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章习题

2024-08-17

毛概第十章习题(精选4篇)

毛概第十章习题 篇1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2、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提高自身和全民族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3、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必要性和文化体制改革趋势的认识。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内涵及其意义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包括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方面。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十五大报告)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迟滞和落后会严重影响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它的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和全体人民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统一的意志、协调的步伐和高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有千百万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并能不断创造发明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这样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提供。

3、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之一。

综合国力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其本身就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还发挥着特殊的凝聚力、鼓舞和激励等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的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要全面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一定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坚持三贴近,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正确对待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的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发展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技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高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新局面。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迅速增长;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新技术正在进入文化领域。

2、我国现行文化体制存在的弊端:高度集中;高度封闭;微观机制缺乏活力。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观念更新

1、文化具有产业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文化的公益性,强调它的政治动员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它的产业属性和产出功能。

2、文化具有商品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把它仅仅作为宣传舆论的工具,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它的商品属性。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

3、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开放文化产业;市场配置资源;市场主体独立;实行经济核算。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和原则要求

1、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

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前具有怎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您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您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何处?

阅读书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江泽民: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江泽民:“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7部分,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4、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

毛概第十二章练习题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1955年5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2.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我党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A.“一纲四目” B.“四个坚持”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3.在()中,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党的十二大报告 C.党的十二大闭幕词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 A.《告台湾同胞书》 B.《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5.在()中,最早提出两岸实现“三通”建议

A.《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告台湾同胞书》 D.《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针对()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钓鱼岛问题 7.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8.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独立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 C.两种制度 D.和平发展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A.独立自主原则 B.高度自治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四项基本原则 1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美关系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日关系问题 D.殖民统治遗留的问题 12.香港、澳门问题是()

A.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冷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二战后产生的问题

1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告台湾同胞书》

14.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是()

A.《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B.《反分裂国家法》 C.“江八点” D.“胡四条” 15.2006年4月,胡锦涛提出,()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A.求同存异 B.经贸交流 C.建立互信 D.和平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2.一个中国是()

A.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C.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 D.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B.“台湾独立” C.“一边一国” D.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 4.“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C.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 D.两个对等的政府 5.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A.行政管理权 B.外交权 C.立法权 D.国防权 6.两岸“三通”是指()

A.通航 B.通商 C.通邮 D.通行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A.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整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B.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卓越能力 D.充分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8.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机构是()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海峡两岸航空业者协会 C.海峡两岸旅游业者协会 D.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9.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0.2005年4、5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率团访问大陆,达成多项共识,开创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A.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B.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C.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 D.新党主席郁慕明

三、辨析题

1.“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统一的基础。3.“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等同的。4.“一国两制”是台湾的陷阱,对台湾人民没有任何好处。

四、简答题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4.简述当前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5.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试述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六、材料分析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材料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

“早期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看到的。”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8-

419、423页。材料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摘自:《十七大报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六条 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惠互利;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摘自:《十七大报告》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两岸关系的现状是什么?

(2)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A 5C 6C 7D 8A 9B 10C 11B 12A 13B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D 3ABCD 4AB 5BD 6ABC 7ABCD 8AD 9ABCD 10AB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正确。(1)邓小平说过,如果“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沟想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来的。(2)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是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构想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这是一个创造。“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3)它充分照顾了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4)它不仅考虑了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更考虑了大陆地区的现实。总之,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中国,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照顾了各方的利益,充分尊重台港澳的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因而是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正确。党的十六大再次郑重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台湾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并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

3.[答案要点]这一说法错误。“两种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方面,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它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大陆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因此,“两种制度”在“一国两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为主,香港、澳门、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在次。

4.[答案要点]这一说法错误。这是台独分子的言论,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台湾同大陆统一,是一个民族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符合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两岸统一决不是台湾的陷阱,而是台湾人民的福祉。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水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犬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2.[答案要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构想具有如下重大意义。(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性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答案要点](1)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3)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4)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做好“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合、合作更深化。(5)两岸双方应当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4.[答案要点]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第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三通”。5.[答案要点]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并没有因为被英国非法占领、统治而改变这一事实。“三个不平等条约”,就现代国际法而言,是没有任何合法效力的。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三个不平等条约”没有任何地位。中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是在相隔100年后,重新对香港行使主权。所以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只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执著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担当起中华民族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因此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2.[答案要点]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3.[答案要点]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提出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我党在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台湾经济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两岸经济各具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有益的。我们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坚持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依法保障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积极推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要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主线,扩大两岸文化交流。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当前台湾民心所向。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以及发展经济的要求,维护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要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方针政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五、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统治集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集团退踞台湾后,在美国的扶持下,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台湾问题由此产生。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台湾问题产生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碍破坏祖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

毛概第五章习题库 篇3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对)标准答案:错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对)标准答案:错 3.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4.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错)标准答案:错 5.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5.0)

11.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D)标准答案:D A.保持政治稳定

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

D.把发展放到首位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A)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4.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5.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B)标准答案:C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6.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D)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A)标准答案: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的轨道上来。(D)标准答案:D A.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B.引进技术,吸引人才

C.科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结合D.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

2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8.0)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3.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CD)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5.实现共同富裕是()(A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ABC)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7.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28.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9.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30.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对)标准答案: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3.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错)标准答案:错 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6.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错)标准答案:错 7.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8.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9.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8.0)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B)标准答案:B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A)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5.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C)标准答案:C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6.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首次提出是在()(B)标准答案:B A.上世纪70年代末

B.上世纪80年代初

C.上世纪80年代末

D.上世纪90年代初

19.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C)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2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D)标准答案: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2.0)

21.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3.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6.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CD)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A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8.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0.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3.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4.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5.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7.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错)标准答案:错 8.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9.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10.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9.0)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B)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3.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A)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7.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首次提出是在()(B)标准答案:B A.上世纪70年代末

B.上世纪80年代初

C.上世纪80年代末

D.上世纪90年代初

1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B)标准答案:C 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D.国内生产总值

19.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C)标准答案:C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2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D)标准答案: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20.0)

21.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3.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4.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7.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8.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0.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9.0)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对)标准答案:错

2.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3.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4.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6.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7.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8.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错)标准答案:错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B)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D)标准答案:D A.保持政治稳定

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

D.把发展放到首位

15.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首次提出是在()(B)标准答案:B A.上世纪70年代末

B.上世纪80年代初

C.上世纪80年代末

D.上世纪90年代初

16.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C)标准答案:C A.能否使被压迫阶级翻身解放

B.能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

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能否做到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

1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是在()(A)标准答案:A A.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C.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D.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A)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8.0)

2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2.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4.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25.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7.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9.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30.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2.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4.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5.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错)标准答案:错 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B)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4.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B)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是在()(A)标准答案:A A.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C.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D.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20.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20.0)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3.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4.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5.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8.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9.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3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2.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4.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5.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错)标准答案:错 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B)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4.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B)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是在()(A)标准答案:A A.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C.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D.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20.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20.0)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3.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4.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5.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8.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9.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3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毛概第十一章ppt文本[推荐] 篇4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 十三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1.这是我们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要带领人民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体社会共同建设。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上一篇:母亲节赞美母亲的名言名句下一篇:空气中有水吗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