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024-06-24

8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共6篇)

8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小学数学第3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1.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2、1时=60分

第1课时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60分)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1时)]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

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五、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钟面的结构后,先让学生了解了“分针走一格是1分”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读钟面的时间时强调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通过拨一拨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了1时=60分,个别学生读钟面上的时刻时时针的时间读错的较多,今后要强化练习。

第2课时

认识时间2----用数学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是()小时。()分=()时。

3、填一 填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4、根据“小公鸡和小猪的故事”写时间 1)学生认真的看钟面上的时间,写一写; 2)汇报,集体订正。]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出示例3,主题图

[1)

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

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

9:15

10:50)] 2)小组讨论后,集体分析。3)验证答案。

[4)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4、5、6,逐题分析,集体订正。

2、按要求解答。[ 小红周六的作息表:

1:40—2:10 看书

2:10—2:50做数学作业

2:50—3:30做语文作业 3:30—5:00 锻炼

5:00—6:10看电视 1)2:3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2)4:0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3)5:2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4)小红做什么的时间最长?做什么的时间最短?]

四、总结与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教学反思】

利用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准备怎样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那个写一写、想一想,最后采用排除法推理的方式确定答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第3课时

认识时间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

2、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迅速的读时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在钟面上拨时间,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通过两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给大家设了5个关卡,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

[

1、第一关: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

2、第二关:画出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15分就是一刻。

3、第三关:根据时针判断时刻。

4、第四关:简单的时间计算,写出相应的时间。

5、第五关:把时间与相应的活动连起来。练习生活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课堂小结

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7、8、9、10、11,逐题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通过闯关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巩固了所学,能够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接着根据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发现规律,画出下一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最后能够根据生活作息时间学会用时间用语准确的表达时间。能根据图画编写生活故事,授课效果很好。

8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2

The 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 一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擅于在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题目是“Winter in Canada”, 讲授了冬天的“季节”话题。单元围绕着Jenny, Li Ming, Danny这三个小主人公冬天的衣着, 堆雪人、滑冰等活动, 最喜欢的季节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情景展开。

本节故事课“The Snowman”是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了阅读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读懂故事、感受冬天乐趣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故事。

2. 学生能朗读故事, 做到语音准确, 语气达意。

3.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 表演故事。

4. 学生能尝试改写故事结尾。

(二) 学习策略目标

1. 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2.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

3. 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三) 情感态度目标

在讨论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冬天季节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 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二) 教学难点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帮助表演故事。

六、教学准备

(一) 教师课前准备

1. PPT课件。

2. “Frosty the Snowman”故事的动画片。

3. “I’m a little snowman.”歌曲flash。

4. 为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双纸质滑冰鞋 (打印出来) 。

(二)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每两位学生根据右图提示自制一个活动帽子的纸质雪人。

2. 能向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制作的雪人。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Warm-up (6 minutes)

1. 师生问候, 开始上课。

2. 唱一首关于雪人的歌曲“little snowman”。教师播放歌曲flash动画, 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歌词如下:

I’m a little snowman round and fat.

Here are my mittens. Here is my hat.

And a little scarf and a carrot nose.

You stand so tall and when the cold windblows.

歌曲fl ash链接http://www.520wawa.com/class/201005/ info_18631.htm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 课前预习作业展示, 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clothes, I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 I think it’swonderful. 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 This is our snowman. We have acarrot for its nose. We have buttons for its eyesand mouth. We have sticks for its arms. I thinkit’s wonderful. I think it’s beautiful and cold.

老师问学生:What can your snowman do? Canit talk (jump, skate) ? 学生生成答案,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 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 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2 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 1 ( 如图所示 ) ,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 What’s the boy’s name?What’s for the snowman’s nose (eyes/arm) ? Whatcan the snowman do? 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 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 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 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21 minutes)

(1) 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 (7 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 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 观看后回答问题, 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 The boy’s name is John.

S2: The snowman’s nose is a carrot. It’s armsare sticks.

S3:The snowman can talk.

②深入阅读, 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 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 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 回答问题。

S1: John put his hat on the snowman. Thenthe snowman could 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 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 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 (如图加音效) 。

b. 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 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 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 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预测, 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 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 a cold, snowy day! Wonderful! What doyou want to 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 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 What did the snowman wantto do? Could the snowman do it? 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 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 迅速找出 (1) 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 The snowman wants to skate. S2: Yes, he 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 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S1: John put his skates under the snowman.

④直观教具, 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 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应设计学生体验, 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 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 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 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寻读, 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 we skate 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 theyskate always? Why?”学生推 测答案。教 师问T:Then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 找到 (1) 中问题答案。

S1: Spring is coming. It’s too warm. There israin, there is wind, but there is no snow and ice, andno snowmen.

S2: John put the snowman into the 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 跟读

④两人一组, 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 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 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 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 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 (2分) 。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 (4分) 。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 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The snowman (1982) ”故事视频片段, 视频网址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5NTc1Nz 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 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视频“Thesnowman (1982) ”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 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三) Class closing (1 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2. 完成改写故事结尾的任务。

8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3

《白鹅》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用词生动、传神,而且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是供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范文。

二、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五、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的诗《鹅》,了解作者丰子恺。

六、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认识课文第二小节过渡段的作用;感受鹅的叫声之高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第二单元,我们认识了一种可爱的动物——蟋蟀,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动物朋友。猜猜它是谁?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鹅)

2其实,我们很早就已经认识鹅了:大家还记得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诗《鹅》,请一起背诵《鹅》。

3在一个七岁孩子的眼中,鹅是如此的优美。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当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看后说一说感受。

4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做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你喜欢丰子恺先生笔下的大白鹅吗?为什么?

4看来这只大白鹅在同学当中非常受欢迎。在文中,有一句话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整篇文章都围绕它写,请快速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5预设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预设2: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三)认识过渡段

1四人小组讨论:第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引导:(1)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2)鹅的高傲仅仅表现在这三个方面吗?如何理解文中的“更”字呢?

(南“更”返回到第1自然段,明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姿态上: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教师告诉学生:“更”字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下文。而第2自然段就叫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研读鹅的叫声

1用声怎么会体现出鹅的高傲呢?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白鹅特点的词,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2反馈交流词语:厉声叫嚣、厉声呵斥、引吭大叫。

3想象:鹅在什么情况下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呢?它会大声说些什么呢?

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5通过研读鹅的叫声,这只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6小结:我们看文章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感情。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不让陌生人接近,看似不喜欢白鹅,实际上是在夸白鹅呢。正因、为这样,它才能看守门户,勇敢尽职。

(五)欣赏鹅的步态

1课件播放鹅的录像,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白鹅行走的姿态。

2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3反馈交流:(1)作比较:将鹅和鸭子作比较。

(2)比喻:把鹅从容走路的样子比作净角出场。

(3)拟人:鹅常傲然地站着。

4小结:作者发现了鸭子与鹅的步态的差别。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字眼给我们描绘了高傲、勇敢、从容的白鹅,可见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呀!

(六)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3抄写生字。

(七)品析语言,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或它有没有用什么修辞方法?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八)体会情感,总结全文

1白鹅真的只是一只“高傲”的动物吗?

2小结:透过字面,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讨论:一只普通的白鹅被作者写得活灵活现,意趣盎然,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4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七、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语文教学应善于挖掘教材语言的魅力,点燃学生对语言的情感火花。如第1自然段作者为了表达喜爱之情把白鹅称作“雪白的大鸟”。笔者抓住这个语言的训练点,先引导学生自悟,再激趣引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到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引导学生边想象边再读读。

2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设计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想象的环节。如想象鹅“引吭大叫”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以老爷爷的身份想象一下,鹅看到饭被偷吃,甚至吃光,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出些什么话来?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4

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后,立志为中华振兴而读书的故事;《乌塔》讲的是一个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德国旅行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单元目标:

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成长的快乐,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单元重点难点: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时数:13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给我印象

乌塔

教学目标:

叶圣陶

一丝不苟(改、断、平易近人人品

堪称楷模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教学重点::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自由发言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小组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拓展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8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5

铁锋二校

李丽戈

教学内容:教材91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能珍惜时间。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解决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时先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玩一玩。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的过程,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时针和分针进行双向观察,一是让学生直观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二是为学生学会自己能画出时间做铺垫。

通过自己动手拨时刻、同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自己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特别是几时半 教具、学具 : 钟,教学用钟面模型,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 : 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课件出示表盘)

1、看钟面填数(1)钟面上有()个数字。(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3)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4)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5)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6)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时。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5小格)反复走2-3遍 让学生独立读出时间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5分。分针走两大格的时间是10分........2、在自己的学具上边读边钟面上的时间(学生动手操作记忆更深刻)

3、在认读4:05是强调几时零几分的写法

4、在认识4:45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在4和5之间,看起来指向5,但还不到5时,是差15分到5时,也就是4时45分

5、在学生们读到4:30时强调它的两种读法和写法

6、书写时间

①将我们看到的这些时间记在纸上。记得以前学习时间时还有一种表示方法,是哪种?(电子表的形式)你能把另一种方法补完整吗? 实物投影,谁想把他记的时间展示给大家看,你们对哪一个时间表示方法有疑问啊?那该怎么办啊?

②也就是说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现在你们会写了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7、重点强调小精灵的话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师拨钟,学生说时间。1)12时10分 2)12时30分 问:12时30分还可以怎么说?(12时半)为什么?(分针正好走了半圈。)

2、生生互动:你说时间,我来拨

3、数学书93页2连线,3拨时间

4、数学书95页7、8、10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6

19、山茶花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

以独立探究为主,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在重点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山茶花的美,学习山茶花坚忍、顽强的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的色彩、形态的美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大家一定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山茶花》,一起领略山茶花的美丽吧!板书课题:19、信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三、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2、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评议。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起来探究山茶花到底美在哪?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山茶花美在哪里?

仔细阅读课文,把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2、教学课文2、3段。

(1)由学生回答导入。(教学第2段)从这一段中你都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山茶花树枝上有许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也颜色不同。读了这一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山茶花给你的感受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说得真好,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山茶花多美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2)教学第3段。

在众多颜色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三种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①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吗?(出示图片)生齐读课文。

出示三句话,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是比喻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像、仿佛、是)你能用这种方法描写红色和紫色的山茶花吗? ③

除了颜色,我们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山茶花的美?

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山茶花花型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师:多美丽的山茶花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它的美丽吧!(出示图片2遍)第2遍让学生随着画面齐读课文2、3段。3、教学课文4、5段。

多么美丽的山茶花啊!可它为什么会这么美丽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5段,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然后反复朗读几遍,仔细品位品位。

抓住“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坚忍、顽强的精神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板书:坚忍、顽强

出示“果真特别!”强调感叹号的用法。这里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引导学生体会,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山茶花骨朵果真特别,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它总是那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的准备着,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再一次拿起课本,一起来感受山茶花那股特别的劲儿吧!

4、畅谈感受。

你认为山茶花最美的是什么?

师小结:山茶花美,山茶花的精神更美,山茶花正是凭着坚忍、顽强的精神才能开出如此神奇、美绝的花。我们忍不住要赞叹:啊,山茶花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儿!生齐读。

三、拓展练习

1、教学两种不同的问句。

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 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师小结:像第一句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式叫做“设问句”,像第二种这样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在问句中的句式叫做“反问句”。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学会正确地使用这两种句式。

2、学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山茶花吧!谁能来夸夸咱们的山茶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茶花的美丽,更被山茶花那坚忍、顽强的精神深深折服,让我们以山茶花为榜样,学习它坚忍、顽强的精神,力争在今后的日子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吧!

板书设计:

笑着面对一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二类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能用 “康复”、“意外”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段落是描写桑兰面对苦难的,仔细读一读,体会桑兰坚强的意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桑兰如何面对困难。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微笑着面对一切》。

2、老师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谁微笑着承担着一切?为什么能微笑着来承受呢?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⑴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⑴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出示:

省体操队

训练

人选

技术

摔下来

固定套

询问

治疗

脊椎

配合 毅力

瘫痪

气喘吁吁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学生从平翘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几个方面加以注意。⑶去掉拼音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 ⑴读正确、流利。

⑵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⑶不能解决的作出标记。

4、检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⑴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失声痛哭

剧痛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⑵提出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当场解答,答不出的共同查字典解决,或教师解答。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谁微笑着承受着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交流。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文中第4、5、6、7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7、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目标

我们通过初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以微笑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导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桑兰并不气馁,而是用微笑承受着这一切,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精读课文,回答我们的疑惑。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出示句子: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很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优秀 跨入 人选 多次参加 赢得荣誉

4、可当桑兰摔下后,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这对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读第4--7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再读第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讨论交流。

3、你认为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品味。

4、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桑兰真是个坚强的小姑娘。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1)指名朗读。(2)师述:(略)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练习

1、造句。康复 意外

2、在下面的句子上适当的词语。

⑴桑兰 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乐曲。

⑵ 前来探望的队友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⑶ 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⑷在桑兰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 可以自己刷牙,可以自己穿衣。

21一次著名的冲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重点词句激发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过程与方法:

1、抓住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理解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紧扣第2自然段,体会派特利那种不屈不扰的运动精神。

2、感受事件氛围,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教学重点:

抓住“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这一句中“不屈不挠”理解。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

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冲刺镜头——从多角度拍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刘翔)

这些照片都是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竞赛最后冲刺的时候拍摄下来的。他冲刺的一瞬间将永远牢牢记在我们的心理,因为他标志着我们中国人也能站在运会的短跑项目的金牌领奖台上。(特殊的意义)

(教师出示语句练习“这是一次()的冲刺!”)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与“冲刺”有关。(出示课题《一次著名的冲刺》)我们将时间向前推移,来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课件显示时间推移,并出现派特利的图像)他名叫派特利。

我们的课题《一次著名的冲刺》,就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连贯,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电脑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3、检查词语的读音:消耗

蹒跚

搀着

冲刺

霎时

掌声雷动

根据

成绩册

不胫而走

不屈不挠

4、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

3、师小结。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刺

脚的写法 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看看关于派特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运动员,坚持跑完比赛,没获得金牌„„)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派特利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冲刺。没有获得比赛的金牌。

提问1:那么为什么派特利没有得到奥运金牌,他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呢?

提问2:派特利没有得到金牌,那么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呢?(引发学生的分歧)

(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呢?(认为自己找到答案的同学,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再读二、三自然段)

(坚持跑完全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出示“不屈不挠”)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派特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重点读第二段,开始找重点词体会派特利的“不屈不挠”。)

(蹒跚、五次、咬紧牙关、爬、一步、两步„„,再次晕倒、搀着

五次、爬、一步、两步„„,引导学生先说后读,联系学生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这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示“历史性的场面”)我们感受到了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个读、齐读、教师范读“历史性的场面„„跑过终点。”)教师小结

比赛结束后,有记者采访场外的观众:“你认为派特利的这次奥运之旅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呢?”

你就是场外的观众。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说——教师引导结合派特利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教师出示例子王义夫„„)

教师小结(美国„„从此„„的名言“不胫而走”,简单理解“不胫而走”)(出示“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二、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为什么这次冲刺成为了著名的冲刺?

古诗诵读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门山》描述的画面。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和诗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初读诗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2、指名朗读。3、师生共同评议。

3、自由读诗文,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4、学生质疑。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总称。

楚江: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属楚国,因此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5、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及时解决,不理解的诗句板书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

借助注释,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弄懂诗句的意思。2、指名回答。

(两岸清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联系学生游三峡来进行体会。同时体会课题中的“望”)3、教师小结。4、自由朗读诗文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5、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四、背诵诗文。

语文乐园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6组同义词。

2、积累8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积累格言并感悟。

4、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

5、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富有激情给人力量的话语。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自信的品格。

7、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自主探索、发现、体会字、词、句的特点。

2、在朗读与讨论中理解格言的含义。

3、学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识字、学词、读句的兴趣。

2、培养与激发阅读格言的兴趣。

3、有乐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教学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我来试试” 教学步骤: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词语。

3、交流我的发现。

4、教师总结:它们的意思相近。

5、比较:谁能辨认出这些双胞胎?

6、游戏:找朋友。二 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有何共同点?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3、边读边回想:你曾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词语?

4、全班交流后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如“逗号”。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评议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一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鼓励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气势来。

2、你能从书中在找出类似这样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3、谈听后感。三 口语交际。

1、读一读对话,想一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2、小组交流:你觉得自己勇敢吗?你认为我们班上谁最勇敢? 3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第三课时

回忆:

我校开展的秋季运动会上,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项目?哪个运动员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观看有关录像)

二、指名交流后,出示本次习作的主题——我们的运动会

三、该如何写,才能把这些有趣的项目、这些了不起的运动员记录下来呢? 向范文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次著名的冲刺》: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处写具体,不可面面俱到。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范文200字下一篇:赠山南严兵马使,赠山南严兵马使欧阳詹,赠山南严兵马使的意思,赠山南严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