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2024-09-30

中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精选9篇)

中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篇1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8年9月10日-14日

二、活动人员安排:

组长:

副组长:

带队领导:

音乐会组织:班主任、(周四晚)

每天早晨跑操、集合、整队:班主任

三、具体安排:

1、周一活动课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阅读说明后,周二带回回执。

2、外出领导、老师会议碰头会:周二上午大课间(二楼阅览室)。

3、全体学生动员大会:周四下午活动课(报告厅)。

4、出发时间及乘车:9月10日早晨7:20学校集合上车,7:30发车;共16辆车,每个班一辆车。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跟随所负责班级大巴。其他人员随机坐车。主任和干事自驾,以防拓展期间出现紧急情况,负责接送老师和学生。

5、上车秩序:林维坚及各班班主任;

6、车标:xx(xx一中*号车)

7、带队教师职责:负责学生上课及住宿等日常所有的管理。中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抽调级部其他老师代替。

8、录像照相:。

9、宿舍日常检查:男宿舍:葛;

女宿舍:每个楼层两位老师,由颜妮老师负责统筹安排。

10、返校时间:14日下午2:30——3:30回校

11、特殊体质学生:要求家长签安全保证书

12、安全和纪律:每一个项目都由实践活动中心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并全程负责。

13、安全公约:各班主任收好并交级部保留。

四、本次活动具体内容:

1、“生存体验”包括:应急救护、交通安全、防震减灾、消防安全、金工、木工等课程。

2、“素质拓展”包括:真人cs、激光打靶、信任背摔、攀岩、高空项目、障碍跑道、勇敢者道路、勇攀珠峰、毕业墙、趣桥世界、益智游戏、才艺展示等课程。

3、“科学实践”包括:科技教育、海模、航模、科学自由行、机器人、模型创意设计、光纤动画、电子diy等课程。

4.、“专题教育”包括:海洋教育、陶艺、泥塑、电烙画、布艺、纸艺、篆刻、中国结艺、十字绣和刺绣、京剧脸谱等课程。

5、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心还组织学生进行联欢晚会、观看励志演讲等文娱活动。

五、活动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预案和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制定好活动细节。

2、召开参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次活动的有关材料,群策群力,研究好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3、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如果在活动中出现突发情况,分管老师要第一时间联系有关领导,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4、每天要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对下阶段工作作出合理安排。

5、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6、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活动总结。

六、本次活动需要注意事项:

1.学生需带的生活用品:毛巾、抹布、拖鞋、刷牙用品、洗头膏、水杯、少量的换洗衣物等;医务室不备任何药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准备相应的常规药物(尤其是特殊体质的孩子,一定要备齐自身体质需要的药品);建议学生,背背包,不要带箱子。

2.学生需带的体育用品:有特色项目,跳绳、毽子、橡皮筋等。

3.学生需带的学习用品:中性笔、笔记本、彩笔(手抄报需要)、铅笔、橡皮、尺子等,没有必要带平时的作业和课外书到实践教育中心。

4.学生需带的文艺用品:参训学校准备一台晚会,时间在90分钟左右,所需个人道具自己准备。(晚会当天晚上,想参加的家长自愿驱车至基地,结束后自行返回。)

5.不得随意进果园摘水果,禁止吃口香糖,学生只有在午间和晚休期间可以进宿舍,其他时间不得随意进出宿舍。

6.禁止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手电筒、望远镜、管制刀具、扑克、游戏卡牌和钱财。

7.拓展结束后的第一周周二以前上交学生感言,均为电子档。

8.如有特殊体质的学生,请提前告知班主任,填写特殊体质学生信息表。不参加剧烈运动,有些比较容易激动的活动不参加,旁观。(一定要跟班主任嘱咐好)

9.吃饭,唱歌,上课,跑操,睡觉,礼貌,作品,表演等都要拿出xx一中的一流水平,要有集体荣誉感,为xx一中争光。

10.安全问题,重中之重。

基地的实际情况是:目前围栏基本完工,周围有山、水库和树林;教学课堂上的安全隐患(电烙铁、剪刀、钳子、胶水等);教师人员比较少,因此,家长一定要嘱咐好学生,注意各项人身安全,严格遵守基地管理。

课间:不允许离开上课楼层,不允许疯打闹。

宿舍:注意用电安全,窗户只能开一条缝通风,爱护基地公物。

校园内:不能私自离开班集体去玩耍,远离湖边。

11、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学生要注意宿舍卫生,卫生纸巾要放在规定的位置,并要时刻保持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卫生整洁。

12、学校教师原则上不允许参与学生的活动项目,并且也不允许和活动中心教师索取耗材。

13、活动中心有热水,告诉学生在喝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总之,为了让学生顺利度过一次有意义的拓展活动,在基地学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基地的纪律,对待老师要有礼貌,服从基地统一安排,听从老师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班主任和学生会检查过程中,记录违反纪律的学生名单,一次违纪警告,两次违纪遣送回家。

中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篇2

中国的综合实践课程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改革方案,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中, 表述上又增加了“活动”一词, 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 “这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国课程改革中处于如此地位, 而其思想又深受美国综合课程改革的影响。因此, 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分析, 为中国正在进行的课程实践化变革提供多元的思考向度。

一、经验导向: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界定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革新性课程, 指的是综合两个或多个相关独立学科的课程设计、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元课程。它包括多领域的概念和模式, 跨学科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教育的自由模式。在美国, 综合实践课程并不是机械地把各独立学科进行综合, 而是在注重各学科内在结构的连续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科融合。综合课程关注的并不是学科本身, 而在于事件的主题, 鼓励主题性教学法, 即把日常的主题和主题域与跨学科或多学科的学习单元进行综合。综合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的结合来突显问题域, 并且注重多样化课程的内容同教学范畴的结合。

相对于综合实践课程而言, 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过分注重学科划分, 把知识按清晰的界线划分为孤立的多种学科, 进而基于这些孤立的学科进行教学。鉴于此, 凯西尔卡 (Kysilka) 把课程进程按照分科与综合的程度分为完全分科课程、学科导向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等四类。通过表1可以看到四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间内容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二是学习主体的参与程度。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强化学科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强调学生独立主体的介入。

美国中学采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为了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知识分散问题。虽然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解还存在差异, 但普遍认为它应该包括八个方面:学生的主动参与;符合学生的利益和需要;知识的现实实用性;学习策略的习得;学科的工具性;师生互动;知识的可变性;教学技术的参与。另外, 综合实践课程在学校中的具体操作也并不是莫衷一是。

二、主题统整:综合实践课程的学科偏好

综合课程的组织不仅要提供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且还要保证知识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综合性。只有当所有部分有效协调工作时, 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在课程组织的不同层面, 部分必然服从整体以确保课程的内在逻辑性和整体性。更进一步说, 部分的一致性需要依赖于统一性的表达。所以, 课程计划、教学框架和课程本身的内容都要求内在相互联结。相反, 课程如果失去部分的支持, 整体的连贯性也难以保证。

传统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学科的断层, 而真正的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一种学科间的随机联结, 不再是学科本身决定内容如何被组织, 而是知识的内在逻辑。正是根据这一逻辑, 美国的综合实践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科内的;一种是学科间的。学科内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指某一更大范畴内不同学科内部的综合, 例如美国中学实施的科学教育是由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物理科学综合而成。学科间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领域的独立学科根据内在逻辑的综合, 例如美国中学的音乐和数学、美术和科学、社会调查和经济学的综合。另外, 综合实践课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综合各学科之间的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一种路径, 使课程的内容和教育计划内的边缘学科结合起来, 例如, 把美术、音乐、体育、技术、消费和家庭科学、职业教育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就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 科学要依靠数学知识, 社会研究要借助经济学, 历史和写作要以语文为基础。在美国的中学课程中, 社会调查、科学、数学和语言等基础性课程通常是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来实施的 (如表2所示) 。

综合实践课程利于社会调查, 是因为其主题是综合的, 它的研究对象是真实世界的具体问题, 在中学的艺术教育中, 音乐、舞蹈、戏剧是与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有些学校的综合课程把现代艺术和社会问题联结起来, 有些学校也把不同年级的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或者把体育教学同语言艺术综合。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被科学地开发利用, 不同的内容被合理地移介到教学实践, 丰富的主题统合多学科的内涵, 实现价值上的整合。以下是美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实例:

1. 中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热带雨林”, 综合进行社会调查教学和外语教学;

2. 关于中国主题的综合社会调查和科学教育, 主要以蚕作为桥梁和资源进行讲解, 同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圈和动物种类;

3. 关于糖果的内容, 可以综合经济学、数学、历史和语言艺术进行教学;

4. 关于《天外来菌》小说的教学, 利用综合科学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科学教师同英语教师相互配合, 分别从科学视角和文学视角进行教学;

5. 关于“运河”相关知识的研究。

在另外一些美国中学的实例当中, 不同学科和分支的内容被综合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例如, 多元文化教育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内容, 未来学综合了来自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数学、分析学和其他领域的内容。例如中学科学的目标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掌握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

2.掌握科学的和思维的技能;

3.以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解决问题, 选择策略;

4.养成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5.欣赏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贡献;

6. 意识到科技发明是人类为了探索科学现象以及完善人类自身而进行的智力努力;

7. 有意识地爱护环境, 并努力为环境保护工作付出心力。

另一方面, 美国中学还专门开发一系列的主题性活动使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 让学生参与, 如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设计学习、社会参与学习和服务性学习。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法、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的主题研究;设计学习包括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和活动设计;社会参与性学习包括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服务性学习包括家政服务活动、建筑改造、健康看护、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社会工作、城镇计划和其他职业提供训练。

三、以辅代管: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职能转换

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现依赖于合理的组织跨学科教学团队。教师放弃对自我知识域的控制和其所拥有的权威, 为共同的计划组成合作式教学团队。综合实践课程的单元计划过程涉及不同年级教师和所有相关学科课程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 跨学科的团队教学、综合教学和主题教学是同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教学和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相兼容的。另外, 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理论也被完美地结合到综合实践课程和教学评价当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综合实践课程也向美国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 和跨学科的教师队伍共同揭示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联系, 在学科——实践课程体系中完善综合课程的教学策略;

2. 开展小组学习, 共同探讨教材、测试、课外活动和课程提纲;

3. 在职业教学过程中, 结合当时的工作环境传授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教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

4. 设计在现实世界中有实施空间的具体课时和单元, 并鼓励学生结成小组共同完成目标;

5. 合理的设计、组织学生的实习环境, 让学生同具有真正身份的工作人员交流, 使学生获得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意识到科技的变化;

6. 确定内容标准、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 反映学术与职业发展的综合;

7. 使用替代性评价策略评估学生的工作情况。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无法通过“教”来实现的, 应该把教师的科学指导、平等参与和对学生主动探究的鼓励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课程实施者的身份, 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组织者, 结合课程的特点和目标选择主题内容和活动场所, 根据地缘特色设计校本化的课程。教师需要全面考察、了解主题活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条件, 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地点和形式, 与参观、访问的对象 (人或机构) 取得联系并求得支持与配合, 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此外,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经常性开展, 主题的选择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于其他课程既定的主题设置,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主题生成的重要原则是师生共同协商。师生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学校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需要, 从课程内、生活中和实践中去发现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 寻求和提炼出活动的主题。教师以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根据学生的水平考量可操作性, 同时评估主题对学生的适宜度。

四、自我生成:综合实践课程知识的价值重构

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报告指出, 学生并不能独立地从多学科的内容中启动知识建构功能, 真正的知识习得在于学生反复地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反馈。综合课程恰恰提供了学生不断建构知识的渠道, 帮助学生再定义、反馈和转换知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尽管单一学科教学也可能提供机会, 使知识在不同学科间迁移, 但是这种机会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并不能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回应, 学生学习活动的满足只有通过综合教学内容产生的学习经验习得和活动完成, 才能得以实现。事实上, 知识本身就是交互式的, 而这种联接又从直观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在于把学生的文本知识转换为自我技能, 例如学生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的培养。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强调充分发展主动学习技术、学生学习风格、多元智力发展以及多感觉的贡献。另外, 它也重视与现实世界和社区相联系, 鼓励经验学习和发现学习, 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和问题导向过程,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课程中开展的学生团队作业和合作学习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基本技能。此外, 课程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发展、领导能力的养成以及其它相应能力的训练。在道德方面, 它对学生进行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 并特别强调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的养成。它认为, 这本身也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初级形式的体现。

实践使学生对身边的问题和周围真实环境产生浓厚兴趣, 使他们不仅能在广泛接触中掌握一线信息、澄清环境价值观, 而且还能由此及彼地关注其他区域的问题, 进而使实践教育从外在实施转入学生的自我教育, 并逐渐演化为外显的具体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真实环境, 使学生亲身感知、认识、体验、探究理解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和途径, 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

五、结语

美国中学的综合课程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 然而, 关于综合课程有效性的研究还远远不能证明其确实更合理, 其中很多研究更倾向于关注某一特定的学校, 特定研究范例的经验总结。证明综合课程更有效的经验性证据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比例, 明晰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课程之间关系的数据也并不能明确地支持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德里克 (Drake) 认为标准化测验并不能评价综合课程的实施效果。卡特 (Carter) 和曼森 (Mason) 更认为综合课程和传统分科课程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尽管综合实践课程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开展, 但是我们还需要取得支持其有效性的科学数据, 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 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并进以及改革后成效的完善。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革新性课程, 指的是综合两个或多个相关独立学科的课程设计、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元课程。

综合课程的组织不仅要提供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且还要保证知识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综合性。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被科学的开发利用, 不同的内容被合理的移介到教学实践, 丰富的主题统合多学科的内涵, 实现价值上的整合。

中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篇3

一、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尽管一直在提倡,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的理念很大程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课本成了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成了唯一的信息传递者。这些情况使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难以落实。

即使在已经开展了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当前的许多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二、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针对当前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为促使中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体验生活,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实际意义上的实践机会,我们应当实施哪些策略?我认为可在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将活动主题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将中学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优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一方面由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则因为学生不能仅从教材上、学科上去认识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而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中学阶段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求知问题,还能够将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以从前者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在后者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时,应该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来,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去体验实际生活,给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同时也使课外活动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将活动内容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起来

将活动内容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取得是否科学、恰当,以及能否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其意义不言自明。因此,在选取活动内容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力求做到活动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新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从而丰富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升华情感、发展能力。

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本课的主题设计“锦绣中华”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或者旅游过的地方畅所欲言,不要仅仅局限在风景名胜区。还可以告诉学生们一些历史文化常识,比如四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等。

3.将活动过程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巩固、提高结合起来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阶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课外拓展延伸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理所当然要重视过程。

中学生爱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4

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和重义。

正如xx总书记纪所说,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言辞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不是很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也不关心此类事情。另一方面,很多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仅仅停留在狭隘的爱国主义上,或者仅仅停留在口头的憎恨上。如果我们想不让历史重演,如果我们想不再被欺凌,最好的办法是加强综合国力,让祖国更加强大起来。而综合国力的加强,祖国的更加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祖国的未来——现代的中学生。“我们留给子孙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什么样的子孙。”

本主题旨在让学生不忘历史,增强责任感,珍爱和平,居安思危。

二、活动目标

(一)提高查找、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促进制定活动方案、自主活动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

(一)确定主题。

学生已上初二,经过一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学生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事实上的理解和认识,对其活动过程也很熟悉,并且十分喜爱此课程,所以,本学期采用师生共同确定主题的办法来选择要进行的活动主题。

(二)商讨活动的计划。

1、归类、整理学生对于“日本”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按兴趣自由分组。

3、竞选组长。

4、在组长的组织下,确立本组的活动方案(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组织形式、分工、方法、活动过程、预期成果形式和活动总结与评价等等)。

(三)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指导。

1、进行纪律、安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对统计、归纳的方法、交流询问的技巧、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培训。

(四)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的指导。

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学会倾听和倾诉,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四、活动的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

1、调查的小组分别按照各自的调查目的、对象等设计、制定所需要的表格和问卷,需要采访的则设计采访的内容和问话的顺序。

2、需要调查或采访固定人员的,联系调查、采访的对象,约定时间。

3、调查小组按预定方案进行调查和采访。

4、各调查小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统计等等,撰写调查报告。

(二)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小组通过各种预定的途径进行查找、收集、整理、分析和筛选信息资料,随时收集,随时整理、分析和筛选。

(三)与学校的活动相结合,看话剧《刘胡兰》。

(四)看抗日影片《烈火金刚》。

(五)在活动的过程中,随时记录活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等。

(六)成果展示。包括:小组汇报及交流、活动资料展等。

五、活动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查找、收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方面,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方面,语言表达、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得以增强,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增强了合作与团队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感。

六、活动延伸

(一)演讲比赛(题目自拟,内容与本次活动有关即可)。

中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篇5

湖北省随州市唐镇二中

黄长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内容,具有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超越教材、学校和课程的局限的特点,目的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年农村中学虽然也在积极尝试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然而它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诸多的问题困扰着教师,这些都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障碍。具体表现在:

一、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呼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但落实到地方没有具体操作方案,教师因此没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二、如何处理升学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系

“升学”是学校的即时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教育的长远目标。虽然喊的是素质教育的口号,但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方法去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一套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

有许多教师不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与重要性,以及与现已有课程的关系,无法把握自己的角色与作用。

四、教师应怎样选择活动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这使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在实践中,许多教师不知如何确定活动主题。

五、安全问题的困扰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安全问题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令人头痛问题。因为综合时间活动涉及的人多,活动范围较广,活动中隐含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从校长到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六、活动时间的安排

学校有考试任务的学科占据了学生集体活动的几乎所有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独立活动时间,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

七、现有教育资源缺乏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不仅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更要用手操作,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中学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等普遍不达标,也没有实践活动基地,因此本问题成为活动实施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近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探索和尝试经验,认为开展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的设置要求上要有硬性规定,不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名存实亡”。

二、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切

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所以它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基础知识、组织管理、动手操作等多方面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主动多参加各种培训,学校应鼓励并提供条件和机会,使更多的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观摩、交流和教学工作,聘请教育专家和领导到校作专题报告,经常召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听取专家指导小组、上级领导及各校同行的意见并作现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师生合作,确定活动主题

一)利用教材及各学科特点确定活动主题。

例如,在《生物学》教材中安排有“课外实践”内容,数学教材有“数学活动”内容,《物理》教材中“探究”内容,《语文》教材中有“综合性学习写作 口语交际”内容等,因此可利用教材及各学科特点确定活动主题。

二)立足生活,选择主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提出教育即生活,与我国教育现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许多共性,“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因此可尝试在生活中寻找主题(1)立足校园生活

学校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初中阶段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个家度过的。他们可能对学校的点点滴滴都有好奇心,也可能有探究欲望,因此可带着学生参观自己美丽的校园,然后以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想研究、探讨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确定大家最想研究的问题。(2)立足家庭生活

对于农村学生,家里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因为大半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例如,放假在家时,家里电路出现故障怎样解决,怎样烹调,怎样缝补自己的衣服,生病后怎样护理等,可以让学生讨论提出最想探究的问题。(3)立足社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参观,参与采访,开拓学生视野。不论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最初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先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确定的主题,并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三,增添教育设施

根据农村特点,可以租地让学生种植和养殖,可进行小型投资项目,既可为学生提供活动基地,也可以创收。

四 利用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与设施

利用政府、学校及师生的共同社会关系,利用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与设施。

五、科学评价,促进发展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目前尚无特别完善的标准,在此,我们主要对学生利用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学到的各科目、各领域内的本领,灵活、正确、综合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的能力与成果也要作出合理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型产物,它与其它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会面临许多问题,教师要不断的努力和大胆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

成纪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篇6

------静宁县成纪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形成和知识积累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新课改工作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学校办学方向与时俱进的需要,更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正确引导、扎实开展,科学谋划、追求实效。

自2010年秋季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根据新课改有关精神,我校当即组成由校长任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新课改工作的统筹和工作安排。我们根据学校地处偏远农却又是人文始祖伏羲发祥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成纪文化底蕴、师生探索课改积极性高、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特点,对综合实践活动作了系统安排,并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几个部分。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紧扣学科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首先,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讨论,我们制定了《成纪中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从组织层面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立项、跟踪考核、成果展示评价、资料存档、总结奖励等方面作了宏观规划,保证了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工作能够系统的有计划的开展。

其次,科学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使研究性学习课题既彰显学校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又能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感情,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阔知识视野、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衔接,我们安排学生在高一和高二各开展一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所有学生全员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高一第一学期末,以语文组教师牵头,以“成纪故事、人物、传奇、风俗、物产、历史知多少?”为研究课题,要求所有学生利用寒假机会,深入社会、广泛走访、开展调查、整理归纳伏羲文化和成纪文化,以达到了解本土文化的和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拓展学习领域、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自豪感的目的。在高一第二学期末,为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近生活、将所学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各个学科都设计了大量贴近生活、密切联系本学科是记的课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喜好,自由选取一个课题,利用暑假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各科课题见附件1)

再次,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要求教师多方查找资料,给学生及时指导,为学生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范例、模板,规范学生的设计方案(见附件2),真正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有所得,增长学生调查研究、归纳整理、合作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因势利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它能实现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贴近生活、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开拓了新的渠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在高一级开学初,为加强国防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国防素质,增加军事知识、锻炼军人品格,锻炼团队、增强集体意识,提高个人纪律观念,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校聘请县武装部和县武警中队官兵十一人为教官,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活动。从军训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军训结束后学生写的《军训感言》来看,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锤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根据我校主要是农村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品质,提高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和社会生活意识,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付出的不易、学会感恩,我们还要求学生利用五一、十一假期,有意识的参加了一次题为“我创造,我快乐”或“我劳动,我辛苦”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团活动

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服务,我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使这两项活动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自2010年秋季以来,我校的社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队伍在不断的壮大,活动形式和内容新颖、多样。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校团委的组织协调和年级组的积极配合下,青年志愿者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以“让环境更美丽”的社区服务活动,共清扫街道垃圾300多车,并有重点的对街道两边商贩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在2011年11月17日,青年志愿者配合当地政府组织参加了冬季关堡山植树活动,本次参与有500多人,所植数目达10000多株,受到当地政府和机关的一直好评。冬季大型的献爱心募捐活动是我们青年志愿者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共筹集资金9131元,收补助106个同学,虽然钱数不多,但在这个冬季来临之际,我们就送上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火热的爱心。通过多次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在我校生活的周围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回顾开展过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我们更坚定了实行课程改革的

认识和信心,更清楚的认识到实行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必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巨大潜力。当然,新课改对我们是新生事物,由于我们认识水平有限、开展活动的条件有限、教师资源不足,所以我们尽管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在活动的主题设计、开展方式、组织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也需要集思广益多多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附件1

成纪中学第二次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览

一、数学课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外语课题:

关于圣诞节与中国节日的异同。

三、政治课题:

1、对金钱的看法、金钱与人生

2、中学生过生日面面观

3、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4、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5、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6、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7、中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9、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自身的影响

10、静宁农村就业情况分析和展望

11、如何使信用卡促进静宁的消费

12、静宁商业竞争状况调查

13、正确看待“假日经济”

14、对品牌效益的认识

15、电视广告对中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16、静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17、今年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8、静宁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9、静宁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五、历史课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3)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5)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6)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7)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8)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9)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0)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1)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六、地理课题:

(1)、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2)、衣着与气候

(3)、服装的地理风格(4)、饮食与地理(5)、饮食习惯的地理成因(6)、性格与地理环境

(7)、信息技术在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

(8)、中国灾害分布(9)、我国海岸灾害的影响

(10)、谈谈我国季风

(11)、中国的旅游业与旅游资源

(12)、歌曲中的地理知识

七、物理课题:

1、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4、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

5、桥梁的研究

6、观察和分析自行车上增大和减少摩擦的做法

八、化学课题:

1、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新能源的前景如何?新能源的应用普及还有多远?

2、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的市场调查

3、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存在

4、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5、含碘食盐成分的测定

6、食盐加碘的作用及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怎样;加碘食盐的日保存。

7、厨房里的化学。

8、校园垃圾的最优化处理。

9、食品污染。

10、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12、你认为喝什么水好(如.纯净水.自来水.矿泉水.纯水及天然水等)

九、体育课题:

课题一: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处理办法

研究的范围:

1)心理健康因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研究,内因有生物遗传因素、心理活动因素。外因有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

2)处理办法可以从压力的应对、自卑心理的调适、考前紧张情绪的应对等方面研究。

课题二:运用体育课中所学知识组织一次群众性集体比赛

研究范围:因地制宜,一次篮球比赛、一次乒乓球比赛或者一次拔河赛自选一项。以村或者以大队为单位,6——7个同年级的同学为一组统一担任此次比赛的组织重任。可从时间、地点、比赛对象、组织形式、裁判、奖励办法等过程中集体研讨,写一篇书面学习总结材料。

十、音乐课题:

1、春节前后,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民间音乐艺术活动。(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意义等方面,通过文字总结、音频、视频录制等方式总结整理。)

2、采访当地民间艺人,收集家乡的民歌、小曲或阿阳社火的曲调。(利用音频视频录制收集,可研究其曲式结构特点,整理曲谱,记录唱词等。)

3、收集当地锣鼓音乐、弦索乐、说唱乐、鼓吹乐等的演唱(奏)情况。(文字总结演出的曲目、演奏的乐器组合、人数,录制器演出的音视频资料。)

4、就当地农民节日期间的生活状况,如何通过音乐活动,丰富家乡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思路。

十一、现技课题: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附件2: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说明:

研究性学习材料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2、研究成果

3、结题报告 各部分形式:

第一部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所属年级:

课题组成员: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 :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

二、研究性学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一)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找资料。2.实地考察。

(四)实施的步骤

(五)活动所需的条件

第二部分

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文字、图片资料等

第三部分

结题报告

题目

摘要

正文

正文结题报告的基本要素:

研究的题目——做了什么事情 ②

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③

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为什么要做 ④

课题研究的过程——怎样做的 ⑤

课题研究的结果——做得怎样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篇7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 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 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 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 以致产生了错误观念, 注重应试教育, 放松了能力培养, 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面对新的机遇, 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积极投入教改, 制定目标, 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 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 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 请专家作讲座, 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 赴外地考察学习等, 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 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 根据我校特点, 明确以下目标:

(1) 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 让学生增长见识,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 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 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萌发创新意识。

(4) 合理安排时间, 保证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不加重负担, 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 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 发展学生兴趣, 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 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 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 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1) 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 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选择学生感兴趣, 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 有计划地实施。

(2) 挖掘学生中资源, 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 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 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 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 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 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 可就地取材, 挖掘深层次问题, 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3) 挖掘好教师资源。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 应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师傅, 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 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 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 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使教师相互配合, 切磋提高。这样, 既分工又合作, 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 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 为加快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篇8

关键词:实践思维;实践能力;理论实际;陶冶情操

一、培养实践思维与实践能力

何为实践?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实际去践行,即实实在在地做。实践思维就是遇到问题不仅可以从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还可以从实践层面来分析。也就是说,当遇到不会的问题,要时常想一想能不能通过实践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计算、分析、思考等;所谓实践能力,浅显易懂地理解,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总会有一些图形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一遇到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柱体、长方体等的局部周长、阴影部分面积、切割的体积、容积等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计算。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用另外一种思维去考虑,不会算或算不出来,就自己做一个图形来实际操作,一维空间上计算很困难的东西,放到二维空间中,有了实在的物体作为参照,那么计算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与此同时,自己动手做的东西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些特殊的物体制作出来后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比在纸上计算更加直观,也更加高效。学校或老师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就是在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养成一种全新的思维习惯、掌握一种全新的实际能力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学生一旦具有这种能力,那么对于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是如虎添翼。因此,学校应该多组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日常教学活动,还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活动。

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即实践是联系主观意志与客观世界的连接点。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同样需要通过实践将我们所掌握的理论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或者通过实践检验我们所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等。中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会自觉地将所学应用到實际中。例如,学生在游览某烈士陵园,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有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员讲解,学生之前学习过该烈士的伟大事迹,如今听到了更为翔实的解说,看到了烈士曾经穿过的衣服、草鞋,拉开栓的枪,甚至是烈士曾经走过的山坡等,这会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将自己学习的知识与参观的烈士陵园或他曾经生活的年代结合起来,从而获取完整的知识,构建完整的历史画面,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客观事实联系起来,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甚至有可能改变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另外,通过各种活动,学生可以验证学过的知识或理论,最常见的形式是理科学习中的实验课程。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在每一个实验反应后,老师都会拿一些化学原料做实验,并且抽出一两个比较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操作。例如,在学习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老师会先教学生理论知识,即二者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并且在班级现场用试管进行实验。但是,初中学生知识储备还不足,对于这种“两瓶无色液体倒在一起却产生了蓝色固体”的现象不一定完全信服,所以在老师安排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亲自操作后,看到生成的蓝色沉淀物,才终于相信以上反应。这样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达到了求真知的目的,而这自然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

三、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在参与各种户外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自然、陶冶情操等。如今的初中生有相当一部分迷恋于网络,不论是网络社交还是网络游戏等,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青年时期的学生本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掉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坏习惯。例如,学校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学校组织的篮球、排球、足球比赛等,学生可以在赛场上展现力量与技巧,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来自身边人的称赞要强于网络社交或游戏角色的虚拟成功。总之,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可以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改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应该逐渐被逆转,可以通过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来改变,逐步塑造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践能力,养成“带着实践去思考,带着思考做实验”的好习惯。培养了实践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理论与客观世界相结合,以求得真知。而且,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丁明明.建立中学社会实践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章玉安.深化中学生社会时间活动[J].教育学原理,2011(3):12-14.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总结 篇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可是这对于我们初始者,确实很难。

开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了让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知识结构特点,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并积极组织实施,制订新型评价体系。

一、组织培训,理解课程新理念

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而理论学习的资料来源是大家上网查寻,或者找有关书籍。虽然这些东西都是借用别人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头脑中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使大家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因此在活动时要处理好以下方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要求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们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

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们的教师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推进

(一)以校为主,自主实施,发掘地方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学校不只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作为一种任务来抓,而是结合学生的特点,本地现有资源和学校实际,有目的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过程中,专任教师和各科教师根据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我为取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利用地方,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了以环保和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搞活了这一课程的实验。活动内容有《感恩的心》,《感谢老师》,《塑料袋——沉重的包袱》,《校园绿色设计》,《保护水资源》,等等。此外,学校还充分挖掘家长和学生中的人才资源,很多教师在实施综合活动过程中将家长请到学

校,请进课堂做孩子们的指导教师,同时发动学生收集当地一些教师不够了解的资源信息,整理开发,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我校的特色,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特色,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讲座,不断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二)深入与探究,课程整合1、综合实践课是一种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个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不断改变学生“等、靠、要”的学习陋习,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求每一个活动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达到各要素间的整合。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只是为完成上级课题任务而设置,同时也不仅仅为了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而活动。为了避免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出现重复交叉,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科中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组合,统筹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一个活动多方面收获,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渗透到学科中,使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与延伸,使有关学科教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达成。

三、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对评价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难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校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多方位、立体化,适合师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与开发能力,指导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资料的整理能力来进行评价。采取教师自评、评审小组与学生评、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态度与情感、研究能力、学习方法、对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我校设计了多种表格如:活动记录、实验记录、调查表等。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评定。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调动了学生课余进行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在评价中重视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虽然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与教师的知识素质,及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与校本开发问题,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因自身素质不同,爱好不一,而造成参与的程度问题。

上一篇:2024送什么三八节礼品最好?下一篇:澄迈三中2014年中考备考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