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径

2024-09-22

最佳路径(精选11篇)

最佳路径 篇1

《最佳路径》读后感

《最佳路径》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对于长一些的课文,帮学生梳理清楚结构、脉络,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简约的图式还是比较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帮学生学会如何在头脑里对一篇文章建立一个图式。第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围绕“地点的变化”,即法国巴黎—乡间公路、小山谷(去地中海海滨的路上)—住地(巴黎),很快帮学生理顺了叙事脉络,逐段进行了概括训练。

第二课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把“讨论”进行到底。阅读第一部分时,讨论了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再往深处想一步,学习从关键词句中读出所得所思;第二部分比较了两种卖葡萄的方法的区别,讨论为什么老太太的卖法总能最先卖完?感受这种方法给游客带来的自由和乐趣;第三部分,讨论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方法和老太太卖葡萄方法之间的联系,为什么作者不顺承第4自然段直接写回来的车上格罗培斯内心的想法,而去写他的做法?第四部分,联系全文,讨论为什么这样的设计会被评为最佳设计?学生给出了4点理由:一是路径本身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很美;二是这样的路径给了游客很大的自由,游客们可以方便、随意地选择道路;3.这个设计是世界级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经过50多次精心修改后作出的选择;4.一般的设计都是由建筑师完成的,这个设计是由游客们自主共同完成的。

我比较看重学生回答的第4点。因为第4点后面的逻辑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由设计师的设计的角度转换为游客自主设计的角度,最终有了这样一个完美设计。联系《苹果里的五角星》来说,这就是一种创造力。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无论从苹果里切出五角星,还是格罗培斯由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想到路径设计的思路,表面上看这种创造的灵感都来自于生活中的偶然,似乎都是机缘巧合,可遇而不可求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正是因为格罗培斯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方案进行了50多次修改的不懈探求,使得他对这个问题已全然处于深度思维之中,最终老太太卖葡萄的偶然事件点燃了他思维的火花,这应该是创造力产生的必然。换个角度讲,如果格罗培斯才刚刚着手设计乐园里的路径,还没有觉察到设计的难点所在,纵使他看到了老太太如此卖葡萄,又能如何呢?所以,创造力来源于深度思维。所谓的灵感,一定是青睐精益求精的。

最佳的路径,客观上一直都在那儿,就看你为了找到它付出的恒心与勇气。

作者:田小秋

公众号: 时间的流里

最佳路径 篇2

关键词:色集体备课模式,试行完善,应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目标。我校是4规制教学, 特色集体备课模式的形成, 有着三年的尝试完善过程。

一、改革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以往备课都是每人独立写一份教学设计, 学校每学期检查两次, 即完成了任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备课、上课两张皮, 究其原因是有的教师买教案参考或在网上下载, 为了应付检查, 一抄了事。也有的是抄别人或抄自己以前备的课, 根本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动脑筋构思方法步骤。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个知识点, 或解决一个问题时, 用了很巧妙的方法, 但在其教学设计中没有任何记载, 这就是以往独立备课方式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成了应付检查的工具, 写教学设计等同于做无用功。

二、教学设计改革过程中走的弯路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为了让教师们摆脱做无用功, 我们曾提倡过提纲式教学设计, 一改以往教学设计中“重过程、重细节”为“重方法、重反思”。教学设计可以不拘一格, 但要有课前准备, 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有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经过一学年的试行, 老师们都反映, 这样的教学设计节省了大量时间, 少做了无用功。但是诸多的弊端暴露无疑, 由于教学设计过于简单, 一些教师又缺少思考过程, 大部分青年教师把握不好重点、难点以至于上课心中没底, 并且不会说课。绝大部分老教师整个过程简化到短短几条, 课后反思应付了事。

于是我们又在一个年级试行集体备课的方式, 方法是“组长牵头———集体研讨———试讲———集体修改———形成样本———个人反思”。经过一学期的试行, 效果不理想, 有些课的设计纯属网上资料的拼凑, 有些课的教学设计干脆是组长一人代劳。原因是按照此流程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耗费时间太长。每位教师一个学期课时数一百余节, 如果节节课如此, 老师们将所有时间都搭上, 只进行集体备课这一项工作, 其他工作都做不好, 老师们干脆将步骤简化或者不做到位。再次试行又宣告失败。

三、特色集体备课模式的形成

失败乃成功之母, 最佳的方法是经过不断完善形成的。我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多次召开研讨会, 学习外地先进的改革经验, 集思广益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了特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即“集体备课———分头执笔———个人微调———课后反思”, 并率先在语文、数学这两个学科实行。

1. 集体备课。

每学期开学前用一周的时间, 由组长牵头, 同学科组共同学习“课程标准”, 共同通读教材, 确定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 商讨每个单元重点课的可行教学方法。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 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 教师该放到什么位置, 预想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采取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教具的准备等。

2. 分头执笔。

经过集体备课达到资源共享的同时, 分头执笔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减轻教师的劳动。执笔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学设计细化, 更便于其它教师使用。

3. 个人微调。

在每页教学设计右侧都留有5厘米的空白区域, 供执教者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个人风格进行调整, 使教者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我之境”, 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

4. 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1) 写成功之处。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教学目的地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产生的灵感等等。 (2) 写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中的疏漏之处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剖析, 可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 使自己, 也使别人少走弯路。 (3) 写学生的奇思妙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经常会有些奇思妙想,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这样不仅是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 也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 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师及时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将是今后教学的丰富资料。

四、特色集体备课的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试行, 特色集体备课的形式受到老师们的欢迎。老师们普遍反映, 特色集体备课形式:1.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 能使教师从以往繁重的备课中解脱出来, 有更充足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进行其他工作, 教师的休息时间也能得以保障;2.能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青年教师能在高起点上发展;3.能互相促进, 取长补短, 使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整体提高。

特色集体备课更需要个人的智慧, 任何磨灭个性的集体备课, 只能使集体备课走向形式化。为保证特色集体备课形式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们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 进一步丰富集体备课的内涵, 保持其鲜活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你会确定最佳地点或最佳路径吗 篇3

类型1:点与点之间的最佳路径

问题1:如图1,河道AB是弯曲的,河道这么弯曲,一旦河水泛滥,受灾区域会很大.如果我们将河道AB变短,河水泛滥时受灾区域就会小一些.怎样才能使河道AB最短呢?

[分析:]要想使A、B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知,应在两点之间连成线段.

解: 如图2,连接AB,依线段AB来改河道就可达到目的.

类型2:点到直线的最佳路径

问题2:如图3,要把水渠AB中的水引到田地中的C点,在水渠AB的什么地方开始挖沟才能使田地中的C点到水渠AB的距离最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分析:]这道题实质上是求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由“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可知,只要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段即可.

解: 如图4,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D.因为垂线段最短,所以在D点沿直线CD开挖即可.

类型3:确定最佳地点,使其到各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问题3:如图5,A、B、C、D为四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村庄,政府要建一个中转站P,向四个村庄铺设天然气管道.中转站P建在什么位置最节省管道?

[分析:]要想最节省管道,就要使中转站P到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中转站P既要在线段AC上,又要在线段BD上,即应建在线段AC、BD的交点处.

解: 如图6,分别连接AC、BD,线段AC、BD相交于P点,P点到这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P点就是中转站的位置.

问题4:如图7,A、B两个单位分别位于一条街道的两侧,现准备合作修建一座过街天桥MN(天桥必须与街道垂直),天桥建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最短?

[分析:]从A到B的路径由三段组成,即AM、MN、NB.其中线段MN的长度是街道的宽,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使线段AM、NB的长度之和最小就行了.但是线段AM、NB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平移其中的某一条线段,使它们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解: 如图8,将点A沿垂直于街道的方向向街道内平移到达A1点,平移的距离等于街道的宽.连接A1B,与街道靠近B点的一侧交于N点,过N点建天桥即符合要求.

在解决有关最佳地点或最佳路径的题目时,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是线段的性质和垂线的性质,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可往这两个方面考虑,同时还要注意数学中的一些变换,如平移、对称等. 这里我们仅就常见的题目类型进行了总结,随着学习的深入,还会有更多题目,但基本上都是这几种类型,只是用到的数学知识会更多.同学们可以将新的内容加以补充,进行总结,使所学知识更系统,并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最佳路径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

(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发现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佳路径》。师板书课题。

2、幻灯出示: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3、你知道设计大师在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过程中受到什么启发吗?

二、 阅读、分析课文

1、 学习第二段(第3、4自然段)

(1)法国南部有一个著名的葡萄产区,许多葡萄园主是如何卖葡萄的?但有一位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老太太是如何卖葡萄的?同桌讨论,请你告诉大家。

出示幻灯片:

人物方法结果

许多园主 摘下葡萄提到路边,吆喝叫卖 少有问津

老太太 投入5法郎,自行摘葡萄 总是最先卖完

学生回答,师填幻灯片。

(许多葡萄园主摘下葡萄提到路边,吆喝叫卖,结果少有问津。老太太只要投入5法郎到她设置的箱子里,就可以自行摘一篮葡萄上路,结果“总是最先卖完”。)

在这里“总是”告诉了我们什么?

(2)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3)大师从“成功者”身上得到了启示,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他想:“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我可以用这种理念用在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上。)

“立即”说明了什么?和前文的什么内容有联系?

(4)一般的路人会从这位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吗?格罗培斯却从中受到启发,说明了什么?

(5)朗读3――4自然段。

2、学习第三段(第5、6自然段)

师过渡: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提问:

(1) 格罗培斯返回了巴黎,马上给施工部下达了什么指示?

幻灯出示:回到住地,他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学生齐读。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师板书

(2)一开始迪斯尼乐园有路吗?请你想象一下当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后,一年里整个乐园有了哪些变化?

幻灯出示: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下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个别读。

(让“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小草长出来后,草地上就会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

(3)你知道幻灯出示:这样做的原因了吧。到了第二年,格罗培斯做了什么?

幻灯出示: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女生读)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师板书

(4)为什么要“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因为“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它是游客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意愿。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5)朗读体会方案的高明。读5、6自然段。

(6)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3、 学习第四段(第7自然段)

(1) 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委们评为世界最佳。模拟评委们开会讨论过程。小组讨论。

(a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b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c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d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e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f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g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师板书: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3) 齐读第7自然段

(4)练习: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最佳路径》课文反思 篇5

课文的二、三两段是重点部分,为了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一、“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买葡萄”的对比:

读《最佳路径》有感 篇6

这学期,我们在俞老师的带领下,学了《最佳路径》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写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要对外开放了,但各景点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不知道。后来,在葡萄园主老太太那里受到启发,老太太尊重别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让大师打开思路。于是他决定撒下土种,提前开放,在半年中,游客们踩出了大道,小道,道路有宽有窄,格罗培斯让施工部按踩出的道路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优雅自然,非常美丽。因此被选为最佳路径。

无论是葡萄园主,还是格罗培斯,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给人以自由,尊重他人,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平时,爸爸妈妈给我自由,让我自己安排时间,什么时候读英语,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练琴,什么时候休息……我做了时间的主人,非常开心,成绩也一直比较好,在学校里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读完课文,我对”思绪“这个词还没怎么懂,通过查字典,终于知道了。

最佳路径 篇7

一、找寻“最佳路径”需要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程序, 它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 其实是固定的, 你没办法强求, 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顺应儿童的生长规律, 静静等待花开。可惜, 有的时候我们教师走得太快了, 习惯以自己的思维和“一口吃出胖子”的要求来“膨胀”儿童, 常常是居高临下按成人的标准对儿童的行为指手画脚, 继而成为至高无上的行为“评判者”, 还美其名曰“严师出高徒”, 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堂只能让儿童“想说爱你不容易”, 又怎能满怀激情地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呢?

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会走路的树》, 第一课时出示生字新词后说:“下面咱们来比赛, 看看两分钟之内谁能将这些生字的读音全部记住。”本来用比赛的方式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挺好的方法, 可接下来的做法显得有些急促。时间到, 教师满怀希望, 期盼“踊跃回答”的大好局面, 可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执教者有些着急了:“来, 精力集中, 跟着老师读三遍, 一定要把它们记住。”学生们一个个诚惶诚恐, 跟在老师后面齐声念着。“好了, 现在都记住了吧?”“记住了!”孩子们机械地答道。“那这些生字新词的意思你们都知道吗?同桌讨论讨论。”在老师的驱使下, 学生蜂拥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也许在这位教师看来, 识记这9个生字一点不难, 通过用基础字加一加、相似字变一变、形声字换偏旁等方法很快就能记住, 但他忽略了他所教孩子的认知基点。要知道,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八九岁的儿童, 他们的识字库中储存的字的数量还不够多, 思维还未能像成人那样扩散、链接、比对、整合, 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 想要在课堂上让他们在两分钟之内不借助任何手段, 简单机械地记住9个生字, 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试想, 即便我们成人要想记住9个从未见过的生字, 还得看了又看, 冷僻字再回头看呢。所以, 当这位教师遭遇“冷场”的局面时, 应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偏差。我们的教学不应让学生跟着老师奔跑, 而是应提供宽广的操场让学生自由驰骋。后来, 我在执教这一课时, 就放缓脚步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由读读, 看看哪些字在生活中见过, 将这类字链接生活先行识记;剩下的字则让学生们相互讨论讨论 , 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 然后在全班交流,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记的方法进行识记。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火眼金睛的游戏 (看看少了哪个字) 等方法巩固识记。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 记得清楚牢固。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面对的是7~12岁的儿童, 切记不能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去要求儿童, 而是应该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生长规律、认知方式, 设身处地地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 遵从儿童的认知基点展开教学, 像龙应台一样坐在台阶上慢慢等那个5岁的小男孩把花束束好, 哪怕等上半天时间, 也会微笑着说:“孩子, 你慢慢来。”只有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双方眼中的世界才能同样精彩!

二、找寻“最佳路径”需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所以, 在进行教学之前, 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既不能把学生当成“零起点”, 也不能低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否则, 即使教学手段再新颖, 也难以将学生引向应有的高度, 只能徒劳而浪费时间, 学生将得不到任何提升和发展。当然, 我们也不能凭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挖掘, 无限制拓展、拔高, 超出儿童的理解, 教那些学生跳一跳还够不着的东西, 这样的话, 学生学得一头雾水, 也必然不会有任何收获。

例如, 三位教师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做了同课异构:

一位教师 设计了诵 读诗句、理解诗意、品味诗情三个环节。教学中, 他过低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在诵读古诗环节就足足花了18分钟。其实作为五年级的学生, 诵读这样一首没有生字的古诗, 困难并不是很大, 在以往的古诗词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技能, 无节奏线也能读出古诗应有的停顿。这里教师花费不少时间讨论如何画节奏线纯属画蛇添足, 因为在这个上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在品味诗情环节, 学生说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教师已没有时间来引导学生研读课题中的一个“送”字, 诗文解读仅仅停留在“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就戛然而止了。在这一课的学习中, 学生收获了什么, 又提升了什么?我们心存疑虑。

另一位教师呢, 却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他的教学设计有检查预习、解读背景、品味诗情三个环节。课堂伊始, 他采取指名学生一读而过、一说而过的方式, 完成了对诗词的诵读和诗意的理解。当然,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 尊重他们的课前预习本无可非议, 但是, 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建立在交流检测的基础上的, 应对教学预设做出适时调整, 而不是这种无视学情的过高估计。学生们在预习中的困惑、对诗词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一下交流, 怎能仅凭一两个学生举手一读、一说就证明所有学生都会诵读、都已经理解了呢?尤其是这位执教者在后面花大量时间深抠背景, 以及品味诗情环节的补充, 如“天”和“日”都指皇帝, “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 “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等等, 都是为了将教师所谓的“深刻、独特”的解读灌输给学生。如此“催熟”, 学生昏昏然不知所以。这样的教学, 诵读诗句、理解诗意的基本目标没有达成, 品味诗情的过度解读又将学生引向了“深不可测的高空”, 有拔苗助长之嫌。

第三位教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 引导学生自学质疑, 交流解惑。学生已经会的不教,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 学生有疑惑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位教师及时点拨、提升。他的教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这样教学的:

1.自学古诗, 理解诗意。

(1) 借助工具书, 自学古诗, 弄清诗意, 适当批注, 有疑惑的地方小组内互相交流。

(2) 选择一位学生, 从作者、背景、字意、诗意、朗读等方面进行挑战。

2.补充拓展, 品味诗情。

(1) 看看诗的题目,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题目中有“送林子方”, 为什么诗中却没有一个“送”字呢?)

(2) 其实,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了两首, 大家自由读读, 想想刚才的问题, 你有新的收获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3) 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此时此刻, 你又想对林子方说些什么呢?

这位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搭建了提升的平台。无论是“自学古诗, 理解诗意”环节的质疑、交流、挑战, 还是“补充拓展, 品味诗情”环节, 适时补充杨万里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他都让学生通过思考, 跳一跳自己摘到“桃子”, 都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自主建构。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 思维被激活, 学得兴趣盎然。

从上面列举的这三个课例可以看出, 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 应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如果让学生们来读这个文本, 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 哪些地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读懂的, 还有哪些地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是可以暂时不用去深究的, 然后再采用薛法根老师的“三不教”法进行教学。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 顺学而教, 搭建提升台阶,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自主的发展, 潜力得到全面的挖掘, 情感得到最大的丰富, 语文素养获得明显的提升。

三、找寻“最佳路径”需要认可儿童创造的可能性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这点上, 草原的牧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看, 他们从不到草原割草回来喂养羊群, 而是将它们带到水草丰盈之处, 让它们自由觅食, 这意味着既管理了羊群, 又尊重了羊群的独立生命活动。其实我们的教学又未尝不是如此呢?儿童的学习主要还得依靠其自身的内驱力, 我们的作用仅仅在于激发和引导。所以, 我们要像牧民一样, 成为引导、协助学生学习的“生命的牧者”, 要学会“示弱”, 学会“隐退”, 甚至学会“隐身”, 将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 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交流, 收获成长的同时也收获学习的快乐。

教一年级的看图说话课, 以前我总害怕学生编不出故事, 会进行引导:“你们看, 小蚂蚁划着小船要去哪儿?要去干什么呢?”学生顺着思路回答:“小蚂蚁划着小船要去外婆家看望外婆。”“小蚂蚁划着小船要去奶奶家送东西。”“小蚂蚁划着小船要去好朋友家找好朋友玩儿。”……这次, 我不再牵着学生的思维走, 而是给予学生更多时空, 让他们天马行空展开想象, 结果让我无比欣慰, 一个个富有童心、童趣的想象将我深深吸引:

“小蚂蚁从电视上看到漂流很有意思, 它就来到小河边找到一片树叶当筏子, 然后顺着河水玩起了漂流。它玩得多开心呀!”

“小蚂蚁在小河边拍皮球, 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了小河里。小蚂蚁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忽然它想到一个好主意, 找来一片树叶当小船, 很快就划到河中间, 捞起了皮球。”

“小蚂蚁和小田螺比赛跑步,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蚂蚁不会游泳, 它急中生智, 将河面上的一片树叶当成小船, 又找了一根树枝当船桨, 不一会儿就过了河。爱动脑筋的小蚂蚁最后取得了胜利。”

……

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 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动手操作的空间、探究发现的机会。所以, 再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 我让他们自己带上苹果拦腰切一切, 去发现苹果里的秘密;再读《水浒传》时, 我让孩子们自己演一演课本剧, 去亲身体验人物的性格特点;再议“如何交往”时, 我让孩子们一头扎进“跳蚤市场”, 在实践中收获着各种交往的可能。

习作素材积累的最佳路径 篇8

一、丰富个性化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它是个性化作文的源泉。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观察大自然的美景,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对学生的每一次观察所得都给予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其中的一些变化,把感知的一切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日常教学中,我还经常提醒同学们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例如,现在正值天气转暖,春天的脚步近了,我带领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同学们兴趣盎然,多数注意到了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变化,还写到人们穿的衣物不仅少了,连颜色也变得以亮色为主。甚至有同学写到:“春天一步步逼近了,柳枝穿着碧绿的衣服在翩翩起舞,鸟儿看着也陶醉了,不由得放声歌唱等等。当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时,我就在班上大加表扬,以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层兴趣和乐写不疲的内动力。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随时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地增强,写作文时自然就会“文思泉涌”,笔下生华。这些都是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在长期的观察记录中学生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获得许多新的感受,勤于观察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感觉越来越敏锐,感受和体验也越来越多。“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果学生养成了善于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中体会观察,思想将呈现耀眼的火花,感情将插上翱翔的翅膀。

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活动。如综合性活动课中有目的地了解民风民俗,劳动课的各种剪纸、小制作向来是小学生的最爱,而这种动手实践恰恰是作文的最好资料。像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如过年过节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再就是家庭活动,包括尊敬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睦亲情等。如“三八”节前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积累生活素材,我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给妈妈……》,要求必须亲自去做,再写出来。结果大多数同学作文写得生动感人,连平日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但受到教育,认识到自己对父母关心太少,而且作文上也受到启发,原来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很多。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去经历、体验生活,获得富有个性化的体验。比如五一、国庆长假,在学生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今天,我为他过生日”,主要是让孩子懂得助人为乐、学会感恩,并由此写一篇“生日日记”。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养花、喂养动物、做小创作、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等等。这样,在痛快淋漓的“玩”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在亲历中,学生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妙趣横生,都会获得鲜活而又有丰富的个性生活体验,为实现个性化的习作提供了“能量”。学生就不會做“无米之炊”了。

三、加强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广阅博览,才能有丰厚的知识,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他们渐渐学会通过广泛浏览,增长见闻,增加文化储备,学会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收集资料,增加语言储备。每两个星期,班级内召开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汇报课外阅读的收获,评比出“读书明星”、“书香之家”等。当然,课外阅读仅做到用眼睛看、用嘴巴读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得引导学生用心去品、用脑去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不强调背诵对于写作的重要。亦可对学生背诵诗文作统一要求,广泛开展“每日一背”的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如一天一成语,两天一名言,一周一古诗,两周一佳作,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双卡制作”活动:让读书成为生活的时尚。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要求学生把平时课外阅读到的好词语、精彩句段篇章及时摘抄在“阅读卡”上,在班上组织学生也将阅读卡定期交换阅读,鉴赏交流;并做好定期评比。在阅读中还应引导学生鉴赏、品味、培养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巩固和强化语感,丰富词汇量,积累课外知识和各种有用信息,学习表达方法等,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这样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和“质”。日久月深,学生的语言不断丰富,临到执笔,就能意到笔随了。这样更好地为自己的习作也能具有个性化打下基础。

《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篇9

纪阿扁

康美中心小学

86652102

教材分析: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的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教学目标中指出:“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阅读课文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最能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课文类型。(语文出版社)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最佳路径》一文恰恰是阅读课文这类文章里一个很好的例子。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很快就要对外开放了,但是乐园中的各个景点之间必须用道路连接在一起,而道路的设计方案却还没有确定,这使得格罗培斯大伤脑筋。就在他路经法国著名葡萄产区时,听说有一位老太太葡萄园里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格罗培斯从那位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中受到了启发,仅仅半年之后,迪斯尼乐园里的人行道就铺设好了。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如何获得迪斯尼乐园道路设计的灵感。迪斯尼乐园道路设计灵感产生的经过,又仿佛是格罗培斯经历的一次“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想的荡涤!从而揭示课文所要说明的中心思想: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道理,人在生活中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教法简述: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所选素材又是每个学生都喜闻乐见的关于建造迪斯尼世界的有趣故事。这利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同时还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启迪学生的思想和心智。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围绕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发展,实现自觉自主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借鉴”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学习新知,锻炼能力,启迪心智”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自学1个会认字“滨”。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设计并被评为最佳路径的。

3、从迪斯尼乐园路径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启示:人们做事情,要学会顺应需求,如果在工作中能坚持“以人为本”,给人以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或许反而可以产生更好的创意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这件事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或许反而可以产生更好的创意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自学方法(提示):

1、自读课文,突破字词难点

2、把握内容,口头简要复述

3、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4、拓展交流,得到启发借鉴

二、理解题意

1、板书课题:最佳路径(指名读一读)

2、讨论课题:“最佳路径”是什么意思?(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3、指名小结:“最佳路径”指的是

4、思考:课文按什么描写?(“事情发展的顺序”指名说一说)

三、朗读课文

1、提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词义清晰

读顺语句,段落流畅

叙事动人,启迪心智

2、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做一做标记)

教师辅导:注意正音(“海滨”“迪斯尼”等词语);及时鼓励

3、指名朗读课文

分段朗读:叙述课文所写事件

教师辅导:积极评价,肯定优点

四、把握内容

1、提出问题: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指名小结:

课文讲述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五、引导思考

1、提出问题

(1)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是怎样从一位年迈无力的老太太身上受到启发的?

(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3)课文讲述的结果是怎样的?

2、自学思考

(1)复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2)从课文中找到回答以上问题的主要内容,做一做笔记

3、深入讨论:

(1)法国著名葡萄产地的那些园主们特意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去叫卖,结果他们的生意怎样?(指名说一说)

(2)那位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样售卖自己的葡萄的?为什么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

从文中寻找答案

——“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全班讨论,交流;指名讲一讲)

(3)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老太太卖葡萄的方式(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4)老太太卖葡萄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从文中寻找答案 :

A.“无人看管” ——人们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又能享受亲自采摘葡萄的乐趣。B.从葡萄架上直接摘下来的果子更新鲜。

C.“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无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选择的做法,更能体现出人们得到了老太太的信任和尊重。(全班讨论,交流)

(5)格罗培斯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的启发而产生了路径设计方案,格罗培斯是怎么做的?

从文中寻找答案 :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全班讨论,交流,指名读一读有关语句)

(6)格罗培斯的“道路设计法”与老太太的“葡萄销售法”有什么相似的“妙处”?

——两者都是把自由选择的权利交给了人们,让人们自己去寻找最适合的最佳的东西,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能让人们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同时还展示了富有创意的生活情趣。(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小结)

(7)格罗培斯具体是怎样设计迪斯尼乐园里的道路呢?为什么能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结合课文,自由想象,全班讨论,交流)

“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有宽有窄”:宽,让走的人多些;窄,让走的人少些,没人走的地方,也许就不用设计了。

——“优雅自然”:道路的设计,恰恰是人们用脚走出来的,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满足了人们的兴趣爱好,更让大家知道,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这样的路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格罗培斯善于联想,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家。他的设计充分反映了迪斯尼乐园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既体现“人文性”又富有“艺术感”。

六、拓展交流练笔

1、提出问题

(1)课文讲述的这个关于迪斯尼乐园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格罗培斯这个“最佳路径”的设计方法来处理事务呢?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A.启示: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或许反而可以产生更好的创意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同桌或小组探讨后,指名谈一谈)

B.借鉴:

生活中—— 学习中—— 工作中——

(学生动笔把自己的体会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读一读)

3、教师小结

人们做事情,要学会顺应需求,如果在工作中能坚持“以人为本”,给人以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或许反而可以产生更好的创意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采集”

2、熟读课文

3、把小练笔“借鉴”继续写详细

附:(板书)25*最佳路径

遇到难题

得到启发

} 完成设计

《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篇10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探寻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路径” 篇11

一、且行且反思

教学《诺贝尔》一课,我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改变,在几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小组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碰撞出了不少智慧的火花。

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我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堂秩序把控不到位

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模式,因此表现得很活跃,导致课堂纪律几度被打破。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急于表达,却没被同伴听见,因此把音量放大。就这样,学生你一句、我一言地在那儿“吼叫”着,课堂显得嘈杂、无序。

2.教师指导不够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无法一下子回答到要点很多答案即将呼之欲出了,但他们的回答却戛然而止了。这原因在于,合作学习中缺少了老师适时的点拨与指导,很多孩子抓不住要点,甚至有的一开始就思考错了方向,以至于有些答案是在钻牛角尖或者根本就没讨论的意义。

3.学生参与度不高

分组时,只是按座次简单随机地组合,这就导致在小组合作中,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异性交流时显得比较拘谨。再由于水平上存在差异一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思维跟不上,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偶尔表达了,却被组员一票否决,这既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相对自由的,因此会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不会关注到他们,于是就趁着合作学习的时间与周围的学生打闹。

4.合作学习效果不一

每个小组在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地开展学习。讨论结束,有些小组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可也有一小部分小组没有完成。可见小组合作学习还缺少一种时间观念、一种效率。

一种新的模式想要替代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发展壮大,最终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

二、且思且进步

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我设定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你认为谈迁是( )的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

吸取了上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教训,我这次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

1.交待任务,划分小组

学习完整篇课文,我就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认真研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段落、句子、词语,并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预先了解学生写的内容,把所填的内容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如果填某一个关键词的学生人数比较多的话,就根据性别、水平等综合因素再分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4~6人。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就不足。

2.明确分工,注意方法

划分好小组后,则需要让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如负责书写的记录员、负责提供依据的资料员、负责组织语言的组织员、负责查漏补缺的检查员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讨论。老师作为指导者,要向学生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

3.学会倾听,大胆发言

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高效、有序地开展,应让学生明确要培养的良好习惯。

(1)倾听。每一名同学在小组合作中都要学会用心倾听。以发言者为中心,全身心关注他的发言,尊重发言者,不得随意打断别人发言。

(2)支持。对于每一名同学在讨论中所付出的努力,要学会用微笑予以支持。

(3)真实。在活动过程中,要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让大家都能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当遇到与别人有不同想法的时候,要给予真诚的微笑和解释,而不是嘲笑与一味地否定。

4.关注时间,提高效率

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的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合作学习。否则,本次合作学习的结果就失去了在课堂上汇报的机会,只能留到课间交流。有了时间的限定,很多学生就能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每个人都在为完成任务出谋划策,生怕落后。这无形当中就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5.走近学生,适时指导

作为老师,不要单纯地做旁观者,而应该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这既可以掌握学生合作学习的最新动向,又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老师的参与,很多学生更加有信心顺利完成任务。当然老师不能只属于某一个小组,而要在巡视中适时地参与讨论,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与指导。

6.注重鼓励,以奖促学

建立竞争奖励制度。如对某一组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给予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奖一些学习用品;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在课堂上当场表扬,或者在班级中制作一张计分表,哪一组或哪一名同学表现出色就在相应的地方打上五角星,等五角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一起奖励。如此一来更能激发学生好好表现的欲望与动力。

通过不断地实践、摸索、思考,教师慢慢地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也掌握了新颖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了一座和谐的桥梁。

上一篇: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下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