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

2024-05-15

军事理论课(共12篇)

军事理论课 篇1

军事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 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佳, 关键因素在于没有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学习军事理论、认识军事理论、研究军事理论的良好氛围, 没有让学生对军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 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做系统地阐述。

一学生缺乏军事兴趣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遇到下面的现象:学生身在课堂心却不知飞哪去了, 玩手机、交头接耳甚至把课堂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学生内心对军事理论课充满排斥, 教学效果较差。总结起来, 学生对军事不感兴趣的主要表现在对军事内容的认知极度匮乏:在他们的思想中就没有军事意识;没有军事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国家军事形势、国防知识、兵器知识等认知不清;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由于各方面原因, 很多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对军事活动没有兴趣:对一些课堂军事内容的讨论展示和课外军事小组活动从不参加。

1. 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我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儒家思想的仁政、和平思想, 又有充满激情力量和尚武精神的兵家思想。但自汉以后的历朝历代, 统治者倾力宣扬儒家思想, 读书致仕, 刻意忽略对人们尚武精神的培养。开科取士、八股文等将人们的思想牢牢束缚在儒家思想之中。兵、武被视为有害, 在社会上有重文抑武的倾向。

2. 学校对学生教育方面的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各高校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军事教育。国防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重视军事理论的教学;在教育方面存在集中短期教育倾向;在教学配备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等, 这些都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3. 和平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际事务中主张韬光养晦, 宣扬和平, 建设和谐世界。现代国防概念的外延已经深入到个人的思想、内心。如果国民心中没有国防概念, 国家怎么能安全, 国民的安全又怎么能得到保障呢?笔者认为, 国防概念在国民心中较为缺乏, 这就需要我们的顶层设计者统筹做出规划, 改变这种现象。

4. 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作为教育者应有的作用

教师学历结构等综合素质与教学要求差距较大, 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军事理论课教师“出身不正”, 自己本身就对军事缺乏热情, 教书授课也是应付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同时还不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课堂授课呆板、乏味、沉闷、死气沉沉, 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怎么能完成国家、社会、家庭赋予他们的使命呢?教师理论自学、科研能力较为欠缺, 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很少, 这种学历水平和学术状况与高校环境很不匹配, 难以适应高校的教学要求。

二营造浓厚氛围, 培养学生的军事兴趣

要努力营造学生懂军事、学军事、爱军事的浓厚氛围, 培养学生的军事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为普通高校的一名军事理论教师,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 能够为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1. 建议学校真正重视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

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军事素质,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人才, 也关乎着国家发展、前途命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思想、作为可以说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如果未来的主力军都缺乏健康的体魄、尚武精神的健全人格, 那么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堪忧。学校应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学的扶持力度, 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加大军事理论教学的投入, 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让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军事教育。以我校为例, 除了基本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机构设置、人员设置以外,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视对大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在每年的征兵环节, 学校领导亲自坐镇, 主持征兵工作, 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召开欢送大学生入伍仪式上, 学校书记亲自同每位大学生士官亲切交谈, 勉励他们在军营中开拓进取, 为校争光。同时向其他在校大学生进行征兵宣传, 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并给予大学生士官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专业选择上给予更多的优先选择权。这就在无形中宣传了爱国主义精神, 给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军事教育,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军事兴趣。

2. 建议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进行军事教育

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军事的兴趣, 我们都要认真地对待,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保持对大学生的军事教育。比如, 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场所, 建设军事学习园地;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九·一八”纪念日, 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教育, 强调军事上落后就要挨打, 激发他们为建设中国强大的军力而努力;在“雷锋庭院”,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雷锋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 激发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爱国热情;利用学习园地, 增加学生的军事知识储备, 全面提升学生的军事素质;在学校展览墙张贴各种军事图片, 展示我国最新的军事成果, 增强大学生建设国防的信心。军事教育只有多形式、无所不在,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对军事理论不再排斥,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要内外结合

军事理论课不仅需要有翔实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 同时更需要军事理论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 积累经验, 完善课堂设计, 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要选准切入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生动感:选准切入点在一堂课的开头尤为重要。因为一堂课能够成功与否, 与选好教学的切入点有很大关系。不管采取设问式、悬念式、启发式、还是导入式等, 目的都是为了打开大学生渴望追求军事理论知识的心扉, 激发兴趣, 进而产生急切往下听的感染力, 便于抓住大学生的兴奋点, 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穿插兴奋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节奏感: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持续地保持教学双方亢奋的情绪, 这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逻辑的严密性、观点的鲜明性外, 同样也需要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学语言有张有弛、娓娓叙来的运用以及配合多媒体的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会使教学更具有节奏感。所谓穿插兴奋点, 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 由教师控制实施的能够引起大学生兴奋或使之振奋的教学观点以及教学素材;激发共鸣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亲切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 振奋大学生的精神, 集中大学生的精力;拓展知识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时代感: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紧密跟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变化, 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力求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及相关学术前沿问题传播给大学生, 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 授课者在讲授军事理论内容时, 不仅要讲出其理论的厚重感, 同时也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 用新信息促动大学生的新思维;挖掘升华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使命感:教师通过对整堂课的演绎、归纳和总结, 用画龙点睛之语提领整堂课内容的教学观点或得到的启示, 对大学生提出要求与希望, 激发大学生的国防责任感与使命感, 使教师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统一, 情理交融为一体, 使学生们的情感及认识达到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对军事的兴趣。我们作为军事课教师, 要从小处入手, 见微知著,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填补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存在的缺憾, 逐步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热情,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洪胜.务本求实地搞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 (8)

[2]朴再玉、崔正浩.增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3 (44)

军事理论课 篇2

朱长峻

军事理论课论文

题目:中国怎样才能破除美国“亚太再平衡”围堵中

国战略?

课程名称军事理论

考查学期

/ 17 学年 第 2 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朱长峻

学号2016303010439 专业班级自动164 任课教师钟波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朱长峻

中国怎样才能破除美国“亚太再平衡”围堵中国战略?

2016级4班39号 朱长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到苏联-中国-美国的“大三角关系”,还有如今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的多极化世界,我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及政治联盟为了为维持美国在世界的“一超”地位,将中国视为一个遏制和敌视的对象。一方面美国不断对中国进行拉拢,另一方面不断在中国周边加紧建立所谓的“第三岛链”并不断挑起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以遏制我国的经济及政治发展,试图将中国孤立。

【关键词】:中国 美国 破除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

在冷战后,由于美国在经济与安全上没有进行正确的举措,导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其建立的以华盛顿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双边同盟网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且自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放弃台湾战场,使得美台同盟关系结束;上世纪80年代,美新联盟由于核动力潜艇进入问题变得名存实亡;90年代初,泰国因柬埔寨问题与美国分道扬镳。使得这些美国过去的和现存的亚洲盟友(除了菲律宾以外)其最大贸易伙伴,几乎都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美国的双边同盟网络的经济支柱也已经松动。美国的战略方针转移:

2011年11月,奥巴马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的机遇提出了“转向亚洲”的战略,决定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而后在2012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防部长哈格尔在2014年的“美国-东盟防务论坛”上对出席的东盟防长及代表反复强调重申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承诺”,释放出了“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那么,现如今,虽然其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破产,但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的围追堵截还在继续。我们中国应当如何破除美国“亚太再平衡”围堵中国战略呢?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政治方面 首先,我们在政治上应当确定对美国友好但不失强硬的态度。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在管理国家上不免会带有一些商场上的风格。而商人注重的是利益,擅长在错综复杂的商场上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并且美国的国家利益的确定与我国并不相同。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 :“由于对国家特性没有明确的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朱长峻

认识 , 美国人已经不能界定其国家利益 ,结果 ,次国家的商业利益与超国家和非国家的民族利益便支配了对外政策。所以说特朗普的上台对中国来说极有可能是一次挑战,而不是大众所想的那么轻松。我们应当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们爱好和平且乐于维护国际社会公平的姿态以博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并积极与我们周边的国家建立并释放出友好的信号,加强并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的合作。对于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应当求同存异,在大的战略方向上寻求互助与合作;在小的方面恪守底线并尽量做出让步以度过现在的“危险期”,建立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而对于美国的态度则不同。纵然中国现在的处境比较危险,但也不失有与美国进行合作以寻求发展的机遇,我们与美国在各个领域都有进行合作的意向,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发展我国的同时,还可以对美国的各个领域“取经”。

二·军事方面

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浅谈 篇3

关健词:军事理论课 辅助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

军事理论课是教授大学生军事知识的主要阵地,大学生的必修课。然而,从多所高校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军事教师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过于依赖教材上的内容,很容易将这些内容讲的索然无味。

军事理论的知识面宽,知识点庞杂,牵涉到军事、政治、经济、人文、工程、时事、历史等诸多内容,并且各内容间高度交叉融合。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每一章都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从教学实践来看,在课程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教师要讲好这门课,就需要对这些知识体系有很好的把握,在课程要求的理论内容上合理的引入战例、故事、轶事等内容,更好的导入课程,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而这些用于辅助军事教师讲解军事科学理论知识的内容,笔者统称为辅助教学内容。下面,笔者关于辅助教学内容做系统地阐述。

一.辅助教学内容应当精炼

课程引入辅助教学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导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用新奇的案例、故事等内容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内容本身并不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不能花过多的课时,否则就本末倒置了。军事教师在选择辅助教学内容时应尽量找一些短小精悍的内容,足以说明问题就行。

二.辅助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辅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课程知识体系相关,并与现实教学情况相符合。其一,辅助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针对课程的知识体系,要与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具有关联性,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其二,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现代大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选择辅助教学内容时,军事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尽量选取一些大学生听得懂、能接受的案例、故事等,用容易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对高深的军事知识。

三.辅助教学内容要具有多样性

军事教师应根据所讲解的知识点的不同选择形式不同的辅助教学内容。历史人物的奇闻轶事、时事、现实生活中军事知识应用案例等都可作为辅助教学内容选择的对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合理的、形式多样的辅助教学内容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国防手段中的经济手段时,讲美国为打击俄罗斯所采取的金融战;在讲解国际战略形势时,选择叙利亚内战和难民潮作为辅助教学内容。

四.辅助教学内容要具有典型性

教学内容选择的典型性指的是内容的代表性。古今中外,关于军事的战例、故事、轶事等非常多,辅助教学内容的可选择面是非常大的。军事教师要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在浩如烟海的内容中挑选出具有一定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被学生记住。

五.辅助教学内容要具有时效性

熟悉的事情更容易让人接受。现代发达的通信让学生能从多个渠道大量了解资讯。军事教师在选择辅助教学内容时应尽量选取发生时间比较近的事件、案例,让学生有熟悉感、亲切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六.辅助教学内容要兼顾宏观和微观

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中既包括国际格局、国家大政方针、国与国之间关系等宏观方面的内容,又包括具体军队生活、军事实践等微观的内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体会到,宏观的内容能让学生形成大局观;而微观的、细节的内容能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

七.辅助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

中国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军事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似乎不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军事理论对现实生活没有指导意义。所以,军事教师在选取辅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考虑所选内容的实用性,将军事理论与学生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将战争与社会竞争做类比。用现实的案例告诉学生,军事理论、战争技巧是可以解决诸如找工作、职位升迁等学生目前或将来需要面对的竞争问题的。往往这样的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得到他们的响应。

综上所述,辅助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联系军事理论各知识点的粘合剂。辅助教学内容是讲好军事理论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内容一定能为提高军事理论教学效果提供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龙湘攸.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3:77-78.

[2]叶欣.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新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115-117.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价值解析 篇4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军事理论课,道德教育

高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应是育人。国防教育尤其是常态化的军事理论教育对高校学生人格、价值观培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内化作用。军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点是:军事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 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动性, 调动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与历史使命感, 启发受教育者学习的目标性;学习军人品格, 开阔学生的视野心胸, 强调磨炼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军队与军事事务的强制性, 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炼自己,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因此, 军事理论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增强学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借助军事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在“综合育人”上产生效能,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至于在时代多变的思潮中迷失自我。

高校军事理论课一般而言都是紧扣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局势, 着重于向大学生介绍军事思想、国防理论、军事科技、军事技能等。高校军事理论课仅作为一门技术理论类课程向同学们传授, 只是发挥了军事课的一半功能。军事课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 有着巨大的德育优势。高校国防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尤其是在思想道德素质、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在安危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也是活生生的有效的德育教育。

一、军事理论课能渗透纪律教育, 强化新时期大学生的遵纪意识。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 勇于进取, 但往往缺乏对纪律的认识与尊重, 他们崇尚自由, 重视自我需求, 但将“张扬个性”视为违纪的理由。甚至认为, 在当下, 强调纪律“过时”了, 将纪律与创新对立起来。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差、纪律观念淡漠, 往往做了违纪的事还不知错在哪儿。总体来说, 这是缺乏正确人生理想和追求的表现, 忽视了作为一名准社会人素质养成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行为上自由散漫。

恩格斯曾说:“如果说雅典人的普遍体育训练是锻炼技巧和增强体力同时并重, 那么斯巴达人则着重增强军人的体力、培育坚韧不拔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把坚毅精神和保持军人荣誉看得比机警灵巧更为宝贵。”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接受国防教育能力强, 也具有极高的模仿意识和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三大条令虽然是军人的条令, 但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整的容姿、协调一致的动作、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都有所帮助。对军营和军队的向往和模仿, 能使大学生对其感兴趣并学习,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军队生活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作风, 有助于解决部分学生懒散、缺乏纪律、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守时等问题。在行为上, 能促使学生养成按社会纪律和道德要求行事的习惯, 从强调“自我”中解放出来, 变“自我人”为“社会人”, 从而提升自我素质。

二、军事理论课能凝练集体意识, 强化新时期大学生的团体概念。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强调集体的民族精神与意识。这种民族精神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奠定了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历史概念, 却也是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缺乏的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一直认为, “人和”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胜之核心, 战争从来都是团体与团体智慧身体的碰撞,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集体利益与荣誉是一支长胜之师的根本所在, 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过度关注“自我”, 往往喜欢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或处理周围的事情。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利益为先, 集体利益为后, 崇尚“人人为我, 我再为人人”的处世哲学。喜欢抬高自己, 贬低他人。对待问题不能进行客观思考, 往往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虽然独立意识较强, 但是把独立理解成“个体孤立”, 其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 高傲自私, 目中无人, 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 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工作和学习中与别人矛盾不断。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 大量的军事历史和战例可以让教师们很清晰很容易地向同学们说明这种思想:无论做任何事情, 都应考虑到集体的利益, 个人在集体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统一的, 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是可以共通的。同学们也非常乐意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这些已经被现代社会逐渐淡忘的思想观念, 这会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到特殊的作用。

三、军事理论课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明确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国无防不立, 民无兵不安,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 在富国强军道路上践行新安全观的基本观念, 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认真面对的时代课题”。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新的世纪, 经济全球化虽然看似淡化了国家界限, 缩小了国家差异, 但是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国家和民族的差别, 爱国主义赖以产生的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仍然是存在的。在发达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为手段进行全球扩张的背景下, 经济全球化时代更应该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

军事理论课研究的对象是国防与战争, 它与国家的荣辱、民族的安危、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青年人对祖国的忠诚热爱, 能在军事理论教学中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尤其是中国近现代与列强的斗争最能体现这一点。国防教育效应可以转化为国家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教育, 是民族责任感的教育, 我们进行的国防教育必然涉及民族发展史, 遭受外来侵略的苦难史, 这都将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正确的国家观, 形成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良好社会风气, 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学习我国国防史, 有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树立无产阶级的国家观、战争观, 形成辩证统一的方法论。

诸如在高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中, 安全威胁分析理论教学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感性地爱国, 更能促进学生理性爱国情怀的产生。通过历史和今天与其他先进国家的横向对比, 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加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危机感。而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学习, 能使其懂得我军是在党领导下艰苦奋斗、挥洒热血、为人民出生入死, 以此增强其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明白我军“打得赢、不变质”和“人民子弟兵”的含义, 自觉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WENJIAOZILIAO

当今世界, 主权观念越来越强烈, 加强国家主权观教育, 增强国家主权独立意识, 树立国家主权独立至上原则, 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发展是在经济繁荣基础上, 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应引导学生认识个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 知道国家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个体发展对国家发展有能动作用。维护国家尊严就等于维护我们自己的尊严, 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在新时期思潮泛滥情况下, 尤为重要。

四、军事理论课能塑造人格, 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时期都是一支英雄辈出的军队, 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光辉的战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无数革命军人都可以是学习的榜样。在这些榜样身上, 我们可以学习人类的许多优秀品质, 例如无私奉献、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不怕流血牺牲等。这些品质, 几乎都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尤其是在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的今天,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提倡并实践的。通过这些教育, 能加强其意志, 锻炼其胆识, 并能在实际行为中强健其体魄, 提高其素质。因此, 军事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的心理、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也是我们军事课探讨学习的主要群体对象。军队是一个纪律如铁、军令如山的集体, 任务的完成依靠的就是纪律与管理。钢铁般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对大部分社会青年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震撼, 并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为人处世产生较大影响。在接受军事理论教学期间及以后, 很多大学生会审视他们平常的行为举动是否合乎纪律法规, 也能正视自己, 改正平常的一些缺点, 自律自省。因此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非常有利于大学生们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有利于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缺陷有较明显的补益功能。

国防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军事教育过程是发挥德育的知、情、意、行整体功能的过程。军事理论课是今天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对于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于广大师生的实践与思考。我们绝不可忽视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 应该有效地发挥这个功能,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国防观, 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的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牢牢占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 (第1卷) [M].战士出版社, 1982.

[2]丁晓昌, 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军事理论课心得 篇5

英语10-4班 100914412 张帆

2011年4月15日至24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军事训练。通过军训,收获颇丰,感受良多。我们深深明白了军人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产生无穷的战斗力。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军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汤蹈火,也是义无返顾。训练场上哨音一响,所有人都要立正肃静,令必行、禁必止。回顾历史,正是这严格的纪律让人民军队由小变大,战胜敌人,从失败走向胜利。军队是一座锻炼人的熔炉,一个个战士在这里成铁成钢。在这里,我们能学到雷厉风行,遵规守纪的作风。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养成吃苦耐劳,坚如磐石的品质。一天的训练下来,腰也酸背也疼,两条腿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我从心底感激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自己更加坚强,也许许多年以后,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仍会留恋这段美好的回忆,才会体会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也开始懂得,原来小时候喜欢看的那么精彩的军事演习,训练起来却是那么的辛苦。于是我在心底里对解放军战士肃然起敬。军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军事理论课生动有趣而且意义深远,每次全神贯注的听完却还意犹未尽。国防军事专家们向我们讲述了核武器与核威胁、国防力量建设、军事技术概论、信息化战争以及毛泽东的军事理念,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

当今我国国防的形式与现状,各种军事高技术以及武装力量的基本概况,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让我们学习到大量的现代军事知识,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强化我们的国防意识!

另外,学习军事理论对于完善我们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我认为要想深入地学好军事理论课程,更好地接受国防教育,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以及其他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地接触有关国防方面的各种信息。就拿上网浏览军事网站和时政要闻来说:由于可以经常接触最新的实事消息,几乎在第一时间内知道了我国最新战斗机歼-10的服役和高调亮相,以及世界各方尤其是美国、日本和台湾对这件事的反应;了解到了随后公布的振奋人心的歼-14研制计划,和令世界为之震动的地基导弹击毁在轨运行卫星的成功试验;第一时间获悉了中国新型潜艇的成功下水……这样,在军事理论课堂上,当专家讲授军事高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时,学习起来就更为轻

松;结合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军事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以及其中的奥妙。当专家讲述到国防的历史时,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被迫对外进行的六场战争,了解到不少的课外知识,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我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决心。

对中国而言,拥有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古国,自古就涉及到了战争,就涉及到了军事,再逐渐为现代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而当代则是以现代化战争为主流,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而是一种全新的,高科技的战争,也就是我们军事理论中所提到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信息化战争,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提出要打

高技术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首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其次是科学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就构成了今天所面临的军事局面。作为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军事理论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毕竟祖国的一个时期,我们将成为主宰,学习军事理论,提高自身军事思想,时刻做到有能力在危急时刻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也需要通过军事训练去提高自身外在的攻击防御能力,由内而外,综合提高。这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抛开有美国暗中从中作梗的台湾问题不说,就连我们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现在还时不时地公然跟我们叫板。老山硝烟已散尽多年,赤瓜礁刀光剑影也似逝去,中国与越南从历史上的纵向看去,这对欢喜冤家在臣服、亲密、共苦和反目中摇摆不定。对于中国,痛苦和友谊的感受并存于这个国家,对它情感和战略的定位让人难以抉择。友谊的培养是漫长的,仇恨的建立却可以很快,两国间的龃龉似乎无法释怀,同时,越南蹲在中国的南部,依然让中国人不能忘记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时,越南的“海洋战略”也不能不让中国多一手准备--谁知道这条狼何时反性呢?

军事理论课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军事理论 教学模式 问题 改革

军事理论课是我国教育部、总政治部以及总参谋部制定和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普通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该课程已被作为学生必修课列入各类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军事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针对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从各种调查结果中来看,高职院校在军事理论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与不足之处。高职院校要想全面提升国防教育的水平与层次,就必须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上做出一些有效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不高

从教材上来看,军事理论课程大纲虽然早已由国家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但从目前各类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教材调查结果来看,并不统一。这些不同的教材不仅层次高低不一,而且很多教材缺乏针对性与时代感,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从课时上来看,军事理论课涉及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但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安排给该课程的课时普遍偏少,很难达到《大纲》要求的36学时,由于难以在少量的课时内把大量的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大多数学校只能是采取上大课的形式,泛泛而过。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此类课程的教学都是照搬书本,难免出现内容枯燥、信息滞后的情况,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质量。

(二)科研水平较低,教学形式落后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师资队伍一般由校内教师、辅导员兼任,以及少量的外聘教员或军转干部等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学历不高,在学习和教学能力上较弱,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出现军事理论课科研水平低的现状,给该课程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难度,也限制了该课程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编制和配备的缺乏,是导致其科研力量匮乏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形式上仍然比较落后,大部分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形式采用大班授课,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因为授课教师来自不同的领域和层次,计算机水平高低不一,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利用较少,实践层面的研究和讲解更是少之又少。

二、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从学生特点入手,精简优化教材和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大学生一样,在思想上都很活跃,具备求新、求知以及求变的特点,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以技能学习为主,他们虽然动手能力很强,但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来说也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那么浓烈,所以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较低。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大纲》规定,更多是侧重于理论性与系统性,且内容涉及比较广,涵盖几乎所有军事相关的方方面面,即便按照大纲要求修满36个学时,也难以完全掌握。所以授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特点入手,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如我国军事国防思想或当代军事高新技术等专题,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做到有序规划、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适宜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技术,积极引进和培养师资力量

与其他学科相比,军事理论课在内容上呈现出较为抽象的一面,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和平年代,对没有目睹军事战争与演练的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对这门课程学习起来就不那么容易理解,更不好掌握。所以,除了优化和精简教材与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高科技新手段进行教学。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主流的教学方式。该课程完全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互动,让课堂不再是生硬的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对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其次,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少,课时安排少的情况,利用远程网络视频教学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教学成本。再次,针对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坚持宁缺毋滥的用人原则,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引进一些理论论知识、教学经验丰富,在军政素质上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对授课教师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组建军事理论教研室,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科研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目前在军事理论课上存在教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落后、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合理地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积极地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方能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其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军事理论课 篇7

1 要紧抓教学对象的特点,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在具备大学生思想活跃, 喜欢求知、求新、求变的普遍特点的同时, 也有一些特殊性。他们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学习兴趣不浓, 缺乏好的学习方法, 自制力和自控力比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而对学习内容掌握不牢。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军事学的方方面面,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内容广博, 原本单凭几十学时的课堂教学就已经很难使学生完全消化和理解, 高职院校学生要全部掌握就更加艰难了。因此, 根据军事理论的特点, 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2 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是教师教, 学生学的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缺一不可。高校军事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既要注重认真教, 端正对大学生的根本态度, 更要注重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着力在启发大学生质疑, 诱导大学生思疑, 帮助大学生解疑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在克服单一式、说教式、灌输式等“重教轻学”的“单边”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应青年学生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的开放式、探索式、漫谈式、诱导式等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新型教学方法, 以不断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大学生注意力, 充分调动广大大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让大学生的学习思路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 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我们的教学热情,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双向互动、相得益彰。

3 要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目前,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具有内容多、覆盖面广、课时少、教学机制不完备等特点。要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 要注重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军事理论课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 内容比较抽象, 学习起来不便于理解和掌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它通过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结合起来, 调动了大学生的形象思维, 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化, 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其次, 要灵活运用史论结合, 以史带论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通过挖掘丰富的军事理论内容和博大的军事历史知识, 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加以灵活运用, 能使大学生在生动、详细的具体事例中去感悟军事观点, 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知识的兴趣。军事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军事理论素质, 增强其国防观念, 培养“四有”新人, 运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盛衰的具体史例, 诠释军事理论观点, 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最后, 要可根据军事理论课特点采取一些灵活的新方法。如:军事时事追踪法。根据大学生对军事时事比较关心的特点, 结合风云变幻的世界军事形势, 搞军事时事追踪教学。教师要经常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 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来跟踪世界军事发展的最新动向, 从中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知识, 及时把它充实到讲课内容中。军事热点聚焦法。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军事热点一个接一个。军事理论课教学要关注军事热点, 可定期对军事热点作分析点评。使学生在分析热点问题中提高分析军事问题的能力, 增强国防意识。质询解疑法。军事理论课场地大, 人数多,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课前要事先摸底, 让每个学生把最想知道军事问题都提出来。教师把问题汇总后, 归到相关课题中有针对性的讲解。

4 要紧扣时代焦点, 保持教学与时俱进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场新的军事变革正展现在世人面前。武器装备日新月异, 作战样式不断变化, 新的作战理论不断涌现, 军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军事理论反映了军事领域的最新变化, 具有显明的时代性。现代大学生求知、求新、求变, 最具有时代感, 对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很感兴趣。因此, 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要紧跟军事斗争的形势, 追踪军事变革的最新成果。教案、课件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 删除过时的东西, 做到年年修改年年新。如伊拉克战争后, 要及时把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新武器、伊拉克战争的特点以及伊拉克战争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引入课堂。

综上所述,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教学, 就必须要不断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 重视教学内容的生动鲜活及其安排的科学合理, 重视教学形式的多样, 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 从而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摘要:军事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它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新时期, 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教学, 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不断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方法灵活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军事理论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Z].2007-03-08.

[2]胡斌.论非军事院校军事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D].长沙:中南大学, 2006.

[3]刘浩波.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6.

[4]王卫宁.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实践与前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

军事理论课 篇8

一、地方高校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的意义

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是地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熟悉战争谋略, 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 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 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 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 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 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 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加强其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 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二、地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地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要立足实际, 坚持普及与应用相结合。具体来说, 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

1.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军事理论教育的主线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 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加大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力度, 使学生在接受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操和奉献主义。

2. 突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科技战争三个重点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较强的军事知识课程, 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理论知识教育, 要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类, 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科技战争三个方面的教育, 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 认识战争规律, 预知未来战争的特点。

3. 要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军事理论课教学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原则, 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 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 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 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要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 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 以军人的高尚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

三、地方高校开设军事技能课程的主要形式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地方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要内外结合、虚实结合、主辅结合, 以改善军事技能培训的效果。

1. 内外结合

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 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 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 增强组织纪律性, 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 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2. 虚实结合

要提高军事技能训练的质量, 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 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 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又要借助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武器装备时, 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 组织参观军队院校, 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主辅结合

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 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 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作出必要的限定, 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四、建立地方高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有序有效开展的机制

一些地方高校对开展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教育不够重视, 没有从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需要的高度去认识, 没有从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需要的角度去落实, 有“图形式”和“走过场”的现象, 机制不完善, 效果不显著。对此, 地方高校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在措施上完善起来。

1. 建立教育联系机制

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 (人武部) 、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工会、团委等部门以及各院 (系、部) 纳入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 形成“以保卫部 (人武部) 和教务处为主, 各院 (系、部) 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2.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 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 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 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 并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 国防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对待, 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 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3. 建立日常教育机制

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 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 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 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走进军营, 了解部队生活, 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 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宣传, 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 重点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综合素质, 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将之提高到国家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高度;措施上加以完善, 采取内外结合、虚实结合、主辅结合的方法;建立教育联系、监督约束和日常教育机制, 这样才能使地方高校军事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军事理论课 篇9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 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 通过军事教学, 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加强组织纪律性,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但是军事理论课又属于交叉学科, 主要包含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等五大块主要内容, 内容保罗万象, 而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军事理论课的深度、广度越来越宽, 加之很多高校并没有军事理论专业的任课教师,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课程的长期发展, 因此, 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第一, 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是课程本身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军事理论课五大块内容包含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党建、时事、外交以及电子、光学、机械、物理等众多学科内容, 属于门类交叉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 要想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 为学生深入浅出的讲授相关知识, 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二, 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是社会、科技、时代发展的要求。军事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说教式的“灌输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行主体间性的转向, 即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视为教育的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同时军事理论课作为一个和现实密切相关的课程, 特别是在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因此该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

第三, 军事理论课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或是一味的进行文字的讲授, 缺乏互动的环节以及可以提升学生兴趣点的视频、图片, 学生提不起精神去认真听讲, 自然教学效果较差, 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 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 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军事的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 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而不能随意为之。具体而言, 必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 时代性原则。军事理论课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 随着科技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不断更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不断改进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第二, 针对性原则。由于军事理论课包含较多的交叉学科, 而每一个专业的学生又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 兴趣点不尽相同, 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理解力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文科的学生对于高新技术武器的设计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吃力, 理工科的学生则对军事思想史方面的内容不是特别感兴趣。因此, 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根据所带学生的专业背景, 有的放矢, 合理分配五块内容, 使其既对所有内容都有所了解, 又能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掌握相对重要的内容。

第三, 时效性原则。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遵循时效性原则, 为学生传递最新的国际战略形势、国际热点、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最新式的战法战略等等, 紧扣时代特征, 进一步彰显军事理论课的时代特点。

第四, 兴趣性原则。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改进, 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不仅仅局限于部分“军事迷”,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自觉关注国防, 心系国防的意识。

第五, 启发性原则。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必须以启发性的原则作为改革指导原则,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的分析问题, 使国防教育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

四、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策略

第一, 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一定的方法总是以一定的内容为基础。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大的框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具体的内容却日新月异, 变化巨大, 特别后面三部分内容每年都有重大的变化, 必须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 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第二, 必须精选教学内容, 做到重点突出。面对众多的全新的教学内容, 特别是网络上数以亿计的最新内容, 要想全部的吃透讲透, 这无论是对于教师也好, 学生也好, 都有一定的难度, 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支撑。因此军事理论课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选与学生相适应的知识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把握主线, 重点突出, 使学生易于接受, 易于理解, 同时在此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的水平要有一定的超越。

第三, 必须拓展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资源, 在网络时代, 思维和观点要比知识更加的重要,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在某些方面和领域, 有些学生甚至可以做老师的“老师”。因此, 传统的说教、灌输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 开展“讨论式”、“解答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自觉查阅相关资料,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以及一些有意义的电影进行课堂教学, 如笔者曾为所带学生播放过电影《东京审判》一片, 通过观后的讨论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它和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又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手段和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国防知识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国防意识。

第四, 必须要将军事理论课与军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 必须要加强军事技能的训练, 这些训练既是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 又可以使学生对军事理论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要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必须要充分利用军事训练对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结语

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仅仅依靠方法上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将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以及课程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创新的合力, 实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高校军事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媒介, 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该课程内容繁杂, 包罗万象,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要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必须要遵循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兴趣性、启发性的原则,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与军训进行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文件.

[2]艾跃进.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目标化教学及方法[J].高校理论战线, 2004 (10) :35-37.

军事理论课 篇10

一、军事理论课在贵州省高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高度不够, 对军事理论课的定位急需调整。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对于军事理论教学的认识并未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 不仅未意识到在高校中开设军事理论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赋予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 也未意识到这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客观要求。相反, 部分人还错误地认为对于地方高校学生, 没有必要开设军事理论课程, 即便开设, 也要让位于学生本专业的学习, 不能让过多的时间冲击其专业课程的资源和时间。所以, 在这种对军事理论课认识不足、定位错误的情况下, 各高校对学生军事工作开展的态度、力度、经费投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最终导致军事理论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认识偏颇, 重军训, 轻理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对学校的军事教学工作均有相应的规定, 并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在学校进行军事教育工作主要分为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两大部分。并也相应地规定了学习时间和相关内容。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要求。但是, 目前, 在贵州很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 普遍存在重视学生军训、轻视军事理论的课堂教育现象。很多高校, 在课时量的安排上看, 学生军训基本能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军事技能训练工作的要求;但对军事理论课的安排上看, 课时、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从国防教育工作的发展上看, 仅仅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加以理论课程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真正达到国家所要求的目的。这种重军训、轻理论的情况,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军事、国防的兴趣, 但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缺位, 却会致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军事的理解在思想上就已落后当前时代的发展。这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 更不利于我国在未来开展国防工作甚至国家安全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力量薄弱。首先, 在教师数量上, 很多高校目前都存在军事理论课教师师资缺乏的状况, 军事专业出身的军事理论教师极少, 大部分高校是通过兼职或者外聘的老师勉强支撑学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虽然近年来, 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高校必须按在校学生比例配备专 (兼) 职军事理论教师, 但是仍有部分院校在实践上还是比较难于实现。可见, 军事理论教师在高校的缺口非常大。其次, 在能力提升上, 对于兼职军事理论课教师的培训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也显得力度不够, 不仅在数量上难于适应当前形式的需求, 在质量上也有所欠缺, 使得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的师资供给情况更加严峻, 自然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最后, 在教学工作的认可上, 目前军事理论教师职称评定没有相应的职称评定体系,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是空白, 为解决此问题, 部分学校是将其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或其他相关社科类的职称评定体系, 虽能暂时解决职称问题, 但仍存在军事理论教师地位尴尬、科研动力不足等情况。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军事学所涉及的领域相当丰富, 在当前师资缺乏、教材流于形式的状况下, 很多兼职教师通常会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或者是兴趣爱好为学生进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了解某一领域在军事领域中所特有的作用和地位, 但是, 纵观整个军事理论课, 教学内容显得较为零散, 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军事理论。尤其, 在面对一些国际问题, 或者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等方面, 不利于他们用更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思考。另外, 有部分学校, 为了满足军事理论教学任务, 也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的发展方向上看, 这种思路也是值得摸索的。但是, 由于师资缺乏, 或者对军事理论教学的认识不足, 部分学校采取了大课、讲座, 甚至只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这样, 虽然课时量是完成了, 但是, 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 甚至, 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反感。而对于学生军训, 虽然很多高校重视该项工作, 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学生们对军事训练也是热情很高, 但军训内容过于单一、陈旧, 通常主要是传统的、简单的队列操练等, 使得学生对军队、军事的理解偏于狭隘;再加上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缺位, 致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军事的理解在思想上就已落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 更不利于我国在未来开展国防工作甚至国家安全工作。

二、建议及对策

各层级在认识上要具有国家安全的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防、战争和安全的含义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概念, 其内容也已由军事和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诸多领域。这就对我们的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突破原先纯军事领域教学的范畴, 将安全概念延伸至新的诸多其他领域, 还要能够将诸多领域的安全问题联系起来通盘思考。也就是说, 我们现在必须调整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定位, 要从传统军事理论的教学思维转变为国家安全的教育理念。尤其现在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问题, 有效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推行高质量的国家安全教育更是迫在眉睫。所以, 只有各层级首先在思想上重视, 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上看待军事理论课, 才有可能使得相关问题得到解决, 才能使学生军训工作, 特别是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能够被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

完善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制度建设, 并加以严格执行, 是军事理论课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首先, 确立军事理论课在当前教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组建或充实教研力量,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改进和完善教学条件;其次, 确保一学期36学时的教学任务, 并结合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最后, 课堂规模要尽量保证以小课堂的形式开展, 大课、讲座等形式完成的话, 会影响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 在教师的选聘上, 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方式可多样化, 但要坚持标准, 严格把关, 在满足现实需求的同时, 还要力求教师队伍人员的相对稳定性。第二, 在师资配置上, 要严格按照《兵役法》的师生比例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军事理论课教师。第三, 要克服困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在科研立项、课题申报方面, 给以适当倾斜。第四, 相关部门要尽快解决军事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 建立相应的评定体制, 以保持教师队伍人员的相对稳定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第五, 各层级要重视军事理论培训工作,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并保持培训信息的畅通, 有条件的, 还可以采用远程授课的方式, 让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 以实现教学信息传递扁平化, 让直接从事军事教学的老师能更直接地了解中央的思考及安排部署, 进一步在大学生中准确地传递出去。

教学内容建设。 (1)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军事学科所涉及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 既需要了解高精尖的科技知识, 也需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多种文化知识;既需要了解经典战例, 也需要了解背后的政治、经济背景;既要了解古代名家思想, 也要了解当今前沿的军事思想……所以, 面对浩瀚的知识领域, 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入课堂是个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此, 根据课堂经验, 往往具有一定故事性的内容, 当前热点问题, 或紧跟时代前沿的研究成果等, 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兴趣点可作为一个原点, 然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分析, 让学生能够从兴趣开始, 并在一种理性的思维中, 逐步为其缓慢拉开领略军事学乃至世界的帷幕。比如:对于有生物工程专业背景的教师, 可以将生物安全、生物武器、生物防御等方面作为切入点, 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 由点向面延伸开去, 最后达到国家安全的教育。再比如:对于有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 可以对信息化战争从更专业的角度剖析。总之, 在切入点的选择上, 可以多样化、兴趣化。 (2) 教育形式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基本在高校普及的情况下,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的老师很依赖多媒体的运用, 但这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互动少, 讲课乏味呆板的情况。这就要让教师把握多媒体的运用, 始终把握住: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工具之一。 (3) 其他辅助教育, 除了学生军训和课堂教学以外, 国防教育的方式可以更丰富。比如: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 像军事专家、航天专家、武器专家、国际问题专家或某些从事外交工作的工作人员等;参观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 (最好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过去的学生, 所能看到的、接触到的武器装备就仅仅是在军训“打靶”时的那把枪, 而当今的国防教育, 虽说可以从一把枪开始, 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把枪上,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武器装备, 是很有必要的。 (4) 军事训练现代化。另外, 借此机会, 再谈谈关于学生军训的一点思考。现在, 很多高校的学生军训大多是一些传统的、简单的队列训练或军体拳的学习, 有种军训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之感。建议在学生军训过程中,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引入当今年轻人中流行的CS真人游戏中的一些元素或者一些野外求生的简单技能。让军训不再是简单的队列操作, 而是能够感受军事实战技术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 急需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上, 统筹好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堂教育等工作。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指引和“大国防”观念的影响下, 贵州省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升级工作势在必行!

摘要:本文提出了当前贵州省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别从思想高度、认识偏颇、师资建设、课堂教学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和实际情况, 相应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军事理论创新的鸿篇巨制 篇11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中将主持座谈会,他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了朱文泉上将和《岛屿战争论》,并请他介绍写作情况和主要内容。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朱文泉上将动情地说,这部书的写作历时七载,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基本原因有四:一是国家的现实需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岛屿在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的海洋岛屿争端不仅涉及周边相关国家,还遭到外部势力的干预。《岛屿战争论》是为打赢岛屿战争作出的理论探索。二是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岛屿战争怎么打、军队如何建正是该书为此进行的理性思考。三是军人的责任意识。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刻,我们仍应对部分西方国家的敌视、少数周边国家的挑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四是个人的感情牵挂。我与海洋岛屿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多年的从军经历使我深深意识到海洋对于当代中国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想通过这部书“告诉祖国的年轻一代:中国的出路在于建设海洋强国,保卫海洋强国,国家和军队必须有能力打赢岛屿战争和其他一切战争!”他还简要介绍了全书十二篇的主要理论观点以及十大创新亮点。

随后,在场的军内外近50名专家学者从学术地位、理论价值、军事要义、重大创新、现实指导等视角争相发言,对这部军事理论专著给予高度评价,作了深入评析。

大家认为,《岛屿战争论》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全球视野观照历史、现实与未来,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岛屿战争,是一部军事理论创新的巨著,填补了军事理论研究的空白,是新的兵学经典。它对于促进军事理论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强军梦、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装备部原副政委朱增泉中将认为,《岛屿战争论》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深入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岛屿战争的潜在威胁,对古今中外岛屿战争成败战例作了详尽分析,并全方位论述了打赢岛屿战争的必备条件。这部书的出版,为我国应对和平崛起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提供了决策参考,为我军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军事体制改革,为解决岛屿战争准备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都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岛屿战争论》敲响了一声岛屿战争警钟,描绘了一幅世界岛屿争端形势图,提供了一部岛屿战争教科书。

“这是我这些年来看到的学术思想上最有分量的一部书,一部关于探讨战争规律、战争指导规律、战争与和平转换规律的力作,一部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知兵谋胜非好战的力作。”军事科学院原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姚有志少将赞誉该书至少有五好:一好是建构雄伟,立意深远;二好是选材经典,雄论精彩;三好是开拓创新贯穿全书;四好是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最重要、最关键的五好是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他说,《岛屿战争论》的出版将促进繁荣和发展我国当代军事学术,推动并深化对战争的研究。

军事科学院原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彭光谦少将说,《岛屿战争论》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学术专著。这部煌煌百万言巨著,是关于岛屿战争理论研究的第一本书,是系统的、深入的、全面的研究,不仅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为岛屿战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朱文泉将军不是为了完成上级指示的任务,而是凭着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做出了专业学者没有做出来的事情。这部书的出版不是偶然的,是朱文泉将军数十年军旅生涯雄厚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学术修养相结合的结果。

在一阵阵掌声和赞叹中,座谈会的气氛愈加热烈,专家学者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岛屿战争论》不失为中国兵学的经典之作,若干年后,将会被认为是中国兵学发展道路上后人难以轻易绕过去的重要界石之一。”南京军区装备部原副部长徐红少将认为,这部书的突出之处在于系统严谨的内容布局、填补空白的理论创新与不可低估的学术地位。该书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写作风格,一是坚持用客观事实说话,信息含量很高;二是坚持用生动的语言说话,艺术力量感人;三是坚持用前沿知识说话,科技能量巨大。他说,朱文泉将军与海洋、岛屿及岛屿战争有着不解之缘,《岛屿战争论》的写作基础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领导部队岛屿战争准备的军事实践,持续进行海洋和岛屿战争研究的丰硕成果以及始终坚持创造性军事思维的理论追求。作者创造性地将前人理论予以继承发展,即便读者仅仅浏览目录,也会感到陈言鲜见,新风扑面。

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研究员胡文龙指出,《岛屿战争论》解答我国当代军事实践的现实难题,务实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发展,彰显了作者高度自觉的政治责任担当。这部书作为首部提出并研究岛屿战争的理论巨著,填补了我国军事理论的空白,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属罕见。他从三方面深入评价了这部著作。一是战争观念变革的引领。作者从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特征和国家利益政治高度对岛屿战争进行界定并总结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岛屿战争特别注重特殊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念的解决,更加具体地认识信息化战争并使两者浑然一体。二是源于实践的理论体系。该书把握时局,谋篇布局,有的放矢,说事论理,重在实事求是,聚焦热点,旁征博引,阐发思想,具有极大的军事文化感染力、说服力、影响力。三是开启战争胜利之门的钥匙。该书提出树立岛屿战争观念,揭示岛屿战争制胜机理,探索岛屿战争战略战术、精兵利器打造、良将集团造就之法,掌握岛屿战争的制胜艺术,是作者精心磨制的开启未来岛屿战争胜利的钥匙。

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原主任、教授袁文先少将说,《岛屿战争论》选题好,内容新,观点实,论述深。尤其是《将论》这一重要篇章,从战略层次全面分析良将的“软”“硬”标准条件,深刻剖析影响“将”的负面因素,并从内外两个方面阐述“将”的培养,提出为将的九大要义,即三才、三德、三戒,论述非常全面而深入。《岛屿战争论》是朱文泉将军军旅生涯50多年的深厚积淀,也是军事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专家学者们交流着,聆听着,思考着……

我军虽然有许许多多伟大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但岛屿战争的实践较少,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更少。如果我们不从国家前途命运上来看待岛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能有效地打破一些国家侵害我国领海主权、损害我国海洋权益的企图,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解放军报社原社长、高级编辑王梦云少将说,《岛屿战争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上阐明了岛屿及岛屿战争的战略地位。十个“首次提出”的重大军事理论创新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岛屿战争理论的基本内涵,抓住了现代战争基本规律性的东西,还填补了我军军事理论研究上的许多空白,为新时期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提供了理论支持。该书最可贵的贡献,是从理论上对未来战争的未知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分析与前瞻。书中最后一篇,作者对未来战争的战争对手、战争舞台、作战手段、使用武器等进行大胆“瞭望”,引导我们认识: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前为各种可能遇到的新的复杂战争做准备,永远不能固守一人、一时、一事的理论。

解放军报社原社长、高级编辑黄国柱少将认为《岛屿战争论》是新时代独树一帜的战争论,有着宏阔的战略视野,独到的战术思想,博大的人文情怀以及诗意的艺术表达。他说,这部著作不仅具有与时俱进的宏阔前瞻视野,为明确人民军队信息化建设方向提供借鉴,还有着强大的科学知识和理论逻辑支撑。岛屿进攻作战的十大原则,是该书指导性最强的实用部分,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我军未来作战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一切技术层面的追寻都代替不了对人类命运的悲悯与博大的人文情怀,作者提出的“政治—非武力斗争—战争”三段论与以少伤亡、少破坏、低耗、环保为主要标志的“绿色战争”理念,很可能成为世界各国共识。除此之外,全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对海洋岛屿百科全书式的理论描绘,还有军旅诗人的理论思考,战争史家的广征博引,我军高级将领的图上作业和作战蓝图,文学的激情与诗意的表达,这些都足以打动我们的视觉神经和内心世界。

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离不开作者的辛勤耕耘。除对《岛屿战争论》的理论价值进行评价外,不少专家学者深为朱文泉上将退而不休、七年磨一剑的苦寒精神所感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顾海兵说,《岛屿战争论》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感慨、感动、感悟。儒将、民将集一身的朱文泉将军写出了一部不简单、不容易、不平凡的军事理论巨著。这样的探索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江永红少将动情地说,《岛屿战争论》是作者“将军本色学术光芒的绽放”。朱文泉将军是一位既能观照全局又善于抓住重点且特别实事求是的指挥员,也是一位手不释卷,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活跃在军事学术领域的研究员。作者对海岛的“爱恋”“眷恋”“留恋”使之研究愈来愈深邃,责任感愈来愈强烈。著作中提出的十大亮点,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书中首次提出“军队要打赢两种战争”,一种是“真实的战争”,一种是“准备的战争”,“准备就是战争”,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品读这部鸿篇巨著的同时,深为朱文泉将军年逾古稀甘坐七年冷板凳的境界和精神感动。

随着座谈会的深入进行,一些学者在发言中谈到《岛屿战争论》对教书育人的启迪。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韩正林说,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博大精深的当代军事教科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有“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岛屿战争论》的出版恰逢其时。这部书体现了朱文泉上将对国家民族前途和未来的忧患意识。将军退而不休,笔耕不辍,令人感动。我们作为军事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以朱文泉将军为榜样,牢记使命,锐意进取,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

国防大学原副政治委员李殿仁中将认为,《岛屿战争论》是一部让读者特别是军人读来受益终身的好书。一是内容博大、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全面深入地考察岛屿战争。二是系统完整地阐述岛屿战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把岛屿战争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其内涵做出新概括,将之放在生存发展的大棋局中进行谋划,对打赢岛屿战争必备的能力和条件提出独到见解。第三是作出了未来战争的演进过程将从“政治—战争”两段论演绎为“政治—非武力斗争—战争”三段论,非武力斗争将上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阶段的重要判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斗争新的显著特点。作者以开放的发展的态度来看待这个演进过程,对三段论做出定性分析,高屋建瓴地指出变之深义在于遏制战争,维护和平,造福人类。

时间已近中午,但专家学者们对《岛屿战争论》的讨论热情丝毫不减。

总后勤部原副政委刘晓榕中将说,朱文泉上将是我的老领导,是我敬重的老师。这部书是苦寒与磨砺的结果,是经验积聚和创造性思维的结合。老将军牢记党性原则、职业道德与人的良知,在强大历史责任感的驱动下写了这部巨著,做了一件大好事。这部书是中国梦、强军梦的体现,符合中央领导的意图、国家发展方向,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持。《岛屿战争论》对现代条件下的岛屿战争作出了理论上的创造性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岛屿战争论》填补重大军事理论空白,是思想活跃、功力深厚、学术严谨的新的战略论。”海军原副司令员苏士亮中将说,作者以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关注海洋、关注岛屿,以严肃、冷静、独立的思考,探索岛屿战争的制胜之道,精心撰写了这部旁征博引、学力深厚、思想活跃的《岛屿战争论》。这部书是一部立足世情、国情、军情,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岛屿战争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

《岛屿战争论》的出版是立功、立德、立言的大好事。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教授周建海说,这部书是军事史上的传世之作,让人爱不释手,反复拜读。它既是战争与和平的史诗般的画卷,也体现了作者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的智慧、深厚的学养和博大的情怀,更体现了一名职业军人站在国际和平与国家安全全局上的大责任与大担当。在《法论》一篇中,作者用了很大篇幅研究国际法。朱文泉将军作为军事战略家,对古今中外的岛屿战争作了精深研读与深刻解析,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战争与和平、暴力与文明等多重视野来研究国际法问题。《岛屿战争论》填补了战争法、军事法、海洋法特别是海上战时国际法的中国空白,必将推动中国军队的军事国际化。

时间已经过了12点,还有人要求发言,主持人只好带着歉意宣布打住,请大家会后以其他方式继续表达意见。

军事理论课 篇12

在我国, 军训既是德育为纲这一理念的必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定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入学“第一课”必须进行军训, 这是《宪法》、《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所规定的内容。《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 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新的兵役制度也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文件, 强调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 列入教学计划, 并要求“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 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一、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都会遇到安全和发展问题, 为了保证安全和发展, 国家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更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国防人才。当前,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但“和平和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和平时期, 人们的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 国防观念容易淡化, 因此, 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 使全体国民增强国防概念, 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 提高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自觉性, 是巩固和加强国防,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二、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在现代战争中, 人的因素仍然是四第一位的, 它不仅包括人的勇敢、觉悟和牺牲精神, 还包括人对科学文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 接受能力强, 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 挑选一部分专业对口, 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大学生, 在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 就可服军官预备役, 或充实到部队去弥补我军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我军自1983年以来, 从地方院校选拔培养一大批大学生, 已经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 国家自2002年, 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 启动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三、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好形式

当代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 接受事物能力强, 思维敏捷, 积极进取。他们中绝大多数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意识, 但是, 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缺乏艰苦锻炼和社会实践, 他们知识知识面窄, 知识结构不完善, 鉴别是非能力差, 容易受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 国防教育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集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一身。因此, 对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热心于改革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秦风学习, 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的国防教育, 正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军事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侧重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军事教育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些学科知识, 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对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 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大学生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 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军训中, 在解放军教官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我们接受军事化的管理, 不论是紧张而有规律的军营生活, 还是艰苦而又严格的技能训练, 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锤炼了我们的体能, 增强了我们的体质, 培养了我们顽强的作风。通过接受严格的三大条令的教育, 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中, 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这些都使我们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诸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有利于我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因此军训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堂。同时, 通过军训也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 使我们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 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

六、军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补充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军训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军训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目的, 加强大学生组织纪律性,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大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 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身心素质提升教育, 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

七、有利于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通过军事课程的学习, 可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 培养国防精神, 有利于做好大学生预征入伍工作。征集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 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提高兵员素质的重要举措。2001年, 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后的《征兵工作条例》第25条规定:依法可以换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 本人自愿应征并符合条件的, 可以批准服现役, 并保留学籍。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 吸引了全国高等学校的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步入军营, 是进入部队的新兵文化程度构成有了新的提高, 这是我国走科技强军的步骤之一, 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军事理论课师大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 他给与大学生的不仅是学分, 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只是体系的完备, 国防意识强化, 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 他对大学生人生价值有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4-5.

上一篇:教学反思是一种品质下一篇:音乐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