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学作用

2024-10-20

军事理论教学作用(精选7篇)

军事理论教学作用 篇1

近年来, 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以学生军事教育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使军事课这门学科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 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在我国, 军训既是德育为纲这一理念的必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定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入学“第一课”必须进行军训, 这是《宪法》、《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所规定的内容。《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 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新的兵役制度也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文件, 强调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 列入教学计划, 并要求“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 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一、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都会遇到安全和发展问题, 为了保证安全和发展, 国家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更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国防人才。当前,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但“和平和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和平时期, 人们的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 国防观念容易淡化, 因此, 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 使全体国民增强国防概念, 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 提高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自觉性, 是巩固和加强国防,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二、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在现代战争中, 人的因素仍然是四第一位的, 它不仅包括人的勇敢、觉悟和牺牲精神, 还包括人对科学文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 接受能力强, 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 挑选一部分专业对口, 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大学生, 在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 就可服军官预备役, 或充实到部队去弥补我军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我军自1983年以来, 从地方院校选拔培养一大批大学生, 已经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 国家自2002年, 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 启动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三、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好形式

当代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 接受事物能力强, 思维敏捷, 积极进取。他们中绝大多数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意识, 但是, 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缺乏艰苦锻炼和社会实践, 他们知识知识面窄, 知识结构不完善, 鉴别是非能力差, 容易受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 国防教育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集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一身。因此, 对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热心于改革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秦风学习, 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的国防教育, 正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军事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侧重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军事教育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些学科知识, 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对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 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大学生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 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军训中, 在解放军教官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我们接受军事化的管理, 不论是紧张而有规律的军营生活, 还是艰苦而又严格的技能训练, 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锤炼了我们的体能, 增强了我们的体质, 培养了我们顽强的作风。通过接受严格的三大条令的教育, 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中, 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这些都使我们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诸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有利于我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因此军训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堂。同时, 通过军训也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 使我们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 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

六、军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补充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军训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军训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目的, 加强大学生组织纪律性,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大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 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身心素质提升教育, 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

七、有利于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通过军事课程的学习, 可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 培养国防精神, 有利于做好大学生预征入伍工作。征集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 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提高兵员素质的重要举措。2001年, 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后的《征兵工作条例》第25条规定:依法可以换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 本人自愿应征并符合条件的, 可以批准服现役, 并保留学籍。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 吸引了全国高等学校的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步入军营, 是进入部队的新兵文化程度构成有了新的提高, 这是我国走科技强军的步骤之一, 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军事理论课师大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 他给与大学生的不仅是学分, 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只是体系的完备, 国防意识强化, 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 他对大学生人生价值有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4-5.

[2]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9 (2) :77-79.

军事理论教学的地方素材利用 篇2

在唐山地区及周边,有着丰富的国防素材。蜿蜒的长城,从赵武灵王时期到秦始皇,到宋辽夏金元明清,一直是重要的国防设施。沿着长城有着众多的口碍,传说着多少戍守,征战的边关战将,征战厮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壮以及所反映的经济建设、百姓生活与国防建设的矛盾;宋代文人掌兵以及各路家兵报国的事例;蒙古突破高墙,统治中原的兴衰;山海关吴三桂延纳清军;喜峰口大刀队抗击倭寇;潘家大院日寇的烧杀;高桥率队开辟无人区根据地;遵化有鲁家峪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兵工厂和报社。城区有大城山冀东抗日暴动纪念碑,山里有当年日本鬼子的暗堡;冀东烈士陵园后院的烈士墓和碑林。在周边地区,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天津的航母公园,等等。众多的地方军事教育素材引入课堂,不仅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同时使学生迅速融入第二故乡,融入这里的文化传承。一下是我利用地方素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参观访问、走访探微、追踪溯源、资料整理等方式。

参观访问:对于保护完好,有详实资料的纪念馆,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听取讲解,增进了解。对于现代军事设施,军事技术装备,主题公园,也可以采取参观访问的方式。

走访探微:针对年代久远的国防素材,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史料缺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走访当地的老人和权威人士,探寻事件记忆,作为比较长期的工作,专注研究。

追踪溯源:对于一些有争议或多版本说法的国防素材,查阅史料,县志,以及当事人后代,发掘其现实意义。

资料整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各种地方国防素材,师生应该做必要的资料整理,分门归类,以历史的线索,进行整理,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既使学生有所收获,更让他们融入其中,增强责任感,充实新的学习生活,学会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自觉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让地方素材既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又服务地方,传播地方

仅举两例:

(1)位于唐山市迁西县的景忠山,是一处典型的集国防、文化、经济、政治为一体的好素材。景忠山位于长城脚下,明朝将领戚继光曾经驻扎此地,在这里有著名的屯兵重镇三屯营,被称作“蓟镇之枢”,是由山海关入关进京的重要枢纽之地,也是扼守长城喜峰口、冷口的重镇。由于驻扎时间较长,在景忠山修建了庙宇,后来清康熙到乾隆皇帝不断修缮,似的景忠山成了一处著名的佛道合一的必修休闲胜地,还发展起了庙会,现在成了一处著名了旅游景点。闻名遐迩的特产棋子烧饼,据说是当年戚家军的干粮,抗饿不易变质,后经人改良,美味无比,成了这里的特色食品,享誉全国,是赠送亲友的首选礼品。

(2)长城脚下的喜峰口大刀园,始建者张大胡子,改革开放之初,卖板栗有了些积蓄,他常常有感于小时候老人讲述宋哲元将军率部与鬼子拼刺刀的壮举,决意筹建大刀园。积蓄很快用光了,挣点钱,扩建一点,直到感动了政府,感动了海内外爱国志士,终于建成了相当规模的纪念园,每次有人来参观,他都亲自讲解,七十多岁,爬山的脚步依然稳健,他愿意永远做大刀园的解说员。半山腰上,大刀的雕塑寒光凛凛,刀柄红绸飘舞,如胜利的旗帜,又如同烈士的鲜血。脚下的热土,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换回来的。每一次参观回来,学生们无不对那些将士肃然起敬,也都为守护大刀园的张大胡子肃然起敬,更为他给自己板栗注册的胡子商标点赞。嘹亮的大刀进行曲,响彻山谷,是新一届的大学生对英灵的告慰,也是他们捍卫祖国尊严的宣誓。

以上两例素材,无不紧密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动地诠释了社会生活多方面与军事国防的关系。这样的军事理论教学,无疑是生动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地方素材进行军事理论教学,需要教师较全面地掌握地方国防素材,占有丰富的资料,做到灵活运用。随时掌握地方素材的新变化,加强学校与地方的交流,整理不完善素材,推进素材的规范化,为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做更多的理论支持。

军事理论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如何在较少的时间里,既完成教材和大纲的教学任务,又充分结合地方素材,丰富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合理平衡和选择,做好安排。

军事理论教学作用 篇3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爱国主义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 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之中, 是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情感和骄傲。古往今来, 诸多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献出了秦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 他们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和爱国精神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前进, 生生不息[1]。在中国不断强大和崛起的今天, 爱国主义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更需要积极发扬这一主旋律。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 是国家未来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 因此各高校应该尤其注重培养和增进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前, 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 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各高校现在几乎都把军事理论课程定位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可见军事理论课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强调了军事理论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意识, 增强国防观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

二、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重要地位

中国高校的爱国主义培养和国防教育历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依法治教、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军事理论素养;提高学校国防教育组织领导能力;推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发展。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民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从而极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国防意识的重要观点。近年来, 随着《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1]48号) 等法律和文件的陆续出台, 军事理论课在高校逐渐进入了法制轨道化进程, 使各高校和当代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程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中的重要作用[4]。

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通过军事理论课程来实施, 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5]。爱国主义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民族素养, 这样, 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才能以国家兴衰为己任, 才能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所牵挂和担忧。具有忧患意识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心系国家安危, 才能自觉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 才能逐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才能最终培养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事实上, 通过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军事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的国家意识, 大学生在国防意识中表现出的对国家利益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7]。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激发大学生的国家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 国防教育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变化, 没有国防意识, 就没有国家利益意识;没有国防教育, 就不能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观念。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缺失

尽管很多当代大学生目前都意识到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教育在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方面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还有一些不解和不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第一,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 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时代或者物资匮乏的年代, 随着国家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很多大学生不能感受到进行国防教育的实际作用, 因此不能做到居安思危, 进而认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 尽管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 但是军事理论课程大多不受重视;而且军事训练课程时间太短, 军事训练实践机会太少, 有的高校仅仅持续两三天, 从而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国防教育的实际意义, 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第三,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 大学生考虑问题都比较现实, 生活中更加重视个人感受、自我利益、物质享受等,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养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从而忽视了国家利益, 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这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尤其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 要努力转变大学生的这些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第四, 在全球化的今天, 国界意识可能越来越淡薄, 一些大学生丧失了国防意识、认识不到国家安全问题, 在生活中崇洋媚外、金钱至上, 生活中没有原则, 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 完全丧失了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用军事理论课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解决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缺失的问题, 同时为有效地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国防教育成果、增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方法和实践活动。

(一) 教师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投入

一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和主导者, 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在教学中充分流露出来, 学生会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时刻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 要时刻牢记自己崇高的爱国主义使命和责任, 并做到在教学中和生活中持之以恒, 以身作则[1]。另一方面, 教师在投入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 还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打动学生, 以达到既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二)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理念上, 军事理论教学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军事理论课堂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另外, 教师还要在教学理念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在学校里主要讲授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 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到部队或军校参观, 用最直观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军事和国防的感性认识, 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和技术, 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教师要紧贴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状态, 综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分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7]。以军事理论课程CAI的设计与应用为例: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 简称CAI, 是指教师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与学生研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高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十分普遍, 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对于军事理论教学而言, 教师更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直观和生动的演示。曾经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 希望通过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 结果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接受方式、兴趣爱好, 自然不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利用CAI技术来辅助教学的目的, 主要是要通过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做到的影像、图片、案例、资料、试题等内容, 高效、直观地给学生带来生动的、真实的感受。在军事理论教学中, CAI课件的制作要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 影像资料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要有感召力, 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主线来挑选。影像资料要能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打动学生、震撼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其次, 图片的选择也要具有爱国主义针对性, 教师要精挑细选, 找出质量较高的、感染力强的、冲击力大的图片来展示给学生, 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理, 充分刺激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神经。最后, 文字资料的选择要有说服力, 案例要有代表性, 试题要突出重点, 切题合理, 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 以达到用文字熏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五、结论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篇4

【关键词】军事理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而言,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在于保持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则是为了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两者的有机统一,是我们推进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军事理论课程教材随之出版和使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非常必要。教学内容方面,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层出不穷,军事理论变革的思想也不断深入,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来更新教材;其次,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原有的教材结构中不适应教学需要的部分也会凸显出来,对原有章节结构体系和知识比重进行调整,也非常重要。最后,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国际热点问题不断出现,也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此外,军事理论教学人员参差不齐,兼职教师较多,对于军事理论知识并非都完全理解,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师资上好理论课也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话题。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施行“专题式讲座教学”,让每位教师专门讲授一个专题,多位教师交叉给全体学生上课,这样也能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理论水平,达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同时,邀请军事理论专家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其教学和科研水平。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非常重要。军事理论课程一般采取的是大班集中上课的形式,人数多,课时少,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关键。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增强师生互动,试行研讨式教学法等,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强。如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仍然延续过去的方法,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统一?关键在于通过教学实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教学实践是联系两者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知道问题所在。但实践后的思考与总结,则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对教学内容的修改方面,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完善与更新。

二、更新教材知识体系,保证教学内容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要求教学内容质的提升,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同样如此。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基础编写的,该教材于2008年出版。 作为一本军事理论课程的教材,改书的出版意义还是比较大的。首先,该教材知识结构完整,内容全面丰富。如军事理论篇部分,不仅有基础理论,还有相关国际战略以及新军事技术的内容。

但是,该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军事思想部分,过于偏重对新中国领导人军队建设思想的描述,事实上,这些内容在相关的两课中已有相当篇幅的描述,可以合并到一节,而对当代军事理论关注的前沿军事思想,战略思想却鲜有介绍。虽然,军事理论课程也有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和意义,但两者在内容上还是各有偏重的。其次,本书对战略环境的描述缺乏新意,特别是对于国际战略环境的论述,没有体现出当代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而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描述的内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特点就是,对历史描述过多,而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则显得薄弱。第三,对基础理论描述过多,而实例论述过少,虽然本书是理论教材,但还是可以引用一些军事案例,这样既可以作为理论的补充,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以此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因此,可以从两方面来改进教材体系。一方面适当增加军事知识,如国外军事思想与当代国际军事理论前沿,以及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和各时期战略思想家的论述。二是处理好基础理论部分内容上的更新,如对国际战略形势以及军事科技的论述显然要与时俱进,而对相关的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军事和军队建设思想,则可以缩小篇幅,合并章节来论述, 这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方面。

当然,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也并不意味着每年都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修改一次教材,而是根据使用的效果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原有的知识体系更为科学合理。因此,三五年对教材进行一次修订是可行的。同时,每年根据使用的情况,对本书的课程教学PPT进行一次修订和调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节省相应的成本,也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同时还能增进教学人员之间的交流,一举多得。

三、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于学习,一般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学习还有一项,即兴趣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既是学习的类型,也是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对于军事理论课程而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学习同处于重要位置,前面所讲的更新教材体系,改进教学内容质量就是针对知识学习而言,因此,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学习知识的重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地位不重要。就笔者的理解,能力的学习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的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获得与培养;其次是思维能力,即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获得与培养;再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获得与培养。

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思考问题,同时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的。而连接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格式塔学派的观点: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因此,格式塔学习理论情调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军事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

首先,充分和综合运用PPT讲述、播放视频、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尝试引入研讨式教学法。一般而言,授课者习惯使用的是前两种教学方法,在军事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讲述和观看视频为主,这既符合本课程的特点,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应了解,课堂教学时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良好有效的互动之下,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当然,由于军事理论课程采用的是大教室合班上课,不可能展开全面的讨论,但适当的课堂讨论时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在这里引入研讨式教学法也可以作为一种尝试,所谓的研讨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即研究、讨论式教学,它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而是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从该教学法设计者最初的思路,我们不难发现其用意。虽然研讨式教学法主要使用于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而且适用的是小班教学,但部分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还是可能实现的。 比如,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预习教材内容,让部分学生根据授课教师的要求讲述部分知识,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评价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教学效果,这与格式塔教学法的要求和目的也是基本吻合的。

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授课方面,可以采用专题式讲座,由各主讲教师负责讲述某一专题,再轮流在各班授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原因在于,军事理论课程有较强的专业性,他要求主讲教师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国际关系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在学科背景上,要求具有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这显然是目前难以做到的。但采用专题授课的形式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具有国际关系知识背景的老师可以专题讲述《国际战略环境》这一专题,而党史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可以讲述《军事思想》这一专题等,当然,还可以根据主讲教师的兴趣来合理安排。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才华,又能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在授课方面,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军训工作的一部分,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结合是可行的。比如在白天进行军事训练之余,可组织学生晚上参观各种展览馆,组织进行相关的讨论、辩论赛等等。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白天高强度军事训练的一种休息和放松,这也将受到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课外的实践还不仅仅如此,比如学生组织一些相关的国防教育的社团,主题活动等等,由军事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达到了深化学习,也达到了扩大影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效果。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军训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是入学的第一堂课,对于大学生此后四年的学习意义重大。同时,它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重视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并且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和改革应该是两方面同时进行,既有对知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也有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两者统一才是最有效的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荣、龙显清主编:《新编军事理论教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龙湘攸:《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3.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评估 篇5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评估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 很多普通高校将军事理论课程作为了在校学生的必修课, 随着《大纲》的进一步修订, 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 这也引发了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改革, 对于改革的效果, 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评估才能做出直观准确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估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反馈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 对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效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评估与课堂教学实现一体化, 能够极大的促进军事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针对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特点, 提出几种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评估方法, 并分析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

一、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时, 应该包含两方面的评估内容, 即:对教师的教的活动的评估以及对学生学的活动的评估, 而教学评估工作中, 实施评估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主体, 被评估的对象作为客体。课堂的教学目标是统领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 它是指教师采用合适的教材, 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及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应该具备足够的能力及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相比较而言, 课堂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 课堂教学评价的客体应该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材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 课堂教学评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同行教师、教师本人以及教学管理者, 对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时, 评估的主体应该由以上的各主体共同组成, 这些主体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各个角度的全方位的评价, 每一种评价都能够很好的反映出课堂的真实状态。

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评估方法

1、以考试结果为依据的宏观上的评估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基础性的必修课程, 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军事常识, 开拓学生的军事视野, 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 属于一种思想教育类的课程,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考试的结果来进行评价, 这是一种非典型的评估研究方法, 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试难度的设置, 不能设置的题目过于简单, 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学习的成果, 考试中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客观性的题目可以直接从教材中选取, 而对于论述题、辨析题等主观性的题目是要进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 不应该在教材中直接寻找答案, 课堂教学的教学成果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 仅仅以考试结果评估并不能全面的体现教学成果, 需要结合其他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2、学生的互相评价

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互评, 以肯定及鼓励为主, 能够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评价方式的运用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合适的时机, 同时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 采用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很好优化课堂气氛, 能够成功的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及亲和力, 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学生之间的共性问题, 从而进行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这样的提问:某某同学对于刚才的问题的理解怎么样?同学的肯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3、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能够更详细、更全面的对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问卷调查可以分为学生问卷及教师问卷两种, 这里举例阐述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价所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 针对军事理论教学的特点, 提出以下几种调查问题: (1)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现代的教学方法中, 哪一种方法更能吸引学生?教学效果更好? (2) 怎么样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怎样才能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4) 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趣? (5)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6) 给学生提供的实例能否改善军事理论教学?

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时, 为了保证评价的真实性, 准确性, 防止学生为了“讨好”教师进行虚假的评价, 问卷调查可以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这样不仅简明易行, 还省时省力;学校的管理者在进行教师的课堂评价时, 可以针对课堂效果、课堂管理、课堂结构、课堂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

4、学生的课堂评价

学生的课堂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需要在一定的学习阶段来开始评价, 例如可以在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 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情况有一个很好的掌握, 通过学生的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总结工作中的不足, 从学生的直接反馈上, 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5、各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学生课堂评价的优点是教师可以直接的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缺点是教师从学生的主观反馈上来确定课堂的效果, 由于主观性太强, 不能准确的反应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进行问卷调查时, 容易出现学生为了“讨好”教师而故意提高评价的情况;学生的互评能够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 但在评价时, 有些学生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以考试结果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不能全面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 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就要注意几种方式的结合。

结束语

军事理论课程是高校的基础类课程, 在改革的过程中, 要知晓改革的成果, 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不管何种评价方法, 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估都要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进行直观准确的评估, 这样才有利于军事理论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秀琴.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评估[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 (18) .

军事理论教学作用 篇6

1. 单位的国防教育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积极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 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军民融合,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驻军部队、军事院校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当地的国防教育, 配合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帮助提供必要的人才、场地、物资器材等保障。可见, 与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是军事单位的一项使命。

2. 单位的深厚资源。

军事单位具有以下几项普通高校没有的资源, 一是军事理论资源。军事单位对军队的历史、世界近现代战争史、战略理论、党的治军思想、军队发展、军队人才培养、军事技能、军事训练等, 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与反思中提炼了深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二是军事人才资源。经过近百年的建设, 军队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理论人才和军事技能人才, 这些人才分散在各个军事单位, 这些军事人才有能力承担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任务。

3. 单校军事课程教学资源匮乏。

《教育部发布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强调, 要进一步推进国防教育, 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 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普通高校部队转业人员有, 大多是士兵转业, 具有较强军事理论的人员较少, 而这些具有较强军事理论的人员能上讲台的同样很少, 特别是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全面铺开的当前, 迅速培养大批军事理论课教师难度很大。

4. 军人授课效果会更好。

普通高校学生大多有“军人情结”, 很多学生的祖辈或父辈曾经是军人, 从小就听祖辈或父辈讲军营的故事和英雄的事迹, 一身戎装帅气遥不可及又让他们魂牵梦绕, 军人讲台上一站, 就有一种威严, 相比, 高校老师就“平凡”些许, 因此, 现役军人授课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单位与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 军人时间有限。

虽然现役军人都有开展国防教育使命的使命, 但, 相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需求量, 军事理论基础的现役军人多是军官, 他们本身的工作事务缠身, 因此, 能抽出的时间来讲授军事理论课的现役军人就更少。

2. 军人的条理性可能有所欠缺。

虽然能讲授军事理论课的现役军人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深厚的理论水平, 但毕竟很少为师范专业毕业, 他们没有接受授课技巧的专业知识, 也缺乏授课的经验。

3. 时间的安排难度增大。

由于现役军人具有铁一般的纪律, 还可能随时备战或进入装备状态, 学校已经安排好的授课时间可能会经常性的打乱, 重新安排后可能再次更换时间, 学校最讲究教学安排, 重新安排会造成教学安排的一定混乱, 要求邀请现役军人授课的高校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单位与普通高校共建军事课程教学的途径

1. 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

在共建过程中,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要与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一起讨论教学内容, 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时安排等细化到每一个学时, 尽可能的制定符合有关文件精神的教学大纲, 讨论的过程, 即可以提高高校教师军事理论水平, 又有助于现役军人把握授课规律。

2. 积极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

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共建的过程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 要让尽可能多的授课老师参与制定教学大纲, 把制定大纲的过程当做理论培训, 让他们与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充分接触、讨论。在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授课时, 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教师听课, 学习军事理论基础。高校老师要放下架子, 虚心学习, 同时, 高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 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军营切身体验、感受, 培养气质。

3. 研发具有特色的军事理论课校本教材。

为高校教师和军事理论课授课军人创造条件, 在时机成熟时组织开发具有特色的军事理论课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 要具备结构合理、内容完备、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课学习的特点, 要将国防教育的实践经验、当今国内外国防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起来研究开发, 校本教材还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系统与重点、讲授与自学等的结合, 注重提高军事理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可读性, 遵循教师精讲有据、学生自学可循的原则。

4. 内容检查促进教学内容规范。

考虑到普通高校教师的军事理论水平和现役军人的授课经验, 课前, 授课人员要认真备课, 准备讲义, 避免“跑题”, 相关部门要同时组织相关专家检查教学内容, 包括理论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政治倾向等, 确保准备充分、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立场正确等, 提高授课效果。

5. 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

为了广大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队的发展, 了解人民军队的历史, 了解国外军队的现状, 也就是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 军事理论课很有必要。只有深入了解军情才能了解国情, 青年学生才会更加爱国, 才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因此, 军事理论课可以引入军事纪录片、近代战争片、微课、网络教学等授课形式, 在学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让青年学生学有所“循”、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从而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 常怀忧国之心, 恪尽兴国之责, 提高爱国情怀。

摘要: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普通高校青年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 激发他们投身国防的热情, 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摸索和起步阶段, 普通高校教学资源匮乏, 而军事单位拥有强大的军事教学资源和深厚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基础, 军事单位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 本身就是军事单位在和平年代的国防教育使命。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共建时期的资源, 迅速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军事单位,普通高校,军事课程教学,共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 2011.7.29.

军事理论教学作用 篇7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措施

根据“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校大部分都先后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掌握国防知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军事理论教学还不能适应国家改革发展对国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方式方法,都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本文主要对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探索。

一、军事理论教学在普通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普通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从办学条件、办学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近年来,各高校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内部科学管理为重点的内涵发展上来,其核心是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意的高素质人才。改变高校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狭窄,适应能力差,知识更新难度大的现状。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一方面,拓宽知识面,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军事教学,将涉及到我国周边环境、文化习俗、科技状况,体现了文理渗透,多学科综合运用。

2、军事理论教学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主要有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项内容。其中,军事理论课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与学生课堂学习的长期习惯相吻合,易于学生接受。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依托高校良好的自身条件,既能集中组织又能穿插进行,方法、手段灵活多样。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2001]48号文件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暂不具备军事技能训练条件的普通高校,要先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将军事理论教育列为高校国防教育的首选内容。

3、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普通高校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途径

1997年,原国家教委和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向军队输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军建立依托地方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制度开始起步。为保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近十年来,国家、军队先后颁布十多个法规性文件。其中2001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把“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列为军官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进一步从法律上将这一制度确定下来。几年来,全军接收地方大学生毕业生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年度接收量占到军官当年新增的1/4。截至2005年5月,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有112所,在校国防生达3万多人,10余万学子携笔从戎。由此可见,普通高等学校不仅从理论上应承担培养军队所需人才的任务,在实践中也证明了普通高等学校是军队所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

二、当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不足

1、注重统一规划,缺乏分类指导

一方面,《教学大纲》十分具体地规定了军事理论课五项主要内容和各自教学目标,虽然有利于规范军事理论课教学,但不能满足事物的多样性要求,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采用统编“军事理论”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析和引导,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既不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难以把军事理论课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2、注重思想教育,缺乏理论创新

国防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因为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国家观念、国防意识就不可能产生。因此,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的。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已经较好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军事理论课教学目的,应当定位在国家安全观、军事理论与战争理论、军事高技术与战争形态等较高较深的层次上,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国防建设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并从这个层面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3、注重军事常识,缺乏科技含量

目前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比较侧重于军事基础理论和军事常识,这对于发挥高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的优势,培养国防后备力量人才是不相适应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江泽民同志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科技强军战略。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因应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增加科技含量,促进“高科技”与“高素质”的结合。

三、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深化国防教育领域的改革,从内容上、组织上、方式上适应发展的需要,是国防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和要求,针对存在的不足,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

1、从普遍性出发.完善共同理论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在年龄、思想、学历、经历等层次定位上是基本一致的。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也是十分明确和统一的。这是事物普遍性的反映。我军一直以来靠各种条例和法规制度管理部队,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是面向全军的最主要、最经常的管理依据,合称为“共同条令”。与此相似,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也可以而且应当有一种“共同理论”,高度集中,普遍适用。就当前而言,普通高校共同军事理论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现代国防基本理论。如现代国防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我国的国防政策与国防建设,综合国力与国家安全等。通过学习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大国防”意识,使其更好地树立国家利益观、综合安全观和现代国防观。

二是军事思想。如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军事思想研究,外军主要军事思想介绍等。使大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三是军事高技术与现代战争知识。如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技术对军事领域的深刻影响,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形成与发展等。使大学生了解高技术战争特点,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强军”的观念,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强化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四是国防形势。如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我国国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使大学生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增强“忧患”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

2、从特殊性出发。促进分类实施

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学科结构、办学特色各不相同,这是事物特殊性的反映。《国防教育法》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在共同理论的基础上,应当贯穿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分类组织实施。具体地讲,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专业学科教学相结合。国防教育过程的长期性特征,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既要集中训,更要经常抓。因此,在各专业学科教材中应当贯穿军事理论,在各专业学科教学实践中应关注国防教育。如法学类专业,可结合课程介绍战争法和相关军事法规;医学类专业,可介绍军事医学的发展;理工学科,可结合课程介绍现代兵器知识和原理;有条件的院校,可结合体育课开展“军体五项”训练,等等。在专业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讨论思考题;如何理解本课程知识在现代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与应用?通过讨论思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科技服务国防建设的能力。

二是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高校教育学分制改革,为学生按照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军事理论课程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将相同或相近专业军事院校的基础理论课程,有选择地纳入普通高校选修课系列,使学生在自主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国防思想,自觉成为强大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三是与国防科技的发展相结合。国防科技是国防建设的核心力量,国防科技的发展是国防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始终站在国防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3、从实效性出发,突出国家利益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指出:“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利益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综合斗争与较量的根本目标。国防建设是国家利益的内在需求。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从实效性出发,时刻突出国家利益。

一是全面了解“当面、背面”。要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从历史角度,从世界范围,了解掌握我国当面之敌和潜在隐患,搞好针对性教育。如全方位了解台湾军情,全面了解朝鲜半岛核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必胜信心,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周边国际环境,争强忧患意识。

二是善于抓住“热点、焦点”。要善于抓住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进程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搞好专题教育,如我国成功发射和回收“神舟”五号飞船,完成首次载人航天计划,对于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及时分析“动向、走向”。要及时捕捉和分析涉及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新动向、新走向,搞好现实教育。对现实动态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拓展国防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一篇:“9·11”事件下一篇: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