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景观设计模式

2024-09-30

建筑中的景观设计模式(共8篇)

建筑中的景观设计模式 篇1

马彩霞

关键词:工学结合;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马彩霞(1969-),女,河北丰润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水文及地质工程。

中圈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1 2011)08-0045-0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面向的岗位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土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未来可成长为“建造师”。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包括职高对口生和普招生。其中高职学生有不适应以知识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学习和应试教育的特点,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相对适合形象思维,适于直观形象化教学和“在做中学”,适合培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要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导向培养模式,通过行动来学习,多让学生体验开启智慧和增强自信的经历,以发掘潜能,发展个性,所以课程设计尤为重要,现就“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作一探讨。

一、《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总体构架

《建筑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面向建筑施工一线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认知规律,形成了“拆分建造任务驱动(四个阶段)”培养模式和“拆分+建造”课程体系,即第一阶段通过拆分课程认识建筑:第二阶段通过建造课程掌握房屋施工的知识和技能;第三阶段通过综合实务训练,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工程项目的建造全过程:第四阶段通过岗位实习进行实战,自主开展房屋建造。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岗位工作分析,我们归纳出在房屋建造中《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地坪以下)为:土方开挖一基坑降水一基坑支护与放坡一地基处理一基础施工一土方回填。建筑工程室外设计地坪以下的这些施工的内容与地基土和地下水相关联,具有特殊性。其中对于基础施工人员需要理解基础的设计意图(包含其受力、结构、构造等),而这些与地基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同时满足地基的相关技术条件(强度、变形、稳定性);其它分项工程则直接和地基土相关,需要根据土层分布和土性的不同设计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处理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对上述设计意图和技术措施选择的正确理解是进行事前控制、保障施工质量的必备条件。《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因此而产生,它属于拆分课程(认识建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课程共分为四个单元:基本知识;基础工程;基坑与边坡工程:土方工程。原有的教学内容侧重计算设计,是以理论知识为学习起点,按知识逻辑组织课程内容,系统、有序地传授概念和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学生不易建立知识和应用的有效联系。课程改革后,以项目、案例引出和编排教学内容,从而凸显理论来源和理论服务于工程实践,解决理论“够用为度”的问题。这样使得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加明确,内容的衔接更加合理,理论知识的深广度更易把握,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与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相比,是知识的解构和增加、课程的重构。

二、《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作用与任务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岗位工作分析,我们归纳出在房屋建造中《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为土方开挖一基坑降水一基坑支护与放坡一地基处理一基础施工一土方回填。

(一)本课程作用为

为室外设计地坪以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监理提供有关土的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支持。1,针对室外设计地坪以下建筑工程,使学生搞懂基础设计、基坑支护或放坡设计的意图以及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

2.为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基坑支护或放坡、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土方回填等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和监理提供必备的有关土和地下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本课程的任务

1.为阅读使用地基勘察报告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技能。

2.为基坑降水、支护提供理论支持,使学生读懂基坑支护设计的意图,知晓降水带来的问题。

3.为基槽检验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技能。

4.为土方开挖、土方回填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检测技能,5,为基坑支护、土坡稳定分析提供理论支持。6,为地基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选择。

7,使学生知晓基础的受力以及构造的原理,为基础施工提供力学和结构、构造方面的支持。

8,结合地基土的特点,为施工提供相应措施。

三、《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一)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教师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是《建筑地基与基础》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为中心,力求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和类型,适合采取直观形象化教学和“做中学”的培养模式,要尽量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导向培养模式,通过行动来学习,多让学生体验开启智慧和增强自信的经历,以发掘潜能,发展个性。

(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师是《建筑地基与基础》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要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的互动和“动手”实践,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四)能力本位的质量观。作为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知识应用的能力和有关地基基础的职业能力。同时要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成为建筑企业一线的“岗位人”和“职业人”,更要成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在今后变动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不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从建筑施工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通过岗位典型工作分析确定教学内容:以项目和案例为载体,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工作项目加以学习。

(六)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行业企业的实践专家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双方共同进行岗位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企业提供大量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资料,合作建设教学文件、教材等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实验实训设施:校企互相兼职,共建共管课程教学、岗位培训和合作技术开发的专兼职队伍。

四、《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内容

1.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工作分析,归纳出涉及地基基础的典型工作任务(分项工程),进而厘清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

2.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将相关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序化,建立合理的课程内容框架,进而设计课程内容和技能训练计划。3,教学单元与建筑基础施工所含分项工程相对应并考虑知识的关联性,由各分项工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确定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坚持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安排。

4,以项目载体为引导确定土力学理论知识内容,实现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5,立足相关规范的解读和应用,强调理论结果的实际应用,简化理论推导。6,课程内容载体与校内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实物模型相结合。

7,保持课程的开放性。课程项目载体和案例要与时俱进,保证内容的典型性、先进性、前瞻性,把握行业企业的现状。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环境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使课程直观化、形象化。1,与河北恒达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邯郸市北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土工实验实训室,提升实验实训室软硬件水平,共享双方实验设备。

2,与邯郸市天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邯郸招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设计、建造“教学做一体化1:1实物模型”。

3,与邯郸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合作,在我校共建“邯郸市建筑科技示范基地”,联合众多企业建设地基基础实物模型。

(三)项目与案例引领教学

1,各子单元均以项目或案例引入,增强知识的目的性。

2,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我建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五、《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方法

我们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则遵循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教学层次和顺序,通过项目或案例引出理论内容,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总结出6种课程设计方法:

(一)项目引导。是指首先给出工程实际项目(包含教学做一体化实物模型工程),教师逐步设定引导性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需要学习掌握的课程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对课程内容有整体、完整的认识,适合概述性单元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不同案例的介绍分析,将相关知识放置于具体工程环境下加以应用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强化知识的应用,同时习得经验性知识。

(三)项目教学。是将任务项目交予学生完成,从信息采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检查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组织引导作用。学生以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不仅注重结果,更加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

(四)现场教学。是在真实的施工环境中开展教学,通过实物形象化地传授教学内容,直观感受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激发,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保障。

(五)引导文教学。是指在项目教学中,为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给出引导性的文字材料(包括引导问题、提示描述、检查单等),用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学生依据引导文来回答引导性问题、制定工作计划。

(六)启发与互动。是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主建构知识。课程结束时也留有问题,以便将学习延伸至课外,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并可以通过网上课程论坛进行师生讨论。

六、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完成《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

《建筑地基与基础》课程组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理解、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了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编制多媒体课件,采取多媒体综合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有大量工程图片、动画、实验实训演示录像,利用由大屏幕、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拾音器、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组成的多媒体综合设备,提供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采用的教学软件可以进行教学辅助管理,实现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操作监控、文件资料发放、学生作业提交等功能。对项目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使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的应用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课程网站的建设和使用。课程网站提供了大量教学文件、学习资料、相关网站链接,学生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自主进行学习评价:课程论坛则建立了师生间超越时空的联系,方便师生课下随时的沟通交流。课程学习变得更加方便。网站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特点。

建筑中的景观设计模式 篇2

一、生态化建筑设计

(一)含义

生态化建筑设计是如今建筑设计行业中的新兴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建筑设计相比具有很大差异。生态化建筑设计具有动态的模式,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应用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更加节能环保。在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确保每一个设计的环节都能够符合生态化建筑设计的要求。

(二)生态化建筑设计原则分析

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对整个建筑的布局有所研究,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确保建筑中的生态系统全部能够被合理的使用,生态建筑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等方面, 在进行建筑生态化设计时,需要坚持四点原则:第一,节约原则。在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中,我们要做到减少对能源方面的消耗,并且也要减少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对水资源、电能的依赖性,用最少的资源消耗维持建筑日常的运行。第二,经济性原则。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必须符合经济原则,设计者对施工技术、材料等方面的经济性都有一个考虑,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理论和技术, 设计者要将这些内容和材料配合起来,让生态建筑减少能源的消耗,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第三,舒适原则。生态化建筑设计也必须遵从舒适原则,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改革,使建筑能够满足大家的居住要求,给人们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大家对建筑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舒适原则必须被设计者们遵从。第三,可持续性原则。要想使建筑设计一定能够达到标准,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从而促进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生态化的特征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模式具有先进的理念,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和建筑设计完美的结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让房屋朝着绿色、节能的目标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论在居住还是各个方面,都很注重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人们把生态模式运用到建筑领域,弥补了原来设计中的不足,让人类生产和居住的环境得以改善,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现代建筑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设计,在设计者进行设计时,需要在满足日常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做出个性化的构思,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地域环境及建筑物有机结合,实现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二、策略

(一)室外设计

室外的建筑设计大致分为两部分:屋顶和幕墙。对屋顶进行设计时,要遵守节能原则,根据环境方面的需求设计屋顶,应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设备,满足人们对水和电的需要。对幕墙进行设计时,要使用透气环保的绿色材料,保证空气的流通,对室内空间合理规划,利用幕墙使室内的空气更好的流通。

(二)室内设计

对建筑的室内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到与室外设计的不同需求。首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采光问题,人们在购房时,考虑的重点因素就是室内采光和户型的选择, 一个建筑室内不能够很好的采光,证明这个建筑的设计是失败的,所以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科学的控制光照范围以及光照角度,保证人们对照明的基本需求和正常的生活。

(三)施工技术

设计者进行设计时,不但需要注意室外设计和室内设计,而且需要整合施工, 充分考虑施工技术,在进行具体施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应用节能的技术,生态建筑项目的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使用节能的技术,在工程开始之前,有关部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结合实际工程,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方面的能源消耗。第二,将现代科技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模拟实际的工程环境,使设计更加环保,同时又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的要求。

(四)完善能量的循环系统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建设的一个短板就是能源循环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大部分建筑设计人员无法精准的预测在进行建筑工作时需要的物资数量,在建筑过程中不合理的砍伐树木,使自然环境的循环系统被破坏。对此,相关部门需注重节约能源,为生态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合理使用资源,减少矿物开采

近年来,我们国家矿产资源急剧减少,建筑单位只顾增加企业经济利益,大肆开采矿物,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可再生,长此以往便会消耗殆尽,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对此,建筑单位需认识该问题的重要性,合理使用资源,更多的使用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建筑建设,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平衡的发展。

(六)加强设计者的环保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和经济的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环保方面的教学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当地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环保意识不强,在实际设计时往往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牺牲自然资源,破坏河流、乱砍乱伐等现象严重。再者,一些建筑师有环保意识,但是关于生态化的模式这一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无法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无法把握生态建设的主旨,对此,我们国家要加强培养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在平时,开展更多的建筑生态化设计方面的活动和讲座,鼓励建筑从业人员参加。

结束语:

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建设模式在建筑领域起着很大的作,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融合生态模式,让建筑设计更加节能环保,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设计者加强学习,调整自身的观念和意识,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多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作为代价,破坏了我们国家的环境。因此,建筑设计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就应该是如何进行生态化建设,让建筑设计更加绿色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文博.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125-125.

[2]关忠慧.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门窗,2015(11):106,108.

建筑中的景观设计模式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建筑设计总承包中;应用

【Abstract】For the domestic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model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o adapt to the market, but also architectural design industry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 urgent need. Under such background, we introduc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n the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 design, such as railway station building, to promote the project operation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effectively, not only submit the high-quality design products to the customers, but also exercise Designers of project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hereby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model;General contract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Application

1. 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建筑设计总承包中的必要性

(1)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大量涌入我国,建筑设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正不断提速,市场竞争主体和工程项目主体都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国内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学习国际先进的设计管理模式,借助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不仅是企业适应市场的需要,也是建筑设计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2)在我国,由于历史因素,项目建设通常采用“业主负责制”,由业主负责建設的全过程控制,在这一体制下,设计工作是基于业主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设计机构最终提交的是设计文件。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的管理模式分离,只有依靠业主在两者之间进行协调,由此造成周期、造价、施工质量、完成度等各方面的问题。而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设计师负责制”,设计师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最终提交的是建成工程。这种模式有效的将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结合到一起,保证了整体的设计质量。

(3)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现在国内建筑市场对设计机构的要求远未达到“设计师负责制”的相关标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业主对项目的期望越来越高,对设计机构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设计机构能提供以设计成果为核心、并向设计前端咨询和设计后端外延的综合性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设计”)第四设计院通过在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合理的推动项目的运行、有效的控制项目的质量,既向客户提交了高品质的设计产品,同时也锻炼了设计师的项目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建筑设计总承包中几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分析与应用范围

设计总承包模式践行结果的好坏,取决于整个工程从设计到竣工阶段所推行的设计管理办法,因此,设计总承包模式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又能理解为设计管理模式的发展。在设计总承包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有四种模式:设计总承包管理模式、设计总体管理模式、设计总包总体管理模式、设计联合体管理模式。

2.1 几种管理模式各自的特点及分析。

设计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业主委托一家实力较强、有经验的大型综合型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总承包,总承包设计单位对项目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实施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同时根据其自身需求把部分设计任务分包,总承包单位对项目业主负总责;设计总体管理模式是业主把整个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分为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设计的项目管理由业主直接承担,对参与设计工作的工点设计单位的设计行为和设计成果实施管理与协调;设计总包总体管理模式则是业主将项目的设计任务分解成若干项目,通过设计招标选择有专业特长的设计单位承担相应工点项目工作,同时确定一家具有较强技术力量和综合协调能力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总包总体管理工作;第四种,设计联合体管理模式是业主将项目的设计任务委托给通过招标选择的由几家设计单位联合组成的设计项目组的管理方式。

2.2 几种管理模式的综合对比及应用。

(1)鉴于以上对四种管理模式的分析,设计总承包管理模式和设计总体管理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业主与分包单位(即单项设计单位)是否存在合同关系。对业主来说,前种方式合同体系简洁明畅,通过分层分级的管理便于实施调控,而后种方式因为业主与各单项设计单位均存在合同关系,业主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设计单位进行管理和协调,虽然业主通过授权于设计总体单位的方式,委托设计总体单位具体实施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难免存在多头指挥、界面不清的问题。

(2)设计总包总体管理模式则是两者的结合,设计总包总体单位承担了设计工作和设计合同的管理和控制,总包组和总体组织职权分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多头指挥和管理职能混乱的缺点。而设计联合体管理模式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联合体领导小组,该小组汇聚了各单项设计分包公司的专业人员,在沟通管理方面更能快速地协调一致,从而优质、高效的完成设计目标。

3. 设计总承包模式在南宁东站等站房项目中的应用

中信设计第四设计院从2008年进入铁路客站设计领域,到现在为止历时4年,通过前期大量方案阶段的投标工作的积累以及对铁路客运站房设计规律的研究突破等,我院获得了贵阳北站、南宁东站等大型铁路站房和武广线四站、许昌东站等一大批中小型站房的设计权,铁路站房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由于设计工作庞大而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因此在站房等项目设计中都采用设计总承包的方式。总承包设计需要整合设计单位的最优资源,内部需要各个专业做到术业有专攻,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协同作业;同时外部需要与业主的主动沟通以及与分包方建立密切配合,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事物及主体众多。因此,在建筑设计总承包过程中引入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必须的举措。以下结合南宁东站站房工程探讨设计总承包模式在设计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3.1 项目概况及特点。

(1)南宁东站是我国沟通中国-东盟铁路的国际性铁路交通综合枢纽工程,拟建于南宁市青秀区,它以铁路客运为中心,集城市轨道交通、长途汽车站、市域短途公路交通、市区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设施及交通方式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又一标志性的综合性特大型铁路交通枢纽建筑(图1、2、3所示)。

(2)整个项目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站房工程,建设规模达12万平方米,该部分由铁道部投资;其次为东站配套市政工程-高架车道和平台规模为3.7万方,投资方为地方城投公司;第三部分为与城市其他公共交通连接工程-地下换乘空间规模为9千方,投资方为地方轨道交通公司。南宁东站工程除了设计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同时也是多业主方的项目。

3.2 管理模式的选择。

(1)选用何种管理模式对工程设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规模、技术难度以及设计力量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工程设计的技术难度。

(2)南宁东站项目虽然是由三部分组成,但项目设计本身是进行的整体设计,各个部分联系紧密,设计程序之后的全部建设组织是由站房工程的出资方即南宁东客站建设指挥部总体代建;基于规模、专业复杂性以及业主对项目的各方面控制等因素的考虑,南宁东站项目站房主体部分采用的是设计总承包的管理模式。

3.3 项目组织结构图设计。

(1)铁路客站是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最为复杂、难度最高的设计类型之一。在进行南宁东站站房工程设计时,设计阶段跨越大,设计内容涵盖广。

(2)设计阶段分为方案设计、初步勘察、初步设计;详细勘察、施工图设计;配合施工、各阶段验收工作。设计的内容包括站房的建筑工程、结构工程、建筑节能设计、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建筑电气工程、装饰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等,同时还涉及幕墙、屋面、室内装修、照明、消防等众多需要深化设计的专业领域。

(3)综合以上各因素,南宁东站设计整体组织结构图如图4所示。

3.4 发挥团队力量,加强内部协同合作。

(1)从上部组织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内部团队的建设是我们进行整个项目设计最核心的力量,如何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的能力最大化,關键取决于团队的凝聚力和有效地协同合作方式。整个团队内部设计人员就涉及6个专业,设计组共40余人,从各个专业的人员组织到团队整体的建设,都必须从人员配备、进度计划、设计控制方面加强横向、纵向的交流和沟通。

(2)我们现阶段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成立项目组,所有参与设计的人员集中办公,一个专业发现问题,可以马上和其他专业提出,迅速解决,大大的缩短了内部协调的时间;另一个是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所有专业在同一个平台基础上进行设计,一个专业设计上的修改,其他专业马上能在自己的图纸上显示出来,避免了由于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设计上的不统一。

3.5 制定分包机制,明确总分包方责任。

(1)东站站房设计中除了内部各专业完成的设计工作以外,还需要进行幕墙系统、屋面系统、室内公共空间装饰等深化设计和消防、风洞、安全、地灾、防雷等咨询评估;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些专项设计是需要采用委托或者分包的方式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来进行设计或咨询。

(2)在此,制定分包机制、明确总分包各方的责任尤为重要。以合同为依据,明确总包、分包的责、权、利。树立总包对业主总负责,分包对总包负责的机制。对分包单位实行统一指挥、协调、计划、管理、监督。如,站房的外围护结构实际是包括了屋面系统和幕墙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深化设计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完成,但这两者之间的衔接就必须总包方进行协调并予以明确,才能“无缝”的完成外围护系统的设计。

3.6 了解业主需求,制定“特供”设计产品。

(1)设计师,承担业主方投资额数千万乃至数亿的项目设计,如果不能把业主的合理需求放在第一位,真正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真正视客户如伙伴,我们便不能做到“精细化设计”,真正实现由对图纸负责到对项目建成的最终效果的提升。通过换位思考,站在业主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业主之所想,并且先业主之所想、优业主之所想。

(2)铁路站房内部的商业开发模式一直是值得研究的区域,特别是结合铁道部的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在确保运输安全稳定,全面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精神,南宁东站站房从设计初期对站房的功能定位和外部商业环境作了思考和定义,将全新的商业开发设计理念引入站房设计中,在满足相应规范标准的前提下,站在业主的角度将站房的商业规模最大化、商业类型多元化,提交的设计产品超出业主的预期,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由此也获得了业主对设计团队的充分信任。

4. 结语

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残酷的行业,它飞速发展、喜新厌旧、毫不留情,二十年来,我们的设计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在图板上一笔一笔的勾画,到现在各专业在电脑服务器上协同合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项目的管理模式大部分还是延续着以前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果不及时更新项目管理的模式,我们的企业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很快就会变得灰飞烟灭、成为历史,正如《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一文中所说:“所有的产品、服务和伟大的构想,不论多么高瞻远瞩,终究会过时;所有的领袖,不论多有魅力、多么高瞻远瞩,最后都会去世”,因此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只有根据项目的需求,提供最适合该项目的管理模式,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占领先机,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争做造钟人》,张昊.

[2] 《管理创新》,谢伟,中信集团第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讲义.

浅谈传统建筑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篇4

目录

摘要

1.绿色建筑定义以及现状

1.1绿色建筑的定义

1.2绿色建筑的现状

2.传统建筑中的绿色化

2.1室内环境

2.1室外环境

3.传统建筑带来的启发

3.1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3.2因地制宜

3.3排水系统

3.4环境绿化

4.现今的机遇与挑战 5.结语 6.参考文献

摘要: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中国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普及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实现建筑的绿色化是每个建筑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试论传统建筑给绿色建筑设计带来的启发。

关键词:传统建筑、绿色建筑

一、绿色建筑定义以及现状

1.1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1.2绿色建筑的现状

到2009年底,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000多万平方米,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北方采暖地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共计10949万平方米,可形成年节约7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预计到2015年末,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但是绿色建筑的推广仍存在困难:认识理念仍有局限;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激励政策相对落后;技术选择存在误区等。(摘自《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二、传统建筑中的绿色化

要实现绿色建筑,无异于要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创造高舒适度的空间、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着手建成环境友好型建筑。所以大致从室内、室外两大环境着手进行设计。

2.1室内环境

2.1.1温度

古代建筑中天井在气候调节中起到了不可特带的作用,天井不仅加强自然采光,也可以引导自然通风,利用院落天井空间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实现夏季趋风,冬季驱寒。

图2.1 天井

2.1.2 自然采光

相比现代建筑更多不得已采用人工照明的空间设置,古建中采用天井、空间组合、镂窗等进行自然采光。如新疆维吾尔族住宅中常见之一的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中留井空采光,各室也用井空采光。

图2.2 新疆阿以旺

图2.3 2.2室外环境

2.2.1因地制宜,古人讲天人合一,在建筑中可以理解为,人、建筑、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如南方地区潮湿,为防潮设计有竹木构干阑式住宅,而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天气干燥多采用碉楼形式。内蒙古、新疆地区牧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故建筑形式又多为毡包。

另一方面,善选基址,古代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普通民居都要进行基址的选择,而这一工作在古代由风水师担任,虽然风水中有大量封建迷信思想,但仍有其科学的一面,如伍子胥“相土尝水”,朱元璋南京建宫等。

“虽为人做,宛若天成”,随地势高下、基址广狭以及河流、山丘、道路的形式,随宜布置建筑与村落城镇。

图2.4 梯田村落

2.2.2排水系统

古代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忽视建筑群的排水问题,相反,可能比现代技术更加先进,如岳阳张谷英村总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间。距今已经五百多年,但其排水设施至今完整复杂,它的排水系统至今值得学习。而南方天井也有收集雨水的作用。

2.2.3绿色建材

合理使用木质材料,废料再利用,石、灰的使用。如南方地区竹木构干阑式住宅,以及欧洲城堡石料的使用。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墙面以及部分屋面都是以前拆迁废料再利用的

图2.5 2.2.4环境绿化

古代建筑中环境绿化登峰造极之作无疑园林建筑了。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通过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设计绿化。

图2.6 拙政园

图2.7 雕窗

三、传统建筑带来的启发

3.1 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现代建筑中尤其是公建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不仅运营过程中造成能源高消耗,更容易产生各种健康问题,人体舒适度大大下降。同时由于建筑密封性加强,室内空气质量也是问题之一。

而古建中大多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解决光照、空气质量等问题,所以当条件满足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当室外空气同样不达标等情况是可以采用独立新风系统并自我监控,通过气流组织模拟,配置人性化送风末端。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空气质量达到最佳状态。同时,选用绿色建材,高性能材料、本地材料等,同时避免装修二次污染。适量配置绿色植物,控制室内甲醛、苯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在采光方面,采用节能灯,太阳能供电等,营造易于观看、安全舒适的亮度分布。同时为提高人体舒适度,尽量减少大玻璃面建筑,大玻璃面建筑不仅容易造成温室效应,同时在冬季还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以及易造成光污染。,所以除了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还要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节能方面,实行综合节能指标,采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善措施,严格设置保温层减少室内能耗,实行屋面墙体保温隔热体系,使用节能设备系统,实现智能控温,智能照明等。使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设计等。

在建筑设计和规划时,合理设计建筑体型、间距和高度,一般高层建筑对其自身的室内自然通风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组合时,高低建筑错列布置有利于低层建筑的通风,处于高层建筑风景区内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层背风区回旋涡流的作用,室内通风良好。保障最低光照直射时间。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并且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所以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选择。

3.2 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热工分区、环境人文、经济水平等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优化建筑规划、布局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环境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图3.1 我国资源分布

3.3水系统

优化地下排水系统,建立一个综合全面科学合理的地下排水系统,同时,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用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绿地、冲洗卫生间和车辆。更进一步,可以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满足建筑的用水需求。对水资源实行统筹兼顾,区域化、统一化管理

建筑设计使用节水器具,进行节水灌溉同时优化管道设计,减少管道破漏。

3.4环境绿化

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 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可持续的应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态)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

同时,加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生态绿化配置。利用室外环境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体舒适度等。同时,通过内置庭院、屋顶花园等将室内与室外联通起来,创造一个室外活动休闲场地。

四、现今的机遇与挑战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绿色建筑,绿色主义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从国内来讲,近些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相继出台,《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也已启动编制工作。“十二五”规划更对绿色建筑提出许多目标。

但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理论和实践上都还不能与国际接轨,我国绿色建筑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总体规模量小。技术仍需成熟,法规标准与激励机制等仍需完善。

五、结语

实现绿色建筑的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节能环保、节约资源。同时改善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缺点,有利于完善建筑设计机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革命。作为一个建筑师,设计出使人、建筑、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实现建筑功能与艺术的双重成就的建筑无疑是最好的贡献。参考文献:

1、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

2、中国建筑网•中国绿色建筑论坛

3、《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与实践案例》韩继红

5、《绿色建筑》

作者:孔浏

平面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篇5

摘要:

艺术是相通的。现在正值恩施州的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优越发展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下恩施州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少数名族自治州迎来了最大的一次改革建设发展时机,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恩施人,要在这个大环境下和学校学习到的前卫知识、理论、技巧。为恩施州的大力发展出自己一份力!

首先我觉得平面设计并非一定要限制在广告,平面视觉上。更多的应该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物体上,比如工业设计,iphone的设计到生产,不光有工程师对于实际软件的了解调配大小,也有工业设计师对于身体工程学,使用习惯等等考虑的,更有视觉传达设计师对于整体外观、细节、还有包装等等一系列的参与成就这款风靡全球的产品。在世界建筑设计的前沿城市,时代感非常强的迪拜,它的一个个吉尼斯的建筑首先会考虑外观上给人第一感官的传达,然后汇总方案对于抗风沙,地基稳定等等问题和建筑工程师商量做出改变。这听起来似乎是建筑设计师的事情,但更多首先考虑的仍然是给人的第一感觉,人们看到这个建筑的第一反应,那么觉好比广告一样,一幅海报要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每个人都懂,单第一眼可以吸引人站住,然后才是细读内容。那么如何吸引人站住就是平面设计的该做的事情。

关键字:外观表现,艺术相通,视觉效果,优化表达,视觉符号。

一 浅谈建筑设计

先谈谈民族特色建筑。首先落实设计的任务,掌握必要批文,如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批文,包括使用要求,建筑面积,单方造价和总投资等等。了解项目总要求、用途、规模和一般的说明等等,建设基地的大小、形状,地形道路规划等等方便后期的制图何电脑规划。供电、供水等等要素的考虑,实地调差现场的原始资料,气象特点,水文地质环境建设要求,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

然后按工程复杂程度、大小划分设计阶段。第一步便是设计说明,出现图纸和主要材料的以及工程概算。

最后是按照开发方的实际要求,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汇总,然后结合当地的人文风俗,服装的色彩搭配,以及建筑风格的基础,按照可行的范围予以变化发展,首先设计出建筑的主题外观,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设计细节,中和开发方的要求变动大的外形特点,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人文的服装色彩去考虑色彩的匹配。在最后的周围环境,园林的建筑中,多考虑到整体建筑的位置、外形、色彩。结合当地风俗和崇拜的图腾设计出园林的规划。包括线条、点和植物色彩等等。最终才绘设计出符合当地人文特色,充满民族气息的建筑。

再看看时代敢非常强的建筑,如迪拜。迪拜是一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经济和金融中心,它是一座临海城市,超前的规划、前卫的建筑设计、永不满足、无视发展城市迪拜的特色,也是缔造这个世界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那说明建筑,欢迎规划,以及前卫图形的表达,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多么重要。每一个城市都有地标性的建筑,那迪拜的标志便是迪拜塔、七星级帆船酒店等

等。

迪拜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建筑采用了单式结构,有连载一起的小塔组成,具有太空前卫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是富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集合图形搭配组成——六瓣的沙漠之花。这座建筑是居住,购物集一身的综合性大厦。迪拜帆船酒店是世界上唯一的八星级酒店。是一个将浓烈的伊斯兰风格和极尽奢华的装饰与高科技的工艺建材完美结合的典范,视觉冲击力十足。

迪拜的建筑充分体现的外观冲击力与时代感的结合,在建筑中穿插的线条和点的律动,时尚前卫的造型成为了新时代建筑的典范,艺术是在怀旧的过程中总结创造和再创造做出超时代与古典结合的建筑。前卫的艺术是在古典视觉上的创新,是古典美的又一种表现。

他把时代的科技,和似乎简单的线条与点面的结合,体现人文有复杂到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二 浅析视觉传达的内容

视觉传达作为大学艺术的一门专业的话,它就是平面设计,主要指:平面广告、海报、包装、VI标志、柜台展示、插画等等。也就是和视觉创意有关的设计都可以视为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就是一个事物传达给人的视觉冲击和感情联想,[3]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过表达的传播方式,在不同的领域、肤色、年龄、性别、语言中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的信息传达,文化的交流等等,可以消除文字带来的阻隔,凭对图像、图形、图案、图画的视觉传达出的共识获得理解共识中的互动。视觉符号便是指人们的视觉奇观,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包括:海报、广告、电视、雕塑、建筑物、书籍、城市规划、园林艺术等等他们都是视觉穿大众的视觉符号。

文字设计,文字是人类文明过程中最重要的产物,汉字最初的设计总是和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社会交际息息相关,是吧物像符号化,语言图像化。汉子本身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中国的古代书法更是无与伦比,古代书法家对于文字的解读和传承更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儿现代的文字设计中最讲究的便是以点、线、面

构造出行的不一样的布局。提炼出更多更多对于线条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阐释。

标志设计,标志是大众传播,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符号,它精炼形体,表达特定的含义与信息。标志符号的特性在于展示明确而又清晰的“视觉力”结构,能解释代表事物的独特性质与意义。标志只有通过自己设计的外形与其他的必要构成因素结合,兵通过设计师对于其通过组合强化与被标示的事物之间特有的联系,便可完成最准确的视觉上的传达,现代的设计标准是形简实繁。把感情作为内涵,把符号外形作为外观,把他们有力的结合,寻求二者的中介性质阐释文化的心理模式便是最标准的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广告设计师一门贴近大众美学的科学,它不仅仅的表现对广告主想表达的主题的代表,也有助于带动消费、带动流通、带动生产的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他可以促进

生产技术的革新,产品品质的改良。促进最良好的生活方式,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

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比其他艺术类型更加的直接更加有声有色,它十分有力的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因此他是一种人们最日常的美学,包装设计是既可以开发新的设计形式和又体现民族文化特色设计的十分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VI设计,VI又叫做视觉识别,是指一个企业对外是宣传,对外的表达,是在设计会结构中特定的地位和个性化的特征,它是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方法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对企业产生认同和价值共识的产物。

[4]视觉传达就是对于服务事物简化,美化,繁琐其代表之涵义的表达。视觉就是最直接的冲击视觉感官的通过外形,色彩,细节和图案的中和。这和建筑行业抛开建筑施工本身以外的东西是相辅相成的。

三 建筑里的视觉传达

建筑是我们生活最普遍的实际存在的事物,他是人们住所,是人们的心灵和肉体的减家园,是一件艺术品。是建筑大师的孩子。

好的建筑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他运用符合的方式来阐释人们都已知觉的东西,艺术形式是人们的感觉与理智多具有的动态形式所产生的同构形式,建筑及时人们肉体的生活空间更是人们感情的生活空间,建筑不是一种抽象的结构,在观赏者看来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所能表现的富有活力的感觉和情绪是直接融合在形式智商的,它看上去不是象征出来的,而是直接呈现出来。它们通过形状、色彩、线条和体积的等等的搭配,来表现建筑所承载的感情和生命力的张弛。

在全世界著名的建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师们对于视觉传达的定义,对于视觉传达的认识和阐释。

贝律铭是当前世界最高最负盛誉的建筑大师之一,贝律铭的代表作品:华盛顿归家艺术馆东馆。在贝律铭设计的众多建筑物种这座建筑物是最令人惊叹的。它的占内地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这是建筑设计师最难处理的一种外形,又要是这座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他创造性的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错综交接,给人变换莫测的感觉,阳光会透过蜘蛛网一样的天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射入。他的这座建筑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的融合,在空间处理上更是独具匠心的采用线条的处理。建材考究内部设计精巧。这座建筑充分的表现了他的建筑风格,也有力的体现了他所表现的建筑所传达的视觉冲击,给人的视觉上的享受,犹如一幅画一般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柯布西耶是一名二十世纪初期的建筑大师,也是一名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他的经典作品是萨伏伊别墅,这座建筑位于巴黎的郊区,设计于1928年。他是以简约的工业化的形式建造。这座建筑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萨伏伊别墅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他与那种庄园的感觉截然不同,他的各方面如:环境、地段、房型、装修等等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豪宅,别墅本身传达出了一种清新的格调,萨伏伊别是著名建筑师崔恺用诗意的话来描述到“那一天小雨,当我们推开院门穿过绿篱,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楼边静静的展现的我们的面前了,绕过架空的门廊,走进一人的门厅,循坡道而上,在屋室中徘徊,空间在流动,视线在流动,别致的楼梯,多变的隔断,浴室的躺椅,厨房的壁柜,室外的条案,室内的家具,以及白色、黑色、蓝色、绿色,一切都是那么质朴、简单,一切又是那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不要是70年前,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落伍和逊色,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

通过对于时代建筑大师的了解,他们在设计之初的考虑和做平面设计的考虑和理解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便是索要表现的事物和事物需要考虑的作用不同而已。建筑的的设计之初要考虑的和平面设计一样,利用线条和点面的结合构架出理想中的事物。建筑师通过空间平面的转为吧三维空间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设计中的美学特色、加工手法、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点线面的点缀、细节的美化、立体构成的运用来表达他们对于建筑的感情,他们和平面的设计的不同就是视觉传达出的符号是建筑。而平面设计师的符号是更加虚拟一点的事物。视觉传达是设计师对于事物的心得富有创意的认识通过手法,技巧和具象的事物来表现出的一种感情。设计师对于事物的新认识和再创造便会产生更多的新东西,他们利用技巧和变化带来的新事物便是视觉传达的产物。

在平面的实际中组合与搭配是最重要的,俗话讲“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疏密有致的点缀与搭配给人有紧有松的感觉,在中国古典的书画中最为明显。而建中设计中对于外形和功能的结合,也会秉承“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以人的行为习惯去处理空间的利用和搭配。

四 建筑展示出的视觉传达

建筑的视觉传达含义实质是建筑可以借助自身的形体、空间、不同材料以及附属的各种文化特色作为传播载体在与人之间通过这些媒介进行实际是想要的信息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凭借对于平面设计中图案和搭配设计来体现个性特色。[1]柯布西耶曾说过“原始的体型是美的提醒,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的辨认,所谓原始体型就是指圆、球体、正方形等等记住形体”,建筑讲究韵律与节奏,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欺负的韵律、交错的韵律把建筑比作凝固音乐。他对于建筑空间搭配,对于外形的初期建筑他偏向于简洁化。将简单的点线面运用于建筑的外观与内饰,在这过程中他注重到与环境共为一体的建筑风格,把与环境达成共生的视觉体验传达到建筑的本身上。他的萨伏伊别墅讲点线面的结合运用的淋漓尽致,底座是线体柱子支撑着上面的成体建筑,犹如土家的吊脚楼一般,只是他更加的简洁,在视觉平面广告中,犹如Dior的广告一样,简约中带着奢华。他所传达出的视觉体验是十分别样的,他把这座别墅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楼顶的图案设计与线面的表达,将本身看似古板的建筑加入了一些“俏皮”与周围生机盎然的森林和谐相融,整个视觉体系十分完善。

斯维茨示范住宅[2]“随着建筑工业化,产品化程度的提高,体系建筑理论在木结构房屋中开始得到应用,克莱默教授分多年倡导的木结构建筑工业化、产品化体系,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示范型住宅师徒解释单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功能,其次的辅助提与现实结合,见著本身与“空”为主,以木结构为辅助,实体因地形改变个围绕功能体改变,因此任何不一样的感官都可以用木结构加其他材质建筑和表现。”在斯维茨师范住宅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多变的房屋地基与外形,材料众多的结合,和周围环境、表达主题、主要功能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视觉上传达出不一样的新鲜的感觉,通过木结构在视觉和感觉上传达出一种亲切的感觉。在造型上平面多以线面结合,色彩搭配上都以原木质色彩为主,顶部灰蓝色象征天空。斯维茨师范住宅用材料、色彩、造型和环境很好的融合,也传达出乡村特有的气息,这种视觉感官和体验上的传达给人的感觉和广告

设计中对于乡村气息的感觉传达是一种方式,没有水泥钢铁的架筑,简单原始。

五 现代建筑的变化

美学家苏珊·朗格说:“建筑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是由情感转化成的课件的或可听的形式,他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认得知觉的东西,艺术的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正如詹姆斯所说的建筑就是情感生活的空间、时间或者始终投影,因此建筑也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情感系统的呈现出来的供我们认识的形式,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起我们迄今所知道的其他符号形式更加复杂的形式,我们这里所说的形式是人们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或表现性的形式,他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结构,而是一种幻想的,在观赏者来看,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所表现的出来的富有活力的感觉和情绪是直接融合在形式之中的,他看上去不是象征出来的,而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形式和情感的在结构上是如此一致,以至于在人们看来符合于符号表现的意义似乎就是同一种东西,正如那些优秀的建筑,还有那些相互大道平衡的形状、色彩、线条和体积等等,看上去也是情感本身,甚至可以从中感受到生命力的张弛.”大师的建筑作品都是把平面多变的搭配以及色彩的变化转化到建筑中去,通过考究材料,环境等等罂粟去制定最终的方案,当然每一件设计作品都有设计师的情感与风格的表达,从中都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于视觉传达的重视程度,每一个人都是视觉动物,在第一次的接触中往往会以第一感觉去定性一个东西,去表达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去感受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信息,想要传达给受众的感情。这些都是通过视觉的第一体验去感受,当然后期的体验更是必不可少对于建筑来讲,使用多于感觉,就好比汽车,第一眼会决定客户是否看上这款车,而后面的使用体验才会决定客户是否会喜欢上这款车。通过设计时候对于外形的结合,色彩的搭配充分展示给受众,才会决定一个建筑的成功。没有一个建筑师会希望自己的东西别人都不喜欢,每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师也一样也渴望和受众产生视觉体验和心理上的共识。因为只有那样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彩绘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

每一个艺术行类都不是一味定性的,只有把各个行类的知识都融会贯通彩绘去做出符合现实,符合人文特色的设计。无论是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工业产品社交设计都是相同的,只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不一样,如建筑会考虑实际施工和用材上多一点,环境艺术会考虑树木性质和水的搭配,工业设计考虑人体工程多一点,广告设计会考虑创新和文字色彩多一点。但以广告设计为基础去融汇其他设计行业的关键点,参与到这些行业中的设计中去,一定会创造出不一般的设计出来。[5]就像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说的“现代建筑是深思熟虑的清单,是很多设计知识的融合”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了实现中国梦应该做出的努力和学习。

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张雷,丁沃沃,冯金龙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视觉传达设计实践》.靳埭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2

[4]《视觉传达色彩设计》.崔唯;周钧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

建筑中的景观设计模式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设计;节能环保

经济发展的推动,全球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能源问题,各国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建筑行业比较复杂,要进行完善的设计,才能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中,会消耗资源带来一定污染。我国在建筑节能理念的实施中,应使用优秀的节能理念、技术手段,做好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

1 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

1.1 建筑消耗资源的类别

在建筑行业中,能源的消耗主要是建造能源消耗和使用能源消耗两种,工作人员主要应在建筑施工中控制能源的使用,做好节能环保,认真设计环保的有效方法,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首先是建造能源的消耗,这部分主要是房屋建设中,设备、材料以及配件消耗的能源。工作人员实际处理中,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基础,应用环保技术,降低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其次是使用能源消耗,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建筑施工完成后,房屋使用下好的能源。主要内容有电气和暖气,为了节能这部分能源,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认真定义,应用新型节能的材料,并结合建筑设计内容与建筑构造,进行优化设计。

1.2 节能环保的作用体现

我国的建筑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建筑行业消耗的能源也越来越大。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建筑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耗量较大,节能环保工作无法,切实的执行。在节能环保中,要注意以人为本,符合经济建设的速度。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薪酬模式设计 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薪酬模式

以工程项目为企业成本中心的建筑施工企业, 具有管理繁杂、涉及岗位多的特点, 单一的薪酬制度已不能适应所有岗位的要求, 不能充分发挥薪酬激励机制的作用。因此, 在设计薪酬制度时, 应根据建筑行业特点和岗位的特殊性, 建立针对不同群体的多元分配机制, 以有效激励各类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现以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试行薪酬制度为例 (文中案例数据均为举例说明, 不代表企业的实际工资数) , 对多种薪酬模式的使用作一简要说明。

1 企业组织结构

集团公司下设机关各职能部门和若干个分公司:①董事会;②经理层;③机关职能部门 (经营管理部、工程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办公室、社保中心、党工团等) ;④分公司、子公司 (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子公司等) 。

2 分公司薪酬体系结构

分公司是集团公司根据某一地区市场发展的需要, 设立的区域性分支机构, 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也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重要来源地。

分公司一般由管理人员和施工项目部组成。管理人员由分公司经理 (副经理) 及工程、经济和财务专业人员组成, 负责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成本、竣工结算、工程款回收等全过程管理。并按照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 做到“四控制” (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 、“三管理” (现场、合同和信息管理) 、“一协调” (组织协调) , 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 狠抓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 使项目的责任成本最低。

2.1 分公司经理薪酬结构

薪酬单元组成:

年薪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

(1) 年薪工资。

按上缴集团公司管理费100万元为基数, 年薪标准为10万元。

(2) 绩效工资。

完成10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下 (含150万元) 按5%增加年薪工资, 完成150万元以上的按10%递增年薪工资;低于100万元高于50万元的按5%减少年薪工资, 50万元 (含50万元) 以下则按9%递减年薪工资。

(3) 奖励工资。

集团公司为了激励分公司的科学管理, 当分公司超额完成产值、利润等各项指标时, 对其进行奖励。分公司年终实现盈利时, 集团公司将与分公司按协商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同时还将按工资附加费等计提数额的相应比例, 对分公司经理进行奖励。

分公司经理的年薪工资也不是轻易就能拿到的, 每年都要与集团公司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 责任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上缴管理费的比例以及相应的奖罚等详细的挂钩考核指标。同时, 集团公司还有一整套的分公司年度经营考核评价办法, 在经营考核评价时间内 (一般是分季度、年度和单位工程) , 围绕工程利润、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成本费用利润率、回款率等量化指标对分公司经营进行考核。未完成产值、利润、质量、安全等主要指标, 集团公司、分公司要分析原因, 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并对照绩效考核标准, 按具体规定扣减分公司经理的年薪。同时还要求项目经理在签订责任书时, 以现金的形式缴纳风险抵押金, 标准一般是年薪的60%。如果完成经营目标, 全额返还;当出现亏损时, 就用风险抵押金来弥补亏损部分, 同时降低每月暂付基本工资标准;如果亏损严重, 且后期目标预计难以实现, 则撤换项目部经理。

2.2 管理人员薪酬结构

薪酬单元组成:

岗位工资+奖励工资

根据集团公司的岗位评价制度, 依据分公司管理人员的岗位、学历、职称、能力和项目规模确定岗位工资标准;根据产值、利润等指标的完成情况, 确定奖金分配。

(1) 岗位工资。

工程技术主管2 100元;工程技术人员1 500~1 900元;经济 (财务) 类主管2 000元;材料主管1 800元;其他岗位管理人员, 则按相应专业主管岗位工资的60%~80%确定。1年内, 分公司没有中标到工程项目, 岗位工资重新确定。

(2) 奖励工资。

由分公司根据经营指标超额完成情况, 提取超额利润的15%作为奖励工资 (管理人员按其岗位工资占所有管理人员岗位工资的权重对奖金进行分配) 。

2.3 工人、专业分包班组薪酬

工程项目各工种的劳动力工资标准, 由分公司按照施工工程项目所在地人工费定额标准, 参照当地劳动力价格综合制订或采用计件工资制。能够招标的分包施工由分公司组织公开招标, 选择劳务队, 并同专业劳务队签订分包合同后执行。月度工资由分公司依据工程进度提报, 集团公司审核控制。

3 机关各职能部门薪酬结构

薪酬单元组成:

职位 (岗位) 工资+绩效工资+奖金

考虑到机关不同部门承担的责任, 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负荷及对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要求等存在差异, 故根据工作性质并结合公司现况, 实行不同部门岗位差别工资。①关键部门——经营管理部, 负责落实工程、施工及结算工作;②支持部门——工程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负责向关键部门提供技术、资金、人员、安全等方面的保障;③服务部门——企业管理部、办公室、社保中心、党工团等, 负责为关键和支持部门的工作提供保障。

3.1 职位 (岗位) 工资 (表1) 。

3.2 绩效工资

为促进部门工作人员相互协作, 提高整个部门绩效, 个人实得绩效工资要与部门当月绩效完成情况挂钩。绩效工资计算公式如下:

G= G1×K1×K2

式中, G1为绩效工资基数, 岗位工资乘以系数0.8;K1为个人当月绩效系数;K2为部门当月绩效系数;G为个人实得绩效工资。

部门和个人当月绩效系数要通过指标的考核来得到。工作人员个人实得绩效工资取决于公司、部门和个人三者的整体绩效。

(1) 考核方法。

为了兼顾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绩效考核分为两级考核:公司利用指标考核各部门, 确定出各部门绩效系数;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特点和要求, 运用相应的指标考核本部门工作人员, 确定各岗位的绩效系数。考核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 即公共指标和部门综合指标。

(2) 评分办法。

每月的公共指标和部门综合指标分别以不同的权重考核部门的工作绩效, 确定部门当月的绩效工资系数。

3.3 奖金

根据岗位价值、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和个人绩效考核情况共同决定奖金数额。各项指标全部完成, 超额完成利润, 集团公司可按超额利润的15%对工作人员予以奖励。管理人员奖金=超额利润×15%×工资权重。利润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中有一项指标未完成即取消奖金。

4 结语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篇8

摘要:创新是一切事物进步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创新也逐渐被建筑团队给予了高度重视。所谓建筑设计创新,就是在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将新颖的建筑结构和造型表现出来。设计的创新离不开可拓思维模式。因此,本文首先对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可拓思维模式的有效引用,以此来为日后建筑行业的进步提供依据。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如果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并通过可拓思维的有效运用和设计的不断创新,对建筑的内容和主题进行不断剖析,从而达到对建筑工程结构和造型的不断优化与完善,逐步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1、是建筑事业进步最基本的保障

建筑事业如果想要得到稳步发展,单纯的固守着一层不变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势必是不可取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建筑事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设计的不断创新。只有建筑物的创新设计和科学施工,才能够将经济效益拉动起来。由此可见,建筑创新已然成为了社会现阶段的主要发展形势。同时,建筑设计的不断创新也推动了可拓思维模式的发展与使用,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时,能够全面引导,促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多的把思维用于创新和创造想象力上。

在建筑设计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我国的建筑模式不再是千篇一律,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建筑造型,均呈现出个性化和时代性,使得建筑物不仅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髓,而且也加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对我国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对我国建筑创新模式具有直接帮助

创新设计与可拓思维的另一重要性在于对我国建筑创新模式具有直接帮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可拓思维的作用除了指导建筑走向和建设之外,还体现在对建筑物质量和构造的影响上,因为可拓思维的有效使用可以使建筑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完成施工作业水平,而且还能够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具科学性和实际性。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时间里,建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可拓思维的带动和启示,建筑事业如果想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也要借助可拓思维的延伸。

二、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可拓思维模式有效引用的方法

就目前可拓思维模式的分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菱形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和传导思维模式。接下来笔者就以上三种可拓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有效结合进行简要探讨。

1、菱形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

菱形思维模式是开拓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菱形思维模式主要包括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部分,在运用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一个过程叫做一级菱形思维,一级菱形思维通过升级和优化就会延伸出多级菱形思维。将菱形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确保创新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建筑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供人们使用,因此,在进行设计创新的时候,实用性必须摆在第一位,不能单纯的追求整体美观度而忽略了建筑物的实用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创新目的,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建筑设计创新。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创新性需要明确的表现出来,可拓思维模式在此过程中仅仅是指导和启示,并不具备一定的实时性。因此,设计人员如果想要将设计创新效果充分体现出来,就必须积极探索其结合的方式。最后,菱形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要体现出可行性,确保设计创新方案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实施,基于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使方案内容非常容易实现,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

2、逆向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

如果说菱形思维是开拓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逆向思维便是其关键部分。逆向思维模式注重是思考的方向和角度,它是一种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的一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逆向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其非常符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要求,这种打破寻常规律的方式,可以满足现代事物进步的步伐。就目前逆向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来看,其重点主要体现在材料、结构、造型等多个方面的统一协调,只有达到以上几项因素的有效协调,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风格的统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逆向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已经成为了该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建筑事业要想突出设计特点,最大限度的为自身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加大建筑企业和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度,就必须充分考虑到逆向思维模式的影响效果。

3、传导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

传导思维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改变事物本身而得到的一个新的事物。正因为如此,传导思维模式能够对事物变化的程度进行有效控制,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事物,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进行调整。将传导思维模式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中,可以实现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创新的目的,并结合当前建筑的结构和造型,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传导思维模式的应用具有全面性,因此,设计人员在利用传导思维模式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目前,利用传导思维模式进行设计创新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上海新天地建筑,设计者在传导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以石库门建筑旧址进行改造,建造了集商业、文化、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区,这样的建筑既加强了商业圈的经济收益,又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由此可见,设计人员如果想要将传导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效果充分体现出来,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进行设计,实现建筑物的统一设计。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筑模式和方法,而且对推动建筑事业的稳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建筑企业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将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模式造型的创新,给予我国现代化建设更多的创新素材。

参考文献:

[1]刘一琨.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建材与装饰,2014(30).

[2]张昳.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維模式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6).

[3]张雪松,袁本海.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

上一篇:二年级我爱我的妈妈作文下一篇:运营物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