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2024-08-30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共8篇)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篇1

一、填空题

1、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体育运动。

2、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完成六项指标的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测试,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或坐位体前屈。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二十指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4、现代体育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促进了与运动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至于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体育产业系统。

5、今年我国广州举办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

二、是非题

1、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强化训练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T)

2、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全民体育意识和群众体育组的提

高。(F)

3、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造就骨干,指导普及。(T)

4、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明显地呈现出来:

(一)自我意识方面;

(二)情感方面;

(三)意志方面;

(四)性格方面。(F)

5、糖是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一克糖完全氧化可以释放4.1千卡的能

量。(T)

6、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唯一组织形式。(F)

7、1000米跑过程中能量代谢完全是有氧代谢。(F)

8、我国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T)

9、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F)

10、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极量强度是的摄氧和耗氧能力,是心血管功能的最主要评价指

标。(F)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体育课程的概念和基本目标是什么?

以锻炼身体为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还包括以竞争为目的的活动。大学体育就是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⑤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⑤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2、简述体质测定与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体质测定及评价是一门研究人体的综合性科学。它首先通过对人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进行检测,然后对各项指标的数据加以整理,用于评定体质的状况、特征来比较不同人群、不同个体的体质水平,进而鉴定和完善增强体质的各种措施。在我国高校开展体质测定及评价,主要是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中心进行的。其目的在于克服教师在体育教学和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盲目性,有的放矢地选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切实有效地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实现学校体育科学化。体质测定及评价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科学化、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利于使学校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掌握学生体质变化的客观规律,并为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提供科学而有价值的依据。

(二)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体质的变化。体质测定及评价是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锻炼身体和调控运动处方的依据。可以激发其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和提高。

(三)体质测定及评价是考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全国统一执行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中均提供了体质测定的统一标准和手段,为全国学生和成年人体质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信息资料,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对体质测定及评价结果的分析研究,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各级政府也可以据此了解体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发现问题、修订政策。

3、影响健康的因素是什么?

第一种说法:影响健康的四个主要因素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杀等均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1)行为因素(behavior factor)

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因素的作用都与行为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生活方式(life style)

由于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导致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占总死亡原因的61%。

据美国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

2、环境因素

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

(1)自然环境

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若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2)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社会制度确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

3、生物学因素

遗传——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4.卫生医疗服务

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

影响健康的四个因素中,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其次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遗传因素虽影响较小,但一旦出现遗传病,则不可逆转。这四个因素彼此又有相互依存关系。

第二种说法: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一)生物学因素 是指遗传和心理(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5%)。人是由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的超高度复杂的人体,婴儿的出生是一个奇迹。这万物之灵有思想会沟通,机体自身完成一系列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防御侵袭、免疫反应、修复愈合、再生代偿等,按照亲体的遗传模式进行世代繁殖。遗传不是可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修改,保持一个积极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某些遗传或非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而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在社区人群中,特定的人群特征如年龄、民族、婚姻、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遗传危险性等,是影响该社区健康水平的生物学因素。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7%)。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社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住房条件、基础卫生设施、就业、邻居的和睦程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区的健康。社会环境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人口状况、科技发展等诸多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三)卫生服务因素(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8%)。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四)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60%)。这是指人们受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和同辈影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1、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4)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5)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6)尊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2、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吸毒)、不洁性行为等。

(2)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过度、高脂、高糖、高盐、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烟熏火烤、长时间高温加热的食品、腌制品)、不良进食习惯(过热、过硬、过酸食品)

(3)不良疾病行为。如求医时瞒病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以及悲观绝望或求神拜佛的迷信行为。

3、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40%的死亡原因或疾病负担中大于三分之一的10种影晌健康的危险因素。

① 体重不足;②不安全性行为;③ 高血压;④ 吸烟;⑤饮酒;⑥不洁饮水;⑦ 缺乏公共卫生条件;⑧ 铁缺乏;⑨ 固体染料所致的室内污染;⑩ 高胆固醇及肥胖

据报道,在近期举行的中美医学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突出的四大因素之一是环境,影响因素之二是老龄化。今后每三个人中有一个是老人,一些新的“老龄病”将产生。影响因素之三是城市化,新世纪伊始感染性疾病正在抬头,城市化的到来,造成了流动人口的增加。中国每天有1亿人在流动,随之而来的就是传染病的增加。影响因素之四是生活习惯。目前全世界一年有5000万人死去,而超过1/3的人得病可归结于生活方式有问题。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疾病谱产生变化,许多现代病、富贵病由此产生。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都是由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篇2

课题主持人宋巾有二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 为了课题研究的数据来源更规范, 决定对历年学生的《财务管理》课程试卷中去查找数据。2014年9-10月份, 课题组成员李小芬老师从财经学院试卷库随机借来2011级会计专业本科2个班、2012级会计专业本科2个班、2012财务管理专业本科2个班共6本约339份财务管理课程的试卷进行分析。通过对试卷的查阅, 找出6本试卷知识点的共性, 课题组五位成员达成一致, 先对339份试卷进行知识点大类归类, 将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试卷中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一般也是出卷老师认可的重要知识点) , 共统计汇总出下列共9个重要且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然后从每份试卷中的这9大知识点的失分率进行汇总统计, 从而找出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 六个班的失分率汇总统计表见下表一:

备注:表中填“无”情况是本套试卷中没出现该知识点

2 试卷失分知识点建模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课题的研究数据来自于2011和2012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及2012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试卷, 剔除了极端和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之后, 选取了其中的33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2.2 模型建立

2.2.1 变量:

总分 (Y) 作为因变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知识点失分情况为 (X1) 、筹资方式知识点失分情况为 (X2) 、债权的价值知识点失分情况为 (X3) , 项目投资知识点失分情况为 (X4) , 存货经济批量知识点失分情况为 (X5) , 每股利润分析知识点失分情况了为 (X6) 。将X1、X2、X3、X4、X5、X6作为自变量, 建立以下方程: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e

2.2.2 回归结果。

a、模型拟合概述:如下表二所示R、R2 (R方) 、调整R2 (调整R方) 及估计标准误。经过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969, 经调整后的确定性系数为0.937, 只需要关注经调整后的确定性系数越接近1, 说明拟合度越好, 代表性越高。

b、回归系数表。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为表三:

因变量Y对资金的时间价值知识点失分情况 (X1) 、筹资方式知识点失分情况 (X2) 、债权的价值知识点失分情况 (X3) , 项目投资知识点失分情况 (X4) , 存货经济批量知识点失分情况 (X5) , 以及每股利润分析知识点失分情况 (X6) 的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1.379、-1.116、-0.435、-1.187、-0.939和-1.068。这六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两个回归系数B的显著性水平Sig.=0.000均小于0.05, 可以认为自变量X1、X2、X3、X4、X5、X6对因变量Y均有显著影响, 说明这六个知识点是试卷中出现频率高、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试卷知识点失分率数据分析, 结合试卷失分知识点建模分析结果, 本课题研究重点将围绕以上六个知识点展开教学改革。

摘要:为配合会计专业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课题组将教学改革的思路放在试卷知识点失分率分析与试卷失分知识点建模分析上, 从中找出学生学的不好的知识点展开教学改革。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琴.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探讨[J].财会通讯, 2012 (08) .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篇3

【关键词】马来西亚;成绩测试;试卷分析

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是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所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考查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和阶段的学习之后,所掌握的汉语知识程度,看其是否达到教学大纲和使用教材所要求的范围内,外语水平达到的程度。成绩测试包括了期末测试和阶段性测试(Hughes, 2000),研究表明:“成绩测试不仅可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语言水平”2(原萍,2002)。成绩测试不仅能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作为教师检测教学成果的有效工具,对下一学期的教学有所改进。

一、测试对象

本套试卷的被试是理科大学初级汉语课的330 名学生,其中总院的考生有215人,7名学生缺考。在所有被试中,及格率为95.76%,获83分以上的人数在各分数段中,占百分比最多,为24.24%。根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标准,学生完成课程后将达到介于一至二级目标,语言知识方面初步掌握汉语拼音的正确读音与四声、书写和掌握170个左右常用汉字和与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相关的最基本词汇、语法方面了解和掌握基本语序。语言综合技能方面,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能够理解最基本的,与个人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简单而又十分有限的语言材料,并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候语,用简单的词语自我介绍或与他人沟通。初步了解生活中表达情感(感谢、道歉、告别语)的词语。

二、试卷构成及评分

该大学将成绩测试分为课程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占了总成绩的60%,一共是100%。由此可见,期末考试在该成绩测试是极具分量的。期中考试的试题设计与期末试卷大致一样,都有选词填空、词语翻译、以汉语拼音回答问题、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等,期末考试则增加了造句部分,笔试时间一般是两小时。本套期末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改正错字和词语翻译组成,占试卷的30%;第二部分由以汉语拼音回答问题和阅读理解组成,占试卷的30%;第三部分则由词语填充、造句和句子翻译组成,占试卷的40%。期末测试主要以测试读、写两项技能为主,听、说技能以分离式测试体现,本文不做赘述。

三、試题分析

试卷第一部分是考察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共有三大题。第一题为汉字改正,第二和第三题均为词语翻译。汉字改正这部分是由出题教师使用电脑软件将汉字部分删除并配上汉语拼音让学生写出对的汉字;在第二题的词语翻译部分是将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或马来语;而第三题则是将英语或马来语的词汇翻译成汉语。词汇翻译这一部分,出题教师除了选出课文中学过的生词,也将一些生词搭配出题,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词汇,例如:“老朋友”即old friend。然而,批卷过程教师们发现部分学生将“老医生”的答案写成“Doctor Lao”,乍然一见,是错的答案,正确答案是old doctor。虽说“老”是华人姓氏,而这一答案严格上并没有错。然而教师们都清楚这只是学生有错着的情况,经教师们商讨后决定不与满分,只给半分。

试卷的第二部分分两大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与应用。第一题以汉语拼音回答问题,共五小题。此部分原是根据图片提示回答相关问题,然而因为考试指示中并未说明答案应根据图片,加上有些图片未能准确显示相关答案,因此部分题目出现多种答案。试卷第二部分的第二题是阅读理解,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部分是以英语出题,这使学生更能明白问题,加上文章有汉语拼音,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此部分获得满分。

试卷第三部分考察的是学生如何掌握书写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分三大题:选词填充、造句和句子翻译。即是考察书写技能,那选词填充部分理应归纳在试卷的第二部分。教师今后在出题之际应尽量避免使用阅读文章中的词语,这样将有效地测出学生的造句水平。句子翻译要求学生将英语或马来语句子翻译成汉语句子,采用双语出题是考虑到部分马来学生英语程度不高。然而部分题目却出现英语原句和马来语原句有些差异,导致有些学生在翻译此句时出现两种标准答案。出题教师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此类错误,以免对通晓双语的学生产生混淆。

四、结语

纵上所述,马来西亚理大汉语教师应加强本身的汉语测试理论知识,将来出题时则能更有效地设计出好的试卷。马来西亚的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已有一段时间,语言测试方面的研究,仍留有大片空白,希望通过此次分析能为这方面的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Arthur Hughes,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

[2]原萍.成就测试对外语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外语教学,2002.04

[3]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杨翼.对外汉语教学的成绩测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润清.语言测试和他的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篇4

市场竞争状况

3.对外投资方式、对外投资区域

对外投资产业 4.5%、3%、2.5%

5.与投资国的距离、与主要国际运输线的距离、二、CAADD BDCBD

三、√╳√╳╳

四、1.共同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2.答:对冲基金(Hedge Fund),又称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20世纪5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就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3.资金动员率是国际金融公司对项目每投入一美元所带动其他私人投资之间的比例。

4.答:许可证安排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许可证合同的形式向国外其他企业出售转让。

5.答:国际合作开发是指资源国通过招标方式与中标的一家或几家外国投资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明确各方的权、责、利,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资源国石油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非股权参与国际技术转让方式。

五、简答题

1.答: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1)就业数量效应:直接增加或减少就业机会,或通过产业关联间接增加或减少就业机会;(2)就业质量效应:

① 为东道国雇员提供较高的报酬和较好的工作条件;

② 通过培训当地雇员而为东道国开发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

③ 改变东道国的就业人员构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答: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是指依据《公司法》和有关规定设立,公司全部资本由等额资本构成的,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企业法人,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建立的企业,是外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合资经营企业,具体在投资方式上、股份形式、股权流动、组织机构和设立方式上也有所区别。3.答:中国对外投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充分地利用国外自然资源,建立稳定的国外资源供应渠道,从而减缓中国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局面,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缓解了企业境外投资资金的短缺,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前景;有利于绕开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加快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有利于学习国外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胜任国际竞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实地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4.中国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为:平等互利指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遵循所在国的法律,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派往海外企业的人员都要遵守所在国(地区)的一切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中外合作(资)双方平等协商,共同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按投资比例或协议规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讲究实效是指一切要从实际需要和可能的条件出发,尽量选择优先发展的领域、行业,投资规模量力而行,力求投资少、见效快,坚持经济效益第一;形式多样是指在投资方式、投资比例和经营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共同发展是指通过中外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既可使投资双方获得利润,也可以使中国和所在国直接或间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

5.答:国外子公司的主要特点是:

(1)子分司具有自己独立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2)子公司具有自己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

(3)子公司具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财务报表;

(4)子公司可以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各类民事法律活动,包括进行诉讼。

六、论述题

1.答:

(1).优惠政策对吸收投资有一定作用,如财政优惠、金融支持等。

(2).优惠政策有很大局限性,各国优惠政策的趋同性使优惠政策失去吸引力,而过度的优惠政策竞争只会使利益向外国投资者转移。

2.答:

中国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投资方式的调整,通过借鉴国际上通行购并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经济体制特点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外商投资方式,拓宽外商投资渠道,加紧完善和制定以并购方式进行外商投资的可操作性政策规定;二是在投资结构的调整上,一方面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三是在投资地区的调整上,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实现向中、西部地区推进,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鼓励外商向西部地区投资,努力为西部地区扩大吸收外资创造条件;四是在投资环境的调整上,进一步改善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上来,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提高透明度、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维护竞争秩序等措施;在投资法规的调整上,全面修订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外商投资法规及其实施细则,使外资立法符合WTO的规则和中国对外所做出的承诺,增强外资法规的透明度、规范性和完备性。

七、案例分析 耐克赖以成长壮大的秘密不在制造环节,而在其对产品设计和广告营销环节的控制,这用“价值链”的原理很容易解释。因为在运动鞋行业,其制造环节料重工轻,规模经济效益有限,生产工艺成熟,而其研究开发和广告推销环节,固定成本高,产品的广告边际成本低,经济规模效应高,是应关键控制的战略环节。耐克球鞋在市场上主要靠其“最佳设计”和高档名牌为号召,不惜重金聘请麦克·乔丹等顶级明星在美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最高的黄金时间作广告,成功地塑造了耐克球鞋的高档名牌形象。耐克这种“抓住设计、营销、外包生产制造”的价值链战略是其成功的奥秘所在。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篇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文献:

教育科学文献是指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以及这些载体所记载和传递的知识与信息。

2、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3、研究的信度:

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的一致性,它说明的是研究的可靠程度或可靠性。所以,科学的教育研究的结果必定是稳定、一致的,否则便是不可信的。一个不可信的研究可比作一根“可伸缩的橡皮材料的尺子”,在重复研究时,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因此,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保证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先决条件

4、自变量:

任何一个系统(或模型)都是由各种变量构成的,当我们分析这些系统(或模型)时,可以选择研究其中一些变量对另一些变量的影响,那么我们选择的这些变量就称为自变量,而被影响的量就被称为因变量。

5、现场实验:

现场实验又称实地实验或自然实验,它是指在真实的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改变所要研究的现象,以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答:

(1)、确定的总体不正确

(2)、选取过于小的样本,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

(3)、选用自愿者为被试,对研究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4)、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

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

答: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条件描述法

(2)指标描述法

(3)行为描述法

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上涵盖如下一些内容:

(1)、课题名称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

(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

(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6)、文献综述

(7)、研究方法与设计

(8)、研究进度

(9)、成果形式

(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1)、经费预算

(12)、参考书目与附录

以上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正式的、严格的研究计划所应包括的内容。在实际撰写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研究的目的等对此做适当的增删或调整。

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

答: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的要求是这样的:

(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

(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

(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从时间框架来说,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来提出问题。既

不要颠倒也不要打乱。即把询问同一方面事物的问题尽可能地排在一起。

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

(1)、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

(2)、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

(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

(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

(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举例说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共变为了推论出两变量之间存在着概率性因果关系,必须遵守两个基本准则:首先,原因和结果变量之间必须存在共变关系;其次,所断言的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的推论必须是有意义的。两个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它们之间至少是相关的;然后相关不代表因果,相关而非因果关系称为虚假关系。

(2)、必须合理,因果关系必须在三个层次是合理的:时间顺序:原因必须发生在结果之前,而非目的论解释;当然,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交互而非单向的。因变量必须能改变:如“收入→性别”是没有意义的。理论上的合理性:因果陈述必须有意义,我们必须能够说明X是怎样影响Y的,即使我们不能再经验上证明X是怎样影响Y的,我们也需要通过其他研究或现行理论等佐证来给出有关这一关联的合理说法。

2、如何理解个案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答:个案研究的特点

(1)、个别性(2)、典型性(3)、深入性(4)、综合性(5)、针对性

(1)、个别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

个别虽可以反映某些一般的特征,但个别毕竟不等于一般。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械地推广到一般中去,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分析,以免犯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

(2)、典型性

只有典型性的个别案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才具有研究的价值。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不具有典型性的个别,显然没有多少研究价值。

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

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与众不同;

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3)、深入性

对个案多方位、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从空间上说,它要研究个案生活环境的一切因素如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从时间上说,它要研究个案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静态分析,也可以动态分析。研究越透彻,越全面,针对性越强,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调查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4)、综合性

个案研究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配合进行,如测试学生智力用测量法,了解其行为表现用观察法,了解其成长环境用调查法等。个案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但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方法。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各种研究手段。

(5)、针对性

任何个案研究都是针对个案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形成问题的根源,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促进其成长和进步。

个案研究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因为对象是特殊的现象或事实,研究结果反映的是某个个案的具体情况,因此个案研究的成果是否能够推广到其他方面,在成果获得所在地之外的研究意义容易受到他人的质疑,即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推广问题。二是在撰写个案研究报告时,很难掩盖被研究的个人或组织的身份,这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和发生侵犯隐私权等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涉及到研究的伦理问题。三是个案研究对研究者的素质尤其是语言技能要求较高,实施难度也较大,资料处理和分析稍有差错就很难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相对定量研究来说比较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在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时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进入现场进行研究前要对各个方面都做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3、如何对教育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答:一般有三种方法:

1、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被试变量是指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及其他较为稳定的个体差异;暂时的被试变量是指非持续性的被试机能状态,例如疲劳、兴奋水平、诱因等等。对这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包括用指导语控制,主试对被试者的态度应予规范化,双盲实验法,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和实验组、控制组法。

2、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指不作为自变量的环境方面的因素,实验执行中所产生的无关变异因素,及部分被试变量或暂时被试变量因素。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操作控制的方法,主要指主试着的具体操作,排除一些变异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即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的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即通过实验设计,控制实验结果中可能混进的无关变量效果,包括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将被试分为两个无关变量相等的组:控制组和实验组),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令该组内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包括完全被试内设计和不完全被试内设计)和随机化法、配对法。(3)统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的纳入和统计控制。

四、计算与设计题:(任选一题,10分)

1、已知甲生的语文成绩为84,数学成绩为90,历史成绩为72;乙生的语文成绩为92,数学成绩为76,历史成绩为80。但若按“语文﹕数学﹕历史 = 4﹕4﹕2”的权数来计算平均分,甲生与乙生谁的平均成绩更好一些?

2、结合实际设计一张有关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要求包含一般调查问卷的基本成分,但问题设计部分可简略一些)。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年级_____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____

指导语:

本问卷用于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共由20个题目构成。测验时,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并实事求是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若觉得相符,就在题目后的括弧里打个“∨”号,不相符合则打个“×”号。

请注意:

1)本心理测试由你一个人独立完成。

2)每一个题都要做,每题只选择一种答案。

3)请凭你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感受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

4)所有的题目都没有“正确答案”,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凭你的第一感觉去答。

5)虽然没有时间的限制,但应尽量的争取快一些完成。

1、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2、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4、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真诚感谢你的合作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篇6

一、填空题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2、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语文素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语举止。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5、《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螺旋上升。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解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语文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它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

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

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的最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

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设计题

北京将在2008年召开奥运会,请以“北京奥运”为主题设计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如:模拟奥运会场,导游、解说员)编小报(突出北京文化)、作文、口号、搜集资料 告知孩子搜集信息的渠道——全体性 注重合作 注重语文性

六、案例分析题:

1、《乌鸦喝水》教学片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优点:多元解读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能正视学生的问题 问题: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核心的价值取向是遇到困难,自己解决问题。

2、《赠汪伦》的教学思路,综合评述教学过程。

答:优点:

1、教学方式和平时的不一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作者动用了很多教学资源,音乐、美术,加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问题:

1、没有语文性,语文本体性弱化,没有指导怎样把诗读得有滋有味,重点字词的理解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篇7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效性

1.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不太被重视, 而且其在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位。举例来说, 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工具性课程, 不太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另外, 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文学教育, 认为这门课程偏重人文素养教育, 同职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不大, 因而不太重视这门课程, 导致大部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偏重形式, 而不注重内容。也正是由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缺乏明确的定位, 致使语文课堂不被重视, 相关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 而教学分析与讨论更是屈指可数。此外,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学生缺乏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此外, 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章法, 导致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完全模仿或复制高校本科语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整个语文学科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文饰现象比较严重, 过分偏重形式主义, 采取上“超大课”形式或以讲座形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结果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睡, 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2]。

2.教学模式固定, 教学方法单一。当下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以教师讲授, 学生听取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比较固定,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用这种“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别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了, 此外, 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内容与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相似, 内容毫无新意, 多以传统思想为主, 缺乏感染力, 与实际生活相差较遥远, 没有时代代入感, 更缺乏针对性, 容易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缺乏实效性,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已经成为制约其课程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缺乏实效性具体表现为, 高职院校所采取的语文教学方式与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与专业情况不相符合, 因而导致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让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兴致不高, 继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4.师资力量较弱, 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现阶段, 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不少语文教师仍将传统的教学观念用于新的教学要求上, 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致使教学效果不佳。此外, 近些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有所扩大, 教师教授的班级多, 因而, 语文教师用于教学的精力有限, 没有多余的精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上述这些问题, 诸如《大学语文》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固定,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性,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较弱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因而, 有必要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其对于更好地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 传播我国优秀文化, 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意识

1. 提高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认识。对高职院校而言, 要想提高其语文课程教学时效性意识, 首先必须加强对其认识, 通过强化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认识的提升。如何提高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认识,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 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必要的研究与分析。其次,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进行探索和尝试, 通过探索和尝试加深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认识。

2.将课程开设、教材选择与专业相结合。对高职院校而言, 要想提高其语文课程教学时效性意识, 还必须将课程开设、教材选择与专业相结合。通过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能够对语文课程教学明确定位, 避免盲目性。在课程开设方面, 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所具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 重视课程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注意将课程设置目标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在教材选择方面, 更要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相结合,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践, 精心挑选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相符合的语文教材。此外, 在设计语文课程和筛选语文教材时, 还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 按照其特点及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开设。

3.加强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学语文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尤其是高职院校, 其是为培养高级职业技术类应用型人才而服务的,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这一点, 加强学生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举例来说,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让学生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及含义时, 不应当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 而应当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寻找答案。

四、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学院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要想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 离不开高校院校提供的有效支持, 尤其是有效的政策扶持。首先,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教育制度, 出台有利于促进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提高的相关政策。其次, 高职院校要上行下效, 切实贯彻和执行这些制度与政策。

2.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增加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 就是通过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使语文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 此外, 还有利于与其培养目标相衔接。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服务, 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此前提下, 高职院校的语文学科应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 充分体现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及人文内涵。所以,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培养目标除了要不断强化必要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 还应强化相应的实践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增加其审美体验。举例来说, 在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材中, 有不少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 诸如《论语》、《资治通鉴》、《老人与海》等,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带动学生对这些名篇佳作进行阅读赏析时, 除了给学生分析其语言的运用、修辞的运用以及写作方法等, 还应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 借助这些名篇佳作对学生予以精神熏陶, 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升华, 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

3.优化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在教室进行讲授知识之外, 还应包括实践性教学。高职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之外, 还应当多进行社会实践, 多接触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对从书本上学到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举例来说, 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或安排学生举行模拟情境训练, 诸如, 比较正式的面试表达, 学生以后就业可能需要的自我推荐函书写、求职信的书写以及关系到学生以后找工作时能否应聘成功的竞聘演讲等, 上述这些都属于比较基本和实用的应用型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此外, 通过上述这些训练还能够锻炼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语文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固定,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性,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较弱, 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 有必要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尤其是要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意识, 至于如何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意识,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提高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认识;第二, 将课程开设、教材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第三, 加强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该要提高其语文教学实效性。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主要有:首先, 学院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其次, 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增加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再次, 优化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

参考文献

[1]于晓楠, 杨冬, 范晰, 孙小越.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 2013, (32) :82-84.

大学课程论文试卷分析 篇8

关键词: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创新

很多2007年8月份以后写作并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类文章在引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时仍使用2004年的试行版,这些引用值得商榷。2007年修订版的《教学要求》(2007年7月10日公布)较之2004年的试行版改动较大,又新增加、删减或重新表述了很多内容。通读修订版全文(附录不计),对比试行版,可以发现,2007版比2004版结构更加合理,论述更充分,语言、数字更精确,重点更突出。

新《教学要求》仍然考虑到全国高校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社会需求的不同,要求各高校实事求是的制定适合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师资、生源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差距较大。鉴于硬件条件的不同,新《教学要求》继续要求各学校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有利于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顺利开展。

新《教学要求》特别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英语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中都充分考虑到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保证足够的学时和学分。一般要求: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和会话策略;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用英语教授的专业课,能用英语进行较流利的对话;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和讲座,能就专业性话题进行讨论和对话,能用英语宣读专业论文。这些要求与2004年试行版《教学要求》没有明确听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说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薄弱环节,听不懂、张不开嘴,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加大对听说的重视,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性是2007版《教学要求》的亮点之一。

新《教学要求》更注重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各个层次的要求中都体现了培养专业英语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意识。在一般要求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中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这是最低要求。根据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一般要求中只对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在较高要求对听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中要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阅读能力要求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翻译能力要求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较高要求做出了对口语表达能力外其他能力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要求,而更高要求则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听力要求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说要求能较为准确流利地就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读要求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写要求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报告和论文;译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从上面三个层次的要求不难看出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是遵循从能看懂到能听懂再到能开口说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7版的《教学要求》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2004年试行版中不甚重视专业英语学习的现象予以纠正,给学生坚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指明了方向。英语学习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才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上述对听说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学习的论述存在一个结合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类英语考试,但语言首先是个交际工具。为了杜绝“聋哑英语”愈演愈烈,把听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始终要为学生的专业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专业英语学习的提出解决了这个问题。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对英语学习能力三个层次的要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教学要求》着重强调了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大学英语教学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将教师认真备课,授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其结果是,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學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而外语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充分的参与和训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中心议题”。中国学生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学习活动被动。新《教学要求》在教学模式的论述中多次提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逐渐培养并形成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独特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具体国情,不利于开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自主学习涉及学习者心理、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合力,来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和教师的传统角色将被颠覆,教师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顾问和向导、协调者、知识和信息的来源”。自主学习将打破以往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学生将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新《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秀部分,又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够完成传统大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操练,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这又与自主学习有一个结合点——网络听说自主学习。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网络的便捷优势,打破课堂的局限,充实学生的课外学习,提高听说能力。

新《教学要求》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更加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2004版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关心、鼓励与培养不够,不能激发教师工作和科研的积极性。新《教学要求》鼓励教师搞科研、教研,并且明确指出“除课堂教学之外,对面授辅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这是对教师课外工作的一种认可,让教师劳有所获,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关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学生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大学英语教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为使英语教学切实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国内多位外语教育专家强调,大学英语不应仅仅被看做是基础语言技能培训课程,而应被融入大学教育的整体规划,而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而是通过外语培育国际视野,了解多元文化,促进个人在专业领域和内在素质上的全面发展。有关这一点,2007版《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2007版《课程要求》同时提出,除必修的大学英语课程外,高校在课程体系中还应设置语言文化类等选修课程,以培养视野开阔、知识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004版《教学要求》试行三年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随着改革的深化,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结合前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颁布了修订后、更加完善的2007版《教学要求》。相信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业在新《教学要求》的指引下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上一篇:业务部绩效考核制度下一篇:家族援助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