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精选8篇)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 篇1
引 言
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第一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
1.1汽车安全技术的概述
汽车发展的历史就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而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1.1交通事故的定义
我国定义道路交通事故为:“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件。”有车辆参与是定义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确保汽车安全是减少事故的主要环节。
1.1.2 汽车安全的概述
(1)汽车安全是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出现的,是汽车发明的必然产物。
176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安全事故发生。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道路交通法。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2)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首先汽车的可靠性要高、安全性能要好;
其次参与交通行为的人员要掌握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法规; 此外交通环境(道路、交通设施、法规管理)的好坏和完善与否,对确保汽车安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汽车安全性的分类:
一般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前后加以分类: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和司乘人员直接受害程度,保证司乘人员和行人的安全,这种安全称为被动安全,也称为冲突安全。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采取安全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安全称为主动安全,也称为预防安全。1.2汽车安全法规
汽车安全法规,经不断修订或追加项目,变得越来越严格和完善了。在美国,1966年起由运输部DOT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主管联邦动车安全法规FMVSS的制订和监督实施。FMVSS分为三个系列100系列为预防事故发生,200系列为碰撞过程中的乘员保护或减少伤害,300系列为减少事故后的灾害。作为整车碰撞最终试验的法规标准主要有u三项指标:汽车乘员碰撞保护(FMVSS..208),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FMVSS..204):汽车碰撞时燃油泄漏(FMVSS..301),这些法规均要求整车以48.3km/h的车速正面碰撞固定壁,然后进行各种测量分析。美国执行FMVSS使得汽车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20(约一万人),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继美国的FMVSS之后,欧共体、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相应公布了自己的法规。欧洲各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实施各自的车辆法规及其
汽车型式认证。二战后,欧洲各国为消除贸易上的障碍,大力推行法规的国际 化。制订了作为统一法规的EEC指令和ECE法规。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由各国任意自选,没有强制力。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指令则作为成员国统一的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日本制订了道路运输车安全标准和新型汽车审查标准,后来也不断参照FMVSS和ECE进行修改和补充。1968年由澳大利亚运输咨询委员会ATAC的各分委会制订了澳大利亚设计法规ADR。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CMVSS基本上与黄国FMVSS相同是关于车辆及车辆零件安全的法令。我国继1989年制定的GB/T11551-89“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11557-89“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这些标准基本上与美国法规相近,要求的标准也一样。预计在几年后,在不断开展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亦将形成自己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系统,那时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1.3汽车安全性的现状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近年来我国各 种机动车的保有量增加很快,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85年到1994年的10年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27和60,1995年已达到了272000起和71000多人,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为此各汽车厂家都极其重视在现在汽车上设置各种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
1.4汽车安全技术的分类及涉及的领域
汽车安全技术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技术(aetive salty technology)和被动安全技术(passivesaftytechnology)。1.4.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根据 “汽车理论”和 “汽车设计”的概念,所谓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以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俗话说的防患于未然。1.4.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是指在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来有效地保护驾乘人员尽量减少损伤的程度,包括对车上员和乘车下行人的保护。1.4.3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
主动安全中的事故安全技术{事故前}的车距自动报警、电控悬袈、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车辆操作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车胎气压报警系统;预防安全技术{正常行驶时}中的车况、路况监测、改善驾驶视野、提高车辆被认视性、灯照防眩晕、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自动导航等。
被动安全技术中碰撞安全技术{事故当时}安全气囊、安全带、行人保护、吸能车体;抑制安全技术{事故后}减轻二次伤害、阻燃构件、自动报警、安全门锁、汽车“黑匣子”等。
第二章 汽车上常用的安全技术
2.1 主动安全技术
2.1.1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驾驶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刹车。
2.1.2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
由于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增加了长时间驾驶的机会,驾驶人员极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整个车辆事故的50%。该系统能够记录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情况并向注意力分散的驾驶员发出警示,避免或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的发生。该系统使用仪表板处安装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红外扫描装置,监视驾驶员的脸部表情。通过微机处理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当驾驶员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发出警报。
2.1.3视觉增强系统
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研制出一种视觉增强系统。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挡玻璃上的雨水雾气。典型的结构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除水防护薄膜,使水膜不易形成;第二种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用的一种斥水玻璃,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第三种是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吸附在风挡玻璃上的水膜雾化消散。
2.1.4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时,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加速轮胎磨损,甚至造成车辆倾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辆上装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时,该系统报警,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为 了减少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的影响,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的轮胎。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的泡沫塑料,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轮胎受的压力越大,吸人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体,始终保持一定压力。
2.1.5自动巡航系统
普通的巡航系统是汽车行驶到一 定速度时,启动巡航系统,汽车会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前进,不用再踩油门。但当遇到情况时,驾驶员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生。因此,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制动。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必须重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能自动调整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32 km/h,利用携带的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统近1 km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物体。自动巡航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的车速,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又会恢复到较快的巡航速度。
2.1.6偏离行驶路线警报系统
由于某种原因,车辆稍微偏离行车路线,而驾驶员又没有注意修正时,该系统发出警报,直到车辆回到原来的路线为止。日本三菱
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采用车载摄像机识别道路中间白线的方法,即当车辆偏离白线或偏离白线较多时,该系统报警。汽车报警后,驾驶员仍没有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时,该系统便自动地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2.1.7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
它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系统,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微电脑的控制运算,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以获得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保持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的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的可控性,减少颠簸和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2.1.8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icBrakeforce Distribution,缩写为EBD)。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2.1.9电子制动辅助系统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Brake Assist,缩写为EBA)。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的制动力,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因此,对于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安全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很多,如远红外线夜视系统轮胎防爆安全气阀、防爆(扎)轮胎、高位制动灯、防滑差速锁、超声波清洗雨滴后视镜、驾驶员酒精浓度检测仪,等等。
2.2 被动安全技术
2.2.1安全带
安全带是50年代开始作为选装件装备汽车的,但直到现在,它仍然是最基本的乘员保护装置。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在正面碰撞、后面碰撞、有角度碰撞以及翻车事故发生时防止乘员从座位上甩出,帮助乘员减少受伤的风险。现在,在安全带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了许多先进技术,从而使今天的工程师能够根据车辆的构型对安全带系统进行设计。安全带系统的重要部分──安全带收缩装置总成──可以根据车辆的设计而有不同的变型。安全带收缩装置的首要目的是发生碰撞或强烈制动的过程中将安全带锁紧在恰当的位置,在不使用安全带时贮存安全带。根据车辆的设计,还可以增加一些附加的功能,以增强性能或提高便利性。例如紧急锁紧装置,一正常的驾驶过程中,膝/肩部安全带的紧急锁紧式伸缩装置允许安全带随着乘员一起移动,从而使安全带的使用能够紧贴合身,而且舒适。当车辆快速减速时,伸缩卷筒锁止,从而使卷绕在卷筒上的安全带也锁止。还有一些车辆的伸缩装置采用“抓钳”装置来抓住安全带。2.2.2 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2.2.3汽车 “黑匣子”
该系统与飞机黑匣子相似。它可监视和记录车辆碰撞前后的瞬间以及行车途中各种传感器信号的变化情况,以便准确分析故障的成因。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汽车黑匣子可以记录事故发生前后车辆和驾驶环节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再现故障的全部过程。
2.2.4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2.2.5紧急门锁释放装置
其功能有: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时,系统将立即自动地释放门锁,使车门能迅速打开。2.2.6防撞型安全转向柱想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2.2.7防撞吸能车厢
为了减少驾驶室在事故中的变形,保证车内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通过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以及增加乘员车厢材料尺寸,从而获得汽车中部刚性车身结构。采用中间有泡沫填充物的夹层钢板等。2.2.8安全头枕
在追尾碰撞事故中,即使车速较低,被撞车内的驾乘者会因车辆突然向前加速而引起头部剧烈后仰,造成颈部和背部损伤。安全头枕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防止驾乘者因头部后仰过度而受到伤害。
被动安全技术是对事故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被动安全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的被动安全技术,如汽车灭火器材的配备、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的应用以及汽车的无棱(尖)角设计等都属于被动安全的范围。
第三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驾驶汽车,确保行车安全。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即汽车安全技术应朝着和减少事故影响的目的。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1)集成化
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会得到更好的安全保护效果。在2000 年世界汽车年会上, 德尔福公司推出了“ 集成安全系统(ISS)”。该系统涵盖了汽车上所有的主要子系统, 由50 种不同的技术组成,包括现有的、不久将推出的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协同发挥作用,达到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操纵方面的不足,等到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操纵性能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就可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智能化。有人预测,未来的汽车会成为各种尖端电子技术的载体,或者说21 世纪的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平台,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本特点。(2)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3)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让三者相互协调,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才能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的雷达、声纳(超声波)、远红外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应、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结 论
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使车辆实现的高度智能化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质的跃变的主要因素。美国70年代提出的试验安全车ESV(Experiment Safety Vehicle)、日本90年代提出的高级安全车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虽然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代表作,但它们都是未来的安全汽车的雏形。
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对于包括汽车安全技术在内的汽车工业重大课题都是在高度计划和有序的状态下展开的,并且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在国家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的联合,投入相当的力量逐步付诸实施,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而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车流的加大,再加上人口众多,交通问题会更加突出。对此,我国虽然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但在加强汽车自身安全性能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还会随着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技术的实用化、商品化,使刚刚兴起的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受到极大冲击,尤其在汽车业群雄逐鹿的今天,作为即将面临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对此做出有力回应。顺应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王瑜老师的悉心指导。王瑜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其中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严谨求实和一丝不苟的学风、扎实勤勉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并将鞭策我在未来的工作中锐意进取、奋发努力。导师的指导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此向王瑜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然后还要感谢五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汽车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好友们、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宋庆文.当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商用汽车,2006,(2)[2]孙晶.汽车安全新技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3)[3]孟祥德,宫丽,刘宝军. 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技术种种『J].汽车运用,2006,(10)[4]汪卫东.国外汽车安全新理念和安全技术新进展[J].汽车与配件,2006,(16)[5]成洁,崔同杰.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新技术林林总总[J].汽车运用,2005]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 篇2
汽车安全, 一个大家越来越关心的话题。实际上从汽车诞生那一刻开始, 汽车安全技术就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如今汽车安全技术早已经不仅仅是安全气囊安全带的简单应用, 各种电子设备的介入使得汽车安全装置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安全相关的电子技术, 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构想。
汽车安全性配置按照事故发生的前后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类。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 而被动安全则是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或对被撞车辆或行人的保护, 使损失降到最小的能力。
1 汽车电子的主动安全装置
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 对汽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所谓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设计和制造时, 为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而采用的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目前已广泛采用的汽车电子主动安全技术主要有自适应巡航控制装置 (ACC) 、电子稳定装置 (ESP) 、驱动防滑系统 (ASR) 、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EBD) 、电子刹车辅助系统 (EBA) 、自动防抱死刹车系统 (ABS) 等。
1.1 AB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自动防抱死刹车装置
由于车辆冲刺惯性, 瞬间可能发生侧滑、行驶轨迹偏移与车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险状况, 在遭遇紧急情况时驾驶者踩死刹车, 刹车抱死车轮。ABS系统使车辆在车轮即将达到抱死临界点时, 刹车在一秒内可作用60至120次循环, 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 即相似于机械自动化的“点刹”动作。此举可避免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与车轮侧滑, 同时加大轮胎摩擦力, 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
1.2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Electronic Brake forceDistribution)
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 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 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 而且差异程度必须被调整时, 制动以前轮为基准去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 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 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因此, 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 为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 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一些汽车技术性能就有了ABS+EBD的项目, EBD实际上是ABS的辅助功能, 可以提高ABS的效用, 使满载车辆和弯道制动性能改善。
1.3 电子刹车辅助装置EBA (Electronic Brake Assist)
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 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性, 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 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 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高的制动力, 使ABS发挥作用, 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 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 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 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因此, 对脚力较差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1.4 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
ASR (Automatic Slip Regulation) , 也被称为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该系统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车轮滑转状况, 综合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和驱动轮制动力, 把车轮的滑转率控制在最佳滑转率附近。充分利用路面的附着能力!提高了汽车的驱动性和操纵性, 使得汽车在附着状况不好的路面上能顺利起步、加速和转向。
1.5 电子稳定装置 (ESP) (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
ESP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 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 ESP不但控制驱动轮, 而且可控制从动轮。该系统具有支援ABS及TCS的功能。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 然后向ABS、TCS发出纠偏指令, 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 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ESP可以监控汽车行驶状态, 并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 以保持车子在正常的车道上运行,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每秒150次的制动。
1.6 自适应巡航控制装置ACC (Adaptive CruiseControl)
该装置是CCS (Cruise Control System) 功能的自然延伸。它依据雷达探测到的主车与目标车辆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相对运动关系, 通过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行驶档位及制动器制动力矩实现对车辆行驶速度的调节, 从而达到与目标车辆间保持安全行驶距离的目的。
2 汽车电子的被动安全系统
为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技术, 保护车辆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一旦事故发生时, 所采取的安全保护系统。
2.1 安全气囊防护装置 (SRS)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 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 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 使气囊迅速膨胀。随着技术的发展, 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从现在的前排乘员前方保护扩展到前排乘员的侧面、膝部和后排乘员的前方与侧面以及车外行人。侧面安全气囊、发动机罩宽幅气囊、车外气囊等产品不断推出。同时, 安全气囊已出现智能化, 能识别乘员席有无乘员、有无逆向儿童座椅以及乘员身材大小、重量, 坐姿、是否系戴安全带等, 并根据上述信息调整动作,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和保护乘员。
2.2 驾驶纪录系统
依据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GIS) 及计算机数据库系统, 汽车黑匣子是利用GPS先进技术, 形成一套现代化的监控体系。它能帮助有关部门迅速准确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不但具有像飞机黑匣子一样记录事故发生前后的详细数据, 而且还能帮助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 它实质上是机动车综合记录仪,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适时监控和分析车辆的运行情况, 从而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实践证明, 汽车黑匣子的使用, 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使交通事故率降低了37%~52%。
2.3 事故自动报警系统
它与智能汽车交通系统和全球卫星自动定位系统相配合, 是在汽车后视镜内安装了一个微型摄像机, 它主要是与移动电话和撞车传感器相连, 事故自动报警系统将是今后汽车必备的安全系统, 一旦汽车发生事故, 将自动向有关部门和医疗急救部门报警, 并保持联络, 使事故车中的人员得到及时救护, 它能全面地提供系安全带人数和人员受伤的大致程度、事故严重程度、车载人员数、汽车所在位置等信息。
3 汽车电子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3.1 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 安全技术正逐步走向智能化, 智能技术在汽车安全系统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装置将出现在现代汽车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技术、智能安全气囊、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 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未来的智能约束系统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利用有关乘员形体位置及撞车类型和撞车速度的数据, 建立数据库, 对某一碰撞中获得的乘员和车的有关信息进行判断识别, 使人体获得最佳的保护。
3.2 系统化
为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 实现驾驶员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交通法规之间的协调, 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 将人、车、路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 让三者相互协调。
3.3 集成化
德尔福公司推出的集成安全系统 (ISS) 涵盖了汽车上所有的主要电子系统, 为得到更好的安全保护效果, 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 由50种不同的技术组成, 能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协同发挥作用, 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
4 结语
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和汽车安全技术研究起步晚, 但发展迅速, 正在接近和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汽车将越来越智能化, 越来越人性化, 越来越可靠, 越来越安全。未来的汽车电子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光导纤维传导技术、纳米技术、声纳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浅谈汽车的主被动安全技术[J].广西轻工业, 2009, 6.
[2]熊淑英.浅谈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 11) .
浅谈现代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 篇3
关键词: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 汽车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066-02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把汽车工业定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3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高达1.79亿辆,而且汽车驾驶人也有2.89亿人之多。在如此庞大的数据下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汽车走向家庭,这无疑将大大增加我国的道路安全压力,并随之而来的就是道路交通死亡事故、GDP和汽车产业成比例的增长。根据现有的统计数字,中国道路的汽车死亡率为2.2人左右。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汽车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暴增,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呼声不断地升高。近年来,据相关调查显示,汽车安全的新技术为车主们最为关注的技术,并且大多数车主们最愿意接受和使用主动安全系统的升级。
1 国内外关于主、被动安全制定的法规
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起源于欧美,欧美的一些国家相关法规已经将安全技术纳入其中。比如: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欧洲汽车安全法规(ECE)以及日本保安基准(道路车辆安全标准)等相关法规。中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CMVDR)是根据中国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全面制定的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相比于欧美的来说,起步还较晚,仍需要紧跟国际形势。
2 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预防汽车发生事故的安全技术,事故将要发生时操作制动或转向系,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以及汽车正常行驶时维持其动力性、操作稳定性、平顺性能力的技术。
主动安全应用的技术主要有: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紧急刹车辅助系统(EBA)、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陡坡缓降系统(HDC)、自动车身水平系统(ALS)、车道偏离报警系统(LDW)、夜视辅助系统、盲点检测系统(BSD)、自动紧急制动、行人检测、视觉探测系统、雷达探测系统、全景泊车、自动感应大灯、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等。
2.1 ABS(防抱死系统)
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在紧急制动时,如果车轮的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即达到附着极限,车轮会由滚动变为滑动,如果前轮抱死,汽车失去转向能力,如果后轮抱死,汽车会发生严重侧滑,进而加重了事故的危害性;该系统可以通过轮速传感器侦测到各车轮的转速,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以每秒几千次的频率对车辆进行“点刹”,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这样,汽车就不会因抱死而失控,继而维持转向能力来保证安全。
2.2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当汽车左右车轮位于不同路面时,比如:左轮位于附着系数较小的湿滑路面,右轮位于附着系数较大的干燥路面。如果没有EBD系统时,踩下制动踏板,左右车轮制动力相同,然而左轮必会产生打滑现象并会使车身产生倾斜,严重则会产生侧翻;而EBD系统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根据电脑计算出的各轮摩擦力数值来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2.3 ALS(自动车身水平系统)
由于车身尾部高度会受到载重的影响,当车身尾部高度发生变化时,自动车身水平系统会将其调整至原来的高度,从而使车身保持水平。该系统通过空压机将空气输入避震器中,将车身尾部顶起;当系统排出部分高压气后,车身尾部降低。这样就可以使车身保持一定的乘坐舒适度,保证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碰撞预判系统
利用雷达和摄像头生成目标假设,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计算车辆位置和宽度信息,并使用雷达探测得到的纵向距离对图像测量信息进行修正,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车辆宽度和位置信息,为碰撞预判系统判断决策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为优化后端被动安全执行机构提供数据。比如:安全气囊控制算法的更新,可逆式安全带预先张紧,可由电机驱动,主动座椅启动等。为碰撞做好准备,还可以使制动器提前工作,或者自动使车降速,这样将节省制动反应时间,从而最终达到降低乘员的碰撞损伤,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被动安全技术概述
被动安全技术是在事故发生后,避免或减少乘员受伤的安全技术。通过车上保护系统来有效的保护驾乘人员,使人员的损伤程度达到最低。
被动安全应用的技术主要有:车身激光焊接技术、转向柱能量吸收装置、胶质强化风挡玻璃、安全气囊(正面气囊、座椅侧面气囊、头部侧气帘、膝部气囊)、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头颈部保护系统、保险杠减振系统、制动踏板能量吸收装置等。
3.1 SRS(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的主要作用是减小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它用带橡胶衬里的特种织物尼龙制成,并将一些惰性气体填充进去,一旦车辆发生碰撞,气囊就会迅速爆开并充满,以缓冲车内人员的撞击,减少乘员伤害。现在绝大部分的车型最少都要有两个正面气囊,这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默认标准了。
3.2 胶质强化风挡玻璃
胶质强化风挡玻璃可以在发生碰撞破碎后,保证了对乘者的身体不发生伤害。以往的钢化玻璃,在受到撞击后会形成裂纹,影响了驾驶员的视野。而胶质强化玻璃则在碰撞后,形成没有锐角的碎片或少量的裂纹,可以保持前方视野。另外,玻璃内的强化胶膜,还可以防止撞击后乘者由于惯性力破窗而出。
3.3 激光焊接车身
汽车的车身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普通的焊接都是用一个一个的焊点把钢板点焊连接起来,而激光焊接则不同,它是利用激光的高温,先打乱两块钢板内的分子结构,然后使分子重新排列并让两块钢板中的分子溶为一体。普通的焊接原理是先将金属液化,然后冷却后溶为一起。从物理学上讲,激光焊接是把两块钢板变成了一块钢板。因此,相比于普通焊接来说,激光焊接拥有更高的强度。
4 结语
当今世界汽车保有量不断地增加,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会随之增加。在这个科技创新爆发的年代,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据有关调查显示,新技术的应用会使因道路交通事故而伤亡人数大幅度下降。然而有些新技术比如夜视辅助系统非常实用,但由于成本较高,只能应用于一些中高档的轿车,而不能大众化。这使得一些低档轿车的安全系数明显低于高档轿车,不仅如此,从一般车身钢铁用料也能直观的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安全技术可以作为标准配置应用到低档轿车,使之更加平民化。到那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会不断地完善安全法规,强制安装一些设备,这样汽车的安全性必将越来越高。当然这样也达不到绝对安全,还需要人驾驶技能和其他一些因素。总之,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将是在汽车技术发展中长期不会变的主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罗逍,姚远,李沛雨,等.碰撞预判系统中车辆宽度和位置的测量方法[J].汽车工程,2016(2):181-184,215.
[2]贺曙新,邹正耀.现代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J].汽车技术,2004(14):24-27.
[3]胡元.当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机械管理开发,2007(2):44-46.
[4]王强.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向导,2011(14):88.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篇4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作者: 刘兴帅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众所周知,安全性能是汽车技术永远的焦点.从安全带到ABS、EBD,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还都是些初级技术,国际先进的安全性配置已经发展到非常智能的阶段,许多原来需要人操作的工作,现在电脑都能完成。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关键词】汽车安全 交通安全 安全带 安全气囊 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
【引言】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正文】
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
1、汽车安全技术的概述:
汽车发展的历史就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而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交通事故的定义:
我国定义道路交通事故为:“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件。”有车辆参与是定义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确保汽车安全是减少事故的主要环节。
3、汽车安全的概述:
汽车安全是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出现的,是汽车发明的必然产物。176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安全事故发生。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道路交通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
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输咨询委员会ATAC的各分委会制订了澳大利亚设计法规ADR。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CMVSS基本上与韩国FMVSS相同是关于车辆及车辆零件安全的法令。我国继1989年制定的GB/T11551-89“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11557-89“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这些标准基本上与美国法规相近,要求的标准也一样。预计在几年后,在不断开展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亦将形成自己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系统,那时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7、汽车安全技术的分类及涉及的领域:
汽车安全技术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技术(active salty technology)和被动安全技术(Passive safety features)。7.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根据“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的概念,所谓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以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俗话说的防患于未然。7.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是指在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来有效地保护驾乘人员尽量减少损伤的程度,包括对车上员和乘车下行人的保护。7.3、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
主动安全中的事故安全技术{事故前}的车距自动报警、电控悬袈、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车辆操作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车胎气压报警系统;预防安全技术{正常行驶时}中的车况、路况监测、改善驾驶视野、提高车辆被认视性、灯照防眩晕、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自动导航等。被动安全技术中碰撞安全技术{事故当时}安全气囊、安全带、行人保护、吸能车体;抑制安全技术{事故后}减轻二次伤害、阻燃构件、自动报警、安全门锁、汽车“黑匣子”等。
二、汽车上常用的安全技术
1、主动安全技术
1.1、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驾驶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自动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微电脑的控制运算,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以获得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保持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的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的可控性,减少颠簸和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
1.7、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缩写为EBD)。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1.8、电子制动辅助系统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Brake Assist,缩写为EBA)。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的制动力,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因此,对于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安全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很多,如远红外线夜视系统轮胎防爆安全气阀、防爆(扎)轮胎、高位制动灯、防滑差速锁、超声波清洗雨滴后视镜、驾驶员酒精浓度检测仪,等等。
2、被动安全技术
2.1、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不久将推出的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协同发挥作用,达到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操纵方面的不足,等到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操纵性能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就可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智能化。有人预测,未来的汽车会成为各种尖端电子技术的载体,或者说21 世纪的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平台,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本特点。
(2)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
(3)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让三者相互协调,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才能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的雷达、声纳(超声波)、远红外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应、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结论】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使车辆实现的高度智能化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质的跃变的主要因素。美国70年代提出的试验安全车ESV(Experiment Safety Vehicle)、日本90年代提出的高级安全车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虽然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代表作,但它们都是未来的安全汽车的雏形。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 篇5
车牌识别技术作为交通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及车辆检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给出识别结果,从而使得车辆的电脑化监管成为现实,其在交通监视和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汽车牌照识别系统发展趋势
视频图像处理由工控机向DSP再向智能相机,机内部集成了高速DSP处理芯片方向发展;视频图像传输将由图像数据远距离传输到后端主机发展为图像采集、识别处理、数据存储等工作全部在相机内部进行,即将高清摄像机的图像采集、处理、存贮、通讯一体化;·车牌识别软件不断更新,准确率提高到98%,识别车牌类型不断增加,可以识别农用车牌、民航车牌、境外车牌等特殊车牌;·监控范围从机动车车牌扩展到车身特征、司乘人员特征;·以车身颜色识别为代表的视频检测技术进一步应用;·补光方式由恒定照明向闪光灯再向LED灯发展;·车辆检测方式由环行线圈检测发展为视频检测;·车辆测速范围和精度不断提高,由线圈测速向视频辅助测速发展;·车牌识别由单次抓拍识别发展为视频流多次识别;·注重环保节能,降低对驾驶人的影响;·车牌识别更专业、设备维护更便捷,售后服务更专业、网络覆盖面更广。汽车牌照识别系统应用范围
汽车牌照识别系统近几年发展火热,在各地已经有实际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在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公路超限治理、其它应用等四个方面,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城市交通管理
1、治安卡口
治安卡口系统要满足刑侦、经侦、禁毒、治安、国安、*各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提供可供实战的应用功能,真正成为*管理部门的有力武器。
治安卡口大多设置在道路的路段上,部分设置在公路收费站收费车道上,其治安卡口系统联网组成架构。
2、违章闯红灯抓拍系统
汽车牌照识别系统也常被安装在交通路口,俗称电子*系统,其由最初简单的闯红灯抓拍被演变为现在的卡口记录功能和视频触发、抓拍多项违章内容的综合监控系统,包括超速行驶、违章压黄线、禁区停车、逆行、测速、黑名单报警等多项内容。
3、移动查车系统
汽车牌照识别系统可安装在移动车辆中,其既不受气候、场地的影响,又机动灵活、取证方便,可在道路中任意位置进行识别过往车辆的车牌信息,是流动的治安卡口。
4、旅行时间等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随着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深入,智能交通系统(ITS)正向信息服务方向发展。目前的ITS系统要求实时采集、及时发布道路交通信息。使道路使用者通过情报板,能够随时了解从甲地到乙地间的运行时间、运行速度、堵塞长度等。另外,通过车内广播和路侧广播可以了解到各个路口的信息。如果安装了车载终端,这些信息还会自动转换为文字。
5、拥挤收费系统
最近,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宣布将根据市场需求和道路容量,研究更加完善的调控措施和合理的机动车总量规模,在适当的时候推行“道路拥挤收费”。
上海将选择部分市中心区域限制私车在特定时段行驶,从而扩大公交车的路权,提高公交车的速度。据预测,在实行“拥挤收费”的区域内,交通量有望降低10%到20%,平均车速将提高15%到25%。
新加坡、伦敦等城市已经实行交通拥挤区收费,伦敦的拥挤收费系统就采用车牌识别技术。车牌识别技术应用于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系统不需要安装任何车载设备,可以减少一大笔初期投资,但拥挤收费系统对车牌识别的准度要求非常高。
二、高速公路收费管理
1、联网收费系统
在目前的收费系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司机之间换卡等,造成通行费流失;收费员作弊降车型,造成通行费流失;收费员手输车牌,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免费车、黑名单车没有信息化管理。
系统在出入口车道安装汽车牌照识别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防止司机之间换卡,避免通行费流失;辅助车型分类,自动建立车牌与车型一一对应的车型库,防止车型降档;车牌信息自动识别,收费员校核,避免出错;建立免费车辆数据库,只有免费车辆数据库中的车辆才能免费放行;建立黑名单车辆数据库,当黑名单车辆通过出口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进行相关处理。
2、多路径识别拆分帐系统
在联网收费系统建设中,都面临着多路径识别及结算问题。在联网收费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存在有高速公路环路情况,即车辆可以在网络内由一点出发通过不同的线路到达目的地。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网环境下,路径识别不仅仅涉及对每一通行车辆如何计算通行费,同时还要考虑将收入的通行费拆分给哪个收费单位的问题,通行费的拆分直接关系到各条高速公路的合法利益。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高速公路路网内的所有收费站入口车道、出口车道安装汽车牌照识别器;在多义性路径的关键点上安装门架式汽车牌照识别系统。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车牌识别的作用,为路径识别提供专业、实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信息,大大提高收费效率与监管水平。
三、公路超限治理
1、超限检测站快速检测系统
货运车辆经过公路治超站时,经常因为检测过程复杂而造成堵车。公路治超检测站大部分还采用人工输录方式,平均每检测一辆货运车辆需要2-3分钟时间,一些交通流量大的治超站常常发生堵车现象。
在安装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后,被检测车辆的车牌号、载重量等要素将被自动输入到电脑,省去了人工输录的过程,每检测一辆货车只需要10秒钟,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执法的透明度。
2、高速预检称重系统
在车流量大、车道多、车速快的公路上,安装高速预检称重系统,对在行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载货车辆进行重量预检测,如有车辆超过系统设定的限载值,则该车辆的车牌照号码及车辆图像、检测数据等,都被传输到前方的治理超限超载执法站内;而经高速预检系统预检测,装载符合规定的车辆则正常行驶,无须进入执法站内。
高低速结合动态称重系统,是在车流量大、车道多、车速快的公路上,治理超限超载的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它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针对性强的特点,既减轻了执法站内低速称重的检测压力,又保证了公路交通不会因执法检测而导致拥堵。
四、其它
1、停车场、单位出入口车辆管理
如何保障车辆停泊的安全,这是一直困扰停车场管理者的难题。现行的解决方法是:进场发卡、出场核对。卡的核对分两个方面来进行,入场身份核对依靠电脑进行,而人车相符性的核对则由保安员进行。靠人的记忆力和责任心来识别、处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人的记忆力和责任心因人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出错会因人而异,而且每换新人必须重新培训。
在出入口车道了安装汽车牌照识别器即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车牌信息自动识别;自动建立车牌与身份卡一一对应关系,当车辆出场时,系统会自动核对,防止无入场身份的人开车出场和有入场身份的人开别人的车出场;建立免费车辆数据库,只有免费车辆数据库中的车辆才能免费放行;建立黑名单车辆数据库,当黑名单车辆通过出口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进行相关处理。
2、车管所机动车检测线
机动车自动检测系统配置汽车牌照识别系统,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明显缩短检测总时间,减少待检车辆排队长度,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车牌识别技术的四大应用
1、车牌识别技术的使用将大大减少交通违章和恶*通事故现象,也为各类交通事故以及人生和财产安全的事后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对我国交通治安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采用何种触发方式,一套成熟的车牌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过往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获取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辆类型等各种信息,其为*部门有效打击盗抢和黑名单机动车、查缉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分析交通状况、加强治安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基于车牌识别的智能交通系统能够适时防范机动车辆被盗窃、盗抢、假牌、套牌、走私、黑市交易等日益猖獗的犯罪活动。通过机动车安装登记的“电子车牌”信息,在监控中心有效遥控、掌握可疑车辆的图像、数字信息及行进方向,并随时将跟踪追查到的信息反馈回监测中心。*部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了解、跟踪、掌控不法车辆交易、车辆盗抢等犯罪行为。对于假牌、套牌车辆,检测识别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电子车牌号与外挂车牌不符时发出报警信息,以便*部门进行追缉。
3、基于车牌识别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够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精确、详尽的分类车流统计数据,实现道路规划管理的最优化设计,减少交通阻塞黑洞。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行数据采样,并对车辆的类别(如公交车、货车、客车、轿车、出租车等)及流量进行数据分析,为道路规划设计提供车流量、车类别、高峰期及高峰值等精确数据,科学地指导道路规划。
4、采用基于车牌识别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解决现行交通管理中面临的种种“老大难”问题。
汽车牌照识别系统中的新技术应用
1、高性能嵌入式处理系统
传统的高清系统中,系统将相机拍的图片发送给工控机等处理系统进行识别处理和存储等操作,这样对传输和处理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很难达到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要求。
新的智能高清摄像机嵌入式处理方案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每个车道配置一台200万像素智能高清摄像机,分辨率高达1600×1200像素,负责车辆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捕获、牌照自动识别和车身颜色的自动识别等工作,并将处理结果通过以太网发送给智能高清摄像机终端服务器。
终端服务器采用嵌入式linux专用系统,负责车辆通行信息的接收存储和上传,同时用户可通过终端服务器查看管理所有前端设备,每台智能高清摄像机终端服务器可同时连接多达20台智能高清摄像机,极大提高系统处理性能。
2、图像采集处理一体化设计
智能高清摄像机内部集成工业级逐行扫描CCD和高速DSP芯片,独立完成整个图像抓拍、车牌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速获取等功能,车辆信息获取完成后由结果装配与通讯模块打包通过以太网上传终端服务器,增强系统处理能力,使系统结构清晰简洁,扩展方便。
3、反馈控制的全天候高清晰成像 整个成像系统是一个由智能高清摄像机、智能补光灯和成像控制软件组成的精密系统,它们之间的有序配合和反馈控制使得白天和晚上抓拍的车辆图像清晰度高,确保车身、车牌和车辆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都清晰可辨。
系统综合了车辆前挡风玻璃对光线的反射特性、贴膜情况、环境光线照射情况,采用了特殊的镜头、专门的成像控制策略和补光方式,同时安排了合理的设备布设方式,使得系统全天候对各类车型都能有效解决前挡风玻璃反光和强光直射等问题,确保车身、车牌和车辆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都清晰可辨。
4、车身颜色识别
可自动对车身颜色的深浅和10种常见车身颜色进行识别,为*稽查和刑侦案件侦破提供了科技新手段。
系统可自动区分出车辆为深色车辆还是浅色车辆;并识别出10种常见车身颜色,包括白色、银色、灰色(含灰与银灰)、黑色、红色(含红与暗红)、深蓝色、蓝色(含蓝和青)、*(含金黄和黄)、绿色(含绿和暗绿)、褐色(含浅褐和褐),10种颜色以外的颜色(含花色车辆)属于其它颜色。
深浅分类准确率不小于80%;10种常见车身颜色识别准确率不小于60%。
5、视频辅助触发、辅助测速
采用视频触发作为辅助触发,在线圈触发失效的情况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报警,同时取代线圈进行触发工作。这样,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故障信息,在问题解决前仍然可以有效监控道路运行状况,可以做到无间断的监控和及时的反应。
6、前端、后端独立的专有网络结构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 篇6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学校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质量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28号)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特制定《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汽车维修专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增强中职教育对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提升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合理报酬。
三、基本原则
(一)试点先行。以汽车维修专业为试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制定本校试点具体实施办法。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试点再推行,稳步推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经验。
(二)强化内涵。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实行岗位达标制度和轮训制度,注重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健全学校实习管理制度机制,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创新。从我校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实习管理体系,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四)注重实效。建设目标切合实际,管理措施具体可行,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规范健全,技能素养全面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改革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生第1学年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知识;第2学期实行工学交替,每周1-2天到厂里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学习,3-4天在校内进行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第3学年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同时,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4-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二)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专业教师作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以各种车型的维修维护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生在实习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证明材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新实习内容。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汽车行业用人需求、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践内容改革。将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汽车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按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制定每个岗位的实习考核标准。同时,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建设汽修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学校与汽车行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
(五)完善内部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在现有1家汽车行业的基础上,再建立几个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公开招标,选拔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可采取1+N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某一汽车行业独立承担、某几个汽车企业联合承担、校企联合承担)。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六)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五、组织实施
(一)2017年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义波 副组长:陈启恒、倪中发、吴昊、庄芳雷
组员:刘君、张勇、张志芬、於岱军、周祥华、刘国华、徐燕华、张鹏天、李建飞。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考察、挑选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
2、向学生及家长宣传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
3、组织实施现代学徒制具体工作,护送学生到企业学习;
4、企业学习过程中信息联系、思想沟通、具体管理和考评工作。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7.7-2017.9)
(1)出台《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确认试点专业及人数和合作企事业;(3)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4)制定试点专业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和实训手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7.10-2018.6)(1)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并实施;(2)举行拜师仪式
(3)2017学年第一学期每周1天到企业实训,做到每周一考评,并于2018年1月底进行学期考核。
(4)2017学年第一学期每周2天到企业实训,做到每周一考评,并于2018年6月底进行学期考核。
(5)学生做到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于2018年6月参加汽车维修中级考证,从学徒转为准员工,方可顶岗实习。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8.7)(1)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
(2)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3)表彰奖励先进师傅、学生;
(4)确认新一轮学徒制开展的专业及人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机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企业负责人、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等组成,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办公室具体实施试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激励。制定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评选并奖励先进师傅和优秀学徒,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三)加大经费投入。设置专项经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学徒培养,学校充分利用国家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并从办学收益中提取相应比例用于试点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以课题科研为载体,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职教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学生实训标准,编写校本教材;以督查工作小组为载体,建立试点督查工作新机制;以人力社保部门的专家考评委员会为载体,建立社会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新机制。
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2017年9月
附件1:现代学徒制(汽车维专业)任务书
附件2:现代学徒制(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协议书 附件3:现代学徒制(汽车维修专业)四方协议 附件:4:职责类 附件5:管理制度类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 篇7
由于汽车电控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现代汽车的维修策略提供了改革的时机, 彻底改变了其维修技术的现状, 开创了现代汽车维修中的全新概念。由于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前提基础, 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人们车辆出行的安全性。为了更好的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需要对汽车维修理念进行优化与改进, 汽车维修技术在得到汽车电控技术的支持下, 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维修质量, 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
1 汽车电控技术的概况
1.1 汽车电控技术的主要内容
汽车电控技术主要是由电子控制中枢、传感器以及控制程序等相关软件组成的, 其主要分为六类, 包括:电动汽车技术、车身电子安全控制技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底盘电子控制技术、智能汽车、交通技术以及整车控制技术。
目前,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以及地盘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与完善。另外, 整车控制技术包括网络总线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平台。这项技术可以对汽车整体线路的连接进行简化, 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汽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方便对故障进行诊断, 从而可以对整个结构进行优化与整合[1]。
1.2 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情况
汽车电控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其逐渐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等方向发展, 其中集成化的发展主要包括:在嵌入式系统以及局域网控制的发展过程中, 汽车电控系统的集成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的综合控制方面, 主要是将牵引力控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以及制动防抱死系统等结合在一起, 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便确保汽车的驱使性能控制在最佳水平。其智能化发展主要指的是通过对自适应系统、神经网络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等方式的引入, 来促进汽车的发展。根据驾驶人员的目标资源, 通过全球定位获取途中的天气、车流量、交通拥挤等各种情况, 从而为驾驶人员自动筛选出最佳线路。
同时, 智能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将会加快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另外, 其网络化发展指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现代汽车中的层次化系统结构以及各种控制方式的进一步研发, 使得电控设备与零件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汽车的车载电子网络系统以及数据通信等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 从而对汽车的电子网络要求越来越高。
2 现代汽车的维修策略
2.1 提高维修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汽车领域中, 主要以汽车电控技术为主的相关技术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并且其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从而使得现代化的汽车结构越来越复杂, 其科学技术的含量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在汽车维修的时候, 其主要采用的是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诊断设备, 有效的提高了维修效率。但是在这种诊断与维修的情况下, 需要以先进的汽车技术以及高素质的维修技术人员为前提条件。
因此, 需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不仅需要提高维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维修知识, 还需要确保维修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并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 能够了解有关英文的维修材料, 通过互联网技术查询汽车的维修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或者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及时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企业还需要在内部组织各种交流会以及培训活动, 不断的更新维修观念, 掌握好维修的新知识以及技能, 以便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汽车维修工作, 提供更优质的维修服务[2]。
2.2 在诊断过程中, 重视维修数据的应用与检索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 各个领域均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 汽车行业从汽车的结构到控制技术等环节均逐渐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汽车的新品牌、新技术以及装备等层出不穷。维修技术人员无法对其所有的维修数据进行整理, 并将其记录在大脑中。维修技术人员在技术、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方面逐渐体现出其局限性的缺陷。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通过汽车维修的互联网络, 通过网络对其维修数据进行整理与收集,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上网解答疑难问题或者上网培训等方式来有效的解决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维修技术人员需要重视对维修数据的应用与检索工作, 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数据的查阅技能, 这些技能是维修人员必须要掌握的[3]。
2.3 加强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
现代汽车的维修逐渐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 在诊断故障的时候, 通常会应用到四轮定位仪、汽车传统示波器、解码器等相关诊断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汽车维修的效率, 使得汽车维修逐渐从一门手艺转变为一种技术。因此, 维修人员在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的时候, 需要加强对诊断仪器设备的运用, 以便有效的提高汽车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从而提高维修的质量与效率。
3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汽车电控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与应用, 从而有效的促进其维修技术的革新, 通过充分应用各种技术与设备, 使得汽车维修效率逐渐提高, 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从而有效的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现代汽车新技术中, 其汽车的电控技术是核心部分。其电控技术已经朝着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使得现代汽车的维修技术更加先进。其现代汽车的维修策略与汽车的电控技术具有密切的联系,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本文就汽车电控技术的概况进行研究分析, 对现代汽车维修策略进行探讨, 以便促进汽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电控技术,发展趋势,维修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坚.汽车电控新技术的发展与对维修行业的要求[J].装备制造技术, 2010, 14 (2) :15-16.
[2]杨沿平.我国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11, 16 (8) :56.
浅析汽车运用技术及其发展 篇8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车祸频繁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全球重要的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安全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汽车运用技术对于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汽车运用技术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所以文中从这两方面对汽车运用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
1.汽车车运用技术
1.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1.1.1距离警示系统
这是一套可以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警示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报警,当启动距离警示系统后,与前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由驾驶员进行自行设定,设定完成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一旦与前车间隔时时间低于这设定的值时,系统则会发生报警提示,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时,则该系统则会自动发出指令,自动进行刹车。
1.1.2行车疲劳驾驶警报系统
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交通安全事故中其中由于驾驶人员疲劳驾驶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事故中所占比例更高。所以可以针对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及打瞌睡等情况来制定一套警报系统,其可以利用摄像机、红外线扫描、微机处理等多种方法来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判断,并发出警报,以达到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避免由于疲劳驾驶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1.3轮胎气压警报系统
轮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的摩擦,特别是当轮胎内气压过低时,不仅磨损会加重,而且行驶性格能也会降低,极易导致车辆发生倾翻,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可以在轮胎上安装警报系统,当轮胎压力降低时系统会发生报警,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目前在英国研发出一种可以自动化吸气的轮胎,即对于行驶过程中气压过低时,轮胎会自动吸入气体,而当压力减小时,则又会释放出部分气体,使轮胎压力保持在相应的水平,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
1.1.4自动巡航系统
自动巡航系统相对于普通的巡航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可以自动对附近可能出现的物体进行判断,及时对车速进行调整。传统所使用的巡航系统会受到速度所限,其只有在汽车达到一定速度时才能进行启动,并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化前进,但司机需要及时提高注意力,一旦遇到情况时需要紧急踩制动,而踩下制动后,巡航系统则会失去功能,要想再启动,则需要重新进行加速达到巡航设定的速度。而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自动对车速进行调整,而且对于一公里以内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提醒,并自动对车速进行调整,而当不存在障碍物时,则又会将速度恢复到最佳的状态。
1.1.5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利用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其通过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对制动过程进行控制,制动过程中以前轮为基准,但会对后轮轮胎的滑动率进行比较,及时将前后轮的滑动率调整到均衡,使制动力能够实现理想化分布,这样在就可以在ABS动作启动前,就使每一个轮都形成了有效的抓地力,实现了对制动力的改善,确保了其平衡性,可以有效的纷乱汽車制动的距离,确保行驶的安全性。
1.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1.2.1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1.2.2汽车“黑匣子”
与飞机相似,汽车黑匣子的主要功能也是为了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动态以及传感器所接收的各种信号信息,以便于在事故发生后查找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这种被动安全技术对于改进汽车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促进汽车的运用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
1.2.3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
1.2.4防撞型安全转向柱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
1.2.5安全头枕
在汽车发生碰撞或追尾事故时,驾驶员往往会因毫无防备而受到外力冲击,使头部迅速后仰,这就极易造成驾驶员的颈部受伤。而安全头枕就是为了避免驾驶员的头部后仰过度而设计的,这种安全头枕的技术应用极大的降低了因追尾碰撞而引起的人身伤害发生概率。
2.汽车运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汽车运用技术发展中,汽车的安全技术运用必将更加完善与健全,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互结合,实现汽车运用技术的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才能促使汽车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当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已经在汽车运用技术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技术中。
3.结束语
汽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安全性更至关重要,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可能效的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所以业内人士还需要在加强研发工作的力度,不断的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汽车运用中来,有效的提高汽车行驶系统的安全性、智能性,使汽车运用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月萍.韩风.浅谈新一代汽车安全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2]崔声伶.汽车四轮定位分析及对行驶性能的影响[J].科技风,2009(23).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推荐阅读: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05-18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08-20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09-25
现代汽车信息化技术06-18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专业英语中的运用10-08
现代汽车09-09
现代汽车维修05-16
北京现代汽车11-20
现代汽车服务业05-08
现代汽车参观记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