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服药

2024-08-27

安全服药(共12篇)

安全服药 篇1

临床中应用最多的治疗手段仍是口服药物, 内科患者多数病程较长且长期住院, 患者普遍年纪较大, 伴有多种并发症状, 服用药物种类较多, 服药方式、药量不一, 多数患者未能正确服用药物[1]。根据统计显示, 我国医疗纠纷案件中, 超过1/3的为药物纠纷[2], 如何提高用药安全成为临床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种现象, 现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治疗, 其中5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 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100例均为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中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为 (60.2±5.6)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9例, 中学文化25例, 大学及以上文化16例。研究组中男性27例, 女性23例, 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为 (60.7±5.2)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9例, 中学文化26例, 大学及以上文化15例。上述资料无差异, P>0.05。

1.2方法:对照组:遵照医师开具的医嘱对患者进行给药, 并告知其相关的药物禁忌、剂量、方法等。研究组: (1) 评估判断:患者入院后即由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药物认知情况评分, 充分了患者服药中存在的漏洞。 (2) 加强管理:对于口服药本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并对药物的相关信息说明进行搜集统计。当有新药物入科时, 应对医务人进行相应培训、学习, 内容包括配伍禁忌、服药方式、药理、给药时间、剂量等, 根据药效及性质制定出针对性的服药方案, 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及合理性。 (3) 健康宣教:由于每位患者的疾病、病情程度及文化程度均存在着差异, 护理人员根据医师的医嘱进行药物宣传单的制作, 对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进行列表, 并对药效、作用机制、服药的方法、时间、禁忌配伍等进行标注解释, 对患者进行讲解。在给药时, 向患者进行药物的介绍后, 比对宣传单进行一对一给药。在走廊中加入展示柜台, 介绍药物, 药物下均以标签进行标注, 写上规格、通用名、商品名、作用、机制等, 加深家属及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知程度, 对特殊药物进行警示牌的悬挂, 以免发生意外。 (4) 用药流程:给药前应首先向患者询问有无恶心、黄绿视、食欲缺乏、呕吐等不良反应, 并进行脉搏的测量, 若少于60次/分, 应告知医师。患者的药盒应进行统一发放, 统一规格, 对不同时间段的药物分开放置, 并进行标注, 高危药品单独进行包装并标示。当患者年纪较大时, 应对患者进行药物说明的反复强调, 保持细心、耐心, 加深印象, 保证服药的安全性与正确性。 (5) 服药安全:药盒应放置于患者方便拿到的地方, 如床头、床头柜上, 方便取放。护理人员在给药后, 应督促患者及时服药, 减少漏服、延迟服用的发生率, 协助特殊患者服药, 如高龄、危重患者。对于胃镜等检查后的患者可进行警示牌悬挂, 提醒患者服用药物, 并在交接班时进行重点强调。告知患者及时服药的好处及延迟服、漏服的坏处, 不良反应等, 嘱咐其在药物服用时不交流、说话, 防止呛咳。 (6) 用药后观察: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 告知其缓慢改变体位。利尿剂服用后应进行尿量的监测, 注意钾的补充。服用降糖药物后,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出汗、脉速、心悸等不良反应, 并做好饮食相关指导。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比两组间药物安全知识掌握水平。根据我院自制的药物知识评分量表:评分共包括5个方面, 分别为正确认知、正确时间、正确方法、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掌握常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安全服药水平:护理后研究组的正确认知39例 (78.00%) 、正确时间40例 (80.00%) 、正确方法42例 (84.00%)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35例 (70.00%) 、掌握常识40例 (80.00%) 。

相比于对照组20例 (40.00%) 、21例 (42.00%) 、17例 (34.00%) 、16例 (32.00%) 、17例 (34.00%) 有所好转, (χ2分别位29.85, 30.35, 51.67, 28.89, 43.17, P<0.05) 。

3讨论

药物发放是内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 护理人员不仅是发放药物的执行者, 也需担当用药效果的反馈者, 但内科护士工作量较大, 用药种类繁多, 压力及负担较重, 因而在给药及配药过程中极易出现疏忽漏洞, 年纪较大的患者由于记忆能力、听力减退等, 常常发生延迟、漏服的事件, 大大降低了治疗的效果[3]。用药安全已成为临床中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4]。随着临床要求的提高, 新型的护理模式也应运而生, 护理干预对传统护理中的漏洞进行弥补, 对给药流程、质量、宣教、管理等方面进行加强, 护理人员进行自我的升华, 包括思想认知上的重视, 并不断的进行学习, 牢牢掌握药物相关知识[5], 对患者进行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深自我教育宣传能力, 树立自身的正面形象, 为患者做好榜样作用,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安全用药方面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成效良好。

有研究显示[6,7], 在内科患者的药物应用中结合护理干预后, 明显减少了漏服、延迟服药的概率, 提高了患者对药物认知程度, 提高了用药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护理人员不断耐心的宣教、药物的展示等, 使研究组患者在正确认知、正确时间、正确方法、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掌握常识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好转, 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 在内科患者用药中结合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用药水平,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在内科患者安全服药中结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 对照组50例行一般护理, 研究组5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间安全服药水平。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正确认知78.00%、正确时间80.00%、正确方法 84.00%、监测药物不良反应70.00%、掌握常识80.00%。相比于对照组40.00%、42.00%、34.00%、32.00%、34.00%有所好转, P<0.05。结论 对内科患者服药安全中结合护理干预后, 明显提高了患者服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安全服药,内科,护理干预,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桂华, 文学琴.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疗错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西部医学, 2012, 24 (10) :2016-2017.

[2]李水轩, 李雪华, 黄锡球, 等.调整服药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22) :10-12.

[3]张艳梅.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4) :513-515.

[4]凌爱香, 谭恺, 全日红, 等.应用六西格玛降低神经内科口服药多余发生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4) :74-75.

[5]杨忌奉.针对性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服药、饮食依从性及行为认知掌握的影响[J].内科, 2015, 10 (3) :431-432.

[6]李爱辉, 李锡山, 李静波, 等.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9) :7306-7306.

[7]翟英芬, 徐小燕, 陈红艳, 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服药依从性、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 (32) :142-145.

安全服药 篇2

为了预防药物的误食或误伤,导致幼儿身体受损,影响幼儿健康成长,为了全园师生员工的安全用药,特制定本制度。

一、药品应妥善保管:

1、剧毒药品和具有腐蚀性的药品,严格与食用药品分开,必须由专人保管,严禁放在班上。

2、保健室的药品要求随时检查处理潮解、霉烂、变质、失效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医疗器械按期常规消毒。

二、教师因生病带药上班服用时,必须放好(医院看病拿药、自己购药、或在保健室拿的药)最好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三、幼儿生病带药,幼儿所服的药品必须是家长亲自送来或写纸条交待。按幼儿园安全服药的规定,家长只带幼儿当天中午一次药,并写好幼儿班级、姓名、药品剂量,服用方法,交到保健室,经保健医生检查登记后,由保健医生将药送到班上,与该班老师共同查对幼儿姓名正确无误时,行交药签字手续,老师并将药放到幼儿拿不到的地方,防误食。

四、幼儿自己带药来园,又无家长口头或纸条交待的,一律不喂。预防药品、保健药品类原则上不收不喂(体弱儿除外)。预防保健药建议家长在家早晚给幼儿服用足够了,不必要带到幼儿园来服用。

五、保教老师给幼儿喂药时,药袋上的姓名与幼儿本人应一致无误,并严格按剂量服用。

六、班上不为幼儿存放任何药物,当天带来的药有剩余时要求家长于当天下午接幼儿时同带走,若不愿带走或未带走的药品于当天下午下班前止,由本班老师作遗弃处理,次日不得将遗弃药喂幼儿。

七、家长为幼儿所带药品一律交保健室,幼儿在园服药,必须把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药物配伍控制杂合理范围,如若家长要求大剂量乱配伍服用者,由保健医生请家长在登记本上签字,孩子服药所致不良反应,由家长负全责;如若班上老师私自收家长或幼儿所带药物,未经保健医生检查剂量,导致幼儿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者,以及喂错药所导致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负全责任。

八、晨检时一位保健医生专门负责收药,同时,对幼儿的服药情况进行询问了解,如幼儿病情,药物来源,幼儿对药物的过敏史,以及幼儿的先天性疾病,如癫痫、血友病、先天性易碎性骨折、习惯性脱臼等。保健室医生应尽力了解和掌握幼儿中的特殊体质以防患于未然,将服药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九、保健室的药品要妥善保管,教师及幼儿领药服药时要登记。保健医生随时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安全性。对过期药品要严格销毁处理。

以上各条,要求人人严格遵守,若违反制度,导致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孕妇服药也有“安全期”吗 篇3

我的体质较差,经常服药,因怕药物影响胎儿健康,所以结婚快两年了我一直不敢怀孕。最近,我听朋友说孕妇服药也有“安全期”,就想尽早要个宝宝。请问,孕妇服药真的有“安全期”吗?如果是真的,那么我怀孕后再服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新源 万丽

万丽朋友:

一般而言,服药时间发生在怀孕3周(停经3周)以内,称为安全期。由于此时囊胚细胞数量较少,一旦受有害物的影响,细胞损伤则难以修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自然流产。此时服药不必为生畸形儿担忧。若无任何流产征象,一般表示药物未对胚胎造成影响,可以继续妊娠。

怀孕3周至8周内称高敏期。此时胚胎对于药物的影响最为敏感,致畸药物可产生致畸作用,但不一定引起自然流产。此时应根据药物毒副作用的大小及有关症状加以判断,若出现与此有关的阴道出血,不宜盲目保胎,应考虑中止妊娠。

怀孕8周至怀孕4-5个月称为中敏期,此时是胎儿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的时期,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为敏感,但多数不引起自然流产,致畸程度也难以预测。此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小等因素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继续妊娠者应在妊娠中、晚期做羊水、B超等检查,若是发现胎儿异常应予引产;若是染色体异常或先天性代谢异常,应视病情轻重及早终止妊娠,或予以宫内治疗。

安全服药 篇4

关键词:肾脏病, 慢性,温馨提示卡,口服药,安全管理,依从性,满意度

慢性肾脏病 (CKD) 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增长趋势, 在我国南方的大城市中, 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0.1%。北京40岁以上人群中11.3%至少有1项肾脏损伤指标。CKD的全球高发病率随着衰老人群以及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患者数的增加而进一步升高。CKD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呈持续进行性发展, 最终进入到终末期肾衰竭 (ESRD) 则需长期肾脏替代治疗;CKD还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后者是CKD死亡主要原因之一。CKD患者并发症多, 服用药物的种类多;且服用治疗CKD药物存在并发症等风险, 药物使用不当, 容易引起血压下降、休克、过度免疫抑制导致机体严重感染等后果,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给临床安全用药护理提出了挑战[1]。为提高CKD住院患者服药安全性及疗效, 更好地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以“服务永恒, 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增强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提高患者满意度,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我科采用温馨提示卡实施服药安全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科治疗的CKD住院患者320例, 男106例, 女214例, 年龄26~87 (36.2±10.6) 岁, 文化程度相匹配。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25例, 肾病综合征66例, 糖尿病肾病50例,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20例, 狼疮性肾炎35例, 慢性痛风性肾病15例, 慢性梗阻性肾病9例。所者患者均需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雷公藤多甙片、霉酚酸酯、环胞素A、阿司匹林、拖拉塞米、双氢克尿塞、氨体舒通、痛风利先、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倍他乐克、硫酸氯吡格雷等。

1.2 方法

1.2.1 口服用药使用情况调查:

患者入院3d内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服药现状调查与观察, 了解患者服药时间是否准确, 不准确的原因;服药方法、服药体位是否正确;服药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针对患者服药现状制订干预措施。

1.2.2 温馨提示卡制作:

根据医嘱, 随时更新, 采用个体化制作, 温馨提示卡可设成文字与图片 (水果和食物) 便于形象化。每张提示卡的内容有:患者服用上述每种药物的起用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方法、服药体位、药物主要作用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特殊治疗的目的、患者饮食配合的方法等。将上述内容输入计算机, 并制作成艺术字, 添加各种精美图案, 配以优美的底色, 彩色双面打印后 (双面的内容一致) , 裁剪成15cm×20cm的卡片并进行过塑、打孔后系上绳子。

护士按照医嘱发放温馨提示卡, 并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逐项解释温馨提示卡上的内容后将其悬挂于患者床头, 以时刻提醒患者和家属有关的注意事项。各班护士进行交接班时依据温馨提示卡对患者进行提醒、指导和监督, 起到口头、文字双重提示的作用。

1.2.3 确保患者准时服药:

(1) 放置直视化管理, 每班护士协助患者或指导家属及时清理床头柜, 保证口服药在患者视线范围, 避免延迟或漏服药物。对年龄大、记忆差的患者, 由护士督促协助其服药。 (2) 对行特殊检查 (如腹部B型超声、胃肠镜等) 的患者, 责任护士在其床头挂提示牌提醒患者服药, 并班班交班, 及时提醒患者服用, 以免遗忘漏服。 (3) 餐前、中、后服药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药物, 给予单独小包装, 并注明药名、服用时间及剂量, 严格按时按量用药, 防止延迟或提前用药, 告知患者延迟或提前用药会影响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 影响药物疗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2.4 保证服药方法准确:

(1) 必须整片吞服或含服的药物 (如缓释片、控释片) , 护士将其单独放入药杯交给患者, 以便让患者清楚地记忆、正确地服用;避免嚼碎或压成碎末服用, 若老人吞咽困难, 可切成小块服用, 以免引起呛咳或误入气管。 (2) 服用排钾利尿药时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钾的水果和蔬菜, 如香蕉、橘子、西瓜、冬瓜等协助补充钾离子。 (3) 服用排尿酸药和磺胺类药物, 嘱患者多喝水。 (4) 告知老年患者, 由于老年人贲门和幽门的收缩功能较差, 体位不当容易造成食物反流, 使药物滞留于食管。 (5) 示范和指导患者采用正确姿势服药, 服药前先由护士示范正确的服药姿势, 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卧位, 避免卧位不当发生误咽呛咳, 服完药后站立或走动5min, 使药物完全入胃。对于卧床患者, 护士应力争扶起患者在端坐体位下服药需饮食辅助服用的药物使用温馨提示卡。

1.2.5 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 服用降压药和减慢心率的药物, 需监测患者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2) 服用抗凝剂药物, 需监测有无牙龈、黏膜、胃肠道出血; (3) 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 需监测有无发热、咳嗽、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 避免参与公众活动, 警惕各种感染; (4) 服用利尿剂, 需监测尿量, 并指导患者认知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通过示范演示法, 教会老年患者进行血压、心率、呼吸的监测方法, 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护士或医师。

1.2.6 加强服药健康教育:

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物的危害, 告知患者用药品种数越多, 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频率越高[4]。指导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避免重复用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1.3 评价方法

(1)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服药安全调查表于入院时及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用药时间、服药方法、饮食配合、服药体位正确情况及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前4项采用“正确”、“错误”作答, 患者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知识掌握≥75%为掌握。 (2) 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入院及出院进行调查, 各问卷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说明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入院时发生遗忘现象61例, 出院时未发生遗忘现象。患者出院时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50%, 高于对照组的8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服药方式正确及药物知识掌握情况

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体位、饮食配合、服药时间正确率及药物安全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服药方式正确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 论

CKD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 其治疗多以口服给药为主, 患者因记忆力及认识分辨能力下降, 药品的储存、使用、管理不当, 很容易造成误服和服用变质、过期的药品,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2]。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器官在功能和形态上都有退行性变化, 对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应变及适应能力逐渐降低, 对药物的吸收与作用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 根据CKD患者的机体、生理、心理的特殊改变, 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用药护理, 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是临床护理永恒的追求。

健康教育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 而传统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护士以口头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治疗相关的注意事项, 教育形式单一, 患者容易遗忘或记忆内容不全面, 从而发生延误缺陷。加之部分患者文化水平较低, 对自身疾病治疗、饮食等重视不够;或者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 疾病的困扰, 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均下降, 护患沟通障碍[3], 致使患者未清晰、准确地理解和记住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本研究结果显示, 入院时患者因上述原因发生延误缺陷61例。另外, 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护士口头健康教育时, 往往会反复询问, 致护士工作效率低, 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影响其自身满意度。在增加患者的不满和心理压力的同时, 也导致医师对护士工作的不满。温馨提示卡的使用, 为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益处。

3.1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 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患者的法律意识也日益加强, 要想赢得患者的信赖、必须提高护理质量。我科施行床头温馨提示卡就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的举措, 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便于患者翻阅方便, 设于床头, 确保患者准时服药, 以正确的方法服药, 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提高用药安全。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原则设置温馨提示卡,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处感受到人性化关怀, 用温馨的护理工作细节去化解患者的疑虑, 使其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 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温馨提示卡制作和使用的根本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护人员为中心, 以效率为中心, 将护理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4]。温馨提示卡的内容详尽, 挂在床边供患者和家属阅读、学习, 既可以解决患者由于知识缺乏带来的情感、精神困扰等问题, 又可协助患者发挥自身潜能, 提高依从性, 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

3.2 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温馨提示卡设计美观, 内容简单, 字迹清晰, 语言温馨, 重点突出, 根据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需求, 分别以不同的内容提示, 可促使患者及家属主动获取健康知识, 更好地发挥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并具有针对性和调理性, 方便患者记忆, 尤其对于老年记忆力下降、容易健忘的患者或陪护频繁更换的患者家属, 温馨提示卡可时刻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阅读, 有利于患者记忆, 弥补健康教育遗漏的不足。温馨提示卡的实施, 将药物治疗关键注意事项简明扼要地表明, 护士为患者做完宣教后悬挂在患者床头, 不仅可对护士、患者和陪护人员起到提示作用, 还可避免以往由于患者原因引起的遗忘治疗, 而责怪护士未做宣教的现象, 减少了护患间的纠纷, 和谐了护患关系。因此, 温馨提示卡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提高健康教育。

3.3 明确护理观察防范重点, 保证了护理安全

温馨提示卡也方便了护士在执行操作过程中“三查八对”,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文献报道[5]:护理人员短缺导致护理工作量增大和护理工作节奏加快, 当人们急忙行事, 超负荷工作或在情绪

注:与入院时比较, *P<0.05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不安及困难情况下工作, 就容易发生不良事件或事故。温馨提示卡可提示护士工作重心所在, 针对某些潜在危险因素, 实施预防措施。

3.4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管理应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 患者在护理中感觉到关怀越深, 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根据患者需要设置温馨提示卡, 相关内容设计个体化, 其文字、图案清晰易懂, 制作温馨、优美, 使患者易于接受和理解, 且确实能够起到提示作用, 体现了对患者的高度关爱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而且, 患者有被重视和被尊重感,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使用温馨提示卡前患者满意度为87.50%, 温馨提示卡使用后, 患者对温馨提示卡的满意率为97.50%, 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3.5 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

温馨提示卡使护士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 可让每位护士关注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职业形象, 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得到强化。以往非管床医务人员由于不了解患者情况及用药情况, 执行某些医嘱前要查询病历或询问管床医师及护士。由于病历资料流动大, 查找耗力耗时。设置温馨提示卡后, 规范了和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 患者的特殊护理要求一目了然, 节省了查询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温馨提示卡语言简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方便实用, 悬挂于患者的床边, 随时提醒患者和家属, 也便于阅读, 护士不必再口头反复介绍和解释,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示患者的同时, 也提醒了不同班次的护士和医师, 从而有效地预防了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使用温馨提示卡后发生零缺陷。

3.6 提高服药安全, 使护患关系更融洽

运用简单、易懂的图形和卡片便于患者记忆, 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从行动上主动配合, 及时、准确地服用药物, 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重点讲解治疗的重要性, 告之服药方法、服药时间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示范和讲解服药的正确体位和目的, 使患者掌握正确的服药体位;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吞咽功能降低, 容易把药物分块或咬碎服用, 将需要整片服用药物的名称口头和书面告知患者, 并向其说明原因, 如服用缓释片和控释片必须整片吞服, 使药物在规定时间内近似恒定释放, 咀嚼和碾碎将破坏壳体缓慢释放的特性, 会导致服用者初期对药物的超量吸收和后期的低血药浓度[6]而产生不良反应, 并影响治疗效果, 使其在明理的情况下正确服药, 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护士科学的向患者解释食物辅助用药的重要性, 绘制图片 (瓜果种类与药物配对, 增强形象记忆) , 并嘱其每次适量进食, 逐渐改变其观念和饮食行为。指导结果示, 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体位、饮食配合、服药时间正确率及药物安全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而药物服用方法正确率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其原因与患者长期服药已熟知药物性能有关。结果表明对患者的服药过程实施安全管理, 可以保证患者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 减少医疗差错或纠纷, 甚至医疗事故, 从而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同样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不同会产生差别很大的结果。应用温馨提示卡, 取材方便, 简单快捷, 不仅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的依从性, 而且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尽可能避免口服药物治疗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晓媛, 黄英, 韦文英.等.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5) :41-42.

[2]傅国芬, 王荣, 余小萍.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1) :75-77.

[3]郑霄, 张赤铭, 崔勤, 等.老年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后监护[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2) :33-35.

[4]陈凌, 卢海涛, 程云清, 等.系统健康教育对PTCA术后康复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2 (4) :374-375.

[5]董沛, 李庆功, 王小平, 等.护理人员编制与病人安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2) :118-120.

幼儿服药委托书 篇5

所在班级:______________

服药日期:______________

用药原因:

□咳嗽□流涕□鼻塞□咽痛□腹痛□腹泻□结膜炎□发热(体温____℃)□其它

服药时间:

□早餐后□午餐后□午点后

服药名称服药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1、幼儿须在园服药时,请家长事先调好每一次药量,并详细填写幼儿服药委托书后一起交给保健员,如发生副作用,由家长自行负责。

2、家长若未交付服药委托书或填写不清楚时,恕不喂药,敬请见谅。

3、本幼儿服药委托书不够使用时,可自行影印或至幼儿园网站下载。

4、幼儿在园期间,如服药后发生突发状况,园方将及时与您联系,请您留下紧急联络电话,如无法联系,幼儿园则视幼儿发病情况给予送到二级以上医院。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__

降压服药误区多 篇6

只要血压降下来就行了。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一味追求其降压效果,从不考虑血压是否降得太快以及它是否会导致血压的波动。而我们降压的原则应是有效和平稳,尤其是平稳更为重要。因为血压的波动往往是引起中风的诱因,而且有可能导致心、脑、肾的一过性供血不足并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开始服药和换药初期应随时监测血压的情况,如波动较大应及时调整。另外,短效降压药不适用于合并有心、脑、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是降压药就能吃。有些患者认为随便吃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了,事实上,降压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副作用,高血压患者也需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选择。如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不适用于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优降宁的不良反应更多,可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定向障碍等,恶性高血压及肾衰晚期、甲亢、精神病人忌用;卡托普利可出现咳嗽、皮疹等,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还可举很多例子,这里不一一列出。因此,广大患者切不可看到病友服用某种药物后疗效显著,就不假思索地"跟风"服用。

血压降了就停药。除了少数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减少食盐摄入量、戒烟限酒、消除焦虑和精神紧张来控制血压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停药,否则或早或晚会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引起"停药综合征"或诱发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疾患。正确的方法是,待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一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及药物剂量,用最少的药量保持理想的治疗效果。

降压药吃得越多,血压降得越快;血压降得越快,病好得越快。"医生,怎么我的药才这么点,能治病吗?"门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其实,药不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降压药亦然。服降压药的目的是降压。如果一种降压药一天只服一次就能平稳降压,原则上就不再加用第二种。自作主张地增加剂量和增加药物种类,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反而会危及生命安全。此外,血压也不是降得越快越好,血压下降得太多,反而会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甚至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出现不良并发症。因此,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通常是用最少的药、最小的量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有人迷信降压药越贵效果越好。不对,因为决定药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决非"降压效果"一项。

吃了降压药就万事大吉。高血压主要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抽烟酗酒、过量的食盐、不运动、心理失衡......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正确地服用降压药,而且还要比健康人更重视科学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生活有规律等。此外,在一些细节上还要特别注意,如经常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供医生用药时参考);使用利尿剂时还要记录排尿量的多少,若排尿多,则要多吃香蕉、海带、橄榄、梅子、莲子、榛子、核桃仁、豆类及豆制品、荞麦等含钾高的食物;睡前不宜用降压药。

儿童服药的技巧 篇7

1 常见的喂药误区

1.1 把药混在牛奶、果汁中

不少家长图省事, 趁小儿用奶瓶喝牛奶、果汁等饮料时将药物混入其中, 而牛奶、果汁等饮料中都含有化学成分, 它们的化学属性通常呈酸性, 酸性的物质容易导致各种药物提前溶化和分解, 不利于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有的药物还会在酸性环境中增加毒副反应, 所以最好用温开水给孩子喂药。

1.2 捏着小儿的鼻子喂药

拒服药物的小儿会紧闭双唇。有些家长这时就会捏住小儿的鼻子强迫其张口, 并乘机将药喂下。小儿被捏住鼻子后, 只好用嘴呼吸, 这时药液很容易呛入气管或支气管, 轻则引起咳嗽, 重则导致吸入性肺炎或因药物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可采用“台湾哈奇”新式喂药器, 奶嘴头设计顺应宝宝吸奶习惯, 上喷式出药孔, 避免呛着, 杯盖可做调药杯使用。

1.3 趁小儿睡觉时喂药

有个别家长趁小儿睡熟后撬开其嘴喂药,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 且咽喉较狭窄, 若突然刺激其咽喉神经, 会由于喉痉挛而发生窒息。

1.4 哄骗、威吓小儿喝药

对不愿服药的小儿, 有些家长采取哄骗、威吓等方法使其服药,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感知、认知的能力差, 哄骗可造成小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误服药物, 而威吓则会抑制小儿消化系统的功能, 影响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降低药物的疗效。

2 正确的喂药方法

给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把药水 (或将药粉溶于糖水中) 倒入奶瓶, 让小儿像吸奶一样服药。如果是少量药粉, 可以直接放入小儿口中, 然后再用少许糖水送服;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 用糖水调成稀糊状, 把孩子抱在怀里, 呈半仰卧状, 左手扶持小儿头部, 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 待孩子将药吞咽后, 再继续喂。给新生儿喂药前, 也可先喂几口奶, 再喂点药, 反复这样做, 直至将药喂完, 然后将孩子竖起轻叩背部, 以防反胃呕吐。但应注意, 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 以免饱后小儿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 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5岁以下的孩子宜服流体类药物, 因药物实在太苦 (如中药汤剂) , 小儿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 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 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孩子到6岁就可吞药片, 嘱孩子将药片放到舌根区, 并立即喝水, 要强调孩子把水吞咽下去, 以便分散孩子注意力。有些孩子已能识别物品, 当认出是药物时拒绝服用, 此时家长应耐心给孩子讲解, 使其理解药物与疾病的关系, 并自觉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3 喂药技巧

3.1 选用味道好的儿科药物

对苦、涩或有异味的药物小儿吃过一匙之后通常是不肯再吃的, 为了避免因药物的味道而影响服药, 最好是选用味道好的儿科用药, 如甜的糖浆、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常用的小儿药物中味道较好的有以下几种:退烧、止痛药物有泰诺退热口服药、美林、托恩等;感冒药有小儿泰诺感冒糖浆、牛磺酸颗粒等;止泻药有呋喃唑酮糖浆、妈咪爱等;抗菌消炎药有阿莫西林冲剂、力百汀糖浆、希刻劳冲剂、希舒美冲剂等。

3.2 转移注意力

喂药前后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边玩边喂, 对于不难吃的药物通常婴幼儿是不会拒绝的。

3.3 吸引小儿对吃药的好奇心

假装吃药, 并做出种种好吃的表情并告知吃药利于疾病的康复来吸吸引婴幼儿的注意, 使婴幼儿产生好奇感, 模仿大人吃下药物。

3.4 将药放在果酱里

在小匙里先放一层果酱, 把碾碎的药倒在果酱上面, 然后再加一层果酱, 哄着孩子吃。

3.5 其他

两个小碗, 一个装小儿喜欢的果汁或饮料, 另一个装药。先给小儿喝饮料, 趁婴儿不注意时换成药水快速喂下, 再给他 (她) 一匙饮料。注意喂药的量不宜过大, 喂药时不要形成固定的规律, 以免婴幼儿发现后不肯再服。这种法不完全提倡, 哄骗孩子对其成长不利, 降低家长信誉度。

4 体会

口服药物是小儿给药的主要途径, 给小儿喂药却是一件细致耐心的事, 良药苦口, 病儿常常拒服或服后即吐, 如果不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 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同年龄患儿喂药方法不尽相同, 新生儿喂奶前1 h左右给药, 药物中加少量糖浆抖匀, 左手固定小儿前额部, 右手用小药杯或小匙将药液从小儿口角旁沿舌下慢慢倒入, 待药液咽下后才拿开药杯或匙。幼儿因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常拒服苦药, 父母可将病儿抱起, 半躺在喂药者身上, 头抬高, 颈部垫纱布或小毛巾, 固定手脚, 用小药杯紧贴口角, 让药液慢慢沿舌下倒入, 等有了吞咽运动后才移开药杯, 如小儿不肯咽下药, 可用两手指轻轻捏双颊使嘴微微张开, 然后将药慢慢地喂下去, 等吞咽后再放松双颊服药后将病儿竖直, 轻叩背部, 排出胃内空气, 避免因哭而进较多空气而在嗳气时将药液一起吐出[1]。喂药后不要给水太多, 可给少许酸味奶汁。没有标明饭后服用的药最好空腹服用, 因为肚子饱时服药易呕吐。凡要在饭后服用的药, 需隔半小时为宜。有的婴幼儿不会看整片药, 除糖衣片外, 一般都可适当碾碎再喂其服用。

参考文献

“何晏服药”新解 篇8

据《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 非对治病, 亦觉神明开朗。”史料记载:寒食散 (或为五石散) 之方, 虽出汉代, 而用之者甚少, 故流传不广。何晏服用, 获神奇之效, 由是大行于世。[1]

贺昌群先生认为何晏凤流隽赏, 色欲过度, 虚劳成疾, 遂服寒食散。而后六朝士大夫慕何晏之风流, 纷纷效仿, 服者不绝, 遂致死亡相继, 绵延数百年, 直至唐初, 犹未竟绝, 皆何晏之作俑也, 其罪堪与清谈相比。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 认为此药是毒物同清末的鸦片之毒差不多, 但人吃了它, 能转弱为强。何晏有钱, 因此就吃起来了, 大家也跟着吃。并导致了当时的人穿衣宽大, 这就是飘逸的来源等等。但鲁迅也感到奇怪的是唐时出现了“解散方”即解五石散的药方, 不过唐以后就没有人吃了, 其原因尚未详, 觉得大概因其弊多利少, 和鸦片一样罢。

既然出现了解毒物的方子, 那么就是吃了五石散, 也不用害怕呀, 怎么会烟消云散了?

幸得竺可祯先生《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 可以把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四暖四冷期。

四个温暖期是:

1.公元前3000年到前1000年左右为第一温暖期

2.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为第二温暖期

3.公元600年到1000年为第三温暖期

4.公元1200年到1300年为第四温暖期

四个寒冷期是:

1.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前850年左右为第一寒冷期

2.公元初到公元600年为第二寒冷期

3.公元1000年到1200年为第三寒冷期

4.公元1400年到1900年为第四寒冷期

可见, 东汉到魏晋南北朝约六个世纪, 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寒冷期, 何晏就在这第二个寒冷期内。那么何晏有没有可能因为天冷而服药呢?根据余嘉锡先生考证, 何晏的五石散实取张仲景之侯氏黑散和紫石寒食散而加减之,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后者治伤寒且病愈后不复发, 可见疗效显著。二者合在一起也应该以治伤寒为主。贺昌群先生说其药性酷热, 宜寒食, 服后, 令人手足温暖, 骨髓充实, 能消生冷, 复耐寒暑。这表明此物有很好的御寒性。

接下来我们看看关于当时天气的叙述。据竺可祯先生《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 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 有几次冬天严寒, 晚春国都洛阳还降霜降雪, 冻死不少穷苦人民。但东汉冷期时间不长, 当时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 (公元78-139年) 曾著《南都赋》, 赋中有“攘橙邓橘”之句, 表明河南省南部橘和柑尚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曹操 (公元155-220年) 在铜雀台种橘, 只开花而不结果, 气候已比前述汉武帝时代寒冷。曹操儿子曹丕, 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 (今之淮阴) 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 由于严寒, 淮河忽然冻结, 演习不得不停止。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 那时气候已比现在寒冷了。这种寒冷气候继续下来, 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 特别是公元280-289年的十年间达到顶点, 当时每年阴历四月 (等于阳历五月份) 降霜, 徐中舒曾经指出汉晋气候不同, 那时年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低1-2度。[2]

这说明当时气温确实比较冷, 那么人服食一些性热的药物来抵抗寒意, 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我们再看一些当时极端气候事件, 据胡阿祥先生的研究:

嘉禾四年七月 (235.8.2一8.31) , 南京一带陨霜;

泰始九年四月 ( (273.5.4一6.2) , 洛阳一带陨霜;

咸宁三年八月 (277.9.15一10.15) , 河北中部至山东中部暴风寒冰及陨霜;

太康八年四月 (287.4.30一5.30) , 山东中部陨霜;[3]

何为陨霜?《国语·周语中》:“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 水涸而成梁, 草木节解而备藏, 陨霜而冬裘具, 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这些材料都可以证明当时气温很低。

气候的变化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唐以后, 这种现象就没有了。据竺可桢先生的看法, 第六世纪末至第十世纪初是隋唐 (公元589-907年) 统一时代。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中期变得和暖, 公元650、669和678年的冬季, 国都长安无雪无冰。天气好了, 自然就没有人再服食寒食散来御寒了。

通过上述分析, 鉴于气候的变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人们服食寒食散与寒冷的气温有关。至于声色娱乐, 这在历朝历代里都非常普遍, 实不应该作为主要原因。因此把吃药和误国联系在一起, 是有失公允的。

当我们不仅仅在社会内部去寻找答案, 而是以更宽广的视野去审视历史的时候, 许多事情的真相都很简单。何晏服药本是气温下降导致的结果, 而后人却把其和纵情声色联系在一起, 甚至于亡命误国, 岂不是离真相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南朝.刘一庆著、潘勇注:《世说新语》,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年[1]南朝.刘一庆著、潘勇注:《世说新语》,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A辑》, 1973年2期[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A辑》, 1973年2期

小儿服药注意事项 篇9

本文简要介绍小儿服药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对策,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小儿服药注意事项

1.1 喂药时不能“硬灌”, 婴幼儿可用一手固定头部, 一手用小勺将药汁自嘴角慢慢送入口中, 咽下一点再送入一点。

1.2 一般来说, 助消化药饭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 驱虫药空腹服。抗生素类等药物都适合在饭后服用。钙剂与牛奶同时服用会影响吸收, 喝牛奶后应间隔一段时间再服钙剂。

1.3 注意用水温度。维生素类、止咳糖浆、益生菌、助消化药最好用凉开水送服。

1.4 服药后不宜立即睡觉, 最好将患儿抱起, 再喝些水, 0.5h后再睡觉。

1.5 漏服药不一定要补服, 普通的药物漏服一次没关系。多数药物漏服, 如已接近下次吃药的时间, 不需补服, 不可在补服药物时加倍剂量服用。

1.6 服药后进水根据药物来定, 抗生素类、退热药、止泻药等药物服用后多喝水, 止咳糖浆服药后5min内不应喝水。

1.7 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使用, 如有的药物服用前需摇匀, 这样才能保证疗效和安全。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2 讨 论

服药食忌浅析 篇10

服药食忌是指服药期间不能食用某些食物, 包括酒水、牛奶、饮料等。这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现将药物与食物同用发生的异常现象、结果、禁忌、机理总结如下, 以引起同行的重视与警醒。

1与高蛋白、高油脂、高糖食品的食用禁忌

(1) 服用左旋多巴忌高蛋白饮食:因为左旋多巴需要载体靠主动转运从肠中吸收, 蛋白质的芳香氨基酸可竞争这一载体进而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1]。 (2) 服用驱绦虫药鹤草酚忌食油性食物, 因为油脂可促进其吸收引起中毒。 (3) 服用可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格列本脲等降糖药时忌食大枣、蜂蜜等含糖食物, 因为可的松类药可升高肝糖原, 与大枣、蜂蜜同用会使血糖更高;大枣、蜂蜜会降低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的疗效[2]。

2与蔬菜、瓜果、果实类食品的食用禁忌

(1) 服用降糖药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等时忌食苦瓜, 因为苦瓜也有降糖作用, 二者同用会出现低血糖。 (2) 服用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氨茶碱时忌食辣椒, 因为辣椒可耗尽P物质, 加重卡托普利引起的咳嗽等不良反应, 辣椒可增加茶碱的生物利用度, 使茶碱的作用增强[1]。 (3) 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时忌食大蒜, 因为大蒜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与华法林作用相加, 会使国际抗凝当量比增加, 引起出血。 (4) 服用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红霉素时忌食山楂、乌梅等酸性食物, 因为后者含有机酸, 会使横胺类药物在尿中的溶解度降低引起结晶或血尿, 酸性环境会减少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吸收, 降低其抗菌活性, 酸性环境使红霉素分解失效。 (5) 服用麻醉镇痛止咳药如吗啡、可待因及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时忌食桃仁、杏仁、白果、亚麻仁、枇杷仁等含氰苷的食物, 因为这类食物可加重上述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 严重者导致呼吸衰竭发生生命危险[2]。

3与含酪胺的食物及海产品的食用禁忌

(1) 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痢特灵时忌食鸡肝、羊肝、乳酪、蚕豆、扁豆等, 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酪胺使单胺氧化酶受抑制, 使神经末梢储存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 导致高血压危象或死亡。 (2) 服用异烟肼、甲亢药甲巯咪唑时忌食海带、海藻等含碘食物。因为异烟肼分子与碘在胃酸作用下生成异菸酸而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效;碘能促进酪氨酸的碘化, 使体内甲状腺素合成增加不利于甲亢药物的治疗[2]。 (3) 服用黄连素时忌服珍珠粉, 因为珍珠粉其组分中的角蛋白可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拮抗黄连素的抗菌作用。

4与酒、牛奶及饮料的食用禁忌

(1) 使用胰岛素、降糖灵等降糖药时饮酒, 可使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和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病变, 服用降压药胍乙啶、噻嗪类利尿药, 血管扩张药时饮酒, 可引起严重低血压, 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如地高辛时饮酒, 会使机体血钾浓度降低导致药物中毒。 (2) 服用四环素类、异烟肼、心痛定忌服牛奶, 因为四环素分子中的酰胺基和酚羟基及异烟肼分子结构中的肼类功能团能与牛奶中的钙离子生成络合物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心痛定与牛奶同用会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使不良反应增强。 (3) 服用特非那定、氯雷他定及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和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时忌服葡萄柚汁, 因为此饮料为CYP3A4酶抑制剂, 且半衰期较长约12h[3], 它能使上述抗过敏药代谢受阻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使服用上述钙拮抗剂的患者血压过度降低和心动过速, 使部分他汀类药物的AUC成倍增加, 造成肝功能损害[4]。

综上所述,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品种已十分广泛, 需引起人们普遍重视, 深入全面的对食物成分及药物作用进行研究探讨, 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有效合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15-216.

[2]骆文香, 张银娣.药物代谢中的肝细胞色素P450[J].药学进展, 1999, 41 (23) :27-33.

[3]李雪宁, 李志善, 褚骏仁.葡萄柚汁与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杂志, 1999, 15 (1) :389-393.

服药时间有讲究 篇11

科学的服药时间应是:有些药物须饭前服用,有些药物须饭后服用,而有些药物须在固定的时间服用。《神农本草经》这样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饭后服用药物的病是在胸腔以上。刺激性药物和助消化的药物也要在饭后服用。刺激性药物有以下几种:阿司匹林、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等。这些药物只有在被食物稀释后才可以缓和对胃黏膜的刺激。助消化的药物有稀盐酸、胃蛋白酶、淀粉酶等,这些药物饭后服用与食物混合,才能发挥最大疗效。

饭前服药的病都在心腹以下,一些健胃滋补药、抗酸药和止泻、驱虫药须饭前服用。健胃滋补药如龙胆、大黄等制剂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抗酸药中,碳酸氢钠、胃舒平等,饭前服用能中和胃酸,在胃中形成保护膜以避免刺激,利于溃疡面的愈合。止泻药、驱虫药等,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保持较高浓度。

疾病在四肢、血脉的患者,服药时应该空腹并且要在白天。研究证明,服用同等剂量,若早上7点服用,疗效就可以持续15~17个小时;若晚上服用,疗效就只能持续6小时了。如皮肤病患者需要服用的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药,早上服用效果最佳。患有慢性肾炎或类风湿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清晨服用比一日三次分次服用副作用要小得多,因为早上6~8点是肾上腺分泌激素的高峰期,晚上就处于低潮了。止痛药在中午服用最佳,因为中午人的痛感最敏感,这与脑组织分泌的啡肽物质有关。如果某种疾病需间断服用止痛药,最好是中午服用。

有些药物需要晚间服用。对于哮喘病人,服药时间最好是夜里12点到凌晨2点。这时候,哮喘病人对引起支气管痉挛的乙酰胆碱组织胺反应最敏感,大多数病人也往往在凌晨时容易发病。为了预防和减轻哮喘病的发作,临睡前服用稍大剂量的止喘药最佳。

病入骨髓,服药也须在晚上,且吃饱喝足之时服用。

精神病人服药的家庭护理 篇12

首先是做好药品的保管工作。配来的药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以防受潮变质, 最好用深褐色玻璃瓶盛放, 以避免日光照射。药瓶上贴好标签, 写明所装药品的名称、剂量和服用方法。同时, 应防止病人误服或有意大量吞服而发生意外, 一般由家属收藏在病人取不到的地方, 必要时加锁, 保证病人连续服药不至间断。

按时按量督促病人用药。一般药物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睡前服的药可在晚上22:00左右服, 宜用温开水送服, 凡胶囊 (糯米壳) 及有糖衣的药丸应整颗吞服, 不可咬碎。家人应看到病人确实咽下时方可离开。对有藏药行为的病人, 要仔细检查, 让病人张嘴, 查看舌头下面和两侧颊部, 确认咽下后方可离开。

若病人服用药量较大而未出现治疗效果, 也没有副反应, 即要密切注意, 并查明原因, 防止藏药或吐药。对证实因吐药、藏药而未曾服下药的病人, 应在严密监视下, 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药, 避免突然服下较大剂量药物而不适, 还要防止病人有意将药物积存后一次大量吞服自杀。

上一篇:路况自动测量系统下一篇:中国工业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