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复习

2024-10-03

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复习(精选7篇)

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复习 篇1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毛泽东思想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7.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和核心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核心。

【第二章】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前途是社会主义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3)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的领导权问题。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一个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

【第四章】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2.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报告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国防。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五章】

1.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情况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只能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只能坚持,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章】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七章】

1.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问题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A.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B.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C.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结果

【第八章】

1.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4.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公有制经济包括的经济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的经济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7.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的职能:政治职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5.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16.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

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7.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1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和要求要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9.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九章】

1.台湾问题的实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国家;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十章】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目前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第十一章】

1.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2. 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二章】

1. 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论述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这个时期中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化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2.怎样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坚持、改革、开放、稳定的统一,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就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即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与一些文化强国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所以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并且在发展的同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发展文化事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复习 篇2

一、翻转课堂在毛概课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由于我校网络平台建设不够建全,毛概课又是90-140人的大班教学,因而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时,没有办法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因而此次只计划拿出4个课时,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5-6人的小组。另外,为了尽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作者也参照了讲课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思想上和物质上都有所收获,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步:课前。教师将教案、PPT课件和微课视频上传至学生QQ群,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步:课上。分小组展示,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学生讲课(15—20分钟),由主讲展示和讲解本组制作的PPT课件。

2.学生提问并讨论(15分钟),学生可以向参赛小组成员进行提问或者是向老师提问,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组员展示拉票(3分钟),组长和组员全部到讲台上,分别介绍在此次讲课准备过程中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工作(主要是由组长介绍)。

4.评分+统分(2分钟),“评分者”是从未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中选出的10位同学,每个班5位,“统分者”是各班班长。

总分(最高105分)=最后得分(最高100分)+小组得分(最高5分)

5.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就小组展示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和表彰。

奖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给所有参与者平时成绩加10分的奖励;第二部分是由组长给每个组员打分,满分10分;第三根据最后的得分,对每个教学班分数最高的一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此次发的是笔记本。

第三步:课后。由组长写一份200字左右的书面总结。

二、本次翻转课堂的优缺点

本次翻转课堂收益良多,优点有: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辅助和引导,分小组进行讲课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来安排学习的内容,就算是同一内容,不同小组的同学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比如此次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用到了快板朗诵、情景演示、小游戏等。

2.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翻转课堂的好处就是学生有时间和平台来展示自己,也给了老师了解学生的机会,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帮助。

3.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实施讲课比赛式的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同学之间尤其是小组内部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一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缺少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4.有利于课堂管理。传统教学课堂上,有些人感觉上课很无聊,尤其是思政课,学生更易出现疲劳状态,于是就在下面睡觉或是玩手机,这无疑扰乱了我们的上课秩序,而通过翻转课堂之后,这些情况就会改善,因为同学们都在忙于活动或讨论。

虽然这次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冷静下来进行反思和总结,依然能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

1.时间把握不好。有的小组积极性不够,课前没有好好准备,讲了不到15分钟就讲完了,有的小组准备很充分,形式也多种多样,时间又不够用。

2.知识掌握差异大。参与的小组成员确实是比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习得更多,但是没有参与的同学确反而觉得自己不想听课,学习到的东西很少。

3.教学效果有限。讲课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很紧张,有的学生没有自信,有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不熟悉,有的学生收放自如,采用的形式多样,这样就会导致其他听课的同学接受到的知识出现“碎片化”。

4.缺乏课下监督。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举措来监督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课上也是应付怠慢,影响学习成效。

三、总结

总体上看,本次翻转课堂比较成功,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的准备,也得到其他同学的好评,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学习更加主动化,民主化,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深化知识非常有益。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这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ENMs9vMC02Bpd6eKZUpGo2NN-HfFRPw0FHnLjvROwTBKAwIJl7SVCKkPbQp7WMKDLt-0M8IllAYY6k4AXk3uK.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复习 篇3

【关键词】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定,考生必须掌握汉语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写作知识等;可见,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从规定的篇目看,古今中外都有选文;从文体看,各种文体下又涉及到各类知识点;从知识点看,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考生要如何复习才能在短短的数月内做好迎考的准备呢?

一、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

《复习考试大纲》是命题和备考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彻底把它读透。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给考生具体规定了必须掌握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的语文知识、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以及作文。“语言知识体系在知识的态度上采取的是一种知识的‘网罗主义’,即从构建系统、完整的语言知识出发,将一个个确定的语言知识罗列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科的逻辑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种严密、封闭的体系。”[1]面对海量考点,考生不应该手忙脚乱,而应根据《考纲》来概括知识点,构建一张有形的考点网络,这样对各考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概括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作家作品知识,主要出现在每篇课文前的作家介绍,对此,考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帮助记忆。

语言知识,体现在试卷中,主要是解释文言字词、翻译古文句子,包括古文篇目中的文言词语、句子,也包括诗歌小说部分的文言字词及现代文部分的现代汉语的词语。文言字词的重点是常用的实词,而文言句子的考核点主要是特殊的和重要句子,如被动、使动、意动和特殊句式等。对这部分内容,考生可用“归类法”,为每一个“点”设置文中所有例句的“集中营”,以便积累、体悟,做到举一反三。

文体知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这四种文体知识,以及每篇课文的的体裁及文体特点。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借代、反复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寄情、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首尾呼应、比兴、侧面烘托、铺叙、白描等。复习这些知识,都可以用归类集中法。

经过上述的归纳总结,考生们对《考纲》中规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此形成知识网络,对复习迎考十分有必要;考生如果这样做,就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点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信心。

二、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与考试的关系

根据《复习考试大纲》要求,“大学语文”试题材料80%为纲内篇目,而这些篇目都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应该把每篇课文都读懂,读通,读透,因为这是我们考试的主要内容。如何才能把每篇课文读懂,读通,读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

(一)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通读课文

《考纲》规定,要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代表作,了解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所属流派(社团)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前面都设计了助读提示,考生只需要稍加重视就可以掌握规定内容。具体操作时可用列表法或卡片法。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以及所属流派等内容,对我们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事件的是非曲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结合课文注释,重视阅读提示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及诗词歌赋等古代作品占到课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多数考生一看到文言作品就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心理。这跟我们大多数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很多考生因恐惧而懒得花力气去“啃”这些“大块头”。其实,考生们大可不必恐惧,与普通高考不同,“专升本”考试涉及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原文,只要我们吃透教材,读书百遍,还怕考不好吗?阅读文言作品时,我们应结合课文的注释,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句,善于积累感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当然,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也不能忽视,通过阅读提示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手法等知识,这对我们在考试中解题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检阅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题,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两道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现代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也是两道是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由此可见,吃透《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考生掌握了教材,考试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三、用好典型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掌握了知识点,也吃透了课文,那么就该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程度。市场上关于“专升本”的辅导练习可谓多如牛毛,有不少练习甚至是某些不法书商为了获利而粗制滥造出来的。那么,面对鱼龙混杂的辅导练习,考生应该如何选择来巩固自己的学习结果呢?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秘卷”,其实,我们手头就有这样的练习,只是经常被我们考生忽视罢了。

比较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编者都精心配备了同步练习。就拿方维保、李铭主编的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来说,从语文基础知识到课文阅读分析,可谓面面俱到,而且题型丰富,每份同步练习都体现了该课文的学习目标。考生可以在自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同步练习,自测一下,看自己对该课文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对于薄弱环节,进一步针对练习,强化训练。如果考生们能够坚持做同步练习,并善于归纳总结,就能有效地巩固该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温故知新、对比记忆,长此以往,相信对考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历届专升本语文真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练习对象,“去年的试题是今年的最佳模拟题。”这话有一定道理。如果不做大量习题,做后不去对照“标准答案”,就缺乏答题的准确性。做好近几年的“专升本”语文试卷,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四、熟悉试卷题型,掌握特点规律

“大学语文”“专升本”试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关于语文知识以及运用的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考生只有掌握其题型特点及规律,熟悉试卷布局、题量、考点和评分标准等,在复习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选择题的考核内容包括了上文所说的基本语文知识以及课文阅读和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考核范围相当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教材全部课文的所有知识点。虽然这种题型考核范围较广,但由于这种题型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是客观题,所以,总体说来,难度相对小一些,容易得分。只要考生在复习时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复习难度就会小很多。

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部分,一般各包括三个语段(两个课内一个课外),每个语段提三个小问题。应对这种题型,首先必须立足于课文所选段落的分析,把基本分得到手。选自教材的两个段落选自教材文言文部分。一般说来,该部分的提问大致如下:其一,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其二,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其四,段中某些句子的喻义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基本都和每篇课文后面的同步练习关系密切。至于课外语段,只要能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提问的方式、考核的知识点是类似的。

作文部分是考试的重头戏,占考试总分的30%以上。大纲对作文的总要求是: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以2008年作文题为例:

毫无疑问,200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请以《我的2008》为题,写一篇兼顾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短文,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要求看似简单,但是注意点却不少。第一,文体问题,尽管题目没有文体限定,但是不作限定,不等于不要文体,所以考生千万不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第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即根据文体需要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第三,考生平时应该注意积累作文素材,时常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写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谈。第四,满足作文文字量,书写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等。其实,作文的得分主要还靠考生平时多阅读、多练笔,千万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

综上所述,在“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只要我们吃透大纲和自考教材,构建考试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及题型规律,用好典型练习,就能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注释】

毛概复习要点 篇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4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5~6页)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9~12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9~21页),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27页)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29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34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8页)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44~46页)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7页、49~5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8页)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61~67页)

3、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71~73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党的八大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78页)

2、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意义以及必须汲取的经验教训(85~89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96~98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2~103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04页、10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论断及重要意义(113页、115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5~119页)

3、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具体内容(121页)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实现途径(123~124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29~131页),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35~136页)

3、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37~142页)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与特征(145)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5~146)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46)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1~152)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55~156)

6、我国的国体与政体(157)

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58)

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60)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65)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63)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重要意义(170)

1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174~175)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87~189)

2、新形势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92~193)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时代主题的涵义(196)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3~212)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214~217)

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18)

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21)

4、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228~237)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性质和宗旨(238~239)

2、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38~244)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43)

毛概复习 篇5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P3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③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④我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1 ①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②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③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P30

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P3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P46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为“一化三改”。“一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为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61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④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7.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65

①照搬照抄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论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问题。

8.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78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9.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P87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10.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P94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回答基本问题。②马克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犯的错误。

③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P119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三个代表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P126 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P131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P145

①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P152 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③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④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16.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P178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依据: 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审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③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17.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P180 内涵:

①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这个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意义: ①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从人类文明进程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8.中国梦的科学内涵:P197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P203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20.贯彻新发展理念:P207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2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214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③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2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培育和践行:①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②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③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23.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P231 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⑤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4.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P239 ①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②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③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④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P244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②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③发展协调性成效显著

④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⑤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26.全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P251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围绕两句话编。27.建设世界一流军队:P272

①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②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④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28.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P279 ①坚持全国一盘棋 ②健全体制机制 ③强化战略规划 ④突出重点领域 ⑤军政军民团结

29.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P285

①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②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属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③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就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P289

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3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P301 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2.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P303 ①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毛概复习 篇6

3.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总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答:社会主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市场经济的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发展,一切符合在所有制结构上,“三个有利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2)再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好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要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坚持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1)我国主义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征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优越性。(2)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利用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在公有制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意志和需要。因此,随着时间的认识和深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公有资本在社会资本中量的优势,而且体现在有质的量和有量的质的结合上,即既有量的优势,更有质的提高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论述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共富”的问题?答: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共“先富”与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但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⑷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还必须健全法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的和适度的范围内,防止社会两极分化。总之,先富和共富是手段和目标、途径和目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优越性的根本在于共同富裕。

5.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答:(1)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无论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还是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来看,和平是大势所趋。(2)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 不仅是每各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3)在和平稳定中寻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谋求发展,不仅成为各国关心的核心,也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

1.的内容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答:(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答: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2)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它从根本上体现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项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充分反映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全部面貌。(3)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简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针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进世界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简要回答坚持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答: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4)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什么?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积累的执政的成功经验是

答: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发展。

1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正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国外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的图谋(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真金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中国人民义无反顾的捍卫国家主权的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2年,在新世纪新阶段中,5月,胡锦涛在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指出,我党的对台政策市什么?答:2008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和共同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望”,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进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发展。胡锦涛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系列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1)提出“台独”的分裂活动违背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是没有出路和注定要失败的。台湾问题关系祖国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会容忍“台湾独立”,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湾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涵。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内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对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做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两岸同胞理应坚决反对。(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车文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主要内容有:①坚持体现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要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就同存异;②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两岸“三通”,开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③在“九三共识”基础上进行3发展的根本归宿,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直接推动„三通‟,是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主为本,为民谋利,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凡事对台湾同胞有利的情况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政策法律化,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战略利益(6)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首先要建立互信,这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其次要搁置争议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面对,妥善处理,还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出发,把握好这一点,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心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历史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必然,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再创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是我们的共同期盼,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含义和内容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将这 一基本原则运用于国际外交领域,将他发展为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外交原则和方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不同的;既适于发展中国家,也于发达国家;既适于国家间政治关系,也适于经济关系。新历史条件下,其应该得到认真遵循和履行。(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有坚实政治基础。新形势下,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切增多,推国际 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有共同利益与目标。同发展中国家一道,抓机遇,巩友谊,深化合作,促发展。(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各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相依存、互支持,各民族根利益和人类文明 进步事业整相连;本国事情搞好,支持他国发展,履行国际义务。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既要维护本国利益,涉及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问题上不退让,又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结合起来。

2设者?.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1)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3)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吧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1.答: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管你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2)新时期的安慰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题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过和用户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通报、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展现空前的广泛性。1(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答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2)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3)只有建设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武汉理工大学毛概复习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概论期末考试改革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毛概》课程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该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的“记性越好,分数越高”、“平时对付对付,期末勾勾背背”等主观偏见,故无根本性好转。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较为复杂,考试方法创新乏力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一、《毛概》课期末考试现状及类型

2007年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对于《毛概》课倡导和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以外的“出勤率”、“社会实践”、“辩论演讲”等作为平时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其中,并降低了期末考试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相对于以往“一锤定音”式的考核方式,这种变革确有进步。但“出勤率”解决的是“来”问题,“社会实践”解决的是“干”的问题,而“期末考试”才真正关乎“学”的问题。遗憾地是,就笔者所了解情况来看,期末考试方式与既往惯例相差不大,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是按照期末考核方式可分为:①开卷考试;主要包括课堂开卷考试、期末论文、实践或调查报告等;其中,课堂开卷考试可以翻书,也有所谓“一张纸考试”。期末论文、实践或调查报告则这种考核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给学生以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往往由于命题范围较宽,考评标准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其结果往往容易造成偏差。另外,少数学生为图省事,甚至干脆抄袭应付。②闭卷考试;主要以试卷测试为主,一般采取百分制,答案相对客观,易量化,误差小,在各高职院校中较为常见。从题型构成来看,客观题(简答题主要靠机械记忆,可划入客观题之列)一般比重大,而主观题型一般比重较小。学生一般根據考前给定“考点”进行“复习”,对于记忆力要求较高, 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

二是按照命题主体分类,可分为:①统一命题考试;即“一张试卷考全校”。这种考试方式,基本上能够保证命题质量,避免重复出题所带来的过高成本,但由于教师教学风格迥异,在教学内容上可能有所侧重,加之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不管对教师(命题教师和非命题教师)还是学生,均难以保证绝对的公平。②分班命题考试;即承担教学的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和各自班级学生及学习课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命题范围,对学生进行测试考评。这种考试方式,能够从各教学班自身实际出发,提高期末考试命题的针对性,但往往会出现成本过高、试题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统一命题和闭卷的考核方式是高职学生难以摆脱“应试”思维惯性,热衷于“勾勾背背” 的主要诱因。其实质其实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在《毛概》课考试环节的具体表现。期末考试,是引导教与学的重要指挥棒,不仅解决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出口”问题,而且关乎激发师生教学动力的 “入口”问题。我们要加快期末考核方式改革创新步伐,把学生由过去只注重期末背题,引导到注重教学过程上来。

二、探索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这些结晶,如果凝结为四个字的话,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斗争中产生、发展而来的。《毛概》课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其期末考核方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自觉扛起“实事求是”的大旗。具体来讲,就是:

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深入研究这一学历层次的学生特点,从而构建一套科学、公平的期末考核体系。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现实难题(学生多,教师少,一般采取大班教学方式,很难面面俱到);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在层次、文理科学习背景、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现实需求,要立足于解决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就业、升学等)。要选择高职学生易于接受、容易引起共鸣的考评方式。既要考虑到知识需求,又要考虑到现实需要。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期末考核方式创新,既不能脱离实际,只偏重理论知识的考察,也不能脱离理论,只偏重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简单罗列;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理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材料分析、申论等主观题型在期末考核方式中的比重,重点考查学生透过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程理论与高职学生生活实际具体的有机的统一。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期末考核方式创新,要体现时代性,考核内容要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结合;凸显规律性,要通过创新引导学生养成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联系的思维习惯;激发创造性,通过增加考核主观题型比例,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其使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对现象进行剖析,对理论进行阐释,在实际运用中提升理论素养。

四要坚持“真理标准”原则;要自觉抵制主观主义错误倾向,不唯“书本”,不唯“经验”,只为“实践”。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把学生喜不喜欢,接不接受,需不需要,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导向。既要大胆尝试,又要循序渐进,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再总结—再完善……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路径

在新形势下,改革《毛概》课考核内容和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意义。为此,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规律,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期末考试方式。

1明确改革方向

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基本方向;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学、实践、考试各个环节,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毛概》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授大学生必备的人文社科、党史国情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

nlc202309020738

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考试环节,既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社科、党史国情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考察,又要重视对学生“认识方法和认识能力”方面的测评。坚持好这个基本方向,才能体现出考试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才能解决好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

要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为根本导向;考试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探索《毛概》课考试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期末考试与学生思想问题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大学生入党等问题)结合起来,从高职学生的思想需求和现实需要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搞“一刀切”式的全校统考)。

2改革考试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毛概》课期末考试内容“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记忆、轻视创新”现象严重。考试内容除了考核课程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毛概》课考试内容应体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要有属于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又要有侧重考察学生社会敏锐度的时事政治、社会焦点、热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考通识性、认知性、记忆性的知识,而要“把重点放在考核理解性、分析性、逻辑性、创新性的知识,尤其要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考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精神和创造能力”。另外,应结合实际建立动态试题库,将试题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推陈出新,即使是客观性试题也应避免一成不变。

3创新考试形式

高职院校《毛概》课现有的考试方式,“还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怪现象。这种机械地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循规蹈矩、缺乏活力,没有积极性;也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大而全、满堂灌,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毛概》课考试应摆脱传统的考试模式,瞄准学生就业需求,积极与各类“公招考试”有效对接。比如在考试形式上,可以充分借鉴公务员、事業单位工作人员公招试卷形式,对试卷进行优化升级。客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常识、政治立场等。主观题,采用“申论”式材料命题方式,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分析问题(对现象的理论提炼)和解决问题(对理论的现实运用)方面等多方面能力。

另外,在阅卷标准上,主观题要尽量避免答案的唯一性,要着重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以及对理论方法的现实运用,支持学生的创新性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回答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走出既往“学习只为应付考试”的怪圈,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平衡考核评价结论亦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张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青年与社会2011年12期

[2] 王佳高职院校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课程教学浅谈[J]华章2012年09期

上一篇:描写梅花的作文梅花王国下一篇:如何做好下属沟通、培训 及工作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