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课程(共11篇)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1
军事理论课程主要以国防教育为主题, 通过一系列理论和概念, 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安全意识, 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
一、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单一, 军事理论课程索然无味。由于军事理论课程普遍为讲授型的理论课, 其教学形式难以突破, 往往都是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睡觉, 特别是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 这类课程比较“无聊”, 教师没有进行对课程的深入挖掘, 即没有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实现课程的有效传播。许多教师就是照本宣科, 有的教师也准备了一些教学课件, 但是PPT上满幅的文字, 也让学生觉得视觉疲劳, 这些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让军事理论课程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 也让大学生在课堂上虚度光阴。
(二) 教师欠专业、执教水平不足,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难以深入。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因为其需要讲到许多有关军队和战争、国防等的概念、范畴、原理、 原则, 但是目前许多教此课程的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 其执教水平低, 教学能力缺乏, 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1]。如许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都由文学专业、历史专业、思想政治专业等教师兼职, 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也没有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甚至没有将这一课程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课程来对待, 导致该课程长期以来得不到实质性的进展。
(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双刃剑和艺术类学生的某些观念让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收效不足。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及, 让人们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时间得到丰富的信息与资源, 但是, 多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具有虚拟、 把关不严等缺陷, 这致使艺术类大学生频繁接触到虚假、错误甚至不良的信息, 从而影响头脑的清醒和正确的价值观。 如某相亲节目中某女性所说的:“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等言辞, 都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正确婚恋价值观, 同时, 这也给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带来了诸多隐患。导致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课程与自己无关, 从而在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紧要的事情, 让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收效甚微。
二、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艺术类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特殊组成部分, 其思想观念、社会意识等都有着独特的体现。如艺术类学生思维敏捷、 创造力强、个性开朗活泼, 这是长期的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特质, 因为艺术教育一般都采用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教学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艺术创作能力, 他们也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较强的分析、判断、审美能力。但是许多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 缺乏一些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忧患意识。显然, 这些都是不利于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艺术类学生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创新教育、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如他们希望在课堂上看到教师拿出最新的案例作为课程内容的参考, 希望看到在PPT上有多一些的精美图片和视频, 以及在教师授课期间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其次艺术类学生还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和关心, 如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满足他们对于世界的求知和认可, 并树立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 所以艺术类学生的这些学习需求是其他基础课程特别是公共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要参考。
三、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措施
许多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对于艺术类大学生都较头疼, 觉得艺术类大学生的课程不好教, 因为其活泼好动、性格独特、 自由散漫, 但其实只要改变已有的刻板教学方法, 与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学生求知路途中的向导, 其自身的专业学识、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在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中, 应成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冷静分析社会热点军事问题, 以客观的角度对其评判, 并能从当前形势下预测和分析国内外的军事及政治动向, 这样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军事理论教师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 及时充电、进修,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此外, 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的培训和考核, 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的培训, 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环境、创作环境等, 了解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适应情况, 将教学更好地融入艺术类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去。
(二) 要转变角色,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艺较扎实, 但是文化课程较薄弱, 他们没有普通学生那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热爱和耐心, 其考虑问题不够深入、缺乏理性思维。所以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艺术类大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引导。 当前, 国家倡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这就要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即所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确立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教学中的理论授课时间, 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每一节课的末尾, 教师可以对下一节课所要讲的主题进行宣布, 同时选择适当数量的学生制作这一主题的PPT或者授课计划, 上台进行讲解。这种创新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的能力和讲解能力。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现阶段许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 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方式, 将课程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如在讲授《高技术战争》的章节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制作视频、动画等方式, 来向学生展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信息化战争作战的方式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2]。此外, 从艺术视野开展军事理论教育, 将艺术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有机结合, 并渗透于艺术教育,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思想教学质量也是有益的[3]。 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军事武器时, 就可以要求艺术类学生进行参与, 评价该武器的样式、色彩、材质以及设计要素, 从他们的角度来谈谈军事武器的创新设计等, 这样则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如何加强、改革艺术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已成为不少高校面对的一大难点,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应该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在师资专业素养、 学生主体意识与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这样才能不断强化教学目标, 体现军事理论课程教育的价值,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良好有序的发展。
摘要:军事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 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艺术类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来看, 这一作用还不明显, 只有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 并运用创新教学等手段, 才能真正实现军事理论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艺术类学生,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德琴.关于艺术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9) :68-71.
[2]刘瑞.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整合的实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28 (3) :156-158.
[3]张津波.高等艺术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西安音乐学院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 2013, (5) :118-120.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战争会逐步取代机械化战争登上历史舞台。由于它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我们不能一味的继承传统的军事理念,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对军队的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做准备!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国防建设,信息化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国防动员
一、要创新国防理论,适应信息化战争
(一)现代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先后爆发了几场战争,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与传统战争不同的是,军事高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战争中,这其实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由此之后,世界掀起了一场新军事变革,其变革的最终结果是要演变到信息化战争。我们要想在未来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跟紧时代的步伐,重视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
(二)面对信息化战争,我军国防理论的现状
要想打赢信息化战争,首先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军事国防理论。我军虽然从最近几年的几场战争中得到了不少有关信息化战争的理论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这些成果在世界的战场上来看,尤其是与美国这样的军事大国做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创新力度还很匮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冲破传统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束缚,没有完全建立信息化战争的观念,或只是被动地接受国外的理论,奉美国的理论为上帝,不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完全照搬到我国国防理论建设中,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何谈打赢信息化战争?
(三)改进我军国防理论,先从军队一体化建设做起
在新的国防理论建成的过程中,要先谈军队的一体化建设。信息化战争是各种作战力量的一体化作战,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各种作战力量都调动起来,放在一个大系统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指挥,统一作战。要注意的是军队一体化建设要与我国实际的军情相适应,因为我国现有的信息化程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所以一体化建设并不是能够马上实现,我们要从最基本的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要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提高军队信息技术含量
(一)我军信息化装备的现状
要实现新军事的变革,首先要发展强大的物质技术做为基础,物质技术最重要的一处就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现在很多大国都在加速这一装备的建设,信息化指挥系统、作战平台、武器弹药、新概念武器,很过国家已经成为了这方面的先导。我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断地加快了建设步伐,部分装备也已接近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总体上仍不太满意,还停留在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扔有较大差距。
(二)努力发展我军信息化装备的办法
因此,我们要想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努力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抓住一切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机遇,利用好各种信息资源,实行自主开发和外来引进的举措,做到“两条腿走路”;合理的改造旧装备和发展新装备,努力营造两种装备的战斗力同时提升的局面;并且要注重在科学技术上军民的互通,扩大研发力量和研发范围,让军民两处共同促进新技术的出现,但是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要与我国的信息化战争理论紧密结合,协调好重点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真正的推进我国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三)要强化军队对信息化作战训练
要依靠信息技术建设军队,把军队现代化的着眼点放在提高部队信息技术含量上,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改变旧观念,确立信息化在军队建设中的中心作用,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武装军队,要使军人达到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水平较高的程度。
三、加强国防教育,完善动员机制,努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
(一)努力开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今天,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国家安全对国防动员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日益增多。所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任务非常艰巨,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个核心目标,要拓宽国防动员领域,把动员的重点转到与信息相关的资源上来,并且同时注重国防动员手段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动员指挥管理网络,从而完善动员体制,逐步形成信息化国防动员的运行机制。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篇3
【关键词】军事理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而言,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在于保持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则是为了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两者的有机统一,是我们推进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军事理论课程教材随之出版和使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非常必要。教学内容方面,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层出不穷,军事理论变革的思想也不断深入,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来更新教材;其次,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原有的教材结构中不适应教学需要的部分也会凸显出来,对原有章节结构体系和知识比重进行调整,也非常重要。最后,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国际热点问题不断出现,也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此外,军事理论教学人员参差不齐,兼职教师较多,对于军事理论知识并非都完全理解,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师资上好理论课也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话题。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施行“专题式讲座教学”,让每位教师专门讲授一个专题,多位教师交叉给全体学生上课,这样也能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理论水平,达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同时,邀请军事理论专家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其教学和科研水平。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非常重要。军事理论课程一般采取的是大班集中上课的形式,人数多,课时少,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关键。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增强师生互动,试行研讨式教学法等,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强。如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仍然延续过去的方法,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统一?关键在于通过教学实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教学实践是联系两者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知道问题所在。但实践后的思考与总结,则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对教学内容的修改方面,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完善与更新。
二、更新教材知识体系,保证教学内容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要求教学内容质的提升,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同样如此。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基础编写的,该教材于2008年出版。 作为一本军事理论课程的教材,改书的出版意义还是比较大的。首先,该教材知识结构完整,内容全面丰富。如军事理论篇部分,不仅有基础理论,还有相关国际战略以及新军事技术的内容。
但是,该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军事思想部分,过于偏重对新中国领导人军队建设思想的描述,事实上,这些内容在相关的两课中已有相当篇幅的描述,可以合并到一节,而对当代军事理论关注的前沿军事思想,战略思想却鲜有介绍。虽然,军事理论课程也有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和意义,但两者在内容上还是各有偏重的。其次,本书对战略环境的描述缺乏新意,特别是对于国际战略环境的论述,没有体现出当代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而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描述的内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特点就是,对历史描述过多,而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则显得薄弱。第三,对基础理论描述过多,而实例论述过少,虽然本书是理论教材,但还是可以引用一些军事案例,这样既可以作为理论的补充,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以此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因此,可以从两方面来改进教材体系。一方面适当增加军事知识,如国外军事思想与当代国际军事理论前沿,以及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和各时期战略思想家的论述。二是处理好基础理论部分内容上的更新,如对国际战略形势以及军事科技的论述显然要与时俱进,而对相关的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军事和军队建设思想,则可以缩小篇幅,合并章节来论述, 这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方面。
当然,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也并不意味着每年都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修改一次教材,而是根据使用的效果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原有的知识体系更为科学合理。因此,三五年对教材进行一次修订是可行的。同时,每年根据使用的情况,对本书的课程教学PPT进行一次修订和调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节省相应的成本,也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同时还能增进教学人员之间的交流,一举多得。
三、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于学习,一般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学习还有一项,即兴趣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既是学习的类型,也是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对于军事理论课程而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学习同处于重要位置,前面所讲的更新教材体系,改进教学内容质量就是针对知识学习而言,因此,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学习知识的重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地位不重要。就笔者的理解,能力的学习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的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获得与培养;其次是思维能力,即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获得与培养;再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获得与培养。
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思考问题,同时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的。而连接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格式塔学派的观点: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因此,格式塔学习理论情调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军事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
首先,充分和综合运用PPT讲述、播放视频、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尝试引入研讨式教学法。一般而言,授课者习惯使用的是前两种教学方法,在军事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讲述和观看视频为主,这既符合本课程的特点,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应了解,课堂教学时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良好有效的互动之下,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当然,由于军事理论课程采用的是大教室合班上课,不可能展开全面的讨论,但适当的课堂讨论时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在这里引入研讨式教学法也可以作为一种尝试,所谓的研讨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即研究、讨论式教学,它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而是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从该教学法设计者最初的思路,我们不难发现其用意。虽然研讨式教学法主要使用于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而且适用的是小班教学,但部分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还是可能实现的。 比如,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预习教材内容,让部分学生根据授课教师的要求讲述部分知识,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评价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教学效果,这与格式塔教学法的要求和目的也是基本吻合的。
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授课方面,可以采用专题式讲座,由各主讲教师负责讲述某一专题,再轮流在各班授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原因在于,军事理论课程有较强的专业性,他要求主讲教师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国际关系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在学科背景上,要求具有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这显然是目前难以做到的。但采用专题授课的形式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具有国际关系知识背景的老师可以专题讲述《国际战略环境》这一专题,而党史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可以讲述《军事思想》这一专题等,当然,还可以根据主讲教师的兴趣来合理安排。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才华,又能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在授课方面,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军训工作的一部分,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结合是可行的。比如在白天进行军事训练之余,可组织学生晚上参观各种展览馆,组织进行相关的讨论、辩论赛等等。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白天高强度军事训练的一种休息和放松,这也将受到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课外的实践还不仅仅如此,比如学生组织一些相关的国防教育的社团,主题活动等等,由军事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达到了深化学习,也达到了扩大影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效果。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军训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是入学的第一堂课,对于大学生此后四年的学习意义重大。同时,它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重视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并且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和改革应该是两方面同时进行,既有对知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也有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两者统一才是最有效的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荣、龙显清主编:《新编军事理论教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龙湘攸:《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3.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4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爱国主义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 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之中, 是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情感和骄傲。古往今来, 诸多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献出了秦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 他们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和爱国精神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前进, 生生不息[1]。在中国不断强大和崛起的今天, 爱国主义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更需要积极发扬这一主旋律。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 是国家未来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 因此各高校应该尤其注重培养和增进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前, 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 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各高校现在几乎都把军事理论课程定位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可见军事理论课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强调了军事理论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意识, 增强国防观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
二、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重要地位
中国高校的爱国主义培养和国防教育历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依法治教、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军事理论素养;提高学校国防教育组织领导能力;推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发展。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民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从而极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国防意识的重要观点。近年来, 随着《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1]48号) 等法律和文件的陆续出台, 军事理论课在高校逐渐进入了法制轨道化进程, 使各高校和当代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程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中的重要作用[4]。
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通过军事理论课程来实施, 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5]。爱国主义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民族素养, 这样, 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才能以国家兴衰为己任, 才能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所牵挂和担忧。具有忧患意识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心系国家安危, 才能自觉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 才能逐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才能最终培养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事实上, 通过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军事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的国家意识, 大学生在国防意识中表现出的对国家利益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7]。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激发大学生的国家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 国防教育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变化, 没有国防意识, 就没有国家利益意识;没有国防教育, 就不能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观念。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缺失
尽管很多当代大学生目前都意识到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教育在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方面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还有一些不解和不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第一,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 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时代或者物资匮乏的年代, 随着国家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很多大学生不能感受到进行国防教育的实际作用, 因此不能做到居安思危, 进而认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 尽管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 但是军事理论课程大多不受重视;而且军事训练课程时间太短, 军事训练实践机会太少, 有的高校仅仅持续两三天, 从而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国防教育的实际意义, 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第三,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 大学生考虑问题都比较现实, 生活中更加重视个人感受、自我利益、物质享受等,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养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从而忽视了国家利益, 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这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尤其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 要努力转变大学生的这些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第四, 在全球化的今天, 国界意识可能越来越淡薄, 一些大学生丧失了国防意识、认识不到国家安全问题, 在生活中崇洋媚外、金钱至上, 生活中没有原则, 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 完全丧失了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用军事理论课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解决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缺失的问题, 同时为有效地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国防教育成果、增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方法和实践活动。
(一) 教师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投入
一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和主导者, 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在教学中充分流露出来, 学生会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时刻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 要时刻牢记自己崇高的爱国主义使命和责任, 并做到在教学中和生活中持之以恒, 以身作则[1]。另一方面, 教师在投入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 还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打动学生, 以达到既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二)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理念上, 军事理论教学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军事理论课堂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另外, 教师还要在教学理念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在学校里主要讲授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 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到部队或军校参观, 用最直观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军事和国防的感性认识, 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和技术, 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教师要紧贴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状态, 综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分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7]。以军事理论课程CAI的设计与应用为例: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 简称CAI, 是指教师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与学生研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高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十分普遍, 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对于军事理论教学而言, 教师更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直观和生动的演示。曾经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 希望通过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 结果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接受方式、兴趣爱好, 自然不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利用CAI技术来辅助教学的目的, 主要是要通过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做到的影像、图片、案例、资料、试题等内容, 高效、直观地给学生带来生动的、真实的感受。在军事理论教学中, CAI课件的制作要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 影像资料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要有感召力, 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主线来挑选。影像资料要能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打动学生、震撼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其次, 图片的选择也要具有爱国主义针对性, 教师要精挑细选, 找出质量较高的、感染力强的、冲击力大的图片来展示给学生, 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理, 充分刺激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神经。最后, 文字资料的选择要有说服力, 案例要有代表性, 试题要突出重点, 切题合理, 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 以达到用文字熏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五、结论
军事理论课程感想 篇5
原有一句话:我不是人民解放军司令,我不是国家主席,那我有什么必要军训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呢?但自从上了军事课,我才发现我认知的错误,目光的短浅。下面就是我对它的深切感受。
军事理论课使我明白了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当前我国的国防现状。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回想古代,秦朝雄兵,挥师中原,统一中国,曾几何时,蒙古铁骑,驰骋于亚欧,曾几何时,郑和船队,扬帆南下,扬尽国威,也曾几何时,帝国主义国家踏入我们的国门,杀戮百姓,割地掠银,那是一段惨痛的历史,它让我们了解到了军事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有力的表现,更是中国一个个血性男儿应当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的永恒主题。军事理论中的重要的知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必备的,为国防建设出力,为它贡献自己的一分光一份热是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不能掩饰战争危险的存在,国际战略形势不容忽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大的国防作保障,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也需国防来维持。因此,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积极参加了军训,学习国防教育知识,时刻关心国家国际的关于军事的大事,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一支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强大的国防-------而尽微薄之力。
我们的人生经历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是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了很有必要的军事理论教育,这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的功能和作用,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祖国的国防建设,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努力学好军事理论知识并尽力应用于实践。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
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时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富强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我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我就有一种被保护的感觉,我感觉我太幸运啦。
从现实的兴趣经历到课堂上的熏陶,更让我理解了军事教育的意义。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对军事装备的好奇,抑或是对国家大事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关心,我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后来我就一直关心实事新闻,但最关心的总是军事方面的消息:我会经常购买一些诸如《世界军事》、《环球时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疯狂地学习军事方面的消息。后来学会了上网,每次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登陆一些军事网站,获取最新的军事动态,了解惊心动魄的军事消息了。有时候看到了好的文章,也会收藏起来。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现今人们对军事的感受,更让加深了我的献身国防的意识。艰难的进程。
军事理论课真正让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唤醒了我心中强烈的爱国热情。记得军训时教官讲抗美援朝的历史时,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每一张战势图见到中国红色箭头团团包围住敌人、歼灭敌人时,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对新中国老一辈领导人越加的敬佩,敬佩他们的才干敬佩他们的胆识,敬佩他们的智慧。的确在那个年代新中国刚刚开始,就面临着与各强国的对战,没有一种顽强的毅力怎么行。但单有毅力是不够的,要想在世界站住脚,让世界承认新中国,就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军事实力,这一点,我们的任一位领导人做的都很出色,由建造一个优良的军队到用信息武装部队再到现在使军队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浓缩了领导人的理念,从而就有从第一次开国“万国牌”武装力量的阅兵到现在中国能完全独立自主地创造自己的武器,并且其中不乏世界尖端水平。这的确让我感到自豪。严峻的现状。
其次,在课堂上我记得最清楚的话,就是要有民族忧患意识,这也是由现今形势所决定的,想美国大国姿态搞霸权主义,日本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对钓鱼岛紧握不放,还有东海油问题,南海上印尼、文莱、新加坡等国又占领着诸多小岛争着开采海下油田,西部印度,东突也存在很大压力„ 中国的周边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其中还潜藏
着很多的危险,而这些危险又是在我们经济发展的现在难以解决的。西方的军事水平的确超过我们,而欧洲的对华军事禁运使我国军事发展更不利,虽然我们有核武器,有些尖端技术,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与超级大国或一些老牌的军事强国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记得军训时教官列出了美国的对华战略,美国正在淡化我们刻苦的意识,同时保护并支持一切反华势力,他们将进攻中国瓦解中国的任务防到了我们以及后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一旦他们得逞,国家或许会断送在我们手中。这就使我想到上这节课是多么必要,一旦忧患意识深植脑中,那种与生俱来的紧迫感就会体现出来,我们又怎能不爱国呢? 自己的政策
我们国家从战争与和平的背景下转型到和平与发展的情况,一心奔小康,这就决定在此时期,我国主要是在发展经济,在这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用信息化武装军队,但我国主要任务还是使更多的人温饱,而不在军队武装力量,我们以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思想道德精髓,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反对战争,但是如果有人来侵犯我国利益我们也绝对不怕,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一刻也没有荒废国防的建设,因为它才是立国之本,因此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绝对不要轻视他国,同时也不要怕别人,我们要铭记我们的历史,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来共同维护我国乃至世界的和平。
军事理论教育是大学生军训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精神食粮。军事理论教育我了解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军队军事思想以及江泽民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增进我们对中国国防政策、国防力量与国防建设的了解,以及认识到军事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这些重要的知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必备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心系国防,为国防建设出力。世界目前虽然是和平的,但潜伏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国际战略形势不容忽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强大的国防作保障,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也需国防来维持。因此,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应积极参加了军事训练,也一定会大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一支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而尽微薄之力。相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强烈的爱国热忱在,祖国人民会安居乐业,统一大业必将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也将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54-03
新中国成立之后,军事理论教育教学就受到大学教育的重视,进入大学教育的课堂,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军事理论课成为大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高等学校在推进军事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着不容忽视并要引为重视的问题。改革、创新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是不断推进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一、高度重视和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军事理论教育
目前,对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普遍的做法是:大学生入学之初,安排一段时间,多则三周,少则两周,同大学生军事训练活动一起,开展军事理论教育。学校在设计和实施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存在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教育持续性缺乏等问题。甚至有些学校对军事理论教育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大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是造就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学校领导及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意义,在大学生的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及课程设计与安排上,做到设计和安排专业主干课的同时设计和安排军事理论课程,检查、考核、评估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及质量的同时检查、考核、评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及质量。
第一,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不只是大学生军训期间的事,而是要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要在整个大学教育中持续地进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活动。
第二,目前高校军事理论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而且专业化程度不足;由此不少担任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教师,照本宣科的多,对军事理论中的问题解释不清,对国内外的军事热点问题了解不多,说不明白。直接的结果是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以致影响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效果。要提高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实效,达到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的目的和目标,高校要加大军事理论教育方面的师资建设力度,特别是着力从多渠道解决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专业化问题。因此,高校要重视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逐步使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专业化,对从事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学习和训练。二是聘请部队的军事理论专家给学生讲授军事理论课,加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与部队的军事理论专家的学术交流。以活生生的军事实例、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促进高校军事理论教育发展。三是要解决高校领导及从事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教师,对军事理论课的不重视甚至敷衍的思想。学校领导要重视并及时解决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困难;从事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的教师要从国家安全出发,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满腔热情,精心地研究军事理论及其教育教学。
第三,学校要采用凝聚军事理论最新成果、适合高等教育的优秀教材。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军事技术、军事理论领域更是如此。目前,高校所采用的军事理论课教材,大多是落后于现代军事领域发展的。因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普通高校、军事院校、部队从事军事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编写反映军事技术、军事理论创新成果,适合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实际与需要的军事理论课教材。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把军事理论课程内容和国防教育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军事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国防教育是巩固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公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有人认为国防是部队的事,只与部队有关,与大学生无关。这是狭隘的国防观念,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其实,现代大学生,首先是国家的公民。其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征入伍,成为国防建设的主力军。无论是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要求,还是担负国防建设重任的要求,都需要接受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和掌握军事理论的相关知识。国防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的目标、宗旨是一致的,教育教学的内容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在实际地谋划和实施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把国防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受侵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防意识,激发学习军事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促进军事理论学习;以通过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军事理论,提高军事理论素养,了解保卫国家安全的现代军事技术,充分认识广大公民军事理论素养、国家拥有的现代军事技术实力,强有力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近年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育,提高了大学生对巩固国防、国家安全的认识,树立了为巩固国防、国家安全建功立业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踊跃应征入伍,这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育相结合的丰硕成果。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军事理论教育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国家指导包括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在内的大学教育的总体方针。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内容、过程、环节、方法、手段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教师是与学生、同事共同发展的个体;从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从职业专业化的角度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临床专家;从学校民主管理的角度看,教师是学校和班级民主管理的参与者。
在军事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效果如何与教师自身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息息相关。这实际地表明了军事理论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是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军事理论的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指引者。道理很简单,“学而知之”,教师理论水平再高,教学技巧再精湛,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任何理论知识,不会进入学生的脑海之中,成为其知识体系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在军事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线,更新军事理论教育理念。坚持这一理念,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受教育者,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教学。摒弃以往那种教师是先生,忽视学生状态的教师一言堂教教学。
四、改革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放—讲—评—想”相结合,学生“看—说—做—想”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放PPT、讲PPT上的内容、评述课程重点内容以及国内外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最新成果、引导和开发学生思考相结合。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要做到看PPT、课堂讨论、课堂实践即理论结合实际、主动思考相结合。这样,教师与学生相呼应,既以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克服了单纯的单向灌输的弊端。
(二)教师要采用情境形象教学法。教师应尽可能地采集军事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及现代军事技术的视频、音频资料,并运用到军事理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理论阐释与活生生的情景相融合,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从生动的形象中启发对理论的思考。实践表明,理论阐释与情境融洽,学生从情景中领会,在理论学习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要贯彻案例讨论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布置选题,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及时点评。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及学习的热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军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军事时事进行讨论分析,教师结合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和引导。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法。教师不要以老师的威严压制学生学习,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认同感,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注生理性思考;师生之间要平等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
(五)实践教学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任课教师要会同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组织,利用寒暑假或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深入军营、军民共建单位,过军事日,与部队官兵结队学习交流,体验部队生活,进行军事实践活动。驻地部队官兵要尽可能为大学生开展军事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五、更新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学手段
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以理论讲授和“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教学方法,采取的主要是以板书为主。为了提高军事理论的教学效果,应更新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学手段,尤其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体现在教学手段更新上就是要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录像教学、计算机作图、现场测绘指导、现场读图与应用指导等手段。军事理论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网络学习辅导与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及网络辅助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任课教师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实物与视图之间的关系,帮助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军事理论教学手段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六、建立健全军事理论教育的管理与督查制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在推进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制度最灵、最有效,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促进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军事理论教育管理制度,核心是把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课列入校长、教学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的制度,同研究、部署专业课一样研究、部署军事理论的教育教学的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实施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5页)的检查和督查制度,对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敷衍了事或走过场的学校及领导,要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制度,为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活动的提供保障。四是建立健全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在事理论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要做到三个重要转变:一是实现军事理论课教学环节的转变。从外在纪律的控制到内在情感的共鸣,从形式的刻板约束到内容的强烈吸引,从课内时空的局限到课外丰富的实践。二是实现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从权威者训导者到良师益友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教学从传授型到引导型。三是实现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转变:从归纳型向演绎型转变,从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转变,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这些转变是提高军事理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基本依据。
综上所述,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之一,这一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和专家的深入探索与研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竭国全,耿银贵.当前军事理论教学简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仇瑞利,张艳.积极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法的继承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上旬),2007(12)
[3]张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初探[J].科技信息,2009(34)
[4]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上海大学,2011
[5]杨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李瑾,成岩龙.论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5)
[7]闫忠林,徐宇春,初阔林.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拓展探析——以部分院校国防教育的成功检验为例[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作者简介】张宇斐(1982-),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文学研究。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7
一、地方高校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的意义
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是地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熟悉战争谋略, 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 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 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 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 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 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 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加强其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 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二、地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地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要立足实际, 坚持普及与应用相结合。具体来说, 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
1.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军事理论教育的主线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 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加大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力度, 使学生在接受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操和奉献主义。
2. 突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科技战争三个重点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较强的军事知识课程, 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理论知识教育, 要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类, 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科技战争三个方面的教育, 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 认识战争规律, 预知未来战争的特点。
3. 要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军事理论课教学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原则, 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 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 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 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要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 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 以军人的高尚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
三、地方高校开设军事技能课程的主要形式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地方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要内外结合、虚实结合、主辅结合, 以改善军事技能培训的效果。
1. 内外结合
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 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 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 增强组织纪律性, 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 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2. 虚实结合
要提高军事技能训练的质量, 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 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 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又要借助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武器装备时, 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 组织参观军队院校, 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主辅结合
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 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 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作出必要的限定, 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四、建立地方高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有序有效开展的机制
一些地方高校对开展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教育不够重视, 没有从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需要的高度去认识, 没有从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需要的角度去落实, 有“图形式”和“走过场”的现象, 机制不完善, 效果不显著。对此, 地方高校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在措施上完善起来。
1. 建立教育联系机制
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 (人武部) 、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工会、团委等部门以及各院 (系、部) 纳入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 形成“以保卫部 (人武部) 和教务处为主, 各院 (系、部) 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2.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 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 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 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 并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 国防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对待, 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 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3. 建立日常教育机制
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 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 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 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走进军营, 了解部队生活, 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 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宣传, 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 重点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综合素质, 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将之提高到国家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高度;措施上加以完善, 采取内外结合、虚实结合、主辅结合的方法;建立教育联系、监督约束和日常教育机制, 这样才能使地方高校军事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8
1. 单位的国防教育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积极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 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军民融合,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驻军部队、军事院校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当地的国防教育, 配合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帮助提供必要的人才、场地、物资器材等保障。可见, 与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是军事单位的一项使命。
2. 单位的深厚资源。
军事单位具有以下几项普通高校没有的资源, 一是军事理论资源。军事单位对军队的历史、世界近现代战争史、战略理论、党的治军思想、军队发展、军队人才培养、军事技能、军事训练等, 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与反思中提炼了深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二是军事人才资源。经过近百年的建设, 军队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理论人才和军事技能人才, 这些人才分散在各个军事单位, 这些军事人才有能力承担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任务。
3. 单校军事课程教学资源匮乏。
《教育部发布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强调, 要进一步推进国防教育, 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 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普通高校部队转业人员有, 大多是士兵转业, 具有较强军事理论的人员较少, 而这些具有较强军事理论的人员能上讲台的同样很少, 特别是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全面铺开的当前, 迅速培养大批军事理论课教师难度很大。
4. 军人授课效果会更好。
普通高校学生大多有“军人情结”, 很多学生的祖辈或父辈曾经是军人, 从小就听祖辈或父辈讲军营的故事和英雄的事迹, 一身戎装帅气遥不可及又让他们魂牵梦绕, 军人讲台上一站, 就有一种威严, 相比, 高校老师就“平凡”些许, 因此, 现役军人授课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单位与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 军人时间有限。
虽然现役军人都有开展国防教育使命的使命, 但, 相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需求量, 军事理论基础的现役军人多是军官, 他们本身的工作事务缠身, 因此, 能抽出的时间来讲授军事理论课的现役军人就更少。
2. 军人的条理性可能有所欠缺。
虽然能讲授军事理论课的现役军人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深厚的理论水平, 但毕竟很少为师范专业毕业, 他们没有接受授课技巧的专业知识, 也缺乏授课的经验。
3. 时间的安排难度增大。
由于现役军人具有铁一般的纪律, 还可能随时备战或进入装备状态, 学校已经安排好的授课时间可能会经常性的打乱, 重新安排后可能再次更换时间, 学校最讲究教学安排, 重新安排会造成教学安排的一定混乱, 要求邀请现役军人授课的高校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单位与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的途径
1. 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
在共建过程中,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要与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一起讨论教学内容, 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时安排等细化到每一个学时, 尽可能的制定符合有关文件精神的教学大纲, 讨论的过程, 即可以提高高校教师军事理论水平, 又有助于现役军人把握授课规律。
2. 积极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
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共建的过程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 要让尽可能多的授课老师参与制定教学大纲, 把制定大纲的过程当做理论培训, 让他们与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充分接触、讨论。在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授课时, 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教师听课, 学习军事理论基础。高校老师要放下架子, 虚心学习, 同时, 高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 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军营切身体验、感受, 培养气质。
3. 研发具有特色的军事理论课校本教材。
为高校教师和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创造条件, 在时机成熟时组织开发具有特色的军事理论课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 要具备结构合理、内容完备、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课学习的特点, 要将国防教育的实践经验、当今国内外国防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起来研究开发, 校本教材还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系统与重点、讲授与自学等的结合, 注重提高军事理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可读性, 遵循教师精讲有据、学生自学可循的原则。
4. 内容检查促进教学内容规范。
考虑到普通高校教师的军事理论水平和现役军人的授课经验, 课前, 授课人员要认真备课, 准备讲义, 避免“跑题”, 相关部门要同时组织相关专家检查教学内容, 包括理论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政治倾向等, 确保准备充分、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立场正确等, 提高授课效果。
5. 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
为了广大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队的发展, 了解人民军队的历史, 了解国外军队的现状, 也就是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 军事理论课很有必要。只有深入了解军情才能了解国情, 青年学生才会更加爱国, 才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因此, 军事理论课可以引入军事纪录片、近代战争片、微课、网络教学等授课形式, 在学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让青年学生学有所“循”、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从而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 常怀忧国之心, 恪尽兴国之责, 提高爱国情怀。
摘要: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普通高校青年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 激发他们投身国防的热情, 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摸索和起步阶段, 普通高校教学资源匮乏, 而军事单位拥有强大的军事教学资源和深厚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基础, 军事单位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 本身就是军事单位在和平年代的国防教育使命。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共建时期的资源, 迅速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军事单位,普通高校,军事课程教学,共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 2011.7.29.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探索 篇9
关键词:统一思想,师资建设,教学评价
重视国防教育在高校里开展军事理论课程对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 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教学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 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效果比较显著。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问题存在。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尚未开设军事理论课程, 师资队伍没有健全, 教学经费投入少, 考核体系不够合理等等。因此高校军事理论作为一门学科, 它的课程建设的是否科学也是落实该门学科的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 要搞好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工作, 必须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 健全教育体制, 在军事理论课程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实现创新。
1. 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意义
现在很多院校, 认识不到军事理论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主要反映在一些院校特别是个别院校领导从本位主义出发, 认为自己学校毕业生将来不会从事国防方面的工作, 因此没有必要建立军事课程;有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无非在新生入学安排一两个讲座敷衍上级部门检查等。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因此课程建设不够完善也就不足为奇了。军事理论课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的思想觉悟, 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 在和平时期, 国防教育最终目的不仅是国防建设本身, 它还是可以化作一种精神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 使其更加发奋学习, 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因此, 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加强认识, 上级军政机关和省级教育领导部门, 加强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 纠正当前普通高校教职员工, 特别是学校领导干部对开设军事课程认识模糊的错误思想。在课程建设经费方面投入要有保障, 配套设施要给予完善, 这些是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完善军事理论课教学机构是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2.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中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由学校配备的专职军事教师、聘任的兼职军事教师和军队派遣的军官共同承担”。借助军事院校教师资源力量, 创建一个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教学模式和建设模式是当前国防教育的一个基本思路, 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军事院校在军事领域的学术方面无疑是有很大优势的, 地方院校的老师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因此, 军事院校与地方院校可以互派骨干教师提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一些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 达到双方互利, 共同发展。
3. 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
目前市面的军事理论方面的教材可说比比皆是, 有些教材内容雷同, 有的军事教材, 可说质量较差, 所以在教材编写时应该注意, 教育部、总参、总政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管理部门应该及时的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提出军事理论教材的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内容的选择上要合理安排、精心挑选, 充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军事理论的教材不是一劳永逸的, 随着新的军事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 新武器的不断研发, 世界格局不断变化, 军事理论教材的内容要做到及时的更新, 多多吸收最前沿的军事知识, 同时淘汰那些不适合形势发展的内容。只有适时更新教材, 才能让师生最快了解最前沿的知识, 实现其教育功能。
《高等院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军事学的方方面面, 军事学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内容宽泛, 涉及面广。要使军事理论的教学内容深入人心, 必须要有好的、丰富的讲授形式相配合。单凭课上的36学时很难使学生完全消化理解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因此,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要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利用网络、多媒体的现代工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组织学生到军事院校、部队参观和交流, 增加对先进武器和我军发展的了解, 树立他们对国防的信心, 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
4.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 不仅能够测试出学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情况, 军事课相关知识、, 也是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环节, 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的过程, 检查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为此军事理论课考试应当根据其教学目的所提出的要求来组织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形式, 并通过考试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军事理论课程试题库, 学生考试成绩遵循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原则、试卷类型依据主观题与客观题型相结合的原则、课堂讲授依据大班小班和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原则, 军事理论课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 同时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综上所述, 要加强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坚持法制办学, 保证军事课能够顺利走进高校课堂, 其次国家在政策上, 特别是在人、财、物方面给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一定的支持以保证军事理论课良性发展。我们期待早日步入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法制化、教学形式正规化、课堂教授课件化、考核方法多样化的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晨峰.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程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 (1) .
[2]陈世利.对提高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6 (31) .
[3]季玲.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研究[D].东南大学, 2009.
[4]周善标.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研究[D].东南大学, 2007.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10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意义的过程, 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结果、学习方法, 而且还是了解世界的方式。这一理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知识、学生和教学, 给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
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 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 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在具体问题中, 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根据这种观点, 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较为可靠的假设, 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因为经过筛选与提炼的知识不可能把现实具体而复杂的背景涵盖进去。
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 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知识的呈现者, 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 彼此做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 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在学习者共同体中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军事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困境
军事基础理论课程是军事院校的主干课程, 课程开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军官的素质, 即军官专业化的水平。但军事院校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1. 教员教学观念落后, 忽视学员学习的主体性
目前, 许多教员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念, 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便于教员组织、监控和管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便于师生面对面的认知交流, 因而有利于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的传授, 但由于课堂完全由教员来主导和控制, 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视, 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 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学习能力、创造精神的培养受到限制, 导致学员无法利用已有的经验去建构军事理论与实践知识。
2. 学员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一些学员缺乏对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理解, 因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学习动力不足。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 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学习目标不是从外部由他人制定的, 而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 由学习者自己制定的。如果学员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学员应在教员的帮助下, 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 很多教员没有意识到指导学员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导致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3. 课程体系僵化陈旧, 缺乏生成性
建构在知识客观主义基础上的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课程体系陈旧僵化, 过分强调间接经验的学习和掌握。课程的设置是封闭式的, 缺少发散性和开放性, 并且过分注重基本理论的介绍, 把知识看成是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 忽视知识的生成性, 因而使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缺乏启发性、可读性, 没有生长点, 没有提供多种学习可能性供学员选择, 因而无法激发学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4. 教学过程情境缺失, 教育资源单一
目前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学员是在情境缺失的状况下学习, 他们没有更多的对战争环境、军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军事实践的了解, 缺少实践机会, 学习过程中缺乏“认知冲突”, 只能是机械记忆书本上的理论, 而无法进行知识建构。学员如果能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 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 就会对军事基础理论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探究的动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首先要使学员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给予学员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学员不仅应确定所要学的问题, 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员应该刺激学员的思维, 使他们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 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 但学员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 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因而,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员学习的目标相符合。我们可以从学员那里获得问题, 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员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员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结合军事理论或实践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建构主义认为,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因此, 结合学员的兴趣让他们选择当代社会中的军事问题进行探究, 才会有利于他们军事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积极建构。
再次, 教员应成为学员学习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而不是单纯的教授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主体理念发生变化, 即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建构主义注重知识的生成性, 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 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 教员就应当特别注意引导学员通过交流, 自己来解决军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军事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范式
目前,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模式、认知学徒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模式、随机访取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模式等。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 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 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种教学要求创设有趣的、真实的情境以鼓励学习者积极地进行知识建构。学徒式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这种置于真实情境中的任务, 提供了学习的有组织的和统一的作用和目的。“认知学徒制”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随机访取教学使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是随机访取教学。
这些模式都强调教学的情境性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 目前比较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学员质疑、调查、实践和参与, 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 让学员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性教学主要是以问题为载体设计实施, 注重知识的生成性, 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研究性教学在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注重情境性和实践性, 较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这种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员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 强调学员在意义建构中的主动性, 因而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改变学员被动学习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 1999 (9)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 1999 (9)
[2]苏华.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 (6) [2]苏华.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 (6)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篇11
1 军事理论教学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军事理论教学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纪委经过相关会议以及讨论, 在批转总政治部、总参谋部的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党委以及军区, 必须加强人民群众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教育。”八十年代中旬, 国务院、中央纪委在《关于尊重、爱护军队, 积极支持军队改革以及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必须想人民群众进行实际的国防教育, 提高国防教育观念。”然后, 国家教委、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针对青年军事训练大纲和国防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21世纪公民必备科学知识中指出:“军事理论知识是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各种知识、科学技术相互渗透、融合, 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单一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向复合型人才过度。新形势下, 军事理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必须加强军事理论知识教育, 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打破传统专业学习思维模式, 开拓学生知识面, 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思想全面发展。在军事理论教学中, 不仅要扩宽学生知识领域, 为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同时, 也是推广国防战线, 增强国防事业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
1.2 军事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的相继颁布, 2002年, 总参谋部、教育部以及总政治部根据相关法律重新定制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作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军训的基本依据。经历了从无到有, 简单到规范的历程, 由于各方面因素, 教学成果不太理想。
目前, 由于高等学校“重专业教育, 轻德育”观念, 让很多高校对军事理论课程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没有相应的教学体系和编制, 导致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同时, 教师队伍建设速度落后, 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缺乏综合素质高并且稳定的教师队伍, 导致课程内部发展凌乱, 不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师队伍, 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配套设施落后, 缺乏相应的教学经费;从而, 让监督、教学指导以及评价体制不能健康、完善的发展。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 不再枯燥乏味、现学现忘、琐碎呆板, 它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的各种知识吸取。主要有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两种类型, 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经验学习一般以学生经验成长为核心, 把学生兴趣、愿望以及机会有机的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发的主动进行学习, 它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是一种经验融合的学习, 它是个体态度、行为、个性在选择方式上进行的巨大的变动;主要表现为:情感投入、个人认知、自主开发、全面发展和自我评估等, 从而对学习者产生作用。认知学习由于学生自己和个人无关, 因此, 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观的基础上, 因此, 在教学中不仅要促进课程计划、专业知识、教学技巧、试听辅导材料以及演示讲解等, 还必须增强“学习者”和“促进者”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增强学生表现自我的真实真诚能力;尊重接纳、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和情感;对学生进行移情性理解, 了解学生的内在反映和学习过程。从而, 充分发挥老师在学习中的促进、协作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成为学习主体。
2.2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它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对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复杂经验进行相应的研究。它是在自然人性的基础上, 以增强体质和维特的方式发展自我, 根据基本需要人体潜能进行自我决定。它是人格成熟、发展的驱动力, 在自由、安全, 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中, 保障人体潜能实现。
3 人本主义理念在高效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探讨
军事理论教学是内容丰富的心理成长, 通过军事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更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将具体的唯物主义和战争进行分析, 通过具体的了解、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也必须运用人本主义相关的理论进行教学目标铺垫。
3.1 真情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第一堂课, 将老师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和联系方式告诉学生, 增强师生感情, 缩小师生距离, 用真诚的语言对各阶段学生进行对应分析;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发展形势、就业形势的理性分析, 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通过巧设“步白”以及相关事例, 增强学生荣辱观, 让学生明确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 关注学生态度和情感, 了解学习过程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 根据具体信息查阅,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 锻炼学生对文献的检索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 接纳学生相关人士, 对有异议的观念及时进行跟正和表扬。其次, 通过问卷、访谈等非正式场合闲聊, 掌握学生学习过程, 通过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的探讨, 进行相应的必要推广, 完善学生素质教育成长。
4 结束语
基于人本主义的高效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状况, 利用师生关系, 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计划,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为未来军事理论研究提供良好的保障。
摘要:随着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 人本主义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本文结合我国基于人本主义的高效军事理论课程教学,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人本主义,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明明.浅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 (17) [1]王明明.浅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 (17)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推荐阅读:
大学军事理论06-25
南通大学军事理论作业07-02
大学军事理论期末论文09-13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10-10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内容05-18
西北工业大学军事理论08-10
大学生军事理论试题08-29
重庆大学军事理论题库10-18
大学考试军事理论重点总结11-28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