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2024-09-26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精选11篇)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篇1

土地招商部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行使公司给予的管理权利。

2、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完成工作总结。

3、负责与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与国土局沟通,了解如何落实土地指标问题;与商务局沟通,依据县招商政策,共同制定我公司招商优惠政策;关于具有出让条件的土地,与国土部门共同协调招、拍、挂等事宜,以及与其他一些相关部职能门沟通,了解关于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信息。

4、定期适时组织员工培训学习,解决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提升员工自身价值。

5、积极带领员工贯彻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度,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6、对部门人员工作情况,做到有效引导、监督到位、适时激励,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关心员工生活。

7、配合其他部门做好企业管理、建设、财务等工作。

8、对总经理负责。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部门,职责划分,人员配备

一、引言

随着经济转型和企业管理的转型, 财务部门逐渐由被动核算的职能向决策支持的职能转变, 因此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国有企业, 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框架, 提升财务部门的决策支持功能和监督管理效率是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主体转型的基本要求。财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应与会计职能和经济活动内容相匹配, 人员的设置应该满足一定的原则。但是, 长期以来, 国有企业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能适应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 严重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益。

二、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存在的问题

(一) 岗位设置不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

传统的财务部门一般包括出纳、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收入会计、税务会计、基建会计、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不同的岗位, 这种传统的岗位设置一般都能满足企业的核算要求。但是, 会计不仅仅具有核算功能, 还应具有预测、控制、监督、决策和分析职能, 传统的会计岗位设置仅仅满足了基本的核算需求。但是,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求会计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服务, 能够成为企业加强监督控制的有力工具, 显然, 传统的岗位设置模式无法到达这一要求。例如, 企业在开展项目投资之前, 一般要经过可行性论证这一程序, 可行性论证需要大量的加工后的财务数据, 在很多国有企业, 财务部门没有相应的岗位和人才, 都是临时抽调财务人员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 临时抽调的财务人员不一定具备相应的素质, 无论从专业性还是从科学性都难以达到要求。本质上, 传统的财务部门缺乏管理会计的岗位和人才, 这种缺失将导致核算与预测、监督、分析等管理职能严重脱节, 不利于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支持服务功能。

(二) 职责权限模糊

职责分明、权责一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绝大部分国企的财务部门都有明确的岗位分工, 也都要求财务人员各司其职,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这种职责分工也是相对的, 有些工作的职责权限是模糊的。首先, 传统的岗位分工往往是建立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某一模块的核算工作是具体到人, 这一点是非常清晰的。但是, 除了核算工作, 财务部门还要负责经济监督、资金预算以及绩效评价等一系列工作, 很多国有企业的财务部工作章程里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工作内容, 也没有明确设置相应的岗位, 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负责人员, 岗位设置呈现出片面化, 这对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转是不利的。其次, 在大型国有企业内部, 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甚至有些不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也会被强加给财务部门, 这样往往给财务经理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 有些管理混乱的财务部门, 财务经理在接到突入起来的工作内容时, 往往随意分配给某一员工。职责权限不明确, 加重了财务人员的负担, 不利于财务人员钻研业务知识, 也不利于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三) 人员配置存在不合理性

传统理论认为, 财务工作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价值, 因此, 财务部门在国有企业内部的地位不是很高, 财务人员的薪酬和地位也不是很高, 这种理论直接抑制了财务工作的经营决策支持, 企业管理层也因此不重视财务人员的配置。首先, 在人员招聘环节, 企业普遍重视技术、营销等专业人才的招聘, 却不重视财务人员的招聘, 财务人员的选拔缺乏有利的标准, 殊不知管理决策会计对于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次, 在编制用人计划时, 财务部门的编制普遍较少, 有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 故意削减财务人员的编制, 结果是, 财务岗位的需求较多, 人员配置捉襟见肘, 一些专业性的管理会计工作本来需要专人负责, 结果不得不由财务人员兼任, 这样不但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再者, 由于人员有限, 很多财务人员都是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务, 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混乱的, 并且也不能达到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要求, 这也给财务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合理化建议

(一) 强化岗位设置的全面性

按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求, 核算型会计管理已经很难满足经营决策支持的要求, 财务工作必然要向管理支持性转变, 财务不但要继续发挥其核算支持功能, 更应该突出其预测、监督、评价等衍生性功能。财务部门的岗位应体现出模块化。原有的从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以及报告的核算工作应继续保持, 并归入财务核算模块。在此基础上, 国有企业应另外增加以下的管理会计模块: (1) 财务预算模块。财务预算岗位主要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按照企业的战略要求、市场信息以及财务数据, 在一定的模式下, 将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化成财务预算, 并负责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和事后的分析。 (2) 成本控制模块。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成本控制岗位主要负责企业产品成本和费用的监控, 按照企业下达的指标, 制定成本定额, 编制成本预算。 (3) 绩效评级模块。很多国有企业都不重视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工具, 有效地开展绩效评价有利于提升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斗志, 杜绝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二) 明确岗位职责权限

岗位职责权限明晰是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强员工管理的前提。职责权限的一个总体原则应该是“因岗设责”, 岗位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岗位的职责。针对目前的现状, 国有企业应着重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 完善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责。在上述的岗位设置内容中, 已经明确了财务部门岗位设置应该增加管理会计模块的职位, 每个管理会计模块的工作内容是非常明确的, 现在所要解决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将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并由此明确不同的岗位分工。 (2) 规范财务工作, 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权限。财务经理事先应将部门管辖的所有事务进行统计, 对于总体的工作内容, 财务经理应有一个清晰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 划分不同的岗位, 明确相应的职责。

(三) 合理配置财务人员

首先,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思维, 财务部门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不是没有价值, 财务人员的素质和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到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管理层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的配置效率。合理配置财务人员应该从人员招聘的环节入手,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工作状态, 企业应重视财务招聘, 特别是, 目前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 企业更应加大支持力度引进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再者, 财务部门的价值不能直接体现到终端产品价值, 随着管理决策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财务部门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 充分配置财务人员是提升财务价值的必备条件, 企业不应以削减成本为由来削减财务人员的编制, 相反, 应该在充足供应的前提下, 更好配置人力资源, 保证财务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下, 财务管理逐步由核算型向决策支持性转变, 受此影响, 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和人员配备也要做出战略性的调整, 国有企业应开辟更多的管理会计岗位, 更加细化岗位职责, 明确职责权限, 强化人员配备, 提升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朱珺.当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 2014 (04) .

没有业务部门经理懂业务怎么办? 篇3

无论是在北方、南方,还是在东部,我都遇到过一些在企业管理、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朋友,他们会觉得“底气不足”,因为,他们觉得和那些业务部门的经理相比,自己在业务方面不是专家,也不能像业务经理那样可以用实际业绩来说话。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们可以看到“有进有退”的两种不同做法:

退者,总觉得心理上有个难以突破的东西,不愿意去和业务部门谈业务,如果遇到业务部门的冷淡、冷嘲热讽甚至抵触的情况,就更不愿意去,结果越不去越不能用“业务语言”去谈流程、谈自己正在推动的变革,于是就只会使用“管理语言”、“流程图语言”、“宏观语言”了,自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制度、文件和流程做着文字修订工作;

进者,觉得“业务没有那么难懂的,你业务经理能学会,我也能学会”,于是拿出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好好钻研业务,虚心向业务资深人员学习。可有时候感到业务知识太庞杂,比如要在一家医药物流企业工作,那些有几十年资历的人员能把常用药和冷门药的用途、产品区别、3000家厂家的概况都说个大概,甚至能说出药厂老总和关键经理的几番人事变迁的背后到底都是什么故事。于是,“这潭水真深”!一个业务知识点后面还有一大堆业务知识点,感觉在短时间内是游不到岸边了,不由得有时会泄气和茫然。

那么,我们来看心理学上的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哈夫兰特(C.I.Hovland)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结论是:宣传者有无威信,对被宣传者态度的转变与否有很大关系,他们以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同样的材料(录音、录像或文章)对两组被试进行劝说与宣传,对甲组被试说该宣传者是个权威;而对乙组被试说该宣传者是个普通人,结果发现,甲组被试有23%的人改变了恋爱,而乙组被试只有7%的人改变了态度,实验表明,宣传者本身威信高则其宣传效果好;宣传者的威信不高则其宣传效果差。

但晗夫兰特进一步的研究又表明,这种正比关系往往不能持久。随着时间的延续,不管是有威信的宣传者还是无威信的宣传者,两者的宣传效果并无多大差异,这就是说,有威信的宣传者在宣传之后即刻就有很大的说服力,但此后这种优势就会逐渐消失;而威信低的宣传者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其效果会逐渐上升。这事实上与被宣传者由最初对宣传者自身的评价转向此后对信息本身的真伪与价值的判断有关。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第一,我们作为变革推进者,要努力成为业务领域的权威。因为你的权威是高还是低,被宣传者态度的转变与否有很大关系。当人们因为你是业务权威而在你的变革宣传之后变得情绪激昂时,应趁热打铁,促成态度的转变;

第二,不要高估业务权威的影响力,也不要高估业务权威的持久性。因为只有23%的人会转变态度,而且还不持久。因此,哪怕你刚开始不是权威,人们对你推动的变革无动于衷时,也不必操之过急,你只要能每过一段时期,就帮助业务部门取得实实在在的业务提升,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提升,别人也会买账,耐心等待一个时期下来,最终用事实建立你的威信。

继而我们来思考,面对浩若烟海的业务知识和经验,从哪里入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业务提升呢?

第一,倾听,而且是真正用心地去听。其实,一个有问题的流程上如果有3个关键部门的经理身在其中,那么,每位业务经理部会有一肚子话要讲,对上级他没有一个好的场合说,对同级他不便说,对下属他觉得说了也没有用。而现在,你作为一个变革推动者,多少意味着“是公司派来的人”,你的用心倾听将使业务经理打开话匣子,而你只要去听就能成为受益者。

注意,倾听的时候不要做任何评价、不要给出任何建议,只要说:“你刚才谈到XXX这几个事情,关键谈到了XXX,的确是会带来如你刚才说到的XXX这几种感受啊”。没错,你只要复述、把要点进行提炼进行复述,就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要掺杂你自己的任何一点意见。

第二,把零散的拼图拼成完整的画面。有个笑话说说了一个会唱歌的武术运动员,他自称在所有会唱歌的人当中,他的武术是一流的;在所有会武术的人当中,他唱歌是一流的。其实这个道理可以复用,我们作为变革推动者,要成为能把这个流程从起点到终点说的最清楚的一个人,在财务段你比物流经理说的清楚,在物流段你要比财务经理说的清楚。你可以用各种生动的方式(AMT咨询曾有项目组做过一张有一堵墙那么大、那么长的云朵图),把这个流程的全貌表现出来,辅助以一些让人堵心的数据和负面的事实,如果再有一些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标杆数据就更好了,在某个合适的场合展现给大家。你想像一下这个震撼力,尤其你是对一个业务工作摸底没几个月的人,当然,为了避免各经理对你的嫉妒和攻击,你要多次强调鸣谢各位XX经理对这个全图的伟大贡献和具体付出。

第三,在接口的地方狠下功夫。虽然财务经理、物流经理部是专家,但在接口地方,往往是三不管的金三角地区,而那里,正是你的舞台,是你施展手脚的地方。比如,一旦有部门经理说A部门和B部门信息不共享,你就要深入下去探究,“到底是要共享什么?为什么要共享?谁将受益?他希望得到的格式是怎样、多久得到?源数据应该从哪里来?谁提供?他怎么提供?多久提供一次?是直接提供给B还是提供到计算机里、然后B部门随时点某个按钮就可以进行数据抽取了?他为什么要提供?怎么把这个提供变成提供人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提供者的经理本身就要对他开展的检查事项,而不是让他感觉到是在为他人提供?”因此,下次再听谁在笼统地抱怨“信息不共享”,你要做那个眼睛发亮的人,你的机会来了。

不仅是这三点,也许你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但我想说的是:不要期望自己在短时间内成为业务权威专家,那几乎不可能,但你可以短时间内成为让人觉得有权威的人,你的权威在于,你是那个踏踏实实地愿意追着一个问题连追5公里的人。

而且到了适当的时候,建议我们的这些变革者朋友,愿意放弃在总部、在集团的较舒适的工作岗位,主动提出到某地区去做业务经理的助理、业务经理副职或者业务经理正职。你可以为自己规划一条跳动的职位发展路线:较低的职能管理类岗位-较低的业务类岗位-较高的职能管理类岗位-较高的业务类岗位……

这个路线的终点是什么?每当我看到一个真正有行动力的变革推动者,我总是在心底里默默祝福他,未来20年、10年甚至5年内,他能成为这个公司的常务副总;他想一把手所想,成为创始企业家的左膀右臂;他打通各个部门的壁垒一揽全局,他不仅能想,而且去行动,去做出最终结果来。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家政) 篇4

2.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制度,在总经理的领导下,配合各个部门对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实行全面统一管理。

3.认真审核各小组工作的情况,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明确提出改进方案。

4.负责对外关系的总体协调,与政府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5.负责参与公司的对外宣传策划。

6.负责协调与公司内各部门的工作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7.抓好本部门员工的思想工作,督促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组建优秀的团队。

8.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纠纷及投诉问题。

9.完成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

10.负责同的审核工作,保证公司的利益。

11.负责主持召开本部门的工作例会,并做好相关记录。

浅论项目经理的职责 篇5

1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这是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首先,作为一名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项目经理是建筑业企业的重要管理者,应该思想觉悟高、政策观念强、爱国守法。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能自觉地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地方法规。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且有坚持原则、善于管理、不怕吃苦、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作为一名项目经理还要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项目经理要具有一定的领导素质,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种关系、多谋善断、灵活机变、知人善任、铁面无私、赏罚严明。再次,作为一名项目经理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它是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生产活动中,能够正确指挥、决策处理各种问题的先决条件。

2 项目经理的职责

2.1 确定项目目标,建立组织系统。

确定管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行总体控制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项目经理要规划施工管理目标,对质量、工期、成本目标作出规划、组织项目经理部成员对目标系统做详细规划,进行目标管理。做出了目标的规划,目的是从根本上决定项目管理的效能,也是为使项目经理部的全体员工在生产活动中有了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奋斗。及时、适当地做出项目管理决策,包括投标报价决策、人事任免决策、重大技术组织措施决策、财务工作决策、资源调配决策、合同签订及变更决策,对合同执行进行严格管理。

有了目标就要着手组建一个合理而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系统。一个施工项目经理建立了理想、有效的组织系统,他的项目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合理地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定制管理跨度,并制定规章制度和规范及岗位职责。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必须符合现代管理基本原理,必须面向全体职工使他们乐于接受,以有利于推进规划目标的实现。规章制度和规范应由项目经理组织执行机构制定,施工项目经理给予审批、监督和效果考核。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必须下一番功夫去选择好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及主要业务人员。在选用人时,应该坚持精干高效原则,要选得其才、用得其能、置得其所。这些都是施工项目经理繁重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整个项目目标实现的基础。这些工作完成以后,施工项目经理所要做的就是一些经常性的工作,例如决策、深入基层、继续学习等。

2.2 明确项目经理的权限。

项目经理有许多的职责就必须赋予他一定的权力,只有赋予了施工项目经理一定的权力,才能确保项目经理承担的责任实现。这些权限是由企业法人代表授予,并用制度和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具体确定下来。施工项目经理在授权和企业规章制度范围内应具有以下权限:项目经理有权决定项目管理机构班子的设置,聘任有关管理人员,选择作业队伍,对班子成员的任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决定奖惩,乃至辞退,但项目经理的用人权限不应违背企业的人事制度。项目经理有权根据工程需要和生产计划的安排,做出投资动用、流动资金周转、固定资产机械设备租赁、使用的决策,对项目管理班子内的计酬方式、分配办法、分配方案等作出决策。项目经理还应该参与企业进行的项目承包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并根据项目进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要求,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进行检查、调整,并在资源上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经理有权批准重大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措施,必要时召开技术方案论证会,把好技术决策关和质量关,防止技术决策失误,主持处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项目经理可按照企业物资采购分类和分工,对采购方案、目标、到货要求,乃至对供货单位的选择、项目现场存放策略等进行决策和管理等等。

2.3 确保安全管理。

抓好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必须做到:(1)项目经理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让“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真正成为全员共识。安全管理是一种全员管理,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全员心中,安全生产才有最基本的保证。(2)项目经理必须做好管理行为。首先,选好、用好劳务作业队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其次,使用正确的施工方法,落实作业规范。最后,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培训。实践证明,只有项目经理重视安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才能真正开展起来,安全生产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2.4 处理好竞争关系。

项目之间的竞争,不是我争你夺,我生你死的较量,而是你好我优,你弱我强的竞赛,项目都有各自的困难,也有各自的优势,要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发展自己,切不可夜郎自大,小胜即满,小富即安,要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争出精神,赛出效益。在开展竞赛的同时,项目之间必须加强团结协作,项目有他的独立性,更有他的依赖性。依赖于企业,也依赖于兄弟项目,项目间的这种关系是亲密无间,至关重要的。比如某项目在工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无法解决,而自己项目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应热情相助,给技术,给人才,帮助他人解决难题,在这种合作竞争关系下,项目之间热情同在,困难同解,利益同享,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得到发展,那些视同行为异己,见难不帮见死不救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足取的。作为一名称职的项目经理,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全局意识,在考虑项目局部利益的同时、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摘要: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者,其地位和作用都不可轻视,它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项目经理必须对自己应具备的素质及自己的职责有着全方位的理解。

关键词:项目经理,基本素质,职责

参考文献

[1]王秉连,刘莉.论怎样当施工项目经理[J].吉林交通科技2008,3.

[2]张宗言.施工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在项目经理[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8,4.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篇6

关键词: 高校 职能部门 负责人 岗位绩效 管理系统

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内部管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理念的逐步改变,以往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实现的管理对策也已经逐渐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潮流,无法满足广大人民日益更新的新观念。所以,各大高校为了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实现有效落实,并加强建设,促进教育进步,都不断加强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系统的完善建立,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实现绩效目标。

[HTH]一、 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的现状

现如今,很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对内部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行岗位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也不断改善了内部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对策。但是,由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根深蒂固,就使得其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其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行绩效管理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大于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更难把握;第二,对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绩效管理大多比较片面,无法落实到实处;第三,很多高校虽然引进了新的绩效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绩效管理意识薄弱,致使其缺乏实际的操作性;第四,目前高校的岗位绩效管理制度大多是事后管理,时间滞后,管理跟不上速度要求。

[HTH]二、 加强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 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也是如此。由于绩效管理内容多且繁杂,既包括绩效目标的设计,也包括内部考评和细化分工。所以,高校在绩效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内部的管理内容,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评价体系和最终目标,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执行,保证管理系统与实际相连,改变以往传统管理对策的不足,从而加强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水平。

(二) 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管理

各大高校传统的部门负责人绩效管理工作大多是在搞表面工程,即便完善了内部管理对策,也缺乏一系列正确的管理手段,没能形成完备的链条,致使管理流程混乱。对此,为了加强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水平,就一定要设定准确的目标,并依据其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把标准化的要求贯彻始终,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三) 绩效考核体系要体现时代感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转变为节约型,新时期下的教育改革也赋予高校绩效考核以新的时代要求。传统的绩效考核缺乏重心,没能突出指标体系的发展观和质量关,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目标。针对这样的现象,各大高校的绩效考核体系要能够反映时代特征,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要符合实际,做到与学校的主要任务有机结合,体现时代使命。

(四) 进一步提高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素质水平

高校实行内部职能部门负责人绩效管理体系,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水平,达到激励的作用。所以说,他们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关乎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着高校管理的成败。对此,各大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开展大型知识讲座,传播绩效管理的方法内容,让负责人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的密切联系,并能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培养后备人才,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HTH]三、 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系统的组成设计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组成

高校绩效管理系统并不是简单地对部门负责人的情况进行记录,它既包括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也包括绩效评价,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体系。想要保证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绩效管理体系的良好建立,还要把三者有效结合,做到统一发展,从而形成规范的链条结构,达到最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 绩效管理内部构成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也提到了,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肩负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所以,加强完善其内部构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绩效管理体系中的评价管理是系统的重中之重,所以其建立的完善程度关乎着绩效管理的成败。想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绩效管理内部情况,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指标要求,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其次,不断加强引进先进技术,建立起完备的校园网络;最后,做到量化考核,保证评价内容的正确完整、公平公正。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有准确的绩效指标作支撑,细化部门与岗位的核心职能,实施可行性的发展战略,从而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庄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绩效管理系统探析教育探索,2011,(12

[2]王晓庄高校管理部门核心岗位工作标准与绩效评估设计管理学家,2011,(9 159-37

[3]张振军,董凯静,周国丽试述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设计方案——以管理、教辅、工勤岗位为例经济研究导刊,2011,(22 82-41

部门经理助理岗位职责 篇7

2.协助部门经理,实现更有效和高效的活动及表现;

3.操作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电话系统,并使用电脑处理表格、文字、数据库管理,以及其他应用程序;

4.学习运用新的办公技术并在办公室实施;

5.定期与其他部门代表沟通和协调;

6.提供全面的信息搜集,通过网络搜索和阅读商业/贸易刊物;以及,

部门经理工作岗位职责(精选) 篇8

营销部门经理金地集团重庆分公司金地集团重庆分公司职责描述:

1、项目规划:参与项目前期定位,从市场营销角度提出项目定位、营销推广策略等;

2、项目推广:根据整体营销策划思路、市场状况、客户反馈信息等自行拟定或聘请外部代理公司拟定具体的营销策划方案;组织实施策划推广方案并监控效果.

3、活动促销:协助销售案场进行促销活动的设计、组织、结果评估等工作.

4、营销资源开发:与媒体及各营销机构建立保持良好的关系,不断开发更有效的地产营销渠道.

任职要求:

1、营销专业或房地产相关专业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曾任职TOP级品牌开发商营销部门负责人或者标杆项目营销负责人5年及以上,有完整项目操盘/部门管理经验;

2、熟悉房地产各阶段开发流程,了解重庆市场,有一定的市场判断与解读能力;

3、有营销部门/项目营销售场/置业顾问团队管理经验;

4、有较强的前控意识,抗压能力,使命必达.精通地产项目策划的市场研究、产品定位、前期策略及销售实现;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篇9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对人的管理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1]:

一是人事管理阶段, 即以“事”为中心, 注重对人的控制与管理, 人往往被视为一种“工具”, 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行政管理。该阶段下, 人事部门是一个组织的附属机构, 主要负责根据行政命令或规定安置员工、发放工资, 缺乏独立行使权力的地位和职能, 牵制过多, 不考虑员工的培训和人才的开发。二是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以“人”为中心, 把人当做活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注重的是资源的效率。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它已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此阶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负责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开发、配置、激励、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也超越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 它不仅为组织的发展设计合适的人力管理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能为人才的需求、开发、培训、安排和使用进行一系列系统分析, 确保组织不因人力资源问题而影响发展。三是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把人作为资本进行管理和利用, 重点是提高资本的投入回报率。此阶段是对人管理的较高级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与组织的业务发展部门一样, 能够带来巨大的回报。

二、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所处阶段及部门主要工作职责

根据人力管理三阶段的划分, 农村信用社大致处于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阶段。相关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能是记录员工的进出、工资发放、职务升降、岗位变动以及奖惩等情况, 依旧履行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 是一种被动式的、缺乏灵活性的管理模式。

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员工管理, 包括员工招聘、调动、劳动合同管理、干部任职资格、档案管理、劳动纪律检查等一系列一般性劳动人事关系管理, 此外信用社员工干部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是四项制度的落实, 包括岗位轮换、亲属回避、干部交流和强制休假, 主要是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二是劳资管理, 包括各类工资的分配发放、劳动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保险赔偿与支付等。三是培训发展管理, 包括各类培训的组织实施, 员工学历学位教育的审核认定, 岗位竞聘、职务晋升等。

从以上职责可以看出, 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的体制, 并开始履行员工培训、职业发展等职责, 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跨越。但因其定位仍然为组织的附属部门, 使得职责的履行大部分仍是被动地接受行政命令, 较少有主动的人力资源开发行为。

三、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不清的原因分析

1. 传统僵化的人事管理理念[2]。

农村信用社依然饱受传统人事管理理念, 把员工视为成本负担, 扮演着执法者的角色, 注重对人的监督和控制, 同时还担负着检查劳动纪律, 处分违章者的义务。人事管理工作职能也仅限于工资分配、人员招聘、调动、考核等行政性事务, 处于一种执行者的地位。人事管理的目标只是保障组织短期目标的实现, 造成管理职能错位, 工作方式被动。人事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低, 附加值低, 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战略极不协调。随着外国银行业的进入, 国有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 这种僵化的运作模式无法适应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更无法在日益激烈的金融人才竞争中保持优势。

2.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5]。

在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方面, 农村信用社没有完全建立直接与收益挂钩的薪酬制度, 是一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特别是针对市场开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责不清晰、奖罚不分明, 不能起到激发潜能的良好效果。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得人力资源部门不能从信用社的战略角度出发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从人力资源方面促进信用社效益的提高。

3.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

在选拔用人上, 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 效率较低。虽然近几年农村信用社致力于改变人员结构老化、素质低下的局面, 招收了大量大学生员工, 但由于员工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能上不能下问题突出;县级联社没有进人权, 很难实现岗位和人员的最优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发挥配置功能,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4.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滞后[3]。

(1) 缺乏人力资源规划。相当一部分信用社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没有正确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状况, 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培训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评估与激励计划、人才保留计划等。 (2) 岗位与人员配置不合理, 缺乏科学规范的岗位职务分析, 没有完整的岗位说明书。 (3) 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仅表现在培训理念落后, 没有分析预测员工培训需求, 员工培训内容和形式随意性较大, 并且没有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价办法, 未能将培训结果与员工管理相结合。 (4)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信用社由于缺乏企业文化系统建设, 对外部人员和内部职工都缺乏吸引力, 员工均缺乏企业归属感。 (5) 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农村信用社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漠不关心, 不能根据员工内心需求和才能特征提供职业发展的指导, 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

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在于部门名称的变更, 或人数的多少, 而在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员角色的转变, 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工作中地位的变化。在农村信用社中, 要改变传统人事部门命令执行者的被动地位, 除了在理论上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外, 还需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重新定位,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4], 提升其在信用社整体运作体系中的位置。

1. 员工激励者[6]。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基本工作在于为信用社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包括考虑员工的心理需求并帮助解决其工作中的问题, 与员工更多地沟通, 并鼓励业务领导与员工沟通, 倾听与回应员工, 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薪酬、发展等资源。

2. 战略支持者。

伴随着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 绩效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它的结果可直接应用到员工的晋升、离职和调动以及报酬的确定等, 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 从而也能够营销到整个信用社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实现。从信用社生存和未来发展来看,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成为组织战略的协同制定者和支持者, 在此定位的基础上, 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工作首先则是在信用社总体战略框架下配置人力及部门, 以支持战略的实现, 并规划科学合理管理的流程, 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 利润创造者。

传统的人事部门建立在一种“成本中心”的假设上, 主张通过一切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人力投资以控制企业的人工成本, 把减少人事管理费用作为核心任务之一。这种观念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企业过于重视短期利润。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降低成本固然重要, 但更应注重的是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 为此要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首要资产。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性资源, 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实现利润增长的目标。在具体的工作中, 人力资源部可以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的培训、考核激励等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4. 变革推动者[6]。

信用社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 必须不断采取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新操作流程应对挑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放眼未来, 预见到各种变化并组织培训等应对措施, 以确保信用社在适当的时间获得所需求的技术和竞争力。在变革中,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仅是执行者, 更重要的应作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较传统体制下有了较大转变, 相应地, 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也应适应所在部门定位的转型, 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 主要有:第一, 专业知识。包括员工能力评估、企业人力资源效率评估、薪酬系统设计等。第二, 全面的业务技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部门, 应该准确把握信用社整体业务流程, 明确各岗位员工的工作过程和结果。第三, 实施能力和组织才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的能力, 以及包括提升全员效率的策略、企业文化的构建、多元化价值观的树立等组织才能。此外, 还应具备个人的影响力、感召力、领导风格等。

五、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 可以归结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根本任务在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 围绕根本任务应承担三类基本活动:一类是战略性和变革性的活动;二类是业务性的职能活动;三类是行政性的事务活动。据此, 可以划分出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几大职能, 具体如下: (1) 负责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工作计划; (2) 负责员工培训工作; (3) 负责绩效考核工作; (4) 负责薪酬管理; (5) 负责职工五险一金管理; (6) 负责人才管理。

摘要:由于传统体制影响, 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 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角度, 分析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部门职责不清问题及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从而探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及职责。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部门职能

参考文献

[1]郑绍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2]周可军, 等.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创新[J].经济师, 2003, (11) .

[3]陈东华.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8, (5) .

[4]徐倩, 贾其明.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 2006, (4) .

[5]苏海东.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重构[J].经营管理, 2004, (5) .

部门经理职责 篇10

1、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行使公司给予的管理权利。

2、拟订本部门季度、月度目标、工作计划及总结,并上交总经理审批。

3、根据部门的发展计划,组织审定部门经营服务流程、各项考核标准,引导部门人员确立个人目标及达成计划(由月目标分解细化周计划、日计划)。

4、组建及发展团队。部门经理根据项目发展,如需扩充人员,应向行政提交人员增补申请表,详细标注招聘要求、人数、到岗时间及其它相关说明。

5、负责部门项目总结分析报告工作,定期进行项目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做好部门招人、留人、育人等系列工作。

7、定期适时组织部门员工培训学习,解决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提升员工自身价值。

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篇11

一、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及问题的提出

1.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涵义

供应链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先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其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 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经销商有机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 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起源于制造业, 但是随着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和机构开始逐渐把这一管理思想借鉴和运用在建筑业, 同时也有研究和实践表明基于协作的供应链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有显著效果。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要武教授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给出一种广义的建筑业供应链的定义, 同时也给出了一个狭义的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以承包商为核心, 由承包商、设计商和业主围绕建设项目组成的一个主要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关键建设过程的建设网络。我们现在对于建筑业的研究大多为狭义上的供应链管理。

可以看出建筑供应链牵扯到三个利益主体, 承包方, 设计方, 业主, 其中承包方还有自己的分包方及材料供应方, 而承包方与这二者的关系也可以成为一条独立的供应链, 使其成为链中之链。在建筑供应链里由于有众多的参与方, 这就为平衡各方利益使工程顺利完工增加了难度。

2.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建筑业的管理水平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有实践表明建筑业还存在众多的问题有待改进。本文主要对建筑业供应链管理中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关系进行探讨, 力图在此环节提高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同济大学的程敏认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材料供应商、施工生产过程及物流配送过程、上下游需求信息的偏差。这些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环节, 一旦一方出现偏差则承包方与材料供应商的供应链条就不能稳定存在面临断裂的危险。现在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多基于设计未发生变更并着重在对这些节点出现不确定情况的分析上。但就建筑业的特殊性而言, 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工程设计变更, 而变更后的物料清单与原始清单相比, 可能会出现偏差。特别是某一特定工程需要材料供应方供应专门生产的材料, 而工程中由于出现设计变更致使已订购物品浪费则可能导致承包方成本失控, 从而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也打击了承包方的积极性。发生上述情况就需要在承包方施工中对于物料的管理有前瞻性, 计划性和组织性。引入制造业供应链中物料管理的概念有助于物料进行系统、有序的管理, 从而降低成本顺利完成工程。本文探讨设置物料经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成本, 及出现突发事件快速应对的可行性。

二、物料管理

1. 物料管理及物料经理

制造业的物料管理是指订货、验收和供应作业的总称, 是从整个公司的角度来解决物料问题, 包括协调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 使不同物料之间的配合和性能表现符合设计要求, 提供不同供应商之间以及供应商与公司各部门之间交流的平台, 控制物料流动率。物料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保证当某种物品需要时就能够得到, 并且与供应系统相关的总成本保持最小。一般来说, 物料管理部门的职能包括以下方面:物料的计划和控制, 生产计划, 采购, 物料和采购的研究, 来料质量控制, 物料收发, 仓储, 库存控制。所以, 物料管理较仓库管理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同时也包括仓库管理。物料经理是物料管理中主要负责人, 通过对库存的严密监测物料经理能随时掌握物资的有关情况, 并做出反应使企业不会因为物资的供应不足或过剩而超出计划的成本。物料经理不仅要时刻了解库存的情况, 同时还要对整个企业的运作情况随时跟踪, 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 从而和其他部门顺利的协作。减少和控制成本是物料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在通常情况下, 一项库存物品使用的速率并不是由物料经理控制的, 而是由使用这种物品的人决定的。这就需要物料经理熟悉供应的来源、价格谈判、运输方法、批量折扣、预算、检验与记录以及装运过程。此外, 还需要有一个综合的系统来协调所有这些工作。物料经理就需要依靠建立库存控制原则与程序来实现保存成本、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最小化目标。在我国现今的实际工程中对于物料的管理仅仅是设置了资料员, 但是建筑业对于物料的需求大, 变数高, 特别是对于特定物料的要求高, 这就需要有效的系统对物料进行管理。

2. 建筑工程中物料经理的职责

物料经理的职责是协调其他部门, 通过人员管理、部门工作标准制定、部门工作目标设定、工作计划制定、库存管理、计划管理等实现其核心职能,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物料经理具备以上能力外同时要求物料经理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 采购能力以及熟悉本项目的进展情况, 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信息, 结合内部资源状况, 整理并编写详细的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 并组织检查落实;根据用户订单, 生产能力和库存, 分别组织编制生产, 采购, 物料供应和出货计划;督促、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状况, 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负责库存管理和控制全面负责生产物料的申请、采购、处置等工作。

现今在我国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没有明确提出有关物料经理的相关内容, 工程中物料经理的职责往往由项目经理进行兼负, 但是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兼负的责任过多精力有限, 往往就很容易忽略对于物料的管理或者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以致延误工期。工程中对于物料的管理就主要交由资料员进行负责, 但是资料员的管理的权限比较狭窄, 而工程的顺利完成与否和物料的供应有直接的关系, 它需要多部门的相互协作, 全局进行统筹安排, 资料员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首先项目经理依然是一项工程中统领全局的主管人员, 同时设一名物料经理主管材料的供应。物料经理的职责从大处说要着眼于整个工程, 时刻关注工程进度, 要和其他部门有顺畅的沟通, 同时也要和设计方和监理工程师互通信息, 能很好的了解彼此对工程的最新想法。从小处说对于物料的来源, 价格的谈判, 物料的检验及库存等事无巨细均要由物料经理进行负责。他与以前的资料员的工作有相同之处, 但是所要负责的方面又更广泛, 权力也较资料员更大, 同时由协调作用也能避免各部门发生扯皮现象。

三、基于物料管理的建筑供应链集成策略

1. 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的关系

由于建筑产品的一次性, 单件性, 施工现场固定等特性, 建筑供应链具有生产集中, 不稳定和不确定等特征, 基于这些特征, 考虑建筑供应链中各种复杂的组织行为, 可以将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的关系归纳为信任、协作和竞争。

(1) 信任。信任是众多伙伴关系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离不开相互信任,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信任在合作中的作用, 一个交易伙伴只有在它值得其他企业信任的时候才是可信赖的。研究表明, 信任有助于使得供应链中的各方充分发挥合作关系的潜力。当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相互信任时, 他们才能够共享信息, 理解对方的事务, 定制信息系统投入人力和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对方服务。同时也要使双方不会感觉到有控制的必要, 这样才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制约而且灵活机动, 同时也能更深入理解对方意图从而合力为工程的完成更好的合作。

(2) 协作。供应商是供应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之间相互协作可实现双赢的局面。供应商伙伴关系是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可以达到的最高层次的合作关系, 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双方为者共同明确的目标而建立的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 降低库存成本, 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

(3) 竞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说过“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竞争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主要驱动力。材料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供应物料的质量, 降低物料价格, 使承包方节约成本, 同时承包方可以要求对工程需要的特定物料进行加工, 并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的竞争能分别提高各自的管理水平, 并从竞争中逐步磨合以使二者能够更好的合作, 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工程。

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的关系不仅有信任、协作、竞争还应该包括顺畅的沟通和信息共享等。建筑供应链是用户驱动型, 承包商中标后, 根据项目的自身的特点组建供应链, 而供应链的进行也需要承包方和供应方及时沟通, 使双方充分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双方的沟通也是一种信息的共享, 通过资源共享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用户满意度。处理好供应链伙伴之间关系对于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它对工程顺利完工, 提高管理绩效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同时也能使供应链的各方到达共赢的目标。

2. 基于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供应链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通常被称为供应链例外。每一个不良事件都应分析原因, 制定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减少发生的几率。可以采用预防和截断这两种方法来处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预防就是找出供应链中可能发生的例外, 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通过连锁和量化的影响制定反应迅速和推迟的链条, 减少不良偏差或中断发生的可能性。截断是通过不良事件发生后主动介入来控制损失, 比如链条中某些环节中断, 则可以以其他的进行替代,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就需要对备选环节的可获得性和它们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有详尽的了解, 减少发生例外时对工程的冲击。例外可以发生在供应链每个环节, 如供应, 运输, 贮存, 需求, 信任, 沟通问题等环节都有发生例外的可能, 当供应方传递错误的产品、错误的数量、在错误的条件下、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成本、交付错误的承包方这六种情况发生任何一种时, 就认为例外发生。本文仅研究供应方发生意外情况事件的例外。

工程中施工阶段的突发事件很多。当进入施工阶段时工程出现设计变更, 这时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与其有关的各个部门都要更改原先的计划, 施工单位也要按调整过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物料的供应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原来的材料供应方不能按照新的要求供应物料, 则物料经理不得不考虑更换供应商。出现此种情况时工程面临的就是停工及成本增加等问题。虽然工作人员力保不出现上述现象, 但是工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 不能否定其出现的可能性, 如何应对是工程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建筑业供应链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有上述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工商管理中物料经理的研究, 认为在施工中物料经理应该有一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物料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 避免由于物料管理不足造成承包方成本的损失, 力争物尽其用。

(1) 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

当物料问题发生时, 物料经理首先清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积极联络可靠的物料供应商寻找替补货源, 为了确保与所需物料各方面出入不大, 物料经理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系统。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物料经理要充分了解相关供应商的信息。好的供应商应能提供产品所必需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具有相应的生产能力、较低的运输成本、良好的售后服务和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良好的信用等等。其次, 物料经理要应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供应商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评估标准, 以便能及时了解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情况。再次, 物料经理根据综合评估后选择出合格的供应商, 并与之保持长期联系。同时物料经理还应当有必要的应急措施和调整战略, 如在评估体系中把第二、三位供应商作为候补名额, 并与之建立联系, 当所选中的供应商也不能满足要求时, 就可以从候补名额进行选择。

(2) 良好的交流互动

在供应链关系中沟通也是双方重要的联系。选中供应商后物料经理要与供应商积极沟通, 进行信息交流, 使双方都能充分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由于项目各方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不同, 难免会产生沟通的不畅, 就需要双方运用各种方式及时互通信息, 避免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工程的延误。顺畅的交流对于物料经理来说能使其及时了解供应商的供货信息从而根据工程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供应商来说增加对于工程的信息掌握,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降低潜在风险, 有利于双方成本的降低, 达到双赢的目标。

(3) 库存有效管理

工程中物料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库存管理。由于库存不能马上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 同时承包方却要为库存物资承担资金、场地、人员占用而发生库存成本, 所以需要物料经理对库存有效的控制, 但另一方面库存又是工程中所必需的, 对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作用重大, 具有其积极的一面。库存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 所以库存成本是库存控制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物料经理要充分了解库存情况根据工程进度使库存所需物料保持在适度水平, 同时要有未雨绸缪的计划充分考虑工程可能出现的情况, 使库存的物料即要满足工程使用, 同时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可以有足够后备物料进行供应, 直到新的物料进场。

(4) 高效的管理体系

物料经理上对项目经理负责, 下对资料员进行管理, 处于物料管理的核心地位。当发生突发事件物料经理处理物料的同时要及时和项目经理进行沟通通报库存情况, 弄清工程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开始积极规划下一步安排。作为资料员的管理者, 及时下达有关物料更改通知, 并全程跟踪新物料进场情况, 但不需事必躬亲, 要给资料员一定的权力使其能灵活机动的应变突发情况。由此可以看出物料经理在物料管理中具有协调和居中联络的作用, 如图:

四、结束语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它有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控制。建筑业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应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 达到实现资源互补的目的, 每个节点要集中精力致力于提高各自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在工程中借用MBA的有关物料经理的概念, 研究了设置这一职位的目的和可行性。分析在建筑工程特殊情况发生时, 物料经理如何确保供应链顺畅工作, 使得工程质量更安全可靠, 同时供应链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也可获得最大收益。物料经理的设置分担了项目经理一部分的责任, 同时也细化了场地物料的管理, 使整个工程能更高效更有序的运作。但是有关物料经理的概念还没有进行实践, 需要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运用以检验其可行性, 从而发现其不足, 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要武薛小龙: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4, 37 (9) :86-90

[2]程敏林知炎余婕: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 1:24-26

[3]覃汉松欧阳梓祥: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J].经济管理, 2002, 16:58-61

[4]王性玉姚远: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两个优化模型[J].经济管理, 2008, 23-24:137-142

[5]鹿丽宁, 李长燕:关于建筑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探讨[J].工业工程, 2002, 5 (6) :45-48

[6]Cooper M C, Elkram L M.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urchasing and logistics strate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3, 8 (2) :13-24.

[7]Donald Waters.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 2005, 2-37, 78-104

[8]郑志宽赵庆祯徐伟: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优化[J].物流技术, 2008, 4, 159-161

[9]徐贵张绍文:浅议供应链管理中生产和配送环节最优化模型[J].物流技术, 2008, 28, 152-156

上一篇:医院里的卫生口号下一篇: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