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生指导

2024-06-05

全人生指导(精选3篇)

全人生指导 篇1

海南基础教育几次在国家的检测中所暴露出的学生学习负担重但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倒挂现象, 不能简单地归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学校管理不佳”等, 其根本所在, 是教育思想的混乱, 应试教育思想和以学生学业成绩为简单的办学质量标准的评价手段盛行。毕竟, “怎么看”决定了“怎么干”,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 反而不见得学生的学业成绩突出。根本原因:人是一个整体, 作为整体性存在的学生被忽略了情感等其他需求后, 机械、重复的收受和积累书本知识, 格式化地回忆输出, 学生长期被动学习, 不但在学习兴趣、能力、态度上逐渐弱化, 学习效能也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再者, 应试教育所存在的优胜劣汰, 分数为唯一指标的鉴别评价, 教师们对“好学生”的过度关注和对“差生”的逐渐冷漠, “差生”的“差”不但不能得到好转, 反而不断增加, 学校中低分率的学生逐年增加, 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投入的学习时间很长, 但是学习效果不佳了。因此, 要解决学生学业不佳问题, 就不单纯是教学的问题, 而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问题。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完人, 小学教育为每一位孩子的充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海南基础教育问题的倒逼, 是海南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全人教育办学思想的内涵

全人教育从教育的内涵来讲, 首先是人的教育, 指向基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主要包含着全人教育的教育观、全人教育的教师观、全人教育的学生观和全人教育的课程观。因此, 我校把全人教育定位为:教育以人为中心, 以育人为核心, 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奠基。

全人教育的学生观:教育的主体是人,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作为“人”的价值:和谐、平静、合作、合群、诚实、公正、平等、同情、理解和爱, 又有作为人的各自的独特性, 具有各自有待发掘的潜能。因此, 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学生, 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是作为人的整体存在的, 有人的知、情、意、行的需要。学生是已有人生经验的人, 学生学习就是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 个体积极、多感官体念、感知、建构周遭世界的过程。学生都有自我选择、自主探究、自主表达、自主成长的机会, 依据他们的能力, 对课程和学习过程发表意见, 同时负起学习成败的责任。

全人教育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和调适学生的学习路径, 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自主观察、亲身体念、实践感知、思考建构的过程。学生是作为整体的人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的, 全人教育的教学观应该要凸显人的整体性的存在。存在是指人全面经历现在。全人教育的理想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个人价值的模式, 是整合“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找准社会需求和培养“全人”的契合点来实施教育的模式。

全人教育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生与世界之间联系的途径”。因此,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为每一个孩子的充分发展奠基, 我们就必须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可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 就必须整体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同时, 尽可能实现课程的经验还原、体验、提炼和丰富, 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开发实施, 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 用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发展教师、成长学生的主要育人路径。

二、育人方式的创新

基于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 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传统的育人方式进行了创新和改变。

1. 构建以自我体念, 自主建构为主要方式, 以道德感知、道德体念、道德认识、道德实践、道德建构为内容的德育活动。构建以人的终身发展需要奠基为目的的, 围绕着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等为内容的养成教育。

(1) 岗位体念。创设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班干部轮换制等岗位, 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中生成与人相处、与人协作、与人学习等人所需要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交往过程中为生成求真、向善、唯美的生命价值奠基。

(2)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为培育全人提供必要的载体。我校校园面积小, 运动场地不够, 学校在二、三年级开设形体课, 四、五年级开设篮球课, 每学期举办学生班际篮球比赛, 用课程的形式让每一位龙华小学的学生习得一种运动技能, 养成一种锻炼习惯, 生成团结协作、勇敢拼搏、积极向上的情感体念和价值取向, 为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奠基。

(3) 良好习惯在做中养成。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人生。学校拟订《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进行具体的要求, 拍摄《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专题片, 编写《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三字经绘本》、《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评价手册》和组建学生红领巾监督岗和教职工值日制度, 利用红领巾电视台的舆论监督等落实一日常规的要求。开展《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研究》的课题研究, 不断深入和提高学生习惯养成的效益。

学校改变了海南中小学普遍偏重毕业班的教学成绩, 忽略了一年级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 造成六年级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但学习效能低下, 违背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现状。在一年级开学前一周, 组织全体学生运用“德育导行”的方式进行实施。如孩子们列队上下楼梯, 同时从教室的前后门进出, 按从高到低的顺序站好, 记住自己的位置, 同时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 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 集会列队“快、静、齐”。又如明确孩子们怎样收发学习资料, 怎样小组合作学习, 怎样举手发言, 怎样参与评价等。同时主张, 把学生学习中的好的方法不断强化为习惯。如发现哪一方面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学校会请该班班主任再利用“德育导行”的方式组织学生强化。

2. 构建以学为中心, 学生主体的生命化课堂。

我们主张, 教师要找到知识在生活中的模型, 沟通学习内容和生活、社会的联系;我们要求, 构建先学后教, 前置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 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终身学习;我们落实人的整体性存在的全人教育的哲学观点, 遵循“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度的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交给学生;我们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角色定位,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我们全人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的具体体现之一, 也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同时, 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我校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一是从人的整体性发展进行评价, 二是从人的全员性发展进行评价, 三是从人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整体性发展评价如每学期进行的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的评比,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性评价如每学期两次的校际“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班干之星”的评比, 让某一方面发展较突出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 既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 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及时获得肯定。全程性评价指学校编制《评价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手册, 采用自评、同桌互评、家长评价对学生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礼仪、卫生、交往、自律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分周、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实现学生表现每天一小节, 每周一总结, 每月一评比, 评选每月各方面分别表现优秀的学生, 进行学校和班级表彰、鼓励, 让评价促进发展。

4. 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

全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应具有贯通性和整合性的特点。为此, 学校根据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奠基的要求, 整合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构建国家、地区、校本三级课程体系, 支撑学校的办学思想。

(1) 探索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常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 建设魅力语文、品质数学、活力英语、健康体育、多彩艺术等国家课程。组织教师研究和二次创造来实施国家课程, 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改理念, 使课程更切合地方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发展的实际。用课程特色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 用课程的系统化来系统落实办学思想, 总结和提炼各学科的教学主张, 形成全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比如品质数学, 要求数学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数学素养, 培养具有理性思考的人, 实现求真教育中“真”的教育的两个方面:其一, 学问的教育, 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其二, 求真的教育。一是求真精神即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是求真方法的教育。同时, 体念数学的简约美, 数学探究的思维乐趣, 数学挑战的自我超越的美好情感;数学协作学习中互助、共赢等方面的善。

(2) 基于学校实际和人的终极关怀, 探索和构建篮球课程、武术课程、形体课程、剪纸课程、儿童画创作课程、书法课程、英语角活动课程、合唱课程、舞蹈课程, 主持人课程、小记者课程、阅读课程、礼仪课程、以及养成教育德育课程等, 整体构建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 让每一个孩子经历不同的课程教育, 为一生的多维立体发展奠基。

5. 学校文化实现育人以无痕。

学校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度, 从办学思想的梳理到“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的确立, 培育学校的“价值文化”。从制订学校的管理章程到规章制度的重建, 通过制度管理的规约引导人从他律到自律, 培育制度文化。依据价值文化和制度文化规范人的行为, 培育行为文化, 把满足人的需求、对人的要求和办学思想的成效外显, 打造物化文化的四个维度, 细化全人教育办学思想的内涵, 拓宽其外延, 使学生浸染在优秀的学校文化中, 体念、感知、建构、生成,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发展。

(1) 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的行为文化。学校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实践活动可以将空洞的教化转化为参与度高的直观体验。学校组建了舞蹈队、小主持班、小记者班、植物栽培班等系列学生社团, 社团活动于全人教育理念是很好的实践途径, 因而学校对于社团的管理也较为轻松、民主, 同时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校园小歌手比赛、学生演讲比赛等学生活动, 组织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参与者不仅锻炼了各种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理解并实践了全人教育重视的情感体验、道德提升和价值体悟, 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达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成效。

(2) 打造教育以人为中心的学校物化文化。乌申斯基所说:“教育以人为中心”。学校的物化文化围绕着以人为中心来打造。学校教学楼、围墙、功能教室、校庭、绿化、美化进行整体设计, 四周绿树环绕, 鲜花轮替开放。校园浮雕和楼梯墙体宣传画, 文化石上的校训, 楼梯间、楼层走廊宣传栏、教室外墙宣传画, 学生成为主体。各班教室门口的班级简介和教室里的各种宣传栏, 班级发展目标、班规、班训、班级活动剪影、学生优秀作品, 等等, 应有尽有。实现了学校物化文化每一处都是景观, 每面墙都说话, 每朵花都开放, 达到文化化育的育人目的。

摘要:人的教育, 指向基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主要包含着全人教育的教育观、全人教育的教师观、全人教育的学生观和全人教育的课程观。我校从内涵, 方式及实现文化育人等角度对全人教育办学思想指导下的育人方式创新, 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全人教育,育人方式,创新

全人生指导 篇2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我想针对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中职生的现状。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四,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一、中职生的现状

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她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要求中考分数,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那么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加这中职学校的设备离行业要求,离单位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

二、学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

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你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计应,模具,服装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有的学生一无技术,二无付出。别人凭什么给钱你?同学们可以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我们常听说一句话,你想要他的钱,他想要你的命。不说要你的命吧,你也必须有等值的付出,是吧?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服装专业有的同学,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车工。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车工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雄伟辉煌的大厦都得有坚实的基石。你们自己在心里掂量一下,你们的车工到底做的怎么样?

2、独生子女的娇气

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习,特别是城市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就业公司的一个学生,一去分到品保部,这是别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同学们,你以为这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啊?上班之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

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谁还管你是家里的皇帝小姐啊?

3、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在从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一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四、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学习态度,我要说两句,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看小说,照镜子,甚至有的一节课上完,课本都没拿出来。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同学们,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像这样做就不仅仅是你的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才同学们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在校不准拉帮结派不准打架斗殴)遵守厂规厂纪,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钱,重则除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佩带学生证,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忘了带,要么歪歪斜斜的戴在身上,价钱到单位去试试。上次,我们送学生到企业,正好碰到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非常沮丧的被保安遣送出厂门,一打听才知道,就是因为他上班时厂牌戴歪了,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单位不会宽容你的,所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养成。再比如,我们要求你们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第三,大家要热爱班集体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大家想想看,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欢迎吗?你们可能也注意到,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另外对马上准停车场就业的同学,我要提三点要求:

1、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帮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

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譬如说,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譬如说,我们在应聘时,呈现递证件的姿势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3、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

全人生指导 篇3

【关键词】“全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29-03

教育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使人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即“全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源于北美的“全人”教育思潮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影响了各级教育。在我国,“全人”教育虽然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它的内涵与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吻合的。《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兼顾了人的道德和实际技能,从整体上看其实就是“全人”教育。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马克思认为,人既具有动物的本质,又有超越动物的特性,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教育就是促使人实现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完全合一。在思想多元的社会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般意义的知识传授,而是关注“人”,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它在培养自由全面发展新一代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教”与“学”很难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起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让教育与家庭、生活、日常行为等紧密结合,让教育始终处于“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人格的不断再造。

一、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中职思想政治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平面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人格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塑造学生思想人格的课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当作“技术”性课程,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点展开,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课堂教学是教科书的复制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被动地跟学,教学评价不是针对学生实际的思想人格,而是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真正的素质,而是教师为教学而教学,学生为学习而学习。从根本上说,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审美能力、缺乏创造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书本知识讲解为主,教学内容局限于本学科,很少兼顾其他人文、历史、艺术及自然科学,使得学生封闭于烦琐、枯燥的学习之中,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正是过度强调硬性知识的学习,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的引导,有的教学甚至简单地以分数衡量学生的思想素质,忽视了学生独立的个性和人格,把学生视为纯粹的知识接收器,这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教育局限于课堂,忽视了外部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育人的场域,而我们的教育却集中于课堂教学,对学校之外的各种因素缺乏足够的关注。当前,网络已成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的推动下,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从网络向社会、学校蔓延,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如何面对这一现实,打好“网络仗”,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应对网络对思想政治的挑战,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已开始,但与急剧变化的现实相比,仍然不免显得滞后。中职学生理想信念不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与现实巨大变化相比,我们的教材、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免陈旧、落后,这就很容易使得教育教学存在脱离现实的危险。另外,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其特殊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它对学生思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们开展教育不可忽视的背景,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这一语境来展开,只是在课堂上“单兵作战”,对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很难从内心上打动学生,甚至无法改变他们的心灵现状。

(三)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动态的过程,而在实际中,考试成绩是教师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重要标准。我们只是注重课堂知识的考察,忽视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外化,重课内轻课外,纯粹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素质,不是把思想政治课视为提升自身修养、素质的课程。在评价方法上,纸质考试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指标,只是注重纸面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变化视而不见,没有深入学习主体的实际,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这样的评价是很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要求评价多元化,但在实际的运作中,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个人都很难协调不同的评价要求,纸质考试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

二、实施立体化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课程,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地起到育人的效果。立体化教学关注校内与校外环境,将育人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始终将“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育,还原教育的本质。

(一)实施“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制定了中职学校的德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四有”新人,这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思想政治课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试图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全人”为其教育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沟通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论,渗透学生成长的“过程”,让理论学习变成具体的知识,促使学生学习和行动的主动。

(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育以考试为导向进行教学,违背了教育的目的和规律,改革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的共识。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素质教育适应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教育的最强音。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备受时代的青睐,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显示出了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填鸭式”教学在一些学校依然盛行,不少学生仍然没有能够从学习工具中解脱出来。立体化教学将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教育的牢笼,真正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中职教育的需要。中职教育一方面是职业技能、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职学校往往是重技能轻德育,德育往往流于形式。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仍然有待提高,如果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理想信念模糊,必然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是完善中职教育必备的环节,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人是教育的核心,健全的心智和完美的人格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病是忽视了“人”,只注重知识的单面传授,忽视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是源于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外力的压迫,这种“内在学习”是“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教学活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从人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纯粹的理论讲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教学的过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态度、情感等因素;既要考虑到教,也要兼顾到学,让教与学充分互动。同时,我们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通过情境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具体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和个别性差异,在共性教学之下剖析个别学生的的特殊情况,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情感关怀和人格魅力,以情感育人。思想政治课表面上是一门学科,其实它的教学具有整体性特征,既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审美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创新能力、社交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核心,放弃片面的知识讲授的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教育。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中职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勇于挑战和创新,互联网是他们了解未知世界的重要窗口,中职生已成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他们的影响至为深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通道,能够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言论,加强与他人、世界的交流,同时,网络上遍布各种毒素,中职生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毒害。互联网的普及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仅仅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已不合时宜,德育工作者应该了解网络技术的特点,认真研究网络对中职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了解中职生关注的网络事件,将这些网络资源搬进课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对具有健康思想倾向的要积极宣扬,而对低俗、颓废的思想坚决抵制,让思想政治课始终与时代保持同步,防止课程教学“空置”。网络进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后,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必须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感化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是中职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从根本上看,家庭在育人上也负有相当的责任。现在的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恩爱有加,过度迁就、过分保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既有相吻合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思想政治课应该正视这一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做到步调一致,将学校与家庭建立起德育联盟,共同把“人”育好。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教学评价一直是思想(下转第45页)(上接第30页)政治教育主要的评价方式。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育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而且还应该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上看,评价应该有教师的评价、班级的评价、个人自我评价三部分;从内容上看,应该有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应该有教师评价、班级评价、个人自我评价。通过多个角度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了让评价达到理想效果,每一次评价都应该坚持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发挥民主,让教师、学生畅所欲言,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让评价起到再发展的作用。另外,中职教育具有校企合作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延伸至企业,让企业根据他们的用人标准参与到评价中来,让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地落到实处。

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何培养“人”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突出问题,将立体化的教学思想引入思想政治教学,更有利于我们解决“全人”教育问题,也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诸多难题,是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现状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秦亚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

[4]刘贵富,田贵才.信息环境下高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作者简介】林广婷(1984— ),女,广西陆川人,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助教。

上一篇:档案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下一篇:无线传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