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历史故事

2024-10-04

商朝历史故事(共3篇)

商朝历史故事 篇1

“商朝建立之初迁都频繁,3内就迁了13次。”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安阳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长刘志伟介绍,直到盘庚把商朝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才算稳定下来。

盘庚之后,其弟小辛、小乙先后即位,但在位时间都很短,直至小乙的儿子武丁接班。此时,商朝国运衰微,前朝元老实力过强,武丁想有所作为,却没有贤人辅佐,于是三年间不发号施令,由辅政大臣主政,自己却在暗地里体察民情。

《尚书·无逸》记载有商王武丁即位后“三年不言”,《史记·殷本纪》则明确表述为:“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

武丁年轻的时候曾被父亲派到民间劳动、体验生活,得以了解民间疾苦和稼樯艰辛,也结识了在“北海”做版筑匠、胸怀大略的奴隶傅说。

“三年不言”之后,武丁突然告诉群臣,商汤托梦给他,让他在民间找到一个筑墙的奴隶并任命为相。由此,傅说由一个奴隶登上武丁朝堂,辅助其“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商朝历史事件 篇2

仲丁是商王太戊的儿子,在位时将商朝首都自亳迁至嚣,又出兵攻打蓝夷。仲丁死后,他的兄弟们凭借个人的势力争夺王位。仲丁的弟弟外壬在仲丁死后继位,造成了商朝一百多年王位继承的混乱。

外壬在位时,商朝国力开始有衰落的迹象,邳和侁的部落发生叛乱。外壬死后,他的弟弟河亶甲继位。河亶甲是商王大戊的儿子、商王仲丁、外壬的弟弟。河亶甲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致使商朝国力再度衰落。他曾迁都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出兵征伐蓝夷和班方,并先后派彭伯、韦伯征服背叛的邳和侁部落。河亶甲死后,他的儿子祖乙继位。祖乙先将国都由相迁至耿,后因洪水毁坏又迁都于庇(今山东省定陶县)。祖乙在位时重用贤臣巫贤,使商朝国运再度中兴。祖乙死后由他的儿子祖辛继位。祖辛死后由他的弟弟沃甲继位。沃甲死后由他的侄子、祖辛的儿子祖丁继位。祖丁死后由他的堂弟、商王沃甲的儿子南庚继位,南庚在位时将国都由庇迁至奄(今山东省曲阜市)。南庚死后由祖丁的儿子阳甲继位。阳甲在位时,商朝国力再度衰弱。

阳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盘庚继位。盘庚即位时,迁都至殷(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殷朝已在黄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盘庚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汤的故居,因为自汤到盘庚,这已是第五次迁移了,一直没有固定国都,所以殷朝的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移之苦。盘庚见此情况,就告谕诸侯大臣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这样,最后才渡过黄河,南迁到亳,修缮了成汤的故宫,遵行成汤的政令。此后百姓们渐渐安定,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因为盘庚遵循了成汤的德政,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了。据《竹书纪年》记载,直到商纣王亡国,整整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再未迁都。

《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商朝建立的时间、内外服制度、青铜时代、甲骨文。

②理解:内外服制度与商朝的兴衰关系;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历史信息;甲骨文与商朝信史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

①阅读教材,了解商朝文明的概况。

②通过对青铜礼器的了解和分析,学习从文物中分析历史的方法。

③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掌握文字与信史的关系,增进历史的证据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商朝统治实行方国联盟,实行王权与神权合一的统治。

②中国信史开始于商朝,商朝青铜器灿烂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商朝文明的主要成就。

2、难点: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的文明。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夏朝灭亡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哪一个王朝? 生:商朝。

师:这一朝代的文明有什么杰出成就呢? 生:青铜器、甲骨文等。

师:今天让我们全面地来了解这一王朝的情况。(展示幻灯片1: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师:商王朝距今天年代久远,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全面、确切、详细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请全体学生阅读“知识链接”部分,然后回答什么是“二重证据法”?)生:“二重证据”指的是“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即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通过这两者的互相印证来了解古代某一文明的存在与具体情况的方法就是“二重证据法”。

师:好。有关商朝这两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使商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的统治。(展示幻灯片2:商朝的统治)

师: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建立了商朝?请大家来阅读二段材料。

材料1:“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ong)氏之女,为帝喾(ku)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史记·殷本纪》 材料2:“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史记·殷本纪》

(请同学根据这两段文献资料说出“商部落的起源”与“商汤灭夏的过程”,然后展示“B.C.1600年,商汤灭夏”。)师:再让我们来看看商王朝的国家体制。

(请同学一起朗读课本第9页第二段,然后由教师展示商朝的疆域图并解释、说明商王朝的内外服制。)

师: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在夏、商王朝存在的同时,我国各地还存在着不同于夏、商的古代文化。如山东境内的岳石文化、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遗址、北方的夏家店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等。请问这说明了什么?

生: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师:刚才大家提到,商朝的青铜文化比较有特色,同时它有又是考证商朝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商朝的青铜器。①

解释何谓青铜器?铜、锡、铅三者的合金,颜色呈青。

解释何谓青铜时代?根据使用器物的材料不同,以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时代来命名人类早期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商朝的青铜器可分为哪些种类?

生:礼器、酒器、食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等。

(教师图片展示,举例说明如何通过青铜实物来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例1:早期青铜鼎和司母戊大方鼎 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杜甫《槐叶冷淘》

材料二:何休注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

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宣公三年》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

生:

1、炊食器

2、王室、贵族身份和地位的标识

3、政治权力的象征 例2:爵、角、觥、尊、盉、觚等酒器

师:酒器的数量、种类都很多,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商人饮酒风气极盛,而且谷类作物产量较高,农业生产较发达,因为它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例3:青铜犁

师:商朝已进入青铜时代,但农业生产工具仍以木石器为主,这是为什么? 生:参与生产劳动的平民与奴隶大都较贫困,而木石工具较易得到,其制作成本与加工技术要求较低。例4:青铜簋gui、青铜鬲li 例5:青铜钺 例6:商铙三件(教师作简要说明。)

师:甲骨文是使商朝历史可信度大大提高的重要考古学发现,也是我们每天使用的汉字的来源。①

播放有关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的资料短片。②

解释何谓甲骨文?因文字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而得名。③

解释“卜辞”名称的由来。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甲骨文字。人、水、日、矢、木、草、牛、羊、果——象形 方、圆、回、本、末、旦、至——指事 休、从、暮、益、盥——会意 江、河——形声

这是汉字构成的基本规律,称为“四书”。

教师总结:商朝存在500多年,从疆域看是当时的东方大国,与前面的夏朝和后面的周朝,在文化上具有显著的传承关系,并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是信史的开始。

探索与争鸣: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古文字?在文明演进过程中为什么许多古文字消亡了,而汉字却存活了下来?

五、教学反思:

上一篇:有时守候可能只是一个人的行走美文下一篇:关于万圣节祝福短信(60句)