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的产生

2024-10-18

全人教育的产生(通用7篇)

全人教育的产生 篇1

全人教育——一条开满鲜花的通道 ——鹤壁市鹤山区明德小学全人教育工作纪实 鹤壁市鹤山区明德小学2008年被确定为明德小学项目学校。明德楼总建设资金总额为90万元,其中台塑集团捐赠45万,鹤山区政府配资45万元。

在新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地追寻着,探索着,我们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也要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创办一所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学校。

一、让师生在“经典”的殿堂中快乐地成长

“当晨钟敲响黎明,太阳喷薄而出,让我们用最美妙的语言、最动听的声音,迎接新的一天。孩子们,让我们自信地诵读„„”在老师一段优美诗的开启下,晨诵课开始了,鹤壁市鹤山区明德小学的孩子们又以昂扬的姿态投入了新的一天。

根据省教育厅“明德读经”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鹤山区文教体局“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建设的要求,我校从2008年3月开始,在四——六年级12个班200多人中开展诵读试点活动。2009年5月至今,我们在全校一至六年级400多人中全面推开诵读活动。

(一)引导观念转变,营造浓郁氛围

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有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诵读经典伊始,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自觉行动,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尤其是诵读课老师学习探讨《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及《经典诵读三年规划》,印发台湾

及相关学校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明确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把握经典诵读的方法技巧。

每天清晨,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和老师的诵读开启诗,大家的诵读之情油然而生。第二节间操后和下午第二节课后,学校广播站开始诵读欣赏等栏目,营造了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读经教研,提高读经实效

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利用早读三十分钟进行诵读;每周利用两个下午课外时间诵读。同时在11个教学班开设每周两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2、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做到“读而长吟之”,“学而时习之”。

(三)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读经制度

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班级诵读档案”;每个班级为学生建立“诵读个人档案”。记录班级、学生诵读的详细情况。班级里每个学生诵读的争章进度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踊跃夺章。

(四)组织多彩活动,高涨读经情绪

1、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2、经典融游戏,做到活动育人。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日一诗”、“每周一词”、“每月一篇”园地,且定期更换;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在市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获3人特等奖、5人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获区经典诵读优秀组织奖。我校的李飞同学在参加西方

文化经典诵读中获市特等奖、省一等奖、全国铜奖。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大家的诵读渐入佳境。

二、让学生在公园化的环境中用双手创造智慧

劳动培育智慧,智慧指导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地结合起来。”在“全人教育活动”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环境育人,加强了对学生劳动服务的教育以及勤劳朴实美德的培养。

(一)创建校园绿化公园化的环境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的创建工作,并制定好工作计划,具体指导各个时期的创建工作。

学校累计投入了20多万元资金,对学校教学区进行全面绿化,铺种草坪,建成了花池和绿化带,硬化了地面,种植了冬青、垂柳、梧桐、白杨等花草树木,营造了优美、典雅的育人环境。学校在校园中已基本看不见泥土,除了硬化部分以外,学校到处郁郁葱葱,和谐优雅,为师生们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

(二)加强对学生劳动服务的教育以及勤劳朴实美德的培养。

1、学校对教室、办公用房、清洁区,绿化区等区域的打扫次数,打扫质量,维护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每天有值班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检查、监督。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校园内所有的花草树木除草、施肥、浇水、修剪、喷药……这样的劳动,是“在劳动时思考,在思考中劳动”的创造性的劳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你的智慧就在你的手指尖上。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美育调动情感,情感激活智慧。

“你生命中行进的方式正是你所能传留给学生的最坚实有力的东西”是的,明德全人教育活动唤醒我们的心灵,我们选择了自己的行走方式,很多时候,它更多的应该代表一种文明素养。

全人教育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通道,我们爱她,这是我们的幸福。充满激情的工作,快乐并美丽着,是我们幸福的人生;坚定教育的信念,有滋味的生活,是我们美好的人生;充满创造的热情,选择明德的行走方式,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全人教育的产生 篇2

一、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

全人教育 (H olistic Education) 的概念是由其主要倡导者隆·米勒 (R on M iller) 在70年代末正式提出的。隆·米勒认为, 全人教育包含了进步主义、人本教育、开放教育、全脑开发教育、体制外教育、协同学习、地球教育等教育思维, 强调全人教育运动还在理论创立的阶段。因此, 现在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全人教育的定义。

隆·米勒还提出了全人范式的概念, 认为从全人的本质来看, 精神性更胜于物质性。教育应更着重于人的内在, 如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等, 尤其要注重自我的实现。这一全人范式理论不贬低物质的重要性, 不否认社会存在的价值, 但它认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 更应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 达到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R on M iller, 1990) 。隆·米勒还与其他学者一起提出了全人教育的十大原则:为人类的发展而教;将学习者视为独立的“个体”;经验的关键作用;整全的教育;教育者的新角色;选择的自由;为参与式民主社会而教;为培养地球公民而教;为地球的人文关怀而教;精神和教育 (刘宝存, 2004) 。

二、全人教育理念对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要求

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 它在对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的培养目标进行批判的基础上, 倡导培养完整的人, 使人在躯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有价值的人。与培养目标的转变相对应, 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制度与措施都要围绕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设计。全人教育对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要求表现在目标和手段两个主要方面。

(一)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人”为目标

一方面, 会计工作本身的专业技术性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表现为过分追求专业技能训练, 从而陷入人才培养的工具化泥沼。另一方面, 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割裂、国家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使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缺乏全球化的视角, 甚至难以满足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 会计本科教育仅仅只有专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狭隘的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是人的内在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现代“会计人”, 他们不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 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而且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世界公民意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 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理念

在“全人教育”的基础上落实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必须做好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培养、资源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保证工作。超越僵化学科的限制, 结合社会需求和会计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 充分考虑到学科间的整合和联系, 注重“会计人”完美人格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 应合理安排与会计专业相关的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选课自由, 以适应其不同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上, 教师必须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必须是学习的促进者, 应根据需要设计和运用学习情境, 以适应学生的特殊需要;在授课方式上, 应注重体验式教学, 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实习和会计实验的作用, 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接触建立起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考核评价方面, 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规范会计处理的观念, 也要结合课程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全人教育理念在本科会计教育中的实践

全人教育思想在北美兴起后, 也传播到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 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在香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 对我国内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会计专业都是在一个“全人教育”的框架下推行专业教育, 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是其突出的办学特色。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学院全人教育的实践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以全人教育为导向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作为中美合作办学机构, 最初的定位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学院现已将“全人教育”确立为办学的基本理念, 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都紧紧围绕该理念运行。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导向,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世界公民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最后要努力提升学生会计学专业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在突出全人教育的基础上, 致力于培养具有“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交际广”的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 重基础、多元化、体验式的国际化全人教育手段

(1) “广通识、厚基础、多选择”的课程设置。为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 将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形成以通为主、先通后专、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由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 (专业) 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构成。通识教育平台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增强公民意识, 熟悉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历史, 了解国际时事和国内最新形势与政策;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 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提高大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 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在学院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 通识课程学分占比达到32.4%。学科 (专业) 基础平台课程按学科大类 (一级学科) 进行规划组合, 包括相近相关专业互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 它与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一起为学生构筑学习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平台课程在帮助学生建设完整、规范、科学的知识体系, 为学生拓宽专业口径和专业学习奠定宽厚的基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是全人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学院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 选修课程学分占比为19.7%, 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2) 多元化、体验式的能力培养模式。学院有100多位外籍教师全英授课, 为学生提供优越的英语学习环境的同时, 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 每周开设4学时的大学英语课程和2学时的英语口语课程, 口语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授课。从第五到第七学期, 每学期开设一门会计专业英语选修课程, 保证英语学习不断线。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院注重采取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学院专门建设了富有国际特色的商业街, 为学生提供创业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专业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服务, 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会计系组建了“学生助理团”, 学生助理通过协助会计系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接待来访, 及时反映会计系工作存在的问题, 搭建起会计系领导与学生沟通的“绿色通道”,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 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到总学分的25%。实践教学由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和集中实践组成, 理论课程中的实践主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施, 如《税法》课程中的纳税申报实践、《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成本核算流程实践等。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实务、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3) 多样化、国际化、重人格培养的校园文化。按全人教育的理论, 人是精神性的动物。每一个人不但可以在生理上、情感上和智能上发展自己, 而且也可以在精神上发展自己, 净化自己的灵魂。教育必须不断培育个体的精神, 使其健康成长。这里所指的精神上的发展实质上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格。如果说合作精神、服务精神、自信心、使命感、乐观精神是普适于所有专业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那么正直、诚实、责任感、谨慎等品格, 对会计专业大学生则有更高的要求。

会计专业以女生居多, 学院创办的“女性成长国际论坛”成为女生与全球成功女性交流的平台, 全方位帮助她们成为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女性;“国际文化周”中的中国日、拉丁美洲日、非洲日、欧洲日、亚洲日、北美日和国际联欢日使学生领略了中西文化的魅力, 为学生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 奠定了文化基础;学院重视游泳、太极、高尔夫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啦啦操等体育运动的教学, 将其作为体验式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团队协作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些品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学院重视艺术教育, 成立了学生军乐团、交响乐团、排演了众多高水平的文艺节目, 通过校内外交流演出,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欣赏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 环境育人也是我院独特的校园文化。学院的建筑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 突出了西方建筑风格, 别具欧洲风情的法国街、意大利广场、德国街、西班牙街, 使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西方建筑文化气息;造型独特、设施一流的游泳馆、体育馆、行政楼、教学楼等建筑和雕塑、绿化相得益彰, 完美地诠释了环境育人的理念。

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我院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效果逐步显现。虽然学生入学时是按三本招入, 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 就业能力比较强,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也逐步被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谭敏:《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理念评析》, 《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第4期。

[2]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 《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3]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 《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4]吴立保、谢安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 《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第1期。

[5]张云:《“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6]R on M iller.Free Schools, Free PeoPle[EB/O L].http://w w w.spinninglobe.net/fsfp.htm, 2005-10-30.

[7]R on M iller.W hat are Schools for·Antario:H olistic Education Press, 1990.25-30.

感受台湾全人教育的人文情怀 篇3

学校的“人文社会教学资源中心”名声在外,古文物室里各种文物琳琅满目,钱币室古今中外的钱币应有尽有,书画典藏室古今中外的典籍数不胜数,安平壶馆各种安平壶一应俱全,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陶瓮,蔚为大观,让人感觉走进了一家博物馆。谁会想到这只是一所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张校长介绍,学校的陈荣滨老师酷爱钱币收藏,家里放置不了,为了妥善保管,于是全部捐给学校,建立了一个古钱币室,引发了校友和学生家长捐赠文物的热情。目前设有钱币室、安平壶室、古文物室、瓮廊等。钱币室藏有古今中外钱币7000多件,中国钱币上自战国刀币,下至近代各种通货,种类繁多;外国钱币约有300余种,美金尚未裁剪的连号纸钞数十张,以及难得一见的各国钱币。文物室中,有仰韶彩陶、汉代绿釉、汉代佩饰、古代化石、隋唐陶俑、元代饰物、明代铜镜、清代陶瓷、百余年前弓鞋,以及咸丰年间地契等近800件古物。安平壶室是台湾地区的珍贵文物,以安平出土最多,因而被命名为“安平壶”,该校所藏数量为全台之冠。中心的建立及收藏的丰富文物,无疑会对学校的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激发该校师生人文情怀的一种精神力量。

我们听了一节高二的现代诗歌写作教学课,上课的是年青的林老师。全班学生36人,每6人分为一组,共5个小组。上课时,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纸,颜色分别有红、黄、白、绿。接下来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先高举右手,五个手指向上张开,把纸撑开,用力往上举,举到最高点,让学生感觉体会;然后变换手指,用三个手指向上举,把纸撑开,用力往上举,举到最高点,让学生感觉体会;再变换手指,用一个手指向上举,把纸撑开,用力往上举,举到最高点,让学生感觉体会。一组动作做完,又变换姿势,把手放下,用手指举着纸尽力往左伸,直到不能再伸出为止,让学生感觉体会;然后变换姿势,用手指举着纸尽力往右伸,直到不能再伸出为止,让学生感觉体会。最后用手指举着纸,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在示范,强调感觉体会。接下来,老师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别用白色的A4纸拼出一个图案,表达出粉红、黄色、白色、绿色的意思,图案拼好后,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解说。于是,学生们6人一组,商量怎样拼图,才能用白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意思。这个过程,学生们是很自由的,有说有笑,有坐有站,甚至有的学生躺在木地板上,一起动手拼凑各种图案。

第一组拼的是一个派大星,学生说《海绵宝宝》中的派大星是粉红色的,所以他们用来表现粉红色。第二组拼的是一只乌龟,学生说绿毛龟是绿色的,所以他们用它表现绿色。第三组拼的是一个墓碑,学生说由墓碑想到丧事,进而想到白事,也就是白色。第四组拼的是一艘独木舟,一位学生躺在上面,学生解释说躺在独木舟上,只看见蓝蓝的天,因而这是表现蓝色。第五组拼的是一个太阳,学生说是太阳很猛,植物水分蒸发了,也就枯黄了,所以这是表达黄色。老师分别点评,认为学生拼得不错,很有创意。

下一个环节也很有趣。老师让学生抽签,分别抽出“理想”“追寻”“孤独”三个题目,让学生也用白纸拼出不同的图案进行表达。这个难度挺大,学生们又是一番讨论,集思广益。第一组拼的是夸父追日图,表达的是“追寻”。第二组拼的是一只手正用力地抓一个圆,意为“为了目标而追寻”。第三组拼的是独木舟,一位学生躺在上面,他自称是《桃花源记》中的渔夫,进桃花源是为寻找理想的家园,因此意为“理想”。第四组拼了一层一层的阶梯,用一个大大的箭头往上指引,意为“人生需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但或许我们还没能碰到那个东西”,正可以表达“理想”。第五组的拼图只有一张白纸,意为“孤独”,真是天才般的想象!老师表扬了学生后,要求学生在拼出图案的每一张纸上写上一个字,拼起来就是一首诗。学生前面的拼图很有创意,而这个环节稍逊一筹。

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在这堂课中,学生拼图表意,轻松自如地展现了无穷的想象和无尽的创意,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新鲜感受。因为教育文化的差异,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活动比较精致,如注重三维目标、优化内容结构、体现知识载体、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能力训练等等,往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过程清晰,读写结合,紧扣文本,循序渐进,课堂容量很大,学生的思维一般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有不少评价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同的教育背景有不同的课堂追求,教育理念往往影响教学行为。台南第一高级中学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台湾课堂教学的轻松活泼,自主适意,从容淡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自由,有更多的实践时间和机会,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和感悟学习的快乐和本真,我真切感受到了所谓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完善人格的人。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朱自清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由此可以这么说,教育情怀是以对教育的理解为基础的,它指向一种执着的大爱。实施全人教育的教师,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能快乐学习。教育就是播种,种子播下了,在适当的条件下它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播种,就永远不会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机会。作为省“百千万”的名师培养对象,我们需要有一种情怀,自觉地播下文明和智慧的种子,在勤奋的耕耘和浇灌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倡导全人教育 培育雅行少年 篇4

武师附小明德分校项文浩

武师附小官桥明德分校位于武穴市城东郊区,与清波浩淼,景色宜人的武山湖相接壤。系台湾明德教育基金捐资、官桥地区爱乡成功人士捐助,武穴市政府投资兴建而成的一所公办学校。她的建成可以说是一个的爱的结晶,她既饱含了台湾同胞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凝聚了爱乡成功人士对家乡教育的无比挚爱,也彰显了各级领导对乡村求知若渴的孩子们的无私关爱。爱,汇集在一起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武师附小组建了优秀师资团队,对官桥明德学校校园文化进行了整体性的设计,对办学前景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2011年秋,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拥有“教学、办公、生活、运动”四大功能区,累计总投资1200余万元,武穴市寄宿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官桥明德学校落成开学。

办学近一年来,凭籍催人奋进的理念,如画的校园风景,浓郁的文化氛围,日渐提升的教育质效吸引了各级领导来校视导和省内外同仁来校参观,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充分肯定,《鄂东晚报》整版报道盛赞学校为“农村学校的标杆”。沐浴在武穴市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中,在市教育局的倾情打造下,在武师附小教育集团的正确引领下,官桥明德分校秉承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以明德精神铸就学校品质、以全人教育打造学校特色,努力让教育集团品牌资源

辐射到广大乡村,使更多的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与城镇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我们以“明德立人、雅行天下”为育人理念。大力弘扬明德文化,培育学生光明正大的品德;积极倡导全人教育,塑造学生秀外慧中的气质,以书法教育和诵读经典为载体传承经典文化,以劳动教育为平台砥砺儿童道德品质养成。

为了实现这一育人理念,我们深挖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从“礼行、知行、敢行、健行、力行”五个方面入手,践行全人教育理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们坚信教育是可以让乡村的孩子同样变得有教养,让他们做到胸有沟壑,腹有诗书,举止大方,谈吐优雅,彬彬有礼,做“礼行”之人。我们在校园内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开展“诵经典,品美文,传礼仪”活动,每天二十分钟的诵读课,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孩子们的心田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支撑着,发展着,让胸怀、情感、意志、抱负、修养有了生发的源头。现在,校园里随处可以见到学生大大方方的对老师行礼,与老师打招呼,这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知行,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些行为准则,争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合格小公民。我们大力开展“好习惯让我们自信一生”的习惯养成活动,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校每周评比一次“雅行红旗班”,每学期评比一批“雅行少年”,让每一个班级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孩子在评比中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将雅行基本功训练初步确定为:坐站走孝友尊吃穿用志学娱劳卫护。围绕雅行基本功的训练,各班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开展班会活

动,一次班会训练一项基本功或一项基本功的一个细项。我们曾组织全校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大会练,练习怎样正确地走路,怎样向长辈鞠躬行礼、问好等。半年的时光,雅行之树在我们明德分校这块沃土上已经生根、发牙、开花„„。

敢行,语出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敢行,敢先,敢创造”。我们针对乡村的孩子不够自信的个性缺陷,提出了“敢行”这一个关键词,旨在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敢于展示自我挑战自我,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拼搏,敢于担当责任,敢于承认错误敢作敢为的人。一个月前,我们就以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为研究课题,组织一个“三八妇女节”的亲情电话活动,让留守儿童在电话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敬爱之意,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你,我爱你。”孩子们开始都很羞涩,不好意思说,最后,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个大声的说出来,说得电话这头的人热泪盈眶,那头的人声音青哽咽,场面很是感人,亲情得以升华。

我们期望明德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和健强的体魄。我们倡导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不仅是风景最美丽建筑最安全的地方,更是最好玩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有比父母更有耐心的老师,有最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有最让人痴迷的课间游戏„„。我们科学设置课程时间,让每一个孩子在一个小时的大课间里,走到阳光中,唱起来,跳起来,玩起来,保障孩子们有充裕的活动时间和充足的运动量——每天的明德校园朝气蓬勃,生龙活虎,活力四射!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力、创造力、想像力、审美能力、生存能力等综合素养,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之人。我们以乡村少年宫为活动阵地,开设了国学、声乐、舞蹈、葫芦丝、二胡、横笛、书法、棋艺等13个兴趣班。每当活动开展的时候,国学室里《道德经》《弟子规》朗朗传出,用经典浸润心灵;声乐室里,孩子们引吭高歌,用音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乐器室内,孩子们有板有眼的吹笛子、拉二胡„„舞蹈室内,小队员压腿侧腰,民族舞步在脚下轻曼,现代舞步在活动场上跳跃;书法室内,孩子们在书写着工整的方块字,书写着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运动场上,活跃着一个个灵活多姿的身影„„

近一年来,随着“五行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教育质效也日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跨越式发展。本学期,我校代表武穴市参加黄冈市“大家唱、大家跳”展演比赛活动荣获第一名;参加湖北省第八届“小学生天地杯”作文竞赛6人获奖;5名同学的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获市一、二等奖;高中咏老师在黄冈市“比教学、访万家”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并将代表黄冈市参加全省比赛。

全人教育的产生 篇5

凤凰网教育:于老师您好,先简单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基本情况,今年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名额有什么变化?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香港大学大家也可能比较了解了,我们是1911年建校的,所以现在已经超过百周年的历史了,我们今年的招生计划跟往年还是差不多的,我们今年在全国是招生300人,不分省市,择优录取的。

在北京没有什么特别政策,我们全国都是统一的,我们主要是参考学生的高考成绩、总分还有英语单科成绩,还有就是我们组织的英语面试,北京的考生就会在北京进行面试,我们全国大概设十个点左右,学生都是按照户籍来就近化分的。

凤凰网教育:介绍一下港大的优势专业、强势专业都有哪些?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所以我们有十个学院,那这十个学院我们其中有四个学院是统一收生的,那就是我们的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还有工程学院。

什么叫统一收生呢?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一个高三同学他可能在高三的时候还没有想好今后的工作方向,但是他应该知道自己是喜欢文科或者理科或者工科还是社会类的,他可以按照我们这四个学院报进去,报进去之后第一年是可以把他学院内部的各个课程开设的都可以去听一听,在大一结束学年的时候他才会去选他要学的专业,他想选什么都可以,比如说我们的工程学院他包括同步工程,计算机工程,信息还有医药工程、物流、计算机都在这里面,他可以在大一结束时候他想选哪个就去学哪个,所以也给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制。

我们港大大家可能也比较清楚,就是我们的医学院,还有化工类,还有金融类,建筑这都是我们学校比较优势的学科和专业。

凤凰网教育:港大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什么特色?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有一个很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全人教育,我们学校希望在各个方面还有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我们有主要是课堂教育,比如上课、听课做功课,还有就是我们的社堂教育,我们有很丰富的,我们在港大学生宿舍就叫做社堂,我们有14间不同的社堂,所以说每间社堂文化也不样,也有不同的活动,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些比如社会的活动,还有学院内的活动,还有我们的海外交流计划等等各个方面我们组成我们港大的全人教育。

凤凰网教育:学校的生活环境怎么样?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其实在香港岛也就是市区了,环境也比较好,是在山头上,我们设施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所以学生在这里应该可以如鱼得水的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

凤凰网教育:介绍一下港大的国际化学习机会,学生在学校可以获得哪些国际化的交流

机会?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有很重要的国际交流计划,因为港大是一所国际化大学,主要也体现在我们是纯英语教学,我们从1887年那会儿就已经是纯英语教学了,我们老师也是全球招聘,所以说我们有半数以上老师是来自海外的,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国际化的,我们有超过八千名的同学是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的,所以说如果你选择双人间宿舍,还有你班里的同学可能就是海外的同学。

我们这个海外交流计划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去申请的,我们跟全球有超过285个协议伙伴都做了海外交流计划,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还有学校要求去申请有好了,申请之后他可以申请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他学费还是交港大的学费,学分也是互算的,所以他可以把学分带回来。

凤凰网教育:这些国际化交流大概每年有多少名额?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同学可以参与到里面,就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比如说一百个同学他全部都申请剑桥,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申请,大概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可以参加。

凤凰网教育:您在内地招生多年,对于内地学生的特点和素质,包括分数的变化,有没有一些感受?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是这么觉得,我们内地的同学都是非常刻苦的,当然尤其去港大的同学都是内地里非常拔尖的同学,他们的基础功都比较扎实,他们学习也非常严谨,所以说他们到港大之后,其实意义适应也是非常快的,而且他们在港大也是佼佼者的,所以我们觉得分数上的话还是这几年也是比较持平,因为这几年也是报考港大一直也比较热,也水涨船高。

凤凰网教育:内地学生在适应香港生活包括国际化教学方面,经常会有报道说没法适应,或者说有心理问题等等,这些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在港大我们觉得现象其实并不突出,而且我们为什么要面试,我们就是安排了面试想看看这个学生他具体的,比如把英语方面的能力,还有他组织他个人的个性等等,我们要看他一下,所以基本上我们选过去的学生,他们在香港大学里还适应的非常好,而且他们也是带领,他们和香港同学也是互相融合的,等于说香港同学也是从内地同学身上学到了学习的精神,内地同学也是学到香港同学这种活泼的开创性的活动这种方面的。

凤凰网教育:如果让您用一句话形容,什么样的内地学生适合去香港读大学?

全人教育的本土化诉求及实践对策 篇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办学规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科学正越来越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走向世界。然而,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还需要正确处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外国教育经验与本土经验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在继承和弘扬自身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和我国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实现教育传统的本土化。[1]

1 全人教育本土化的理论依据

1.1 全人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美的全人教育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强调培养全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最高教育目标。[2]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劳动活动、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三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统一及均衡发展。[3]可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全人教育的本土化理论依据之一。

1.2 全人教育符合中国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契合中国当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强调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人”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依照个人的现实需求,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彰显多彩的生命魅力。[4]

2 全人教育本土化的实践依据

全人教育借用生态学、神话学、系统学、人类精神传统等概念,整合原始文化、东方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和方法论而建立起来的以生命意识、整体视野、生态视野、全球视野为特征的教育理论。[5]全人教育思潮已经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在北美、澳洲、欧洲、亚洲、港台,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6]1997年,台湾提出教育改革要以全人教育为目标。2002年6月,原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表示,为了配合知识型社会的需要,保持香港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香港将全力以赴落实教育改革,建立以“全人教育”和“终身学习”为中心的教育体系。[7]全人教育在这些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不同地区的教育实践证明,全人教育在我国的本土化,必将会更加丰富我们的教育理论,完善我们教育政策,为21世纪我国教育的腾飞插上翅膀。

3 全人教育本土化的诉求

全人教育的本土化诉求脱离不了我们现存的教育基础和现状。否则,全人教育将会走向绝对化和极端化,失去其实践意义。

3.1 当代教育理念的丰富完善离不开全人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整体发展,是教育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全人教育在本质上和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相反,它的本土化可以使这些教育理念更臻完善。不少人认为全人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其实不尽然,两者虽然内涵及提出的本意比较贴近,实际上“全人教育”中包括有素质教育。全人教育是一个较之素质教育更为内在、更为深入的教育观念,是一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有相当超前成分的教育观念。从特定的意义上讲,全人教育就是在通识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完人”教育,它所要追求的是人的、人生的、人类社会所能允许达到的最佳境界和最佳状态。[8]“全人教育”的内涵有三:一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即“通德”的教育;二是传授广博知识的教育,此为“通识”的教育;三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如此理解,那么,全人教育应该是“通识、通德、心智和谐发展”的教育。[9]

3.2 学生个体发展离不开“全人”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就是说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承认学生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体验上等的差异。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使得教育更加复杂化。而我国当前教育实践过于简单笼统化,教育目的功利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式的投机性使学校、学生、老师、家长处于应试与德育、美育发展的夹缝中难以做出选择,学生自身发展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人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10]可见,全人发展的思想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即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根据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引导最大限度地唤醒、激励、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创造精神,使他们成为自主自觉、优化而和谐发展的健全个人。

3.3“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挖掘离不开“全人”教育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人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和谐思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和归宿。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国学大师季羡先生把“天人合一”思想提高到思维模式来论述,认为“天人合一”思想“非常值得注意,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还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表现”。[11]可见,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挖掘开发具有非凡的意义。我们可以借助全人教育赋予这种思想更加丰富它的文化内涵,使它符合时代精神,顺应当代人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

4 全人教育本土化的实践对策

4.1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全人教育实施的关键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有无职业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区别。教师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后,便可高度自觉地、富有责任感地去从事自己的教育事业。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在心理上、智慧上及体魄上等各方面健全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要让学习者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迪他们学以致用,帮助他们应用相关知识应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转成正面的机会,成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的人才。

4.2 走出升学教育模式是实施全人教育的根本

在升学教育模式中,读书的目的就是升学,顺利升学达到目的是成功者,反之则是失败者。对应这一模式,陷入“为升学而读书”这种悖论的怪圈与我国的教育长期沉积沿用的升学教育模式不无关系。然而,现代教育理论重视的是通过教育,彰显个性,完善自我,服务社会。全人教育就是这一教育理论的最好体现。全人教育以人为本,发挥教育、读书对人本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作用,以及对人格的完善作用。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我国教育只有增加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等内容,才能让受教育者从中获得使生活更美好的知识与能力,给自己带来的读书收获与体验,使教育具有可持续性。

4.3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全人教育的保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方针,教育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各项教育制度,要通过教师来执行;教育质量,学生素质,要通过教师来提高。全人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对教师队伍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教育工作不懈的追求。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学历层次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追求“实效、灵活、创新”的教研活动,在“实”字上作文章,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常规性活动;在“活”字上下功夫,开展有重点、有层次、有要求的培训活动;在“新”字上创特色,开展有理论、有实践、有总结的课题研究活动。只有这样,全人教育的实施才能得以保证。

全人教育的产生 篇7

基础教育担负的是为孩子一生幸福成长奠基的工程,是奠定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石。为此,我们要坚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反对歧视和排斥任何一个学生,确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使学校教育走向优质化、平等化。长春八中的办学理念是“全人教育和谐发展”。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种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对全人教育理论上的阐述学术界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美国的隆·米勒(Ron Miller)是当今提出现代意义上“全人教育”的第一人,创办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发行了《全人教育评论》。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理想的教育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理想的人应具备全部人类的文化,即培养真(学问)、善(道德)、美(艺术)、圣(宗教)、健(身体)、富(生活)全面发展的人。长春八中的办学理念是受到上述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了八中具体校情提出的。它的基本内涵是:“全人教育”即以人为本,以师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关注全体师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师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校的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即以和谐为奋斗目标,关注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关注师生个体心理的和谐健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进互助、彼此激励合作,共同发展,关注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的生成与发展。可以说,一所学校不能没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育实践是灵魂的载体,师生踏实的实践力是一所学校“身心和谐”的最基本、最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其价值与意义。2010年我主持八中工作以来,在对八中办学理念传承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丰富与发展,经历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两个重要阶段。

二、长春八中“全人教育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策略

2010年长春八中 “全人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进入到逐步完善、逐渐成熟、逐渐规范的阶段。在2010—2012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我把八中办学理念的实践目标锁定在“踏实性、实效性、高效性、持久性、创新性”等方面。我们的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人生规划办学特色落实全人教育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处在人生十字路口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作出人生规划、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并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因此,高中阶段教育不是大学的附属阶段,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我们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创业的基本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各种复杂的原因,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很多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办学变成了一种工具,升学变成了一种目的。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一些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人生规划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缺失。为此我们把“师生生涯规划促进学校发展”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从2008年——2009年,我们借助师生生涯规划在职业的前瞻性方面给了师生一定的引领,规划对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为了更好地激励师生“俯下身来”做事的效果,我在2010年广泛地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对规划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通过“灯塔式”长远目标与“路标式”短期目标并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其一,在继续推进“灯塔式”长远目标规划的同时,又辅之以“路标式”短期的规划思路,旨在指引和规范师生行进中的点点滴滴,预防其面对长远目标出现“心理疲劳”,提高师生工作学习效率,保持其持久的工作学习热情,让师生“处处有规划,时时有成就”,同时关注规划的生活化、常态化,强化规划的实效性;其二,探索师生生涯规划最佳的契合点,以及师生生涯规划共同体的建构,以达到师生成长互相促进的效果。其三,教师的生涯规划,由先前的部分教师的引领,转向全员参加。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学历、年龄、教龄情况以及骨干教师情况,总结了教师成长特点规律,分层次制定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对全体教师的生涯规划档案从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完善。专设师生生涯规划档案室,制定规章制度和文化设计,亲自检查教师档案内容,对不合格的及时纠正;其四,学生的人生规划,由学业规划目标为主转向品行素质目标和学业目标并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拥有开放的胸怀、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高贵的精神。为了上好人生规划课,我校编撰出版了校本教材《生涯》。三年来,我一直承担《人生规划》特色校本课程。

2012—2014年是我校办学特色的收获期,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的延展期。对“以人为本”、“以校情为源”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认识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育德”、“育才”这一中心,师生生涯规划只有植根于此,我们的特色教育才会更有生产力,才会更有生命力,才会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学校、社会。我们将继续深入抓好学生人生规划教育。增加开课的班级,推出人生规划观摩课。做好学生行业体验及社会实践的汇报会。指导学生适时调整学年及学期规划,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印发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成长手册。聘请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活动。申报《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科研课题并组织开展研究。

(二)在吸纳“五步导学法”精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541”课堂模式,力求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全人教育

我校自2008年引进了河南省卫辉高中的课堂“五步导学法”以来,八中的课堂教学便在探索中前进。“五步导学法”就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为了使更多教师领会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学校多次派教师走出去学习,曾到过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衡水中学、杨思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长沙一中等知名学校。学习带回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认识到必要的“形式”有益于“内容”的完善,于是我们在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五步导学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541”课堂模式。应该说它是对全人教育理念的重要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它的精髓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的全人教育就是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即鼓励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强调真诚的人际交往和跨文化的人类理解。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加深合作精神的体验,课堂成为学生人性养育的殿堂,培养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素养。它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实现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课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包容共进的全人教育。

(三)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和各级课题的研究是落实全人教育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提升师德和专业素质。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依托高校或培训机构“量身定做”培训内容,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实施系统的培训工程。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培训关注适用性和提高能力为主,内容包括师德、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技能、教师专业标准、教科研能力、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课程开发、队伍建设等。关注培训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使其尽快转化为适用性成果。培训有针对性,注重突出特色、完整性、层次性、时效性。发挥名师工作室工作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工作室的有利条件,推出了十多名教师参加省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搭建了这个平台。

教师的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研究期间,我校承担了六个国家级课题、七个省级课题、十几个市级课题,其中有些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大部分教师都实现了职业生涯中的课题研究规划目标,提高对“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实施教师生涯规划的价值与意义。“以课题管理学校,以课题提升课改,以课题创建特色”的工作思路凸显成效。

(四)以编写校本教材和开设校本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实施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类社会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重古典人文的传统教育日渐衰微,科学主义成为各个校园的主导文化。不可否认,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注重实用知识教授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偏重实用知识,忽视文学、艺术等人文课程的学习,甚至将很多人文课程视为无用,学校充斥了急功近利的气氛,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对世界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缺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思考,只是一味地成为物质生产的工具,而学校就成为制造这些工具的“工厂”。我们的全人教育正是针对这种物化的教育观,主张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的愉悦、与人交往的和谐、自我良好品格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有实用性、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为了保障校本教材的质量,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指导小组,从校本教材编写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了指导,截止2012年9月有13本校本教材已经出版并已经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涉及道德、艺术、体育、心理、历史、语言、数理、环境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内容。我们正在培养更多有能力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全人教育理念更深入人心。

(五)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使全人教育福佑师生一生

以往的教育,我们以牺牲一个又一个“今天”为代价,来换取升学率,无法让学生走向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让人倍感心痛的事情。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带着今天的遗憾走向暗淡的明天。终身发展要关注今天的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起步在今天,赢在今天。于是我提出了“教学生三年,为学生着想三十年,为学生幸福一辈子打好基础”的育人理念。采取了“关注今天、设计未来”,“培育学校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等一系列教育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

为此,我们打造全新的育人环境,采取了“全面+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让青少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通过“民族的记忆”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开展经典篇章诵读活动,组织部分班级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优秀经典篇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作用,大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问题学生”的转化。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课程开发、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咨询服务及科研工作,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

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坚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积极参加长春市运动会并做好体育特长生发展工作,组织好学校各项体育比赛和军训工作等全员参加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团委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主题月活动落实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规划教育。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为切入点,通过举办论坛、座谈会、知识竞赛、影片展映、参观考察、主题升旗活动、“成人节”系列活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生态环保节日为契机,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切实增强青少年环保意识。积极组织校环保小组、绿色社团,开展节约资源、保护家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拓宽青年志愿者服务领域,使青少年志愿者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开展了“学雷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宣传庆祝活动、长春市中学生英语课本剧、长春市中学生辩论赛、“角色互换体验”。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努力推进社团的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化建设。

(六)以润物无声的人性化关怀,让师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实施全人教育

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爱,爱教育事业、爱学生、爱学校,以博大的爱心、阳光的心态迎接多彩的生活。学校很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成立的“康乐协会”为教师的健身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12年学校从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考虑,开设了环境优雅的“时光驿站”(咖啡屋),教师每天中午可以听着轻音乐,品着咖啡在一起交流。

学校的领导班子面对全体教师有“三到”:教师有病住院必到、教师情绪波动必到、教师家里有大事小情必到。领导班子每次到场送去了微笑、送去了理解、送去了鼓励、送去了温暖。这份无声的爱、真挚的情传递在八中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这份难能可贵的和谐是八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八中教师的人生规划中,很多教师建立了“和谐、友爱、互助”专栏来规划与人相处以及自己的幸福目标,优秀的校风充实了教师生涯规划的内涵,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学校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树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每年教师节评选校十佳教师。签订每学期一次的师德承诺书。组织教师师德承诺宣誓活动。在校本培训中强化师德培训。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师帮扶工程,每一名教师帮扶5~6名学生,教师家访和扶困形成常态。同时教师把帮扶的办法、预期的成效写入自己的生涯规划中,三年为一个周期,在此项活动中有很多学生受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教师的职业奉献精神得到激励、工作能力得到历练。

三、在成效中寻求新的支点,期待全人教育再上新台阶

人们常说“成功始于失败”,但能在成功中寻求新的起点,获取更大的成功,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从成功走向成功”,教师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全人教育理念支撑下,八中教师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收获。现在学校有一个省名师工作室,有12名教师进入省名师工作室工作,有68名教师成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5名教师成为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有多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公开发表著作文章很多。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始终走在通往最优秀的路上。

总之,全人教育促进了我校全体师生发展、促进师生有个性发展、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福佑师生一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对办学理念认识的高度还不够,如何进一步激励师生的践行力等问题都将是八中成长路上新的课题,行者无疆,永在路上。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八中学 )

上一篇:念作文300字下一篇:采沙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