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寓言四则导学案

2024-06-16

七语寓言四则导学案(通用2篇)

七语寓言四则导学案 篇1

七(上)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使用时间: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1)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神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王。他掌管着天地的秩序。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3)《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

1、寓言定义:寓言,这是一种隐含有或的故事。“寓”是“”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寓言的篇幅大多,主人公可以是人、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对于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寓言作者往往把它们人格化。我国先秦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产生的《伊索寓言》,历来为世界各国所传诵。

2、参看知识链接。

【合作探究】

一、研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自由诵读。

思考: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2、集体诵读,思考下列问题。

(1)赫耳墨斯是一个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3)“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4)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和神态。

①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②点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4、概括寓意:

5、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自由朗读,读顺文章。

2、指名朗读,并评点。

3、思考:(1)蚊子的话用怎样的语气读?

(2)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概括寓意:

(4)阅读如果改编寓言结局,寓意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课堂小结】

寓言就是这样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以后我们读寓言的时候

就要想一想: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朗读中不添字,不漏字,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2、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或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

1、解释下列词语:

(1)智子疑邻()(2)不筑()..

(3)其邻人之父亦云().

(4)暮而果大亡其财()()()...

-------《智子疑邻》

(1)马无故亡()而入胡(2)人皆吊()之 .

(3)居()数月(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5)其子好()骑(6)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

2、翻译寓言,复述故事。(故事情节写在下面空白处)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合作探究】

1、从《智子疑邻》一文中获知,我们应该对正确的意见采取怎样的态度?

2、作者写《智子疑邻》这则短小的寓言故事的本意是什么呢?

3、生活中是否有“智子疑邻”的现象?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

4、《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什么?。

5、出自《塞翁失马》的成语是:。好事一定能变成坏事吗?坏事一定能变成好事吗?

【课堂检测】

读下列“伊索寓言”,依次概括出它们寓意的一项是()

蚂蚁和蝉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衔肉的狗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快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乌龟和老鹰

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狐狸和葡萄

狐狸饥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这是酸的。”

小蟹和母蟹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为什么横着走路?要直着走才合适。”小蟹回答说:“妈妈,你带路,我照着走吧。”可是那母蟹不会直着走,于是孩子说她笨。① 办不成事,勿推托时机未成熟。

②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③劝别人做容易,自己做难。

④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却瞧不见自己的。⑤人,不要太贪心。⑥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A、⑥④②①③⑤B、⑥⑤②③①④C、⑥④③②⑤①D、⑥④⑤②①③

一、导入

同学们,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它转身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希腊寓言故事,看看它们讲了什么故事,又蕴涵怎样的哲理。

1、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1)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2、(2)“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词,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上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3)嘲笑宙斯,讥笑赫拉,表达了赫尔墨斯的爱慕虚荣。

(4)表明了他自己的小人之心自命不凡。

4、这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尊大„„

(1)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2)战斗前:是因为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胜利的信心。

战斗后: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

(3)骄兵必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师小结: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所以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

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

修补。

古代对老年人(多指男性)的称呼。

晚上。果然。丢失。

答案:(1)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2)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3)与人为善。不要凭感情无端猜疑他人,如果能做到公正无私,便不会被感情左右而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4)、判断事情应该客观,不可以加入主观因素。

答案: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是正确的,效果也不见得好。

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论语四则导学案 篇2

【课

题】《论语》四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会读“女、知、敏”等字,理解“子曰、善、其、从、诲、女、知、敏”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学习重点】

疏通文章,理解《论语》四则的内容。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快乐链接】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五经” 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基础知识

(1)辨字组词

诲()故()必()论()悔()姑()心()伦()(2)解释下列字词:

子曰:

善者:

从:

诲:

女:

知新: 敏:

温:

故: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的基本要求:

(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读出层次;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融情入境,情随文动。

三、【合作探究】

1、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三人:

其: 焉:

善:

从:

句子释义:

2、学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

女:

知之:

为:

是:

句子释义:

3、学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者:

好古:

敏:

求: 句子释义:

4、学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

故:

可: 以为: 句子释义:

四、【拓展延伸】

思考:课文哪几则是谈学习态度的,哪几则是谈学习方法的?

五、【课堂检测】

1.本文中“子曰”的“子”指的是_____,名_____,字_____,_____时 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 始人。

2.写出本文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本文中孔子认为应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中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的一句。

上一篇:上机实验报告下一篇:救援救护求救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