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指导

2024-07-12

服药指导(精选6篇)

服药指导 篇1

摘要:为了能使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可通过对患者用药前、用药过程中的正确指导, 保证其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实现或提高治疗效果, 保证药物发挥最佳效应, 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也可以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药剂师,用药指导

药物的合理应用, 需要药师的正确指导, 而用药指导工作作为临床药学的一项具体工作,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疗效的正常发挥。门诊药房是药师接触患者的最前沿, 应当运用医学和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防范药品不良反应, 发挥药物疗效, 是临床用药的核心。药剂师在门诊药房日常工作中对于口服药的使用方法, 可以对患者做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 给药时间

给药时间包括早、晚、饭前、饭后、餐中、睡前等。早晨、饭前、饭后、睡前服药的次序对药物疗效有明显的影响。因为饮食对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食物能延缓胃的排空, 可延缓口服药物的吸收, 推迟药效的出现, 并可能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一般口服抗生素来说, 为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 大多采用饭后服药的方法, 但有些却要求饭前空腹服药, 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它们的吸收受食物的影响;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光敏反应, 一些半衰期长的药物一般建议在晚上餐后服用, 如司帕沙星、加替沙星等, 既可缓解胃肠刺激, 又可减少光敏反应。对于治疗糖尿病药物, 如磺酰脲类药物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均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 (二甲双胍) 一般在餐后服用, 可以减轻胃肠道副反应;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一般在餐时随第一口食物嚼服。多酶片、胃蛋白酶片、乳酶生、甲氧氯普胺、吗丁啉等助消化药物等宜饭前或食间服用;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宜饭前服用, 以利及时发挥治疗作用。对于驱虫药、盐泻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 使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 并保持较高浓度。对于一些抑酸药一般在清晨和睡前服用, 如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对于一些抗高血压药的缓释制剂一般也在早上空腹服用, 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宜在早晨;培哚普利应空腹服用, 进食会减低它的转换, 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对于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对消化道刺激性大, 饭前服用可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病症, 所以, 在饭后服用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减少副作用, 且通过胃体较快;维生素B2伴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 以利于吸收;西米替丁 (泰胃美) 、雷尼替丁餐后服比餐前效果为佳, 因为餐后胃排空延迟, 有更多的抗酸和缓冲时间;利尿药与食物包裹在一起可增加生物利用度。因此在一天中服药时间的选择应作为治疗因素而加以重视, 加强指导, 以发挥药物的正常疗效。

2 药物的服用方法

根据特定药理作用和病人所患疾病性质可以决定药物服用的方法, 需咀嚼吞服或舌下给药, 如胃黏膜保护药硫糖铝片、抗酸药铝碳酸镁宜嚼碎服用;缓释、控释制剂、肠溶片必须整片吞服不能掰或嚼碎;缓解心绞疼痛的硝酸甘油片剂一定要舌下含服给药, 如果口服给药吸收缓慢, 且在肝内灭活, 血药浓度仅为舌下含服的1/1 0。大多数微生态制剂不耐热, 服用时需温开水送服, 而且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应单独服用;助消化药不宜用热水送服, 药物中的酶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 所以也不宜用热水服用。对于这些特殊用法与常规用法的不同, 需要药师向患者重点交待说明, 正确指导服药, 以免患者仍按常见用法使用, 简单地把药物吞服, 使一些本应及时发挥疗效的药物起不到快速作用, 而延误疾病的治疗。因此, 药师要主动给予患者用药指导, 尤其是对特殊药品的使用方法交待, 用药指导必须语言简单易懂, 清楚明了, 保证药物发挥最佳效应。

3 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为了提高疗效, 或者为了治疗出现在同一个病人身上的多种疾病或症状, 不得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合并用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的对人体有利, 有的对人体有害。比如利尿药氢氯噻嗪作为基础降压药与各类降低血压药物配位, 均可起到增强降压效果, 减少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 而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这是一种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氢氯噻嗪合用可缓解或逆转氢氯噻嗪引起的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和低血钾症, 但和促钾利尿剂合用可能会发生高血钾症。利尿药尤其是一些作用强烈的利尿药 (如呋噻米等髓袢利尿药) 与氨基苷类、头孢菌素、两性霉素等抗生素及与抗组胺药合用时, 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强, 尤其在原有肾损害的情况下, 肾毒性明显增加。这就是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所以在合并用药时应该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趋利避害, 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发挥药物疗效。

4 告知用药后的注意事项

平喘药如氨茶碱、二羟基茶碱等服用后要注意适量补充液体, 多喝白开水, 由于其可提高肾血流量, 具有利尿作用, 使尿量增多, 易致脱水, 出现口干, 多尿。服用抗痛风药痛风利仙、丙磺舒、别嘌醇的过程中, 应多饮水, 以防止尿酸在排除过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结石。服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后宜多饮水, 以用尿液冲走结晶, 因为磺胺药主要由肾排泄, 在尿液中浓度高, 可形成结晶性沉淀, 易发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现象, 出现结晶尿、血尿等。

总之, 作为药师充分运用自身所学知识, 针对药物合理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 自觉地担当起参与合理用药的使命, 建立完善、安全、合理、有效的现代药学服务体系, 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推向一个高层次。使“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医疗质量”的服务宗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服药指导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并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 男24例, 女20例, 患者的年龄为46~87岁, 平均年龄为 (67.3±2.5) 岁。观察组44例患者, 男22例, 女22例, 患者的年龄为47~86岁, 平均年龄为 (66.7±2.6) 岁。两组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的分为两组, 对照组的44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医嘱进行用药, 而观察组的44例患者由专门的药师对其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指导[2]。两组的患者给予治疗的药物情况比较无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无意义。具体的用药指导内容有:在患者入院后建立患者用药登记薄, 同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检查的结果以及每次用药的种类与剂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 药师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用药指导, 常见的指导方法有电话沟通和面对面的交流等, 一旦对于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出现有问题或者情况的不良反应, 患者可以自行进行减量或者停药, 并依据药师的指导进行合理化的用药。药师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开展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咨询和健康知识讲座, 尤其是对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注意的事项以及健康饮食等[3]。

1.2 观察指标

在两组的患者用药1、6个月后对其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量的资料采取t进行检验, 而计数的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通过两组患者用药指导1个月后的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稍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 但是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的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2.2 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通过两组患者用药指导6个月后的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 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的数据比较如表2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患者需要长期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接触的药物比较多, 因此, 合理的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服用依从性, 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4]。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用药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服用的依从性。资料显示, 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 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而且与常规的用药患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用药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服药依从性, 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彩华.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8, 12 (02) :677-678.

[2]邱山虎, 孙子林.胰岛素治疗中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技巧.中国新药杂志, 2011, 12 (21) :634-635.

[3]李小晶, 章红, 袁斌.药师参与糖尿病患者家庭用药指导效果的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12 (10) :788-789.

服药指导 篇3

关键词:服药频率,高血压,依从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疾病。有研究表明,在总的心脑血管事件中,36.1%可归因于高血压,其中44%的急性脑卒中事件和23.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1,2]。有效降压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而口服药物治疗高血压是目前主要的、最有效的降压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血压人群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服药依从性较差,这也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达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频率与服药依从性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9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4],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使用标准的测量方法测得的诊室血压:当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时判定为高血压。本组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6岁,为消除其他因素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严格控制入选条件:(1)患者学历在高中文化以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害能正确理解,并愿与医护人员配合;(2)作息时间相对规律,不存在记忆力、认知能力障碍;(3)服药期间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4)无经济方面压力;(5)家属积极支持及配合;(6)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不稳定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及伴有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药频率1次/d、2次/d、3次/d分为3组。依从性评价方法:坚持长期规律,正确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有换药,增减药量等情况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为依从性好,否则为依从性差,比较分析不同服药频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例患者中,服药频率为1次/d的共37例,其中依从性好的患者为27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为10例,服药频率为2次/d的共25例,依从性好的患者为14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为11例,服药频率3次/d为28例,依从性好的患者为5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为23例,三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致残、致死率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高血压不能根治,但可防、可控。近年来,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高血压药物也层出不穷,但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整体控制率低(低于10%),仍然是摆在医务工作者及高血压患者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其中患者依从性差是使血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5,6,7]。

本组资料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患者对高血压认知偏差,药物不良反应,经济压力等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后,患者服药频率严重影响患者依从性,服药频率越低,依从性越好,反之,服药频率越高,依从性越差。服药频率高,患者可能漏服,可能对服药及疾病本身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导致患者不愿长期按医嘱服药,而自行减少服药次数,导致血压不能得到控制。因此,作为临床医生,不仅要对高血压患者做好健康教育,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同时要开出合理的处方,应在将患者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患者的服药频率,优先选用长效制剂,持续平稳降压的同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当患者使用单药血压不能达标时,可选用单片复方制剂,目前进入临床的各种新型复方制剂是在临床试验基础上组成的治疗方案,在控制血压有效性方面已得到证实,多数每天只需服用1次,使用方便,改善患者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薇.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J].华夏医药,2008,5:317-319.

[2]陈敏,陈绍行.阿司匹林在高血压综合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3):143-147.

[3]汪红梅.谈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2):122-123.

[4]孙宁玲,赵连友.中国高血压规范管理专家共识与建议手册[M].北京: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1-226.

[5]戴成久.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15-2316.

[6]王增武,王馨,李贤,等.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控制状况的演变趋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1):1033-1036.

儿童服药的技巧 篇4

1 常见的喂药误区

1.1 把药混在牛奶、果汁中

不少家长图省事, 趁小儿用奶瓶喝牛奶、果汁等饮料时将药物混入其中, 而牛奶、果汁等饮料中都含有化学成分, 它们的化学属性通常呈酸性, 酸性的物质容易导致各种药物提前溶化和分解, 不利于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有的药物还会在酸性环境中增加毒副反应, 所以最好用温开水给孩子喂药。

1.2 捏着小儿的鼻子喂药

拒服药物的小儿会紧闭双唇。有些家长这时就会捏住小儿的鼻子强迫其张口, 并乘机将药喂下。小儿被捏住鼻子后, 只好用嘴呼吸, 这时药液很容易呛入气管或支气管, 轻则引起咳嗽, 重则导致吸入性肺炎或因药物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可采用“台湾哈奇”新式喂药器, 奶嘴头设计顺应宝宝吸奶习惯, 上喷式出药孔, 避免呛着, 杯盖可做调药杯使用。

1.3 趁小儿睡觉时喂药

有个别家长趁小儿睡熟后撬开其嘴喂药,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 且咽喉较狭窄, 若突然刺激其咽喉神经, 会由于喉痉挛而发生窒息。

1.4 哄骗、威吓小儿喝药

对不愿服药的小儿, 有些家长采取哄骗、威吓等方法使其服药,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感知、认知的能力差, 哄骗可造成小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误服药物, 而威吓则会抑制小儿消化系统的功能, 影响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降低药物的疗效。

2 正确的喂药方法

给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把药水 (或将药粉溶于糖水中) 倒入奶瓶, 让小儿像吸奶一样服药。如果是少量药粉, 可以直接放入小儿口中, 然后再用少许糖水送服;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 用糖水调成稀糊状, 把孩子抱在怀里, 呈半仰卧状, 左手扶持小儿头部, 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 待孩子将药吞咽后, 再继续喂。给新生儿喂药前, 也可先喂几口奶, 再喂点药, 反复这样做, 直至将药喂完, 然后将孩子竖起轻叩背部, 以防反胃呕吐。但应注意, 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 以免饱后小儿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 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5岁以下的孩子宜服流体类药物, 因药物实在太苦 (如中药汤剂) , 小儿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 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 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孩子到6岁就可吞药片, 嘱孩子将药片放到舌根区, 并立即喝水, 要强调孩子把水吞咽下去, 以便分散孩子注意力。有些孩子已能识别物品, 当认出是药物时拒绝服用, 此时家长应耐心给孩子讲解, 使其理解药物与疾病的关系, 并自觉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3 喂药技巧

3.1 选用味道好的儿科药物

对苦、涩或有异味的药物小儿吃过一匙之后通常是不肯再吃的, 为了避免因药物的味道而影响服药, 最好是选用味道好的儿科用药, 如甜的糖浆、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常用的小儿药物中味道较好的有以下几种:退烧、止痛药物有泰诺退热口服药、美林、托恩等;感冒药有小儿泰诺感冒糖浆、牛磺酸颗粒等;止泻药有呋喃唑酮糖浆、妈咪爱等;抗菌消炎药有阿莫西林冲剂、力百汀糖浆、希刻劳冲剂、希舒美冲剂等。

3.2 转移注意力

喂药前后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边玩边喂, 对于不难吃的药物通常婴幼儿是不会拒绝的。

3.3 吸引小儿对吃药的好奇心

假装吃药, 并做出种种好吃的表情并告知吃药利于疾病的康复来吸吸引婴幼儿的注意, 使婴幼儿产生好奇感, 模仿大人吃下药物。

3.4 将药放在果酱里

在小匙里先放一层果酱, 把碾碎的药倒在果酱上面, 然后再加一层果酱, 哄着孩子吃。

3.5 其他

两个小碗, 一个装小儿喜欢的果汁或饮料, 另一个装药。先给小儿喝饮料, 趁婴儿不注意时换成药水快速喂下, 再给他 (她) 一匙饮料。注意喂药的量不宜过大, 喂药时不要形成固定的规律, 以免婴幼儿发现后不肯再服。这种法不完全提倡, 哄骗孩子对其成长不利, 降低家长信誉度。

4 体会

口服药物是小儿给药的主要途径, 给小儿喂药却是一件细致耐心的事, 良药苦口, 病儿常常拒服或服后即吐, 如果不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 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同年龄患儿喂药方法不尽相同, 新生儿喂奶前1 h左右给药, 药物中加少量糖浆抖匀, 左手固定小儿前额部, 右手用小药杯或小匙将药液从小儿口角旁沿舌下慢慢倒入, 待药液咽下后才拿开药杯或匙。幼儿因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常拒服苦药, 父母可将病儿抱起, 半躺在喂药者身上, 头抬高, 颈部垫纱布或小毛巾, 固定手脚, 用小药杯紧贴口角, 让药液慢慢沿舌下倒入, 等有了吞咽运动后才移开药杯, 如小儿不肯咽下药, 可用两手指轻轻捏双颊使嘴微微张开, 然后将药慢慢地喂下去, 等吞咽后再放松双颊服药后将病儿竖直, 轻叩背部, 排出胃内空气, 避免因哭而进较多空气而在嗳气时将药液一起吐出[1]。喂药后不要给水太多, 可给少许酸味奶汁。没有标明饭后服用的药最好空腹服用, 因为肚子饱时服药易呕吐。凡要在饭后服用的药, 需隔半小时为宜。有的婴幼儿不会看整片药, 除糖衣片外, 一般都可适当碾碎再喂其服用。

参考文献

合理服药临床体会 篇5

1应重视服药姿式与送服水量

1.1 成人服用片、散、胶囊等固体制剂

应站立并以足量水送服, 送服水量不应少于150ml。对重症、偏瘫等站立服药确有困难者, 可使患者采用坐位, 足量水送服, 服毕, 应保持坐立2min以上, 切忌立即躺卧, 以确保药物能顺利到达胃内, 防止黏附或残留于食管, 影响药物剂量的准确或导致不良反应。英国科学家[1]曾做过类似试验:让患者站立或坐立服用钡造影剂只需6ml水冲服便可在5s内到达胃部, 而躺卧服用钡造影剂, 则多饮数倍量的水冲服, 仍有约1/2的钡造影剂在长约25cm的食管中滞留而无法入胃。其原因在于上消化道咽部和近主动脉弓处, 生理构造较为曲折复杂, 躺卧服药时, 药物由于受到阻碍作用易致滞留或粘附。在滞留处局部溶解后, 可由药物本身的酸性 (pH≤3时) 刺激或药物固有的化学毒性 (某些药物有较强的致溃疡性) 导致食管炎或溃疡病的发生。氨茶碱、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强力霉素、氯化钾、奎尼丁、硫酸亚铁、非甾体抗炎药等黏附于食管壁后, 极易引起上消化道溃疡, 产生食管损伤。有毒或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 (如含蟾酥、轻粉、巴豆霜、雄黄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 滞留后, 还可因局部浓度过高而致毒性过高而致毒性反应。倘若在睡前躺卧服药, 由于卧位和睡眠期间唾液分泌及吞咽功能均显著下降, 被滞留的药物可较长时间与食管黏膜相接触, 因而造成的食管损伤等不良反应后果将会更加严重。药物在上消化道滞留后, 还可延缓药物的正常吸收, 使许多药物 (如镇痛药、镇静药) 的疗效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躺卧服药的患者还易导致呛咳而发生危险。

1.2 儿童患者服药

是合理服药的难点。多数儿童患者由于拒服不良气味的药品, 因而在服药姿式、送服水量等方面都难以较好控制, 加之儿童的组织器官娇嫩, 最易为药物所损伤。因此, 儿童服药更应注意防止药源性损伤的发生。提倡向患儿或其家长详细告知, 并通过矫味等措施取得患儿的配合, 注意加倍送服水量来弥补服药姿式的不足。

2重视间隔服药

许多患者因多病缠身或病情复杂, 往往同时口服数种不同的药剂。不同药剂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理化特性, 合理易致药效的相互拮抗或产生不良反应。实践获知, 同时服2~5种药物, 约有20%的患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服6种以上的药物, 约有80%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 对于多药同服的患者, 一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 将所服药剂在服药时间上隔开服用, 对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应避免联用。如因炎症需同服复方新诺明、碳酸氢钠、中药汤剂的患者, 便可先服复方新诺明和碳酸氢钠, 间隔1h后再服中药汤剂, 或在饭前半小时服下, 后者在饭后半小时服下。

3合理安排服药时间

目前常规的服药方法, 多执行t.i.d的给药方案, 让患者将药品随一日三餐服下。这种服药方法并不合理, 因为t.i.d的真正含义, 是指在24h内分3个均匀的时间间隔 (即每8小时服药1次) 服下, 如果将药品随一日三餐服用, 则服药时间间隔就成了4h, 血药浓度就会昼高夜低, 夜间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影响某些药物的疗效。合理执行t.i.d的方式是:在晨起 (6时左右) 、午后 (14时左右) 、晚睡前 (22时左右) 各服药1次, 使药品在均匀时间间隔内服下。另外, b.i.d、q.i.d的服法也应参照上述方法执行。

4服药期间禁忌

忌烟、酒、茶, 不宜用果汁、咖啡、牛奶、豆浆送服药品。服中药汤剂不宜加糖矫味。

4.1 服药期间应忌烟

香烟中尼古丁等成分可减少药物的吸收, 并促进肝细胞大量分泌药物代谢酶, 从而加速药物的破坏和排泄, 使药物的半衰期缩短, 疗效降低。吸烟者服用平喘药 (如茶碱、氨茶碱等) 时, 药物在体内的破坏和排泄速度比不吸烟者快3倍;吸烟时糖尿病患者口服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或注射胰岛素时, 较不吸烟者剂量需相应增加15%~30%。临床将右丙氧芬用于肿瘤镇痛时, 不吸烟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90%, 然而每天吸10~20支香烟者镇痛有效率仅为80%。吸烟可降低解热镇痛药、止痛药、镇静药、抗抑郁药以及硝苯地平、普萘洛尔、利多卡因、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咖啡因、肝素、呋塞米、华法林、去甲羟胺、维生素C等药物的疗效, 并可使避孕药、止痛药等药物的毒副反应加剧。

4.2 服药期间应忌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若在服药时大量饮酒, 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使某些药物失去疗效。饮酒能增强中枢神经抑制药物 (如巴比妥类药物、丙咪嗪、多塞平、利血平、地西泮等) 的抑制作用, 可使此类药物的致死剂量减为原致死剂量的1/60~1/20[2], 易致严重后果。癫痫患者服用苯妥英钠, 易致癫痫频繁发作难以控制。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会加重对胃的刺激性, 易致胃大出血。服胍乙啶、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会引起严重的高血压或心肌坏死。服降血糖药可使血糖降低增快。服抗凝血药、抗生素类药可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服用洋地黄类药物饮酒, 可使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 引起中毒。服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物饮酒, 常引起胃肠不适;服头孢菌素类、呋喃唑酮、甲硝唑、磺酰脲类药时不可饮酒。另外, 啤酒、葡萄酒中含大量酪胺, 若与优降宁、苯乙井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药物同服, 可使酪胺在体内蓄积而致高血压危象;啤酒、葡萄酒中含有4%以上的纯酒精, 也可干扰某些药物的疗效。

4.3 服药期间应忌茶

茶中含鞣质8%~13%, 并含有咖啡因、茶碱、可可豆碱等成分, 可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疗效, 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例如鞣质可与多种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如铁剂类 (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 、钙剂类 (葡萄酸钙、乳酸钙等) 、铋剂类 (丽珠得乐、碳酸铋等) 、钴剂类 (维生素B12、氯化钴等) 、铝剂类 (胃舒平、硫糖铝等) 、银剂类相结合, 在肠道中产生沉淀, 不仅影响药效, 而且还会刺激胃肠道, 引起胃部不适, 严重者可致胃肠绞痛、腹泻或便秘。鞣质可与抗生素 (如红霉素、多西环素、氯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头孢菌素、螺旋霉素等) 及各种酶制剂 (如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 类药物发生反应, 降低这些药物的抗菌作用或生物活性。鞣质与含碳酸氢钠的药物如健胃片、大黄苏打片、小儿消食片等发生反应, 使其中的碳酸氢钠分解, 从而降低药效。鞣质还会与含生物碱的药物如洋地黄、洋地黄毒苷、地高辛、颠茄合剂、阿托品、莨菪碱、利血平等相互作用结合成不溶性沉淀, 使药物丧失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茶中的咖啡因、茶碱、可可豆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故服用镇静、催眠、抗组胺、镇咳药时饮茶, 能拮抗药效;咖啡因对双嘧达莫等药物也有拮抗作用。茶碱可影响呋喃妥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在胃肠道的吸收, 影响吡哌酸、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的吸收, 从而降低这些药物的疗效。

4.4 不宜用果汁、咖啡、饮料送服药物

果汁为酸性饮料, 可使红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药在酸性环境中加速水解, 从而降低疗效或产生有害物质。果汁中所含果酸, 会加剧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甚至可致胃黏膜出血。咖啡含有大量的咖啡因, 可严重影响复方丹参片、利福平、甲硝唑、西咪替丁、四环素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因此, 以温开水送服药品最为适宜。

4.5 服中药汤剂不宜加糖矫味

虽然中药汤剂苦涩味重, 但在服用时不宜用糖矫味。中药汤剂化学成分众多, 所含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能与糖, 特别是与富含铁、钙等成分的红糖起多种化学反应, 使汤剂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混浊、沉淀, 不但会影响药效, 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糖还会抑制某些退热药物的效果, 干扰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另外, 有些健胃药本身就是依靠其苦味来刺激消化腺, 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而达到治疗目的, 用糖矫其苦味, 也就使其失去了苦味健胃的作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汪兴民.临床用药指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213.

小儿服药注意事项 篇6

本文简要介绍小儿服药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对策,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小儿服药注意事项

1.1 喂药时不能“硬灌”, 婴幼儿可用一手固定头部, 一手用小勺将药汁自嘴角慢慢送入口中, 咽下一点再送入一点。

1.2 一般来说, 助消化药饭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 驱虫药空腹服。抗生素类等药物都适合在饭后服用。钙剂与牛奶同时服用会影响吸收, 喝牛奶后应间隔一段时间再服钙剂。

1.3 注意用水温度。维生素类、止咳糖浆、益生菌、助消化药最好用凉开水送服。

1.4 服药后不宜立即睡觉, 最好将患儿抱起, 再喝些水, 0.5h后再睡觉。

1.5 漏服药不一定要补服, 普通的药物漏服一次没关系。多数药物漏服, 如已接近下次吃药的时间, 不需补服, 不可在补服药物时加倍剂量服用。

1.6 服药后进水根据药物来定, 抗生素类、退热药、止泻药等药物服用后多喝水, 止咳糖浆服药后5min内不应喝水。

1.7 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使用, 如有的药物服用前需摇匀, 这样才能保证疗效和安全。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2 讨 论

上一篇: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下一篇:大面积深度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