适宜于高落差和垂直敷设,介电性能优良的特点。P205 A、不滴漏油浸纸绝缘型电缆 B、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C、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D、橡胶绝缘电缆 47.中低压电力电缆中,(C)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安装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充足,能适应高落差敷设,敷设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

A、不滴漏油浸纸绝缘型电缆 B、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C、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D、橡胶绝缘电缆

48.接于电力系统的主进电缆及重要电缆每(D)应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P213 A、半年 B、周 C、月 D、年

49.电缆型号VV表示的电缆为(D)。

A、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B、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C、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缆 D、聚氯乙烯绝缘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 50.电缆型号VV32表示的电缆为(C)。

A、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B、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C、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缆 D、聚氯乙烯绝缘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

51.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型号表示为(D)

A、YJV B、YJV32 C、VV D、VV32 52.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型号表示为(A)。p208

A、YJV

B、YJV32

C、VV

D、VV32 53.聚乙烯绝缘电缆允许最高工作温度(B)。p210 A、65℃ B、70℃ C、75℃ D、90℃

二、判断题(F为错误、T为正确)

1.配电线路特别是农村配电线路基本以架空电力线路为主。(T)p174

2.目前我国的输(送)电线路基本采用电缆电力线路。(X)3.在城市中心地带,考虑安全方面和城市美观的问题,配电线路大都采用电缆线路。(T)

4.电力线路按架设方式可分为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F)p174 5.目前我国的输(送)电线路基本采用架空电力线路。(T)P174 6.绝缘子是用来固定导线,并使导线与杆塔之间保持绝缘状态。(T)P175 7.绝缘子在架空线路中主要用于支持和固定导线的作用。(F)p175 8.杆塔的作用只是用来支撑和固定导线。(F)P175 9.钢筋混凝土杆又分普通型预应力杆和等径预应力杆两种。(T)

10.一般地区的特大荷载的终端、耐张、大转角、大跨越等采用等径电杆。(F)P176 11.钢筋混凝土杆俗称水泥杆,是由钢筋和混凝土在离心滚杆机内浇制而成。(T)

12.架空线路中的直线杆用于限制线路发生断线、倒杆事故时波及范围。(F)p177

13.杆塔基础一般分为拉线基础和杆塔基础。(F)P178 14.架空线路中发生断线、倒杆事故时,耐张杆可以将事故控制在一个耐张段内。(T)

15.位于线路首端的第一基杆塔不属于终端杆,只有最末端一基杆塔属于终端杆。(F)P178

16.拉盘是承受拉线的上拔力,稳住电杆,以防电杆上拔。(T)179 17.跨越杆塔一般用于线路跨越公路、铁路、河流、山谷、电力线、通讯线等交叉跨越的地方。(T)p178 18.铁塔基础型式一般分为宽基和窄基两种。(T)P180 19.架空导线多采用钢芯铝绞线,其钢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机械强度。(T)p180

20.多股绞线由多股细导线绞合而成,多层绞线相邻层的绞向相反,防止放线时打卷扭花。(T)p181 21.棒式绝缘子可以代替悬式绝缘子串或蝶式绝缘子用于架空配电线路的耐张杆塔、终端杆塔或分支杆塔,作为耐张绝缘子使用。(T)P183 22.棒式绝缘子一般只能用在一些受力比较小的承力杆,且不宜用于跨越公路、铁路、航道或市中心区域等重要地区的线路。(T)p183 23.拉线按其作用可分为张力拉线和角度拉线两种。(F)P184 24.普通拉线用于线路的转角、耐张、终端、分支杆塔等处,起平衡拉力的作用。(T)184 25.转角杆的横担,应根据受力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15°~45°以下转角杆,宜采用单横担。(F)P186 26.一般情况下,直线杆横担和杆顶支架装在受电侧。(T)p186 27.一般情况下,分支终端杆的单横担应装在受电侧。(X)

28.支持金具一般用于直线杆塔或耐张杆塔的跳线上,又称线夹。(T)p188 29.耐张线夹用于耐张、终端、分支等杆塔上紧固导线或避雷线,使其固定在绝缘子串或横担上。(T)p188 30.承力接续金具主要有导线、避雷线的接续管等,用于导线连接的接续管主要有U形挂环、液压管和钳压管。(X)189 31.拉线金具的作用是用于作拉线的连接、紧固和调节。(T)190 32.在铁横担线路上可改用瓷横担或高一等级的绝缘子(10kV线路)加强线路绝缘。(T)p188

33.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一般都采用多股绝缘导线。(X)34.确定导线截面,须按允许电压损失和发热条件进行校验。(T)P191 35.确定导线截面,只须按允许电压损失进行校验。(F)P191 36.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截面应满足线路电压损失≥允许电压损失。(X)

37.10~35kV多回线路同杆架设的导线,一般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F)p193

38.10~35kV单回架空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T)

39.35kV架空线路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5km。(T)p194 4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不允许有裂纹。(T)p197

41.线路维护的目的是保证线路安全运行到下一个检修周期。(T)

P201 42.新线路投入运行一年后,镀锌铁塔坚固螺栓需紧一次。(T)P201 43.新线路投入运行3~5年后,混凝土电杆各部坚固螺栓坚固螺栓需紧一次。(X)201 44.架空电力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应避开管道的检查井或检查孔,同时,交叉处管道上所有部件应接地。(T)p197 45.电力电缆不占用地上空间,一般不受地上建筑物的影响。(T)202 46.电力电缆中,保护层的作用是消除导体表面的不光滑所引起导体表面电场强度的增加,使绝缘层和电缆导体有较好的接触。(X)

47.线芯是电力电缆的导电部分,用来变换电能。(F)p203 48.线芯是电力电缆的导电部分,用来输送电能。(T)49.聚乙烯绝缘电缆允许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为70℃。(T)P210 50.聚乙烯绝缘电缆允许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为90℃。(F)p210 51.交联聚乙烯电缆允许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为70℃。(F)p210 52.新装电缆线路,须经过验收检查合格,并办理验收手续方可投入运行。(T)p211 53.接于电力系统的主进电缆及重要电缆每半年应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F)p213 54.系统最高工作电压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危害极

大。(F)p213 55.电缆安装竣工后和投入运行前应做预防性试验。(F)p213 56.重做电缆终端头时后,必须核对相位、摇测绝缘电阻,并做耐压试验,全部合格后才允许恢复运行。(T)

57.新敷设的带有中间接头的电缆线路,在投入运行3个月后,应进行预防性试验。(T)

三、多选题

1.电力网的电力线路按其功能一般可分为(AC)。P174 A、输电线路 B、低压线路

C、配电线路 D、高压线路

2.在(ACD)及一些特殊的场所的配电线路逐渐采用电缆电力线路。P174 A、城市中心地带 B、便于架设电缆的地方 C、高层建筑 D、工厂厂区内部

3.电力线路按架设方式可分为(BC)两大类。P174

A、输电线路

B、架空电力线路

C、电缆电力线路

D、配电线路

4.用于分配电能的线路,称为配电线路。配电线路可分为(ABC)。P174 A、高压配电线路 B、中压配电线路 C、低压配电线路 D、超高压配电线路

5.架空电力线路构成的主要元件有(ABCE)及接地装置等。P175

A、导线

B、杆塔

C、拉线

D、抱箍

E、防雷设施

6.电力线路的杆塔用来支撑导线和地线,并使(ABD)以及导线和各种被跨越物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P175 A、导线和导线之间 B、导线和地线之间 C、杆塔和杆塔之间 D、导线和杆塔之间

7.杆塔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AB)。

A、水泥杆 B、金属杆塔

C、锥形杆、等径杆 D、直线杆、耐张杆、转角杆 8.钢筋混凝土杆又分为(BD)。P176 A、直线杆 B、普通型 C、耐张杆 D、预应力型 9.杆塔基础一般分为(CD)。

A、底盘 B、拉盘 C、电杆基础 D、铁塔基础

10.电杆底盘基础的作用(AC)。

A、承受电杆的下压力 B、以防电杆上拔 C、以防电杆下沉 D、以防电杆倾覆

11.线路运行中,杆塔倾斜度(包括挠度)的允许范围:(ABCDE)。

A、直线杆、转角杆不应大于15‰ B、转角杆向拉线侧倾斜应小于200mm C、终端杆向拉线侧倾斜应小于200mm

D、50m以下铁塔倾斜度不应大于10‰ E、50m及以上铁塔倾斜度不应大于5‰ F、50m及以上不作要求 12.架空导线的种类有(AC)。

A、裸导线 B、避雷线 C、绝缘导线 D、接地线 13.导线的材料中铝相对铜来讲(CD)。P180 A、导电率高 B、机械强度高 C、重量轻 D、价格便宜

14.架空线路中,钢绞线(GJ)常用作(ABD)。

A、架空地线 B、接地引下线 C、接地极 D、杆塔的拉线 15.架空绝缘导线按绝缘材料可分为(ABC)。P182 A、聚氯乙烯绝缘线 B、聚乙烯绝缘线 C、交联聚乙烯绝缘线 D、橡胶聚乙烯绝缘线 16.合成绝缘子具有(ABCE)等优点。P183 A、体积小 B、重量轻 C、机械强度高 D、外形美观 E、抗污闪性能强

17.绝缘子的材质一般为(BC)。

A、铜 B、玻璃 C、电瓷 D、铝

18.悬式绝缘子按制造材料分为(BC)。P183

A、普通型 B、钢化玻璃悬式 C、瓷悬式 D、防污型

19.针式绝缘子主要用于(CD)。

A、普通型杆塔 B、跨越型杆塔

C、直线杆塔 D、角度较小的转角杆塔 20.金具在架空线路中主要用于(ACD)。

A、连接 B、绝缘 C、调节 D、保护 21.拉线是用来(BC)。P184 A、支撑杆塔 B、加强杆塔的强度 C、承担外部荷载的作用力

D、减少杆塔的压力

22.横担定位在电杆上部,用来(ABC)。P186

A、支持绝缘子

B、支持导线

C、使导线间满足规定的距离

D、水泥横担

23.拉线金具的作用是作(BCD)。P190 A、加强杆塔强度 B、拉线的连接 C、拉线的紧固 D、拉线的调节

24.拉线连接金具主要有(AB)。

A、U型挂环 B、二连板 C、楔型线夹 D、UT线夹 25.拉线紧固金具主要有(CD)。

A、U型挂环 B、UT线夹

C、楔型线夹 D、钢线卡子 26.当导线通过电流时,(AC D)。

A、会产生电能损耗 B、使导线发热、弧垂减小 C、使导线发热、温度上升 D、导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加 27.裸导线允许载流量的条件是导线运行的(BD)。P19A、最大电能损耗

B、周围环境温度+25℃

C、最高温升为70℃

D、最高温度为70℃

28.同一地区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在电杆上的(ACD)。P194 A、零线应靠电杆 B、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低于相线

C、零线应靠建筑物 D、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29.弧垂大小和导线的(ABCD)等因素有关。P195

A、重量

B、气温

C、张力

D、档距 30.完整的电缆产品型号应包括(ABCD)。

A、电缆额定电压 B、电缆芯数 C、电缆标称截面 D、电缆标准号

31.高压电力电缆的绝缘屏蔽层一般采用(ACD)。P204 A、半导电纸带 B、半导电金属皮 C、半导电塑料 D、半导电橡皮

32.重做终端头、中间头和新做中间头的电缆,必须(ABD)全部合格后,才允许恢复运行。P211

A、核对相位 B、摇测绝缘电阻 C、摇测接地电阻 D、做耐压试验

四、案例分析

1.某1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为LGJ-150/25,线路长度为5km,线路所带负荷为1.6MW,功率因数为0.8,则该线路的电压损失为(B)。(导线阻抗:x0=0.4 Ω/km,r0=0.21 Ω/km)

A、244.8V B、408.0V C、489.6V D、652.8V

2.线路维护工作主要有以下(ABCDEF)等内容。P201

A、补加杆塔材料和部件,尽快恢复线路原有状态

B、清扫绝缘子,提高绝缘水平

C、加固杆塔和拉线基础,增加稳定性

D、消除杆塔上鸟巢及其他杂物

E、进行运行线路测试(测量)工作,掌握运行线路的情况

F、混凝土电杆铁构件及铁塔刷漆、喷锌处理,以防锈蚀 2.电力电缆线路日常巡视检查的主要有以下(BCDE)等内容。A、电缆沟的清理检查

B、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及终端头有无渗、漏油现象 C、电缆终端头的连接点有无过热变色 D、终端头接地线有无异常

E、有无打火、放电声响及异常气味

上一篇:情系高速 燃烧青春--演讲稿下一篇:走基层干部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