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2024-10-10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精选12篇)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1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分成国防理论及国防行为两大模块[1]。而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 是国防理论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 更是《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赋予的神圣职责。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强化国防意识, 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军事理论教学, 能促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涵及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掌握国防知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成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合格的国防建设者、勇敢的国防保卫者, 为军队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 从而提高国家国防实力。因此, 在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军事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

(一) 军事理论课法制化建设, 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前提。

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国防教育, 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形成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2006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特别是随着《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规的颁布, 普通高等学校的军事理论教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2002年6月19日,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1]48号) 精神, 联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军事理论课, 使国防教育具有权威性和连续性。法律上的保障增强了该门课开设的意义和权威, 使高校和大学生都意识到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因此, 大学生在心理上就把军事理论课与国防联系在一起了, 这种心理暗示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动性。与此同时, 军事理论课法制化的目的, 是保证其连续性和长期性。国防教育是对人心灵的塑造, 需要长期地、不懈地对一代代人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培养, 使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 军事理论课的法制化即与此相适应。因此, 军事理论课的法制化是其能够实施国防教育的法律保障。

(二) 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课程教学体系, 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基本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第一条规定,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学生必修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教育部把军事课程确定为校定必修课, 主要是从国家发展安全的长远战略考虑的。这保证了国防教育功能的实施有一个稳定的场所和舞台。其实, 就是在大学的课堂上, 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多媒体带来的多种感观刺激, 把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潜在性通过军事理论变为现实性。因此, 军事理论课的规范化是其能够实施国防教育的教学保障。

(三) 军事理论课现代化教学器材的引入, 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

当今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是采用多媒体教学, 它的优点是:第一, 通过多媒体可以具体形象地展示抽象的事物或日常生活中比较难见的珍贵资料。现代国防领域的具体设施和装备, 一般人不容易亲眼目睹, 但可以通过多媒体照片使大学生与之零距离接触。国防知识照片越具体形象, 大学生对其感知就越深刻, 爱国主义情感体验也就越强烈;第二,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 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奋度, 又能给大学生心理带来强烈的震撼, 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震撼中, 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观念在大学生心里慢慢成长和积淀。因此, 军事理论课的现代化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保障。

(四) 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建设的独特模式, 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保证。

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建设的途径, 一般采用学校自己培养专职教师和聘请军队教官相结合的方式。学校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 在政治素质、学历层次、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起点都比较高, 聘请的军队教官, 他们在掌握军事前沿领域的知识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 由学校专职教师和军队教官共同实施的军事理论课教学, 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可以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 整体师资力量和水平相应也就提高了。当然, 各高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的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完全是自己培养的;有的全部聘自军队院校;有的全部聘请部队军官;有的则专兼职兼而有之。但无论哪种模式, 都是旨在挖掘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潜力, 这是实施国防教育的人才保障。

二、军事理论课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一) 洞悉国际战略新形势, 树立国防观念。

军事理论课内容涵盖古今中外,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科技、地理等各个领域。以国际战略环境部分为例, 当前,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国际战略形势总体缓和, 但世界并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和统一的敌对势力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战略。虽然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 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如海洋权益受到侵犯, 台独分子没有收敛, 藏独势力仍然十分嚣张, 地区扩张主义有新的苗头, 局部动荡依然存在等, 如此种种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冷战结束后,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不断强大, 我国也正在和平崛起,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 多元争极”的战略格局, 国家战略力量趋于均衡, 世界大战危险在下降, 但新的安全结构还未形成, 军事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仍然为各国所重视, 而且武器的质量竞争越演越烈, 出现大量的新式武器和新概念武器, 战争成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军事实力为重点的综合实力较量[2] (P315-320) 。而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上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应提高警惕, 加强国防建设, 提高国际战略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由于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国家安全呈现出许多新情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范围由陆地安全扩展到海洋权益及空域安全;传统的军事安全概念突破了疆界的限制, 向太空延伸;国家信息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和生物病毒、核电站、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等社会公共安全不容忽视, 其中有些安全威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潜在危险越来越大。国防对象在对外方面, 除了防备和抵抗武装侵略之外, 还要防备和抵抗非武装侵略, 同时对内要防止武装颠覆, 尤其是要遏止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军事理论课的逻辑体系不仅仅体现纵向逻辑联系, 而且显现横向逻辑关系, 把中国问题放在整个世界问题体系之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安全因素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 让他们意识到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 更多时间是要自觉从身边着手, 维护国家的综合安全, 即既要高度重视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 又要关注经济、信息、科技、社会公共安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非传统安全领域, 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二) 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军事课程能根据新时期的特点, 在重视传统军事教学的同时, 强调现代化和信息化, 提高科技含量, 挖掘大学生国防教育深度。如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中大大增加国防科技教育的含量。今天的大学生已不满足于讲机枪、大炮、舰船等内容, 精确制导技术、数字化军队、军用智能机器人、智能兵器、C3I系统、C4ISR系统、激光武器、导弹防御系统、未来作战系统[3] (P123-126) 等, 都是他们的热门话题。军事课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促进他们钻研国防科技, 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国际环境复杂而多变, 教育学生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 全方位地认识“国家利益”的内涵, 关注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的重大国际国内问题, 如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美国对我国的综合性威胁、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反恐斗争面临的挑战等, 正确理解党和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中的态度和立场, 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战略眼光, 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世界, 引向未来。密切跟踪世界军事动向, 教学内容鲜活, 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军事理论引入课本, 使教学内容前卫、鲜活,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国防教育功能。

(三) 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价值, 而爱国主义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个人对自己学习、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情感体验, 而这种体验强烈程度是与受到的外界刺激相关的[4]。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型时期, 并且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对他们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应该侧重理性情境熏陶, 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对于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 直接灌输给他们思想观念, 他们会潜意识里本能地排斥和反感。军事理论教学内容都是很生动具体的各个专题, 离现实都是比较近的或者是曾经发生过的,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实, 在大学生看来, 这门课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客观真相, 不是强加的一种思想观念, 他们完全有理解能力感悟到事实背后沉甸甸的厚重感。如国防历史这部分不会生硬地提到爱国主义的字眼, 但是近代中国国防衰弱所遭受的丧失国格的屈辱, 会在大学生心中留下强烈的震撼, 看到、听到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成为列强的刀下鱼肉和沉痛呻吟, 民族同情感、归属感、愤怒感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情怀就是一次一次在这样的心灵震撼中积聚起来的, 是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

军事理论课的开展,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综合素质。军事理论课内容极为丰富, 既有一般学科的教育规律性, 又有军事学科的专业性, 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

摘要: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当今中国高校的一个热门话题, 高校开设的军事理论课, 提供了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新阵地, 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军事理论,国防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咏梅.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 2007, (6) .

[2]吴温暖.军事理论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向方.军事教程[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4]李张兵.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独特功能[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 2007, (39) .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2

《论《孙子兵法》精神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摘要: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孙子兵法》,这部伟大的著作,它以它独特的魅力与精神,影响这一代代的军事世界。本文,就《孙子兵法》的基本精神与其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孙子兵法 基本精神 现代军事 应用

《孙子兵法》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国门,许许多多的国外军事战略家都沉迷于这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它不仅跨越了国界,更穿越了时空。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一、《孙子兵法》的概述

(一)《孙子兵法》的概述

《孙子兵法》作为举世闻名的兵家“圣经”,以它博大精深的理论内容与完整的思想体系,为世世代代的军事斗争提供了富有哲理的兵学理论。

《孙子兵法》共计13篇,仅5000余字,却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构建起了一座富有哲理的军事理论殿堂。而该书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不论在市场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教学艺术等等。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二、《孙子兵法》的基本精神

《孙子兵法》独具的超越时空的思想魅力和其核心价值,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所蕴含的深邃而朴素的科学精神。《孙子兵法》蕴含的科学精神渐渐注入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世界军事文化的发展。

1、 安国全军的慎战思想

在《孙子兵法》中,关于“慎”的直接篇章并不长。可是,“慎”的战略思想却是统领兵法的基调,指导着兵法战略与战术的展开。从现代军事的角度来看,“慎战”是孙子对战争问题的一个基本的评价与认知。而孙子跨时代的慎战思想出自对春秋时代

历史和文化朴素而科学的总结。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争》 战争事关国家存亡,人们生死。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补可以愠而致战。”-------《火攻》 战争的发起必须慎而又慎。

2、 先胜全胜的不战智慧

在《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中,“全胜”战略是“慎战”思想的直接导论。因为战场上兵凶战危,思想缜密地定下万全之策,就意味着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最全局的胜利。所以,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的制定与智慧无可匹敌地屹立与兵学的珠穆朗玛峰顶。

孙子强调伐谋、伐交并非单纯的谋略控制与外交机巧,而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控制与筹划。所以孙子又提出了另一兵威的凝结实质----“全胜”。“全胜”不仅仅是“战胜”的保证,更加是“全胜”的前提。为了实现不战而全胜,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取得综合优势。否则伐谋、伐交说到底也就是无源之水。从历史背景来看,孙子所处的时代并不具备对战争效益进行定量精细评估的条件,但这并不损于孙子先胜与全胜思想的真理价值。凭借最充足的准备与最小的代价实施行动来获取尽可能最大的收益,具备了兵学要旨的力量。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

3、 审时度势的战略预见

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不断改变,战争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在战争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知己知彼,才可以在客观上与“先胜”准备以及灵活主动的作战知道密切联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谋攻》

4、 因情应变的作战指导

所谓因,就是依情而变,灵活应付,把握主动权。因情应变,要求作战指导者善于把握战争中敌我、得失、攻守、劳逸、众寡、勇怯、胜败、专分、治乱、虚实、奇正等一系列矛盾构成的态势。

“用兵之术,唯因字最妙。” -----《阵纪·因势》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虚实》

5、 令文齐武的治军理念

战争的实质是克敌制胜,不仅仅要善于对敌施事,还要善于统领全军。在治军方面,不仅以文德与刑威为重,更要以宽容与严戒并举。在孙子倡导的诸多治军方法中,最能直接体现“令文齐武”的理念当属奖励军功,赏罚并举。当然,“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倡导的并非全是规则意识之下的`激励与惩戒,更多情况下需要“民本主义”的教化和管理。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行军》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九地》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xx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美国自20世纪xx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

有一位翻译过《孙子兵法》的美国人詹姆斯·克拉维尔说:“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军官,特别是将军,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xx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美国伊拉克在开战时间上的选择也很稀奇。原本打算在最后通牒后的两天开始比赛,可是突然通过卧底知道萨达姆在开会,所以临时决定立即开展“斩首”的行动。虽然这一次的活动并没有伤到萨达姆,但是也给伊拉克方面的指挥战略系统造成了麻烦。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核心军事思想,其目的是先于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威之前,干掉伊拉克军队。于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战场上,速度极其之快,不到半个月就拿下了巴格达。而在拿下巴格达之后,美军就对巴格达进行了大规模地探测,弄清了敌人沿路布防的情况。而在外交方面,美国很早就开始了周边国家的工作,使其可以在他们的国家驻军。通过伊拉克战争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美军正是运用了《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

四、总结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3

关键词:军事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我国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采取适用策略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进步,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1.树立远大理想

军事理论课程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大学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军事理论课程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国防的意义,感受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党和人民组织武装力量建立并保卫新中国的伟大。可歌可泣的国防历史能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通过对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军事理论知识中对军人纪律性的要求十分严格,军事化管理的严格规范能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国防教育的军事技能训练当中,大学生会接受短期的军事化管理,紧密有序的军训生活不仅培养了学生严于律己的态度,还能让学生学到团结合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军事理论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军训中潜移默化,慢慢植入学生的意识中,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得到有效提高。

3.提高学习主动性

军事理论知识只是军事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军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学科相关联。大学生通过对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了更多军事思想和国防科技,视野逐渐开阔。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的作用,寻找与军事知识的契合点,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伴随着对国防事业的热情,大学生将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来支持国防建设。将加强国防建设的信念作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动力,是大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促进全面发展

大学国防教育属于公共基础教育,军事理论的教学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军事理论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军事知识,对国防事业建立客观的认识。还能在思想上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具备更高的政治觉悟。另外,学生在军事训练当中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其意志力和独立能力大大增强。大学军事理论课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有效性的策略

1.改革课程体系

为了使军事理论教学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的知识内容按照自身的教学经验编写成教案。教案可以适当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把国防教育的内容作为教案的主体,丰富教学中的军事理论知识体系。现代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时有军事冲突。新的军事理论课程还要把军事与政治、历史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更多的实际军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时效性。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能够紧随时代发展。

2.把握教学特点

军事理论具有政治性强、理论性强、技术性强的鲜明特点,大学生对军事知识普遍存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大学军事理论课要以军事知识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军事理论课可以把具体的军事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分析其中的相关知识。比如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介绍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双方兵和装备的差距,研究中国为何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其中还可以插入具体的战役及战斗事迹,丰富内容情节。以具体军事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军事理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军事理论课的教师还要加强语言感染力。军事话题往往令人热血澎湃,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述能让军事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3.革新教育方法

目前高校的教学依旧以专业课程为主,军事理论的内容广泛,难以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学校的教学资源还不够充足。要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革新教育方法。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军事问题,学习军事理论。同时,军事理论课可以和历史课相结合,把课程中有关联的内容作合并教学,以博大的军事和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军事理论的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进而提升学生在国防问题中的思想境界。

综上所述,军事理论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及其它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新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下,国防教育理念也要相应改变。我国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要勇于创新,培育具备科学军事理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贺玉琴,姜兴双.试论军事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20).

[2].徐水根,钞群英.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9,(06).

[3].李珂.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4

在我国, 军训既是德育为纲这一理念的必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定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入学“第一课”必须进行军训, 这是《宪法》、《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所规定的内容。《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 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新的兵役制度也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文件, 强调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 列入教学计划, 并要求“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 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一、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都会遇到安全和发展问题, 为了保证安全和发展, 国家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更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国防人才。当前,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但“和平和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和平时期, 人们的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 国防观念容易淡化, 因此, 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 使全体国民增强国防概念, 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 提高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自觉性, 是巩固和加强国防,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二、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在现代战争中, 人的因素仍然是四第一位的, 它不仅包括人的勇敢、觉悟和牺牲精神, 还包括人对科学文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 接受能力强, 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 挑选一部分专业对口, 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大学生, 在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 就可服军官预备役, 或充实到部队去弥补我军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我军自1983年以来, 从地方院校选拔培养一大批大学生, 已经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 国家自2002年, 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 启动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三、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好形式

当代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 接受事物能力强, 思维敏捷, 积极进取。他们中绝大多数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意识, 但是, 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缺乏艰苦锻炼和社会实践, 他们知识知识面窄, 知识结构不完善, 鉴别是非能力差, 容易受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 国防教育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集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一身。因此, 对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热心于改革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秦风学习, 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的国防教育, 正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军事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侧重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军事教育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些学科知识, 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对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 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大学生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 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军训中, 在解放军教官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我们接受军事化的管理, 不论是紧张而有规律的军营生活, 还是艰苦而又严格的技能训练, 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锤炼了我们的体能, 增强了我们的体质, 培养了我们顽强的作风。通过接受严格的三大条令的教育, 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中, 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这些都使我们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诸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有利于我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因此军训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堂。同时, 通过军训也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 使我们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 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

六、军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补充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军训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军训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目的, 加强大学生组织纪律性,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大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 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身心素质提升教育, 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

七、有利于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通过军事课程的学习, 可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 培养国防精神, 有利于做好大学生预征入伍工作。征集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 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提高兵员素质的重要举措。2001年, 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后的《征兵工作条例》第25条规定:依法可以换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 本人自愿应征并符合条件的, 可以批准服现役, 并保留学籍。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 吸引了全国高等学校的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步入军营, 是进入部队的新兵文化程度构成有了新的提高, 这是我国走科技强军的步骤之一, 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军事理论课师大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 他给与大学生的不仅是学分, 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只是体系的完备, 国防意识强化, 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 他对大学生人生价值有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4-5.

大学军事理论课 篇5

大学军事理论课 ——精彩继续

刚开学领书拿到这本《军事思想纵横谈》时,心中就对他充满了神往,期待着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在与学长学姐的交谈中我又得知这门课是由南开的四大才子之一充满激情的艾老师讲时,我的心情更是如大海中的浪花般,欣喜,激动,满怀憧憬。

第一节课最印象深刻的是,上军理课就像重新回到了当初军训的时候,严守时间,纪律,一丝都不敢懈怠。当然军理课也没有辜负我们这般“折腾”。

我原本是一个军事知识盲,对它只是怀揣敬畏之心,总怕它太深奥,不能理解,而今,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我不仅仅知道他们这些军事家很厉害,更知道了他们厉害背后严谨的军事思想。军训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训练,而军事思想理论则是对我们思想思维的熏陶与训练。先说说我国的国防,让我们清楚“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立”这个道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尽管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虽然世界范围的战争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但是,不时会有局部的小战争或冲突发生,世界的绝对和平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世界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会迎接到更多的挑战,一些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恐惧,向世界宣扬中国威胁论,目的使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中国国防势力一旦下降,中国所受到的威胁将是空前强大的,所以加强国防建设很有必要,我们并非是为了攻击而建设国防,而是为了自卫, 自保,为了和平而建设国防。第二,军事思想的精华,从《孙子兵法》到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高度的概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军事思想与其深刻内涵;并且了解到军事思想是军事理论的基础,在军事学上占首要地位,并对其他军事学科起到指导作用。只有思想够硬,作风才能顽强,才能立足于世界军事之林。第三,从邓小平与江泽明的军事思想联系到了世界军事,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复杂与多变,了解世界上的把霸权主义,以及各个微机四伏的各国关系与军事冲突,以及中国现在所存在的威胁,让我们所有人意识到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立足需要足够的军事能力和民族团聚力才可以。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将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战争的主导力量是随科技的发展而前进的,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时代是早晚要被世界浪潮所湮灭,所以一定要科技强国,以科技武装军队,提高我们人民解放军的素质。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更需要新一代的我们继往开来,继续辉煌,所以我们应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相信我们将会立世界之林。而其他内容也让我们对最基本的军事训练有一个崭新而有深刻地认识,一个更深刻的学习;联系了上学期的军训,让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虽然今后的战争科技是主导力量,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人才是战争的关键~没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没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与理念,怎那个获得战争的胜利, 每一节军理可都让我感觉意犹未尽,每一军理课都让我更加崇拜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才华,每一节军理课也同时唤起我的名族危机感,还有深深的爱国心和报国志。

如果非要给军理课提一点建议的话,那我希望军理课上能在联系一下现在最新的军事冲突,和最新军事科技并有一些图片,加深理解。

期待更精彩的军事理论课~

——附加三严三实专题文档一篇——

云南省国税局扎实有力完成专题学习研讨

自专题学习研讨这一关键动作开展以来,云南省国税局结合税收工作实际,认真围绕“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和“严以用权”三个专题,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深入扎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每一个专题既有规定学习篇目,又有交流学习感悟;既提前自学,又集中学深悟透。严格按照局领导领学、处级干部交流发言、党组书记总结并提出下一步要求的三个环节进行。同时,安排各处室(党支部)学习,充分彰显了中央要求、国税特点、云南特色,确保了专题学习研讨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打牢思想根基,学习有力。一是抓好经常性学习,固本强基。开展自学和集体学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了全省国税系统党建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有力提升了税收工作新常态下支部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的认知和掌握能力。二是抓好先进性学习,比学赶超。向焦裕禄、杨善洲、沈浩、高德荣等先进典型学习,学习他们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借助《云南国税道德讲堂》举办了省直机关“感动在身边 最美机关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了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抓好创新性学习,以赛促学。开展了以“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主题的网上知识竞答活动,有效拓展了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认知;举办了以“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崇尚道德 和谐国税”为主题的第七届硬笔书法比赛,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传统而且充分展示了云南国税人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精气神。四是抓好警示性学习,警钟长鸣。组织学习了《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警示录》《以案说法-税务人员职务犯罪案例选编》等书籍,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影片《人生不能重来》,从***、***、徐才厚、令计划和税务系统反面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警惕长存;同时,全省16个州(市)局、140个县(市、区)局还采用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等方式抓实廉政教育,筑牢干部职工为税清廉、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的思想自觉。

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有力。7月13日至7月31日,省局领导分别带领9个督查工作组深入全省16个州(市)对上半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省局领导看望慰问了基层一线干部职工,听取意见建议,并与政府领导就国税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基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并通过实地察看、翻阅资料、窗口咨询、与纳税人交谈,深入了解组织收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三个《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金税三期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回应了州(市)局提出的工作难点问题,对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坚定基层信心、鼓舞基层干劲。在督查期间,省局领导参加了各州市“三严三实”第二专题学习研讨,深刻阐述了“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把“三严三实”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末梢神经”。并将基层反映的67条意见建议情况,反馈到省局各个处室,进行问题认领,并启动督查机制,督促立行立改、确保实效,为促进基层国税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感悟革命情怀,引导有力。一是在中国共产党94周年华诞到来之际,云南国税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集力和战斗力。二是7月31日和8 月7日,组织省局机关24个党支部146名党员干部分两批前往禄劝县皎平渡红军渡江纪念馆和寻甸县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以“传承红军精神 砥砺严实品格”为主题的第二专题学习研讨配合活动暨机关党委、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让“三严三实”入脑以触动思想、入心以触及灵魂。使党员干部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进一步塑造爱国心、凝聚民族魂。各州(市)局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配合活动,重温抗日战争的苦难与辉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夯实思想根基,锻造了严实品格,凝聚了前行力量。

心系贫困山乡,帮扶有力。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生动实践。10月22日,在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树学的带领下,省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许光烈和省局机关部分处室负责人、昆明市局负责同志一行长途跋涉深入到东川区因民镇桃树坪村开展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工作组分别与村干部和老乡谈问题,挖穷根,找出路,了解掌握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填写访谈问卷,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在贫困户家中,张局长认真倾听记录老乡的困难,并表示一定找准“贫”根、找

对“困”源,做到“不脱贫不脱钩”。10月28日,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杰一行又奔赴桃树坪村开展遍访,并代表云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为因民镇中心小学捐赠了1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施。至此,我局“挂包帮”“转走访”第一轮走访任务圆满完成,在扶贫攻坚路上又一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得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了党性品格,提升了党性修养。

唱响时代旋律,感召有力。为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三严三实”教育扎实开展,我局积极组织参与省直机关工委举办的“我的梦)中国梦”-“感动在身边”微故事征集讲演和“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系列活动。动员号召干部职工深入发掘并撰写了发生在身边的机关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感人故事,组织了评选,并向省直机关工委报送了优秀获奖作品。9月23日,在直机关工委举办的“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省直单位复赛中,我局作品《我们的大阅兵》有力展现了“金三”团队的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昂扬风貌,得到了大赛组委会和评审团体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比赛组织奖和选手优秀奖等两项荣誉。

坚持问题导向,整改有力。云南国税系统专题学习研讨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一定的实践深度,与边学边改实现了无缝对接。一是针对存在的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加强做好上下联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做得不够和网络申报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系统模块有待进一步优化,国税、地税、工商、经信、住建、药监等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滞后等情况,省局党组亲自主抓,成功解决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效果取信于基层干部和广大纳税人。在全系统内形成上下联动,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全省国税系统21个处级以上机关、省局机关24个党支部坚持开诚布公找问题、集思广益理思路、齐心协力抓整改,通过与干部职工谈心交心、讲党课、走访纳税人、走访基层国税机关、走访党政机关、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建议401条、梳理归纳列入边学边改项目清单253项,对查找出的问题,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分析,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属于律己不严、担当精神缺乏的,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督查,提振精神状态;属于能力不足的,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能力;属于作风漂浮、花拳绣腿的,通过批评教育,认真执纪问责,形成倒逼压力。目前,云南国税系统针对“不严不实”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396项、提出建立和完善制度102项、已完成边学边改项目143项、已建立和完善制度90项、已出台强化内部管理措施106条、已出台规范税收执法措施23条、已出台优化纳税服务措施79项。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6

【关键词】教育发展理论  军事职业教育  发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05-02

随着大国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不断推行,这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阻碍世界和平的一股逆流,为世界的稳定发展埋下了不安的因素,这与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当前由于我国周边关系的日益混乱与紧张,对我国的军事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推行“人才强军”战略势在必行。基于上述背景,在军事教育改革战略中,需要根据现有的教育发展理论,构建出合理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以加强对军事人才的培养,提升军事现代化水平。

一、关于教育发展理论的概述

教育发展理论,即研究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与观点,以及在这种关系下教育自身的发展,概括说来就是两对基本的关系,即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发展理论与教育发展实践之间的关系。只有将这两对关系研究清楚了,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变革,而社会的发展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要具体分析这对关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适应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对教育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育发展往往也会有着新的、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教育的发展能够适应于社会的变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于兼备实践型、创新型以及学术型综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以培养具备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满足和会发展的需要。

2.引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积极作用也使日益凸显,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越发地重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信息时代的当下,人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正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促使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类型的转变,使其能够进一步满足各领域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要,从而推动着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引领着社会的不断前行。

(二)理论与实践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实践与认识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在教育发展理论与教育发展实践这对关系中,正符合了哲学上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认识,一方面,教育发展理论是教育发展实践的指导,是促使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教育发展实践为教育发展理论提供了认知来源,同时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教育理论加以证实。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对于社会实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地,其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以西方为例,在教育发展理论并不完善的时代,學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都具有自发性,是由学生个人或者学生团体独立开展的,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持与引导,目的性不够明确,因此很难获得成功。但是随着教育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学校逐渐成为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引导者与支持者,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19世纪以后,实践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基本目标。学校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理论,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从上述两种关系可以看出,教育发展理论与社会变革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即教育发展理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不断完善教育发展理论的同时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从教育发展理论的角度看军事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指通过特定的教育机构、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军人的职业需要开展关于现代军事知识方面的教育,以实现学员军事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军事素养。使其能够掌握科技条件下的军事斗争方式,并形成一定的战略思维,成为专业的军事化人才。从本质上来看,军事职业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是针对军人军事生涯的一种终身教育模式,与教育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适应性

军事职业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军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现代化军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的内容更加精深、教育的方式更加有效,这样才能够为军事的发展提供注入新鲜的动力。而这一教育目标所提出的根本原因就是当前社会局势的复杂性。[1]一方面,在一超多强的国际环境中,霸权主义不断抬头,为国外反华势力提供了支持与借口,“中国威胁论”尘嚣之上,与我国有关的领土争端也越来越多,中国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的制约,与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和平发展”战略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内政治局势也不容乐观,台独、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依然存在,在国内社会中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领土的完整统一,不利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要实现我国的和平与稳定,就必须构建出高科技、高素质、高能量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创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而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正符合不谋而合。[2]

(二)引领性

军事职业教育属于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军事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完善、科学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军人军事素养、职业技能、设备操作能力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军事事业服务的现代化军事人才,实现“人才强军”的战略目标,进而达到强国的最终目的,使“中国梦”能够成为现实。[3]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发展军事职业教育,能够构建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科技的现代化军队,为我国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直接引领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三)促进性

从本质上来看,军事职业教育属于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实践的基本环节,而军事职业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化课程,形成与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因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强化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从而发现在教育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因此通过对军事教育、军事课程的改革,使军事职业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军事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践的支持。而在军事教育理论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能反作用于军事职业教育,促使其能够更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出优秀、先进的军事人才作出贡献,以满足我国和平发展的需要。此外,军事教育理论属于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使军事教育理论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为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与理论支撑。[4]

三、从教育发展理论的角度看军事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在教育中,“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对教育方法、教育水平的一个检验,同时也能反映出教育過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从而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论,进而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基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是一个循环式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军事职业教育是一种持续、长期甚至是终身的继续教育

教育是从人类诞生之初就有的,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高级、越来越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终身学习也成为了教育发展理论的重要体现之一。军事职业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是针对现役军人或储备军校学生关于军事职业内容的再教育活动,能够弥补现有军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形成长期、持续的终身教育模式,实现军人的自我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前的军事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决于军事科技水平。因此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军事知识,还要拥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与设备操作能力。对于军人来说,仅仅是对现有的军事理论与知识了解是不够的,科技在不断进步,军事理论也在不断完善,而国际局势的不断地变化,因此只有在军事职业教育中完善自我、实现突破,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地丰富自身的军事知识、提升军事水平,从而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因此现役军人或军校学生必须要主动地参与到军事职业教育中去,构建“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以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5]

(二)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军事教育体系的完善

无论是在古代战役还是现代科技战争中,“人”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从本质上来看,军事教育是必须为战争服务的。因此在构建军事职业教育体系时,需要考虑到特定战争行动等级等因素。在战争中,主要分为战略、战役以及战术这三个等级,其中战术是最高级的,因此在军事教育中,也应当以此作为课程的分类,实现课程难度由低到高的逐层发展,从而使军事人才培养能够做到基础出发,在坚持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军事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实际教育中,军人或军校学生很难接触到真正的战争,但是军事是必须通过战争才能加以实践的,对于军人来说也就是从军事生涯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在军事教育的初期,军人们都无法取得实战经验,因此在这种层级式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当随着军人职业的不断发展来加强军事教育,并创造一定的实战演练机会来进一步丰富军人的实战技能,为培养战术级军事人才奠定基础。而军事职业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层级式军事化教育实现融合,全面地覆盖军人军事生涯的全部,有利于军人在现有水平上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军队的战斗力长久地保持下去,是一种现代化的军事教育战略,是对军人负责的表现。[6]

(三)军事职业教育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军事人才的培养既要学习所处阶段应当学习的内容与技能,同时为了进一步在军队中发挥自身价值,还要进一步追求专业的精度与深度,以获得更加专业的职业技能与军事知识。在军人职业中,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因此要获得等级上的提升,除了要获得更多的功勋之外,还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军事水平进一步提升。

例如军官这一职阶,在获得任命之前,需要对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加以掌握,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的内容,以培养一定的军事素养与创造性思维,为军事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任职之后,为了具备与等级相适应的能力,就必须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军事职业教育这一途径对当前职阶应当掌握的特定内容加以了解与学习,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而在经过一定的实践之后,军官已经能够较好对完成本职业阶段的工作,同时对不同的环境、制度以及训练方法等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并能够根据现有的部队情况从个人的角度来展开思考,那么如果想要在军队中获得更高的身份,就需要进一步地参与到再教育中。而在后期的职业教育中,就应当从军事的学术性与研究性出发,为军官的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形成战略化的军事思维,通过对现有军事理论的不断完善来推动现代化军队的建设进程。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军事教育具有阶段性,在每个不同的职业阶段都必须根据职业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军事人才能够符合当前岗位的需求,并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以丰富军事理论、提升军事经验。而军事职业教育正是符合了军事教育阶段性这一特点,能够从军事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出发,对不同性质的军事人才加以培养,使其能够不断地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思维的战略化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军事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军事教育能够为我国的“强军”战略输送现代化的军事人才,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前提。但是,传统的军事教育体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要使现有军事教育体系能够得以完善,就必须加强针对军人职业阶段与阶段特点的军事职业教育,使军人能够形成科学而具有创新性的战略性思维,并通过终身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从而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军队,为我国的国防安全与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实现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双双, 李宇庆, 魏子任.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 2015, 29(1):13-16.

[2]张晓东, 张作前, 张陕辉.从教育目的理论看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意义[J].继续教育, 2016, 30(6):66-68.

[3]赵源荣.在融入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中实现函授教育转型升级[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5, 16(2).

[4]姬炜斌.军事职业教育深化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 2016(2):67-69.

[5]邓武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对策[J].科研, 2016(7):00287-00287.

[6]李享.浅谈优化军事职业教育的教学效益[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2, 25(6):125-126.

作者简介: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7

一、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单一, 军事理论课程索然无味。由于军事理论课程普遍为讲授型的理论课, 其教学形式难以突破, 往往都是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睡觉, 特别是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 这类课程比较“无聊”, 教师没有进行对课程的深入挖掘, 即没有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实现课程的有效传播。许多教师就是照本宣科, 有的教师也准备了一些教学课件, 但是PPT上满幅的文字, 也让学生觉得视觉疲劳, 这些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让军事理论课程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 也让大学生在课堂上虚度光阴。

(二) 教师欠专业、执教水平不足,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难以深入。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因为其需要讲到许多有关军队和战争、国防等的概念、范畴、原理、 原则, 但是目前许多教此课程的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 其执教水平低, 教学能力缺乏, 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1]。如许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都由文学专业、历史专业、思想政治专业等教师兼职, 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也没有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甚至没有将这一课程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课程来对待, 导致该课程长期以来得不到实质性的进展。

(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双刃剑和艺术类学生的某些观念让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收效不足。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及, 让人们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时间得到丰富的信息与资源, 但是, 多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具有虚拟、 把关不严等缺陷, 这致使艺术类大学生频繁接触到虚假、错误甚至不良的信息, 从而影响头脑的清醒和正确的价值观。 如某相亲节目中某女性所说的:“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等言辞, 都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正确婚恋价值观, 同时, 这也给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带来了诸多隐患。导致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课程与自己无关, 从而在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紧要的事情, 让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收效甚微。

二、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艺术类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特殊组成部分, 其思想观念、社会意识等都有着独特的体现。如艺术类学生思维敏捷、 创造力强、个性开朗活泼, 这是长期的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特质, 因为艺术教育一般都采用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教学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艺术创作能力, 他们也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较强的分析、判断、审美能力。但是许多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 缺乏一些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忧患意识。显然, 这些都是不利于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艺术类学生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创新教育、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如他们希望在课堂上看到教师拿出最新的案例作为课程内容的参考, 希望看到在PPT上有多一些的精美图片和视频, 以及在教师授课期间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其次艺术类学生还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和关心, 如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满足他们对于世界的求知和认可, 并树立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 所以艺术类学生的这些学习需求是其他基础课程特别是公共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要参考。

三、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措施

许多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对于艺术类大学生都较头疼, 觉得艺术类大学生的课程不好教, 因为其活泼好动、性格独特、 自由散漫, 但其实只要改变已有的刻板教学方法, 与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学生求知路途中的向导, 其自身的专业学识、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在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中, 应成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冷静分析社会热点军事问题, 以客观的角度对其评判, 并能从当前形势下预测和分析国内外的军事及政治动向, 这样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军事理论教师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 及时充电、进修,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此外, 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的培训和考核, 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的培训, 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环境、创作环境等, 了解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适应情况, 将教学更好地融入艺术类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去。

(二) 要转变角色,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艺较扎实, 但是文化课程较薄弱, 他们没有普通学生那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热爱和耐心, 其考虑问题不够深入、缺乏理性思维。所以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艺术类大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引导。 当前, 国家倡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这就要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即所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确立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教学中的理论授课时间, 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每一节课的末尾, 教师可以对下一节课所要讲的主题进行宣布, 同时选择适当数量的学生制作这一主题的PPT或者授课计划, 上台进行讲解。这种创新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的能力和讲解能力。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现阶段许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 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方式, 将课程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如在讲授《高技术战争》的章节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制作视频、动画等方式, 来向学生展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信息化战争作战的方式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2]。此外, 从艺术视野开展军事理论教育, 将艺术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有机结合, 并渗透于艺术教育,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思想教学质量也是有益的[3]。 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军事武器时, 就可以要求艺术类学生进行参与, 评价该武器的样式、色彩、材质以及设计要素, 从他们的角度来谈谈军事武器的创新设计等, 这样则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如何加强、改革艺术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已成为不少高校面对的一大难点,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应该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在师资专业素养、 学生主体意识与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这样才能不断强化教学目标, 体现军事理论课程教育的价值,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良好有序的发展。

摘要:军事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 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艺术类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来看, 这一作用还不明显, 只有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 并运用创新教学等手段, 才能真正实现军事理论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艺术类学生,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德琴.关于艺术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9) :68-71.

[2]刘瑞.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整合的实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28 (3) :156-158.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8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爱国主义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 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之中, 是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情感和骄傲。古往今来, 诸多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献出了秦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 他们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和爱国精神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前进, 生生不息[1]。在中国不断强大和崛起的今天, 爱国主义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更需要积极发扬这一主旋律。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 是国家未来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 因此各高校应该尤其注重培养和增进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前, 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 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各高校现在几乎都把军事理论课程定位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可见军事理论课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强调了军事理论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意识, 增强国防观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

二、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重要地位

中国高校的爱国主义培养和国防教育历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依法治教、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军事理论素养;提高学校国防教育组织领导能力;推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发展。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民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从而极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国防意识的重要观点。近年来, 随着《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1]48号) 等法律和文件的陆续出台, 军事理论课在高校逐渐进入了法制轨道化进程, 使各高校和当代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程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中的重要作用[4]。

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通过军事理论课程来实施, 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5]。爱国主义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民族素养, 这样, 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才能以国家兴衰为己任, 才能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所牵挂和担忧。具有忧患意识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心系国家安危, 才能自觉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 才能逐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才能最终培养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事实上, 通过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军事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的国家意识, 大学生在国防意识中表现出的对国家利益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7]。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激发大学生的国家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 国防教育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变化, 没有国防意识, 就没有国家利益意识;没有国防教育, 就不能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观念。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缺失

尽管很多当代大学生目前都意识到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教育在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方面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还有一些不解和不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第一,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 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时代或者物资匮乏的年代, 随着国家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很多大学生不能感受到进行国防教育的实际作用, 因此不能做到居安思危, 进而认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 尽管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 但是军事理论课程大多不受重视;而且军事训练课程时间太短, 军事训练实践机会太少, 有的高校仅仅持续两三天, 从而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国防教育的实际意义, 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第三,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 大学生考虑问题都比较现实, 生活中更加重视个人感受、自我利益、物质享受等,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养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从而忽视了国家利益, 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这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尤其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 要努力转变大学生的这些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第四, 在全球化的今天, 国界意识可能越来越淡薄, 一些大学生丧失了国防意识、认识不到国家安全问题, 在生活中崇洋媚外、金钱至上, 生活中没有原则, 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 完全丧失了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用军事理论课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解决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缺失的问题, 同时为有效地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国防教育成果、增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方法和实践活动。

(一) 教师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投入

一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和主导者, 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在教学中充分流露出来, 学生会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时刻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 要时刻牢记自己崇高的爱国主义使命和责任, 并做到在教学中和生活中持之以恒, 以身作则[1]。另一方面, 教师在投入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 还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打动学生, 以达到既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二)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理念上, 军事理论教学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军事理论课堂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另外, 教师还要在教学理念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在学校里主要讲授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 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到部队或军校参观, 用最直观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军事和国防的感性认识, 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和技术, 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教师要紧贴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状态, 综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分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7]。以军事理论课程CAI的设计与应用为例: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 简称CAI, 是指教师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与学生研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高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十分普遍, 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对于军事理论教学而言, 教师更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直观和生动的演示。曾经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 希望通过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 结果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接受方式、兴趣爱好, 自然不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利用CAI技术来辅助教学的目的, 主要是要通过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做到的影像、图片、案例、资料、试题等内容, 高效、直观地给学生带来生动的、真实的感受。在军事理论教学中, CAI课件的制作要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 影像资料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要有感召力, 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主线来挑选。影像资料要能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打动学生、震撼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其次, 图片的选择也要具有爱国主义针对性, 教师要精挑细选, 找出质量较高的、感染力强的、冲击力大的图片来展示给学生, 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理, 充分刺激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神经。最后, 文字资料的选择要有说服力, 案例要有代表性, 试题要突出重点, 切题合理, 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 以达到用文字熏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五、结论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9

一、高校军事课的人文特征

在我国高校, 人文教育主渠道是人文知识的传授。同时, 非人文知识的传授同样具有人文教育功能。根据我国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006 年修订版) 之规定, 我国高校的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课, 这两门课程都是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的。

1. 军事技能课的人文特征

军事技能课是目前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课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课主要包括军队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事技能课使大学生了解掌握三大条令的基本内容和队列动作基本要领, 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 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等。除此之外, 军事技能课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 养成良好军人作风,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军事技能课中, 学生可以得到成功的欢乐, 失败的痛苦等全方位的情感体验, 学生们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能得到极大的锻炼。

2. 军事理论课的人文特征

相对于军事技能课, 军事理论课的人文特征表现更为突出。首先,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五大部分, 即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这五部分中, 每一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人文特征。例如, 中国国防中的国防历史, 军事思想中的不同思想流派, 战略环境中战略思想, 军事高技术中的科学哲学与战争哲学, 信息化战争中的战争形态与国防意识转变等, 这些内容都是以人文的视角深层次挖掘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其次,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强的人文教育特点。军事理论课思想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育者要带领学生对人类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反思, 反思利益冲突、宗教冲突、族群冲突、价值观念冲突等。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历史事件, 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事件本质, 再对事件进行反思和评析, 最终对历史事件形成新的认知, 通过这一过程, 在反思的基础上, 形成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用这种“提出—分析—反思—形成观念”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远比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有效得多。最后, 贯穿军事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思想需要深层次的人文解读。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核心思想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 爱国主义教育从学前教育一直延续到大学教育。大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质是一致的, 但显然大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具有更高的层次。大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仰教育。以人文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深层次的爱国主义, 更容易帮助学生确立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

二、高校军事课的人文教育功能

正是由于人文教育是如此重要, 也由于军事课自身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 因此高校军事课也具有很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

1. 心理层面:人格健全, 思想独立

健全人格包含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高校军事课, 主要是军事技能课, 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身体 (生理) 基础。同时军事课为学生提供的心理锻炼、意志品质培养、独立的思想的养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军事技能课中, 通过各种艰苦的训练, 磨砺大学生个人品质;通过各种任务的设定, 锤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竞赛, 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等。在军事理论课中, 通过学习军事思想, 奠定了学生的思想基础;通过学习战略环境, 引领学生自主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通过学习信息化战争, 让学生在驾驭所学知识基础上, 探讨信息化战争对人本身和国家本身带来的挑战。

此外, 军事课的教学内容中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全部领域。如此宽广的知识面, 对丰富学生头脑, 完善知识结构, 进而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都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

2. 认识层面:反思能力

军事课在传递知识的同时, 一定要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这种反思能力是建立在思想独立的基础上, 以批判精神为指导, 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剖析, 进而对事物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历史是一部教科书, 人类的历史从一定角度讲, 就是一部战争史。以史为鉴, 学习人类的战争史, 不是简单地记住它, 而是要学会反思。军事课中, 对战争史、军事思想涵盖古今的评析, 对种类繁多的军事理论横跨东西的对比论证, 无不是在引导学生反思战争与人、战争与社会、战争与国家、战争与民族的关系。通过学习, 学生对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战争的本质都有一个新的、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让学生体味到人生之苦、社会之复杂、国家之忧患、战争之危险, 使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肩负起社会责任、承担起历史使命。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同时运用反思能力进一步加深理论学习。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 与文化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 在反思人类历史和反思人类历史上的战争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不断追求真理。

3. 道德、审美层面:信仰教育

当今社会信仰缺失早已成为共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信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受到冲击。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 只凭功利之心存活于世, 那不能算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信仰, 就没有自我价值可言, 被大部分人接受的社会价值, 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 也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军事课和政治课是高校信仰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平台。军事课的信仰教育功能能够很好地屏蔽西方意识形态下的个人主义思潮, 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关于人的存在、精神、价值、意义、情感等“终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要对国家和民族担负起历史责任, 个人价值的最大意义不是单纯的自我实现, 而是在国家和民族的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在建立起集体主义信仰的基础上, 探讨个人情感、历史意识、国家观念、哲学思想、审美心理等深层次命题, 将人的生活由自然的现实层面提升到审美的理想层面。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 通过对历史事物的人文角度认知, 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精神家园, 形成一个学生能在其中找到真正自我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高校的军事课说到底, 是在进行思想教育, 在进行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 的同时,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拓展军事课的教育领域, 人文教育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对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原则的高校国防教育具有反作用力。优秀的传统和人文精神是成为一个真正强国的基本潜质。正如杨叔子院士那句名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先进技术, 一打就垮;同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没有优秀传统, 没有人文精神, 不打自垮。”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把战争看成是一门艺术, 既然是艺术, 就应该从人文的视角去理解、去揣摩。高校的军事课本身有学科全领域覆盖的这样一个特点, 它的教育功能自然也是全方位的。在当今高校人文教育急需加强的大背景下, 军事课以其自身的特点, 可以成为高校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军事课的人文教育功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8.

[2]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1999 (4) .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10

关键词:军事体能,理论,方法创新

在现代化战争背景条件下, 现代军事体能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军事体能是指军人在各种复杂、艰苦的环境条件下, 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 (长时间、大强度、高标准) 军事 (战斗) 任务所必须具备的, 融体力、脑力、心力 (即心理素质) 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能力。

一、军人体能的训练要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

(一) 未来战争是多兵种有机结合的战争, 对体能提出更高要求

新的作战样式与传统的作战样式有机结合, 使得作战人员的体能既要适应海陆空的训练, 还要使得作战人员具备全天候作战的能力。未来战争要求作战人员具备高强度体能训练, 更要有联合作战意识。

(二) 未来战争要求军人有更好的体能

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人、武器及人与武器的结合, 其中人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具体战斗中敌对双方比的不单是军人的体能, 还有军人使用热兵器和机械化装备的技能。在信息化战争时代, 战争的突然性、隐蔽性、不对称性增强, 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 军人转移、运动的范围更大, 速度更快, 危险性也更大, 同时, 作战指挥和武器装备的威力受到无形的信息流的控制和影响, 在具体战斗中敌对双方比的除了体能、技能之外, 又增加了普通军人的智能。

不少人因为现代战争对军人技能和智能需求的增加而有意无意地开始忽略对军人体能的关注, 这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符合战争实际的。事实上, 现代战争对体能的要求丝毫也没有降低, 反而更高了。这是因为:第一, 军人必须有能力根据战略战术的要求和战场的具体情况使用好手中的装备, 因此对军人基本的体能需求没有降低。第二, 未来战争是先进作战样式与传统作战样式有机结合的战争, 除了要求军人具有与传统作战样式相适应的体能外, 还必须具有满足最先进作战样式需求的体能。第三, 从军人能力形成的要求上看, 由于未来战争对军人技能和智能的需求增加, 使得对军人体能的需求也增加, 这是因为人的体能是其技能和智能的载体, 没有良好的体能, 技能和智能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要发挥好技能和体能, 就必须消耗体能。

二、军人体能训练内容必须进行创新

(一) 体能训练内容将更具多学科性和综合性

体能训练的多学科性主要指体能训练的内容所包涵的学科知识和科技成果的多样性。这既是现代军事体能训练的显著特征之一, 也是体能训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能训练的综合性发展特征, 主要体现在体能训练由过去较单纯的体育训练 (锻炼) , 过渡为在单项目训练的基础上, 强化体能与军事技战术相结合的综合实战能力训练;注重体能与智能、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二) 充分认识我军军人体能形成面临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军军人体能的形成面临一些新的特点, 有一些有利的因素, 也有不少不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人员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独生子女兵、关系兵占的比例大。二是由于社会生活总体水平的提高, 有不少人出现营养过剩、体能基础差的情况。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竞争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人们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增加, 劳动锻炼大大减少。四是由于军队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提高, 军人在学习科技知识、掌握武器装备使用维护技术方面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增加, 对体能的增强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快体能训练的体系建设

人是军队战斗力中最积极的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而军人的体能又是军人综合能力的基础,

(一) 是要积极借鉴外军经验, 特别是军事发达国家军队的成功经验, 完善和严格我军军人体能淘汰法则。

我们认为, 借鉴的主要经验至少有两条:一、始终以战斗力为标准, 重视军人的体能, 没有因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占优而忽视体能。二、将军人的职业化、良好待遇与一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标准相结合, 并能得到严格实施。

(二) 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规划, 在军事基础教育中全面落实体能训练内容, 提高体能训练质量。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要统筹规划、分层定量。

(三) 体能训练的目标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

通过强化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 善于充分利用战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气候条件等,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体能优势, 打赢未来战争, 是现代军事体能训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提高部队体能训练的实效性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 在军事基础教育中, 要将体能训练与战斗力生成有机结合起来。

体能训练是艰苦的, 既要有吃苦精神, 也需要持之以恒;未来军事斗争将是高技术战争与常规战争的混合体, 无论是高技术战争还是常规战争, 军人作为战争的主体将永远不会改变。

总之,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表明, 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要“打得赢”、“不变质”, 不仅仅靠的是武器装备、器材物资的数量和质量, 更重要、更多地是依靠熟练掌握手中武器的高素质的人才, 而在未来战争中战场的残酷性转变为心理、耐力、承受力的高强度对抗, 不仅仅是兵器的较量, 也是人与人之间意志、心理和体能的较量, 这就对军人的体能和心理素质要求不是低了, 而是更高了。

参考文献

[1]胡晓峰.美军训练模拟.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浅谈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EO-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67-01

1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现状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有:《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国防;我军军兵种知识;现代军事科学技术;高技术战争;世界军事;军事地形学等等。军事理论教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全面阐述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国防教育的需要、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如何为培养具有现代国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

自1985年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普通高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军事理论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发展迅速,军事理论教学取得了以下成绩:许多高校已经把军事理论教学列入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加强了有关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形成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加强了军事理论课教材建设,军事理论教学已呈现网络化、信息化的特色;军事理论教学的成效已经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得以初步显现,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同时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部分高校对军事教学的认识不足,对军事理论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大;教师水平不一,很多高校军事教师多由军队转业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组成,导致很多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的现状无法适应军事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这些不足使得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既抑制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挫伤了大学生主动性。

因而,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于军事理论课的学科意识,进一步明确学科理论研究的方向,进而为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服务。

2军事理论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面对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军事理论教学所要抓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整套高质量的军事理论教材,有一套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2.1加大普通高校的对军事理论的投入力度

军事理论教学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传授的是相对系统的军事知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大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重视。只有普通高校对开设军事课的认识提高了,军事理论教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具体来说,普通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完善教学机构。普通高校应成立军事教研室,负责军事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加强军事理论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普通高校应配备联网的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用于进行军事理论教学,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如讲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可欣赏电影《淮海战役》某些片断和资料片《东海军事演习》;讲述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可观看资料片《海湾战争》。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化难解为浅显易懂,从而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学校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校园网构建军事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更新的军事知识,此外,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军事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繁荣高校军事文化的目的。

2.2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师的培养

由于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教师具有渊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如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教师平时的积累,建立起能够满足军事理论教学的知识库,才能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应用自如为教学服务。此外,军事理论教学教师还应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因为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军事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普通高校应积极的培养具备完善军事理论知识的老师,对专职军事教师的职务评聘纳入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管理渠道,实行规范化管理,要鼓励中、青年军事理论教师到部队院校或有关普通高校进修军事课程。同时,应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通过培训和交流,教师可以学习到的不仅是军事理论的教学方法、技巧,还可以了解到许多军事教学方面的新的动态。此外,学校还可以直接派教师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也可以把他们的优秀教师请进来,协助进行军事理论的课程建设。

3结语

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 篇12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 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 通过军事教学, 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加强组织纪律性,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但是军事理论课又属于交叉学科, 主要包含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等五大块主要内容, 内容保罗万象, 而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军事理论课的深度、广度越来越宽, 加之很多高校并没有军事理论专业的任课教师,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课程的长期发展, 因此, 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第一, 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是课程本身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军事理论课五大块内容包含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党建、时事、外交以及电子、光学、机械、物理等众多学科内容, 属于门类交叉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 要想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 为学生深入浅出的讲授相关知识, 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二, 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是社会、科技、时代发展的要求。军事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说教式的“灌输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行主体间性的转向, 即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视为教育的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同时军事理论课作为一个和现实密切相关的课程, 特别是在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因此该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

第三, 军事理论课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或是一味的进行文字的讲授, 缺乏互动的环节以及可以提升学生兴趣点的视频、图片, 学生提不起精神去认真听讲, 自然教学效果较差, 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 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 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军事的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 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而不能随意为之。具体而言, 必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 时代性原则。军事理论课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 随着科技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不断更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不断改进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第二, 针对性原则。由于军事理论课包含较多的交叉学科, 而每一个专业的学生又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 兴趣点不尽相同, 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理解力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文科的学生对于高新技术武器的设计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吃力, 理工科的学生则对军事思想史方面的内容不是特别感兴趣。因此, 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根据所带学生的专业背景, 有的放矢, 合理分配五块内容, 使其既对所有内容都有所了解, 又能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掌握相对重要的内容。

第三, 时效性原则。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遵循时效性原则, 为学生传递最新的国际战略形势、国际热点、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最新式的战法战略等等, 紧扣时代特征, 进一步彰显军事理论课的时代特点。

第四, 兴趣性原则。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改进, 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不仅仅局限于部分“军事迷”,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自觉关注国防, 心系国防的意识。

第五, 启发性原则。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必须以启发性的原则作为改革指导原则,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的分析问题, 使国防教育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

四、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策略

第一, 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一定的方法总是以一定的内容为基础。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大的框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具体的内容却日新月异, 变化巨大, 特别后面三部分内容每年都有重大的变化, 必须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 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第二, 必须精选教学内容, 做到重点突出。面对众多的全新的教学内容, 特别是网络上数以亿计的最新内容, 要想全部的吃透讲透, 这无论是对于教师也好, 学生也好, 都有一定的难度, 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支撑。因此军事理论课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选与学生相适应的知识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把握主线, 重点突出, 使学生易于接受, 易于理解, 同时在此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的水平要有一定的超越。

第三, 必须拓展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资源, 在网络时代, 思维和观点要比知识更加的重要,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在某些方面和领域, 有些学生甚至可以做老师的“老师”。因此, 传统的说教、灌输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 开展“讨论式”、“解答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自觉查阅相关资料,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以及一些有意义的电影进行课堂教学, 如笔者曾为所带学生播放过电影《东京审判》一片, 通过观后的讨论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它和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又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手段和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国防知识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国防意识。

第四, 必须要将军事理论课与军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 必须要加强军事技能的训练, 这些训练既是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 又可以使学生对军事理论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要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必须要充分利用军事训练对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结语

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仅仅依靠方法上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将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以及课程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创新的合力, 实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高校军事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媒介, 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该课程内容繁杂, 包罗万象,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要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必须要遵循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兴趣性、启发性的原则,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与军训进行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文件.

[2]艾跃进.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目标化教学及方法[J].高校理论战线, 2004 (10) :35-37.

上一篇:家庭式儿科护理下一篇:燃烧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